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大概就是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天地万物都开始生发,都显得有生气,欣欣向荣。这个时候人们应该顺应自然,早睡早起,在庭院里散步。头发应披散着,衣服也应该宽松,缓步而行,心情保持愉快,心胸开阔,应该有理想志愿自然发生。不要行杀伐之事,多奖励少惩罚,多施与少敛夺,这才是春季养生之道。如果违背了这些自然规律,就会肝脏受损,到了夏季就会引发寒性病变。这是因为春天生养的基础差,供给夏季的营养不足。
春天在五行中属木,而人体的五脏之中,肝也是属木性,因而春气通于肝。
在春天,肝气旺盛而生发,中医认为,春天是肝旺之时。
春为四时之首,万象更新之始,春季养生在精神、饮食、起居、运动等方面,都应顺应春天阳气生发、万物始生的特点,注意顾护阳气,注重一个“生”字。
如果违逆了春生之气,便变会损伤肝脏,使提供给夏长之气的条件不足,到夏季就会发生寒性病变,此为五行理论中的木不能生火。
情志不遂,郁怒伤肝,肝失疏泄,肝木克伐脾土,或饮食不节,劳倦太过,损伤脾气,脾失健运,湿雍木郁,而出现胸胁胀痛、腹胀、便溏等症状。
肝木与脾土的关系不难理解,荒山野岭如果没种上树木,土壤看起来就很板结,没有活力。而种上树木的山野,土壤经过树木根部疏泄,就会变得疏通有活气。
我们看到这种现象,就可想到人体脾土郁滞板结,肥胖,或食积,或脂肪瘤,各类硬结包块,都可以看成是土壤板结郁滞,其根源就是肝木不疏脾土,
所以春季还是调养脾胃的好时节,脾胃虚弱者,应该在春季生发之时疏解肝木,使肝气条达,间接达到健脾的功用。
春季万物复苏,人也应该效法自然。尽量做到以下几方面: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养肝之计在于春。在中医理论中,肝脏和春天相合,所以春天是呵护调养肝脏的最佳时节。在众多养生手段中,养生茶凭借其简单易制、味甘效高的特点而广受人们的青睐,常常是“爱肝人士”的不二首选。今天就为大家揭秘春天喝养生茶能利肝的道理,并为大家准备了四大养生茶,让我们的肝脏也“迎来”自己的春天!
春天喝养生茶真的能利肝吗?
如果把人体比作一棵大树,那么中医中的肝就是大树的树干,肝气生发其中而向上运行,将养分带向“枝枝叶叶”,促进了人体大树的繁茂和生长。可见,肝脏的属性似乎是生发的、向上的和生长的,隐隐和万物生长的春天相合。“天人合一”不外如是,中医就在春天和肝脏中建立了一种对应关系,也由此认为春天养肝能事半功倍。
这似乎不难理解,春天和肝脏的特性两相映衬,达到了“人面桃花别样红”的效果,肝气在春天总是较为活跃。这样一方面让养肝气的效果更加显著;一方面又使肝脏更容易出现问题,使得春天养肝变得势在必行。由此看来,肝脏与地球似乎并不存在时差,春天更要护肝也是确有其事。
那么养生茶护肝的原理又是什么呢?古语有云:“当春之时,食味宜减酸增甘,以养脾气”。这句话就在告诉我们,养生茶中的成分往往酸性弱而更为甘甜。其中少酸能抑制酸性食物的助肝效果,防止肝火“越烧越旺”,最后伤及脾胃;而味甘入脾,养脾又能反过来调畅肝气,达到护肝的效果。
菊花枸杞茶
取3朵菊花和3克枸杞于杯中,再冲入开水浸泡5分钟,最后晾至稍温即可饮用。其中起到养肝护肝作用的明星主要是枸杞。枸杞具有养肝明目、补血安神、改善疲劳等众多功能,无疑是现代众多长期使用电子产品导致视疲劳者的福音。
决明子绿茶
取3克决明子和5克绿茶于杯中,用沸水冲泡5分钟左右再晾至微温即可饮用。其中的决明子能清肝明目、润肠通便,对于肝火过旺、大便燥结的人更是有“奇效”。
菊花罗汉果茶
将三朵菊花和1/4颗罗汉果加入杯中,冲入开水浸泡5分钟后同样晾至微温饮用。罗汉果味甘而性凉,有清肝明目、止咳润肺的功能,天气变热时喝上一杯最是舒爽不过。
菟丝子茶
取用3-5克菟丝子,加入杯中,冲入开水浸泡5分钟,再加入适量红糖搅拌至均匀,最后晾至稍温再饮用。菟丝子具有养肝明目、补肾益精等功能,但是也要注意,实热症或阴虚患者不宜饮用。
这些养生茶原材料较为常见,做法更是再简单不过。在生机盎然的春日,斟一盏清凉味甘之养生茶,调畅肝气、降火降燥,何不快哉!
