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咱就想问:宝宝的腿O成这样正常吗?

咱就想问:宝宝的腿O成这样正常吗?
发表人:京东健康

 

参考文献:
[1]2岁前罗圈腿属正常[J].启蒙(0-3岁). 2012(08)
[2]丁焕文,张迪辉,涂强,等.计算机辅助膝内翻及外翻畸形分析和精确矫形[J/CD].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 电子版,2012,6( 3) : 376-385. 
[3]<期刊>·医药卫生科技·外科学;·医药卫生科技·儿科学;·《现代医药卫生》,2013年.10期
[4]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防治建议专家讨论会纪要,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儿童保健学组,全国佝偻病防治科研协作组,中华儿科杂志,2008,46(3):192-194.
[5]宋立.膝关节内外翻预防与治疗[J].运动医学杂志. 2015(15):441-443
[6]https://zhuanlan.zhihu.com/p/30322927
[7]胡祖杰.儿童X型腿、O型腿的评估与治疗进展[J].现代医药卫生,2013,29(10):1512-1513.DOI:10.3969/j.issn.1009-5519.2013.10.034.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双膝外翻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一般来说,正常小儿的基础体温为36.9℃~37.5℃。一般当体温超过基础体温1℃以上时,可认为发热。

     

    其中,低热是指体温波动于38℃左右,高热时体温在39℃以上。连续发热两个星期以上称为长期发热。

     

    上述基础体温是指的直肠温度,即从肛门所测得,一般口腔温度较其低0.3℃~0.5℃,腋下温度又较口腔温度低0.3℃~0.5℃。


    婴儿正常体温是多少?


    测量体温一般常用3个部位,即口腔,腋窝及肛门。正常体温在肛门处为36.5℃~37.5℃之间;在口腔处为36.2℃~37.3℃之间;在腋窝处为35.9℃~37.2℃之间。通过测量后,凡超过正常范围0.5℃以上时,称为发热。


    人们常说一岁以内的婴儿体温在37.5℃以下都属正常。原因是婴儿大脑内控制体温调节的中枢发育尚未成熟,也就是控制体温能力不够强,致使婴儿的体温会受到环境温度的影响。

     

     

    炎热天气或包裹过多,体温会轻度升高,但不应超过37.5℃。寒冷天气或温度较低的空调房间,体温可降至36℃或再低些。


    在炎热的夏季,气温很高,婴儿自身调节体温的能力又差,妈妈抱着婴儿时热气不易散发,使体温升高。

     

    但是这种发热一般时间不会太久,再给孩子放在凉爽的地方,稍微扇一扇,给孩子饮一些清凉的水果汁,或给孩子洗个温水澡,几小时后体温就会降到正常。在冬季,如果室内温度过高,婴儿又包裹得过多,也会使婴儿体温升高。


    婴儿体温37.5度正常吗?


    每个人一天之内的体温会随着身体和生活状况而改变。进食、活动后体温会有轻度升高,且活动量与体温升高呈正相关。为了了解本身体温状况,建议测量基础体温。


    1、对新生儿来说,体温不超过37.5℃都是正常的。

     

    由于新生儿包括大脑在内的脏器功能不成熟,自身控制体温能力有限,稍裹多些,体温会升高,有时可达38℃。体温“稍高”应与基础体温相比才有意义。

     

    所以,平时家长应该了解孩子的基础体温(安静状况下的体温),年龄越小,基础体温相对偏高。


    2、基础体温指的是清晨睡醒,还未起床活动前的体温。

     

    此时人体代谢最低,的体温也相对最低。了解基础体温很有用。


    3、当你亲吻或触摸孩子的前额时,如果感到比较热,就说明孩子可能发烧了。

     

    从医学角度讲,虽然每个孩子的基础体温不同,正常体温可波动于35.5℃~37.5℃之间,但是超过37.5℃就应该认为孩子发烧了。但并不是说孩子体温超过37.5℃就一定是发烧。由于每人的基础体温不同,有些人基础体温为35℃;有些人为37℃,甚至37.3℃。


    婴儿体温多少度算发烧?


    一般家庭和医院都是测量腋下温度,不论大人小孩,书上说正常体温36到37,低热是37.5以上开始算,39度以上高热。大于37且小于37.5只能说因人而异了,总之测量体温要把腋下擦干,不要捂在被窝里那样不准。


    1、量体温一般常用3个部位,即口腔、腋窝及肛门。

     

    正常体温在肛门处为36.5℃~37.5℃之间;在口腔处为36.2℃~37.3℃之间;在腋窝处为35.9℃~37.2℃之间。通过测量后,凡超过正常范围0.5℃以上时,称为发热。不超过38℃称为低热,超过39℃者为高热。


    2、婴儿因体温调节中枢功能不稳定,新陈代谢较旺盛,体温较成年人稍高。

     

    一天中的体温也有波动,安静时体温较低,活动时体温较高,清晨2~6时体温最低,下午2~8时体温最高,波动幅度约为0.6℃左右。


    3、体温“低”,其实也是正常,但前提是稳定

     

    也就是说只要能稳定在这个范围就没有什么问题,婴儿体温受机体内外各种因素影响时时会自我调节的,但你一定要注意孩子的保暖,以免孩子感冒发烧。


    4、当孩子体温低于38.5℃时,可以不用退热药

     

     

    最好是多喝开水,同时密切注意病情变化,或者应用物理降温方法;若是体温超过38.5℃时,可以服用退热药,目前常用的退热药有扑热息痛、小儿泰诺林、美林等,但是最好在儿科医生指导下使用。


    婴儿发烧38度怎么办?


