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对于肿瘤患者来说,治愈是他们最大的愿望。然而,目前医学并不能治愈所有类型的肿瘤。据报道,美国的肿瘤治愈率约为65%,而中国的治愈率约为40%。要想成功治愈肿瘤,必须完成两个关键步骤:首先,完全消灭或控制原发肿瘤;其次,避免或不发生远处转移。对于早期肿瘤患者,消灭或控制原发肿瘤就等同于治愈,因为远处转移的可能性很小。但对于中晚期肿瘤患者,即使成功消灭或控制原发肿瘤,也不能保证治愈,因为其中一部分患者可能已经发生了远处转移。这些患者虽然不能完全治愈,但可以明显减轻症状并延长生命。另一部分患者没有发生转移,就可以被视为治愈了。对于中晚期肿瘤患者,在完成第一步治疗目标后,通常需要进行全身治疗,包括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以增加治愈率大约5-15%。
如果不消灭或控制原发肿瘤,治愈肿瘤几乎是不可能的。幸运的是,如果给予足够的重视,原发肿瘤可以达到较满意的控制水平(50%-90%)。不同医院、治疗水平和疗效之间存在差异。中国与美国的治愈率差距超过20%,原因是多方面的。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所有肿瘤患者中有70%需要接受放疗;在所有治愈的肿瘤患者中,49%是通过外科手术治愈的,40%是通过放疗治愈的,11%是通过内科药物治愈的。然而,在中国,接受放疗的患者比例只有25%左右(美国为70%),大量患者(45%)本应接受至关重要的放疗治疗,但由于各种原因没有接受,错过了治愈的机会,这是中国肿瘤治愈率低于美国的主要原因之一。
放疗和手术是目前达到完全消灭或控制原发肿瘤的两种方法。两种方法治疗的肿瘤种类有所不同,但也存在部分重叠,即某一肿瘤可以用手术或放疗治疗,疗效也相同。然而,副作用有所不同,放疗能保护器官和功能的完整性是其突出优点。临床上也常常采用手术+放疗或放疗+手术的二者结合治疗肿瘤。因此,如果想要治愈肿瘤,首先需要及时到放疗科接受根治性放疗,或者接受根治性手术,或者手术+放疗,达到完全消灭或控制原发肿瘤,这是获得治愈肿瘤的关键一步。另外,尽早及时消灭或控制原发肿瘤,还能降低远处转移的风险。因为,远处转移还没有可靠的治疗方法。治疗远处转移的最佳方法是在发生远处转移前消灭原发肿瘤,肿瘤“要早发现,早治疗”就是这个道理。
如果不幸患上肿瘤,应该知道如何做。首先,寻找完全消灭或控制原发肿瘤的最佳治疗方式,建议在治疗前弄清楚以下几点:1)是什么类型的肿瘤?2)是早期还是中晚期?3)完全消灭或控制原发肿瘤的最佳治疗方式是什么?(放疗/手术/放疗+手术?)4)完全消灭或控制原发肿瘤后,是否需要进行全身治疗?如果能够弄清楚并做到这几点,治愈肿瘤的希望将增加30%。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视网膜母细胞瘤是一种严重的眼部疾病,需要及时和适当的治疗。然而,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骨髓抑制等副作用。这种情况可能会影响患者的整体健康和治疗效果。因此,了解如何正确处理骨髓抑制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血液计数,特别是在接受化疗或放疗时。若出现骨髓抑制的迹象,应立即采取措施。这些措施可能包括暂停治疗、使用生长因子或其他支持性治疗来刺激骨髓生成血细胞。
其次,保持良好的营养状态也很重要。建议患者摄入富含维生素B12、叶酸和铁的食物,以支持骨髓的正常功能。同时,避免接触可能引起感染的环境或物品,以降低感染的风险。
最后,定期进行全面体检,包括血液检查和身体检查,以便及早发现和处理任何潜在的健康问题。
超过80%的恶性肿瘤患者最终都会发生骨转移,而肺癌患者中,骨转移的发生率高达30%。最常见的骨转移部位包括脊柱、骨盆及四肢近端骨。早期骨转移病灶通常无症状,但一旦病灶发展到一定程度,会引起局部疼痛,甚至导致病理性骨折、高钙血症、神经及内脏压迫等不良事件。
