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肺癌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肿瘤标志物检测扮演着重要角色。这些标志物可以帮助医生判断肿瘤的类型、阶段和治疗效果。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肺癌肿瘤标志物检测项目:
CEA(癌胚抗原):CEA是一种存在于成人癌组织中的蛋白质。通过免疫学方法可以检测到它的存在。最初认为CEA是结肠癌的特异性标志物,但后来发现其他癌症如胰腺癌、胃癌、肺癌和乳腺癌也会有较高的CEA表达。CEA的测定对于癌症的辅助诊断、疗效观察、预后判断和复发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NSE(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主要用于小细胞肺癌的辅助诊断和治疗效果监测。治疗有效时,NSE浓度会逐渐降低至正常水平;而复发时,NSE浓度会升高。NSE的变化可以比临床确定复发早4-12周。NSE还可以用于监测神经母细胞瘤的病情变化、评价疗效和预报复发。内分泌肿瘤如嗜铬细胞瘤、胰岛细胞瘤、甲状腺髓样癌、黑色素瘤和视网膜母细胞瘤等的血清NSE也可能升高。正常参考值为血清<15ug/L。
SCC(鳞状细胞癌抗原):SCC是鳞状上皮癌的标志物,各种鳞癌的SCC均有升高。肺鳞癌的阳性率为46-90%,血清中SCC浓度随着病情加重而升高。正常参考值为血清<2ug/L。
CA125(糖抗原125):恶性肿瘤如肺癌、卵巢癌、子宫内膜癌、输卵管癌、胰腺癌、胃癌、乳腺癌和食道癌等也可能导致CA125升高。正常参考值为<35KU/L。
CyFRA21-1(细胞角蛋白19片断):CyFRA21-1是肺鳞状上皮细胞癌和非小细胞肺癌的新型标志物。肺鳞状上皮细胞癌患者的CyFRA21-1明显升高,灵敏度为70%,特异性达95%。它对于非小细胞肺癌的早期诊断、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通常情况下,肺癌的肿瘤标志物检查会从CEA、CA125、NSE、SCC和CyFRA21-1等指标中选择单项或多项进行检测。尤其是几项指标联合检测,效果更好。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一名外地患者在经历了千辛万苦后,终于来到了北京。经过手术和病理检查,医生诊断出他患有早期肺癌。然而,在前段时间的一次意外摔倒中,患者的右后臀部受伤,当地医院的骨扫描显示局部高代谢,引起了患者的极大恐慌。
在多科联合会诊期间,包括放射肿瘤科、胸外科、呼吸科、中西医结合肿瘤科和影像科的专家们共同参与了讨论。他们通过再次进行薄层CT检查,确定了患者的实际情况是骨折,而非肺癌转移。这个结果让患者从绝望中走出来,破涕为笑,高高兴兴地回家过元旦。
肺肿瘤手术前,病人需要做好充分的自我准备,以确保手术的成功和恢复的顺利。以下是一些重要的准备工作:
此外,在手术前一天,病人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对于肺癌患者来说,术后随访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其主要目的是及时发现肿瘤的复发或转移,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此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除此之外,定期随访还能让患者了解肺癌治疗的最新进展,及时接受新技术和新药物的治疗。
肺癌患者术后随访的频率和内容如下:在治疗后的前2年内,每3-6个月需要进行一次随访;2-5年内,每6个月进行一次随访;5年后,每年进行一次随访。随访的内容包括肺癌肿瘤标志物的检测(2年内每3-6个月,2年后每半年一次)、胸部CT(2年内每3-6个月,2年后每半年一次)、头颅CT或MRI(一般每半年一次)、骨扫描(一般每半年一次)以及腹部B超或CT(2年内每3-6个月,2年后每半年一次)。
特别提示:在进行随访时,最好选择同一位医生,并在同一家医院进行检查,以便于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动态观察。