    宝宝在7、8个月的时候,因为从母体中带来的免疫力已经逐渐散去,抵抗力下降了,都会有1、2次发热的,这是正常的。从某种角度说,发烧并不是一件坏事,专家认为发烧可以增强免疫力。

     

    所以家长不要因为孩子发烧太着急,只要控制孩子的体温不要过高,引起高热惊厥就不会有大问题。


    1、一般情况下,婴儿发烧在38.5℃以下不用退热处理,选用物理降温;38.5℃以上应采用相应的药物退热措施。

     

    物理降温:温水擦浴,用毛巾蘸上温水(水温不感烫手为宜)在颈部、腋窝、大腿根部擦拭5~10分钟。亦可用市售的“退热帖”贴(或家用冰袋)在的前额部以帮散热降温。药物降温:以上措施不明显时,可口服退热药。


    2、多饮水,吃流质饮食,如西瓜汁等,以保证机体足够的能量及水分。


    3、多通风,注意散热,衣着宽大,忌用棉被包裹。

     

    夏天可使用空调,室温控制在27℃左右,注意定时开窗通风,使房间空气对流。


    4、多睡觉,保证充足的睡眠可益于疾病的恢复。

     

    用药过程中,家长要注意给孩子服用一类退烧药的时间别太长,发烧超过两天最好换用另一类药。服用,一天不能超过4次,每次间隔最少4小时。美林、泰诺林退高烧比较好。如果孩子发烧达38.5度以上用美林退热比较快,如果38到38.5之间用泰诺林比较好。如果是低烧这两种都不要用,用一般的退烧药就可以。像一般酚黄那敏等宝宝感冒药也都有退热效用的。


    婴儿发烧怎么退烧?


    婴儿发烧怎么退烧呢?婴儿体温中枢发育尚未完善,遭遇呼吸道感染、过敏、接种反应等都会出现宝宝体温升高的情况,但又不能乱用药。那么当宝宝发烧或高热不退时,妈妈该采取什么措施帮助宝宝降低体温呢?


    1、温水洗澡


    洗澡能帮助散热。如果宝宝发烧时精神状态较好,可以多洗澡,水温调节在27~37摄氏度。注意不要给宝宝洗热水澡,否则易引起全身血管扩张、增加耗氧,容易导致缺血缺氧,加重病情。


    2、35%酒精擦浴


    酒精能扩张血管,蒸发时会带走大量热量,婴幼儿发烧时可以以此帮助降温。准备75%的酒精100毫升,加温水等量,保持温度在27~37摄氏度左右,不能过冷,否则会引起肌肉收缩,致使热度又回升。酒精擦浴时,用小毛巾从宝宝颈部开始擦拭,从上往下擦,以拍擦方式进行,腋窝、腹股沟处体表大动脉和血管丰富的地方要擦至皮肤微微发红,有利于降温。注意宝宝胸口、腹部、脚底不要擦,以免引起不良反应。


    3、热水泡脚


    泡脚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不适。宝宝发烧时泡脚的另一妙处在于能帮助降温。泡脚可以用足盆或小桶,倒入2/3盆水,水温要略高于平时,温度在40摄氏度左右,以宝宝能适应为标准。泡脚时妈妈抚搓宝宝的两小脚丫,既使血管扩张,又能减轻发烧带来的不适感。


    4、冰袋冷敷


    可以去商店购买化学冰袋,使用时放冰箱冷冻,由凝胶状态变成固体后取出,包上毛巾敷在宝宝头顶、前额、颈部、腋下、腹股沟等处,可以反复使用。也可以家庭自制冰袋:用一次性医用硅胶手套装水打结放冷冻柜,冻成固体后取用。如果觉得冰块太冰的话,可以在冰袋半冰半水的状态就取出,包上毛巾给宝宝冷敷。


    5、冰枕


    宝宝高烧时可以做个冰枕给宝宝枕着,既舒服效果又好。去医院买个冰袋(不是热水袋)。把冰块倒入盆里,敲成小块,用水冲去棱角,装入冰袋,加入50~100毫升水,不要装满,2/3满就可以,排净空气,夹紧袋口,包上布或毛巾放在宝宝头颈下当枕头。待冰块融化可重新更换,很快宝宝的体温会降下来。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有的父母可能会碰到这种情况,宝宝如果咳嗽或者哭闹,细心地家长可能会发现自己家孩子的肚脐部突然凸出来了,有时候像玻璃球一样,安静的时候这个像玻璃球一样的小包又会恢复正常,用手摸着软软的,家长轻轻一按,这个小包又回去了,肚子里还有咕噜咕噜的声音,家长就会担心,宝宝这是怎么了?

