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有确切的证据证实存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比如碳十三或碳十四呼气试验阳性、胃组织大便幽门螺杆菌培养阳性的,同时存在以下情况是必须要清除的:
1.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
2.胃癌
3.胃淋巴瘤
4.慢性萎缩性胃炎
5.有胃癌家族史的:一级亲属(父母、兄弟、姐妹)有胃癌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在中国患胃病人群里,其中不得不提的最大祸首,就是幽门螺旋杆菌了。作为胃病发病的大国来说,我们因为胃部损伤生病的人太多太多。我们的胃是很强大的,可以承受我们对它进行的各种食物投喂,有着胃壁的保护,但是随着胃病的发展,发现唯一的一个能突破这个屏障的细菌,则是幽门螺旋杆菌。它是螺旋状的病菌,进到胃部以后就会不断在上皮表层运动,并且黏附在一起。释放很多的毒素,来破坏胃黏膜这个屏障,诱发胃部炎症,甚至导致胃部癌症的可能。
幽门螺旋杆菌“宠爱”哪类人呢?到底怎样传播的呢?医生说出实话
1、经常聚餐的人
幽门螺旋杆菌经常出现在不分餐,喜欢一起吃饭的人。中国人都喜欢,聚餐过节的时候,通吃一盘菜,一锅饭。这样显得热闹,有气氛。但是当同吃一些菜的时候,难免会让自己的口水在这个过程中进行传播。若是其中一个人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就会让更多人的胃部受到伤害。
2、喝水不卫生的人
很多人渴了就不讲究水干不干净,一饮而尽。并且不爱喝热水的人,怕麻烦就喝生水解渴。甚至趴在自来水管下的流动水就饮用,生水里幽门螺旋杆菌是比较常见的,很容易进入人体,危害肠胃健康。
3、宅在家里的人
专家称,居住环境小的情况下,患上幽门螺旋杆菌的几率更高,特别是老人和儿童,抵抗力不高,就会被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4、爱亲嘴的人
情侣之间如胶似漆,亲吻是很常见的事,但不要经常的亲吻,若是因为接吻,通过口水传播幽门螺旋杆菌,是一件非常不幸的事。因此情侣之间要注意亲吻的次数,为了各自的健康着想。
5、口腔不健康的人
通过口水会感染幽门螺旋杆菌,若是口腔本身处在一个容易感染的环境,幽门螺旋杆菌就会更加猖獗,说不定还会危害到身边的人。
6、疾病史的人
家族里有患上这类胃病的人,还有自己曾经患上胃部疾病的人,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就比平常的人更加高。
平常生活上要预防此病菌的感染,都应该做到什么:
1、吃饭分餐
幽门螺旋杆菌在学者界普遍认为是通过“粪口传播”的途径进行散布。也可以在家庭里聚集感染,并且孩子感染的几率会比家长的还要高,因此平常要注意使用自己的筷子,夹菜吃火锅的时候是用公筷,吃饭前一定注意洗手和吃完饭清洗干净碗筷,出去吃饭的时候尽量选择严格消毒的筷子使用,尽可能的减少幽门螺旋杆菌的传播。
2、少吃生食物
现在天气凉快,很多人就喜欢在晚上吃点海鲜、烧烤。但是吃之前一定要注意海鲜和烧烤一定要做熟。若是吃了半生不熟的食物,就极易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并且幽门螺旋杆菌是一个比较顽强的生物,在适宜的环境下甚至可以生存好几年。
3、做好口腔卫生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患者就会出现一些口腔疾病,口臭等问题也很明显,因此保持口腔健康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可以间接的预防感染幽门螺旋杆菌。
4、多吃抑制幽门螺旋杆菌的食物
大自然中对于阻绝幽门螺旋杆菌传播的食物有很多,比如吃大蒜,大蒜中的辣素不仅可以阻绝癌细胞,减少我们身体患癌症的亚硝酸盐,还能抑制病菌的入侵。另外卷心菜还有生的花生米,都可以预防胃部的炎症,防止胃酸过多,预防幽门螺旋杆菌的入侵。
患者:我今年32岁了,男性,最近不知道什么原因,经常胃疼,面对吃得也没有什么食欲。不知道为什么,吃得也不多,但常常感觉肚子胀,有时还会出现腹泻的现象,这是怎么回事?我是不是吃了什么不干净的东西了?
医生:出现胃酸、胃胀的情况一定要注意了,因为你可能感染了幽门螺杆菌!
我们知道,正常情况下人体内也存在许多菌群,但这一定不包括幽门螺杆菌!
