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高发,快看,这几点

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高发,快看,这几点
发表人:张华清

一、什么是手足口病?具体表现如何?

手足口病是由一组肠道病毒(至少有 20 多种)引起的儿童常见传染病,传播速度快,以手足口臀处斑丘疹(柯萨奇病毒 A6 型导致的手足口病,会出现疼痛表现)、疱疹,除了手足口外,臀部也是皮疹的高发区,多表现为红色斑丘疹样为主要特点,多伴有发热,大多数为普通型,症状较轻,无需治疗就能自行恢复,多发于 5 岁以下儿童,免疫低的成人也可感染,4-7 月高发季节。

  • 轻型手足口的表现为急性发病,在口腔、手部、足部处出现疱疹和斑丘疹,在出疹的同时或者出疹前可能会出现发热,大部分是低热,小于 38.5℃。
  • 口腔疱疹大多在与舌头和颊粘膜,其次为唇齿侧和硬鄂,口周也会出现。最初为红色斑片,然后发展为周围红晕的水泡,大约 3 天左右水泡会破,此时宝宝会说咽喉疼痛或者不愿意吃东西。
  • 手足口的皮疹表现多样,最典型的是在手足处表现为数个到数十个斑丘疹或疱疹,多表现四不特点: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在 5 天左右会好转。
  • 大约有 1.5%的手足口病会发展为重症。

二、手部和足部上没有皮疹,是不是就不是手足口病了?

答案是否定的。手足口病,并不是严格的只有手足口臀处出现皮疹的。皮疹出在哪些部位,和感染病毒的毒力、病毒量,以及宝宝自身免疫系统对病毒的反应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并不一定手足口臀处出现皮疹的,所以,在宝宝其他部位,例如四肢处出现皮疹时,也可能是手足口病。家长要多注意。

三、怎么预防手足口病呢?

  • 尽量避免接触患病宝宝。
  • 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希望家长和宝宝一定要住到,这对预防各种疾病都有帮助。
  • 注意食品卫生。
  • 尽量不要让宝宝乱舔东西。
  • 宝爸宝妈回家后要洗手、洗脸后接触宝宝。
  • 在手足口高发季尽量或减少去人口密集的场所。

提示:本内容仅作参考,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手足口病疾病介绍: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disease,HFMD)是由肠道病毒(Enterovirus,EV)感染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的急性发热出疹性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以手、足、口腔等部位皮肤黏膜的皮疹、疱疹、溃疡为典型表现,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脊髓膜炎、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EV71及其所致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Hand, foot, mouth disease, HFMD)是一种常见的儿童感染性疾病,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多发于学龄前儿童,三岁以下婴幼儿普遍易感。其中EV71是导致手足口病的重要病原之一 。除EV71外,柯萨奇A组16型(CA16)、埃可病毒等均可引起手足口病。多数患者症状较轻,但有些病例病情进展迅速,并发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可致死亡,其中以EV71感染引起的病例尤为严重 。近年来,EV71引起手足口病,特别是其所致的重症和死亡病例,已经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引起社会和卫生部门的高度关注 。由于该病在儿童中普遍易感,且缺乏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接种安全、有效的针对性疫苗成为防控该病最经济有效的手段 。

     

    手足口疫苗可以完全预防手足口病么?

     

    EV71 型手足口病疫苗是我国领先研发的创新型疫苗,根据Ⅰ、Ⅱ、Ⅲ期共计 3 万余名婴幼儿的临床试验,结果显示,疫苗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保护效力 。两剂次EV71疫苗接种后28天,血清抗体阳转率为88.1%-91.7%,对于EV71感染相关HFMD的保护效力在90%以上。

     

    但是需要说明的是,并不是打上疫苗之后就不会再长手足口了,因为导致手足口病的病毒有二十多种,现在注射的疫苗是EV71疫苗,EV71病毒是近年导致重症手足口病和手足口患儿死亡的主要病毒之一,注射EV71疫苗之后,可以有效地预防EV71所导致的手足口病,和减轻该病毒感染所引起的症状,但是不能够预防其他的病毒所引起的手足口病。因此,注射完手足口病疫苗之后,还是要注意给小孩洗手,并且注意与其他的手足口病患儿进行隔离。

     

     