     

     

    其实这就是我们说的脐疝,刚出生的宝宝和1岁以内的宝宝出现这种情况的比较多。刚出生的宝宝们的腹壁肌肉还没有发育好,脐环也没有闭合,脐带脱落以后,脐部的瘢痕处就是一个比较薄弱的地方,所以肠子就有可能通过脐环这个口跑到腹壁的皮肤下面,形成一个凸起的包,就会出现我们见到的这种情况了。随着年龄的增加,大多数可以治愈,一般在两岁内可以自愈。早期主要的症状是在哭闹的时候,肚脐表面会有一个突出物,颜色偏于青色,等他安静平卧或者睡着的时候,肿物可以消失。建议采用保守治疗,可以使用松紧带或者疝气环进行局部固定。

     

    遇到脐疝,爸爸妈妈们也不要太担心,宝宝长大一点,等到腹壁上的肌肉慢慢发育好了,脐疝就会慢慢痊愈了,但是如果看到宝宝肚子上的小包越来越大,或者超过了两岁脐疝还没有自愈,而且经常呕吐、哭闹不止,家长就需要要留意包块颜色是不是紫暗的,质地硬不硬,触摸的时候有没有疼痛感,如果出现了嵌顿、绞窄、破裂等情况要及时就诊,有可能就需要手术治疗。

     

     

    脐疝的孩子要保持心情愉悦,避免让宝宝哭闹。新生儿脐疝是可以预防的,家长一定要保持孩子脐部干燥,新手儿肚脐眼里会产生分泌物,需要父母每日用酒精棉签细心对脐部进行清洁和消毒,擦干净分泌物,但是不要用脏了的棉签反复擦,注意对宝宝脐部的护理,不要让宝宝处于闷热的环境,脐带还没有脱落的时候避免纸尿裤、衣服等对脐部的刺激,不要乱用面霜、乳液随便涂抹宝宝的脐部。这样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宝宝脐疝的。

     

    妈妈们不必太担心,绝大多数宝宝可通过自身发育而在一岁内自愈,手巧的妈妈们也可以自己缝制一条带有松紧可调的腰带,腰带中间带一个鼓包,鼓包对着脐疝部位,将脐疝轻轻压回腹腔并固定,这样更有助于恢复。

     

  • 作者 | 李瑛
    文章首发于 | 李瑛主任微博

     

     

    有很多家长朋友给我留言询问自己宝宝语言发育的问题。其实孩子的语言发展是相当复杂的,彼此之间的差异性极大。

     

    学说话需要具备理解语言的能力,这个与孩子发育商有关,同时还要具备学习说话的动机、沟通的意图、模仿的能力、正确的语音区辩、正确的构音能力、以及构思语句以表达讯息与情意等能力。

     

    今天的文章,咱们来说说0-3岁宝宝在每个阶段都应该发育出什么语言能力。

    01、 出生 1-3 个月

     

    婴儿只能发出“啊”、“呀”、“呜”等单音节字,而且大多为类似语气的声响。

     

     

    ​02、出生4-5个月

     

    宝宝会偶尔发出听起来像「爸爸」、「妈妈」等叠音来,但是这些发音对于他们不具有特定意义,只是他们碰巧发出的而已。

    03、出生6-9个月

     

    这时候宝宝的咿呀学语听起来更像是在「说话」了,好像发音也具有了更多的意义。但事实上,这是因为他们语调和语气在模仿家长的语调和语气,本身并没有特别的含义。

     

    这一阶段,父母要多给宝宝读书、讲故事,多跟他们讲话,从而给他们更多的语言刺激来促进语言的发展。

     

    04、1岁到1岁半

     

    这时宝宝能够说出一两个词语了,而且这时候他们是知道这些词语的意义的。个别语言发展比较好的幼儿甚至可以说一些语法上并不完整、规范的短句,比如「糖吃」。

     

    而且在这个阶段幼儿的语言会根据情境有语调的变化,当表达问题的时候他们会提高自己的语调,比如在因想吃糖果而渴望征得妈妈同意时,宝宝会问「糖糖?」。

     

     

    05、1岁半到2岁

     

    宝宝的词汇量已经能够达到200个了,这些词汇之中绝大部分是名词,还有少量的动词和形容词。

     

    这一时期的幼儿学习语言的速度很快,可以达到每天十个或者更多,作为父母,要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

     

    06、2岁半到3岁

     

    随着孩子自我意识的发展,孩子已经能够使用「我」、「你」这些人称代词了。而且这个时候,宝宝的词汇量也会进一步增多,达到300个左右,而且他们能混合使用名词和动词说出一些简单的句子,比如「我要吃糖」。

     

    07、3岁之后

     

    孩子的语言能力会继续快速发展,逐渐能够做到和人持续进行谈话,而且他们的语调、语气、用词等能根据具体情境进行调整。


     
    如果家长朋友阅读本文后,对比发现宝宝低于该年龄该有语言表达水平,建议尽快带孩子就医。

  • 作者 | 胡亮
    文章首发于 | 儿科医生胡亮社交平台

     

     

    患者咨询

     

    您好胡医生,女宝,还有三天就20个月了。孩子之前说话挺好的,两三个字说的很流利,有时候可以说5个字的短句。最近一周孩子突然结巴了,两个字的词也会很结巴,(例如 鸡鸡鸡鸡鸡鸡鸡鸡 蛋,最后一个字会很使劲)。

     

    偶尔说的正常,但大多时候都结巴。请问孩子这种情况是正常的吗?还有一个问题是我们之前打的疫苗是五联,因为疫情我们在老家回不去疫苗要延迟,请问五联和麻腮风疫苗(18个月的)最多能延迟多久?

