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痛性痉挛是怎么回事?

痛性痉挛是怎么回事?
发表人:医联媒体

痛性痉挛也被称为三叉神经痛,是一种累及面部限于三叉神经的一支或几支分布区的反复发作性短暂而剧烈的疼痛,是最典型的神经痛。痛性痉挛常见的原因有生理性原因,也有缺钙或感冒、体位突变等病理性原因。

1.生理性原因:患者自身的自发性脱髓鞘病变也可能引起肌肉疼痛和痉挛,可能与免疫因素有关。

2.病理性原因:

(1)缺钙或感冒:肌肉强直收缩可能是由于缺钙或感冒引起的,进而压迫到周围神经,导致神经性疼痛。

(2)体位突变:肌肉强直收缩也可能是由于体位突然改变,导致身体姿势不正确,使肌肉受到过度拉伸或收缩,引起神经性疼痛。当出现痛性痉挛时,患者可能会有局部疼痛和行动不便的症状,持续时间数秒至数十秒。对于痉挛性疼痛的患者,应及时前往医院明确病因后,在医生的指导下对症治疗。同时,注意生活习惯和保暖,避免仓促进餐、过度喂养或喂养不足等诱发因素。

如果确诊为痛性痉挛,应遵医嘱规范治疗,排除生理性原因后,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规范治疗等。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无论是甲钴胺还是维生素b,都不是三叉神经痛患者的治疗药物,因此患者二者都可不选择。甲钴胺片通常用于治疗维生素b缺乏引起的贫血,也可用于周围神经病变,维生素B12通常用于治疗缺乏维生素B12引起的相关疾病,如贫血或神经系统病变。在三叉神经痛的治疗中,药物治疗通常是首选的方法,例如卡马西平、加巴喷丁等抗痉挛药物和氯米帕明、丙咪嗪等抗抑郁药物,有助于帮助减轻疼痛发作和控制症状。必要时还可以选择手术治疗,比如神经阻断治疗、血管减压术、甘氟醇封闭术等。

    如果有三叉神经痛的症状,建议及时咨询医生,对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后进行选择最适合自身的治疗方案,才有利于疾病的痊愈。

  • 半边脸疼和头疼可能是三叉神经痛的症状之一,也可能是其他疾病或情况引起的症状,如偏头痛、颈椎病、牙齿问题、颞动脉炎等。

    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剧烈的疼痛,主要发生在面部的一侧,可能伴随头痛。该疼痛通常是突发的、剧烈的、电击样的疼痛,可以持续数秒到数分钟,并且可能反复发作。

    然而,半边脸疼和头疼也可能是其他疾病或情况引起的症状,如偏头痛、颈椎病、牙齿问题、颞动脉炎等。因此,如果您有这样的症状,建议及时就医,进行专业的诊断和治疗。

    如果医生怀疑是三叉神经痛,可能会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并可能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如头颅磁共振成像等,以确诊和确定病因。根据具体情况,医生可能会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神经阻滞或手术治疗等。

    重要的是,如果您有严重的面部疼痛、头痛或其他不适,建议尽快就医,以便获得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只有医生能够根据详细的病史和检查结果来确定您的病情。

  • 三叉神经痛好发于50岁以上人群,且女性多于男性。据头痛学会统计,大约每100,000人中有4-5人患有三叉神经痛。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出现在脸部的阵发性疼痛,因为它很严重,一些病人因此不愿意去想它,而另一些病人则误以为它是牙痛,并将其误认为是牙痛,并进行了大量的牙科治疗,但仍然没有得到改善。

     

    若没有疼痛的单一表现,可能是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是我们头上最大的神经之一,之所以叫三叉,是因为它有三个大的分支,从上到下约分布在前额、面颊和下巴」,三叉神经痛常发生在上下颚,大众难以分辨这与牙痛的区别,常拔牙后再抽神经,才发现并非牙痛的问题。

     