这种杆菌对人体的危害很大,如果它出现在我们的胃里,那么就极其容易引发胃炎、消化道溃疡等一系列胃肠道疾病。
如果不及时治疗,任其发展,那么它就会有很大可能发展成胃癌,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了!
据相关调查显示,将近有8亿人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如果你目前已经出现这两种现象,那说明幽门螺杆菌已经偷偷找上你了!
所以,大家一定要了解哪些行为容易染上幽门螺杆菌、感染上幽门螺杆菌以后有什么症状,这样才能正确避免或提早发现幽门螺杆菌的感染,保护我们自身的安全。
什么是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厌氧菌,它的主要寄居部位在人体的胃部。
因为有胃酸的分泌,所以胃内部处于一个酸性环境,而幽门螺杆菌则是目前发现的唯一一个可以存活于胃部酸性环境中的细菌。
由此可见,幽门螺杆菌的生命力是十分顽强的。
我们生活中哪些行为容易使我们感染上幽门螺杆菌?
误食没煮熟的食物我们知道,一些生肉,如牛肉、羊肉、猪肉等,其内部都含有非常多的寄生虫和微生物,而这其中就包括幽门螺杆菌。
因此,如果食用了没有完全加工成熟的肉制品,就可能使这些细菌进入人体内并大量繁殖。
经常外出就餐点外卖、下馆子,这是我们经常做的事情。然而,外面的东西总归是不安全的。
再者,如果外面的餐具消毒不完全或者误用他人的东西,都有可能导致自身感染幽门螺杆菌。
这也说明,外面的东西再美味,也没有家里的饭吃着安心。
感染幽门螺杆菌会出现哪两个现象?
口腔时常出现异味俗话说“病从口入”,幽门螺杆菌大多也是通过口腔进入人体内的,不巧的是,这种细菌也能定居在口腔。
因此,它能够分解口腔内的食物残渣等成分,并释放一些气体,这些气体就像氨气一样具有难闻的气味,这就造成你口腔内充满异味。
消化不良幽门螺杆菌并不是人体内的正常菌群,因此,它若长期存在与我们胃内,就会破坏其他正常菌群,如乳酸杆菌、大肠杆菌等。
这些消化类菌群的大量减少就会造成我们吃进身体里的食物无法正常消化,从而出现腹痛、腹胀的现象,这就是典型的消化不良。
因此,别看这些杆菌不起眼,但它一旦进入你的体内,一定会让你追悔莫及!因此,为了您的身体健康,尽量少吃生食,少外出吃饭。另外,身体一旦出现以上这两种现象,一定要及时就医!
最近, 7岁的小明总是喊着肚子疼,吃什么拉什么,每天能大便5~6次,食欲也特别差,小明一直由爷爷奶奶带大,爷爷以为是食积了,给他吃了山楂丸,效果却不好,为此可把爷爷奶奶给急坏了。
爷爷急忙带小明去医院,医生询问完小明的症状后,初步诊断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相关检查最后了医生的诊断。可是孩子为什么会得这个病呢?这引起了医生的注意。后来医生询问了小明爷爷的一些情况,发现爷爷也有腹痛腹胀等症状,而爷爷经常会和小明一起用一套餐具吃饭,于是医生怀疑是这一用餐习惯引起了孙子的感染,最后发现爷爷也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究竟什么是幽门螺旋杆菌呢?
幽门螺旋杆菌是革兰氏阴性菌,分布在胃粘膜组织中,在不同种族、不同地区的人群中均有感染,是中老年人中广泛传播的慢性细菌性感染。而且传染性极强,90%以上的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都是由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引起的,幽门螺杆菌是如何传染的呢?主要是由“粪口途径”传播,如因饮用受污染的水而感染。研究显示人们在唾液中也发现了幽门螺旋杆菌,因此口对口传播也是可能的。文中爷孙共用餐具,极有可能将幽门螺旋杆菌传染给孩子。
如果感染幽门螺杆菌,服用抗生素治疗很难彻底消除,多数人会终身带菌。而且幽门螺杆菌主要存在于口腔和胃肠道内,大部分人并不知道自己被感染。因此若经常感到胃痛、腹胀、不消化、口臭,应及时去医院检查。目前有三种检测方法:抽血化验、呼气检验、电子胃镜。临床发现,胃病的发展史为:胃炎-胃溃疡-胃癌,工作的忙碌,饮食的不规律、食物不洁净都对自己的胃有损害。建议有胃癌家族史的朋友,更要注意保护自己的胃,若被感染,请遵循医生指导规律服药。
爷爷奶奶带孩子,餐具没有分开,或者更亲密者把食物嚼碎了再喂给孩子,如果有上述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症状的中老年人,就极有可能将病毒传染给孩子。因此,建议大家在日常的生活中注意要将大人的餐具和孩子的分开,保护好孩子娇弱的胃。
在医学期刊《柳叶刀》2021年11月25日在线发表的一篇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与中国非贲门胃癌和贲门胃癌的发生有重要相关性,在中国每年导致大约34万胃癌病例,可以说,幽门螺杆菌是中国胃癌高发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为何我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如此普遍?
