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你是这10种癌的高危人群吗?

你是这10种癌的高危人群吗?
发表人:京东健康

尽管医学在进步,但“癌症”二字依然会让人神经紧绷。

 

世界卫生组织曾提出,近一半的癌症是可以预防的;1/3的癌症可以通过癌症筛查及早发现、明确诊断。

 

 

3月7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镜科主任王贵齐,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第二场“委员通道”上表示,自认为健康也要进行肿瘤筛查。

 

《生命时报》采访专家,告诉你肿瘤筛查的重要性,并提醒高危人群如何选择筛查项目。

 

受访专家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防癌科主任 徐志坚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肿瘤预防医学中心主任 刘俊田

四川省肿瘤医院妇瘤科主任 张国楠

 

  癌症筛查有多重要?

 

王贵齐在第二场委员通道采访活动中称,大多数人都是到出现发烧、吃不下饭、总是不舒服等症状后,才到医院就诊。但是,恶性肿瘤一旦出现明显症状,几乎都已经是中晚期。因此,在我们自认为很健康的情况下,也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肿瘤的早期筛查。

 

癌症高死亡率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很多癌症患者就诊时已是中晚期,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

 

◎ 为什么每年体检却查不出癌症?癌症筛查和普通体检有哪些区别?

 

检查项目不同

常规体检并不能包括所有的脏器,在末检的脏器里仍存在肿瘤风险,而处在肿瘤生长隐匿期的早期肿瘤又难被发现。

 

每年进行的常规体检,主要是为了衡量个人的整体健康水平,也可以诊断出常见的慢性病,比如高血压、糖尿病等等。

 

癌症筛查则能最大程度地检测出体内有没有恶性肿瘤潜伏。

 

 

面对的人群不同

癌症筛查并不是每人每年都要做,而是针对特殊人群进行的,对以下几类人十分重要:

 

  • 患某些疾病的人:有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幽门螺杆菌以及HPV感染者;
  • 有不良生活习惯的人:长期抽烟、饮酒的人,经常熬夜、压力大的人,饮食习惯不合理的人等;
  • 有癌症家族史的人:一级亲属(父母、兄弟姐妹、子女)中有确诊癌症的人,尤其要注意其在年轻时就诊断出癌症的情况;

 

除了以上几类人,上了年纪的人也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筛查。

 

检查的频率不同

一般来说,普通体检建议1~2年进行一次即可,而癌症筛查的频率,需要依据不同人群和不同检查项目来确定,此时需要遵医嘱按时进行。

 

癌症筛查时的4个误区

 

做癌症筛查时,项目越多越好吗?肿瘤标记物就是准确的吗?基因检测对于癌症早筛有没有作用?癌症筛查的几个误区,一次为你说清楚。

 

常规项目也能筛出癌症?

普通的体检都是常规项目,无法准确、有效地诊查出早期癌症。用CT早筛乳腺癌、拍胸片早筛肺癌、用化验指标早筛胃癌、筛查早期前列腺癌只做超声等,不一定能及时查出癌,效果并不好,最终可能延误诊治。

 

肿瘤标记物一定是准确的?

肿瘤标志物是一类在肿瘤细胞增殖过程中,从细胞表面脱落,或肿瘤细胞产生,或与人体发生免疫反应等产生的物质,但它也存在于良性肿瘤、胚胎组织乃至正常组织中,感染、发炎等都可能使其升高。

 

肿瘤标志物敏感度不够,在我国也只能用于体检而不是筛查。专家强调,肿瘤标志物的漏检率较高,且并非每种癌症都有特异性的肿瘤标志物。

 

筛查的项目越多越好?

癌症筛查并不是项目越多、价格越贵就越好。不建议所有人都做全套项目,一是避免经济上的浪费,二是胸片、CT等检查有损伤性,做多了可能对身体造成一定损害。

 

此外,一些体检机构将PET-CT(一种新颖的成像技术)作为癌症筛查的高端补充项目。专家建议,除非有特殊需要,或其他检查结果有较明显的癌症怀疑倾向,否则无论从经济还是辐射的角度看,常规癌症筛查都不推荐做PET-CT。

 

基因检测就是癌症早筛?

