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人类更适合吃素还是吃肉?专家给出一个“黄金肉素比”

人类更适合吃素还是吃肉?专家给出一个“黄金肉素比”
发表人:京东健康

你更爱吃素还是吃肉?回答“吃肉”的人一定不在少数。

 

近来网络上“人类天生适合素食”的观点广为流传,不禁让喜欢吃肉的人疑惑:吃素真的比吃肉好吗?

 

 

《生命时报》采访专家,从生理构造方面为你解答这个问题,并教你科学、放心的吃肉。

 

受访专家

大连市中心医院营养科主任  王兴国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教授  吉训明 王晓银

 

人类适合吃素?

营养专家4个理由反驳
 


为什么说“人的构造更适合素食”?有些文章通过比较草食动物、肉食动物以及人的解剖构造和生理功能,得出了这个貌似科学的结论。

 

 

虽然看起来有板有眼,但是在营养专家眼中却漏洞百出。

 

网传人类适合吃素理由

 

1.人的牙齿和颚骨适合磨碎素食,而非撕裂肉食。

 

2.人的唾液是弱碱性,较难溶解肉。

 

3.人和草食动物的肠道很长,适合慢慢吸收不易腐烂的素食,而肉食动物的肠道又短又直,可快速消化肉,在肉腐烂前排出。肉的残渣在人的肠道中会产生毒素。

 

营养专家的观点

 

在营养专家看来,通过比较人类与草食和肉食动物的生理结构来说明“人类更适合素食”并不科学。

 

在生理结构上,起码这3个方面人类和草食动物不同。

 

✦ 咀嚼肌和臼齿


草食动物一般有强大的咀嚼肌、耐磨性更强的臼齿,而人的臼齿耐磨度、更换情况与它们差异很大。

 

✦ 肠道的长度

人类的小肠和身高的比值明显低于草食动物。人类的肠道将近9米,与身高的比值为5,而多数食草动物的肠道是身长的9倍左右,食肉动物的肠道一般是身长的2~6倍。从这个指标来看,人类更偏向肉食动物。

 

✦ 胃的数量和胃酸pH值

人类胃液平时的pH值(酸碱度)在2以下,进食后也很难到草食动物的4。典型的草食动物,通常都有多个胃,或者有发达的盲肠,而人类只有一个胃,盲肠也不发达。

 

进化决定

杂食更适合人类

 

按照哺乳动物食性而言,食肉和食草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人类是杂食性动物。

 

食草的哺乳动物往往需要“一刻不停”地进食,觅食和进食的时间大大增加,这直接导致其用于社交的时间少于吃肉的同类,就无法像人类祖先一样发展,因此,吃素并不是进化,肉食杂食才是。

 

动物在自然环境下会本能地从新的食物当中选取能满足自己营养需求的食物,并且,饮食取向也不一定仅由生理结构决定,比如大熊猫原本是杂食性动物,但目前已经变成爱吃竹子的“素食”动物。

 

 

相较四处觅食的古人类,现代人能够获得充足的食物。我们对饮食的要求,变成了如何高效满足营养需求,并且吃得更健康更好。

 

地中海饮食

帮你均衡“肉素比”

 

从营养角度来说,肉、蛋、奶等动物性食物含有大量人体需要的营养成分,比如优质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

 

 

不过,这些食物吃得太多也会带来健康问题。

 

大家不妨参考《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的推荐量,来合理安排“肉素比”:

 

荤菜:每日畜禽肉类的摄入量为40~75克,水产品40~75克;

 

素菜:每天摄入300~500g蔬菜,深色蔬菜应占1/2。

 

生活中大家可以参考公认的健康饮食方式——地中海饮食,来准备自己的一日三餐。

 

荤菜类:少点肉,多点鱼

 

猪牛羊肉是我国居民餐桌上的“常客”,但这类红肉的脂肪含量较高,且以饱和脂肪为主,摄入过多会增加肥胖及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鱼虾等海产品脂肪含量低,且多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富含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有利于预防高血脂及心脑血管疾病。

 

建议适当调整肉食结构,减少红肉比例,增加海产品摄入。

 

提示:疫情期间,去购买鱼肉海产品时最好带上手套,分装和烹饪后要用肥皂洗手,并且好好清洗盛装过生肉、生鱼的器皿。

 

蔬菜:每天吃够1斤

 

有别于西方的蔬菜沙拉,我国日常烹饪蔬菜以炒为主,虽然会造成一些热敏维生素的丢失,但只要吃够300~500克的推荐量,仍可补充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及膳食纤维。

 

 

主食:增加粗杂粮

 

现在大家的主食多以精米白面为主。地中海饮食建议,以富含膳食纤维、B族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杂粮、全谷物食物为主食,有利于控制体重、稳定血糖、提高免疫力。

 

建议蒸米饭时加入糙米等全谷物,吃面食的话优先选择杂粮面制品,比如莜麦面条、高粱馒头等,还可以喝些杂粮粥,比如玉米、小米、薏米、红豆粥。

 

水果:增加食用种类

 

我国居民每天摄入水果的种类和数量较少,最好适当增加应季水果的摄入,200~300克即可,不必追求昂贵的稀有水果。

 

乳制品:增加摄入量

 

目前我国居民的每日摄奶量远低于推荐量(奶类及奶制品约300克),因此要大大提高奶类摄入。奶制品最好选择纯牛奶,避开“风味奶”“乳饮料”等。

 

食用油:吃点橄榄油

 

地中海饮食中,油类以橄榄油为主,其中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对血脂、血糖均有改善作用。考虑到橄榄油的口味和价格,偶尔拌凉菜时使用也可。日常饮食中最好增加坚果的摄入,每天大约10克即可。▲

 


本期编辑:张杰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地区推荐专家
推荐科普文章
  •  

    “食欲降低、体重增加,无精打采、疲惫嗜睡,情绪低落、寡言少语”,如果这些不适症状在一段时间内集中爆发,很可能是患上甲减,即甲状腺功能减退。

     

    甲减发胖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发胖。

     

    出现甲减时,甲状腺激素合成、分泌减少,机体处于低代谢症候群,低代谢症候群患者身体整体代谢率下降,再加上甲减本身可以引起水肿,患者虽然吃得不多,但体重却蹭蹭地长。

     

     

    甲状腺激素可以帮助调节体重、摄食以及脂肪和糖的代谢,它是一只“看不见的手”,悄无声息地控制我们的体重。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甲减会增加体重,甲状腺机能亢进,也就是甲亢,会不会有助于减肥?

