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脾胃虚弱百病生!脾虚的表现你占了几条?

脾胃虚弱百病生!脾虚的表现你占了几条?
发表人:蒋医生说健康

中医上认为,脾为后天之本,气血化生之源,从这句话中,也能看出脾胃对于人体的重要性。除了消化加工之外,还能将全身气血输送到脏腑,维持脏腑的正常运转。

  


那反过来,如果一个人脾胃虚弱,则胃动力不足,功能得不到很好的发挥。身体则相应地变得虚弱,难以吸收营养,脏腑得不到滋养,其功能也会跟着出现问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脾胃虚弱百病生!

  
由于脾胃运转发生在内部,所以一个人一般不容易自知。那么,我们该如何判断是否脾虚呢?

 

脾虚的表现你占了几条?

 

1. 脾虚则不摄津液,人体睡觉时候,容易流口水;

 

2. 脾虚的人,一般气血不足,嘴唇颜色往往黯淡发白;

 

3. 脾虚的人,一般面色萎黄,脸上容易长色斑;

  
4. 由于脾主运化,脾虚的人,一般湿气重,身体容易水肿;

 

5.脾虚的人,一般肠胃功能低下,身体大多偏瘦弱;

 

6.脾虚的人,水湿困于体内,会通过身体末梢传出,手心脚心容易出汗。

  
如果以上症状占得比较多,那你可能是脾胃虚弱了,需要及时进行调理。调理前,我们需要弄清楚导致脾胃虚弱的原因

 

原因一,经常性的吃饭没有规律,暴饮暴食。早餐不吃,到中午猛吃,或是爱吃凉的辣的,刺激脾胃,长时间下来,脾胃气机失调,慢慢变得虚弱。

 

原因二,思虑或劳累过度。中医上认为,思伤脾,一个人如果经常性心情忧郁,遇事想不开,生气郁闷,则会伤到脾胃;过度劳累,加班熬夜,也会伤肝伤脾。

  

 


原因三,长时间缺乏运动。中医上认为,脾主肌肉,久坐伤肉,久卧伤气。经常不动,缺乏运动锻炼,会使得气机郁滞,脾胃功能损伤。

 

所以,想要调理脾胃,增强脾胃功能,首先就需要改掉上述不良习惯,去掉一些本质上的问题,然后再配合相应地的调理动作,进行适当锻炼,才能起到很好的调养效果。

  
一个动作,调脾胃更长寿。

 

摩腹。两只手先摩擦直至发热,然后用其中一只顺时针摩擦腹部,再逆时针摩擦腹部,各50次;然后沿着肚脐,再上下摩擦50次,直到肚子有发热感为宜。这个动作看似简单,长期坚持,起到的效果却不容小觑。腹部分布有许多经络穴位,这样不仅刺激到经络,还能活气血,帮助打通腹部周围瘀堵的经络。

  
此外,尤其要调整饮食,规律均衡健康。常吃一些黄色入脾的食物,比如小米、玉米、黄豆等,还要配合相应地锻炼动作,比如提肛收腹、叩齿等,也能健脾养胃,调和脏腑功能。坚持一段时间,脾胃功能会慢慢恢复正常。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脾胃虚弱者一定要注意调养,调养好了身体才好。一般脾胃虚弱的人容易食欲不振,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控制,人很快就会营养不良,然后变瘦。要调节脾胃虚弱现象,饮食是最好的方法。

      香菇:味甘、性平。作用:益胃气,托痘疹。宜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倦怠乏力。属于发物,麻疹和皮肤病、过敏性疾病忌食。

      红薯:味甘、性平,归脾胃经。作用:补脾胃、益气力、宽肠胃。宜于脾胃虚弱、形瘦乏力、纳少泄泻。多食易引起反酸烧心、胃肠道胀气。

      栗子:味甘、性温,归脾、胃、肾经。作用:补脾健胃,补肾强筋,活血止血。宜于脾虚食少,反胃,泻泄。气滞腹胀者忌食。

      山药:味甘、性平,归脾、肺、肾经。作用:补气健脾,养阴益肺,补肾固精。宜于脾气虚弱,食少便溏,慢性泄泻。湿盛和气滞胀满者忌食。

      扁豆:味甘、性微温,归脾、胃经。作用,健脾化湿,清暑和中。宜于脾虚湿盛,食少便稀,暑湿吐泻。气滞腹胀者忌食。

      红枣:味甘、性温,归脾、胃经。作用:补益脾胃,养血安神。宜于脾胃虚弱,食少便稀,疲乏无力。气滞、湿热和便秘者忌食。

      蜂蜜:味甘、性平,归脾、肺、大肠经。作用:补脾缓急,润肺止咳,润肠通便。宜于脾胃虚弱胃痛,津亏肠燥便秘,近代用于消化性溃疡。湿证、湿热证、胃胀腹胀、呕吐、便稀者忌食;不宜与葱、莴苣同食。