随着新药物研发、二代测序、靶向及免疫治疗的进步,骨转移患者的治疗模式逐渐转变为慢病管理模式。长期的全身用药随访,根据病情不断调整药物,使得这类患者获得长期的生存收受益,提高其带瘤生存生活质量也变得尤为重要。
在这种情况下,为什么还需要处理骨头呢?能不能直接化疗?还是切除肺部病灶呢?首先,肺癌骨转移的治疗主体仍然是肺部的全身治疗,尽早确定肺部病理类型及治疗方案是最紧要的事情;而对于骨转移病灶,则要采用机动的原则,局限于骨内或无症状的骨转移病灶,放疗是最先考虑的治疗方法。对于一部分髋部、长骨骨干的病灶,放疗可能会引起骨脆性增加而增大病理性骨折风险,所以需要请专科医师进行评估后决定。
确诊病理后理论上可直接进行全身抗肿瘤治疗,但是需结合患者全身情况及疼痛的情况,在疼痛控制不佳,仍有剧烈疼痛情况下进行全身化疗或靶向治疗的可行性有限。对于引起疼痛的骨转移病灶,在患者全身情况及经济情况允许的情况下,都需要考虑手术干预的可能性,手术的决策更应该在多学科MDT讨论后进行。手术的原则则是减轻患者疼痛、改善生活质量为原则。手术的方式以尽量微创为主,以稳定病理性骨折,解救神经压迫为主。
在进行手术前,需要针对性对全身情况进行调整,不能单独靠使用大量镇痛药物来处理患者。积极的内环境调整及其重要!而根据既往经验,一些患者在确诊肺癌多发骨转移后,没有条件或拒绝做外科干预,选择姑息抗肿瘤治疗的患者,严重的疼痛和相关并发症让患者后期基本丧失了肿瘤内科治疗的机会,单独的药物止痛也根本无法奏效,这部分患者生存期大概在1-3个月之间。对于有条件干预的患者,尽早明确病理,调整内环境稳定,术前可进行地舒单抗/唑来膦酸强化骨保护治疗,许多患者2周内能极大改善转移引起的骨痛,而微创外科干预后,等待病理及相关检测报告需要10-14天,患者术后可进一步进行全身情况调整而进行下一步全身治疗及针对性放疗。在后期药物治疗有效的情况下,部分患者可以与骨转移病灶长期共存。
查房是医疗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尤其对于外科手术的患者来说。然而,由于医生的繁忙,查房时间通常很短。因此,患者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向医生传达有效的信息。以下是一些关于如何在查房中与医生进行有效沟通的建议。
对于即将接受手术的患者,需要向医生提供以下信息:基础疾病情况(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疾病的药物控制情况、手术史、食物或药物过敏史、近期是否患有脑梗、心梗等疾病以及是否正在服用抗凝药物、手术前是否进行过化疗或放疗以及最后一次放化疗的具体日期。
对于已经完成手术的患者,需要关注以下几点:体温是否正常、是否有持续的发热、是否已经排气、排便、饮食情况以及是否出现腹胀、腹痛、发热等症状、引流管是否正常工作、尿管拔除后是否有排尿问题以及其他不适症状。
由于查房时间有限,建议患者或家属提前将问题写下来,以便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最有效的沟通。
乳腺原位癌是一种局限于导管上皮层的癌症,通常不侵犯基底膜。由于上皮层缺乏血管和淋巴管,这种类型的癌症不会导致淋巴转移或远处血行转移。因此,通过单纯的乳腺全切手术,患者通常可以被治愈,临床分期为0期。
那么,乳腺原位癌是否会影响患者的寿命?能否生存20年?我们来看一下NSABP17和B24两项大型研究的结果:
1. 对于接受全切手术的患者,复发率仅为2%,即有98%的患者可以被治愈,不会影响他们的寿命。即使在那2%的复发案例中,大多数也可以通过再次手术治愈,只有不到1%的患者会因为乳腺癌去世。
2. 对于接受保乳手术和放疗,并在之后服用他莫昔芬的患者,12年内的复发率为13.2%。其中大约7%的复发是原位癌,仍然可以通过全切手术治愈;大约6%的复发是浸润癌,但大部分也可以治愈。最终可能有2-3%的患者会因为乳腺癌去世。
总的来说,乳腺原位癌的治愈率非常高,单纯的乳腺全切手术可以使99%以上的患者达到治愈。如果选择保乳手术,后续进行放疗和服用他莫昔芬,局部复发率约为13%,但大多数患者仍然可以通过再次治疗被治愈,仅有大约3%的患者最终会因乳腺癌复发转移去世。