专家提醒,如果发现某些机构的体检表中有“一滴血查出几十种癌”或“基因测序”的项目,大家一定要警惕。基因检测本质上是通过分析遗传物质,确定一个人的患癌易感性,并不能“确诊”。

 

10种癌症各有筛查方法

 

做筛查前,大家有必要了解常见癌种及其高危人群,并结合自身年龄、家族病史、性别、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初步选择筛查项目。

 

肺 癌

高危人群:年龄50~75岁;每年吸烟大于等于20包,包括曾经吸烟,但戒烟不足15年;长期被动吸烟;有石棉、铍、铀、氡等接触的职业暴露史;有慢阻肺或慢性肺纤维化病史;有恶性肿瘤病史或肺癌家族史。

 

筛查方法:每年一次胸部低剂量螺旋CT,若查出肺内结节,需要进一步检查、监测。

 

肝 癌

高危人群:年龄40~69岁;患乙肝、丙肝,或携带乙肝、丙肝病毒;肝硬化者;有酒精肝或其他肝病;有肝癌家族史。

 

筛查方法:每半年做一次腹部超声检查;高危人群每半年接受一次血清甲胎蛋白(AFP)检查,建议同时做乙肝病毒表面抗原、丙肝抗体检测;发现异常应做增强CT检查。

 

 

胃 癌

高危人群:年龄45岁以上;生活在胃癌高发地区;感染幽门螺杆菌;患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残胃、肥厚性胃炎等胃癌前疾病;有吸烟、嗜酒、喜食高盐或腌制饮食等习惯;有患胃癌的一级亲属。

 

筛查方法:血清胃蛋白酶原、促胃液素一17检测、幽门螺杆菌检查;当上述检查发现异常,建议做精细放大胃镜检查,有家族史者应根据医师建议定期做胃镜检查。

 

食管癌

高危人群:40~69岁者;喜食腌制、烟熏食品;喜食过烫食物、剩饭;患有反流性食管炎等上消化道疾病;有食管癌家族史;长期居住在食管癌高发区。

 

筛查方法:高危人群需胃镜检查,下一次检查时间以第一次检查结果而定。

 

胰腺癌

高危人群:年龄超过40岁;不明原因的梗阻性黄疸;近期出现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超过10%;出现无法解释的消化不良症状、上腹或腰背部疼痛,但内镜检查正常;突发糖尿病;突发脂肪泻;自发性胰腺炎发作;长期大量吸烟、喝酒;有胰腺癌家族史;良性胃大部切除20年以上。

 

筛查方法:肿瘤标志物CA19-9检查,内镜超声、磁共振成像或磁共振胆胰管成像,必要时做穿刺活检来确诊。在未发现病变的情况下进行每年一次的检测。

 

结直肠癌

高危人群:年龄45~74岁;一级亲属有结直肠癌史;本人有其他恶性肿瘤病史;曾患肠道息肉;慢性阑尾炎或阑尾切除史;慢性胆道疾病史或胆囊切除史;长期(近2年持续存在)慢性便秘或慢性腹泻,连续2周出现黏液血便等。

 

筛查方法:一般人群每年做一次免疫化学法粪便隐血试验(FIT);每1~3年做一次粪便 DNA检测;每5~10年做一次精细放大肠镜检查;高危人群以第一次检查结果决定下一次检查时间。

 

甲状腺癌

高危人群:童年期有头颈部放射线照射史或放射线尘埃接触史;进行过头颈部放疗;有家族史;甲状腺结节大于1厘米,且半年内增长到1厘米以上;或甲状腺结节大于1厘米,伴持续性声音嘶哑、发声困难、伴吞咽困难或呼吸困难;甲状腺结节大于1厘米,且伴颈部淋巴结肿大。

 

筛查方法:30岁以下者每2~3年做一次临床颈部体检;高危人群或30岁以上人群每年做一次颈部超声检查;女性孕前和哺乳期结束时,分别进行一次颈部超声检查。

 