      豇豆:味甘、性平,归脾、肾经。作用:健脾,补肾。宜于脾胃虚弱,腹泻,呕吐。气滞证和便秘者忌食。

      糯米:味甘、性温,归脾、胃、肺经。作用,补中益气,补肺敛汗。宜于脾虚腹泻,近代用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粘滞难化,食积证、气滞证、湿证、脾虚胃弱及消化不良者忌食。

      粳米:味甘、性平,归脾、胃经。作用:补中益气,健脾和胃。宜于中气不足,倦怠乏力、食少便溏,脾胃不和,呕吐、泄泻。

     

  • 中医理论认为:“肾气足,百病除”。

     

    肾气也被称作元精,是我们生命的原动力,很多疾病的根源都在于肾,肾亏损可是导致人体衰老以及免疫力下降的根本原因。

     

    正因为肾对我们五脏六腑如此重要,因此,补肾也成为当今社会热议的一个话题,而肾脏又是一个“忍耐力”非常强的器官,当肾受损不超过50%时,我们身体很难察觉到。

     

    这也导致肾脏一旦出现问题,已经是晚期,严重的会错过最好的治疗时间,对健康造成很大的威胁,所以,补肾刻不容缓

     

     

    肾损伤虽然隐匿,但也有蛛丝马迹可循,出现这9个迹象,说明肾危险了!


    1、面色发黑,无光泽、头发稀疏;

     

    2、耳鸣,听力不好;

     

    3、头晕耳鸣、胸闷气短、记忆力下降

     

    4、畏寒肢冷,腰膝酸软,四肢手足冰冷;

     

    5、经常口臭,牙齿松动;

     

    6、夜间多尿,起夜频繁;

     

    7、两眼无神,眼袋明显;

     

    8、性兴趣降低,时间很短;

     

    9、经常疲劳乏力、打哈欠;

     

    以上就是肾不好发出的“警告”信号,若占2个以上,说明肾“亏虚”已经严重,若不重视,各种疾病会接踵而来。

     

     

    肾亏损一旦严重,多种疾病会接踵而至,不可大意!‍‍


    人们称肾病为“沉默的杀手”。多是由于肾早期出问题时,并没有任何明显的症状,所以,引不起大家的重视。

     

    但如果肾亏损继续发展,慢慢的会导致高血压、水肿,慢性肾炎、肾结石,甚至严重的还会出现肾衰竭、尿毒症,而到那个阶段已经悔之晚矣,因此,养肾务必要趁早。

     

    肾好百病消!养肾护肾,牢记这3招!


    提到补肾,很多人自然会想到猪腰子,但实际上“以形补形”效果并非最好,而且猪腰子如果吃多了,反而容易导致血脂过高,体重偏胖,反而容易得脂肪肝等疾病,所以,吃猪腰子补肾效果并非最佳。

     

     

    中医强调:肾是先天之本,养肾就等于养命。又云“肾气足百病除”,要想提高免疫力、抵抗疾病侵袭,养肾是关键,牢记3个“三字诀”,把透支的肾补回来!

     

    第1招——不憋尿

     

    如果经常憋尿,不仅会导致膀胱受到损伤,还容易使得尿液中的细菌繁殖,返流回输尿管和肾脏,非常容易导致尿路感染,引发肾炎甚至尿毒症等疾病。

     

    第2招——睡好觉;

     

    如果经常晚睡,非常容易导致白天疲乏无力、没有精神,最好有良好的作息习惯,早睡早起,不纵欲,这样才能保护好我们的肾脏。

     

     

    第3招——喝够水;

     

    每天多喝水,会有利于体内有毒物质的排出,减少肾脏负担,还可以预防结石等肾脏疾病,而要想达到更好的效果,可以在水中加入一些养肾护肾的小植物,加强效果。

     

