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近期,多位乙型肝炎患者咨询了关于抗病毒治疗的疑问。他们拿着乙肝病毒DNA和肝功能的检查单,纠结于是否需要用药抗病毒治疗。主要的担忧包括:长期用药可能对身体造成损伤、用药后可能无法停药、即使病毒数值高但肝功能正常是否需要用药、用药后表面抗原无法转阴等。因此,我们需要了解肝炎治疗的基本信息。
首先,乙肝五项检查中HBsAg消失可以停药已成为共识。确证HBsAg消失,至少检测2次,间隔≥6个月,说明乙肝患者接受抗病毒治疗后,确证HBsAg消失,那么可以停药。然而,对于抗病毒药物长期治疗后获得HBeAg数据降低、HBV DNA持续检测不到、ALT持续正常,但HBsAg依然阳性的无肝硬化乙肝患者,能否停药尚有争议。各国指南建议不完全一致。根据最新2021年亚太肝病学会发表慢性乙肝核苷(酸)类似物停药指导,如果HBsAg<100 IU/mL,在密切监测情况下,可考虑停药,停药后建议每三月查肝功能、乙肝病毒DNA。
其次,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药物治疗的重点是扩大治疗,减少肝病相关死亡和肝癌的发生率。具体包括以下4个方面:降低启动乙肝治疗的ALT阈值、降低启动乙肝治疗的HBV DNA阈值、治疗低病毒血症乙肝患者。扩大对乙肝患者的抗病毒范围可以控制病毒对肝细胞的损伤、减少远期肝病相关死亡、降低肝癌的发生率,有利于实现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到2030年消除乙型肝炎目标。
最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药物治疗效果通常有以下3种可能出现的情况:病毒学抑制、部分治愈和功能性治愈。目前核苷(酸)类似物和/或干扰素治疗还不能达到广泛的彻底治愈,因此,目前乙肝最理想的治疗终点是功能性治愈(HBV DNA检测不到,ALT正常),这也是我们工作的重点方向。及时按要求使用药物,杀灭控制乙肝病毒,对于控制肝纤维化、延缓肝硬化、稳定肝功能、预防肝癌的发生都是有很重要意义的。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肝脏结节的出现并不总是意味着肝癌。实际上,结节可能是良性或恶性的。对于恶性肿瘤和癌前病变,需要尽快进行手术切除。然而,对于无症状的良性占位,通常只需要每年进行一次腹部超声检查和肿瘤标记物检测,以观察肿瘤的变化情况。
如果良性占位合并明显症状或生长速度过快,难以排除恶性肿瘤的可能性,才会考虑手术切除。因此,肝脏结节的处理方式取决于其性质和具体情况。
我记得那天,阳光明媚,微风拂面,仿佛世界都在向我微笑。可当我接到医生的电话,告诉我肝脏有一个六公分的肿瘤时,我的世界瞬间崩塌了。恐惧、焦虑、无助,各种情绪交织在一起,像一团乱麻,缠绕着我无法自拔。
我匆忙赶到医院,医生告诉我需要立即手术。听到这个消息,我心如死灰,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一场噩梦中。手术的费用、预后的不确定性、化疗的副作用……所有的担忧都在我脑海中翻腾着,像一只无形的手,紧紧地攥住了我的心脏。
在等待手术的日子里,我经常在网上搜索相关信息,希望能找到一些安慰和答案。有一次,我偶然发现了京东互联网医院,决定试一试。通过图文问诊,我向医生详细描述了自己的情况,医生耐心地解答了我的疑问,告诉我手术的费用大约在10万元左右,并且可以通过医保报销一部分。虽然这并不能完全消除我的担忧,但至少让我知道了大概的方向。
手术那天,我在手术室外等待,心跳加速,手心冒汗。时间仿佛凝固了,每一秒都像一个世纪那么漫长。终于,手术结束了,医生告诉我一切顺利。听到这个消息,我如释重负,泪水夺眶而出。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经常回想起那段经历,感慨万千。虽然肝癌手术后的预后仍然不确定,但我知道我已经尽力了。每当我感到焦虑或恐惧时,我都会想起医生的话:“能够手术尽量手术。”这句话给了我无穷的力量和勇气,帮助我面对未知的未来。
现在,我已经康复了,重新开始了我的生活。虽然经历了那么多,但我从中也学到了很多。首先,健康是最重要的财富,不能等到失去才后悔。其次,面对困难和挑战,我们需要保持积极的态度和勇气。最后,京东互联网医院是一个非常有用的资源,能够在我们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提供专业的建议和支持。
如果你也遇到了类似的情况,不要害怕,勇敢地面对它。记住,健康没有小事,平日里我们也要多注意身体,出现不适要及时就医,不方便的话就去京东互联网医院,真的方便!
