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随着超声波检查的普及,甲状腺结节的发现率显著增加。然而,多数结节是良性的,仅有4%~6.5%的概率是恶性。四类人群需要高度警惕:儿童、小于30岁者、有家族史者和头颈部放射性史者。
TI-RADS是美国放射学会制定的超声结节评估标准,通过对结节的成分、回声、形态、边缘和局灶性强回声等五个方面进行评分,帮助医生判断是否需要进行细针穿刺或超声波跟踪。分数越低,恶性可能性越小。
甲状腺结节可以独立存在,也可能与其他疾病如桥本氏甲状腺炎、甲亢、甲状腺腺瘤或甲状腺癌共存。因此,检查甲状腺功能对于了解或提示疾病类型非常重要。例如,血清TSH浓度与恶性甲状腺结节的患病率有直接关系。
对于B超发现的可疑结节,B超引导下的细针穿刺(FNA)是一种有效的诊断方法。然而,对于小于1cm的结节,除非位置特殊,否则不强烈推荐穿刺。对于大于1cm的可疑恶性结节,穿刺可以明确病变性质。
甲状腺癌主要分为三类:乳头状癌、滤泡状癌和未分化癌。前两者占97%的癌症,称为分化型甲状腺癌。甲状腺癌的预后通常很好,早期甲状腺癌的5年生存率大于99%。对于一些特殊行业或在乎外观的人群,内镜下手术可能是一个选择。对于良性包块,B超引导下的射频消融或注射无水乙醇等方法也可行。
甲状腺全切患者中,部分人可能需要进行碘131放疗,以清除残余甲状腺组织和可能的转移性病变。然而,这种治疗方法只对来源于甲状腺滤泡细胞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有效,对其他类型的甲状腺癌无效。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甲状腺癌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系统恶性肿瘤,分化型甲状腺癌是其中最常见的类型。对于分化型甲状腺癌,手术治疗是首选的治疗方法。手术可以有效地去除肿瘤组织,减少复发的风险,并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在手术前,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病史、体检、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以确定手术的适应症和手术方式。手术方式主要包括甲状腺全切除、部分切除和淋巴结清扫等,具体选择哪种方式取决于肿瘤的大小、位置和扩散情况等因素。
手术后,患者需要进行适当的康复和随访,以监测肿瘤的复发情况和调整治疗方案。同时,患者也需要注意日常生活中的自我管理,包括饮食、运动和心理调适等,以提高生活质量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中国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中国癌症五年生存率从2003年至2005年的30.9%上升到2012年至2015年的40.5%,增长了近10%。不同癌症类型的五年相对生存率差异很大,例如甲状腺癌从03年-05年的67.5%增长到84.3%,妇科肿瘤中的子宫内膜癌从55.1%增长到72.8%。然而,胰腺癌和胆囊癌的总生存率却一直在下降,尤其是胰腺癌,10年里从11.7%跌到了7.2%。
在癌症领域,男女发病率和生存率都有所不同。根据2017年北京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和上海疾控中心发布的数据,北京和上海男性发病率最高的三个癌种分别为肺癌、结直肠癌和胃癌;女性为乳腺癌、肺癌、甲状腺癌/结直肠癌。从整体看,女性的五年相对生存率均高于男性,且至少高出10%。分癌种细看,在26种癌症中,男性只在肾癌、膀胱癌和喉癌中相对生存率更高,其余癌种里女性长期生存占优势。
城市与农村的癌症生存率也有所不同。除了食管癌和宫颈癌之外,其它癌症类型都是城市地区生存率更高。然而,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差距已在逐渐缩小,对于全部癌症来说,生存率差距从2003-05年间的17.7%缩小到了2012-15年间的13.1%。而且农村地区的患者生存率改善程度优于城市地区。
年龄也影响生存,年龄越长,生存率相对越低。研究者发现我国老年人(>65岁)存在生存劣势。事实一方面是因为老年患者的诊断多在疾病较晚期,易诱发更多的合并症,因此根治性治疗比率较低,另外社会经济不平等性也影响老年癌症患者的生存率。
甲状腺是人体最大的内分泌器官,负责维持正常的生长和发育。然而,甲状腺肿瘤是一种常见的颈部慢性病变,可能会对呼吸产生影响。这种疾病通常以甲状腺肿的形式出现,具有两种主要形态:蝶形和圆形肿块。早期发现和治疗至关重要,以防止恶变。