综上所述,乳腺原位癌的预后非常好,通过全切手术有99%的患者可以被治愈。即使选择保乳手术,局部复发率虽然稍高,但经过两次治疗后,仍有97%的患者可以被治愈,不会因乳腺癌影响寿命。
在每个工作日,医生助理都会认真地为交流群中的患者和家属答疑解惑,帮助大家解释肿瘤防治方面的各种问题。上周,几个乳腺交流群中的群友们突然收到了管理员的一条消息:各位群友大家好!新加坡资深乳腺外科专家Dr.Ong Kong Wee(王光伟)医生将在北京开展学术讲座。
此次学术讲座,王医生会分享新加坡乳腺手术的最新进展,之后进入群友的福利时间——答疑环节,会选择回答群友的疑问,现在征集大家的问题。学术讲座将同步在交流群里为大家直播。
王光伟医生是新加坡资深乳腺外科医生,在乳腺癌诊断、手术、化疗、学术研究和新治疗方式等方面拥有多年经验。
在本次学术讲座中,王医生详细解答了群友们提出的问题,包括乳腺肿瘤手术后是否需要放疗、乳腺癌转移的迹象、如何预防乳腺癌复发转移等。
通过本次学术讲座,群友们不仅了解了新加坡乳腺手术的最新进展,还获得了宝贵的乳腺癌防治知识。
在2016年7月,一位27岁的女性因胸部疤痕疙瘩接受了局麻下切除手术,并使用了减张精细缝合技术。术后,她积极配合放疗和减张护理。经过4年多的时间,复诊结果显示她的疤痕未增生,恢复情况理想。
软组织肉瘤(STS)是一种罕见的间叶组织来源的恶性肿瘤,包含了约50余种亚型。其中一些类型的肉瘤缺乏特定肉瘤亚型的明确特征,它们的细胞分化程度较低,并退化到包含各种形态细胞类型(如梭形细胞、组织细胞或巨细胞)的状态。这种类型的肉瘤被称为未分化多形性肉瘤(Undifferentiated Pleomorphic Sarcoma, UPS)。UPS约占软组织肉瘤新发病例数的14-20%,在中国每年有超过4000例的新发病例。
未转移UPS的治疗以局部手术和辅助放疗为主。正确的外科手术是治疗软组织肉瘤最有效的方法,也是绝大多数软组织肉瘤唯一的治愈措施。手术的目标不仅是完整切除肿瘤,而且要求获取安全的外科边缘。术后功能恢复与安全边界发生矛盾时,通常以牺牲部分功能为代价。UPS是一种对化疗、放疗均敏感的肿瘤。目前许多文献已经确认术前放疗能够有效提高这类患者的治愈率,尤其是瘤体直径大于5cm的患者。术前化疗对瘤体直径大约5cm的UPS患者也十分有利。然而,对于瘤体直径小于5cm的患者,术前化疗是否有效尚有争议。
转移或局部不可切除UPS的治疗需要使用放疗、化疗、分子靶向治疗等手段进行综合而合理的治疗。每一位患者的治疗方案需要个体化选择。如果在经过努力后患者的转移灶或局部病灶无法做到全部或整块切除,患者的治疗目标应该转换到尽可能延长生存期。这同样需要根据每一位患者的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帕唑帕尼(pazopanib)是唯一被FDA批准用于STS治疗的药物。K药治疗UPS效果好,但需要注意的是K药可能导致少数患者病情快速进展。目前尚没有相关的临床报道表明国产PD-1治疗UPS甚至软组织肉瘤效果如何。总体而言,以阿帕替尼、帕唑帕尼为代表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对UPS有一定的疗效。
肿瘤治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综合治疗方案。以下是我们提供的肿瘤治疗和管理服务:
胃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原发于胃的上皮源性肿瘤。根据最新的数据,胃癌在各种恶性肿瘤中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位居第三。为了提高胃癌的诊疗水平和改善患者的预后,制定了本指南。本指南将详细介绍胃癌的诊断、治疗、随访等方面的内容。
一、胃癌的诊断
