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心肌缺血后再灌注损伤怎么回事?

心肌缺血后再灌注损伤怎么回事?
发表人:医联媒体

心肌缺血后再灌注损伤,主要是指冠状动脉急性梗阻后,在一定时间内重新获得再通,但是组织损伤反而呈现进行性加重的现象。

心肌缺血期间引起的心肌超微结构、能量代谢、功能和电生理的一系列损伤性变化,并不会在心肌缺血后再灌注时呈现改善,反而损伤表现的更为突出和严重,甚至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心律失常而导致患者死亡。心肌缺血后再灌注损伤的机制尚未完全阐述清楚,但是可能和钙离子超负荷、细胞内氧自由基的产生以及白细胞的炎症介导作用等各种因素有关。除了心脏,身体的其他器官包括肝脏、大脑、肾脏、胃肠道等器官也会出现缺血后再灌注损伤。

所以,如果心肌出现缺血后再灌注损伤,要配合医生积极治疗,避免对心肌造成严重损害。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心肌缺血疾病介绍:
冠状动脉(供给心脏血液的动脉,简称冠脉)的供血与心肌的需血之间发生矛盾,冠脉血流量不能满足心肌代谢的需要,就可以引起心肌缺血缺氧。短暂的缺血缺氧引起心绞痛,持续严重的心肌缺血可引起心肌坏死,即心肌梗死[1-4]。长期心肌缺血会导致心绞痛发作,严重者出现心肌梗死。临床上主要通过扩张冠脉、抗血小板等药物治疗,及冠脉介入治疗等方式改善心肌缺血。大多数心肌缺血患者经积极治疗可以生存很多年,但有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风险。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无症状心肌缺血(SMI)又称为无痛性心肌缺血或隐匿性心肌缺血,它在冠心病中非常普遍,患者通常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但存在心肌缺血的客观证据,如心肌血流灌注提示缺血、心肌代谢异常、心电图提示缺血、左室功能下降等。无症状心肌缺血并非没有危害,事实上,这类患者发生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肌病或者是心衰的风险等同于有症状心肌缺血患者。

    由于缺乏明显的临床症状,无症状心肌缺血更容易被忽视,但疾病进展会更加迅速。对于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患者来说,需要密切监测,积极使用冠心病的二级预防治疗药物,并视情况需要进行冠状动脉的介入治疗以改善心肌缺血。对于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患者,建议及时就医检查,并接受专业的诊断和治疗。

  • 众所周知,运动不仅可以强身健体,增强免疫,防病治病,还能够锻炼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但由于运动时会使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输出量和心肌耗氧量增加,所以有人说运动会加重冠心病患者的心肌缺血,甚至会诱发心衰,冠心病有心肌缺血者千万不能运动,要好好休息。

     

    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但如果你是一名这样的患者,有这种想法就大错特错了。

     

     

    冠心病患者缺乏运动的危害

     

    随着年龄的增大,肌肉纤维逐渐萎缩,引起肌肉体积减少和肌肉力量下降,最终会导致运动耐量和体能明显降低。有研究显示,停止运动4-6周,即使日常有规律活动,身体的最大摄氧量也会明显下降,所以日常活动不能代替运动。

     

    这在冠心病患者中尤为明显,如果冠心病患者缺乏运动,则会带来心动过速、体位性低血压和血栓栓塞风险的增加。

     

    运动对冠心病患者的益处

     

    近年来,冠心病心脏康复逐渐被社会重视,而在冠心病心脏康复中,运动训练是核心内容。有研究发现运动能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能量代谢,增强线粒体生物合成,所以近年来国内外也陆续开展了多项冠心病运动治疗的研究。

     

    研究发现,运动对冠心病患者具有外周效应和中心效应两方面的有利影响。外周效应主要通过促进肌肉血液循环和提高氧的摄取利用能力来提高运动能力;中心效应则通过运动促进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从而可以在本质上改善心肌缺血。但另外有研究同时发现,

     

    冠心病患者长时间的缺血阈强度运动会导致心肌缺血负荷过重,可进一步产生心血管危险,所以同时也表明冠心病患者应注重运动方式和运动时间,避免高强度的运动。

     

     

    冠心病患者如何进行运动?

     

    根据我国的专家共识建议,冠心病患者推荐进行有氧运动。有氧运动可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增加机体抗氧化能力,减少心肌重构,降低血栓栓塞风险,改善心肌缺血,降低猝死风险。

     

    有氧运动的方式有步行、慢跑、游泳、骑车、舞蹈、太极拳和某些球类等。在运动频率方面,推荐每周3-5天,最好每周7天。运动强度对大多数人推荐以目标心率法测算,即在静息心率(运动前心率)的基础上增加20-30次/分为宜,体能差的增加20次/分,体能好的可增加30次/分,此方法虽然欠精确,但简单方便。最佳的运动时间为30-60分钟/天,如果是刚发生心血管急性事件的患者,应从10分钟/天开始,逐渐增加运动时间。

     

    特别需要提醒的是:因为冠心病患者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心肌缺血,运动切记剧烈!切记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最安全的是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只要掌握好运动要领,对冠心病的康复会大有益处,所以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是可以而且需要进行运动的。

     

    参考文献:

    [1]《冠心病患者运动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2]王元会.有氧运动对心肌缺血作用及机制研究[D].青岛:青岛大学,2017.

