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小孩流感发烧可以吃美林吗?

小孩流感发烧可以吃美林吗?
发表人:医联媒体

美林也就是布洛芬混悬液,小孩流感发烧可以吃。同时可配合物理退烧,能达到快速退烧的作用。布洛芬混悬液具有解热、镇痛、抗炎的作用,可用于缓解流感、普通感冒引起的发烧。同时可配合物理退烧,比如贴退热贴、用温水擦拭身体等,有助于退烧。患者用药后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消化不良、胃灼烧感,也可能引起头痛、头晕、嗜睡等;少部分人群还可能引起膀胱炎、皮疹、肾病综合征、过敏性肾炎等。此外对本品过敏者、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存在阿司匹林哮喘者禁用。小儿流感发烧应积极就医,在医生指导下用药,不建议私自乱用药物。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流行性感冒疾病介绍:
浑身酸痛是一种病因较为复杂的症状,表现为浑身酸软无力,使不上劲。主要表现为身体感到异常疲惫,不想走动,身体肌肉使不上太大力气,有酸痛的感觉,按摩时可稍有缓解,但按摩后痛感又会恢复原样。症状发作时十分持久,大多能持续数天,一般经过治疗后方可缓解。能够引起浑身酸痛的原因有多种,类型也比较复杂。若因为长时间运动劳作出现全身酸痛,休息后可缓解,可不去医院就诊。但若浑身酸痛伴有头痛、打喷嚏、流鼻涕、无精打采、易怒易烦、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时,可提示流行性感冒、重症肌无力、神经衰弱、脑膜炎、脾脏疾病等疾病。此时需要及时去医院就诊,找到具体的发病原因,根据不同病因选择不同的治疗方式。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在心内科门诊遇见过这样一患者,来医院时是因为感冒来的医院,并且是在家吃了好几天的感冒药症状不见好转,所以才来的医院。经过医院的检查,医生诊断为是流行性感冒。

     

    这时患者说拿给我取些药我回家吃吧,然而医生会建议患者在医院观察2-3天看看病情控制的进展如何,此时的大部分患者会特别恼怒:他们觉得不就是得了流感吗,还要住院观察,是不是医院想坑我们患患者?

     

     

    俗话说“不知者无罪”,医生会耐心的告诉患者,有时得流感后可能会引发心肌梗死,为了预防患者出现心肌梗死,所以才让患者住院观察2-3天,确保没有心肌梗死的风险才让患者出院。有些患者听从医生的安排,但是有些患者还是觉得医生在欺骗、恐吓消费者。医生劝说无果,只能让患者自行出院了。

     

    其实,根据最新的呼吸系统的研究发现,流感或者肺炎造成的感染有一定的可能会引起心肌梗死或者中风。其中,发现呼吸道中的流感病毒和肺炎链球菌病毒的感染会诱发心血管疾病。

    为什么流感会引起心肌梗死呢?

    1、流感病毒感染产生的炎性细胞因子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炎性细胞激活,造成斑块破裂从而堵塞血管,引发心肌梗死。

     

    2、患者突发感染后,炎性因子的释放造成冠状动脉里的血液浓度升高,变得粘稠,导致血液流动速度变慢,从而容易形成冠状动脉血栓,导致血管堵塞引发心肌梗死。

     

    3、感染引起机体的发热、炎症都会造成人 体心跳加快,当心跳超过正常心率时会造成心脏的超负荷运转,导致心脏的严重缺氧,从而影响冠状动脉的血液供应引发心肌梗死。

     

     

    可见,流感不能再认为是单纯的疾病了,所以大家要注重流感的预防与治疗,也要注重心肌梗死的预防。

    目前,临床上对心肌梗死的预防有以下几点:

    第一,为了预防肺炎链球菌病毒感染,年纪大的老人可以接种肺炎链球菌多糖疫苗。

     

    第二,对有急性感染的患者,采用服用降脂类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

     

    第三,目前还有种治疗方法,就是采用抑制血小板活化的药物对所有急性感染患者进行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是不是都有效果目前不确定,需要后期的继续研究。

     

  • 流感全称流行性感冒,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会引起反复发烧。流行性感冒主要通过接触及空气飞沫传播,起病急骤,症状表现为高热、头痛、乏力、眼结膜炎和全身肌肉酸痛等,其中肺炎型流感发热症状可迅速加重,持续时间大于3天,所以流感可引起反复发烧。流行性感冒高热患者应进行隔离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应用解热药,如阿司匹林,有消化道溃疡的患者慎用。

    在发病48小时内,患者应进行抗病毒治疗,在医生帮助下选用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类药物,如奥司他韦、扎那米韦等,降低致病性,减轻症状。流行性感冒患者应按时服药,生活中积极参加健身锻炼,增强自身免疫。

