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心房颤动导管射频消融宣教科普

心房颤动导管射频消融宣教科普
发表人:副主任医师陈超峰

1. 什么是房颤经导管射频消融术?
射频消融术是一种微创技术,穿刺大腿根部静脉血管(像打针一样),普通圆珠笔芯粗细(2mm左右)的导管,放到心脏内,以射频的方式治疗心律失常疾病。

目前,研究表明95%的房颤与肺静脉有关。

射频消融术能够在左心房与肺静脉相连的部位发放射频能量,形成一层隔离带。这样,由于肺静脉引起的异常的指令电激动就会被限制在隔离带内,从而保证了正确的指令能够传达到心房和心室。

2.射频消融治疗的好处:
1.恢复正常的窦性心律;成功率远高于药物,单次手术成功率达80%-90%,2-3次消融后可以进一步提高成功率;

2.消除房颤引起的症状;

3.消除药物治疗带来的副作用及依赖。

3.射频消融术前注意事项
1、完善各项常规检查

包括心电图、超声、CT和检验等,医生会据此讨论确定是否可以手术。

2、告诉医生所用药物的名称和剂量

5、因为抗心律失常药物可能会影响手术效果,所以在做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术前3到5天内停用药物,才能做下一步的检查治疗。告诉医生是否有对某种药物过敏的情况。

3、注意饮食

手术前6~8个小时以内不能进食、饮水。也就是说,手术前一天晚上能正常饮食,但不要太油腻,不要吃太饱,12点以后就不要进食了,如果因为服药必须饮水,尽量少喝。

4、注意穿着

进手术室前更换病员服。

4.射频消融术中注意事项:
1、在消融过程中患者保持平卧状态,避免深大呼吸、憋气、咳嗽,如有需要一定告诉术者。

2、手术发放消融能量的过程中,患者可能有轻微的不适或胸部烧灼感,敏感病人可能有轻微疼痛,医生在手术中会持续轻度镇静镇痛,患者不必过于紧张。

3、手术为局麻,整个过程患者意识始终清晰,如果在术中感到疼痛或其它任何不适,请告知手术医生或护士,他们会适当调整药物减轻术中不适感。

4、手术持续时间因患者病情不同有所差异,一般持续3小时左右,情况复杂者可能持续时间更久,请患者家属在手术室外耐心等待。

5.射频消融术后注意事项:
1、观察有无穿刺点渗血、血肿?

术后绷带加压包扎穿刺点至少12小时,双下肢伸直不能屈曲。部分病人因卧床不舒适,下肢活动导致穿刺点出血,出现大片瘀斑或血肿,可以做血管B超检查,明确是血肿、假性动脉瘤或动静脉瘘,血肿可以慢慢吸收,假性动脉瘤及动静脉瘘则需要进一步处理。

2、病房监护、监测心电

手术完毕回到病房,病房医生将为您复查心电图,观察您是否已经恢复了窦性心律。护士还会为您戴上贴片式的心电遥测设备,以便持续检测心律情况。如术后出现房颤复发,心电检测可及时发现异常,便于医生护士及时给予处理。

3、观察有无胸闷、气促、血压低?

该手术是在心房里面进行消融,如果心房壁比较薄,有可能会穿破心房壁,导致有生命危险。但不要担心,这种问题发生率极低。术后1-2天内,尤其是术后数小时如果出现明显的胸闷、胸痛、呼吸困难、气促、出汗、面色苍白、血压下降,一定要及时告知医务人员。

4、术后30天不要进食热的、硬的食物

宜温软流质饮食,如粥、汤、牛奶。若进食热、硬食物,尤其含鱼刺、骨头食物,可能导致食道损伤,严重可致食道穿孔危及生命,因此温偏凉软流质饮食30天。

5、抗凝药至少继续吃3个月,观察有无出血表现

由于手术对心脏造成微小的损伤,而且房颤消融后1-3个月内有血栓产生的风险,因此术后服用抗凝药物至少3个月。三个月后是否继续服用抗凝药是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判断的,有些血栓风险高危的患者即使射频消融成功都需要终身服用抗凝药物。

抗凝药物慎与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或替格瑞洛)联用,会增加出血风险,若合并冠心病、支架植入术,需医生评估后遵医嘱服用,加强观察。

