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卵圆孔未闭,使用封堵器会脱落吗?

卵圆孔未闭,使用封堵器会脱落吗?
发表人:京东健康

视频简介

作者信息:广东省人民医院 心血管外科 主任医师 许刚

一般来说卵圆孔未闭,使用了封堵器的话是不会脱落的。

如果术后脱落,多与所选的封堵器偏小或者缺损的边缘薄软、短小、不规则有关。

可能是术前的检查不准确,低估了缺损大小的原因,封堵区域脱落后,患者可能会出现心悸、心慌、心动过速、胸闷、胸部隐痛等症状。听诊时可以重新听到杂音,同时可能会出现心律失常。心律失常的性质,因封堵器脱落部位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心电监测可见房性或室性早搏,甚至心动过速。

封堵器脱落后,目前两种解决的措施分别是介入和手术取出,对于循环稳定,没有严重心律失常,缺损边缘条件好,可以再次封堵的患者,可以尝试用介入或者外科手术的方式取出封堵器。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视频简介

    作者信息:广东省人民医院 心血管外科 主任医师 许刚

    卵圆孔未闭三岁以内,可以每年复查一次。若年龄大于三岁卵圆孔仍然没闭合,不出现症状的话,也是要每年复查一次。

    复查可以进行以下的检查项目:

    超声心动图的检查,它是通过食道超声或者胸部超声来进行检查,发现卵圆孔未闭存在以及是否出现分流的情况,当然也能够发现其他的一些卵圆孔未闭的状况。在做这个检测的时候,如果患者能够咳嗽试验的话,能够提高检测率。

    右心导管选择性造影检查,它的主要方法是使用右心导管术,可以直接穿过患者没有闭合的卵圆孔,从右心房进入到左心房,以此来证明卵圆孔未闭的存在与否。但它是有创的检查,所以并不建议常规体检的时候使用。

  • 一般来说,卵圆孔未闭不会引起患者出现胸痛症状。卵圆孔是胚胎时期,心脏房间隔的一个生理性通道,出生后会自行封闭,形成永久性的房间隔。若大于三岁,仍未融合,则形成卵圆孔。在多数情况下,卵圆孔未闭没有临床症状,不需要处理,可以继续正常的生活。但当你有严重的头痛、头晕、晕厥、肢体麻木、血栓、脑卒中等情况时需要到医院做检查,看是否需要通过手术来治疗。手术有外科手术和介入治疗。外科手术能够有效的治疗卵圆孔未闭,但是需要开胸,创伤较大。介入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创伤小,用时短,恢复快的治疗方法。仅仅是穿刺部位小小的伤口,不需要缝合,痛苦比较小。

  • 视频简介

    作者信息:广东省人民医院 心血管外科 主任医师 许刚

    卵圆孔未闭封堵术后,一般要吃抗凝药3~6个月,具体时长应遵循复查时医生的要求。

    一般服用抗凝药有阿司匹林和波立维,如果术后一切正常,无微血栓的形成,可以给予阿司匹林,即要按照3~5毫克每公斤体重计算。但是如果术后或者医生怀疑有微血栓的形成,则建议给予双抗治疗即阿司匹林和波立维,患者服用抗凝药物期间如果出现出血和血栓的话,要引起重视,及时报告给医生。

    出血表现为皮下极易出现淤青,偶尔有牙龈出血、鼻出血、大小便带血的现象。因此患者外出活动时要,避免跌倒碰撞,防止外伤或者皮下出血。血栓的表现则为,患者下肢肿胀疼痛、头晕头痛、视力模糊、晕倒、视野缺失等现象。

  • 本期话题:医生带你了解,隐藏的先天性心脏病


    邀请嘉宾: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心血管内科 主任医师 杨士伟


    内容简介:卵圆孔未闭是目前成人中最为常见的先天性心脏异常,卵圆孔未闭和不明原因脑卒中患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卵圆孔未闭目前只能通过手术来缓解。

  • 视频简介

    作者信息:广东省人民医院 心血管外科 主任医师 许刚

    卵圆孔未闭的治疗,应根据危险因素的高低,进行个体化的评估和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及介入治疗。药物治疗针对有脑栓塞合并卵圆孔未闭的,需要使用阿司匹林或者华法林治疗;介入治疗,是使用封堵器封堵裂缝。

    介入治疗的指征,包括:

    第一、隐源性的卒中,或者短暂性的脑缺血发作,合并卵圆孔未闭,有中到大量右向左分流;或使用抗血小板抗凝治疗,仍有反复的发作;或有明确的下肢深静脉血栓;

    第二、顽固性的或者慢性的偏头痛合并卵圆孔未闭,有中到大量的右向左分流;

    第三、卵圆孔未闭合并静脉血栓或下肢静脉曲张、瓣膜功能不全,有中到大量的右向左分流;

    第四、斜卧呼吸-直立型低氧血症伴卵圆孔未闭,有中到大量的右向左分流;

