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在日常体检中,很多人选择进行全身PET-CT检查,认为这样可以全面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然而,PET-CT并不是万能的,它有其局限性和盲点。
首先,PET-CT是通过CT扫描和PET成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检查的。CT扫描可以清晰地显示人体内部的结构,而PET成像则可以检测出人体内某些部位的代谢活动。PET成像使用一种特殊的放射性示踪剂,这种示踪剂会在人体内的代谢活跃区域聚集,形成明亮的信号。
然而,PET-CT并非适用于所有类型的疾病。例如,对于某些早期的恶性肿瘤,PET成像可能无法检测出其存在,因为这些肿瘤的代谢活动并不活跃。此外,PET成像也可能会产生假阳性结果,例如在炎症或创伤部位显示出异常的代谢活动。
因此,在选择检查方法时,应该根据具体的病情和需要进行选择。对于乳腺疾病的诊断,PET-CT的价值相对较低,乳房B超和乳房钼靶等其他检查方法可能更为适合。
总之,PET-CT是一种有用的检查方法,但它并非万能的。我们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检查方法,并避免不必要的过度检查和浪费。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放疗是乳腺癌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虽然能有效杀死肿瘤细胞,但同时也可能引起一系列副反应。了解并及时处理这些副反应,可以降低其危害,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
首先,疲劳是放疗常见的副反应。为了缓解疲劳,患者应保证充足的睡眠,并适当参与轻体力活动或散步等小强度运动,以提高精力。
其次,照射区皮肤可能出现红、肿、痛、发痒等反应。为此,患者需要保持照射区皮肤的清洁干燥,减少洗浴次数,避免使用碱性肥皂和强力擦洗,避免阳光暴晒和冷热刺激。出现瘙痒时,不要抓挠,可以用指腹轻压或手掌轻拍以减轻痒感。如果皮肤有少量渗液,可以暴露渗液处皮肤,促进愈合。如皮损严重或有感染迹象,应及时就医。
放疗期间可能出现食欲减退的现象。患者应注意调整心态,多与家人朋友沟通,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在饮食方面,应尽量减少油腻、腌制和刺激性食物的摄入,增加主食、瘦肉、鸡肉、鱼肉等蛋白质丰富的食物的摄入,并保证一定量的蔬菜水果摄入。
放疗还可能引起骨髓抑制,导致未成熟的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前体细胞被破坏。因此,患者应定期检查血常规,如中性粒细胞减低,需注意避免感染;如血小板减低,需注意出血现象。
此外,放疗还可能引起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和放射性肺损伤。出现咽喉部疼痛、吞咽时胸骨后疼痛、胸闷气急、咳嗽、低热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并注意休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及温度适宜,减少亲朋探视以降低感染风险。
最后,放疗后心脏损伤也是一种可能的副反应。如出现胸闷心慌、胸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年纪轻、左乳癌放疗、同时应用蒽环类化疗药物或者靶向治疗的患者,出现心脏损伤的风险较高。目前精确放疗技术已大大减少放疗后心脏损伤的概率,但一旦发生,仍需及时就医。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但通过定期检查,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可能的。目前有多种无创性检查手段可供选择,但并不是越贵的检查效果就越好。了解哪种检查更适合自己是非常重要的。
钼靶X线摄影术是一种有效的早期诊断乳腺癌的方法,特别适合40岁以上的妇女。它可以检测到早期乳腺癌的微小病变,且辐射低。全数字钼靶机的出现使得射线量进一步减少,医务人员也无须特别的防护措施。
超声检查是一种简便、无创伤、无损害和可重复的检查方法,适合各年龄组及不同生理周期的女性。它可以确定乳房内有无肿块及其大小、位置,鉴别肿块为囊性还是实性,以及乳房肿物的随诊检查、术后跟踪检查等。
乳管镜检查利用外径只有0.9mm的乳管内窥镜送入病变管腔,观察病变部位及形态。它可以发现乳腺导管内的微小病变,准确定位病变,减少手术的创伤,并避免非肿瘤乳头溢液患者不必要的手术。
CT检查虽然可以提供乳腺外器官的信息,但检查费用高、有辐射,不适合于哺乳期、妊娠期妇女检查,不宜作为常规检查。它适用于临床诊断不明确、X线和其他检查方法难以发现和定性的乳腺病变。
核磁检查是一种利用原子核在磁场内共振所产生信号经重建成像的技术,主要根据形态和信号的强弱来区分病变的性质。它不受乳腺致密度的影响,能发现非常微小的病灶,并可以很好地显示乳管内情况,有助于乳头溢液的诊断。
乳腺癌是一种依赖于内分泌激素的肿瘤,雌激素的长期刺激是其发生的主要因素。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抗雌激素药物的临床应用开创了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新时代。内分泌疗法具有毒副作用小、方便患者服用等优点,且其临床效果与化疗相当。