    手足口病疫苗会引发手足口病吗?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感染所引起的疾病,而手足口病疫苗是一种灭活病毒,不具有传染性和感染性,不会引起手足口病。所以手足口病疫苗并不会引发手足口病,儿童接种手足口病疫苗能够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不止不会引起手足口病,对于儿童感染手足口病疫苗还会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接种手足口病疫苗,一定要到正规的防疫机构进行接种。但是一定要去正规的防疫机构给孩子接种疫苗,接种疫苗的时候,应当提前做好准备,保证孩子的身体健康,不存在感冒,发烧,腹泻的症状,以免疫苗注射后发生不良反应。

  • 手足口病是一种传染性较强的儿科疾病。它主要是由于病毒感染引起的,会导致孩子的手掌、口腔和脚心出现红色疱疹,并且还有可能引起发高烧和腹泻的症状发生。得了这种疾病之后,我们要积极的进行对症治疗,以尽快的控制病情,这样才能够让患者的身体尽快恢复。

    那么得了手足口病后拉肚子应该怎么办呢?

    手足口病的患儿拉肚子主要是由于肠道被病毒感染而引起的,这种情况虽然会给孩子造成比较大的痛苦,但病情具有一定的自限性,一般7~10天之后症状就会自行缓解,所以家长不用过于恐慌,只要及时进行对症治疗即可。对于这种现象,一般我们可以给孩子服用妈咪爱、思密达等止泻药物治疗,以尽快缓解患者的症状。同时我们还要及时的给患者补充水分以及相关的营养物质,以避免电解质紊乱和脱水的情况发生。

    对于手足口病拉肚子这种情况,我们除了使用止泻药物进行治疗之外,还应该注意调理孩子的饮食,平时应该尽量孩给子吃流质和半流质的食物,以减轻孩子消化系统的负担。我们最好不要给孩子吃油腻生冷难以消化的食物,否则那样很容易导致病情加重。如果孩子还有发烧的现象,那我们应该尽早使用退烧药物进行治疗,以控制孩子的体温,避免中枢神经受到影响。对于手足口出现疱疹的患者来说,可以使用炉甘石洗剂在患处进行擦洗,以尽量防止继发感染的发生。

    手足口病患者出现拉肚子的情况之后,可以使用相关的止泻药物治疗,这样能够有效的减轻病情。对于有发烧症状的患者,我们还要继续使用退烧药物。除此之外,患者还应该多注意休息,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患处滋生细菌,否则那样有可能造成继发感染,这就会严重影响身体的恢复。

  • 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孩子那天真的笑是父母的振奋剂,他能让一个家庭重获新生;孩子的痛苦在父母身上是要加倍,这也许是对父母爱的良好的诠释。

     

    但有重病严重的威胁到了他们安全感,手足口病会给他们的孩子带来痛苦也会给他们自己带来更严重的苦楚。


    手足口病发病前一般没有明显的症状,多数患儿突然起病,发热在38℃左右,有些患儿可伴有咳嗽、流鼻涕等感冒症状。

     

    急性起病,发热,手掌或脚掌部出现斑丘疹和疱疹,膝盖、臀部和肛周等处也可出现皮疹皮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疼痛明显。

     

     

    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

     

    发热1-2天后开始出现皮疹,通常出现在手掌和足底,也可以出现在臀部。有的患儿不发热,只表现为手、足、臀部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病情较轻。大多数患儿在一周以内体温下降、皮疹消退,病情恢复。

     

    大多数病例症状轻微,主要表现为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等特征,多数患者可以自愈。数病例可发生脑膜炎、脑炎、心肌炎和肺炎等重症。极少数儿童患手足口病后会伴有较为严重的合并症,可引起死亡。

     

    少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少年儿童和成人感染后大多不发病,但能够传播病毒。


    (一)临床诊断病例


    急性起病,发热,手掌或脚掌部出现斑丘疹和疱疹,臀部或膝盖也可出现皮疹。皮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的疱疹,疼痛明显。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


    重症病例:1.有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的患者,同时伴有肌阵挛,或脑炎、急性迟缓性麻痹、心肺衰竭、肺水肿等。2.手足口病流行地区的婴幼儿虽无手足口病典型表现,但有发热伴肌阵挛,或脑炎、急性迟缓性麻痹、心肺衰竭、肺水肿等。

     

     

    (二)实验室诊断病例


    临床诊断病例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即为实验室诊断病例


    1.病毒分离


    自咽拭子或咽喉洗液、粪便或肛拭子、脑脊液或疱疹液以及脑、肺、脾、淋巴结等组织标本中分离到肠道病毒。


    2.血清学检验


    病人血清中特异性IgM抗体阳性,或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IgG抗体有4倍以上的升高。


