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立春是传统文化中的第一个节气,「立」表示开始,「春」表示季节,故立春为春之节气已开始之意。
立春时节乍暖还寒,万物复苏,外邪也随之而盛,尤以风邪最盛,此时人容易患外感疾病,故此时也是感冒、咳嗽、流感等病的多发时期,此时养生要以养「阳」为主。
立春时节养生要注意以养「阳」为主,食谱上少吃酸性食物;生活中需调整作息、避免熬夜、养足精神、保持心态平和。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初春到了,可是天气好像并没有像往常一样变暖一些,春寒未退,这对于我们的身体有不小的影响,如果不注意护理,那么很有可能会导致嗓子干症状出现。
嗓子干症状很常见,如果我们不能及时的调理,它也是会引起严重的危害发生。症状严重时很有可能会导致咽炎等咽喉疾病的出现,严重影响到我们的身体健康。
不少人对于嗓子干症状都抱以忽视态度,由于初春天气寒冷,气候干燥,这样的天气很容易刺激我们的咽喉,产生嗓子干症状,如果不能及时调理,就有可能会伤害到我们的咽喉。
我们应该如何才能避免这些危害呢?
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直门医院耳鼻喉科张亚力主任介绍说,我们的咽喉十分脆弱,如果不能及时的调理,那么很有可能就会导致一些危害的发生,如果想要避免这些危害,我们最好及时的治疗,使用一些药物治疗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如慢严舒柠青橄榄利咽含片,其中含有的青果,麦冬,玄参等成分可以有效治疗咽部灼热,咽干不适等症状,具有滋阴清热,利咽解毒的功效,是保护咽喉健康的不错选择。
1. 咽炎最初会使患者出现咽喉不适,喉咙干痒,有异物感,吞咽困难等症状,患者还会出现咽喉堵塞,咽痛等症状。
2. 咽炎还会使患者出现恶心干呕症状,这是由于咽炎病症部位咽部粘膜分泌物附着在咽部,患者不易咳出,所以会引起恶心干呕的情况发生。
3. 咽炎会造成还咽痛,声嘶,说话困难等情况。
4. 症状严重的人甚至会出现头晕,头痛,乏力等情况,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应该马上就医,不应再继续拖延。
1、平时注意适当的参加体育运动,以提高身体的抵抗力,但是要注意不要疲劳过度。
2、尽量不要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不要饮酒,不要喝浓茶,不要吃过冷或过热的食物。
3、平时可以多吃一些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比如瘦肉,大豆制品,鱼类等。
初春天气寒冷,这时候嗓子干症状成了很常见的症状,这时候我们要及时的治疗,这样才能避免症状加重,而且可以有效保护我们的身体健康。
总之,谷雨时节养生应做到早晚适当「春捂」,适当出汗以帮助湿邪排出,卫表强健,要小心花粉过敏及风湿病等复发。
饮食上宜少食酸味、多食甘味食物,忌食冷腻食物以养脾,不要贪图口腹之欲,留下疾病的隐患!
小雪是冬季的第二个节气,在北方来说无雪不叫冬,小雪节气也反映了降雪开始的时间和程度。《群芳谱》云:「小雪气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
在中医理论中,到达小雪节气时,还处在阴气逐渐在积累而阳气藏于阴之内的情况。
由于人体随着季节进入收藏的阶段,再加上外界的寒冷,很容易产生内热而出现上火的问题,所以在防寒的同时还要防止内热的产生。
人体阳气的其中一个作用就是保证外界寒气不会损伤人体,在此时也容易出现过用阳气而伤阳的情况,可以适当多吃一些温补的食物,以防阳气的损伤。
「小雪」来临,很多朋友都及时穿上了厚厚的冬装、带上了保温杯,Dr.京提醒大家注意防寒润燥,温补养肾~
养肝之计在于春。在中医理论中,肝脏和春天相合,所以春天是呵护调养肝脏的最佳时节。在众多养生手段中,养生茶凭借其简单易制、味甘效高的特点而广受人们的青睐,常常是“爱肝人士”的不二首选。今天就为大家揭秘春天喝养生茶能利肝的道理,并为大家准备了四大养生茶,让我们的肝脏也“迎来”自己的春天!