     

    尤其是那些担心“喝凉水都会长肉”的爱美女性,或多或少都幻想过,甲状腺激素如果在身体里多那么一点点,体重就会减轻,身材会更好,身体更瘦、更健康。

     

    这种想法是不对的!

     

    大家只看到了表象,得了甲亢体重是降低了,殊不知,这种瘦很危险!

     

     

    这不是健康地变瘦,而是因为体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升高,导致内分泌失衡从而引发的神经兴奋和代谢异常的免疫系统疾病。

     

    甲状腺机能亢进,可增加心血管系统负担,进而导致甲亢性心脏病出现心衰、心律失常,严重的甚至会威胁生命。

     

    今天Dr.京带你一起揭开甲亢的面纱。

     

    甲亢的三个误区

     

    ● 误区一

     

    Q:甲亢只在春季高发?

    A:错!

     

    免疫系统失调是造成甲亢的主要原因之一。

     

    季节交替时,与甲亢相关的抗体容易波动,所以疾病发生或复发的可能性增大。

     

    虽然从内分泌科的门诊量来看,夏季就诊的甲亢患者增多,但其中很多人其实早在冬春之交时,就已经发病了。

     

    只是因为进入夏天后,天气炎热,本身就容易出汗。

     

    而甲亢患者体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高,交感神经兴奋性更高,各器官的代谢明显加速,所以甲亢症状就会更加明显。

     

     

    甲亢这种疾病的发生相对隐匿,在发病初期,很多症状难以察觉。

     

    等到夏季气温升高,症状变得明显时才来就诊,往往错过了早期诊治的时机。

     

    有的患者甚至发生了甲亢性心脏病、甲亢突眼、甲亢危象等并发症,增加了治疗的难度。

     

    ● 误区二

     

    Q:甲亢只是小病,想拖一拖再治?

    A:错!

     

    如果没有及时治疗,甲状腺激素水平会持续升高,机体高代谢状态造成全身过度消耗,怕热、多汗、手抖、心慌进一步加重。

     

    此时的体内各个器官如同马达一样高速运转,如同跑步不休息,持续在工作。

     

    如果长期得不到有效控制,就会增加心血管系统的负担,进而导致甲亢性心脏病,出现心衰、心律失常,继而心功能衰竭,一旦出现甲亢危象,甚至会威胁生命。

     

     

    真不是吓唬你,一旦出现甲亢“危象”,若抢救不及时,死亡率将会大大增加。

     

    此外,甲亢合并突眼的患者,不仅因“怒目圆睁”的外观、怕光流泪、复视斜视等表现,对患者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

     

    还会因眼球明显突出,眼睛闭合不全,造成球结膜和角膜长久暴露在外,易受外界刺激出现结膜充血水肿、角膜炎和角膜溃疡。

     

    严重者可因视神经受压损伤、全眼球炎而造成失明。

     

    ● 误区三

     

    Q:只有年轻女性才容易得甲亢?

    A:错!

     

    甲亢的典型症状有多食、消瘦、怕热、多汗、心慌、失眠、易激动、腹泻等等,查体有突眼、甲状腺肿大、手颤等体征。

     

     

    在20~40岁年轻女性中高发。

     

    但其实老年甲亢患者也有很多,他们症状不如年轻女性典型,更容易延误治疗最佳时机。

     

    比如,许多老年甲亢患者主要表现为心慌、胸闷、早搏、房颤、心功能不全等心血管症状,而无明显突眼及甲状腺肿大,常常被误诊为冠心病。

     

    还有些老年甲亢病人的症状甚至与甲亢典型症状完全相反,突出表现为厌食纳差、萎靡不振、进行性消瘦,往往被误诊为消化道肿瘤。

     

     

    而一些老年甲亢病人的精神症状比较突出,主要表现为失眠多梦、紧张焦虑、头晕目眩、月经紊乱,常常被误诊为“更年期综合症”或“抑郁症”。

     

    有些以腹泻为突出表现的甲亢患者则常被误诊为“慢性结肠炎”或“肠易激综合征”。

     

    此外,还有少数男性甲亢病人表现为周期性发作肌无力,下肢症状较重,可同时伴有低血钾。

     

    甲亢只是常见病

    患者为何会有“恐甲症”?

     

    甲亢是内分泌科一种常见病、高发病,发病率仅次于糖尿病,患者为何会出现恐慌呢?

     

    这是基于以下几个原因。

     

    ● 育龄患者不敢吃药,担心怀孕会导致甲亢病情恶化

     

    甲亢并非妊娠的绝对禁忌症,一般建议甲亢患者最好是在疾病痊愈,完全停药后再怀孕。

     

    但如果患者现阶段病情已得到良好控制,仅需小剂量药物维持,也允许怀孕。

     

    一般认为这样不会增加孕期母婴的并发症,母亲和新生儿预后良好。

     

    相反,如果甲亢病情没得到有效控制,则不宜怀孕;否则,容易引起孕妇流产、早产。

     

     

    不仅如此,由于孕妇处于高代谢状态,不能为胎儿提供足够的营养及氧气,还可导致胎儿生长迟缓及胎儿宫内窘迫。

     

    另外,如果患者之前接受的是放射性碘治疗,则在治疗后的6个月以内应当禁止怀孕,以减少胎儿致畸的风险。

     

    ●吃药总是控制不好,失去治疗信心

     

    有些甲亢患者经常熬夜加班,精神长期高度紧张,由此导致病情老是反反复复。

     

    建议这部分患者要重视精神心理因素,加强心理压力疏导,必要的时候要求助精神科医生的帮助,在医生的指导下接受心理治疗,吃一些抗焦虑、抗抑郁药物。

     

     

    甲亢使机体处于高代谢状态,身体消耗很大,一定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劳,增加营养。

     

    此外,长期精神高度紧张,压力过大,严重感染,饮用刺激性较强的浓茶、咖啡、烟酒等均可诱发甲亢。

     

    因此,一定要注意保持情绪稳定,心态平和以及良好的睡眠。必要的时候,还要及时调整工作岗位。

     

    此外,甲亢治疗不要仅仅依赖药物,除了药物治疗,还有放射性碘治疗和手术治疗。

     

    选择哪种方法不仅要看该方法是否简单快捷,更要看该方法是否适合患者的具体病情。

     

    对于病情较轻、甲状腺轻度肿大的甲亢患者(尤其是20岁以下的年轻患者)以及妊娠期甲亢,一般首选药物治疗。

     

    对已产生压迫症状的重度弥漫性甲状腺肿或伴有甲状腺癌瘤(或结节)的甲亢患者可首选手术治疗。

     

