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什么是膳食纤维?

什么是膳食纤维?
发表人:营养关爱中心药师团队

膳食纤维是健康饮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一种多糖,主要存在于谷物、水果和蔬菜中,虽然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但对健康有着重要作用。膳食纤维可分为可溶性和不溶性两大类。

可溶性膳食纤维在胃肠道中与淀粉等碳水化合物相互作用,能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进而起到降低餐后血糖的作用。不可溶性纤维可以促进胃肠道蠕动,加快食物通过胃肠道,减少吸收,还具有防治便秘的作用。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我是小镇药店的一名药师,有个大爷我印象很深!他来我们这量血压,收缩压、舒张压都是高得离谱。我问他吃过药没?

     

    他说吃过,一段时间好了,怕「上瘾」就停了。最近觉得有点晕……”

     

    ——药师小张

     

    高血压要终生服药?

     

    您不用怀疑,答案是非常肯定的!

     

    高血压类型为2种,原发性和继发性。其中原发性高血压临床占比是95%,这种类型病因不详,无法根治,是一定要终身服药的。

     

     

    如果您任性,就是不吃药,那后果也是相当严重!血压长期偏高,身体各个器官都会受到慢性伤害。

     

    心脏会负荷过重而心衰,肾脏也会因过滤太多会出现问题,眼底血管可能出血。最危险的就是脑出血,有可能造成终身的残疾。

     

    致残、致死率都是极高的,让自己痛苦,也给家人带来困扰。

     

    降压误区多,停药最可怕

     

    患者得知要终身服药,基本上是崩溃的!「降压药副作用大」、「来回调药,效果差」、「血压降下来,赶紧戒掉」这些说法,充斥在病友圈中,也影响了很多人。

     

    其实,高血压的常规用药中,钙通道阻滞剂(如硝苯地平控释片、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可能引起头痛、水肿、心率增快、面部潮红等不良反应……很多顽固型的高血压,的确需要不断的调整药剂。

     

    然而,这些都不是不吃药或者中途停药的理由。

     

     

    临床上验证过,中途停药会比不吃降压药危害更大。就好比装满水的桶漏了,把桶补好后,水不漏了就撤下补丁一样。

     

    大部分患者自己停药后,血压在半年内又会回复到原来的水平,甚至更高。而且让血压处于来回波动的状态,会让身体受到更大的伤害。

     

    控压:不只是吃药

     

    当你突破了「规律服药」这一关卡之时,你赢了吗?

     

    然而,并没有!

     

    如果你吃不对、不运动

    甚至睡不好

    .....

    你的血压,都可能控制不住!

    是不是觉得笼罩在高血压的「魔咒之下」了?

     

    -广告-

     

    别担心!

    你和「高血压」和谐共处,只差一步!

     

    专科医生专属服务,为您定制控压方案

     

    同时,动态监测您的血压

    有问题,准时提醒!

    吃药、运动、饮食、睡眠

    随时问诊!

     

    服务30天

    血压管理,无限次沟通

    原价99,现价9.9,限购100个,仅此一天

     

    别再犹豫

    给自己或者家人

    买一个血压保障

    (点击下方图片,抢先试用)

     

    试用须知:
    1.在京东健康试用活动页面购买试用服务,即可参与活动;
    2.试用名额:每类试用服务限量100,购完即止。
  • 最近,你是否被“夏打盹”所困扰?

     

    一到中午就哈欠连天,身体健康的人不用太在意,而有“三高”病史的人,若出现打盹、乏力需要引起重视:这可能是提示中风的征兆。

     

     

    《生命时报》采访专家,教你更早识别中风的信号,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受访专家

    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血管神经外科教授  姜卫剑

    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神经内科主任  赵静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神经科主任 李可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   范志红

     

    中风来临前的6个征兆

     

    在高温天气里,人体大量排汗、体内水分流失,使血液的黏稠度增高、影响脑部供血。有研究表明,当气温上升到32℃以上时,脑中风的发生率较平时高出66%。

     

    中风并不是突然“到访”的,它来临前可能会有这些征兆。

     

    1.老打盹

    根据临床观察,约有70%以上的中风患者发病前5~10天内会出现频繁打盹现象,这是大脑严重缺氧发出的求救信号。

     

     

    所以在炎热夏季,有“三高”病史的中老年人在无明显诱因的情况下,出现频繁打盹,且伴有头晕、乏力等症状,最好尽快就诊。

     

    2.拿不稳

    手中拿着的东西忽然落地,并不一定是老了没有力气,也可能是中风的预兆。因大脑中支配上肢功能的区域很大,脑部血栓形成后容易影响到手的功能。

     

    3.舌头歪

    脑供血不足时,可能出现被压迫的舌神经功能消失,导致舌尖偏向左侧或右侧,说话、吹口哨漏风。

     

     

    4.说不出

    当血栓阻塞在“语言表达区”时,也会出现语言障碍。可能表现为口齿不清或难以把话说出来,但却“心里明白”,或是很难理解别人所说的话。

     

    5.看不清

    如果血栓堵塞视神经和视皮层供血血管,会突然出现短暂性双目失明或视物模糊等“一过性”视力障碍。一般视力问题通常出现在单侧,也有可能两只眼都无法向左(或右)看。

     

    6.腿发软

    下肢突然无力,可能是中风的先兆。腰椎间盘突出引起下肢无力时常伴有麻木感、疼痛感,而中风前兆引起的是腿发软,无明显疼痛。

     

    识别中风有个“120”原则

     

    “三高”人群、烟民、长期喝酒的人、肥胖者,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建议用“120”原则自查一下。

     

    1看

    看看脸的两边是否不对称,出现口角歪斜。

     

    2查

    双手平举,检查两只手臂是否单侧无力、不能抬起。

     

    0(聆)听

    请患者说话,听听他是否口齿不清,说不明白。

     

    如果有以上任何症状突然发生,就要立刻拨打急救电话120。在急救车到来之前,患者应平躺或侧卧,头部歪向一边,避免呕吐物堵住呼吸道,不要随便吃药,更不要运动锻炼,应安静等待救援。

     

    7件事预防九成中风

     

    发表在《柳叶刀》上的一项研究发现,控制好几个主要的高危因素,九成中风可以预防。尤其是“三高”患者,药物治疗配合生活干预的效果更好。

     

     

    控制好血压——可减少48%的中风

     

    • 限盐:每日摄盐量小于6克,减少烹调用盐及含钠高的调味品如味精、酱油。
    • 补钾:钾元素可帮助人体抵抗盐中钠元素所造成的血压升高和血管损伤,建议每日钾摄入量为3.5~4.7克,可多吃苋菜、花生等食物。

     

    控制好血脂——可减少27%的中风

     

    • 总胆固醇和“坏”胆固醇偏高:限制食物中的胆固醇含量,最好不吃动物内脏、脑、蛋黄、鱼子酱、虾酱,以及螃蟹、鱿鱼等无鳞鱼类食物。
    • 甘油三酯偏高:植物油优选橄榄油、菜籽油,每天摄入食用油不超过20克;不吃肉眼可见的肥肉或动物油脂、奶油;尽量不吃或少吃甜食以及所有含糖饮料等,过多摄入的糖分会在体内转化成甘油三酯。

     

    控制好血糖——可减少4%的中风

     

    • 多吃杂粮蔬菜:大部分杂粮、杂豆、薯类,都比白米白面的血糖反应低。糖尿病患者将一部分精白米面换成杂粮有利于控制血糖。
    • 先菜后饭,且多菜少饭:进餐顺序对血糖影响很大,建议先吃少油烹调的蔬菜,再吃一点鱼、肉、豆制品,最后再吃主食。并且最好多吃菜,少吃饭,一小口饭配一大口菜肴。

     

    多运动——可减少36%的中风

     

    对我国居民来说,除了高血压,缺乏体力活动也是重要危险因素,建议每周坚持运动3~5次运动,每次30分钟以上。

     

    拍类运动如羽毛球、乒乓球,游泳、跑步都是不错的选择。

     

     

    饮食健康——19%的中风可预防

     

    《柳叶刀》发布全球饮食领域的一项大规模研究显示,对健康伤害最大饮食方式,是食盐摄入过多、杂粮和水果摄入过少。

     

    • 半斤水果:建议每日摄入水果200克~400克,大概每天一个苹果搭配一个橙子或者香蕉,或者是200克的葡萄加上一个雪梨。
    • 一把杂粮:建议每天吃够125克杂粮。将食物中的精米和白面替换为杂粮,如豆类、全谷物、薯类,就比较容易达到这个目标。

     

    戒烟、限酒——分别减少12%和6%的中风

     

    吸烟和二手烟都会对健康造成不利影响,最好戒烟。

     

    不少人认为少喝点酒对健康可能无害。但2018年8月,国际医学期刊《柳叶刀》刊登的一项涉及全球2800万人的研究指出,饮酒没有“安全值”,只要喝了就对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因此最好滴酒不沾。

     

    释放压力——可防6%的中风

     

    听音乐、读书、修剪花草、冥想等方式,都有利于清空大脑垃圾,起到放松的作用。

  • 喝完酒有点头痛乏力,你一般都怎么解决?