    3.核酸检验


    自病人血清、脑脊液、咽拭子或咽喉洗液、粪便或肛拭子、脑脊液或疱疹液以及脑、肺、脾、淋巴结等组织标本中检测到病原核酸。


    要想为了孩子和自己家庭的幸福,平时就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先有良好的免疫力,其次在远离会染病的病因,孩子的健康和一个家庭的幸福就有了良好的保障,我们的世界也会因此美好。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家里有孩子的估计都深有体会,说到手足口病,每个家长都谈之色变。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引发这一病症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多发生在5岁以下的儿童身上。一到早春,手足口病就开始高发,在孩子之间的传染性非常高,令许多家长为此烦恼。而得了手足口病的孩子,一般会出现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等部位会出现小疱疹或是小溃疡,让孩子痛苦难耐。通常来说,患儿一周左右可以自愈,但是少数患儿会引发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如果情况更严重的,可能还会导致死亡。

     

    所以,当宝宝得了手足口病,一定要引起家长们的高度注意。这种病主要是通过消化道(口),呼吸道(飞沫、咳嗽、打喷嚏等)以及密切的接触等途径传播。也就是说,家长要格外关注孩子接触过的食物、玩具、或是患有手足口病的其他孩子等等。

     

     

    除此之外,父母还可以通过一些家庭护理方式来减轻孩子的不适感。

     

    (1)饮食调整

     

    患上手足口病的宝宝,会因为发热、口腔长疱疹导致胃口差,不愿进食。家长应给孩子吃点清淡、温性、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而生姜、蒜等辛辣刺激性食物最好进食,同时还要少吃鱼虾蟹和鹅肉。

     

    一般来说,在手足口病初期,应该让孩子少吃多餐,可以牛奶、豆浆、米汤、蛋花汤等流质食物为主。

     

    如果宝宝有发烧的症状,可以给孩子喂一些红萝卜马蹄水。红萝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和维生素C,而马蹄有利尿的功效,可以减少宝宝发热期间聚集在膀胱的毒素,同时还能补充发烧时的体力消耗。

     

     

    (2)清洁口腔

     

    在患病期间,孩子会因为口腔疼痛而哭闹不止,这时候需要注意保持孩子的口腔清洁。在饭前饭后都要用生理盐水漱口。如果宝宝太小不会漱口,那么可以用棉棒蘸取生理盐水轻轻清洁口腔。

     

    此外,也可以将维生素B2粉剂直接涂于孩子口腔糜烂部位,或是涂鱼肝油,也可以口服维生素B2 、维生素C,辅以超声雾化吸入,以减轻宝宝的疼痛感,促使口腔糜烂早日愈合,预防细菌继发感染。

     

    (3)注意卫生

     

    除了给孩子做好口腔卫生清洁之外,还要帮助和引导孩子勤洗手,特别是在饭前、便后、玩耍后。孩子使用的餐具和玩具也要经常消毒。

     

    室内要保持痛风,尽量不要让孩子在传染高峰期出去玩,接触太多人。

     

    最后,希望每个孩子都能远离手足口病,健康地长大~

  • 疱疹性咽峡炎(herpangina)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急性传染性咽颊炎,以粪-口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传染性很强,传播快,遍及世界各地,呈散发或流行,夏秋季为高发季节,主要侵犯1~7岁小儿。临床以发热、咽痛、咽峡部黏膜小疱疹和浅表溃疡为主要表现。为自限性疾病,一般病程4~6日,重者可至2周。同一患儿可重复多次发生本病,系不同型病毒引起。

     

     

    每到暑热天气为病菌等微生物营造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同时也为它们的传播提供了基础,儿童在校聚居,吃喝玩乐的时候并不在意卫生,因此很有可能会传染疱疹性咽峡炎,造成流行。由于儿童的行为能力非常差,要对儿童进行防护,必须老师和家长共同完成。

      
    引起疱疹性咽峡炎的肠道病毒多为柯萨奇病毒,流行时期以每年夏秋季节多发,发病以学龄前期及学龄期小儿多见,有很强的传染性,其主要的传播途径是经呼吸道、粪口传播,故很容易造成广泛流行。前来医院就诊的孩子们多因为出现发热、嗓子疼,医生查看喉咙时常在咽峡部粘膜发现小疱疹,周围色红,破溃后呈红色或淡黄色溃疡,吞咽时自觉咽部疼痛较剧烈。检验血常规常可有淋巴细胞及白细胞升高。白细胞升高时多合并细菌感染。

     

     

    夏季疱疹性咽峡炎流行期间宝爸宝妈当如何护理呢?

