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非暴力沟通——少用反问句

非暴力沟通——少用反问句
发表人:夏雅俐

 

在沟通中,如果我们有情绪,通常自动转变成用反问句,去质问对方,比如“难道你没听到我说什么吗?”“难道你忘记上次的教训了吗?”或是追问“你怎么还没完成呀?”甚至追究得更远一点“你怎么又犯这种低级错误呀?”或是上纲上线“说吧,你为什么老是把我的话当成耳旁风?”或是顺便进行一些负面评价“看来你这个人真是不靠谱”。

听了以上这些句子,明显能感到说话者有点居高临下,而且咄咄逼人,那么听话的人难免产生反感,之后的沟通不容易顺畅。

那么怎么处理会更好呢?

首先,这就对我们情绪的自我觉察有要求,通俗而言,就是自我修养,很多人对上级可以忍耐,看上去脾气好,面对下级、伴侣、孩子,就咄咄逼人,说明通过自我觉察和控制,绝大多数人都可以改变“出口伤人”的习惯,首要的要有改善的意识,也就是自我觉察到情绪及其管理。

其次,通过其他方式来表达需求,比如,若是感到对方没听懂自己的话,可以用对方听得懂的话翻译,也可以更简洁地说,这件事有三个重点,一二三,去除所有穿靴子戴帽子的部分。也可以请对方反馈一下“刚才我有什么没说清楚的部分吗?”或是“你有什么要问我的吗?”这就不把矛头对着对方,目的是聚焦问题的解决。也可以说“目前我们很被动,可能有两条路,一是……,二是……,我想知道你的看法。”而上纲上线的攻击话语通常对于解决问题作用不大,只是在某些时候可以吓唬人,显得有气势,但更可能激起反对。如果对方的做法确实违反了规则,那就实话实说“我们上周有个约定……但你做的这件事违反了约定,我感到不舒服”,就把事情和感受都说清楚了,而且不容易混入攻击性的情绪。

因此,在沟通中少用类似于“辩论”的反问句,多用适合“讨论”的陈述句,更有助于顺畅沟通。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地区推荐专家
推荐科普文章
  • 文章首发于 | 胡大一大夫公众号

     

    近接诊一位72岁男性患者,老人坐在病床上,面部毫无表情。女儿代述病史。

     

    2017年患者因走路快时气短,到某省会最大的医院看病。门诊医生问诊三言两语,就开了住院条。办完住院手续,主管医生向患者家属交待病情,说是冠心病,需冠状动脉造影,做支架。女儿签了知情同意书。

     

    次日患者被送入导管室,两小时后,被从导管室推出来。手术医生告诉患者女儿,造影发现有支血管狭窄75%,是需要放支架的。但就在告诉患者,下一步要放支架时,突然发生了“不良反应“,表现为四肢僵直,但查了心电图和肌钙蛋白都正常,也无过敏反应。

     

    由于没有病历复印资料,也无造影光盘,无法知晓什么血管的什么部位狭窄了75%。问患者当时什么场景,患者说听说要放支架了,马上感到腹胀,四肢僵硬,动弹不得。医生最后终止了手术。

     

     

    由于医疗信息不对称,患者与女儿都认为支架是必须放的,而因为“不良反应”,支架没放成,心中一直很纠结。因为术前医生讲了“顺口溜”,不放支架可能随时心肌梗死,随时猝死。

     

    患者此后三天两头到当地医院看病。老伴不理解,认为他是没病装病。而患者本人感到身体一日不如一日,开始是快走时气短,现在正常散步稍久,也有气短。近来夜间不能平卧。最终,在县医院查超声心动图,左心室扩大,舒张末直径67mm,左心室射血分数33%。

     

    经利尿,规范使用治疗心力衰竭药物,症状明显减轻,可平卧(我见到的枕头很低)入睡。走路时气短明显减轻,左室射血分数上升到44%。两肺没有啰音,下肢不肿,肝脏不大。但几乎每晚后半夜突然警醒,大汗,濒死感,需马上坐起十多分钟。医生认为是急性左心衰,但肺部无啰音,发作后仍可平卧入睡。

     

    到医生办公室进一步了解病情,进一步获得了一些重要的线索:①患者曾被医生预约做磁共振,一进入封闭空间,立即心悸、胸闷、大汗、濒死感,只好终止了检查;②患者不敢乘电梯;③不敢乘飞机,一生仅乘坐过一次飞机,有六位亲属“保驾护航”,之后再未敢乘过飞机;④年青时很上进要强,年龄大了,身体越来越差,心情很低落,加上老伴总说他没病装病,心里很不愉快;⑤支架没放成,担心心脏出意外。

     

    问诊到了这一层面,一切都真相大白了。患者“双心”都有问题。心脏病不是冠心病,而是扩张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第一次入院,应认真问病史,查体,做无创伤成本不高的超声心动图,而不是一心想的都是冠心病与支架!75%的狭窄不需支架,但医生对患者传达的信息支架是他的救命稻草。患者的另一个“心”是心病,焦虑、焦虑的急性发作——惊恐和兼有抑郁。“奇怪”的“不良反应”与做磁共振时的反应,近期半夜坐起大汗和濒死感实际是另一个问题——惊恐。

     

     

    疫情期间,我已走了30多个市县。我发现尽管自1995年我就开始倡导推广“双心”医学,但至今仍有众多心内科医生不重视,不认真学习精神心理常识。因此根本不会识别本不奇怪,却被认为“奇怪”的“不良反应”。这个“奇怪”的“不良反应”,虽让患者躲过了一个不必要的支架,但患者从医生的“顺口溜”中坚信不疑认为自己需要做支架,没做成,天天心有不安,担心心脏出意外。这是什么?医源性的伤害!

     

    心血管医生不认认真真学习精神心理常识,难以尊重患者的感受,体贴患者的疾苦,而且往往做很多高成本有创伤的不必要的检查与治疗,使患者的病情冰上加霜,钱没少花,手术没少做,病越治越重!

     

    看好病一定从问诊入手。任何医学教科书的第一部分一定是症状学。问诊不仅仅是对病情的详细调研,也是医患第一次见面感情的交流。要一问病情,二问心情,三问工作生活经历和事件,四谈谈性格。我们才能全面深入了解一个被病痛折磨的人。

     

    而现在的医疗,已忽略了最重要和最基本的问诊环节。症状学一旦被省略,医生就是在粗枝大叶,盲人摸象看一个具体器官的病变,连病都没看明白,何况看病的人。近30年来,我们培养了大批会放支架,会安起搏器,会做射频,会开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技术高手,能工巧匠,高级工。缺失了医学的体贴、同情与温暖,医学就会变的越来越冰冷。

  • 作者 | 黄中臣、张勇

    文章首发于 | 北京天坛医院

     

    什么是睾丸扭转?