  • 小儿氨酚烷胺颗粒对预防流行性感冒具有一定的作用。小儿氨酚烷胺颗粒为复方制剂,主要包括对乙酰氨基酚、盐酸金刚烷胺、人工牛黄、咖啡因、马来酸氯苯那敏等成分,可以缓解普通感冒或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发热、鼻塞、流涕等症状。由于药物中的金刚烷胺可抗“亚一甲型”流感病毒,抑制病毒繁殖,因此对流行性感冒具有预防作用。在用药过程中患者可能会出现头晕、恶心等不良反应,新生儿、1岁以下儿童、严重肝肾功能不全以及对药物成分过敏的患者禁用此药物,用药务必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 流感指流行性感冒。运动没有预防流行性感冒的作用,但经常参加跑步、骑单车、游泳等运动可以提高免疫力,减少流行性感冒发生。

    1.跑步:像慢跑、快跑等都可以,可以每周坚持2~3次,每次15~20分钟。提升心肺耐力、代谢速度,进而提升免疫力,抵御流感病毒。

    2.骑单车:每周可以骑车1~2次,有助于增强肌肉力量、提高心肺功能,促进机体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力后,流感病毒更难入侵。

    3.游泳:每周可以保持1~2次的游泳频率。游泳过程中可以消耗大量的身体热量,帮助锻炼肺活量,增强呼吸功能,让呼吸系统可以更加健康,抵抗病毒。想要预防流行性感冒关键是注射疫苗,可以每年去正规医院注射。

  • 小孩得了禽流感应立即进行隔离,再遵医嘱采取对症治疗、抗病毒治疗、支持治疗等治疗措施。1.对症治疗:(1)发热:禽流感通常会引起发热,且体温大多在39℃以上,患儿应遵医嘱使用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解热镇痛药,必要时,还可注射复方氨林巴比妥等药物退烧。(2)咳嗽、咳痰:干咳或少痰者,可服用氢溴酸右美沙芬、枸橼酸喷托维林等药物镇咳,痰液较多者,需使用溴己新、氨溴索等祛痰药。(3)鼻塞:鼻塞严重时,可使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或用热毛巾热敷鼻部,以此来减轻鼻塞。2.抗病毒治疗:患儿应在发病48小时内,尽早遵医嘱应用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如奥司他韦、帕拉米韦等,以此来缩短病程,减轻症状。3.支持治疗:严重时,患儿还需进行呼吸功能支持、循环支持等。小孩得了禽流感应立即就医,并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以免耽误病情。

  • 认识副流感病毒

     

    副流感病毒又称人类副流感病毒 (HPIV),有四种血清型。人类副流感病毒常导致反复发作的上呼吸道感染(如感冒及咽痛),亦可导致严重的反复感染的下呼吸道疾病(如肺炎、支气管炎及细支气管炎)。

     

    副流感病毒怎么传播致病的?

     

    副流感病毒含于呼吸道分泌物内(包括患者及隐性感染者),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播和密切接触传播。

     

    如何预防被传染?

     

    疫苗:至今为止,我国一直致力于研制副流感病毒疫苗,但尚未投入使用。目前在研的副流感病毒疫苗以鼻腔接种为主,一般需要分2剂或3剂接种,以确保得到持续有效的保护效果。

     

    预防副流感病毒感染的主要手段包括:勤洗手,室内通风,避免用不洁净的手触摸口鼻,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

     

    常见症状

     

    副流感病毒可引起所有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然而不同的亚型,其所引发疾病的特点和发病季节也不同。

     

    • 急性喉气管支气管炎:以发热、犬吠样咳嗽、喉鸣和声嘶等为主要症状。发病年龄高峰为1~2 岁,男孩多见。

     

    • 毛细支气管炎:以发热、喘憋、三凹征和喘鸣为主要临床特点。发病年龄高峰为<1 岁。

     

    • 肺炎:以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以及肺部固定湿啰音为共同临床表现。

     

    • 支气管炎:主要表现为咳嗽、不固定散在干湿啰音,也可有发热及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如流鼻水、鼻塞、咳嗽、喉咙痛,乃至全身症状,如倦怠、全身酸痛、头痛或发烧等。

     

    • 中耳炎:副流感病毒是急性中耳炎的首要病原体,以HPIV3感染最常见,患者可有耳朵渗液、耳痛、耳鸣、耳闷并伴听力轻度下降等。

     

    哪些人容易感染?

     

    副流感病毒是婴儿和低龄儿喉炎和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可引起各年龄段人群的普通感冒。HPIV-1、HPIV-2、HPIV-3是婴幼儿、免疫功能低下者、慢性病患者和老年人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原因。HPIV-1和HPIV-2流行发生在秋季,HPIV-3流行全年可见。HPIV-4较少致病。

     

    婴幼儿、老年人、免疫系统功能较弱或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等患者感染后引发严重疾病的风险相对更高。

     

    感染后的发病过程?

