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为什么说枸杞三斤,也抵不过此物一两?

为什么说枸杞三斤,也抵不过此物一两?
发表人:金兰中医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养生,希望自己能够身体健康。养生确实有益健康,但很多人并不懂如何正确养生,只知道“照搬”别人的养生之道,其实这样反而会给自己的健康带来麻烦。

 

那么,关于养生,大家究竟该如何去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呢?这就不得不提到中药材了,大家所知道的中药材,可能有很多,比如枸杞,这就是中药里面,算得上是非常常见的养生药材了。

 

但是,真正懂养生的人会知道,业内有这样一句话,即“枸杞三斤,也抵不过此物一两”,用它泡水喝,能平肝火补脾虚,那么“此物”指的是何物呢?学会这3个健康常识,让你更懂养生。

 

 

枸杞,不管是营养价值,还是药用价值,其实都是非常高的。以其营养价值来讲,它具有养肝明目、滋阴补肾等功效,对于肝肾功能不好,特别是肾虚的人,若利用枸杞进行滋补,自然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但是,枸杞在养生方面,也存在一些缺点,其中比较明显的就是枸杞的养生所需时间很长,一般需花费数月的时间,才能够见得一点功效。所以,对于性子急躁的人来说,可能无法利用枸杞来实现养生效果。

 

 

枸杞三斤,也抵不过此物一两,这句话虽然有夸张的成分在里面,但不可否认,有些养生药材,确实具有较大的养生功效,那么“此物”所指何物呢?其实就是“鸡骨草”。

 

说到鸡骨草,可能很多人并不是十分熟悉,甚至可能是第一次听说,实际上,鸡骨草的药用价值以及营养价值,都是非常高的。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也会在水中或煲汤时加一些鸡骨草,这对自己的身体健康会更有好处。但是,很多人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故而对于鸡骨草的具体养生用法,还不是十分熟悉。

 

 

鸡骨草,比较适用的人群主要见于脾胃虚弱,或者肝火旺盛的人,如果能够对症,这两类人长期使用鸡骨草,就能够很好地实现平肝降火的效果,从而减少对肝脏的损伤,并且还能够帮助修复受损的肝细胞,改善肝火旺盛等情况。另外,鸡骨草还能够帮助促进肝脏代谢,对于肝脏的排毒、合成等,都具有积极意义。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推荐问诊记录
医院推荐专家
地区推荐专家
推荐科普文章
  • 在古代的老字号药店里,有三样东西,被誉为镇店三宝,那就是老山参,何首乌和铁皮石斛。人参和何首乌可能大家都比较熟悉,对铁皮石斛可能要生疏一些。但铁皮石斛在古代也是极其珍贵的药材。据说,古代的一些大户人家,人之初生,会喂一口石斛水,人之将死,也会灌一口石斛水,后来,石斛水就被称之为救命水。见于铁皮石斛的独特作用,被国际药用植物界称为“药界大熊猫”;被《道藏》列为“中华九大仙草”之首;被民间称作“人间仙草”。

     

    那么,石斛究竟有些什么作用呢?简而言之,铁皮石斛味甘,性微寒,具有生津养胃,滋阴清热,润肺益肾,明目强腰,消炎止痛,清润喉咙等作用。但综合古今文献资料,铁皮石斛具有十大功效。

     

    1.滋养阴津

     

    在《本草纲目拾遗》中,明确提出石斛具有“清胃除虚热,生津已劳损”的作用;《中国药典》明确指出,石斛具有“益胃生津,滋阴清热”的作用;《中国药学大词典》认为石斛“专滋肺胃之气液,气液冲旺,肾水自生”。也就是说,石斛具有养阴生津的作用自是无疑,能够治疗阴虚津亏诸症。

     

     

    2.增强体质

     

    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明确指出,石斛具有“补五脏虚劳羸瘦”的作用;《本草纲目》则认为石斛能够“长肌肉”;《日华子本草》认为石斛具有“治虚损劣弱壮筋骨”的作用;《药性论》则认为石斛能够“益气力”。从这些作用来看,石斛具有增强体质的功效是不言而喻的。而现代研究也表明,石斛含有含有丰富的多糖类物质,具有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与古人的说法一脉相承。

     

    3.补益脾胃

     