1895年,Beatson首次使用卵巢切除术治疗晚期及复发性乳腺癌,标志着内分泌治疗的开始。20世纪50~60年代,外科手术切除内分泌器官或放射方法仍是主要治疗手段,但由于其毒副作用大,仅有1/3的患者有效。随着新内分泌疗法的出现,手术和放疗方法的应用逐渐减少,目前已极少采用。
20世纪30~40年代,内分泌药物开始用于乳腺癌治疗。到20世纪60~70年代,雌激素受体的发现和分离,以及三苯氧胺的应用,推动了内分泌药物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进程。目前,可供选择的内分泌药物包括抗雌激素制剂、孕酮制剂、芳香化酶抑制剂、促黄体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孕酮制剂和雄性激素等。内分泌疗法可用于各期乳腺癌的治疗,甚至用于某些高危人群的乳腺癌预防。
内分泌治疗的疗效与肿瘤细胞的分化及激素受体状况有关,而与内分泌功能状态无关。只要病例选择得当,内分泌治疗的疗效并不比化疗差;而且内分泌治疗的毒副反应较化疗明显减少,利于巩固性治疗;患者的生存质量高。内分泌治疗可降低非转移性乳腺癌的术后复发率和死亡率,相对于化疗有一定优势。早期乳腺癌临床实验协作组荟萃分析结果表明,辅助化疗总体可降低24%的年复发率和15%年死亡率。而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术后辅助应用5年三苯氧胺的效果相当显著,总体可分别降低47%的年复发危险及26%的年死亡危险。
内分泌治疗在晚期转移性乳腺癌治疗中亦有优势地位。研究发现,未经选择的转移性乳腺癌病例20%~30%对内分泌治疗有效,ER阳性者50%~60%对内分泌治疗有效,ER和PR均阳性者内分泌治疗有效率为可达75%以上。而ER、PR均为阴性者,有效率10%左右。内分泌治疗的毒副作用明显小于化疗者。对于晚期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不至于因治疗而降低其生活质量,且疗效维持时间较长,对一种内分泌治疗药物产生耐药后,再选择其他药物仍然有效,因此可普遍应用于晚期乳腺癌的治疗。
传统上内分泌治疗药物被认为是一种“抑制癌细胞生长的药物”,即让癌细胞处于“休眠期”,但研究发现内分泌治疗可以诱使癌细胞自杀――癌细胞凋亡。这可能是因为这些药物改变了细胞的内环境。
常用的内分泌治疗药物包括雌激素受体调节剂、芳香酶抑制剂或灭活剂、黄体激素释放素类似物、孕酮类药物、雌激素和雄激素等。每种药物都有其特定的适应症和副作用,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
选择内分泌治疗时,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包括患者的年龄、病灶部位、手术到复发的间隔时间以及受体测定等。内分泌药物的选择还应根据不同药物的作用机制以及副反应而定。总的来说,内分泌治疗是乳腺癌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尤其在年轻女性中,乳腺癌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年轻乳腺癌患者通常面临更复杂的临床病理特点和治疗挑战。了解这些特点对于制定有效的诊断和治疗计划至关重要。
在年轻乳腺癌患者中,肿瘤往往具有更高的侵袭性和更差的预后。这些肿瘤可能会表现出更高的分级、更大的体积、更高的淋巴结转移率以及更高的激素受体和HER2表达水平。因此,早期诊断和个体化的治疗策略对于改善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在诊断方面,影像学检查如乳腺X线摄影、超声和磁共振成像(MRI)是常用的方法。对于年轻乳腺癌患者,MRI可能更敏感,因为年轻女性的乳腺组织密度较高,可能会掩盖其他影像学检查的结果。同时,组织学检查如活检也是不可或缺的步骤,以确定肿瘤的类型、分级和分子特征。
治疗策略通常包括手术、放射治疗、化疗和靶向治疗。手术可以是乳腺保留术或乳腺切除术,具体取决于肿瘤的大小、位置和分期。放射治疗和化疗可能会在手术前或手术后进行,以减少复发的风险。靶向治疗,如HER2抑制剂和CDK4/6抑制剂,针对特定的分子标志物,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效果。
总之,年轻乳腺癌的管理需要一个多学科的团队,包括外科医生、放射肿瘤学家、医学肿瘤学家和病理学家。通过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肿瘤特征和个人需求,可以制定出最适合的诊断和治疗计划。
在中国,癌症已成为首要的死因,且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在上升。2016年“世界癌症日”的主题是“我们能战胜癌症(WE CAN,I CAN)”。
吸烟和空气污染是肺癌高发的主要诱因。据统计,中国去年约有430万人确诊癌症;280万人死于癌症,平均每天7500人。肥胖和乳腺癌、前列腺癌有关;熬夜会造成生物钟紊乱,免疫功能下降,白血病、乳腺癌、前列腺癌就容易找上门来;久坐的人比经常运动的人患结肠癌的可能性高40%到50%;长期处于亢奋和紧张状态,是导致乳腺癌和卵巢癌的重要原因。