  • 冠心病常见的症状就是胸痛、胸闷、心慌、心悸等,但这并不意味着出现以上这些症状就一定是冠心病。所谓的冠心病,就是指我们吃瓜群众经常所提到的心肌缺血。所谓的心肌缺血是指冠状动脉出现狭窄产生冠心病以后,心肌所需的血液和养分得不到有效的供给,出现一系列症状的情况。今天咱们就聊一聊,这些症状和冠心病以及怎样确诊之间的关系。

     

     

    一、哪些症状提示有可能是冠心病?

     

    刚才我们已经讲到常见的冠心病的症状就是胸痛、胸闷、心慌、心悸等,但这些症状出现以后,并不意味着一定是冠心病,因为其他一些疾病也会引起类似的相关症状。但如果对以上这些症状加以限定,比如活动、饱餐、生气、劳累后出现胸痛、胸闷、心慌、心悸的,而且没有肺部疾病等其他疾病的高危因素,那么就需要考虑患者冠心病的可能了。


    二、哪些检查提示有可能是心肌缺血?

     

    有症状以后,医生往往需要用检查来印证自己的初步诊断是否正确。哪些检查提示有可能是心肌缺血呢?提示我们有心肌缺血的检查有很多,比如常见的心电图、心脏彩超、CT平扫等等,都有可能提示我们有心肌缺血的可能,尤其是常见的心电图。经常会因为心电图有变化,而被扣上冠心病的帽子的情况屡见不鲜。

     


    三、怎样确诊冠心病?

     

    当我们的辅助检查提示我们有心肌缺血的可能的时候,我们需要怎样验证和确诊冠心病呢?其实很多科普文章都不止一次的提到过,确诊冠心病的方法主要是冠状动脉的影像学检查,比如冠状动脉cta,心脏冠状动脉造影等,才是确诊冠心病的准确方法。如果冠状动脉影像学检查提示我们没有异常,那么我们多数情况下都不需要再考虑冠心病的可能!此时的心电图等检查依然会提示我们有心肌缺血,我们要以影像学检查为标准。
     


    看懂了吗?如果心电图等辅助检查提示我们有心肌缺血,而冠状动脉影像学检查提示我们没有冠状动脉狭窄,此时我们需要参考的是影像学,而不是心电图等其他辅助检查。关注我们,每天都有更新的科普推送给您。我是有思想有态度的李医生,关注我们,每天都有不一样的科普推荐给您!关注我们,关注心脏健康,关注心理健康,关注身体健康,关注不一样的科普平台!

  • 并没有“心肌缺血6种食物患者要多吃”这种说法。

    心肌缺血患者在饮食中要低盐、低脂、低糖饮食,限烟、限酒。心肌缺血患者平时要摄入足够的水果、蔬菜,此类食物含有维生素、矿物质等。同时要限制糖分、脂肪以及盐的摄入。这是因为心肌缺血患者大部分是伴有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等慢性疾病,这些慢性疾病的控制对心肌缺血本身诊治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如果同时伴有肥胖,还需要积极控制饮食,减少热量摄入,使体重一定程度的下降。另外,心肌缺血患者应该限烟、限酒,特别是酒,可以加速血液循环,导致心率增快,心脏负荷增加,容易诱发心肌缺血加重,最好是戒酒。除此以外,心肌缺血患者也不适宜大幅度运动。平时生活要注意保暖,避免出现反复呼吸道感染以及其他疾病。

    一旦心绞痛发作,应该及时就医,平时身边要备用硝酸甘油等急救药物,在医生指导下科学使用。

  • 左侧睡觉心脏跳动明显的原因比较多,可能是比较正常的生理现象,其次也有可能是心脏神经官能症、心肌缺血等因素导致。1.生理现象:如果睡觉环境比较安静,左侧卧位时,右侧胸腔可压迫到心脏部位,导致主观感觉上出现心跳明显的情况,如果更换睡姿症状即可消失;2.心脏神经官能症:是神经症的一种特殊类型,是指由于精神心理问题或神经功能失调,导致患者出现心血管疾病相关症状的临床综合征,所以患者也可出现心悸、心跳加速等不适。当患者情绪不稳定、中枢神经紊乱后,左侧卧位压迫到心脏,就可加重这些不适症状的出现;3.心肌缺血:常见于冠状动脉狭窄、痉挛或者心肌桥等因素的影响,可导致心肌供血障碍,进而出现心跳加快、胸闷、心悸等不适。特别是左侧卧位压迫心脏,可进一步影响到心脏血液回流,从而促使心肌缺血更加严重。导致左侧睡觉心脏跳动明显的原因比较多,需尽快到医院就诊,明确诊断后,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合理治疗。