乳腺癌

高危人群:年龄45岁以上;有50岁前患乳腺癌的一级亲属;有对侧乳腺癌史;携带有乳腺癌致病性遗传突变。

 

筛查方法:彩超检查,45岁后每1~2年一次;高危人群可每1~2年做一次乳腺钼靶摄片检查。

 

宫颈癌

高危人群:已婚或有性生活史3年的女性;曾出现HPV感染、免疫功能低下、有宫内己烯雌酚暴露史,或曾因宫颈上皮内瘤变2、3级,子宫颈原位腺癌,子宫颈浸润癌接受过治疗的女性。

 

筛查方法:24~29岁者每3年进行一次细胞学筛查;30~64岁可选择每3年一次的细胞学筛查,或每5年一次的HPV筛查;如果细胞学与HPV筛查都是阴性,可改为每5年一次;年龄65岁以上者,若过去10年内,连续3次细胞学筛查为阴性或连续2次HPV阴性,无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病史,不需要再筛查。

 

前列腺癌

高危人群:年龄50岁以上;长期患有慢性前列腺炎;有前列腺癌家族史。

 

筛查方法:直肠指检,可每年一次;超声检查;高危人群可每两年进行一次前列腺抗原(PSA)检测。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食道中下段恶性肿瘤疾病介绍:
食管癌是一种常见的上消化道恶性肿瘤,主要起源于食管鳞状上皮和柱状上皮,目前被列为全球第八大癌症,每年新发食管癌病例180万例,因食管癌死亡约46万。目前食管癌确切病因尚不清楚,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男多于女。食管癌的典型症状为进行性吞咽困难,主要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和综合治疗,早期治疗多预后较好,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治疗不当或者不治疗,肿瘤可以浸润周围组织,播散、转移,包括气管、肝、肺、脑等部分,最后因多脏器衰竭死亡。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胃癌是一种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1],是消化道常见的肿瘤之一,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2]。我国是胃癌高发国家,每年胃癌新发病例将近70万例,死亡病例将近50万例;我国胃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在恶性肿瘤中均高居第2位[2]

     

     

    胃癌的5年生存率与诊治时机密切相关,如果能在胃癌早期及时就诊,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2]。然而,目前我国早期胃癌的诊治率却低于10%,远远低于日本(70%)和韩国(50%)[1]

     

    早期发现、早诊早治疗是提高生存率的主要策略[1],高危人群的早期筛查是降低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关键措施,因此,了解胃癌的危险因素极为重要。

     

    胃癌的危险因素 [1]

     

    年龄是胃癌的危险因素之一,随着年龄的增长,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也随之增加。在我国,40岁以后胃癌发病率明显上升,但是达到峰值后逐渐缓慢下降,而30岁以下发病的病例比较少见。

     

    就胃癌死亡率来说,30岁之前死亡病例较为少见,而40岁及以上的患者死亡率明显增加,并随年龄增长而上升。

    另外,饮食因素同样重要。高盐饮食、腌熏煎炸烤食物、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吸烟饮酒等都会增加胃癌的发病风险。

     

     

    幽门螺杆菌感染近年来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幽门螺杆菌是目前已知的唯一一种可以生存在人胃部的细菌,可抑制胃酸分泌,导致胃粘膜萎缩、胃壁损伤,引起慢性消化道疾病甚至胃癌[3]

     

    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胃部炎症反应,反复的炎症反应会使细胞DNA调控发生异常,当DNA无法调控细胞正常增值的时候,癌症就会发生。此外,幽门螺杆菌中有一种叫做“CagA”的毒性蛋白,被认为是其致癌的根源[4]

     

     

    目标人群 [2]

     

    癌症的早筛不是每个人都要频繁进行的,而是首先根据危险因素来确定危险人群,包含在危险人群范围内的,最好每年做一次检查。

     

    在我国,年龄在40岁及以上的人群,且符合下列任意一条者,属于胃癌的危险人群:

     

    ①胃癌高发地区人群;

     

    ②幽门螺杆菌感染者;

     

    ③曾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肥厚性胃炎、手术后残胃、恶性贫血等疾病;

     

    ④胃癌患者的一级亲属(父母、子女、兄弟姐妹);

     

    ⑤存在胃癌其他风险因素(如高盐、腌制饮食、吸烟、重度饮酒等)

     

    胃是我们身体营养消化吸收的大本营,护胃行动不可怠慢,同时对胃部疾病隐患的早发现、早诊早治才是正确的。为了更加长久的健康,千万不要讳疾忌医哦。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 等. 中国早期胃癌筛查及内镜诊治共识意见(2014年,长沙). 中华消化杂志, 2014, 34(7).
    2. 国家消化系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等. 中国早期胃癌筛查流程专家共识意见(草案2017年,上海).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18, 35(2).
    3. 徐志凯, 郭晓奎. 医学微生物学.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4.
    4. 张逸, 等. 幽门螺杆菌诱导的胃腺癌DNA甲基化基因修饰研究进展.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19, 17(6).
  • 网上曾经有一个热门话题,当你的家人是癌症晚期的时候,你还会倾家荡产去救他吗?这个话题一度引发了网友的热烈讨论。对大多数人而言,这是一种经济压力和亲情难以割舍的矛盾。有的人选择,花尽积蓄,只为延长短时间的生命,享有亲人团聚的喜悦,明知时间短暂仍愿意一搏。有的人果断选择放弃治疗。

     

    我对象的婶婶,癌症,在去年5月份做的手术,8月份去世的。经济并不富裕,但是癌症来临的时候,本能的求生欲望,使得婶婶,虽然家境不富裕,并不愿意放弃治疗。婶婶的娘家人也坚持手术。术后出院三个月去世了。

     

    不幸的是,我们医院的外科主任,也确诊了肝癌。一开始治疗了一段时间。发现有好转迹象。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却发现骨转移了。作为医生遇到这种情况,是又平静又可怕。内心非常清楚病情的进展和后果,却又无能为力。最后选择携夫人去旅行。最终平静的去世。


     

    抛开经济层面,手术本身也是有一定的风险的。手术过程中可能会出血,术后可能会出现血凝或感染等情况。而且恶性肿瘤,容易并发转移,有可能有一些细小的病灶没有发现,术后仍存于体内。
     

    就我个人而言。如果是癌症早期或中期,可以通过放化疗或手术,有治愈的希望,或者能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概率较大的话,尽量积极治疗。

     

    但是癌症晚期,明知治愈概率很低的时候。过度治疗,本身也是一种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行为:

    ①术后免疫力低,容易并发感染。

    ②恶性肿瘤,已转移。手术有时并不能够彻底清除所有的病灶。 

    ③即便是放化疗,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也会杀伤人体的正常细胞,出现各种症状。

    癌症晚期到底治不治呢?

    优先尊重病人的意愿。不少患者求生欲很强,还是愿意放手一搏。

    还有人想得比较开,愿意尽量享受生命的最后时光。这种该如何合理应对呢?

    a. 根据相应的症状对症处理,缓解患者的不适。有的恶性肿瘤患者晚期骨转移,感觉到非常疼痛。有必要采取适当的措施止疼,比如止疼药。


     

    b. 适当放松身心。

     

    c. 要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应保证充足的睡眠,让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不熬夜。

     

    d. 注意调整饮食结构,均衡营养,应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作者 | 暗子
    文章首发于 | 健康界公众号

     

    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做到坦然面对死亡。

     

    更不是谁都能说出:

     

    “你要相信,在我们生命里安排的每一次挣扎都是有意义的。”

     

    挣扎的目的,当然是活下去。

     

    有一些人,

     

    跟随父母子女跑遍北上广的顶级医院,

     

    在“化疗、吃药、吐,再化疗,再吃药,再吐一遍”

     

    的挣扎性循环中记录下自己面临的一切。

     

    例如——癌症患者群体。

     

    人一生患癌几率高达22%。

     

    在中国,

     

    几乎每分钟都有7个人无声无息患上癌症,

     

    每10分钟就有55人死于癌症。

     

    在未来几十年,

     

    癌症患者数量也必将继续增多,

     

    人与癌症的战争注定长期而艰苦。

     

    但战争的目标是什么?