  • 以下内容选自京东互联网医院医患问答,为保护患者的隐私,相关信息已隐去。

     

    “名医问诊”是为了解决医疗资源分配不均推出的功能,帮助全国各地的患者解决医疗难题。

     

    您可以在京东App搜索“顾景辉”,即可在线咨询医生。

     

    综合您很多症状的表现,诊断属于中医厥阴病的范畴。


    厥阴病的病机呢,是因为气机逆乱,阳气分布不均匀造成的,所以治疗上以调节气机,然后平衡阴阳为治疗原则。


    您可能是因为平常情绪不好,或者是压力比较大或者饮食上嗜食一些辛辣寒凉,这种食物造成了人体的这种气血亏耗,气机逆乱。


    所以建议您平常饮食上忌辛辣寒凉,调节情绪。


    日常生活中,您也需要注意身体的调理,禁烟禁酒,少吃辛辣油腻寒凉的食物,养成良好的作息。

     


    同时,建议您经常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自身的免疫力。


    用药建议:

    乌梅敛肝定惊。

    乌梅丸是寒热并用之剂,专治一些寒热夹杂的症状;

    黄连、黄柏清热燥湿;

    桂枝、附子、干姜、细辛,温中散寒;

    人参、当归,补气和血。

     

    作者 | 顾景辉 副主任医师 北京市第一中西医结合医院 中医内科

    责任编辑 | 毛十三

    京东健康出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和使用

    授权及合作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

  • 经常感觉浑身无力,脸色总比别人差,动不动就拉肚子,其实你可能是被湿气缠上了。对每个人来说,五脏六腑都各司其职,各有用处,但大家最重视的,往往都是心脏、肝脏、肺脏,而脾脏却总是被大家忽略。

      


    脾脏,主管人体内的“气”,气通顺了,体内的毒素才能顺利排出,疾病不会轻易打扰。脾胃功能的好坏,对一个人的健康也有很大影响,也会直接反映在我们脸上。脾脏健康,人就会面色红润,气血充足,而脾胃功能虚弱,人也会有气无力,体虚体寒。

     

    所以在面对脾脏功能下降的时候,我们不能大意,要把调理脾胃提上日程。

     

    脾虚是什么意思呢?

     

    脾主运化,我们每天吃进肚子里的食物、喝进肚子里的水,都要通过脾脏的运化功能传达到身体各处,让人体充分吸收营养,而脾虚则是脾脏功能失常的表现,当这种情况发生的时候,身体也会出现一系列的异常。

      
    脾胃虚弱,身上会有这些变化

     

    1、舌头胖大,舌苔厚腻

     

    舌头对于我们而言,不只是品尝食物,分辨味道的工具,还是反应身体健康状况的一面“镜子”。因为当脾胃功能失常的时候,津液运行不畅,我们的舌头上就会出现一层厚厚的舌苔,舌头的体积也会变大,同时还会伴有口腔异味。

     

    2、小肚子变大

     

    没有人希望自己有小肚子,即使再不修边幅的人,也会在意自己的身材。但我们也经常见到有些人,明明身体非常匀称,肚子却十分胖大,这种“局部肥胖”的原因,可能就是湿气在作祟。脾胃虚弱最明显的症状,就是运化不利,消化功能异常,食物囤积,腹部胀满。

      
    3、下肢浮肿

     

    可能有的人觉得身体浮肿只不过跟水喝多了有关,但如果你控制饮水量后,浮肿现象还是没有得到改善的话,就应该好好想想了,可能是脾脏出了问题。脾主水运,当脾脏功能失常的时候,体内的水分就无法顺利排出,积存在体内,造成水肿。

     

     

    脾有“三怕”,早知早受益

     

    1、脾怕“湿”

     

    长期生活在空气潮湿的环境下,脾会渐渐受损,因为脾本身就有运化水湿的功能,但在潮湿的环境中,脾脏自身难保,就更不用说去运化水湿了。而且很多人平时喜欢吃一些油腻、生冷的食物,这些食物也会间接加重体内的湿气,从而给脾脏带来更重的负担,时间久了,脾也会越来越虚。

      
    2、脾怕“冷”

     

