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由于中国人的饮食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最容易出现脾虚症状,我们说的脾虚就是脾气虚。那么脾虚是怎样造成的呢?
1、劳动过度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长期劳动是常有的事,尤其在农耕年代,作为劳动人民,靠劳动为生,体力消耗很大。目前随着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体力劳动越来越少,但脑力劳动越来越多了,甚至强度要高于体力劳动。很多人的工作都是在透支身体,当劳动强度超过身体极限,极容易引起脾气受伤。
2、思虑过度由于中国发展迅速,生活压力也随之增加,那么思虑是每一个人多多少少存在的问题。长期思虑的精神状态,从养生的角度来看,有哪些危害呢?从精神活动而言,一个最为重要的表现就是思维更加紊乱,导致的一些明显的症状就是失眠多梦、神经衰弱。对身体脏器的影响而言,过思则伤脾,脾伤则吃饭不香,睡眠不佳,日久则气结不畅,气机运动枢纽转化运动不利,导致脾气不能通畅,百病随之而起。思考,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有效的途径,生活中的大事小情都需要思考解决。甚至有些问题“百思不得其解”,遇此情景,最好就不要去“解”它,因为越“解”越不顺,心中不顺则有可能导致“气结”而致病生。
3、饮食习惯中国人的饮食习惯与西方人有所不同,饮食多样化,煎炒烹炸,过于油腻,很多人无辣不欢,喜欢肥甘厚味,甜食过多,长此下去,影响脾的消化功能,导致湿浊内生。男性饮酒过多,酒性为热,与湿结合,致使湿热内生。另外现代人喜欢熬夜,无论是工作需要还是刷手机娱乐,晚睡成了一种习惯,伴随而来的是夜宵加餐的增多,饮食不节制,导致脾胃得不到休息,脾虚加重。
4、久坐不动很多人因为工作或学习的原因,处于久坐的状态,这样的习惯就非常容易损伤到脾脏,《黄帝内经·素问》的宣明五气篇提到“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是谓五劳所伤。”“久坐伤肉”中的“伤肉”其实伤的是脾。脾主肌肉,运化精微供养肌肉,动能生阳,有助于输布脾化生的精微,对健脾有利。而久坐者缺乏运动,肌肉失于濡养,脾运化的精微不能输布,聚而生痰成为脂肪,反过来累及脾。脾气虚,运化不利,痰湿内生,人越来越胖,而且是虚胖。同时,肌肉消瘦,表现为体脂高,肌量下降。如果体脂不高,只有单纯肌量下降,则表现为越来越瘦。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脾虚百病生,意思就是说脾虚了之后就会容易得很多病,脾虚的人免疫力和抵抗力都会下降,会更容易生病,可能仅仅感冒就能拖好久都不好。
如果出现拉稀,有口臭,舌苔较重手脚冰凉,食欲不振但是却发胖等症状,就要小心是不是脾虚。这里,列出了三种食物和2件事情是特别伤害脾脏的,可以看下自己有没有这种情况。
1.冬枣
冬枣虽然含有很多的维生素,但是他的皮其实是比较厚的,再加上冬枣其实是比较粘稠的,吃多了之后在胃部的消化比较慢,大量食用容易在胃内累积。之后就会有消化不良的感觉。
2.高脂肪食物
不得不承认有些脂肪含量很高的食物口感其实还是不错的,如果进食太多的话,也是会让胃部分泌更多的胃酸用来消化食物的。胃酸过多的分泌会增加脾脏的负担。
3.再加工的肉制品
有些人对再加工的肉制品有偏爱,例如香肠,腊肠,熏肉。这些其实都是,有高含量的亚硝酸盐,高含量的亚硝酸盐用来延长其保质期,然而这恰恰就会伤害我们的脾胃。
2事
第一件事,腰部,腿部没有能很好的保温。
夏季到了,很多女生都穿着很清凉,就算突然变天也依然是很清凉,其实这样对自己身体健康是很不好的,其实夏天的湿气是很重的,当然脾胃在这个季节也是特别容易受到伤害的。夏季都是如此,更不要说其他季节里经常露大腿,露腰这些的了。
第二件事,经常熬夜。
经常熬夜的话,身体的各项机能都是会受到影响的,特别是对脾脏,身体的毒素无法及时的排出体外,一直堆积在体内,就影响了脾脏的正常功能。不可小觑。
那要怎么改呢?劝大家多吃这些食物。