服药期间观察有无皮肤瘀斑、出血点、黑便、血尿等情况,如有,及时就医,调整药物。如出现头痛、肢体活动不利、口齿不清等情况,需检查有无脑血栓情况。

6、要避免房颤的诱因

预防房颤复发有效的方法是处理引发房颤的病因,改善生活方式。例如控制体重、血压、血糖、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打鼾症等,避免大量饮酒、戒烟,适当运动。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心房颤动患者并没有绝对不能吃的食物,但是平时饮食要低脂低盐,避免食用辣椒、浓茶、浓咖啡等,避免选择过热、过硬食物。

    心房颤动患者平时要低脂低盐饮食,多食用新鲜的水果、蔬菜、菌类,避免摄入过多的动物脑制品、蛋黄、腌制菜等,因为此类患者多合并有高脂血症、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等慢性疾病。同时心房颤动患者需要尽量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包括辣椒、浓茶、浓咖啡,这类食物会使心脏加速跳动,从而诱发心律失常。也不宜食用过热、过烫以及过硬的食物。

    心房颤动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最严重并发症是引发脑卒中等,所以控制症状,降低并发症的风险是心房颤动中最为重要的关键点,建议心房颤动患者除了饮食注意以外,还需要及时就医,遵医嘱治疗,并且定期复查。

  • 文章首发于 | 胡大一大夫公众号

     

    现在但凡心房颤动患者到医院就诊,很快直接得到的答案是:射频消融手术。一次失败或术后很快复发,就二次手术,二次不行,干三回。常说好事不过三,但我也见到一位患者在中、日、美和加拿大先后接受6次消融手术。我劝他不再去上台第七次被手术,帮他学会管控心律,消除对心房颤动和手术反复失败带来的焦虑与失望,改变不健康生活方式,控制好高血压,生活质量越来越好。

     

    治疗心房颤动与冠心病一样,现在也是“火烧中段”,走火入魔地反复射频,前不防,后不管。

     

     

    最近,美国心脏协会发布“关于改变不健康生活方式和控制危险因素”的科学声明中,最精彩的论述是“现有证据提示,改变或控制肥胖、缺乏适度运动、睡眠呼吸暂停、高血压、糖尿病及戒烟限酒,可能减少心房颤动的发生(一级预防)或发作(二级预防)的负担,其疗效程度可能超过射频消融手术或其他有创伤的治疗手段。”

     

    即使有明确适应证(药物治疗无效、发作频繁、有明显症状)接受射频消融的患者,如果术后有相关的多学科团队帮助指导患者改变不健康生活方式和控制危险因素,也将增加手术治疗的效果。

     

    这些措施包括:肥胖或超重患者至少应将体重从基线水平下降10%;注意筛查和积极治疗睡眠呼吸暂停;控制血压和血糖;戒烟;严格限酒。

     

    含咖啡因的饮品,如咖啡、茶,不增加心房颤动风险。甚至有研究提示,这些饮品可能有轻度益处。

     

    很多心房颤动患者不敢运动或不了解如何适度运动。

     

    首先要强调,心房颤动不是“静养”,而是“动养”,即提倡运动;

     

     

    第二,运动应适度。适度的中等程度有氧运动可预防或减少心房颤动发作。但过于剧烈的高强度运动反而适得其反,可能增加心房颤动发生或发作。职业运动员的心房颤动发病率比年龄匹配的对照人群增加5倍。

     

    多种形式的运动,包括有氧运动、抗阻运动和提高平衡能力的运动的效果更好。并且鼓励心房颤动患者做体脑并用的运动,例如瑜伽、太极拳和气功。

     

    计步器、手环或手表等穿戴设备,以及手机的微信运动,可有助于改变患者缺少运动的不健康生活方式。可根据自身情况,设计每日运动的目标,并循序渐进。例如开始可设定日行5000-6000步,逐渐增至日行万步路或更多。前段时间有微信上推出一条很吸引人眼球但混淆视听的信息,说日行万步路是企业的市场营销提出的。今天,我为此正名,AHA的科学声明提出>10000步。

     

    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转载及合作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 心房颤动,与其与之为敌,不如学会与之为伴。

     

    带着心房颤动/抖动,带着早搏(包括室性早搏)的人生依然可以长寿、幸福、美好,可以享受人生,奉献社会。

     

     