     

    或许,

     

    不是消灭癌症,

     

    也不是治愈癌症,

     

    而是把癌症变成像高血压、糖尿病一样的慢性病。

     

    由于医疗科技和药物研发的不断进步,

     

    某些癌症患者,

     

    特别是存在特定基因的患者,

     

    已经初步显现战胜癌症的曙光,

     

    可以长久生存。

     

    把癌症变成慢性病的前提,

     

    是你用科学的方式了解癌症——

     

    中国人得的最多的癌:肺癌

     

     

    中国是肺癌大国,这并不是危言耸听。


    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根据中国现有的数据和情况曾作出报告,在未来的30年,中国因肺癌致死的人数将高达1800万,这意味着每分钟会有1人死于肺癌。


    在 20 世纪以前,肺癌十分罕见,很少有人听说过这种病。


    但因为烟草,肺癌在今天成了“癌症之王”。


    仅 2018 年一年,肺癌就杀死了 176 万人,同时纳入了 209 万新患者,无论死亡率还是发病率,都是顶级的。


    奇怪的是:人类接触烟草已经上千年了。美洲土著很早就吸烟,欧洲人也吸食鼻烟、烟斗和雪茄几百年了。


    曾经罕见的肺癌,为何集中在近 100 年间爆发了呢?


    答案很简单,因为有人推动了烟草的生产和普及。

     

    但其实,肺癌是最可预防的癌症之一。


    远离烟草、在家常通风、出门戴口罩、少开车、少接触厨房油烟,使用环保的装修材料,都可以在第一时间把肺癌拒之门外。之所以肺癌有这么高的死亡率,主要是因为临床上近八成病人到了晚期才能确诊。

     

    最难治疗的癌:胰腺癌

     

     

    胰腺癌是一种消化系统的恶性肿瘤。在恶性肿瘤中,胰腺癌的发病率并不高,仅排在第六、七位,我国发病率仅为6.5/10万。但胰腺癌死亡率却排在所有恶性肿瘤的首位,5年生存率仅为5%。胰腺癌多发于中老年人,男性高于女性。

     

    近年来,我国胰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在逐年上升,已成为人口死亡的十大恶性肿瘤之一,各大医院近年来收住院的胰腺癌患者比20世纪50年代增加了5~6倍。较10年前相比,年轻的胰腺癌患者有明显增加的趋势,而且恶性度更高,预后更差。


    胰腺癌部位特殊,很难发现早期症状,病人就诊时大多已进入晚期,手术切除难度高、风险大、费用也相对较贵。而且胰腺周围血管丰富,地处交通要道,影响器官多达五六个,的确非常棘手。

     

    代谢综合征尤其是中央型肥胖人群患胰腺癌风险显著升高。无论男女,如果是严重超重,5年内他们患胰腺癌的风险比正常体重的成年人高45%,肥胖妇女患此病的风险更高。

     

    随着血糖水平的升高,胰腺癌的发病率也会升高。不仅在糖尿病人群中显著升高,在糖尿病前期的人群中也显著升高。

     

    最有中国特色的癌:肝癌

     

     

    熬夜、喝酒,现在人的肝越来越不好了。可肝偏偏是个非常能“忍”的器官,即使出现了些小毛病,也不会让我们感觉到疼痛。等发展成肝癌再发现,可能就已经晚了……

     

    这首先是因为中国的乙肝病人位居世界第一,当然也直接造成了我国肝癌病人高居全球榜首。研究数据显示,原发性肝癌全球每年新增人数为85.4万,中国46.6万,占据全世界发病率的55%;每年因为肝癌死亡的人数为81万,占据全球肝癌死亡人数的45%-50%。

     