1、在土里生长的食物
山药是其中最为突出的代表。山药具有强健脾脏、强健肾的功效,脾胃不好的人多吃的话可以增加肠胃的消化功能。山药可以煮着吃,蒸着吃,做法多种多样,最终都是会达到健脾胃的功效,而且也是很美味的。
另外,血糖或血压高的人经常食用的话,对降低血压也有帮助。此外,地瓜、土豆具有强健脾脏、强健胃部的功效,地瓜含有丰富的纤维质,有助于消化胃部的食物。
2、带有黄颜色的食物
根据中医的理论,带有黄颜色的食物是对脾胃比较友好的。所以,很多颜色为黄色的食物,我们可以用来调节脾胃。
例如小米、玉米、芒果等等,适当吃一些,都对脾胃有好处;多喝小米粥可以健脾养胃,增加身体内的水分排出体外,也就可以减轻脾脏的负担,其健脾的作用也不错,吃上一段时间,你或会发现自己的脾在慢慢的变好了。
3、带有辛香气味的食物
因为凡是带有辛香气味的食物,都有散发的功用,散发可以让淤积的废物杂质及时排除体外。所以可以多吃一些辛香类食物,比如芹菜就是很好的。芹菜可以清理肠道,清热解毒具有健脾的功效。
疝气是很常见的一种疾病,很多人都不知道怎么回事就得了疝气,于是很多患者都想知道疝气的原因是什么。
疝气的形成其实与患者的体质有着密切的关联,疝气的症状最主要的是在腹股沟区,可以看到或摸到肿块。
那么我们下面一起来看一下疝气的原因到底有什么吧
疝气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疝气病发病原因跟该处腹壁强度减弱和腹内压力过高两个因素有关,两者互为因果,缺一不可。
壁强度减弱又分为先天性和后天获得性两种,先天禀赋不足的如腹膜鞘状突未闭、脐环闭锁不全、腹壁白线缺损,或宽大的腹股沟三角等。后天性的原因有手术切口,外伤、炎症、感染等。
1、腹壁抵抗力的薄弱是疝发生的基本病因,有先天缺陷和畸形,也有获得性继发性的病理损害所致。
如胚胎期睾丸由腹腔下降,若盲囊不按期闭锁或永久性不闭则形成先天性腹股沟斜疝,再如腹壁手术切口愈合不良,出现继发性腹壁损伤,构成腹壁上的弱点,形成切口疝。
2、腹内压增高是引起疝气的重要因素,高腹压既可改变局部解剖结构,又可将腹腔内容物直接推入潜在的囊穴。
成人疝气多是由于劳动、肥胖、咳嗽、便秘、腹水增多等均可造成腹压增高,因此平素相对健康的身体可因一掷、一跳、一屏气、一挑担即可诱发疝气的形成。
疝气的危害:
一.疝气的危害不容忽视,这是由于疝气首先影响患者的消化系统,从而出现下腹部坠胀、腹胀气、腹痛、便秘、营养吸收功能差、易疲劳和体质下降等症状。
二.又由于腹股沟部与泌尿生殖系统相邻,所以老年患者易出现尿频、尿急、夜尿增多等膀胱或前列腺疾病;小孩则可因疝气的挤压而影响睾丸的正常发育;而中青年患者则易导致性功能障碍。
三.还由于疝囊内的肠管或网膜易受到挤压或碰撞引起炎性肿胀,致使疝气回纳困难,导致疝气嵌顿,以及肠梗阻、肠坏死、腹部剧痛等危险情况。因此,患者朋友对于疝气要及早发现及早治疗,相信您一定能够早日康复。
目前济南国医堂医院采用疝气微创手术,该手术时间很短,仅20分钟左右,具有组织损伤小、术后疼痛轻微、恢复快、效果好等优点。
同时,与传统手术相比,不住院、无痛苦、随治随走、当场检验效果、无副作用、成功率高达100%、安全无副作用、没有任何潜在的风险,这种无痛无菌状态下的微创手术,术后患者痛苦很小,患者手术后回家就可以自由活动,不需要卧床休息,吃东西也不需要忌口,该技术临床应用后,效果颇佳,为疝气外科治疗开拓了一个崭新的领域。
其使暴露深部病变的手术切口恰如其分,不引起任何其他组织损伤,是疝气治疗领域的重要进展,是疝气外科手术的金牌技术。
专家提示您,不到6个月的小孩可能有自愈的可能,但要选择观察情况,如果超过了6个月就要到医院治疗了,只有了解疝气的原因,才有可能去预防及治疗它,减轻它对人体的伤害。
在日常生活中,有一些家长为了自己孩子的健康问题,操碎了心。总是担心孩子这方面出了问题,那方面出了问题,总害怕孩子生病,或者吃饭不好,觉睡不好等等。其实,可能很多家长都不知道,孩子们所表现出来的这些问题,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因为脾胃功能的失调导致的。并且如果脾虚的话,时间长了,小朋友就不太爱吃饭,久而久之体质就会变得越来越差,自身的抵抗力越来越低了,并且还会影响到生长发育!