    如果疼痛范围不是单一的,而是面颊如电击、刀割般反复的阵痛,而且范围超过上下颌延伸至鼻翼、下眼等处,用止痛药也不能缓解疼痛的话,就要提早就医,让民众得到缓解。

    最常见的5个因素为三叉神经痛。

    导致三叉神经痛的原因很多,比如血管压迫、脑部肿瘤、神经炎症(MS)、带状疱疹等,还有其他原因不明的原因,比如外伤等。据统计,最多的原因是由于三叉神经根部血管受压而弯曲。

     

    三叉神经痛的处理方法

    目前有手术,药物和介入性治疗等等。大众可根据年龄、疼痛程度和愿意冒的风险来做出选择。

     

    药品治疗

     

    癫痫疼痛70%有效,但是需要长期服用并且有副作用,如眩晕、昏睡、呕心,严重的有皮肤病、高血压和永久性白细胞减少,而且长期服用也有抗药性。但是如果病人对药物治疗效果好,并且不想开刀,或者年龄过大,或者有其它疾病不适合手术,药物治疗则是首选。如果效果明显,则需要暂停药物治疗。

     

    干预治疗

     

    注射治疗:主要是注射各种不同的药物,如局部麻醉药,酚水,甘油,在三叉神经节内注射以达到止痛的效果,但长期难以达到缓解疼痛的效果。

     

    2.三叉神经放射疗法:属于无创治疗,风险较低,但止痛效果不明显,副作用为面部麻木。

    手术操作。

    1.三叉神经根微血管解压显微手术:手术是一种治疗方法,其目的是将压迫三叉神经根部的血管分开,并用人工材料将其与神经分开,消除神经短路。本病的治愈率在70~90%之间,复发率低,但需承担手术和麻醉风险。

     

    2.高频热凝疗法:风险低,无药物副作用,创伤小,疗程短,每次约半小时,每次治疗后止痛效果明显。其原理是用高能量电击针尖产生热能,调节神经痛,止痛效果可持续半年,治疗药物也可减少许多,让患者生活质量提高,若患者疼痛感加重,半年后再进行高频热凝治疗。

  • 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可出现面部疼痛、其他症状。

    1.面部疼痛:继发性三叉神经痛会有剧烈的、突然的、电击样的面部疼痛,持续数秒至数分钟,然后迅速缓解。疼痛常涉及三叉神经的一个或多个分支,包括眼部、颧部、下颌部等区域,疼痛可能在这些区域传播或辐射。

    2.其他症状:某些患者可能会在疼痛发作期间出现其他症状,比如面部抽搐、眼部水肿、流泪、鼻塞、口干等。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症状可能因患者的病因和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出现有严重不适要及时就医治疗。

  • 三叉神经痛是指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出现的疼痛。可以遵医嘱吃卡马西平片、奥卡西平片、苯妥英钠片等止痛药比较好。

    1.卡马西平片:主要用于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口咽神经痛等,也用于抗癫痫的治疗。常见的不良反应为可见头晕、嗜睡、口干、恶心、消化不良等,停药后多可消失。孕妇禁用。

    2.奥卡西平片:主要用于不耐受卡马西平或用其治疗无效的三叉神经痛等,也用于抗癫痫的治疗。常见的不良反应为头晕、头痛、疲劳、皮疹等。对此药过敏者、房室传导阻滞者、孕妇等禁用。

    3.苯妥英钠片: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降低突触传递或降低引起神经元放电的短暂刺激,起到止痛作用,主要用于治疗三叉神经痛和癫痫状态等疾病。常见的不良反应为牙龈纤维增生、白细胞减少、骨质疏松等。阿-斯综合征患者、对此药过敏者等禁用。

    三叉神经痛患者注意饮食清淡,不要吃辛辣刺激等食物,如需药物治疗,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切忌自行用药。