     

    尽管目前国内外对放射性碘治疗的指证比以前有所放宽,但并非每位甲亢患者都适合作此治疗。

     

    凡有碘过敏、明显突眼以及妊娠或哺乳期的甲亢患者均不宜做该项治疗。

     

    该方法不仅日后发生永久性甲减的风险较大,而且还可能导致患者突眼加重。

     

    ●有些甲亢患者为什么总复发,且越治越难治

     

    有些患者在服药一段时间后,甲亢症状减轻,复查甲状腺功能正常,于是擅自停药,结果带来了病情的反复,后续治疗更加费时费力。

     

    针对甲亢患者的药物治疗,是需要分三个阶段的。

     

     

    此过程往往需要1年左右时间,期间如果出现病情反复,所有之前的阶段都需要再来一次。

     

    Graves病甲亢属于复发率较高的疾病。

     

    即便是按正规疗程治疗依然有50%复发几率,更不用说患者擅自停药,这样带来的结果往往是前功尽弃。

     

    甲减病因很多,像桥本甲状腺炎甲减、甲状腺切除术后甲减,放射性碘治疗后甲减大多需要终生服药替代治疗,需要长期随诊。

     

    预防甲亢

    五类人群要特别注意

     

    1、家族史

    甲亢最常见的病因是 Graves 病(格雷夫斯病),这是一种可以遗传的疾病。Graves 病患得甲亢的可能性比一般人要大。

     

    2、高压力

    Graves 病是一种自身免疫病,和免疫系统功能紊乱有关。而长期的过度焦虑、压力过大、精神刺激等,都有可能导致免疫系统功能紊乱,从而诱发甲亢。此外,高压力人群甲状腺很容易出现问题,比如有甲状腺结节的人也容易患上甲亢。

     

    3、免疫力差

    甲亢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的疾病,可能会与其他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合并存在。如:1型糖尿病、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等,可能与自身抗体或交叉抗原出现、免疫调节异常或遗传有关。因此,有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群体也应定期筛查甲状腺功能,及早发现甲亢。

     

    4、病毒感染

    甲状腺受到病毒或细菌的炎症破坏,储存在其中的甲状腺激素一次性大量分泌到血液中,就会引起甲亢。

     

    5、碘摄入过量

    少数甲亢患者每天大量进食海带、紫菜等高碘食物,或者是因为治疗其他疾病而不得不长期服用含碘的药物(如治疗心脏病的胺碘酮),才会导致碘摄入过量,引起甲状腺激素水平升高,从而导致甲亢。

     

    综上所述,夏季甲亢患者更容易因体感不适而加重心慌、失眠及情绪波动,更要按时服药,适当增加就诊复查的频率,及时调整药物剂量。

     

    一旦出现与自身原来症状加重或异常的表现,比如心跳节律明显不齐、情绪异常激动、失眠症状加重等等,要及时就医。

     

    日常可选择透气舒适材质的衣服,避免阳光暴晒,外出时佩戴墨镜、帽子或打伞。

     

    饮食宜新鲜清淡,多吃瓜果蔬菜,多饮水。

     

     

    工作场所及居家时保持室内温湿度适宜,听听舒缓音乐。

     

    取得同事家人的配合,保持健康的作息习惯,适当放缓工作节奏,避免情绪激动等刺激。

  • 不知道您有没有听说过,冬天吃萝卜,夏天吃姜,这个说法,还有一个说法是,冬天吃萝卜,赛过吃人参。萝卜可以养生,但具体怎么样生,为什么萝卜能养生、大冬天里,怎样吃萝卜才更养生呢?为什么说冬天吃萝卜比人参还好呢?这是真的吗?我们带着问题随文了解。

     

     

    冬天,中国的大多数地方基本上都是寒冷的天气,所以,冬天这么寒冷的时候,人体皮肤腠理是处于一个收缩和关闭情况,这是自身一个不可抗拒的情况。这样子的一个情况很容易导致体内的阳气相对比较亢盛。由于冬天严寒,基本上来说我们都相对怕冷,所以户外活动一般都会减少,甚至舍弃一段时间,这样子会导致我们出汗散热的机会减少。

     

    冬天我们看电影,电视也知道,火辣辣的火锅是很热销的产品。因为天气冷,进食火锅、烧烤等热性食物真的很应景,暖和,爽。但是这对于我们的身体来说,反而容易产生内热,出现湿热等等的不良现象。所以这个时候,凉性的萝卜,不仅可以消散内热,还能下气,消积等等的作用,对于我们来说,冬季吃萝卜真的是必不可少。

     

    市面上的萝卜多种多样,那我们冬天应该吃哪一种萝卜呢?

     

    大家都熟知的萝卜种类有很多,最出名的是:白萝卜、胡萝卜、青萝卜,各种胡萝卜都有不同的妙用,我们可以了解以后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适当的挑选。

     

    首先说的是胡萝卜。中医认为,胡萝卜的功效主要有以下这些。胡萝卜非常好,可以补中气、健肠胃、壮元阳。针对于男性而言,因为胡萝卜可以状元阳,所以在冬季适当的食用胡萝卜,能起到不错的妙用。

     

    然后接着要说的是白萝卜,白萝卜很清凉,一听名字就觉得很舒服。凉凉的,清清的,白白的。白萝卜有润肺止咳的功效。所以,冬天一般会有肺热痰多的症状,如果能吃一些白萝卜,这样会有有效地提高自己身体的健康水平。

     

    还有我们常见的一种萝卜,青萝卜。这种萝卜自身具有健脾、防治痰多、口干口渴等等的功效。另外,青萝卜里面含有的精纤维可以促进胃肠蠕动,有助于人体里面废物的排出。

     

    所以,我们如果能经常食用青萝卜,还可以起到降低血脂、软化血管、稳定血压等多种功效。

     

    还有一种萝卜,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就是水萝卜。水萝卜可以用于解酒,不仅如此,它还有消食、顺气、醒目等等的功效。

     

    真的是各种萝卜都是宝,但是我们也要注意一个问题,就是不管什么食物有利必有弊,在吃萝卜的时候,有一些注意事项我们还是得了解一下。

     

     

    刚刚我们说到的白萝卜,维生素C的含量挺高的,但是如果白萝卜和胡萝卜、南瓜等等含有抗坏血酸的蔬菜一起烹调的时候,自身的维生素C会消失。另外,我们再科普一下,其实,萝卜子是我们的一种常用中药,具有降压的作用。而萝卜缨能消食理气,煎汤含漱都可治疗咽喉疼痛,能起到一个挺不错的效果。