孩子脾虚,易胃口差、不长个,医生:2种食物,孩子喜欢吃也少吃
那么,想要避免这种情况发生的话,有关医学专家就给出了建议以下两种食物,孩子们再喜欢吃也不能多吃:
第一种:油炸类的食品
对于小朋友们来说,可能对炸鸡汉堡包这类食物丝毫没有抵抗力,尽管这类食物没有什么营养可言,并且还有可能会增加胃肠道的负担,但是小孩子依然对它们特别的上瘾。其实这样对小朋友的胃肠功能来说,无疑是一种伤害,特别是之前胃肠道功能本身就很弱的小朋友们来说,更会如此。因为孩子们的胃肠功能不像成人那般发育良好,所以如果吃一些油炸类的食物,可能会导致出现消化不良的问题。由于胃肠蠕动功能减弱,所以可能会引起积食,长此以往孩子们越来越不爱吃饭,就会影响到脾胃的运化,吸收不到什么营养,所以小朋友们会变得越来越瘦。
第二种:寒凉类的食物
一到了炎热的夏季,很多小朋友们吃不下去饭,然而那些冰镇的东西就成为了宠儿,不仅仅是解暑的必备品,而且也是孩子们钟爱的食物。特别是冰镇饮料,可以说是解暑的最佳必备品,能在炎热的夏季喝上一些,那简直是一种不可言喻的享受。
中医上讲,脾胃是后天食物运化之本,我们的脾脏最怕寒凉的刺激。所以,我们食用寒凉之物对胃肠的伤害肯定是非常大的。如果长时间食用的话,必定会引起一些疾病的发生。首当其冲的就是我们脾胃的失调,但是消化吸收不良,孩子们的食欲比较差,不思饮食,所以营养也不会跟的上,会严重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过程。
其实,早早发现孩子的脾胃不好,可能会避免一些疾病的发生,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孩子们的健康问题:
1、孩子的食欲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孩子们的食欲问题。看看孩子们对吃什么感兴趣,如果小朋友吃什么都只喜欢,并且容易饿的话,那就说明他的消化系统能力是非常好的,反之我们就应该重视起来了。
2、排大便
如果脾胃虚弱的话,必定会影响消化的功能,我们从外界所能看到的就是孩子们排出体外的东西是什么样子来进行判断。脾脏功能的紊乱,会影响食物的运化和吸收,消化不了的食物,很容易就被排出体外,并且还会出现腹泻和腹痛的症状。有的因为太过于虚弱,大便里的水分就会被吸收的完全,从而大便会变得非常的干燥,排出体外的时候就会变得比较困难。
3、孩子的体质问题
有的孩子一出生就是身体倍棒儿,有的孩子一出生就是体弱多病,首先体质的问题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如果体质本来就虚弱,再加上脾胃不好,不太好吸收营养的话,免疫力降低,机体抵御不了外界的刺激,很容易患这样或者那样的疾病。
要想孩子身体健康,一定要督促孩子常做以下两件事情,让孩子的脾胃健康,免疫力增强。
1、多运动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不仅仅是成人的事情,更是孩子们应该从小养成的一种好习惯。现在的孩子都比较娇气,家长们把孩子照顾的非常好,不舍得孩子受一点的委屈。其实,对待孩子最好的方式就是经常带着他们出去转转走走,陪他们好好接触一下大自然,好好的玩耍。
让孩子们每天都运动运动,出出汗,排排体内的毒素。需要注意的事情就是。最好是在下午阳光不太强的情况下出去,避免阳光太强,把皮肤晒伤。
2、饮食上要均衡
对于小朋友们来说,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比较挑食的。所以可能会导致一些体内的必须元素摄入不足,会直接影响孩子们的发育问题。所以,一定要让孩子吃的食物广泛一些,不要局限于某些东西,一定要做到营养均衡!
