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急性心梗手术后心电图还不正常,是为什么?

急性心梗手术后心电图还不正常,是为什么?
发表人:李建华医生

你听说过急性心肌梗死吗?我觉得绝大多数人都听说过心肌梗死,而且身边也有同事,朋友、亲人、发生过心肌梗死!今天咱们主要来聊一聊急性心肌梗死和介入治疗以及心电图改变了一些事情,希望这个复杂的问题能够通过我和大家的探讨,能变得简单起来。

 

 

一、为什么急性心肌梗死很可怕?

 

急性心肌梗死确实是一个让很多人听到以后会心惊胆寒的疾病,急性心肌梗死是冠心病的一种,其发病率并不低,而且死亡率高,更为重要的是心肌梗死很多时候事前征兆都没有,突发的急性心肌梗塞很容易导致人猝死,所以心机梗死自然会引起很多人注意。即便是患者没有猝死,出现心功能不全、恶性心律失常、心脏破裂、心梗后其他并发症的患者,其生活质量和预期寿命都会大大降低,这也是为什么心肌梗死可怕的原因。


二、急性心肌梗死都需要做手术吗?

 

急性心肌梗死所说的做手术,多数是指及急诊介入治疗。当然如果患者所就诊的医疗机构没有急诊手术的条件,那么先行溶栓治疗,或者保守治疗,也是一种治疗方法。但如果患者所就诊的医疗机构有几种介入治疗的条件,急性心肌梗死,首选急诊介入治疗。这主要是因为急诊手术可以带来更多的获益,降低更多的风险。明白这个道理了吗?急性心肌梗死,如果有条件首选急诊手术治疗,但如果没有手术条件,仍然可以选择溶栓等其他治疗方法。


三、心梗术后为何心电图还不正常?

 

心肌梗死后的心电图演变是根据患者心肌电活动密切相关的!心肌梗死以后,部分区域的心肌坏死会导致患者心肌电活动和心肌梗死前不一致,而心肌梗死以后的坏死心肌不能再生,就会导致心脏电活动大多数永远不可能和心肌梗死前一致。这也是为什么心肌梗死以后,即使做了急诊手术,而心电图仍然不会恢复到原来的形态的原因。急性心肌梗死后,急诊手术挽救的是患者的心肌,但不能改变患者心电图出现的异常变化。

 


看懂了吗?心电图的改变和心肌坏死密切相关,既然出现了心肌坏死,而且是不可逆的,那么患者的心电图形态就会出现改变。关注我们,每天都有更新的科普推送给您。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急性心梗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心梗一般指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临床上多有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休息及硝酸酯类药物不能完全缓解,伴有血清心肌酶活性增高及进行性心电图变化,可并发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常可危及生命。患者多发生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基础上,由于某些诱因致使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血中的血小板在破裂的斑块表面聚集,形成血块(血栓),突然阻塞冠状动脉管腔,导致心肌缺血坏死。本病在欧美最常见,中国近年来呈明显上升趋势。心肌梗死是我们常见的心内科的一种疾病,也是一种非常危险的冠心病,因为其有较高的死亡率,所以,被许多人担忧害怕,为什么心肌梗死以后不建议来回移动呢?这里有几个原因,咱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第一,活动会加重心梗

     

    心机梗塞是各种原因导致的冠状动脉突然闭塞,进而导致心肌坏死的一种疾病,在心肌梗死发生以后,心肌已经开始坏死,而各种活动,只会加重心脏负担,使得原本有可能可以缓解的情况,得不到缓解,还会有所加重。所以心梗以后,我们一般都建议卧床休息!


    第二,活动会增加其他风险

     

    心肌梗死发生以后,心梗的相关并发症,比如心脏破裂,猝死,恶性心律失常等,都可以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迅速发生,而我们起身活动,不仅诱发这种情况的发生,还有可能在这些并发症发生的时候,我们正在运动当中,那么突如其来的并发症,会让我们增加跌倒等风险,进而增加其他风险!


    第三,活动会诱发更多并发症

     

    心肌梗死以后,活动越多心脏负荷越重,那么发生并发症的概率就越高,所以,活动只会增加心脏破裂,恶性心律失常,猝死的发生率,对心脏本身毫无益处!

     


    综上所述,心梗以后,我们还是建议原地休息,减少活动,直到专业的医务人员到场!亲,看懂了吗?关注我们每天都有更新的科普推送给您!我是有思想有态度的李医生,关注我们,每天都有不一样的科普推荐给您!关注我们,关注心脏健康,关注心理健康,关注身体健康,关注不一样的科普平台!

  • 以前看过一个病人,50多岁,有一天夜里在家加班突然胸痛,自行服用硝酸甘油后半个小时后没有缓解,后来被家里人送往我院胸痛中心进行急性溶栓和支架手术,结果出问题了!

     
    病人回家以后,连续一个多星期天没睡好觉,整个人感觉特别清醒,而且性情大变,特别容易跟家里人发脾气,出现一系列精神症状。

     

    后来,家属带他来复查,说明了这个情况以后,我们给他开了一些情绪稳定剂,通过把他睡眠调整好,好了!

     

    为什么会这样?

    实际上这很常见,但却是最容易被我们医生及家属忽视的问题,那就是病人支架术后的心理方面问题!

