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乳腺癌是一种依赖于内分泌激素的肿瘤,雌激素的长期刺激是其发生的主要因素。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抗雌激素药物的临床应用开创了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新时代。内分泌疗法具有毒副作用小、方便患者服用等优点,且其临床效果与化疗相当。
1895年,Beatson首次使用卵巢切除术治疗晚期及复发性乳腺癌,标志着内分泌治疗的开始。20世纪50~60年代,外科手术切除内分泌器官或放射方法仍是主要治疗手段,但由于其毒副作用大,仅有1/3的患者有效。随着新内分泌疗法的出现,手术和放疗方法的应用逐渐减少,目前已极少采用。
20世纪30~40年代,内分泌药物开始用于乳腺癌治疗。到20世纪60~70年代,雌激素受体的发现和分离,以及三苯氧胺的应用,推动了内分泌药物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进程。目前,可供选择的内分泌药物包括抗雌激素制剂、孕酮制剂、芳香化酶抑制剂、促黄体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孕酮制剂和雄性激素等。内分泌疗法可用于各期乳腺癌的治疗,甚至用于某些高危人群的乳腺癌预防。
内分泌治疗的疗效与肿瘤细胞的分化及激素受体状况有关,而与内分泌功能状态无关。只要病例选择得当,内分泌治疗的疗效并不比化疗差;而且内分泌治疗的毒副反应较化疗明显减少,利于巩固性治疗;患者的生存质量高。内分泌治疗可降低非转移性乳腺癌的术后复发率和死亡率,相对于化疗有一定优势。早期乳腺癌临床实验协作组荟萃分析结果表明,辅助化疗总体可降低24%的年复发率和15%年死亡率。而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术后辅助应用5年三苯氧胺的效果相当显著,总体可分别降低47%的年复发危险及26%的年死亡危险。
内分泌治疗在晚期转移性乳腺癌治疗中亦有优势地位。研究发现,未经选择的转移性乳腺癌病例20%~30%对内分泌治疗有效,ER阳性者50%~60%对内分泌治疗有效,ER和PR均阳性者内分泌治疗有效率为可达75%以上。而ER、PR均为阴性者,有效率10%左右。内分泌治疗的毒副作用明显小于化疗者。对于晚期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不至于因治疗而降低其生活质量,且疗效维持时间较长,对一种内分泌治疗药物产生耐药后,再选择其他药物仍然有效,因此可普遍应用于晚期乳腺癌的治疗。
传统上内分泌治疗药物被认为是一种“抑制癌细胞生长的药物”,即让癌细胞处于“休眠期”,但研究发现内分泌治疗可以诱使癌细胞自杀――癌细胞凋亡。这可能是因为这些药物改变了细胞的内环境。
常用的内分泌治疗药物包括雌激素受体调节剂、芳香酶抑制剂或灭活剂、黄体激素释放素类似物、孕酮类药物、雌激素和雄激素等。每种药物都有其特定的适应症和副作用,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
选择内分泌治疗时,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包括患者的年龄、病灶部位、手术到复发的间隔时间以及受体测定等。内分泌药物的选择还应根据不同药物的作用机制以及副反应而定。总的来说,内分泌治疗是乳腺癌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腔镜技术在多个学科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在乳腺癌外科治疗中,腔镜技术的应用仍面临一些挑战。由于乳腺手术无自然体腔,传统手术方式往往需要大切口,给患者带来较大的创伤和恢复时间。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医生们开始探索腔镜技术在乳腺癌外科治疗中的应用。
腔镜技术的应用可以大幅降低手术创伤,缩短患者的恢复时间。例如,在腋窝淋巴结清扫手术中,医生们使用腔镜技术从腋窝中心开始,放大3-5倍的视野实施手术,避免传统由浅入深逐层切开组织的创伤。同时,医生们还通过改进溶脂配方和采用非溶脂技术,进一步降低了手术创伤。
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手术中,医生们也开始尝试使用腔镜技术。他们首先通过CT淋巴结造影筛选造影对比剂,使淋巴管及淋巴结充分显影。然后,他们将CT采集的淋巴结造影数据融合到数字化三维重建软件中,观察发现乳房淋巴管的走向、腋窝前哨淋巴结的分布规律,并进行术前模拟手术。最终,他们成功探索出了CT淋巴造影的术前评估及前哨淋巴结的导航方法。
