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本文章转载于雅培医学营养公众号,版权均归原机构或原作者所有,本文转载内容仅供大家学习和分享,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
出门旅行本来是身心的双重愉悦,但是有时候没走几步就感觉腿脚乏力、爬不动台阶,背上的包仿佛千斤重,口渴难耐却拧不开瓶盖……
肌肉越来越瘦、人越来越「虚」,消失的力量究竟去了哪里?
肌少症,是一种以增龄相关肌肉量减少、肌肉力量下降、躯体功能减退为主要特征的常见老年综合征。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亚洲人肌少症患病率为5.5%~25.7%,而我国60岁以上老年群体总患病率达6.8%~18.5%。
肌少症与老年跌倒、骨折、失能、住院率增加甚至死亡风险密切相关。营养不良、基础疾病缠身(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肿瘤、慢性肾功能衰竭)也会导致肌肉流失加速。
更可怕的是,肌肉衰减问题不仅是老年人群的「专利」,科学研究指出,人体️肌肉储备量在30岁前达到高峰后以每年1%~2%的速率流失。
现代生活方式中常见的久坐少动、快餐速食代替正餐等现象,也成了肌肉健康的「无声杀手」。
力量变差带来的困扰绝不是「拧不开瓶盖」这么简单。
治疗
遗憾的是,目前依然没有纳入诊疗指南的一线特效药物。雄激素、选择性雄激素受体调节剂以及各类生长因子等药物疗效及安全性尚在验证阶段。
运动和营养支持,依然是现阶段防治肌少症关键的「两驾马车」。
● 运动治疗
● 营养治疗
预防
「上了岁数,身体难免要走下坡路」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可以听到类似的抱怨。
但事实上,肌少症并非「不治之症」,更需积极做好早期防控。
中青年人也要养成定期锻炼的好习惯,推荐每日持续40~60 min的中/高强度运动量,每周运动3~4天为宜,可以帮助我们有效预防肌少症的发生。
*本文章转载于雅培医学营养公众号,版权均归原机构或原作者所有,本文转载内容仅供大家学习和分享,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
经过粗略的估计在我国65岁以上男性长者平均每5人就有一人罹患肌少症,女性长者则平均每6人就有1人,肌少症不但可能是老年失能的前奏,更无声无息的侵袭年长者的生活品质。
从字面上可理解为肌肉量变少,其实肌少症指的不只是肌肉质量减少,而是包括肌肉力气减退、活动表现变差。尤其当上年纪的老人出现走路速度变慢、没有力气拧毛巾、从椅子起身的速度变慢、瓶盖转不开等等,就必须高度怀疑有肌少症的风险!
肌少症在高龄族群中其实相当常见,其盛行率又随著年龄增加而急速攀升。
若将肌肉质量与衰退的速度量化为数字,研究发现人一旦过了40岁,肌肉质量每十年减少8%,大腿肌力每十年减少10-15%;到了70岁,肌肉质量每十年减少15%,大腿肌力则每十年减少25-40%。可以明显地看到,肌肉量与肌力流失的速度将随著年龄老化而加快。
我们都知道高龄与肌少症呈高度相关,不仅如此,若年长者合併其他健康问题,就可能提高肌少症的风险!像是有慢性疾病史、BMI 过低或过高、营养摄取不均、长期服用药物(如类固醇)、长辈曾有跌倒纪录、缺乏运动、长期卧床等等,这些对象都必须特别留意。
肌少症之所以不容忽视,是因为它影响的层面相当广泛,下面将针对三个主要影响来探讨:
增加跌倒、失能风险:由于肌少症导致下肢力量不足而影响活动能力,患者容易显得无力、疲倦、步伐不稳,因此也容易跌倒、增加失能风险。
代谢问题:因为肌肉与人体蛋白质的储存、调整血糖等新陈代谢息息相关,研究发现肌少症患者与糖尿病、代谢症候群具有高度相关性。
心血管疾病:若长者同时存在肌肉不足与肥胖问题,就称为肌少型肥胖症,这种类型可能会比只有肥胖症或肌少症更容易引发心血管疾病,甚至增加死亡率。
了解了肌少症的危害和要注意的事项,肌少症的出现让我们的父母面临着生活上的困难,也让我们的精力分散从而影响到正常的生活,发现了老年人的健康问题不容忽视,也督促大家多观察老人的日常生活,不要忙碌的工作却忽视了家人。
风湿性关节炎是由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关节炎症反应性疾病。临床上有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及物理治疗等治疗方法。
1.一般治疗:患者主要表现为关节局部呈红、肿、热、痛,反复发作。患者注意保暖,避免潮湿和受寒,风湿热活动期必须卧床休息。