     

    俗话说“病从口入”,首先要注意口腔及手部的卫生,接触食物前要把手洗干净,同时还要保持口腔清洁,大人要多提醒孩子,看护好孩子,避免脏物入口。此时家里当注意开窗通风,避免让孩子接触传染源及隐性感染者,少到人多场所活动,可选择在户外进行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

     

    本病为自限性疾病,病程很少超过2周,患病后预后相对良好,多无明显并发症,极少数可发展为重症。本病还当与普通感冒及手足口病等有相似症状的疾病相区分。

     

    若孩子已患上疱疹性咽峡炎,家长不要过分恐慌则更应让他们多洗手、多饮水,分餐饮食等,吃些无刺激的食物。若孩子发热不退,可给孩子洗个热水澡,或者局部喷些中药以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对于抗生素及抗病毒药物一定要有专业医师指导才能应用,见到孩子病情变化,要及时到医院就医。

  •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5岁以下儿童多发,引起手足口病最常见的是柯萨奇病毒A16型及肠道病毒71型。密切接触是手足口病重要的传播方式,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玩具等引起感染,还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后亦可感染,临床以手足肌肤、口咽部发生疱疹为特征。

     

     

    一、手足口病病因

     

    手足口病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最常见的是柯萨奇病毒A16型及肠道病毒71型,其感染途径包括消化道、呼吸道及接触传播。

     

    患儿和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手足口病隐性感染率高。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季节为多见,发病以4-9月为主。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本病传染性强,易引起流行,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密切接触是手足口病重要的传播方式,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感染;还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后亦可感染。

     

    二、手足口病的症状

     

    手足口病的症状以手足肌肤、口咽部发生疱疹为特征。根据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将手足口病分为五期。

     

    第1期(出疹期)


    主要表现为发热,手、足、口、臀等部位出疹,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个别病例可无皮疹,典型皮疹表现为斑丘疹、丘疹、疱疹。皮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疹内液体较少,不疼不痒,皮疹恢复时不结痂、不留疤。不典型皮疹通常小、厚、硬、少,有时可见瘀点、瘀斑。

     

    第2期(神经系统受累期)


    少数病例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多发生在病程1~5天内,表现为精神差、嗜睡、吸吮无力、易惊、头痛、呕吐、烦躁、肢体抖动、肌无力、颈项强直等。此期属于手足口病重症病例重型,大多数可痊愈。

     

    第3期(心肺功能衰竭前期)


    多发生在病程5天内,表现为心率和呼吸增快、出冷汗、四肢末梢发凉、皮肤发花、血压升高。此期属于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危重型,及时识别并正确治疗,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第4期(心肺功能衰竭期)


    可在第3期的基础上迅速进入该期,临床表现为心动过速,但个别患儿可有心动过缓,还可出现呼吸急促、口唇紫绀、咳粉红色泡沫痰或血性液体、血压降低或休克。亦有病例以严重脑功能衰竭为主要表现,临床可见抽搐、严重意识障碍等。此期属于手足口病重症危重型,病死率较高。

     

    第5期(恢复期)


    体温逐渐恢复正常,对血管活性药物的依赖逐渐减少,神经系统受累症状和心肺功能逐渐恢复,少数可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

     

     

    三、手足口病的并发症

     

    脑炎、脑膜炎:出现精神差、嗜睡、吸吮无力、易惊、头痛、呕吐、烦躁、肢体抖动、肌无力、颈项强直等症状。循环衰竭:表现为心率和呼吸增快、出冷汗、四肢末梢发凉、皮肤发花、早期血压升高,晚期出现血压降低或休克。神经源性肺水肿:出现呼吸急促、口唇紫绀、咳粉红色泡沫痰或血性液体。心肌炎:常由病毒感染导致,患者常常可以出现胸痛、心悸等一系列心血管系统的表现,症状严重者还会出现休克或者昏迷等症状。

  • 作者 | 李瑛
    文章首发于 | 李瑛主任微博

     

     

    疱疹性咽颊炎多集中于幼儿园和小学的孩子,​而0-3岁的散居儿童因为没有交叉感染的风险,现在看来发病反倒不是特别多。如果病毒传播的速度越来越快,孩子们又在一起活动的时间越来越多,小年龄段的孩子发病率会不会增加现在还不太好说。

     

    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颊炎一样吗?

     

    不一样。疱疹性咽颊炎不是终生免疫的,目前我们还没有办法进行预防接种。因为引起疱疹性咽颊炎的病毒的病毒株的分型组成是非常复杂的,有很多很多种。​当然手足口病疫苗也并不能覆盖所有的手足口病。

     

    疱疹性咽颊炎的病因是什么?

