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血压对心理健康有什么长期影响?

高血压对心理健康有什么长期影响?
发表人:京东健康

长期高血压可能对心理健康产生多方面的影响。首先,持续的高血压可能导致心血管系统的负担加重,增加心脏和血管的损害风险,进而引发焦虑、恐惧以及心理压力。

此外,高血压可能影响大脑的血供,增加中风风险,长期中风可能导致认知功能下降、记忆力减退,进而影响情感和心理健康。血压升高还可能引发头痛、头晕等不适,进而影响情绪的平稳。这些生理问题可能进一步引发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自卑感等。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高血压疾病介绍:
肾动脉狭窄,是肾动脉主要分支或主干狭窄程度≥50%的肾血管疾病,发病率约占高血压患者的5%~10%,如果不早期干预,3年病死率达50%以上,5年和10年存活率分别约18%和5%。其致病因素较多,比如先天性纤维肌性发育不良、动脉粥样硬化、大动脉炎、高脂血症等。本病一般临床无特异性表现,主要表现为肾性高血压或缺血性肾病,可有头晕、头痛、心悸、胸闷、视力减退、恶心、呕吐等高血压症状。治疗方案随病因不同有差异,主要治疗方式为药物治疗、介入治疗等。对于患侧肾长径大于9cm且残留肾功能较好,狭窄的肾动脉已有侧支循环形成者,患者通过介入或外科手术后预后良好,重建血管后,残留肾功能可以稳定,甚至部分改善。对于患侧肾长径小于7.5cm或患者血清肌酐大于35.4umol/L者,则预后较差[1][2]。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阿司匹林在预防脑卒中方面是一把双刃剑,在降低脑梗死发病风险的同时,也可增加脑出血的患病风险。有人说高血压患者不能使用阿司匹林,否则脑出血的发生风险会显著增加,事实真是这样吗?接下来,医者良言将带您一文读懂:高血压患者服用阿司匹林,是否会诱发脑出血。


    高血压是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血压长期管理不当,既可诱发脑出血,也可增加脑梗死的发病风险。高血压与阿司匹林的纽带为动脉粥样硬化与血小板聚集,血压长期升高,会加速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发展,增加动脉斑块形成,在其它高危因素的作用下,如吸烟、高脂血症、糖尿病、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使动脉斑块的稳定性降低,破裂风险显著增加。头颈部动脉斑块破裂以后,动脉内膜下的胶原、vWF等物质在炎症细胞与细胞因子的作用下,黏附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堵塞头颈部动脉,使脑组织血供减少或中断,发生脑梗死。那么,阿司匹林在预防脑梗死方面扮演了什么角色呢?通过前面的介绍,大家应该已经了解到动脉血栓由活化的血小板聚集所致,但血小板的活化需要血栓素A2的参与,阿司匹林通过抑制血栓素A2的生成,使血小板失活,从而达到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预防血栓形成,进而降低脑梗死的发病风险。

     


    可能部分患者对“血小板聚集”这一作用会产生负面印象,甚至会错误的认为:原来血小板竟然是脑梗死的元凶。先不要急于下定论,”脑梗死的元凶“这个黑锅血小板还真不能扛。虽然血小板参与了脑跟死的发生,但却是为了发挥它生理性止血的功能。血小板为什么会聚集在破损斑块处?是因为动脉内膜出现了损伤,它的本意是聚集在此处止血,只不过有动脉斑块的患者存在血管狭窄,在动脉的狭窄处再聚集血小板形成,则加重了狭窄,以致诱发堵血管塞。正因为阿司匹林抑制了血小板的聚集,从而使人体生理性止血功能下降,进而增加出血风险,比较常见的出血部位有皮肤与粘膜,也可发生于消化道、泌尿道,甚至脑血管。对于高血压患者而言,血压升高本身就是脑出血的主要病因,此时再增加一个可能诱发脑出血的阿司匹林,对病情的预后是不是雪上加霜呢?并不完全是这样的。


    前面已经提到,阿司匹林在预防脑梗死方面疗效显著,长期使用获益明确,但并非所有高血压患者都能长期使用阿司匹林。高血压患者使用阿司匹林的前提是血压控制良好,发生脑出血的风险相对较低。使用阿司匹林期间,通常需要将血压控制在150/90mmHg以下,才能提高使用阿司匹林的安全性。不仅如此,高血压患者在使用阿司匹林前,还应明确是否存在增加出血风险的高危因素,如凝血功能障碍、血小板减少、消化道溃疡、消化道出血、严重肝肾功能障碍等,这些因素的存在均可能增加脑出血的发生风险。因此,高血压患者使用阿司匹林前需经专科医师慎重评估,只有获益大于风险,即发生脑卒中的风险低于脑出血的风险时,才能使用阿司匹林。


    对于获益大于风险的高血压患者,使用阿司匹林主要分为两种情况:一级预防与二级预防。一级预防是指既往没有发生过心肌梗死、脑梗死,但存在诱发这些疾病的高危因素,通过应用阿司匹林预防这些疾病的首次发生,主要包括:(1)合并高脂血症、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的高血压患者;(2)经专科医师评估,未来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10%的高血压患者;(3)以下三项因素,存在任意两项的高血压患者:吸烟、高密度脂蛋白降低、女性≥55岁或男性≥45岁。有上述任一情况时,均可启动阿司匹林治疗,以降低脑血管事件发生风险,但血压应控制在150/90mmHg以下,以降低脑出血的风险。二级预防是指已经出现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如心肌梗死、脑梗死等,通过应用阿司匹林,预防心脑血管事件的再次发生,这类患者没得商量,只要脑出血风险不高,不存在使用阿司匹林的禁忌症,均应长期服用,否则再发生梗死的风险相当高。

     


    高血压患者使用阿司匹林需注意:阿司匹林除开抗血小板聚集,还具有止痛、退热、抗炎等作用,用药剂量不同,发挥的药理作用也不同。用于抗血小板聚集时,目前的推荐剂量为每日75到150mg。由于阿司匹林会损伤胃粘膜,故用药期间应注意保护胃黏膜:阿司匹林肠溶片进入肠道才开始释放药物,可减少对胃黏膜的损害,但需要空腹服药,服用时只能整片吞服,不能掰开或嚼碎,由于阿司匹林肠溶片的规格通常为100mg,为了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每日服用一片阿司匹林肠溶片即可(前提是规格为100mg/片);也可预防性使用质子泵抑制剂等药物,但该方案主要适用于已经出现胃肠道症状、不耐受的患者。


    综上,高血压会增加脑出血风险,阿司匹林也会增加脑出血风险,看似二者可协同增加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但高血压患者并非不能使用阿司匹林,对于伴有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形成的高血压患者,使用阿司匹林可显著降低脑梗死的风险,但用药前提是将血压控制在150/90mmHg以下,同时排除其它可增加脑出血风险的因素,如凝血功能障碍、血小板减少、消化道溃疡、消化道出血、严重肝肾功能障碍等,在这种情况下使用阿司匹林,相对比较安全。

  • 高血压,作为慢性疾病中的一种,在中老年人群中是十分常见的,而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饮食是非常重要的,毕竟,吃对了,可以稳定血压,但是吃错了,反而会加重病情。

     

    今天要给朋友们讲一讲高血压患者的一些饮食禁忌,虽然以下三类食物,高血压患者偶尔吃一点,对血压不会造成很大的影响,但是如果长期大量摄入,那么势必会影响血压的稳定,继而加重病情,在日常饮食中,咱们还是建议血压高的朋友,尽量少吃或者不吃这三类食物。

     

    血压高的人,少吃动物肝脏

     

    动物肝脏中比较丰富的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d、维生素k等。肝脏之中还含有非常丰富的蛋白质、铁离子,摄入体内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力,可以改善缺铁性贫血。

     

    但对于血压高的人来说,包括猪肝、牛肝、羊肝、鸡肝和鸭肝等动物肝脏含有的胆固醇很高,经常食用动物肝脏的话,否容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也会加重高血压的症状。

     

    还有一点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如果自己烹制动物内脏,一定要注意煮熟了再吃。

     

     

    血压高的人,白酒要尽量少喝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和危险因素,可以导致重要脏器心、脑、肾结构的损害,最终导致衰竭。

     

    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应该尽量不要饮酒,酒精之中含有大量的乙醇,过量饮酒不但会增加高血压的发病风险,而且随着饮酒量增加,这种风险也会越来越高,还会损害肝细胞。

     

    如果实在避免不了饮酒,那么尽量选择低度的酒,比如啤酒、葡萄酒等,尽量避免饮用高度烈性酒。

     

     

    血压高的人,少喝点鸡汤

     

    天气越来越冷,很多人都乐意吃点热乎乎的东西暖身,同时补一补身体,比如鸡汤,就是大部分人都非常喜欢的炖品,鸡肉中加点滋补中药,营养又美味!