今天是夏季的第三个节气——芒种。农历书载:“斗指巳为芒种,此时可种有芒之谷,过此即失效,故名芒种也”,因此芒种也称为“忙种”,提示着收种农忙的到来。
在此节气期间,长江中下游一带进入了梅雨(“霉雨”)季节,雨量充沛,空气潮湿,日照相对较少,天气闷热,衣物器具极易发霉。根据这样的时令与气候特点,芒种时节养生应顺应其变化,要有所避忌,适当调摄。
饮食
芒种时节,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勿过咸、过甜。唐代孙思邈提倡此时“常宜轻清甜淡之物,大小麦曲、粳米为佳”。
此时令,可适当食用化湿醒脾、清利湿热、养心护阳、祛暑益气、生津止渴的食物,如黄瓜、苦瓜、莲子、藕、豆腐、丝瓜、冬瓜、绿豆、西瓜、甘蔗、梨、乌梅、柠檬、葡萄、草莓、猕猴桃等,以缓解闷热潮湿的气候使人产生萎靡不振、食欲下降、胸闷腹胀、头重身困等不适症状。
另外天气炎热,且是农忙时节,更应注意及时补充水分,多喝温水,少喝冰镇饮料,以养护脾胃的阳气。喝水时,可适当泡一些菊花、荷叶、薄荷等,以提神消暑。
运动
芒种时节天气虽闷热,但也不宜长时间待在室内,要适当进行身体锻炼,促进阳气的升发、增强体质。
活动锻炼的时间宜选择清晨或傍晩较凉爽的时侯,当天气闷热、空气湿度较大、或阴雨绵绵时,应减少户外运动。运动方式可根据个人喜好选择,如游泳、慢跑、太极、打球、散步等,避免进行过于剧烈的运动。
作息
作息有度,宜睡子午觉。子时是指23:00~1:00,午时是指11:00~13:00,子时睡觉,最能养阴,午时睡觉,有利于人体养阳。
因此,晚上睡觉时间再晚不应超过23点;日间午时可适当休息一会儿,午间休息好,可养心护阳,是夏季养生的基本。此外,要注意室内通风、保持空气适当流通,不可久待空调房,避免人体产热、散热功能失调而引发空调病。
▼权威审核▼
作者 | 于晓云
文章首发于 | 中医美容产后调养于大夫微博
打坐可以使全身血液相对集中在上半身,而此时心脏又在加大对五脏六腑供血力量,改善脏腑机能,促进大脑供血使人的内部微循环处于更深层次,身体内外达到平衡。中医教你如何打坐养生,下面跟养生君一起来看看吧。
1、打坐的姿势其实脚踝压住了大腿内侧的大动脉,为了打通动脉,心脏会加大力量泵血,因而能打通腿部血脉。
2、打坐人人可练,即使60岁开始练起,也可在一年左右练成。如果30多岁开始练,用不了一年。
3、打坐练的不仅是筋骨,而是把经络全部打开。因此打坐也是一种拉筋的方法。
4、如果练成,并每天坚持打坐坐30分钟以上,可保70岁登山如小伙。日常基本百病不生。
5、开始练几天之后,就会持续的腿疼,然后会腰疼。不练的时候也一直疼。
6、打坐练成后,打坐就不会再腰疼。肾气充足,甚至想弓着腰坐都不可能,气足的会把脊背顶的很直。
7、具体的练法是上座之前做些开胯运动,然后试着打坐,直到盘上,然后忍痛,直到时间越来越长。
8、练打坐,能迅速促进胃肠蠕动。即使饭后立即开练,20分钟后胃就全部排空了。
9、打坐不仅打开腿部经络血脉,而且会打开胯关节。
1、打坐前先换上宽松的衣服,并且把垫子准备好。入座,可以采用单盘或双爬,最好采用双盘,因为这样可以快速令身心宁静。将自己的脊柱拉直,头顶像被往上吊起,使身体中间的腔体处于通畅状态,不偏不倚空直中正。
2、不管双跏趺、单跏趺或散坐,臀部应垫二、三寸的垫子,以自己觉得重心稳,无前倾后仰的感觉为原则。一开始做不到双跏趺便做单跏趺,再不行便散坐。
3、饱胀或饥饿时,不宜打坐。饱后勿坐,要隔两小时。亦勿太饿(君自酌定),又气恼时切勿坐,待气平再坐。
4、在室内静坐时应保持空气流通,但不可当风而坐。在室外打坐时要注意保暖,也不要直接坐在湿地上。气候凉时应注意两膝、脖项和后脑的保暖。