    《神农本草经》和《本草纲目》均认为石斛具有“久服厚肠胃”的作用;《名医别录》则指出石斛可以“平胃气”;《本草再新》则认为石斛具有“理胃气,清胃火”的作用;《本草思辨录》更是直截了当的说石斛为“肠胃药”。也就是说,铁皮石斛是益胃生津药,是治疗胃脘痛、上腹涨痛的常用药物。而现代医学研究也表明,铁皮石斛对脾胃病中常见的致病菌幽门螺杆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有助于治疗萎缩性胃炎、浅表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等幽门螺杆菌阳性的病症。

     

    4.护肝利胆

     

    在《本草纲目拾遗》中,认为石斛具有“定惊疗风,能镇涎痰”的作用;在《本草再新》中也认为石斛能够“安神定惊”。中医认为,肝主风,胆主惊,而石斛的“定惊疗风”,正是滋养肝阴、息风利胆作用的体现。

     

     

    5.除湿强筋

     

    《神农本草经》认为石斛能“除痹”;《名医别录》认为石斛能够治疗“脚膝疼软弱”;《本草纲目》认为石斛能够治疗“脚膝疼冷痹弱”。综合而言,石斛具有强筋健骨、流利关节、抗风除湿等效果,应是不假。

     

    6.保护视力

     

    石斛对于滋阴养目的功能,被历代医家作为养护眼睛的佳品,尤其是以石斛夜光丸为代表,可以治疗白内障、青光眼、视神经炎等疾病。

     

    7.滋养肌肤

     

    《本草纲目》认为石斛“逐皮肤邪热痱气”,在某种程度上,对于皮肤疾病有一定的作用。现代研究认为,铁皮石斛含有的黏液质,对人体皮肤有滋润营养作用。

     

    8.润肺止咳

     

    《神农本草经》认为石斛能够“下气”;《药品化义》认为石斛能够“治肺气久虚,咳嗽不止”;《本草纲目拾遗》认为石斛具有“甘芳降气”的作用;《本草思辨录》认为石斛“为肺药”。也就是说,石斛能够降肺气,治咳嗽。

     

     

    9.补肾积精

     

    《本草纲目》认为石斛具有“补肾益力”的作用;《日华子本草》认为石斛能够“暖水脏”;《本草备要》认为石斛能够“疗梦遗滑精”;《本草思辨录》认为石斛“为肾药”。可以肯定,石斛在补肾方面也是一把好手。

     

    10.延年益寿

     

    《神农本草经》和《本草纲目》将铁皮石斛列为具有“轻身延年”作用的圣药。那么,现代药理研究是否也有佐证呢?铁皮石斛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对于人体的健康长寿有着密切的关系,具有抗衰老作用。所以,铁皮石斛具有延年益寿的作用也是成立的。

     

    综合而言,铁皮石斛具有这么多功效,被誉为“人间仙草”也是当之无愧。如果能够运用得当,这石斛便可以同人参和何首乌并列为药中三宝。

  • 香蕉,曾是便秘资深人士格外偏爱的通便水果。

     

    如今,大家都知道香蕉对于便秘的改善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神奇,于是,他们投入了另一种水果的怀抱——西梅。

     

    这个水果本来不如香蕉名气大,但却凭借着自己的实力在便秘人的心里获得了一席之地。西梅这个水果是什么?它究竟靠什么打败了香蕉?

     

    西梅是什么

     

    西梅虽然带个“梅”,但它却是李子的一种。

     

    西梅在欧洲盛产,在他们那里,西梅甚至可以写入医嘱。因为成熟的西梅不容易保存,所以我们在超市看到的,多为加工后的西梅干或者西梅果汁。后来,西梅被引入我国新疆,我们才能更方便买到新鲜的西梅。

     

     

    西梅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钾、铁等营养物质,对于保护视力、维持肌肤健康、人体电解质平衡有益。可以说,除了贵,它没有别的缺点。如果真的买不到新鲜的西梅,西梅干、西梅果汁虽然不能完全等同于新鲜的西梅,但也有一定效果。

     

    西梅通便的秘密是?

     

    首先我们需要大概了解,人为什么会便秘?

