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腰椎间盘突出到什么程度才需要手术?

腰椎间盘突出到什么程度才需要手术?
发表人:凌钦杰

治病总是因人而异,“中医望闻问切,西医视触动量”,医生必须详问病史、认真体格检查并且结合照片结果后才能精确地医治患者。

腰椎间盘突出到什么程度才需要手术?实际上说的就是手术适应征,首先我们看看专业书本上是怎么说的:

(骨科学高级教程 第三篇 脊柱外科 第 418 页):

  • 腰椎间盘突出病史超过半年,经过严格保守治疗无效;或保守治疗有效,经常复发且疼痛较重者;
  • 首次发作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剧烈,尤以下肢症状为著者,病人因疼痛难以行动及入眠,被迫处于屈髋屈膝侧卧位,甚至跪位;
  • 出现单侧神经麻痹或马尾神经受压麻痹的症状和体征;
  • 中年病人,病史较长,影响工作及生活;
  • 病史虽不典型,经影像学检查,CT、MRI 或造影证实椎间盘对神经或硬膜囊有明显严重压迫;
  • 腰椎间盘突出症并有腰椎椎管狭窄。

如何初步判断自己是否属于上述的 10%~20%的人呢?简单一句话: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上面的顺序打乱一下第 1、2、4 点:重点在无效!

经过 6 个月保守治疗(包括牵引、按摩推拿、中医所谓的脊椎错位复位、红外线等)无效,或者治疗过程中不断反复、不断加重。这样痛苦的生活状态,相信不会有人满意,这样的生活也毫无质量可言。

第 3、5 点,重点在麻痹!

只要出现了下肢麻痹、大小便困难就必须警惕!表明神经已经压迫受损。当受压神经支配的肌肉肌力不断下降,手术能恢复的机会已不大。临床上见过不少病人首先是疼痛,熬了一段时间后不疼了改为了麻痹,最后连麻也消失了,结果就是脚也动不了。同样,这样的生活也毫无质量可言。

第 6 点,重点在走不远!

腰椎管狭窄症最大的特点就是间歇性跛行,何为间歇性跛行?就是每走一段小距离的路程(小于 100 米更甚者几米也走不到)就必须停下来休息一段时间才能继续行走。哪都去不了,还有什么生活质量可言?

所以只要没影响生活,是无需手术的。但不手术不代表可以忽略它,正常的腰背肌锻炼、减轻体重、游泳等养生保健还是十分必要的!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我是小镇药店的一名药师,有个大爷我印象很深!他来我们这量血压,收缩压、舒张压都是高得离谱。我问他吃过药没?

     

    他说吃过,一段时间好了,怕「上瘾」就停了。最近觉得有点晕……”

     

    ——药师小张

     

    高血压要终生服药?

     

    您不用怀疑,答案是非常肯定的!

     

    高血压类型为2种,原发性和继发性。其中原发性高血压临床占比是95%,这种类型病因不详,无法根治,是一定要终身服药的。

     

     

    如果您任性,就是不吃药,那后果也是相当严重!血压长期偏高,身体各个器官都会受到慢性伤害。

     

    心脏会负荷过重而心衰,肾脏也会因过滤太多会出现问题,眼底血管可能出血。最危险的就是脑出血,有可能造成终身的残疾。

     

    致残、致死率都是极高的,让自己痛苦,也给家人带来困扰。

     

    降压误区多,停药最可怕

     

    患者得知要终身服药,基本上是崩溃的!「降压药副作用大」、「来回调药,效果差」、「血压降下来,赶紧戒掉」这些说法,充斥在病友圈中,也影响了很多人。

     

    其实,高血压的常规用药中,钙通道阻滞剂(如硝苯地平控释片、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可能引起头痛、水肿、心率增快、面部潮红等不良反应……很多顽固型的高血压,的确需要不断的调整药剂。

     

    然而,这些都不是不吃药或者中途停药的理由。

     

     

    临床上验证过,中途停药会比不吃降压药危害更大。就好比装满水的桶漏了,把桶补好后,水不漏了就撤下补丁一样。

     

    大部分患者自己停药后,血压在半年内又会回复到原来的水平,甚至更高。而且让血压处于来回波动的状态,会让身体受到更大的伤害。

     

    控压:不只是吃药

     

    当你突破了「规律服药」这一关卡之时,你赢了吗?

     

    然而,并没有!

     

    如果你吃不对、不运动

    甚至睡不好

    .....

    你的血压,都可能控制不住!

    是不是觉得笼罩在高血压的「魔咒之下」了?

     

    -广告-

     

    别担心!

    你和「高血压」和谐共处,只差一步!

     

    专科医生专属服务,为您定制控压方案

     

    同时,动态监测您的血压

    有问题,准时提醒!

    吃药、运动、饮食、睡眠

    随时问诊!

     

    服务30天

    血压管理,无限次沟通

    原价99,现价9.9,限购100个,仅此一天

     

    别再犹豫

    给自己或者家人

    买一个血压保障

    (点击下方图片,抢先试用)

     

    试用须知:
    1.在京东健康试用活动页面购买试用服务,即可参与活动;
    2.试用名额:每类试用服务限量100,购完即止。
  • 最近,你是否被“夏打盹”所困扰?

     

    一到中午就哈欠连天,身体健康的人不用太在意,而有“三高”病史的人,若出现打盹、乏力需要引起重视:这可能是提示中风的征兆。

     

     

    《生命时报》采访专家,教你更早识别中风的信号,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受访专家

    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血管神经外科教授  姜卫剑

    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神经内科主任  赵静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神经科主任 李可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   范志红

     

    中风来临前的6个征兆

     

    在高温天气里,人体大量排汗、体内水分流失,使血液的黏稠度增高、影响脑部供血。有研究表明,当气温上升到32℃以上时,脑中风的发生率较平时高出66%。

     

    中风并不是突然“到访”的,它来临前可能会有这些征兆。

     

    1.老打盹

    根据临床观察,约有70%以上的中风患者发病前5~10天内会出现频繁打盹现象,这是大脑严重缺氧发出的求救信号。

     

     

    所以在炎热夏季,有“三高”病史的中老年人在无明显诱因的情况下,出现频繁打盹,且伴有头晕、乏力等症状,最好尽快就诊。

     

    2.拿不稳

    手中拿着的东西忽然落地,并不一定是老了没有力气,也可能是中风的预兆。因大脑中支配上肢功能的区域很大,脑部血栓形成后容易影响到手的功能。

     

    3.舌头歪

    脑供血不足时,可能出现被压迫的舌神经功能消失,导致舌尖偏向左侧或右侧,说话、吹口哨漏风。

     

     

    4.说不出

    当血栓阻塞在“语言表达区”时,也会出现语言障碍。可能表现为口齿不清或难以把话说出来,但却“心里明白”,或是很难理解别人所说的话。

     

    5.看不清

    如果血栓堵塞视神经和视皮层供血血管,会突然出现短暂性双目失明或视物模糊等“一过性”视力障碍。一般视力问题通常出现在单侧,也有可能两只眼都无法向左(或右)看。

     

    6.腿发软

    下肢突然无力,可能是中风的先兆。腰椎间盘突出引起下肢无力时常伴有麻木感、疼痛感,而中风前兆引起的是腿发软,无明显疼痛。

     

    识别中风有个“120”原则

     

    “三高”人群、烟民、长期喝酒的人、肥胖者,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建议用“120”原则自查一下。

     