在乳腺癌根治和保乳手术中,腔镜技术也显示出其独特的优势。医生们可以利用腔镜技术进行乳腺癌外科手术精准前哨淋巴结活检、乳房切除及即刻网膜乳房重建,使患者在接受乳腺癌外科治疗的同时,仍保留了几乎无暇的乳房和自身女性的魅力。
总的来说,腔镜技术在乳腺癌外科治疗中的应用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相信腔镜技术将在未来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乳腺癌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乳腺癌患者在手术后常常面临形体美的担忧和自卑感,这可能影响他们的性生活。除了外貌的改变,化疗等治疗方式也可能导致一系列副作用,例如脱发、体重减轻等。这些因素都可能使患者在性生活中失去信心,变得被动,甚至发展为性冷淡。然而,配偶的支持和理解至关重要,帮助患者克服自卑感,恢复性生活的和谐。
在恢复性生活时,需要注意避免对手术切口或伤口的过度挤压,减少疼痛不适的干扰。同时,肿瘤患者的性生活也需要考虑到身体的实际情况,避免在体力尚未恢复或处于虚弱状态下进行。适度、和谐、有规律的性生活不仅对身体无害,还能增强患者的自信心,调整内分泌系统,有利于康复。
关于恢复性生活的时机和频率,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定。一般来说,性生活不应感到勉强,并在次日不感到疲乏。性生活的频度也应适当低于病前的水平,以免过度消耗体力。过早恢复性生活或无节制的纵欲都可能对康复产生不利影响。
为了改善性生活,患者和配偶可以尝试以下方法:改善沟通,感性的按摩,阅读性知识的书籍,增加性幻想,分享性幻想,鼓励伴侣在性活动中更积极主动,告诉伴侣以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进行。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患者和配偶重新建立起健康、和谐的性生活关系。
需要澄清的错误观念包括:只有年轻人和身体健康的人才有性生活的要求,以及性生活就是性交。实际上,任何年龄段和身体状况的人都可能有性生活的需求,肿瘤患者也不例外。性生活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表达,例如特意的举止、打扮、语言及接吻、抚摸和自慰等等。即使体力不足,身体虚弱,也可以采用这些方法来表达夫妻的感情。
在乳腺癌的治疗过程中,化疗是不可避免的一部分。然而,化疗带来的副作用,尤其是脱发,常常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虽然戴帽子或假发可以掩盖这一问题,但长期以往,这种压力可能会影响患者的治疗决策和生活质量。
因此,选择合适的假发并正确佩戴它变得尤为重要。首先,需要根据个人体质和医生使用的药物来判断是否需要假发。通常建议在开始化疗前或化疗初期就选购假发,以便在头发大量脱落之前做好准备。
正确佩戴假发的方法也很关键。对于短发,首先要将发网戴好,然后压平突出的头发,最后用黑色小发夹固定假发。对于长发,需要先夹好自己的头发,拆开橡皮筋,使用黑色小夹子固定头发,并从假发的前面开始戴,调整好位置。对于秃头,首先固定内层鬆紧带,然后调整假发的位置,最后用梳子梳理好假发。
总之,选择合适的假发并正确佩戴它可以帮助乳腺癌患者在化疗期间保持自信和美丽,减轻心理压力,提高生活质量。
乳腺癌筛查对于女性健康至关重要。以下是针对不同年龄段和高危人群的筛查建议。
对于20-39岁的非高危人群,暂不推荐进行乳腺筛查。然而,40-49岁的女性可以进行机会性筛查,每年进行一次乳腺X线检查,并建议与临床体检联合。对于致密型乳腺,建议与B超检查联合。
50-69岁的女性适合进行机会性筛查和人群普查,每1-2年进行一次乳腺X线检查,并与临床体检联合。同样,对于致密型乳腺,建议与B超检查联合。
70岁及以上的女性也适合进行机会性筛查,每2年进行一次乳腺X线检查,并与临床体检联合。对于致密型乳腺,建议与B超检查联合。
对于高危人群,建议提前进行筛查(40岁前),每半年进行一次筛查。除了常规的临床体检、B超、乳房X线检查外,还可以使用MRI等新的影像学手段。高危人群包括有明显乳腺癌遗传倾向者、既往有乳腺导管或小叶中重度不典型增生或小叶原位癌患者,以及既往有胸部放疗史的患者。
乳腺X线检查是最常用的筛查方法,建议每侧乳房常规应摄2个体位。乳腺临床体检和乳腺自我检查也可以作为辅助手段。乳腺超声检查和乳腺磁共振(MRI)检查也可以作为补充检查措施,但需要注意设备要求高和价格昂贵等因素。