  • 三叉神经炎和三叉神经痛的区别主要包括病因不同、症状不同、治疗方法不同等。1.病因不同:三叉神经炎多是由于病毒感染导致,常见的包括带状疱疹病毒等,而三叉神经痛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其发病与微血管受压有关。2.症状不同:三叉神经炎的症状包括面部疼痛、刺痛感、麻木感或烧灼感,疼痛通常是持续的,可能会在日常活动如说话、咀嚼、刷牙时触发,还可能伴有感觉功能的减退。三叉神经痛常表现为剧烈难忍的疼痛,疼痛呈电击样或刀割样等,一般突发突止,存在扳机点。3.治疗不同:三叉神经炎的患者以抗病毒和营养神经治疗为主,常见药物包括阿昔洛韦、甲钴胺等;三叉神经痛的患者则通常选择卡马西平、苯妥英钠等药物缓解症状,必要时还需要配合手术治疗。无论是三叉神经炎还是三叉神经痛均需要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治疗,防止病情的持续加重。

  • 近张医生接诊了几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患者,面部疼痛非常厉害,给患者精神上和心理上带来了极大的折磨,加上疫情原因,诊治不及时,来院的时候都表现为精神萎靡,反应迟钝。大部分患者和家属都在网上查阅了相关的治疗方式,都表示比较迷茫,不知道如何选择。为此张医生决定写了这篇文章,希望对于这一类患者可以有一定的帮助。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三叉神经痛。

     

    2020年1月份发表在国内医学杂志的一篇文章认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具体发病原因不明,目前,国内外专家学者公认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主要病理变化是三叉神经的脱鞘病变,临床普遍认可的成因是血管压迫学说。脑底动脉与小脑上动脉又被称作三叉神经根进出脑干区,这一区域对于搏动性血管以及扩过性血管特别敏感,易产生微血管压迫,使神经纤维等相互挤压,引起髓鞘的脱失。由此当传递触觉与痛觉的轴突相接触了之后,就会触发原发性三叉神经,引起剧烈疼痛。经由[1]学者的研究,这一点也正好可以解释患者仅仅是由洗脸、刷牙等一个常规动作就会触发“扳机点”引起突发疼痛的原因。针对被认为是主要病因的微血管压迫,在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的有效治疗当中,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已成为首选外科治疗方法[2]。

     

     

    三叉神经分为眼神经,上颌神经和下颌神经三支,三支神经支配区域如图所示

     

     

    三叉神经是人体的一条重要神经,起源于颅内,主要功能为支配面部,舌和牙齿的感觉和咀嚼肌的运动。支配面部感觉的神经分为三条:眼神经,上颌神经,下颌神经。其中眼神经主要传导眼以上皮肤感觉;上颌神经主要传导上唇以上,眼以下的感觉;下颌神经主要传导下颌部位的皮肤感觉。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好发于50岁以上,主要表现为三叉神经支配区发作性,阵发性的面部疼痛,患者经常形容为刀割样,烧灼样刺痛,患者特点为多发生于上颌神经,下颌神经分布区,也可多个支配区同时发生。主要原因尚不明确,大多数学者认为是三叉神经出脑干处,由于动脉硬化等原因引起血管压迫神经,引起神经功能变性,从而引起三叉神经痛。原发性三叉神经痛通常会有“扳机点”,患者通常在刷牙,或触摸面部某一处时引发剧烈疼痛,张医生遇到过一位患者“清风拂面”都会引起疼痛。

     

     

     

    部分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会出现“静息期”,就是疼痛发作一段时间突然不疼了,过了一段时间又开始疼痛,这两次疼痛中间的部分称为“静息期”,有的患者静息期或长达数年,在这段时间里患者会以为疾病自己痊愈了。却不知更大的痛苦在将来出现。

     

    现在,让我们看看目前主流的治疗方法

     

    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放射治疗,中药治疗等。

     