  • 胸痛是临床非常常见的一种主诉和症状,是一种常见而又能危及生命的病症,造成胸痛的原因复杂多样,患者胸痛的原因可以有很多种,但心脏心肌的缺血缺氧,而导致的心绞痛,是胸痛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急性冠脉综合征在这些严重危及生命的疾病中所占比例最高。胸痛需要鉴别的疾病很多,其伴随症状多有提示意义。你对胸痛了解有多少呢?为什么缺血缺氧就会引起胸痛呢?

     

     

    一、为什么缺血缺氧就会引起胸痛?

     

    这个道理其实非常简单,我们的心肌主要要靠血液的供应而提供氧和能量,但如果我们的血供不足或遭到破坏,不能按照需要供给足够的氧气和能量,那么心肌就会出现因为缺血缺氧而导致的疼痛等症状!症状的产生主要是因为心肌缺血,缺氧即将坏死的过程,和缺血缺氧后坏死的过程所导致的。也就是说,其实却缺氧导致的胸痛,是患者心肌濒临坏死和坏死过程的一个表现,是对我们人体的一个警示。 


    二、哪些原因可以引起缺血缺氧?

     

    引起缺血缺氧的原因,最为常见的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冠心病,当然,除外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冠状动脉狭窄和闭塞。其他原因也可以引起冠状动脉的狭窄和闭塞,比如冠状动脉痉挛,比如心肌桥,还有夹层撕裂到冠状动脉开口等等。但这些原因仍然占据少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我们缺血缺氧的主力军,也是绝大多数的主要原因。


    三、缺血缺氧后该怎么办?

     

    一旦发生缺血缺氧,及时的改善患者的供血供氧,那么患者的胸痛症状便可以很快得到缓解,但如果患者的胸痛症状持续,也就意味着我们的缺血缺氧,可能持续得不到缓解,患者就会出现心肌的坏死。怎样改善患者的缺血缺氧呢?需要根据患者的病因进行对症治疗,当然,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是改善缺血缺氧的三大重要法宝。

     


    亲,看懂了吗?关注我们,每天都有更新的科普推送给您。我是有思想有态度的李医生,关注我们,每天都有不一样的科普推荐给您!关注我们,关注心脏健康,关注心理健康,关注身体健康,关注不一样的科普平台!

  • 很多人在早晨起床后会出现恶心干呕症状,但是由于这些症状出现时间短,而且持续时间不长,就容易被大家忽略,但是这种做法有可能造成病情的拖延。为什么说是病情呢?因为这些症状很有可能预示着慢性咽炎的发生。

     

    当然,其他原因也有可能会造成恶心干呕症状的出现,但是更多的还是由于慢性咽炎造成的。所以大家最好不要忽视恶心干呕症状。也许即使知道了会有慢性咽炎,他们也不会特别在意,因为他们认为慢性咽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而且并不会有大的危害,所以导致了他们忽视慢性咽炎情况的发生。

     

     

    慢性咽炎一般都是指咽痒、咽干、咽异物感,长期的咳嗽,总是觉得嗓子里有痰,这样的一组症候群,其实通常来讲,慢性咽炎本身并没有什么严重的并发症。但是我们需要警惕的是,慢性咽炎本身,这些症状的表现,可能是一些其他比较重要疾病的表现,也就是说可能我们咽喉部,存在的一些病变引起的,咽喉部的这种不舒服的感觉,容易被误诊为慢性咽炎。那么通常来讲,咽喉部的一些肿物、囊肿,包括产生发生在会厌、喉部的肿瘤,都可以引起咽的异物感,长期觉得刺激性的咳嗽。

     

    但是在这里要告诉大家的是,慢性咽炎的危害十分严重,慢性咽炎发展下去,加重的不仅仅是那些外在症状表现,而且本身的炎症也会加重,这就有可能导致一些并发症的发生。对身体健康有很严重的危害。所以说,我们不能忽视慢性咽炎,在日常生活中就要做好慢性咽炎的预防工作。

     

    生活中如何预防慢性咽炎?

    1、要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注意休息,早睡早起。

     

    2、在饮食上要戒烟酒,少吃辛辣食物。

     

    3、保持口腔卫生,饭后使用盐水漱口。

     

    4、远离刺激性环境,如粉尘,刺激性气体,恶劣天气等。

     

    5、要增加身体的抵抗力,这就需要我们平时积极参加体育运动,锻炼身体。

     

    6、要积极治疗自身疾病,包括急性咽炎,贫血,气管炎,肝肾疾病等。以免影响身体健康,让病菌趁虚而入。

     

    7、要学会爱护自己的嗓子,合理用嗓,做好嗓子的保护工作。

     

    平时做好预防工作,而且也不要忽略恶心干呕等症状,就能很轻松的避免慢性咽炎的发生。

  • 什么?我的肾里长了石头?