     

    但我们却不建议高血压人群多饮鸡汤,相信不少喝过鸡汤的人都会发现,鸡汤表层都飘着厚厚的一层油,脂肪含量非常高,再加上嘌呤有溶于水的特点,所以,鸡汤也是一种高嘌呤食物。

     

    如果高血压人群经常喝鸡汤,那么肯定是会给心血管增加不少负担,鸡汤对于高血压人群、痛风患者,都是不太适合多吃的。建议去掉上层油脂,少量喝点清汤,吃点鸡肉还是可以的。

  • 马上就到年末了,感谢各位这一年的陪伴。

     

    京东互联网医院的医生们有几句话想和大家分享。

     

    心血管内科

     

    1. 确诊了原发性高血压后,几乎都需要终身服药。“几个疗程根治高血压”“不会复发”的宣传,都是骗人的。

     

    2. 比起血压高,血压波动危害更大,所以一定要按时按量服药,不要轻易减量或停药。目前常用的降压药,副作用少也轻,不用担心,控制好病情更要紧。

     

    3. 普通高血压人群血压要控制在140/90mmHg以下,如果合并糖尿病或肾脏疾病,要更严格。

     

     

    4. 天冷的时候,是心脑血管病的高发时期。一定要控制好血压,注意保暖,避免忽冷忽热,控制好脾气,不要轻易就情绪起伏、大喜大悲。

     

    5. 不要随便输液通血管,没有明确证据显示“输液能预防血管堵塞”,反而平添静脉滴注的风险。

     

    6. 忽然出现肢体麻木、口角歪斜、说话不清甚至不能说话、眩晕、持续且逐渐剧烈的头痛头晕、瘫痪、昏睡叫不醒等情况,很有可能是中风发作,越早去医院越好!

     

    7. 胸前闷痛,是心梗发作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及时去医院,如果医生检查发现冠脉狭窄,请遵医嘱治疗,不要因为犹豫耽误救命。

     

    8. 少吃盐,吃盐过多会升高血压。囤年货的时候买个限盐勺吧,又好用又便宜。

     

    9. 别熬夜,每天保证睡够7~9小时,确保白天精神好、不觉得累,否则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会增高。

     

    10. 建议每天能运动30分钟左右,每周5次以上。适度运动有益身心。

     

    11. 请一定记住,突然感到胸痛时,要用硝酸甘油片!要用硝酸甘油片!要用硝酸甘油片!关键时刻能救命,之后及时就医。

     

    内分泌科

     

    12. 通过严格控制饮食、调整生活方式,可以把血糖稳定在正常范围。不过多数情况下,该吃药就得吃药,病情本身可比担心的所谓“副作用”要严重得多。

     

    13. 不要吃过多甜食和淀粉类食物。

     

    14. 糖尿病患者要监测血糖水平,病情稳定时,每周监测1~2天,每天5次,分别监测餐前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睡前血糖、夜间血糖等。

     

    15. 正常血糖的指标可以记为:空腹7,餐后8~9,糖化血红蛋白不超过7%。

     

    16. 痛风或者尿酸高的朋友,不要吃海鲜、动物内脏、烤肉、浓汤等。

     

    17. 一般从30岁左右,骨骼中的钙质就会逐渐流失,流失得多了,就会骨质疏松。

     

    18. 补钙很重要。不过补钙优先通过食物补充,比如多喝奶,多吃豆制品、深色蔬菜等,而不是一味地补充钙片。

     

    19. 如果出现心悸、出汗、食量大、体重减少等情况,尤其是女性建议查一下甲功,看是不是甲亢。

     

    20. 更年期的女性,如果有潮热、憋气、烦躁、月经紊乱等情况,可以考虑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激素替代治疗。

     

    21. 95%的甲状腺结节是良性的,不用慌,定期去复查就好。

     

    消化内科

     

    22. 喝粥不养胃,比如胃食管反流性胃病,喝粥反而会加重不适。

     

    23. 其实胃病并不依托于养,很多慢性胃病其实和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根治了幽门螺杆菌,慢性胃病会有很大改善。

     

    24. 拉肚子时应该多喝水,腹泻会消耗很多水分和电解质,应当及时补充。

     

    25. 香蕉的通便能力远远不如火龙果、梨、李子这些水果。

     

    26. 想养胃不如适量吃盐,高盐是中国人胃癌迅速上升的因素之一。

     

     

    27. 年龄超过40岁的人建议每年做一次胃镜筛查,为的就是早发现早治疗,这一点我们应该学习日本,得益于他们近乎覆盖全民的胃镜检查,日本胃癌发病率很高,但是死亡率却比中国低很多。

     

    28. 读者中肯定会有一喝牛奶容易拉肚子,是因为这类人是乳糖不耐体质;还有一些人喝蜂蜜会拉肚子,这其实是果糖不耐体质,都不是问题,不喝就是了。

     

    29. 有些孩子想要减肥,会选择中午吃得多,晚上有不吃饭的方式,其实这种减肥方式很伤胃,咱不要学。

     

    30. 不要憋屁,憋屁的后果是胃肠道中的气体吸收入血,最终从肺里呼了出去,也就会有屁味的呼吸。

     

    营养科

     

    31. 规律三餐七分饱,细嚼慢咽胃肠好;白米中掺1/3~1/2的杂粮、杂豆,煮成杂粮杂豆饭;每天吃够1斤绿叶菜,少吃咸菜、泡菜;优选鸡鱼虾蛋奶,少吃肥肉、腊肉、熏肉;每周最好能吃够 25 种食材。这样的饮食方式,更健康。

     

    32. 吃多少做多少,最好别剩菜。剩菜及时放冰箱,荤菜可以保存2天,但素菜最多存放1天。剩饭菜彻底加热后再吃。

     

    33. 每天喝够 1.5~2 升水。偶尔吃点甜食不要紧,记得是偶尔。少喝碳酸饮料、含糖饮料。新鲜水果替代蛋糕、饼干、冰激凌等甜点,别用果汁替代水果,即使是鲜榨的。

     

    34. 控制好体重,能减少健康风险,BMI 在 18.5~23.9 之间都是正常的;但不要过度追求瘦,体型匀称,有时候比体重秤上的那个数字更重要。

     

    35. 少吃多餐能够减肥只是一个美丽的误会,减肥还是要看总摄入量,少油少糖不过量饮食、多走多动不久坐犯懒,永远是保持好身材的要义。

     

    36. 不建议使用减肥药、减肥茶和甩脂机、束腰带等奇奇怪怪的产品,没用还可能伤身体。

     

     

    37. 千万不要节食。面黄肌瘦不是美,还会造成脱发、肌肉流失、贫血、闭经。体脂也不是越低越好,否则更容易出现皱纹和皮肤下垂。

     

    38. 告诉爸妈,长霉斑的食物立即扔掉,虽然有些地方看上去还很正常,但其实整个食物都被污染了。

     

    39. 骨头汤不补钙,喝鸡汤不如直接吃鸡肉。

     

    40. 泡面最大的问题在于没有营养,但是所谓的有毒什么的都不要听了。

     

    呼吸内科

     

    41. 咳嗽的话可以尝试空口喝蜂蜜。

     

    42. 吸烟是几大癌症的危险因素,还和高血压、高血脂有强相关性。

     