    1看

    看看脸的两边是否不对称,出现口角歪斜。

     

    2查

    双手平举,检查两只手臂是否单侧无力、不能抬起。

     

    0(聆)听

    请患者说话,听听他是否口齿不清,说不明白。

     

    如果有以上任何症状突然发生,就要立刻拨打急救电话120。在急救车到来之前,患者应平躺或侧卧,头部歪向一边,避免呕吐物堵住呼吸道,不要随便吃药,更不要运动锻炼,应安静等待救援。

     

    7件事预防九成中风

     

    发表在《柳叶刀》上的一项研究发现,控制好几个主要的高危因素,九成中风可以预防。尤其是“三高”患者,药物治疗配合生活干预的效果更好。

     

     

    控制好血压——可减少48%的中风

     

    • 限盐:每日摄盐量小于6克,减少烹调用盐及含钠高的调味品如味精、酱油。
    • 补钾:钾元素可帮助人体抵抗盐中钠元素所造成的血压升高和血管损伤,建议每日钾摄入量为3.5~4.7克,可多吃苋菜、花生等食物。

     

    控制好血脂——可减少27%的中风

     

    • 总胆固醇和“坏”胆固醇偏高:限制食物中的胆固醇含量,最好不吃动物内脏、脑、蛋黄、鱼子酱、虾酱,以及螃蟹、鱿鱼等无鳞鱼类食物。
    • 甘油三酯偏高:植物油优选橄榄油、菜籽油,每天摄入食用油不超过20克;不吃肉眼可见的肥肉或动物油脂、奶油;尽量不吃或少吃甜食以及所有含糖饮料等,过多摄入的糖分会在体内转化成甘油三酯。

     

    控制好血糖——可减少4%的中风

     

    • 多吃杂粮蔬菜:大部分杂粮、杂豆、薯类,都比白米白面的血糖反应低。糖尿病患者将一部分精白米面换成杂粮有利于控制血糖。
    • 先菜后饭,且多菜少饭:进餐顺序对血糖影响很大,建议先吃少油烹调的蔬菜,再吃一点鱼、肉、豆制品,最后再吃主食。并且最好多吃菜,少吃饭,一小口饭配一大口菜肴。

     

    多运动——可减少36%的中风

     

    对我国居民来说,除了高血压,缺乏体力活动也是重要危险因素,建议每周坚持运动3~5次运动,每次30分钟以上。

     

    拍类运动如羽毛球、乒乓球,游泳、跑步都是不错的选择。

     

     

    饮食健康——19%的中风可预防

     

    《柳叶刀》发布全球饮食领域的一项大规模研究显示,对健康伤害最大饮食方式,是食盐摄入过多、杂粮和水果摄入过少。

     

    • 半斤水果:建议每日摄入水果200克~400克,大概每天一个苹果搭配一个橙子或者香蕉,或者是200克的葡萄加上一个雪梨。
    • 一把杂粮:建议每天吃够125克杂粮。将食物中的精米和白面替换为杂粮,如豆类、全谷物、薯类,就比较容易达到这个目标。

     

    戒烟、限酒——分别减少12%和6%的中风

     

    吸烟和二手烟都会对健康造成不利影响,最好戒烟。

     

    不少人认为少喝点酒对健康可能无害。但2018年8月,国际医学期刊《柳叶刀》刊登的一项涉及全球2800万人的研究指出,饮酒没有“安全值”,只要喝了就对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因此最好滴酒不沾。

     

    释放压力——可防6%的中风

     

    听音乐、读书、修剪花草、冥想等方式,都有利于清空大脑垃圾,起到放松的作用。

  • 喝完酒有点头痛乏力,你一般都怎么解决?

     

    闷头睡一觉、吃点解酒药,还是选择默默忍受……

     

    在很多人的酒后经验里,种种不适在一觉过后就会消散,因此有人认为偶尔喝醉并不要紧。

     

    而西班牙和德国联合研究发现,饮酒6周后,我们的大脑仍然在持续受到损害。

     

     

    这项研究颠覆了人们传统的认知,也再次提醒:酒精对大脑非常不友好。《生命时报》邀请权威专家解读,并教你远离喝酒带来的伤害。

     

    受访专家

    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酒精性肝病研究所所长 邹正升

    解放军总医院急诊科主任医师 孟庆义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会理事、教授 刘铁夫

     

    喝醉一次,伤脑6周

     

    西班牙神经科学研究所和德国中央心理健康研究所的联合研究小组,将90名酗酒者的大脑磁共振成像同36名不饮酒者进行对比分析,观察到酗酒者大脑白质的持续退变过程。

     

    酗酒者在清醒两周后(左)大脑中的电活动(蓝线)明显少于禁酒者(右)。

     

    大脑扫描结果显示,酒精对两个大脑部位的影响最大,一个是海马体,另一个是前额皮质。记忆、情感、决策以及行为等均受这两个部位控制,因此上述功能会受到损伤。

     

    与滴酒未沾的人相比,醒酒两周后,饮酒者大脑内神经元的电活动仍然明显偏少,这种影响会在停止饮酒后持续6个星期。

     

    研究员圣地亚哥·卡纳勒博士说:“该研究成果挑战了人们的传统看法。事实上,酒精对大脑的伤害远不止于宿醉的那个早上,在那之后的至少6周,大脑神经元的‘沟通交流’都在发生改变,神经信号传递持续受到限制。”

     

    《柳叶刀》:最安全的饮酒量为0

     

    2006年

     

    世界卫生组织将中国列为世界酒精“重灾区”,由酒精引起的死亡率和各种疾病的发病率均高于吸烟。

     

    2018年8月

     

    《柳叶刀》刊登的一项涉及全球2800万人的研究指出,饮酒没有“安全值”,只要喝了就对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因此最安全的饮酒量为0,建议滴酒不沾。

     

    2019年4月

     

    《柳叶刀》发表了北京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和牛津大学合作的研究论文,研究发现:随着饮酒量的增加,血压水平和脑卒中发病风险持续增加。

     

    整体来看,有害使用酒精每年导致全世界300万例死亡,其中男性占3/4。世界卫生组织指出,有害使用酒精可致200多种疾病。

     

    过量饮酒,全身都伤不起

     

     

    肝损伤

     

    《2018全球酒精与健康报告》警告:中国酒精性肝病正以惊人的速度上升。

     

    酒精对肝有直接的毒性作用,乙醇在肝内代谢,干扰脂类、糖类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正常代谢,同时影响肝脏解毒功能。长期过量饮酒与脂肪肝、肝静脉周围纤维化、酒精性肝炎、肝硬化密切相关。

     

    癌症

     

    美国癌症研究所和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联合推出的第三版《饮食、营养、身体活动与癌症预防全球报告》指出:

     

    强有力的证据表明,饮酒与6种癌症密切相关,包括口咽喉癌、食道癌、胃癌、肝癌、结直肠癌、乳腺癌。即便少量饮酒或酒精饮料,也会增加患癌风险。

     

    心脑血管疾病

     

    过量饮酒增加患高血压、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营养不良

     

    过量饮酒会使食欲下降,容易营养不良。另外,大量饮酒造成的消化系统功能损伤,也会影响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转运,加剧营养缺失。

     

    对特殊人群来说,酒精的危害更大。

     

    • 孕期饮酒可能会给胎儿发育带来不良后果,酗酒更会导致胎儿畸形。
    • 哺乳期饮酒的话,酒精会通过乳汁影响孩子的认知功能,导致注意力不集中等。
    • 儿童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脏器功能还不完善,即使少量饮酒,学习能力也会有所下降,反应速度变得迟缓。