    首先我们要对肾结石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和认识,肾结石是由钙、草酸、尿酸、胖氨酸等一些在体内的结晶物质与基质A、酸性粘多糖等等这些有机物质在肾脏没有得到及时的排出所导致的,使我们泌尿外科比较常见的疾病,其中就以草酸钙结石最为常见。

    虽然吧肾结石不是恶性的肿瘤疾病,但是却严重影响了我们日常的生活,身体状态是每况愈下,有句老话说得好:牙疼不是病,疼起来真要命。发作起来是腰酸背痛腿顺便还有可能抽筋,感觉腹部有一万头大象奔腾而过,还有一些调皮的要跳两下,疼的你是死去活来。就连我们嘘嘘的时候也是痛苦不堪,严重的话还会引起肾脏功能的减退。也是不能小视。

     

    不喜欢喝水!

    现在的年轻人们都不愿意多喝水,有些喜欢喝点饮料,更有些小伙伴们连饮料都懒得喝。水可是生命的源泉啊,这句话不是没有道理的,如果你不爱喝水就会导致排尿减少,尿液会结晶,而且沉积在肾内,从而引发肾结石。而且有些饮料并不能代替水的作用,更别说不喝了,如果你每天还懒得运动,整日在家里宅着,或者天长日久在办公室坐着,汗液没有排出去,排尿更少,也更容易患上肾结石了。

     

    那就有小伙伴问了,到底多少才算尿量少呢?有研究表明,每天的尿量少于1000ml,也就是差不多两瓶半瓶装可乐那么多吧,就表示你不行你尿的太少了。我们每天至少喝八杯水,而且喝水讲究是循序渐进,这样才能达到每日所需的水量。

    吃的不对

    人一日三餐是必不可少的,我们摄入的食物也会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有些人特别爱吃一种食物,长久下来,反复吃一直吃也是导致肾结石的重要原因,比如吃高糖,含草酸的食物等,都会增加患病的几率。

     

    下面具体的举几个例子,第一个就是上面说的高糖食物,那比如红薯、蜂蜜、酒、冰淇淋等等。糖类是人体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人体能量的来源,谁又不想拥有甜甜的生活呢,但是一切要适量,任何东西只要一超过正常水平就会出问题。特别是乳糖,一定要注意,这是因为吃糖后尿中的钙离子浓度、草酸和尿酸都会增加,而且这三种物质同时增加容易形成结石。

     

    再有一个就是含草酸的食物菠菜、青椒、芹菜、甘蓝等,如果你本身就患有肾结石,吃了这种含草酸的食物会使肾脏的负担加重,病情也就会更加的严重。

     

    所以最后伙伴们!家人们!肾结石呢,和草酸和高糖食物摄 入脱不了干系,这样的食物于体内的代谢或者其他物质相结合更容易变成肾结石。切记一定要合理安排自己的作息和饮食,身体是自己的,一旦因为放纵而坏了身子那可就得不偿失啦。最后祝大家伙身体健康哦~

     

  • 肾结石不疼,要不要处理?

    众所周知,肾结石在肾脏,因为矿物质代谢方式有问题,从而形成结石。但是听到肾结石,我想到的都是“痛”的画面,从腰酸到站或者坐下的疼痛。有的人甚至会出现冷汗、休克、急诊等情况。所以,只要有一块“不会疼”的石头,我大概就会觉得“好像没事”。

     

      

    但是,肾结石对身体造成的伤害不仅仅是在“疼痛”上。结石引起疼痛的原因是因为当结石落到输尿管时,会擦伤输尿管,或者输尿管剧烈晃动以排出结石,引起疼痛;所以,只要结石没有落到输尿管,也有可能整个肾脏都是大结石,但一点都不疼。

     

    但是肾脏是一个“过滤池”,连接着输尿管,而且它还有很多血管,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尿液,所以要保持这些通道畅通。如果结石造成输尿管梗阻,尿液会堆积在肾脏的中央,也就是肾盂。由于肾盂被尿液充气,会被压缩到肾实质,也就是肾脏过滤的地方,最终导致尿毒症、洗肾甚至死亡。

     

    而且结石堵塞了尿液的交汇处,积聚在肾脏的尿液会容易被感染,引起败血症和菌血症,猝死的概率高,甚至引起肾盂肾炎;如果拖成慢性肾盂肾炎,会引起肾脏纤维化,最终丧失肾功能。所以建议结石不管疼不疼都要治疗。

    肾结石的治疗方法如何选择?