    我们说到养生,都会强调避开生冷寒凉食物,多注意保暖,追求养生的人,在任何时候都不会轻易吃寒食、喝冰水,即使是在炎热的夏天,也不敢久吹空调、电扇。这是因为脾脏最怕的就是“冷”,寒气入侵人体,首先伤害的就是脾脏,若想保护脾胃健康,就要保证身体的“温暖”,避开寒凉刺激性食物。

     

    3、脾怕“郁”

     

    有人觉得情绪是人之常情,释放出来才能消散,但很多人往往不会科学地排解情绪,长时间处于负面情绪当中。思虑过度、忧愁过度都是最伤脾的行为,因为长期处于这种心境下,肝气郁结,会限制脾脏发挥作用,从而损害脾胃的健康。所以大家在遇到任何事情的时候,首先要考虑情绪对身体的影响。

      
    脾不好的人,做对1事,能健脾祛湿,恢复健康

     

    多吃“二果”

     

    1、赤小豆

     

    对于脾虚的人来说,赤小豆是非常有名的健脾养胃食材,很多人都喜欢在煮粥的时候加入此物,用以排湿排寒,补益脾胃。赤小豆中含有皂碱和纤维素,在润肠通便的同时,还能利尿消肿。

     

    2、薏仁

     

    虽然很多人都知道薏仁有消水肿的功效,但却在喝薏仁水的时候,并没有感觉出薏仁的“威力”。其实薏仁是需要先在锅中炒熟的,再用开水煮制,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功效。

      
    若想健脾祛湿的效果翻倍,还可以在熬制赤小豆薏仁水的时候,加入大麦、橘皮、红豆等食材,能抵消薏仁的寒性,更加温和地调理脾胃。每天早晚喝一杯,脾胃会慢慢恢复健康。

  • 作者:杨丽丽 主治医师 锦州市中医医院 消化内科

    阴虚胃痛颗粒主要由北沙参、麦冬、石斛、川楝子、玉竹、白芍、甘草(炙)所制成,属于中成药的OTC。那阴虚胃痛颗粒成分是怎么样的?各成分有什么作用呢?编者有以下详细的介绍。

    先来介绍阴虚胃痛颗粒成分中的第一成分北沙参,北沙参别名:真北沙参、海沙参、根条参、菜阳参、辽沙参、野香菜根。功效:养阴清肺、益胃生津,主治:肺燥干咳、虚劳嗽血、胃级不足、津伤口干。北沙参喜温暖湿润气候,抗旱耐寒,喜砂质土壤。忌水浸,忌连作,忌强阳光。

    来到第二成分 麦冬又名:麦冬,为百合科植物沿阶草的块根,性微甘味苦,寒。甘微苦,寒。入肺、胃、心经。麦冬煎剂有镇静作用,亦能加强氯丙嗪的镇静作用,增强戊巴比妥钠的催眠作用,拮抗咖啡 因的兴奋作用,能推迟回苏灵引起的抽搐。

    石斛,兰科植物之一,主要分布于亚洲热带和亚热带。功能是益胃生津,滋阴清热。用于阴伤津亏,口干烦渴,食少干呕,病后虚热,目暗不明。

    川楝子又名金铃子,苦楝子,中药材,为楝科落叶乔木苦楝树的成熟果实。川楝子苦寒沉降,是行气药的一种。主要入肝经,疏泄肝热,行气止痛,治气郁而有热之证尤宜。

    玉竹,为百合科植物。表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半透明,具纵皱纹及微隆起的环节,有白色圆点状的须根痕和圆盘状茎痕。气微,味甘,嚼之发黏。主治养阴润燥,生津止渴。用于肺胃阴伤,燥热咳嗽,咽干口渴,内热消渴。

    甘草是一种补益中草药。药用部位是根及根茎,药材性状根呈圆柱形,外皮松紧不一,表面红棕色或灰棕色。气微,味甜而特殊。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痰止咳、脘腹等。喜阳光充沛,日照长气温低的干燥气候。甘草多生长在干旱、半干旱的荒漠草原、沙漠边缘和黄土丘陵地带。

    最后介绍到的是白芍药也称白花芍药,是毛茛科芍药属植物。多年生草本或亚灌木,地下部块状或粗厚;养血柔肝,缓中止痛,敛阴收汗。治胸腹胁肋疼痛,泻痢腹痛,自汗盗汗,阴虚发热。

  • 腰腹受凉,全身都冷

     

    今年春天来得格外早,你是不是急着减衣服了?岂不知,早春二月,乍暖还寒,着急减衣服可是要着凉的。林琳一下班就捂着肚子说胃疼,回到家一头倒在床上,盖上厚被,缩成一团,手脚冰凉,面色苍白。妈妈赶紧把电热宝放在她的肚子上,又烧了姜汤催林琳趁热喝下,折腾了好一会,林琳的手脚暖和了,脸色也缓和过来,胃痛也缓解了。

     

    这时妈妈开始数落她:这才阳历二月,农历还是正月,春天刚露头,冬天还没过,急着穿低腰裤、短衫,一抬手一弯腰,肚肚就露出来了,能不受凉吗!