     

    如果应酬不得不喝酒,那就记住这个每日喝酒“上限”。

     

    《中国膳食指南》建议,成年男女每天摄入酒精不得超过25克和15克。

     

    这意味着,男性每天最大饮酒量是啤酒1000毫升、葡萄酒250毫升、38度白酒1两半、52度白酒1两;

     

    女性则为啤酒700毫升、葡萄酒200毫升、38度白酒1两、52度白酒6钱。

     

    这样喝,降低酒精伤害

     

    要想避免酒精带来的伤害,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不喝酒。实在无法避免时,建议做到以下几点,将酒精伤害降到最小。

     

    1.喝酒前吃点东西

     

    这样能减少对胃壁的刺激,且使酒精和食物混合在一起,降低它的浓度,延缓酒精的吸收,还可以摄入酒精代谢所必需的营养物质。

     

    可选择的食物有奶类和豆浆等蛋白质饮料,苹果、南瓜等富含果胶的果蔬;全麦面包、杂粮粥等富含淀粉和B族维生素的食物。

     

    2.选低度酒,小口慢喝

     

    在同等量下,高度酒对肝脏等器官的损伤要大于低度酒。喝酒要慢些,小口喝,一通猛灌不仅易醉,而且对胃等器官的损伤更大。

     

    3.不要多种酒混着喝

     

    各种酒混在一起喝,会让人不自觉地饮酒过量。两种以上的酒混着喝还会表现出某种“协同作用”,更容易引起头昏、恶心、呕吐,以及其他中毒症状,对人体伤害更大。

     

    4.白酒和黄酒温着喝

     

    在烫热过程中,甲醇、醛、醚类等有机化合物,会随温度升高而挥发掉,同时乙醇也会挥发一些,使酒的浓度稍有降低,从而减轻对肝脏的伤害。

     

    5.喝酒同时多喝水

     

    在喝酒间隙多喝白开水,可以加速酒精从尿液排出,减少肝脏负担。

     

    6.吃点有助解酒的食物

     

    如果不小心饮酒过量,带来头痛、眩晕等不适,可以尝试吃一些有助解酒的食物,如鸡蛋、芦笋、番茄、香蕉等。

  • 还记得曾经风靡全球的「冰桶挑战」吗?那股席卷社交媒体的清凉之风,不仅让人眼前一亮,更是将一种名为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简称ALS)的罕见疾病推入公众视野,这种疾病如同悄然降临的寒流,将活力四射的生命逐渐冻结,你或许听过它另一个名字——渐冻症。

    谈及此,你可能会想到国内一位渐冻症抗争者——蔡磊,他不仅面对个人的健康挑战,还积极投身于提高公众对ALS的认识和支持之中。今天是第25个世界渐冻人日,希望能够通过今天这篇内容让更多的人了解ALS,为患者和家庭提供更多的理解与支持。

    冰封世界的秘密——走进渐冻症患者

    ALS是一种进行性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攻击人体的运动神经元,导致肌肉逐渐无力、萎缩,直至功能丧失。1尽管这一过程如同生命被冰封,但患者的心智和感知往往保持清晰,这使得ALS成为一种既神秘又令人痛心的疾病。

    ALS的具体成因尚未完全明晰,但研究表明,约5%-10%的病例存在家族遗传背景,其余则可能与环境因素如重金属暴露、神经毒素累积、自由基损伤以及神经生长因子缺乏等相关。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导致运动神经元的损伤与死亡。2

    ALS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明显的阶段:

    • 「症状开始期」只是从些微小的不对劲开始,像是手不听使唤,或是走着走着就踉跄一下。
    • 接着到了「工作困难期」,原本轻而易举的事儿,比如打个字、提个东西,都变得难上加难,日常工作也跟着受影响。
    • 再往下,「生活困难期」来临,穿衣、洗澡这些日常小事,都得别人搭把手。说话也不利索了,沟通成了难题。
    • 到了「吞咽困难期」,吃饭喝水都得小心翼翼,生怕呛到,营养跟不上,身体状况更是雪上加霜。
    • 最后是「呼吸困难期」,连呼吸都得靠机器,躺在床上️,生活质量直线下降,这便是ALS的终极考验。

    勇闯冰封之地——ALS的诊断与治疗

    ALS的诊断方式

    ALS的确诊并非一蹴而就,它需要一系列专业测试与评估。‍️医生会首先进行全面的神经系统检查,观察患者的肌肉力量、反射和感觉反应。随后,肌电图(EMG)用于检测肌肉和神经的功能状态,血液检测则排查其他潜在疾病。对于有家族史的患者,遗传检测尤为重要,它能揭示特定基因变异是否为致病因素。

    ALS的治疗现状

    虽然目前尚无根治ALS的良方,但综合治疗方案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缓疾病进展。营养管理是关键,确保患者获取充足营养,必要时采用特殊饮食或管饲。药物治疗,如利鲁唑和依达拉奉,已被证实可延缓神经元损伤。

    物理治疗和康复理疗旨在维持和恢复肌肉功能,减轻疼痛,提高患者活动能力。随着病情发展,康复师会指导患者使用辅助器具,如腕部支具、拐杖、行步器和轮椅,以帮助患者保持独立性。到后期,呼吸支持变得至关重要,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保证氧气供应。

    预防ALS的方法

    预防ALS的重点在于早期识别与干预。定期体检,特别是神经系统检查,有助于及时发现异常。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均衡饮食,适量运动,避免有害物质接触,对预防ALS有一定积极作用。心理调适同样重要,积极的心态能增强抵抗力,提高生活质量。‍️

    ALS最新的研究进展

    科学研究正不断探索ALS的新疗法。临床试验中,新型药物展现出延缓疾病进展的潜力,基因治疗和干细胞疗法的前沿探索为未来带来了希望3,还有在中西医融合基础上提出全息结构医学,通过食疗等方式治疗ALS。4尽管这些疗法仍处于研究阶段,但每一次进展都是向治愈ALS迈出的坚实一步。

    用爱解冻——关爱渐冻人

    心理关爱是ALS患者不可或缺的支持。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兴趣活动,如听广播、音乐,不仅丰富精神世界,还能有效对抗孤独感。对于完全依赖他人的患者,倾听和陪伴显得尤为珍贵。同时,关注照料者的心理健康同样重要,预防其因长期压力而产生的焦虑和抑郁。

    提升公众对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认知,消除误解,构建一个包容与支持的社会环境,对于ALS患者而言,意味着更多的理解与接纳。让我们共同努力,用爱与理解,为ALS患者照亮前行的道路,让每一颗被冰封的心,都能感受到世界的温暖。

    参考文献:
    [1]张川.“渐冻症”与“渐冻人”[J].家庭医学(下半月),2023(09):52.
    [2]周昱君,陈秋宇,孙卓,等.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发病机制及药物研究进展[J].中国药理学通报,2024,40(02):201-207.
    [3]杨天米,商慧芳.肌萎缩侧索硬化的药物治疗进展[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24,49(05):536-541.DOI:10.13406/j.cnki.cyxb.003504.
    [4]何洁,王凌云.南师大渐冻症研究课题组取得新进展[N].南京日报,2024-04-07(A06)

  • 本期,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陆林从精神层面剖析各种“睡不着”,给习惯熬夜的你一个忠告。

     

    别让情绪给睡眠“添堵”