     

    (1)潜伏期:人副流感病毒感染常见潜伏期3~8 天,多数副流感病毒感染没有症状。

     

    (2)疾病持续时间:副流感病毒感染患者的病程多为1~14 天。

     

    (3)是否自限性疾病:部分患者会自行恢复。

     

    (4)感染后是否会再次感染:婴幼儿免疫力较低有可能会再次感染。

     

    防范措施

     

    症状轻微者尽量居家隔离休息,减少外出,避免前往公共场所。必须外出时需要戴好口罩,注意避免传染他人。

     

    当出现发热、鼻塞、流涕、咽痛、痉挛性咳嗽、声音嘶哑、耳闷、听力下降等表现时,应及时咨询医生。当患者出现持续高热、呼吸困难、心慌、气促、手脚冰凉等表现时,应尽快前往呼吸科、感染科、急诊科就诊。

     

    目前尚无副流感病毒的特效治疗药物,治疗原则主要是对症治疗,采用支持疗法,必要时可尝试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利巴韦林干扰素和蛋白酶抑制剂可能有一定疗效。

     

    注意:该部分只是作为科普,具体应以临床医生建议为准,不主张自行用药。

     

    参考文献
    [1] 王宇明,李梦东. 实用传染病学[M].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7.
    [2]蔡柏蔷,李龙芸. 协和呼吸病学:上册[M].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11.
    [3] 黄志英,董琳. 人副流感病毒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及所致疾病的特点. 国际呼吸杂志,2006,26(09):687-690.

     

     

  • 秋冬季节本就是流感的高发季,再加上目前新冠疫情的叠加,更要警惕。

     

    武汉同济医院的统计显示,在2020年1月~2月期间,在93名新冠肺炎感染者当中合并感染流感的高达46名(占比 49%)。

     

    眼看马上就是10月了,如何在换季的关键时期做好预防?最简单有效的办法是,接种流感疫苗。

     

     

    《生命时报》结合疾控中心最新发布的流感疫苗接种指南,采访专家提醒已经/要接种新冠疫苗的人,如何安全接种流感疫苗。

     

    受访专家

    陆军特色医学中心疾病预防控制科主任 刘 丁

    航空总医院药学部副主任药师 古艳婷

     

    流感、新冠疫苗要间隔多久?

     

    2021季节性流感学术交流会上,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彭质斌副研究员指出,新冠疫情期间长期采取勤洗手、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等非药物干预导致流感在上一年的低水平流行,或会使人群中对流感的预存免疫力下降,这意味着今年秋冬接种流感疫苗尤为重要。

     

     

    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近日发布的《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21~2022)》,目前尚缺乏流感疫苗与新冠病毒疫苗同时接种对免疫原性和安全性影响的研究证据,参照中国《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指南(第一版)》的建议,流感疫苗与新冠病毒疫苗接种间隔应大于14天。

     

    具体来说,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1. 可在接种流感疫苗14天以后接种新冠病毒疫苗;

    2. 在完成新冠病毒疫苗全程接种程序14天后接种流感疫苗;

    3. 在两剂新冠病毒疫苗之间接种流感疫苗时,需在接种第1剂次新冠病毒疫苗14天后接种流感疫苗,再间隔14天后接种第2剂次新冠病毒疫苗。

     

    提醒:选择两剂新冠病毒疫苗之间接种流感疫苗时,需遵循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剂次和间隔的要求。

     

    新指南划出5类优先接种人群

     

    《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21~2022)》建议按照优先顺序对重点和高风险人群进行接种:

     

    01 医务人员

    包括临床救治人员、公共卫生人员、卫生检疫人员等。新冠疫情大流行期间的流感疫苗使用,应优先考虑保护医务人员。

     

    医务人员接种流感疫苗既可预防个人因感染流感导致工作效率降低或缺勤影医疗机构运转,又可有效避免传染流感给同事或患者,保障和维持医疗机构的正常接诊和救治能力。

     

     

    02 大型活动参加人员和保障人员

    全国和地方两会等重大活动、冬奥会等体育赛事人员密度高,容易发生聚集性疫情。

     

    建议所有的活动参加人员,包括代表、委员、参赛人员、列席人员、工作人员、服务人员、保障人员等至少提前两周接种流感疫苗。其中活动保障人员,无禁忌证者建议全员接种。

     

    03 养老、长期护理机构、福利院等聚集场所脆弱人群及员工

    对以上人员接种流感疫苗,可降低此类集体场所聚集性疫情发生的风险, 减少新冠疫情排查难度和工作量,同时降低老年人群罹患流感及感染后发生严重临床结局的风险。

     

    04 重点场所人群

    托幼机构、中小学校的教师和学生,监所机构的在押人员及工作人员等是容易发生流感和新冠暴发疫情的重点场所。

     

    对此类场所人群接种流感疫苗, 可降低人群罹患流感风险和流感聚集性疫情的发生,减少新冠疫情排查难度和工作量。

     

    05 其他流感高风险人群

    包括60岁及以上的居家老年人、6月龄~5岁儿童、特定慢性病患者、6月龄以下婴儿的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以及孕妇或准备在流感季节怀孕的女性,降低此类高危人群罹患流感及感染后发生严重临床结局的风险。

     

     

    不同流感疫苗怎么选择?

