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驻成都办事处医院,亦称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西藏成办分院(简称“成办医院”),始建于1971年,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体检和干部保健为一体的国家公立三级综合医院,是自治区党委、政府立足西藏高寒缺氧、气候恶劣的特殊区情,从保障西藏各族干部群众生命安全、身体健康的角度出发,在成都建立的、满足区内各族干部群众高原病、慢性病及各类疑难重症就医康复需求的后方医院,是西藏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西藏民族大学医学院教学医院、西藏藏医药大学临床教学医院、西藏自治区保健基地医院、西藏自治区包虫病医疗救治定点医疗机构、西藏民族大学非直属附属医院、成都大学非直属附属医院、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医疗集团医院和西藏自治区、四川省、成都市医保定点医院及全国异地联网结算定点医院、成都市120急救网络医院。同时,医院是亚太门静脉高压联盟理事单位、全国肺栓塞与肺血管病防治协作组成员单位、中国基层心衰中心、国家标准化心脏康复中心、全国动脉硬化早期检测研究培训中心西藏成办医院分中心、“中国糖网筛防工程”筛防中心等基地单位。医院2009年通过国家二级甲等综合医院评审,2013年通过国家三级乙等综合医院评审,2018年通过国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评审。医院发展目标是建设“中国一流高原病医院”。医院的主要职责任务是负责为西藏各族干部群众包括过往成都和在内地休养的西藏各族干部群众提供医疗保健服务,承担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重症诊治工作,开展教育、培训讲座等医学交流活动,加强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特别是高原病脱习服等相关研究,培养西藏医技人才,做好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沟通协调、确保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绿色通道”的畅通以及做好自治区卫健委等有关部门交办的其他事项。根据自治区办公厅《关于印发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驻成都办事处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藏政办发〔2010〕103号)精神,成办医院为差额拨款事业单位,正县建制,内设办公室、政工人事科等12个职能科室,医技科室和临床科室由医院根据工作需要设置,核定事业编制210名。医院现占地面积18亩,建筑面积3.18万平方米,编制床位501张,实际开放床位553张。现有职工894人(不包含慈济公司),其中临床医师258人、医技人员91人、护理人员413人、行政后勤人员132人。中高级职称人员343人,医学博士(硕士)118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人,享受西藏自治区特殊津贴1人,四川省医学领军人才1人。医院开设了30余个高原病、老年病、康复性疾病相关的临床医技科室,配备了3.0T超高场核磁共振成像仪、双平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64排128层螺旋CT、手术导航定位系统等上百种先进的医疗设备和精密仪器;开展了脊柱内镜、关节镜、腹腔镜、宫腔镜、胸腔镜、胃肠镜等一系列腔镜微创诊断及治疗,如经皮脊柱内窥镜技术、内镜黏膜下剥离术、TACE同步微波消融术等优势诊疗技术,形成了与西藏疾病谱相适应的具备医院特色和影响力的精细专科;成立了生物样本库,致力于临床医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医学工程、微生物学及药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科研工作;与哈佛医学院、美国梅奥医学中心等国际一流医学专家团队合作开展科研项目,承担了西藏自治区科技厅重点研究项目、西藏自治区科技厅自然基金项目、四川省卫健委医学科研课题等各类在研纵向项目,参与著书《呼吸疾病基础及临床诊治措施》《骨科疾病诊断与治疗》《新编影像学基础及影像诊断学》;接收西藏大学医学院、西藏民族大学等学校的实习生及西藏少数民族专业技术人才特殊培养学员。医院始终秉承为西藏服务、为西藏各族干部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服务的理念,认真做好医教研等各项工作:一是竭力方便各族干部群众看病就医,2022年诊疗患者44万余人次(西藏患者占80%左右);二是努力建设优质重点学科,骨科、内分泌代谢科、消化内科、放射科、心血管内科、麻醉科成功立项为成都市重点学科和重点专科;三是着力推进高原病研究,新建生物样本库,可储存15万份标本,目前在库高原人群遗传资源生物样本源6094(人)份,样本复份共计67498份,并申报西藏科技厅和四川省卫健委等高原性疾病相关科研项目,基本满足临床科研研究需要,2022年牵头多家区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共同申报的《人口健康-高原疾病防治》重大专项,获批项目经费1950万元;四是为西藏培养输送卫生专业人才,作为西藏大学医学院实习基地、教学医院和附属医院,每年为西藏培养了大量实习学生。同时,自2020年起医院计划用5年时间每年投入50-120万为西藏卫生事业共计培养100-250名专业技术人才;五是强力推进医联体建设。目前已与林芝市人民医院、山南市人民医院等25家区内外医院签订医联体协议,在西藏区内的医联体建设格局初步形成。医院在做好医教研等工作的同时,也认真完成各类公益性工作:一是全力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后派出9批次228名医务人员赴西藏拉萨、日喀则、林芝、那曲等地开展疫情防控工作,累计采集核酸近10万管,检测核酸10万余管,管理方舱医院床位2400余张;作为成都市新冠肺炎疑似病人定点收治医院,全力以赴承担对外支援和医疗保障任务,2022年发热门诊接诊1442人次,接收并监测境外返蓉人员30人,开展免费核酸检测21.1万余人次,先后选派370余名医护人员支援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广安市疫情防控以及成都市武侯区、高新区、成华区等核酸采集任务。二是扎实开展精准医疗帮扶工作,严格落实上级主管部门工作要求,做好“强基惠民”驻村和选派医务人员前往那曲市安多县人民医院及尼玛县人民医院、甘孜藏族自治州白玉县人民医院开展义诊巡诊、健康宣教、送医送药等一系列对口帮扶工作。目前已共计选派了200余人次参加精准医疗帮扶工作。抑郁状态,是一种常见的心境障碍,指没有明确奋斗目标,精神颓废的状态。心中极其压抑,时常感到十分烦躁不安。会走极端。,不明,脑,1.治疗目标 抑郁发作的治疗要达到三个目标:①提高临床治愈率,最大限度减少病残率和自杀率,关键在于彻底消除临床症状;②提高生存质量,恢复社会功能;③预防复发。 2.治疗原则 ①个体化治疗;②剂量逐步递增,尽可能采用最小有效量,使不良反应减至最少,以提高服药依从性;③足量足疗程治疗;④尽可能单一用药,如疗效不佳可考虑转换治疗、增效治疗或联合治疗,但需要注意药物相互作用;⑤治疗前知情告知;⑥治疗期间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和不良反应并及时处理;⑦可联合心理治疗增加疗效;⑧积极治疗与抑郁共病的其他躯体疾病、物质依赖、焦虑障碍等。 3.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中度以上抑郁发作的主要治疗措施。目前临床上一线的抗抑郁药主要包括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代表药物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氟伏沙明、西酞普兰和艾司西酞普兰)、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代表药物文拉法辛和度洛西汀)、去甲肾上腺素和特异性5-羟色胺能抗抑郁药(NaSSA,代表药物米氮平)等。传统的三环类、四环类抗抑郁药和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由于不良反应较大,应用明显减少。 4.心理治疗 对有明显心理社会因素作用的抑郁发作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常需合并心理治疗。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包括支持性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人际治疗、婚姻和家庭治疗、精神动力学治疗等,其中认知行为治疗对抑郁发作的疗效已经得到公认。 27.物理治疗 近年来出现了一种新的物理治疗手段——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主要适用于轻中度的抑郁发作。,通常需要和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偏执型人格障碍进行鉴别。,无,首先进行血常规、血生化、心电图、头颅CT等检查,排除器质性可能。其次,确定患者为心理因素,根据患者的不同症状,选择不同的心理量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