5、可坐在床上,坐时忌背后有风,前面受寒气。腿在秋冬凉时要盖好。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又是一年立夏时,立夏,代表着炎热的夏天即将开始;从这天起,气温将继续升高,我们将进入一年当中最难熬的盛夏时节,因此,民间中有着“立夏不过天气不热”的说法。故而,立夏之后的养生保健尤为关键。那么,具体该如何做呢?下面跟随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立夏如何养生?
1、忌食过夜食物
很多人的家里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放了很久的食物,这些食物也被称之为隔夜食物,这时很多人就会纠结,扔了会可惜,吃了又会觉得隔夜的食物对身体不好。那么这些隔夜食物到底是吃还是不吃的,夏季气温高,细菌很容易滋生,出现霉变,因此在夏天食物的保质期会很短,建议最好是不要吃隔夜的食物,特别是家里有年长,事体质稍弱者,最好是不要食用过夜的食物,以免引起不良消化。
2、睡午觉
立夏之后,白昼时间会变长,为了遵循自然界的变化规律,可晚睡早起,但还是要保持睡觉时间在每天7个小时,而且要睡午觉;从中医上说,午觉是以阳养阴,可消除疲劳,恢复精力。只要闭上眼睛眯30分钟左右,就可以很好的达到补充精力之效。
3、清淡饮食
立夏时节气候炎热,人体消化功能相对较弱,因此,饮食宜以清淡易消化为主,清热解暑、增进食欲。不要食用热性食物,生冷瓜果以免损伤脾胃。
4、多喝水
夏天喝水好处多,医学家张仲景说:“水为命脉也”。水是人体内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含量占人体总重量的70%左右,是人体生理代谢的必须组成物质。而在夏天,因节气的原因,气温较高,人体只能通过排汗来散热,而排汗会使人体内的水分会大量流失,此时若不能及时补充水分,就会使人体血容量减少,大脑会因此供血不足,就会造成头痛头晕,因此,建议每天饮用2000ml水。
5、温水洗澡
闷热的天气感觉自己稍微一动,身上就粘乎乎的,特别不舒服,故而大家洗澡的频率也回跟着增加了许多;特别是冲一把冷水澡,让自己“透心凉”真是一个爽歪歪啊,可是要知道夏天气温偏高,身体的汗毛孔处于开放状态,冷水洗澡话,会造成汗毛孔突然闭塞,引起不舒服。所以夏天洗澡还是用温水比较好不仅可以洗掉汗水、污垢,使皮肤清洁凉爽消暑防病,而且可以消除疲劳,改善睡眠,增强抵抗力。
6、忌夜晚睡觉贪凉
夏季夜晚睡觉热,尤其是酷暑时,因此,很多人就会整夜的开空调睡觉。可要知道,整夜开空调睡觉对身体健康是十分有害的,中医认为头部是人体阳气的汇聚之处,而脚部有众多穴位,空调直吹的话,很容易造成伤风、面瘫、关节疼痛、腹痛腹泻等等疾病。另外,小朋友整夜吹空调的话,很容易得手足抽搐、风痹等病症。故此一定要不宜把空调温度开的太低,国家推荐家用空调夏季设置的温度为26至27度。
7、防止中暑
夏天,高温的天气不仅让人们出行不便,偶尔还会造成一些人出现中暑症状,对此如何防止中暑就成为很多人所关心的了,中国人在夏天的时候很喜欢喝“绿豆粥”,绿豆性甘寒,能入心经和胃经,对于夏天消暑非常适合。另外,对于需要外出的人群,一定要备好防晒霜、风油精、宽檐帽、墨镜,还有就是不要为了贪图一时凉快而饮用冰冻饮料,以免造成胃部痉挛。
8、适当锻炼身体
夏季锻炼时间最好控制在1-2个小时,避免出现体力透支出现中暑的症状,时间最好选择在清晨或傍晚天气较为凉爽的时候进行;锻炼应以散步、打太极拳、做广播体操为好,剧烈的运动不宜做。