    第五、高危的卵圆孔未闭,间隔活动度过大、大的卵圆孔未闭、卵圆孔未闭合并静息右向左分流。

  • 视频简介

    作者信息:广东省人民医院 心血管外科 主任医师 许刚

    卵圆孔未闭,只要不出现心肺功能异常现象,没有肺部感染,都应按时接种常规疫苗。

    因为卵圆孔更容易受到,传染病的侵袭。但如果卵圆孔过大,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孩子在生病的情况下,建议最好不要打疫苗。卵圆孔如果在一岁以上仍不关闭,建议到心外科就诊,了解是否需要进行手术治疗。一般三岁以后,卵圆孔未闭达到三毫米以上,也就是平常所说的大卵圆孔未闭,时间一长,就可能引起临床症状。主要症状是心慌、胸闷、喘息,如果出现了这些问题,建议手术治疗。

    如果没有出现这些问题,根据自身的意愿,可以保守、对症治疗,并密切随访。

  • 视频简介

    作者信息:广东省人民医院 心血管外科 主任医师 许刚

    卵圆孔未闭如果选择的是外科手术方式的话,是需要开胸的。但是由于外科手术创伤大、恢复慢,一般不建议使用这种方式来治疗。

    临床上治疗卵圆孔未闭,主要采用的是介入封堵,这种手术不开胸、无疤痕,手术时间短,恢复快,效果同外科开胸手术一样有效,是治疗卵圆孔未闭的首选方法。

    对于没有引起动脉硬化的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高同型半胱氨酸,又没有抽烟等不良嗜好的中青年人,若出现不明原因的突发脑梗死状况,多数是由于卵圆孔未闭引起的异位栓塞,如四肢动脉、内脏动脉,出现不明原因的突发性栓塞,或反复的偏头痛和头晕目眩也极有可能是异位栓塞,应作检查明确诊断。

    如果发现卵圆孔未闭,应及时选择介入封堵治疗。现在外科超声引导下的封堵治疗,也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

  • 视频简介

    作者信息:广东省人民医院 心血管外科 主任医师 许刚

    卵圆孔的闭合时间存在一定差异,大多数宝宝会在1岁内自然闭合,其中半数以上的宝宝在6月龄左右就闭合了。

    卵圆孔是胎儿发育必需的一个生命通道,来自母亲的脐静脉血也正是经此通道进入胎儿的左侧心腔,然后分布到全身,以此提供胎儿发育所需的氧气和营养物质。孩子出生时,随着第一声啼哭,左心房压力升高,卵圆窝瓣被压在卵圆窝边缘上形成功能性闭合,而解剖上的完全闭合一般要到出生后5―7个月。因此在一岁以内有可能保持开放,可能会有少量分流,甚至有5%―10%的人卵圆孔终生保持开放而不闭合,但对心脏的血流动力学并无影响。

    因此,婴儿时期的卵圆孔未闭属正常生理现象,不是先心病,宝妈们不用特别担心,但是要注意随访。

  • 视频简介

    作者信息:广东省人民医院 心血管外科 主任医师 许刚

    动脉导管未闭是指胎儿出生后动脉导管持续开放的病理状态,属于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常见的类型之一。目前临床一般采用一般治疗、手术治疗和介入治疗。

    第一、一般治疗:避免过度的体育运动和剧烈运动。患儿症状明显的,需要通过药物抗心力衰竭,新生儿期的动脉导管未闭也可以尝试用药物闭合。

    第二、手术治疗:外科手术治疗是动脉导管未闭的最主要的治疗方法,包括动脉导管结扎术、动脉导管切断缝合术和胸腔镜下导管结扎术等。动脉导管结扎术适合绝大部分的患者,手术经胸腔也可不经胸腔只通过胸膜外间隙完成。而动脉导管切断缝合术是相对于动脉导管未闭直径很粗的病人,可能是更可靠的方法。

    第三、介入治疗:主要包括心导管封堵术,与手术治疗相比,介入治疗具有切口小、创伤轻、恢复快等优点。

  • 视频简介

    作者信息:广东省人民医院 心血管外科 主任医师 许刚

    卵圆孔未闭通常是由于生长发育异常所导致的。卵圆孔是胚胎时期房间隔的一个生理性通道,出生后大多数人原发隔和继发隔相互靠近、粘连、融合,逐渐形成永久性房间隔,若未融合则形成卵圆孔未闭。

    卵圆孔未闭还可能是孕妈妈在怀孕期间感染了病毒导致的,或者接触过一些对胎儿发育有影响的药物,都有可能会导致卵圆孔未闭合的发生。所以孕妈妈在平时的生活中,要注意避免这些情况的发生。一旦发生宝宝存在卵圆孔未闭合的情况,也不要过于担心,及时询问医生,精心的抚养,细心的照顾,尽量让宝宝少感冒,卵圆孔也有可能出现闭合的情况。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