春天喝养生茶真的能利肝吗?
如果把人体比作一棵大树,那么中医中的肝就是大树的树干,肝气生发其中而向上运行,将养分带向“枝枝叶叶”,促进了人体大树的繁茂和生长。可见,肝脏的属性似乎是生发的、向上的和生长的,隐隐和万物生长的春天相合。“天人合一”不外如是,中医就在春天和肝脏中建立了一种对应关系,也由此认为春天养肝能事半功倍。
这似乎不难理解,春天和肝脏的特性两相映衬,达到了“人面桃花别样红”的效果,肝气在春天总是较为活跃。这样一方面让养肝气的效果更加显著;一方面又使肝脏更容易出现问题,使得春天养肝变得势在必行。由此看来,肝脏与地球似乎并不存在时差,春天更要护肝也是确有其事。
那么养生茶护肝的原理又是什么呢?古语有云:“当春之时,食味宜减酸增甘,以养脾气”。这句话就在告诉我们,养生茶中的成分往往酸性弱而更为甘甜。其中少酸能抑制酸性食物的助肝效果,防止肝火“越烧越旺”,最后伤及脾胃;而味甘入脾,养脾又能反过来调畅肝气,达到护肝的效果。
菊花枸杞茶
取3朵菊花和3克枸杞于杯中,再冲入开水浸泡5分钟,最后晾至稍温即可饮用。其中起到养肝护肝作用的明星主要是枸杞。枸杞具有养肝明目、补血安神、改善疲劳等众多功能,无疑是现代众多长期使用电子产品导致视疲劳者的福音。
决明子绿茶
取3克决明子和5克绿茶于杯中,用沸水冲泡5分钟左右再晾至微温即可饮用。其中的决明子能清肝明目、润肠通便,对于肝火过旺、大便燥结的人更是有“奇效”。
菊花罗汉果茶
将三朵菊花和1/4颗罗汉果加入杯中,冲入开水浸泡5分钟后同样晾至微温饮用。罗汉果味甘而性凉,有清肝明目、止咳润肺的功能,天气变热时喝上一杯最是舒爽不过。
菟丝子茶
取用3-5克菟丝子,加入杯中,冲入开水浸泡5分钟,再加入适量红糖搅拌至均匀,最后晾至稍温再饮用。菟丝子具有养肝明目、补肾益精等功能,但是也要注意,实热症或阴虚患者不宜饮用。
这些养生茶原材料较为常见,做法更是再简单不过。在生机盎然的春日,斟一盏清凉味甘之养生茶,调畅肝气、降火降燥,何不快哉!
人体内每个器官,在不同时间区段的表现是有波动的。比方说早上是心脏病与中风的好发时间,到了下午,心脏跟肺都会变得比较有力。西方人研究时间医学,因时间医学而获得诺贝尔奖,不过是近几十年的事。而早在几千年前,东方人就已经把时间医学运用得淋漓尽致。综览东西方医学,随顺时辰、完美的一天该如何度过?顺时钟完美的一天健康大规则,随顺不逆天从一早醒来开始说:
【早上六点起床】:来杯温开水
喝一杯温热开水,帮助排便,预防便秘。六点前后起床,是迎接展新一天的好时机。久卧伤气,人不是睡越多越饱,睡了超过自己需要的时间,有可能越睡越虚。冬天太阳出来得晚,可稍微睡晚一些,等大地回暖再起身活动,忌过早的晨练。避免寒气伤身。
【早上八点上班前】:晨光走路更棒
运动一下、吃少许早餐。人体生物钟的一天并非精准的廿四小时,晒到太阳有助于人体小宇宙与外在大宇宙校准调对。沐浴阳光升高白天血清素的浓度,不但改善心情低落,还能调节夜晚褪黑激素的水平,助你一夜好眠。
如果你想要有更棒的学习力、记忆力,不需要吃什么聪明药,早晨的走路,就能帮你达成目标。身体动起来,大脑也会开机,开始进入良好的学习、判断状态,人体,就是这样设计的。