     

    医生作答

     

    1、口吃是婴幼儿常见的一种语言障碍,表现为讲话不流利、语塞和重复。2~3岁的宝宝是说话的最佳时期,而这个时期也比较容易发生口吃。因为这个年龄的小宝宝语言发育已经进入新阶段,词汇量越来越多,表达上从单个词向句子过度。

     

    2、宝宝急于表达出自己的意思,但又没有能力把需要需要的词汇练成句,加之发音器官尚处于发育阶段,某些音发出困难,而神经系统也不能做到很好的调节,这就容易出现口吃。

     

     

    这种口吃被称为“发育性不流利”,它完全是暂时性的,所以家长不必担心,随着宝宝语言系统的不断发育和完善,慢慢会掌握了语法规则,这种“发育性不流利”自然消失。

     

    3、为了帮宝宝顺利地度过“发育性不流利”阶段,家长的的做法至关重要。我们需要配合宝宝,而要强制干预。切记不要当频繁的打断宝宝说话,这只会让宝宝更加注意自己的口吃,如果加以训斥就更不妥当,而且这些做法都会使宝宝更加自卑。

     

    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耐心倾听,只有家长耐心了宝宝放松了,同时父母也要话更多时间与宝宝说话,说话要语速放慢,要尽量轻松,这些都有利于宝宝度过这段时间。

     

    4、“发育性不流利”是暂时的,后续会自然恢复。但如果出现以下情况,就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以免发展为慢性口吃:

     

     

     

    ①宝宝在口吃的同时出现较快的次要症状,如频繁眨眼、伸颈、握拳、跺脚、面红耳赤、面部肌肉紧张、呼吸不顺畅、抽动等。

     

    ②宝宝对口吃表现得非常在意,不愿意与他人讲话,闷闷不乐等。这些情况都表明,宝宝的心理压力较大,必须及时辅以舒缓或就医。

     

    ③有口吃家族史的宝宝需要格外留意,他们往往是慢性口吃的易感人群。

    5、关于延迟的问题,绝大多数疫苗只要完成全部接种次数,即便推迟了接种时间也不会影响总体的接种效果和最终保护效力的。只是在位完全接触完全期间,宝宝可能存在感染的相关病原体的风险。所以能够接种时及时接种即可。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 嘟嘟是一个6个月大的女宝宝,肉呼呼的,十分可爱。一个月前,细心的嘟妈突然发现孩子有个特别的小动作:右手握拳、右胳膊伸直用力,嘴角微微向右咧、咬牙、缩脖子,并伴随身体微微抖动。有点像突然受凉时打了个寒战,哆嗦了一下;像是在使劲,又像是在发狠一样。

     

     

    通过几天来的观察,嘟妈发现这个小动作时不时地就会出现。嘟妈有些不放心,便和家里的老人说了。嘟嘟奶奶说,“没关系,那是孩子长个子呢,长大了就好了”;嘟嘟姥姥说,“孩子是不是缺钙了呀,听说缺钙的孩子会有抽搐的症状”;嘟妈的朋友说,“这是抽动症吧?不可大意呀!”

     

    众说纷纭,嘟妈决定还是带着孩子去医院看看。嘟妈把孩子发作时的视频给医生看,又告诉医生“那个小动作每次出现都是在嘟嘟醒着的时候,睡着的时候从没有过这样的动作。而且嘟嘟做这个动作时,只要一叫她,她马上就会停下来了;即便不叫她,动作也只会持续几秒钟,很快就恢复了正常。此外,嘟嘟的吃饭、睡觉、大小便也都与平时无异。”医生建议:“先排除癫痫的可能性吧!”

     

     

    这可吓坏了嘟妈,赶紧带着孩子做检查。经过核磁共振、视频脑电图、动态脑电图等一系列检查,排除了癫痫的可能性,也确认孩子的大脑发育目前并无异常。嘟妈总算松了一口气。医生建议嘟妈继续观察孩子的情况。

     

    那么,嘟嘟到底为什么反复出现这样的动作呢?

     

    几经辗转,原来,嘟嘟的小动作是非癫痫性强直样发作。非癫痫性强直样发作,是一种发作性的重复性行为,多见于2—11个月的婴儿,6月龄的婴儿最为常见。民间俗称“打嘿喽”、“打狠”,主要表现有凝视、瞪眼、咬牙、咧嘴、伸颈或缩颈、左右摇头、上肢伸直用力、双手握拳、躯干微微抖动等;少有下肢特殊动作。这种发作有时可被语言和姿势诱发,也可被外界刺激所中断,发作后随即恢复原状。嘟嘟的小动作正是这种情况。

     

    所幸的是,这种发作是孩子正常发育过程中可以见到的一种行为,发作期和间期脑电图均无异常放电,也不影响孩子的智力发育。随着年龄增长,这种小动作也会逐渐消失,无需治疗,大多数情况下1岁左右就会自行停止发作。特别需要强调的是,非癫痫性强直样发作需要与癫痫发作、低钙抽搐等相鉴别。

     

    其实,不少宝宝都曾有过非癫痫性强直样发作,但是大多数家长都没有当回事,甚至都没有发现孩子有这样的小动作。只有少数特别关注孩子的家长才会将此当作一种“病”或“异常”去咨询医生,这也是多数医生遇到这种情况难以确诊的原因。如果细心妈妈发现宝宝有类似表现,建议尽早去医院排查。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很多宝妈问做髋关节发育筛查到底有没有必要!

     

    答案是肯定的——非常必要!

    先让我们了解一下髋关节

    髋关节,它由两块骨头组成,一块凸面向外的骨头被一块凹面向内的骨骼包裹,其活动范围大。

     

    髋部的作用很重要,可有助于帮助我们抬腿、平衡身体和行走。

     

    髋关节的发育筛查是怎么回事?