按:中医讲究阴阳气血平衡,虚则补之;气虚,常会导致人体的脏腑功能低下,多数身体虚弱的人,都会有不同脏腑的气虚表现,所以气虚是一个比较普遍的体质,多数疾病的不同阶段都会出现气虚的表现。
1、患者问:气虚常见有哪些表现?
郑医生答:我将气虚的症状做一下归纳总结,帮助大家判断。
1、精神状态不好、经常觉得累、疲劳、无精打采。
2、容易自汗、容易出汗,稍稍一动就大汗,并且绝对容易疲劳。
3、呼吸浅短、说话无力、声音低微。
4、运动或者工作容易疲劳,疲劳之后,身体久久不能恢复。
5、喜欢安静、不喜欢动、喜欢独处、活力不足。
6、容易感冒,身体体质差,感冒之后不容易恢复。
7、皮肤苍白或萎黄,皮肤松弛没有张力,身体消瘦萎软,肌肉无力。
8、身体虚弱,血压低,容易头昏。
9、或伴有内脏下垂,比如胃下垂、脱肛、子宫下垂等等。
10、舌淡苔白,脉弱无力。
可对照上面的症状,如上症状发生越多越频繁,那就说明气虚的问题严重;必要的时候可以找医生就诊确定,以根据症状辨证治疗。
2、患者问:气虚是什么原因导致?日常如何保养?
郑医生答:第一个问题,气虚的形成原因,与遗传、营养不足、劳神操劳过度相关,或者大病后元气大伤,七情郁结,饮食所伤,都可能会导致气虚状态。
一般患者知道自己气虚的,都会使用人参、黄芪、党参等药材进行调补,或者找医生开中药补气养身;其实不单单只有中药,通过食疗等方法进行改善,也可以给自己一个健康的身体。
第二个问题,日常如何保养呢,日常多食用性质温和的补益食物,比如小米、糯米、淮山药、龙眼肉、莲子、大枣、鸡肉等,都有很好的补气作用;药膳可以选择桂圆山药粥、茯苓粥、黄芪红枣熬制鸡汤等;当然不宜过食寒凉,以免伤脾胃耗伤阳气;兼有气阴两虚的人,不宜饮食过辛热,否则容易上火,中医有“壮火食气”的说法。
除了饮食,日常养生注意充足睡眠,有利于脏腑阴阳和元气的生成,适当增加运动量,有助于增强体质,但是不能过劳,过劳则耗气。
中医上认为,脾为后天之本,气血化生之源,从这句话中,也能看出脾胃对于人体的重要性。除了消化加工之外,还能将全身气血输送到脏腑,维持脏腑的正常运转。
那反过来,如果一个人脾胃虚弱,则胃动力不足,功能得不到很好的发挥。身体则相应地变得虚弱,难以吸收营养,脏腑得不到滋养,其功能也会跟着出现问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脾胃虚弱百病生!
由于脾胃运转发生在内部,所以一个人一般不容易自知。那么,我们该如何判断是否脾虚呢?
脾虚的表现你占了几条?