中医优生思想源远流长,早在数千年以前就有“取妻不取同姓”、“男女同姓,其生不蕃”的优生择偶观点,往后进一步发展,以“天人合一”的整体观为理论基础的优生思想逐步成熟并形成体系。中国传统优生思想对婚配、房事、孕产保健、饮食起居等方面均有详尽论述。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选择良偶,忌讳早婚
婚配是生育的第一步,古人有“婚配宜择优”“世有恶疾不娶”等说法,比如《广嗣纪要》里面的“择婚”一篇就己经提出“五种不宜”(俗称“五不女”)的说法,也就是说患有螺、纹、鼓、角、脉这五种生理疾病或缺陷的女子不适合婚配。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古代孕育重视婚前检查。
同时,古人遵循“同姓不昏,惧不殖也”的婚配观念,避免近亲结婚,这与现代遗传学优生观点不谋而合。
此外,多本古籍对结婚年龄有明确的记载,古人倡导适龄婚配,忌早婚。
正如《济阴纲目》所言“合男女必其当年,男……必三十而娶;女……必二十而嫁”。《经效产宝》提出所言:“若产育过多……诸证峰起”等。这与现代社会提倡的晚婚晚育、计划生育等优生优育思想高度吻合。
二、合理选择孕育时机,同时注意不宜房事过多。
古人除了认识到适龄婚配是优生优育的重要保证外,古人还重“视阴阳交合”的时机。古人重视“寡欲而求子”,认为房事过频会破坏父母气血,消耗男方精气同时引起女方气血不足,所以“寡欲乃有子,多欲则无子”,寡欲更有利于下一代健康。
古人受孕讲求时机,如《景岳全书》《校注妇人良方》就告诫人们,只有在“天日晴朗,时和气爽”,自然气候环境好,人的“情思清宁,精神闲裕”的时候,男女阴阳交合,才能生出“少疾,且聪慧贤明”之子。
如果在“大风大雨、严寒酷暑”等自然环境恶劣的时候交合,那么,即便怀孕了,也“宜下之,以免其祸”。
此外,古人聚精之道还包括,息怒,指行房前应当心平气和;戒酒,指酒后不入室等等。
参考文献:
[1] 陈晓珠. 中医综合干预对备孕二胎肾虚高龄妇女的影响[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7.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说法相信不少人都听过,不少人可能会在心中有这样的疑问:夏日炎炎,养阳不会上火吗?冬季严寒,养阴不是让身体更冷了吗?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聊聊关于为什么冬天要养阴、养肾这件事,让我们明明白白的做好冬季养生。
首先我们要知道,“秋冬养阴“中的”阴“指的是什么?
中医里所说的人体之”阴“,指的是精、血、津、液。这些营养性液体不但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还是阳气化生的物质基础,而”秋冬养阴“为的就是护藏精血,珍惜津液,让精气内聚,以滋养五脏,远离疾病。这就是冬季养“阴”的奥秘所在。
之所以要春夏“养阳”,是因为春季里阳气刚刚开始生发,风寒之邪还有“为非作歹,卷土重来“的迹象,稍不留意就感冒了,所以有”春不减衣“的说法。
春天里同样应该注意御寒保暖,以养人体之阳;到了夏季,天气炎热,人体的阳气充斥于体表,体内则阳气缺乏,湿气、阴邪聚集,呈现外热内冷的状态。而很多人又喜欢在夏日里吹空调、喝冷饮、吃冷食,这些都是会伤及阳气的,所以在纳凉避暑的同时,也要小心避免被湿露、冷气所伤,这样才能使“太阳之气长”。这也是春夏养阳的原因所在了。
同样的道理,秋天燥邪为患,易伤阴,服用一些滋阴补品,涂抹护肤品以防燥邪,可使“太阴之气收”;冬季里,人体阳气潜伏于体内,呈外冷内热的状态,容易蒸腾阴液,易感到干燥,需要养阴以濡养全身。加之不少人冬日里喜欢多吃一些辛辣的饮食,或饮酒以御寒,易生内热、湿热而伤阴,所以说秋冬需要养阴。
那么,冬季又为什么要养肾呢?
