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抑郁症和情绪低落如何区分?

抑郁症和情绪低落如何区分?
发表人:京东健康

视频简介

作者信息: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精神科 副主任医师 邱海棠

抑郁症指的是一种持久的内在心境状态,而不是当前情绪状态的外在表现。

抑郁症发作时的核心症状包括情绪低落,但是除此之外,一般还有兴趣减退、精力缺乏等表现,有的抑郁症患者会在一定的诱因下起病,比如人际关系、工作压力等。但是也有的抑郁症可以在没有任何特殊诱因的情况下无故出现以上的情绪问题。情绪低落持续的时间比较长,情绪低落的严重程度也比较重,这种整体上处于心境闷闷不乐,在一天大部分时候都处在情绪低落的状况。一般对于抑郁症患者,会持续至少两周以上,一般不经过治疗,不能自然的好转。

情绪低落常常只是和伤害或者挫折负性事件相伴,不会无缘无故的产生。而且一般持续的时间比较短,严重程度是可控的,随着事件的逐渐过去,情绪会逐渐的好转。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视频简介

     

    作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 精神科 副主任医师 卜力

     

    老年抑郁症治疗上,是有一个疗程的要求,一般情况下要经过急性期、巩固期和维持期。急性期在医生的指导下,系统治疗之后,症状也好、情绪也好,获得了很好的改善,有的人可能就在这个阶段把药停了,恰恰在这个阶段,是不应该及早停药的,往往医生会建议你坚持用药,是要求你进入巩固治疗的阶段,在巩固期之后,还要进入一个维持期。

  • 视频简介

    作者信息: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精神科 副主任医师 邱海棠

    虽然抑郁症会有阶段性的情绪波动,也可能会存在一定时期的疾病缓解期,但是自愈的可能性还是比较低的。

    尤其是对于中重度的患者,可能会存在对生活失去信心、悲观厌世以及精力减退的表现,严重者会有觉得活着没有意思的想法,所以建议抑郁症的患者尽快去当地的正规医院的精神科或者心身医学科就诊,进行必要的检查和治疗。

    抑郁症的治疗一般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心理治疗,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抗抑郁药的种类有很多,比如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还有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等等,物理治疗包括经颅磁刺激治疗、电休克治疗和光疗,抑郁症患者可以到相应的科室根据医生的建议联合药物或者心理治疗,以免延误治疗的时期,承受过长时间的病痛折磨,甚至是病情进展加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

  • 视频简介

    作者信息: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精神科 副主任医师 邱海棠

    抑郁症是一个受多因素影响的疾病,目前发现可能与以下几种因素都有关系:

    第一、抑郁症的发生和遗传有密切的关系,尽管如此,需要明确的是,抑郁症不属于医学上常说的遗传性疾病,在法律上不影响结婚生子,但临床上确实有观察到其亲属的同病率高于一般人群,目前还处在研究阶段,也许通过医生和患者的共同努力,可以筛选出与抑郁相关的重要遗传学指标,从而能够更好的识别和避免疾病的发生。

    第二、可能与大脑的器质性和功能性的变化有关,已有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脑部与情感相关的区域是出现了一些功能和结构的改变的.

    第三、与社会环境、个体素质、生活事件等因素也密切相关。

    第四、其他的躯体疾病也可能导致抑郁症的发生,尤其是慢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或者其他的慢性病。例如恶性肿瘤、代谢性疾病和内分泌疾病。

    第五、鸦片类物质、中枢兴奋剂、致幻剂、酒精、镇静催眠药物等精神活性类药物的使用,都可能会引发抑郁的状态,综上所述抑郁症的发生大部分时候是非个人所控的,不要因为患抑郁症而责怪自己或者是他人,目前通过数代医生的不懈努力,已经找到了很多治疗抑郁症的方法,大部分患者可以实现临床的很理想的好转。

  • 视频简介

    作者信息: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精神科 副主任医师 邱海棠

    心理治疗根据其原理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不同,分为不同的流派,常见的如认知行为治疗、精神动力学治疗、人际心理治疗、家庭治疗以及团体治疗等。

    心理治疗是和医生治疗师谈话和交流来进行治疗,对于轻度抑郁症的患者,有些可以通过心理治疗达到治疗疗效;而对于中、重度抑郁症患者,常常需要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联合使用。需要注意的是,对于重度的内源性抑郁,常常是需要两种治疗同时进行,不能一味依靠心理治疗,以免延缓疾病的康复,甚至造成一些患者实施自伤、自杀等严重后果。

    整个治疗的过程不仅需要医生来进行,家人理解的态度、稳定的情绪和而不焦虑的陪伴也常常会带来很好的效果,必要时要对患者的家属进行心理治疗、指导,并帮助他更好和患者进行相处,以及解决患者家属在长期面对一个情绪不稳的亲人时,自己所需要承担的压力和担心。

  • 视频简介

     

    作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 精神科 副主任医师 卜力

     

