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乙肝的分类有大三阳和小三阳之分,很多人错误地认为大三阳的传染性强,病情就重,而小三阳的传染性弱,病情就相对轻。实际上,判断乙肝病情的轻重需要结合症状和化验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评估。对于普通患者来说,可能无法理解检查结果,因此需要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大三阳是指乙肝表面抗原、乙肝E抗原和乙肝核心抗体均为阳性,这种情况下,乙肝病毒的复制活跃,病毒量高,传染性强,容易发展为慢性肝炎。小三阳是指乙肝表面抗原、乙肝E抗体和乙肝核心抗体均为阳性,这种情况下,乙肝病毒的复制率低或停止,体内病毒量少,传染性低。然而,仅凭大三阳和小三阳的区分不能准确判断病情的轻重。
正确评估乙肝病情的依据包括症状、体征、生化检查、凝血功能、乙肝HBVDNA、乙肝五项定量以及肝胆脾脏影像学检查等多个方面。一些小三阳患者可能会忽视自己的病情,导致病情恶化,甚至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因此,乙肝患者应该定期进行全面的检查,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规范的治疗。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在第五届国际丝路肝病论坛上,专家就肝癌的影响因素、筛查方法以及乙型肝炎“脱帽”治疗研究项目的最新进展进行了深入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癌风险主要受病毒因素、饮酒、家族史、性别和年龄等因素的影响。研究表明,适量运动和摄入富含粗纤维的食品可以降低肝癌的发生率。同时,合并症的药物干预也应考虑对肝肿瘤发生的影响,例如阿司匹林、二甲双胍和他汀类药物的使用可能有助于降低肝癌的发生风险。早期肝癌的筛查至关重要,日本的联合检测和标准检测措施使得肿瘤早期发现率超过60%,而我国的发现率不到10%。因此,需要加强对肿瘤的认识和建立完善的筛查体系。乙型肝炎“脱帽”治疗研究项目的最新进展显示,通过核苷(酸)类似物和聚乙二醇干扰素的联合治疗,可以使接近40%的患者获得HBsAg消失或转换。初治患者中,单独使用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也能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然而,获得HBsAg清除或转换的患者在停用抗病毒治疗后,仍需进行后期管理和干预,以防止HBsAg重新可测的比例升高。
氩氦刀冷冻消融技术是一种利用超低温冷冻消融肿瘤的微创医疗技术。该技术将氩气的冷隔绝技术应用于医疗领域,已被临床证实可以有效治疗肺癌、肝癌、脑肿瘤、乳腺等实体肿瘤,并与化疗、放疗、生物治疗及中医药结合治疗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氩氦刀治疗肝癌的机制主要包括:细胞内外冰晶形成和机械损伤、细胞脱水和皱缩、电解质毒性浓缩和PH值改变、细胞膜脂蛋白成分变性以及血流淤积和微血栓形成。这些机制共同作用,导致肿瘤细胞死亡。
氩氦刀治疗肝癌的适应症包括:肿瘤直径小于3cm、合并严重肝炎或肝硬化、主瘤切除后余肝或切缘有残存、复发性肝癌、肿块较大不能切除、肿瘤靠近大血管无法行根治性切除等情况。该技术的优点在于出血少或无出血、疼痛不明显甚至无痛、防止或减少术中癌细胞扩散、冷冻免疫效应以及可与其他治疗综合治疗。
氩氦刀治疗肝癌的并发症可能包括出血、上消化道出血、急性肌红蛋白尿、临床温度过低、胆瘘、气胸、肠瘘等。因此,术前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精确的定位,避免对周围重要组织的损伤。
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需要及时的抗病毒治疗。以下是关于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疗的重要信息。
何时开始抗病毒治疗:
抗病毒治疗的疗程:
乙肝大三阳患者的抗病毒疗程至少4年,直到HBVDNA低于检查测下限、ALT复常,乙肝大三阳转为乙肝小三阳后再巩固至少3年以上(每隔半年复查一次)仍保持不变者,可考虑停药,但延长疗程可减少复发。乙肝小三阳患者的抗病毒疗程需要表面抗原消失且HBVDNA检查不到,再巩固一年半以上(经过至少3次复查,每次间隔6个月)仍保持不变时,可考虑停药。
尽早发现肝硬化和肝癌:
我国84%的肝癌由乙肝病毒引起,HBsAg阳性者,必须每年检查2-4次HBVDNA、肝功能、甲胎蛋白和B超,35岁男性或40岁以上女性,每4月检查一次以上检查项目,肝硬化者,应每3月检查一次以上检查,如检查有异常,即加查增强MRI、增强CT,不遗漏早期肝硬化和小肝癌。
母婴阻断:
男性生育:
男性能生育,不存在备孕!应用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的男性患者,目前尚无证据表明NAs治疗对精子的不良影响,可在与患者充分沟通的前提下考虑生育,使用干扰素需停药半年后,方可生育。