    肝癌起病隐匿,早期症状不明显,约85%的中国患者就诊时已经处于中、晚期,丧失了最佳的治疗时机,晚期肝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在一年左右,5年生存率仅为12%。预防肝癌的发生最重要的是“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2019年国家卫健委发布的《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指出,在我国,肝癌高危人群主要包括以下7类:

     

    具有乙型肝炎病毒和(或)丙型肝炎病毒感染;

     

    过度饮酒;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长期食用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物;

     

    各种其他原因引起的肝硬化;

     

    有肝癌家族史人群;

     

    有以上风险因素,年龄>40岁的男性风险更大。

     

    对肝癌高危人群的筛查,有助于肝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肝癌疗效的关键。

     

    孩子最容易得的癌:白血病

     

     

    提到白血病的治疗,恨不得上至 80 岁老太太,下至 3 岁小朋友,都知道白血病需要骨髓移植。

     

    实际上,白血病的治疗是一个个体化、系统化的工程,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分型和病程进行针对性的治疗。治疗的主要方法包括一般治疗和抗白血病治疗。

     

    一般治疗包括输血、抗感染、高白细胞血症处理等,主要是改善患者症状。而抗白血病治疗就是我们大家比较熟悉的化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

     

    造血干细胞移植,俗称骨髓移植,本质上就是把供体(捐献者)的造血干细胞和祖细胞移植到病人体内,使它重建自身的造血系统。造血干细胞移植需要进行 HLA(人类白细胞抗原)的配型,兄弟姐妹之间配型成功的概率仅为 25%,而且造血干细胞移植及后续治疗费用比较高。

     

    常见的急性白血病非常凶险,如果不经治疗,平均生存期仅 3 个月,经过治疗大部分患者可以获得缓解,部分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治愈率可以达到 90%,但整体生存率还是比较低,这也是人们谈「白血病」色变的原因。

     

    近亲结婚、装修污染都是让孩子过早患上“白血病”的主要诱因,此外,“小胖墩”、父母抽烟、常开车的,也更容易陷入白血病的泥沼。不过,白血病等儿童肿瘤绝对可防可治。

     

    北京儿童医院血液中心主任吴敏媛教授指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长期生存率可以达到80%以上。


    最有男人特色的癌:前列腺癌

     

     

    在盆腔的深部,有一个倒置的“栗子”,那就是前列腺,是男性独有的器官。平时,它守卫着尿道口、调节着内分泌,让精子更有活力。一旦出了问题,也会变成男性独有的困扰。

     

    曾经我国的前列腺癌是少见病,但近年来发病率逐渐上升。

     

    国家癌症中心的数据显示,自2008年起,前列腺癌已成为男性泌尿系统中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且发病率不断升高;2015年,发病率达到10.23/10万,死亡率高达4.36/10万。

     

    目前,前列腺癌在中国的发病率,已位居男性发病第6位,在未来肿瘤防控中应当重点关注。

     

    前列腺癌是个“慢性子”的癌症。前列腺癌起病比较隐匿,病程发展慢,开始可无任何典型症状,甚至很多老年男性患有前列腺癌直至生命结束,都没有症状。只有肿瘤增大压迫尿道时引起排尿困难,但和前列腺肥大引起的排尿困难从症状上鉴别困难。等前列腺癌发生转移引起骨痛时,病程又已发展到到晚期,耽误治疗。

     

    前列腺癌有种族和遗传性。如果一个一级亲属(兄弟和父亲)患有前列腺癌,其本人患有前列腺癌的危险性会增加1倍以上;两个或两个以上一级亲属患有前列腺癌,相对危险性会增加5倍~11倍。

     

    在欧美国家,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和致死率都是名列前茅的。而在我国,这些年也颇有“直追欧美”的架势。这主要是因为近20年来,人们生活改善,爱上了高脂饮食以及人口老龄化等原因造成的。不过,只要早期发现,前列腺癌的治愈率能达到95%左右。因此建议,男人50岁后一定要定期做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检查。

     

    最有女人特色的癌:乳腺癌

     