     

    睾丸扭转,或更准确称之为精索扭转,是一种泌尿科常见疾病,是指因为睾丸和精索发生沿纵轴的异常扭转而导致阴囊急性严重疼痛,并引起同侧睾丸和(或)其他阴囊结构的急性血液循环障碍,严重时可导致睾丸缺血、梗死的病理情况。常发生于青少年,其次是新生儿期 。

     

    常见诱因包括:长时间剧烈活动、阴囊的直接外力、以及睡眠中迷走神经兴奋,提睾肌发生强烈痉挛等。隐睾症发生癌变而使睾丸增大更易诱发睾丸扭转。

     

    研究显示生精细胞和睾丸支持细胞在缺血4小时即出现缺血性坏死。

     

    另有研究报道,睾丸扭转程度不同,导致睾丸坏死的时间也不同:

    扭转90°,睾丸坏死的时间约为7天;

    持续扭转180°,3~4天发生睾丸坏死;

    持续扭转360°,12~24小时将出现睾丸坏死;

    持续扭转720°,2小时即会发生睾丸坏死。

     

    6小时内是治疗黄金时间,有徒手复位成功的可能;时间越久,睾丸功能丧失的可能越大。

     

     

    临床表现有哪些?

     

    答:睾丸扭转发病急骤,来势凶猛,患病一侧睾丸和阴囊会剧烈疼痛。

     

    (1)急性起病,表现为阴囊内睾丸剧烈疼痛。初期为阴囊隐痛,随后发展为持续性疼痛。疼痛有时向腹股沟及下腹部放射,可伴恶心、呕吐等。

     

    (2)查体:早期无阴囊红肿。随着病情发展可见阴囊红肿、触痛;发生扭转的睾丸在阴囊内的位置显得较正常睾丸高一些。托起阴囊或睾丸时,疼痛加重;提睾反射减弱或消失。

     

    (3)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发生在小儿身上,往往更不容易诊断,小儿会有不明原因的厌食、躁动不安,病情一般发展较快。新生儿缺乏主诉,诊断只能依靠局部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查体时,普雷恩征 (Prehn's sign) 阳性,即托起阴囊或移动睾丸时,扭转程度加重,新生儿哭闹加剧;罗希征 ( Roche's sign) 阳性,由于睾丸扭转不完全时先阻断静脉,静脉回流不畅引起肿胀;睾丸、附睾均肿大,使两者界限不清。

     

    怎样诊断?

     

    答:通过病史、体格检查,怀疑睾丸扭转者,及时进行辅助检查。

     

    (1)彩超为首选的检查方法。

     

    表现:睾丸增大,内部回声不均匀,睾丸动脉血流减少或消失。彩超在不全性扭转早期可出现假阴性,睾丸扭转的诊断不能完全依赖CDFI检查,应结合病史、体格检查,在CDFI检查模棱两可时,应尽早手术探查。

     

    (2)核素扫描。

     

    表现:患侧睾丸血管显影期减弱,实质显影期减弱或消失,并出现晕环反应。

     

    (3)诊断可疑者,可手术探查确诊。

     

    需与哪些疾病鉴别诊断?

     

    答:需要与以下几种疾病进行鉴别:

     

    (1)急性睾丸附睾炎:

    患者常有发热表现,可以触及肿大的附睾轮廓,彩超检查可见附睾睾丸血流增加,普雷恩征 ( Prehn's sign) 阴性。

     

    (2)绞窄性腹内疝:

    腹股沟疝嵌顿可以出现典型的肠梗阻症状与体征。应特别注意与腹腔内睾丸扭转鉴别,后者没有肠梗阻的体征,而且疼痛点比较固定,甚至在轻柔手法下可以触及腹腔内肿大的睾丸。

     

    (3)阴囊外伤:

    该类患儿常有明显外伤史。血肿时彩超可见睾丸周围无回声区,其中见飘动的细点状回声或低回声团块,形态不规则。

     

    (4)鞘膜积液:

    是一种慢性发展的疾病,一般情况下不痛。彩超可见阴囊内睾丸形态正常,睾丸周围有液性暗区。

     

    (5)睾丸附件扭转:

    睾丸附件一般指苗勒管残余。睾丸附件扭转同样好发于青少年,发病急。但睾丸本身无变化,仅在睾丸上方或侧方触及豌豆大小的痛性肿块。

     

    睾丸扭转表现为急腹症时,还需与阑尾炎、泌尿系结石等进行鉴别。

     

    如何治疗?

     

    答:睾丸扭转的早期,用徒手复位即能获得良效。但发病时间一长,只能手术治疗。处理原则:及时复位, 力争在6小时内完成手术,如睾丸已坏死,切除坏死睾丸, 对侧睾丸可行预防性固定。

     

     

    重点提示

     

    睾丸扭转初诊时极易误诊,常导致睾丸坏死或不可逆睾丸萎缩而被切除, 要提高警惕,仔细查体,完善检查,早期诊断和及时手术是关键。

     

    对于儿内科、泌尿外科、普外科、急诊科等相关科室医生,要提高对该病的重视度,有下列1种情况者,及时行阴囊彩超检查:

     

    青少年夜间睡眠中或剧烈运动后突发的剧烈腹痛;

    腹股沟出现肿块并压痛; 

    婴幼儿不明原因的厌食,躁动不安;

    阴囊触痛或托举痛。

     

    日常生活中,不少患者对睾丸扭转麻痹大意,疼痛时一忍再忍,以致延误了早期治疗,个别人因此丧失生育能力,酿成终生不幸。因此,青春期及其前后的患者如突然出现阴囊肿胀、疼痛,尤其是青少年,应考虑到睾丸扭转的可能,要及时去医院泌尿外科检查诊治。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 我开始给小糖糖进行干预时,他刚满1岁半,很小,坐在椅子上脚都不能着地,无语言、喜欢音乐。

    每次上个训课他都会大哭,眼泪鼻涕一大把,虽然每次我都会用玩具、音乐、游戏等方法安慰他,但看到他小小年纪难过的样子,我心里不免有些心疼。

    但幸运的是,我找到了小糖糖喜欢的游戏——拉大锯。每次和他玩这个游戏的时候他都会开心得不得了。

    以此为强化物,通过回合式教学,糖糖在短短1个多月的时间里掌握了简单的大动作模仿、物体操作模仿和一步指令。

    与此同时我开始尝试着对糖糖进行发音训练。

     

    PART.01

    用游戏让糖糖发音

           