     

    闷头睡一觉、吃点解酒药,还是选择默默忍受……

     

    在很多人的酒后经验里,种种不适在一觉过后就会消散,因此有人认为偶尔喝醉并不要紧。

     

    而西班牙和德国联合研究发现,饮酒6周后,我们的大脑仍然在持续受到损害。

     

     

    这项研究颠覆了人们传统的认知,也再次提醒:酒精对大脑非常不友好。《生命时报》邀请权威专家解读,并教你远离喝酒带来的伤害。

     

    受访专家

    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酒精性肝病研究所所长 邹正升

    解放军总医院急诊科主任医师 孟庆义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会理事、教授 刘铁夫

     

    喝醉一次,伤脑6周

     

    西班牙神经科学研究所和德国中央心理健康研究所的联合研究小组,将90名酗酒者的大脑磁共振成像同36名不饮酒者进行对比分析,观察到酗酒者大脑白质的持续退变过程。

     

    酗酒者在清醒两周后(左)大脑中的电活动(蓝线)明显少于禁酒者(右)。

     

    大脑扫描结果显示,酒精对两个大脑部位的影响最大,一个是海马体,另一个是前额皮质。记忆、情感、决策以及行为等均受这两个部位控制,因此上述功能会受到损伤。

     

    与滴酒未沾的人相比,醒酒两周后,饮酒者大脑内神经元的电活动仍然明显偏少,这种影响会在停止饮酒后持续6个星期。

     

    研究员圣地亚哥·卡纳勒博士说:“该研究成果挑战了人们的传统看法。事实上,酒精对大脑的伤害远不止于宿醉的那个早上,在那之后的至少6周,大脑神经元的‘沟通交流’都在发生改变,神经信号传递持续受到限制。”

     

    《柳叶刀》:最安全的饮酒量为0

     

    2006年

     

    世界卫生组织将中国列为世界酒精“重灾区”,由酒精引起的死亡率和各种疾病的发病率均高于吸烟。

     

    2018年8月

     

    《柳叶刀》刊登的一项涉及全球2800万人的研究指出,饮酒没有“安全值”,只要喝了就对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因此最安全的饮酒量为0,建议滴酒不沾。

     

    2019年4月

     

    《柳叶刀》发表了北京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和牛津大学合作的研究论文,研究发现:随着饮酒量的增加,血压水平和脑卒中发病风险持续增加。

     

    整体来看,有害使用酒精每年导致全世界300万例死亡,其中男性占3/4。世界卫生组织指出,有害使用酒精可致200多种疾病。

     

    过量饮酒,全身都伤不起

     

     

    肝损伤

     

    《2018全球酒精与健康报告》警告:中国酒精性肝病正以惊人的速度上升。

     

    酒精对肝有直接的毒性作用,乙醇在肝内代谢,干扰脂类、糖类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正常代谢,同时影响肝脏解毒功能。长期过量饮酒与脂肪肝、肝静脉周围纤维化、酒精性肝炎、肝硬化密切相关。

     

    癌症

     

    美国癌症研究所和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联合推出的第三版《饮食、营养、身体活动与癌症预防全球报告》指出:

     

    强有力的证据表明,饮酒与6种癌症密切相关,包括口咽喉癌、食道癌、胃癌、肝癌、结直肠癌、乳腺癌。即便少量饮酒或酒精饮料,也会增加患癌风险。

     

    心脑血管疾病

     

    过量饮酒增加患高血压、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营养不良

     

    过量饮酒会使食欲下降,容易营养不良。另外,大量饮酒造成的消化系统功能损伤,也会影响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转运,加剧营养缺失。

     

    对特殊人群来说,酒精的危害更大。

     

    • 孕期饮酒可能会给胎儿发育带来不良后果,酗酒更会导致胎儿畸形。
    • 哺乳期饮酒的话,酒精会通过乳汁影响孩子的认知功能,导致注意力不集中等。
    • 儿童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脏器功能还不完善,即使少量饮酒,学习能力也会有所下降,反应速度变得迟缓。

     

    如果应酬不得不喝酒,那就记住这个每日喝酒“上限”。

     

    《中国膳食指南》建议,成年男女每天摄入酒精不得超过25克和15克。

     

    这意味着,男性每天最大饮酒量是啤酒1000毫升、葡萄酒250毫升、38度白酒1两半、52度白酒1两;

     

    女性则为啤酒700毫升、葡萄酒200毫升、38度白酒1两、52度白酒6钱。

     

    这样喝,降低酒精伤害

     

    要想避免酒精带来的伤害,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不喝酒。实在无法避免时,建议做到以下几点,将酒精伤害降到最小。

     

    1.喝酒前吃点东西

     

    这样能减少对胃壁的刺激,且使酒精和食物混合在一起,降低它的浓度,延缓酒精的吸收,还可以摄入酒精代谢所必需的营养物质。

     

    可选择的食物有奶类和豆浆等蛋白质饮料,苹果、南瓜等富含果胶的果蔬;全麦面包、杂粮粥等富含淀粉和B族维生素的食物。

     

    2.选低度酒,小口慢喝

     

    在同等量下,高度酒对肝脏等器官的损伤要大于低度酒。喝酒要慢些,小口喝,一通猛灌不仅易醉,而且对胃等器官的损伤更大。

     

    3.不要多种酒混着喝

     

    各种酒混在一起喝,会让人不自觉地饮酒过量。两种以上的酒混着喝还会表现出某种“协同作用”,更容易引起头昏、恶心、呕吐,以及其他中毒症状,对人体伤害更大。

     

    4.白酒和黄酒温着喝

     

    在烫热过程中,甲醇、醛、醚类等有机化合物,会随温度升高而挥发掉,同时乙醇也会挥发一些,使酒的浓度稍有降低,从而减轻对肝脏的伤害。

     

    5.喝酒同时多喝水

     

    在喝酒间隙多喝白开水,可以加速酒精从尿液排出,减少肝脏负担。

     

    6.吃点有助解酒的食物

     

    如果不小心饮酒过量,带来头痛、眩晕等不适,可以尝试吃一些有助解酒的食物,如鸡蛋、芦笋、番茄、香蕉等。

  • 还记得曾经风靡全球的「冰桶挑战」吗?那股席卷社交媒体的清凉之风,不仅让人眼前一亮,更是将一种名为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简称ALS)的罕见疾病推入公众视野,这种疾病如同悄然降临的寒流,将活力四射的生命逐渐冻结,你或许听过它另一个名字——渐冻症。

    谈及此,你可能会想到国内一位渐冻症抗争者——蔡磊,他不仅面对个人的健康挑战,还积极投身于提高公众对ALS的认识和支持之中。今天是第25个世界渐冻人日,希望能够通过今天这篇内容让更多的人了解ALS,为患者和家庭提供更多的理解与支持。

    冰封世界的秘密——走进渐冻症患者

    ALS是一种进行性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攻击人体的运动神经元,导致肌肉逐渐无力、萎缩,直至功能丧失。1尽管这一过程如同生命被冰封,但患者的心智和感知往往保持清晰,这使得ALS成为一种既神秘又令人痛心的疾病。

    ALS的具体成因尚未完全明晰,但研究表明,约5%-10%的病例存在家族遗传背景,其余则可能与环境因素如重金属暴露、神经毒素累积、自由基损伤以及神经生长因子缺乏等相关。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导致运动神经元的损伤与死亡。2

    ALS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明显的阶段:

