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2型糖尿病能治愈吗?

2型糖尿病能治愈吗?
发表人:京东健康

视频简介

作者信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内分泌科 主任医师 陈哲

2型糖尿病无法治愈,但是通过积极的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是可以长期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的。

2型糖尿病的形成机制非常复杂是遗传因素、外界刺激,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导致胰岛细胞功能不断衰退,进而影响胰岛素的正常分泌,导致糖代谢紊乱。对于道听途说的根治糖尿病的方式方法,一定要提高警惕,避免上当受骗。胰岛素水平过低或过高,都可以引起糖代谢的异常。

总之,糖尿病一旦诊断明确,不可逆,胰岛功能的损害不可恢复,糖尿病的帽子可能将戴一辈子,但是通过饮食、运动,正常的监测血糖可以逐渐的将药物减量甚至停药。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视频简介

    作者信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内分泌科 主任医师 陈哲

    2型糖尿病是以胰岛素抵抗为主,伴有胰岛素分泌不足的一种疾病。

    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通常是胰岛素作用的靶器官对胰岛素作用的敏感性降低,不能正常摄取利用葡萄糖,从而使血液中的葡萄糖没有去路,进而使血糖升高。

    2型糖尿病的治疗方法包括改变生活方式、药物治疗、监测血糖、定期接受宣教等等。首先是通过饮食、运动、减重等生活方式调理,饮食方面建议少吃热量高的食物,减少精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同时每天进行30~60分钟的体育活动。

    药物方面有二甲双胍、那格列奈、噻唑烷二酮、磺脲类、GLP-1受体激动剂、胰岛素等等。具体选择哪种药物需要结合患者的情况,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

  • 视频简介

    作者信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内分泌科 主任医师 陈哲

    2型糖尿病和1型糖尿病在发病机理、发病年龄、症状和治疗方法上都有所不同:

    第一、发病机理,1型糖尿病多因自身免疫系统异常、环境因素等原因造成的胰岛β细胞损害,胰岛素绝对分泌不足使血糖持续增高,而2型糖尿病则是由于遗传或环境等原因,造成胰岛β细胞受损。

    第二、发病年龄,无论是1型糖尿病还是2型糖尿病都可能发生在任何年龄阶段。1型糖尿病多见于青少年,2型糖尿病多于成人发病。

    第三、临床症状,1型糖尿病有明显的三多一少的症状,即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2型糖尿病在血糖升高初期没有明显症状。

    第四、临床治疗,1型糖尿病由于胰岛素缺乏,只有通过注射胰岛素才可以控制高血糖,2型糖尿病通过饮食控制、运动和口服降糖药物,可以获得一定的效果,必要时再用胰岛素治疗。

  • 视频简介:


    作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内分泌科 主任医师 杨宁


    糖尿病肾病的治疗包含对不良生活方式进行调整、控制高血糖、高血压、脂代谢紊乱等情况,以及加强糖尿病教育在内的综合管理。


    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控制体重、糖尿病饮食、戒烟及适当进行体育运动等。对未开始透析的糖尿病肾病患者,推荐蛋白摄入量为每天0.8 g·kg⁻¹,过高的蛋白摄入与蛋白尿增加、肾功能下降、心血管及死亡风险增加有关。对已开始透析的患者,蛋白摄入量可适当增加,以免出现营养不良。有效的降糖治疗可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进展,对所有糖尿病肾病患者需要进行合理的降糖治疗。推荐使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类药物治疗高血压,将血压控制在130/80 mmHg以下。纠正血脂代谢紊乱,高胆固醇血症可使用他汀类药物,高甘油三酯血症可使用贝特类药物。


    通过以上治疗方式可以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进展。当发展为终末期肾病时,患者就需要接受肾脏替代治疗。

  • 视频简介

    作者信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内分泌科 主任医师 陈哲

    2型糖尿病是由遗传因素、精神因素、肥胖、长期摄食过多等原因造成的:

    第一、遗传因素,糖尿病是遗传性疾病,遗传研究表明,糖尿病发病率在血亲当中与非血亲当中有明显的差异,前者较后者高出5倍。

    第二、精神因素,精神因素在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认为伴随着精神的紧张,情绪的激动和各种应激状态会引起身高血糖激素的大量分泌。

    第三、长期摄食过多,摄食过多而不节制。营养过剩使原已潜在功能下降的,胰岛β细胞负担过重,从而诱发糖尿病。

    我们要改变生活方式,控制体重,增加运动量,预防2型糖尿病的发生。

  • 视频简介

    作者信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内分泌科 主任医师 陈哲

    2型糖尿病需不需要终身服药,取决于患者的血糖是否可以通过生活方式干预,使血糖保持在正常范围内,如果不能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则需要长期用降糖药物进行治疗。

    比如有些患者体检时发生了糖尿病,血糖不是很高,这时候医生往往会建议首先通过生活方式的干预来控制血糖,如控制饮食,增加适量的运动,如果这时候血糖仍不能达到要求的控制目标,则需要在此基础上加用药物治疗。