     

    很多人觉得不就是做个手术吗?怎么还能出心理方面的问题,说实话,这不仅仅是大众欠缺,同样是我们现在医务人员忽略的,只管治很少会管术后,在康复方面都是非常单一的。

     

    就拿现在心脏康复方面来讲,我们说一个人心梗以后,不管他是做搭桥手术,还是放支架,这对患者来讲都是很大的负担。因为心脏是我们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想想它出问题了,像急性心梗需要手术,如果换做是你,心理负担会小吗?心脏出问题,给很多人感觉就像自己死过一次,然后被救回来了,这想的肯定是千万不要再出问题,这回运气好,抢救过来了,下次呢?那就不一定了,这就容易产生焦虑心理,反映到个人表现就是睡不好觉、吃不下去饭,久而久之心理就会出问题!

     

     

    所以,对于支架术后病人,一定要注意进行综合干预,不仅仅是医疗方面的,还要关注病人的心理,不然躯体也容易出问题!

     

    当然,除此之外,对于一个人心脏支架术后,我们医生最担心的还有以下几个方面,以及一些要特别注意事项!

     

    第一个方面:有病人支架术后,认为这花了大价钱做的手术,肯定是治好了吧,把治没治好与价格挂钩!

     

    事实上,这是错误的!就现代,不管是搭桥还是放支架,都只是解决一个阶段的问题,血管堵塞就像是城市交通拥挤,不是你拿警示桩疏通(支架手术)或者搭个立交桥(搭桥)就能立马彻底解决的。

     

    同样,冠心病这个疾病的机制,不是因为你搭了桥和支架,就能发生改变,动脉粥样硬化这个(发病)机制,是在继续一天天往前发展的。

     

    什么意思?就比如说你之前这个地方的血管堵了,我们给你放了个支架,只是暂时解决了这个地方血管堵塞问题,你要不注意的话,不仅仅这个地方可能堵,而且过段时间有些地方本来开始没问题,它又堵了,就是这种不断的长,因为我们支架手术并不是一个连“根”拔除的手术,只是修修枝叶而已!

     
    第二方面支架术后,长期服药是避免不了的,但并不是说一定都需要一直服用阿司匹林和氯匹格雷两种药!

     

    支架,对于我们人体来说,它肯定是一个外来物,异物,不管是金属的也好,还是药物支架的也罢,在这血管的表面,血小板流经它的时候都会被激活,就可能形成血栓。

     
    所以,做完支架手术以后,我们一定要去充分抑制这个血小板,来预防这个血栓形成。因为血栓一旦形成了,小的也会顺着血液堵塞小的血管,大的很可能就直接形成了一个支架内的血栓,同样会引起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的问题。

     
    所以一个病人做完支架之后,我们医生会让他在一段时间,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这两个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因为这“双联”可以最大限度的预防血栓的形成。

     

    随着时间推移,我们放进去的支架会慢慢被血管内皮包起来,然后内膜也会逐渐光滑,这时候我们说血小板再聚集成血栓的可能性就会大大降低,这时候就可以考虑减掉一个抗血小板药物了,至于是是一种阿司匹林呢,还是氯匹格雷,其实都可以,大家根据自己情况选择,但基本上都要长期服用!

     

     
    第三个方面,也是支架术后,我们医生最担心的,病人最需要注意的,那就是支架内的急性和亚急性的血栓形成!

     

    什么意思?

     

    很简单,就是我们做支架手术,有的人就是放进来以后不合适;有的就是这个人对这个药物反应差,还有的人因为血管扩张不理想,然后这突然间血管又堵了,又来一次急性心肌梗死!

     

    而这些人,却往往在表现出剧烈的胸疼,出汗,特别难受,甚至动不了才会想着回医院复查,这个是我们医生最害怕的——严重的胸疼伴有出汗。

     
    还有就是比如就是做完支架术后发现大便发黑;当时做的支架穿刺的腿,有没特别搏动性的包块,有没有一过性黑蒙,走路言语不利或者眼底出血等等,这些都要引起大家重视,及时就诊的,可能是跟支架术后有关!

     

  • 心电图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检查,我们大家会发现,即便是我们做一个眼睛的手术、脚踝的手术,我们也需要检查心电图,这主要是因为心电图是一个心脏电活动信号的记录,可以直接或间接的反应出心脏是否存在相应的问题。毕竟人是一个整体,一方面做眼睛的手术也需要考虑心脏是否能够耐受等情况,另一方面心脏作为全身的发动机,一旦出现问题必将是大问题,所以心电图的出现,就为各个科室提供了一个了解心脏的简单方法。

     

     

    一、心脏病都有哪些呢?

     

    心脏病是一个很笼统的范围,所有的心脏疾患,都可以称之为心脏病,所以心脏病就包括的内容很多,但主要包括心脏结构异常性心脏病、心脏传导异常性心脏病、心脏功能异常性心脏病、冠状动脉异常性心脏病、心脏神经官能症等种类,心脏病种类繁多,也是造成我国居民死亡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在我们居民猝死的原因中位居第一,所以心脏病的预防和治疗尤为重要。

     

    二、心电图能检查出来什么呢?

