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肝癌的诊断一直是临床工作中的重要挑战。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4年版中提到,对于具有典型影像学特征的病灶,通常无需进行穿刺活检。然而,对于影像表现不典型的肝占位,什么时候应该进行活检?如何确保活检的准确性和安全性?这些问题仍然需要进一步探讨和完善。
从1999年开始,我一直从事肿瘤CT下介入工作,深知肝占位活检的风险极大。即使获得明确的病理诊断,也可能会给患者带来重大损失。因此,对于小于2厘米的病灶,即使是小肝癌,也不建议单纯进行活检。医生应该提高自己的影像诊断水平,或者寻求影像专家的帮助进行诊断。如果不确定,可以选择随访观察,而不是急于进行活检。有时候,小病灶不易诊断,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会变得更明显。
对于高度考虑恶性或不除外恶性的小病灶,建议在充分告知患者后,直接进行消融治疗以完全灭活肿瘤。或者,在介入栓塞后进行消融治疗,既可以明确诊断,又可以完全灭活肿瘤。当然,也可以尝试在消融治疗中同时获取病理样本,但关键是要确保肿瘤被完全灭活。
对于大于2厘米的肿瘤,活检通常可以获得明确的诊断,但仍不建议单纯进行活检。万一是肝血管瘤,活检的风险将非常高。如果需要病理诊断,可以采用活检同步消融的方案,既可以明确诊断,又可以完全灭活肿瘤。或者,在消融治疗的辅助下进行活检,至少要确保穿刺道完全止血以保证安全。
如果病灶的血供不丰富,或者为了节约医疗费用而不选择消融辅助下活检,建议在拔针前使用明胶海绵充分封堵针道。肝活检应该采用套管针技术,套管针尽量经过一段正常肝组织。套管针技术可以一次穿刺多次取材,并可以在拔针前使用明胶海绵封堵针道以进一步减少活检并发症,确保患者的安全。
我们多年来一直采用消融辅助下活检的方法,虽然这个方案增加了一些费用,但可以大大降低活检的风险。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医院也开始认同和采纳这个方案。然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如果没有消融辅助止血,千万不要轻易活检肝血管瘤!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在全球范围内,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在不断攀升。根据《2018年全球癌症统计数据》报告,2018年全球预计有1810万癌症新发病例,960万癌症死亡病例。中国人群中,每新增的100个癌症患者中就有21个是中国人。平均每分钟有7个人确诊癌症,每分钟将近5人死于癌症。
然而,很多人在体检时并没有发现癌症,直到一查出癌就是晚期。事实上,常规体检关注的多为基础病、慢性病,而癌症筛查有着很大区别。目前,对国人威胁最大的癌症分别是肺癌、胃癌、直肠癌、乳腺癌、食管癌、肝癌等。
肺癌是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第一位的恶性肿瘤。预防肺癌的首要一步就是戒烟、避免暴露在污染环境,其次是早期筛查。早期筛查方法是CT检查,推荐40岁以上人群每年进行低剂量螺旋CT检查。肺癌早期最常见的症状是无其他不适的咳血丝痰,如果长时间地咳嗽,且没有感冒、发烧等常见呼吸道感染症状,并间断有咳血丝痰,需要高度警惕并及时就医。
我国是“肝癌大国”,乙肝、丙肝病毒长期携带者,有肝癌家族病史的人,长期酗酒抽烟者,慢性肝病和肝硬化患者等容易被盯上。肝癌的早期筛查方法是B超+抽血,只做B超容易漏诊,B超结合甲胎蛋白检测才能有效筛查癌症。高危人群,年龄40岁以上者建议每半年筛查一次。
乳腺癌已成为威胁我国女性健康的头号恶性肿瘤,未婚或高龄(35岁及以上)初产、有乳腺癌家族史、月经初潮小于12岁或行经超过42年等,为高危人群。乳腺癌的早期筛查方法是乳腺B超,初步筛查发现问题建议再做钼靶,更加精准判断乳腺是否健康。
结直肠癌已在恶性肿瘤发病率中排第三位,死亡率排第四位。肥胖、糖尿病、习惯性便血、有癌症家族史或肠息肉史者,容易被结直肠癌盯上。高危人群建议每2~3年做一次肠镜检测。
胃癌在中国人中更受青睐。幽门螺旋杆菌携带者、过量抽烟饮酒,以及长期吃高盐、熏烤煎炸、腌制食物、有胃癌家族史的人,是胃癌高发人群。胃癌的早期筛查方法是胃镜,40岁以上高危人群应每2~3年做一次胃镜筛查。
食管癌容易盯上40岁以上,且有消化道癌家族史或上消化道病史或症状的人。食管癌的早期筛查方法是内镜检查,食管癌高危人群先做普通内镜检查,并进行食管黏膜碘染色或电子染色内镜等精查,如果内镜下没有发现可疑病灶,应定期随访。反之,应及时就诊。