2.药物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原则是清除链球菌感染灶,去除诱因,抗风湿治疗,控制临床症状,处理并发症。患者可遵医嘱应用罗红霉素注射液、林可霉素注射液、苄星青霉素注射液等药物抗感染治疗,同时应用塞来昔布胶囊、醋酸泼尼松片等药物抗风湿治疗。
3.物理疗法: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根据疼痛部位也可以选择相应的穴位进行针灸或者熏洗等物理疗法来辅助治疗,缓解症状。
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避免居住在潮湿阴冷的环境,饮食上要营养均衡,如患者症状较重,建议及时就医检查,遵医嘱规范治疗。
2020 年 6 月 28 日,葛兰素史克制药公司宣布,带状疱疹疫苗「欣安立适」(英文名 Shingrix)在中国正式上市,用于 50 岁及以上成人预防带状疱疹。这时,离去年 5 月份通过国家药监局审批,刚好一年多一点,它也是我国首批快速引进的 48 个境外已上市“临床急需新药”之一。
先看看带状疱疹疫苗这个新药能做什么?
带状疱疹最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是后遗神经痛,严重时痛感甚至超过分娩痛或慢性癌痛,且因为持续时间较长,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临床研究表明,人们患带状疱疹和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等并发症的风险在 50 岁以后会增加,几乎所有 50 岁及以上成人都曾感染过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大约三分之一的人在一生中会患带状疱疹,但在 85 岁及以上人群中,大约二分之一的人会患带状疱疹,可见病毒随年龄增长而重新激活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但带状疱疹在前驱期无皮损仅有疼痛时诊断较为困难,且目前带状疱疹治疗方法不能完全消除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发生可能,因此接种疫苗才是预防带状疱疹的有效措施。在全球 18 个国家和地区的临床试验中,Shingrix显示出高达 90% 以上的带状疱疹保护效力,有效降低了 50 岁及以上人群发生带状疱疹的风险。所以带状疱疹疫苗有望能减轻大众们的痛苦。
带状疱疹疫苗接种后多久能起效?
欣安立适的常规接种程序需要接种两次,间隔 2-6 个月,接种方式为肌肉注射。临床研究结果显示,欣安立适的两次接种方案会产生有效的免疫反应,但具体需要多长时间才能起效,对每个人来说可能不一样,这取决于实际身体状况。
研究显示,在50至69岁的成年人中,接种两剂的欣安立适对预防带状疱疹的效果为 97%;在70岁及以上的成年人中,效果为 91%。在 50 至 69 岁的成年人中,接种两剂的欣安立适对预防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有效性为 91%;在 70 岁及以上的成年人中,有效性为 89%。
带状疱疹疫苗的保护能有多久?
研究显示,在70岁及以上的人群中,在接种疫苗后的四年内,欣安立适的保护率仍然很高(超过 85%),可见欣安立适提供的保护能长达 4 年。这已经很了不起了,因为没有其他疫苗对70岁和80岁的人有如此表现,这样的结果与儿童疫苗接种的结果相当。
但研究者康宁汉姆教授则认为它将持续更长时间,他们正在计划评估疫苗在未来 10 年内的疗效,并对结果非常乐观。并且由于随着年龄的增长,患带状疱疹和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风险也会增加,因此,在老年时期对带状疱疹进行强有力的保护非常重要。
导致男性斑秃现象的原因,主要考虑和遗传因素、免疫因素、精神神经因素、感染因素、过敏因素有关。
1.遗传因素:斑秃的发生会有一定遗传基础,如父母有斑秃现象,那么子女出现斑秃的概率要比常人高很多。
2.免疫因素:男性毛囊免疫豁免机制被破坏,是发生斑秃的重要关键,可能会并发白癜风、甲亢、干燥综合征等自身免疫性疾病。
3.精神神经因素:斑秃可能是由于神经压力所触发,比如紧张焦虑、抑郁失眠、神经衰弱等。
4.感染因素:斑秃可发生于真菌感染、流行性病毒感染、带状疱疹以及梅毒等疾病之后,可能和感染后导致的机体免疫力下降有关。
5.过敏因素:斑秃患者合并特应性皮炎的几率要比常人要高,所以考虑和过敏因素有关。
建议可结合自身的情况,前往医院就诊,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尽可能地阻止疾病发展,减缓脱发症状并促进生发。
秋天给孩子养肺有多重要?