【早上十点暂停一下】:起来活动一下
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上班族坐办公桌记得换个姿势动一动。做做肩颈背的伸展,敲敲大腿捏捏小腿。
子午流注九点到十一点属巳时,这是脾的时间。久坐伤肉,等于是在伤脾。经常觉得‘困倦湿重’提不起劲的人,可留意自己是否有久坐活动量不足的问题。心情上最好保持愉快、存善念、说善语,脾气好、命气也会跟着变好。
【中午十二点享受营养午餐】:减肥,午餐吃丰盛一点
怕吃太多下午昏沉沉,采取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饮食法,可解决这个问题。若想减肥,不妨把午餐当成一天中份量最大的一餐。晚餐减量,甚至不吃,觉得饿时喝蜂蜜水或无糖奶。
【下午两点三十分~太阳下山前】把握第二个排毒时间
把一天该喝的大部分水,慢慢喝完。这是一天中第2个排毒的好时机。傍晚前就喝够一天的8、9成水量,还能避免夜尿扰眠。在这段心与肺的高峰时间,你要专注学习、认真工作,或加强锻炼身体,都是极好的。
【晚上六点三十分理应结束工作】晚餐避免吃过多
最好能陪伴爱人或宠物或朋友。改掉熬夜加班后暴饮暴食的习惯,甘油三酯、胆固醇红字的人,请避免晚餐吃过晚、吃过多。
【晚上八点三十分~入睡】宜缩短‘屏幕时间’
从事令你愉悦的静态活动。忌情绪大波动、生气吵架、激烈运动。宜阅读纸本书籍、练习呼吸、静坐静心、泡澡足浴、按摩放松。改善睡眠障碍、肥胖、代谢综合征,宜缩短‘屏幕时间’。
在睡前一段时间关闭所有会亮的屏幕,暂别手机、电脑、平板和电视,不追剧、不聊天、不收发E-mail 。眼睛避免电子产品蓝光与强光刺激,心脑避免思虑过度,并尽量在十点半前上床躺平。
以上是建议的理想作息时间。但养生没有绝对,掌握顺时钟原则,怎样最顺、最舒服,请自由弹性调整。
避灾远祸不分中西医,会保养最重要
西方医学从临床经验上注意到了时间与病理变化间的关系。某些病在某个时间点,特别容易发病。除了心肌梗塞大多集中在早上六点到中午这段时间,还有季节交替时的眩晕、夏天的湿疹,以及上班族每周一的心情低落。
包含荷尔蒙的分泌、血管血压的变化,你不用拥有超能力也能未卜先知,对时间医学理解越多,预防的时机就能抓得越准。
比如要预防气喘,除了日常排除过敏因素,凌晨时分的冷空气也要注意。有趣的是,在中医子午流注理论中,凌晨3点至5点寅时,恰好是真气运行于肺经的时间,若肺气失调、在属于它的时段气血运输不畅,有人会咳嗽,而有人会在这时间转醒。
了解时间医学,除了提前避灾远祸,另一方面,也让人更准确地察觉自己的弱项,以作为保养时的参考。
“春捂”就是说在春季,气温刚转暖时不要过早脱掉棉衣,使身体产热散热的调节与冬季的环境温度,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善于养生的医学家们都十分重视“春捂”的养生之道。
冬去春来,寒气始退,阳气升发,而人们的肌体调节功能远远跟不上天气的变化,稍不注意,伤风感冒就会乘虚而入。掌握正确的“春捂”穿衣法,才能为新一年的健康打好基础。