     

     

    林琳妈妈说得有道理。常言道“春捂秋冻”,早春不要急着减衣服,这是因为冬春交替之际,气温变化无常,尽管气温在逐渐回升,但还可能出现倒春寒,如果你过早地减衣服,将体表腠理曝露在外,寒湿之气就会趁虚而入,轻者引起不适,重者招致疾病。

     

    人体腹部和腰部 是最怕寒湿侵扰的部位,这是为什么呢?

     

    祖国医学讲的很明白,人体腰腹部有很多非常重要的穴位。比如我们人人都有的肚脐眼,中医称神阙穴,是胎儿吸取母体营养的唯一途径,也称之为命蒂,就是生命结蒂之处,何等重要!可想而知,林琳出现的胃痛、胃胀就是因为常常把肚脐暴露在外,受凉之故。

     

    在肚脐眼的下方有关元穴和气海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丹田,是人体真气、元气发生的地方。寒湿之气从神阙穴浸入,导致虚寒症,诸如五更泻、尿潴留、慢性腹泻等。在肚脐眼的上方有上、中、下脘穴,这里受凉,会引起脾胃相关的各种病症。

     

     

    美眉们常常外露的后腰部位也有不少关系重要的穴位。在腰带部位有腰阳关,是阳气通行的关隘,现在女孩都喜欢穿矮腰裤,这个部位很容易受凉,年轻时不觉得怎样,上了年纪冷天一来就会感到后背发凉,原因是经络不通,阳气无法上行。在腰部正中线上两肾之间还有命门穴,是人体生命来源之所,是肾阳藏身的地方,此处如果受寒湿侵扰、肾水不能上行,滞留在那里,久之生疾,腰膝酸软、下肢浮肿、月经量少、有血块、面色灰暗等等。

     

    如此说来您就明白了,在早春2月,一定不要急着减衣服,要格外注意腰腹保暖。如果出现不适症状,要及时调养。

  • 你是否经常有浑身无力的感觉,脸色看起来也比别人差,还总拉肚子?如果是,那么你可能是被湿气“缠上”了。

     

    湿气有内湿和外湿之分。外湿,主要是由天气变化和所处环境引起的,这类影响一般只占一小部分,湿气的出现更多的是,与个人日常生活中的的各种习惯密切相关,比如经常作息不规律、饮食不节等。

      


    正常情况下,湿气不会直接影响人的正常生活,但会影响精神状况,降低工作效率,时间一长,身体的多个部位也会有一些明显变化,比如以下这3变化。

     

    第1、嘴干、舌苔厚腻

     

    体内湿气过重,观察舌头变化,会明显看出端倪。湿气重的人,嘴巴一般比较干燥,早上起床刷牙前,对着镜子看下自己的舌头,会发现舌头体积变大,舌苔颜色偏白,并且厚腻,口腔也可能有异味。

     

    第2、食欲下降

     

    排出情绪不佳和各器官问题外,出现食欲不振,就可能是湿气太重引起的,也说明脾胃比较虚,吃进去的食物没有被充分消化吸收,进而影响食欲,可能还会有腹胀、腹痛等不适出现。

      
    第3、小肚子变大

     

    肚子大,身体其它部位却很匀称的人,在生活中不难找到。多数湿气重的人,都有肚子大的表现,再加上脾虚,消化能力下降,食物就可能囤积,变成脂肪,进一步恶化成痰湿,加重湿气,整个人看起来也比较臃肿。

     

    脾胃是气血生化的源头,脾胃健康的人,体内气血相对比较充足,看起来面色红润,精神好。脾胃虚弱的人,往往给人一种弱不禁风、有气无力的感觉,而且影响体内毒素顺利排出,加重湿气。

      
    所以要想有效祛湿,首先需要,调理好脾胃。

     