    由于糖糖喜欢音乐和游戏,且已经具备了模仿能力,所以我没有进行常规的发音训练和口部模仿训练,而是从其兴趣出发,在游戏中学习发音。

           

    首先我将指令说得很慢,他会目不转睛地看着我,观察我的口型。游戏结束时我会说:“糖糖表现真棒,小眼睛看得好认真。”我给予他及时的语言强化,小糖糖会羞涩地笑起来。

           

    这样的训练大约进行了2周,我开始有意无意地试着让小糖糖接词,让人意外的是,小糖糖开始接了他人生的第一字:“锯”。

           

    这让我欣喜不已,我也立即强化说:“糖糖说得太好了,让杨老师亲一亲。”这样的奖励也让糖糖高兴不已。

           

    维持项目完成之后, 当我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再度玩游戏的时候,我说:“拉大——(停顿1秒)。”糖糖说:“锯。”我说:“扯大——(停顿1秒)。”糖糖说:“锯。”我立刻大声地说:“哇!糖糖你太厉害了,说得特别好!”然后在他的小脸上狠狠地亲了一口。第3次,同样的回合,糖糖也给了我完美的回馈,那一刻我真是激动地眼泪都要流下来了。

           

    下课之后,我将课堂情况如实地与糖糖妈妈沟通,糖糖妈妈也显得激动不已。

           

    同时我把训练方法也仔细地与糖糖妈妈进行了交流,并做了三点提醒:

    1. 一定要保持平静的语气和心态与糖糖玩游戏,注意语调要平和。

    2. 在指令下达之后要给糖糖1~3秒的停顿,观察糖糖的反应,反应正确要立即强化,反应错误要消退。

    3. 一旦糖糖没有积极的正确反应,要立即穿插维持项目(已掌握的技能)或者改变强化物,不可继续重复教学。

           

    第二天上课之前,糖糖妈妈高兴地告诉我:“杨老师,糖糖接儿歌了!说得待别好,特别清晰!”我说:“糖糖很棒,您做得也很好,我们慢慢来,一步步打开糖糖的语言大门。

     

     

    PART.02

    用泛化训练提高表达力

           

    糖糖真是个优秀的孩子,自从那天之后,每天都会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惊喜。

           

    慢慢地,他开始接“戏”、“娘”、“婿”、“不吃”、“两百”等,尽管都是句末字,但这已是巨大的进步和全新的开始。这给我和糖糖爸爸妈妈都带来了莫大的感动和十足的动力。

           

    同时,我建议家长泛化儿歌和游戏,增加语言刺激,创造语言环境;泛化任务和环境。个训课上开始命名卡片、实物,仿说儿歌。很快,小糖糖能说3个字、4个字的短语和短句了。这是我没有想到的。

           

    但是,问题也逐渐出现,糖糖开始不断地问:“这是什么?”无论这个物品他是否认识,只要见到就会问。在与家长沟通中我也了解到糖糖在日常生活中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家长感到很困惑。为解决这一问题,一个小小的策略开始实施。

           

    在个训课上,我会呈现糖糖已掌握的卡片,当糖糖说“这是什么”时,我会立即给予错误信号,说:“不对,这是——” 让糖糖接物品名称,直到糖糖说出正确的名称并立即强化,即对糖糖实施差别强化。

           

    进行新的语言内容教学时,避免出现卡片和“这是什么”的语言刺激,直接说出物品名称,减少糖糖说出问题句子的机会和前提刺激。

           

    在家庭训练中要求家长灵活地变化指令,如:“糖糖,哪个是某某?”“糖糖,某某在哪里?”“糖糖,找一找某某。”一方面可以泛化指令;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儿童的语言理解能力,使糖糖的头脑中不仅仅有单一的句型。同时,我也要求家长在家庭环境中尽量避免说出“这是什么”的问句。

     

    PART.03

    改变的前提,是坚持

           

    训练大约1周之后的一天,糖糖妈妈说:“杨老师,糖糖怎么还老问‘这是什么呀’,我已经不知道该怎么办了。”看着她焦急的样子,我的心里也五味杂陈,一边安慰她一边说道:“糖糖年龄毕竟还小,刚刚对这个世界有所认知,不免会产生好奇心,这是正常的现象。

           

    但是既然我们采取了这样的办法,就要坚持下去,这场‘战争’才刚刚开始,不要放弃,一起加油!”糖糖妈妈的心情慢慢平静下来,说:“您说的对,我有的时候就是心急,每天都会给自己很多的压力,既然您这样说,那我们就再坚持一下。”我立即说:“对,我们再坚持一下,出现问题我们就解决,一次不行我们就试两次,总会成功的。”

           

    解决儿童的问题行为的办法之一就是坚持自己的原则。

           

    又过了大约两周的时间,糖糖的问题行为终于减少了,即使偶尔出现“这是什么”的问句,糖糖也能正确地反应,不会出现错误的反馈。这是坚持的结果。而我也及时强化了家长的行为,夸赞他们做得好。这样,老师与家长之间更增加了信任,为以后的教学和行为管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PART.04

    糖糖交到好朋友啦!

           

    在机构接受两期的康复训练后,小糖糖能与机构的同龄小朋友做分享,能简单地提问,能回答自己和家人基本信息,能主动提简短的要求,或要求别人做动作等

           

    对于一个刚满2周岁的小宝贝来说,这已是巨大的成就。

           

    离园时,家长对宝贝的康复情况表示满意,这让我很欣慰也很开心。小糖糖离园后进入一家幼儿园学习,据了解,在那里小糖糖开始有了自己的社交圈,情感变得更加丰富,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也有了提高,真为他感到高兴。

           

    这就是小糖糖的语言发展“始”,用游戏打开了语言的大门。

           

    也许通往语言之门的道路荆棘密布,我希望同仁们能和家长进行及时的、良好的沟通,一起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让我们的宝贝顺利成长。

           

    最后,无论您是什么样的职业和身份,不论您以怎样的途径读到这篇文章,希望您都能以宽广的心胸包容他们,帮助他们,祝福我们的宝贝们健康成长,愿有更多的人关爱这片星空!