    治疗肾结石大约有三种方法:

    一、体外冲击碎石术

      这种方法不需要住院,也不需要麻醉,但毕竟能量是在体外施加的,所以如果结石比较硬或者体型比较大,效果相对较差。“每次冲击波间隔1~2个月才能在人体可接受的能量范围内,非常耗时。”

    二、经皮肾镜取石术。

      就是在体表打一个洞,建立一个通道直接通向肾结石,然后把结石吸出来。一次手术可以清除大量结石,效果非常好。如果是2.5cm以上的大结石,基本上首选这种手术,但是出血风险比较高。

    三、柔性输尿管镜。

    使用内窥镜的软性输尿管镜手术,具有无创伤、操作方便快捷的优点,可一次性清除两肾结石,第二天即可出院。也是风险最低的操作,所以种族限制不多;但手术成功率在80%左右,低于经皮肾镜取石术。

     

     

    还有一个缺点就是要自费购买医用材料,所以要交4-8万(根据内窥镜的等级)。这种手术是用一个1米左右长的软式内窥镜,从尿道进入,经过膀胱、输尿管、肾脏,经过一个中空的管道,把激光打进去,把结石打碎,然后通过正常的排尿途径吸出或排出。

     

    毕竟这种软性输尿管镜手术各有风险,各有利弊,可以和医生商量哪种身体条件适合,但他建议2.5cm以上的大结石可以采用经皮肾镜取石术,2.5cm以下的结石可以考虑软性输尿管镜。

  • 高血脂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很多平时爱吃大鱼大肉等高热量食物的人,体检的时候,都会发现血脂那一栏的指标较高。对于这种现象,医生讲得很明白,就的要大家平时注意控制饮食,减少高热量、高脂肪、高糖分等食物的摄入,但美食当前,你能忍得住吗?

      


    其实大部分人心里都明白,怎么吃才是有益身体健康的,但看着面前琳琅满目、香气扑鼻的食物时,大部分人都会选择享受美食。“活在当下”成为了他们的标签的,但血脂也会悄悄飙升,给健康带来隐患。

     

    众所周知,鱼、肉、蛋、奶是我们平时离不开的食物,身体也需要这些食物带给我们的营养,如果直接斩断这4种食物的供应,身体可能会发生一系列的“抗议”症状,所以,采取“一刀切”的方式是不可行的,但这些食物又会增加高血脂的风险,那血脂已经比较高的人,该怎么吃呢?

      
    血脂高的人如何吃鱼?

     

    鱼肉是典型的低脂、高蛋白的肉类,所以很多减肥人士在选择肉类是时候,首选就是鱼肉。鱼肉中的脂肪含量极低,而且大部分深海鱼都含有大量不饱和脂肪酸,平时适量食用,能有效地控制血脂。而且鱼肉中丰富的蛋白质还可以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所以血脂较高的朋友也可以放心吃。

      
    血脂高的人如何吃肉?

     

    肉是我们无法舍弃的食物,除非是素食主义,否则很少有人能抵挡得了肉类的“诱惑”,烹饪得当的肉类,会散发出有诱人的香味,让人口水直流。但肉类也有一个缺点,那就是脂肪含量较高,不过也有一些肉类是适合高血脂患者食用的,比如鸡肉。

     

    而猪肉、牛肉、羊肉等红肉中的胆固醇含量及饱和脂肪含量就比较高了,如果平时不注意控制摄入量的话,很容易导致血液内脂肪过多,引起血脂上升。血脂高的人除了要限制红肉的摄入量之外,也要注意避开动物油脂。

      

     

    血脂高的人如何吃鸡蛋?

     

    其实很多朋友平时都是不吃蛋黄的,他们既想得到鸡蛋中的高蛋白,又不想摄入过量的胆固醇,所以每次吃鸡蛋的时候,都会只吃蛋白,扔掉蛋黄。这种做法不仅造成了浪费,也走进了“误区”。想一想,一颗鸡蛋才多少克?蛋黄油只有多少克?即使蛋黄中含有胆固醇,也不足以直接诱发高血脂。

     

    其实,蛋黄中的胆固醇是有益身体健康的“好胆固醇”,而会增加心血管疾病患病风险的,是“坏胆固醇”,每天摄入一颗鸡蛋,反而能促进脂肪和胆固醇的代谢,降低心血管疾病的患病风险。

      
    血脂高的人如何喝牛奶?