     

    熬夜伤身的道理人人都懂,却总有人在健康的边缘试探:工作忙、应酬多,晚上不想睡、早上起不来……

     

    很多时候,不是你睡不着,而是一些心理问题不让你睡。

     

     

    拖延症

     

    明明意识到该睡觉了,但就是不愿意睡;困得睁不开眼,还逼着自己保持清醒继续熬,这在心理学上类似于“拖延症”。

     

    这一现象在学生、白领等群体中最常见。究其原因,主要是心理需要没能得到满足。

     

    焦虑症

     

    焦虑者长期精神紧张,对周围的环境感到恐惧、不安,难以放松。多伴有失眠、易醒、梦魇等睡眠障碍。

     

    抑郁症

     

    抑郁引起的失眠,即使当下生活境遇很好也会失眠,不干预可能持续三个月以上,且多数表现为早醒。

     

    熬夜加重负面情绪

     

    反过来,长期失眠造成大脑严重缺乏休息,高级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和抑制失调,容易诱发各种大脑功能和结构病变,产生更多负面情绪。

     

    熬夜,从头到脚伤害你

     

     

    “早睡觉是浪费生命,利用晚上的时间做很多该做的事,实际上是延长生命的一种方式。”

     

    事实上,这种所谓的争取时间的方式恰恰缩短了人的生命。

     

    伤害1 耳聋耳鸣

    睡眠不足易造成内耳供血不足,伤害听力,长期熬夜可能导致耳聋。

     

    伤害2 肥胖

    熬夜的人经常吃“夜宵”,不但难消化,隔日早晨还会食欲不振,造成营养不均衡,引起肥胖。

     

    伤害3 皮肤变差

    长时间熬夜,人的内分泌和神经系统失调,使皮肤灰暗、干燥,出现暗疮、粉刺、黑斑等问题。

     

    伤害4 记忆力减弱

     

     

    交感神经在夜晚保持兴奋,到了白天就会出现头昏脑涨、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等。

     

    伤害5 肠胃受损

    人的胃黏膜上皮细胞平均2—3天就要更新一次,且在夜间进行。如果肠胃没有得到休息,就会影响其修复过程。

     

    伤害6 免疫力降低

    经常处于熬夜、疲劳、精神不振的状况,人体的免疫力会跟着下降,感冒、过敏等就会找上门。

     

    伤害7 心脏病风险

    长期“黑白颠倒”的人,不仅脾气会变坏,内脏也得不到及时调整,使心脏病的患病几率升高。

     

    3招甩掉晚睡强迫症

     

    北京回龙观医院临床心理科主任刘华清补充3点建议,教你脱离“晚睡族”的队伍。

     

     心理暗示

     

    必须明确晚上是休息的时间,给自己定一个规矩,在11点左右睡觉。

     

     

    当大脑告诉你不想睡时,你需要告诉自己:不能被这种思想和意识掌控,我已经很困了,应该马上睡觉。

     

     转移注意力

     

    睡前强制自己关上手机、电脑,闭上眼睛,让大脑处于空白状态。

     

     

    如果很难做到,可以选择特定的行为取代强迫性晚睡的行为。包括:洗热水澡、泡脚、做面膜等。

     

    注意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不要上网、玩手机、聊天。

     

    做助眠动作

     

    • 头部:皱紧眉头、鼻子,闭紧双眼,保持10秒后放松。
    • 肩膀:绷紧肩膀,让肩膀高高抬起后落下。
    • 手臂:将两侧小臂弯起来,放在身体两侧,靠近肩膀,然后整个手臂一起用力紧绷。
    • 手部:双手最大力气握拳后放松。
    • 腹部:收紧腹部,保持收腹10秒。
    • 腿部:绷紧大腿和臀部,将腿伸直上抬。
    • 脚部:脚趾慢慢向下弯曲抓地,保持10秒后放松。

     

    以上动作的间隔时间均是10秒,可根据自身情况在睡前选择1~2种,有睡意后即可停止。

  • 早期胃癌是指肿瘤仅局限于胃黏膜或黏膜下层,其内镜下的表现主要包括黏膜改变、色素变化、表面粗糙等。

    1.黏膜改变:早期胃癌的黏膜改变通常呈现为黏膜隆起、溃疡、红斑、白斑等。这些改变可能在表面上看起来较小或不明显。

    2.色素变化:早期胃癌的黏膜可能出现颜色异常,如局部明显变浅或变深,或出现不规则的色素沉着。

    3.表面粗糙:胃癌早期,对黏膜的损伤还比较小,可能会导致黏膜表面出现粗糙、不规则或凹凸不平的表面。不过早期胃癌内镜下的表现可能不明显,难以被察觉。所以对于存在高风险人群,最好定期到医院完善胃镜等检查。

    一旦出现胃部不适或疑似胃癌的现象,需尽快到医院就诊和治疗。

  •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组织编撰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8》数据显示,心血管病死亡率仍居首位。

     

    总体上看,中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及死亡率依旧处于上升阶段。推算心血管病现患人数2.9亿,心血管病死亡率占居民疾病死亡构成的40%以上,农村和城市心血管病死亡占全部死因的比率分别为45.5%和43.16%。

     

    除了吃药,我们日常生活中还能做什么来降低心血管病的风险呢?《美国心脏协会杂志(JAHA)》一项研究发现,喝茶有助降低心血管病风险。

     

     

    《生命时报》邀请权威专家,为你介绍一天最佳喝茶时间表,并提醒大家8种茶不能喝。

     

    受访专家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副所长、中国茶叶学会理事长 江用文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科技处处长、研究员 林 智

    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中医科主任医师 郭志红

     

    喝茶降低心血管病风险

     

    《美国心脏协会杂志(JAHA)》发表一项研究,用大数据证明了喝茶可以降低心血管病风险。

     

     

    研究分析了8万多名中国人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的变化与喝茶的关系,随访了6年的时间。结果显示,长期坚持饮茶的人HDL-C水平下降得更慢,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降低8%。

     

    HDL-C是一种“好胆固醇”,它对应着“坏胆固醇”——LDL-C。LDL-C容易沉积在血管壁上引起动脉粥样硬化,而HDL-C则正相反,对血管有保护作用。

     

    除了关注HDL-C的水平外,研究人员也采集了志愿者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的水平,计算TC/HDL-C、TG/HDL-C的比值。TC/HDL-C的比值越小,说明HDL-C在TC中占的比例越大,LDL-C占的比例越小,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才越低。TG/HDL-C也是类似的道理。

     

    而TC/HDL-C和TG/HDL-C的比值则是在喝茶频率≥4次/周的时候才会有明显的改善。这个结果是针对所有类型的茶叶,如果细分一下茶种的话,效果最好的还是绿茶,其次是红茶,最弱的是花果茶等其他类型的茶。

     

    一日三时喝茶表

     

    爱喝茶的朋友可能会特别钟情某一种茶。其实,根据一天中身体的不同状态,喝不同种类的茶会更健康。

     

    早晨喝红茶

     

    睡眠期间肠道处于半休息状态,晨起后它需要时间恢复到最佳工作状态,有些人早上吃一点寒凉的东西就会拉肚子,所以晨起后很适合喝性温的红茶。

     

    宜在早饭后8点半到9点半之间饮用,可以起到提神、抗疲劳的作用,助你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迎接一天的工作。

     

    提醒:红茶是所有茶中咖啡因含量最高的茶,其咖啡因含量是乌龙茶的2倍,绿茶的3倍,空腹喝易引起心慌、尿频等,胃肠虚寒者更应注意。

     