穿衣的主要作用是调节体温,人体的体表温度、腋温一般都在36.5度左右,一般皮肤表面温度在33度左右。如超过34度,人的毛孔会开放,散发热量;如气温过低,皮肤就会收缩,用以保存热量,气温越低,人消耗的热量越大。为了保持肌体内温度的均衡,寒冷时我们增加衣服,转暖时减少衣服,这也是养护阳气的第一要义。
《黄帝内经》曰:“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指人要顺应自然。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儒释道医药研究所客座教授王成亚说,春天要“捂”,如果在身体刚感觉热的时候,就马上减少衣服会使皮肤毛孔突然收缩,导致身体在冬天里储藏的毒素得不到外泄而致风寒,“春捂”正是为了在夏天到来之时更好地排除身体储藏的毒素做准备。
秋天,不要马上加衣,让皮肤毛孔根据温度的变化逐渐收缩,储藏热量和能量,为过冬做好准备。还有重要的一点:春天减衣应先减上衣后减下装,秋天增衣,应先加下装后增上衣。
对于色彩,春夏天宜穿白色、浅色、反光的布料为主。秋冬天要穿黑色、深色、吸收热量的布料为主。对于肝火旺盛、血压较高的人不宜穿红色、橙色等艳丽色彩,易使人烦躁的颜色;对于阴盛阳衰、少气懒言、四肢俱冷、精神抑郁者,不宜穿黑色、灰色等冷暗的色彩。
穿衣最关键的是内衣,男性的内裤,不宜过紧和透气性差布料,因为男性的睾丸怕热和挤压,也不宜穿黑色、吸热比较强的内裤。对于女性,为了追求美和性感,经常买一些塑身内衣,由于过紧导致腰腹部血液循环不畅,引起很多妇科疾病。胸罩的选择也很重要,女性的丹田在胸部,胸部的健康对身体影响很大,胸罩不宜过紧、过大、透气性差等。
冬至应该算是距离新年最近的一个节气了,所谓「十一月中,终藏之气,至此而极也」,冬至也是一年中最冷的日子了。
从这一天起,就要开始数九了,很多人已经把这个节气当做了一个正式的节日,同时也把这个节气当做冬季养生的一个重要时间。
原则养生应以御寒保暖、补阳益阴、畅通血脉为主。
冬至意味着进入到数九寒冬,天寒地冻的时候,更需要顺应季节变化,调整起居饮食,合理进补,养足精气神。
作者 | 中医科 周纡
文章首发于 | 北京天坛医院公众号
北京的春天真是太短暂了,“清明”那几天还有点“倒春寒”,这刚到“立夏”节气,气温已经很高了,不少地方已经开启了空调,街上已经到处可见夏季的短袖短裤了。
这个时候,“我上火了”,就成为很多人经常说的流行语。那么,“上火”的具体表现是什么呢?为什么大家会感觉自己“上火”了呢?
中医学根据五行理论认为,“火性炎上”,火热这种邪气最容易侵犯上焦,具体表现主要有:口苦,口干,牙痛,咽痛,头痛,头晕,失眠,烦躁,口腔溃疡,面部痤疮,头面部疱疹,皮肤瘙痒发热,面红有发热感,大便干燥,小便黄赤等等。
当人体出现这些症状时,大多数人的感觉是吃些寒凉的饮食会比较舒服,能够当时减轻自己燥热的感觉,所以大家就认为自己“上火”了。而如果这些症状不能很快减轻消失,很多人就会自己去买一些“去火药”来吃。说到“去火药”,可能很多人常备的就是牛黄解毒,三黄片等等清热泻火药。
但是,是不是“上火”,就一定要“去火”呢? 从中医整体观的角度看,还真不一定!