     

    心电图记录的是心脏的电信号,所以对于心律失常等疾病,可以直接的记录下来。但对于心肌缺血、心肌肥厚等情况,也只能间接有所反应,需要心脏彩超、冠脉检查等来佐证心电图记录的是否反映的真实准确。心电图可以记录反应出左室肥厚、心律失常、电解质紊乱、心肌缺血、心肌梗死、一些遗传性心脏疾病等。

     

    三、心脏病不发作,心电图能检查出来吗?

     

    对于那些无论发病还是不发病,其心电图都会是异常的一些疾病,比如预激综合征、高钾血症、左室肥厚、陈旧性心肌梗死等,这些疾病无论发病还是不发病,心电图的改变都会在哪儿,这些疾病无论何时行心电图都可以检查出来。但对于室上速、心绞痛发作、房颤等一些只有记录发作时心电图才能发现异常的情况,患者不发病的情况下,我们也不能做出最终判断。

     

     

    所以,心电图能不能检查出来,还需要看患者是否发病、什么疾病、是否可以通过心电图体现出来等诸多因素来决定。看懂了吗?关注我们,每天都有更新的科普推送给您!我是有思想有态度的李医生,关注我们,每天都有不一样的科普推荐给您!关注我们,关注心脏健康,关注心理健康,关注身体健康,关注不一样的科普平台!

  • 正常的心电图,并不能排除心脏病变的存在:心电图检查对冠心病的诊断并不是一个非常敏感的方法。冠心病在非发病时期,其心电图检出率仅是30%一50%,而50%以上的病人心电图表现正常。另外,心脏及冠状动脉循有较大的代偿能力,在休息和平静时有时不易检出异常,往往需要通过增加心脏负荷的运动试验,才能发现心电图的真正改变。


    你有没有偶尔会胸口发闷,或者经常胸口部位会有疼痛感。有的人会觉得无所谓,因为只是偶尔的胸闷偶尔的疼痛久而久之就会忽略,有的人会觉得很上心,马上就确切的认为是自己得了什么病了。这两种反应我们都是不提倡的,因为患病与否只有检查了才能知道。

     


    1、心电图动态变化:患者有心绞痛症状发作时,伴随心电图的ST-T改变,症状消失后,心电图的ST-T改变也慢慢恢复(不一定完全同步)。


    2、急性心肌梗死:在心肌梗死的诊断上,心电图是必不可少的项目。但需专业医生判断,并同时检查心肌酶。以心电图为依据可以判断梗死的部位、范围、程度和时期,推测有病变的冠状动脉分支及预后,为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3、冠心病心律失常:心电图检查是诊断各型心律失常的最有效方法,对心肌梗死、心衰及心脏直视手术患者连续进行心电图观察,有助于及时发现并处理重要的心律失常,避免造成严重的后果。

     


    4、正常的心电图,并不能排除心脏病变的存在:心电图检查对冠心病的诊断并不是一个非常敏感的方法。冠心病在非发病时期,其心电图检出率仅是30%一50%,而50%以上的病人心电图表现正常。另外,心脏及冠状动脉循有较大的代偿能力,在休息和平静时有时不易检出异常,往往需要通过增加心脏负荷的运动试验,才能发现心电图的真正改变。


    不管是什么疾病,都不能因为几次的身体反应就判断到底患的是什么疾病。心电图也是如此,虽然它反映了你心脏的一些问题,但也不能单凭一次检查就明确的指定患的是什么病。还是需要去医院做一个全面的详细地检查才能得到最终后果。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这个问题绝对是一个很有意义的问题,因为他很具有普遍性。心脏造影作为一个心内科的常用检查,对于一个心内科医生来说意义重大,但心内科的检查众多,有很多疾病时心脏造影所检查不出来的,那么这些疾病往往都是那些疾病呢?别慌,咱们一点点的往下缕!

     

    一、心脏造影检查的是什么病?

     

    心脏造影检查,是检查心脏冠状动脉是否正常的一项检查。心脏造影检查就是将一根很细的导管插入到你的主动脉里,然后通过导管前面的小口向主动脉血液注入造影剂,使X射线可以将沿血管流动的造影剂在显示屏中显示出来血管及心脏的形态来。

     

    但因为心脏造影有创、昂贵、复杂,并且冠心病是心内科最为常见的疾病。所以很多人想当然的把心脏造影当成是检查心脏疾病的代名词,殊不知心脏造影只能检查冠状动脉,也就意味着,心脏造影所能够排除和确诊的,也是冠状动脉性疾病。

     

      

    二、造影正常就不是心脏病吗?

     

    造影正常,并不意味着就不是心脏病。因为心脏病包含的种类很多,而冠状动脉疾病只是其中的一种,除外冠状动脉疾病,还有心功能不全、心脏结构异常、心律失常、心脏神经官能症等诸多心脏疾病,而咱们的冠状动脉造影,是排除不了这些疾病的,所以心脏造影正常,不意味着一定不是心脏病,也仅仅只能排除不是冠心病而已。

     

    三、造影正常的心脏病多吗?

     

    我们常常听说的心衰、早搏、房颤等,很多都是造影正常的心脏病,这也就意味着心脏造影正常的心脏病还是很多见的。虽然和冠心病相比还是有点少见,但也是临床中比较常见的疾病。所以,造影正常的心脏病也是很多的。

     

      

    四、所有心脏病都需要检查造影吗?