    宝宝出生后不久,儿科医生会对婴儿髋关节的发育情况进行检查。

     

    具体方法是医生通常双手握住婴儿的膝盖,向上屈曲后再外展婴儿的大腿骨,并在骨盆的窝部旋转大腿骨头部。

     

    如果大腿骨头部所处的位置合适,说明髋关节发育良好。

     

    如果旋转髋关节时听到“咔哒”的沉闷声音,代表大腿骨头脱离髋关节窝部,说明髋关节窝部太浅,也就是医学上所说的“髋关节脱位”。较浅的髋关节容易造成大腿骨头部滑脱而出,长此下去可引起髋关节发育异常,原有球和窝的结构变成球和板的结构,医学上称为髋关节发育不良。

    遇到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情况一般怎么办?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是一种发育异常,不是损伤所致,所以婴儿没有主观疼痛的感觉。因此,婴儿都应该接受髋关节检查,不是所有患有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婴儿大腿骨头部都能从窝部滑出,因此可能进行多次检查。

     

    一般通过超声或X线筛查有无髋关节脱位。只有超声波检查提示髋关节发育正常,治疗才能结束。

     

    髋关节发育不良采取什么措施矫正?

    首先使用叠加双层纸尿裤的方法。如果叠加双层纸尿裤一周后,髋关节仍然松弛,就需要更积极的治疗方法。

     

    一般都是采取佩戴模具的治疗方法:Raclik模具是用布和塑料制成的,用于保持大腿在正确位置在的一种装置。模具治疗能限制髋部的活动,促进髋部的发育。根据使用模具前髋关节发育的情况,遵医嘱可持续穿戴数周或数月。

    如果宝宝不及时接受治疗,会产生哪些不良后果?

    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常见远期并发症是关节疼痛和不成熟性关节炎。未经治疗的髋关节脱位最严重的并发症是一条腿看上去比另一条腿长。

     

    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髋关节脱位的筛查,及时发现、及时治疗,避免给宝宝将来的行走带来不良影响。

  • 小儿斜颈是临床中十分常见的疾病。临床中一提起小儿斜颈,大部分指的都是先天性小儿肌性斜颈,主要由胸锁乳突肌挛缩、牵拉颈部所致,表现为头颈偏向患侧、下颌转向健侧,形成特殊的姿势性畸形。随着年龄增长,畸形会逐渐加重,严重影响患儿的健康。小儿斜颈眼下最普遍的治疗方法是推拿,严重者可能需要手术,家长们可能更倾向于推拿治疗以免除孩子开刀之苦,但是小儿斜颈其实种类很多,在选择治疗方法前,一定要先搞清楚自己的孩子属于哪种斜颈。

     

     

    小儿斜颈根据发病原因可分为肌性斜颈、眼性斜颈、骨性斜颈、耳源性斜颈、习惯性斜颈、头颈部感染所致斜颈。肌性斜颈是由于胸锁乳突肌挛缩所致;眼性斜颈是因视力障碍,如屈光不正、眼肌麻痹、眼睑下垂等,视物时出现头颈外斜;骨性斜颈由颈椎先天性畸形引起,包括颈椎半椎体、齿状凸畸形、颈椎融合等;耳源性斜颈主要是因先天性听力障碍,导致患者习惯于侧头听声,形成姿势性斜颈;习惯性斜颈多由于母亲抱宝宝或者哺乳时长期保持同一个姿势,导致小孩头颈经常歪向一边;此外,头颈部感染,如一侧咽喉炎、扁桃体炎、淋巴结炎等刺激一侧头颈部,也可导致暂时性斜颈。

     

     

    其中肌性斜颈和骨性斜颈均属于先天性斜颈,肌性斜颈患儿在出生后即表现出头颈歪斜、胸锁乳突肌紧张、头颈活动受限等症状,患儿颈部胸锁乳突肌处可触及肿块,较硬不活动,或仅是一侧胸锁乳突肌较另一侧粗而紧张,做B超可明确诊断。若未发现小儿胸锁乳突肌有任何异常,但有头颈歪斜的症状,则应该做颈部X检查以排除骨性斜颈。

     

    而其他几种斜颈多由后天头颈部感染或颈部以外的疾病引起,因此患儿刚出生时不会发现有异常,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才会逐渐发现,需要有相应的专科检查,治疗原发病后即可纠正斜颈。

     

    对于单纯由于哺乳或抱孩子长期一个姿势引起的习惯姿势性斜颈,一般无需治疗,只要家长纠正单侧姿势习惯,并在宝宝吃奶或玩耍时给予一定的纠正,很快就可以恢复正常。

     

    因此,在发现孩子有头歪向一侧的情况时,不要盲目去选择推拿治疗,也不能坐等手术修复,一定要到正规医院经过医生详细检查后,确定孩子究竟是哪种斜颈再选择最适合自己孩子的治疗,以免耽误孩子病情,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转载及合作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

  • 童年总是有很多有趣事情让我们回味,最高兴的莫过于,在父母陪同下去游乐园开心的玩一整天,旋转木马,蹦极,滑梯等。随着我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游乐场,游乐设备吸引着小朋友的眼球。医院诊室常接待一群特殊的小患者,询问病史都有共同点,在游乐园蹦极或者跳床,让我们一起了解这群小患者……

     

    游乐园是小朋友的快乐天地,蹦极跳、跳床吸引着小朋友,开心的畅玩一天。回来家长却发现孩子两条腿不一样长,忙到医院就诊,“医生,我家孩子一条腿短,另一条腿略长,怎么回事,带孩子拍了X线片子,也没有异常,孩子也不疼,活动也不受影响”,骨科主任、专家详细询问病史,给出了一个明确诊断“髋关节一过性滑膜炎”。

     

     