    先从一位我亲自诊治过的中年心房颤动患者曲折治疗经历谈起吧。这是一位年富力强的中年企业家,本无明显不适,工作繁忙,事业有成,常规体检时,从记录的心电图上发现有心房颤动,便开始在网上搜寻相关诊疗信息,越看越害怕:

    许多文章讲到心房颤动不及时做导管消融手术治疗,病情会逐年加重,最终会出现心力衰竭而卧床不起;同时他发现网上描述射频消融技术十分神奇而美好,微创,不用开胸,可以根治,可告别心房颤动;再仔细打听,AZ医院做的最多最好,FW医院是老二,尽管打听到医疗费用很高,但他自己完全可以承担,钱对他不是问题,身体健康最重要。

    他马上去找了AZ的主任医生,主任对他的病很重视,亲自披挂上阵,给他做消融手术。术后从导管室回到病房,刚躺到病床上,心房颤动就复发了!手术以失败而告终。主任说,不要灰心,这种手术一次不成功,不等于没有希望,有的做了8次才成功。

    患者说先出院养养再做,连着手术太伤元气了。

    患者出院后,去找了老二----FW医院另一位专家,也属心房颤动消融的武林高手,第二次消融又以失败告终。

    中国的两大高手都失败了,他的目光转向了国外。于是飞往加拿大住院做消融手术,虽说事不过三,他第三次消融手术后还是很快又复发。

    回国半年后,收到加拿大医生邮件,说医院有了新的设备,有了新的消融工具,可大大提高手术成功率。患者再次飞往加拿大,手术再次失败,比第一次复发的更早更快。

    又过了三个月,听朋友介绍美国休斯敦射频消融做的好,他又去休斯敦,先后两次射频消融都未成功。

     

     

     

    六次手术之后,他 挂号找到我,讨论下一步咋办?是否继续手术?

    与我谈话时,患者心情极为低落,本来十分成功的事业也不干了,不敢游泳、出差,天天觉得胸闷不适、心悸、全身乏力,对任何事都缺乏兴趣。

    我和他充分沟通,讲明可以带着心房颤动生存,本来心率不快,又无症状,手术前完全适应高强度、强节奏出行、工作,又没有高血压、糖尿病、心力衰竭、卒中,年纪才50出头,没有任何发生血栓的风险,因此,最好的治疗是不射频,不服药,不要与心房颤动为敌,而学会与之为伴,重新享受生活,回归社会。

    经过一段系统的康复,他重新振作精神,恢复了事业,愉快地生活着。

     

     

    (胡大一及高堂,来源于胡大一微信公众号)

    我母亲也患心房颤动几十年,也有过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她一直坚持保守治疗,用最便宜的阿替洛尔控制心室率。98岁时还能每周出诊6天,老有所为。

    还有一位已成好朋友的心房颤动患者,因二尖瓣脱垂伴有心房颤动,在某医院成功接受了瓣膜修复手术,同时接受了心房迷宫手术,希望根治心房颤动,而原本预期3-4小时的手术,做了15个小时,瓣膜修复术很成功,心房迷宫手术失败;之后去做射频消融,很快复发,心房颤动改变为心房扑动;又做直流电击复律,又很快复发。

    术前他能亲自驾车,爱旅游,几经折腾变得不敢运动,开车也担心。

    找我会诊,我告诉他要学会与心房颤动为伴,在和睦家医院经过康复后,恢复了工作生活状态,去海南休假,家人也不让他爬山,他坚持爬上去,无任何不适。

    现在每天在微信运动群互动,每天他能走1万5千到3万步,经常占领微信运动群封面。

     

     

     

    我这里要告诉大家的是,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到底是种什么样的技术?

    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技术成熟,成功率高,可根治。但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至今在最有经验、手术量最大的医院,一次手术的成功率往高说不超过70%,术后的复发率往低说不低于30%。该技术引入中国有20多年历史,大多数医院医生仍无法重复出上述结果,医疗成本非常大。

    我认为射频消融肯定不是今天和以后解决中国几百万心房颤动患者的主流治疗方法。

     

    更值得关注的是,目前医学精英掌握着话语权和引领医疗的发展,以创新、创业、创收为动力,不断撬动发展最新、不成熟、成本大幅拉高的技术,正面是创新发展,另一面是名利双收。