     

    萝卜全身都是宝,萝卜叶功效与萝卜相仿,能用于治疗积食不消、痰多、还能治疗产后乳汁不通的症状。而萝卜皮可以治疗大肠便血,防止头疼的症状。萝卜的老根经晒干而成,入药则同于萝卜,可利水,用于浮肿等症状。

     

    萝卜千万不要和人参、党参等补气的药物一同食用,因为人参补气,而萝卜的作用是泄气。如果是脾虚寒的人,消化不良的人,不可以过多地食用萝卜,别人是不要生吃萝卜。萝卜也有一个很美美哒称号,它有“小人参”的美称。萝卜除了是我们常见,常吃的食品外,药用价值也是很高的。所以我们不妨在冬天这个寒冷的季节里面,适量地食用萝卜来保养自己的身体,调节自己的身体,增强自己的体质。

     

    虽然已经过了,但是还是得提一下,下一年我们就可以引起重视。冬天里面有一天我们称为:冬至。冬至是养生的重要节气,在这一天中食用萝卜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而平常,我们应当把养生的重点放正,尤其是中年人,作为承上启下的一代,中年的人群肩上负着社会和家庭的重担子,所以,这类特别是中年人的这类人群,一定要注意保养自己,不然很容易会影响了身心的健康。

  • 目前,中国成人的血脂异常患病率高达40%以上,这就意味着每10个成年人当中就至少有4位患有血脂异常。血脂异常是血液中的一种或几种脂质成分的增加或减少,通常包括高脂血症和低脂血症两类,其中高脂血症是指血液中甘油三酯和(或)胆固醇水平升高,可以表现为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和混合型高脂血症。

     

     

    很多人体检查出血脂异常后,就不敢吃肉了,改为素食。其实,血脂异常往往是因为饮食结构不合理造成的,如果选择不吃肉,少了优质蛋白质的摄入,很容易掉入另一个营养不均衡的坑。

     

    所以,肉还是要吃的,如何选择是关键。

     

    1.选择瘦肉

     

     

    如去皮鸡肉、火鸡肉、牛肉、瘦猪肉、瘦羊肉、兔肉等,尽量不选脂肪含量高的肉类,如肥肉、肥瘦肉、五花肉、肥牛肉、肥羊肉、猪排、牛排、鸭肉、鹅肉等。不要吃动物内脏。此外,还可以增加大豆制品(含脂肪较低)代替一部分肉类。

     

    2.增加鱼类摄入

     

    特别是深海鱼类,如三文鱼、金枪鱼、银鳕鱼等。但要注意虾、蟹、贝壳类、软体类都含有一些胆固醇,不要过多食用。

     

    3.烹调时去掉多余油脂

     

    在烹调的时候把肉眼可见的脂肪剔除掉,如鸡皮、肥肉、肉皮、鱼子等。多选择蒸、煮等不用放油或放油很少的烹调方法,少煎、炸、过油。

     

    另外,在吃肉的同时还要增加以下这些植物性食物的摄入:

     

    1.增加粗粮比例

     

    粗粮占所有主食的一半左右,包括全麦粉、糙米、杂粮、杂豆和薯类,摄入更多的膳食纤维和植物化学物,可以抑制胆固醇的吸收,促进胆固醇排泄。

     

    2.多吃新鲜蔬菜

     

    新鲜蔬菜每天摄入500克左右,特别是绿叶蔬菜、红黄颜色蔬菜、紫色蔬菜、十字花科蔬菜、以及食用菌和海藻类,帮助摄入更多的维生素C、膳食纤维和植物化学物,促进胆固醇的排泄。

     

    3.多吃深色水果

     

    水果每天200~350克,特别是深颜色的葡萄、草莓、蓝莓、柑橘、石榴、大枣、芒果等,水果中的维生素C能促进胆固醇转化为胆酸排出体外,如果很难通过蔬果每天摄入200毫克的维生素C,建议服用维生素C补充剂。

     

    4.天天吃大豆

     

     

    黄豆、黑豆、青豆等蛋白质含量高的大豆,具有多种降低血脂的成分,如卵磷脂、大豆甾醇、膳食纤维等,尤其是豆浆、煮黄豆、豆酱等未经过“深加工”的大豆制品。

     

    5.多喝茶水

     

    茶叶中普遍含有茶多酚,尤其以绿茶含量更多,茶多酚在降低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等方面都有良好的作用。

     

    虽然,因不良生活习惯造成的血脂异常不能被治愈,但是通过改善这些不好的饮食习惯以及服用必要的药物,血脂是可以控制的很好的。另外,建议年龄超过45岁,有家族史疾病的人,每年检查一次血脂。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蛋白质是除脂肪、碳水化合物以外,人体最重要的三大能量营养素之一,对保持良好的免疫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教授更是把蛋白质称为“抵抗病毒最关键的食物”,建议疫情期间要保证充足的蛋白质摄入。

     

     

    然而哪些食物能补充蛋白质呢?中国营养学会全民营养周专家组给出了答案。

     

    《生命时报》采访专家,给你列一份食物清单,让你补足身体所需的蛋白质。

     

    受访专家

    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营养科主任   左小霞

    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免疫学系副主任  王月丹

     

    蛋白质,抗病毒的关键营养

     

    人体各种免疫细胞都由蛋白质组成,抗体、细胞因子、溶菌酶和C反应蛋白等免疫分子,本质上也都是蛋白质。

     

    当人体抵御外来微生物等有害物质入侵时,免疫系统的成分会被激活和大量消耗,如果不能及时补充,机体的抗感染免疫能力和免疫系统内部调节能力就会下降,从而导致感染恶化。

     

    因此,蛋白质对抵抗病毒感染至关重要。

     

     

    一般情况下,肉类中蛋白质的消化率为92%~94%,奶类中的为97%~98%,鸡蛋中的可达98%左右,而谷物、蔬菜、水果中的植物蛋白消化率普遍在80%以下。

     

    不过,植物蛋白中的大豆蛋白比较独特,属于优质蛋白。加工成豆腐等豆制品后,消化率可达92%以上。

     

    根据《2002~2012年中国居民能量营养素摄入状况及变化趋势》报告显示,人们对动物性食物的消费量逐步增加,人均蛋白质摄入量已基本充足(成年男性每日65克,成年女性每日55克)。

     