幽门螺杆菌感染常见传播途径主要有四条:(1)口-口传播:共用同一食物器皿,咀嚼食物喂食、湿吻;食用受污染的肉、牛奶、蔬菜等食物,饮用受污染的水以及卫生习惯差等。(2)粪-口传播:食用被排泄物污染的食物,饮用受污染的水,以及井水等未经处理的水。(3)共用器具传播:共用食物容器或牙科设备等。(4)医源性污染传播:与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或污染的器具密切接触,使用未彻底消毒的医疗设备。
虽然目前常见的传播途径有以上四条,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传播是幽门螺杆菌传播的重要途径。国内外的大量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感染存在明显的家庭聚集现象。但家庭成员的感染风险与家庭生活习惯、种族、卫生情况、社会经济状况和家庭规模等有关,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家庭差异较大。我国国人大多热情好客,聚餐非常普遍,且大部分朋友还不习惯使用公筷,从而导致了菌从口入的普遍情况。
幽门螺杆菌是中国胃癌高发的祸首,牢记3个办法彻底根除
(1)药物四联疗法
事实上感染了幽门螺杆菌的朋友也不要害怕,此种杆菌并非不可去除,只要按照规范进行治疗,大多都能被彻底治愈。
最新的《中国居民家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防控和管理专家共识》2021版推荐了7种经验性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方案,一般需要服用2种抗菌药物(阿莫西林、甲硝唑、克拉霉素、四环素、呋喃唑酮、左氧氟沙星等中的2种)和1个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或泮托拉唑),或者再加一个铋制剂(如枸橼酸铋钾或胶体果胶铋),疗程均采用10~14天疗程,根除率>90%。将疗程延长至14 天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幽门螺杆菌根除率。
(2)注意复查
除了用药物根治幽门螺杆菌外,还应在停药4周后复查,并且停药期间避免服用抗生素及质子泵抑制剂及其他中药制品,以避免影响复查结果的准确性。
(3)预防再次感染
此外,幽门螺杆菌根治后还应注意预防再次感染,建议尽量在聚餐时使用公筷、饭前便后及时洗手、选择卫生环境较好的餐厅就餐等。
结语
现有众多证据表明,根除幽门螺杆菌可降低胃癌及其癌前病变发生的风险。根除幽门螺杆菌应成为胃癌的一级预防措施。但要注意的是,并非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就一定会得胃癌,任何疾病的发生发展都有一个过程,胃癌也不例外。因此,建议如若经常发生胃部不适,还请及时去医院就诊,以便尽早筛查是否由幽门螺杆菌感染所引起。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螺旋形、微厌氧、对生长条件要求十分苛刻的细菌。1983年首次从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的胃黏膜活检组织中分离成功,是目前所知能够在人胃中生存的唯一微生物种类。
2017年10月27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致癌物清单初步整理参考,幽门螺杆菌在一类致癌物清单中,它是导致四种胃病的重要病因之一,我们所熟知的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胃黏膜相关淋巴瘤都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一定关联。
正因如此,人们才越发重视幽门螺杆菌,事实上,大量的研究资料也的确证实,如果及时根除幽门螺杆菌,能很好地预防这四种胃病。
第一,如果你有胃病家族史,建议你最好检查一下幽门螺杆菌,对于孕妇和儿童,可以选择碳13吹气试验,因为没有辐射,其他的成人,可以选择碳14吹气试验,准确率相当。
第二,如果做胃镜检查发现了胃病,一定先别立刻吃药,吃药前最好检测下幽门螺杆菌,如果吃药后再检查,可能会影响试验结果。
第三,对于有消化不良,反酸,嗳气,腹痛,腹胀,呕吐的人群,最好检查下幽门螺杆菌。
对于幽门螺杆菌检查存在阳性,且符合下面任何一点者,可以考虑根除幽门螺杆菌。
第一,有胃癌家族史。
第二,存在消化不良等上消化道症状。
第三,胃镜检查明确有胃病。
第四,长期口服阿司匹林或糖皮质激素的人群。
根除幽门螺杆菌除了要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外,可以口服以下七种药物组合,排名不分先后,均是一线用药。
阿莫西林+克拉霉素+铋剂+质子泵抑制剂,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铋剂+质子泵抑制剂,阿莫西林+甲硝唑+铋剂+质子泵抑制剂,阿莫西林+四环素+铋剂+质子泵抑制剂,阿莫西林+呋喃唑酮+铋剂+质子泵抑制剂,四环素 +呋喃唑酮 +铋剂+质子泵抑制剂,四环素+甲硝唑+铋剂+质子泵抑制剂。