    同时,当前的医疗信息时常把不接受这些成功率低、复发率高、成本高的治疗技术的后果说的很可怕,如引起心力衰竭、引起猝死等等;这让那些治不起,不需治,手术失败,术后复发和出现严重并发症(如心脏破裂)的患者觉得人生无望,情绪低落,犹如被判了“死缓”。

    而我们的医院只卖汽车,不办4S店,做完支架、搭桥、射频消融就“放羊”、散养,让患者自己想着办。这是一种科学主义、技术崇拜、极不负责任的趋利医学模式和职业行为。

     

     


     

    我学医行医51年,经历过没有支架、没有搭桥、没有射频消融甚至药品也十分匮乏的年代;我也经历了新技术层出不穷,甚至让人眼花缭乱的时代。在过去,很多冠心病和心房颤动的患者,使用低成本高效率的医疗服务,几十年病情稳定,生活美满。

    当前,有了更多药物和正在发展起来的心脏康复系统服务,很多稳定的冠心病患者,CT筛查出的无症状的血管狭窄临界程度(70%~80%)的患者,很多老年心房颤动患者,不做支架或搭桥,不做射频消融,比做手术活的更好,甚至更长寿。

     

    过度医疗,对广大患者带来的伤害,让我的内心始终不能平静。我不能不说,我不能不干:反对过度医疗,反对神化高成本技术,反对诱导患者过度医疗的言论和行为。这是在捍卫常识!捍卫科学!捍卫良心和道德底线!这是捍卫医生职业的神圣!

     

    我们要实事求是,满怀同情心与责任心,去呵护那些不需要、做不起、手术失败后复发、甚至出了严重并发症的患者的生命与生活,让他们重拾光明和希望。

     

    医生,看的是病,救的是心,开的是药,给的是情!医疗医学最需要的永远不只是技术,而是一颗对受病痛折磨的一个个患者的无限同情与换位思考,以及为一个个患者解除病痛应勇于站出来承担的一份责任。

     

    我们大家行动起来,大力推广低成本、高效率、适宜医疗技术和服务模式。做好“五个处方”服务。旗帜鲜明反对过度左心耳封堵和心房颤动射频消融不恰当应用。组建“过好心房颤动人生”俱乐部,控制好心室率;用好华法林(做好抗凝);这是心房颤动治疗的主战场、主旋律。通过俱乐部,实现医患之间、同病相怜的患者之间、从事这一事业的医生与医生之间的互动,医患之间建立信赖,线上线下交流互动,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让广大不必做射频消融,做不起射频消融,消融失败,术后复发的心房颤动患者回归美好人生。

     

    作者胡大一

    本文转载自胡大一微信公众号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黄芪是一种营养价值比较高的中药材,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喜欢将它拿来泡水喝,这确实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养生的作用。随着人们养生意识的增强,黄芪的用量逐渐增大,以至于到了每年的春秋季节,就会有大量的人开始采挖黄芪,因为春秋时节是采挖黄芪的最佳季节,但若是采用不合理的采挖方式,就会导致野生黄芪数量骤减,目前,它已经被列为国家三级保护植物。

     

    在平日里,一些喝过黄芪水的朋友会感觉到自己越来越瘦,其实这是一种正常现象,大家不必过于担心,这主要是因为黄芪水具有利尿解毒的作用,若是在服用黄芪水期间,感觉到体重出现了明显的下降,那么有可能是黄芪水在帮助人体排出多余的毒素与垃圾。对于具有减肥需求的朋友来说,建议不要采用喝黄芪水的方式来减肥,因为长期饮用可能导致身体暴瘦,这对身体健康反而是不利的。

     

     

    黄芪水虽然具有一定的养生功效,但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宜饮用的,一般来说,生活中有3类人不适合饮用黄芪水。

     

    黄芪具有温补效果,因此更适合体内寒湿较重的朋友饮用,对于体内火气比较旺盛的群体来说,若是经常大量饮用黄芪水,就可能导致身体出现喉咙干涩、咽喉肿痛等情况。

     

     

    虽然黄芪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人体中的元气、增强身体免疫力,但当我们出现感冒或发烧的现象时,就会导致身体呈现出比较虚弱的状态,此时若是贸然饮用黄芪水,极有可能导致身体的负担加重,这对疾病的控制是不利的。在这里建议大家等感冒或发烧痊愈后再饮用黄芪水,这能够在保证身体健康的同时达到养生的效果。

     