我们知道中医养生讲求顺应时节,四季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之说,而这一过程与人体五脏的对应关系就是肝主生、心主长、肺主收、肾主藏。冬日里,肾脏不仅要储备足够的能量以维持冬季热能的支出,还要为来年“春温春生”积蓄力量,以提高机体的防疫、抗病能力,减少疾病发生。
许多研究显示肾虚是导致心脑血管病、贫血、免疫功能低下等多种慢性疾病发病之因[1]。一项大样本调查显示亚健康的30项主要症状:记忆力减退、用脑后疲劳、思维效率低、耐力下降、虚弱、易感冒、头晕、目眩、腰膝酸痛、脱发等,这些也均为肾精亏虚的表现[1]。所以说冬季养肾是非常有必要的。
眼下立冬降至,知道了养生原理的“来龙去脉”后,便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在冬季养阴补肾,强身健体了。
作者 | 杨明博
文章首发于 | 肝博士杨明博大夫微博
由于春分这天,正好昼夜平分,阴阳各半,此时的节气特点是阴阳平衡,故养生也要顺应此时的节气特点,要讲求“平和”,以和为贵,以平为期。
今天就从“吃、穿、住(睡)、行(运动)”等几个方面,教大家春分过后如何养生!
吃什么
多吃韭菜等应季果蔬
中医介绍,春天万物生长,阳气升发。人体在这个季节新陈代谢旺盛,饮食宜甘而温,富含营养,以健脾助阳为原则。
食物可选择辛温发散的葱、香菜、花生、韭菜、虾仁等,少食辛辣之物,切忌进食生冷寒凉的食物,也不宜吃人参、膏方等滋补品,以及大鱼大肉等味重的食物。
因为春季阳气升发,如果吃这些,反而会压抑阳气的升发,碍脾胃,也不利于肝的养护。
总以应季之蔬菜、水果为主,正所谓“不时,不食”,但也要根据个人体质情况选用不同性味的食物。
怎么穿
下厚上薄,不过早减衣
“春不减衣,秋不戴帽”,“春捂秋冻”,春分节气气温还未完全转暖,不要过早减掉冬衣。过早减掉冬衣,一旦气温下降,就难以适应,会使身体抵抗力下降,外邪乘虚袭击机体,容易引发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及冬春季传染病。
穿衣下厚上薄,注意下肢及脚部保暖,最好能够微微出汗,以散去冬天潜伏的寒邪。老人及小孩普遍抵抗力比较差,容易患感冒或风疹等传染病,在这个时候就更应注意适时添减衣物,适量多穿一些衣服,不要一时减衣减得太快。
怎么住
早睡早起以养肝
《黄帝内经》说:“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逆之则伤肝……”意思是说立春开始后自然界生机勃勃,万物欣欣向荣,这时人们应当顺应自然界生机勃发之景,早睡早起,早晨去散散步,放松形体,使情志随着春天生发之气而不可违背它,这就是适应春天的养生方法。
违背了这种方法,就会损伤肝。因此,春季以舒畅身体,调达情志为养生方法。
如何行
多运动解春困
天气暖洋洋,人也变得懒洋洋。春困就像传染病,让大家忍不住哈欠连天。其实春困不是病,它是人体生理机能随自然季节变化而发生相应调节的一种生理现象。
缓解春困仅靠多睡是不行的,锻炼可以大大加快脑处理信息的反应速度,有效地防止春困。
消除春困最好是采用有氧运动,如慢跑、普拉提、瑜伽、太极拳等锻炼形式。这些运动能加快人体的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力,增加机体和脑部供氧。
例如普拉提能锻炼普通有氧运动难以锻炼到的身体部位。久坐造成的肩痛、腰酸或是肌肉不适等问题,都可以通过普拉提来改善。
古语云:“百草回芽,旧病萌发。”《黄帝内经》云“冬伤于寒,春必温病”、“冬不藏精,春必病温”,可见春分后是疾病多发的季节。
中医认为春属于肝,五行属风,其善行数变,多杂以寒湿等邪气协同侵袭人体,人发病时有急、快、广的特点。春天的多发病有肺炎、肝炎、流脑、麻疹、腮腺炎、过敏性哮喘、心肌梗塞、关节疼痛等。
