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一、室颤是怎么回事儿?
心室颤动,简称室颤!是临床上最为严重嗯一种恶性心律失常!心室扑动与颤动是介于室速和室颤之间的一种过渡心律,室扑发生后患者的心肌呈无力状态的快速收缩,使其心输出量明显下降,甚至为零。室扑的持续时间很短,一般在数分钟内就会转为室颤。室颤情况下,患者心室肌不能规律跳动,而是呈蠕动状态,各部分心肌不能接受窦房结指令,而是心肌各自发生快而不协调地颤动!心脏因为完全丧失心脏整体收缩功能,进而导致心脏无排血,心音和脉搏消失,而心脏无泵血会导致心、脑等器官和周围组织血液灌注停止,进而威胁生命造成心源性猝死。室颤后需要进行迅速而有效的心肺复苏,及早进行电除颤复律治疗。
二、为什么说室颤就是进了鬼门关?
我们明白了世上的道理,就可以想象到实战时其实和心脏停搏其结果是一样的,如果试探,不能及时救治,那么心脑以及周围组织就会因为缺血而导致不可逆的坏死。以心脏为例,如果4~6分钟以内不能进行及时的除颤和心肺复苏,那么患者能够抢救成功的概率大大减少。乙脑主支为例,如果6分钟以内不能进行脑部的血液灌注,那么脑组织就会出现不可逆的坏死。所以室颤一旦发生黄金的抢救时间内,进行心肺复苏和电除颤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室颤发生后该怎么办?
一旦确诊患者发生室颤,及时而有效的进行心肺复苏并进行电除颤,是救治此类患者最为有效的方法。电除颤,是用非同步直流电进行除颤治疗,同时在没有富力之前进行有效的心肺复苏,可以保证患者的心脑以及周围组织的血液灌注,心肺复苏成功或者电除颤成功以后,进行后续的相关治疗,可以有效的减少心肺复苏后相关的并发症。
室颤不同于房颤,是一种严重威胁我们生命安全的严重心律失常,所以对室颤进行有效的治疗非常重要。看懂了吗?关注我们,每天都有更新的科普推送给您。我是有思想有态度的李医生,关注我们,每天都有不一样的科普推荐给您!关注我们,关注心脏健康,关注心理健康,关注身体健康,关注不一样的科普平台!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说起精神病,第一印象可能是「发疯」、「乱骂人」、「行为异常」,或者是失眠、抑郁、自杀、自残等,很多影视剧作品也喜欢把「犯罪」和精神疾病相关联。
其实那只是冰山一角,精神疾病还会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比如身体的各种疼痛、说不清的难过、痛苦、浑身不适、尿频、大便次数多、食欲不振或食欲亢进等。
即使诊断为各种疾病,花钱无数却无法消除疾苦,使病人倍受煎熬,就是说身体的各种痛苦还可以以非常隐蔽的形式隐藏在精神疾病之中,使我们很难识别其庐山真面目,换句话说精神疾病才是这些身体病症的根源,治好了这些精神问题,才可以改善躯体不适症状。
今天,我们要讲述的3位患者患病的经历,起病之初的很长一段时间,「疼痛」是他们主要痛苦的症状……
故事1:
19岁的刘甜甜(化名)在某大学读书,平素话少,不喜欢社交,很少和宿舍人说话,舍友们背地里说她「自命不凡」。一个人去食堂吃饭、独自去教室上课,不愿参加学校、班级、宿舍的活动,渐渐的各种活动大家也不叫她了。
大三的下学期,班主任找到了刘甜甜,「你最近怎么总是旷课?再这样下去,都难毕业!」「老师,真的不是故意的。也不知道怎么了,就是觉得头疼的很,时不时还胸口疼,上述疼痛症状位置不固定,好像经常移动,已经看了好几家医院了,都查不出什么毛病来,只能回宿舍躺着……」
故事2:
兢兢业业的闫爽(化名)是名银行职员,35岁上升空间有限,身体也拼不过年轻一辈。
经常因为身体难受休病假,半年没上班了,病情不但没好反而越来越严重「觉得浑身疼,喜欢躺着,可是躺着症状也不能减轻,动起来就疼得厉害,终日卧床,根本下不了床!」
闫爽告诉我们,某市的医院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按照此病治疗一段时间一点·没效果,又到外地另一个大医院诊断是“肌纤维痛”,又吃了许多药,治疗一段时间还是不见好转,而且到处都疼。
家人听说是精神因素导致的,把她送到某大城市的三甲精神病院求治,被收入精神病院住院治疗,吃了很多抗抑郁、抗焦虑药,疼痛症状有所改善,还是好不彻底。
故事3:
张德民(化名)是一家互联网公司的项目经理,和竞争对手打「商业战」是他的日常。
最近,他打了场败仗,营业额被对手吊打、碾压,那以后经常感觉腿疼、腰疼,没有力气,甚至都站不起来了…
他怀疑自己患了重病,可是一直查不到原因,可是过一段时间又头疼起来,经常去医院检查头疼的问题,可是以往的毛病却不再提了,好像已经好了一样,为了搞清头疼原因,他住进医院,各专科会诊后,结论是「无器质性疾病,建议去心理科治疗」。这个结果使他很沮丧,几乎要崩溃了,七尺的男儿居然哇哇大哭了起来……
于是,我们走访了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找到了3名患者的接诊医生——李江波主任。
李江波从事精神科医疗工作已经30余年了,而且在日本研究森田疗法、心身医学多年,他告诉我们:“精神疾病的一部分症状很有迷惑性,往往以身体感觉异常为主要表现,身体各部位的疼痛、闷、晕、胀、无力等,为此无论病人还是家属都会认为是身体出了毛病,各科医师也是首先这样考虑的,会积极地做各种检查,帮助病人查找发病病因,而且给与对症治疗。”
