食积引起的口臭和治疗方法
什么是食积,食积口臭是怎么产生的?
好多人饮食习惯不规律,饥饱无常,进食生冷海鲜,又或熬夜、饮酒、大鱼大肉,加上吃多了油分较重的果仁类食物,便容易诱发肠胃消化问题,如果出现胃胀嗳气、放屁较多、恶心呕吐、腹泻、大便臭如败卵、舌苔厚腻,都可考虑有胃肠道积滞的可能。而体内积滞,食积不化,拥堵肠胃,导致气机阻塞,且食积日久化腐,腐臭之气上蒸,而形成口臭,也容易造成上火。一般来说,如果出现口干、口苦、口腔溃疡、口气、睡眠差乃至出现皮疹,都是上火的常见症状。
如何缓解食积?
1、首先要强调不要暴饮暴食,避免熬夜,少烟少酒,同时控制肉量,以及少吃果仁类、煎炸类食品,如果此时食积很严重那么短时间的不吃不喝待肠胃消化后再进食也是一个好办法。
2、饭后半个小时至一个小时后少量食用助消化水果,或者喝一杯这类水果的鲜榨汁,能起到消积化滞效果。比如山楂、菠萝、柚子、橙子等,他们都有助消化、促进消化酶分泌、因膳食纤维多而通便的作用。萝卜是消积滞、预防上火的佳品,可以多食用。而木瓜里面含有消化酶,与苹果、瘦肉一起煲汤可起到帮助消化的功效。而以淮山、小米加入陈皮熬制的粗粮粥也是一道消滞防上火的食疗佳品。
3、运动可以帮助消耗所摄入的食物,减轻肠胃的负担、促进胃肠蠕动、促进排便。比如,散步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切忌一吃完饭就躺下,以餐后半小时到 1 小时为好,但速度记得不要过快,最好约上三五亲友在静谧的公园里,一起散散步。
4、一旦出现吃滞的情况,大家可尝试做消滞茶,这里推荐的“焦三仙茶”,主要成分为焦山楂、焦麦芽、焦神曲各 15 克,加少量绿茶泡茶饮用,如果脾胃功能不是很好,绿茶可以改成普洱茶,均有消食作用。此外也可以尝试水果茶,譬如用柑橘、山楂、苹果、百香果等水果茶,帮助消食。
5、另外也可尝试进行中医理疗,包括按揉大陵穴、足三里、中朊穴等,对治疗口臭、胃痛、呕吐、消滞等均有疗效,如果脾胃较虚弱的病人,可改成艾灸,效果也不错。
6、中成药用于缓解因过饮过食导致的肠胃不适,如:健胃消食片、保和丸、山楂导滞丸、七珍丸、香砂养胃丸和参苓白术散等。中成药可以帮助消化,预防腹胀,还能起到调整胃肠道的保养作用,适用于多数人。
体内湿气重通常不会引起口臭。通常情况下,湿气较重的患者可出现身重乏力、腹胀、水肿、舌胖大、舌苔白等症状,并不会出现口臭的表现。但是如果湿邪与热邪相交接时,阻碍脾胃的运化功能,食物在体内积滞,导致浊气内生,在热邪的作用下,向上蒸腾就会出现口臭的表现。此时多伴有身热、大便秘结等其他症状。除了湿热相交外,单纯的胃火炽盛也会出现口臭。建议口臭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清淡饮食,避免食用肥甘厚味。因此导致的口臭的原因较多,建议到医院就诊,明确病因再进行治疗。
长期口臭的原因很多,例如口腔卫生不佳、长期抽烟、牙周疾病、胃肠道疾病、幽门螺杆菌等,对应的处理方法包括一般治疗、物理治疗、药物治疗等。1.一般治疗:如果口腔卫生不佳,食物残留口腔内,从而导致产生臭味。日常生活中应认真刷牙,使用漱口水。尽量戒烟或减少抽烟的次数,以改善口腔健康。2.物理治疗:定期清理舌苔,以减少细菌在舌头上附着的机会,从而减少口臭的发生。可以使用专业的刮舌器或者软毛刷来清理。定期到牙医处进行洁牙治疗,去除牙结石和牙菌斑,以保持口腔卫生。3.药物治疗:对于疾病导致的口臭,则应积极治疗原发病,例如牙周疾病可在医生的指导下用甲硝唑、米诺环素、阿莫西林等药物治疗。胃肠道疾病、幽门螺杆菌也是需要根据具体病情针对性治疗。长期口臭的人群还应避免过多食用辛辣、酸性食物和饮料,特别是洋葱、大蒜等能够引起口臭的食物。同时要多喝水,多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保持胃肠道健康。