如果你选用其中任何一种药物组合,疗程是十天,个别可延长到十四天。
服药期间,一定要戒烟戒酒,多吃大蒜,洋葱,西兰花,蜂蜜等有辅助抑制幽门螺杆菌的食物,停药一月后再到医院复查幽门螺杆菌是否转阴。
病从口入这个词,对肠胃而言是最贴切的形容。十胃九病,九病源于吃食。现代人糟糕的饮食习惯,造就了越来越多的肠胃问题,也致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了肠胃恶性肿瘤的队列。
一、胃病"根源"已找到,不是辣椒
提及胃病的"根源"由来,多数人或许首先想到的就是辣椒,但其实不然,辣椒并不是最伤胃的东西,反之适量摄取辣椒类食物,在满足味蕾享受的同时,对肠胃也有一定的益处,有助排湿。
二、幽门螺杆菌是肠胃疾病的由来 感染率极高
胃病的"根源",实则便是幽门螺杆菌,这种细菌,是唯一可以存活在胃里的致病菌,也是75%以上肠胃病的最根本原因!但大多数人,都不曾正视过它。
有数据统计,全球50%以上的人口,胃里都住进了幽门螺杆菌。它的由来,和人们不卫生的饮食习惯密切相关,嚼食喂养、口对口喂饭、聚餐时使用私筷、共用碗筷、用嘴分食食物,都是幽门螺杆菌广泛传播的原因。
幽门螺杆菌寄存在胃黏膜组织处,不断生长、繁殖、繁衍后代,一步步通过破坏胃黏膜来扩充领土、兴风作浪。世卫组织曾把这种细菌写入致癌物清单,它也会胃癌的一大潜在"祸首",若放任不管,它就会让胃致命一击。
三、幽门螺杆菌若上身 身体6处会有异常
①消化出现问题,排便异常
常有消化不良的情况出现,大便开始变得不规律,有时候会便秘,有时候又会有腹泻的情况,甚至交替出现、排出黑便。这是因为幽门螺杆菌严重超标后,干扰了肠胃的功能,导致的消化异常。
②胃部出现疼痛感,且痛感逐渐变频繁
上腹部能明显察觉到痛意,痛感没有规律,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发作的周期会缩短,腹痛的情况会愈加频繁,并且有逐渐加剧的趋势。
③胃酸加剧、常有嗳气的状况
晨起后总能感觉到反酸,或平时安静呆着、刷牙的时候,也总有泛酸、恶心、干呕的状况,并且总会莫名其妙打嗝、很难缓解,打嗝时长持续很久、频率很高。
④肚子容易鼓胀、一吃就胀
甚至于只吃一口食物,就感觉到腹部饱胀得厉害。这和幽门螺杆菌在胃里活动的时候,所释放出来的气体有关,这些气体会占据胃部空间,让胃没有更多位置可容纳食物,导致人仅摄入一些东西便感觉胀气、吃不下,但过后又容易饿。
⑤口腔有顽固性的臭味、异味
有时候甚至连呼气都会带着臭味,这种异味,纵使多次刷牙也很难清除,因为气味来自于幽门螺杆菌生成的硫化物,深藏在胃中,难以祛除,并且每日源源不断有新的生成。
⑥胸口、胸骨处隐痛、有烧灼感
也就是烧心的状况。这也是幽门螺杆菌感染后导致的一个典型表现,是肠胃受损后,胃酸过度分泌,反流至食管引起的。
四、不想胃受损,远离幽门螺杆菌,规范生活习惯
①摄入适量灭菌食物、防范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杆菌传播率高,需要时刻注意防范。日常可在饭菜、汤饮中适量加入一些经由火麻籽压榨而成的油,用于预防、压制幽门螺杆菌,防止细菌不断成长、大量繁殖而带来后患。
②注重饮食卫生,少吃外卖
外卖来源、烹制过程并非透明化,很难确定是否经过严格的消毒处理、以及中间环节的卫生状况是否到位,若附着有他人的唾液、制作不卫生,会增加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给胃埋下祸根。
③重视餐具消毒、聚餐常用公筷
仅用洗洁精清洗碗筷,很难洗去碗筷上可能会残余的幽门螺杆菌,仍有交叉感染的风险;但这类细菌不耐高温,高温环境下能被杀死,因此可考虑使用消毒柜、或沸水烹煮碗筷8-10分钟,来达成灭菌目的。
外出就餐时,尽量选择使用公筷夹菜,或者实行分餐制,也能减少幽门螺杆菌传播的概率。
大约6万年前,幽门螺杆菌(简称Hp)就伴随它的人类宿主走出了非洲。它与胃癌存在直接关系,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列为一级致癌物质。
目前我国人群感染率约50%左右,多数患者在儿童期就被感染了。
发布的《中国居民家庭幽门螺杆菌感染防控与管理共识报告(2021版)》(下称《共识》)显示:家庭内传播是儿童感染幽门螺杆菌的主要途径,主要由父母尤其是母亲传播。
家庭成员查出幽门螺杆菌感染,怎么防止传给其他人?《生命时报》结合《共识》内容采访专家,帮你掐断家庭中的传染源。
受访专家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 成虹
重庆市肿瘤医院消化内科主任 陈伟庆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消化内科 潘伟清
90%以上的慢性胃炎都是由幽门螺杆菌引起的,慢性炎症在反复感染过程中,可能导致胃黏膜病变,最终引发胃癌。
当父母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时,其子女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显著升高,配偶之间和同胞之间也存在传播现象。
因此,当一个人查出Hp阳性,最先影响的可能是自己的家人。
家里什么地方最危险?