    我们都知道,每个人的过敏原是不一样的,对于过敏体质的朋友来说,需要慎重饮用黄芪水,因为一旦对黄芪这种物质过敏,就会导致身体表现出一些不良症状,情况严重的甚至会威胁身体健康。

     

     

    同时,大家在饮用黄芪水的过程中,还要了解它的副作用,一般来说,若是经常使用黄芪泡水喝,就可能导致身体出现心烦意乱、头晕目眩、失眠多梦等症状,大家在饮用黄芪水的过程当中,若是发现身体出现了上述症状,一定要立即停止饮用,以免身体受到更加严重的伤害。

     

    同时,大家也不能过于依赖黄芪水,因为它并不是万能的,当我们感觉到身体出现不适时,应该立即去医院进行相关的检查而非饮用黄芪水。

  • 益母草,以其活血调经的药效,一直都是治疗妇科病的要药。不但妇科医生爱用,而且备受女性朋友的青睐。

     

    《本草纲目》中记载,益母草之根、茎、花、叶、实,并皆入药。可调女人经脉,治肿毒疮疡,利尿消肿。益母草在中药方剂中一般是配合其他中药使用,比如活血化瘀,会配合当归,利尿消肿会配合白茅根等中药。

     

    常用在以下一些方面:

     

    1、女性经期小腹疼痛,月经量少,颜色较深并伴有血块,会建议在月经前服用含益母草的中成药。

     

     

    2、一般也会建议女性产后,服用益母草相关制剂,以便促进子宫收缩,排出淤血恶露,促进子宫复原。

     

    3、益母草增强宫缩,所以也会用在足月生产前。

     

    4、治肿毒疮疡,利尿消肿的方剂中也能见到益母草的身影。

     

    对于益母草的食疗,有三点要格外注意:

     

    1、禁忌人群:孕妇禁用。虽对缩宫效果很好,但却有让孕妇流产的潜在危机。月经期间禁止服用。月经前有效,月经期间吃容易引起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虚寒体质的人忌用。益母草膏性凉,一般虚寒体质的人可以用,但是建议不要长期用。这类人群可以选择当归来活血化淤。无瘀滞的人忌用。不但没有保健功效,反而会伤正气。

     

    2、“是药三分毒”,益母草是有微毒性的。因此,若无对应病症,不建议用药,也不建议用于保健。

     

    3、食用方法倒是比较简单,只要掌握用量就可以了。食用量:干益母草9~30g;鲜品12~40g。干益母草置干燥处保存,鲜益母草置阴凉处保存。鲜的益母草,可以和鸡蛋一起,做成煎蛋饼,也可以熬粥,熬汤均可。干的益母草,可以与肉类一起炖,比如炖鸡,炖排骨等等均可。

     

     

    益母草是一种疗效特别好的中草药,对于治疗心血管疾病,血栓方面都做了特别大的贡献,但是任何药物有利就有弊,大家一定要提高它的副作用,否则可能会给身体带来更大的危害。另外,对于孕妇也是不能够使用的,孕妇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身体内的激素会发生一定的变化,这时候食用益母草,很可能会导致胎儿和孕妇出现一些危险。

  • 维生素B是我们人体最容易缺乏的维生素之一,也是能帮助我们身体能量代谢的重要营养素,缺乏维生素B可能是我们萎靡不振,影响日常的生活,还可能提高患病风险。那么B族维生素这么多,我到底该补充哪一个呢?下面就来看看B族维生素都有哪些成员吧。

     

    维生素B1——硫胺素

    它是负责糖类能量代谢的一员重要角色,缺乏了维生素B1就会导致糖类无法正常代谢,会引起疲劳、消化不良、食欲不振、下肢水肿、便秘等一系列问题。

     

    维他命B1可以从全麦类中获得,像是糙米、大麦、燕麦、玉米、小米、荞麦、小麦片、紫米等。全麦类就是未经脱壳处理的麦类,也就是保留了麦皮、胚芽和胚乳的麦物,一般我们吃的白米是经过加工把稻麦脱壳,糠层和胚芽都碾除,所以营养素只剩下淀粉为主。

     