口臭属于一个症状,不具有传染性,所以闻到别人的口臭不会被传染。口臭形成的原因可能与口腔疾病、消化道疾病以及慢性内分泌疾病有关,由于仅仅只是疾病的一个症状,本身就不具有传染性,所以不会在人与人之间进行传染。治疗口臭的关键在于明确病因,然后针对性的进行治疗,例如使用抗生素解决牙周炎、牙周脓肿等口腔疾病;使用奥美拉唑肠溶片、阿莫西林胶囊治疗胃溃疡、胃炎等消化道疾病。
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按时刷牙以及饭后漱口,也有助于改善口臭的症状。当闻到别人的口臭时,也无需过度的担心。
牙龈出血口臭可能和牙龈炎、牙周炎、龋齿等原因有关。
1.牙龈炎:牙龈炎通常和不注意口腔卫生,食物嵌塞以及牙菌斑和牙结石等有关,主要表现为刷牙或咬硬物时牙龈出血,还会有牙龈颜色鲜红或暗红的现象,也可出现牙根部肿胀不适以及口臭等表现;
2.牙周炎:牙周炎通常和牙周组织损伤、口腔卫生清洁不良、长期吸烟以及糖尿病等有关,由于炎症的刺激,可导致牙龈肿胀、疼痛、出血以及流脓等,部分患者也可有口臭情况;
3.龋齿:龋齿和细菌感染以及食物中的糖使牙体组织受腐蚀有关,通常会有牙体组织缺损的现象,随着病情发展,可出现牙齿疼痛、口臭等表现,病变刺激牙龈也可有出血情况。
牙龈出血口臭还可能和其他原因有关,比如消化系统疾病、肝功能异常以及凝血功能异常等,建议积极到医院就医,明确诊断,在医生指导下采用相应的解决方案。
并没有快速消除口臭的方法,应根据口臭的原因采取适合的方法进行改善。孕妇口臭可能是由于口腔卫生不好、消化不良、胃食管反流、口味变化等原因导致,可以采取改善口腔卫生、调整饮食、改善消化不良症状、改善胃食管反流、处理牙齿问题等方式进行消除口臭。
1.口腔卫生不好:怀孕期间,由于激素的变化,可能会导致口腔黏膜的改变。加上部分孕妇可能存在牙龈炎、牙周炎等问题,导致口中细菌过度生长,从而产生口臭。孕妇应保持口腔清洁,每天早晚刷牙,饭后漱口,清理舌苔,避免食物残渣留在口腔中。如果口臭是由牙齿问题导致的,孕妇可以进行牙齿修复等治疗。
2.消化不良:孕期由于激素改变、运动减少、饮食不当等原因,可能导致孕妇消化不良,从而引起口臭。孕妇应适当运动,促进肠胃蠕动,改善消化不良症状。
3.胃食管反流:怀孕期间,由于激素变化和腹压升高等原因,容易出现胃食管反流,表现为反酸、烧心等症状,导致口臭。孕妇可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如睡前三小时不进食、睡觉避免右侧卧位、适当抬高床头、少吃甜食、油腻食物等来帮助调理。
4.口味变化:有些孕妇在怀孕期间口味会发生变化,喜欢吃一些容易引起口臭的食物,比如蒜、洋葱、咖啡、辣椒等。孕妇应避免吃容易引起口臭的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等清淡食物。
需要注意的是,孕妇在改善口臭的过程中应注意避免滥用药物,以免对胎儿的生长发育造成影响。同时,孕妇应听从医生的指导建议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胃痛有口臭考虑为消化不良、胃炎、胃溃疡等因素导致。需根据不同的病因,服用不同的药物进行治疗,如多潘立酮、奥美拉唑、雷贝拉唑钠肠溶片等。
1.消化不良:患者如果出现消化不良的现象,可导致胃肠道蠕动比较慢,胃内容物长期积聚,可导致患者出现胃胀、胃痛等不适。而且食物在胃内发酵,还可导致口臭以及上腹部不适、便秘等症状。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多潘立酮片、乳酸菌素片等药物进行改善。