近90%的癌症是由于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引起的。控制吸烟可以减少23%-25%的癌症相关死亡;对于胃癌、肝癌和宫颈癌来说,控制慢性感染可减少29%的死亡。早期筛查可使女性宫颈癌的死亡率降低80%,早期乳腺癌治愈率高达90%以上。
生活中,哪些人患癌风险大?常见癌症如何预防?专家强调,癌症早诊断、早治疗尤为关键。预防癌症需要采取综合措施,正确判断,直面癌症、正确认识癌症可以使患者得到早诊早治,并为他们获得高质量的诊疗营造好的环境氛围。
除了预防,正确认识、面对癌症,也是战胜癌症的关键。目前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癌症已成为和糖尿病、高血压一样的慢性病。癌症的治疗目的也从单纯的将癌细胞“赶尽杀绝”变为更加注重患者的生存质量,不仅要活得长,更要活得好。
近年来,全球年轻乳腺癌患者的发病率呈现明显上升的趋势。根据统计数据显示,约11%的乳腺癌患者年龄在35岁-45岁之间,而亚洲人群中年轻乳腺癌患者的比例明显高于西方,占亚洲所有乳腺癌患者的9.5%-12%。我国中青年乳腺癌患者也在急速递增,成为年轻女性中死亡率增长最快的癌症之一。
在治疗乳腺癌的过程中,存在一些常见的误区。首先,手术范围越大并不意味着越好。保乳手术的开展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配合放疗,其复发风险能降到10%左右,而全乳切除也不能达到根治乳腺癌的目的,其复发率仍可能有2-5%。其次,千篇一律手术至上是错误的观念。手术只是局部病灶的摘除,必须要有化疗、内分泌治疗或靶向治疗这类全身性治疗来保驾护航,才有获得治愈的可能。再者,化疗并非越小越好。化疗要想得到理想的效果,其疗程和剂量必须达到一定要求。同时,内分泌治疗的长期性和副作用的耐受问题也不能被忽视。最后,夸大内分泌治疗副作用和过度依赖非常规治疗都是不正确的做法。
在康复阶段,也存在一些误区。首先,谈癌色变是不必要的。乳腺癌是目前预后最好的癌症之一,能够有大约七成左右的治愈率。其次,重治疗轻复查或过度检查都是错误的做法。乳腺癌具有长期复发转移风险,因此患者需要坚持长期的定期复查。另外,饮食乱禁忌、害怕夫妻同房和回避社会活动也是不正确的做法。
随着90后一代的成长,越来越多的年轻女性开始关注自己的健康。其中,体检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很多女性在面临体检项目选择时会感到困惑,不知道哪些项目是必须的,哪些可以省略。今天我们就来科普一下女性健康体检的基本项目。
首先,为什么要进行体检?体检的主要作用是及时发现身体的异常,找到潜在的疾病隐患,并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对于某些疾病来说,及早发现就意味着有更大的治愈可能。例如,宫颈癌和乳腺癌这两种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如果能够早期发现,治疗效果将大大提高。
那么,体检项目该如何选择呢?以下是四个基本项目的介绍:
总之,体检是女性保持健康的重要手段。通过合理选择体检项目,我们可以及早发现和预防疾病,提高生活质量。
乳腺癌已经成为全球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然而,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乳腺癌患者可以长期生存。切除乳房对女性的身心健康产生了重大不良影响。因此,乳腺癌一期重建手术在根治疾病的同时,进行乳房重建,成为了最理想的选择。
这种手术不仅可以使患者在手术后看起来更正常,避免看到自己的乳房被切除对女性有明显的心理帮助。同时,通过移植腹壁脂肪等方法,重建后的乳房外形也可以得到很好的恢复,甚至使腹部变得更紧致。
在这方面,中日友好医院的乳腺癌修复重建团队是业内的佼佼者。该团队由王成元主任带领,拥有丰富的经验和先进的技术。团队成员包括陈剑、周洋、孙诚、吉恺和李诗佳等专业人士。
如果你有乳腺癌的症状,首先要做的是寻求专业医疗帮助。只有在专业的医疗机构中,才能得到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建议。以下是几种常用的乳腺癌检查方法:
1. 超声波检查(B超):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医生观察乳腺内部的结构和异常情况。然而,B超的局限性在于它可能无法明确地诊断出乳腺癌。
2. 钼靶X线摄影(Mammography):这种检查方法对于早期乳腺癌的诊断率非常高。通过拍摄乳腺的X光照片,医生可以发现微小的肿块或钙化点,这些可能是乳腺癌的早期征兆。
3. 乳腺磁共振成像(MRI):如果前两种方法都不能确定诊断,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MRI检查。这种方法可以提供更详细的乳腺内部图像,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诊断乳腺癌。
近期有多位患者询问乳腺癌是否影响拔牙手术。我们整理了相关信息,旨在为患者提供指导。
首先,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拔牙禁忌症:
然而,对于乳腺癌患者,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总之,乳腺癌患者在考虑拔牙手术时,应与医生充分沟通,了解自身情况,并遵循医生的专业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