肝癌是中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死亡率高居不下。肝癌的预防非常重要,我们推荐“三查二早”的策略。许多人担心肝癌是否会传染,尤其是在家中有肝癌患者的情况下。实际上,肝癌本身并不会传染,但它与一些传染性疾病如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有密切关联。因此,虽然肝癌本身不具传染性,但相关的传染性疾病可能会增加患肝癌的风险。
肝癌的发展迅速,治疗困难,病死率高。早期发现尤为重要,特别是对于小肝癌(单个癌结节最大直径不超过3厘米或两个癌结节直径相加不超过3厘米)。尽管肝癌具有一定的遗传因素,但后天因素如肝炎病史、酗酒、吸烟等也起着重要作用。40岁以上、有5年以上肝炎病史或乙型肝炎病毒抗原标记物阳性者,以及有5到8年以上的酗酒史并有慢性肝病临床表现者和已经确诊的肝硬化患者,是罹患肝癌的高危人群。
为了预防肝癌,定期进行血清甲胎蛋白(AFP)检测是必要的。AFP升高但低于200微克/升时,应经常复查并进行动态观察直至排除或明确诊断。B超检查可以作为辅助手段,帮助发现小肝癌。如果AFP持续升高,建议进行更深入的检查。肝炎病毒感染、黄曲霉素、饮水污染、酗酒、吸烟、亚硝胺、口服避孕药、微量元素失调、遗传等因素都可能与肝癌的发生有关。因此,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定期体检对于预防肝癌至关重要。
肝癌的诊断主要依据三大标准:病理诊断、影像学诊断和临床诊断。其中,病理诊断是金标准,通过手术或肝脏穿刺标本的病理检查可以明确诊断为肝细胞癌。影像学诊断包括薄层CT增强扫描,具有明确的肝细胞癌影像学特点时即可诊断。甲胎蛋白(AFP)辅助诊断包括AFP>400μg/L或AFP>=200μg/L持续2月以上或AFP持续升高,且排除其他可能原因的肝癌特征占位性病变者。临床诊断标准则是指具有肝癌典型临床表现及特点,并且有两种以上影像学占位依据。上述三种标准的诊断正确率分别可以达到100%、95%和60-70%,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尽量采用前两种标准进行诊断。
我坐在电脑前,手指轻轻敲击键盘,心中却是七上八下的。肝癌,这两个字像一把利刃,深深地刺入了我的心脏。医生说我需要用槐耳颗粒来辅助治疗,但我对这个药物一无所知,于是决定在京东互联网医院上寻求帮助。
我打开了京东互联网医院的网站,输入了我的症状和需求,很快就有了一位中医科医生接待了我。他的头像上显示着一张温和的面孔,给人一种安心的感觉。我向他说明了我的情况,并请求他开具处方或提供用药建议。
医生问我为什么要用槐耳颗粒,我坦诚地告诉他是因为肝癌。他的语气变得更加关切,询问我是否有药物过敏或肝肾功能受损史,以及是否有其他慢性病史。我回答说没有,心中不禁有些紧张,担心自己是否适合使用这个药物。
医生告诉我他可以为我开具三盒槐耳颗粒,每盒可以吃两天。听到这个消息,我松了一口气,感谢医生的帮助。然而,我的心中仍然有许多疑问和担忧。医生似乎看出了我的不安,详细地解释了槐耳颗粒的用法和注意事项,并提醒我在用药过程中如有不适,应及时就诊或在线咨询。
我认真地阅读了医生提供的处方信息和药品说明书,了解到槐耳颗粒主要用于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对于肝肾阴虚型更年期综合征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虽然我并非更年期女性,但医生认为这个药物对我的病情也会有所帮助。
在整个咨询过程中,医生始终保持着耐心和专业的态度,给我提供了很多有用的信息和建议。他的话语温暖而坚定,仿佛一束光照亮了我心中的黑暗。我感激他的帮助,也感激京东互联网医院提供的便捷服务。
现在,我已经开始服用槐耳颗粒,希望它能帮助我战胜病魔。同时,我也想提醒大家,健康是最宝贵的财富,千万不要忽视身体的信号,及时就医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也遇到了类似的问题,不妨试试京东互联网医院,相信你会得到满意的答案。