     

    一般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功能性便秘,大多数人的便秘都属于这一种,和饮食习惯、年龄、运动有关,比如摄入的水分、纤维少、运动少都有可能引起便秘。常说吃蔬菜水果帮助排便,其实是利用它们含有的膳食纤维和水分来帮助胃肠道蠕动。

     

    另一种是器质性便秘,是比较严重的情况啦,是脏器的器质性病变引起的便秘,比如肠道肿瘤、炎性病变等,这种情况的便秘,最重要的还是先治病。

     

     

    西梅通便的秘密在于其含有的水溶性的天然果胶纤维、不溶性的植物纤维、山梨糖醇。

     

    果胶纤维和植物纤维组合在一起可以帮助肠道蠕动,增加排便次数。

     

    山梨糖醇不容易被吸收,它会在肠道内吸收更多水分,加速胃肠道蠕动,帮助软化肠道内的排泄物,从而让便便更容易排出。这个原理和临床中常用的渗透性泻剂相似,这类泻剂就是通过在肠道内形成高压状态,吸收水分,增加便便的体积从而刺激肠道蠕动。需要注意的是,糖尿病患者、肠胃炎患者不适合吃西梅哦。

     

    并非所有人吃了西梅都会如愿。因为每个人的体质对于山梨糖醇的反应不同,且不同的西梅中山梨糖醇的含量不同。

     

    如果买不来西梅,或者不喜欢西梅的味道,也不要着急,或许可以试试下面这个思路来辨别真正通便的水果。

     

    除了西梅,还有哪些食物真的通便?

     

    膳食纤维可以增加饱腹感,它在肠道中吸水膨胀,增加便便的体积,软化粪便。还会刺激肠道蠕动,从而让便便更快排出。

     

    干豆类的食物中膳食纤维含量高达36%,其次是粗粮类和鲜豆类,分别是16%和14%,而蔬菜水果在这些食物面前,竟然也落败,膳食纤维含量小于10%。有条件的,日常饮食可搭配一些豆类、粗粮类食物。

     

    和上面说的食物一比,香蕉瞬间逊色。没有熟透的香蕉中含有鞣酸,鞣酸会让便便变得干硬,从而更难排出。有些小伙伴不小心吃了未熟的香蕉后,发现没有效果,吃了一根又一根,鞣酸越来越多,反而加重了便秘,就是这个原因。香蕉虽然好吃,当普通水果就好。

     

    虽然西梅可以帮助排便,但也不要为了通便刻意吃太多的水果,一是,咱要保证营养均衡,水果吃饱了还怎么吃其他美食?二是,如今水果这么贵,吃太多,钱包遭不住呀。如果是长期便秘,且饮食习惯没问题的话,那就需要检查一下身体了,有可能是身体有疾病的征兆哦。

     

    参考文献:
    [1]李扬.西梅与人类疾病防治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5,21(6):1078-1080.DOI:10.3969/j.issn.1006-2084.2015.06.046.
    [2]王冬冬,吴相柏.功能性便秘的诊治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19,22(24):3016-3022.DOI:10.12114/j.issn.1007-9572.2019.00.062.
    [3]刘宇昶.西梅汁预防混合痔术后便秘的临床观察[J].中国处方药,2018,16(7):95-96.DOI:10.3969/j.issn.1671-945X.2018.07.064.
    [4]阴文娅,黄承钰,冯靓.不同种类食物中膳食纤维的测定[J].卫生研究,2004,33(3):331-333.DOI:10.3969/j.issn.1000-8020.2004.03.019.
  •   枸杞怎么吃效果好?枸杞是阴虚的人适合吃还是阳虚的人适合吃呢?枸杞具有补益肝肾、防老抗衰的功效,一年四季都适宜服用枸杞。可以加入茶水、粥、汤等都可以,各种各样的吃法,那枸杞怎样吃更有益呢?

      枸杞怎么吃效果好?1、重视服用人群的体质

      无论是枸杞还是黑枸杞在服用时,如果人体是湿邪、湿热、热证以及脾胃虚弱、有实热者、便溏(尤其是拉肚子比较严重)的人群,是不可以服用枸杞的。

      除此之外还要特别注意几类人群,如有肺结核、虚劳的病人,有高血压,脾胃虚弱的人,有湿寒、寒痰的病人均不可服用,如服用,需特别小心,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对于壮热、满脸通红、有口臭、脾气比较大的人,也不建议服用枸杞子。还有小孩子在发烧时,更不可以服用枸杞子。

      枸杞怎么吃效果好?2、明确服用枸杞的剂量

      国家药品规定量下,6—10g/12g是没有问题的。若是作为保健品服用,一般不超过20g,在15g左右;如果是作为特殊人群用药的话,一般也不超过30g,在20g左右。但这些都必须要依据人的体质来决定。除此之外,要特别注意人体在特殊情况下可以食用达30g 的枸杞量,但不是天天都可以食用30g。