总有人感叹癌症“防不胜防”,其实研究认为,约60%的癌症是可以避免的。越早开始重视健康,健康也就离你越近。20岁到60岁,是人的一生中生命最旺盛的阶段,千万不要觉得自己没啥“感觉”就忽略健康。从20岁开始每年体检一次,保持合理体重,不吸烟、不酗酒、不熬夜、不迷恋垃圾食品,开始补钙,充分了解生理健康知识,重视自己的私生活,定期检查私处的健康状况。30岁时每天坚持运动20-30分钟,注意监测血压,调整饮食和不良生活习惯,注意睡眠。40岁时筛查糖尿病,女性做乳房X光检查,严格控制体重,少食多餐,饮食多样化,将运动时间延长至1小时,增加负重锻炼和力量训练。50岁时注意呵护心脏健康,定期筛查结肠癌,女性要留意更年期症状,注射流感疫苗,防止流感并发症引起的风险。60岁时日常补钙依然不能忽视,最晚65岁时要开始检查骨密度,尤其是女性,补充维生素B12,防止记忆减退,注射预防肺炎和带状疱疹的疫苗。
我父亲的肝癌手术后,生活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每天的日子都过得沉重而缓慢,仿佛时间也在同情我们的遭遇。他的身体虚弱,需要精心的照顾和营养补充。医生开了小罐雅培安素,希望它能帮助他恢复体力。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父亲的食欲并没有明显改善。我们开始担心,是否应该尝试其他的营养补充品?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我们了解到了全安素。厂家声称它是一种保健品,适合大众使用。我们不禁产生了疑问:安素和全安素之间有什么区别?哪一种更适合父亲的身体状况?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到了京东互联网医院,寻求专业的医疗建议。公共营养师**接待了我们,耐心地解答了我们的疑惑。安素不含膳食纤维,适合胃肠道比较脆弱的人群。相比之下,全安素则更适合一般人群使用。听完她的解释,我们对这两种产品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我父亲脾虚,肝切除很多。吃哪款呢?”我问道。公共营养师**建议我们继续使用安素,因为它更符合父亲的特殊需求。同时,她也提醒我们注意父亲的饮食习惯,避免过度依赖营养补充品。
离开京东互联网医院后,我们的心情轻松了许多。虽然父亲的康复之路仍然漫长,但我们至少知道了如何更好地照顾他。每当我打开小罐安素,看到父亲吃下一口口营养丰富的液体,我都感到一丝安慰。或许,生活的暂停键已经被按下,但我们仍然可以在这段时间里,尽力让父亲的日子过得更舒适、更有尊严。
想问问大家有没有出现这样的情况啊?如果有,希望我们分享的经验能对你们有所帮助。健康没有小事,平日里大家也要多注意身体,出现不适要及时就医,不方便的话就去京东互联网医院,真的方便!
我还记得那天,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房间,照亮了我脸上的每一寸皮肤。然而,我的心情却如同外面的天气一样阴沉。刚刚从医院回来,手里攥着一份报告,心中充满了恐惧和不确定性。肝癌晚期转移,靶向药效果如何?这个问题在我脑海中回荡,像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抓住了我的心脏。
我决定寻求专业的医疗咨询,于是打开了京东互联网医院的应用程序。很快,一位普外科全职医生接待了我。他的声音温和而专业,给了我一丝安慰。我向他描述了我的病情,包括最近的介入治疗和报告结果。他听得很认真,偶尔会插入一些问题,确保他完全理解我的情况。
“根据目前的研究来看,靶向药物是有一定作用的,但是从您的报告看,分期较晚,预后效果不会特别好。”他的话像一盆冷水浇在我头上,我的心沉了下去。接着,他详细解释了可能出现的症状,包括全身疼痛、恶心、呕吐、腹胀、呼吸困难,甚至可能出现肝昏迷或消化道出血。这些听起来都很可怕,我不禁想象自己在病床上挣扎的画面。
我问他,疼痛的情况可以使用止疼药缓解吗?他点头说可以,但同时也提醒我,止疼药只是暂时的解决方案,不能根治问题。我感激他的建议,虽然我知道这条路不会容易走,但至少我有了一个方向。
在结束咨询之前,我向他表达了我的感激之情。他只是简单地说了一句“不客气”,然后我们就结束了这次会话。虽然我知道前路漫长,但至少我不再孤单。京东互联网医院的存在,让我在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找到了依靠。
现在,我每天都在与病魔作斗争,虽然有时候我会感到绝望,但我也知道,只要我坚持下去,总会有转机的那一天。希望我的经历能够帮助到其他人,让他们知道,在面对疾病时,不要放弃,总有办法可以找到光明的出路。