     

    不论是生长发育期的小孩,还是体质虚弱的女性,亦或是容易缺钙的老年人,都需要补充钙质,而喝牛奶就是补钙最简单的方式。但牛奶中也含有一定的脂肪,让很多血脂较高的朋友望而却步。

     

    其实大家大可不必这么担心,牛奶中的营养物质能有效抑制胆固醇的生物合成,降低胆固醇的吸收,促进脂肪代谢,所以喝牛奶不仅不会让血脂升高,反而能有效控制血脂,如果大家还担心的话,也可以选择脱脂牛奶。

      
    总结:不良的饮食习惯是高血脂频发的关键因素,为了健康,希望大家都能好好审视一下自己的饮食习惯,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预防疾病可比治疗疾病轻松、简单多了!血脂过高的人,管好嘴,是控制血脂的最佳方法。

  • 夜间睡眠中突然惊醒并伴随心慌的情况并不少见,这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以下是一些可能导致这一症状的原因:

    1. 心肌缺血:心肌缺血是指心脏肌肉因血液供应不足而导致的病理状态。它可能导致胸闷、胸痛、心悸等症状。夜间仰卧位时,心脏负荷加重,更容易出现心肌缺血,从而引发心慌醒来的情况。心肌缺血可能由冠状动脉狭窄、痉挛或其他原因引起。若出现心肌缺血症状,应及时就医,通过药物和生活方式的调整改善症状。

    2. 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是指心脏节律异常,包括心跳过快、过慢或心律不齐等。夜间睡眠时,心律失常可能导致心慌、心跳加快等症状,从而引起惊醒。心律失常的病因包括心脏疾病、电解质紊乱、药物副作用等。针对心律失常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射频消融等。

    3.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可能导致自主神经系统的失衡,进而引发心慌、出汗、手抖等症状。这种症状可能与压力、焦虑、情绪波动等因素有关。通过心理治疗和生活方式的调整,可以改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缓解心慌症状。

    4. 睡眠障碍:睡眠障碍如睡眠呼吸暂停、睡眠中觉醒等也可能导致心慌醒来的情况。睡眠障碍可能与肥胖、呼吸道问题、心理因素等有关。通过改善睡眠环境和调整睡眠习惯,可以缓解睡眠障碍引起的心慌症状。

    5. 药物副作用:某些药物如抗抑郁药、抗高血压药等可能引起心慌等副作用。若怀疑心慌症状与药物有关,应及时咨询医生,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药物。

    为了避免心慌醒来的情况,建议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规律作息、合理饮食、适度运动、减轻压力等。若出现心慌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 心肌缺血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它会导致心脏供血不足,进而引发心律不齐等症状。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心肌缺血引起心律不齐的原因、治疗方法以及日常保养措施。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心肌缺血。心肌缺血是指心脏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管腔狭窄导致的心肌供血不足。其主要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肥胖等。这些因素会导致冠状动脉血管硬化,管腔狭窄,从而影响心肌的供血。

    当心肌缺血时,会出现心前区疼痛、心律失常、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为了诊断心肌缺血,医生会进行心电图、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等。

    针对心肌缺血引起心律不齐,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

    1. 药物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药物、β受体阻断剂、钙离子拮抗剂、溶栓药物等。这些药物可以改善心肌缺血,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生。

    2. 介入治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的特点。介入治疗已成为治疗心肌缺血的重要手段。

    3. 外科冠脉搭桥术:对于复杂多支血管病变、无保护左主干病变者,可选择外科冠脉搭桥术。

    除了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外,日常保养也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建议:

    1. 饮食方面:低盐低脂肪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腻食物。

    2. 戒烟限酒:吸烟和饮酒都会加重心肌缺血的症状。

    3. 适当运动:适量运动可以改善心脏功能,降低心肌缺血的风险。

    4. 保持良好心态:情绪波动也会影响心脏健康。

    总之,心肌缺血引起心律不齐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需要及早治疗和日常保养。如果您有相关症状,请及时就医。

  • 弥漫性心肌缺血,作为一种严重的冠心病类型,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它主要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肌长期缺血,进而引起心肌弥漫性纤维化,形成与原发性扩张性心肌病相似的临床综合征。随着冠心病的发病率不断攀升,弥漫性心肌缺血对人类健康的威胁也日益严重。

    弥漫性心肌缺血可分为充血性缺血性心肌病和限制性缺血性心肌病两大类,它们在临床表现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充血性缺血性心肌病主要表现为心脏扩大、心功能不全等症状,而限制性缺血性心肌病则表现为心脏舒张功能障碍。

    针对弥漫性心肌缺血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饮食调整、有氧运动和介入治疗等。药物治疗方面,常用的药物包括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药物和钙通道阻滞剂等,这些药物可以帮助改善心肌缺血、减轻症状。饮食方面,建议患者低盐、低脂肪、低胆固醇饮食。此外,适量的有氧运动也有助于改善心脏功能。对于冠状动脉重度狭窄的患者,应及时进行介入治疗,以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弥漫性心肌缺血的预防至关重要。除了上述的治疗措施外,患者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