      大剂量服用时,人容易上火就会出现流鼻血、眼睛不适、上火加重等不良症状。因为枸杞本身具备补益肝肾、调节阴阳,因而它有助阳的功效,便会让人体发热,从而出现上述不良症状,因此枸杞的服用剂量是非常重要的。

      枸杞怎么吃效果好?3、特殊人群要注意什么

      对于糖尿病等特殊人群,最好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不管是煲汤、沏茶还是生吃。

      总之,中年往上的人群,可以少剂量的服用枸杞泡的药酒。只要这个人没有大量的应酬,不是高热、壮热、脾胃虚弱、便糖人群即可。

  •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很多人的养生观念也在不断的加强。不管是哪个年龄段的人,都养成了一个养生的好习惯,就是手里拿着保温杯,保温杯里泡的是枸杞。

     

     

    为什么一说起养生这个话题,很多人都会想到枸杞呢?这是因为枸杞浑身都是宝贝,首选枸杞子可以用来泡茶水喝,或者是煮粥吃;再者就是枸杞的根和叶可以入药。枸杞的全身都是宝,富含多种丰富的元素,比如甜菜碱,氨基酸以及一些其他的微量元素,并且枸杞还有以下几种功能作用:

      
    第一:明目养肝

     

    用枸杞子或者枸杞叶来泡茶喝,或者煮粥吃,都可以达到清肝明目,滋养肝阴的功效。我们都知道肝开窍于目,所以多吃枸杞对眼睛来说有一定的保健作用,对我们的眼睛来说有着极好的保护作用。所以,对于那些经常熬夜用眼、或者是眼睛近视的人来说,多吃枸杞是再好不过的了。

     

    第二: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枸杞不仅仅能够起到养肝明目的作用,还能预防动脉的硬化形成,并且还能加速血液的循环作用,预防血管的老化防止脂肪在肝的堆积作用。并且它本身所含有的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不仅仅能清除我们体内毛细血管中的垃圾,还能保护我们的血管壁,并且促进我们体内的新陈代谢速率,防止衰老以及老化。

      
    第三:有效降低血脂和血压

     

    一直以来,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是人群中的三大无形杀手。但是,最近有研究表明,钙元素可以很好的有效降低血脂和血压。枸杞中含有丰富的钙元素,作为养生之王的它,同时也被三高人群所喜爱,成为了降压降脂人群的选择之一。

     

     

    第四:补气养血,提高自身免疫力

     

    枸杞中不仅仅含有丰富的钙,还含有丰富的铁锌元素。我们都知道有一种贫血是缺铁性贫血,因为自身所能利用的铁元素不够,不能组成血红蛋白分子,所以就造成了人体内的缺铁性贫血。所以,枸杞可以起到补血的作用。同时,我们可能不知道锌的作用,但是一定听过免疫力低下吧,缺锌的人群免疫力会大大降低。所以想要提高自身免疫力的人,一定要记得多吃枸杞哦!

      
    除了以上提到的这几点以外呢,枸杞还有一些我们不知道的功效。它不仅能养肝明目,并且还能补我们的五脏六腑。用枸杞子泡的酒,喝了可以强筋健骨,延年益寿,预防一些疾病的发生。

     

    枸杞的功效这么好,是不是每个人都能吃呢?中医大夫讲,枸杞有两大禁忌症,一定要注意。我们一起来看一看!都有哪些人不适合吃枸杞子呢?

      
    1、经常容易上火的人

     

    我们都知道,枸杞是热性物质,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会有一些人总是那么容易上火,并且一上火,身体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对于这些人群来说,吃枸杞的话会加重自身的火气,会更容易造成上火甚至还会流鼻血。所以,一定要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有些人属于阴虚不足以控制体内的火气,像这种人群更不适合吃枸杞,会加重身体的不适感,因为枸杞是属于温热性的补品。所以体质虚弱,害怕寒冷的人可以尝试着多吃一些枸杞,改善一下自己的体质问题。

      
    2、血压不稳定的人群

     

    虽然枸杞有利于降低血压。但是,对于血压控制不稳的人来说,还是建议不要吃枸杞为好。因为血压忽高忽低不稳定,对于人体来说危害性是比较大的。并且,血压不稳定的人群,体质一般都属于偏热型的,然而我们所说的枸杞也是属于热性的食材,所以当热性体质遇到热性补品,很有可能给身体带来不必要的负担或者是麻烦。

      