    髋关节的一过性的滑膜炎主要就是指髋关节的无菌性积液,表现为髋关节一侧或双侧积液。通常没有确切的病因,可能是和近期内的呼吸道或者消化道感染,或者运动量有关。

     

    在我们人体髋关节囊内有一层很薄的滑膜组织,平常滑膜分泌少量关节液润滑关节。当滑膜受到刺激后就会水肿,充血,渗出较多的液体,使髋关节松弛、肿胀,就发生了双下肢长度不一样,略有变化。细菌性、物理性及化学性的刺激物均可引发滑膜的炎症。髋关节一过性滑膜炎持续时间短,通常2周便可愈合,多见于学龄儿童,男孩多见。本病属于髋关节非特异性炎症,严重者可出现患肢活动障碍,跛行,髋关节疼痛。

     

    当髋关节一过性滑膜炎发生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避免剧烈运动及下肢负重,适当休息。

     

     

    2.中药包(吴茱萸250g、当归30g、川芎30g)加热后,热敷局部;热盐包局部热敷;局部艾灸;以上均为我国传统温灸理疗方法,利用药物、盐、艾条加热后在局部皮肤或穴位热敷,活血化瘀、温通经络、驱散、消炎、消肿止痛,其渗透力强、效果明显。以上温灸每日1次,每次约半小时,避免烫伤局部皮肤。

     

    3.此外,还可选用一些气雾剂,纯中药制作膏药等,局部外用。

     

    本文仅限于科普,所涉疗法请遵医嘱,合理使用。

  • 发现宝宝斜颈的家长经常会问道:大夫,这个会不会是遗传呀,孩子他爷爷(爸爸/妈妈…)就有点歪脖子,其实,斜颈宝宝来就诊时,我一般都会问一下孕产史,养育习惯等,因为大部分和宝妈孕期习惯、生产情况、哺乳习惯有关系,但都无明确的定论,目前研究认为小儿肌性斜颈的发病主要与六个因素相关:

     

    第一,和产伤有关系,例如在孕妇分娩时患儿胸锁乳突肌因产道或产钳的挤压受损出血,血肿机化,肌肉发生挛缩。 

     

    第二,与胎位有关系, 胎儿在孕妇子宫内头部常向单侧长期偏斜,局部的血液运行受阻,或者由于患儿的静脉受阻,导致局部的出现瘀血而使胸锁乳突肌发生缺血坏死,最终导致局部肌肉纤维化。

     

    第三,与遗传有关系,通过调查发现大约五分之一的患儿有相关家族病史,该疾患很可能有一定遗传倾向。

     

    第四,与婴儿的睡姿有关系,婴儿在其出生之后,很长时间内习惯睡向一侧,从而使两侧的胸锁乳突肌生长发育不全。

     

    第五,与孕妇的习惯有关系,孕妇在妊娠期间喜欢久坐,因此使胎儿的头常偏向一侧。

     

    第六,父母的年龄、孕期发热、病毒感染、用药等相关因素是先天性肌性斜颈发生的高危因素。

     

    这些因素也就提示了妈妈们在怀孕期和哺乳期,包括备孕时就应该注意以上问题。

     

     

    那么对于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除了推拿我们还可以做什么?推拿是治疗的重点方法,但是其他配合方法一样重要。

     

     

    1.注意宝宝颈部保暖:颈部受凉会引起局部肌肉紧张收缩,使原本就挛缩的肌肉更加紧张,所以建议家长给宝宝穿带领子的衣服,或者出门时围一个小围巾。

     

    2.注意抱宝宝的姿势:俗话说“身正不怕影子歪”,我们这里要强调的是身正有助于头不歪,脊柱是支撑人体直立的关键,保证整体脊柱的直立才能保证头是正着的,抱娃抱的歪歪斜斜,怎么纠正孩子的头不歪?所以抱可以自己竖头的宝宝时,家长一定要一手揽着孩子的腰,一手拖着孩子的屁股,让孩子稍微靠着自己的身体,在此基础上纠正孩子的头歪症状。

     

    3.哺乳及玩耍时不忘纠正:我们提到过由于长期朝一侧哺乳引起的习惯姿势性斜颈,那么对于这种本身就属于先天性肌性斜颈的患儿,我们可以在哺乳时多让宝宝朝患侧转头吃奶,以锻炼其患侧的胸锁乳突肌及相关肌群,另外在逗宝宝玩耍时,也可以用玩具多吸引宝宝朝患侧偏后上方转头。

     

    4.热敷做起来:每天用温热的小毛巾(注意不要太热以防烫伤宝宝)热敷患儿颈部胸锁乳突肌处的肿块,每次5-10分钟,每天2-3次,或者找专业医生开中药水煎,沾汤剂外敷效果更好。

     

    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转载及合作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

  • 作者 | 李瑛
    文章首发于 | 李瑛主任微博

     

     

    孩子的消化系统本来就尚未成熟,对食物的消化能力比较弱,再加上夏季高温高湿,气候过于闷热,也会导致胃肠动力减弱,在此基础上如果再进食过饱,就会造成胃肠道负担过重,出现腹胀腹泻,进食量减少,这种情况也被称为「小儿积食」。


     
    长此以往会造成孩子对营养的吸收障碍,导致营养不良,影响生长发育。还很有可能导致免疫力下降,出现反复呼吸道感染、慢性腹泻等感染性疾病以及过敏性疾病。

     

    听起来很可怕?不要着急,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家长在家应该如何缓解孩子积食。

     

    01、合理膳食

     

    日常饮食是调理脾胃的关键。有些家长在日常中,会由于喂养不当而导致孩子出现「过饱」或「过饥」的问题。

     