    另外猪肉也富含维他命B1,可以适量补充。

    维生素——核糖黄素

    维生素B2是我们最常见的一个维生素了,它是维持身体机能、促进正常生长的重要物质,此外还可以帮助维持红血求与血红素的维持。如果平时不注意补充,容易造成口角炎、嘴唇干裂、鼻翼两侧有白色的油脂分泌物等。不过维生素B2的补充来源还是挺多的,比如奶类、乳制品、瘦肉(红肉)、动物肝脏、鸡蛋、坚果等等食物中都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2。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平时烹饪时,微波炉和太阳光照射都容易破坏维生素B2,所以如果需要补充请尽量避免这两项。

    维生素B3——烟酸素

    烟酸素的功能其实也是维持身体中正常的代谢、维持消化道与皮肤的健康,缺乏了它容易感觉到疲惫、舌头发炎、晚上失眠等症状,最严重的时候可能会引起癞皮病。食物来源是动物肝脏、牛肉、猪肉、鸡肉、还有奶制品,糙米、胚芽米、酵母菌、香菇、紫菜等,也可以摄入总够量的蛋白质由人体自然合成烟酸素。

     

     

    好了这几个就是我们日常中比较常见的三种B族维生素了,当然B族维生素可不止这几种,还有好多需要我们了解,所以我们要补充的时候尽量找一些三种维生素都有的食物来统一补充,这样既省时又省力。

  • 人的双眼就像两台高清摄像头,在你睁眼期间的每分每秒,都在持续运行、捕捉图像。

     

    但你可能不知道,双眼并非总是同时工作,其中一只眼睛承担了主要的视觉任务,而另一只则在悄悄“偷懒”……

     

     

    怎样判断你的“常用眼”?哪些行为会伤害它?《生命时报》采访专家,告诉你护眼的科学姿势。

     

    受访专家

    黑龙江省医院眼科主任 韩清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眼科副主任医师  周强

     

    有一只眼睛在悄悄“摸鱼”

     

    正如我们的手有“左右撇子”之分,双眼也有“主视眼”和“辅视眼”之分。即使是双眼平视物体,两只眼睛发挥的作用也不平均。

     

    你的某只眼睛获得的图像在定位过程中更快、优先级更高,而另一只眼睛则总在“摸鱼”,处于辅助状态去配合运动,主导的那只眼睛就是主视眼。

     

     

    主视眼也叫优势眼,它的分辨率更高,看到的东西会被大脑优先接受;辅视眼主要用于观察背景,色彩敏感度高。

     

    大脑习惯性利用主视眼的成像来分析和定位物体,由于运动多,获得的补给也多,主视眼往往发育的比副眼好。

     

    如果把主视眼看成高清主摄,辅视眼就是广角加景深;它们的形成可能与基因或者幼年时期的行为习惯有关。

     

    你的主视眼是左眼还是右眼?

     

    到底是哪只眼在努力工作,哪只眼在悄悄“摸鱼”?

     

    除了去医院或是正规的眼镜店验光外,也可以试试简单的初步识别。

     

     

    双手张开并靠近,用虎口形成一个三角形或圆形的空隙。

     

    寻找目标物体,可以是一支笔,也可以是一台电脑;身体正对目标,双眼正视该物体。

     

    将目标物体置于双手空隙正中间,然后交替闭上左右眼,观察各眼对于目标物体的位移情况:

     

    如果目标物体位移小,这时候睁着的这只眼就是主视眼;若位移大,睁着的这只眼则为辅视眼。

     

    !确认主视眼的意义

    有些人配完眼镜可能会出现头晕、眼痛等情况,可能就是辅视眼占据了主导位置导致的。

     

    所以在进行专业的验光,对视力进行矫正调整时,要尽量保证主视眼的调整足够准确。

     

    屈光手术的原理同配镜矫正视力,在手术设计时也应遵循上述配镜原则,让术后主视眼的视力水平不低于非主视眼。

     

    另外,在一些对瞄准精度有较高要求的运动里(射箭,射击等),确定好主视眼并采用主视眼瞄准也很重要。

     

    这些习惯正在悄悄伤害眼睛

     

    主视眼的工作量繁重,如果不好好保护,一些坏习惯会让眼睛越来越累,度数一涨再涨。

     

    总是紧盯屏幕

     

    长时间面对电脑和手机等各类屏幕,眨眼的频率也会自然下降,减少到每分钟4~6次。

     

    人看屏幕时长时间保持一定焦距,会诱发视疲劳问题,常见症状为近距离工作不能持久,眼及眼眶周围疼痛、视物模糊、眼睛干涩、流泪等。

     