     

     

    PART.05

    专家点评

     

           

    通读全篇,我感受到老师对孩子的浓浓爱意,对这份特殊事业的拳拳敬意。

           

    正是有了这份爱心、耐心和恒心,老师才能在糖糖小朋友的成长之路上,用自己的所学去帮助他练习发音,学习说话,运用语言。

           

    在文章的开始老师详细记录了糖糖的基本情况,以及如何运用游戏去开发糖糖的语言功能;当糖糖出现了刻板的语言“这是什么”这种现象时,老师也能及时找到问题的原因,去合理分析,找到症结所在,在课堂上有效地纠正糖糖的“复读机”行为,而且及时地把解决方法告知家长,督促家长在生活中同步进行,做到家校结合,家校统一。

           

    老师了解家长出现的焦虑心理并开导他们,让大家能够共同为了帮助糖糖而努力。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我恨她,爸爸,我不知道为什么,但我就是恨她。’、‘我当然爱她,虽然她有时候很烦,但她是我妹妹。——同一个哥哥,在十岁时说的话’。

     


     
    帮助孩子辨认、接纳、消化自己的愤怒

    听孩子说恨另一个小孩,是很令人害怕的。由于我们在儿时大多对‘恨’有一些恐怖的经验,我们往往会被小孩的愤怒吓到。‘恨’是很强烈的字眼,如果你被这个字激怒了,那么,你的孩子必定会常使用它。

     

    其实孩子就是在表达他有多暴怒,请回应他的暴怒。如果你只是叫他不准在家里说‘恨’这个字,那将可以预见以后他生气都会说出这个字。父母的激烈反应对孩子而言实在难以抗拒。

     

    ‘恨’不等于生气,甚至也称不上某种感觉,恨比较像是一个我们认为可以自我保护而选择的‘立场’。

     

    一个人选择什么样的立场上,其他人无可置否,我们只能回应驱使他选择这立场的感觉。切记,愤怒是为了防卫更难忍受的感觉,例如恐惧、受伤或悲伤,协助孩子们辨认愤怒背后的感受,让他们知道可以怎么消化这感受,而不是对外发动攻击。

     

    同时,让孩子知道他愤怒不代表他是坏蛋,这会帮忙他接纳自己的愤怒,并能渡过这一关,而不是卡在情绪里。

     

    不要被孩子的话牵着鼻子走

    那么,如何回应呢?

     

    不要被孩子们所说的话牵着走,认可孩子们愤怒中的力量,但深入愤怒,同理他背后脆弱的感受(例如悲伤、孤单、嫉妒或恐惧)。

     

    ‘你恨妹妹呀?我听见了,有时我们真的会因为她的出现而非常生气,我也知道你对我也好生气,因为我在妹妹身上花很多时间。你比较希望只有我和你就好,现在有很多事情不一样了,我常要忙着照顾妹妹,这让你很难过。我想有时候你觉得自己被晾在一旁了?来我这里,我们抱一抱,你可以告诉我你的难过和生气。等你觉得可以的时候,我要亲亲你的小鼻子和小脚趾,我们来玩痒痒游戏,就我们两个,就像你还是小宝宝的时候那样。’

     

    如果你的孩子已经听懂了,而哥哥姐姐当着妹妹妹妹的面说恨他,事情会比较复杂一些,你一样以同理的态度回应,但同时要点出他的心情,利用你的解释来为他们之间搭起桥梁。

     

    ‘你现在很生气,所以才用了‘恨’这个字,这是一个很强烈的字眼,我了解你有多难受才会讲出这个字。你再怎么生气都可以的,只是这样的话语很伤人,你能先不要用这个字,说说是什么让你难过吗……有时候你和妹妹会对彼此非常生气,气到你们谁也不想把事情处理好,这就是‘恨’的意思,对吗?你们一点都不想要让事情变好,我知道你们有多生气了。当我们很气某个人,会忘记我们对他的爱,但我们心底还是爱着他的,只是爱暂时不见了,就像太阳被云挡住那样……我们何不先让彼此都静一静,等一下和妹妹把话说出来,讲讲为什么你们这么生气。不论如何,我们都是家人,我们会把事情处理好。’

     

    保持同理心,并设立清楚的限制

    如果你的孩子继续对手足说‘我恨你!’或当着手足的面告诉你‘我恨她!’该怎么办?

     

    保持同理心,并设立清楚的限制。

     

    ‘我听到你非常生气,你随时可以告诉我你有多生气,但妹妹现在听得懂你说的话,像那样的话是很伤人的。听到你这么说真的会让他很难过。你可以告诉我你有多生气,你也可以让我陪你画一幅图,或者找个玩偶发泄,我会陪着你的,但如果你想讲伤人的话,你必须私下、在妹妹不会听到的地方告诉我。’

     

    很重要的是,你要告诉孩子,借敲打的方式把生气化为行动,并不会带来疗愈。事实上,肢体攻击会增强愤怒的感觉。真正的疗愈来自孩子有机会展现他更深的感受,以及能得到你同理的回应。你的理解为孩子创造足够的空间,好让愤怒背后的眼泪与惧怕可以浮现,一旦他感受到这些,便不须愤怒或仇恨当挡箭牌了。

     

    如果孩子们对着手足大叫‘我要杀了你!’该怎么办?他正在用他所知道最强烈的字眼来让你理解他内在的感受—且因为现在,正当他处在战或逃模式的这一刻,妹妹和你在他眼里都像是敌人,然而你可想见,受他怒火轰炸的对象需要你的再保证:‘是的,我听见哥哥说要杀了你,他现在气坏了。你不必担心,我不会让他伤害任何人的,就算他再生气,你都会是安全的。现在哥哥心里非常难受,我会尽我所能帮忙他。’


     
    介入手足冲突的12个基本原则

    当小孩还在斗嘴时,而我们还没介入(或者我们有试着介入),双方的火气不断升温,演变成语言或肢体的暴力,你应该怎么做?

     

    1.站到孩子们中间,让他们两个分开来,防止进一步的暴力。‘哦!停止!’把手伸到脸颊的高度,或将手放在孩子们的肚子上,阻止他继续往前进。

     

    2.让双方感觉比较安全,因此能让他们停止攻击。深呼吸,以平静的声音说话,摸摸每个孩子,让他们可以感受到与你的连结,并能感觉到安全。

     

    3.如果孩子有受伤,安抚他。让他舒服一点,使用绷带与冰块,同理他。如果孩子伤得太严重,你也真的很难给攻击的那个孩子好脸色,把受伤的孩子带进浴室或其他房间,以避免你对发动攻击的孩子吼叫。如果你能就事论事地与攻击的孩子互动(‘哦,这一定很痛,去拿冰袋过来!’),你也会帮忙他从‘打伤别人的坏孩子’变成‘可以修补错误的、帮得上忙的孩子’,如果想预防往后类似的攻击事件,这样的转变是非常重要的。

     

    4.正视孩子们有多难受,可能需要一些冷静时间。但不要把他们赶回自己的房间,继续和你待在一起,会让他们感觉比较安全。你的目标是要教他们自我冷静的能力,好让他们可以学会从难受中转换心情,并能够在生活不如意、不顺心的时候调整自己。你可以说:‘我知道你们两个都非常生气,我想听听是什么让你们这么难受,我们先冷静几分钟,这样我们才能好好讲话。请你坐在沙发上。请你坐在这张椅子上。现在,我们一起做三个深呼吸……把气吸进肚子里……再随着吐气,把生气吐出来,好,再一次。’

     

    5.把孩子们聚在一起,双手环绕在他们身上。这么一来,当你在和一个孩子说话时,另一个孩子也能够感觉与你有所联系。

     

    6.给每个孩子说话的机会,并把你所听到的再回应给他们。仔细倾听、同理与解释。‘你打他是因为他弄坏了你的消防车阶梯?……你很难过!’、‘你并不是故意要破坏的?……你原本只是想拿起来看一看?’