    但从饮食结构来看,人们从猪肉等肉类中获取的蛋白质偏多,而从蛋类、奶类、水产品等低脂动物性食物中获得的蛋白质严重不足,造成摄入的脂肪、胆固醇等可能过多,增加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风险。

     

    由此可见,张文宏推荐吃鱼肉、牛奶、鸡蛋补充优质蛋白质不无道理。

     

    优质蛋白质食物TOP10

     

    中国营养学会全民营养周专家组对常见食物进行了营养评价,通过两个指标选出了排在前十名的“优质蛋白质十佳食物”。

     

    • 指标一:“数量”,即“蛋白质含量”,指每100克这种食物中蛋白质的数量。
    • 指标二:“质量”,即“蛋白质的氨基酸评分”,氨基酸评分得分越高,说明蛋白质质量越好,机体越容易吸收利用。

     

    01 鸡蛋

    鸡蛋蛋白质含量在13%左右,氨基酸组成与人体需要非常接近。

     

    此外,鸡蛋中维生素种类齐全,矿物质如钙、磷、铁、锌、硒等的含量也很丰富。

     

    建议:健康人每日吃一个鸡蛋,蛋白蛋黄都要吃。

     

     

    02 牛奶

    牛奶营养成分丰富、组成比例适宜、易消化吸收,可以提供优质蛋白质、维生素B1、维生素B2和钙等。

     

    因为牛奶是液态食物,水分含量高,所以蛋白质含量只有3%。但其必需氨基酸比例符合人体需要,属于优质蛋白质,并且饮用方便,很容易达到几百克的摄入量,所以,牛奶是很重要的蛋白质食物来源。

     

    建议:每人每天摄入300克牛奶或相当量的奶制品。

     

    03 鱼肉

    鱼类富含蛋白质、脂类、维生素和矿物质,其蛋白质含量约为15%~22%,含有人体必需的各种氨基酸,尤其富含亮氨酸和赖氨酸,属于优质蛋白质。

     

     

    鱼类肌纤维细短,组织柔软细嫩,较畜、禽肉更易消化。

     

    鱼类含有丰富的欧米伽3多不饱和脂肪酸(DHA和EPA),适量摄入有利于降低高血脂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

     

    04 虾肉

    虾肉富含蛋白质、维生素A、维生素B1、和烟酸、钙、磷、铁等成分,其蛋白质含量约为16%~23%,脂肪含量较低且多为不饱和脂肪酸。

     

     

    虾肉含有丰富的镁,这种矿物质对心脏活动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建议:成人每日水产品摄入量为40~75克。

     

    05 鸡肉

    鸡肉蛋白质含量为20%左右,鸡胸肉是许多健身增肌人群喜欢的蛋白质来源,其脂肪含量低,还含有较多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油酸和亚油酸。

     

    鸡肉含有多种利于人体消化的氨基酸,同时也是铜、铁、锌等矿物质,以及B族维生素、脂溶性维生素的重要来源。

     

    此外,鸡肉中含有丰富的磷脂类,对人体发育具有重要作用。

     

     

     06 鸭肉

    鸭肉的营养价值与鸡肉类似,蛋白质含量约为16%。鸭肉中含氮浸出物比畜肉多,所以味道鲜美。

     

    鸭肉是含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E比较多的肉类。鸭肉钾含量丰富,接近300毫克/100克。

     

    07 瘦牛肉

    瘦牛肉的蛋白质一般在20%以上,其氨基酸组成与人体需要接近,且比例均衡,人体吸收利用率高。

     

    牛肉的脂肪含量比猪肉、羊肉低,在10%左右。此外,牛肉中还富含矿物质(钾、锌、镁、铁等)和B族维生素。

     

     

    08 瘦羊肉

    瘦羊肉蛋白质的含量在20%左右,其矿物质含量丰富,铜、铁、锌、钙、磷的含量高于许多其他的肉类。

     

    羊肉中含有的成人必需氨基酸与总氨基酸比值达40%以上,人体吸收利用率高。

     

    09 瘦猪肉

    瘦猪肉的蛋白质含量约为20%,必需氨基酸组成与人体需要接近。

     

    猪肉中含有丰富的磷、钾、铁、镁等元素,是人体所需矿物质元素的重要来源。猪肉中含有微量的水溶性维生素。

     

    建议:每天摄入畜禽肉类总共40~75克。

     

    10 大豆

    大豆包括黄豆、黑豆和青豆。

     

    作为唯一上榜的植物来源蛋白,大豆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钙、钾和维生素E等。

     

     

    大豆中蛋白质含量约为30%~40%,必需氨基酸的组成和比例与动物蛋白质相似,而且富含谷类蛋白缺乏的赖氨酸,是与谷类蛋白互补的天然理想食品。

     

    此外大豆还含有多种有益于健康的成分,如大豆异黄酮、植物固醇、大豆低聚糖等。

     

    建议:每天摄入15~25克大豆或相当量的豆制品。

     

    25克大豆相当于72.5克北豆腐、140克南豆腐、365克豆浆,55克豆腐干。

     

    摄入多少蛋白质最合适?

     

    在摄取蛋白质的时候要遵循均衡合理的原则。对普通人群而言,蛋白质摄入足量即可,并不是越多越好。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的膳食宝塔来搭配饮食,就可以满足我们每天所需的蛋白质,即:

     

    每人每天应摄入富含优质蛋白的畜禽肉类40~75克、水产品40~75克、蛋类40~50克,大豆和坚果类25~35克,奶及奶制品300克。

     

    正常情况下,人体不能储存蛋白质,多余的需要随尿液排出体外,摄入过多就会增加肾脏负担。

     

     

    成长发育期的儿童和青少年、孕妇或哺乳期妇女、消化能力减弱的老年人、免疫力差或虚弱的人、手术后康复期的病人,如果日常饮食无法满足,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蛋白质补充剂。

     

    健身人群,为提高肌肉中蛋白合成效率,往往需要增加蛋白质摄入,但额外补充剂量最好不超过每公斤体重0.25克的标准。

     

    肥胖超重、冠心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的人群,应尽量选择鱼、虾、鸡、蛋、奶、大豆等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物。

     

    肾功能不全、肝功能损伤、蛋白质过敏等人群则要在医生指导下限制或减少蛋白质摄入量。

  • 蛋白质是人体所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被称为 “生命积木”,占据了人体重量的16%-20%,是构成和制造肌肉、血液、皮肤、骨骼等多种身体组织的主要物质,所以为了有足量的蛋白质来维持人体日常的代谢活动,我们的一日三餐都离不开蛋白质的摄入。

     

    我们都知道诸如鲍鱼、海参、燕窝等食材,营养成分非常高,但价钱也是不菲,那么想要补充优质蛋白,又想经济实惠,我们可以吃些什么呢? 