因此对于有肝炎、过敏性哮喘、心肌梗塞等的患者要特别注意调养预防。
1、防治故疾复发重在疏导
肝主疏泄,只有保证肝脏的各项功能正常,方可有效遏制故疾频发的势头。要让肝脏发挥正常功能,应注意保持情绪的平衡。要顺应情志抒发,喜怒哀乐都要抒发,但要有节制。
在饮食上宜清补而不宜浊补,因为“肝主青色”,应多吃一些青色的食物以养肝。由于冬季进补导致肝脏积聚了大量油脂,需要将储存的热量和垃圾释放、清理出来,肝脏先清理干净了,护肝才有意义。
2、早睡早起
“百草回芽,旧病萌发”,春分节气有不少多发病,如高血压、过敏性鼻炎等。要预防这些疾病,不仅应早睡早起,规律作息;还要经常打扫房间,保证居住环境卫生。平时还可按揉鼻翼两侧的迎香穴,预防哮喘、鼻炎复发。
3、宜做保健操
从立春至春分,人体的经气分别运行于肝胆脾胃,如果以上脏腑有旧疾,可能在春季复发,不妨常做以下保健操来健体:
A.轻轻踮起脚跟,再轻轻放下脚跟着地,反复直到感觉头目舒适既可。
B.两脚张开,约与肩同宽,脚趾稍向外张,以身体舒适的角度为原则,右手上举,位于耳旁,手掌向上,右肩稍向前或向后活动,以右胁部有热气冲出来为度(如果没有这种感觉也一样可以做此动作),而后右手放松下垂,如此重复几次,然后换左手重复以上动作。
以上保健操有疏肝健脾、疏经活络、消除体内积滞的功效,可以帮助排除冬季体内的食积,是适合春季的养生运动。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作者 | 于晓云
文章首发于 | 中医美容产后调养于大夫微博
1、注重饮食调养
春季人体新陈代谢开始旺盛,饮食宜选用辛、甘、微温之品。春季饮食养生应避免吃油腻生冷食物,多吃富含维生素B的食物和新鲜蔬菜。现代医学研究认为,饮食过量、缺少维生素B是引起春天发困的原因之一。
春天是肝旺之时,多食酸性食物会使肝火更旺,损伤脾胃。应多吃一些味甘性平,且富含蛋白质、糖类、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瘦肉、禽蛋、牛奶、蜂蜜、豆制品、新鲜蔬菜、水果等。
2、穿衣要防寒保暖
俗话说“春捂秋冻”。春季气温反复变化,特别是中老年人代谢功能和调温功能比较差,一旦遭遇“倒春寒”受凉,极易感染疾病。尤其是北方春季多风,是支气管炎和哮喘等疾病多发时期,所以应严防感冒,防止肺部感染。
因此,为了对抗倒春寒,靳主任建议大家不要过早的脱掉冬装。当气温回升较大的时候,也不要过多减衣,应该随身携带外套,尤其是早晚要注意保暖。
3、饮食要注意预防上火
天气逐渐转暖,但早晚天气依然较冷,风邪渐增,此时整个冬天吃羊肉、补品等热性食物及在暖气环境下积攒下的内热,会随着大地复苏在人体中生发出来,人们很容易出现口舌干燥、口腔溃烂等情况,也就是俗称的上火。
因此,此节气应多吃新鲜蔬菜、水果,清淡饮食,以补充人体水分,菠菜、韭菜等都是不错的蔬菜,少食油腻之品。食疗多以粥为好,可做成莲子粥、山药粥、红枣粥等。此季节,应少吃羊肉、狗肉等温热之品。
4、每天梳头百下
《养生论》说:“春三月,每朝梳头一二百下”。春季每天梳头是很好的养生保健方法。因为春天是自然阳气萌生升发的季节,这时人体的阳气也顺应自然,有向上向外升发的特点,表现为毛孔逐渐舒展,代谢旺盛,生长迅速。
故春天梳头,正符合这一春季养生的要求,有宣行郁滞,疏利气血,通达阳气的重要作用。
5、适当吃些甜品
春天养生重在养肝,而肝脏需要干糖原,另外,肝在五行属木,肝木克脾土,因此,春天可以适当的多吃一些甜品,这样对养护脾胃非常的有帮助,当然,如果是糖尿病的病人还是要控制甜品,减少糖的摄入。
饮食上选用温性食物进补,这样可以平和情绪,疏肝理气。建议可以多补充如荞麦、薏苡仁、豆浆、绿豆及苹果、芝麻、核桃等。还可以适当的补充梨、藕、荠菜、百合等食物。
6、睡眠要充足