    老年抑郁症,可以分为伴有或不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这样的情况,一般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都是重度抑郁。临床上也需要与分裂症这样的疾病进行鉴别,不会说是老年抑郁症,去引起精神错乱,可以伴有这种精神病性症状的,但是这两个疾病之间不会互相转换。

  • 视频简介

     

    作者:吉林省脑科医院 精神科 主任医师 刘臣

     

    如果抑郁患者在大部分时间,存在以下症状中的至少两个,则符合焦虑痛苦的标准,比如紧张不安,因担心而无法集中注意力,害怕可能发生事情,感觉可能失去自我控制,临床中存在,明显焦虑症状的抑郁症患者十分常见。流行病学研究,40%到50%个抑郁症患者在疾病过程中的某个时点,出现了焦虑症状焦虑障碍。

  • 视频简介:经常情绪压抑会得双相情感障碍吗?

     

    作者: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精神科 主任医师 罗庆华

     

    长期的情绪压抑,会影响我们的幸福感,也会破坏我们的人际关系。但是长期的情绪压抑和双相情感障碍之间,并没有一 一对应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离不开情绪的沟通,包括快乐、满足等正性情绪,也包括悲伤、恐惧、愤怒等负性情绪。所以生活中为了维持关系的和睦,我们有可能会选择性的压抑负面情绪,只表露正性情绪,但这并不一定就是成熟和合理的方式。

     

    比如说,一个妻子压抑自己的委屈和不满,丈夫却全然不知,妻子可能在长期的情绪压抑之后,出现多种躯体不适和焦虑、抑郁等情绪症状,影响她的生活质量和情感体验,进一步也可能会影响婚姻关系,而导致家庭破裂。所以经常的情绪压抑,影响的是我们整个身心健康。双相情感障碍只是我们身心失衡的一种具体表现。

  • 视频简介:

     

    作者: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精神科 主任医师 罗庆华

     

    双相情感障碍和躁郁症实质上是没有区别的,但是在医学上把它称之为双相情感障碍。

     

    所谓双相情感障碍在一段时间里面,可以表现为抑郁,一段时间又可以表现为躁狂。之所以被称为“双相”,是因为患者的情感在高峰和低谷这两极来回波动,所以也有人把它称为摇摆病或者是过山车玩家。

     

    通过躁郁症这个名称,大家也更能够直观地了解到这个疾病,在不同的时期分别呈现躁狂和抑郁两种状态的这特点。患者抑郁的时候心里像压着块石头,吃饭没有胃口,做事提不起兴趣,感到自己很没有用,是家人的负担,脑子反应慢。喜欢一个人待着,严重的人,还可能会出现自杀自伤等行为;而患者在躁狂的时候,会出现自我膨胀,说话明显增多,爱发脾气。他们好像只需要很少的睡眠时间,整天就可以精力充沛,有非常强烈的社交欲望,对人过分的热情,好管闲事,花钱大手大脚,认为自己无所不能。

     

    因为剧烈的情绪起伏,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自杀风险,比普通人至少高出15倍,大概25%~50%的人患病后会出现自杀的想法,如果没有经过规范治疗,有15%~19%的人最终会选择自杀。因此,一旦确诊为双相情感障碍就应该及时的治疗。

  • 视频简介

    作者信息: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精神科 主任医师 罗庆华

    关于这个问题我把它总结为三看

    一看情绪:有没有莫名其妙的低落,或者是过分的愉悦。情绪好的时候,看整个世界都觉得无比的美好,充满自信,而情绪不好的时候,觉得一切都是灰暗阴冷,消极悲观。

    二看言行:有没有突然出现的话多活动多,整个人忙忙碌碌、大肆消费、购物,食欲或者性欲亢进,只睡很短的时间也显得精力充沛。这往往提示躁狂症状的存在,还要看有没有突然出现的少言寡语、活动减少、兴趣下降、食欲下降、睡眠增多或者失眠,整天都觉得疲乏无力。

    三看变化:有没有频繁出现的,情绪状态或者言行的变化就像坐过山车,一会儿天上一会地下,明明是一个人,却在某一个阶段,呈现出了完全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两种状态。

    学会三看,你也能及早的识别双相情感障碍。

  • 视频简介

     

    作者:吉林省脑科医院 精神科 主任医师 李甦

     

    一般来就诊,他都是根据自己的那个情况,他比如说这段时间表现怎么失眠或者他没有看过这方面书,或者在网上查他有了疾病以后,他只是说一些很表浅的东西自己感受,但是很浅的症状它后边还隐藏很多很重症的一些症状,比如说他说的是我失眠,最近睡眠不好,到后来他就有的抑郁症的患者,导致我失眠我总在想着一件事,逃离不开他是这样有些精神疾病患者,他就会给人以表情不自然或者是紧张恐惧,或者是在家里已经出现了攻击的行为,后来一检查他存在幻觉和妄想。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