肺癌的隐蔽性让它成为一个非常狡猾的对手。早期阶段,患者往往没有任何症状,正如抗日电影中鬼子悄然入侵的场景。因此,及时的预防和检测显得尤为重要。2011年,美国进行了一项大规模的肺癌筛查试验(National Lung Screening Trial, NLST),共筛查了5万多人。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X线胸片,使用胸部CT进行筛查可以使肺癌的死亡率降低20%。这项研究结果强调了胸部CT筛查在肺癌早期发现和治疗中的重要性。
当肺癌患者出现大咯血时,立即采取以下步骤:
本研究旨在探讨肺癌骨转移患者外科治疗的效果和相关的预后因素。研究对象为127例肺癌骨转移患者,通过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包括一般情况、病理亚型、转移灶数目、首诊骨转移、其它脏器转移、转移时长、骨科并发症等因素,使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Cox生存相关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的相关分析。
结果显示,肺癌骨转移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10.6个月,出现骨转移后的中位生存时间为6.7个月。单因素分析表明,患者的一般生存状态、病理亚型、转移灶数目、首诊骨转移、其它脏器转移、转移时长、骨科并发症等因素与患者的预后有显著相关性。多因素分析结果进一步证实了这些因素的重要性。
研究结论指出,肺癌骨转移患者的预后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患者的一般生存状态、病理亚型、转移灶数目、首诊骨转移、其它脏器转移、转移时长、骨科并发症等。对于单发骨转移的患者,预后较好;而首诊时即存在骨转移或以骨破坏为首诊经病理证实为肺癌骨转移的患者,预后较差。转移时长也是一个重要的预后因素,转移时长越长,患者预后越好。
本研究结果对于指导肺癌骨转移患者的治疗和提高其生存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在肺结节领域,特别是磨玻璃肺癌领域,目前的诊疗指南过于笼统,混淆了传统肺癌和磨玻璃肺癌的处理方法。这种情况导致了临床上的不一致和混乱。许多时候,医生和患者需要静下心来进行沟通、解释、权衡和共同选择,但这恰恰是许多顶级大医院所缺乏的。
今天分享的病例是在国内一家极其著名的几家顶级医院之一做的手术。由于是多发结节,切除了右侧部分病灶,但左侧仍有多处结节。医院建议再次手术,但笔者认为可能不需要手术,即使2020年右侧的结节也是危险性并不高的。
这位66岁的男性患者在2020年9月进行了右肺上叶尖后段切除术,术后病理结果显示为肺腺癌1A期两个,非典型腺瘤样增生一个。双肺剩有多发结节仍在随访观察中。患者主治医生建议左上肺尖后段等结节再次手术切除,担心有转移风险,但北京、上海等几大医院专家会诊持随访观察意见,认为再次切除后一定会影响生活质量。患者无法决择,于是来寻求帮助。
在分析了患者的病例和影像资料后,笔者认为没有一处结节是值得开刀的。即使是术后报告的浸润性腺癌和不典型增生,也都是密度低、风险小、能随访的。其他淡磨玻璃密度结节大概以肺泡上皮增生可能性大;不典型增生可能性大;慢性炎伴纤维增生或肺泡上皮增生可能。关键是切了右侧尖段与后段并没有解决两肺多发磨玻璃结节的问题,仍在纠结与焦虑中,因为两肺仍有多处结节。
对于今年3月份的影像资料,右侧未见明显有风险的病灶。左侧的结节也多是淡而模糊的影像,基本上即便非良性也只是肺泡上皮增生而已,最危险的也就是桔色圈起来这处,有微小血管进入,整体轮廓清楚,但肿瘤成分的密度仍低,大概率仍是不典型增生或原位癌,应该没到微浸润性腺癌。当然了,就算到微浸润性腺癌,也没啥,没有实性成分仍能安全随访。再加上肺功能欠佳,右侧手术后不适感明显,针对目前这些都风险还小的病灶再手术是不可取的,肯定要先随访,真有哪处进展并具有危险性了,再考虑楔形切除或消融都可以。
总的来说,笔者认为若右侧没手术,大概率到现在也没有什么进展的。因为都没有显著实性成分,风险都低、发展都慢的。因此,对于这样的多发的磨玻璃结节,介入干预切除的时机选择是最佳的吗?显然个人觉得这又值得商榷的!