乳腺癌的发病率近年来持续上升,尤其在大城市如北京,已成为女性健康的主要威胁。针对乳腺癌的放射治疗,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和注意事项,以确保治疗效果和患者安全。
首先,对于Ⅰ、Ⅱ期乳腺癌患者,若手术后病理检查显示腋淋巴结阴性,且原发灶位于乳腺外象限,则不需要进行放射治疗;但若腋淋巴结阳性,应照射内乳区及锁骨上下区。若原发灶位于乳腺中央区或内象限,且腋淋巴结阴性,仅需照射内乳区;若腋淋巴结阳性,则还需加照锁骨上下区。
对于Ⅲ期乳腺癌患者,无论腋淋巴结是否阳性,都应照射内乳区及锁骨上下区。根据腋淋巴结阳性数目和胸壁受累情况,可以考虑是否需要加胸壁照射。
在手术后,若腋淋巴结已经清除,通常不再需要照射腋窝区,除非手术清除不彻底或有病灶残留时才需要补加腋窝区照射。放射治疗应在手术后4~6周内开始,若有植皮者可延至8周。
此外,对于原发灶小于3cm、N0或N1的患者,可以考虑小手术加放疗。对于局部晚期的乳腺癌,放射治疗仍是一种有效的局部治疗手段,放射前切除全部肿瘤或作单纯乳房切除可提高疗效。
针对乳腺癌术后复发的放疗,适当的局部治疗可以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应当尽量采用大野照射,并结合放射、化疗综合治疗,尤其对于发展迅速的复发病例。乳腺癌发生远处转移时,首先考虑化疗,适当地配合放射可以缓解症状、减轻病人痛苦。对于有胸、腰椎转移的患者,放射可以防止或延迟截瘫的发生。
以上就是乳腺癌放射治疗的基本原则和注意事项。需要注意的是,临床医生会根据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是否需要进行放射治疗,因此上述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专业医生的诊断和建议。
浆细胞性乳腺炎(PCM)和导管扩张症(MDE)常被认为是同一种疾病,但实际上它们有着本质的区别。PCM主要表现为乳晕旁的红肿、硬结和疼痛,化脓后可能形成瘘管或反复发作。手术发现乳头后有炎性病灶,阻塞了导管而引起扩张,形成小脓肿。病理切片显示导管周围有急性和慢性炎症,淋巴细胞和浆细胞侵润。这种情况下,浆细胞性乳腺炎更能反映炎症的病理本质,并符合临床的脓肿瘘管的炎症表现。
相比之下,MDE是一种发生在老年妇女的乳腺疾病,以乳头下集合导管的扩张和管腔内脂类结晶为特征。早期只有乳头溢液,晚期才有淋巴细胞、浆细胞侵润,肉芽肿形成等现象。MDE的诊断需要谨慎,不能仅凭显微镜下导管扩张就做出诊断。
因此,临床医生在诊断时需要注意二者年龄之差和术中所见的不同。病理医生也应该对MDE的诊断再慎重一些。只有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区分这两种疾病。
近日,54岁的陈女士在体检中发现左乳外上象限有多发类圆形及不规则形状钙化灶,最大直径约3毫米。由于多年来一直患有乳腺增生,陈女士担心这是否意味着乳腺癌的可能性,于是她前往医院进行了详细的检查。CT结果显示左乳外上象限有多发类圆形钙化,而MRI结果则显示BI-RADS 1级,医生告诉她这些钙化灶考虑为良性病变,不必过于担心。
那么,乳腺钙化究竟是如何引起的?如何区分良性和恶性呢?专家解释道,乳腺组织和周围血管均可发生钙化,形成影像上可见的钙沉积物。这种现象可能是由于组织坏死、钙盐的沉积,以及某些肿瘤分泌钙盐物质,导致血管周围组织钙化。
在临床上,鉴别乳腺钙化的良恶性需要借助多种检查手段,包括钼靶、超声、CT和MRI等。医生会根据钙化的形态、数量、位置以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一般来说,粗大颗粒状、类圆形、不规则团块状及轨道状钙化多见于良性病变,如乳腺增生、脂肪坏死或囊肿、乳腺纤维瘤、老年血管硬化及乳腺导管内良性病变等;而针尖状、小杆状、分叉状、簇状以及泥沙样钙化则可能提示恶性病变的存在。
在仔细观察和分析影像后,医生会对发现的病变进行分级,从0~6级不等。专科医生会根据最终的分级结果,结合患者的病史和症状,提出随诊复查或进一步治疗的建议。
专家强调,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预防和治疗的关键在于坚持自我检查和定期体检。40岁以上的女性最好每年或两年接受乳腺钼靶+超声这对“黄金搭档”检查,以便及时了解自身的乳房状况。
乳腺癌手术后,许多女性面临着失去乳房的困扰。乳房重建手术可以帮助她们恢复形体完整性和自信心。然而,很多人担心这会增加乳腺癌复发的风险。实际上,乳房重建手术并不会直接导致癌症复发。
首先,乳房重建手术的适应人群是大多数有进行过全切手术和有重建意愿的乳腺癌患者,除非肿瘤恶性程度较高、已经出现其他部位的转移和扩散,或者病人同时患有不适合手术的其他疾病。其次,乳房重建手术对乳腺癌复发率的影响取决于手术的时机和方式。早期的乳腺癌患者可以选择即刻再造术,而延迟再造的患者则应在放疗结束后至少一年后进行乳房再造术,以避免皮肤损伤。