    糖尿病的治疗是综合性的治疗需要更好地发挥药物的疗效,必须配合饮食和运动,有些患者用药后不再进行控制进食量,结果不仅发胖,反而加重了胰岛素抵抗,增加胰岛的负担,药量会相应的增加,长期的食量过多、运动减少、肥胖、抽烟、喝酒等不良生活方式与糖尿病的形成息息相关。

  • 视频简介

     

    作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内分泌科 主任医师 陈哲

     

    目前没有研究证明2型糖尿病和爱吃糖有直接的因果关系,但是摄入太多糖分会导致肥胖就可以诱发糖尿病。
    对于健康个体而言只要胰岛功能正常,当食物进入人体时,糖会分解成葡萄糖,葡萄糖进入血液变成血糖,血糖升高会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从而降低血糖浓度,保持血液中葡萄糖水平。在正常范围内,如果长期保持不良的生活习惯,例如酗酒、肥胖、暴饮暴食、爱吃甜食等等确实会加重身体调节血糖的负担。总之,经常吃糖,不会直接导致糖尿病,但如果长期进食过量糖分会加重胰腺负担,诱发肥胖,导致糖尿病。

  • 视频简介

    作者信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内分泌科 副主任医师 贾育梅

    低血糖症可以通过以下措施进行预防:

    第一、按时进食,生活规律化

    糖尿病患者应按时进餐,不能延迟吃饭,若不得已延迟吃饭,应预先吃些饼干、水果或巧克力等食物。

    第二、应在专科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

    药物用量不能随意增加,须在医师指导下,根据血糖做适当调整。胰岛素应在饭前半小时左右注射,并按时进食,每次注射胰岛素时仔细核对剂量。

    第三、运动量保持恒定

    每天的运动时间及运动量应基本保持不变。在剧烈运动前宜适当进食,或适当减少胰岛素的用量。

    第四、经常测试血糖

    注射胰岛素的病人,应自备血糖仪,保证每天自测血糖,若有低血糖的感觉就应及时自测血糖,并将每次血糖结果记录下来。

  • 视频简介

    作者信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内分泌科 主任医师 陈哲

    2型糖尿病患者可以口服二甲双胍、格列美脲、阿卡波糖等等药物来控制血糖,但具体选择哪一种药物,需要根据患者的年龄、并发症、肝肾功能等病情,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第一、二甲双胍是比较常用的,治疗2型糖尿病的药物,该药物对于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可以发挥良好的治疗效果。

    第二、磺脲类的药物如格列美脲、格列奇特,2型糖尿病患者一般需要通过运动来减轻体重,但是有老年患者在进行剧烈运动,同时口服磺脲类药物时,要警惕低血糖的出现。

    第三、阿卡波糖,主要用于降低餐后两个小时的血糖。

    第四、非磺脲类促泌剂,如瑞格列奈等等,降低参后血糖为主。

    第五、比格列酮为胰岛素增敏剂。

    第六、SGLT-2受体抑制剂,可以从尿中排糖,从而降糖减重。

    第七、DPP4抑制剂抑制DPP4酶,从而促进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进而降糖,除了口服药物以外,还有胰岛素和JLP-1受体激动剂同时可以降糖。

  • 视频简介

    作者信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内分泌科 主任医师 孙秀芹

    早期糖尿病能否治愈取决于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疾病的具体类型而定。

    如果早期糖尿病患者的胰腺功能没有被破坏,具有分泌胰岛素的能力,通过控制饮食、适量运动,则有可能治愈。

    如果早期糖尿病患者已经出现了胰腺功能减退,即使胰腺功能减退时间不长,一般也不能治愈,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早期干预,可通过饮食控制、长期药物、适量运动相结合的治疗方式控制血糖。

    因此,患者若出现多饮、多食、多尿、无原因体重减轻等早期糖尿病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查明原因,规范治疗。虽早期糖尿病不一定能治愈,但早发现、早干预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 视频简介

    作者信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内分泌科 主任医师 孙秀芹

    不同类型的糖尿病,其病因不同。

    第一、1型糖尿病的病因:自身免疫系统缺陷。因为在1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液中可以发现各种自身免疫抗体,如谷氨酸脱羧酶抗体、胰岛细胞抗体等。这些异常的自身抗体会损伤胰岛分泌胰岛素的B细胞,使胰岛素无法正常分泌。

    第二、2型糖尿病的病因:(1)遗传因素;(2)肥胖;(3)年龄:年龄越大,越容易发生糖尿病。(4)不良生活习惯:如喜食高热量食物、运动量不足等。

    第三、妊娠糖尿病的病因:(1)激素异常:妊娠期间胎盘会产生多种激素,供胎儿发育和生长。这些激素对胎儿的健康生长非常重要,但可以阻断母亲体内的胰岛素作用,从而导致糖尿病。妊娠第24周至28周期是这些激素的高峰期,也是妊娠型糖尿病的常见时期。(2)遗传基础: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未来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较大。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