有时即使给予病人充分地治疗,症状还是没见好,医师才会考虑是否存在精神心理方面的问题,建议到心理科治疗。
而很多患者仍无法同意医生的意见,继续换一家医院或换一个科室再重复检查和治疗,往往是几经周折,万般无奈才不得不半信半疑的去精神科或心理科求治。
其实做了几十种检查也不过就是一类检查,即身体检查,若身体检查没问题,患者又不是装病,那一定还有其他原因,那就是心理方面因素,包括心理疾病、不良行为和性格、饮食、性行为异常、人际关系问题等,所以另一部分检查就是心理检查,可以帮助我们去探索非器质性痛苦的真正原因。
所谓术业有专攻,上面3位「各种疼」的病人,遇到李江波之前,也是四处求医,各种检查来了一遍,查不出明确的病变,吃了一些药也都不见好转,即使是吃了一些抗抑郁药物,症状有所改善,仍不能完全得到治愈,。
最终,李江波主任给他们1个共同的诊断——躯体形式障碍,就是我们提到的「精神疾病」之一。
国际上对这个病的病因仍没有弄清,在最近的国际疾病分类,把这个病的名称又改为躯体不适障碍。许多医学专家都认为情绪的压抑和对现实的逃避是「躯体形式障碍」的主要病因,如果情绪没能表达出来,就会表现在躯体上。
但是事实上其病因也许并不仅限于此,李江波主任告诉我们,躯体形式障碍的患者,性格倾向于过于敏感、胆小,过度追求完美。
生活中经常由于劳累、被批评、失败、挫折、寒冷、炎热、紧张、恐惧、生气等因素导致躯体不适感,或者由于偶尔的失眠导致身体不适感觉,这种躯体不适本来是对这些刺激因素的正常反应和现象,正常的现象不去在意它很快就会消失,而具有上述性格特征的人,对于身体出现的哪怕一点不适感觉都特别敏感,容易往坏了想,越想越怕。
因此对这些身体不适感觉引起“特别关注”,越是关注,其身体不适感觉就会越是被增强,这是一种精神交互作用,它使躯体不适症状越来越加强,形成恶性循环,逐渐加重而难以治愈。
故事1的主人公比较孤僻,不愿与人交往,同学不理她又很生气,经常生气就头疼,头疼就不上课,就更有时间去关注头痛,就更头疼,可是经常吃完饭就躺着,不容易消化,胃肠又不舒服了,开始关注胃肠,越关注就感觉越难受。
故事2的主人公是银行职员,经常坐着,回家很累,家务都是丈夫做,自己坐着吃现成的,久坐不动很容易导致身体弱,肌肉僵硬疼痛,越是关注这种疼痛,就越痛,就越不爱动(精神交互作用),陷入恶性循环,疼痛久治不愈,心情越来越差,情绪越来越低落,抗抑郁药物治疗以后情绪得到改善,躯体不适感得到减轻,然而不爱动的习惯没有改变,身体肌肉久坐导致的僵硬感仍没有改善。所以尽管服了很多抗抑郁药物,疼痛症状仍然不能彻底改善。
故事3的主人公,由于工作关系,经常在电脑旁久坐,久之难免颈肩、腰部疼痛,由于工作失利,导致情绪消沉,身体不适感觉增强,为此却怀疑是患了躯体疾病,到医院又查不出器质性疾病,更是心怀疑虑,更加关注躯体不适症状,却没有改变久坐不动的状态,越是这样就越是容易身体不适症状加重。
第一个病人有个特点:闲着的时候疼加重、忙起来的时候疼痛减轻甚至不疼。所以,李江波主任在接诊她的时候,除了对应给与抗抑郁、抗焦虑药物的治疗外,还建议她发展点适合自己的体育项目。
比如打打羽毛球、乒乓球、游泳等,这种活动既可以强身健体、增强大脑的快乐信号,还能让她通过这些活动变得开朗起来,打开心门,积极交友,这样就减少了对不适感觉的关注,切断了精神交互作用,使疼痛等躯体不适症状减轻,心情就更加愉悦,也逐渐愿意与同学适当交往,形成良性循环,躯体疼痛症状逐渐消失。
第二个病人,尽可能去改变久坐、不爱动的习惯,既然没有查出确切的身体各系统的问题,给予抗抑郁药物、抗焦虑药物,改善睡眠、情绪,同时鼓励她在床上爬起来(因为以往经常躺着,身体不动,尽量休息并无疼痛改善效果);从开始每天走100步,一点一点的加到每天1千步,最后每天突破10000步,用这种「目标性激励」的方式,促使她活动起来,不去关注和放大躯体不适症状,转移注意力,切断精神交互作用,切断恶性循环,建立良性循环;
第三位男病人把自己的疼痛症状想的很坏,认为可能是患了什么重病,越是这样就越害怕,反而症状就越严重,其实怕病就等于希望健康,那就建议他为了健康而多去进行身体锻炼,同时给予抗抑郁药物,改善情绪、睡眠,这样一来关注的焦点发生了改变,切断了精神交互作用,改善了恶性循环,也改善了久坐不动的不良习惯。
通过上述治疗和指导,以及患者的配合,上述患者都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精神类疾病一旦发生,有些患者症状来势凶猛,进展异常迅速;有些症状的诱因很难以被患者本人和家属察觉,医生有时也很难鉴别。
但是如果没有器质性疾病证据,按照身体疾病不能使其身体不适症状得到改善的患者,一定要关注是否可能存在心理方面的问题,一旦确定心理方面的异常改变,精神疾病的治疗要采取综合的方法,即药物治疗与心理治疗相结合的方法,改变其不良生活习惯,改变其不断关注躯体不适症状的状态。
李江波主任把精神症状、躯体不适症状比喻成「火」,如果单纯用药治疗比喻成消防队灭火,不将持续的不良情绪和不断地对症状的关注掐断,就如同没有切断火源,病情就会反反复复,不能得到好转。
李江波主任有很多病人朋友,他们都亲切的叫他「知心李老师」。面对病人,他喜欢倾注120%的爱心和100%的专业,这也是病人「络绎不绝」、「好评如潮」的原因。
如果您阅读完这篇文章,也发现了相关的问题,可以点击下方的卡片,找到我们的李江波主任进行线上咨询,祝您健康!