    43. 强烈建议过敏性鼻炎患者常备洗鼻壶,能够降低鼻炎发作频率,缓解鼻炎的不适。

     

    44. 感冒时只能自愈,不吃药7天好,吃了药一周好,不过可以吃点药缓解鼻塞等不适症状。

     

    45. 不要几种感冒药一起吃,混着吃一不小心就容易过量,伤肝伤肾。

     

    46. 做饭一定要开抽油烟机,油烟是女性肺癌的一大重要危险因素。

     

    47. 记得给房间通风。户外空气质量差的时候,出门戴上防霾口罩,室内打开空气净化器。

     

    48. 建议烟民,尤其是55岁以上,烟龄很长的烟民,每年查1次低剂量胸部CT,用来早期筛查肺癌。

     

    49. 二手烟是很多小孩子哮喘的主要诱因,即使不在孩子面前抽烟,衣物、织物上残留的烟雾,也会造成危害。

     

    50. 不建议给孩子吃含有可待因成分的止咳药。

     

    51. 冰激凌可以缓解感冒时的喉咙痛。

     

    皮肤科

     

    52. 不建议用鼻贴去黑头,因为容易损伤皮肤。想去黑头,不如试试维A酸类产品呀!

     

    53. 清洁、保湿、做好防晒,是护肤最重要的三件事,做好这三件事,基本不用再用其他的护肤技巧瞎折腾。

     

    54. 不化妆就不用卸妆,普通洗面奶就能满足清洁要求。

     

     

    55. 面膜不要天天敷,它的作用只是暂时补水,并不保湿。

     

    56. 当心"速效面膜",很可能会添加激素和重金属,用久了反而会烂脸。微商卖的三无产品,夸上天都别买!

     

    57. 不要自己挤痘痘,尤其是鼻子嘴巴之间的三角区。破损的皮肤,容易让细菌病毒侵入,严重的会感染造成炎症。

     

    58. 不要随便去角质,敏感肌了解下?

     

    59. 长痘时不建议喝牛奶,尤其是脱脂牛奶,牛奶反而容易爆痘。

     

    60. 防晒不是防晒黑,而是防衰老,冬天也会有紫外线,冬天也需要摸防晒霜。

     

    61. 日常通勤,SPF值大于30的防晒霜就够用,记得要涂得足量。脸部大概需要涂1元硬币大小的防晒霜,涂得不够,晒得难受。流汗、洗脸之后,还要记得补涂。觉得防晒霜油腻、不舒服的,就配好口罩、帽子、遮阳伞、防晒衣,要选UPF值大于40的。

     

    62. 洗澡用温和的肥皂或沐浴露,而不是碱性强的肥皂,避免伤皮肤。适当使用正规的护发产品,减少烫发、染发的频率,避免伤头发。

     

    63. 每天掉发少于100根,是正常的,不过在洗头、吹头、梳头时,动作还是要轻柔一些。

     

    口腔科

     

    64. 别总嚼槟榔。

     

    65. 别用牙开酒瓶、咬核桃,喝甜饮料的时候,用吸管。

     

    66. 防龋齿,不只是小朋友的事情,大人也要好好刷牙,别蛀牙。又疼又贵!

     

    67. 每半年到一年洗一次牙。

     

    68. 每天至少要在晨起和睡前刷两次牙,每次至少刷够 2 分钟。

     

    69. 一般来说,一根牙刷最多用3个月,如果刷毛变形褪色了,就要及时更换。

     

    70. 选便宜的含氟牙膏,这是最经济实用的选牙膏的小技巧。

     

     

    71. 小朋友也可以用含氟牙膏,3岁以下挤米粒大小,3岁以上挤豌豆大小。

     

    72. 只是刷牙不能保证口腔的洁净,牙线可以有效清洁牙缝的脏东西。用牙线不会让牙缝变大。

     

    73. 准备怀孕前,最好把牙齿牙龈等口腔问题都解决了,免得在怀宝宝的时候,还要忍受牙病的折磨。

     

    儿科

     

    74. 儿童骨密度检查缺乏参考标准,不能反映宝宝是否缺钙。

     

    75. 健康孩子一般都不缺锌也不缺钙,不必要额外服用补剂。

     

    76. 不建议靠晒太阳补维生素D,晒伤晒黑不划算,直接吃维生素D更方便。

     

    77. 6个月内的婴儿不用喝水,喝多了占肚影响喝奶。1岁以内不用吃盐,否则会加重宝宝肾脏负担。

     

    78. 孩子生理性黄疸,会自己恢复,不用吃茵栀黄。

     

    79. 发烧时冰敷、酒精擦浴都不好使,捂汗更是会让体温升得更高!孩子体温超过38.5℃或者觉得难受,直接吃退热药,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安全又有效。

     

     

    80. 孩子秋冬一个月感冒1~2次都正常,不能说明免疫力差。

     

    81. 世上没有提高免疫力的药物,匹多莫德、泛福舒、脾氨肽等都不建议买。

     

    82. 每年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方式,比板蓝根、熏醋之类的靠谱多了。

     

    83. 一定要按时接种各种疫苗,自费的疫苗,有条件的话也打上。打完疫苗当天可以洗澡,护好针眼就行。

     

    妇科

     

    84. 如果符合条件,建议打HPV疫苗。它是预防宫颈癌的有效武器。

     

    85. 宫颈糜烂不是病,而是宫颈柱状上皮异位,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不会变成宫颈癌。说要治疗宫颈糜烂的,都是在骗钱。

     

    86. 卵巢保养就是骗人的。乱用各种卵巢保养品,或者让非医护人员乱按摩,反而可能损伤卵巢。

     

    87. 没事别做乳房按摩。

     

     

    88. 痛经时可以吃止痛药,在医生指导下或按说明书吃止痛药,是安全的。

     

    89. 月经21~35天,每次月经的失血量5~80毫升都算正常。无论量大量小,卫生巾都要勤换。可以试试卫生棉条,更好用。

     

    90. 女孩子不要相信所谓的洗洗更健康,阴道本身就是一个稳定的内环境,强加干预反而会破坏阴道内的菌群平衡,容易出问题。

     

    91. 别相信什么“我就蹭蹭不进去”,任何动作都有怀孕的可能,目前最方便有效的避孕方式就是戴套,女孩子请一定保护好自己。

     

    92. 乳腺癌是中国女性发病率最高的癌症。携带有乳腺癌风险基因,有近亲属患过乳腺癌,做过胸部放疗,属于高危人群。

     

    93. 建议40岁以上的女性,每1~2年做一次乳腺钼靶或者超声检查。乳腺癌高危人群,35岁就要开始做筛查。

     

    94. 胸罩不能防止胸部下垂,要不要穿,看自己是不是舒服。不过运动的时候,最好穿上运动内衣。

     

    男科

     

    95. 50岁以上的男性,建议每年筛查前列腺癌,方法是抽血检测PSA,以及让医生做肛门指诊。

     

    96. 尿频尿急尿失禁、排尿困难、排尿不尽、尿后滴沥等,有可能是前列腺增生,及时检查。

     

    97. 睡眠质量不好、情绪焦虑、精神紧张等,都会导致没有晨勃,不能简单地把无晨勃和阳痿划等号。

     

    98. 别久坐,别总穿紧身裤,别总泡温泉蒸桑拿,都对蛋蛋不友好

     

    99. 注意私处清洁,每天洗一洗,包皮过长的,记得翻开清洗。

     

    100. 每天都要换内裤,换下的衣服,及时清洗,尤其是内衣裤和袜子。

     

    101. 关注京东互联网医院。

     

    文章略长,感谢大家看到这里。希望大家都能够健康、平安、喜乐。

     

     

    审核 |  京东互联网医院李涛医生

    责任编辑 | 毛十三

    京东健康出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和使用。

    授权及合作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

  • 血压单纯从字面意思来看就是指血液对血管壁的压力,但是物理学上对于单位面积的压力称之为压强,所以血压其实从本质上来说是指血液对血管壁的压强。提到血压的时候,是有一个前提的,那就是人处于活着的状态,这个时候血液无时无刻不在流动,流动的血液本身就有动能。


    生活中大家经常说血压的高压和低压,其实这个在医学上对应的是收缩压和舒张压。心脏在活动的时候,有收缩和舒张的状态,当左心室舒张的时候,大动脉的压力最低,被称之为低压(舒张压);当心脏收缩的时候,大动脉内的压力最高,被称之为高压(收缩压)。


    由于时代的发展,使得我们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有了很大的改变,比如吃的太咸、体重超标、熬夜等,这些都使得高血压的发病率有了明显的增加,而且有年轻化的趋势。很多人在开始得高血压的时候,想通过改变自身的不良习惯来治愈高血压,其中就包括运动。现在专业的角度,我来聊一聊关于高血压患者运动的相关知识。

     


    适当的运动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有什么好处?高血压最怕的运动是什么?