    • 「症状开始期」只是从些微小的不对劲开始,像是手不听使唤,或是走着走着就踉跄一下。
    • 接着到了「工作困难期」,原本轻而易举的事儿,比如打个字、提个东西,都变得难上加难,日常工作也跟着受影响。
    • 再往下,「生活困难期」来临,穿衣、洗澡这些日常小事,都得别人搭把手。说话也不利索了,沟通成了难题。
    • 到了「吞咽困难期」,吃饭喝水都得小心翼翼,生怕呛到,营养跟不上,身体状况更是雪上加霜。
    • 最后是「呼吸困难期」,连呼吸都得靠机器,躺在床上️,生活质量直线下降,这便是ALS的终极考验。

    勇闯冰封之地——ALS的诊断与治疗

    ALS的诊断方式

    ALS的确诊并非一蹴而就,它需要一系列专业测试与评估。‍️医生会首先进行全面的神经系统检查,观察患者的肌肉力量、反射和感觉反应。随后,肌电图(EMG)用于检测肌肉和神经的功能状态,血液检测则排查其他潜在疾病。对于有家族史的患者,遗传检测尤为重要,它能揭示特定基因变异是否为致病因素。

    ALS的治疗现状

    虽然目前尚无根治ALS的良方,但综合治疗方案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缓疾病进展。营养管理是关键,确保患者获取充足营养,必要时采用特殊饮食或管饲。药物治疗,如利鲁唑和依达拉奉,已被证实可延缓神经元损伤。

    物理治疗和康复理疗旨在维持和恢复肌肉功能,减轻疼痛,提高患者活动能力。随着病情发展,康复师会指导患者使用辅助器具,如腕部支具、拐杖、行步器和轮椅,以帮助患者保持独立性。到后期,呼吸支持变得至关重要,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保证氧气供应。

    预防ALS的方法

    预防ALS的重点在于早期识别与干预。定期体检,特别是神经系统检查,有助于及时发现异常。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均衡饮食,适量运动,避免有害物质接触,对预防ALS有一定积极作用。心理调适同样重要,积极的心态能增强抵抗力,提高生活质量。‍️

    ALS最新的研究进展

    科学研究正不断探索ALS的新疗法。临床试验中,新型药物展现出延缓疾病进展的潜力,基因治疗和干细胞疗法的前沿探索为未来带来了希望3,还有在中西医融合基础上提出全息结构医学,通过食疗等方式治疗ALS。4尽管这些疗法仍处于研究阶段,但每一次进展都是向治愈ALS迈出的坚实一步。

    用爱解冻——关爱渐冻人

    心理关爱是ALS患者不可或缺的支持。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兴趣活动,如听广播、音乐,不仅丰富精神世界,还能有效对抗孤独感。对于完全依赖他人的患者,倾听和陪伴显得尤为珍贵。同时,关注照料者的心理健康同样重要,预防其因长期压力而产生的焦虑和抑郁。

    提升公众对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认知,消除误解,构建一个包容与支持的社会环境,对于ALS患者而言,意味着更多的理解与接纳。让我们共同努力,用爱与理解,为ALS患者照亮前行的道路,让每一颗被冰封的心,都能感受到世界的温暖。

    参考文献:
    [1]张川.“渐冻症”与“渐冻人”[J].家庭医学(下半月),2023(09):52.
    [2]周昱君,陈秋宇,孙卓,等.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发病机制及药物研究进展[J].中国药理学通报,2024,40(02):201-207.
    [3]杨天米,商慧芳.肌萎缩侧索硬化的药物治疗进展[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24,49(05):536-541.DOI:10.13406/j.cnki.cyxb.003504.
    [4]何洁,王凌云.南师大渐冻症研究课题组取得新进展[N].南京日报,2024-04-07(A06)

  • 本期,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陆林从精神层面剖析各种“睡不着”,给习惯熬夜的你一个忠告。

     

    别让情绪给睡眠“添堵”

     

    熬夜伤身的道理人人都懂,却总有人在健康的边缘试探:工作忙、应酬多,晚上不想睡、早上起不来……

     

    很多时候,不是你睡不着,而是一些心理问题不让你睡。

     

     

    拖延症

     

    明明意识到该睡觉了,但就是不愿意睡;困得睁不开眼,还逼着自己保持清醒继续熬,这在心理学上类似于“拖延症”。

     

    这一现象在学生、白领等群体中最常见。究其原因,主要是心理需要没能得到满足。

     

    焦虑症

     

    焦虑者长期精神紧张,对周围的环境感到恐惧、不安,难以放松。多伴有失眠、易醒、梦魇等睡眠障碍。

     

    抑郁症

     

    抑郁引起的失眠,即使当下生活境遇很好也会失眠,不干预可能持续三个月以上,且多数表现为早醒。

     

    熬夜加重负面情绪

     

    反过来,长期失眠造成大脑严重缺乏休息,高级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和抑制失调,容易诱发各种大脑功能和结构病变,产生更多负面情绪。

     

    熬夜,从头到脚伤害你

     

     

    “早睡觉是浪费生命,利用晚上的时间做很多该做的事,实际上是延长生命的一种方式。”

     

    事实上,这种所谓的争取时间的方式恰恰缩短了人的生命。

     

    伤害1 耳聋耳鸣

    睡眠不足易造成内耳供血不足,伤害听力,长期熬夜可能导致耳聋。

     

    伤害2 肥胖

    熬夜的人经常吃“夜宵”,不但难消化,隔日早晨还会食欲不振,造成营养不均衡,引起肥胖。

     

    伤害3 皮肤变差

    长时间熬夜,人的内分泌和神经系统失调,使皮肤灰暗、干燥,出现暗疮、粉刺、黑斑等问题。

     

    伤害4 记忆力减弱

     

     

    交感神经在夜晚保持兴奋,到了白天就会出现头昏脑涨、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等。

     

    伤害5 肠胃受损

    人的胃黏膜上皮细胞平均2—3天就要更新一次,且在夜间进行。如果肠胃没有得到休息,就会影响其修复过程。

     

    伤害6 免疫力降低

    经常处于熬夜、疲劳、精神不振的状况,人体的免疫力会跟着下降,感冒、过敏等就会找上门。

     

    伤害7 心脏病风险

    长期“黑白颠倒”的人,不仅脾气会变坏,内脏也得不到及时调整,使心脏病的患病几率升高。

     

    3招甩掉晚睡强迫症

     

    北京回龙观医院临床心理科主任刘华清补充3点建议,教你脱离“晚睡族”的队伍。

     

     心理暗示

     

    必须明确晚上是休息的时间,给自己定一个规矩,在11点左右睡觉。

     

     

    当大脑告诉你不想睡时,你需要告诉自己:不能被这种思想和意识掌控,我已经很困了,应该马上睡觉。

     

     转移注意力

     

    睡前强制自己关上手机、电脑,闭上眼睛,让大脑处于空白状态。

     

     

    如果很难做到,可以选择特定的行为取代强迫性晚睡的行为。包括:洗热水澡、泡脚、做面膜等。

     

    注意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不要上网、玩手机、聊天。

     

    做助眠动作

     

    • 头部:皱紧眉头、鼻子,闭紧双眼,保持10秒后放松。
    • 肩膀:绷紧肩膀,让肩膀高高抬起后落下。
    • 手臂:将两侧小臂弯起来,放在身体两侧,靠近肩膀,然后整个手臂一起用力紧绷。
    • 手部:双手最大力气握拳后放松。
    • 腹部:收紧腹部,保持收腹10秒。
    • 腿部:绷紧大腿和臀部,将腿伸直上抬。
    • 脚部:脚趾慢慢向下弯曲抓地,保持10秒后放松。

     

    以上动作的间隔时间均是10秒,可根据自身情况在睡前选择1~2种,有睡意后即可停止。

  • 早期胃癌是指肿瘤仅局限于胃黏膜或黏膜下层,其内镜下的表现主要包括黏膜改变、色素变化、表面粗糙等。

    1.黏膜改变:早期胃癌的黏膜改变通常呈现为黏膜隆起、溃疡、红斑、白斑等。这些改变可能在表面上看起来较小或不明显。

    2.色素变化:早期胃癌的黏膜可能出现颜色异常,如局部明显变浅或变深,或出现不规则的色素沉着。

    3.表面粗糙:胃癌早期,对黏膜的损伤还比较小,可能会导致黏膜表面出现粗糙、不规则或凹凸不平的表面。不过早期胃癌内镜下的表现可能不明显,难以被察觉。所以对于存在高风险人群,最好定期到医院完善胃镜等检查。

    一旦出现胃部不适或疑似胃癌的现象,需尽快到医院就诊和治疗。

  •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组织编撰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8》数据显示,心血管病死亡率仍居首位。