对于慢性乙肝感染者来说,肝硬化的发生会大幅增加肝细胞癌(HCC)的风险。非肝硬化的慢性乙肝感染者每年发展为HCC的几率为0.2%~1.0%,而肝硬化患者的HCC年发生率则高达3%~6%。这表明,肝硬化的出现是HCC风险增加的重要因素。
如果不进行抗病毒治疗,慢性乙肝感染者每年发展为肝硬化的几率为2%~10%。因此,积极进行抗病毒治疗以阻断肝硬化甚至HCC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有效的治疗,可以显著降低肝硬化和HCC的风险。
为了更好地管理慢性乙肝感染,建议患者采取以下预防措施: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查、遵循医生的治疗建议、避免饮酒和其他可能损害肝脏的行为。只有通过积极的预防和治疗,才能有效地控制慢性乙肝感染,降低肝硬化和HCC的风险。
在乙肝的治疗中,恩替卡韦被广泛应用于控制病毒复制。然而,仍有患者在长期服用恩替卡韦后患上肝癌。这种现象引起了许多人的困惑和担忧。我们将从多个角度分析这一问题,并探讨如何更好地预防和治疗乙肝相关的肝癌。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乙肝病毒的持续复制是肝癌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长期服用恩替卡韦可以有效地抑制病毒复制,降低肝癌的发生率。但是,恩替卡韦并不能完全消除肝癌的风险。其他因素,如脂肪肝、吸烟、饮酒、黄曲霉毒素污染食物、寄生虫感染等,也可能导致肝癌的发生。因此,即使在长期服用恩替卡韦的情况下,如果存在其他致癌因素,肝癌仍然可能发生。
其次,慢性乙肝反复发作,如果已经出现了明显的肝脏纤维化甚至肝硬化,肝细胞或者胆管上皮细胞已经出现了基因突变,此时服用恩替卡韦虽然可以控制病毒复制,控制肝炎发作,但是不能阻止已经突变的基因进一步向肝癌发展。因此,及时抗病毒治疗、早期抗病毒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即使在肝癌晚期,抗病毒治疗仍然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改善肝脏功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因此,抗病毒治疗应该贯穿慢性乙肝治疗的全过程。
综上所述,乙肝患者长期服用恩替卡韦仍然患肝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以降低肝癌的发生率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肝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早期发现和治疗至关重要。目前,肝癌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切除、局部消融、放射治疗、化疗和靶向治疗等。其中,手术切除是最有效的治疗方式,但并非所有患者都适合进行手术。对于不能手术的患者,局部消融、放射治疗、化疗和靶向治疗等方法也可以起到一定的治疗效果。具体的治疗方案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来制定,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法。
今天,我见证了一些年轻人因胃肠癌而遭受的痛苦。其中一位24岁的留学生在海外发现了重度贫血,进一步检查后被诊断为胃癌晚期。另一位20岁的年轻人被诊断为肝癌。这些悲剧提醒我们,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消化道癌症的发病率正在上升。
我建议所有有消化道癌症家族史的人在20-30岁时进行一次胃肠镜检查。同时,如果您出现消瘦、进食减少、乏力或大便改变等症状,也应该及时进行胃肠镜检查。千万不要因为害怕而拒绝检查。
最近,一位领导在体检中发现了结肠息肉,并在单位员工体检中增加了胃肠镜检查。结果,16名员工被发现有肠息肉,并成功切除。这种早期筛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我们正在进行大肠癌早期筛查的工作,并提出了一个口号:健康人群,不管有无症状,40岁前一定要做一次胃镜、肠镜。尤其是在胃肠癌高发区的福建,早期筛查至关重要。
肝血管瘤是肝脏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多数情况下生长缓慢且不引起明显症状。然而,随着体检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在检查中发现了肝血管瘤,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担忧。下面,我们将从多个角度探讨肝血管瘤的相关知识,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种疾病。
什么是肝血管瘤?