     

    答:病毒感染。

     

    无明显的季节性,四季都有可能发生。最近流行的原因很有可能是每年的5-8月,疱疹性咽颊炎和手足口病毒有交叉。

     

     

    好发年龄和手足口病一样吗?

     

    不一样。手足口病的好发年龄是5岁以下,但疱疹性咽颊炎在各个年龄段都有可能发生。但基本到小学的高年级,孩子的防护系统逐渐完善,自身的抗病能力也都增加了,情况就会相对好一些。

     

    疱疹性咽颊炎的表现是什么?

     

    突然的高烧。

    高热明显且非常的急剧,类似幼儿急疹。但也有会遇到发热为中等热,也就是38~38.5℃以上。

     

    口服退烧药还是可以暂时缓解孩子的体温的,这点也是与幼儿急疹不同。但是,但是,体温还是会在2-3天内反复。

     

    除了发烧,年龄大的孩子会表示咽痛,年龄小的孩子则可以发现口水变多,不爱吃奶,对酸的和甜的东西的刺激是非常明显的。

    另外要观察孩子咽颊部是否有疱疹,但注意破溃化脓后易和化脓性扁桃体炎混淆。

     

     ​如何预防疱疹性咽颊炎?

     

    • ​①维持孩子自身的抗病能力,多让孩子有足够的户外活动锻炼身体。
    • ②​膳食均衡全面+充足的睡眠。
    • ③​避免高温和太阳直射的时候外出。
    • ④勤洗手。​(儿童免洗洗手液也可以使用)
    • ⑤​家中物体表面定期消毒擦洗。
    • ⑥觉得孩子不太舒服,就尽量不要去人流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地方去。​

     

    疱疹性咽颊炎的孩子退烧后,由于之前的刺激反应,孩子会有一些小咳嗽,但如果出现严重的咳嗽,气喘,喘憋,还是要及时就医。

  •  一般的幼儿园在手足口病高发期的时候,都会给家长们讲解一些关于手足口病的一些知识,而且学校的老师每天也会对小儿的身体和体温进行检查,和探测。那么手足口病到底要怎么来治疗才好呢?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1.一般治疗


    本病如无并发症,预后一般良好,多在一周内痊愈,主要为对症治疗。

     

    (1)首先隔离患儿,接触者应注意消毒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2)对症治疗,做好口腔护理。口腔内疱疹及溃疡严重者,用康复新液含漱或涂患处,也可将思密达调成糊状于饭后用棉签敷在溃疡面上。


    (3)衣服、被褥要清洁,衣着要舒适、柔软,经常更换。


    (4)剪短宝宝的指甲,必要时包裹宝宝双手,防止抓破皮疹

     


    (5)手足部皮疹初期可涂炉甘石洗剂,待有疱疹形成或疱疹破溃时可涂0.5%碘伏。


    (6)臀部有皮疹的宝宝,应随时清理其大小便,保持臀部清洁干燥。


    (7)可服用抗病毒药物及清热解毒中草药,补充维生素B、C等。


    2.合并治疗


    (1)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尤其是脑、肺、心等重要脏器功能;危重病人特别注意监测血压、血气分析、血糖及胸片。


    (2)注意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及对重要脏器的保护。


    (3)有颅内压增高者可给予甘露醇等脱水治疗,重症病例可酌情给予甲基泼尼松龙、静脉用丙种球蛋白等药物。


    (4)出现低氧血症、呼吸困难等呼吸衰竭征象者,宜及早进行机械通气治疗。


    (5)维持血压稳定,必要时适当给予血管活性药物。

     


    其他重症处理:如出现DIC、肺水肿、心力衰竭等,应给予相应处理。


    3.抗病毒药物


    因为抗病毒药一般在发病24小时到48小时前使用才是最佳的。而往往我们确诊手足口病的时候,都已经过了最有效的治疗阶段,现在也不提倡用抗病毒的药物。

     

    上面的这些就是对于手足口病的一些治疗的方式和方法了,手足口病的起因最根本的就是,小儿对于自己懂得卫生情况还没有有一个最基本的认识。而且小孩是免疫力相对比较低落的人群,所以说这样引起手足口病的几率就会比较大。

  •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婴幼儿传染病,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该病毒主要通过粪-口途径或呼吸道飞沫传播,同时,接触患者的皮肤、黏膜疱疹液也可能导致感染。