     

    当然也不是,虽然很多心脏病都和冠状动脉有可能相关,但也并不是所有的疾病都需要检查造影。对于一些比较明确的心衰,或者心脏结构性异常等疾病,也是可以不做造影的,所以造影不是万能的,也不是所有的心脏病都需要造影。

     

    看懂了吗?关注我们,每天都有更新的科普推送给您!我是有思想有态度的李医生,关注我们,每天都有不一样的科普推荐给您!关注我们,关注心脏健康,关注心理健康,关注身体健康,关注不一样的科普平台!

  • 当今社会,冠心病病人越来越多,这已经形成了一种必然趋势。之所以会有这么多的人会患上冠心病,主要是因为如今的人十分不注意保健,由此身体素质一天天下降,冠心病也就应运而生。很多冠心病患者都很在乎这么个问题:得了冠心病是否还能做外科手术,下面就来听听专家的见解。

     

     

    一般来讲,没有任何临床症状,仅有心电图缺血型迹象的隐性冠心病病人,由于心脏病较轻或有较好的侧支循环,可以承受较大的手术,危险性也较小。对一般冠心病病人,如心脏病病情稳定,近期无反复心绞痛和心律失常,而且心功能较好,可以考虑手术。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及急性心肌梗塞恢复期的患者,做较大手术时可使心肌缺血加重,易发生严重的心律紊乱甚至心室纤颤、心力衰竭及术后急性心肌梗塞,死亡率高达10%~20%。

     

    因此,对此类病人,除非急症,一般不宜进行较大的手术。急性心肌梗塞的患者一般要在3~6个月以后,最好在梗塞两年后进行手术;手术与急性心肌梗塞相隔的时间愈短,术后再发心肌梗塞的机会愈大。对于只需要局部麻醉的小手术和简单的眼、耳、鼻、喉科等手术,不论病人患哪种心脏病病和心脏的程度如何,都可以耐受。对一些可选择的手术,如慢性胆囊炎、慢性阑尾炎、体内的良性肿瘤等,则要选择在心脏功能最佳的时机做。而对那些病情紧急,不动手术就要危及生命的急症,如大出血、内脏穿孔、恶性肿瘤等,不论心脏病的性质和程度如何,都要在严密的心脏监护下进行手术。

     

    冠心病并发心律失常的手术问题,需视合并心律失常的类型来决定。一般说,无症状的冠心病患者,如仅有偶发早搏时不增加手术的危险性,但频发早搏或阵发性心动过速,严重的心跳缓慢及传导阻滞时,应先适当控制后再进行手术。有些病人手术时应给予相应的保驾措施。冠心病合并慢性房颤的病人,只要心室率控制在80次/分左右,心功能尚好时,并不明显增加手术的危险性。

     

     

     

    看来,得了冠心病,如果需要做外科手术,需要分情况而定。这就要求患者在做外科手术之前必须先做下身体的检查,通过检查,来查看一下自己的身体素质是否符合手术标准,如果符合,则可以进行手术,如果不符合,就需要考虑其他治疗途径。

  • 心律失常的诊断中用到最多的是心电图,而这个也是诊断中最快最简便的方法了,所以非常受人们追捧。那么心律失常的心电图诊断,究竟是怎么样的,我们一起来看看其庐山真面目吧。

     

    心电图诊断心律失常简便易行,目前尚无其他方法与之相比,但应用心电图诊断心律失常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利用心电图诊断心律失常需要遵循一定的顺序。


    (1)观察P波的激动性:寻找P波(F波或f波)明显的导联,一般来讲,肢体Ⅱ导联P波较明显,从中可以了解心房激动的情况,测定心房激动的频率。观察P波的形态,确定其是属于正常传导的P波,还是逆向传导的P波、异位P波;是属于锯齿状的扑动波;还是不规则的颤动波;其形态是否恒定,如不恒定是属于渐变(游走心律),还是突变(从窦性突转为异位P波)。另外应注意P波是否规整,发现不规整的P波,应注意观察其与呼吸有否关系。


    (2)观察心室激动的情况:测定心室激动的频率,观察QRS波群的形态,并测量QRS间期。如正常的QRS波群的形态为室上性的激动(窦性或结性);如宽大畸形,则可能是室上性激动伴束支传导阻滞,或迷走性室内传导,或心室自身性心律。如果发现在同一个导联中如有几种形态的QRS出现,应确定是多源性的室性异位激动,还是室性融合波,是否有迷走性室内传导。注意测量QRS波之间的距离,观察QRS波群是否规整,有无期前的激动及期后的逸搏。

     


    (3)观察P波与QRS波的关系,注意每个P波后面是否都有QRS波激动,有几个P波后才出现一个QRS波,两者有无规律性的关系。


    (4)测定P-R间期,看一看P-R间期是否固定,有什么规律性的改变,还是无固定P-R间期。


    2、在心电图操作过程中,须注意由于技术误差引起的假性“心律失常”。

     