     

    总体上看,中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及死亡率依旧处于上升阶段。推算心血管病现患人数2.9亿,心血管病死亡率占居民疾病死亡构成的40%以上,农村和城市心血管病死亡占全部死因的比率分别为45.5%和43.16%。

     

    除了吃药,我们日常生活中还能做什么来降低心血管病的风险呢?《美国心脏协会杂志(JAHA)》一项研究发现,喝茶有助降低心血管病风险。

     

     

    《生命时报》邀请权威专家,为你介绍一天最佳喝茶时间表,并提醒大家8种茶不能喝。

     

    受访专家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副所长、中国茶叶学会理事长 江用文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科技处处长、研究员 林 智

    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中医科主任医师 郭志红

     

    喝茶降低心血管病风险

     

    《美国心脏协会杂志(JAHA)》发表一项研究,用大数据证明了喝茶可以降低心血管病风险。

     

     

    研究分析了8万多名中国人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的变化与喝茶的关系,随访了6年的时间。结果显示,长期坚持饮茶的人HDL-C水平下降得更慢,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降低8%。

     

    HDL-C是一种“好胆固醇”,它对应着“坏胆固醇”——LDL-C。LDL-C容易沉积在血管壁上引起动脉粥样硬化,而HDL-C则正相反,对血管有保护作用。

     

    除了关注HDL-C的水平外,研究人员也采集了志愿者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的水平,计算TC/HDL-C、TG/HDL-C的比值。TC/HDL-C的比值越小,说明HDL-C在TC中占的比例越大,LDL-C占的比例越小,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才越低。TG/HDL-C也是类似的道理。

     

    而TC/HDL-C和TG/HDL-C的比值则是在喝茶频率≥4次/周的时候才会有明显的改善。这个结果是针对所有类型的茶叶,如果细分一下茶种的话,效果最好的还是绿茶,其次是红茶,最弱的是花果茶等其他类型的茶。

     

    一日三时喝茶表

     

    爱喝茶的朋友可能会特别钟情某一种茶。其实,根据一天中身体的不同状态,喝不同种类的茶会更健康。

     

    早晨喝红茶

     

    睡眠期间肠道处于半休息状态,晨起后它需要时间恢复到最佳工作状态,有些人早上吃一点寒凉的东西就会拉肚子,所以晨起后很适合喝性温的红茶。

     

    宜在早饭后8点半到9点半之间饮用,可以起到提神、抗疲劳的作用,助你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迎接一天的工作。

     

    提醒:红茶是所有茶中咖啡因含量最高的茶,其咖啡因含量是乌龙茶的2倍,绿茶的3倍,空腹喝易引起心慌、尿频等,胃肠虚寒者更应注意。

     

     

    午后喝绿茶

     

    绿茶属于不发酵茶,其茶多酚含量比其他茶都高,抗氧化能力最强,能更好清除体内自由基(活性氧),让身体轻松。

     

    下午2点到3点之间饮用最适宜,此时大脑容易昏昏沉沉,眼睛疲惫不堪。清代黄宫绣的《本草求真》称,茶能治“头目不清”,所以从中医角度讲,下午来杯绿茶也能提神清目。

     

    提醒:喝的时候要一口一口地慢饮,不要一口气喝完。

     

    晚上喝黑茶或乌龙茶

     

    由于过量摄入咖啡因会让人神经兴奋,影响睡眠,所以很多人晚上都不敢喝茶。其实,不同品种的茶叶中咖啡因含量不同,后发酵的黑茶咖啡因含量较低。

     

    常见的黑茶中,咖啡因含量由高到低依次是:六堡茶砖、云南普洱熟茶、雅安藏茶。爱茶的朋友可以先试试这几种茶,睡眠浅的朋友可尝试咖啡因含量更低的乌龙茶。

     

    宜在晚上6点到7点之间饮用,茶水切忌过浓,能够起到降血脂、助消化的作用。

     

    提醒:晚上9点后不宜再喝茶,否则睡眠质量会受到影响。

     

     

    八种茶最好别喝

     

    并不是只要喝茶就对健康有益,有些茶或喝法不对甚至会损害健康,尽量不要喝。

     

    1.浓茶

     

    浓茶中含有大量的咖啡因、茶碱等,对肠胃的刺激性很强,饮用后可引起失眠、头痛等不适,有的人还会产生呕吐感。

     

    喝浓茶久了,还会伤骨。美国科学家发现,每天饮5杯浓茶的人,髋骨(骨盆处)骨折的危险较不饮浓茶者高70%;每天饮浓茶超过7杯者,其相对危险性达80%以上。

     

    2.霉变茶

     

    茶叶发霉是因为受了青霉、曲霉等微生物的污染,霉变茶泡出的茶汤已经没有了茶香,喝了对人体会有一定的损害,如导致头晕、腹泻,甚至引起重要器官坏死。

     

    受潮发霉的茶,一般可以在表面看到白色的霉斑,深嗅多有潮湿阴霉的气味,尤其冲泡时这种气味更为明显。茶叶应该放在干燥处保存,以防霉变。

     

    3.串味茶

     

    茶叶含萜类物质,结构多孔,极易吸收异味,和其他有味道的东西放在一起一段时间后,很容易变味。有的味道含有毒素,如油漆味、樟脑味等,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茶叶存放时要尽量隔绝有异味的食物,防止串味。特别注意的是,不同等级、不同品种的茶叶,也应分类存放。

     

     

    4.久泡茶

     

    冲泡时间过长,不仅茶汤色暗、味差,失去品尝价值,而且由于茶叶中的维生素、氨基酸等因氧化而减少,使茶汤营养价值大大降低。另外,茶汤搁置时间太久,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污染,茶汤中的微生物数量较多,很不卫生。

     

    5.生茶

     

    生茶是指杀青后不经揉捻而直接烘干的烘青绿茶。这种茶所含的成分与鲜叶所含的基本相同,带有严重的生青气。

     

    老年人饮了这种茶,对胃黏膜的刺激性很强,容易产生胃痛;青年人饮后也可能会觉得胃部不适,即通常所说的“刮胃”。

     

    这种生茶,最好不要直接泡饮,可放在无油的铁锅中,用文火慢慢地炒,烤去生青气,待产生轻度栗香后即可饮用。

     

    6.过烫茶

     

    茶一般都是用沸水冲泡的,但是不能在过烫时饮用。否则会烫伤口腔和食道黏膜,造成溃疡,久而久之可能诱发口腔癌、食道癌。

     

    《国际癌症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发布的一项新研究指出:与那些几乎不喝茶或喜欢喝凉茶的人相比,每天喝两杯以上、温度为60摄氏度茶水的人,患上食道癌的几率高出90%。

     

     

    7.焦味茶

     

    茶叶在制作过程中烘烤过度就会产生焦味,这种茶叶的有效营养成分和决定茶叶滋味的某些成分受破坏较多,并且还可能含有一定的致癌物。因此,无论从营养角度还是食品安全角度考虑,焦味茶是不宜饮用的。

     

    8.隔夜茶

     

    隔夜茶因放置时间过久,其中微量的氨基酸、糖类等物质会成为细菌、霉菌滋生的养分,不仅如此,茶水中所含的茶多酚、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分也会因放置时间过久发生氧化反应,导致茶水中所含的抗氧化成分下降,令其营养价值和保健功效大打折扣。

  • 生病本就不舒服,如果等了半天,进了诊室才发现挂错号了,需要重新排队,心情一定很郁闷。

     

     

    疾病不同,但症状可能相似,有些连医生都容易弄错。内分泌范畴的疾病,就容易傻傻分不清。

     

    《生命时报》邀请专家,梳理了内分泌科常看的疾病类型,帮你以后少挂冤枉号。

     

    受访专家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  倪青

     

    5种病要挂内分泌科

     

    内分泌系统是指一群特殊化的细胞组成的内分泌腺,包括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性腺、胰岛、胸腺及松果体等。

     

    这些腺体分泌高效能的有机化学物质(激素),经过血液循环将化学信息传递到靶细胞、靶组织或靶器官,发挥兴奋或抑制作用。

     

     

    内分泌科常看的病症有以下几大类:

     

    1.糖尿病及其并发症

     

    这是内分泌代谢科最多见且高发的疾病,包括其所致的多种并发症,如心脑血管疾病、肝肾病变、眼部病变、糖尿病足等。

     

    2.甲状腺疾病

     