    2. 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等指标。

    3.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相关疾病。

    4. 保持乐观的心态,避免过度劳累。

  • 坐立不安,一个看似简单的症状,却可能隐藏着复杂的健康问题。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一些人,他们总是坐立不安,仿佛有千斤重担压在心头,却又说不出具体的原因。那么,坐立不安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首先,思虑过度可能是坐立不安的罪魁祸首。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人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工作、家庭、社交等各方面的问题都会让人产生焦虑情绪。当这些焦虑情绪累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表现为坐立不安、烦躁不安等症状。

    其次,焦虑症也是导致坐立不安的常见原因。焦虑症是一种以过度担心、紧张、不安为主要特征的疾病,患者常常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感到担忧,并因此出现坐立不安、心慌、出汗等症状。

    除了心理因素外,一些生理疾病也可能导致坐立不安。例如,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心血管疾病,以及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等内分泌疾病,都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坐立不安、心悸、焦虑等症状。

    面对坐立不安的问题,我们首先应该保持冷静,找出可能的原因。如果是因为心理因素导致的,可以通过调整心态、放松心情等方式来缓解症状。如果怀疑是生理疾病引起的,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预防坐立不安的发生:

    1. 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

    2. 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

    3. 学会调整心态,保持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4. 如果感到焦虑,可以尝试进行深呼吸、冥想等放松训练。

    5. 饮食方面,注意营养均衡,避免过多摄入咖啡因、糖等刺激性食物。

  • 孕期心肌缺血是一种常见的孕期并发症,主要表现为胸闷、胸疼、心慌、气短等症状。

    心肌缺血是由于心脏肌肉组织在一段时间内缺乏足够的血液供应,导致氧气和营养物质的供应不足,从而引发的一系列症状。

    孕期心肌缺血的原因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 孕妇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导致血管收缩,血流减缓
    • 孕妇心脏负荷增加,心脏泵血功能下降
    • 孕妇营养不良,导致心脏功能下降
    • 孕妇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

    针对孕期心肌缺血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药物治疗:如硝酸甘油、β受体阻滞剂等
    • 生活方式调整:如戒烟、限制饮酒、保持良好的心态等
    • 营养支持: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特别是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水果、蔬菜、燕麦等
    • 定期监测:定期进行心电图、心脏彩超等检查,以了解心肌缺血的情况

    对于孕妇来说,孕期心肌缺血的预防和治疗至关重要。孕妇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进行产检,及时发现并处理心肌缺血的症状。

    此外,孕妇在日常生活中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过大
    • 适当运动,如散步、瑜伽等,增强体质
    • 保证充足的睡眠
    • 避免过度劳累

    总之,孕期心肌缺血是一种常见的孕期并发症,孕妇应引起重视。通过合理的治疗和护理,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孕期心肌缺血,保障母婴健康。

  • 胸闷、心慌、气短是常见的症状,可能源于心脏或非心脏疾病。

    心脏疾病如冠心病、心肌缺血、心力衰竭等都可能导致此类症状。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狭窄或闭塞,心肌缺血则是心肌供血不足。此外,心律失常、心肌病等也可能引发胸闷、心慌、气短。

    非心脏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胸腔积液、间质性肺病等也可能引起此类症状。

    此外,贫血、情绪因素等也可能导致胸闷、心慌、气短。

    针对胸闷、心慌、气短,建议患者避免剧烈运动、情绪激动等刺激因素,并注意饮食健康。

    若出现此类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心电图、心脏彩超等检查,以便明确诊断并制定治疗方案。

  • 心肌缺血是心脏疾病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其症状主要表现为运动后胸闷气短、心前区疼痛等。以下是对心肌缺血的详细解析:

    一、症状表现

    1. 运动后胸闷气短:在运动过程中,由于心脏负担加重,心肌缺血症状更加明显。

    2. 心前区疼痛:心前区疼痛是心肌缺血的典型症状,疼痛性质为钝痛、压迫感或紧缩感。

    3. 放射痛: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放射痛,如左上肢内环指、牙齿、上腹部和左肩胛骨疼痛。

    4. 其他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恶心、呕吐、出汗、头晕等症状。

    二、危害

    1. 心肌梗死:若心肌缺血不能得到及时治疗,可能导致心肌梗死,严重危及生命。

    2. 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可能导致心律失常,如心动过速、心动过缓、房颤等。

    3. 心力衰竭:心肌缺血可能导致心力衰竭,表现为心悸、气短、乏力等症状。

    4. 猝死:在严重的情况下,心肌缺血可能导致猝死。

    三、治疗方法

    1. 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

    2. 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

    3. 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等。

    4. 硝酸盐:如硝酸甘油、硝酸异山梨酯等。

    5.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如依那普利、洛塞汀等。

    6. 中成药:如复方丹参滴丸、速效救心丸等。

    四、日常保养

    1.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

    2. 保持合理的饮食结构,低盐、低脂、低糖。

    3.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激动。

    4.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疾病。

    五、医院及科室

    心肌缺血的治疗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建议患者前往心血管内科就诊。

  • 轻度冠心病患者是否需要用药治疗,是许多患者和家属关心的问题。事实上,轻度冠心病患者通常需要通过药物治疗来控制病情,避免病情加重,降低心梗或猝死的风险。

    轻度冠心病,顾名思义,指的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较轻,但已出现心脏供血不足的情况。这种情况下,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很容易导致心肌缺血加重,甚至引发心梗、猝死等严重后果。