    为了预防手足口病,家长和照顾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特别是饭前、便后和接触公共物品后。

    2. 保持家庭环境清洁卫生,定期清洁玩具、餐具等物品。

    3. 避免带孩子去人多拥挤的地方,减少感染风险。

    4. 加强室内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5. 孩子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手足口病的治疗主要针对症状进行对症处理,如退热、抗病毒等。对于轻症患者,多数可在7-10天内痊愈。但对于重症患者,如出现脑炎、心肌炎等并发症,需要及时就医。

    除了预防措施和治疗外,家长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 保持孩子口腔清洁,避免因口腔溃疡导致疼痛和感染。

    2. 注意孩子营养摄入,给予易消化、清淡的食物。

    3. 加强孩子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手足口病是一种可防可治的疾病,家长和照顾者应加强预防意识,及时发现并处理病情,确保孩子健康成长。

  •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儿童传染病,主要通过接触感染病毒的患者或其污染物而传播。了解手足口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对于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至关重要。

    手足口病的典型症状包括发热、口腔溃疡、手足皮疹等。在诊断过程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以及流行病学史进行综合判断。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鉴别诊断:

    1. 疱疹性口炎:与手足口病相似,但主要表现为口腔黏膜上的小水疱和溃疡,不伴有手足皮疹。

    2. 口蹄疫:一种人畜共患病,主要通过接触病畜感染。症状包括发热、口腔溃疡、手足皮疹等,但皮疹通常为水疱,破溃后形成溃疡。

    3. 疱疹性咽峡炎:由柯萨奇A组病毒引起,主要表现为发热、咽痛、咽部疱疹等。

    4. 水痘: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病毒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发热、皮疹,皮疹呈向心性分布。

    5. 脑炎或脑膜炎:手足口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时,可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症状。

    了解手足口病的鉴别诊断对于医生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若怀疑患有手足口病,请及时就医,以便得到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 线上问诊,温暖医疗之旅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像往常一样,坐在电脑前,处理着日常的工作。突然,一条信息打破了平静,是来自一位朋友的求助。他说,他的手指头受伤了,需要咨询医生。我立刻意识到,这可能是一个展示互联网医院便捷性的好机会。

    我打开了他的对话框,简洁的界面让我迅速找到了相应的科室——手足外科。一位医生助理立刻出现了,她热情地询问了我的病情,并告诉我主任正在忙,她会尽快将我的情况通知主任。

    等待的过程并不漫长,主任的助理很快就联系了我。她详细询问了我的病情,包括手术记录、治疗过程等。我一一回答,心里充满了感激。她告诉我,如果指甲没有生长,可以选择支架移植或者造一个假的指甲。当我询问移植的指甲是否和手指甲一样时,她告诉我,主治医生承诺移植的甲床会跟脚指甲长的一样。

    听到这个消息,我心中的担忧稍微减轻了一些。然而,主任的助理又告诉我,这个甲床只活了半边,主治医生建议要么移植甲床,要么把前面的骨头弄掉,然后做皮瓣。听到这里,我心中不禁有些忐忑,但主任的助理安慰我说,这只是两种可能的治疗方案,她会将我的情况通知主任,并尽快给我回复。

    果然,不久后,主任的助理就联系了我。她告诉我,移植的存活率大约在八九十之间,这让我心中的石头落下了。她告诉我,如果我有任何病情变化或不适,请及时上线咨询或线下医院就诊。

    这次线上问诊的经历,让我深刻感受到了互联网医院的便捷与高效。从最初的信息交流,到最后的病情咨询,整个过程都在一个温馨、专业的氛围中进行。我感受到了医生的关怀,也感受到了医疗技术的进步。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互联网医院会为更多的人带来健康和希望。

  • 孩子手上的小水泡,可能是烫伤、过敏、手足口病等多种原因引起的。

    如果是由烫伤等物理性因素导致的小水泡,建议立即用冷水冲洗烫伤部位,以减轻疼痛和肿胀。待水泡形成后,可涂抹抗生素药膏如红霉素软膏,以防止感染。

    如果小水泡是由过敏引起的,如接触性皮炎、化妆品皮炎等,需要找出过敏源,避免再次接触。同时,可以涂抹抗过敏药膏如非那根软膏,以缓解瘙痒和炎症。

    如果小水泡是由手足口病引起的,需要立即隔离患儿,避免传染给其他孩子。同时,可以涂抹炉甘石洗剂以止痒,并口服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片,以抑制病毒复制。