    包括所有和甲状腺相关的疾病。如甲亢、甲减、甲状腺炎、甲状腺肿大及结节、甲状腺肿瘤等。

     

    我国甲状腺疾病发病率20%,已经远远超过糖尿病疾病的1.2亿人,并呈现快速上升趋势。

     

    因为甲状腺的内分泌功能涉及到能量代谢,基本上所有器官都会受影响,心脏也是其中之一。

     

    甲减患者的心率会比平时慢,易疲劳、行动迟缓、情绪抑郁。

     

    甲亢患者则是心率加快,焦虑失眠、坐立不安、易怒。脱发也是甲状腺异常的特征之一,甲亢和甲减都会掉头发。

     

    1分钟自测甲状腺肿大:找一面镜子,头向后仰,喝一口水,下咽时,观察喉结(女性也有喉结)下方到锁骨上方这段距离。

     

    仔细看看有没有肿块或突出物,重复几遍喝水吞咽的动作。如果发现异常,尽快就医。

     

    3.肥胖和消瘦

     

    肥胖本身就是一种会导致多种危害的常见病,也可能是其他疾病的临床表现。消瘦常与内分泌代谢紊乱有关。

     

    4.骨代谢疾病

     

    最常见的骨质疏松症,包括其他不明原因的骨痛、骨折、骨骼畸形等。

     

    5.性腺疾病

     

    比如女性闭经、月经紊乱、男女更年期状态、男性乳腺发育、性腺及第二性征发育不良、性早熟、多毛、不孕不育、性功能障碍等。

     

    此外,下丘垂体疾病、肾上腺疾病、电解质异常紊乱、儿童生长发育障碍、血脂异常、低血糖病等都是内分泌科疾病。

     

    3种相似疾病易被误诊

     

    内分泌疾病症状复杂,常会出现两种疾病十分相似的现象,增加误诊可能。

     

     

    痛风/高尿酸血症 VS 骨关节病

     

    痛风、高尿酸血症,都会呈现出关节部位疼痛,常被误诊为骨关节病。

     

    正常饮食状态下,高尿酸血症患者两次空腹血尿酸水平,男性高于420微摩尔每升,女性高于360微摩尔每升。

     

    嘌呤代谢紊乱导致的高尿酸血症与年龄、生活方式、药物等有关,中老年男性和绝经后女性为高发人群。

     

    痛风是一种常见且复杂的关节炎类型,常在夜晚突发关节部位严重疼痛、水肿、红肿和炎症,持续几天或几周不等。如果未能及时治疗,关节会受损,导致关节变形,整个发病过程中肾脏会受损或导致肾结石。

     

    甲亢/甲减 VS 高血压

     

    甲状腺机能亢进或减退、肢端肥大症等内分泌疾病,因常有高血压表现,可能被误诊为高血压。

     

    • 甲亢性高血压以收缩压升高为主,舒张压正常或稍低,脉压差增大,随着甲亢的控制,血压可逐渐降至正常。
    • 甲减性高血压以舒张压升高为主,随着治疗,甲状腺功能正常后,血压可降至正常。
    • 甲旁亢性高血压会导致血钙升高,直接作用于血管壁,使血管壁张力增加,也常引起肾脏损害,导致血压升高。
    • 库欣综合征是肾上腺皮脂分泌过量糖皮质激素导致的,75%的患者会出现高血压,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呈中等度升高,对降压药治疗效果不佳。

     

    糖尿病 VS 库欣病

     

    库欣病是会引起血糖升高的少见病之一,病程不等,平均为3~4年,多为青壮年女性,呈现向心性肥胖,胸、腹、臀部有脂肪堆积,四肢相对瘦小。

     

    患病女性性欲减退、月经稀少、闭经、溢乳、不孕;男性性欲减退或阳痿、精子减少、睾丸萎缩。

     

    因该病患者常出现胰岛素抵抗和糖耐量减低,高血压、皮肤黑色素沉着等,可能会被误诊为糖尿病。

     

    7招调理紊乱的内分泌

     

    健康的生活方式,能让内分泌系统重新排兵布阵、井井有条。看上去老生常谈的生活细节,坚持下去你就会发现它的神奇。

     

     

    1.均衡饮食

     

    饮食遵循以下原则:

    • 食物丰富多样,清淡少盐;
    • 多吃谷物、蔬果和薯类;
    • 常吃奶类、豆类或其制品;
    • 常吃适量鱼、蛋、瘦肉,少吃肥肉。

     

    2.控制体重

     

    若体质指数(BMI),即体重(公斤)除以身高(米)的平方超过25,则应开始控制体重。建议平时少吃快餐、油炸食品等。

     

    3.充足睡眠

     

    尽量晚上11点前入睡,并保证7小时睡眠,休息后要有神清气爽的感觉。如果入睡困难,睡前1小时喝杯牛奶或者用温水泡脚。

     

    4.规律运动

     

    运动是一个综合性的保健方式,不仅能释放压力、消耗能量,还可增强心肺功能。

     

    每周坚持3~5次、每次半小时以上的运动,如健步走、慢跑、骑车、跳舞等,以微微出汗为宜。

     

    5.心态平和

     

    生活中,应用平和的心态面对周围的人和事,不开心时尝试与信任的亲友聊聊天,或自己通过听音乐、看书、户外旅行等方式调节情绪。

     

    6.避免过劳

     

    社会节奏再快,也要把自己的生活放慢,不能因图快而牺牲健康。要有“有理想不能乱想,有追求不能强求”的中庸态度。

     

    7.定期体检

     

    建议每年做一次全面体检。如果有不明原因的消瘦或发胖、脱发或毛发旺盛、易累易怒、月经紊乱等,要及时就医。

  • 盐文化最早起源于中国。

     

    古人调味,先要用盐和梅,《尚书》载:“若作和羹,尔惟盐梅。”酸、苦、甘、辛、咸这五味之中,以咸为首,所以盐也是"百味之首"。

     

     

    有了盐之后,我们的食物才变得有滋有味。可是,我们在享受味蕾刺激的同时,也被食盐中的“钠”悄悄伤害了健康:“钠”元素摄入过多,让我们更容易患上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疾病。

     

    怎样在兼顾美味的情况下,让自己吃得更健康?《生命时报》结合权威期刊《英国医学杂志(BMJ)》的一项研究,教你健康吃盐。

     

    受访专家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肾内科主治医师 陈燊

    北京朝阳医院营养师  宋新

     

    换种盐,每年减少45万人死亡

     

    《英国医学杂志(BMJ)》上发表了一篇模型研究,评估在中国用低钠盐取代普通盐(在餐桌上或在烹饪过程中使用的任意一种盐)的干预措施,对中国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影响。

     

     

    新南威尔士大学的Matti Marklund联合北京大学的科学家,分析了中国食盐替代与中风研究(SSaSS)的数据,发现如果在中国使用含25%氯化钾的低钠盐替代食盐,将能每年减少45万例心血管死亡,减少了11%[1]。

     

    低钠盐是一种含钠较少的盐,一般使用25%~67%的氯化钾替换掉食盐中的氯化钠。

     

    使用低钠盐大约能降低5mmHg的收缩压和2mmHg的舒张压。在中国台湾进行的一项研究也显示,使用低钠盐与较少的心血管死亡相关[6]。

     

    中国疾控中心的调查发现,每3名成人中就有1个高血压患者。据估计,中国大约1/7的心血管死亡可归因为高钠摄入,也就是盐吃多了[3]。而因此减少钠的摄入十分必要。

     

    低钠盐,每天可以吃多少?