    如肌肉颤动引起的基线出现一系列快速、不规律的细小芒刺样波动,使心电图图形失常甚至无法辨认,容易误认为心房颤动波,这种情况多是由于被检查者精神过分紧张,或因寒冷肌肉未能松弛,或电极板与皮肤接触太紧,产生肌肉颤动所致。在描记心电图的过程中,由于病人的手脚或身体移动,可造成基线不稳,甚至波形异常,易误诊为异位心室搏动,实际是由于肢体移动造成的伪差。如果病人呼吸幅度过于深大,可造成基线随呼吸而上下移动,形成假的“P波”或假的“QRS波”。停机伪差,纸速不匀所造成P波、QRS波群形态的变化、P-R间期的变化、QRS波群时间长短改变,易造成判断失误。

     


    上面就是对于心电图诊断心律失常的详细介绍了,相信这样的详尽介绍对于大家而言,所带来的帮助还是非常大的。不仅是对于疾病的应对上,还是知识的储存上,都是一个比较大的飞跃吧。祝愿大家身体健康。

  • 心脏病有许多种,机构性心脏病,冠状动脉心脏病,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等等等等,心脏病也可谓是五花八门,正如提问者提到的问题一样,心电图检查没问题,但心脏部位持续不舒服,如何判断是不是心脏问题?

     

     

    今天,咱们就来谈论一下如果怀疑心脏病,心电图没有问题还需要做哪些检查?

     

    一、动态心电图

     

    如果是发作性的心律失常,或者是变异性心绞痛,在我们没有发病的时候,心电图是发现不了异常的,正如我们老百姓平时说的那样,不犯病做了也没有用。所以,为了帮助我们“抓到”导致我们心脏不舒服的“元凶”,我们可能需要做动态心电图来鉴别是不是有其他方面的问题。

     

    二、心脏彩超

     

    如果怀疑心脏有问题,我们还需要做心脏彩超,心脏彩超是一个不管你是心律失常还是冠心病,不管你是结构性心脏病还是心功能不全,等等等等,怀疑心脏有问题,做心脏彩超都是有必要的,心脏彩超往往对指导治疗和了解心脏情况意义重大。

     

    三、冠状动脉检查

     

    冠状动脉相关检查,包括冠状动脉CTA冠状动脉造影等,但其检查目的,都是为了明确冠状动脉有无病变,也就是为了确诊,我们的难受和不适,是不是冠脉导致的。所以,如果怀疑有冠状动脉病变的可能,这些检查也是很有必要的。

     

     

    四、其他检查

     

    为什么是其他检查呢?因为可以做心脏的检查还有很多,比如血液学检查,可以查出心肌是否有损伤,心功能损伤程度等等等。再比如心脏磁共振,心脏电生理检查,左室造影,心肌活检等等,但这些检查,都是很有针对性的,如果怀疑是某一方面的疾病的时候,可能才需要进一步行相关检查。

     

    心电图检查没问题,不代表心脏没有问题。但心脏部位持续不舒服,也不一定都是心脏问题。如何判断是不是心脏问题?需要医生用智慧和经验去仔细鉴别,才能找到元凶,治愈疾病。

     

    亲,看懂了吗?关注我们,每天都有看得懂的科普推送给您!我是有思想有态度的李医生,关注我们,每天都有不一样的科普推荐给您!关注我们,关注心脏健康,关注心理健康,关注身体健康,关注不一样的科普平台!

     

     

     

  • 心律失常是什么?会不会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什么样的疾病会引起心律失常?如果得了心律失常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在生活中那些行为可以导致心律失常呢?一起来研究一下吧。

     

     

    首先心律失常是指心脏的跳动,心脏的起源在传导过程受到障碍时会导致心脏搏动的频率和节律发生异常,它可以是自己单独发作也可以是和一些血管疾病一起发生,它是可以突然发作导致猝死,也可以使持续的跳动累及心脏而衰竭。

     

    其次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心律失常的性质,类型以及心功能对于血液动力学的影响都是心律失常的血液动力学改变引起的症状,如果是严重的心律失常可能会引起心悸,胸闷,出汗头晕以及低血压,部分严重的患者还会出现晕厥,甚至猝死。

     

    1. 冠状动脉性如果供血不足的话对于冠心病的患者来说,心律失常可能会增加心肌缺血,会出现气短,心绞痛,急性心力衰竭或者心肌梗死等现象;

     

    2. 脑动脉如果供血不足,会导致头晕,视线模糊甚至会出现乏力,在严重时患者还能会出现昏迷,抽搐等脑损害的表现;

     

    3. 肾动脉供血不足,如果心律失常,肾血也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减少,就会出现少尿,蛋白尿等症状;

     

    4. 心律失常会导致血流量的降低,就会发生肠系膜动脉痉挛,会使肠道缺血,会出现腹胀,腹痛等现象;

     

    5. 如果心功能不全的话出现咳嗽,呼吸困难,水肿等现象。

    最后,我们要保护我们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做到:

    1. 生活要有规律,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

     

    2. 我们居住的环境要保持清幽,多种些花草,尽量避免喧闹的;

     

    3. 我们要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锻炼,注意劳逸结合,预防感冒;

     

    4. 我们尽量保持标准的体重,不要贪吃,因为过多的脂肪或者发胖也会导致心脏的负荷加重;

     

    5. 我们应该时刻注意天气,季节的变化,提前做好防护,保护自己不受病毒的侵害;

     

    6. 我们时刻应该保持一颗健康的心态,尽量学会消除紧张,恐惧,愤怒的不良清楚刺激;

     

    7. 我们应该时刻注意患者的变化,如果遇到紧急的情况应该及时就医,也可以在家中常备一些应急的药物。

     

  • 越来越多的人重视自己的身体健康,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了体检大军,包括单位组织的体检在内,很多人都会经历做心电图,心电图做多了很多人也会关注其心电图上面的报告,报告上经常会看见这4个字——窦性心律,窦性心律到底是什么意思?正常吗?今天咱们一起来解读一下。

     

     

    一、什么是窦性心律?