    俗语说生命在于运动,这句话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同样适用。估计很多高血压患者也曾多次被医生告知要适当运动吧,其实这个说法是很有道理的。如果高血压患者能坚持长期运动,可以使肌肉更加发达,也使肌肉内的血管增大、增粗,而且心脏的冠脉也会得到锻炼,会促使其血管增多,这个就相当于扩大了血管的容量,而血液的量几乎是不变的,这样的话就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降低血压的作用。这句话可能理解起来不太容易,举个例子吧,一个充满气的气球,如果扩大气球的容积而气体的量不变,那气球内壁的压力和原来比也是减小的。


    人在适当运动的时候,其实可以使其放松,舒缓精神性压力,这样的话就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的作用。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是相对应的神经,在白天的时候交感神经兴奋为主,它的主要作用就是为了让人白天更好地活动。当交感神经兴奋的时候,会使外周的血管收缩,从而使血压升高。


    另外,运动可以使人保持合适的体重,要知道肥胖本身就是高血压的一个危险因素。现在大街小巷随处都能见到不少人的体重超标,这个其实和饮食以及运动量的减少有很大的关系。如果一个人肥胖的话就会存在一定程度的胰岛素抵抗,也就是说胰岛素受体对胰岛素不敏感了,但是人体要维持正常的血糖,就不得不分泌大量的胰岛素,但是胰岛素多了并不好,会造成水钠潴留,血管中有太多的液体,那肯定会造成血压升高的。


    除此之外,长期的运动可以增强血管的功能,让血管保持年轻,血管年轻的话它的弹性肯定会比较好,血压就不容易升高。通俗地说血管就类似于我们的牛仔裤,虽然可能自己胖了点,但是由于牛仔裤有弹性,所以穿在身上并不会觉得紧,血管如果弹性好的话,自然对血压也能有更好的缓冲。运动也能增加糖类、脂肪的消耗,这样的话在一定程度也能降低动脉粥样硬化的概率。


    要说高血压最怕的运动是什么,其实并没有准确的答案,因为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具体的应该结合自身状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

     


    运动虽然好,但是高血压患者依然有很多的注意事项:


    之前我在心内科轮转的时候,听带教老师说曾经有一个他的熟人因为在剧烈运动的时候诱发脑出血死亡了,当时我还是不太理解为什么,后来随着对医学知识了解的深入也终于弄清楚了。


    人在剧烈活动的时候,心跳肯定是加快的,这其实是心脏加快收缩的结果。心脏收缩增加的时候,血压肯定是升高的,而很多高血压患者在长期的高血压的作用下使脑动脉出现了粥样斑块,这个时候特别容易引起脑出血。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血管就类似于老化的水管,稍微用一下外力它就破碎了。


    所以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千万不能剧烈运动,应该选择舒缓一点的,比如散步、快走慢跑、打太极等,如果血压>180/100mmHg的时候,尽量避免活动。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运动强度其实是有一个标准的,运动的时候不感觉到难受,而且还能和身边的人平静交流。


    在运动的时候也要有注意饮水,因为在运动的时候可能会有汗液流出,这个时候可造成体内的液体丢失,血液处于相对浓缩的状态,这个情况在夏天特别尤为明显。如果血液浓缩了,就会造成血液的粘稠度增加,从而会使栓塞性疾病的发生率增加。


    运动需要长期坚持,每天的运动时间可以控制在30分钟左右,每周的次数控制在不低于5次,否则运动的次数太少起不到锻炼身体的作用,运动的时间太久了身体又会感觉劳累。


    需要注意,吃饭后不可立即运动,应该在饭后1小时以后再运动,也不宜空腹运动,否则可能会引发低血糖反应。如果运动的过程中出现了不舒服,应该立刻停止运动,在运动的时候为了保证安全,身边应该有人陪同。

  • 高血压分级,低压95,高压140属于高血压1级!

     

     

    国际上是这样对高血压进行分级的!

     

    1、正常血压:收缩压<120mmHg 和舒张压<80mmHg

     

    2、正常高值:收缩压120~139mmHg 和 舒张压80~89mmHg

     

    3、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 或 舒张压≥90mmHg

     

    4、1级高血压:(轻度)收缩压140~159mmHg 或舒张压90~99mmHg

     

    5、2级高血压:(中度)收缩压 160~179mmHg 或舒张压100~109mmHg

     

    6、3级高血压:(重度)收缩压 ≥180mmHg 或 舒张压≥110mmHg

     

    7、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 和 舒张压<90mmHg

     

     

     

    高血压的危险分层是这样的。

     

    1、低位组:低位组包括年龄小于55岁的男性和年龄小于65岁的女性1级高血压患者,无其他危险因素。发生心血管疾病的概率低于15%。临界高血压患者的危险性更低。

     

    2、中危组:中危组包括不同血压水平和危险因素的患者,一些患者血压水平不高,但有多样危险因素。还有一些患者血压水平高,但没有或者有少量危险因素,这组患者必须诊断严格,治疗谨慎。

     

    3、高危组:该组包括危险因素3个,有糖尿病或靶器官损害的1级或者2级高血压患者,以及不伴有其他危险因素的3级高血压患者。高危组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事件的危险性为20--30%。

     

    4、极高危组:3级高血压患者,有一种或者一种以上危险因素,以及有临床心血管疾病或肾脏疾病的所有患者。

     

    所以低压95,高压140属于1级,但属于那一层需要根据情况来定!

     

     

    高血压分级管理

     

    一般情况下,理想的血压为120/80mmHg,正常血压为130/85mmHg以下,130~139/85~89mmHg为临界高血压,为正常高限;140~159/90~99mmHg为高血压I期,此时机体无任何器质性病变,只是单纯高血压;160~179/100~109mmHg为高血压Ⅱ期,此时有左心室肥厚、心脑肾损害等器质性病变,但功能还在代偿状态;180/110mmHg以上为高血压Ⅲ期,此时有脑出血、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等病变,已进入失代偿期,随时可能发生生命危险。

     

    高血压患者的分级随访管理可分为3个级别,血压水平1级且无任何其他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患者为一级管理;将血压水平为1级且合并1~2个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患者纳入二级管理;而血压水平2级以上或合并3个以上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或合并靶器官损害,并有相关疾病的患者,或由上级医院转入的患者归为三级管理。对社区的高血压患者进行分级管理,不仅可以达到更大的高血压社区防治成本效益,其病情的发展也可得到控制。

     

     

     

     

     

    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转载及合作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 有些人会认为高血压患者不能运动,不利于血压平稳。其实这是错误的,合理运动反而可以帮助维持血压稳定1。那么,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运动还有哪些好处呢?又该怎样进行合理的运动呢?