1. 脾虚则不摄津液,人体睡觉时候,容易流口水;
2. 脾虚的人,一般气血不足,嘴唇颜色往往黯淡发白;
3. 脾虚的人,一般面色萎黄,脸上容易长色斑;
4. 由于脾主运化,脾虚的人,一般湿气重,身体容易水肿;
5.脾虚的人,一般肠胃功能低下,身体大多偏瘦弱;
6.脾虚的人,水湿困于体内,会通过身体末梢传出,手心脚心容易出汗。
如果以上症状占得比较多,那你可能是脾胃虚弱了,需要及时进行调理。调理前,我们需要弄清楚导致脾胃虚弱的原因。
原因一,经常性的吃饭没有规律,暴饮暴食。早餐不吃,到中午猛吃,或是爱吃凉的辣的,刺激脾胃,长时间下来,脾胃气机失调,慢慢变得虚弱。
原因二,思虑或劳累过度。中医上认为,思伤脾,一个人如果经常性心情忧郁,遇事想不开,生气郁闷,则会伤到脾胃;过度劳累,加班熬夜,也会伤肝伤脾。
原因三,长时间缺乏运动。中医上认为,脾主肌肉,久坐伤肉,久卧伤气。经常不动,缺乏运动锻炼,会使得气机郁滞,脾胃功能损伤。
所以,想要调理脾胃,增强脾胃功能,首先就需要改掉上述不良习惯,去掉一些本质上的问题,然后再配合相应地的调理动作,进行适当锻炼,才能起到很好的调养效果。
一个动作,调脾胃更长寿。
摩腹。两只手先摩擦直至发热,然后用其中一只顺时针摩擦腹部,再逆时针摩擦腹部,各50次;然后沿着肚脐,再上下摩擦50次,直到肚子有发热感为宜。这个动作看似简单,长期坚持,起到的效果却不容小觑。腹部分布有许多经络穴位,这样不仅刺激到经络,还能活气血,帮助打通腹部周围瘀堵的经络。
此外,尤其要调整饮食,规律均衡健康。常吃一些黄色入脾的食物,比如小米、玉米、黄豆等,还要配合相应地锻炼动作,比如提肛收腹、叩齿等,也能健脾养胃,调和脏腑功能。坚持一段时间,脾胃功能会慢慢恢复正常。
中医认为:人体的气血津液运化,皆依赖于脾所消化吸收的食物,因此,脾被称为“后天之本”。脾气足则气血旺;脾气虚则食欲差,面色淡而无光华;脾气虚则血少,脱发无以则生。
1分钟判断你有没有脾虚
一、脾气虚
病因:多因饮食不节,劳倦过度,或忧思日久,损伤脾土,抵抗力差引起身体虚弱多病
症状:腹胀,饭后胀气严重,四肢乏力,精神疲劳,不爱说话,形体消瘦,或肥胖浮肿,舌苔白厚
二、脾阳虚
病因:脾气衰弱,进一步发展而成,可通过饮食的失调,不食生冷、辛辣、油腻,或因寒凉药物太过,损伤脾阳,或肾阳不足,命门火衰,火不生土而致。
症状:大便溏稀,腹胀、腹痛,手脚常年冰凉,面部暗沉没有光泽或出现浮肿,小便短少或白带多而清晰色白,舌苔白滑。
三、中气下陷
病因:中气指脾气。脾气上升,将水谷精微之气上输于肺,以荣养其他脏腑,若脾虚中气下陷,营养吸收能力差可出现久泻、脱肛、子宫脱垂等。
症状:在脾气虚见症基础上,有气陷临床表现,如久泻、脱肛、子宫脱垂等。
四、脾不统血
病因:脾气虚弱,供血能力差,则气血流通能力差。
症状:在脾气虚见症基础上,有慢性出血临床表现,如月经过多、崩漏、便血、衄血、皮下出血等。除出血外,必兼见脾气虚弱的一些症状。
脾虚的人吃些什么好呢?
具有补脾益气、醒脾开胃消食的食品,如茯仁末、粳米、灿米、意米、熟藕、粟子、山药、葡萄、红枣、胡萝卜、马铃薯、香菇等。
俗话说得好,脾不虚,病不找!预防脾虚症状,建议从日常食补开始。
各种原因导致的心肌缺血,患者就会出现胸闷气短等心绞痛症状,如何缓解已经出现了心肌缺血呢?