患者的唾液、粪便、呕吐物中都能检测到幽门螺杆菌,患者用过的餐具、牙科设备、马桶等,以及受污染的食物和水,都可能是传染源。
一起吃饭——传给亲朋友好友
中国人喜欢团团圆圆,一桌子吃饭才觉得热闹。但是,幽门螺杆菌在家庭内主要通过口-口传播,吃饭不分餐、共用同一食物器皿;或患者咀嚼食物喂食婴儿,都会把幽门螺杆菌传播出去。
预防措施:推荐分餐制,使用公筷、公勺等;避免咀嚼喂食婴幼儿;患者应该使用单独的餐具并给碗筷消毒。
法式亲吻——传给最爱的人
唾液中也可能存在幽门螺杆菌,一个浪漫的法式湿吻后,Ta也有可能从此携带这种致病菌。
预防措施: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时候,避免法式亲吻。
不爱洗手——自己粘上Hp
粪便、呕吐物中都可能存在幽门螺杆菌,因此患者用过的马桶很可能有细菌残留。如果上完厕所不洗手,很可能粘上幽门螺杆菌;假设接下来就是吃饭时间,那么病菌很可能顺利入驻,在胃里扎根。
预防措施:讲究卫生,饭前便后一定要认真洗手。
值得注意的是,排出体外的幽门螺杆菌可能污染水源和食物,苍蝇也可以通过接触粪便进而污染食物。
因此,食材在烹饪前一定要清洗干净,不喝未经处理的水,尽量不吃生食。
感染幽门螺杆菌的家庭成员始终是潜在的传染源,具有持续传播给其他家庭成员的可能性。
幽门螺杆菌感染者不经治疗很少痊愈,与感染幽门螺杆菌的家庭成员共同生活时,其他成员感染风险增加,但是否感染与接触的亲密度和遗传背景有关。
根除幽门螺杆菌可治愈消化性溃疡、降低消化性溃疡复发率,逆转低度恶性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延缓萎缩性胃炎进展,降低胃癌的发生率。
成年人——尽量根除
《共识》建议,家庭中所有的成年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均应考虑给予根除治疗。尤其是年龄大于35岁、有胃癌家族史、有胃病史的感染者。
儿童——根据风险评估
老年人——先评估身体状况
老年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常同时患有多种其他系统疾病、合并用药复杂,因此,在根除治疗前,应评估风险获益,选择个体化、规范化的治疗方案。
目前我国根除幽门螺杆菌的常用治疗方案为含铋四联疗法,即1种质子泵抑制剂(PPI)+铋剂+两种抗生素。由于但幽门螺杆菌很容易对抗生素产生耐药,因此首次治疗方案的选择非常重要,建议一定要到正规医院的消化内科就诊。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或有感染史的病人应定期复查,必要时要进行胃镜检查。
感染幽门螺杆菌后,大多数人无明显症状,有的会因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表现就诊,症状包括腹痛、腹胀、反酸、嗳气(打嗝)等,如不经治疗,少数患者会慢慢演变直至胃恶性肿瘤。
有上述消化道症状,或患有消化道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肠化生、上皮内瘤变,以及存在胃癌家族史的人,最好进行一次呼气试验,判断是否感染幽门螺杆菌。
C13和C14呼气试验,是国际上公认的幽门螺杆菌检查“金标准”,也是目前检测幽门螺杆菌的最常用方法之一。这种检查方法诊断准确率达95%以上,没有交叉感染风险,只需要吹两次气就可以了。
C13呼气试验要吹两次气,第一次吹气完成之后服用1颗C13胶囊,静坐30分钟再次吹气;C14呼气试验只吹一次气即可,吹气之前服一粒C14胶囊。这两种检查方式,检测前都需空腹或禁食2小时以上,无需刷牙或漱口。
如果一个月以内使用过抗生素或胃药、抗菌药会影响检查结果,最好择期再测。
在繁忙的现代生活中,胃部健康问题日益凸显。其中,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引发多种胃病的重要原因。这种细菌能够在胃部生存并繁殖,破坏胃部生态平衡,导致胃病反复发作。
那么,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呢?常见的症状包括上腹部疼痛、反酸、烧心和口臭等。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
为了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我们需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以下是一些需要避免的食物:
1. 剩菜剩饭:剩菜剩饭容易滋生细菌,尤其是幽门螺杆菌。尽量避免食用剩菜剩饭,以免感染。
2. 重口味食物:重口味食物刺激胃黏膜,降低胃部免疫力,容易感染幽门螺杆菌。应减少食用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
3. 生冷食物:生冷食物容易刺激胃部,破坏胃部免疫系统,增加感染幽门螺杆菌的风险。应避免食用生冷食物。
4. 烧烤:烧烤食物容易受到污染,且烧烤过程中会产生致癌物质,增加感染幽门螺杆菌的风险。
5. 酒精饮料:酒精会刺激胃黏膜,降低胃部免疫力,容易感染幽门螺杆菌。应限制酒精饮料的摄入。
除了饮食方面,我们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过度劳累。