     

    午后喝绿茶

     

    绿茶属于不发酵茶,其茶多酚含量比其他茶都高,抗氧化能力最强,能更好清除体内自由基(活性氧),让身体轻松。

     

    下午2点到3点之间饮用最适宜,此时大脑容易昏昏沉沉,眼睛疲惫不堪。清代黄宫绣的《本草求真》称,茶能治“头目不清”,所以从中医角度讲,下午来杯绿茶也能提神清目。

     

    提醒:喝的时候要一口一口地慢饮,不要一口气喝完。

     

    晚上喝黑茶或乌龙茶

     

    由于过量摄入咖啡因会让人神经兴奋,影响睡眠,所以很多人晚上都不敢喝茶。其实,不同品种的茶叶中咖啡因含量不同,后发酵的黑茶咖啡因含量较低。

     

    常见的黑茶中,咖啡因含量由高到低依次是:六堡茶砖、云南普洱熟茶、雅安藏茶。爱茶的朋友可以先试试这几种茶,睡眠浅的朋友可尝试咖啡因含量更低的乌龙茶。

     

    宜在晚上6点到7点之间饮用,茶水切忌过浓,能够起到降血脂、助消化的作用。

     

    提醒:晚上9点后不宜再喝茶,否则睡眠质量会受到影响。

     

     

    八种茶最好别喝

     

    并不是只要喝茶就对健康有益,有些茶或喝法不对甚至会损害健康,尽量不要喝。

     

    1.浓茶

     

    浓茶中含有大量的咖啡因、茶碱等,对肠胃的刺激性很强,饮用后可引起失眠、头痛等不适,有的人还会产生呕吐感。

     

    喝浓茶久了,还会伤骨。美国科学家发现,每天饮5杯浓茶的人,髋骨(骨盆处)骨折的危险较不饮浓茶者高70%;每天饮浓茶超过7杯者,其相对危险性达80%以上。

     

    2.霉变茶

     

    茶叶发霉是因为受了青霉、曲霉等微生物的污染,霉变茶泡出的茶汤已经没有了茶香,喝了对人体会有一定的损害,如导致头晕、腹泻,甚至引起重要器官坏死。

     

    受潮发霉的茶,一般可以在表面看到白色的霉斑,深嗅多有潮湿阴霉的气味,尤其冲泡时这种气味更为明显。茶叶应该放在干燥处保存,以防霉变。

     

    3.串味茶

     

    茶叶含萜类物质,结构多孔,极易吸收异味,和其他有味道的东西放在一起一段时间后,很容易变味。有的味道含有毒素,如油漆味、樟脑味等,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茶叶存放时要尽量隔绝有异味的食物,防止串味。特别注意的是,不同等级、不同品种的茶叶,也应分类存放。

     

     

    4.久泡茶

     

    冲泡时间过长,不仅茶汤色暗、味差,失去品尝价值,而且由于茶叶中的维生素、氨基酸等因氧化而减少,使茶汤营养价值大大降低。另外,茶汤搁置时间太久,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污染,茶汤中的微生物数量较多,很不卫生。

     

    5.生茶

     

    生茶是指杀青后不经揉捻而直接烘干的烘青绿茶。这种茶所含的成分与鲜叶所含的基本相同,带有严重的生青气。

     

    老年人饮了这种茶,对胃黏膜的刺激性很强,容易产生胃痛;青年人饮后也可能会觉得胃部不适,即通常所说的“刮胃”。

     

    这种生茶,最好不要直接泡饮,可放在无油的铁锅中,用文火慢慢地炒,烤去生青气,待产生轻度栗香后即可饮用。

     

    6.过烫茶

     

    茶一般都是用沸水冲泡的,但是不能在过烫时饮用。否则会烫伤口腔和食道黏膜,造成溃疡,久而久之可能诱发口腔癌、食道癌。

     

    《国际癌症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发布的一项新研究指出:与那些几乎不喝茶或喜欢喝凉茶的人相比,每天喝两杯以上、温度为60摄氏度茶水的人,患上食道癌的几率高出90%。

     

     

    7.焦味茶

     

    茶叶在制作过程中烘烤过度就会产生焦味,这种茶叶的有效营养成分和决定茶叶滋味的某些成分受破坏较多,并且还可能含有一定的致癌物。因此,无论从营养角度还是食品安全角度考虑,焦味茶是不宜饮用的。

     

    8.隔夜茶

     

    隔夜茶因放置时间过久,其中微量的氨基酸、糖类等物质会成为细菌、霉菌滋生的养分,不仅如此,茶水中所含的茶多酚、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分也会因放置时间过久发生氧化反应,导致茶水中所含的抗氧化成分下降,令其营养价值和保健功效大打折扣。

  • 生病本就不舒服,如果等了半天,进了诊室才发现挂错号了,需要重新排队,心情一定很郁闷。

     

     

    疾病不同,但症状可能相似,有些连医生都容易弄错。内分泌范畴的疾病,就容易傻傻分不清。

     

    《生命时报》邀请专家,梳理了内分泌科常看的疾病类型,帮你以后少挂冤枉号。

     

    受访专家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  倪青

     

    5种病要挂内分泌科

     

    内分泌系统是指一群特殊化的细胞组成的内分泌腺,包括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性腺、胰岛、胸腺及松果体等。

     

    这些腺体分泌高效能的有机化学物质(激素),经过血液循环将化学信息传递到靶细胞、靶组织或靶器官,发挥兴奋或抑制作用。

     

     

    内分泌科常看的病症有以下几大类:

     

    1.糖尿病及其并发症

     

    这是内分泌代谢科最多见且高发的疾病,包括其所致的多种并发症,如心脑血管疾病、肝肾病变、眼部病变、糖尿病足等。

     

    2.甲状腺疾病

     

    包括所有和甲状腺相关的疾病。如甲亢、甲减、甲状腺炎、甲状腺肿大及结节、甲状腺肿瘤等。

     

    我国甲状腺疾病发病率20%,已经远远超过糖尿病疾病的1.2亿人,并呈现快速上升趋势。

     

    因为甲状腺的内分泌功能涉及到能量代谢,基本上所有器官都会受影响,心脏也是其中之一。

     

    甲减患者的心率会比平时慢,易疲劳、行动迟缓、情绪抑郁。

     

    甲亢患者则是心率加快,焦虑失眠、坐立不安、易怒。脱发也是甲状腺异常的特征之一,甲亢和甲减都会掉头发。

     

    1分钟自测甲状腺肿大:找一面镜子,头向后仰,喝一口水,下咽时,观察喉结(女性也有喉结)下方到锁骨上方这段距离。

     

    仔细看看有没有肿块或突出物,重复几遍喝水吞咽的动作。如果发现异常,尽快就医。

     

    3.肥胖和消瘦

     

    肥胖本身就是一种会导致多种危害的常见病,也可能是其他疾病的临床表现。消瘦常与内分泌代谢紊乱有关。

     

    4.骨代谢疾病

     

    最常见的骨质疏松症,包括其他不明原因的骨痛、骨折、骨骼畸形等。

     

    5.性腺疾病

     

    比如女性闭经、月经紊乱、男女更年期状态、男性乳腺发育、性腺及第二性征发育不良、性早熟、多毛、不孕不育、性功能障碍等。

     

    此外,下丘垂体疾病、肾上腺疾病、电解质异常紊乱、儿童生长发育障碍、血脂异常、低血糖病等都是内分泌科疾病。

     