    正当时节,现在正好是秋天。秋天是一个比较干燥的季节,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在这个季节里是比较容易上火的。所以在这个特殊的时候,我们就不要再吃一些热性容易导致上火的东西了,比如说:枸杞。但是,如果有冬天比较寒冷的天气来说的话,还是建议多吃枸杞的。所以想吃枸杞养生,一定要把握好这个度,从而才能让枸杞发挥到它的作用,给我们这些重视养生的人群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 作者 | 杨明博
    文章首发于 | 肝博士杨明博大夫微博

     

    "原来你一顿饭吃的这么少啊,咋还这么胖?"这大概是很多饭量小的胖子内心最拒绝的问题了。

     

     

    "谁说胖子都是大胃王?人家只是易胖体质啦!吃很少一点都长肉,我能怎么办?"

     

    其实,身材胖而饭量却很小,除了个人体质外,还与这些因素有关:

     

    一、基础代谢率低(基础代谢率简称BMR)

     

    基础代谢率是指人体在清醒而又极端安静的状态下,不受肌肉活动、环境温度、食物及精神紧张等影响时的能量代谢率,婴儿的时期BMR最高然后20岁之后BMR与年龄成反比。

     

    人体的热量消耗有三个主要途径

     

    一是饮食(占10%),二活动(占20%),三是基础代谢率(占60~70%)。

     

     

    所以基础代谢率是消耗热量的主要关键。由此可见,想要减肥,与其辛苦节制饮食,还不如提高基础代谢率比较实际。多运动、多喝水、常泡澡、勤按摩等,都是有效提高基础代谢率的方法。

     

    二、活动量低,少吃也少动

     

    节食减肥中,饮食减少,同时运动也减少,虽然热量的摄取减少了,但是停止运动也同样减少了消耗的热量,所以瘦不下来。

     

    杨博士建议,在饮食结构相对合理的情况下,每天要坚持做有氧运动至少30分钟,另外晚饭后散步(快速与匀速交递)40分钟以上,可以消耗大量的热量。

     

    三、体质的差异

     

    很多肥胖人群会觉得自己是一个容易发胖的体质,其实这个就是和代谢有很大的关系,动物性的食物为酸性体质;植物性的食物为碱性体质。

     

    1、酸性食物的代谢废物多,代谢过程较多阻碍,体内滞留毒素也多,造成基础代谢低落。

     

    2、碱性食物都来自蔬果,代谢废物少,故在饮食上应将体质改善为较健康的弱碱性体质。

     

    四、饮食习惯的偏差

     

    1、吃东西速度快:咀嚼得愈久,饭后的能量消耗就愈高,所以要悠闲地进食。

     

    2、偏食:偏食容易缺乏某些元素,造成代谢不完全,长久下来慢性疾病和发胖就发生了。

     

     

    3、进食的程序:中餐:以菜配饭加汤造成过量摄取。正确:汤蔬菜蛋白质(鱼或鸡)饭菜(0.5hrs)水果。以避免过度集中进食。

     

    4、为了减肥不吃早餐:当没吃早餐时上午工作精神状态不好且会消耗掉身体的蛋白质,而晚上又大吃一顿从而摄入很多热量,身体就只好把这些热量转化为脂肪贮存起来。所以不吃早饭不仅瘦不下来还可能胖更多。

     

    5、饮食不规律:不规律的饮食,会打乱身体能量吸收时间,当有食物能量进入时,身体就会大量的吸收以便储存及备用,因此规律的饮食生活,能减少体脂肪。

     

    6、睡前3~4小时禁食:进食的时间也关系到身材的胖瘦。睡前吃饱,囤积在体内的能量完全没有消耗的机会,于是就变成脂肪通通囤积在身体里。建议睡前做些伸展运动,舒松下筋骨,既可消耗热量,入睡也更快。

     

    看了以上这些因素,所以想减脂,还是要改善生活方式、科学饮食。

     

    我院推出中医无饥饿禁食疗法,针对肥胖患症,脂肪肝、心脑血管病等都有显著效果。

     

    中医无饥饿疗法实在专业的医生指导下,通过禁食日常食物,配合中医外治(针灸,穴位埋线...)、中药内服等多种中医理疗方式,达到减肥减脂,预防及治疗某些疾病的目的。其效果显著,吸引了众多肥胖患者的前来。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 作者 | 鱼小南 