2.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3.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胃部疾病。
4. 如果出现胃部不适,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胃炎病因,与消化性溃疡、胃癌等多种疾病密切相关。为了预防和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我们需要了解其治疗方法。
首先,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适应症包括消化性溃疡、胃淋巴瘤、慢性胃炎伴有消化不良、慢性胃炎伴有胃粘膜萎缩糜烂、早期胃肿瘤已经行内镜下切除或手术、胃次全切除、长期服用PPI、胃癌家族史、计划长期服用NSAIDS药物、不明原因的缺铁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目前,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主要采用三联疗法和四联疗法。三联疗法是指质子泵抑制剂(PPI)+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或PPI+克拉霉素+甲硝唑。四联疗法是指在三联疗法的基础上,加上铋剂。目前推荐疗程为14天。
对于青霉素过敏的患者,推荐使用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克拉霉素+呋喃唑酮、克拉霉素+甲硝唑、四环素+甲硝唑或呋喃唑酮等抗菌药物组合。
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强调个体化治疗方案的选择,考虑既往抗菌药物应用史,并告知患者根除方案、潜在的不良反应和服药依从性的重要性。
此外,联合应用微生态制剂、中药、胃粘膜保护剂等可能提高根除率。口腔清洁治疗和牙周基础治疗也有助于提高根除率。
总之,了解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方法对于预防和治疗相关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幽门螺旋杆菌,这个听起来陌生却又无处不在的细菌,与我们的健康息息相关。它隐藏在胃部,伺机引发一系列胃部不适,甚至导致胃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个微小的敌人,了解如何应对它。
首先,我们需要明白,幽门螺旋杆菌是如何侵害我们的胃部的。这种细菌通过口腔进入人体,寄生在胃黏膜上,引发慢性胃炎、胃溃疡等疾病。因此,预防感染幽门螺旋杆菌至关重要。
那么,如何预防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呢?以下是一些实用的建议:
1. 注意饮食卫生:饭前便后洗手,避免生食,选择新鲜、卫生的食材。
2. 避免与感染者共餐:幽门螺旋杆菌可通过唾液、粪便等途径传播,因此与感染者共餐、亲吻等行为要尽量避免。
3. 定期体检:通过幽门螺旋杆菌检测,及时发现并治疗感染者。
4. 健康生活方式: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增强免疫力。
5. 积极治疗胃病:胃病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常见症状,积极治疗胃病有助于预防感染。
除了预防感染,治疗幽门螺旋杆菌也是至关重要的。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
1. 三联/四联疗法:质子泵抑制剂联合抗生素治疗,可以有效杀灭幽门螺旋杆菌。
2. 胃黏膜保护剂:帮助修复受损的胃黏膜,减轻症状。
3. 中医中药:采用中药调理,改善胃部功能。
总之,幽门螺旋杆菌虽然可怕,但并非不可战胜。通过了解其危害,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积极治疗,我们可以战胜这个微小的敌人,守护我们的胃部健康。
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常见的胃部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为了更好地预防和治疗消化性溃疡,以下是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首先,在饮食方面,患者应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则,避免暴饮暴食,减轻胃部负担。同时,要避免食用油炸、油腻、辛辣、生冷、刺激性、过甜过酸过硬等不易消化的食物。此外,要戒烟限酒,减少对胃黏膜的刺激。
其次,在生活习惯上,患者要保证充足的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和熬夜。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精神过度紧张和焦虑。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有助于疾病的恢复。