2.胃炎:胃炎可导致患者胃黏膜出现充血、水肿等不适,进而影响到胃肠功能,导致肠蠕动的速度减慢,进而导致患者出现胃痛、口臭以及恶心、反胃等不适。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甲硝唑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3.胃溃疡:胃溃疡患者的胃黏膜部位可出现溃疡面,进而导致患者出现胃痛的症状。由于局部刺激,可影响胃肠蠕动,进而导致口臭、反酸以及嗳气等不适。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雷贝拉唑钠肠溶片、艾普拉唑肠溶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导致胃痛有口臭的原因比较多,建议患者尽快到医院就诊,明确诊断后,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胃病容易伴有口臭,但也有可能合并有口腔疾病。应该到消化科和口腔科检查,确定病因后治疗。胃病种类比较多,消化不良、胃溃疡,容易出现口臭。牙龈出血,血液的分解产物,可以产生口臭。应做胃镜、碳13吹气试验、口腔检查等项目分析病因。
1.消化不良:消化不良属于常见的胃部疾病,容易出现腹痛、腹胀、口臭等症状,可以试用多酶片、乳酶生等药物治疗,平时少吃油腻食品。
2.胃溃疡:幽门螺旋杆菌诱发的胃溃疡,除了腹痛等症状外,容易发生口臭。这种原因单一用药难以控制,可试用果胶铋、克拉霉素、奥美拉唑、阿莫西林等药物联合治疗。
3.牙龈出血:牙龈出血多见于牙结石等原因,通过洗牙治疗去除牙结石,可以缓解。口腔科治疗应和胃部疾病治疗,同步进行。
有胃部疾病和口臭,需到消化科和口腔科做系统检查,根据病因治疗。
口臭多是由胃热导致的。口臭多由热证引起,胃中积热,可引起胃部灼热疼痛,热邪上炎可引起口臭、牙龈肿痛等症,热邪伤津可引起口干、口渴等症。除此之外,还可伴随消谷善饥、小便短赤、大便秘、舌红、苔少、脉数等症状。胃寒的症状包括胃脘部冷痛、喜温喜按、四肢胃寒、倦怠乏力、小便清长、舌苔、苔白、脉沉等,并不会引起口臭。建议口臭的患者到医院就诊,在医师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药物,比如黄连上清丸等。生活中饮食以清淡为主,避免熬夜,可适当的进行运动。
口臭与水果并无太大关联,但尽量避免吃榴莲、牛油果等气味较重水果。
口臭原因判断:
- 口腔不洁
- 智齿冠周炎
- 糖尿病
- 尿毒症
对于存在有口臭的人群,应该要避免吃气味较重的榴莲、牛油果等水果,这些水果有特殊的气味,摄入之后,有可能会造成口臭的症状加重。
另外,口臭可能和口腔不洁有关,食物残渣会在口腔内发酵,进而产生臭味。还也可能和智齿冠周炎有关,会因为囊袋形成,导致食物残渣堆积在囊袋内腐蚀,从而引起口臭的现象。
糖尿病患者会因为内分泌紊乱、胰岛素分泌减少、碳水化合物难以分解。所以容易引起脂肪代谢活跃,从而产生丙酮成分,再通过肺部,由口和鼻腔排出,所以呼吸时会有烂苹果味(丙酮)。
尿毒症患者会因为肾功能受损,身体无法通过尿液将废物排出体外,所以导致口腔中的氨气等废物物质增多,从而引起口臭现象。可以前往正规医院就诊,并配合医生完善检查,了解原因后再做治疗,不能延误病情。
展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