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首先,看看自己瘦不瘦。如果自己和身边亲友都感觉太瘦了,四肢尤其是小腿太细,身上没有肉,就应当心。其次,经常感觉疲乏无力、走不快,双腿发软,容易磕碰摔跤,拎东西双手无力拎不动等。出现上述情况的人,可以考虑去医院做个专业检查,如骨骼肌量检测、骨骼肌力量测量、骨骼肌功能检测等。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颈椎病出现彻夜失眠的现象,可能与颈椎病引起的不适症状有关,在治疗方面主要的方式是积极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包括抗炎、脱水、止痛等等。颈椎病属于一种综合性的疾病,也属于一种慢性的劳损性疾病,在临床中主要分为颈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以及混合型颈椎病。每种不同类型的颈椎病可出现不同的症状,包括头晕、头痛、颈部疼痛、肢体麻木疼痛不适等等。针对性的给予脱水、抗炎以及营养神经的药物治疗,有助于改善椎动脉型和神经根型的引起的头痛、头晕以及肢体麻木等症状;给予抗炎止痛的药物有助于改善颈型颈椎病的疼痛症状;当上述症状改善后,因颈椎病导致的夜间失眠的现象就会逐渐改善。由于其他因素也可能会引起夜间失眠,当反复出现失眠症状时,一定要及时就诊排除其他因素所致。
一般来说,如果出现以下4种情况,大概率是骨骼衰老了,需要及时干预。
1.腰酸背痛。疼痛往往会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坐位时疼痛减轻,直立时后伸或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弯腰、咳嗽、大便用力时加重。
2.身高变矮。这主要是由于椎体压缩性骨折所致,身高缩短3厘米以上需考虑骨质疏松的可能。
3.易骨折。比如咳嗽、打喷嚏、弯腰负重等日常活动,都会导致骨折。
4.呼吸受限。骨质疏松会发生在胸部或者是腰椎处,使胸部和脊椎处出现变形,肺活量下降,从而导致呼气和吸气时出现异常,造成呼吸困难、气短胸闷等呼吸异常症状。
“刘叔叔,看您腿脚不好,是不是也有骨质疏松啊?”
“是啊,小王。人上岁数了,骨质疏松不可避免,正常的,没关系。”
这一幕场景估计大家不会太陌生。的确,身边有很多老人,甚是他们的子女们也认为上了年纪就“应该”骨质疏松,也就是走路慢一点,没什么。
这就是对骨质疏松症的一个很大的误区——是老年人“应该的,没什么”。骨质疏松症是疾病,不是亚健康状态!需要及时、科学的诊治,否则它对身体造成的危害可不是小事。
临床表现
骨质疏松症初期通常没有什么明显临床表现,因而被称为“寂静的疾病” 或“静悄悄的流行病”1。但随着病情不断进展、骨量不断丢失、骨微结构破坏,患者会出现骨痛、脊柱变形等,甚至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1。
(1)骨痛及乏力 2:轻者无症状,仅在X线摄片或骨密度测量时被发现。较重患者常有腰痛、乏力或全身骨痛的情况。
(2)脊柱变形,身材缩短 2:常见于椎体压缩性骨折,身材变矮;严重者可出现驼背等脊柱畸形。
(3)骨折 2:多发部位为脊柱、髋部和前臂,其他部位亦可发生,如盆骨、肋骨、胸骨、锁骨等。脊柱压缩性骨折突出表现为身材缩短,有时出现突发性腰痛,卧床而取被动体位。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后,再骨折的风险会显著增加。
(4)并发症 2:如果发生驼背和胸廓畸形,那么经常会伴有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甚至紫绀等表现;髋部骨折的患者常因感染、心血管病或慢性器官衰竭而死亡;长期卧床会加重骨丢失,并常因感染等使骨折极难愈合。
(5)对心理状态及生命质量的影响 2:骨质疏松症及其相关骨折对患者心理状态的危害常被忽略,主要的心理异常包括恐惧、焦虑、抑郁、自信心丧失等。
严重后果 1
骨质疏松性骨折(或称脆性骨折)指受到轻微创伤或日常活动中即发生的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严重后果。常见部位包括椎体、髋部、前臂远端、肱骨近端和骨盆等。
骨质疏松性骨折危害巨大,是老年患者致残和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发生髋部骨折后1年之内,20%患者会死于各种并发症,约50%患者致残,生活质量明显下降。
所以,骨质疏松症可不是腿脚不灵便、膝关节痛一痛那么简单。更不要认为上了年纪发生骨质疏松是“正常的”。骨质疏松是病,危害可不小,一定要重视起来。
你认为孩子多大时前囟未闭合是异常?你觉得宝宝多大时乳牙未萌出才属于乳牙萌出延迟?宝宝出现枕秃、肋外翻就是佝偻病吗?也许,你以为的并不是你以为的。
乳牙什么时候全部萌出?