     

    心脏的每一次跳动,都有一个总发起人,而这个总发起人就是心脏跳动的总司令。而正常情况下,心脏跳动的总司令,有个我们比较陌生的名字——窦房结!窦房结是心脏上面的一个部位和结构,是心脏跳动启动的总开关,其实所谓的窦性心律是指所有由窦房结发出指令,让心脏完成跳动的模式就是窦性心律。这也就意味着,如果不是窦性心律,那么我们的心脏跳动可能就出了问题。


    二、窦性心律意味着正常吗?

     

    如果不是窦性心律,那么我们心脏就出了问题,那岂不是这就说明了窦性心律一定是正常的心跳吗?事实上也不是如此,窦性心律意味着是从窦房结发出的正常节律,但并不意味着一定是完全正确的跳动。因为心脏跳动的心律不仅仅和是否由窦房结发出的有关系,还和是否有传导阻滞?是否有心律不齐?是否有心率快慢等诸多因素有关系。举例子来说,即便是窦性心律,他也有窦性心律不齐、窦房传导主治、房室传导组织、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动过速等诸多异常的情况。


    三、心电图非窦性心律该怎么办?

     

    很多患者也会发现,有的人的心电图并非是窦性心律的心电图,比如常见的心房颤动,史上性心动过速等等等等。如果心电图发现是非窦性心律应该怎么办呢?一般情况下,体检所查出出来的非窦性心律,多数都是不需要紧急处理的心律失常。毕竟患者是来体检没有相关症状,如果是室速、室颤等恶性心律失常,估计患者不是来体检,而是打120来急诊就诊了。所以血流动力学不影响非常严重的非窦性心律,就需要到医院进行就诊查明原因,决定是否转付为窦性心律,还是仅仅进行控制心室率的药物治疗。

     


     


    看懂了吗?现在明白窦性心律的意思了吗?关注我们,每天都有更新的科普推送给您。

  • 急性心肌梗死,简称急性心梗,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它指的是心脏的血管因为动脉粥样硬化等病变而出现堵塞,导致心脏供血不足,进而引发心肌缺血、坏死。虽然患者经过抢救得以脱离生命危险,但并不意味着已经完全康复,因为急性心梗患者仍然存在一定的风险。

    急性心梗的并发症多样,包括但不限于乳头肌断裂、室间隔穿孔、心脏破裂、恶性心律失常等,这些并发症都可能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此外,慢性并发症如室壁瘤和心力衰竭也可能发生,它们可能导致血栓栓塞事件、反复心衰发作甚至心源性休克。

    为了确保患者康复,医生通常会建议患者坚持用药、定期复查。以下是一些建议:

    1. 饮食方面:采用低盐、低脂肪、低热量饮食,初期可以采用半流质或流质饮食,病情稳定后再过渡到正常饮食。

    2. 心理方面: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紧张、激动,保证充足的睡眠。必要时,可以适当使用镇静药物,保证患者有充分的休息。

    3. 早期治疗:心梗发作后,应在最短的时间内明确诊断,并尽快进行介入治疗,如植入支架,以减少心肌坏死范围,保护心脏功能。

    4. 定期复查:按照医生的要求定期复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5. 生活方式调整:戒烟限酒,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适量运动、控制体重等。

    总之,急性心梗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积极治疗,注意日常保养,以降低并发症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 心梗,即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极大影响。然而,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早期急性心梗的治疗效果已经得到了显著提高。

    首先,药物治疗在心梗治疗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于持续胸痛的患者,若无低血压,可静脉滴注硝酸甘油以缓解症状。此外,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等药物也被广泛应用于心梗治疗中,以预防血栓形成。对于溶栓治疗的患者,低分子肝素或肝素的应用有助于预防血栓形成。

    其次,抗心律失常治疗也是心梗治疗的重要环节。针对室性早搏和室性心动过速等心律失常,医生会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对于缓慢心律失常,阿托品等药物可以帮助调节心率。

    此外,针对心源性休克和泵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医生会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包括吸氧、使用利尿剂、硝普钠等药物,以及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等升压药物。在必要时,医生还会考虑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或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除了药物治疗,心梗患者的日常保养也至关重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度运动等,有助于降低心梗复发风险。同时,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处理心血管疾病,也是预防心梗的重要措施。

    总之,早期急性心梗是可以通过积极治疗得到控制的。患者应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并做好日常保养,以提高生活质量。

  •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更容易受到心血管疾病的困扰,其中心梗是最常见的一种。那么,老年人心梗的最佳治疗方法是什么呢?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