一、去除诱因,缓解症状
心绞痛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暂时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以发作性胸痛或胸部不适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心绞痛是心脏缺血反射到身体表面所感觉的疼痛心绞痛的发作,大多数也是有诱发原因的。比如患者剧烈活动后,或者是生气后,或者是饱餐后出现的心绞痛等心缺血症状,那么在去除诱因以后,患者的症状可能会有缓解,去除诱因以后进行休息症状,如果仍然不缓解,那么就有可能是心肌梗死发生。
二、药物治疗,控制再发
一旦确诊冠心病心肌缺血,那么进行药物治疗是非常有必要的进行心肌缺血冠心病的治疗,主要是依靠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他汀类药物,硝酸酯类药物,钙离子拮抗剂和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心绞痛的控制,可以控制大部分的心绞痛,心肌缺血的发作。
三、改变习惯,减少加重
生活方式的干预是在确诊冠心病、心肌缺血以后就需要开始进行的,无论你是否进行药物治疗,进行介入治疗或者外科手术治疗,都必须在药物或者其他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生活方式的干预,而且几乎是终身的。只有减少吸烟,减少喝酒,适量运动,减少肥胖等,才可以减少心肌缺血发作的加重。
四、如有必要,血运重建
如果进行了药物治疗以及生活方式的干预,患者的心绞痛症状仍然频繁发作,那么就需要考虑,患者是否需要血运重建治疗,血运重建治疗主要有介入和外科手术两种方法,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具体选择。
心肌缺血的发作是否需及时的进行血运重建,是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决定。但无论是哪种方法,如果患者的症状仍然持续不能缓解,都需要及时就诊,以避免延误治疗。
看懂了吗?关注我们,每天都有更新的科普推送给您。我是有思想有态度的李医生,关注我们,每天都有不一样的科普推荐给您!关注我们,关注心脏健康,关注心理健康,关注身体健康,关注不一样的科普平台!
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这充分地说明了它的重要性。只有脾胃功能正常,人才能够正常地吸收水谷精微,身体才能强健,气血才会好。
脾胃弱,人就会出现气短无力、声低懒言,面色苍白,脉虚无力、唇舌色淡,失眠多梦,大便稀溏、舌体胖大,可伴有齿痕等症状,需要及时调理,长久会影响气血。
脾胃弱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先天脾胃虚弱;后天久病体虚伤及脾胃;饮食不当脾胃失养等,需要从后天的饮食及药物方面来进行调理。
脾胃弱,应该如何改善?
1,饮食调节
脾胃弱的人,首先应该从饮食上进行调养,多吃粥、汤等容易消化的食物,例如小米南瓜粥、燕麦薏米粥、山药、茯苓、薏仁、大红枣等,有利于营养吸收。
多吃药食两用的食物,比如白术、茯苓、山药、薏米、白及、百合、党参、太子参等。
饮食要清淡,不吃生冷寒凉、辛辣刺激难消化的食物,每次进食不宜过饱,坚持少吃多餐,细嚼慢咽,减轻脾胃负担。
2,适当运动
适当进行运动,可以调节人体的脾胃功能,增强体魄,同时坚持户外活动,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平日注意不要熬夜,按时作息,腹部保暖,不要着凉。
3,保持心情舒畅
肝主疏泻,性喜调达,如果忧思恼怒,气郁伤肝横逆犯胃,出现脾胃损伤,所以日常生活中,需要保持良好的心态,情绪稳定,忌情绪过于激动。
4,配合理疗,调节脾胃功能
艾灸:每天艾灸神阙穴(肚脐眼处)、足三里穴(外膝眼下的三寸处)等穴位;
推拿:用右手拇指反复的揉搓推拿外劳宫、四横纹、清补脾经等穴位,每次五分钟。推拿外劳宫,有效的缓解腹痛、腹泻症状;推拿四横纹,有效的调理厌食、伤食等症;推拿补脾经,缓解消化不良导致的积食症状。
按摩:腹部按摩法,顺时针方向按摩五十次,然后再逆时针方向按摩五十次,缓解腹胀、腹泻、积食等消化不良症状。穴位按摩法。主要按摩天枢穴、中脘穴、足三里穴等,都有助于调理脾胃功能,穴位按摩最好到正规医院进行。