    喜欢“高亮度”

     

    强光刺激下,瞳孔会保护性缩小,引起瞳孔扩约肌痉挛,出现眼胀痛和头昏头痛。瞳孔缩小还会引起晶状体变凸,聚光加强,导致近视度数快速加深。

     

     

    看电视不开背景灯、在黑暗中看手机,这种亮暗对比过于强烈,也会引起瞳孔括约肌痉挛、视疲劳等问题,促使近视形成。

     

    视物姿势不对

     

    很多人每天晚上的“固定姿势”:侧躺着看手机,就可能引起两眼的视力不同,甚至造成屈光参差。

     

    总是近距离视物再加姿势不对,就会让双眼的调节能力越来越差。

     

    随时随地都要护眼

     

    维护视力不能只着重于主视眼,两只眼睛的保护一样重要。

     

     

    调整屏幕亮度

    建议手机、电脑、电视亮度开到60%就行,不要超过80%。

     

    另外,所有屏幕都需要合适的背景光,家庭在使用投影仪设备时,要将亮度、对比度都调节到平衡状态,根据需要适当调暗背景光,但不能置于完全黑暗的情况下观看。

     

    打开护眼模式

    一般智能手机在“护眼模式”下,蓝光会减少30%~40%左右,对于减轻视疲劳有一定的作用。

     

    电子产品自带的护眼模式在防蓝光方面功能更全面、效果更显著。它通常是通过屏蔽蓝光(比如调节色温),调节屏幕亮度来护眼的。

     

    改变用眼习惯

    增加日常的眨眼频率,尤其是在看屏幕时;平日不要用手揉搓眼睛,睡前可对眼睛进行热敷。

     

    扩充户外活动时间

    户外活动对预防近视、缓解视疲劳有重要意义,适当锻炼,哪怕只是出去走走都能让眼睛得到放松。

     

    补充黄绿色食物

    胡萝卜、玉米、西红柿、西兰花等黄绿色食物,含有丰富的叶黄素,叶黄素在人体内转变成玉米黄素,有助保护视力。

  • 说起防治骨质疏松,许多人都会第一时间想起钙剂和维生素D,它们就像一对双胞胎,常常一起出现在骨质疏松的治疗药物中,比如碳酸钙D3片、维D2乳酸钙片等。

     

    但许多人都不知道,除了这两种营养素之外,其实背后还有一种营养素在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和发展中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那就是维生素K。

     

    平时在医院里向患者科普时,提到补充维生素K,许多患者都会表示不解,骨质疏松不是补充钙和维生素D吗?关维生素K什么事呢?今天就来分析一下。

     

     

    维生素K在骨代谢中的作用

     

    维生素K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它们有四兄弟:K1、K2、K3和K4,准确来说主要参与骨代谢的是老大和老二,即维生素K1和维生素K2。

     

    在人体的骨组织中,存在着3种维生素K依赖性蛋白,即骨钙素、基质γ羧基谷氨酸蛋白和骨膜蛋白,其中骨钙素是骨内主要的非胶原蛋白,也是最重要的蛋白。

     

    骨钙素能够在维生素K的介导下发生γ羧化,并与钙和羟基磷灰石结合,促进骨组织矿化,调节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活性。另外,维生素K2也能够通过另一条不依赖γ羧化的途径影响成骨细胞相关的基因表达,并增加骨保护素mRNA的表达水平,加速成骨细胞向骨细胞的转变。

     

    多个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发现,维生素K能够减少骨量丢失,降低骨折的发生率,所以说维生素K在骨质疏松的防治中同样具有重要的地位。

     

     

    如何补充维生素K?

     

    日本在2011年的骨质疏松防治指南中就明确建议,维生素K每日推荐摄入量为250-300μg。日常生活中维生素K的来源主要有两个途径,饮食补充和肠道细菌合成。其中维生素K1广泛存在于绿色蔬菜和动物内脏中,维生素K2则主要是肠道细菌的代谢产物。

     

    根据分析结果显示,绿叶蔬菜中的维生素K1含量最高,其中又以菠菜、韭菜和大白菜最多,所以骨质疏松患者日常生活中可以尽量多食用这些蔬菜,这也是最安全有效的补充方式。

     

    总之,在骨质疏松的防治上,千万别忽略维生素K,它的存在能够使骨质疏松的治疗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张月雷,丁浩,高悠水,等.维生素K参与骨代谢研究进展[J].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2015,8(3):251-255

    [2] Orimo H,Nakamura T,Hosoi T,et al. Japanese 2011 guidelines for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osteoporosis—executive summary[J]. Arch Osteoporos,2012,7:3-20.