在进行乳房重建手术前,患者应与医生充分沟通手术方案,了解可能的风险和预期效果。术后,需要注意保持皮瓣的干燥和及时处理坏死的皮肤组织,避免不正确的按摩手法造成不良后果。
晚期乳腺癌是指复发或转移的乳腺癌,虽然无法治愈,但通过合理的治疗可以有效地控制病情,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期。治疗前,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肿瘤的ER、PR和HER2状态,选择最适合的治疗方案。
在选择治疗方案时,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包括激素受体状态、是否有内脏转移、以及是否对内分泌治疗产生耐药性等。如果患者具备上述任何一种情况,化疗就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治疗选项。
在进行化疗前,医生会对患者进行一系列的检查,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等,以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同时,育龄妇女需要进行妊娠试验,并被告知需要避孕。此外,患者需要签署化疗知情同意书。
化疗方案的选择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调整。单药序贯化疗和联合化疗都是常用的化疗方案。联合化疗通常可以获得更好的客观缓解率和疾病进展时间,但毒性较大,生存获益有限。单药序贯化疗虽然效果可能略逊于联合化疗,但可以降低患者需要减小剂量的可能性,适合那些更注重生活质量的患者。
在选择单药时,常用的蒽环类、紫杉类、抗代谢药和非紫杉类微管形成抑制剂都有其特点和适应症。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可以替代紫杉醇或多西他赛,用于减少过敏反应。其他有效的单药还包括环磷酰胺、顺铂、口服依托泊苷和氟尿嘧啶持续静脉给药方案。
联合化疗方案中,CMF、AC、EC、FAC、CAF、FEC、AT、TX、GP和GC都是常见的组合。需要注意的是,蒽环类药物有心脏毒性,使用时需要定期评估LVEF,至少每3个月一次。如果患者出现心脏毒性症状或LVEF下降大于15%,需要停药并重新评估心脏功能。
对于BRCA1/2胚系突变的三阴性晚期乳腺癌患者,优先选择铂类药物单药化疗或PARP抑制剂替代化疗。对于免疫细胞PD-L1阳性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除了化疗外,还可以选择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PD-L1单抗atezolizumab治疗。
总之,晚期乳腺癌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包括肿瘤的生物学特性、患者的身体状况和治疗的副作用等。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以期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当怀疑乳腺癌时,进行一系列检查是非常重要的。首先,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特别关注胸部、腹部和盆腔是否有转移病灶,然后再检查乳房。最佳的检查时间是在月经来潮后的第9到11天,因为此时乳腺处于相对静止状态,容易发现异常。检查应该先从健康的一侧开始,然后再检查患侧。
视觉检查是必要的,需要注意双侧乳房是否对称,外形是否异常,皮肤是否有炎症样改变或橘皮样水肿等。触诊也很重要,需要用手指平放于乳房上,逆时针方向从内上开始依次检查内下、外下、外上和乳晕区。同时,检查锁骨上、下和腋窝淋巴结是否有异常。
超声显像检查可以提供乳腺组织的详细信息,包括形态、边界、大小、性质等,并为肿瘤的良恶性鉴别提供可靠的依据。热图像检查也可以用来检测体表温度分布的变化,但由于其缺乏确切的图像标准和诊断符合率差,近年来使用较少。CT检查可以用于不能触及的乳腺病变的活检前定位和术前分期,帮助制定治疗计划。肿瘤标志物检查可以检测由肿瘤细胞产生的物质,如癌胚抗原、铁蛋白和单克隆抗体等。最后,活体组织检查是确诊乳腺癌的唯一依据,包括针吸活检、切取活检和切除活检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