5,对症用药,加快恢复
对于一些脾胃功能较差的人,如果通过饮食及理疗的方法,并不能起到很好的作用,那么,还需要针对性的应用一些中成药,帮助脾胃恢复健康。
脾胃虚弱类型:主要分为脾气虚、脾阳虚、胃气虚、胃阴虚四种。
治疗原则:健脾和胃
常见中成药:健脾丸,脾肾双补丸,人参健脾丸,参苓白术散,香砂六君子丸、参苓健脾胃颗粒等,也可以在中医指导下,根据个人体质及症状服用汤药。
对症用药:
如果有明显的气虚的情况,可以口服人参健脾丸;
出现脘腹胀满疼痛、打嗝反酸,或者有恶心呕吐、口苦咽干等症状,属脾胃失于运化,可用健脾丸、保和丸、香砂养胃丸等药物;
出现腹胀、厌食的情况可以用保和丸。
出现手脚发凉、面色淡白、腹部冷痛、大便溏波等,为脾胃阳虚,可以服用温脾汤、附子理中丸、桂枝人参汤等
当然,也可以在中医指导下,采用膏方的方法来进行治疗,如四君子汤以及保和丸等药物组合起来熬制,也能调节脾胃虚弱的情况。
总之,从中医的角度,脾为先天之本,主运化,与胃互为表里,当脾胃功能虚弱时,会出现气血两虚的证候。病情进一步加重时,还会影响到其他脏腑,出现五脏六腑的病证。
所以,一旦发现脾胃虚弱的情况,建议及时调理,在医生的指导下对症合理用药。
绕不过去的理论假说
大家应该深有体会,学习中医,最开心的事情就是学方子,最难受的事情就是看中医理论。方药是实实在在的东西,不管你是什么门派,古方派,时方派,折衷派,用去用来就是那些药与方,区别只是在于指导你用方的“理论”不同。
而中医理论门派太多了,各承其说,经常会把人弄糊涂,可中医理论却又是绕不过去的,因为没有中医理论的指引,只学习方药,就只能“套方”,套方若套得好,还是有效果的,但是,很多情况下,我们面对的是患者变幻莫测的病情,要找到完全合适的方子来“方证对应”很难,如果硬套,多半取效甚微。不得已,我们还是要面对中医理论。
不过,我想提醒的是,我今天聊的“理论”也只是一种假说,不过,我个人认为可以起到指导实践的作用,所以大家要批评地看待我的观点。
中医的肾是指什么?
我们经常说补肾,补肾。那么就得把一个事情搞清楚,中医的肾究竟是指什么?由于中医不是基于解剖观察,显微镜观察这种还原论的思维发展起来的,而是秉承整体观,以外揣内这种方式发展起来的,所以中医的“肾”,一定是“功能的集合”。理解这一点很重要。
传统中医学认为肾主要有下面几个功能:
1、肾藏精。
2、肾主水。
3、肾主纳气——当然,也可以反过来解释,在人体中,具有“藏精、“主水”、“纳气”功能的就是“肾”。
什么是肾藏精?
所谓藏,即闭藏,贮存,封藏精气之意。所谓精,就是构成人体和推动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肾中所藏之精,一部分身不由已,承自父母,先祖,也即“先天之精”。一部分来源于脾胃,乃人体从饮食中摄取的营养成分和脏腑代谢所化生的精微物质,也被称为“后天之精”。
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并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彼此融合的。所以,一些先天禀赋不足的人,通过后天调理,科学锻炼,体质也能逐渐好起来。在经方学派中有一种特别的方法,就是通过补脾胃,再加一些有肃降之力的药物,来补肾,这种方法,我实践下来,感觉有时效果比直接补肾还要好,后面我们会详谈这种技巧。
肾精流动的时候,则为肾气,肾气、肾精其实是同一种物质,聚则为精,散则为气。肾精有促进和维持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的力量,肾精不足的人,会发育得慢,衰老得快——年轻时,面黄肌瘦,发育不良;壮年时,遗精早泄,带下清稀;年长后华发早生,发堕齿槁。肾精还有调节机体代谢和生理活动的能力。它是通过精气中所含的两种物质,肾阴,肾阳来实现的。肾阴则有使机体滋润,宁静,成形,制约阳热的力量;肾阳具有促进机体温煦,活动,兴奋,化气的功能。
肾阴虚,会潮热,五心烦热,心烦不安,口干咽燥,脉细数,舌干红;肾阳虚,则面色苍白,畏寒,肢冷,脉沉无力而迟缓,津液运行减慢而浮肿,精神萎靡,反应迟钝。肾阴,肾阳,虽然看似作用相反,互相制约,但是两者是彼此相依,互根互用的,有时会此长彼消,有时会此消彼长,有时此长彼亦长,有时此消彼亦消。所以临床上,我们需要细细辩证,或扶此抑彼,或阴阳双补。
何为肾主水?