     

    乳腺癌在我国女性恶性肿瘤中,发病率高居榜首,也是全球女性健康的头号敌人。

     

    目前,全国每年新增乳腺癌患者30万人左右。

     

    中国乳腺癌的五年生存率超过80%,在部分权威的三甲医院,患者生存率同样能超过90%。

     

    在乳腺癌的治疗中,切乳手术是标准疗法之一。

     

    然而,乳房这个器官和胃、肾等极为不同,它如此外显,又被看作是女性的第二性征。在传统社会文化的标准下,失去乳房,就等于失去一个作为女人的特征。

     

    一个乳腺癌患者面对的困难是多重的,患癌后,她们以往的亲密关系会受到挑战,夫妻关系可能会破碎;性生活失调;以及要承担来自职场等方面的歧视。身体的残缺感及来自外界的压力会严重影响乳腺癌患者的自我认同,让她们产生自卑情绪,无法融入社会。

     

    胃切掉看不见,但乳房每天洗澡都能看见。到了恢复期,疼痛感消失,身体功能逐渐恢复,但消失的乳房和疤痕会不断提醒她们身体的残缺。

     

    想要远离乳腺癌其实不难,只是从婴儿期就应该有个计划。

     

    婴幼儿切忌过胖、儿童期不宜营养过剩、青少年时期增加户外体育活动、青春期适时婚嫁、中年时期定期检查、更年期慎用雌激素。

     

    建议18岁~39岁女性:3年1次临床体检。

     

    40岁以上女性:每年1次临床体检和乳腺X线检查。

     

    对于普查没有终止年龄的限制。

     

    最早可能被消灭的癌:宫颈癌

     

     

    癌症之所以可怕,主要是因为不知道其诱因。但宫颈癌在这方面却已取得了突破。

     

    宫颈癌的病因明确,它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有关。根据相关数据统计,宫颈癌的女性中,有九成的患者的宫颈癌是由人类乳头状瘤病毒感染。

     

    HPV感染十分常见,约85-90%有性生活的男性和女性一生中曾感染过HPV,我国一项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中国育龄女性HPV感染率近20%,其中高危型HPV感染约占15%。但90%以上的生殖道HPV感染在18个月左右内会被清除掉,仅有一小部分女性(5%-10%)会持续感染。即使持续感染了高危型HPV也仅有10%的人可能发展为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

     

    因此,HPV阳性≠宫颈癌。

     

    不过,虽然HPV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必要条件,几乎所有的宫颈癌病例(约99%)都与高危型别的HPV(人乳头瘤病毒)持续感染有关,但并不意味着感染了HPV就一定会发生宫颈癌,这需要同时具备若干条件,如HPV持续感染、感染年龄、免疫状态、吸烟、其他伴随感染等。

     

    自从2006年第一种宫颈癌疫苗上市后,就让人们看到了攻克癌症的第一缕曙光。

     

    2020年11月,世卫组织最新发布了《加速消除宫颈癌全球战略》,标志着全世界首次承诺消除一种癌症。

     

    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进展,说明对女性健康的保护日益得到各国更高度的重视。

     

    和饮食最相关的癌:胃癌

     

     

    全国每5个癌症患者中就有一位胃癌患者,每死亡3个,就有一个是胃癌。

     

    临床发现,近65%的胃癌患者,发病前有4年以上的胃病史。

     

    最常见的胃病是胃炎和胃溃疡,但两者疼痛的部位有所区别。

     

    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胃癌公认的主要致病因子,我国目前Hp的感染率为40%~60%。

     

    胃癌常被称为“穷癌”,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胃癌的发生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有一定关系。

     

    剩饭菜、腌制食品吃太多,长期摄入大量亚硝酸盐以及吸烟、饮酒、高盐饮食等都是诱发胃癌的“元凶”。

     

    高脂肪、高蛋白饮食带来了大肠癌;维生素C缺乏、爱吃酸菜、吃得太烫,导致了食管癌的高发;吃得太咸、吃得太多,则是胃癌的“罪魁”。

     