     

     

    什么是优质蛋白?

     

    蛋白质种类也是有区分的,食物蛋白质的氨基酸模式如果越接近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模式,那么这种蛋白质就越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我们称之为优质蛋白质。与缺少氨基酸的植物类蛋白相比,动物性食品很多都含有8种必需氨基酸,数量多,各种氮基酸的比例恰当,生物特性与人体接近,更易被人体消化吸收。

     

     

    优质蛋白食材知多少?

     

    中国疾控中心曾评选出“优质蛋白质十佳食物”名单,这些食物不仅蛋白质的含量更高,而且更易被人体吸收、利用,我们一起来看看有没有你常吃的呢。

     

    一、鸡蛋

     

    鸡蛋被誉为“全营养食物”,蛋白质含量在13%左右,其蛋白质的氨基酸比例最适合人体生理需求,利用率高达98%以上,所以建议健康人每天吃一个鸡蛋,蛋白蛋黄都要吃哦。

     

    二、牛奶

     

    牛奶包含了人体生长发育所需的全部氨基酸,是其他食物无法比拟的。每天300克牛奶,轻轻松松就能达到每日蛋白质所需的摄入量。

     

    三、鱼肉

     

    鱼肉含有大量的完全蛋白,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蛋白质含量在15%-22%,同时富含脂类、维生素和矿物质。

     

    四、虾肉

     

    虾富含蛋白质、维生素A、B1、B2和烟酸、钙、磷、铁等成分,其蛋白质含量约为16%-23%,脂肪含量较低且多为不饱和脂肪酸。

     

     

    五、鸡肉

     

    鸡肉的脂肪含量低且多为不饱和脂肪酸,是撸铁人士的最爱,鸡肉还含有对人体生长发育极为重要的磷脂类,在膳食中适当加一点鸡肉,对身体大有益处。

     

    六、鸭肉

     

    鸭肉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B族维生素、钙等营养元素,且鸭肉的各种脂肪酸比例接近理想值,有助于调节胆固醇水平。

     

    七、瘦牛肉

     

    牛肉的营养成分易于被人体吸收,能够促进肌肉的发育,增强身体素质。而且牛肉的脂肪含量低,是很多健身、减肥人士的肉食首选。

     

    八、瘦羊肉

     

    羊肉是健脾温中、补肾的食物,它比猪肉的肉质更细嫩,脂肪和胆固醇的含量更低。羊肉中含有的成人必需氨基酸与总氨基酸比值达40%以上,人体吸收利用率高。

     

    九、瘦猪肉

     

    瘦猪肉的蛋白质含量大约在20%,必需氨基酸组成与人体需要接近,其中富含的磷、钾、铁、镁等元素是人体所需矿物质元素的重要来源。

     

    十、大豆

     

    大豆包括黄豆、黑豆和青豆,拥有丰富的植物蛋白,向来都有“低脂、高蛋白”的特点,蛋白质含量约为30%-40%,其富含的多种氨基酸与动物蛋白相似,能够满足人体的需求,也容易被吸收消化。

     

    按照口味和需要选择食材,更好补充蛋白质,呵护身体的营养健康吧。

  • 和痛风的朋友一起聚会吃饭,点菜的时候总会听到「少点大鱼大肉,我都不能吃的」。


    的确,痛风发作的痛,不是区区一顿鱼和肉就能疗愈。


    很多「风友」自从得了痛风,就彻底跟各种肉类说拜拜,变成不折不扣的「食草动物」。


    稍微吃点肉就得担心受怕,做好深夜疼痛惊扰美梦的心理准备。

     


    痛风人群可以吃肉吗?


    答案是:可以。


    但需要注意肉的种类、食用量、烹饪方式以及痛风是否急性发作等情况。


    痛风患者在选择食物时,嘌呤含量是个非常重要的指标。


    很多痛风患者不敢吃肉的主要原因是认为肉类的嘌呤高,吃了会升高尿酸。


    但并不是所有肉类都是高嘌呤食物,同时,肉类富含优质的蛋白质、矿物质,是人体必需营养素很好的食物来源。


    痛风人群怎么吃肉?


    总原则是急性期减少肉食摄入,缓解期可放宽。


    1.优选白瘦


    在营养学的分类中,猪牛羊属于红肉,鸡鸭鱼属于白肉。


    有研究发现,红肉会增加痛风风险,所以一般认为鸡鸭鱼等白肉更适合痛风患者。


    同时,选择肉类时,要尽量选择瘦肉或把皮去掉,过多的油脂不仅影响尿酸排泄,还会影响体型控制。


    2.挑选部位


    同一种肉类,根据部位的不同,其嘌呤含量也有差异,对痛风的影响也不同。


    像心、肝、肾、肠、脑等动物内脏都是超高嘌呤食物,痛风病友应尽量避免。


    而后腿肉、里脊等属于中等嘌呤含量的食物,可以适量食用。


    3.注意做法


    尽量选择新鲜肉类,而非火腿、腊肠等加工肉制品。


    加工肉制品含盐量高,不利于痛风控制,还会增加高血压风险。


    烹饪肉类时,最好能把肉类先切成片或丝,然后在水中焯一下,再进行下一步烹饪。


    这样能使部分嘌呤溶解在水中,减少嘌呤摄入

     


    4.吃肉不喝汤


    很多人觉得汤有营养,还好喝。但因为嘌呤会溶解在水里,所以肉汤反而嘌呤比较高。


    痛风患者要尽量吃肉,不要喝汤。


    中嘌呤肉类有哪些?


    可以适量食用:


    常见畜肉(猪、牛、羊等)


    禽肉(鸡、鸭、鹅、鸽子)


    鱼类(三文鱼、鲈鱼、鲤鱼、鲫鱼、鳗鱼、鳝鱼等)


    部分水产(鲜贝肉、螃蟹、虾、龙虾等)


    总结


    肉类富含优质蛋白质,痛风患者也应该食用。


    比较推荐大家吃低嘌呤的食物,包括奶及奶制品、蛋类、海参、海蜇皮,其中奶和蛋是优质蛋白的良好来源。


    总的说来,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痛风人群不用和肉类说拜拜啦!