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黄帝内经・素问・五藏生成》中讲:“诸气者,皆属于肺。” 肺主气包括主呼吸之气和主一身之气两个方面:
① 通过肺的呼吸作用,不断吸进清气,排出浊气,吐故纳新,实现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以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
② 肺主一身之气,是指肺有主司一身之气的生成和运行的作用。
在《黄帝内经・素问・六节藏象论》中说:“肺者,气之本。”
体现了肺对全身气机的调节作用。肺有节律地呼吸,则各脏腑经络之气升降出入运动通畅协调。
肺的呼吸失常,不仅影响宗气的生成及一身之气的生成,导致一身之气不足,即所谓“气虚”,
出现少气不足以息、声低气怯、肢倦乏力等症,并且影响一身之气的运行,导致各脏腑经络之气升降出入运动失调。
凡是行医的人都听说过“开鬼门”和“提壶揭盖”的方法。
要说明这个问题就要涉及肺主行水的功能了。肺以其气的宣发与肃降作用输布水液,故说“肺主行水”。
又因为肺为华盖,在五脏六腑中位置最高,参与调节全身的水液代谢,故清汪昂《医方集解》称“肺为水之上源”。
当外邪袭肺,肺失宣发,可致水液向上向外输布失常,出现无汗、全身水肿等症。
内伤及肺,肺失肃降,可致水液不能下输其他脏腑,浊液不能下行至肾或膀胱,出现咳逆上气、小便不利或水肿。
所以临床上多用宣肺利水法来治疗一些水液代失请的疾病,这就是所请的“开鬼门之法,也提壶揭盖”之法,重在“开上源以利下流”。
这个方法在临床治病当中经常使用。
是指全身的血液都适过百脉流经于肺,经肺的呼吸,进行体内外清浊之气的交换,然后再通过肺气宣降作用,将富有清气的血液过百脉输送到全身。
肺气充沛,宗气旺盛,气机调畅,则血运正常。若肺气虚弱或壅塞,不能助心行血,则可导致心血运行不畅,甚至血脉淤滞,出现心悸胸闷,唇青舌紫等症状;
反之,心气虚衰或心阳不振,心血运行不新,也能影响肺气的宣通,出现咳嗽、气虚等症状。
所以养好肺就能保证肺及体内的正气不虚,避免湿热等诸邪侵犯人体。
下一期告诉你如何养肺。
“无胆鼠辈”,绝对是危言耸听!胆囊是否切除?根据的是具体病情,防止胆囊炎反复发作,导致胆囊恶变的发生!
在我们消化内科,经常碰到有些右上腹、右侧肋骨下位置疼痛的病人,彩超一做,胆囊炎或胆囊结石的患者偏多,胆囊患者疼起来其实非常要命,有些是必须要做胆囊切除的!如胆囊多发性结石并胆囊炎反复发作、胆囊发生破裂或瘘管的、有可能发生胆囊恶变的以及怎么使用药物治疗都无效的患者,我们建议做胆囊切除术,因为长期以往有可能发生胆囊癌!
切除胆囊,我们应该注意的肯定是饮食!因为胆囊是我们消化系统很重要的一部分,是在胆囊窝里面的,正常情况下,肝脏分泌胆汁,然后通过胆管、肝管送入胆囊,里面浓缩后,随着人进食,一次性排除,帮助体内消化酶消化食物!
那么切除后,毫无疑问会对我们食物消化有影响!胆汁缺乏胆囊储备、浓缩,肝脏一产生胆汁就随肠道消化食物,吃的少还好,特别是当大量进食油腻食物,这些脂肪含量高的食物时,就特别容易导致腹胀、拉肚子、大便变得粘稠等。有的还可能发生胆汁反流性胃炎,当你没进食时候,由于胆汁是24小时不停地分泌的,没有食物就容易引起胆汁在我们的十二指肠蓄积,达到一定程度就可能反流到我们胃中,引起胃胀、胃痛、胃有种烧起来感觉,其实就是典型的胆汁反流性胃炎症状!