中医更注重从整体去观察人体,下面我从中医整体角度,把“上火”分成三种情况,来谈一谈。
第一种,我称为“实热”。
这种情况一定是人体比较壮实,热邪遍布全身,虽然可能以某一处的热为主要表现,但仔细探询,全身没有任何怕冷或者畏寒的感觉,反而是怕热,烦躁,口干喜冷饮,伴随大便干燥,小便黄赤,而且在食凉饮冷之后感觉舒适。
这种人是可以考虑直接吃一些“去火药”的,如三黄片、牛黄上清、防风通圣之类,但是要注意中病即止。热邪消退,大便已通,就不要再继续吃药了。
第二种,我称为“上热”。
这种情况比较常见,就是热邪聚集于上焦的某个局部,如咽痛,咳嗽,黄痰,牙痛,面部疱疹等等,没有伴随大便干燥,小便黄赤等其他热象,饮食偏凉偏温均可,也没有明显畏寒怕冷的感觉。
这种情况可以吃一些清上焦热的药,如清热解毒、蓝芩、功劳去火等等,如果伴有口干喜饮等热邪伤阴、津液不足的表现,可以配合口炎清、金果饮等滋阴降火类药。
第三种,我称为“上热下寒”,或者“寒热错杂”。
就是既有局部热邪的表现,也有阳气不足,寒邪内侵的症状。如既有前面说的“上火”的表现,也有胃寒,背凉,腰以下发凉,关节凉痛,或者吃一点凉东西就腹泻等脾胃虚寒,脾肾虚寒的表现。
以前这种既有热又有寒的情况多见于更年期以后的女性,现在可能由于工作压力大,熬夜,饮食不规律等因素,年轻人竟然也非常多见了。严重者甚至可以表现为虽然自己感觉“上火”,但是吃了“去火药”反而“火”更大!
这种情况就千万不要再用清热的药了,即使临时有效,也必定经常反复“上火”。对于这种“寒热错杂”的复杂问题,只能用汤药治疗。传统中医多数是用“清上温下”、“寒热并用”、“清补兼施”的方法,有一定效果,但是也不尽人意。
我根据“火神派”传人董学军老师“中气决定论”的全新中医理论,在这种病的治法和用药上有一些不同以往的新突破,以温中散寒为基础,温助阳气,祛除寒湿,恢复人体自身的阴阳平衡,上焦的火气随之自然消散,疗效有明显提高。这种方法能够从根本上解除“上火”的困扰。
这里,再强调一下,如何判断自己是哪种“上火”呢?
一,看这种“火”的感觉是在局部还是在全身?
二,是否能完全接受吃凉的饮食?吃完以后有没有不舒服的感觉?
三,胸部以下,包括胃、腹部,腰背部,以及四肢关节,有没有怕冷发凉的感觉?
另外,还有很多人的“上火”表现为以感觉干燥为主,总是感觉口干口渴,但是喝很多水也不能解渴,有的人还伴有潮热盗汗,非常类似传统中医“阴虚火旺”的症状,但是真正的“阴虚火旺”是没有怕冷发凉的感觉的,喝水也应该是喜欢喝偏凉的水,与前面说的第三种情况完全不同,需要大家注意区别。
最后,说一下饮食上的原则。如果确实是“实热”或者是“上热”,可以临时短期吃一些清热的蔬菜和水果,如黄瓜、苦瓜、西瓜、火龙果等,暑热时可以喝点绿豆汤清热解暑。不能吃热性的蔬菜和水果,如辣椒、大蒜、韭菜、榴莲、龙眼、樱桃等等。
但如果是“寒热错杂”的情况,吃热性的东西会更助火,吃清热的东西会更增寒,所以这两类东西都要尽量不吃。否则可能还会影响中药的效果。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相信很多朋友在这段时间都感受到了寒冬的“威力”,吃完了饺子,吃过了火锅,也该好好规划养生了。过了冬至以后,白天时间开始变长,体内阳气大量流失的日子已经结束了,这个时候调理好身体,是迎接阳气回归的最佳时机。
天寒地冻,食一肉,吃二菜,忌三事,助力健康
食一肉
很多朋友都习惯在冬季进补,大吃特吃,不论是鸡肉、鸭肉、牛肉、羊肉还是鱼肉、虾肉,都来者不拒,但肉吃多了,不仅对进补无益,还会加重肠胃的消化负担和身体的代谢负担,虽然我们平时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补过头”的危害就会慢慢显现出来了。
其实在这个季节,吃低脂、低热量的鸡肉才是正确的选择,冬天容易“贴膘”,摄入脂肪含量高的肉类,不仅不容易消化,还会引起肥胖。鸡汤滋补,鸡肉蛋白质含量高,适当食用,能滋补身体,改善体虚脾虚,补充气血,恢复气色。
吃二菜
白菜