在考虑使用免疫治疗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禁忌和注意事项:
在全球范围内,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在不断攀升。根据《2018年全球癌症统计数据》报告,2018年全球预计有1810万癌症新发病例,960万癌症死亡病例。中国人群中,每新增的100个癌症患者中就有21个是中国人。平均每分钟有7个人确诊癌症,每分钟将近5人死于癌症。
然而,很多人在体检时并没有发现癌症,直到一查出癌就是晚期。事实上,常规体检关注的多为基础病、慢性病,而癌症筛查有着很大区别。目前,对国人威胁最大的癌症分别是肺癌、胃癌、直肠癌、乳腺癌、食管癌、肝癌等。
肺癌是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第一位的恶性肿瘤。预防肺癌的首要一步就是戒烟、避免暴露在污染环境,其次是早期筛查。早期筛查方法是CT检查,推荐40岁以上人群每年进行低剂量螺旋CT检查。肺癌早期最常见的症状是无其他不适的咳血丝痰,如果长时间地咳嗽,且没有感冒、发烧等常见呼吸道感染症状,并间断有咳血丝痰,需要高度警惕并及时就医。
我国是“肝癌大国”,乙肝、丙肝病毒长期携带者,有肝癌家族病史的人,长期酗酒抽烟者,慢性肝病和肝硬化患者等容易被盯上。肝癌的早期筛查方法是B超+抽血,只做B超容易漏诊,B超结合甲胎蛋白检测才能有效筛查癌症。高危人群,年龄40岁以上者建议每半年筛查一次。
乳腺癌已成为威胁我国女性健康的头号恶性肿瘤,未婚或高龄(35岁及以上)初产、有乳腺癌家族史、月经初潮小于12岁或行经超过42年等,为高危人群。乳腺癌的早期筛查方法是乳腺B超,初步筛查发现问题建议再做钼靶,更加精准判断乳腺是否健康。
结直肠癌已在恶性肿瘤发病率中排第三位,死亡率排第四位。肥胖、糖尿病、习惯性便血、有癌症家族史或肠息肉史者,容易被结直肠癌盯上。高危人群建议每2~3年做一次肠镜检测。
胃癌在中国人中更受青睐。幽门螺旋杆菌携带者、过量抽烟饮酒,以及长期吃高盐、熏烤煎炸、腌制食物、有胃癌家族史的人,是胃癌高发人群。胃癌的早期筛查方法是胃镜,40岁以上高危人群应每2~3年做一次胃镜筛查。
食管癌容易盯上40岁以上,且有消化道癌家族史或上消化道病史或症状的人。食管癌的早期筛查方法是内镜检查,食管癌高危人群先做普通内镜检查,并进行食管黏膜碘染色或电子染色内镜等精查,如果内镜下没有发现可疑病灶,应定期随访。反之,应及时就诊。
总有人感叹癌症“防不胜防”,其实研究认为,约60%的癌症是可以避免的。越早开始重视健康,健康也就离你越近。20岁到60岁,是人的一生中生命最旺盛的阶段,千万不要觉得自己没啥“感觉”就忽略健康。从20岁开始每年体检一次,保持合理体重,不吸烟、不酗酒、不熬夜、不迷恋垃圾食品,开始补钙,充分了解生理健康知识,重视自己的私生活,定期检查私处的健康状况。30岁时每天坚持运动20-30分钟,注意监测血压,调整饮食和不良生活习惯,注意睡眠。40岁时筛查糖尿病,女性做乳房X光检查,严格控制体重,少食多餐,饮食多样化,将运动时间延长至1小时,增加负重锻炼和力量训练。50岁时注意呵护心脏健康,定期筛查结肠癌,女性要留意更年期症状,注射流感疫苗,防止流感并发症引起的风险。60岁时日常补钙依然不能忽视,最晚65岁时要开始检查骨密度,尤其是女性,补充维生素B12,防止记忆减退,注射预防肺炎和带状疱疹的疫苗。
丙型肝炎(HCV)是一种由丙肝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血液传播。由于其发病特点为“静悄悄”,临床症状不明显,往往被忽视。然而,丙肝病毒慢性感染可能导致肝脏慢性炎症、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癌,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构成严重威胁。