    3种相似疾病易被误诊

     

    内分泌疾病症状复杂,常会出现两种疾病十分相似的现象,增加误诊可能。

     

     

    痛风/高尿酸血症 VS 骨关节病

     

    痛风、高尿酸血症,都会呈现出关节部位疼痛,常被误诊为骨关节病。

     

    正常饮食状态下,高尿酸血症患者两次空腹血尿酸水平,男性高于420微摩尔每升,女性高于360微摩尔每升。

     

    嘌呤代谢紊乱导致的高尿酸血症与年龄、生活方式、药物等有关,中老年男性和绝经后女性为高发人群。

     

    痛风是一种常见且复杂的关节炎类型,常在夜晚突发关节部位严重疼痛、水肿、红肿和炎症,持续几天或几周不等。如果未能及时治疗,关节会受损,导致关节变形,整个发病过程中肾脏会受损或导致肾结石。

     

    甲亢/甲减 VS 高血压

     

    甲状腺机能亢进或减退、肢端肥大症等内分泌疾病,因常有高血压表现,可能被误诊为高血压。

     

    • 甲亢性高血压以收缩压升高为主,舒张压正常或稍低,脉压差增大,随着甲亢的控制,血压可逐渐降至正常。
    • 甲减性高血压以舒张压升高为主,随着治疗,甲状腺功能正常后,血压可降至正常。
    • 甲旁亢性高血压会导致血钙升高,直接作用于血管壁,使血管壁张力增加,也常引起肾脏损害,导致血压升高。
    • 库欣综合征是肾上腺皮脂分泌过量糖皮质激素导致的,75%的患者会出现高血压,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呈中等度升高,对降压药治疗效果不佳。

     

    糖尿病 VS 库欣病

     

    库欣病是会引起血糖升高的少见病之一,病程不等,平均为3~4年,多为青壮年女性,呈现向心性肥胖,胸、腹、臀部有脂肪堆积,四肢相对瘦小。

     

    患病女性性欲减退、月经稀少、闭经、溢乳、不孕;男性性欲减退或阳痿、精子减少、睾丸萎缩。

     

    因该病患者常出现胰岛素抵抗和糖耐量减低,高血压、皮肤黑色素沉着等,可能会被误诊为糖尿病。

     

    7招调理紊乱的内分泌

     

    健康的生活方式,能让内分泌系统重新排兵布阵、井井有条。看上去老生常谈的生活细节,坚持下去你就会发现它的神奇。

     

     

    1.均衡饮食

     

    饮食遵循以下原则:

    • 食物丰富多样,清淡少盐;
    • 多吃谷物、蔬果和薯类;
    • 常吃奶类、豆类或其制品;
    • 常吃适量鱼、蛋、瘦肉,少吃肥肉。

     

    2.控制体重

     

    若体质指数(BMI),即体重(公斤)除以身高(米)的平方超过25,则应开始控制体重。建议平时少吃快餐、油炸食品等。

     

    3.充足睡眠

     

    尽量晚上11点前入睡,并保证7小时睡眠,休息后要有神清气爽的感觉。如果入睡困难,睡前1小时喝杯牛奶或者用温水泡脚。

     

    4.规律运动

     

    运动是一个综合性的保健方式,不仅能释放压力、消耗能量,还可增强心肺功能。

     

    每周坚持3~5次、每次半小时以上的运动,如健步走、慢跑、骑车、跳舞等,以微微出汗为宜。

     

    5.心态平和

     

    生活中,应用平和的心态面对周围的人和事,不开心时尝试与信任的亲友聊聊天,或自己通过听音乐、看书、户外旅行等方式调节情绪。

     

    6.避免过劳

     

    社会节奏再快,也要把自己的生活放慢,不能因图快而牺牲健康。要有“有理想不能乱想,有追求不能强求”的中庸态度。

     

    7.定期体检

     

    建议每年做一次全面体检。如果有不明原因的消瘦或发胖、脱发或毛发旺盛、易累易怒、月经紊乱等,要及时就医。

  • 盐文化最早起源于中国。

     

    古人调味,先要用盐和梅,《尚书》载:“若作和羹,尔惟盐梅。”酸、苦、甘、辛、咸这五味之中,以咸为首,所以盐也是"百味之首"。

     

     

    有了盐之后,我们的食物才变得有滋有味。可是,我们在享受味蕾刺激的同时,也被食盐中的“钠”悄悄伤害了健康:“钠”元素摄入过多,让我们更容易患上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疾病。

     

    怎样在兼顾美味的情况下,让自己吃得更健康?《生命时报》结合权威期刊《英国医学杂志(BMJ)》的一项研究,教你健康吃盐。

     

    受访专家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肾内科主治医师 陈燊

    北京朝阳医院营养师  宋新

     

    换种盐,每年减少45万人死亡

     

    《英国医学杂志(BMJ)》上发表了一篇模型研究,评估在中国用低钠盐取代普通盐(在餐桌上或在烹饪过程中使用的任意一种盐)的干预措施,对中国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影响。

     

     

    新南威尔士大学的Matti Marklund联合北京大学的科学家,分析了中国食盐替代与中风研究(SSaSS)的数据,发现如果在中国使用含25%氯化钾的低钠盐替代食盐,将能每年减少45万例心血管死亡,减少了11%[1]。

     

    低钠盐是一种含钠较少的盐,一般使用25%~67%的氯化钾替换掉食盐中的氯化钠。

     

    使用低钠盐大约能降低5mmHg的收缩压和2mmHg的舒张压。在中国台湾进行的一项研究也显示,使用低钠盐与较少的心血管死亡相关[6]。

     

    中国疾控中心的调查发现,每3名成人中就有1个高血压患者。据估计,中国大约1/7的心血管死亡可归因为高钠摄入,也就是盐吃多了[3]。而因此减少钠的摄入十分必要。

     

    低钠盐,每天可以吃多少?

     

    “低钠盐”,即在氯化钠(NaCl)、碘酸钾(KIO3)或碘化钾(KI)的基础上,添加了一定量的氯化钾和硫酸镁,低钠盐适当降低了食盐中的钠含量,增加了钾含量。

     

    正常成人每天钠需要量为2200毫克,我国成人一般日常摄入的食物本身大约含有钠1000毫克,需要从食盐中摄入的钠为1200毫克左右(大约3克食盐)。

     

    中国营养学会建议健康成年人一天摄入食盐(包括酱油和其他食物中的食盐量)的上限是6克,而我国居民的摄入量远高于这一标准。因此,在营养师看来,即使吃低钠盐,也尽量控制在6克以内。

     

     

    低钠盐,3类人慎吃

     

    虽然食用低钠盐可降低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也不是人人皆宜。

     

    低钠盐中钠的含量减少了,为了不降低咸味,会添加钾。大多数情况下摄入钾离子是安全的,但以下三种情况除外。

     

    1.肾功能不好的人

     

    钾离子是通过肾脏排出体外的。

     

    当肾功能受损时,人体内的钾离子不能顺利排出,会在体内蓄积,久而久之就会出现血钾升高。当血钾超过5.5毫摩尔/升,就会对心血管造成威胁。

     

    2.服用“普利”及“沙坦”类降压药物

     

    高血压患者常用贝那普利、依那普利等、氯沙坦、缬沙坦等降压药,会抑制了体内的激素——醛固酮的作用,导致钾离子排出受阻,血钾也就自然升高。

     