  • 有人说一直戴眼镜眼睛度数不会涨得太快,也有人说需要看远处戴,近处不戴。近视眼应不应该一直戴眼镜呢?找对合适的佩戴方式很重要!因为近视不能看清远处物体,眼镜能帮助识别物体,矫正近视。并能缓解因近视带来的视觉疲劳,正确的佩戴眼镜方式,不仅能缓解视觉,还能起到保护眼睛的作用。所以,近视眼佩戴眼镜是可以有助于视力矫正的。

     

     

    一、如何正确佩戴眼镜呢?

     

    轻度近视(<300度):不建议常戴,可在工作或学习,必要时候佩戴,以便看清物体。高度近视(<600度):建议常戴,一般来说,高度近视人群离开了眼镜就是一片模糊,所以需要经常佩戴眼镜,才能方便生活,而且高度近视佩戴眼镜更有起到调节视力的作用。佩戴眼镜是为了让视力更加清晰,所以佩戴眼镜首先要根据自己视力情况,劳逸结合,让眼部不疲惫的前提下佩戴。

     

    二、近视眼不正确佩戴眼睛的危害

     

    如果说已经明确诊断是真性近视,不戴眼镜的话他看不清楚,病人就只能是靠眯眼睛,这些来调节看清楚。长此以往的话,就是容易近视度数加深,或者是一些假性近视的时候,可能会导致真性近视,或者比较低度的近视。长期不戴眼镜,视力会越来越高,因为如果真的变成高度近视的话,好多并发症就会出现。而且出现近视眼之后,由于看远处的东西比较模糊,所以在做精细的动作的时候影响是非常大的,比如开车的时候,如果出现近视就很容易导致交通事故,而且出现近视不配戴眼镜很容易引起视力疲劳,出现视力疲劳之后就会导致眼睛的度数的加深,形成1个恶性循环,所以在出现近视之后是需要及时配戴眼镜来矫正的,

     

    所以还是要尽早佩戴眼镜,而且对于一些小孩子来讲,需要鉴别真性、假性近视,免得一些假性近视,也给配戴眼镜。我们建议在12岁以前的孩子配眼镜,还是要用慢速散瞳,就是阿托品散瞳,这样才能更准确。而且对于低龄的孩子,一定要半年,或一年左右,就要去验光一次,如果度数改变了,要及时更换眼镜。

     

     

    三、隐形眼镜可以天天带吗?


    隐形眼镜可以天天带。每天配戴隐形眼镜的时间长短,其实视个人角膜状况而定,但基本上每天不建议配戴超过12个小时以上,每周建议5~6天。若是配戴美瞳则要更谨慎,每天勿戴超过10小时,最好每隔一天再使用一次。睡觉时请勿佩戴。若配戴隐形眼镜得宜,例如经常与一般眼镜交错使用,清洗方式正确,其实不会对角膜产生伤害,从年轻使用到老都可以。但若使用习惯不佳,如长时间配戴、或不重视清洁,可能导致角膜缺氧严重,也许立刻就无法再戴隐形眼镜。

  • 人工耳蜗是一种用于改善严重听力损失或耳聋的医疗设备,它不能完全隐形,人工耳蜗由两部分组成,包括外部部分和内部部分。人工耳蜗的外部部分是可见的,由一个外部语音处理器和一个连接到耳朵后面的线圈组成,外部语音处理器通常佩戴在耳朵后面,可能会显示出来,无法完全隐形。人工耳蜗内部部分是植入于耳朵内部的电极阵列,通过手术放置在耳蜗中。由于手术步骤,内部部分是不能看到的。虽然人工耳蜗不能完全隐形,但现代的人工耳蜗设备设计越来越小巧,外出时可以把外部部分隐藏在发型或帽子下,减少它的显眼程度。人工耳蜗的目的是提供听力帮助和提高生活质量,它可能无法完全隐形,但可以使那些严重听力损失的人重新获得听力,增强与他人沟通的能力,因此有需要时应坚持佩戴。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