     

    7.重申家庭规则。‘不能打人,打人会让人受伤。’

     

    8.避免靠边站,即使你认为其中一个孩子明显是对的。就算其中一方受伤了,也是如此。孩子知道自己伤到手足是错的,你只是重申这个规则罢了。

     

    9.指导孩子双方去向彼此说出自己的感受或渴望。‘你可以告诉哥哥‘别打我!’、‘你可以告诉妹妹,如果他想要拿你的消防车,他必须先问过你。’

     

    10.如果其中一个孩子发动攻击,重新引导他表达自己的感受,而不是他怎么想对方。‘告诉妹妹你想要什么、你感觉如何,而不是现在你觉得他怎么样。’‘我希望在你拿我的消防车之前先问过我!现在梯子坏了!我觉得很难过!’

     

    11.指导孩子重述一次对方的感受。‘你刚刚听到哥哥说什么?’

     

    12.点出修复、弥补的可能。‘你们两个人都很难过,兄妹原本是相亲相爱的,不是像这样互相伤害,你们可以怎么做来让事情变好?’

     


     
    当有个待解决的问题,指导孩子们运用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认可这问题引发孩子们强烈的感受。‘消防车坏了,这真的是很严重的事。’

     

    .抱持信心,相信问题能得到解决。‘我知道你们两个一定能把事情处理好。’

     

    .协助孩子们集思广益,想出一个双方都点头同意的共识。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点出问题解决。‘好,妹妹答应会帮哥哥把梯子贴好,看看这样能不能固定住,这一星期,妹妹会把她的玩具借给你玩,你看这样可以吗?’

     

    .当你重述共识时,让孩子们握手言和,恭喜他们。‘你们都有认真听对方说话,很努力想出一个对彼此都公平的共识,你们心里一定感觉很好,哇,我们合作无间!’

  • 按:出现肌肉僵硬酸痛等症状,在临床上有寒热虚实等不同,阳虚寒凝作为其中的一个类型尤其多见,中医治疗也多采用温阳祛寒、通经活络等方法治疗。

     

     

    之前接诊的年轻女性患者,主要症状是反复发肌肉酸痛僵硬,以颈肩背部比较明显,劳累后发作明显,查风湿免疫无明显异常;伴有全身困乏、腰腿酸困等症状,平常怕风怕凉怕生冷,容易感冒,月经量少;平常情绪不佳,容易烦躁,偶有咽痛咳痰等症;有低血压,贫血病史。

     

    辩证考虑阳虚寒凝血脉,风寒痹阻经络,所以容易出现经络不通,月经量少、四肢困乏困重、怕风怕凉怕生冷、身体肌肉疼痛等症状;体内阳气不足,气血不足,所以也会出现血压低、月经量少等现象;身体机能低下,免疫功能低下,所以也会出现容易感冒。

     

    治疗采用温阳散寒、祛风通络、调养气血的方法为主,用附子、麻黄、桂枝、生姜、白芍、炙甘草、大枣、黄芪、葛根、羌活、姜黄、鸡血藤威灵仙等药物加减治疗,症状改善明显。


    治疗采用的方药主要是附子桂枝汤、黄芪桂枝五物汤、葛根汤等方子化裁加减。

     

    风寒阻络,多由于气血营卫不和,外邪侵袭而导致的,风邪偏盛的容易出现游走性的疼痛,调和营卫祛风解表为主,比如用黄芪桂枝五物汤、桂枝汤等药物调和;寒邪偏盛的容易出现受凉疼痛加剧,畏寒四肢冷痛逆冷,常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当归四逆汤等药方治疗。

     

    或肢体麻木发凉,或伴有蚁行感等症状,如果是脉象细弱而无力,多是血虚受寒,不能温通经脉而导致的“血痹”。适合养血温经通脉,比如用当归四逆汤加减。用桂枝温通;当归补血养血,白芍养血和营,这是温通养血的方法。再加入细辛、木通通血脉;甘草、大枣补脾胃和中养气血;可以在配方之中,再加入路路通、鸡血藤活血通脉。

     

     

    这些方药的加减化裁,能够解决气血不足,阳虚寒凝,风邪寒邪,侵袭肌表导致的身体疼痛的症状,配合加入的羌活、鸡血藤、威灵仙、葛根等药物,都有比较好的治疗肌肉疼痛僵硬等症状的作用。

     

    在临床上,很多产后身痛、风湿免疫类疾病、肌肉神经疼痛等病症,多可参考此思路治疗。

  • 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十有八九。不管功成名就的人,还是按部就班的普通上班族,都会有自己不顺心的事,没有谁的人生是一帆风顺的。

     

    遇上麻烦事,不同的人,看待事情的态度也是不同的。有些人脾气暴躁,会大发雷霆;有些人心胸比较开阔,内心并没有特别在意,并去寻找解决办法;还有些人表面上看似不在意,其实内心憋了一肚子火,但也不发泄。都说“气大伤身”,确实是这样,尤其是生闷气,对身体的伤害更大。

      
    男性在外奔波工作,工作上如果遇到不愉快的事,可能因为好面子,脸皮薄,而不愿给家人讲。女性若是天天料理繁重家务,照顾不懂事的孩子,还有家中各种琐事,情绪也很容易突然崩溃。这样日复一日,可能曾经很有耐心的一个人,也会变得爱生气。但生气就像是无形的“疾病催化剂”,经常生气,抑制自己的免疫系统,免疫功能下降,进而给身体带来一些不可逆的损伤,诱发各种疾病。

     

     

    有研究表明,大多数疾病的发生,都与患者的精神因素有关。

      
    不生气就能少生病?这些病是气出来的,尽量少生气,有益健康

     

    伤心脏

     

    生气的时候,大家应该都有心跳加速的感觉。这是因为此时心脏的收缩力加强,心脏部位的血流量要比平时多,加重心脏负担,加大心脏的工作量,此时就可能出现心不齐、心慌、胸闷等表现。另外人一旦生气,血压会上升,心血管可能会因此而受损,如果血管被堵,则会危及生命。

     

    伤肝脏

     