    一、药物治疗

    老年人心梗的首选治疗方法是药物治疗。常见的药物包括溶栓药物、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扩张血管药物、降脂类药物以及抗心律失常药物。这些药物可以有效地缓解心梗症状,预防血栓形成,降低心肌梗塞面积。

    二、介入治疗

    对于梗塞面积较大的老年人心梗患者,介入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介入治疗可以通过导管技术将支架植入狭窄的血管,恢复血流,缓解心肌缺血。

    三、搭桥手术

    对于多根血管出现堵塞的老年人心梗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搭桥手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搭桥手术可以改善心肌缺血,缓解心绞痛,提高生活质量。

    四、术后注意事项

    搭桥手术后,患者需要密切监测心率、血压和体温,适当应用硝酸酯类药物,保持液体平衡,指导患者进行咳嗽、排痰,尽早进行床上活动,预防血栓形成。

    五、日常保养

    除了及时治疗外,老年人心梗患者还需要注意日常保养。保持低盐、低脂、清淡、易消化的饮食,避免便秘,保持良好的心态,适当进行锻炼,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处理心血管疾病。

  • 心梗,全称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饮食,避免摄入高脂肪和高胆固醇的食物,如动物内脏、油炸食品、奶油蛋糕和鱼籽等。此外,辛辣刺激性食物、浓茶、浓咖啡等也应避免。

    为了保护心脏健康,心梗患者应严格控制食盐摄入,每日食盐量不宜超过6克,并尽量避免腌制类食物。同时,患者还应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每餐吃7-8分饱即可。新鲜水果和粗纤维蔬菜是患者的理想选择。

    除了饮食,心梗患者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1. 保持规律运动,促进胃肠道蠕动,避免便秘。

    2. 合并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的患者,需按照相应疾病的饮食指南进行控制。

    3. 控制饮水量,避免心力衰竭。

    4. 多吃菌类食物,如黑木耳、蘑菇等,具有一定的抗血栓作用。

    5. 严格限制主食摄入量,避免含糖过多食物。

    6. 戒烟禁酒,避免刺激性饮料。

  • 心梗,即心肌梗死,是心血管疾病中的一种严重类型。其发病原因复杂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这是心梗最常见的原因。由于长期不良饮食习惯,如高脂、高糖、高盐饮食,导致冠状动脉内壁出现斑块,斑块破裂后容易引发血栓形成,进而堵塞血管,导致心肌缺血坏死。

    2. 环境因素:如长期处于噪音、污染等不良环境中,会导致血管内皮受损,加重粥样硬化,增加心梗风险。

    3. 饮食因素:高脂饮食会直接导致血脂升高,增加血液黏稠度,加重冠状动脉负担。同时,过度饮酒、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也会增加心梗风险。

    4. 生理和心理因素:如过度劳累、情绪波动、精神压力大等,都会导致血管收缩,增加心脏负担,诱发心梗。

    5. 某些疾病影响: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疾病,会直接或间接增加心梗风险。

    心梗发生后,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尽快送往医院接受治疗。治疗措施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等。药物治疗主要是通过扩张血管、抗血小板、抗凝等手段,改善心肌缺血,预防血栓形成。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主要是通过球囊扩张、支架植入等手段,直接开通阻塞的血管,恢复心肌血液供应。

    预防心梗,首先要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度运动等。其次,要积极治疗相关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最后,要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心血管风险因素。

  • 急性心肌梗死,简称心梗,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它通常由多种诱因引起,例如情绪激动、精神紧张、剧烈运动、用力过猛、饱餐、寒冷刺激、过度劳累等。

    心梗的发病机制主要是冠状动脉内斑块破裂,形成血栓,阻塞血管,导致心肌缺血坏死。此外,血管畸形、血管瘤等异常情况也可能诱发心梗。

    急性心梗的临床表现多样,主要症状包括胸骨后或心前区剧烈疼痛、压迫感、憋闷感、濒死感,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后背、左肩、左上臂放射性疼痛,甚至牙痛。此外,心梗患者还可能出现精神症状、发热、恶心、呕吐、腹胀、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症状。

    一旦怀疑心梗,应立即就医。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以及辅助检查结果进行诊断。治疗方面,主要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等。

    药物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聚集、抗凝、降血脂、降血压等。介入治疗主要是冠状动脉造影,通过导管技术开通阻塞的血管。手术治疗则适用于药物治疗无效、病情严重的患者。

    为了预防心梗,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

    2. 适量运动,增强体质。

    3. 饮食清淡,低盐低脂。

    4. 戒烟限酒。

    5.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

  • 心梗,即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人群逐渐趋于老龄化。对于80岁高龄的心梗患者,保守治疗成为主要的治疗手段。以下将从药物治疗、生活习惯调整等多个方面介绍80岁老人心梗的保守治疗方法。

    一、药物治疗

    1. 他汀类药物:他汀类药物是稳定斑块、改善冠状动脉内膜的重要药物,如阿托伐他汀钙、辛伐他汀等。通过降低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减轻动脉粥样硬化,从而降低心梗复发的风险。

    2. 抗血小板聚集药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药物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成,降低心梗复发风险。