肺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高达35.23/10万,死亡率为27.93/10万。小细胞肺癌(SCLC)是其中一种类型,占所有肺癌的15%-20%。NCCN每年会发布两版关于SCLC临床实践指南,2016年的第1版指南已经公布,主要更新了以下几点:
1. 在初始评估中增加了戒烟咨询和干预。
2. 更改了进行单侧骨髓穿刺或活检的标准:如果外周血涂片中有核红细胞、中性粒细胞减少或血小板减少,可能存在骨浸润,需进行骨髓穿刺或活检。
3. 对于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的广泛期SCLC,进行预防性脑照射(PCI)治疗的推荐等级由1级降到2A级;此外,增加胸部放疗作为广泛期SCLC的治疗选择。
4. 在后续治疗中,移除替莫唑胺的推荐剂量;推荐苯达莫司汀作为后续治疗的一种选择(2B类推荐)。
5. PCI主要推荐剂量为25Gy分割为10次,每日1次。短程放疗(20Gy分割为5次),在广泛期SCLC中是一种合适的选择。该版指南去除了30Gy分割为10~15次和24Gy分割为8次的推荐。
根据NCCN2016指南,SCLC的治疗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对于临床分期为T1~2N0M0,病理评估无纵膈淋巴结转移的患者,进行肺叶切除术(推荐)淋巴结清扫或取样。术后病理仍为(N0)进行术后辅助化疗,如术后病理为(N+)同步化疗+纵膈放疗。
2. 对于不能手术的SCLC患者,主要推荐进行放化疗。主要推荐的化疗方案为依托泊苷和顺铂/卡铂或伊立替康和顺铂/卡铂。化疗4~6周期。
3. 复发后的二线治疗首选临床试验,根据复发时间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
4. 放射剂量原则:对于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放疗最佳剂量尚未统一建立;广泛期小细胞肺癌胸部放疗可用于对化疗敏感的患者。
靶向治疗是肺癌治疗领域的一种重要手段。这种治疗方式利用药物特异性地作用于肿瘤细胞的特定位点,而这些位点在正常细胞中通常不表达或很少表达。因此,靶向治疗药物可以高度选择性地杀死肿瘤细胞而不损伤或仅很少损伤正常细胞,具有极高的安全性和耐受性,毒副作用也相对较小。
近年来,靶向治疗在非小细胞肺癌的研究中取得了显著进展。许多药物已进入临床试验并显示出良好的治疗效果,甚至在某些情况下超过了传统的化学治疗。常用的靶向治疗药物包括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EGFR-TKI)、血管生成抑制剂、多靶点抑制剂和信号传导抑制剂等。代表性药物有吉非替尼、厄洛替尼、贝伐单抗、西妥昔单抗、索拉非尼和舒尼替尼等。其中,贝伐单抗联合化疗已成为中晚期非鳞肺癌的一线治疗方案,而吉非替尼和厄洛替尼早已被用作非小细胞肺癌的标准二线治疗方案。对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的患者,可以一线使用EGFR-TKI类药物治疗,有效率可达到70%,同时避免了化疗的严重毒副反应。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针对肺癌治疗的分子靶点药物正在研究中,例如棘皮动物微管相关蛋白4/间变淋巴瘤激酶融合基因(EMLA-ALK)、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型受体(IGF-lR)和间质上皮转变因子(c-MET)等。其中,针对EMLA-ALK融合基因治疗的药物XALKORI(Crizotinib)已于2011年8月被批准上市,对于ALK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该药物治疗有效率可达到50~60%。
总的来说,肺癌靶向治疗经过近十多年的研究,已取得了许多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成果。随着基础研究、临床试验研究和其他相关研究的不断发展,相信靶向治疗将为肺癌患者的治疗带来更多的希望和福音。
我还记得那天,阳光明媚,微风拂面,仿佛世界都在向我微笑。然而,我的心却像被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攥住,无法呼吸。因为我刚刚从医院拿到了CT报告,右肺中下叶微小结节,四个字如同一把利刃,深深地刺入我的心脏。
我急忙打开京东互联网医院的APP,输入了我的症状和报告结果,等待医生的回复。几分钟后,医生回复了我:“请问你肺结节大小?”我心中一紧,手指颤抖着打字:“微小结节,大小不详。”
医生要求我上传报告,我迅速将报告上传。等待的时间仿佛被拉长了无数倍,我的心跳加速,思绪万千。终于,医生回复了:“微小结节一般小于2毫米,炎症引起的陈旧病灶,没有咳嗽咳黄痰不需要用药。”
我松了一口气,但仍然心存疑虑。因为我有干咳和胸疼的症状,虽然医生说这与微小结节无关,但我还是担心。医生建议我去医院检查一下支原体衣原体感染,或者变异性哮喘,以咳为主的。至于胸疼,医生解释说可能是咳嗽牵拉胸部肌肉疼。
我感激医生的解释,但内心的恐惧仍未消散。我担心这可能是肺癌的前兆,虽然医生说检查结果不支持这种可能性。然而,作为一个普通人,我无法完全理解医学知识,只能依靠医生的专业判断。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定期复查,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虽然症状有所缓解,但我仍然时常想起那次经历,心中充满了感激和敬畏。感激医生的耐心解释和专业指导,敬畏生命的脆弱和医学的神奇。
如果你也遇到了类似的情况,不要恐慌,及时就医,听从医生的建议。健康没有小事,平日里我们也要多注意身体,出现不适要及时就医,不方便的话就去京东互联网医院,真的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