    生气最先伤害的就是肝脏。“怒伤肝”,这点大家都知道,生气很可能导致肝气郁结,肝功能异常,进而诱发肝病。

      
    伤脾胃

     

    人生气后,交感神经一直处于极其兴奋状态,大量血液流入心脏,那么胃部的供血量就会相应减少,影响胃粘液分泌,胃黏膜失去保护,胃就容易受到伤害。而且一般生气的时候,影响大家的食欲,饭量减小,甚至吃不下饭,那么胃酸得不到足够的食物中和,便会侵蚀胃黏膜,时间一长,出现胃溃疡、胃炎等各种胃病。

     

    伤肺部

     

    生气的时候,心跳加速,呼吸也会变得急促,肺部处于过度换气的状态,长时间得不到放松,没有时间进行收缩,长期下去,自然会危害肺部健康。

     

     

    诱发妇科疾病

     

    生气很不利于女性健康,大多数女性又比较情绪化。经常生气,抑制内分泌系统,伤害乳房,还可能出现月经不调,引发各种妇科疾病。

     

    免疫力下降

     

    人生气的时候,体内多巴胺激素大量分泌,分泌过多便会影响其它激素的分泌。而且生气时,身体还会分泌出一种皮质激素,它会阻碍免疫细胞正常运行,进而降低自身免疫力。

      
    因此不生气,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降低患病风险的。虽然我们不可能做到一直保持好心情,但当负面情绪来临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做以下3件事情,转换自己的注意力,进而远离伤害,也有助于尽快平复心情。

     

    喝杯水

     

    生气时尽量不要说太多话,喝一杯水,平复下心情,避免出现情绪控制不住的局面。

     

    深呼吸

     

    遇上不顺心的事,先喝一大杯水,然后做下深呼吸,调整一下身体状态,也有助于排毒,减少毒性。

     

    运动

     

    生气后,最好放下眼前让你纠结的事,远离生气对象,一个人去跑步,有助于释放掉不好的情绪,让你重新恢复最佳状态。

     

    总之,气大伤身,不要经常为了一点小事,就大动干戈,坦然面对生活中的各种不幸与幸福,是人一生的修行。

  • 作者 | 张银玲
    文章首发于 | 心理咨询师张银玲微博

     

     

    一、人际敏感的表现

     

    (1)由于过度封闭,他们容易与他人保持一定的距离。虽然他们希望拥有“知心人”,但是又难以与人建立亲密的关系,所以也就缺少知心朋友。

     

    (2)敏感多虑,和别人相处谨小慎微。与人相处很不自在,不自然,经常小心翼翼,害怕带给人麻烦,害怕别人嫌弃自己。有时候表现得特别有礼貌,实则给人距离和拘谨。

     

    (3)多疑焦虑,“小心眼”,对小事情容易耿耿于怀,且久久难以释怀,爱钻牛角尖。

     

    (4)自我意识强烈,很在意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很关注自己的言行是否得当。

     

    (5)特别害怕与异性交往。

     

    二、人际敏感产生的原因

     

    (1)身心发展特点

     

    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期,在生理、心理方面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第二性征的出现,生理机体的形态、功能都产生巨大的变化,尤其是生殖系统迅速发育,性意识已经萌芽,自我意识迅速觉醒,独立意识也明显增强。

     

    由于生理、心理的巨变,他们越来越注意他人给予的评价,情绪波动较大,自我控制能力差,常常有莫名其妙的烦恼或欣喜。“言者无心,听者有意”,他人的一些无关痛痒的举止或言语,有可能让初中生感到愤怒、忧郁或悲伤。

     

     

    特别是有些学生的神经系统活动多是弱而灵活型,天生感情脆弱,疑虑重重,多忧思,经不起强烈刺激和猛烈打击,微小的刺激就会引起紧张反应。

     

    (2)对他人的消极期待和强烈的尊重需求之间的矛盾

     

    初中阶段,正是探索自我的关键期,他们对“我是谁?”感到好奇,力图对自我进行全面清晰的认识。

     

    在他们的脑海里,常常盘桓着这些对自我的疑虑:“我究竟是谁?”“我有什么优缺点?”“别人会怎样看待我?”而解决这些问题和疑虑,就需要积极地和身边人——父母、教师、同学、朋友、邻里等进行交流,通过身边人的积极评价来得到尊重和满足,愉悦自我;

     

    通过他人的负面评价来不断修正、完善自我;通过积极的交流,青少年渐渐形成了对自我稳定的全面的认识,不会再轻易改变。而具有人际敏感心理问题的学生,往往“脸皮很薄”,他们的自我认识十分不稳定,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他人的评价,他们比普通学生更渴望得到他人尊重,一旦受到批评或嘲讽就会“很受伤”。

     

    为了让自我不再受到打击,他们采取“鸵鸟政策”——做好最坏打算,同时尽量避免和人交往。一旦不得已要和他人交往,他们就会事前作出以下假设:“我很有可能做错事情”、“他很可能看不起我”、“他可能会故意打击我”,即对他人的消极期待。

     

    这样就造成了恶性循环,越是对人际交往没信心,越容易交往受挫,受挫的经验往往又更加肯定了消极期待:“我就知道我肯定说错话了”、“我就知道他肯定会嘲笑我”……因此就更不愿意展开新的交往,更缺乏人际交往经验。

     

    三、人际敏感的心理疏导策略

     

    (一)正视自己的缺点

     

    如果你在路上一不小心摔倒了,你会有什么反应呢?也许你会立刻跑掉,不敢看那个令你摔倒的坑;也许你会喃喃自语,拍拍自己身上的泥土,做个自我安慰;

     

    也许你会破口大骂,嘲笑政府的形象工程;也许自己很开心欣赏那个坑,回头还把自己的事情当笑话告诉你的朋友。无论你的反应是什么,你都再也不敢走那条路了。

     

    敏感的人会非常在意自己的形象,不敢正视自己的缺点,在遇到让自己感到难堪的时刻,会退缩,不敢面对。因此,需要一些对自己的嘲笑,让自己的缺点变得更加可爱。

     

    (二)建立自己的积极形象

     

    过于敏感的人还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就是消极期待。

     

    由于对自己有消极期待,人际敏感的人在别人没有说话之前,就已经“肯定”了别人的任何议论都是针对自己缺点的。听不到别人的话,就“猜测”别人话语的消极成分。

     

     

     

    这样,不是别人为难自己,而是自己为难自己。因此,需要学会给自己建立一个积极的形象。其实,自信就是对自己积极的态度。

     

    如果一个人在自己的内心世界给自己一个肯定的声音,在她面临对自己的形象威胁的时候,就会支持自己。简单地,可以利用想象的方法,帮助自己设计一个自我形象。找一个比较舒适、安静的环境,在比较祥和的音乐中,想象自己希望成为的那个样子,包括自己的外表、个性、行为特点等,而且可以反复多次想象。

     

    (三)提高人际的“敏感度”

     

    这里的“敏感度”是正确分辨别人话语的意思,即了解别人背后的含义,理解别人的立场。

     

    同一句话根据不同的语气和环境,会有不同的含义。例如,“我没说她偷了我的钱”这一句话,当强调的语气落在不同的词上,含义完全不一样。如果别人在开玩笑,你会不会以为他在嘲笑你呢?