国内第一版至第七版《儿科学》与第一版《儿童保健学》均描述“生后4~10月乳牙开始萌出,12个月尚未萌出者为异常,最晚2.5岁出齐”。
但基层医生与家长大多认为婴儿10月龄未萌牙或2.5岁乳牙尚未出齐为“异常”,需要看医生。
临床上第1枚乳牙萌出的年龄范围较大,可以是3月龄、4月龄,或8~10月龄,与家族史有关。第一枚乳牙萌出的平均年龄为6月龄,但在12~16月龄也可以。目前20枚乳牙出齐年龄多以3岁为界,不再用2.5岁出齐的概念。
第二、三版《儿童保健学》与第一版《实用儿童保健学》已修改为“若13月龄后仍未萌芽者为萌芽延迟”、乳牙“约在3岁内出齐”。
前囟什么时候闭合?
临床上经常有家长问,我们家孩子24个月了,前囟还没闭合,算正常吗?
通常认为前囟闭合最早应是3月龄,50%的14~16月龄幼儿前囟已闭合,3岁后未闭合为延迟闭合。实际上,前囟提供的最重要信息应是大小或张力的变化,单一的前囟数值并无任何临床意义。
因此,Nelson儿科教材已不强调描述囟门闭合年龄。
枕秃是不是缺钙?
婴儿也会脱发——枕秃,用大白话说,就是指孩子后脑勺的一圈毛发脱落,光秃秃的。枕秃其实是一种生理现象,并不是病,也不是缺钙。
在动物界,毛发生长是有周期的,在冬天毛发持续生长,而到了夏天毛发就停止了生长而进入休止期,接着开始了脱发,长新发。
宫内的胎儿也存在这种现象,在孕20周时,头皮上出现毛发,这些是无髓的胎发,在胎龄约5个月的时候,额骨和顶骨的胎发从生长期进入休止期,而枕部的胎发却没有进入这个周期。额顶部的胎发在胎龄 7-8 月的时候脱落,然后开始长出第二批次的头发。
而枕部的胎发却一直保留到临产期才进入休止期,然后在生后 8-12 周开始脱落,这恰好和枕秃主要出现在 2-3 个月的孩子吻合。而出生后孩子因为睡眠时间比较多,枕部的摩擦不可避免,正好加速了枕部胎发的脱落,所以就出现了枕秃。
但这个换发过程并不是完全同步的,在旧发脱落的同时新发也在生长,有些孩子的枕秃并不明显。所以枕秃是孩子换发导致的生理现象而不是什么疾病,枕部摩擦只是加速了这个换发的过程。
肋外翻就是佝偻病吗?
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佝偻病是由于儿童体内维生素D不足使钙、磷代谢紊乱,产生一种以骨骼病变为体征的全身慢性营养性疾病。假如肋外翻是其中一个表现,那么,除了肋外翻,应该还有其他骨性发育异常,比如手足镯。
不能单单凭“肋外翻”就诊断孩子为佝偻病。目前公认的诊断与鉴别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金标准仍然是血生化、长骨X线。
第一,练完后当时没有明显的肌肉酸胀痛。如果练肌肉后马上就有明显的酸胀痛,一是可能训练量及强度偏大,对肌肉刺激过大;二是身体可能出现了一定损伤。第二,练完后的24小时内可以有轻微的酸胀痛。第三,练完后,肌肉不发硬不发紧。
膝盖筋拉伤一般指的是韧带拉伤,大概要2~8周才能好,具体和韧带拉伤的严重程度有关。如果只是内侧副韧带简单损伤,没有发生撕裂,恢复会比较快,可能只需要2~3周。如果是内侧副韧带不完全撕裂,相对来说比较严重,一般需要带支具直腿固定4周以上才能得到一定的修复,完全恢复通常要6~8周。
如果是内侧副韧带完全断裂,通常需要带支具,保守治疗4~6周,之后还要观察韧带恢复情况,如果6周后膝关节稳定性仍然不好,可能要手术干预,进行内侧韧带修复或重建,恢复韧带作用,恢复时间就会比较长。
对于前交叉韧带完全断裂,一般需要做手术治疗,进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这样才能恢复韧带的功能以及膝关节的稳定性,恢复时间也会比较久。膝盖韧带拉伤建议积极到医院就医,明确诊断,在医生指导下采用合理的治疗方案,以免延误病情。
晒太阳真能预防骨质疏松吗?这其实是有一定科学依据的。晒太阳能促进人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进而促进钙离子的吸收,起到“健骨”的作用。那么具体来说,晒太阳是如何做到影响维生素D的合成的?晒太阳又有哪些注意事项呢?