     

     

    运动可以改善血压水平 2

     

    运动疗法作为一种非药物的防治高血压的自主疗法已经受到广泛的关注与应用。1989 年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高血压学会就修订了高血压治疗指南, 首次推荐运动为非药物降压方法之一3

     

    《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2020 版》也指出,每周5~7次中等强度运动,每次30分钟,可以获得收缩压下降4~9mmHg的效果1

     

     

    关于运动改善血压水平的研究也不少,一项关于有氧运动队血压影响的荟萃分析显示,有氧运动可平均降低收缩压3.84 mmHg,舒张压2.58 mmHg4。另一项在瑞典马尔默市进行的基于人群的前瞻性队列研究发现,高血压患者规律进行体育锻炼可降低心血管死亡和全因死亡风险5

     

    有氧运动与无氧运动相结合 2

     

    建议非高血压人群(为降低高血压发生风险)或高血压患者(为了降低血压),除日常生活的活动外,要进行每周4 ~7 天,每天累计30 ~6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运动形式可采取有氧运动、阻抗运动和伸展运动等。以有氧运动为主,无氧运动作为补充。

     

    运动强度须因人而异,通过运动时的最大心率来评估运动强度,中等强度运动为能达到最大心率[最大心率(次/分钟) = 220-年龄]的60% ~70%的运动。高危患者运动前需由专业医师进行评估。

     

     

    锻炼方案推荐 6

     

    一次运动锻炼的基本组成包括准备活动(也叫热身)、运动内容、整理放松和拉伸运动4部分。

     

    (1)热身:至少5~10分钟低至中等强度的心肺和肌肉耐力活动。

     

    (2)运动内容:20~60分钟的有氧运动、抗阻运动、神经动作练习。有氧运动指全身大肌肉群参与的、有节律性、持续一定时间的运动形式,包括快走、慢跑、骑自行车、游泳、太极拳/剑、广场舞、乒羽运动等。

     

     

    抗阻运动即无氧运动,也就是肌肉强化运动,能够保持或增强肌肉力量和耐力以及肌肉体积的运动,同时也是增强骨骼强度的锻炼方式。一般不规定运动时间,但需要肌肉发力大于普通的日常生活(即超负荷),运动到不能完整、正确地完成动作为止。如俯卧撑、平板支撑、器械练习、弹力带练习等。

     

    神经肌肉练习,也称为神经肌肉控制练习,包括平衡、协调、步态和本体感觉等控制技能的练习,如闭眼单脚站、太极拳、舞蹈等。

     

     

    (3)整理放松:至少5~10分钟低至中等强度的心肺和肌肉耐力活动。

    (4)拉伸:在热身和整理活动之后进行至少10分钟的拉伸活动,即柔韧练习。如压腿、运动健身器械上的牵拉等。

     

    运动有益健康,但是要注意循序渐进,,以小至中等强度的运动开始,逐步过渡到中至大强度运动,持之以恒,一定会带来积极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等. 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2020版[J]. 中国循环杂志, 2021, 36(3).
    2.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 等.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J].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9, 24(1).
    3. 李宁, 等. 中老年高血压运动疗法研究进展[J]. 中华高血压杂志, 2011, 19(1).
    4. Whelton SP, Chin A, et al. Effect of aerobic exercise on blood pressure: a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J]. Ann Intern Med, 2002, 136(7).
    5. Engstrom G, Hedblad B, et al. Hypertensive men who exercise regularly have lower rate of cardiovascular mortality[J]. J Hypertens, 1999, 17(6).
    6.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疾病预防控制局, 等. 中国高血压健康管理规范(2019)[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20, 48(1).
  • 高血压合并症包括心血管疾病(如心脏病、心肌梗死)、脑血管疾病(如中风)、肾脏疾病(如肾功能衰竭)、视网膜疾病(如视网膜病变)等。这些疾病可能导致严重健康问题,如心绞痛、心力衰竭、瘫痪、失语、肾脏衰竭以及视力丧失,极大地降低生活质量。

    为预防合并症,应定期测量血压,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适度运动、限制盐摄入、戒烟限酒。同时遵医嘱坚持治疗,以及保持心理健康都可以有效降低合并症风险。

  • “张医生,打了高血压疫苗后考虑不需要吃降压药了吗?”


    我有一个朋友,他已经被确诊原发性高血压5年多了。虽然血压控制得还不错,但是因为每天都要服用降压药,所以他觉得很麻烦,并且还为此经常抱怨。


    今天我的这位朋友浏览网页的时候,无意之间看到了高血压疫苗,他仿佛看到了希望,所以就在微信上问了我文章开头的那个问题。考虑到大家对高血压疫苗都不太了解,今天就跟您好好聊一聊高血压疫苗的相关知识。

     


    1.高血压疫苗和一般的疫苗有何区别?它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在回答这两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看疫苗的定义,顾名思义疫苗是指用各种病原微生物制作的用于预防接种的生物制品。


    也就是说制作疫苗的原料来源于病原微生物以及代谢产物,然后经过人工减毒、灭活处理或者使用转基因等方法制作而成的,用来预防疾病的生物制品。


    但是需要注意一点,高血压疫苗和一般的疫苗不太一样,它并不是用来预防高血压的,而是用来治疗高血压的。它可以替代部分的降压药物,从而达到控制血压的作用。与此同时,大多数疫苗针对的都是感染性疾病,而高血压疫苗针对的是非感染性疾病。


    在我们人体内存在着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SS),当它被异常激活的时候,就会引发高血压。高血压疫苗发挥降血压作用的机制就是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活性,从而把血压降下来。


    血管


    当人注射了高血压疫苗以后,就会刺激免疫系统产生针对血管紧张素的抗体,这样的话血管紧张素就会受到抑制,从而起到降压的作用。大家估计不太了解血管紧张素,这种物质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肽类激素,它具有比较强的收缩血管的作用。当血管紧张素受到抑制的时候,血管收缩的程度就会减轻,自然就会血压引起血压下降。


    大家还记得普利类降压药(比如卡托普利、赖诺普利),这种降压药就是通过影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活性,进而减少血管紧张素的合成而起到降低血压的作用。


    综合以上,高血压疫苗和传统的疫苗不太一样,它并不是用来预防疾病的,而是用来治疗疾病的,而且它针对的是非感染性疾病。高血压疫苗主要是通过让人产生针对血管紧张素的抗体,进而抑制血管紧张素,从而发挥降压的效果。

     


    2.打了高血压疫苗后,就不需要吃降压药了吗?高血压疫苗有什么优势?


    上面已经说了,高血压疫苗主要是通过作用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来发挥降压的作用的。如果高血压患者的发病机制不是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异常激活,那使用这种药物的效果可能不是太好。


    血管硬化


    另外,高血压的发病机制是比较复杂的,单纯注射高血压疫苗并不一定就百分百能控制好血压,这个时候可能还需要配合使用一些降压药。我们都知道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的弹性就会变差,血管对血液的缓冲作用就会减弱,针对于血管弹性变差而引发的高血压,注射高血压疫苗后估计效果会比较差。


    因此,打了高血压疫苗后是否需要服用降压药,主要是根据血压的控制情况,如果血压控制得不理想,可以配合服用降压药;如果血压控制得还可以,那就可以不用服用降压药。


    和普通的降压药相比,高血压疫苗的优势还是比较大的。根据权威的报道,高血压疫苗一年只需要注射几次就可以,这样的话高血压患者的依从性就会比较高。高血压疫苗的作用时间是比较长的,可以实现长期平稳控制血压。与此同时,高血压疫苗的不良反应相对来说是比较少的,而且还可以避免因为忘记吃药、错误吃药而带来的问题。


    3.高血压患者想控制血压达标,还需要注意以下的细节:


    虽然高血压疫苗有很多的优势,但是目前来说它还并没有应用于临床。根据权威媒体的报道,高血压疫苗有望在2022年上市。


    对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来说,现在还是要注意按时服用降压药,控制血压达标,尽量降低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率。否则,到时候即便高血压疫苗上市了,它也很难逆转高血压带来的一些改变。


    很多高血压患者由于没有什么明显的不舒服,所以他们觉得服用降压药是没有什么必要的,殊不知这已经进入了误区。高血压患者服用降压药的目的不仅仅在于缓解症状,更重要的是为了降低并发症的风险。现实生活中有不少高血压患者因为不重视高血压而出现了脑出血、脑梗死、冠心病等并发症,出现了并发症即便能活着,其生活质量也会大打折扣。