肝血管瘤是一种由血管细胞异常增生形成的肿瘤。虽然名称中含有“瘤”,但大多数情况下,它是良性的,不会转化为癌症。这种肿瘤的形成与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血管异常有关,多数是海绵状血管瘤,属于血管增生的一种形式。
肝血管瘤的流行病学
肝血管瘤并非罕见疾病,全球约有0.35%到2%的人口可能患有此病。它可以在任何年龄段出现,但以30到50岁的成年女性最为常见。激素刺激,如青春期、怀孕、口服避孕药等,可能会促进肝血管瘤的生长。
肝血管瘤的临床表现
大多数肝血管瘤患者无明显不适感,肝功能也保持正常。只有当肝血管瘤直径超过5厘米时,可能会压迫周围组织或器官,引起上腹隐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反酸等症状。极少数情况下,肝血管瘤可能会破裂出血,导致腹痛等严重后果。
肝血管瘤的诊断和随访
肝血管瘤的诊断主要依赖于影像学检查,包括B超、CT、MRI和肝动脉造影等。对于直径小于5厘米且无明显症状的肝血管瘤患者,通常采取长期随访观察的策略。需要注意的是,慢性肝病患者应警惕肝癌的可能性,避免将肝癌误诊为肝血管瘤而延误治疗。
肝血管瘤的治疗
如果肝血管瘤直径大于5厘米且有明显增大趋势,或者引起明显症状,可能需要考虑手术切除。手术切除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选择开腹或微创手术。局部消融术和肝动脉介入栓塞术也是治疗肝血管瘤的重要手段。手术切除后,肝脏的再生能力使得恢复期相对较短,对日常生活的影响也较小。
2020年中国癌症新发病例数达457万例,乳腺癌在全球发病数高居第一,但在中国则排名第四,仅次于肺癌、结直肠癌和胃癌。前十名的癌症类型占新发癌症数的78%,其中肺癌以82万例的数量居首位。同年,中国癌症死亡人数为300万,肺癌死亡人数最多,占癌症死亡总数的23.8%。前十名的癌症类型占癌症死亡总数的83%。
男性新发癌症病例数占总数的54%,其中肺癌、胃癌、结直肠癌和肝癌发病数最多。女性新发癌症病例数占总数的46%,乳腺癌、肺癌和结直肠癌发病人数最多。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显示,乳腺癌新发病例数的快速增长使其取代肺癌成为全球第一大癌症。预计到2040年,癌症负担将增加50%,届时全新新发癌症病例数将达到近3000万。
肝癌是全球范围内的健康问题,需要不断更新的治疗策略。美国肝病研究学会(AASLD)发布了2017版肝细胞癌治疗指南,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最优的治疗建议。该指南基于2010版的基础,进行了更加全面、系统的更新,涉及十大关键问题的指南推荐。
在制定2017版指南的过程中,AASLD专家组和一个独立的研究团队合作,对目前所有可用的证据进行了系统综述,并使用了“GRADE”方法来确定证据的质量。指南推荐分为“强”和“有条件”两个强度级别,并添加了“Technical remarks”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应用。
以下是2017版指南的十大关键问题及指南推荐的概述:
本文旨在帮助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更好地了解相关疾病领域最新进展。如需获取更多详细信息,请查阅原指南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