气郁质是由于长期的情志不畅、气机郁滞而形成的以性格内向不稳定、忧郁脆弱、敏感多疑为主要表现的体质状态,这种体质状态多见于中青年,并以女性居多。气郁质易伤患者情志和饮食,如果长期得不到调养会影响到患者的身体健康,诱发各种疾病,比如抑郁症、梅核气、惊恐、肿瘤等。
《红楼梦》中的林妹妹便是典型的气郁质,往往会表现出闷闷不乐、体弱多病,甚至最终落得一个病死的结果。气郁质伤心伤神还致病,危害那么大,该怎样调理好呢?学习这5种调理方法,,拒绝做现实版的林妹妹。
气郁质的患者需要注重日常饮食搭配,做好饮食调理,便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日常生活中多吃一些行气的食物,比如茴香、洋葱、橘子等。同时,需要避免吃过于生冷寒凉的食物,哪怕是上火了,也要注意不可以吃太凉的东西,也不宜喝浓茶、咖啡等饮品。
此外,气郁质的患者尤其要注重补益气血、调肝养肝、理气解郁和健脾养胃,可以适当吃一些当归、何首乌、白芍、熟地、覆盆子、优质蛋白质等具有补益肝血作用的食物,以调节患者脾胃功能,增加补益效果。
气郁质虽是患者身体内部的一种体质表现,但生活起居方面没有做好,同样会对患者身体内部产生不好的影响,比如长期熬夜、饮酒、抽烟等不良的生活习惯,会影响到人体的内分泌和新陈代谢,从而加剧患者的气郁。
所以,对于气郁质的患者要规律作息、保证睡眠、避寒就暖、不要熬夜。同时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尽量避开过于紧张、压力过大的工作环境,以免加重气血郁滞。
气郁质的患者非常需要运动,运动能够帮助推动体内气的运行和畅达,疏通患者体内的郁结和瘀阻,化疾病于无形。比如跑步、登山、打球、武术、游泳等有氧运动,只有每日保持足够的运动量,才能够很好地调畅气血,促进食欲和改善睡眠,对调理“气郁质”有很大的帮助。
但需要注意的是,每日的运动需要适量,切不可过多锻炼,同时也不要间歇式的锻炼,“三天打渔两天晒网”的运动模式,是没有明显效果的。
气郁体质地调理关键在于患者的情绪管理和心态调节,良好的情绪是保持健康的第一步,患者应尽量保持情绪稳定,避免大起大落,才更有利于调理气郁质。
同时,患者自己应学会释放内心的压抑情绪,凡事想开点,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和解决问题,不仅会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同时也不会产生压抑、焦急等负面情绪来影响到身体健康,笑口常开,好彩才自然来。
气郁质的患者因为气机阻滞、血脉不畅等原因,容易产生毒素淤积、难以排出的情况,从而使患者出现色斑、痘痘、黑眼圈等皮肤问题,所以气郁质的患者还可以从外部护肤上进行体质调理,日常生活中多注重皮肤补水,或者吃一些滋阴润肤的食品,比如雪梨、麦冬、银耳、燕窝等。此外,还可以用热毛巾敷面,对改善皮肤干燥和循环不佳造成的皮肤问题都有好处。
这里说的脚气指的是足癣,和脚气病相差十万八千里,这个一定要明确。
足癣是发生于足跖部、趾间皮肤的皮肤癣菌感染。奇痒难忍,有时候会伴有脚臭。一般夏季发病,冬天较轻。与中医所称的臭田螺、田螺疱相类似。
有些人称它为“香港脚”。 多发于中、青年人,儿童少见,男性一般多于女性。一般分为水泡型,浸渍型,角化型和糜烂型。
不同的类型,治疗的方法和药物也有所不同。
局部治疗
1、对于水泡型和浸渍型以及糜烂较轻者,可以每天早晚用1∶6000或1∶4000高锰酸钾溶液或3%醋酸铅溶液浸泡或湿敷,每次20~30min,浸泡后用消毒布巾拭干。然后外用2%克霉唑乳膏、特比萘芬乳膏、联苯苄唑乳膏、环吡酮胺乳膏、利拉萘酯乳膏、萘替芬乳膏等(任选一种),慎用刺激性强药剂。
中医治疗:宜每天早晚用土大黄或黄精或马齿苋煎水,5%明矾水作湿敷,或用马齿苋60g,黄柏20g,苦参20g煎水浸泡,每天2~3次,每次1~2h。夜间外用10% 碱式没食子酸铋(代马妥,次没食子酸铋)氧化锌油调匀外涂。待炎症消退,腐烂完全平复后,每天选涂土槿皮酊或中药醋剂。
2、对于渗出比较多的糜烂型,可以选用上述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或湿敷,有继发细菌感染者可酌加0.1% 依沙吖啶(利凡诺),渗出停止,糜烂面减轻后可以选用2%克霉唑乳膏、特比萘芬乳膏、联苯苄唑乳膏、环吡酮胺乳膏、利拉萘酯乳膏、萘替芬乳膏等(任选一种)外涂治疗。中医治疗同上。
3、对于角化型,病程长,治疗疗程也比较长。开始采用抗真菌作用和剥脱作用较强的酊剂如复方土槿皮酊或复方苯甲酸酊,也可用10%~30%醋酸浸泡双足,每次20~30min。