甲状腺肿瘤的症状包括肿块的形状、大小、光滑度和软硬度。性激素、甲状腺肿物质和过高的碘摄入量都可能引起甲状腺肿瘤。因此,保持适当的碘摄入量和避免长期服用甲状腺肿物质非常重要。
预防甲状腺肿瘤的方法包括定期体检、注意饮食习惯和避免不必要的辐射暴露。如果您发现任何甲状腺肿瘤的症状,应立即就医进行诊断和治疗。
对于接受甲状腺癌手术的患者,术后4-6周通常需要进行复查,包括甲状腺功能、TSH、血钙和Tg等项目。然而,许多患者并不清楚Tg是什么以及为什么需要检测它。Tg,即甲状腺球蛋白,是一种存在于甲状腺中的碘化糖蛋白,分子质量约660 kDa,含有2767个氨基酸残基。它是体内碘在甲状腺腺体的贮存形式,并且可以通过水解生成甲状腺素和3,5,3′-三碘甲腺原氨酸。
对于那些完全切除甲状腺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定期检测血清Tg水平是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肿瘤复发或转移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在没有影像学提示复发、肿瘤残余或转移的情况下,TSH抑制状态下和TSH刺激后血清Tg的水平可以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如果Tg水平在1 ng/mL以下或无法检测到,通常表示术后病情没有发展。但如果刺激性Tg超过2 ng/mL,可能表明病变仍在持续或转移。对于刺激性Tg在1~2 ng/mL的患者,颈部超声检查在发现颈部淋巴结转移灶方面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如果超声检查结果为阴性,建议继续观察。如果清除甲状腺后未达到上述标准,或者Tg水平在随访中再次升高,应考虑肿瘤复发转移的可能性。
研究表明,尽管甲状腺全切除术后残余甲状腺组织可能会影响结果,但131I治疗前的刺激性Tg仍然具有重要意义。高Tg水平可以预测分化型甲状腺癌的远处转移风险。因此,Tg检测在甲状腺癌术后的随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位78岁的女性患者在2004年8月接受了左顶颅骨肿瘤切除手术,病理结果显示为甲状腺乳头状癌。三个月后,她在当地医院进行了甲状腺癌切除手术。由于患者和家属担心放疗的副作用,未进行核素放疗。然而,在2010年9月,患者发现左侧顶枕部出现了一个硬质肿物,随后逐渐增大。2011年4月,患者再次接受了左侧顶枕部开颅颅骨肿瘤切除手术,肿瘤被完全切除。由于睡觉时枕部会受到压力,手术同时进行了钛网颅骨成形术。病理结果仍然显示为甲状腺乳头状癌。虽然建议进行核素放疗,但患者和家属因年龄原因拒绝了治疗。
值得注意的是,甲状腺癌通常具有较好的预后,甚至可以生存25年以上。即使在本例中,甲状腺癌已转移到颅骨,手术治疗仍然可以使患者获得相对较长的生存期。因此,对于此类情况,积极进行手术治疗是非常必要的。如果可能,进一步的核素放疗也将有助于改善预后。
在甲状腺素替代制剂的选择中,我们需要考虑多种因素。首先,市面上有多种产品可供选择,包括优甲乐、雷替斯、左甲状腺素钠片、甲状腺片和三碘甲状腺素钠等。每种产品都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例如,甲状腺片主要用于特殊类型的患者,而左甲状腺素钠片则是常规替代治疗的首选药物。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品牌不同可能会导致辅料和剂量稳定性存在差异,因此在替换产品时,必须小心谨慎,避免治疗不足或过量的风险。
其次,我们还需要了解每种药物的特点和适用范围。甲状腺片是较早期的产品,主要由动物甲状腺制成,纯度较低,剂量稳定性差。左甲状腺素钠片则是人工合成的制剂,具有高纯度、价格稳定和剂量稳定等特点。三碘甲状腺素片虽然活性强、半衰期短,但价格较高,通常只用于特殊情况下的患者。
在选择药物时,我们还需要注意一些重要事项。首先,必须遵医嘱用药,并详细阅读说明书,了解用法、不良反应、禁忌、注意事项和药物相互作用等信息。其次,需要确认药品规格,以免因服用剂量错误而影响治疗效果。最后,定期复诊和检测甲状腺功能各项指标也非常重要,特别是在季节更替、体重变化、饮食结构变化或用药品种变化时。
近年来,儿童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尤其是14岁以下的儿童。这种类型的癌症通常是甲状腺乳头状腺癌,病因尚不明确,但可能与放射性物质影响和碘摄入异常有关。