     

    脾胃虚弱,脾有“3怕”,多喝1茶,健脾祛湿,疾病渐渐远离你

     

    脾有3“怕”,希望你知晓,早知道早受益。

     

    1、怕“湿”

     

    长期待在空气潮湿的环境下,脾会渐渐受到影响,运化水湿的能力降低,使体内多余水分无法正常排出。如果平时再爱吃一些油腻、生冷类食物,更是会加重体内湿气,脾也会变得更加虚弱。

      
    2、怕“冷”

     

    多数脾胃不好,体湿过重的人,都有贪吃生冷食物的问题。即使炎热的夏天,经常吃冰镇西瓜、和冰镇饮料等凉性食物对身体也会产生负面影响,更别说其它季节了。少吃凉性食物,不给寒气入侵身体的机会,养好脾胃,湿气自然会远离你。

     

    3、怕“郁”

     

    不顺心的事,每个人都可能遇到。适当的情绪发泄,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对人的健康也有好处。但如果总是让自己沉浸在郁闷、消极的情绪中,可能会出现肝气郁结,伤肝脏,也伤脾脏。情绪不佳的时候,人往往吃不下饭,食欲降低,时间一长,损伤脾胃。

      
    多喝1茶

     

    脾不好的人,需要尽早将健脾提上日程,最简单的调理方法,就是多喝茶,喝茶的时候,顺便在茶中加些一些健脾祛湿的食材,帮助你祛湿排毒,补气补血,还有一定的减肥效果,每天喝2杯,能够养护脾胃,改善、预防便秘等肠胃不适,一年四季均可以喝。

  • 肾脏看起来就像一对竖立的蚕豆,左右相对,位于腰部,俗称“腰子”。现代医学认为肾脏具有排泄、内分泌功能,除了通过形成尿液排出人体废物、回收人体有益的电解质如钠离子等,还能分泌重要的肾素、促红细胞素、活性维生素D3。

     

    中医则赋予了肾脏更多的功能,认为肾脏藏精、主一身阴阳、主水液代谢、主纳气,称肾为“先天之本”。肾气分阴阳,肾阴和肾阳能资助、促进、协调全身脏腑之阴阳,故肾又称为“五脏阴阳之本”。

     

     

    肾阳虚的病因有哪些呢?

     

    肾阳虚证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素体阳虚;即先天的肾阳虚,和遗传性与获得性因素有着极大的关系;

     

    第二,年高肾亏;人到老年期后,肾精逐渐衰减,阳气虚衰;

     

    第三,久病伤肾;肾主管一身阴阳,以维持机体阴阳动态平衡。五脏六腑皆赖肾精濡养,同时五脏之病病久必累及肾脏。《景岳全书》云:“五脏之伤,穷必及肾”;

     

    第四,房劳过度;纵欲容易伤肾阳,过度劳累,容易耗伤了人体内肾中的精、神、气、血。

     

     

    哪些表现是肾阳虚的症状呢?

     

    肾病主要分为肾阴虚证、肾阳虚证、肾气不固证、肾精不足证、肾不纳气证等。 肾阳虚证是指,肾阳亏虚,温煦失职,气化失权所表现的一类虚寒证候。肾阳虚则全身之阳皆虚,生理功能相对减弱,代谢机能相对减弱,产热减少。阳虚则寒,阴虚则热。《灵枢•百病始生篇》中有记载,肾阳不足即生寒,所以肾阳虚的人会怕寒畏冷、四肢发凉。

     

    肾阳虚证临床表现为:腰膝痠冷疼痛,畏寒肢冷,尤以下肢为甚;面色㿠白,或黧黑无泽,精神萎靡,活力不足,易疲劳;须发易脱落,早白;小便频数,尿后余沥,夜尿多;或男子阳痿,精冷不育;或女子宫寒不孕,或性欲减退;或大便久泻不止,完谷不化,或五更泄泻;或浮肿(腰以下更甚),按之凹陷不起,甚则腹部胀满,心悸久喘;舌淡胖苔白滑,脉沉细,尺部尤甚等。

     

    治疗肾阳虚选择哪些药好呢?