    不少人可能认为得了高血压只需要按时吃药就可以了,其实这是不够的。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经常测量血压是很有必要的,这样可以了解血压的控制情况。如果发现血压控制得不好,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去调整。如果不定期测量血压,那血压即便控制得不理想,自己也可能不知道。长此以往,就会增加高血压的并发症的风险。


    除此之外,高血压患者还应该注意坚持清淡而均衡的饮食、坚持运动、戒烟酒、保持乐观的心态、定期复查相关指标。这里我来解释为何要定期复查相关指标。对于大多数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来说,他们被确诊高血压后是需要长期吃药的,这样的话就会增加肝脏和肾脏的负担,而且药物的不良反应出现的概率也就会增加,如果不定期体检,那很难发现这些潜在的问题。

  • 说起高血压大家并不陌生,我们身边就有很多高血压患者,它的发病人群由中老年,转为青中年人,每年的患病人数也在增多。为什么会患上高血压呢?可以说是病从口入,跟我们的日常饮食有很大的关系。对于这种病,好的办法就是控制血压,但是引起高血压的“元凶”是什么呢?找到这个“元凶”,我们才能控制血压,使血压慢慢下降。

     

     

    钠元素

     

    很多人都说盐吃多了,会患上高血压,其实这种说法是不准确的。研究表明就是食盐里的“钠”,食用过量导致的。除了盐里面包含有“钠”以外,其他的食物里面也有这种元素,比如腌制食品,腊肠、咸菜等,它需要用大量的食盐来腌制,因此这个里面的“钠”含量也很高;

     

    我们做饭饭时会用到的,小苏打、酵母、沙拉酱等都含有大量的“钠”。正常人每天只需要5克的“钠”,只要我们食用不过量,就不会引起高血压。因此只要我们食用少量的钠元素,血压就会慢慢的得到控制。我们平时生活中,需要注意饮食,少吃那些含有钠元素的食物,就可以达到降低血压的作用。

     

    高血压有哪些危害

     

    这是一种慢性病,基本上只要患上,吃药可能就是一辈子的事儿了。高血压患者的血管里面是有堵塞的,会造成血栓、脑梗、中风、心脏病、肝脏出问题、尿毒症等一系列的疾病。它就像一颗定时炸弹,不知道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就有可能爆炸。就这样还有很多人,觉得这种病其实没什么,认为只要吃药,把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就不会有问题。

     

    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如果血压高到,需要每天吃药才能,维持正常范围的人,是需要更加小心的。这些人的血管会变得脆,容易破裂。还有很多高血压患者,因为长期吃药,对肾脏造成影响,最后得尿毒症离开这个世界。

     

      
    对高血压患者来说,降低血压是当务之急,既然不能只靠药物来维持,也可通过其他的方法来,降低血压,远离这些危害的困扰。

     

    减重

     

    有些高血压患者,是比较胖的,去医院就医的话,医生会嘱咐,让其减肥。人瘦下来血压自然就降下来了,当然这种减肥,是健康的减肥方式。有的人会通过辟谷的方式减肥,这种方法见效明显,唯一不好的是,一吃饭就能回到解放前。可见这种方式是不可取的,可以通过运动,调节饮食,等方式来减肥,会达到想要的效果。

     

    保持心情愉快

     

    愉快的心情不但可以帮助舒缓,肝经受堵,还能够帮助身体降低血压。我们身边就有不少,因为生气导致高血压患者,病发晕倒或是中风等严重的后果。因此高血压患者,平时应该多多的关注,自己的情绪,保持心情愉快才是正确的选择。

     

    多运动

     

    很多高血压患者就是,懒得运动才造成热量堆积,最后以脂肪的形式,存在于身体的各个部位,导致血压升高。因此平时应当多做运动,不仅可以燃烧体内多余的脂肪,促进全身血液循环,提高代谢能力,帮助高血压患者降低血压。可以是跑步、或者是散步、跳绳、游泳等等,当然需要提示的是,需要根据自己身体状况,酌情运动。

     

    清淡饮食

     

    近些年来,有很多20多岁的年轻人,患上了高血压。这些跟他们的饮食习惯是分不开的,年轻的他们喜欢,火锅、烧烤、麻辣烫、香锅等这些口味重的食物。这些食物里面的钠元素,是比较高的,经常吃这些,是会导致高血压的发生的。疾病是不分年龄的,很多人患上这种病的时候,认为自己年轻,并不在,直到发生严重后果时,才意识到身体不行了。因此平时饮食,应该以清淡为主,不光可以降低血压,还会预防高血压

     

    对于这种疾病,患上之后,最好的办法就是:需要改变饮食习惯,减少钠的摄入,血压就会慢慢降下来。

  • 高血压是指以体循环动脉血压(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为主要特征(收缩压≥140毫米汞柱,舒张压≥90毫米汞柱),可伴有心、脑、肾等器官的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的临床综合征。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正常人的血压随内外环境变化在一定范围内波动。高血压患者避免高血压损害的最重要的措施就是把血压控制达标,提问者高血压已经4年,但血压反复升高,已经收缩压到了180毫米汞柱以上,至少说明提问者没有进行良好的药物控制,血压也没有控制达标,那么现在应该怎么办才能让血压达标呢?

     

     

    一、联合药物治疗

     

    高血压患者尤其是像体温的这样三级以上的高血压,能够通过生活方式干预,以及一种降压药物把血压控制正常的可能性几乎为0。所以三级以上的高血压肯定需要进行药物的联合应用,才有可能把血压控制正常。对于4年的高血压,如果以前已经口服药,那么需要联合其他药物进行协同降压,使得血压达标。


    二、调整生活方式

     

    在难治性高血压的治疗方案中,生活方式的干预,就显得比一般高血压更为重要。对于难治性高血压,更需要戒烟限酒、低盐饮食、适量运动等,调整生活方式,改善作息习惯,才能更好的使得血压控制达标。 


    三、控制自身体重

     

    体重和高血压的关系密切,肥胖者罹患高血压的概率达到了5成到6成以上,所以如果是难治性高血压,血压持续不能正常,那么一定要考虑体重的因素参与其中,把患者体重控制正常,患者的血压可能会更容易控制达标。

     


    四、鉴别其他诱因

     

    在一些难治性高血压中,有很多是有其他的诱发原因的,比如有呼吸睡眠暂停综合症,比如有长期口服避孕药病史,甚至有时候需要排除继发性高血压的可能,等等这些原因都需要我们加以鉴别并进行处理,才有可能使得血压控制正常。

     

    亲,看懂了吗?血压持续不能控制,达标原因也有很多,需要我们多因素共同协调才能把血压控制正常。关注我们,每天都有更新的科普推送给您。我是有思想有态度的李医生,关注我们,每天都有不一样的科普推荐给您!关注我们,关注心脏健康,关注心理健康,关注身体健康,关注不一样的科普平台!

  • 春季,万物复苏,气温逐渐回暖,但同时也是高血压患者需要特别注意的季节。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春季气温变化较大,血压波动也更为频繁,老年人更容易出现血压升高的情况。

    高血压并不可怕,它也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除了常规的药物治疗外,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细节,比如多喝菊花茶,也可以有效地预防和降低高血压。

    菊花茶是一种传统的养生茶饮,具有很好的药用价值。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菊花茶配方,可以帮助您预防和降低高血压:

    一、菊槐茶

    菊花、槐花各10克。将菊花和槐花放入杯中,用沸水冲泡,加盖,闷10分钟即可饮用。此茶具有平肝降压、软化血管的功效,适用于各种高血压病,尤其适合老年人高血压伴有动脉粥样硬化者。

    二、菊杞茶

    菊花10克,枸杞子30克。将枸杞子加3~5杯水煮沸10分钟,然后放入菊花再煮2~3分钟,过滤取汁,装入保温瓶,分3~4次1日饮完。菊杞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可预防和治疗各种眼病,还可防治高血压、冠心病,最适宜于老年人饮用。

    三、菊楂茶

    菊花15克,生山楂20克。将菊花和生山楂放入杯中,用沸水冲泡,闷10分钟即可饮用。常饮菊楂茶,不仅可以扩张冠状动脉,舒张血管,降低血压,同时也有降血脂的作用。适用于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心功能不全等。