在儿童中,甲状腺癌的症状往往不明显,可能只是颈前出现无痛性的孤立性结节。然而,文献报告显示15岁以下儿童甲状腺单发结节中有10%~50%是恶性。因此,对于儿童颈部孤立性结节,家长和医生需要高度重视,并进行甲状腺吸碘率测定、细针针吸活捡、甲状腺扫描以及B超检查等诊断手段。
治疗儿童甲状腺癌的首选方法是手术。根据病变的位置和范围,可能需要进行腺叶加峡部切除术或甲状腺全切术。淋巴结清除也可能是必要的,特别是当存在癌转移时。对于复发或远处转移的病灶,I131治疗可以作为辅助治疗措施。术后,儿童需要终生服用甲状腺素片,以防止甲状腺功能减退和抑制TSH增高。
分化型甲状腺癌的预后良好,10年生存率在80%以上,儿童型的预后更好。家长不必过于担心,但必须积极治疗,并定期复查甲状腺功能,以确保儿童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甲状腺结节在一般人群中非常常见,但在儿童及青少年中却相对罕见,仅占1%~2%,其中大部分为良性。然而,儿童及青少年甲状腺癌的恶性程度较高,且易发生淋巴结和远处转移,需要高度重视并采取合理的处理措施。
研究表明,儿童及青少年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淋巴结转移发生率高达62.0%。导致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包括原发癌灶大小(≥5 mm)、肿瘤病灶数、病变腺叶数和侵犯被膜情况等。性别、年龄、是否甲亢、是否桥本甲状腺炎等因素与转移无关。
当原发灶直径≥7 mm时,除了注意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外,还应留意其颈侧区淋巴结转移情况。甲状腺乳头状癌在儿童及青少年中较为少见,但与成人相比具有特殊的临床、病理和分子特征。由于大部分患者处于在校学习期间,处理这些患者需要和患者本人及家属认真交流协商,制定个体化处理方案,进行规范化和合理、合适的处理。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关注也日益增加。因此,越来越多的甲状腺结节被发现。彩超报告单上提到的甲状腺结节伴钙化,引发了许多病人对是否癌变的担忧。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甲状腺钙化。钙化灶是指超声扫描中发现的形态不规则、类似结石的钙质沉淀,专业术语称为“强回声”。钙化灶是身体对炎症等刺激的反应。
甲状腺钙化是甲状腺疾病诊断的重要指标。癌细胞快速繁殖,肿瘤中血管与纤维组织增生易出现钙盐沉积引起结节钙化。此外,肿瘤本身也会分泌一些物质引起结节钙化。相较于良性疾病,甲状腺恶性肿瘤发生钙化的可能性更大。
然而,并非所有的钙化都是甲状腺癌。良性的结节也可能出现钙化灶。甲状腺癌的钙化灶通常是细小钙化或砂粒样钙化。因此,当彩超报告单上描述甲状腺结节伴有细小钙化或砂粒样钙化时,需要高度警惕可能是甲状腺癌。若报告上描述的是粗大的钙化灶,可以暂时观察,每半年复查彩超对比就行,若有变化再做进一步处理。
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粗大钙化都是良性。因此,还要结合彩超其他描述来判断良恶性,如结节的边界、纵横比、形状、回声情况、血流情况等。这些因素的综合判断将有助于确定是否为甲状腺癌。
甲状腺癌患者通常需要接受碘-131治疗,这个过程可能会让很多人感到紧张和害怕。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准备治疗,以下是从预约到出院的全过程解析。
1. 预约
首先,需要在核医学科门诊预约,根据预约告知书的要求做好准备工作。
2. 停药等待
在治疗前,需要停止服用某些药物,并可能会出现一些甲状腺功能减退的症状,如怕冷、食欲不振、乏力等。这些都是正常的反应。
3. 就诊
在预约的时间到达核医学科门诊就诊,接受医生的检查和指导。
4. 宣教
护士会进行宣教,向患者解释治疗的流程和注意事项,帮助患者做好充足的准备。
5. 完善检查
在入院前,需要完成一系列检查,包括超声、心电图、胸片或胸部CT等,以便医生做出准确的病情评估和用药剂量。
6. 医生查房
医生会定期查房,解答患者和家属的疑问,确保治疗的顺利进行。
7. 服药隔离住院
在服药后,患者需要隔离住院一段时间,期间需要好好休息,保持良好的心态和饮食习惯。
8. 出院前检查
在出院前,需要进行一次检查,以评估治疗的效果和患者的身体状况。
9. 出院后的注意事项
医生会交代出院后的注意事项,患者需要牢记并遵守。
10. 出院
最后,患者可以出院回家休息,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定期复查以确保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