在药物治疗方面,消化性溃疡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抗酸药、胃黏膜保护剂等药物。同时,要避免使用对胃黏膜有刺激性的药物,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
在就医方面,消化性溃疡患者要选择正规医院和专科就诊,定期复查胃镜,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还要注意预防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如避免共餐、使用公筷等。
总之,消化性溃疡患者要注意饮食、生活习惯、药物治疗和就医等方面,积极预防和治疗疾病,提高生活质量。
胃癌,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病率逐年上升。许多人认为胃癌是一种“老年病”,其实不然,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饮食结构的改变,胃癌的发病年龄呈现年轻化趋势。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胃癌的发生呢?研究表明,不健康的生活习惯是胃癌的主要诱因。以下列举了几个常见的胃癌诱因:
1. 饮食习惯:长期食用腌制、熏制和油炸食物,以及过多摄入高盐、高脂肪的食物,会增加胃癌的风险。
2. 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常见的胃部感染菌,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3. 吸烟、饮酒:吸烟和饮酒都是胃癌的危险因素,长期吸烟、饮酒会增加胃癌的风险。
4. 遗传因素:家族中有胃癌病史的人,患胃癌的风险较高。
那么,如何预防胃癌呢?以下是一些建议:
1. 改善饮食习惯:尽量减少腌制、熏制和油炸食物的摄入,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和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
2. 注意口腔卫生:幽门螺杆菌主要通过口腔传播,注意口腔卫生,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可以有效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
3. 戒烟限酒:吸烟和饮酒是胃癌的危险因素,戒烟限酒可以有效降低胃癌风险。
4. 增强体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5.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体检,特别是胃镜检查,可以及时发现胃癌的早期病变。
总之,胃癌是一种可预防的疾病,关注胃部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预防胃癌的关键。
儿童消化性溃疡,顾名思义,是指发生在14岁以下儿童身上的胃、十二指肠溃疡。虽然相比成人,儿童消化性溃疡的发病率较低,但近年来,随着儿童消化系统疾病发病率的上升,儿童消化性溃疡的病例也在逐渐增多。
儿童消化性溃疡的病因复杂,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那么,儿童消化性溃疡应该如何进行检查呢?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检查方法:
1. 幽门螺杆菌检测
幽门螺杆菌检测是诊断儿童消化性溃疡的重要手段。常见的检测方法包括:
2. 胃镜检查
胃镜检查是诊断儿童消化性溃疡最直接、最准确的方法。通过胃镜,医生可以观察胃、十二指肠黏膜的形态,判断是否存在溃疡,并确定溃疡的位置、大小、形态等。
3. 钡餐透视
钡餐透视是一种无创、简便的检查方法,可以观察胃、十二指肠的轮廓,判断是否存在溃疡。但对于小儿的溃疡灶,由于其位置较深,容易漏诊。
4. 大便潜血试验
大便潜血试验可以检测大便中是否有隐血,帮助判断是否存在消化道出血。对于消化性溃疡患者,大便潜血试验可以判断出血的活动状况。
5. 胃电图检查
胃电图检查是一种无创、简便的检查方法,可以观察胃的电生理活动,帮助诊断消化性溃疡。但胃电图检查的准确率相对较低,仅可作为辅助诊断手段。
总之,儿童消化性溃疡的检查方法多种多样,家长应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一旦确诊为消化性溃疡,应及时进行治疗,以免病情加重。
认识消化性溃疡:预防和治疗的重要性
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它影响着全球数以百万计的人。了解消化性溃疡的成因、症状、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对于我们维护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什么是消化性溃疡?