  • 每一道美味的菜肴,都离不开食用油。走进超市,食用油售卖区域可以称得上五花八门,什么“色拉油”“烹调油”“调和油”,再加上“纯正”“浓香”等修饰词,经常把人搞的云里雾里的,到底也不知道该吃哪种油好了。今天给大家总结一下各种油,包括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油品稳定性等方面。

     

     

    论健康,毫无疑问的是,植物油比动物油要好一些。猪油等含有较多的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能增加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血管疾病风险,在这里就不重点分析了,不管动物油做出来的菜肴多香,都不推荐。我们就把玉米油、花生油、菜籽油等其他几种食用油做个彻彻底底的剖析,包括营养成分与食用方法等。

     

    不饱和脂肪酸的平衡

     

    不同植物来源的的食用油,除了能调和食物风味以外,最重要的就是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了。omega3/6/9是人体必需的不饱和脂肪酸,要从食物中获取,植物油则是重要的来源。但是也有个问题,就是omega-6如果摄入过多,反而对心脑血管不利,omega-3/9没问题。

     

    油品稳定性

     

    花生油,玉米油等含有omega-6较多,而菜籽油等含omega-9多。一般含omega-9较多的食用油,比含omega-3/6的食用油稳定。所以,含omega-3/6的食用油不适宜高温烹饪,最好凉拌。#红红火火过大年#

     

    花生油

     

    特点:多不饱和脂肪酸较高,亚油酸含量丰富。但精炼后omega-3有损失,维生素E、K等也损失很大。花生油容易被黄曲霉素污染,较适合于炒炖煮,要避免反复高温。

     

    玉米油(玉米胚芽油)

     

    特点:含有80%的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是omega-6和部分omega-9,尼克酸含量丰富。但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于其他食用油。

     

    茶籽油

     

    特点:以油酸和亚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为主,易吸收,含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并具有抗氧化的作用,相对比较耐高温。茶籽油不太常见,价格高,性价比不高。

     

    菜籽油

     

    特点:单不饱和脂肪酸omega-9含量很高,营养价值毫不逊色于橄榄油。耐热性和易氧化性方面也表现很好。但菜籽油以次充好的很多,选购时应注意。

     

    菜籽油、橄榄油我重点推荐,尤其是在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方面。此外,调和油不错,具有良好的风味和稳定性,最适合炒菜,蒸、煮和炒都可以。

     

     

    推荐的食用方式:

     

    1、少吃油,油含有较高的热量,防止热量摄入过多。

     

    2、吃好油,根据上面的分析,不同的油营养价值不同,可以按照下面的规律选择,木本植物油>草本植物油>动物油。

     

    3、吃油种类建议多样化。

     

    【不药博士】简介:博士,副主任药师,高级营养师,拥有14年的用药指导、营养咨询和健康管理经验。不药不药,倡导健康生活,不生病,不吃药!

  • 很多人烹饪菜肴时,喜欢放入点味精或鸡精,让食物更加美味。不过,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流行这种说法:放入味精的菜肴好像就意味着是不健康的食物。这是因为很多人觉得,味精是用化学方法所合成的物质,并没有什么营养,长期吃的话还有害身体健康,甚至可以致癌、导致高血压。但是鸡精就大不相同了,是用鸡肉为原料制作而成的,不仅营养丰富,而且非常安全。有人甚至说,味精是害人精,鸡精才是安全营养的调味品?真的是这样吗?

     

    首先给出答案:味精不是害人精,它和鸡精都不是什么有害调料,相对而言味精含钠量稍多而已。

     

     

    什么是味精和鸡精?

     

    味精据说最早是日本的化学家池田菊苗发明的,必须说,这位化学家的这个发明应该是吃货们的福音。100多年前,池田菊苗酷爱高汤的鲜美,他灵机一动,从海带汤里浓缩提取出了一些晶体,可以提供高汤的「鲜」味,这种晶体就是谷氨酸钠,味精于是诞生了。

     

    今天,味精的生产多以以含蛋白质较多的原料(如小麦、大豆等)经过水解法制作而成或以淀粉为原料经过发酵方法制作而成,呈粉末状或结晶状,其主要成分依然为谷氨酸钠。

     

    而鸡精是以谷氨酸钠、食用盐、鸡肉(或鸡骨)的粉末或其浓缩抽提物、呈味核苷酸二钠以及其他可食用辅料为原料,添加或者不添加香辛料和食用香料等增香剂,经过混合、干燥等工序制作而成的,为具有鸡的鲜味以及香味的复合型调味料。所以,味精的主要成分就是谷氨酸钠,而鸡精的主要成分其实就是味精(谷氨酸钠)加食用盐。

     

     

    味精是害人精,可以致癌、导致高血压?

     

    有些人不喜欢味精,觉得味精是经过化工合成的因而对我们身体健康有害,而鸡精由于更具有天然性而更安全。这种认识其实就是一种很大的误解,也是不科学的。味精是利用擅长分泌谷氨酸的细菌发酵得到的,一般的原料就是玉米淀粉,所以味精也算得上是一种天然的食品,对我们的身体健康而言是安全的。

     

    有很多人说,在高温下味精中的谷氨酸钠可转变成焦谷氨酸钠,而焦谷氨酸可致癌。这又是什么回事呢?然而经实验证明,味精在一百摄氏度下加热半小时,仅仅有0.3%的谷氨酸钠转化为焦谷氨酸钠,这个量非常微小,几乎可以忽略。而且有研究表明,焦谷氨酸钠对我们的身体健康并没有损害。

     

    还有一些人说,味精摄入过多会导致钠摄入量增加,从而导致高血压。这种说法让不少人对味精望而止步。摄入大量的钠盐确实可能导致高血压、心脏病以及脑卒中等疾病,但是味精的钠含量只有百分之十二,仅仅是食用盐的钠含量(百分之三十九)的三分之一,而且只需要加入少量味精就可以大大改善低盐食物的口味。因此,味精并没有比食用盐更容易导致高血压。不过,我们为了健康起见,我们在烹饪时,如果已经放了味精,应该减少食用盐的使用量。

     
    相较于味精,鸡精才是安全营养的调味品?

     

    鸡精调出的味道之所以鲜美,主要还是因由于含有味精之故。另外,鸡精中的一些助鲜剂,也有着调味之功效,与谷氨酸钠结合,可使鸡精调出来的味道更加鲜美。至于鸡精中的鸡肉味道,是因为含有鸡肉或鸡骨粉的原因。鸡精的成分虽然比味精复杂一些,营养价值也更加全面一点。但鸡精和味精一样,在食物中只是起到增鲜和调味目的,用量非常少,只有食物量的千分之几。因此,笔者认为比较味精和鸡精的营养价值以及安全性,其实意义并不大。

     

    结语

     

    总之,味精和鸡精都是比较安全营养的调味品,都不是害人精。当然,凡事过犹不及,使用味精和鸡精时应控制好用量,不要以为多多益善,放得太多反而不好。

  • 王奶奶患有糖尿病多年,几年前经人介绍说苦瓜汁能降糖,就经常的喝苦瓜汁,据她说,确实有降糖的效果,那是怎么回事呢?