     

    肾虚多为长期积累成疾,注意不可急于求成,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欲速则不达,特别警惕成份不明的补肾壮阳药物,往往会伤害身体,这里强调的是慢慢调理常用补阳药如鹿茸、附子、肉桂、巴戟天、肉苁蓉、菟丝子、沙苑子、补骨脂、杜仲、续断、淫羊藿、鹿角胶、仙茅等为主组成方剂。常配伍熟地黄、山萸肉、山药、茯苓、泽泻等。治疗肾阳虚证,代表方如肾气丸、右归丸、四神丸、五子衍宗丸等

     

    1.肾气丸

     

    肾气丸功效为补肾助阳。主治肾阳不足证。腰疼腿软,畏寒肢冷,下肢尤甚,小便不利,小便频数,入夜尤甚,阳痿早泄,水肿,舌淡而胖,脉象虚弱,尺部沉细等。肾气丸的特点:少量补阳药配伍大量滋阴药,意在“阴中求阳”,微微生火,少火生气。主要用于温补肾气。肾气丸增加牛膝和车前子两味药则成为大家熟悉的金匮肾气丸,主治温补肾阳,化气行水。用于肾阳亏虚的水肿,腰膝酸软,小便不利,畏寒肢冷。

     

    2.右归丸

     

    右归丸功效为温补肾阳,填精止遗。主治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证。年老或久病气衰神疲,腰膝酸软,怯寒畏冷,阳痿遗精,或阳衰无子,或饮食减少,大便溏薄,尿频而清,舌淡苔白,脉沉而迟。右归丸为张介宾创制的温补肾阳明方,系由肾气丸加减而成。本方特点为补阳药与补阴药同用,体现“阴中求阳”的治疗原则;本方纯补无泻,药效专注于温补。

     

    3.四神丸

     

    四神丸功效为温肾散寒,涩肠止泻。主治脾肾阳虚之肾泻证。五更溏泻、食少不化、久泻不止、腹疼喜温,面黄肢冷,舌淡苔薄白,脉沉迟无力。四神丸由《普济本事方》的二神丸和五味子散组合而成。汪昂《医方集解》中记载“临睡时淡盐汤或白开水送下”,“若平旦服之,至夜药力已尽,不能敌一夜之阴寒故也。”故本方临睡前服用效果更佳。

     

    4.五子衍宗丸

     

    五子衍宗丸功效为补肾益精。主治肾虚精亏所致的阳痿不育、遗精早泄、腰痛、尿后余沥。

     

    五子衍宗丸素有“古今种子第一方”之称,被誉为“补阳方药之祖”,有“五子(五子衍宗丸)壮阳、六味(六味地黄丸)滋阴”之说。本方特点为补中寓泻,补而不腻。诸药相配成方,共奏补肾益精之功。本方在服用时,宜用淡盐水送服。

     

    特别声明:读者朋友们如果用药,一定要在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本文仅仅是科普和学术探讨。

  •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人面色苍白,唇舌无色,这是典型的气血不足的表现。

     

    我们今天来说一说,气血不足都有什么表现。

     

    气血不足的十大表现

     

    1、花容失色

     

    如果气血亏虚,不能上荣头面,则脸色苍白;

     

    如果肾气血虚损,则脸色发黑,无光泽;

     

    如果胆气郁结,脸上就会灰蒙蒙的,像蒙了一层土;

     

    如果心气血虚,脸上就会布满红血丝;

     

    如果脾胃气血亏虚,脸色就会萎黄,无光泽;

     

    ······

     

    面子问题,大家要重视哦~

     

    2、头发干枯

     

    发为血之余,气血亏虚,则发丝缺少滋养,就容易枯黄、脱落、打结。

     

      

    3、唇色无华

     

    《罗氏全约医镜》有云:“口者,五脏六腑之所贯通也。”

     

    嘴唇的色泽是反映全身气血盛衰的“晴雨表”。

     

    脾开窍于口,脾气血亏虚,嘴唇的颜色就会发白。

     

    4、眼珠发黄

     

    我们平时看到一个人的眼睛发黄,第一时间就会觉得是有肝病,但其实,气血亏虚得厉害,也会导致眼珠发黄。

     

    我们会发现,小孩子的眼睛总是又黑又亮,眼白部分晶莹剔透;而老人家则往往眼睛浑浊昏黄。

     

    那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老人家的气虚亏虚,五脏六腑功能衰退,精气不足以上注于目,从而浑浊昏黄。

     

      

     

    5、有赘肉

     

    有些人身高体重一样,为什么看起来一个胖,一个瘦呢?