江部洋一郎先生有个理论,给我很大启发。他认为中医的人体气与津液肃降的两个阶段,是由肺与肾接力完成的。第一个阶段,是推动气与津液从肺→胸→膈→心下流动=第一肃降(主要由肺承担)。第二阶段,是推动气与津液从心下→小肠→大肠/膀胱流动=第二肃降(主要由肾完成)。当肾的“主水”功能失调或衰退时,患者机体的第二肃降功能就会发生紊乱,或者就会出现小便,大便失常等一系列症状。
而鉴别“肾著病”和“肾病”重要的手段就是判断小便的“利”与“不利”,“问小便”是我们辩证时不可缺失的环节。由于中医学认为,津液代谢的第一阶段是肺在主持,第二阶段是肾在控制,所以,当人体出现水液代谢障碍时,出现水肿,小便不利等等症状时,光治疗肾效果是不好的,还需要运用麻黄,黄芪等药物调节肺的宣发和肃降功能,这是中医治疗水液代谢障碍的一个思路。
肾纳气的真意
中医学认为,人体的呼吸是由三个阶段构成的。第一个阶段是肺气的肃降(吸气),这个阶段伴随着膈的收缩下降。最后一个阶段是肺气的宣散 (呼气),这个阶段伴随着膈的松弛上升。但肺气并不是从肃降,一下子就跳到了宣散,在吸与呼之间,还有一个间歇期,这个间歇期质量决定了吸气的效果,呼吸的质量,而这个阶段与肾的固摄作用息息相关。
所以我们分析治疗外寒内饮所致“咳、喘”的经方小青龙汤,我们发现其中,不仅仅有发汗解表的麻黄,桂枝,有使肺气肃降的芍药,有化饮的半夏,干姜,有守胃气的炙甘草,还有鼓舞肾气的细辛,固摄肾气的五味子。这个方子的“治法”就完美的呈现了中医的“理”。
所以,在中医中,所谓的肾虚,就是指肾的“藏精、“主水”、“纳气”等功能出现问题,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
以下内容选自京东互联网医院医患问答,为保护患者的隐私,相关信息已隐去。
“名医问诊”是为了解决医疗资源分配不均推出的功能,帮助全国各地的患者解决医疗难题。
您可以在京东App搜索“顾景辉”,即可在线咨询医生。
综合您很多症状的表现,诊断属于中医厥阴病的范畴。
厥阴病的病机呢,是因为气机逆乱,阳气分布不均匀造成的,所以治疗上以调节气机,然后平衡阴阳为治疗原则。
您可能是因为平常情绪不好,或者是压力比较大或者饮食上嗜食一些辛辣寒凉,这种食物造成了人体的这种气血亏耗,气机逆乱。
所以建议您平常饮食上忌辛辣寒凉,调节情绪。
日常生活中,您也需要注意身体的调理,禁烟禁酒,少吃辛辣油腻寒凉的食物,养成良好的作息。
同时,建议您经常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自身的免疫力。
用药建议:
乌梅敛肝定惊。
乌梅丸是寒热并用之剂,专治一些寒热夹杂的症状;
黄连、黄柏清热燥湿;
桂枝、附子、干姜、细辛,温中散寒;
人参、当归,补气和血。
作者 | 顾景辉 副主任医师 北京市第一中西医结合医院 中医内科
责任编辑 | 毛十三
京东健康出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和使用
授权及合作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