全球约有3%的人口感染丙肝病毒,估计有1.7亿患者。中国的丙肝抗体阳性率为3.2%,约有4000万患者。急性丙肝易发展成慢性,50-80%的患者可能发展为慢性肝炎甚至肝硬化和肝癌。感染丙肝后20年,肝硬化的发生率为10-15%。
丙肝与甲肝、乙肝、丁肝、戊肝等病毒性肝炎不同,传播途径、病程、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都有所区别。丙肝病毒主要侵犯肝脏,导致慢性肝炎,部分患者可能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构成严重威胁。
丙肝是可以预防的。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切断传播途径,例如拒绝毒品、不共用针具静脉注射毒品;大力倡导无偿献血,杜绝非法采、供血;避免不必要的注射、输血和使用血液制品;不与他人共用针具或其他纹身、穿刺工具;遵守性道德,保持单一性伴侣,正确使用安全套;感染丙肝病毒的妇女在治愈前应避免怀孕。
丙肝的早期检测、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至关重要。由于丙肝症状不明显,容易被忽视,因此要做到早检测、早诊断、早治疗,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治愈率,降低复发率。共用针具静脉注射毒品者、多性伴性行为者、接触过被丙肝病毒污染的血液、感染丙肝病毒的母亲生下的孩子、有过器官移植及长期血液透析者,如怀疑感染丙肝应及时进行咨询和检测。
丙肝患者应到正规医疗机构接受规范的抗病毒治疗以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丙肝治疗的目的是彻底清除或持续抑制患者体内的丙肝病毒,以改善或减轻肝损害、阻止发展为肝硬化、肝衰竭或肝细胞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丙肝患者应避免吃高脂高糖类食物,避免剧烈运动。饮酒、吸毒可加剧肝脏损害,从而加速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的进程,因此丙肝患者应该戒酒、戒毒。
公众应该正确、科学认识丙肝,理解、关心和帮助丙肝患者,预防丙肝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加强丙肝防治健康教育,提高全民对丙肝的认知水平,遏制丙肝的蔓延和传播。丙肝患者是疾病的受害者,应该得到全社会的理解、关心和帮助。丙肝的防治需要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和支持,预防丙肝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要形成有利于丙肝防治的社会环境,为我国人民健康、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提供坚实保障。
在对慢性乙肝的治疗中,许多患者存在一些错误的观念和做法。这些误区可能会导致病情的恶化,甚至失去治疗的最佳时机。以下是慢性乙肝治疗中常见的十大误区。
误区一:急性乙肝可以通过中医治疗痊愈
实际上,成年人的急性乙肝很少能自行痊愈,多数情况下会发展成慢性乙肝。中医药可以缓解症状,但不能彻底控制疾病的进展。
误区二:良好的自我保养可以防止乙肝病情复发
如果乙肝病毒的复制没有得到及时、有效、长期的抑制,单靠自我保养是无法防止病情复发的。乙肝病毒会继续复制,导致肝炎逐渐恶化。
误区三:追求乙肝表面抗原转阴是治疗的唯一目标
虽然乙肝表面抗原转阴是一个理想的治疗目标,但并非所有患者都能达到。治疗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控制病情,延缓疾病的进展,提高生活质量。