    四、菊红茶

    菊花10克,红花5克,丹参5克。将菊花、红花和丹参放入杯中,用沸水冲泡,代茶频频饮用。此茶能降低冠脉阻力、改善心肌微循环,坚持服用可降低冠心病、心绞痛的发作次数,减轻发作程度。

    除了以上茶饮,菊花茶本身也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菊花味甘苦,性微寒,具有散风清热、清肝明目和解毒消炎等功效。对口干、火旺、目涩,或抽风、寒、湿引起的肢体疼痛、麻木的疾病均有一定的疗效。菊花还具有以下功效:

    1. 降血压:菊花具有扩张血管、降低血压的作用,适合高血压患者饮用。

    2. 消癌抗癌:菊花具有抑制癌细胞生长的作用,对癌症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3. 扩张冠状动脉:菊花能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对冠心病患者有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4. 抑菌:菊花具有抑菌作用,可以预防和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

    5. 增加人体钙质:菊花能增加人体钙质,对骨骼健康有益。

    6. 调节心肌功能:菊花能调节心肌功能,对心脏健康有益。

    7. 降低胆固醇:菊花能降低胆固醇,对预防心血管疾病有益。

    8. 放松神经:菊花茶香气浓郁,提神醒脑,也具有一定的放松神经、舒缓头痛的功效。

    9. 主治目赤、咽喉肿疼、耳鸣、风热感冒、头疼、高血压、疮疗毒等病症。

    10. 利血气、轻身、延年:长期饮用菊花茶,还有“利血气、轻身、延年”的功效。

    总之,春季养生,多喝菊花茶是一种很好的选择。它可以帮助我们预防高血压,同时还能起到保健作用。但需要注意的是,菊花性寒,脾胃虚寒者不宜饮用。

  • 高血压作为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控制饮食是预防和治疗高血压的重要手段之一。研究表明,每人每日食盐量控制在5克以下,可以有效降低血压,改善高血压症状。

    然而,除了食盐,一些“隐形”含钠食物往往容易被忽视。这些食物虽然含钠量不高,但长期摄入也会导致钠摄入过量,从而影响血压。

    以下是一些高血压患者需要注意的含钠食物:

    1. 盐腌食物:腌黄瓜、酸菜、咸蛋、咸鱼等。这些食物含盐量高,容易导致血压升高。建议选择低钠或少钠的酱油。

    2. 发酵面食:如馒头、包子等。发酵面食中添加的碱会释放钠离子,增加钠摄入量。高血压患者应减少发酵面食的摄入,以降低血压。

    3. “隐形”含钠食物:如皮蛋、板鸭、鲱鱼、红肠、火腿、豆腐脑、香干、豆干、蜜饯、橄榄、烤过的花生、罐装的番茄汁、罐装的玉米、罐装的泡菜等。这些食物含钠量较高,需要谨慎食用。

    4. 高钠蔬菜:如牛皮菜、萝卜、茼蒿、大白菜、菠菜等。这些蔬菜在烹饪过程中会释放较多的钠离子,需要适量食用。

    营养师建议,为了减少含钠食物对血压的影响,高血压患者可以多摄入一些含钾高的食物,如马铃薯、南瓜、杏干、梅干、葡萄干、杏、香蕉、哈密瓜、樱桃、芒果、橘子、柳橙、木瓜、海带、烤红薯等。这些食物可以帮助体内多余的钠离子排出,降低血压。

    总之,高血压患者需要关注饮食,合理搭配膳食,才能有效控制血压,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 近年来,慢性心力衰竭(心衰)已经成为一种严重影响人们健康的常见疾病。据统计,我国心衰患者近500万,约占全球患者总数的四分之一。令人担忧的是,心衰患者的五年存活率仅为25%,男性患者更低,仅为3%。心衰不仅给患者带来严重的身体痛苦,还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

    心衰的发生与多种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如高血压、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病等。当心脏的泵功能出现障碍,无法有效将血液泵送到全身各器官时,就会发生心衰。患者会表现出呼吸困难、夜间不能平卧、胸闷喘促、尿少浮肿、疲劳乏力等症状。

    现代医学认为,心衰的治疗需要标本兼治。一方面,通过强心、利尿、扩血管等方法缓解症状;另一方面,通过抑制神经内分泌系统过度激活、改善心室重构等方法,从根本上治疗心衰。

    近年来,中药芪苈强心胶囊在治疗心衰方面展现出良好的疗效。该药由人参、黄芪、附子等成分组成,能够增强心脏舒缩功能,利水消肿,扩张血管,改善心脏血液供应。临床研究表明,芪苈强心胶囊在改善心衰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为了进一步验证芪苈强心胶囊的疗效,中国工程院院士高润霖、张伯礼等专家联合开展了循证医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芪苈强心胶囊能够显著降低心衰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改善心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心衰加重再住院和死亡的发生率。

    心衰是一种严重的慢性疾病,需要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并做好日常保养。患者应保持良好的心态,遵循医嘱,按时服药;同时,注意饮食,低盐低脂,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充足的睡眠。

    总之,慢性心衰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通过早期诊断、规范治疗和积极的生活方式调整,可以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活质量。

  •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高脂、高糖、高盐的饮食习惯成为常态。然而,这种不良的饮食习惯却成为心血管疾病高发的主要原因之一。血管老化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病理基础,而血管老化主要是由于血管内壁的脂质沉积和炎症反应导致的。因此,如何清理血管,预防血管硬化,成为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关键。

    那么,有哪些食物可以帮助我们清理血管,预防血管硬化呢?以下六种食物具有很好的清理血管作用:

    1. 茄子:茄子含有丰富的维生素P,可以增强血管弹性,降低血压,预防动脉粥样硬化。

    2. 洋葱:洋葱中含有前列腺素A,可以扩张血管,降低血液黏度,同时具有抗凝血作用,可以预防血栓形成。

    3. 大蒜:大蒜中的硫化合物具有抗凝血作用,可以降低血脂,预防动脉硬化。

    4. 苹果:苹果中的多糖果酸和类黄酮可以降低血脂,预防动脉硬化。

    5. 海带:海带中的岩藻多糖和昆布素具有抗凝血作用,可以降低血脂,预防动脉硬化。

    6. 玉米:玉米中的亚油酸可以降低血脂,预防动脉硬化。

    除了以上六种食物,以下几种方法也可以帮助清理血管,预防血管硬化:

    1. 适量运动: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帮助清理血管。

    2. 控制体重:肥胖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控制体重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3. 戒烟限酒:吸烟和饮酒都会损伤血管内皮,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4. 保持良好的心态:心理压力过大也会损伤血管内皮,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总之,通过健康的饮食、适量的运动、良好的生活习惯,我们可以有效地清理血管,预防血管硬化,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其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中药和西药两种。那么,中药治疗高血压是否有副作用呢?生活中是否一直在纠结这个问题?