所以,胆囊切除患者,最主要的就是要少量多餐防反流、少吃油腻高脂肪高蛋白防腹泻腹胀、清淡饮食控制体重是关键!
提醒一点:胆囊切除后未必不会出现右上腹疼痛,主要原因在于像胆囊结石可能清除了,但其实有结石落入胆管内,仍可能出现疼痛,还有就是胆管有损伤、胆管炎等其他术后综合征发生!目前呢,对于胆囊炎,胆囊结石以及胆囊息肉,一般常规的话都是要进行胆囊切除手术。随着手术技术的提高,现在多采用腹腔镜下进行切除,一般术后能恢复起来也是比较快的,有时候一两天,甚至有时候数12小时之后就可以恢复饮食了。
刚开始的话,建议是可以进食一些米汤,如果没有明显的恶心,腹胀等等一些感觉,就可以过渡到半流饮食,具体可以包括:像小米粥,大米粥,煮烂的面条。然后再逐渐的过渡到一些低脂肪的普通饮食。
前段时间,一个卖床垫的为了销售自己的床垫,硬是把软质的床垫销售给了年仅45岁的孙大叔,本身大叔就在浑身疼,怀疑自己没睡好。导购员说可以换个软质的床垫,可以让睡的更加舒服,孙大叔听了立即买了换上,谁知现象不仅没清反而更重了,腰部一动就疼。孙大叔只好前往医院检查,查出了原来是自己的骨质疏松了,若是不及时治疗,后期可能哪天受到压力就骨折了。并且由于脊柱的变形,床垫软的话,不利于正常的脊柱形态,因此床垫也是适合硬板床,可以减少椎间盘承受压力。听了医生一席话,大叔一气之下把床垫退了。
因此可见,中老年群体里,因为身体的骨质退化,骨密度下降,患上骨质疏松的情况并不少见,由于骨质疏松致残或伤亡的人也很多。
骨质疏松敲响老年人的“警钟”,身体会伴随这3种表现:
表现一:劳累疼痛
平常的精神很充足,但是若是出现骨质疏松的情况,本身可以胜任的劳力工作,变得承受不住,负不了重。身上经常伴随腰酸背痛的现象,每当想要活动脊背的时候,就会疼的更加厉害,有时候脚跟也会酸疼。一般在办公室久坐的人,虽然前期可能没什么表现,但是随时间逐渐发展,后期可能就会有剧烈的疼痛感。
表现二:腿部抽筋
当遇到寒风刺激和腿弯申的时候,小腿出现的的抽筋现象,则可能时缺钙的原因。若是持续的钙质不足,经常在晚上睡觉的时候抽筋抽到醒,则要注意是否出现骨质疏松的情况。钙质若在晚上处于低水平的状态,则是身体补充不充足,肌肉兴奋导致抽筋。
表现三:脊柱变形
很多骨质疏松的人,会随着脊柱的锥体被压制,导致出现骨折或是上半身变长,身体驼背的现象。并且胸部的关节骨折,还会影响身体的心肺功能。严重的则会导致腹部器官受到损害。
若是在患上骨质疏松的同时,身体的关节骨折,修复的时间还会比一般人更加的慢,这个部位也很容易受到第二次的损害,这是因为钙的流失,导致骨质变脆的原因,因此容易折损。
预防钙质流失,5种食物不可少:
食物一:黑木耳
这个食物想必在平常吃火锅的时候是很常见的,下到锅里脆脆的很美味。很多人很少知道木耳可以帮助身体补钙。专家称,木耳里含有很多的钙元素和其他营养物质,对防止骨骼生长很有帮助。
食物二:菠菜
蔬菜里的“扛把子”,不仅是补铁的高手,还可以帮助补充钙质,其中的 维生素D物质,是很好的促进身体吸收钙质的元素,补充骨骼钙质的缺失。
食物三:鸡蛋
鸡蛋里的蛋白质丰富是大家都知晓的,其中的钙元素和矿物质也很多,补钙的人经常吃鸡蛋,增进骨骼密度,预防骨质疏松。
食物四:黑芝麻
黑芝麻帮助补钙和补充营养的作用,是超过白芝麻的,并且还是优质脂肪的来源,还可以补充人体的气血。
食物五:黄豆
是植物蛋白的重要来源,其中不仅含有钙元素,还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和铁元素。促进骨骼细胞的增长,增进骨密度。女性经常吃黄豆和黄豆制品,还可以帮助提高雌性激素,维持激素平衡。
最后,老年人预防骨质疏松,还要经常运动,增加关节的灵活性,保证充足的睡眠,提高抵抗力,适当的补充钙质,不滥用药物,在合理的情况下调整健康。
我妈妈今年快80岁了,几年前因为静脉用丁胺卡那这种抗生素导致过急性肾衰竭,住院通过透析治疗好了,之后每年体检肾功能都没问题。最近我在网上看到一些文章说肾虚的人需要优质蛋白饮食,于是我带着这个问题来到京东互联网医院寻求专业医生的建议。
医生首先询问了我妈妈的用药情况和肾功能情况,了解到她现在的肾功能正常后,医生告诉我可以适量补充蛋白质到1.2到1.5g每公斤体重。医生还解释说,优质蛋白主要是指摄入的蛋白质的成分,比如鸡蛋、牛奶、肉、大豆等都属于优质蛋白的。老年人存在肌少症的情况,蛋白质的摄入量需要增加。
我问医生如果想长点脂肪和肌肉,1.5的蛋白质和现在的热量够不够,医生说1.5的蛋白是可以的,主要是不知道饮食能摄入多少了。医生建议我评估一下我妈妈现在的食物能摄入多少热量及蛋白质,以便更好地制定营养补充计划。