待角化过度明显减轻后,改用作用相对较弱的软膏外搽,如半量的复方苯甲酸软膏或10%~20%的尿素软膏等,以巩固疗效和恢复正常的皮肤屏障功能。
最后再用抗真菌的药膏维持治疗。疗程大约两个月左右。中医治疗:用苍肤水剂(苍耳子15g,地肤子15g,土槿皮15g,蛇床子15g,苦参15g,百部15g,枯矾6g,水3000ml),煮沸20min后待温浸泡15~20min,每天1~2次,或于洗脚水中加入适量食醋浸泡,然后外用抗真菌药膏。
以上是正统的治疗方法,我个人的经验,在湿敷或是浸泡后的抗菌药膏治疗阶段。可以外用曲咪新乳膏(易菲莎)或是(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派瑞松),联合一种抗真菌药膏。
连用两周,一般的脚气症状都消除了,和好了一样。因为前面的两种药膏都含有少量激素(曲安奈德)能有效的抗炎,减轻症状。但是这时也不能掉以轻心,需要继续用单纯抗真菌的药膏再连用4-6周,这样才能根治。治疗好了后一定要穿透气的鞋,没了潮湿温暖的环境,真菌就不再长了,脚气就不复发了。
系统治疗
对于局部治疗疗效不佳或皮损范围较广泛者,可短期口服抗真菌药物如伊曲康唑胶囊(副作用小,疗效好,推荐使用)(价格高)、氟康唑片(便宜)、特比奈芬片(便宜)等配合治疗,一般1~2周即可。
所以脚气的治疗,并不是像网上说的那样这么难治疗,只要是选对方法、用足疗程,还是很好治疗的。祝各位脚气患者早日康复。
根据胫腓骨远端的特点,骨折后主要并发症如下:
容易骨折:胫腓骨远没有大腿骨这么强大,无论是汽车撞伤,砸伤或者是摔倒,胫腓骨远端这个地方受伤的机会都会非常大,也很容易骨折。
容易伤口不愈合:胫腓骨远端的皮肤很薄,特别是胫骨的前内侧,用手都能直接摸到骨头的形状,因为皮肤薄,皮肤受伤后愈合的能力差,很容易出现皮肤发黑、坏死等现象。
容易骨不愈合:胫腓骨远端不光皮肤薄,皮肤下面肌肉也少,这会导致此处的营养血管也很少,缺少局部营养支持,骨头就不容易愈合。
容易感染:又由于此处局部营养较少,因此抗感染能力就差,容易感染。如果是开放性骨折,污染越重,感染机会就会越大。二、术后胫骨远端切口的高压泵、腓骨切口硬硬的东西是什么?
据患者的描述,医生也说是促进伤口愈合,这个仪器为创面持续负压吸引装置,当然该装置的各种品牌在具体功能及使用上会稍有差异,主要作用如下:
预防感染或者抗感染:此装置将伤口完全覆盖,不用换药,免去伤口暴露在外面以及平时换药时带来的医源性感染,另外有一根管子起到持续负压吸引的作用,细菌进不去,分泌物还不断被吸出,预防及抗感染。
促进伤口愈合:合理的负压以及感染的控制可以促进伤口愈合。但需要强调的一点是,持续负压吸引什么都好,就是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费用高,医保也不能全部报销,因此大大阻碍了临床医生的广泛使用。
患者描述的脂肪液其实也就是脂肪液化。脂肪液化是手术后常见并发症,原因复杂,医生并不能预测,多发生在手术以后5~7d,大部分病人除诉切口有较多黄色渗液外,无其它自觉症状,伤口按压也不会出现疼痛。
根据刚才的介绍,最好的方法当然是使用持续负压吸引装置,但实际工作中医生通常会采取每天换药,并予伤口放置引流纱条充分引出渗出物,毕竟持续负压吸引装置费用高,而通常换药处理脂肪液化也能在3~7天治愈。理论上来说,脂肪液化伤口并没有细菌,不是感染。但值得一提的是,严重的脂肪液化最后会导致伤口感染。
脂肪液化在一周以后仍然没有好转,必须考虑伤口感染,处理措施一般如下:
建议使用持续负压吸引装置,如果没有条件,伤口每日换药,注意换药的正规操作;
建议合理的全身使用抗生素,根据伤口渗出液的细菌培养结果选用最敏感的抗生素,该患者描述局部使用“左氧氟沙星”,王医生不太赞同,因局部使用抗生素会引起耐药;
必要时伤口打开清创,并做正规清创后处理;
最后一步,伤口感染实在不能控制,现术后1月,骨折未愈合,应该取出内固定改外固定支架(如下图)。伤口继续换药至感染控制。
根据以上分析,感染的原因考虑是脂肪液化,胫腓骨下端营养差,确实也容易感染。接下来应该遵医嘱进行正规的抗感染治疗,或者去条件更好的上级医院,必要时取出内固定。当然,即使是身体健康的患者,也需要戒烟、加强营养、多休息,祝您早日康复
问题提示这种手脚麻木不是一过性的,而是一种经常性的手脚麻木,应引起大家的重视,仔细查因非常重要!
我们大部分人在日常生活中都会遇到手脚麻木的症状,但是基本上属于一过性的。
何为一过性的?其实就是一些外部原因比如体位压迫、姿势不对等引起的供血不足正常性生理性手脚麻木现象,改变体位解除压迫就可以缓解的!
但是如果像题目中涉及到的手脚麻木是一种经常性的,尤其是长期得不到缓解的,那么就不是简单的压迫问题,需提高警惕, 尤其是还对于一些还患有高血压、糖尿病以及冠心病等慢性疾病的患者,应及时到医院做相应康复处理!