    一、中药治疗高血压的优势

    1. 疗效温和,副作用小:与西药相比,中药治疗高血压具有疗效温和、副作用小的特点。许多中药都具有降血压作用,如安宫降压丸、复方羚角降压片、降压丸、菊明降压片、牛黄降压丸等,中草药如钩藤、罗布麻叶、葛根、黄芪等。

    2. 辨证论治:中药治疗高血压注重辨证论治,根据患者的体质和中医理论辨证使用相应中药。例如,热性体质可以服用寒凉的中药,温热型体质则可以服用温热性的中药。

    3. 标本兼治:中药治疗高血压具有独特的“标本兼治”优势。通过辨证论治,往往能够很快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其生存质量,间接达到降压目的。

    二、中药治疗高血压的副作用

    1. 滥用中药可能引起不良反应:虽然中药治疗高血压具有疗效温和、副作用小的特点,但滥用中药也可能引起很多不良反应。例如,马兜铃科植物青木香、广防己等,经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具有良好的降压作用,但其中含有肾毒性物质--马兜铃酸,久服可能伤肾。

    2. 单一用药效果不明显:中药单一的用药效果并不明显,需要几种中草药一起服用,才有效果。例如,单纯服用野菊花,降血压效果肯定不明显;而野菊花、天麻、葛根等几味药一起用,效果就会明显一些。

    三、高血压的日常保养

    1. 均衡饮食:保持低盐、低脂、低胆固醇的饮食习惯,多吃蔬菜、水果和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

    2. 适量运动: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每周至少150分钟。

    3. 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都会加重高血压的病情。

    4. 保持良好的心态:学会放松,避免情绪波动。

    四、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1. 中药治疗:适用于病情较轻、症状较轻的患者,或者作为西药的辅助治疗。

    2. 西药治疗:适用于病情较重、症状较重的患者,或者需要快速降低血压的患者。

    总之,中药治疗高血压具有疗效温和、副作用小的特点,但需要注意辨证论治,避免滥用。同时,患者需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 高血压病,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近年来发病率逐年上升。对于初诊的轻度高血压患者来说,了解一些基本常识至关重要。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高血压并非单一疾病,而是一种综合征。它不仅仅是血压升高的血液动力学异常,还伴随着多种代谢紊乱,如血糖升高、肥胖、血脂增高等。这些代谢问题相互关联,共同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对于青少年高血压患者来说,早期诊断尤为重要。目前,青少年高血压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与遗传、肥胖等因素密切相关。如果父母患有高血压,子女患病风险更高。因此,家长应定期关注孩子的血压变化,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

    轻度高血压患者,收缩压在140~159mmHg或舒张压在90~99mmHg之间。这类患者中,约1/3的人血压可自然回归正常,无需药物治疗。对于这部分患者,建议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如饮食清淡、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来控制血压。

    然而,对于存在其他危险因素或血压持续升高的轻度高血压患者,应及时进行降压治疗。长期降压治疗可以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降压治疗过程中,患者应遵循以下原则:

    1. 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个体差异,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

    2. 长期规范用药:降压治疗需要长期坚持,不可随意停药或换药。

    3. 定期监测血压:了解血压变化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 改善生活方式:饮食清淡、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有助于控制血压。

    5. 定期复查:了解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总之,对于初诊的轻度高血压患者来说,了解高血压的基本常识、积极治疗、改善生活方式,对控制血压、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至关重要。

  • 春季,万物复苏,人体内的“肝气”也随之旺盛。然而,肝气过旺会影响到脾胃的运化功能,导致脾胃虚弱的人出现胃胀、消化不良等症状。因此,在春季,脾胃虚弱的人群应适当调整饮食,多吃一些山药、大枣、莲子等食物,以帮助调节肝气,缓解脾胃不适。

    此外,春季也是各种疾病的高发季节。随着气温的升高,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大量繁殖,容易引发流感、肺炎等呼吸道疾病,以及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因此,在春季,人们需要加强自我保健,注意以下几点:

    1. 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生冷、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以防加重脾胃负担。

    2. 适当增加户外活动,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3.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

    4. 注意保暖,避免感冒。

    5.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潜在疾病。

    以下是一些春季常见的疾病及其预防措施:

    1. 流感: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的有效方法。此外,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避免接触感冒患者。

    2. 肺炎:春季是肺炎的高发季节,应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同时,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吸烟。

    3. 高血压:春季血压容易波动,高血压患者应定期监测血压,并遵医嘱调整药物。

    4. 冠心病:冠心病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血压升高。

    5. 精神疾病:春季是精神疾病的高发季节,精神疾病患者应遵医嘱进行治疗,避免擅自停药。

  • 更年期是女性生命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伴随着生理和心理的变化,很多女性都会出现一系列不适的症状,如潮热、出汗、情绪波动等,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更年期综合征。近年来,研究发现,葛根这种药食同源植物,对缓解更年期综合征具有一定的帮助。

    葛根,又名葛根粉,是豆科植物葛的块根。它含有丰富的葛根素、葛根黄酮等成分,具有很好的药用价值。葛根具有以下几大功效:

    • 1. 抗氧化:葛根中的葛根素、葛根黄酮等成分具有很好的抗氧化作用,可以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延缓衰老。
    • 2. 抗癌:葛根中的葛根素、葛根黄酮等成分具有抗癌作用,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
    • 3. 降血压:葛根具有扩张血管、降低血压的作用,对高血压患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 4. 降血糖:葛根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对糖尿病患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 5. 治疗更年期综合征:葛根具有雌激素样作用,可以缓解更年期女性的潮热、出汗、情绪波动等症状。

    更年期女性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食用葛根:

    • 1. 煲汤:将葛根片与排骨、鸡肉、蘑菇等一起煲汤,可以由内而外的滋养身体。
    • 2. 粥:取葛粉200克、小米300克,用清水浸小米一晚,第二天早上与葛粉一起熬粥。
    • 3. 羹:取葛根粉50克用少量凉水搅匀成浆,再用沸水冲成透明状,加入5克糖桂花拌均匀,具有退热、生津、解表的功效。

    需要注意的是,葛根性凉,脾胃虚寒者慎服。在食用葛根时,最好结合其他食物,如姜糖茶等,以缓解其寒性。

    总之,葛根是一种很好的药食同源植物,对缓解更年期综合征具有一定的帮助。更年期女性可以通过食用葛根,改善自身的身体状况,提高生活质量。

  • 肥胖与性功能障碍:探究其深层关系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问题日益严重,肥胖男性患性功能障碍,尤其是阳痿的比例也逐渐增加。肥胖与性功能障碍之间的关系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将探讨肥胖与阳痿之间的深层关系,并介绍一些预防和治疗方法。

    肥胖与性功能障碍:互为因果

    肥胖与性功能障碍之间的关系复杂,目前尚无明确的因果关系。但多项研究表明,肥胖与性功能障碍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肥胖可能导致多种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等,这些疾病本身就会影响性功能。同时,肥胖还可能导致激素水平失衡,进而影响性功能。

    肥胖导致激素水平失衡:雄性激素减少,雌激素增加

    正常情况下,男性体内存在少量雌激素,这些雌激素主要来源于雄性激素的转化。肥胖会导致体内脂肪增加,进而使雄性激素更多地转化为雌激素,导致雌激素水平升高,雄性激素水平相对或绝对减少,从而影响性功能。

    肥胖导致的慢性疾病:影响性功能

    肥胖可能导致多种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等,这些疾病本身就会影响性功能。例如,糖尿病可能导致神经病变,影响阴茎勃起;高血压可能导致血管病变,影响阴茎血流;心脑血管疾病可能导致心脏功能下降,影响性功能。

    预防和治疗:减肥与综合治疗

    对于肥胖男性来说,预防和治疗性功能障碍的关键在于减肥和控制体重。通过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方式减肥,可以改善激素水平,改善性功能。同时,针对慢性疾病的治疗也是非常重要的。

    除了减肥和控制体重,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预防和治疗性功能障碍:

    • 心理疏导:消除心理压力,提高自信心。
    • 药物治疗: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
    • 物理治疗:改善血液循环,提高性功能。
    • 手术治疗:针对器质性病变进行治疗。
    • 愈后跟踪:定期复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总结

    肥胖与性功能障碍之间的关系复杂,肥胖男性患性功能障碍的比例较高。通过减肥、控制体重、综合治疗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性功能障碍。

  • 春节期间,很多高血压患者会停药,误信‘大年初一不吃药’的习俗。然而,这种做法非常危险,可能导致中风等严重后果。高血压患者需明确,控制血压需要坚持用药,不能轻信传言。

    对于高血压初发、没有动脉硬化和心脏肥大的人群,早期可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控制血压。但若血压未下降,则必须坚持用药。

    1. 用药原则:高血压患者应遵医嘱,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例如,年轻患者可选用对性功能影响最小的药物;心功能不好者可选用利尿剂;老年人可选用钙拮抗剂。

    2. 联合用药:不建议将单一药物加倍服用,联合用药效果更好,副作用更小。

    3. 日常保养:高血压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低盐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

    4. 定期复查:高血压患者应定期复查,监测血压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5. 心理调适:高血压患者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