春季,人们常有困倦之感,早晨不易睡醒,白天则昏昏欲睡。这是因为春季气温回升,人体活动量增加,体表末梢血管开始舒张,体表血流量增大,使脑部的供氧量显得不足,从而产生“春困”现象。
为此,我们要积极做好身体的协调适应工作,每天中午最好午睡一个小时左右,以补春季睡眠之不足。下午则安排适量的体育活动,如散步、打太极拳、做健身操等。
7、要注意调理脾胃
中医认为,脾胃乃“后天之本”,也就是人生存的根本。好的脾胃能提高人的身体免疫机能、防老抗衰。因此,早春更应该注意调理脾胃。
如何调理脾胃?靳主任告诉我们,首先,饮食要有规律,定时定量,不要暴饮暴食;饮食清淡,多吃粗粮。其次,注意保暖,少吃生冷食物。再次,平时应该多锻炼。最后,经常保持良好的情绪,对脾胃调理也非常重要。
8、春季宜增加运动量
到了春季,人体堆积了大量过剩的油脂。春天来了,气候转暖,万物复苏,此时增加运动量不仅能够活动筋骨、帮助气血流通、加快身体的新陈代谢、促进阳气的升发,还可以帮助消耗体内多余的脂肪与热量。因此,春季是一年中很好的锻炼季节。
但是春季锻炼时也要注意,由于春季昼夜温差较大,且春季自然界风邪较多。因此进行户外运动时运动量不宜太大,宜微汗即止,不必大汗淋漓、气喘吁吁,以免运动后汗出当风,感受风邪而发病。
9、保持心情愉快
春季需养肝,首先是保持心情愉快。人常说“怒伤肝”,因此,应学会戒怒,尽可能做到心平气和、乐观开朗,从而使肝火熄灭,肝气正常升发、顺调。
否则,情绪过度受刺激会破坏五脏平衡协调的关系,轻者使人神经衰弱、内分泌紊乱,重者则可致精神失常、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大大降低人体免疫力。
10、万物复苏、注意防病
俗语说:“百草回芽,百病引发”春天万物萌动,也适合细菌、病毒等病源微生物的繁殖和传播,不但容易引发流感、肺炎、流脑、猩红热、腮腺炎等,若不重视养生保健,一些旧病宿疾也易复发与加重,如偏头痛、咽炎、过敏性哮喘、高血压、心肌梗塞、精神病等。
上面介绍的这些注意事项大家都清楚了吗?春天是旧疾易复发的季节,大家应特别注意讲卫生、防虫害、多开窗通风,注意调摄身心,防止疾病发生。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秋季的到来,让人们燥热的情绪逐渐平静,但也会随之而来新的问题。气温开始下降,雨量减少,空气湿度相对降低,气候偏于干燥,此时人体内阳气渐收,阴气生长,所以秋季养生贵在养阴防燥。人体在经过夏季过多的发泄之后,机体各组织系统均处于水分相对贫乏的状态,如果这时再受风着凉,极易引发头痛,鼻塞,胃痛,关节痛等一系列症状,甚至旧病复发或诱发新病,所以秋季里还应注意防凉。
立秋后早晨喝碗粥就是一种非常好的养生方式,既可泻秋凉,又能防秋燥,不如今天我们就来看看适合秋季养生又美味的好粥吧。
1、小米粥
说到秋季的养生粥,不得不提小米粥。小米粥素有“黄金粥”之美称,由于小米不需精制,保存了许多的维生素和无机盐,维生素B1是大米的好几倍,无机盐含量也高于大米。小米粥具有滋阴养血,和胃安眠等功效,特别适合秋季养生。在熬煮小米粥的时候,加入少许白米或糯米,玉米渣,红薯,南瓜,山药等同煮,不但可以增加营养,还可以改善小米粥粗糙的口感,使粥更加浓稠绵滑。
取小米一杯,玉米渣半杯,红薯一根。将小米和玉米渣略为淘洗后,加清水大火煮沸后,转中小火。红薯去皮洗净切成小块,加入煮开的小米粥里。等小米和红薯都熬至软绵顺滑即可熄火、食用。
2、菊花粥
菊花60克、米100克。先将菊花煎汤,再同米煮成粥。具有散风热、清时火、明目等功效,对秋季风热型感冒、心烦咽燥、目赤肿痛等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同时对心血管疾病也有很好防治作用。
3、百合银耳粥