肝炎、肝硬化和肝癌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乙型或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导致肝硬化和肝癌的主要原因。流行病学数据显示,乙型肝炎流行的地区往往伴随着高发的肝癌。例如,中国的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为10%,而日本和英美分别为1%和0.1%,与这些国家肝癌的发病率相符。病理学研究也证实了大多数肝癌发生在慢性乙型或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肝炎或肝硬化的基础上。近代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更是发现,肝癌细胞中常常嵌合有乙肝病毒的DNA。
预防肝炎是降低肝癌发病率的关键。乙肝疫苗的普遍应用已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乙型肝炎的发病率。一些城市对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已经十余年,婴幼儿及小学低年级学生中乙型肝炎的发病率已经很低。专家预测,随着乙肝疫苗的普遍接种,肝癌的发病率将会显著下降。因此,乙肝疫苗也许是世界上第一种防癌疫苗。
在一项最新的研究中,科学家们报告了一例罕见的中晚期肝鳞癌患者,该患者同时伴有门静脉癌栓。这种病例的恶性程度极高,通常预后不佳,总生存期一般不超过6个月。然而,通过精湛的手术技巧和创新性的联合术后免疫治疗,患者无瘤生存时间超过了14个月,显示出极佳的疗效。
这项研究结果被国际顶级学术期刊《Hepatology》在线发表,并受到了编辑和审稿人的高度赞扬和肯定。《Hepatology》是美国肝病研究协会AASLD的官方期刊,2019年的影响因子为14.679,是全球肝病研究领域最顶级的学术期刊之一,主要关注慢性肝炎、病毒性肝炎、肝癌、肝硬化、遗传性及代谢性肝病等领域,旨在为肝病领域的医生提供临床决策的学术依据。
此外,近年来,肝胆胰外科在首席专家陆才德教授的鼓舞和指导下,逐步建立了“立足临床、深挖数据、服务科研”的十二字指导方针,致力于以临床为根,立科研之树,结高质量论文与课题之果,实现既务实又务虚之双重效果。科室中青年医生为主导、研究生为主体的课题组也在积极攻关肝胆胰领域的某一方向,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脂肪肝是一种常见的病变,指的是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现象。虽然轻微的脂肪肝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但严重的情况可能会导致肝硬化和肝癌等致命疾病。然而,研究表明,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通常可以逆转这种病变。
最近的研究发现,Omega-3脂肪酸中的DHA可以保护那些因肥胖或不良饮食习惯而导致肝损伤的人群。DHA不仅可以阻止酒精肝的发展,还可以预防肝硬化和肝癌的形成。虽然DHA不能治愈脂肪肝,但它可以防止病情恶化。
在一项长达十年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患有肝癌和肝硬化的患者体内的Omega-3脂肪酸含量非常低。因此,通过增加DHA的摄入,可能有助于阻止这些疾病的发展。DHA可以调节正常的生物学途径,包括脂肪酸合成、氧化、甘油三酯或血液的分解,并且是肝脏修复的重要成分。
富含DHA的食物包括油性鱼类(如鲑鱼、鲭鱼、金枪鱼和沙丁鱼)、家禽、肝脏、蛋黄和某些类型的藻类。除了饮食调整外,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适当的锻炼也可以帮助逆转肝损伤。DHA是一种安全的补充剂,可以放心使用。
肝脏被称为人体的“沉默器官”,因为它在发生病变时通常不会引起疼痛。然而,这种“沉默”也使得肝癌的早期发现变得困难。肝癌就像一个隐形的敌人,悄无声息地潜伏在我们身边,直到最后时刻才暴露出来。早期肿瘤较小且无任何症状,很多肝癌患者在出现症状就诊时已经发展到晚期。因此,及早发现和预防肝癌至关重要。
肝癌的高危人群包括肝炎、肝硬化患者以及有肝癌家族史者。他们需要定期进行检查,包括每半年一次的抽血化验甲胎蛋白和B超检查。如果超声诊断为肝脏占位,还需检查肝癌标志物(如AFP、CA199等)和进行强化MRI或强化CT等检查。
肝癌的发生是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虽然肝癌具有一定的家族聚集倾向,但大部分病因还是以外因性为主,遗传因素仅占小部分。长期处于受污染的环境中、食用霉变的食物、大量吸烟喝酒、过度劳累等都可能促进肝癌的发生。黄曲霉素是一种强烈的致癌物质,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防范。