     

    “低钠盐”,即在氯化钠(NaCl)、碘酸钾(KIO3)或碘化钾(KI)的基础上,添加了一定量的氯化钾和硫酸镁,低钠盐适当降低了食盐中的钠含量,增加了钾含量。

     

    正常成人每天钠需要量为2200毫克,我国成人一般日常摄入的食物本身大约含有钠1000毫克,需要从食盐中摄入的钠为1200毫克左右(大约3克食盐)。

     

    中国营养学会建议健康成年人一天摄入食盐(包括酱油和其他食物中的食盐量)的上限是6克,而我国居民的摄入量远高于这一标准。因此,在营养师看来,即使吃低钠盐,也尽量控制在6克以内。

     

     

    低钠盐,3类人慎吃

     

    虽然食用低钠盐可降低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也不是人人皆宜。

     

    低钠盐中钠的含量减少了,为了不降低咸味,会添加钾。大多数情况下摄入钾离子是安全的,但以下三种情况除外。

     

    1.肾功能不好的人

     

    钾离子是通过肾脏排出体外的。

     

    当肾功能受损时,人体内的钾离子不能顺利排出,会在体内蓄积,久而久之就会出现血钾升高。当血钾超过5.5毫摩尔/升,就会对心血管造成威胁。

     

    2.服用“普利”及“沙坦”类降压药物

     

    高血压患者常用贝那普利、依那普利等、氯沙坦、缬沙坦等降压药,会抑制了体内的激素——醛固酮的作用,导致钾离子排出受阻,血钾也就自然升高。

     

    因此服用上述两种降压药物的同时,再食用低钠盐,高血钾的风险就会显著增加。

     

    3.服用螺内酯的人

     

    螺内酯是一种常用的利尿剂,也同时是一种降压药物,它也会抑制醛固酮发挥作用。

     

    因此,服用此类药物的患者也不宜多吃低钠盐。

     


    参考资料:
    [1] MARKLUND M, SINGH G, GREER R, et al. 2020. Estimated population wide benefits and risks in China of lowering sodium through potassium enriched salt substitution: modelling study. BMJ [J], 369: m824.
    [2] Newberry S J, Chung M, Anderson C A M, et al. Effects of dietary sodium and potassium intake on chronic disease outcomes and related risk factors[J]. Agency for Healthcare Research and Quality (AHRQ), 2018.
    [3] Mozaffarian D, Fahimi S, Singh G M, et al. Global sodium consumption and death from cardiovascular causes[J].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14, 371(7): 624-634.
  • 骨质增生也是一种可以预防的疾病,在平时生活当中除了要注意减少身体劳累过度,还可进行一些轻松舒缓的运动来预防骨质增生,可以帮助关节液压入关节腔内,从而起到滋润、润滑关节,预防关节病变的作用。


    骨质增生的发生骨骼机能退化,关节过度摩擦和负重有很大的关系,专家介绍说,得了骨质增生的患者不要因为这个病就可以减少活动量,相反的预防骨质增生发作或者加重,在平时可适度的进行一些体育锻炼。并且也是有效防此病的好方法之一。特别是进行关节运动可利于关节液向软骨的渗透,减轻病变几率。那么有哪些预防骨质增生的锻炼方法呢?

     

     

     


    预防腰椎骨质增生患者锻炼的方法:


    首先应该保持仰卧,双手同时上举然后用手掌托抱住头部,双髋膝保持屈曲,双足底同时平踏在床面,准备完成之后尽量把自己的双侧髋膝关节屈曲,使膝关节前方的位置可以尽量贴近胸部,完成后再逐渐恢复到准备姿势。


    预防膝关节长骨刺的锻炼方法:


    1、站桩:此方法是比较简单的,首先应该保持上身直立,全身放松然后把双脚左右分开与肩同宽,同时保持双腿屈膝120-135度,每天站2次,每次3-5分钟。


    2、盘腿静坐:锻炼的时候保持上身直立,盘腿坐在床上,时间大约在5-10分钟。每天间隔进行2次。如在锻炼期间配合气功静坐,效果更好。


    3、双膝跪坐:上身同样保持直立,然后把双膝跪在平整的床上,同时把臀部坐在小腿上,每天间隔进行2次,每次时间为5-10分钟。


    4、双膝外翻静坐:在锻炼时把上身直立,然后把双膝弯屈外翻,保持臀部坐在床上的体位,时间为5-10分钟,每天2次。


    预防骨质增生这种疾病,采取运动疗法的同时应该注意避免长期进行剧烈运动,因为在平时长期剧烈运动同样也是诱发骨质增生的一个因素,而上述这些运动都是比较舒缓的,并且在家里或者在草地上就可以完成,因此坚持锻炼下去配合良好的饮食习惯就可起到明显的预防效果。

     

  •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快餐作为日常饮食的主要来源。然而,这种便捷的饮食习惯却隐藏着许多营养陷阱,对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首先,快餐族需要注意营养搭配。长期依赖快餐会导致‘三高三低’的饮食结构,即高能量、高蛋白、高脂肪,而低矿物质、低维生素、低纤维。这容易引发肥胖、高血脂、胃肠炎等问题。

    为了弥补营养不足,快餐族可以尝试以下方法:

    • 减少快餐摄入频率,一周不超过两次。
    • 工作餐选择清淡套餐,搭配多种菜品。
    • 饭后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如橘子。
    • 补充蛋白质和胆碱含量高的食物,如肉类、鱼类、禽蛋和大豆制品。
    • 每日服用含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的复合型营养补充剂。

    此外,针对不同人群的饮食习惯,以下是一些建议:

    精细族:多吃粗粮,如小米、玉米、麦片、花生等,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改善便秘。

    素食族:补充蛋白质,如豆类、坚果、种子类、豆腐等,并适量食用乳制品,保证钙摄入。

    单一族:增加优质蛋白质摄入,如鸡蛋、乳制品、瘦肉等,控制脂肪摄入,多吃富含维生素和纤维素的食物。

    应酬族:选择低盐、低脂、低糖的食物,如清汤面、蒸窝头等,多吃蔬菜和水果。

    零食族:减少零食摄入,选择低热量、体积大的食物,如坚果等。

  •   家常早餐鸡蛋饼,作为一款简单又美味的早餐食品,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它不仅口感丰富,而且营养价值高,能够为人们提供充足的能量,满足一天的工作和学习需求。

      那么,家常早餐鸡蛋饼究竟有哪些营养呢?首先,鸡蛋是鸡蛋饼的主要食材,它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能够补充人体所需的营养素。其次,面粉是鸡蛋饼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能够为人体提供能量。此外,火腿丁、葱花等配料也为鸡蛋饼增添了丰富的口感和营养价值。

      除了营养价值高,家常早餐鸡蛋饼的制作方法也非常简单。下面,我们就来为大家介绍两种家常早餐鸡蛋饼的制作方法。

      **家常早餐鸡蛋饼做法**:

      材料:面粉适量,火腿丁、鸡蛋、葱花、味精和盐适量。

      制作:

      1.先把葱清洗干净,然后切成葱末,把火腿切成丁,鸡蛋打入碗中,加入少许的盐和味精,然后打散,把葱花和火腿丁都放到鸡蛋液里面,然后把鸡蛋液里面再加入面粉,搅成糊糊状,注意糊状不能太干。

      2.然后准备平底锅,用刷子在平底锅刷一层薄薄的油,然后用勺子舀一勺面糊糊,倒入平底锅里面,用勺子把面糊摊平,一面煎好以后翻另一面,两面都煎至金黄的颜色,这样早餐鸡蛋饼就做好了。

      **葱花鸡蛋饼的做法**:

      材料:鸡蛋两个,地瓜粉适量,油、盐、鸡精、葱花适量

      制作:

      1.准备一个干净的碗放入地瓜粉,然后调成糊糊状,再加入两个鸡蛋,放入适量的葱花儿,加入适量的盐、鸡精调味,搅拌均匀。

      2.准备平底锅,锅中放油,油稍微热的时候用勺子把糊糊摊入锅中,摊成饼状,两面都煎好以后,葱花鸡蛋饼就做好了。

      家常早餐鸡蛋饼制作简单,营养丰富,适合各个年龄段的人群食用。尤其适合上班族和学生,既能节省时间,又能保证营养摄入。当然,在制作鸡蛋饼的过程中,也要注意食材的新鲜和卫生,以确保食品安全。

  • 近年来,果汁作为一种常见的饮料,深受人们喜爱。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果汁并非健康的饮料,尤其是对于儿童来说,过量饮用果汁甚至可能对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首先,果汁中含有大量的糖分,而且这些糖分主要以果糖的形式存在。果糖比葡萄糖更容易被肝脏转化为脂肪,长期摄入过多的果糖会导致肥胖、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风险增加。

    其次,果汁中虽然含有一些维生素和矿物质,但与完整的水果相比,这些营养成分的含量要低得多。此外,果汁中的一些抗氧化物质在加工过程中也容易流失。

    对于儿童来说,过量饮用果汁可能导致以下问题:

    1. 肥胖:果汁中的高糖分容易导致儿童摄入过多的热量,从而引发肥胖问题。

    2. 糖尿病:长期摄入过多的果糖会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

    3. 营养不良:果汁中的一些营养成分在加工过程中容易流失,长期饮用果汁可能导致营养不良。

    4. 龋齿:果汁中的糖分容易导致儿童患龋齿。

    因此,专家建议,儿童应该尽量减少果汁的摄入,多喝水和新鲜水果,以保证健康。

  • 下咽癌,一种常被忽视的恶性肿瘤,因其症状不明显,早期难以发现而备受关注。相较于喉癌,下咽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更高。本文将介绍下咽癌的病因、症状、诊断方法以及治疗手段。

    下咽癌的病因尚不完全明确,但研究表明,过度饮酒、吸烟以及不良饮食习惯是诱发下咽癌的主要因素。此外,长期接触化学物质、病毒感染等也可能增加下咽癌的发病风险。

    下咽癌的症状多样,常见的包括吞咽困难、声音嘶哑、咽喉部疼痛、颈部肿块等。由于症状与多种咽喉疾病相似,早期容易被误诊。因此,一旦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检查。

    下咽癌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检查。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初步判断下咽癌的可能性。最终确诊需要通过病理学检查,即取下咽部组织进行病理切片观察。

    下咽癌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治疗、放疗和化疗。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和患者的身体状况,医生会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早期下咽癌可以通过手术切除病灶,辅以放疗或化疗,提高治愈率。晚期下咽癌则主要依靠放疗和化疗,缓解症状,延长生存期。

    预防下咽癌的关键在于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均衡饮食、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等都有助于降低下咽癌的发病风险。

    总之,下咽癌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了解下咽癌的病因、症状、诊断和治疗,有助于提高公众对下咽癌的认识,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   编者按:每年的8 月1 日~7 日被定为“世界母乳喂养周”,在母乳喂养的问题上,有越来越多的新妈妈表示心有余而力不足。因为在母乳喂养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诸如奶水不足、乳腺发炎等困扰,以至于导致目前全母乳喂养率大大下降。那么,如何科学母乳喂养?让我们看看专家的建议。

      产后半小时是哺乳黄金期

      张女士生完宝宝已经半个多月了,由于孩子刚出生的前几天一直奶水不足,无法满足宝宝的需求,无奈之下,张女士就用奶瓶喂了宝宝奶粉。后来试用了多种催奶方法后,现在张女士的奶水变得充足了,但孩子却不吃母乳了。这是为什么呢?

      解放军第二〇二医院妇产科副主任高红:原因很简单,在张女士奶水不充足的情况下,孩子的第一餐奶是用奶瓶喂的,如今,孩子已经形成了“乳头错觉”,懒得再吸妈妈的奶了。其实,妈妈产后应尽早和宝宝肌肤接触,尽早让宝宝吸吮妈妈的乳头,正常分娩的健康妈妈产后半小时就可以尝试喂哺宝宝,有利于让妈妈早开奶。为了能做到按需哺乳,在产后的4~6 个月内,母亲和宝宝应住在同一个房间,既保证按需哺乳,又有利于建立亲密的母子感情。这段时间妈妈应该学会和宝宝同步休息,宝宝想吃就喂。妈妈的乳汁越吃越多,乳房的排空也有利于产生更多乳汁。因此要多让宝宝吸吮妈妈的乳头,从而刺激乳房产生更多乳汁。

      此外,哺乳对生病的宝宝特别重要,母乳可提供宝宝需要的营养素和抗感染物质,帮助宝宝对抗疾病。同时,哺乳时宝宝与妈妈的身体接触和吸吮对宝宝有安抚作用。如果宝宝腹泻或者发烧,应该坚持母乳喂养,让宝宝获取足够的母乳,以避免宝宝出现脱水或者营养不良。万一宝宝脱水,应该及时就医,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补充营养。

      盲目催乳易诱发乳腺炎

      刚升级为妈妈的贾女士,母乳一直很少,经常用吸奶器为宝宝挤奶,每次挤奶时总是把自己弄得满头大汗,但最终也只能挤出二三十毫升,为此宝宝不够吃,家人也跟着干着急。后来她听说按摩可以促使奶水分泌,于是每几个小时就自己动手按摩,按摩累了就用吸奶器吸,这种方法没坚持几天,不但奶水没有催出来,自己的乳腺反而发炎了。

      新桥医院产科护士长杨太敏:频繁地对乳房又揉又捏,十分不可取,因为乳腺导管细如发丝,不正确的按摩手法不但无法催乳,还会破坏乳腺组织,带来乳汁淤积,从而引发炎症。其实最好的催乳方法就是宝宝的吮吸。新生儿在出生后20~30 分钟之间,吸吮反射最为强烈。有的新妈妈奶水不足,其中一个原因是对乳房的刺激不足。孩子生下来之后,新妈妈应该让宝宝多吮吸乳房,生产后头一两天,宝宝的吮吸对乳房的刺激,除了能让宝宝适应乳头吮吸的感觉,养成良好的吮吸习惯外,还能刺激母乳的分泌,保证哺乳期乳汁的足量供应。一般一周之后,产妇就进入泌乳高峰期,这个时候为保证乳汁的质和量,新妈妈要多补充蛋白质和钙。

      总而言之,尽管母乳喂养的道路上会遭遇诸多困扰,但不应成为新妈妈放弃母乳喂养的理由。要知道,母亲最好的催乳方法就是宝宝多吮吸,这样可以多刺激母乳分泌,从而保证乳汁充足。

      【温馨提示】

      哺乳期如何保养乳房

      母亲用自己的乳汁喂养婴儿,本身对乳房就是一种保健作用,下面介绍一些哺乳期乳房的保养方法:

      哺乳前:揉一揉乳房或用热毛巾敷一下乳房,有利于刺激排乳,可以避免婴儿过长时间的吸吮;哺乳前不能用肥皂、酒精等刺激性强的东西擦乳头,以免乳头被损伤。

      哺乳时:一定要将乳头及乳晕的大部分放入婴儿口腔中,这样吸吮对母亲乳房的牵扯较小,婴儿也容易很快吃饱。

      结束前:要用食指轻轻地压孩子的下颏,让孩子自然地吐出乳头,千万不要硬拽乳头,反复硬拽可引起乳头或乳房的损伤。

      哺乳后:可用少许自己的乳汁涂抹在乳头上,由于人乳有丰富的蛋白质,可对乳头起到保护作用。

  • 在育儿过程中,宝宝的喂养方式至关重要。作为父母,你是否曾思考过自己的喂养方式是否正确?是否真的适合宝宝的健康成长?本文将带你了解不同的喂养类型,帮助你找到最适合宝宝的喂养方式。

    一、喂养类型的测试

    为了帮助你了解自己的喂养类型,我们设计了一组测试题,请根据你的实际情况选择最符合的选项。

    1. 你是如何为宝宝制定食谱的?

        a. 为了让宝宝多吃,我总是尽量多做菜吸引他。

        b. 根据营养均衡、合理搭配的原则,提前制定出一周或一天的食谱。

        c. 完全考虑宝宝的喜好,他喜欢什么我就做什么。

    2. 你是如何决定宝宝的进餐时间的?

        a. 根据宝宝的食欲和喂养频率综合考虑。

        b. 看宝宝是否想吃,如果他不想吃就随他。

        c. 根据自己的感觉,觉得宝宝饿了就喂他。

    3. 如果宝宝表现出拒绝吃饭,你会怎么做?

        a. 充分尊重宝宝的意愿,他不想吃就不吃。

        b. 想尽办法也要让他吃下去,甚至有时候会和他发火。

        c. 首先看看他是否身体不舒服,或者饭菜是否不合他的口味。

    4. 如果宝宝在吃饭时把食物拿在手中玩耍,你会怎么做?

        a. 强行制止,让他好好吃饭。

        b. 温柔而坚定地把他手中的食物拿走,让他好好吃饭。

        c. 不去管他,只要他喜欢,就让他玩。

    测试结果分析:

    根据你的选择,可以判断出你的喂养类型:

        a. 选择a选项最多:强迫型。这种类型的父母会通过自身示范、威胁、哄劝、提供多种食物等措施,帮助、促进宝宝多进食。这种喂养方式可能导致孩子体重超标,父母的强烈意志会干扰宝宝自我调整食物摄入量的能力。

        b. 选择b选项最多:放任型。这种类型的父母完全依赖宝宝的个性和食欲进行喂养,放任宝宝的进餐行为,让他随自己的意愿进食。这种喂养方式可能导致营养不良,饮食上完全依照宝宝的个人意愿和喜好可能还保证不了他的营养充足和均衡。

        c. 选择c选项最多:适宜型。这种类型的父母能够合理地调节喂养行为、喂养频率,在进食时能监护宝宝,并尽量不分散他的注意力。这种喂养方式有助于宝宝健康、营养均衡地成长。