     

    对方在跟你闹着玩,你会不会和别人较真呢?这就是一个“敏感度”的问题。

     

    因此,人际过于敏感的人,需要培养更多的站在对方立场思考问题的能力。“是不是别人就一定是那样想的?”“他会不会还有其他不一样的意思呢?”“是不是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呢?”多问几个这样的问题,可以加强自己对情况的把握,而不至于把问题都想偏了

  • 作者 | 人民日报组

    文章首发于 | 心理荷包蛋公众号

     

    在上一周我们和大家分享了完美主义和失败、成功的关系(往期推文:积极心理学|不要让完美主义阻碍我们的幸福),这周,我们想和大家谈谈情绪。

     

    于是我开始哭,一直哭,一直哭,没法停下来。这时,一位年长的邻居太太对我说:“长大后,你想成为一名军人吗?像你爸爸一样!”

    “是的。”我在抽泣间隙,努力地回答着。

    “军人是不哭的。”

    我停止了哭泣。

    ——《幸福超越完美》

     

     

     

    像开头这样的对话,你是否也有类似的体验呢?也许在我们小的时候,因为各种各样原因而哭泣时,父母也会阻止我们,“别哭了”、“哭有什么用”、“这点小事有什么好哭的”,像这样的话,或许你并不陌生。

     

    父母这么说,也许是希望我们可以坚强一些,但其实,我们也需要学会允许自己有“脆弱”的一面。悲伤是完全可以的,感到沮丧、惊慌、孤独或者焦虑也都不是错误的,而这些也都是我们通往幸福的道路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接纳情绪

     

    当我们谈论幸福的时候,一个常见的观点是把幸福与积极情绪画上等号,认为幸福的人生就是每时每刻充满开心、愉悦、快乐等积极情绪。

     

    但其实只要略加思索就会明白,完全杜绝消极情绪是不可能的,我们可以隐藏、压抑这些情绪,但我们无法否认它们的存在,如果我们要求一个幸福的人应当时刻情绪高涨,那么幸福只会是天方夜谭。

     

    当我们能够承认消极情绪是不可避免的之后,我们就可以开始学着接纳消极的情绪。接纳情绪意味着认可情绪本来的样子,温和地和情绪在一起。压抑情绪会使情绪更加强烈,而接纳情绪则会让情绪消散。

     

    情绪就像从水管里流过的水,如果我们压抑情绪,就相当于阻止水管里的水流动,随着时间的流逝,水管就会爆裂,而消极情绪就像喷出的水一样,以一种更加强烈的形式呈现出来;但如果我们允许和接纳消极情绪,那么情绪就会像畅通的水管里的水一样,缓缓地流过,随着时间的流逝自然地消散。

     

     

    接纳情绪不能带有条件,如果我们把它当做一种手段,那么它将无法产生作用,例如在演讲前我们感到很焦虑,如果我们希望能够更好地演讲而试图用接纳情绪的方式来消除焦虑,结果往往是无效的。

     

    真正的接纳是意识到当下产生的情绪,允许自己和情绪待在一起,并且接纳即使你接纳了自己的情绪但仍然可能没有感觉更好一些这一可能性。

     

     

    如何行动

     

    接纳情绪并不意味着我们时刻都要让情绪以它本来的面貌呈现出来,也不意味着屈从于我们的情绪,也不是指我们要喜欢这些情绪,只是给自己许可、空间和自由去体验这些情绪而已。而在我们接纳情绪之后,我们仍然可以按照自己的理性去行动。

     

    南非总统曼德拉在谈到对于种族隔离制度的看法时提到:

    “当我想起过去,想起他们的种种恶行,我会感到愤怒,但那是我的感受,而理性总是把控着局面。”

     

     

    我们可能也会因为一些小事对朋友感到不满,但如果我们认为为了这么一点小事而感到不满很小心眼,因此假装没事发生,压抑这种愤怒的情绪,它反而会在我们无意地行为之中体现出来,并且对我们的朋友造成伤害。

     

    而当我们承认和接纳了这种情绪,我们才可以跨越这种情绪,在理性的指导下解决问题,例如和朋友开诚布公地聊一聊问题所在。

     

     

    大卫想了一下,崇拜地看着那位士兵,然后说:“我长大后也要当士兵。”

    ……

    大卫开始哭泣。我们旁边有一个正在付钱的男人看着大卫,然后对他说:“士兵是不掉眼泪的。”立刻,大卫停止哭泣了。

    那个陌生人走了之后,我摸了摸他的头发:“你难过的时候就哭吧,士兵也会哭的。”

    “那为什么那个人说士兵是不哭的呢?”他问我。

    “他搞错了。宝贝,就像爸爸以前也搞错了一样。”

    ——《幸福超越完美》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 日常中最令爸妈崩溃的事,就是‘明明孩子已经学会做这件事,今天却说不会!’举例:‘昨天成功戒尿布,今天又尿床’、‘教会坐餐椅吃饭,忽然硬要边吃边玩’、‘明明睡过夜,半夜却哭闹着喝奶’,不是孩子不会了,而是爸妈忽略孩子小小心灵中的恐惧。

     
     
    爸妈育儿要有好奇心,否则可能扼杀孩子的好奇心!

     

     

    孩子突然说‘不要’,爸妈先别动怒

    每天洗澡,我通常都会习惯收拾东西,把灯关掉,再直接到浴室等孩子,通常孩子‘摸一摸’就会自动来洗澡了。

     

    这一天晚上,孩子还在玩黏土,已经按照平常的步骤提醒她:‘准备洗澡了!’接着一样一样收后,就把灯关掉。下一秒,随即听到孩子大喊‘不要!’

     

    面对孩子拒绝洗澡,其实我们也能理解,因为平常她也会有赖皮的时候,例如:跑来跑去,一直说‘不要洗澡、不要睡觉’,都是三岁小孩的日常。只是孩子每次都用‘叫’来表达,很容易惹恼我。

     

    这次,孩子也疑似故技重施,并转头大叫:‘不!要!关!灯!!!啊~’这个举动让我不爽。孩子她是‘上层脑的生气’,想用赖皮的方式,达成目的,也就是多玩一会,‘怎么能让你得逞呢!’我心想。

     

    我站在那边看着她,开始思考用什么方法来坚守原则,并一边犹豫着:‘要不要打开灯?’可是又想着:‘不能因为你生气、大喊就破坏掉规矩啊!’