大家可以根据年龄、病因以及手脚麻木等角度进行适当的排查:
第一种,年龄上,如果是老年人,出现一侧上肢或者下肢,尤其是出现半身麻木,可以考虑为脑部动脉血管硬化引起供血不足,出现相应的感觉运动神经中枢障碍引起的,这种手脚麻木应及时到医院治疗,否则有发展为瘫痪可能性!
第二种,现实生活中最为常见的,尤其是发生在一些长期重力劳动、伏案工作以及一些特殊职业的人身上,由于椎骨压迫我们神经引起的!
如是单侧大腿或小腿,足部麻木,通常还会伴有腰部位置疼痛不适,这时候就可以考虑为腰椎疾病引起的,最常见的就是腰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滑脱等引起的,到医院拍个核磁即可诊断!
如是出现上臂手指麻木,那么大家应该考虑颈椎压迫神经引起的,最常见就是颈椎病了,但是通常不同颈椎部位压迫神经引起的手指麻木位置会有所不同,教大家几点判断方法:
第三种,现在年轻人也比较多见的,很多时候是因为精神压力过大、焦虑紧张以及乏力等随情绪变化的手脚麻木,心情好就没事,一旦情绪低谷又出现麻木,这往往是因为我们植物神经紊乱引起的,调整好植物神经可以得到有效缓解。
第四种,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的神经炎性麻木,典型特点是远端肢体麻木,还表现为对称性的,这种情况往往要治疗原发病才能得到缓解。
第五种,就是家庭妇女,经常拖地,干清洁以及一些常用到手腕部位的人经常出现的麻木,属于腕管综合征导致的正中神经压迫!
所以,不要小看简单的手脚麻木等症状,尤其是题中涉及到的经常性手脚麻木,往往是由于神经受到压迫或者炎症入侵等疾病引起的,必须要引起的足够重视,及时处理原发病,避免不可逆的损伤造成永久性的疾患!
阿尔茨海默病仿佛是老人的脑海里的一块橡皮擦,患病的老人渐渐忘记了最爱的家人、忘记吃饭、忘记从前的一切……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进行性中枢神经系统的退化性病变,是老年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
为什么这种常见疾病,会悄悄「偷走」老人的生命?今天是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个疾病。
阿尔茨海默病不仅毁坏人的健康,也伤害一个幸福的家庭,值得注意的是,这个疾病并不专属于老人。
因此,我们也要跟家里的长辈一起,保持充足的睡眠、合理的饮食、健康的体态、良好的心态、适量的脑力活动和增加亲友间的交往,帮助家人也帮助自己预防阿尔茨海默病。
女人哭着对我们说,当初真后悔转院,结局还不是一样,花了那么多钱,最终不还是人财两空。她说的是那样无奈,绝望,也深深冲撞着我们的内心。
作为医生,我们常常要反思的一个问题,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
但大多数时候,我们也没有准确的答案,正如接诊46岁的张军的时候,说实话,我们也不知道最终会是这样的结果。
半个月前,46岁的张军因为头痛到医院就诊,检查明确为脑干出血,这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如果大脑是人体的指挥部,那么脑干则是大脑的司令部,它是大脑最为重要的部位,可想而知,如果这里发生了血管破裂出血,结果会是什么样。
事实上,入院后,张军的病情进展很快,脑干出血让他陷入昏迷,呼吸也开始越来越不好,医学上,脑干出血的死亡率非常高,我们将最坏的结果告诉了他的家属,随即张军被转入了重症监护室,但即便有各种精密的仪器,对于脑干出血,这些仪器也只能是维系生命,CT片上显示,脑干出血量比较大,神经外科的医生会诊后表示没有手术机会了,就算家属愿意赌,愿意承担风险,也没有太大的含义,没有手术机会,也只能保守治疗。
在与家属谈话的时候,我们说了三种可能的结果。
第一种,最好的结果,用了钱,保住了命,人也能够清醒,日后生活还能自理。
第二种,最坏的结果,用了钱,没保住命,最终还是人财两空。
第三种,中等的结果,用了钱,保住了命,但是呈现植物人状态,或是遗留有瘫痪等后遗症。
患者的家属陷入巨大的悲伤与困惑之中,他们一遍一遍重复着,他才只有46岁啊!
可是医学是无情的,如果46岁的张军平时能够爱惜下自己的身体,悲剧理应能避免,40岁体检查出高血压的时候,他置之不理,从未按时监测血压,口服降压药物,他平时特别喜欢高脂肪,高盐类食物,严重肥胖,缺少运动,还长期抽烟酗酒。
高血压是脑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也是导致脑出血最常见的元凶。
在重症监护室住了五天吧,因为没什么起色,张军的家属就一致要求转到了省里最好的医院,他的妻子说,去省级医院,算是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了。
但医学并不完美,对于已经明确的脑干出血,去更好的医院,也未必会有更好的选择。
事实上,半个月之后,转了一个圈的张军,再次从省里转了回来。
省级医院的专家团队对他的家属说,该想的办法都想了,没什么用了,你们还是回当地医院继续治疗吧!