有研究表明,晒太阳能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人体内的维生素D,只有10%来源于食物,剩下的大部分都在表皮内合成。在波长290~315nm的阳光紫外线照射下,皮肤中的7-脱氢胆固醇会经过光解反应转化为维生素D原,再经过热异构化,变为维生素D。维生素D随后进入血液,在肝脏、肾脏中一些酶的催化作用下,转变为有活性的维生素D,最后和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发挥相应的效应[1]。
维生素D则能防治骨质疏松。原来,维生素D是钙离子进入人体肠道的“钥匙”,能用它“打开”肠道上皮细胞膜上的钙通道和钙结合蛋白,促进钙离子的吸收[2];钙盐进一步沉积在骨质中,能增加骨质,同时让我们的骨骼更加坚硬。此外,维生素D还能直接作用于骨细胞,促进骨的形成[3]。
可见,晒太阳能通过增加维生素D,提高骨的“质”和“量”,对于预防骨质疏松大有好处。此外,也有研究表明,晒太阳有助于预防近视、抵抗癌症、抗击抑郁,有着促进健康、延长寿命的“神奇”功效[4]。
既然晒太阳有如此多的好处,那么是随意站在阳光下就可以么?晒太阳又有什么讲究呢?
1. 室外>室内
室内晒太阳的效果会大打折扣,因为,玻璃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它能隔离阳光中的大部分紫外线,维生素D也就无从合成。可见,晒太阳最好去户外,否则是起不到效果的。[5]
2. 选对时间
晒太阳的最佳时间是上午的9点~10点和下午的4点~5点,此时阳光中有益紫外线的比例较高,能有效增加体内维生素D的含量。我们应尽量避免在上午10点~下午3点之间外出,此时阳光中有害紫外线含量较高,会对我们的皮肤造成较大的伤害。[5]
3. 避免过量
过量紫外线的危害可不小,我们在晒太阳时还应尽量避免暴晒和直射。强烈的阳光作用在皮肤上,可能灼伤皮肤,引起潮红和水疱 [6];长期作用,还可能诱发皮肤癌,所以晒太阳要控制时间,以10~20min为宜,冬季可适当延长,日常做好防晒。阳光直射眼睛,可能诱发白内障等眼部疾病,我们可以戴墨镜进行防范。
阳光能为我们提供“免费”的维生素D,我们应该多晒太阳;走出室内、选好时间、避免过量,让晒太阳既安全又有效的帮助我们。
肱骨头小囊变一般是不能自愈的,肱骨头小囊变指的是肱骨头内有囊肿样的病变,囊腔内充满了液体。如果患者不及时进行规范性的治疗,随着囊肿体积逐渐增大,会导致肱骨头的密度以及结构发生改变,从而增加骨折的风险。因此,患者需要在医生指导下通过手术方式才能使病情治愈。囊肿体积比较小,单纯给予刮除术即可。囊肿体积比较大,刮除术后还需要进行植骨。即使手术治疗后,患者还需要定期到医院随访,观察骨骼的愈合情况,监测病情是否复发。
因此,肱骨头小囊变一般不能自愈,应根据自身情况咨询专业医生建议,遵照医嘱进行治疗。
每天除去睡觉的8小时,你有多少时间是在低头看手机、久坐盯电脑?经常感到腰酸背疼、颈肩麻木,时不时还会落枕,甚至腰椎间盘突出?这是你的脊柱亮红灯了。
作为人体的支柱,脊柱不仅指挥四肢运动,还影响着心脏、胃、肠等内脏的神经信号传递。
通常情况下,脊柱会有轻微的侧方弯曲,但由于我们生活中错误的姿势、习惯,让它承受巨大压力,越来越“弯”,久而久之引发一系列疾病。
健康脊柱的形态侧面看如图1,从正面看如图2
《生命时报》邀请权威骨科专家介绍脊柱最怕的几种姿势,并告诉你如何呵护它。
受访专家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脊柱外科主任、中华预防医学会脊柱疾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刘海鹰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 蔡宏
如果把人体比作一棵生命之树,那么脊柱就好比是树干。生命之树要想枝繁叶茂、四季长青,脊柱这根主干就必须健壮挺立。反之,如果脊柱出了问题,会影响到全身的健康。
脊柱椎管容纳脊髓,与大脑相通,为中枢神经的重要部分。脊髓由脊柱各椎间孔发出31对脊神经分布于皮肤、肌、关节以及内脏的感受器,人体很多生理功能得以正常运作要靠其发号施令,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脊柱是由椎体和椎间盘一节一节叠加形成的,有其精密的结构,脊柱的变形会导致上下椎体间的结构发生变化,产生不正常的生物力学作用,久之导致椎间盘突出、软组织劳损变性等。所以,脊柱变形是脊柱疾病的致病根源。