     


     

    先倾听孩子怎么说

    动作停止的时刻,我开始好奇,‘为什么孩子不去洗澡?’、‘为什么平常不叫?今天却叫了?’、‘为什么是叫不要关灯?不是不要洗澡?’、‘为什么是叫?不是哭?’心中开始充满各种问号。

     

    这一好奇,我的想法变了。

     

    不只是想解决问题,更想知道问题!从生气转变成关心,于是走过去,蹲了下来,问孩子:‘为什么会不想关灯呢?’她没说话。

     

    进一步揣测她的想法,继续追问:‘是因为还想玩吗?’她说:‘不是,是因为关灯会有怪物。’

     

    孩子一说完,他们才想起这阵子幼儿园流行一个‘关灯会有怪物’的游戏,有点哭笑不得。虽然客厅灯关了,但不至于到全黑,走廊的光还是能照亮客厅,真的有这么夸张吗?‘你会害怕吗?’爸妈还是要同理孩子的心情。

     

    ‘嗯...我想要自己关灯。’她说完,就拿着小椅子跑去把灯打开,然后自己关灯,接着,便开始脱衣服去洗澡了。

     

     

    父母有好奇心,才能守护孩子的好奇心

    对于孩子的一举一动,生活中发生的事,都会有一种‘嗯!一定是这样’的想法,用自己的观点,去定义、评断每一件事情。

     

    就像孩子开始大喊、拒绝洗澡时,我马上就下定论‘她一定是贪玩、想挑战规矩’,也差点就依据自己的想法,去处理这件事情。

     

    还好,有多一点好奇。我们所看到的行为,只不过是冰山露出水面的一角。

     

    孩子行为背后,有更多的资讯,是爸妈看不到的。然而,爸妈却一直着重在孩子表面的行为。‘极力想要修正、想要去解决一个不是问题的问题!’

     
     
    试想,如果少了那么一个好奇,一个幼儿园的小游戏,却让孩子被误会成贪玩,害怕被误会成在生气,孩子的心里,肯定充满委屈、不谅解。久而久之,孩子的好奇心也会渐渐被扼杀掉。

     

    提醒爸妈,在面对孩子时,抱持着好奇的心态,你会发现,问题自然就不在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作者 | 张银玲
    文章首发于 | 心理咨询师张银玲微博

     


     

    一、人际冲突的表现及原因分析

     

    (一)人际冲突的原因

     

    人际冲突的产生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一是一方需求的满足受到另一方的阻碍,如孩子独立的需要受到家长保护行为的阻碍,学生追求自由的需求受到教师的管制,学生自尊的需要受到同伴的取笑等;

     

    二是价值观不同,如亲子双方对某件事的看法不同而产生的争执,师生对学生早恋现象的定位不同而产生的矛盾等。

     

    (二)人际冲突的表现

     

    根据交往对象的不同,初中生人际冲突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种人际关系中:

     

    1.同伴冲突

     

    随着年龄的增长,进入青春期的学生已不再盲目服从父母、老师等权威人士,开始有自己的认识、评价和选择,此时,同伴关系对他们价值观念的形成、行为规范的社会化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又因为学生都有一种争强好胜的心理,因而在与同龄人的交往中产生的冲突可能表现为攻击行为,如打架、说他人坏话、冷漠、孤立他人等。

     

    2.亲子之间的冲突

     

    随着初中生自我意识的觉醒,他们的独立意识逐渐增强,希望有更多自主的权利和自由的空间。但他们的知识和经验还相对缺乏,思考和解决问题常带有片面性和局限性,这就势必与家长发生矛盾和冲突。

     

    3.师生之间的冲突

     

    师生关系的对立与冲突的表现形式很多,归纳起来有两大类。一类为公开的对立与冲突,表现为师生因认识、情感、思想等方面的严重分歧和矛盾激化,采取直接的语言和行为上的对抗或攻击等。

     

    例如,师生之间发生激烈的争论、争吵,以致采用暴力攻击对方躯体等。另一类为隐性的对立与冲突,表现为师生双方对待分歧和矛盾的态度,采用间接的心理上和思想上的对抗,表面上没有公开的行为冲突。

     

    例如,教师故意疏远、冷落与之冲突的学生,或借机惩罚学生等。一般来说,师生间隐性的对立与冲突往往是公开的对立与冲突的根源和前兆,而公开的对立与冲突也可能是隐性对立与冲突的最后表现或不断加剧的结果。

     

    二、人际冲突的心理疏导策略

     

    对立与冲突是普遍存在的,是不可避免的,也是正常的。但是,如果双方持续处于比较激烈的,甚至具有攻击性和暴力伤害性的对立与冲突时,就会严重破坏彼此的关系,伤害相互的感情,干扰正常的生活,并有可能引起法律纠纷,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因此,对冲突的化解主要从心态、能力和方式三方面入手。

     

    对冲突保持正确的心态

     

    一般人在冲突情境中,常有一些似是而非的观念。这些常见的错误观念包括“必须赢得冲突,任何的妥协均表示自己输了,且永远比对方矮一截。”“任何冲突中,一定有一方是对的,一方是错的,而且对的一方必须得到他所要的。”

     

    从以上几种分析来看,人们对待冲突总会抱有一种输赢的心态,在解决冲突时也追求一种赢的结果。

     

    其实,冲突并不是竞赛场上的争斗,特别是对于学生来说,与同学、父母、老师之间并不存在真正的利益冲突,更多时候是一种沟通方式的冲突。

     

    因而我们对冲突首先要有一种正确的心态,认识到:

     

    (1)冲突是一种沟通,而沟通的目的在于让对方了解自己的需要,希望对方能够适度地满足自己的需要。

     

    (2)人际沟通是双向的,沟通的好坏,双方都有责任。

     

    (3)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它本身并无“对”与“错”之分。

     

     

     

    (4)去除非赢不可的心态。

     

    (5)了解冲突处理的目标并不在于说服别人同意你的看法,也不是让你去操纵别人,而是企图找出一个可变通的解决方案,让两个人都能高高兴兴地接受,创造双赢的结局,共享成功的喜悦。

     

    因此,当我们处在冲突中,我们首先需要对照以上几点,检查我们此时处于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如果产生偏差就要及时调整过来,这也有利于我们平复因冲突而产生的消极负面情绪,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去迎接冲突,化解冲突。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