    因此服用上述两种降压药物的同时,再食用低钠盐,高血钾的风险就会显著增加。

     

    3.服用螺内酯的人

     

    螺内酯是一种常用的利尿剂,也同时是一种降压药物,它也会抑制醛固酮发挥作用。

     

    因此,服用此类药物的患者也不宜多吃低钠盐。

     


    参考资料:
    [1] MARKLUND M, SINGH G, GREER R, et al. 2020. Estimated population wide benefits and risks in China of lowering sodium through potassium enriched salt substitution: modelling study. BMJ [J], 369: m824.
    [2] Newberry S J, Chung M, Anderson C A M, et al. Effects of dietary sodium and potassium intake on chronic disease outcomes and related risk factors[J]. Agency for Healthcare Research and Quality (AHRQ), 2018.
    [3] Mozaffarian D, Fahimi S, Singh G M, et al. Global sodium consumption and death from cardiovascular causes[J].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14, 371(7): 624-634.
  • 骨质增生也是一种可以预防的疾病,在平时生活当中除了要注意减少身体劳累过度,还可进行一些轻松舒缓的运动来预防骨质增生,可以帮助关节液压入关节腔内,从而起到滋润、润滑关节,预防关节病变的作用。


    骨质增生的发生骨骼机能退化,关节过度摩擦和负重有很大的关系,专家介绍说,得了骨质增生的患者不要因为这个病就可以减少活动量,相反的预防骨质增生发作或者加重,在平时可适度的进行一些体育锻炼。并且也是有效防此病的好方法之一。特别是进行关节运动可利于关节液向软骨的渗透,减轻病变几率。那么有哪些预防骨质增生的锻炼方法呢?

     

     

     


    预防腰椎骨质增生患者锻炼的方法:


    首先应该保持仰卧,双手同时上举然后用手掌托抱住头部,双髋膝保持屈曲,双足底同时平踏在床面,准备完成之后尽量把自己的双侧髋膝关节屈曲,使膝关节前方的位置可以尽量贴近胸部,完成后再逐渐恢复到准备姿势。


    预防膝关节长骨刺的锻炼方法:


    1、站桩:此方法是比较简单的,首先应该保持上身直立,全身放松然后把双脚左右分开与肩同宽,同时保持双腿屈膝120-135度,每天站2次,每次3-5分钟。


    2、盘腿静坐:锻炼的时候保持上身直立,盘腿坐在床上,时间大约在5-10分钟。每天间隔进行2次。如在锻炼期间配合气功静坐,效果更好。


    3、双膝跪坐:上身同样保持直立,然后把双膝跪在平整的床上,同时把臀部坐在小腿上,每天间隔进行2次,每次时间为5-10分钟。


    4、双膝外翻静坐:在锻炼时把上身直立,然后把双膝弯屈外翻,保持臀部坐在床上的体位,时间为5-10分钟,每天2次。


    预防骨质增生这种疾病,采取运动疗法的同时应该注意避免长期进行剧烈运动,因为在平时长期剧烈运动同样也是诱发骨质增生的一个因素,而上述这些运动都是比较舒缓的,并且在家里或者在草地上就可以完成,因此坚持锻炼下去配合良好的饮食习惯就可起到明显的预防效果。

     

  • 日间手术作为一种新型的医疗模式,在我国逐渐受到重视。它不仅能够有效降低医疗成本,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医疗效率,还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加便捷、舒适的就医体验。那么,哪些手术适合日间手术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一、常见适合日间手术的疾病

    1. 腹股沟疝:腹股沟疝是一种常见的腹壁疾病,采用局麻开放手术或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术后恢复快,适合日间手术。

    2. 甲状腺、乳腺良性肿瘤:甲状腺、乳腺良性肿瘤可采用微创手术进行治疗,手术创伤小,恢复快,适合日间手术。

    3. 体表肿块:体表肿块可采用微创手术或激光治疗,创伤小,恢复快,适合日间手术。

    4. 关节镜手术:关节镜手术是一种微创手术,适用于关节疾病的治疗,如膝关节损伤、半月板损伤等,术后恢复快,适合日间手术。

    5. 胆囊结石: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是一种常见的日间手术,适用于胆囊结石的治疗,术后恢复快,痛苦小。

    二、日间手术的优势

    1. 降低医疗成本:日间手术患者无需长时间住院,可以有效降低医疗费用。

    2. 缩短住院时间:日间手术患者术后恢复快,可以迅速出院,缩短住院时间。

    3. 提高医疗效率:日间手术可以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率,提高医疗效率。

    4. 提高患者满意度:日间手术为患者提供更加便捷、舒适的就医体验,提高患者满意度。

    三、日间手术的麻醉选择

    日间手术的麻醉选择应个体化设计,包括局部麻醉、全身麻醉和清醒镇静麻醉。局部麻醉适用于创伤小、时间短的手术;全身麻醉适用于较大手术;清醒镇静麻醉适用于需要镇静但无需全麻的患者。

  • 我是一个年轻的职场女性,最近因为身体不适,决定通过互联网医院进行线上问诊。在网上填写了我的病情描述和主诉后,很快得到了医生的回复。医生非常耐心地询问了我的病情细节,并给出了专业的建议。他提醒我需要完整查看病例后进行诊疗,还告诉我6岁以下儿童就诊时需要监护人陪同。我感受到了医生对患者的关心和负责的态度。

    在问诊过程中,我向医生详细描述了我的症状和手术经历。医生针对我的病情进行了分析和解释,让我对疾病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他告诉我手术对人体的影响,让我对治疗过程有了更多的了解。

    在医生的建议下,我对治疗方案有了更多的思考。我向医生询问了保守治疗的药物和方法,医生给出了针对性的建议,并告诉我根据疼痛的性质决定是否解痉止痛。

    最后,我感谢了医生的专业建议,结束了这次线上问诊。我对互联网医院的服务感到非常满意,这种便捷的医疗方式让我受益匪浅。

  • 在医学领域,同样存在着一些“双刃剑”,它们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既能带来希望,也可能带来风险。

    一、手术:一把锋利的手术刀

    手术是治疗许多疾病的重要手段,但同时也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手术可以切除肿瘤、修复损伤、矫正畸形,但同时也可能带来感染、出血、器官损伤等风险。

    二、药物治疗:特效药也可能带来副作用

    药物治疗是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但并非所有药物都是安全无害的。一些特效药可能存在严重的副作用,甚至可能加重病情。

    三、放射治疗:精准打击也可能带来损伤

    放射治疗可以精准打击癌细胞,但同时也可能对正常组织造成损伤,引发不良反应。

    四、心理治疗:心理疏导也可能带来心理负担

    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缓解心理压力,但过度依赖心理治疗也可能导致患者产生心理依赖,反而加重心理负担。

    五、日常保养:过度保养也可能导致健康问题

    过度依赖保健品、营养品等日常保养品也可能导致健康问题,如营养过剩、药物副作用等。

    因此,在医学领域,我们需要谨慎对待这些“双刃剑”,既要充分发挥它们的治疗作用,又要尽量避免其带来的风险。

  • 我是一个热爱生活的普通人,最近因为一些健康问题需要咨询医生。我选择了线上问诊,方便快捷又省时,真是太方便了。

    通过线上问诊,我遇到了一位非常专业的医生,他对我的问题耐心细致地解答,让我感到很放心。他告诉我关于人中在造手术的相关信息,提醒我手术的风险以及注意事项,让我对手术有了更清晰的了解。