事实上,就算医生不主动提出,家属也会提出,因为,他们早已不堪重负。
住在全省最好医院的重症监护室,你能想象的出一天的医疗费用会是多少吗,更何况是一名脑干出血的危重患者,一直住在重症监护室半个月没有回来。
厚厚的一沓账单很容易让人崩溃,他的妻子说,就半个月,用了二十万,他才46岁,我们都想尽力,可是……真的没辙了……
她一边说一边哭,半个月前,转去省级医院之前,她还满怀信心,说那里是最后的救命稻草。
但是最好的医院给他们的也是一个近乎绝望的答复,他们非常明白,这样下去已毫无意义。
他们也没有能力再这样耗下去,是根本耗不起。
医学就是这样,很多人认为医学越来越先进,却并不知道,很多病,过去治不了,现在还是治不了,所以在谈话的时候,我们依然会经常使用人财两空这四个字,这是最坏的结局。
46岁的张军从省级医院转回来,情况非常不乐观,呼吸衰竭,休克,继发的严重感染,深度昏迷,事实上,他现在的状态,和一个濒死之人没有什么区别。
作为医生,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期望着奇迹的出现,但是,我们更需要面对现实。
奇迹是不可能出现了,开始的时候所有人都想尽力,家属,医生,可是转了一个圈,耗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最终却还是一个悲剧。
他的妻子说,早知如此,当初我就不会转院了,早点放弃,他兴许会少点痛苦。
她最后在写下放弃治疗,后果自负一行字的时候双手颤抖。
作为医生,刹那间感觉如此无力,我们究竟是在救死扶伤,还是在加剧痛苦?
前几日,有一位面色苍白很虚弱的女生,在老公的搀扶下走进了急诊科,她的老公告诉医生,女生浑身酸疼,两天前开始有点发烧,经常尿频尿急,尿道有点灼痛,但是也没太在意。今天发烧严重,寒热交错,严重时还伴有恶心、呕吐的症状。
医生听完他们的描述,让女生坐在椅子上,背对着他,对腰背部的肾区做叩击,女生忍不住大声喊疼,医生初步诊断为急性肾盂肾炎,用体温计一测竟然40.3℃,又做了一些相关检查,果真确诊无误。医生赶紧给患者下处方,在输液过程中患者寒热交错的反应依然特别明显,当输到一半的时候,开始大声呼喊好冷,她老公赶紧把衣服脱下来盖到她身上,刚盖上一小会儿她又说热,如此反复了多次,直到液体全部输完,女生才渐渐安静下来。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女生患上急性肾盂肾炎的呢?
原来,前两天小两口度蜜月出去旅游,住在了一家小旅馆里,这个女生洗完澡后用了旅馆的里毛巾擦拭身体,可能是毛巾上的细菌进入了尿道,引发尿路感染,导致了急性肾盂肾炎。有专业人士做过一些调查,很多高级酒店其实卫生条件都不达标,更何况一些小的酒店。有的时候住酒店是在所难免的事情,不过最好带上自己的毛巾,或者避免用酒店的毛巾擦拭私处,这是避免细菌感染最直接的方法。
什么是急性肾盂肾炎?
急性肾盂肾炎是由大肠埃希杆菌引起的细菌感染,通过输尿管传入肾盂,再侵入肾实质,引起急性感染性疾病,百分之八十都是通过这种方式感染的,多有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最典型的症状是肾区会有叩击痛,而且一定要小心抽搐惊厥的发生,当身边有人出现上述症状的时候,一定要赶紧送去医院,不要耽误病情。急性肾盂肾炎最严重的并发症是中毒性休克。
急性肾盂肾炎感染的途径
①上行性感染,细菌由输尿管进入肾盂,再侵入肾实质。70%的急性肾盂肾炎是源于此途径。
②血行性感染,细菌由血流进入肾小管,从肾小管侵入肾盂,约占30%,多为葡萄球菌感染。尿路梗阻和尿流停滞是急性肾盂肾炎最常见的原因,单纯的肾盂肾炎很少见。
患者要多饮水,多排尿,使细菌及炎性渗出物通过尿液的方式排出体外,降低细菌生长的条件。最后,提醒大家,无论在哪里都要学会保护自己,特别是接触自己身体的东西一定要谨慎。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多种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病。其特征是手,足,口疱疹的发生。手足口病有周期性倾向。症状是颊,舌,内唇,手,足,肘,膝,臀部和阴道前腔中的小米或绿豆的大小红色或者白色疱疹。那么怎么确定手足口病是好了呢?手足口病的痊愈的标准,怎么预防手足口病呢?下面给大家说一说。
手足口病通常是一种自限性疾病。手,脚和喉咙上的皮疹通常持续三到五天。如果手,脚和喉咙的皮肤完全退化,体温恢复正常超过两天,没有脑膜炎,肺炎。腹泻等并发症,可以认为手足口病已经愈合。然而,其隔离期是从疾病发作开始的两周,避免与其他儿童接触。
当孩子不再发烧,并且身上出现的红疹慢慢较少,并且消退的时候就可以还锁门手足口病要痊愈了。家长应经常让孩子用温水洗净口腔,禁食感冒或辛辣食物,不要给予咸味食物,以免引起疼痛而拒绝进食,饮食宜易消化,少吃一些清淡,柔软,温和吃饭,多喝温水。
手足口病的预防措施是要注意室内空气流通,温度适宜,注意饮食卫生,避免口腔疾病,避免与孩子接触,幼儿园机构找到病人,采取隔离措施。通常,应加强体育锻炼,以调节脾胃。这种疾病也可以通过触摸外面的世界来传播,因此儿童使用的一些玩具,衣服和被子应该晒晾和消毒。一般来说,我们经常有这样十五个字的口诀那就是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常通风,晒衣服,这十五个字只要能够做好这十五个字就能有效预防手足口病的发生。
为了预防手足口病,我们必须知道如何预防手足口病。如果孩子患上了手足口病,不要害怕。你应该积极配合医生改善孩子的生活习惯跟环境。同时我国已开发出针对手足口病的疫苗,因此疫苗预防应该是一种非常好的方法。
猝死,这一突如其来的生命终止事件,常常让人措手不及。虽然我们无法完全预知何时会发生,但了解猝死的原因和预防措施,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心律失常是导致猝死的最常见原因之一。它指的是心脏跳动不规律,可能导致心脏无法正常泵血。其中,室性心动过速、室颤和传导阻滞是最常见的三种类型,它们分别会导致心脏快速、无规律地跳动、心脏突然停止跳动以及心脏传导信号异常。
除了心律失常,其他一些心脏疾病也可能导致猝死,如心肌梗死、心肌病、心脏瓣膜病等。此外,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胆固醇等慢性疾病也会增加猝死的风险。