    文章首发于 |儿科医生鱼小南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 俗话说“冬令进补,开春打虎”、“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冬至刚过,又有好多人去医院开膏方、去药店买补品用来调补身体,在冬季适当地进补对一些大病体虚、手术后或者各种慢性疾病导致身体虚弱者是非常有好处的,但是对于身体健康的人来说妄服补药却是画蛇添足、多此一举,搞不好还会出大问题的。

     

    《余听鸿医案》中就记载了这样的一个医案:广东有一郑某人,将上好的人参放到老鸭腹中,煮熟后食用,五天后视物模糊,十天后两目失明。随后就诊于清代名医费伯雄处,费老对患者说此病不须服药,每日喝一碗梨汤,保持大便通利每日达两到三次。患者服用梨汁十天后,“双目见物”,一月后,视力完全恢复,“能察秋毫”。费老不愧是一代名医,面对如此棘手的病案,却能用食疗的方法治愈,对于一般临床大夫来说很难做到,正如书中所说:“治法虽极平淡,非伯雄先生做不到”。

     

     

    那么为何食用人参会出现突发性的双目失明呢?费老为何用人人熟知的梨汤就能治疗这样的患者呢?

     

    余听鸿进一步解释:“能容各物者,其气必虚。其体本实,再充而益之,气有余,即是火,煎熬津液为痰,清窍充塞不灵。”意思就是体虚之人,适当地进补是可以的,这时药物在体内也能发挥其应有的功效,但若是体健之人,进补人参、党参、黄芪、阿胶、甚至冬虫夏草、三七之类的药物的话就会出现充而满溢、郁而化火、壅塞阻滞之象,这时的药物不但不能发挥其功效,反而成了致病的毒药。这也是中药在古时不叫中药而名毒药的原因。

     

    我们的双目之所以能视物、辨色,是 “五脏六腑之精气上注”的原因,若气机壅塞阻滞,精气不能上注于目,于是出现双目失明。

     

     

    当然我们在临床上遇到的更多的过服补药的患者是气机郁而化火的情况,出现诸如便秘、流鼻血、口舌颜面生疮、月经先期等多种多样的症状。

     

    如何治疗呢?《黄帝内经》云:“益者损之”、“实者泻之”,所以本医案中费老用性寒凉,具有清热、生津、化痰、润燥的青梨来泻有余的实火,通过让患者泄泻的方法清内热、泻实火,畅气机,开郁滞,从而达到气机通畅,阴阳平调的目的。

     

    如果大家服用补药后出现类似的情况,可以试着熬煮梨汤来喝,但慢性肠炎、糖尿病患者或者脾胃虚寒的人还是少喝为好。

     

    该医案告诫我们补药不能滥用,临证处方要时刻心存谨慎!

  • 肾著病

     

    今天想聊的还是小方子。不要忽视小方子,实际上大方子是由小方子组成的,对小方子得心应手,有助于我们使用经方时更加游刃有余,也有助于我们加深对经方药物的理解。这个方子是治疗肾著病的。

     

    什么是肾著病?

     

    就是腰以下沉重,冷,就像坐在水中一样,这水可不是“温泉”,而是那种冷浸骨的水。这个病呢,病变主要在腰腹肌腠上,尚未累及肾脏本身和膀胱,本质是“寒湿”留滞于肾旁边的“肌肉”、“皮肤”。

     

    《金匮要略》是这样描述这个病的,我将其翻译如下:肾著病,患者身体沉重,腰中冷,如坐水中,身体似乎有点浮肿,但不觉得口渴,小便通畅,饮食正常。这个病,病属下焦,一干活就会汗水直流,把衣服浸得又冷又重,长时间穿这种衣服,就会得病,腰重得像挂了五千块钱币一样。——金匮.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

     

    对于这个病,治法要点不在于温肾脏,而在于祛除腰部的寒湿。

     

     

    四味药

     

    对付肾著病,用四味药,甘草,干姜,茯苓,白术,名为“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这个方子也是由“苓桂术甘汤”变化而来的,就是把方子的“桂枝”变成了“干姜”。

     

    一般来说,水湿上冲,诱发上冲目眩、心悸之症时,应重用桂枝;水湿下注,导致腰以下冷痛时,应该重用干姜。干姜是这个方子中最核心的药物,味辛,性大热,无毒,为除寒散结,回阳通脉之品,尤其擅长祛除腰部的寒冷之气。

     

    茯苓,白术在这儿起到的是祛湿,利水的作用。甘草在此守护胃气,而且干姜辛烈,也应该配伍甘草以缓解其烈性。

     