    二、如何选择适合宝宝的喂养方式

    选择适合宝宝的喂养方式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 宝宝的年龄和生长发育阶段。

        2. 宝宝的个体差异,如消化能力、口味偏好等。

        3. 家长的喂养观念和育儿方式。

        4. 医生的建议和指导。

    总之,选择适合宝宝的喂养方式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并不断调整和改进。希望本文能帮助你找到最适合宝宝的喂养方式,让宝宝健康成长。

  • 冬天,天气寒冷,食欲旺盛,又缺乏运动,很容易导致体重增加。为了保持身材,一些注重健康的人开始寻找如何才能在冬天吃得好又不发胖的方法。

    冬天如何吃得好又不发胖?以下是一些饮食建议:

    1. 控制饮食,避免过量摄入热量

    冬天天气寒冷,人们更容易感到饥饿,因此要控制饮食量,避免过量摄入热量。可以选择一些低热量、高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粗粮等,这些食物可以提供足够的营养,同时不会导致热量摄入过多。

    2. 多吃蛋白质和健康脂肪

    蛋白质和健康脂肪可以提供持久的饱腹感,有助于控制食欲。可以选择一些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鸡胸肉、鱼、豆腐等,以及一些健康脂肪,如橄榄油、坚果等。

    3. 适当增加膳食纤维摄入

    膳食纤维可以促进肠道蠕动,有助于消化和排泄,同时可以增加饱腹感。可以选择一些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全谷物、豆类、蔬菜、水果等。

    4. 饮食多样化,避免单一饮食

    饮食多样化可以保证摄入各种营养素,避免营养不良。可以选择各种颜色的蔬菜、水果,以及不同的蛋白质来源,如肉类、鱼类、豆类等。

    5. 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物中毒

    冬天天气寒冷,食物更容易变质,要特别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物中毒。食物要煮熟煮透,存放时间不宜过长,注意个人卫生,避免病从口入。

    除了控制饮食,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助于控制体重。

    2. 适量运动

    适量运动可以增加热量消耗,有助于控制体重。

    3. 保持心情愉悦

    保持心情愉悦,有助于调节内分泌,控制体重。

    总之,冬天想要保持身材,关键在于控制饮食,适量运动,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和心情。

  • 水果干,一直以来都被人们认为是零食的一种,认为其营养价值不高。然而,事实上,水果干蕴含着丰富的营养和健康益处,是养生保健的佳品。

    1. 丰富膳食纤维,助力消化

    水果干在制作过程中,果皮被完整保留,而果皮是水果中膳食纤维含量最高的部分。膳食纤维对于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降低血脂等都有着重要作用。

    2. 缓和消化刺激,适合消化不良人群

    新鲜水果中的蛋白酶和单宁类物质,对于消化不良的人来说,可能会对消化道造成刺激。而水果干经过干燥处理,蛋白酶失活,单宁聚合,对消化道的刺激大大减小,更适合消化不良的人群食用。

    3. 矿物质含量丰富,补充能量

    水果干在干燥过程中,水分流失,矿物质含量反而得到浓缩。葡萄干、红枣等水果干富含钾、铁等矿物质,有助于补充能量,增强体质。

    4. 抗氧化成分丰富,延缓衰老

    水果干中的花青素等抗氧化成分,在干燥过程中得到浓缩,有助于清除自由基,延缓衰老。

    5. 方便携带,营养美味

    水果干便于携带和保存,可以作为零食,随时随地补充能量和营养。同时,其味道甜美,可以满足人们对美食的追求。

    总之,水果干是一种营养丰富、健康美味的食品,值得大家关注和品尝。

  •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全面解析与治疗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PEM)是一种常见的营养缺乏病,主要表现为体重下降、肌肉萎缩、免疫力下降等症状。本文将从PEM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原则等方面进行详细解析,帮助读者全面了解这一疾病。

    一、病因

    PEM的病因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 摄入不足:由于经济条件、饮食习惯等原因导致蛋白质和能量摄入不足。
    • 消化吸收不良:消化系统疾病、寄生虫感染等导致消化吸收不良。
    • 慢性消耗性疾病:如癌症、结核病等慢性消耗性疾病导致营养消耗过多。
    • 特殊人群:如孕妇、老年人、儿童等特殊人群对营养的需求较高,易发生PEM。

    二、临床表现

    PEM的临床表现多样,主要包括以下症状:

    • 体重下降:体重迅速下降是PEM最明显的症状之一。
    • 肌肉萎缩:肌肉量减少,肌肉无力。
    • 免疫力下降:容易感染各种疾病。
    • 消化系统症状:如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等。
    • 神经系统症状:如乏力、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

    三、诊断方法

    PEM的诊断主要依据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 病史:了解患者的饮食习惯、疾病史等。
    • 临床表现:观察患者的体重、肌肉量、食欲等。
    • 实验室检查:如血液检查、尿常规、肝肾功能检查等。

    四、治疗原则

    PEM的治疗原则主要包括以下两点:

    • 营养治疗:补充蛋白质和能量,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
    • 病因治疗: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寄生虫感染等。

    五、治疗措施

    PEM的治疗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 营养治疗:
      • 食物治疗:给予高蛋白、高能量、易消化的食物。
      • 营养补充剂: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给予蛋白质粉、能量棒等营养补充剂。
    • 病因治疗:
      • 消化系统疾病治疗:针对消化系统疾病进行治疗,如治疗胃炎、溃疡病等。
      • 寄生虫感染治疗:针对寄生虫感染进行治疗,如驱虫治疗等。
    • 支持治疗:
      • 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补液、补钾、补镁等治疗。
      • 抗感染治疗:针对感染进行治疗,如使用抗生素等。

    六、预防措施

    PEM的预防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 改善饮食习惯:保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和能量。
    • 加强营养教育:提高人们对营养的认识,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 预防消化系统疾病和寄生虫感染: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和寄生虫感染。
    • 针对特殊人群进行营养干预:如孕妇、老年人、儿童等特殊人群,应加强营养干预。

    总结

    PEM是一种常见的营养缺乏病,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了解PEM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原则等,有助于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

  • 人的胃部经过一夜的消化,早上起床后基本上是空的。一旦开始活动,胃的内壁就会产生摩擦。许多上班族,尤其是女性上班族为了减肥,选择不吃早餐。然而,长期不吃早餐会对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不仅无法达到减肥的效果,还可能导致体重增加。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不吃早餐可能带来的危害。

    长期不吃早餐的危害有哪些?

    1. 不吃早餐容易导致便秘

    在正常的三餐安排下,人体会自然产生胃结肠反射,有利于身体排毒。但如果长期不吃早餐,胃结肠反射就会失调,导致便秘。体内毒素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以痘痘的形式爆发出来。

    2. 不吃早餐对大脑的危害

    大脑组织的重量只占人体重的2~3%,但脑血流量每分钟约为800毫升,耗氧量每分钟约为45毫升,耗糖量每小时约为5克。青少年的脑组织正处于发育期,对血、氧、葡萄糖的需求量比成人还高。如果血糖过低,脑意识活动就会出现障碍,长期如此,势必影响脑的重量和形态发育。

    3. 不吃早餐对消化系统的危害

    正常情况下,头天晚上吃的食物经过6小时左右就会从胃里排空进入肠道。如果第二天不吃早餐,胃酸和各种消化酶就会“消化”胃粘膜层。长期如此,细胞分泌粘液的正常功能就会遭到破坏,很容易导致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等消化系统疾病。

    4. 不吃早餐会引发妇科疾病

    许多女性为了保持身材,选择不吃早餐,节食。这样做会严重影响身体健康。由于不吃早餐,身体会缺乏能量,女性朋友的身体就会逐渐变寒,从而扰乱卵巢功能,导致月经不调,甚至闭经。此外,还会引发盆腔炎、附件炎等妇科疾病。因此,女性朋友一定要吃早餐,而且要吃好。

    5. 不吃早餐更容易感冒

    经常不吃早餐的女性朋友,身体体质会变得非常差,主要表现为容易感冒发烧。由于早上经常不进食,身体就没有足够的能量供应,体质变差就会引发感冒等症状。因此,女性朋友一定要吃早餐,保持身体健康。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