误区四:民间草药可以治愈乙肝
乱用草药可能会导致药物性肝炎的发生,反而加重病情。科学的治疗方法是通过规范的抗病毒治疗来控制乙肝病毒的复制。
误区五:抗病毒治疗非常昂贵,不值得尝试
实际上,规范的抗病毒治疗是最经济的治疗方法。长期使用抗病毒药物可以有效地控制病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节省医疗费用。
误区六:中医药和护肝药可以治愈乙肝
中医药和护肝药可能会改善肝功能指标,但并不能根治乙肝。乙肝病毒仍然会持续复制,导致肝脏炎症和纤维化的进展。
误区七:肝功能正常就意味着病情稳定
即使肝功能指标正常,乙肝病毒仍然可能在肝脏中复制,导致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因此,肝功能正常并不能代表病情稳定。
误区八:乙肝可以被完全治愈
目前的医疗技术还不能完全治愈乙肝。然而,通过长期口服抗病毒药物,可以稳定控制病情,延缓疾病的进展,提高生活质量。
误区九:新型治疗方法(如基因免疫疗法、细胞免疫疗法)是治疗乙肝的唯一希望
虽然这些新型治疗方法听起来很吸引人,但它们还处于研究阶段,尚未被广泛应用。规范的抗病毒治疗仍然是当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误区十:抗病毒治疗的副作用太大,不值得尝试
虽然抗病毒药物可能会有一些副作用,但这些副作用通常是可以管理的。相比之下,乙肝病毒的持续复制对肝脏的损害更大。因此,规范的抗病毒治疗仍然是最合理的选择。
在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中,存在一些特殊的乙型肝炎人群。这些人群包括使用化疗和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者、乙肝病毒和丙肝病毒合并感染的患者、乙肝病毒和艾滋病毒合并感染的患者、乙型肝炎导致的肝功能衰竭患者、乙型肝炎导致的肝癌患者、肝移植患者、儿童患者、肾功能损害患者、妊娠患者等。这些患者与一般的乙型肝炎患者相比,在抗病毒治疗上有其特殊性,不能完全套用一般的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指征,药物的选择、药量、疗程、注意事项等都有其特殊性。
对于应用化疗和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者,乙型肝炎再活动的发生率较高。为了预防乙型肝炎再活动,高风险患者应接受预防性抗病毒治疗,并至少维持至结束免疫抑制剂治疗后6个月。中风险患者也应接受预防性抗病毒治疗,维持至结束免疫抑制剂治疗后6个月。低风险患者不主张常规使用预防性抗病毒治疗,但需要密切监测、观察。
乙肝病毒和丙肝病毒合并感染的患者,应根据HBV DNA水平、HCV RNA水平以及ALT情况,采取不同治疗方案。乙肝病毒和艾滋病毒合并感染的患者,若近期内不需要进行抗逆转录病毒治疗,且CD4+T淋巴细胞>500/μl时,建议使用聚乙二醇干扰素或阿德福韦酯抗乙肝病毒治疗。
对于乙型肝炎导致的肝功能衰竭患者,应尽早应用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乙型肝炎导致的肝癌患者,外科手术切除、肝动脉化疗栓塞、放射治疗或消融等治疗均可导致乙肝病毒复制活跃,因此推荐应用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
肝移植患者若同时患有乙肝病毒相关疾病,建议尽早采用抑制乙肝病毒作用强、耐药发生率低的核苷(酸)类似物治疗。儿童患者(<18岁)一般不推荐抗病毒治疗,但若病情处于持续的肝炎活动期或进展性肝纤维化及肝硬化时,需要及时抗病毒治疗。肾功能损害患者的抗病毒治疗是乙肝病毒相关肾小球肾炎治疗的关键,推荐使用强效、低耐药的药物,并根据患者的肾功能受损程度,进行给药间隔或剂量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