    过饱大家比较好理解,而过饥,主要是指饮食不均衡,导致孩子缺乏某些营养素。所以,家长在喂养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荤素搭配、粗细结合,确保孩子饮食均衡。

     

     

    02、养成良好习惯

     

    不管对于孩子还是家长来说,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都非常重要。

     

    一方面,要尽量养成孩子不挑食的好习惯,保证孩子适当饮水,晚餐不要吃太饱;另一方面,家长尽可能营造良好的进食氛围,尽量做到量出为入,不强迫孩子饮食,不纵容孩子过食生冷或油腻的食物,不批评也不过度表扬孩子的饮食状态。

     

    03、保证睡眠


    如果孩子睡眠充足,第二天的胃口会比头一天好。要让孩子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睡觉前不要过饱过饥、不要玩得太兴奋。

     

     

    04、适当的户外活动

     

    定期带孩子出去进行户外活动,多晒一晒太阳,给孩子足够的空间去活动与锻炼,不要让孩子一天到晚「宅」在家里。全身肌肉动起来,相应地,脾胃也会健运起来。

     

    05、中医疗法


    可以选择一些有健胃消食功效的中成药给宝宝服用,首先要确保该药物适合宝宝使用,其次在使用前一定要仔细阅读用量说明。

     

    如果孩子不抵触,还可以结合小儿推拿,帮助孩子调理脾胃。让孩子仰卧躺在床上,用搓热的双手给他按摩腹部,沿着肚脐顺时针进行2~4次。

     

    脾胃是孩子的后天之本,孩子脾胃好了,吸收能力就强,孩子的营养就跟得上,身体的免疫力就好,也就不容易生病出现积食了。

     

    祝愿孩子们都能吃饭香香,身体健康,茁壮成长~

  • 我在网上找到了一个医生进行了线上问诊,医生非常负责任,耐心地解答了我的问题。医生首先提醒我要保护个人隐私,同时也要遵守医疗行业的相关法规和道德规范。医生非常专业,对我的症状进行了详细的询问并给出了专业的建议。我告诉医生我感觉小腿有点外翻,医生耐心地解释了小腿外翻的情况,并建议我不需要特别处理。我想自己做一些瑜伽动作来矫正,医生也很负责地告诉我不可以。最后,医生建议我可以做影像学检查来进一步了解情况。虽然问诊结束了,但我对这次线上问诊非常满意,感觉到了医生的专业和负责。

  • 我是一名患者,最近因为腿部外翻的问题,走路经常把鞋子脚后跟磨坏,膝盖还经常疼痛,非常不舒服。我决定在网上找医生进行线上问诊,希望能够得到专业的建议和治疗方案。

    医生助理联系了我,询问了我的主要症状、用药情况、过敏史、上传了病历资料和既往疾病情况,让我感到很贴心。在问诊过程中,我提到了我的腿部外翻问题,主任医生给出了一些建议,包括减轻负重、避免过度活动等,让我觉得很受关注。

    医生的建议非常详细,同时对于我提出的矫正运动和鞋垫的疑问也给予了耐心的回答,让我感到很安心。最后,医生还提醒我需要减肥,让我感到医生很细心,不仅关注到了我的腿部问题,还关注到了整体健康。

    通过这次线上问诊,我收获了很多专业的建议和疗效,也感受到了医生的耐心和关怀,让我对京东互联网医院的服务印象非常深刻。

    总的来说,这次线上问诊让我受益匪浅,医生的专业和耐心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让我对自己的健康问题更加有信心。感谢医生和京东互联网医院,让我感受到了全新的医疗体验。

  • 那是一个普通的周五下午,我带着六岁的儿子来到了衡阳市的骨科诊所。孩子从几个月前开始走路姿势就不太对,膝盖内侧外翻,而且韧带松弛,这让我非常担忧。医生***温和地询问了我孩子的情况,他细心地记录着我的每一句话。

    医生让我详细描述了孩子的情况,包括发现的时间、孩子走路时的姿势等。当我提到孩子现在从外观上就能看出膝关节的内外翻时,医生让我看看孩子穿裤子时的样子。他告诉我,如果不是明显的异常,可以通过改变走路姿势等方式慢慢调整。

    医生建议我定时复查孩子的病情,并告诉我如果需要,可以去定制一个支具来保护并调整孩子的姿势。听到这里,我虽然有些担心,但心里也感到了一丝安慰。

    然而,当我问及是否需要给孩子做支架时,医生告诉我,对于2-6岁的儿童,如果膝外翻角度在15°以内,是正常的生理现象。我的孩子的情况超出了正常范围,医生建议我密切观察孩子的病情变化,并定时复查X光片。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复查,孩子的X光片显示一切正常。医生告诉我,对于轻度的膝内翻,是正常现象,无需过度担心。我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也对医生的专业和耐心充满了感激。

    这次线上问诊的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互联网医院和线上问诊的便捷性。在家门口就能得到专业医生的诊断和建议,真是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 我儿子两岁半,是k型腿,只有左腿膝外翻,走路两条腿不对称,跑起来是尤其明显。

