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3年,长沙市第三医院的前身德生医院由德籍医生安德生在小型诊所的基础上扩建而成,定址学院街;1952年,医院改名为长沙市工人医院,定新址于劳动路磨子山;1958年,医院正式更名为长沙市第三医院。经过近90多年的励精图治,长沙市第三医院现已发展成为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保健、预防于一体的大型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是湖南中医药大学附属长沙医院,国家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资格考试基地,国家临床药物试验认定机构;是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长沙三临床学院,南华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培养基地,湖南省普通高等院校优秀实习教学基地,湖南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协同单位,湖南省助理全科医生培训基地;医院占地面积58亩,建筑面积80305㎡,编制病床1100 张,开设临床医技科室51个。现有在职职工1309人,其中正高职称63人,副高职称249人,博士、硕士研究生294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5人,兼职教授、副教授91人。拥有湖南省临床重点专科1个( 临床药学),湖南省市州级临床重点专科2个(骨科、呼吸内科),长沙市医学重点建设学科2个(骨外科学、老年医学),长沙市医学重点建设培育学科1个(心血管内科),长沙市医学重点专科4个(临床药学、呼吸内科、内分泌代谢科、泌尿外科)。是长沙市医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呼吸病专业委员会、骨科专业委员会、临床药学专业委员会、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长沙市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免疫专业委员会主委挂靠单位。医院荣获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全国执行物价政策较好的十家单位之一、湖南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湖南省文明窗口示范单位、长沙市医德医风示范医院,并被国家卫健委授予改善医疗服务创新医院等称号。长沙市第三医院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全面落实党的卫生健康工作方针,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核心,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动力,传承“博医精诚”百年医院文化内涵,全面提升医疗质量、运营效率、社会满意度,走具有三医特色的品牌发展道路,打造长沙地区闻名、湖南省内知名的现代化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为健康长沙、健康中国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心包结核早期为纤维素性和血性心包炎,继以心包积液,随后心包肥厚,可转为亚急性期或慢性期,部分发展为心包缩窄。结核性心包炎的早期治疗对于预后的关系重大,一旦诊断明确,采取抗结核治疗或外科治疗。我国结核性心包炎在心包疾病中占有重要位置,占心包疾病的21.3%~35.8%。积极控制结核的流行能显著减少结核性心包炎的发病率。,结核性心包炎通常由气管、支气管周围及纵隔淋巴结核直接蔓延而来,或者由原发肺结核或胸膜结核感染血源性播散,少见的心包受累是远隔的泌尿系统结核、骨结核血行播散而致。结核性心包炎早期为纤维素性和血性心包炎,继以心包积液,随后心包肥厚,可转为亚急性期或慢性期,部分发展为心包缩窄。,心脏,抗结核治疗为主,常规应用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及乙胺丁醇等四联药物。在此基础上适当应用糖皮质激素减轻免疫反应对心肌的损害,同时给予ATP,维生素C,肌苷等促进心肌代谢的药物。,与其他心肌炎症鉴别,无,心电图,心肌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