    1.药物治疗,临床上多选用卡马西平进行治疗,常规剂量为0.2一日两次口服,大多数患者可以缓解症状,但不能根治,停药容易复发,另外药物副作用较大,长期口服影响肝肾功能,同时也抑制凝血功能,特别是老年人用药,容易耐药,需要增加用量,张医生曾经给患者24小时内口服了0.2*6才勉强控制症状,用药量大了以后患者容易出现精神症状。

     

     

    2.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可分为神经阻滞术和微血管减压术。

     

    其中微血管减压手术是目前三叉神经痛首选的治疗方式,有点很明确,缓解率高,复发率低,术后患者面部麻木发生率低。缺点是需要开颅手术,有感染,面瘫,听力下降等风险。很多患者看到长长的一串手术风险后就选择退缩了。

     

    神经阻滞手术优点是操作简单,可以重复操作,但术后患者会出现面部麻木,感觉障碍,而且术后有较高的复发几率。

     

     

    3.放射治疗,也可以重复操作,但早期疼痛缓解的较慢,而且有较高的复发率。

     

    4.中医中药,我国传统的中医中药治疗有其独到之处,优点是副作用小,缺点是缓解慢,容易复发。

    如果您仔细在网上查找,还会发现许多其他的治疗方法,由于疗效和缺点问题,张医生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这么多治疗方法,究竟应该选择哪一种呢?

     

    张医生的意见是如果患者身体可以承受手术,尽量首先选择微血管减压手术,因为这种手术经过多年的发展,技术已经非常成熟,是一种程序后标准化的手术,术后患者效果明显,目前国内一线医生手术的有效率已经达到90%以上,虽然开颅手术有一定的风险,但是相比起手术的收益,还是值得的。

     

     

    如果患者高龄或身体有基础疾病,不能耐受手术,可以选择立体定向下放射治疗,放射治疗好处是不会带来神经功能的障碍,复发后可以重复治疗。

     

    神经阻滞适应症较窄,而且会影响面部的感觉功能,张医生建议可以用作前两种方式的补充治疗。

     

    至于药物治疗,张医生建议可以作为临时性治疗,这些年的工作经验给我的体会是大多数药物治疗的患者经过长期服药后最终还是选择了其他治疗。张医生曾经遇到过几位近70岁的患者,刚刚发病时,身体状态还可以,可以耐受手术,但他们选择了药物治疗,几年之后,药物不能控制再来医院的时候,身体对手术的耐受程度已经大不如前,术后的并发症也比较多。

     

    中医中药治疗可以作为其他治疗的辅助治疗给予实施,由于我是一名学习西方医学的医生,对中医了解不多,不当之处还请见谅。

     

    一年前张医生曾作为访问学者在韩国的一线医院交流,也遇到了一些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他们的治疗理念和我的一样,都是首选微血管减压治疗。

     

     

    以上是我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关于治疗方式的个人看法,如果你与我的意见一致,欢迎您关注,点赞或留言,我身神外医生张伟,创作不易,感谢您的支持。

     

     

     

     

    参考文献

     

    [1] 谭卫锋 , 郭春锋 .3D-TOF-MRA 结合多平面重建在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术前评估中的诊断价值 [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7,23(22):3593-3595.

     

    [2] 王清 , 张振光 , 李宗芳 , 等 . 血管压迫性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压迫位点与面部痛区关系的 MRI 研究 [J].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18,34(4):499-503.

     

    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转载机合作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人们生活压力也是越来越大,很多人都不小心患上了三叉神经痛这种面部神经疾病,对于他们的健康和正常生活都造成了较大的影响,下面来介绍一下三叉神经痛的诊断要点都有什么:


    1、发痛部位为三叉神经或其某分支的分布区。此种剧痛出现部位,一般在第1支为前额、上睑、眼球及鼻部;第2支为上唇、下睑、鼻旁、上颌、上牙及牙龈;第3支为下唇、耳前、额部、下牙及其牙龈与舌。少数三叉神经痛患者,在枕大神经区和下颌角下方,也有同样的阵发性剧痛,国外有人报道,1例三叉神经痛患者在耳后3cm处有阵发性剧痛,这些患者皆经半月神经节注射后达到完全镇痛。诊断时必须加以注意。