    我和儿子爸爸一直很担心,于是决定向互联网医院咨询。

    医生很耐心地询问了孩子的情况,并建议我们先保守治疗一段时间,即采用夜间使用的膝外翻矫正器,这个需要定制。

    医生告诉我们可以到医院支具室定制,也可以到专门制作儿童矫形器的机构。

    在医生的建议下,我们决定前往附近的儿童专科医院寻求治疗。

    医生告诉我们,孩子的情况是需要干预的,因为孩子是左侧膝外翻比较明显,一般情况下,膝外翻程度是两侧基本对称的。

    我儿子的情况很严重吗?我问医生。

    医生回答说,很有希望能治好。

    医生还解释了孩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腿弯的状况,并给出了治疗的建议。

    最后,医生再次强调,我的问题已经解决,如果需要诊疗,就前往医院就诊。

  • 我最近带着孩子在网上问诊,孩子2岁膝外翻,一直很担心这个问题。医生非常耐心地询问了我孩子的情况,还提醒我需要定期复诊,看是否逐渐变直。医生给了我很多关于孩子矫正的建议,比如让孩子平卧时双膝关节内侧并拢,家长用手轻轻地在踝关节外侧加压,使踝关节内侧靠拢。每次5-10分钟。医生还建议我不需要购买矫形器,而是需要观察孩子的情况。如果有变化需要及时就医,需要面诊儿童骨科医生。医生还为我推荐了省儿童医院,对我帮助很大。虽然这是在网上问诊,但医生的专业建议和关心让我感到很温暖,我对这次问诊非常满意。

  • 最近,我家女儿洗澡的时候我发现她的一条腿似乎有些向外弯曲,这让我心里有些不安。毕竟,孩子的健康是我们最关心的事情。于是,我决定通过互联网医院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我选择了当地一家知名的互联网医院,注册并预约了骨科医生。很快,医生与我进行了线上问诊。医生非常耐心,详细询问了我的女儿的症状,并要求我上传了一些照片。通过照片,医生初步判断可能是膝外翻,并告诉我这可能与之前体检时提到的肌张力过紧有关。

    医生还告诉我,孩子目前的情况并不严重,但为了确保准确,建议我带孩子去线下医院拍摄一下下肢全长的X光片,以确定下肢的力线,然后再定制支具进行矫正治疗。

    听到医生的建议,我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医生的专业和耐心让我深感安心,他不仅为我解答了心中的疑问,还提供了具体的治疗方案。我决定第二天带孩子去线下医院进行检查。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一直保持着与我联系,及时了解孩子的恢复情况。他告诉我,矫正治疗需要佩戴定制的膝外翻支具,一般需半年到一年左右。虽然孩子可能觉得不舒适,但我相信这是为了她好。

    通过这次线上问诊,我深刻体会到了互联网医院的优势。不仅方便快捷,更重要的是,医生的专业和耐心让我对治疗充满了信心。我相信,在医生的帮助下,我的女儿一定会健康快乐的成长。

  • 我在京东互联网医院上线进行了儿童膝盖外翻的问诊,首先医生提醒我需要确认有监护人和专业医师陪伴,然后告诉我这次问诊可以持续2天。医生通过沟通和评估得知我的孩子存在膝外翻的情况,建议儿童保健科或内科检查是否缺钙,同时建议进行骨科拍片检查,矫形鞋、支具矫正。我按医生的建议拍了片子,并将结果发给了医生。医生看完片子后给出综合治疗方案,补充维生素D3、钙、多晒太阳,矫形鞋、支具矫形,并且提醒我医生的回复仅为建议,如果需要诊疗还需前往医院就诊。最终,医生在服务结束时再次提醒我问诊已结束。

  • 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人们越来越注重健康问题,尤其是对于孩子的健康更是格外关注。在最近的一次线上问诊中,一位患者描述了她两岁宝宝跑起来肩膀一边高一边低的情况,引起了我的注意。

    通过与患者的交流,我了解到孩子可能存在膝外翻(X型腿)的情况,建议给孩子采用膝外翻矫形鞋垫方法干预。我详细解释了相关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并鼓励患者在天凉快了之后去医院拍片,并表示可以随时预约复诊。

    作为一名医疗行业专业人员,我始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尊重患者的选择,并为他们提供最合适的治疗方案。同时,我也会持续学习和更新医疗知识,以确保自己的专业水平。

  • 在一个普通的工作日下午,我带着孩子前往互联网医院进行线上问诊。孩子最近出现了膝外翻的情况,我感到有些担心,于是决定咨询专业医生的意见。

    医生非常耐心地询问了孩子的症状和病史,然后建议我们进行一些体格检查。在医生的指导下,我让孩子平卧在床上,并按照医生的要求做了相应动作。医生细心地观察着孩子的情况,给出了专业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医生告诉我,孩子这个年龄段的膝外翻是正常现象,后期会逐渐改善。他还建议每天适量补钙,多晒太阳,定期测量孩子的情况。我非常感谢医生的耐心解答和专业建议,感到放心许多。

    最后,我向医生表示感谢并结束了这次问诊。如果以后有任何疑问,我一定会再次咨询医生的意见。

  • 我最近在网上看到了一家互联网医院,感觉挺方便的,于是就决定尝试一下。我孩子膝外翻,三岁九个月了,我非常担心他的健康问题。在网上问诊的时候,医生非常耐心地听取了我的描述,并给出了详细的建议。

    医生告诉我,这一年龄段的膝外翻多数是生理性膝外翻,随着生长发育多数会逐渐变直,需要密切观察,定期复诊,看双下肢是否逐渐变直。如果2年内没有逐渐变直,需要医疗干预治疗。他还耐心地告诉我一些按摩的方法,让我能够在家里给孩子进行适当的护理。

    我觉得医生非常负责任,不仅给出了治疗建议,还教会了我一些护理方法。我对这次的线上问诊非常满意,感觉孩子的健康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