消化性溃疡是指胃或十二指肠壁上出现的溃疡。由于胃酸和消化酶的侵蚀,胃壁或十二指肠壁的黏膜层出现破损,形成溃疡。胃溃疡(GU)和十二指肠溃疡(DU)是最常见的两种类型。
消化性溃疡的常见症状
消化性溃疡的症状包括上腹部疼痛、饱胀感、反酸、恶心和呕吐。疼痛通常在饭后或夜间发生,并且可能持续数小时。有些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
消化性溃疡的成因
消化性溃疡的成因包括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吸烟、饮酒和压力等。胃酸和消化酶的侵蚀也是导致溃疡的重要因素。
消化性溃疡的诊断
消化性溃疡的诊断通常通过胃镜检查和幽门螺杆菌检测来完成。胃镜检查可以直接观察胃和十二指肠的黏膜,并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幽门螺杆菌检测有助于确定感染的存在。
消化性溃疡的治疗
消化性溃疡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生活方式改变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包括抑制胃酸分泌、根除幽门螺杆菌和保护胃黏膜。生活方式改变包括戒烟、戒酒、避免刺激性食物和减轻压力。
预防消化性溃疡的关键
预防消化性溃疡的关键包括避免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戒烟、戒酒、避免过度饮酒和减轻压力。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均衡饮食和定期进行体检也是预防消化性溃疡的重要措施。
了解消化性溃疡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预防和治疗这种疾病,保持健康的身体。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聊关于幽门螺杆菌检查的话题。众所周知,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常见的胃部细菌,在我国感染率高达59%。为了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许多朋友会选择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查。那么,如何选择合适的检查方式呢?接下来,我将为大家详细介绍。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幽门螺杆菌检查的分类。根据检查方式的不同,幽门螺杆菌检查主要分为侵入性和非侵入性两种。
侵入性检查主要包括快速尿素酶试验和胃粘膜染色,通常需要在胃镜下进行钳取标本。这种检查方式准确度高,但需要一定的侵入性。
非侵入性检查包括C14、C13呼气试验、粪便抗原试验和血清抗体试验。这些检查方式无需胃镜,操作简便,但准确度相对较低。
那么,如何选择合适的检查方式呢?以下是一些建议:
1. 对于正常人或初次体检人群,建议首选C14、C13呼气试验,操作简便,准确率高。
2. 如果需要进行胃镜检查,可以同时选择快速尿素酶试验、胃粘膜常规染色和呼气试验。
3. 对于胃部术后患者,建议选择快速尿素酶试验和胃粘膜常规染色。
4. 对于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后复查,建议选择呼气试验(C14、C13均可)。
5. 如果无法进行呼气试验(如儿童、无法胃镜活检、严重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可以选用粪便抗原试验。
6. 血清抗体检测临床参考意义有限,不作为常规推荐。
总之,广大患者朋友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方式,以便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
幽门螺杆菌,这个与我们息息相关的小细菌,到底是个“好朋友”还是“坏敌人”呢?据我国2017年第五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我国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高达约50%,这个数字让人震惊。更令人担忧的是,感染者中大约有1%的人最终会演变成胃癌,而我国有14亿人口,这意味着有700万人可能成为“胃癌候选人”。
那么,幽门螺杆菌是如何引发胃癌的呢?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是人类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的主要致病因素。长期不受控制的感染,还可能导致胃癌或胃淋巴瘤的发生。因此,在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将幽门螺杆菌列为Ⅰ类致癌因子。
然而,事情并非如此简单。研究表明,对某些人群而言,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较高,但胃癌发生率并没有明显上升。甚至,对一些人群而言,根除幽门螺杆菌后,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反而升高,有些人甚至更容易过敏。这表明,幽门螺杆菌并非一无是处。
那么,我们该如何应对幽门螺杆菌呢?首先,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刺激性食物,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其次,如果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应及时就医,进行规范的治疗。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内镜下治疗。
此外,我国各大医院均设有消化内科,负责诊治各种消化系统疾病,包括幽门螺杆菌感染。在医生的建议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总之,幽门螺杆菌既不是绝对的好细菌,也不是绝对的坏细菌。我们要正确认识它,科学防治,才能远离胃癌的威胁。
幽门螺旋杆菌(Hp)是一种常见的胃部细菌,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等疾病密切相关。感染Hp后,患者会出现上腹部疼痛、饱胀、反酸等症状。为了根除Hp,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抗生素联合用药、铋剂四联疗法等。那么,哪些根除方案更有效呢?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
1. 常见根除方案
目前,常见的根除方案包括三联疗法和四联疗法。三联疗法包括质子泵抑制剂、阿莫西林和克拉霉素;四联疗法则在此基础上增加铋剂。此外,还有一些新型治疗方案,如雷贝拉唑、左氧氟沙星等。
2. 研究对比
近年来,许多研究对比了不同根除方案的疗效。例如,一项研究比较了14天混合疗法、14天高剂量双重疗法和10天铋剂四联疗法,结果显示混合疗法根除率最高,但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最高。
3. 选择方案
选择根除方案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4. 日常保养
除了药物治疗,患者还需要注意以下日常保养措施:
5. 预防感染
为了预防Hp感染,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