    无论小水泡由何种原因引起,都需要注意保持局部清洁,避免搔抓,以免感染或加重病情。如果小水泡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建议及时带孩子去医院就诊,以便医生进行专业诊断和治疗。

    预防小水泡的发生,家长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1. 加强孩子的安全教育,避免孩子接触热水、烫物等危险物品。

    2. 注意孩子的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接触污染物。

    3. 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生冷、油腻、刺激性食物。

    4. 注意室内通风,保持室内温度适宜,避免孩子出汗过多。

    5. 定期给孩子检查身体,及时发现并治疗相关疾病。

  • 宝宝反复出现口腔溃疡,家长往往焦虑不安,担心孩子患上了手足口病。事实上,口腔溃疡的原因有很多,不一定与手足口病直接相关。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儿童传染病,主要通过接触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皮肤疱疹液或被污染的物品而传播。其主要症状为发热、口腔溃疡、手足皮疹等。然而,并非所有口腔溃疡都是手足口病引起的。

    口腔溃疡可能由以下原因引起:

    • 维生素缺乏:如维生素B2、B族维生素、维生素A等缺乏,会导致口腔黏膜出现溃疡。
    • 消化不良:孩子消化不良,导致营养吸收不良,也可能出现口腔溃疡。
    • 口腔卫生不良:口腔内有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滋生,引发感染。
    • 免疫力低下:免疫力低下,容易受到病原体侵袭,导致口腔溃疡。
    • 遗传因素:部分孩子可能存在遗传性口腔溃疡。

    针对口腔溃疡的治疗,首先要明确病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缺乏维生素,可以通过补充相应维生素来改善;消化不良,可以通过调整饮食结构,改善消化功能;口腔卫生不良,需要保持口腔清洁,预防感染;免疫力低下,可以通过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来提高免疫力。

    此外,家长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 观察宝宝口腔溃疡的症状,如溃疡面积、疼痛程度等,以便及时就医。
    • 保持宝宝口腔清洁,避免细菌滋生。
    • 注意宝宝饮食,保证营养均衡。
    • 增强宝宝体质,提高免疫力。

    总之,宝宝口腔溃疡的原因很多,家长不要过于焦虑。在发现宝宝出现口腔溃疡时,首先要保持冷静,观察症状,明确病因,及时就医。

  • 近年来,手足口病作为一种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在儿童群体中引起了广泛关注。手足口病主要由肠道病毒引起,主要通过飞沫、接触等途径传播。为了更好地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科普:

    一、手足口病的症状和传播途径

    手足口病的典型症状包括口腔疱疹、手、足、臀部皮疹以及发热等。该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接触传播以及间接接触传播。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勤通风,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

    二、手足口病的预防和治疗

    1. 预防措施:加强个人卫生,勤洗手、勤通风、勤晒衣、吃熟食、喝开水、不乱扔垃圾等;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接种疫苗等。

    2. 治疗措施:目前,手足口病尚无特效药,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对于轻症患者,可在家休息,注意保持口腔卫生,给予充足的水分和营养。重症患者需及时就医,采取抗病毒、抗感染、支持治疗等措施。

    三、手足口病患者的护理

    1. 保持口腔卫生:口腔疱疹疼痛明显时,可使用盐水漱口或口腔喷雾剂等缓解疼痛。

    2. 注意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搔抓皮疹,以免加重病情。

    3. 注意饮食:给予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

    四、手足口病的防控策略

    1. 加强监测和报告:各级疾控机构要加强对手足口病的监测和报告工作,及时掌握疫情动态。

    2. 加强宣传教育:普及手足口病防治知识,提高公众的自我防护意识。

    3. 加强疫苗接种:推广手足口病疫苗接种,降低发病率。

    总之,手足口病是一种可防可控的疾病,我们只要做好个人防护,积极应对,就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的发生和传播。

  • 手足口病作为一种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在儿童中尤为常见。那么,手足口病究竟是如何传播的呢?本文将从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等方面为您详细解析。

    首先,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密切接触传播:这是手足口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当人们与患者密切接触,尤其是在人群密集的地方,如幼儿园、学校等,患病的几率就会大大增加。

    2. 垃圾物品传播:患者用过的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等生活用品都可能携带病毒,其他人接触到这些物品后,也有可能感染手足口病。

    3. 分泌物传播:患者的分泌物、唾液、粪便等含有病毒,与他人密切接触后,也容易导致传播。

    4. 呼吸道飞沫传播:在人口密集的地方,如公共场所、交通工具等,患者通过咳嗽、打喷嚏等呼吸道飞沫传播病毒。

    5. 水源和食物传播:患者用过的水源、食物等也可能传播手足口病。

    除了以上传播途径,患者的生活用品、衣物、床上用品等也可能传播病毒。

    为了预防手足口病,家长和孩子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勤洗手:用香皂或洗手液彻底清洗双手,饭前便后、触摸公共物品后都要及时洗手。