为了预防猝死,我们需要积极控制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素,如戒烟、控制体重、合理饮食、定期运动和保持良好的心态。对于已经患有心脏疾病的人来说,遵医嘱服用药物、定期复查和及时治疗尤为重要。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如果出现心悸、胸闷、胸痛等症状,应立即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心脑血管疾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其治疗过程中药物的使用尤为重要。然而,一些药物使用不当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心律失常,甚至导致心脏骤停。本文将介绍一些可能导致心脏骤停的药物,以及如何正确使用这些药物。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抗心律失常药。这类药物可分为四类,包括钠通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和钾通道阻滞剂。例如,奎尼丁是治疗心律失常的常用药物,但其血药浓度超过6ug/ml时,可能会引发室性阵发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此外,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和维拉帕米若同时使用,可能会引起心脏骤停。
除了抗心律失常药,平喘药也需谨慎使用。例如,氨茶碱若使用过量或快速静脉注射,可能会导致窦性心动过速或室颤。异丙肾上腺素气雾剂过度应用也可能导致心肌兴奋性增加,甚至引发心室颤动。
抗抑郁药也可能导致心脏骤停。例如,丙米嗪除了具有抗抑郁作用外,还能降低血压,易致心律失常。
此外,钾、钙剂等补充电解质类药的使用也需要谨慎。电解质失衡可能导致心脏骤停,如严重高血钾或低血钾,以及低血钙等情况。
总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在使用药物时需特别谨慎,遵循医嘱,避免药物使用不当引发严重后果。
心室颤动,一种严重的心律失常,是导致心脏骤停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它表现为心室快速、不规则地跳动,频率超过240次/分钟。这种异常的心律可能导致心脏无法正常泵血,从而危及生命。
针对心室颤动,常用的药物包括胺碘酮、利多卡因和肾上腺素等。胺碘酮是一种广谱抗心律失常药物,能够有效地抑制心室颤动。利多卡因则主要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后的心律失常。肾上腺素则能够兴奋心脏,增强心脏收缩力,提高心输出量。
除了药物治疗,心室颤动还需要进行紧急的心肺复苏和电除颤治疗。心肺复苏包括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旨在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电除颤则是通过向心脏释放电流,使心脏恢复正常节律。
除了治疗,心室颤动的预防也非常重要。患者应该避免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保持健康的体重,并积极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等可能诱发心室颤动的疾病。
心室颤动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如果您或您的家人出现心悸、晕厥等症状,应立即就医,以便及时发现和治疗心室颤动。
心室颤动,一种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常常悄无声息地侵袭患者。当心室颤动发生时,患者会出现一系列严重症状,如突发的神志不清、昏迷、肢体抽搐、大小便失禁等。双侧瞳孔迅速散大,血压无法测到,甚至呼吸停止。这种情况下,患者往往在数分钟内面临生命危险。
心室颤动是心血管内科领域的一种高危疾病,是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原因。它可能是由于急性心肌梗死、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引起,也可能在没有任何先兆的情况下突然发生。因此,了解心室颤动的症状和危害,对于及时救治至关重要。
治疗心室颤动需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和电除颤。在公共场所配备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对于抢救心室颤动患者具有重要意义。此外,通过治疗原发疾病、控制血压、调整生活方式等,可以有效降低心室颤动的发生风险。
除了药物治疗,患者还需要注意日常饮食和生活习惯。多吃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如瘦肉、鱼、虾、蛋和牛奶;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避免吸烟、饮酒和辛辣刺激性食物。适当的活动和休息也有助于维持心脏健康。
心室颤动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引起广泛关注。了解其症状、危害和预防措施,有助于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和自救能力。
心律失常是一种常见的循环系统疾病,指的是心脏节律不规律或心跳速度异常。这种疾病可能会引起多种并发症,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一、心律失常的并发症
1. 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可能导致心脏泵血功能下降,引起心力衰竭。
2. 休克:严重的心律失常可能导致血压下降,引起休克。
3. 晕厥:心律失常可能导致脑供血不足,引起晕厥。
4. 脑栓塞:心律失常可能导致血栓形成,引起脑栓塞。
5. 心脏性猝死:严重的心律失常可能导致心脏骤停,引起心脏性猝死。
二、心律失常的治疗
1. 病因治疗:针对心律失常的病因进行治疗,如纠正心脏病理改变、调整异常病理生理功能、去除诱因等。
2. 药物治疗:包括抗心律失常药物、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等。
3. 非药物治疗:包括心脏起搏器、电复律、射频消融等。
三、预防心律失常
1.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情绪激动等诱因。
2.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心律失常。
3. 遵医嘱服药,定期复查。
心室扑动是一种严重的心律失常,位于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之间,介于两者之间的一种过渡状态。它可能单独发生,也可能与心室颤动同时发生。心室扑动通常由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引起,如心肌缺氧、缺血、电解质紊乱、药物中毒等。