    全方组成如下:甘草、 白术各二两 ;干姜 、茯苓各四两;四味药,用水五升,煮取三升,分三次服用,服用后就能感觉腰部温暖。——金匮.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


    这个方子还有一套加减方法,腰部、下肢浮肿较明显,可以加杏仁,杏仁有促进肌部湿气回流的作用;气虚比较明显,可以加黄芪;伴有恶寒,四肢厥冷者可以与四逆汤合用。这个方子加上杜仲,桂枝,牛膝,泽泻后药力还会更强,名为肾着散,可以用来治疗腰冷如冰,腹重如物所堕的症状。

     

     

    临床运用

     

    “甘姜苓术汤”有温阳散寒,健脾祛湿之力。在临床被广泛用于寒湿淫滞引起的“腰部冷痛、酸重”、“下肢轻微浮肿”、“腰腿无力沉重”、“妇女带下清稀量多,小腹松坠无力”等等症候。

     

    “甘姜苓术汤”证的舌多见胖大舌,苔白厚或白腻,或白滑,苔面布有一层黏液;脉多为沉脉,或滑脉。患者自觉困重,疲劳,身体有浮肿倾向。

     

    使用此方,要特别注意观察患者的小便与饮食,如果已经出现了小便无力,清长,寒湿入里,肾阳不足的情况,这个方子的力量就不够了,需要用肾气丸之类的方药。

  •   营养滋补佳品:枸杞

      枸杞子是常用的营养滋补佳品,同时作为药食两用的进补佳品,有多种食用方法。在民间常用其煮粥、熬膏、泡酒或同其他药物配伍。枸杞是什么呢?

      枸杞全身是宝,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春采枸杞叶,名天精草;夏采花,名长生草;秋采子,名枸杞子;冬采根,名地骨皮”。枸杞的叶、花、根也是上等的美食补品。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它含有胡萝卜素、甜菜碱、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和钙、磷、铁等,具有增加白细胞活性、促进肝细胞新生的药理作用,还可降血压、降血糖、血脂。

      枸杞一年四季皆可服用,夏季宜泡茶,但以下午泡饮为佳,可以改善体质,利于睡眠。但要注意的是,枸杞泡茶不宜与绿茶搭配,适合与贡菊、金银花、胖大海和冰糖一起泡,用眼过度的电脑族尤其适合。冬季枸杞宜煮粥,它可以和各种粥品搭配,枸杞炖羊肉也是很适合冬天食用的。

      枸杞延缓衰老等6大最佳功效

      现代研究,枸杞子有降低血糖、抗脂肪肝作用,并能抗动脉粥样硬化。另外,枸杞子亦为扶正固本,生精补髓、滋阴补肾、益气安神、强身健体、延缓衰老之良药,对慢性肝炎、中心性视网膜炎、视神经萎缩等疗效显著;对抗肿瘤、保肝、降压、以及老年人器官衰退的老化疾病都有很强的改善作用。

      1.延缓衰老。枸杞子自古就是滋补养人的上品,有延衰抗老的功效,所以又名“却老子”。枸杞中的维生素C含量比橙子高,β-胡萝卜素含量比胡萝卜高,铁含量比牛排还高。

      2.壮阳。枸杞所起到的壮阳功能令人喜出望外。

      3.美白养颜。对于女性而言,常吃枸杞还可以起到美白养颜的功效。

      4.养肝明目。枸杞性甘、平,归肝肾经,具有滋补肝肾,养肝明目的功效,常与熟地、菊花、山药、山萸肉等药同用。

      5.补虚生精。枸杞全身都是宝,枸杞子能补虚生精,用来入药或泡茶、泡酒、炖汤,如能经常饮用,便可强身健体。

      6.抑癌防癌。枸杞对体外癌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用于防止癌细胞的扩散和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

      枸杞子一天吃多少为宜?

      枸杞虽然具有很好的滋补和治疗作用。任何滋补品都不要过量食用,枸杞也不例外。一般来说,健康的成年人每天吃20克左右的枸杞比较合适;如果想起到治疗的效果,每天最好吃30克左右。

      10克:明目

      15克:补肾

      30克:减肥

      哪些人不能吃枸杞子?