为了有效预防肝癌,我们需要采取积极的生活方式,包括规律的饮食、适量的运动、避免长时间的熬夜和应酬等。同时,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的压力和焦虑。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将肝癌遏止在摇篮中,保护我们的健康。
肝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尤其在我国的发病率居世界首位。它可以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类型,原发性肝癌指的是肿瘤直接发生在肝脏,而继发性肝癌则是由于其他器官的肿瘤转移到肝脏引起的。多种因素可能导致肝癌的发生,包括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肝硬化、黄曲霉毒素、饮水污染、寄生虫感染、微量元素缺乏、遗传因素和嗜酒等。
肝癌的预防措施主要包括接种乙肝疫苗、防止粮食霉变、改善水质、注意饮水卫生、减少玉米和花生的摄入、提倡饮用绿茶等。此外,肝癌的早期症状并不明显,往往在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才会出现肝区疼痛、食欲下降、疲乏无力、日渐消瘦等症状。因此,对于既往有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病史,近来有右上腹不适、食欲减退、消瘦、乏力症状者,应高度警惕肝癌的可能,尽早检查,以免延误治疗。
肝癌的诊断主要依靠血清甲胎蛋白(AFP)检测、腹部超声波、CT和MRI等辅助检查手段。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动脉栓塞化疗、放射治疗、化学药物治疗、联合化疗、肝动脉插管化疗、射频消融、微波固化、超声聚焦刀、肿瘤无水乙醇注射等局部治疗手段,以及生物治疗、冷冻治疗、微波治疗、激光治疗以及肝脏移植等。其中,手术治疗是目前治疗肝癌最为有效的方法,早期肝癌手术切除后一年生存率达80%以上,五年生存率达50%以上。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很多疾病在初期阶段都会发出一些信号,但这些信号常常被我们忽视,导致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尤其是当某些疾病的症状与胰腺癌相似时,患者很容易自行判断疾病类型,而不去医院进行检查,这种做法是非常不科学的。
那么,为什么有些疾病容易与胰腺癌混淆呢?主要原因是这些疾病的症状与胰腺癌的症状非常相似。例如,胰腺癌的发病位置与胃部疾病的位置相似,若不注意,很容易被误诊为胃部疾病。然而,通过X线钡餐检查和纤维胃镜检查,我们可以很容易地区分两者。
此外,胰腺癌在初期阶段的症状也与原发性肝癌的症状相似,例如肝肿大、黄疸在后期出现、腹痛不因体位改变而转变等。通过超声和放射性核素扫描,我们可以发现肝占位性病变,从而进行正确的诊断。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存在侥幸心理,认为自己不可能患上胰腺癌,而将其当做普通的生活疾病来对待。这种做法是非常危险的,因为胰腺癌的发病原因较多,且伴随着黄疸、皮肤瘙痒等症状,很容易被误诊。例如,胆囊癌初期可能只表现为息肉样突起,癌自身质地软而有弹性,引起的黄疸常常呈动摇性;腹痛不明显,常伴随着胆囊炎,反复出现寒战、发烧等症状。
鉴于胰腺癌的症状不明显且容易与其他疾病混淆,我们强烈建议在出现身体不适时,及时到医院接受检查和治疗,不要掉以轻心,以免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目前,胰腺癌的治疗主要采用精确放疗和化疗的方式,临床数据显示,这种治疗手段可以将胰腺癌患者的平均生存期延长至16个月。
你是否曾经听说过一家几口同时患癌的新闻?实际上,某些类型的癌症确实可能会遗传。以下是一些例子和相关信息。
拿破仑家族、梅艳芳家族和陈招娣家族都有多位成员死于胃癌、宫颈癌和直肠癌转移肝癌晚期等癌症。这些案例表明,某些癌症可能具有遗传性。
甲状腺癌、肠癌、胃癌、乳腺癌、肺癌和肝癌等癌症都有可能遗传。对于这些癌症,建议进行定期筛查和基因测试,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
如果你有以下症状,应立即就医:无法解释的体重骤降、长期便秘或腹泻、大便有血或呈深色、乳腺不规则肿块或乳头血性溢液、阴道莫名出血、淋巴结肿块、消化不良或吞咽困难、排尿疼痛、血尿或尿量变化、长期口腔溃疡或口内舌头有白色斑点等。
总之,了解自己家族的癌症史并进行定期检查是非常重要的。及早发现和治疗可以大大提高治愈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