可能对于很多朋友来说,白菜价格过于低廉,拿不出手,但白菜的营养价值跟价格可不成正比。在所有蔬菜中,白菜的营养价值也是能排上号的,丰富的膳食纤维、维生素是它的优势,平时经常吃,不仅能缓解冬天皮肤干燥起皮的症状,还能补充营养,恢复皮肤弹性。
对于容易便秘的朋友来说,白菜也是解决烦恼的好选择,经常把白菜搬上餐桌,可以有效改善便秘问题。但大家在烹饪白菜的时候,也要尽量避免爆炒、油煎等方式,以免造成营养流失,增加白菜的热量。
萝卜
除了白菜之外,还有很多朋友喜欢在冬天吃萝卜,其实在天气干燥的时候,适当吃点萝卜,对健康有很多帮助。很多人在入冬后,经常出现干咳不止、消化不良等症状,而萝卜不仅能促进肠胃蠕动,提高消化能力,还能清肺热,补益脾胃,适合身体虚弱的朋友调理身体。
忌三事
暴饮暴食
冬天人们胃口大开,与夏天截然不同,这个时候需要注意的就是因为人体需要热量,在进食过程中容易摄入过量。很多朋友到了冬天,都会长胖几斤,这是很正常的,但如果在一段时间内,体重波动过大的话,就要适当控制食量了。
很多人在冬天胃口都特别好,吃了甜的想吃咸的,吃了咸的又想吃辣的,胃里好像有个无底洞,怎么也填不满。其实这是因为天气寒冷,身体需要消耗更多的热量来维持体温,也就导致我们需要摄入更多的热量,容易暴饮暴食,而摄入过量,不仅会伤胃,还会伤身,让健康走向下坡路。
所以,大家一定要谨记“合理饮食”的原则,不要以为冬天长胖无所谓,很容易陷入暴饮暴食的怪圈,等到醒悟过来的时候,身上的肥肉已经多了好几层了。
晨练过早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晨练的习惯?其实很多上了年纪的朋友,都十分重视晨练,因为在他们的认知里,只有运动才是维持健康的唯一方法,这话确实不假,但合理运动才是正确的选择。现在天气越来越冷,如果还像夏天那样,每天早上6点左右就出门晨练,显然是不合适的。
冬天的早上气温较低,有些地方路面比较湿滑,甚至还上了冻,腿脚不利索的中老年人很容易摔倒,这对身体的打击可不小。希望大家不要刻意早起,等到太阳出来了,气温回升了再出门,这点时间不会耽误我们的运动进程,反而能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盲目进补
对于进补,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有的人认为进补就是多吃各种肉类食物,有的人认为进补就是每天坚持喝肉汤,也有人觉得吃保健品才是进补的好方法。其实很多人在进补的过程中,都容易犯一些低级错误,比如盲目进补、补过头。
即便是身体虚弱的人,也不适合盲目进补,要知道身体需要哪些营养物质,再进行针对性的补养,才能达到增强体质的效果,而大多数人却总是把各种“营养品”一股脑吃下肚,反而会增加身体的负担,还会逐渐发胖。
总结:对于很多朋友来说,养生似乎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跟着所谓的“专家”学,请教请教身边的朋友,似乎就能达到养生的效果,其实这样很有可能跟养生背道而驰,希望你能理性养生。
要过年了,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了,许多人已经或正准备进入“在路上”模式。
“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朝难”,无论是赶回千里迢迢的老家,还是准备长途旅行,在疫情高发的现在,出行前、旅途中总会有一些担心,返乡路上如何做好防护才能避免感染?怎么才能抵御不同毒株的交叉感染安全到家?返乡路上出现身体不适该如何处理?
京东健康联合新京报合作推出主题为《春运来了,返乡路上如何做好个人防护》的「名医科普直播」,特别邀请到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林英翔 主任医师」来到直播间,林主任也是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工作委员会委员,我们一起来看看林主任为您带来的专业解答——
Q1:XBB毒株致病力更强吗 ? 二次感染风险会增加吗?