      适宜人群:

      最适合吃枸杞的是体质虚弱、抵抗力差的人,但一定要每天吃一点,长期坚持食用,才能见效。

      不适人群:

      由于它温热身体的效果相当强,正在感冒发烧、身体有炎症、腹泻的人最好不要吃。另外,患有高血压、性情太过急躁的人,或平日大量摄取肉类导致面泛红光的人最好不要食用。

     

  • 写在前面的话


    人参和黄芪是非常经典的两味补气药,都能用于气虚乏力,身体羸弱。从性味以及功效来看,两味药似乎差不多。人参性甘,微苦,微温,能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养血,安神益智。黄芪性甘,微温,能补气升阳,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但是在临床实际运用上,两味药用途迥然不同。

     

    在中国古代最好的实用临床指南《伤寒杂病论》中:人参入方51次,其中在“伤寒论”中出现22次,在“金匮要略”中出现29次。黄芪则不然,在“伤寒论”中从未出现过,在“金匮要略”中出现8次。

     

    最关键的区别在后面,在危急的时刻,比如“腹中虚寒”,“气脱亡阳”,“气阴两虚”时,只用“人参”,而不用“黄芪”,例如“理中汤”,“参附汤”,“人参参麦饮”。

     

    有一个病例,逾今已许多年了,可我记忆犹新。那时我刚刚学习中医,不求甚解。我一个朋友家亲人70多岁了,病情很重,身体羸弱,气息低微、面色苍白、脉微弱,她听说我正在学“中医”,就请我去看看。

     

    我想当然地认为,既然是“气虚”,就该用“黄芪”啊,“黄芪”还便宜点,于是买了包黄芪,让老人家泡来喝。结果老人家一喝,晚上呻吟喘促,开始出汗,病情反而加重了。为什么在危急时刻,不能用黄芪呢?

     

     

    回到《神农本草经》

     

    要解决这个问题,最好别看后世的书。因为后世的书有个特点,中药的功效,越来越繁复,到了现代更不得了,加上了“现代药理学”化学成分分析后,这也能治,那也能治,每味常用中药背后,洋洋洒洒几百种作用,让人眼花缭乱。

     

    为什么要回到最开始的《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中去呢?因为这些书是古人跨年代,长时间实践的产物,没有染上“后世”虚言玄揣,推演附会,取象类比,胡乱联系的色彩,一个“药”,一个“方”,就对应着一组症候群,抽象概念少,非常朴素。所以这些书或能揭示,“中药”或“组方”,最主要,明确,可重复的作用。

     

    那么《神农本草经》是怎么记载“人参”,“黄芪”的呢?

     

    人参:人参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

     

    黄芪:主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大风癞疾,五痔,鼠瘘,补虚,小儿百病。

     

    以上,就是《神农本草经》的论述。

     

     

    人参,黄芪,一个走里,一个走表

     

    我们仔细琢磨人参,黄芪在《神农本草经》中的论述,会发现,两者均能“补虚”,但是,人参的药力主要向内走,能固五脏之气;而黄芪的药力则向上走,向肌表走,故能治痈疽,排脓。

     

    对此,日本的经方家江部洋一郎先生提出了一个假说,我觉得能够很好地解释“人参”与“黄芪”的区别,对于指导临床实践颇有裨益,他的叙述如下:

     

    人参——向内走,守胃气,补胃气,生津,使气得到储存,避免了气的消耗,最终达到益气的目的


    黄芪——引导胃气向上走,补肺气,加强肺的宣散作用,堪称虚证的麻黄。因为肺有主气、宣发和肃降、通调水道的作用,故又能利水。

     

    引导胃气向外走,可补皮部卫气。

     

    引导胃的气津从肺“流向”→心→脉→使脉中之血,脉外之气得到补充和推动→生血。

     

    这个假说能较好地解释为什么危急时刻不能用黄芪:人参能“守胃固本”,而黄芪虽然能补虚,也有一定的“宣散”作用,在“气脱”时,依然会将“胃气”源源不断地向上,向外供应,导致“气散”的情况更重,病情更凶险。

     

    也能解释为什么治疗外感的“伤寒论”中,从来不用“黄芪”:因为,人参起到的是守护脾胃之气,生胃津,安精神,这样的“固本”的作用,它的药力是向内走的,可以迅速提高患者抵抗外邪的能力,所以在治疗外感的“伤寒论”中,频繁用之。

     

    而“黄芪”可引导胃气向外走,补皮部卫气,能“实表”,所以“有表邪者”忌。

     

    也就是说,人参起到的是“给发动机加油”(守胃气)的作用,黄芪起到的是“给门上防盗锁”(实表)的作用,所以,外邪入侵肌表后,为避免闭门流寇,当然不能用“黄芪”了。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