    2.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衣物、床上用品等生活用品的清洁,定期进行消毒。

    3. 饮食卫生:不食用不洁食品,保持肠道卫生。

    4. 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提高身体免疫力。

    5. 避免去人多的地方:尽量减少去公共场所、学校等人口密集的地方,降低感染风险。

  • 我的线上问诊经历

    那是一个周末的傍晚,我的孩子突然发起了低烧。我立刻紧张起来,想到最近的天气变化无常,孩子可能着凉了。在犹豫是否应该带孩子去医院时,我想起了京东互联网医院。虽然我对互联网问诊抱有一定的疑虑,但考虑到孩子可能不愿意去医院,我还是决定尝试一下。

    我通过京东互联网医院预约了一位经验丰富的小儿内科医生。医生在详细询问了孩子的症状后,给出了专业的诊断。原来,孩子患的是手足口病,这是一种常见的儿童传染病。

    医生建议我在家休息,并给我开了一些口服药物和喷剂。他告诉我,手足口病一般需要隔离十四天,并提醒我不要让孩子接触其他小朋友,以免传染。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定期与我保持联系,询问孩子的恢复情况。他的专业和耐心让我感到非常安心。在医生的指导下,孩子的病情逐渐好转,最终完全康复。

    这次线上问诊的经历让我对互联网医院有了全新的认识。医生的专业知识和耐心让我感到非常满意。我相信,随着互联网医疗的不断发展,会有更多家庭像我一样受益于这种便捷的医疗服务。

  • 手足口病,一种常见于儿童的传染性疾病,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了解其传播途径,对于预防和控制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直接接触传播:手足口病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病毒存在于患者的口腔疱疹、咽部分泌物、粪便等,通过密切接触如亲吻、拥抱、共享餐具等方式传播。

    2. 飞沫传播:患者咳嗽、打喷嚏、说话时产生的飞沫,以及呼吸道分泌物中的病毒,可传播给他人。

    3. 垃圾传播:患者使用过的毛巾、手绢、玩具、餐具等物品,若未经消毒,也可能成为传播途径。

    4. 水源传播:被病毒污染的水源,如游泳池、喷泉等,也可能导致手足口病传播。

    5. 其他途径:如母婴传播、垂直传播等。

    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在于加强个人卫生,保持手部清洁,避免接触患者及其污染物。此外,接种手足口病疫苗也是预防该病的重要措施。

    手足口病的治疗主要包括对症治疗和抗病毒治疗。对症治疗包括退热、止痛、保持口腔清洁等。抗病毒治疗可选用抗病毒药物,如利巴韦林等。

    手足口病是一种可防可控的疾病,了解其传播途径,加强预防措施,可以有效降低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 随着气温升高,手足口病进入了高发期,许多家长对此感到担忧。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儿童传染病,主要由肠道病毒引起,主要症状为手、足、口等部位出现疱疹,并伴有发热、咳嗽等症状。那么,如何预防手足口病?得了手足口病该如何护理?以下是一些建议。

    一、手足口病的预防

    1. 勤洗手:家长和儿童要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要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彻底清洁双手。

    2. 饮食卫生:保证食物安全,避免食用生冷、不洁食物,尽量选择新鲜、易消化的食物。

    3. 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与病人密切接触,不要共用个人物品,如毛巾、餐具等。

    4. 注意环境卫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清洁消毒,避免病毒滋生。

    5. 预防接种:目前我国已研发出手足口病疫苗,建议家长为儿童接种手足口病疫苗,提高免疫力。

    二、手足口病的护理

    1. 轻症手足口病:大多数手足口病为轻症,症状较轻,可在家中进行护理。

    2. 观察病情:密切观察儿童体温、精神状态和皮肤状况,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3. 休息:保证儿童充足的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4. 饮食: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刺激性食物。

    5. 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可使用淡盐水漱口,减轻口腔溃疡症状。

    6. 消毒:对儿童用过的物品进行消毒,避免病毒传播。

    三、手足口病的治疗

    手足口病目前尚无特效药,治疗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如退热、止痒、止痛等。重症手足口病需及时就医,进行抗病毒治疗和并发症治疗。

    总之,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儿童传染病,家长要重视预防,做好日常护理,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