大脑由颅骨保护,脊髓由脊柱椎管保护。颅骨受损变形会压迫大脑,脊柱受损变形会压迫脊髓和脊神经根。颅骨结构稳定,非外力损伤不易变形;脊柱为适应人体活动的需求,如弹簧般可向各个方向活动,易造成解剖结构的变化,导致椎间盘突出、椎管和椎间孔狭窄等压迫脊髓、脊神经、血管而衍生疾病。
由于脊髓和脊神经中含有运动神经和植物神经,所以会产生两类疾病:
1.颈椎病、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等压迫运动神经纤维、血管导致躯干和四肢病症(手麻、腰腿疼等)及头部供血不足。
2.压迫植物神经导致内脏疾病。植物神经由于支配内脏器官、内分泌腺等,与全身各器官、腺体、血管相关,并与糖、盐、水、脂肪、体温、睡眠、血压等调节均有关系,所以植物神经受压迫后可以出现全身或局部症状。其临床表现涉及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代谢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等,统称为脊源性内脏疾病。
我们的一举一动都离不开脊柱的支撑,而我们一些不经意间的动作,却在无形中伤害着它。
卧
人在躺着时,脊柱承载约相当于体重25%的压力。相对来说,此时脊柱最舒服。但如果歪扭身体、趴着睡觉,却不利于脊柱健康。
应仰卧或侧卧,仰卧时,腿伸直,在腿弯处垫个枕头,保持一定的曲度;
侧卧时,最好使腿部略微弯曲,并在两腿间夹个小枕头,以保证脊柱和头保持在一条直线上。
站
站立时,脊柱承载100%的压力,但弯腰时,脊柱承载200%的压力。很多人觉得站着比坐着累,而实际上,站立姿势比坐着时,脊柱所受的压力小。
但需要提醒的是,歪身站立会加重某侧肌肉的紧张度,时间久了,不仅会使肌肉僵硬酸痛,还会造成腰椎两侧受力不均,导致腰背疼痛,同时压迫脊柱和周围神经,影响心肺功能。
良好的站姿,应该下巴稍回缩,腹部微微收紧,骨盆稍微向前。如需长时间站立劳作,一只脚最好踏在10~15厘米高的踏板上,每隔一会儿双脚交替,以减少腰椎的负荷;
搬重物时,不要直接弯腰,应先蹲下,保持上身直立,再用腿部肌肉力量站立起来。
坐
坐着时,脊柱承载150%的压力,坐着身体前倾(如使用电脑)时,脊柱承载250%的压力。
如果久坐无法避免,下面这一坐姿有助帮你减轻伤害:
一个良好的坐姿首先需要一把舒适的椅子。椅子不宜“太深”,坐下时臀部能把椅子坐满,让腰背部完全紧贴着椅背;两脚要能平放地面,使膝盖同高或稍高于臀部;其次,找一个舒适的靠垫,最好能和腰椎完全贴合,材质稍微硬一点,有一定的支撑强度。腰部紧贴靠垫,不能“只垫不靠”;最后,如果有时不得不“弯腰驼背”,不妨把椅子拉近桌子一步,或者将桌上的电脑显示器挪近一点。
专家表示,从年轻时开始预防和延缓脊柱退化才是对脊柱最有效的“治疗”。推荐4个动作,保护脊柱。
耸肩
以每次3秒的速度,交替耸左、右肩,然后双肩前后画圈耸动,每种动作8~10个/次,每天做2~4次。
平臂转腰
保持脊柱挺直,两手交叉屈肘平举于胸前,与肩同高,然后头部与手臂一起,平行地向左右转,90度为宜,频次与耸肩一样。
举臂
直立身体,双手上举伸直,停顿3秒后缓慢放下,放松后再举臂,频次同上。
抱膝含胸
取坐位,双足分开与肩同宽,双膝尽力上提使足底接近椅面,双手抱膝、上身俯至胸腿互贴,深呼气,吸气复原。频次同上。
现代人经常一坐就是一天,坐姿再正确,维持时间太久,还是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偶尔起身动一动,不仅能改变一下姿势,还能避免脊椎出问题。
进行低/中等强度的训练可显著增加肌肉质量、肌肉力量、腿部力量和握力。其中运动干预类型包括抗阻运动、有氧运动和中医传统类型运动。抗阻运动主要包括举重、提拉器训练、仰卧起坐等,在抗阻运动下缩短肌肉蛋白质合成时间,改善肌纤维的收缩性能,从而增强肌肉功能。有氧运动通常为持续时间较长、有节奏的运动,主要包括慢跑、动感单车、家务劳动等。
中国传统养生功法包括太极拳、五禽戏、六字诀、八段锦、易筋经等增强人体各部分机能,诱导和启发人体内在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