A:XBB的致病力与奥密克戎其它系列变异株没有明显区别,重症率和死亡率在流行XBB的国家也没有增加。
目前XBB毒株的免疫逃逸能力有所增强,和我国流行的BA.5有所差异。感染BA.5后经过一段时间,免疫系统保护力水平下降,人体遇到免疫逃逸能力强的毒株,再感染的风险会增加。
但是,再次感染主要会发生在一些免疫力低下的人群中。
Q2:XBB毒株,会攻击人体的消化道吗?
A:不管是奥密克戎,还是德尔塔或阿尔法、贝塔等早期毒株,都会有人感染后出现肠道症状。原因在于新冠病毒的受体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作为新冠病毒结合细胞的主要受体,它除了在肺部表达外,也在肠道和呼吸道黏膜表达,因此后两者处也可能发生感染。由于个体差异,患者临床反应不同。
对于最近受到关注的XBB.1.5,没有证据提示它比其它毒株更易导致胃肠道症状出现。大家没必要大量囤药,适当储存一些必要的药品即可。
Q3:二次感染新冠会更严重吗?
A:二次感染后的情况要根据个人当时的免疫力和病毒的强弱程度来考量。一般而言,二次感染要看第一次阳过后抗体的产生情况,以及第二次感染的是否和第一次同属于一个亚型的毒株。
针对同一亚型毒株,“阳”过后产生的抗体会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也不易出现二次感染的情况。
Q4:春运返乡途中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怎么做好个人防护?
A:
1. 有条件尽量错峰出行;
2. 避免在公共区域长时间停留;
3. 进入火车站、机场及乘车、乘机时规范佩戴口罩;
4. 在火车站、机场候车候机时要注意与他人保持距离,减少在人员密集处停留和走动;
5. 注意个人卫生,在公共场所咳嗽或打喷嚏时不能摘下口罩,如果飞沫导致口罩内潮湿应及时更换;
6. 也可以携带药物和体温计以备不时之需。
Q5:南北方毒株是否有差异,感染后症状会有不同么?
A:不管是BA.5.2还是BF.7,它仍然是一个传染性强、毒力弱的病毒变异株。
它的临床特征,无论是南方北方,整体的情况是以无症状和轻型为主,包括普通型的临床症状,其实都是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就是低烧、鼻塞、流鼻涕、打喷嚏、喉咙疼,还有就是肌肉有点酸痛或者乏力的症状。
至于说北方更冷,会不会症状更重,其实更多取决于个体的反应。
Q6:到家后“阳了”,多久可以和家人密切接触?
A:无症状及轻症患者需要居家隔离5天,“阳康”以后至少10-14天才能和家里人密切接触。中度及重度症状患者,时间需要更久。
对于存在免疫缺陷的患者,建议至少隔离20天,并通过化验检查(抗原、核酸)来确定何时解除隔离。
Q7:哪些情况会引起白肺?什么时候需要CT排查是否有肺炎?
A:白肺由肺部感染引起,感染可以是细菌或者病毒等导致,新冠病毒性肺炎就是其中之一,感染严重时可出现白肺现象。
如果出现以下几个症状,建议及时就医,进行CT排查:
1. 高热不退,比如持续 5 天,还在 39℃ 以上;
2. 呼吸急促,一分钟到 30 次(正常成人一分钟呼吸在 20 次以下);
3. 体温恢复正常 1~2 天,突然又出现了 39℃ 以上的高热,伴有呼吸急促;
4. 精神状态很差,一天不如一天,或不见好转;
5. 血氧饱和度仪检测,血氧饱和度低于 93%。
Q8:家里有慢病老人、儿童,如何降低同住人被感染风险?
A:
1. 感染者有条件最好单独找房子居住,没有其它房子也需要在相对独立的房间居住,使用单独卫生间;
2. 感染者非必要不外出,不接受探访,尽量不与其他家庭成员接触;
3. 不共用生活用品,家庭应当配备体温计、纸巾、n95口罩、一次性手套、消毒剂等个人防护用品和消毒产品;
4. 每天开窗通风,戴口罩,勤洗手,做好居家环境卫生清洁,采取分餐制;
5. 每日早、晚各进行1次体温测量和自我健康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