     

    苦瓜,因其味苦而得名,它虽味苦但苦中带甘,清香可口,向来被人们视为难得的食疗佳蔬。民间自古就有苦味能清热、苦味能健胃之说。中医认为,苦瓜味苦,性寒冷,能清热解毒,润燥生津,尤其在秋暑天气里食用最好。苦瓜的微苦吃后能刺激人体唾液,胃液分泌,令人食欲大增,清热解暑。相传,苦瓜约在明代初传入我国南方,它的茎、叶、花和果实都十分奇特,可作观赏植物栽培。而广东人讲究意头,苦瓜名中带“苦”字,粤人又唤其做凉瓜。

     

     

    其实,苦瓜青则苦寒,涤热,明目,清心。苦瓜熟则色赤,味甘性平,养血滋肝,润脾补肾。就是说苦瓜熟了颜色不再是绿色,苦味大减,寒性减低,滋养作用凸显出来。所以吃苦瓜以其色青未黄才能起到清热的功效。

     

    此外,苦瓜煮水擦洗皮肤,可清热,止痒、祛痱。长痘痘的青年朋友也可以经常食用苦瓜。

     

    是否能降糖?

     

    苦瓜虽有止渴的功效,但实际上,苦瓜解的是暑热与实热烦渴,少尿等病症,而糖尿病多是阴虚燥热的烦渴,这二者是完全不同的。所以冬季吃苦瓜,不如夏季吃,效果好。不药博士也查阅了一些文献,发现苦瓜或苦瓜汁确实能降低餐后血糖,推测这可能与其减慢胃肠蠕动,延缓糖类消化吸收有一定的关系。

     

    苦瓜降糖作用及剂量未被明确之前,请勿用苦瓜代替降糖药,但是基于苦瓜本身低脂低热量低糖的特点,倒是一种非常适合糖尿病人吃的蔬菜。

     

    此外,苦瓜中的维生素C含量很高,有预防坏血病、保护细胞膜、防止动脉粥样硬化、提高机体应激能力、保护心脏等作用。苦瓜中的苦瓜素被誉为“脂肪杀手”,能使摄取脂肪和多糖减少。苦瓜营养成分很高,每100克苦瓜所含营养素如下:

     

     

    禁忌人群

     

    苦瓜含奎宁,能刺激子宫收缩,所以孕妇慎食。

     

    苦寒的特性,也让部分脾胃虚寒的人群,否则会引起吐泻腹痛。

     

    ​【不药博士】简介:博士,执业药师,高级营养师,守护生命健康,拒绝伪养生,手把手调养一个健康的你!

  • 现代人的饮食结构不均衡是个大问题,如果大家平时比较关注高血脂相关方面的信息的话,就会发现近年来,高血脂患者人数日益增长,也有了年轻化的趋势,这也是一个危险信号,提醒我们要尽快调整不合理的饮食结构。

      


    高血脂虽然不像其他突发性疾病那么危险,但却在一点点“蚕食”我们的健康,高血脂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很难控制了,随时都有可能引发心梗、脑梗等心脑血管疾病。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可能已经发现自己身上有头晕头痛、手脚发麻、呼吸不畅等症状,却没有引起重视,没能及时检查治疗,其实这些症状可能都是高血脂在向你发出“警告”,为了身体健康,希望你别再忽视。

      
    平时不怎么吃肉,血脂为何依然上升?跟哪些因素有关?


    蛋白质摄入不足

     

    可能大家不知道,素食主义者也可能出现高血脂的问题,对于大多数人而言,血脂升高只跟大鱼大肉的饮食习惯有关,但时代早已不一样了,医学的进步,让引起血脂飙升的“祸根”无处遁形,除了摄入高脂肪类食物之外,长期蛋白质摄入不足,也会影响血脂的水平。

     

    很多朋友误信了素食有利健康的说法,完全拒绝肉类食物,每天只吃一些清淡的素菜和水果,其实这类食物有一个最大的缺点,那就是蛋白质含量不足,为了弥补蛋白质的缺失,我们才会把肉类、蛋类、奶制品、豆制品加入日常饮食清单,这样才能达到膳食均衡的目标。

      
    但很多朋友却忽略了这一点,要知道,蛋白质不仅是能量的源泉,更是促进体内脂质转移的重要部分,如果长期不摄入高蛋白类食物,就会导致脂肪囤积,血液中的脂肪含量增加。

     

    碳水化合物摄入过量

     

    对于需要减肥的朋友来说,碳水化合物可能是瘦身的“天敌”,但作为能量的主要来源,碳水化合物的重要性也是不容小觑的,蛋白质、油脂、碳水化合物,是人体内缺一不可的基本营养素,但碳水化合物所能带来的能量也很多,如果摄入过量的话,人体无法消耗,这些热量就会转化成脂肪,成为高血脂的“导火索”。

      
    碳水化合物一般存在于各种主食、粗杂粮内,所以即使在不吃肉的情况下,过量摄入米饭、馒头、面条、面包等食物,也会引起血脂升高。但粗杂粮中因为富含膳食纤维,有促进脂质代谢的作用,适合偶尔用来代替精米白面。

     

    植物油摄入太多

     

    很多人都觉得自己吃肉不多,身材却逐渐肥胖,血脂也逐渐上升,要知道,肉类食物并不是让人发胖的“罪魁祸首”,像鸡胸肉、牛肉、鱼肉、虾肉等,热量和脂肪含量都很低,正常吃不会造成发胖的问题,而让人身材走形的,可能是不健康的饮食习惯,比如暴饮暴食,摄入过量。

      


    其实,肉类中的油脂才是我们应该畏惧的高血脂“帮手”,很多朋友虽然不吃肉,但在烹饪时却会加入过量的食用油,而这些油脂也会带来更多的热量,让人无法完全消耗,最终引起高血脂,希望你能适当控制。很多时候,食物、调味品本身并没有错,不合适的烹饪方法,不合理的进食习惯才是诱发疾病的“元凶”。

     

    总结:高血脂已经不是什么罕见的疾病了,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人会意识到饮食习惯对高血脂的作用,想要守住健康,稳定血脂,就要学会提前做好准备。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