     

    如果你仔细观察,会发现有些人的肉是松松软软垮垮的,但有些人的肉却紧实,那是因为气血虚了。

     

    脾主运化,脾气血虚衰,运化水湿水谷的功能就会失调,导致水肿。

     

    脾在体为肉,脾气血虚衰,可能导致肉就会松松垮垮;如果脾气血健旺,肉就会很紧实。

     

    气能行血,气虚则血行无力,血瘀导致血液中的废物不能被及时带走,从而造成脂肪堆积。

     

    6、睡眠不安稳

     

    气血不足,人就会虚烦、心悸,心神不宁,睡眠不安。

     

     

    7、月经不调

     

    气虚可能导致大姨妈提前报到,血虚可能导致大姨妈迟迟不来,调好气血,大姨妈才能守时哦~

     

    8、手脚冰凉、手足麻木

     

    老年人常常有手足麻木的症状,气血先荣躯干,再荣四肢,气血亏虚,不足以达到身体末梢,从而引起手足麻木。

     

    9、气短懒言

     

    气虚的人,往往懒得动,懒得说话,说几句话就觉得气短,气上不来。

     

    10、头晕耳鸣

     

    气血虚衰,不能上荣头面,所以容易出现头晕症状。

     

    肾气血亏虚,则容易出现耳鸣现象。

     

    好了,我们今天就列举了气血亏虚的十个表现,但其实,还有其他表现,大家可以在评论区留言,说说你的想法~

  •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但是,忙碌的工作总是让我们忘记了自己的 “天”——吃饭。三餐不规律,饥一顿饱一顿;或者,经常用面包、煎饼打发一餐,不能保持营养均衡摄入;又或者,为了保持好身材而刻意节食减肥;再加上零食、熬夜,半夜吃个小龙虾也都不算稀奇。长此以往,我们的脾胃可是受尽了“折磨”。

     

     

    脾胃虚弱或是脾胃不和除了胃痛、胀满、反酸、没有食欲之外,还会出现皮肤暗沉、气短乏力、身重困倦、口干口苦口臭、手脚发凉、大便稀溏甚至便血等情况。

     

    饮食不规律都有哪些后果

     

    我们胃部用来消化食物的胃酸并不是在进食以后才分泌的,而是一天24小时持续分泌的,只不过是在进食后分泌量增加。如果不能规律饮食的话,胃酸没有用武之地,就会去“消化”胃粘膜,损伤胃壁,导致急性胃炎、慢性胃炎、消化溃疡等疾病。另外,饮食不规律还会导致胃肠蠕动和消化功能障碍,以至于出现慢性便秘的情况。

     

     

    此外,不定时定量进食,或者营养摄入不均衡,都会导致一定程度的营养不良,甚至是出现贫血、内分泌紊乱、骨质疏松、免疫力低下等情况。早上顾不上吃,中午糊弄一顿,晚上下班后猛吃一顿犒劳自己;长此以往,胆囊炎、胆结石、脂肪肝、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痛风等疾病可就悄然找上门来了。

     

     

    对于女性朋友来讲,饮食不规律或者过度节食减肥而造成的营养不良,还会引起气血不足、雌激素分泌减少,轻则皮肤失去光泽与弹性、手脚冰凉,稍微严重点就会出现发月经不调,再严重者还会发生卵巢早衰、子宫萎缩,影响生育功能。

     

    养护脾胃是一场“持久战”

     

    今天感觉胃不舒服就喝一天小米粥,明天感觉消化不好就吃一点山楂丸。调理脾胃需要坚持,并非一两天就能解决。

     

    首先,就是饮食规律,一定要定时定量、少食多餐,保证每天营养摄入均衡,荤素搭配、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和五谷杂粮。肉类最好以鱼肉、鸡肉、鸭肉等好消化的肉类为主,而且最好是煲汤喝。

     

     

    第二,运动对于调理脾胃来说也很有效,我们身体里的一些毒素跟随运动时产生的汗液排出;而且,运动可以帮助增强胃肠蠕动,增强肌肉及心肺功能。

     

    第三,“十个胃病九个寒”,要想护理脾胃就要注意保暖,尽量不要喝冷饮、吃冷食。

     

    总之,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我们尽量做到不贪图一时的痛快而忽略了长期的健康。保护脾胃,从每一天,每一顿饭做起吧。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