心室扑动通常与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扩张型或肥厚型心肌病、房颤伴预激综合征、电击或雷击、继发于低温、洋地黄、肾上腺素和抗心律失常药物等毒副作用有关。其主要表现为意识丧失、痉挛、呼吸暂停等。体检时,无法测量血压,无法听到心音,最后ECG活动停止。
心室扑动是一种严重而致命的心律失常,心脏没有有效地收缩和放松,导致全身血流动力学紊乱。在严重的情况下,可能会发生呼吸和心脏骤停,甚至死亡。心室扑动的常见症状包括心源性脑缺血综合征,患者会突然失去意识,经常伴有抽搐、尿失禁、脸色苍白或发蓝等。在体检时,可以发现患者的心音听不到,脉搏和血压无法测量。
预防心室扑动,患者应加强锻炼,作息结合,避免感染;保持良好的情绪;戒烟戒酒,不要喝太多浓茶和咖啡;积极治疗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如冠心病;坚持服药,不随意增减或中断治疗;定期检查心电图,医生会根据病情变化随时调整治疗方法。
医院的心脏科是治疗心室扑动的主要科室。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电击除颤等。此外,患者还应定期复查,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特发性心室颤动,这是一种罕见但严重的心律失常,其特征是心脏室壁突然快速而无规律的收缩。与常见的由心脏病引起的室颤不同,特发性心室颤动在心脏结构检查中往往找不到明显异常。
导致特发性心室颤动的具体原因尚不完全清楚,但可能与遗传因素、心脏肌肉细胞的电生理异常有关。一些研究发现,某些遗传性疾病、代谢紊乱或神经肌肉疾病可能与特发性心室颤动有关。
由于缺乏结构性异常,特发性心室颤动的诊断往往较为困难。医生会通过心电图、心脏超声、心脏电生理检查等多种检查手段来评估心律失常的性质和严重程度。
治疗特发性心室颤动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导管消融术和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等。药物治疗的目标是控制心律失常,预防猝死。导管消融术是一种通过导管将异常电信号来源的部位烧毁的治疗方法。ICD是一种能够自动检测并终止室颤的设备。
除了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患者还需要注意日常保养。建议患者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此外,患者应定期复查,与医生保持沟通,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特发性心室颤动是一种严重的心律失常,但通过合理的治疗和日常保养,患者可以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近年来,我国心源性猝死事件频发,让人们开始关注这一严重威胁生命健康的疾病。事实上,心源性猝死并不仅仅是心脏病患者的专属,许多看似平常的药物使用不当,也可能导致心源性猝死的发生。
那么,哪些药物使用不当会导致心源性猝死呢?以下列举了六类药物,提醒大家在使用时务必谨慎。
1. 强心苷类药物
这类药物如地高辛、西地兰等,主要用于治疗心力衰竭等疾病。但过量使用会导致洋地黄中毒,引发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心室颤动,危及生命。
2. 抗心律失常药
这类药物如奎尼丁、利多卡因等,用于治疗心律失常。但使用不当,如过量使用或药物相互作用,可能导致心动过速、血压骤降、心搏骤停等严重后果。
3. 平喘药
这类药物如氨茶碱、异丙肾上腺素等,用于治疗哮喘。但过量使用可能导致心动过速、心律失常等,严重时可能导致心室颤动。
4. 电解质平衡调节药
这类药物如氯化钾、葡萄糖酸钙等,用于治疗电解质失衡。但过量使用可能导致心律失常、血压异常等,严重时可能导致心室颤动。
5. 抗抑郁药
这类药物如丙咪嗪、氯丙咪嗪等,用于治疗抑郁症。但过量使用可能导致循环系统异常、心律失常等,严重时可能导致心室颤动。
6. 抗疟药
这类药物如氯喹、奎宁等,用于治疗疟疾。但过量使用可能导致心律失常、血压异常等,严重时可能导致心室颤动。
总之,药物是把双刃剑,使用不当可能致命。因此,大家在用药时一定要严格按照说明书或医生指导,避免心源性猝死的发生。
室颤,一种严重的心律失常,常常让人谈之色变。它会导致心脏突然停止跳动,患者可能会出现意识丧失、抽搐、呼吸停顿等症状,甚至危及生命。听诊时,医生会发现患者心音消失、脉搏触不到,血压也测不到。室颤的心电图表现为QRS波群完全消失,代之以不规则的心室颤动波,频率高达250~500次/分。这种心律失常常见于冠心病、心肌梗死、严重缺血、房室传导阻滞、低血钾或高血钾、病毒性心肌炎、药物中毒、触电、溺水、心脏手术及低温麻痹等情况。
面对室颤,及时抢救至关重要。心电图上会出现不规则的室颤波,频率通常超过600次/分。如果患者出现超过5秒钟的意识丧失,就有可能出现脑缺血症状;超过10秒,患者可能会出现肢体抽搐;如果时间再长,大脑可能会出现不可逆的损害。因此,一旦发生室颤,应立即进行胸外按压、电除颤等抢救措施。
室颤的治疗首选电除颤,同时需要给予肾上腺素、利多卡因、氨碘酮等药物支持。对于洋地黄中毒引起的室颤,应给予苯妥英钠静脉注射。在抢救过程中,要保持气道通畅,进行人工呼吸,提供充足的氧气,并注意纠正酸碱平衡失调和电解质紊乱。
为了避免室颤的发生,患者应注意以下事项:
1. 积极控制高血压、高血脂等慢性疾病,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2. 戒烟限酒,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3.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心律失常。
4. 遵医嘱使用药物,避免自行停药或换药。
5. 遇到突发情况,如剧烈胸痛、呼吸困难等,应立即就医。
室颤,即心室颤动,是一种严重的心律失常,可能导致心脏骤停甚至猝死。了解室颤的成因,对于预防其发生至关重要。
室颤的成因主要分为心源性和非心源性两大类。
心源性室颤最常见的原因为冠心病,尤其是急性心肌缺血。此外,心肌梗死、心肌病、心脏瓣膜病等心脏疾病也可能引发室颤。
非心源性室颤的常见原因包括麻醉意外、手术并发症、药物中毒、电解质紊乱、溺水、触电等。
某些药物,如洋地黄、苯妥英钠等,也可能诱发室颤。因此,在使用这些药物时,患者需密切关注自身生命体征变化。
预防和治疗室颤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对于冠心病等心脏疾病患者,建议定期进行体检,并遵医嘱进行药物治疗。此外,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也有助于降低室颤的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