    医生还建议我去当地医院挂号咨询专家,全面了解手术详情。我感到非常感激,他的专业知识和耐心让我对手术充满信心。

    通过这次线上问诊,我不仅得到了专业的建议,也感受到了医生的关心和温暖。我相信在医生的帮助下,我的健康问题一定会得到有效解决。

  • 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不适后,我决定尝试在互联网医院进行线上问诊。通过简单的注册和填写病例信息,我很快被一位专业医生接诊。

    医生询问了我的症状和病史,并给予了耐心的解答和建议。他准确评估了我的病情,并提供了合适的治疗方案。在整个问诊过程中,医生展现出了他丰富的医疗知识和良好的沟通能力,让我感受到了专业和关怀。

    最终,医生建议我到外科进行进一步检查,以确定是否需要手术治疗。尽管没有开具药物处方,但医生的建议让我对病情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并感到安心和放心。

  • 我在一个晴朗的下午,拨通了互联网医院的电话,向医生咨询了我的情况。我询问医生是否建议手术,医生耐心地听我描述了症状,并给出了专业的建议。医生提到了手术的必要性,我有些犹豫,但最终决定听从医生的建议。虽然我有些担心手术后的后遗症,但医生向我解释了可能的风险和对身体的影响,让我更加理解情况。

    我感谢医生的耐心和专业,他的建议让我更加清楚自己的病情和治疗方案。在结束问诊后,我决定按照医生的建议前往医院就诊,希望能够尽快康复。

  •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术已经成为治疗许多疾病的重要手段。然而,高昂的手术费用常常成为患者心中的负担。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一些医院推出了“手术按揭”的新举措,允许患者分期支付手术费用,减轻患者的经济压力。

    仁爱医院作为一家民营医院,在去年7月推出了“手术按揭”服务。这项服务针对费用超过2万元的“重大手术”,手术前交付50%,手术结束出院当天再付30%,剩下的20%在三个月内付清。目前,该医院将服务范围扩大到费用超过3000元的手术,包括麻醉费、材料费和护理费等,还款时间也延长到半年。

    “手术按揭”的推出,旨在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患者的就医积极性。对于一些家庭经济困难的患者来说,这项服务无疑是一项福音。然而,也有一些声音认为,手术按揭存在风险,如患者恶意欠费、医院资金回笼速度变慢等。

    针对这些担忧,仁爱医院采取了多项措施,如要求患者提供身份证复印件、单位或居委会证明,并签署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同时,医院还建立了仲裁机制,一旦出现纠纷,可通过仲裁解决。

    总体来说,“手术按揭”是一项有益于患者的举措,但也需要医院和患者共同努力,确保其顺利实施。

  • 当面对亲人的疾病,尤其是晚期疾病时,是否进行手术成为了许多家庭面临的重要抉择。这个抉择不仅仅关乎经济负担,更关乎对生命的尊重和对未来的希望。

    以雪儿的公公为例,面对晚期疾病,医生提出了手术方案,但由于高昂的费用和手术效果的不确定性,雪儿和她的丈夫产生了分歧。雪儿担心沉重的债务会影响未来的生活,而她的丈夫则希望尽一切可能挽救父亲的生命。

    这种情况下,如何做出最佳的治疗选择呢?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手术的目的。对于晚期疾病,手术可能并不能改变疾病的最终结果,但有时它可以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甚至为患者争取更多的时间。

    其次,我们需要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家庭经济状况等因素都会影响手术的可行性。例如,年龄较大、身体状况较差的患者可能不适合进行大型手术。

    此外,我们还需要考虑手术的风险和并发症。任何手术都存在一定的风险,包括感染、出血等。我们需要与患者和家属充分沟通,让他们了解手术的利弊,并共同做出决策。

    在欧美一些国家,医生的治疗方案需要经过保险公司的批准。这种制度可以避免过度医疗,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助。而在我国,由于医保制度尚未完善,患者和家属往往需要承担高昂的医疗费用。

    因此,面对是否进行手术的抉择,我们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身体状况、家庭经济状况以及手术的风险和效果。最终的决定应该由患者和家属共同做出,医生应该提供专业的建议和指导。

    对于雪儿夫妇来说,他们需要充分沟通,了解彼此的想法和担忧,共同做出最适合自己的决定。无论最终的选择是什么,我们都应该尊重患者的意愿,给予他们关爱和支持。

  •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老年人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关注。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逐渐退化,更容易患上各种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骨折、肿瘤等。面对这些疾病,手术治疗成为许多患者和家属的首选。然而,许多老人对手术心存恐惧,认为手术风险高、费用昂贵。本文将针对老年人手术相关问题进行科普,帮助老人正确认识手术,消除恐惧心理。

    一、老年人手术风险是否真的高?

    许多老人担心手术风险,主要源于对麻醉和手术过程的不了解。事实上,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麻醉和手术技术已经非常成熟,手术风险已经大大降低。现代麻醉技术可以精确控制麻醉深度,保证患者安全舒适;微创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

    二、手术费用是否真的比吃药贵?

    一些老人认为手术费用高昂,宁愿选择保守治疗。但实际上,对于一些疾病,手术治疗费用并不比保守治疗高。以骨科疾病为例,手术治疗可以更快地缓解疼痛,缩短恢复时间,降低长期用药带来的副作用和经济负担。

    三、微创手术的优势

    微创手术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种手术技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目前,微创手术已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如阑尾炎、骨折、肿瘤等。

    四、如何消除手术恐惧?

    1. 了解手术相关知识:通过阅读科普文章、咨询医生等方式,了解手术过程、风险和注意事项。

    2. 选择正规医院和医生:选择有资质的医院和经验丰富的医生,确保手术安全和成功。

    3. 保持良好心态:树立信心,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4. 术前充分沟通:与医生充分沟通,了解手术方案和风险,消除疑虑。

    总之,老年人手术并非可怕的事情,只要正确认识手术,选择正规医院和医生,消除恐惧心理,手术成功率很高,可以有效改善生活质量。

  • 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健康意识逐渐增强,医疗行业迎来了蓬勃发展。然而,在追求健康的同时,我们也要警惕一些医疗广告中的穿帮之处。

    首先,我们来看看一些关于整形美容的广告。有些广告声称吸脂、除皱、隆乳手术无需住院,这显然与《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相悖。实际上,超过一定范围和量的吸脂手术,以及较大范围的除皱手术和隆乳手术,都需要住院观察。而术后疼痛也是无法避免的,局麻手术过程中疼痛感依然明显。

    其次,一些美容机构宣称手术无痛,这同样是不科学的。无论是全麻还是局麻,手术过程中都会有疼痛感。而且,麻醉效果的好坏也会直接影响手术的疼痛程度。

    此外,广告中常见的“无痕”一词也值得商榷。虽然整形手术切口会选择在比较隐蔽的位置,但手术后仍然会有痕迹。只是通过医生的精细缝合和术后恢复,才能让切口不明显。

    还有一些广告中提到的“高分子双眼皮”和“韩式整形”,其实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高分子双眼皮只是手术缝线使用的是尼龙线而已;而韩式整形只是因为韩国整形风气盛行,才被炒作成一种潮流。

    除了整形美容广告,其他医疗广告中也可能存在穿帮之处。例如,一些药品广告夸大其词,宣传疗效;一些医院广告虚假宣传,误导患者。

    总之,在追求健康的同时,我们要学会辨别医疗广告的真伪,避免受到误导。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