鲜百合50克,银耳10克,大米100克。将百合洗净切碎,银耳用温水发开后,洗净切碎,与大米同煮为粥。百合,味甘性微寒,有养阴润肺、清心安神的功效;银耳,味甘淡性平,有滋阴润肺、养胃生津的功效;大米益气健脾,三者同煮为粥,具有润阴润燥、补肺养心、健脾生津的作用,非常适合在干燥的秋季食用。
4、红薯粳米粥
选两块红薯和适量的粳米,将红薯洗净、去皮,切成菱形,粳米洗净后放入锅中加水熬煮,最后放入块状的红薯熬熟即可。红薯性味甘平,具有补中和血、益气生津、宽肠胃的功效。而与粳米熬成的粥有健脾养胃、益气通乳、润肺通便的功效,秋季常食此粥,还能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减少皮下脂肪,起到延年益寿的作用。
5、梨粥
取两三个梨,洗净后去核、切碎,加大米100克,加水煮成粥。梨,味甘酸性凉,有生津润燥、清热化痰的功效,大米健脾益气,两者同煮为粥,具有益气健脾、滋阴润燥的作用,可作为预防秋燥的保健食品。
当然了,千万不要因为说粥能养生,就误认为顿顿养生粥更健康,凡事过犹不及,尤其老人不宜天天喝粥。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消化系统逐渐衰退,适当喝粥确实有利于消化,但如果天天如此,反而对身体不利。因为喝粥不用细嚼,缺少咀嚼会加速老年人咀嚼器官的退化,同时粥类食物中纤维含量较低,也不利于排毒。所以,无论是什么样的养生方式,都要注意适度哦。
京东健康出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和使用
授权及合作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
康熙说:“七十老人,不可食盐酱咸物,夜不可食饭,遇晚则寝,灯下不可看书,朕行之久而有益也。”这句就很好,老年人不要吃口味太重的食物,要做到早睡早起以及不要在灯下看书等。
现在生活不比当年,康熙皇帝的生活在那时候算好的了。可和现在比起来,他那生活基本上算小康了,也就是现在一些小资的生活就可以比得上康熙了。康熙皇帝在那时候说那些话略显矫情,但搁到现在还具有很大的价值的。现代人,总体来说都存在营养过剩的情况,见到好吃的基本上忘记节制,这样不好。于是现代人就出现了很多血脂高、血糖高等疾病。
总结康熙皇帝的养生经,对我们有益的还不少。
现在生活好了,人们可吃的东西多了,吃饭过多也成为问题了。我们可以学学康熙,一天少吃一顿,只要有足够的营养就可以了。
不要吃太咸、太腻的食物。
晚上吃多了不容易消化,时间长了就导致脾胃损伤。中医认为脾胃是人的后天之本,人的生长发育都需要脾胃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脾胃一旦不好,人的健康就会出问题了。
这条现在比较适合孩子,现在孩子的近视问题很严重,很大程度都是因为不注意用眼引起的。
(附:康熙: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1661年-1722年在位),年号“康熙”。蒙古人称为恩赫阿木古朗汗或阿木古朗汗;西藏方面尊称为“文殊皇帝”。顺治帝第三子,生母为孝康章皇后佟佳氏。
康熙帝8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执政初期,国内国际形势非常严峻。面对严峻局势,他坚持大规模用兵,以实现国土完整和统一。
康熙帝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奠定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有学者尊之为“千古一帝”, [5-7] 也有学者尊称其为“千年一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