    轻度冠心病的症状可能包括胸痛、胸闷、气短、乏力等,但这些症状可能并不明显,容易被忽视。因此,对于轻度冠心病患者来说,及时就医并进行治疗至关重要。

    轻度冠心病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药物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他汀类降脂药物、ACEI/ARB类降压药物等,用于改善心脏供血、降低血脂、控制血压等。
    • 生活方式干预:包括低盐低脂饮食、戒烟限酒、适量运动、控制体重等,有助于改善心脏健康。
    • 定期复查:定期进行心电图、心脏彩超等检查,监测病情变化。
    • 心理疏导: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过大。

    轻度冠心病患者应遵医嘱,按时服药,并注意生活方式的调整。同时,要定期进行复查,及时发现并处理病情变化。

    总之,轻度冠心病患者需要通过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来控制病情,避免病情加重,降低心梗或猝死的风险。

  • 心肌缺血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它通常发生在心脏肌肉供血不足时。当心脏得不到足够的血液供应时,就会导致心脏肌肉缺氧,进而引发一系列不适症状。

    一、心肌缺血的症状

    心肌缺血的症状主要包括:

    • 胸骨后或心前区闷痛或紧缩样疼痛,尤其是在劳累或精神紧张时。
    • 疼痛可向左肩、左上臂放射,持续3到5分钟,休息后可自行缓解。
    • 伴有大汗、体力活动时出现胸闷、心悸、气短,休息时自行缓解。
    • 出现与运动有关的咽喉痛及紧缩感、牙痛、饱餐寒冷、饮酒后出现胸痛、胸闷。
    • 夜晚睡眠枕头低时感到胸闷憋气,需要高枕卧位方感舒适。
    • 熟睡或白天平卧时突感胸痛、心悸、呼吸困难,需立即坐起或站立,方能缓解。
    • 用力排便时出现心慌、胸闷气急或胸部不适。
    • 突发的心动过速,血压降低或晕厥。

    二、心肌缺血的预防

    预防心肌缺血,首先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

    • 合理膳食:粗粮和细粮搭配,多吃五谷杂粮,食用植物油,少吃动物油。
    • 适量运动:保持适度的运动,增强心脏功能。
    • 戒烟限酒:吸烟和饮酒都会加重心脏负担,增加心肌缺血的风险。
    • 控制血压和血糖:高血压和糖尿病都是心肌缺血的危险因素。
    •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保持心情舒畅。

    三、心肌缺血的治疗

    心肌缺血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包括:

    • 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可以预防血栓形成。
    • 抗凝药物:如华法林、肝素等,可以预防血栓形成。
    • 降血压药物:如ACEI、ARB等,可以降低血压,减轻心脏负担。
    • 降血脂药物:如他汀类药物,可以降低血脂,预防动脉粥样硬化。

    手术治疗主要包括:

    •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为心脏提供新的血液供应途径。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通过导管将支架植入狭窄的冠状动脉,恢复心脏血液供应。

    总之,心肌缺血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通过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控制血压和血糖等生活方式的调整,可以有效预防心肌缺血的发生。

  • 肚脐上方疼痛,医学上称为上腹部疼痛,是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可能与多种疾病有关。

    首先,慢性胃炎是导致上腹痛的常见原因之一。慢性胃炎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如幽门螺杆菌感染、自身免疫、十二指肠胃反流等。慢性胃炎患者通常会有上腹部疼痛、饱胀、恶心等症状。

    此外,心肌缺血也可能导致上腹部疼痛。心肌缺血是由于心脏供血不足引起的,常见症状包括胸痛、胸闷、上腹部疼痛等。尤其是40岁以上的成年人,如果出现上腹部疼痛,应警惕心肌缺血的可能。

    急性胆囊炎也是导致上腹痛的常见原因之一。急性胆囊炎通常是由于胆囊结石引起的,患者会出现剧烈的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消化性溃疡也是导致上腹痛的常见原因之一。消化性溃疡是指胃或十二指肠黏膜发生溃疡,患者会出现上腹部疼痛、饱胀、反酸等症状。

    对于上腹部疼痛,患者应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戒烟限酒。同时,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和压力。如果出现上腹部疼痛,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和诊断。

    在治疗方面,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疾病可以通过药物治疗、饮食调整、生活方式改变等方式进行治疗。心肌缺血、急性胆囊炎等疾病则需要及时就医,进行相应的治疗。

    总之,肚脐上方疼痛可能与多种疾病有关,患者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进行相应的治疗。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