     


    2、病程冗长。发作性剧痛可持续多年不愈,有些患者的病程可长达数十年。少数患者可有大间歇期,可数月或数年不发作。另有人发作十数年或数十年后见轻,到老时疼痛自止。


    3、多为突然发作的阵发性剧痛,不发作时绝大部分患者完全不痛,仅极少数患者仍有轻度疼痛。剧痛发作突然而来,突然停止。有些患者第1次发作即为很严重的剧痛;有些患者开始发作较轻,以后逐渐加重。本病发作时,患者多半诉说是“霍霍”地跳着痛,有的说象刀割一样,火烧一样灼痛,迫使患者猛搓面部,往往将皮肤搓肿搓破,有的将眉毛胡子搓光,有的则频频呼喊,或则紧压痛处,或大张嘴不敢闭合。同时患侧流泪、流涎及鼻液。疼痛可昼夜发作数十次至数百次。

     

    有的患者发作时猛然从坐上站起来,或躺在地上滚来滚去,几分钟后疼痛突然停止,再安然就坐。一般镇痛药物完全无效,少数患者无此种剧痛,而是发作性“麻”,经半月神经节注射后同样可以治愈。

     


    4、疼痛发作时不合并有恶心、呕吐。


    5、不合并头面部感觉丧失,肌肉麻痹或其他脑神经麻痹症状,如复视、面瘫等。个别患者患侧痛觉减退或过敏,或咀嚼力弱。


    6、大多数患者有“扳机点”,即触发点,刺激这些点可引起疼痛发作,但发作刚过去,再刺激“扳机点”则不引起发作。常见的扳机点部位如下:眉毛处、眼球、鼻旁、口角上下方、牙周及舌等处。

     

    触及这些地方即可引起发作;但发作刚结束,虽然触动这些点,也不再引起发作,这是本病的另一个诊断特点。“扳机点”大部分是在同一个神经分支。在一些罕见病例报道中,一些较远的“扳机点”发生在同侧拇指,同侧足母趾,另有1例在活动其右侧上肢时,则引起右侧面部剧痛发作。有的发生在背部。

  • 三叉神经痛并没有固定不能吃的水果种类,像甘蔗、柠檬、苹果等水果需要少吃

    1.甘蔗。吃的时候需要口腔不断咀嚼,反复咀嚼可能刺激三叉神经增加疼痛感,加重病情,降低病程恢复时间。

    2.柠檬。味道非常酸,进食后可能刺激三叉神经,增加冲动性,诱发疾病或增加疾病疼痛症状。

    3.苹果。具有一定的硬度,需要口腔反复咀嚼,甜度也很高,食用时可能刺激疼痛的扳机点而引起疾病发作。三叉神经痛患者需选择温热、软烂、清淡的食物,并重视治疗,及时去正规医院就诊。

  • 左耳后面间歇性抽痛原因有急性中耳炎、外耳道炎、三叉神经痛等因素导致。

    1.急性中耳炎:如果患者存在上呼吸道感染的现象,可诱发急性中耳炎,导致中耳腔内出现脓液,当脓液刺激到鼓室丛,也可导致耳部疼痛等不适,这种疼痛可经过神经放射到左耳后,而引起左耳后面间歇性抽痛。

    2.外耳道炎:如果患者平时挖耳朵的时候,没有控制好力度,损伤到外耳道部位的皮肤,也可引起外耳道炎症,进而引起耳部疼痛。可经过神经放射到左耳后面的神经,也可引起左耳后面出现抽痛。

    3.三叉神经痛:三叉神经是负责脸部和头部的神经之一,如果不小心受损或者受到刺激,都可引发剧烈的疼痛,所以也可引起左耳后面间歇性抽痛。

    导致左耳后面间歇性抽痛的原因比较多,需尽快到医院就诊,查明病因后,才能够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