    3. 抗凝药物:低分子肝素等药物可以预防血栓形成,降低心梗复发风险。

    二、生活习惯调整

    1. 饮食:80岁老人心梗患者应保持低盐、低脂、低胆固醇的饮食,多食蔬菜、水果,避免熬夜,减少精神紧张及焦虑。

    2. 运动:适当运动可以增强心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可根据个人情况选择散步、太极拳等有氧运动。

    3. 保持大便通畅:便秘可导致心脏负担加重,增加心梗复发风险。保持大便通畅,可预防心梗复发。

    三、医院及科室

    80岁老人心梗患者应选择具有心血管专科的医院进行治疗。心血管内科是专门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专业科室,拥有丰富的治疗经验和先进的诊疗设备。

    四、心理支持

    心梗患者往往存在心理压力,家人和医护人员应给予足够的关心和支持,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总之,80岁老人心梗的保守治疗需要药物治疗和生活习惯调整相结合。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和家属应积极配合医生,共同努力,降低心梗复发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 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血管疾病中的一种严重疾病,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威胁。了解心肌梗死的前兆,及时采取抢救措施至关重要。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往往需要接受支架植入治疗,因此,对于疑似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应立即进行心电图和心肌酶学检查,并做好冠脉造影的准备。心梗的发生可能与情绪波动、大量饮酒或血管狭窄等因素有关。

    为了提高抢救成功率,患者需在120分钟内转运至具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医院,并接受相应的治疗。如果患者无法在规定时间内转运,医生会评估其是否符合溶栓治疗的条件,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心梗的前兆症状包括心绞痛,表现为发作性胸痛,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可缓解。随着病情进展,疼痛持续时间延长,休息或药物缓解效果减弱。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牙痛、咽喉部疼痛、腹痛等症状。心梗的先兆症状还包括频繁发作的心绞痛、四肢无力、烦躁易怒等。急性心梗的典型症状为心前区持续性闷痛或压榨样疼痛,伴随大汗、心悸、恶心、呕吐等症状,且药物无法缓解。

    预防心肌梗死,患者需注意饮食、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安静、舒适、整洁的休息环境,室内温度适宜。对于心梗患者,应密切关注病情变化,遵循医嘱进行康复治疗。

    以下是一些与心肌梗死相关的医疗知识,供大家参考:

    1. 心肌梗死的治疗方法:支架植入、溶栓治疗、药物治疗等。

    2. 心肌梗死的预防措施:控制血压、血脂、血糖,戒烟限酒,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3. 心肌梗死的康复治疗:运动康复、心理康复、饮食康复等。

    4. 心肌梗死的相关检查:心电图、心肌酶学、冠脉造影等。

    5. 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保证患者舒适,及时处理并发症。

  • 急性心肌梗死,简称急性心梗,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一种严重表现形式。它是由冠状动脉斑块破裂,导致血管阻塞,进而引起心肌缺血、坏死的一种疾病。在临床上,经过积极有效的治疗,大部分患者仍有望康复。

    然而,康复的可能性与多种因素相关。其中,心肌梗死范围的大小和治疗时机是两个关键因素。如果梗死范围较小,且患者能够及时得到治疗,那么康复的可能性较大。相反,如果梗死范围较大,且治疗不及时,那么预后较差,容易出现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甚至导致心源性猝死。

    为了提高康复的可能性,患者需要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以下是一些建议:

    1. 生活方式的调整:保持规律的饮食习惯,戒烟限酒,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慢跑、游泳等。

    2. 原发性疾病的控制:积极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原发性疾病,避免病情恶化。

    3. 心理因素:保持乐观的心态,避免过度工作和情绪紧张,确保充足的睡眠。

    4. 定期复查:定期进行心电图、心肌酶等检查,监测病情变化。

    5. 药物治疗:按照医嘱服用抗血小板聚集、抗凝、降血脂等药物,预防血栓形成。

    总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过积极有效的治疗,仍有可能康复。患者需要积极配合医生,调整生活方式,控制原发性疾病,保持乐观的心态,才能提高康复的可能性。

  • 急性心肌梗死,又称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常见于中老年人。该疾病的发生与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导致血管狭窄和阻塞,进而引起心肌缺血、缺氧,最终导致心肌坏死。

    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抗血小板治疗: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从而改善心肌血液供应。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有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

    2. 抗凝治疗:通过抑制凝血因子活性,防止血栓形成,从而改善心肌血液供应。常用的抗凝药物有华法林、肝素等。

    3. 再灌注治疗:通过开通阻塞的冠状动脉,恢复心肌血液供应,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关键措施。常用的再灌注治疗方法包括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和溶栓治疗。

    4. 支持治疗:包括疼痛控制、血压管理、电解质平衡等。

    5. 生活方式干预:包括戒烟限酒、控制体重、合理膳食、规律运动等。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常备的急救药物包括:

    1. 速效救心丸:具有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缺血的作用。

    2. 复方丹参滴丸:具有活血化瘀、改善心肌缺血的作用。

    3. 硝酸甘油:具有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缺血的作用。

    4. 消心痛:具有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缺血的作用。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密切关注以下注意事项:

    1. 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预防动脉粥样硬化。

    2. 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避免过度劳累。

    3. 饮食宜清淡,低盐、低脂、低糖,多吃富含纤维的食物。

    4. 戒烟限酒,避免接触二手烟。

    5.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