胃癌的诊断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内镜及组织病理学、影像学检查等多种方法。早期胃癌的临床表现可能不明显,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可能出现上腹饱胀不适、食欲减退、嗳气、反酸、恶心、呕吐、黑便等症状。进展期胃癌的临床表现更为明显,包括体重减轻、贫血、乏力、胃部疼痛、恶心、呕吐、出血和黑便等。内镜检查是胃癌诊断的金标准,通过内镜可以直接观察到胃黏膜的病变情况,进行活检以确定病变的性质。影像学检查如CT、MRI等也可以用于胃癌的诊断和分期。胃癌的分期主要依据肿瘤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程度和远处转移情况来确定。
二、胃癌的治疗
胃癌的治疗原则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包括内镜下切除、手术切除、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早期胃癌可以通过内镜下切除或手术切除达到治愈的目的,进展期胃癌则需要根据肿瘤的分期和患者的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非手术治疗方法可以作为辅助治疗或姑息治疗手段,用于缓解症状、延长生存期和提高生活质量。
三、胃癌的随访
胃癌术后的随访和监测非常重要,目的是及早发现肿瘤复发或转移,进行有效的干预。随访的方法包括定期的胃镜检查、血液肿瘤标志物检测、影像学检查等。建议患者每年进行一次胃镜检查,并根据需要进行其他相关检查。对于全胃切除术后患者,需要定期补充维生素B12和叶酸,以预防大细胞性贫血的发生。
乳腺癌的治疗通常包括化疗、放疗和内分泌治疗等方法。这些方法虽然能有效控制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但也会带来一系列副作用。中医药作为辅助治疗手段,能够增强疗效,减轻副作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期。
在化疗过程中,患者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泻等胃肠道反应。中医认为这是由于脾虚、胃气上逆所致,治疗时应采用和胃降逆、益气运中的方法。常用的方药包括六君子汤合旋复代赭汤加减,主要成分有旋复花、代赭石、太子参、生甘草等。
血象下降、骨髓抑制是化疗的常见副作用,中医辨证为气血双虚。治疗时应采用益气养血的方法,常用的方药有八珍汤加减,主要成分有太子参、炒白术、云苓、当归等。
肾功能下降主要由铂类药物引起,中医治疗时应采用补肾活血、利尿解毒的方法。常用的药物有鹿角霜、炙龟板、牧蛎、茯苓、泽泻等。
毛发脱落是化疗的另一个副作用,中医治疗时应酌情添加何首乌、女贞子、枸杞子等药物。
化疗药物可能会引起肝损害,中医治疗时应采用疏肝健脾、理气化湿的方法。常用的方药有六君子汤合茵陈蒿汤加减,主要成分有太子参、炒白术、猪茯苓、陈皮等。
阿霉素可能会引起心脏损害,中医治疗时应采用丹参滴丸或生脉针等药物。
在放疗期间,使用活血化淤药可以改善细胞的携氧能力,从而增强放疗效果。常用的药物有黄芪、太子参、当归等。
放射性皮炎是放疗的常见副作用,中医治疗时应采用益气养血、清热解毒的方法。常用的药物有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等。
放射性肺炎或肺纤维化是放疗的另一个副作用,中医治疗时应采用清热解毒、益气养阴、活血化淤的方法。常用的药物有黄芪、丹参、莪术等。
三苯氧胺可能会引起子宫内膜癌及脂肪肝,中医治疗时应根据辨证结果添加相应的药物,如紫草、白花蛇舌草等。
总之,中医药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具有广泛的适应证和独特的优势。通过调整机体阴阳、气血、脏腑功能的平衡,中医药可以缓解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率,降低复发转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