     

    我国批准上市的流感疫苗包括三价灭活疫苗(IIV3)、三价减毒活疫苗(LAIV3)和四价灭活疫苗(IIV4)。具体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接种推荐:

     

     

    6月龄~8岁儿童:首次接种或既往接种2剂次以下流感疫苗的6月龄~8岁儿童应接种2剂次,间隔≥4周,对IIV或LAIV均建议上述原则;2020~2021年度或以前接种过2剂或以上流感疫苗的儿童,则建议接种1剂。

     

    9岁及以上儿童和成人:仅需接种1剂。

     

     

    通常接种流感疫苗2~4周后,可产生具有保护水平的抗体,6~8月后抗体滴度开始衰减。

     

    • 我国各地每年流感活动高峰出现的时间和持续时间不同,为保证受种者在流感高发季节前获得免疫保护,建议各地在疫苗可及后尽快安排接种工作,最好在10月底前完成免疫接种。
    • 孕妇在孕期的任一阶段均可接种流感疫苗,建议只要本年度的流感疫苗开始供应,可尽早接种。

     

    接种后,建议大家注意做好以下几点:

     

    1.接种后,现场观察30分钟再离开。这是为了防止出现严重的过敏反应,尤其是对鸡蛋、牛奶等过敏的人群更要注意。

    2.接种部位会有针眼,接种后应避免摩擦和抓挠,防止破溃感染。

    3.接种24小时内别淋雨、不要洗澡。

    4.饮食方面,按正常饮食即可,以易消化、清淡饮食为主,葱姜蒜是可以食用的。

    5.接种疫苗后,至少需15天的时间才能产生有效的保护性抗体,此间仍可感染流感或一般性感冒,如果出现感冒症状,要及时治疗。

    6.接种疫苗后,局部可能会发生红肿痛痒,建议用毛巾对注射部位进行热敷,但要避开针眼处,每天敷4~5次,每次15分钟,可有效缓解红肿痛痒症状。

    7.有些不良反应属正常。流感疫苗是减毒的活疫苗,接种后可能会有短暂的发热、头痛、乏力等不适症状,这些都属于正常现象,一般会在24小时之内消失。如果出现持续的发热等现象,可就近就医。

     

    最后提醒:对疫苗中所含任何成分(包括辅料、甲醛、裂解剂及抗生素)过敏者禁止接种;患伴或不伴发热症状的轻中度急性疾病者,建议症状消退后再接种。

     

    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方法,提倡接种,但也要听从医生指导,因人而异。

     

    参考资料:
    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21-2022)
    http://www.cpma.org.cn/zhyfyxh/xhdt/202108/6d12a017aa7a43cba9d40d91b0ab8052.shtml
  • 快克的通用名为复方氨酚烷胺胶囊,复方氨酚烷胺胶囊用于缓解感冒和流感症状,如发热、头痛、鼻塞等,其包含多种成分,如氨酚、烷胺、对乙酰氨基酚等,可以缓解症状,但并不能预防流感。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复方氨酚烷胺胶囊对流感病毒本身没有直接的抗病毒作用。预防流感的有效方法是接种流感疫苗,流感疫苗可以帮助身体产生抗体,提高抵抗流感病毒的能力。除了接种流感疫苗,预防流感还可以采取尽量避免与患有流感的人密切接触,尤其是在流感高发季节,经常用肥皂和水洗手,尤其是在接触公共场所、人群密集区域后,避免用手触碰自己的口鼻眼,这有助于减少病毒的传播。如果出现流感的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建议平时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肘部遮住口鼻,避免向他人传播病毒。

  • 流感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严重时可能会引起血压高。流行性感冒主要是呼吸道感染流感病毒引起,症状以乏力、高热、头痛、全身酸痛等为主。如病情发展到比较严重的阶段,病毒不断刺激血管形成收缩,可能出现一过性血压升高的现象。患有流行性感冒身体可出现多种不适,如不及时控制,病毒侵入下呼吸道可引发肺炎,侵入神经系统可导致脑炎、脑膜炎,还可以影响心脏健康,导致心包炎、心肌炎,严重时还可能导致心力衰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严重的后果。

    流行性感冒应及时去正规医院就诊,由医生指导个性化诊疗方案,帮助康复,降低危害。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