通过这次线上问诊,我不仅了解了我妈妈的饮食需求,也感受到了互联网医院的便捷和专业性。无论是远程咨询还是在线开药,都可以在家中轻松完成,省去了奔波医院的时间和精力。同时,医生的专业解答也让我对我妈妈的健康问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随着年龄的增长,许多老年人开始出现身体机能下降的问题,其中肌少症就是一种常见的病症。肌少症,即肌肉减少症,是指随着年龄增长,人体肌肉量逐渐减少,肌肉功能下降的一种疾病。据调查,我国老年人肌少症患病率高达50%,但却往往被忽视。
肌少症的危害不容忽视。首先,肌少症会导致老年人活动能力下降,容易摔倒,增加骨折风险。其次,肌少症会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导致食欲下降、睡眠质量差、情绪低落等问题。此外,肌少症还可能引发多种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骨质疏松等。
那么,为什么老年人容易患上肌少症呢?主要有以下原因:
1. 年龄增长: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肌肉量逐渐减少,肌肉功能下降。
2. 营养不良:老年人由于消化吸收功能下降,容易导致营养不良,缺乏蛋白质等营养物质。
3. 缺乏运动:老年人活动量减少,肌肉得不到足够的锻炼,导致肌肉萎缩。
4. 慢性疾病:一些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也会导致肌少症的发生。
为了预防和治疗肌少症,老年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适量运动:老年人应该坚持适量的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以增强肌肉力量。
2. 营养摄入:老年人应该保证营养均衡,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的食物,如鸡肉、鱼肉、豆腐、牛奶等。
3. 保持良好心态:老年人应该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过度焦虑和抑郁。
4. 定期体检:老年人应该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肌少症。
肌少症,顾名思义,就是肌肉量减少的一种疾病。它不仅会影响患者的运动能力,还会增加跌倒、骨折等风险。在我国,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肌少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健康问题。
肌少症的病因多样,包括遗传、营养摄入不足、缺乏运动、慢性疾病等。针对肌少症,马医生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提出了一套综合方案,帮助患者调理身体,改善生活质量。
首先,在治疗方面,马医生推荐患者采用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相结合的方式。药物治疗方面,可以选择肌酸、维生素D等药物来补充肌肉能量,促进肌肉生长。物理治疗方面,可以采用电刺激、肌肉训练等方法,帮助患者恢复肌肉力量。
其次,在饮食方面,马医生建议患者增加蛋白质摄入,如鸡肉、鱼肉、豆腐等。同时,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如维生素D、钙等,有助于肌肉生长和修复。此外,马医生还提醒患者,要避免高糖、高盐、高脂肪的食物,以免加重病情。
在日常生活中,马医生建议患者加强运动,如散步、游泳、瑜伽等,以提高肌肉力量和耐力。同时,要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过度劳累,以免影响肌肉恢复。
此外,马医生还强调,患者要定期到医院复查,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在治疗过程中,患者要积极配合医生,保持乐观的心态,相信自己能够战胜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