    “吃饭七分饱”、食物多样化、多吃果蔬少吃肉永远都是防癌真理。

     

    最不会得癌的地方:指甲和头发

     

    除了指甲和头发之外,人体其他各器官都会和癌症扯上关系。

     

    也有一些灾难鲜少波及的区域。比如扁桃腺癌、唇癌、肛门癌、间皮瘤、外阴癌、阴道癌、肾上腺癌等疾病,其发病率也都在0.1/10万以下。

     

    癌症为什么一发现就是晚期?因为早期和中期很可能根本没有可以主观感知的症状,即使有症状也和很多良性疾病混淆,不易引起人们注意。

     

    所谓的「癌症征兆」算不上征兆,所谓的「早期症状」不早期,出现时,肿瘤往往已经比较严重了。等出现「癌症征兆」才去看病,可能会贻误病情。

     

    更令人担忧的,是忽视体检、不做早筛,觉得自己平时「身体挺好」,遇到小病「扛一扛就过去了」的心态。很多肿瘤直到中晚期,才会出现这些类似小病的症状。此时如果再扛,后果不堪设想。

     

    除了体检,更重要的还是要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戒烟戒酒、健康饮食、保持健康体重、增加运动锻炼,避免增加患癌症风险的行为。

  • 癌症是当今社会上一个大家都比较关注的问题,癌症的致死率很高,但是很多人对于癌症还是了解的比较少。根据一定的数据表明,其实癌症病人在我国已经占了大概四分之一了。所以,我们要多关注这个问题,做一些关于预防癌症的小知识。

     

    1. 癌症频发的种类

    其实在癌症中最让我们困扰的就是,肺癌病人的人数居高不下,大部分肺癌病人都有很长时间的吸烟历史,但是也有一部分的人群非常的可惜,她们自己本身是没有吸烟史的,但是由于家人经常在一个空间里吸烟,吸入的二手烟非常多,最后自己不幸患上了肺癌。对于这类型的病人我们一定要告诫她们远离香烟和一切的电子烟。虽然很多人说电子烟的伤害小,但是因为电子烟患上癌症的病人也不是没有,只有在源头上远离这些东西,才能更好的预防肺癌。肺癌胃癌和肝癌,是最常见的几种癌症,胃癌的患病原因比较复杂,有的人是因为经常吃一些比较烫的食物,时间长了以后,比较容易患上胃癌。还有的就是因为一些生活的小细节,比如在案板上的霉菌没有定期消灭,食物在案板上切过以后,把霉菌带到了胃里导致胃癌的产生。肝癌就更简单了,大部分的肝癌患者是因为不良的生活作息,长期喝酒肝脏排不了毒,还有就是熬夜导致肝脏使用过度,良好的生活作息是最重要的。

    2.怎么做能有效预防癌症

    要想预防癌症还要做好以下的几个小点要注意,不要让自己的体重超过标准值,过度的肥胖对于只会让自己的身体负荷加重,还会使各种得疾病频发,所以大家一定要对自己的体重做好管理。除此之外,大家还要做一些适量的运动,适量的运动更有利于身体的健康,尽量不要久坐。

    3.食疗预防癌症

    在食疗的方面,不要经常吃高热量和高脂肪的食物,多吃一些杂粮类的食物。尽量不要吃二次加工类的吃的,这种食物一般含盐量都比较高,在平时吃饭也要以清淡的饮食为主,这些都能够有效的预防癌症的入侵。

    4.身体检查必不可少

    不过最有效的方法还是要注重体检,年级稍微大的朋友们最好是保持一年一检的频率,这样才能更早的发现问题,才能尽早治疗。有不少人都是因为没有这个意识,导致检查出来的时候已经是晚期,不可再挽回。其实如果发现的早的话,癌症是有很大的几率可以治愈的,所以大家一定要做好身体检查。

     

  • 近视和远视是困扰大家的主要视力问题,两者也一直被认为是“视力杀手”,其实,真正的视力杀手另有其人——青光眼。

    那么青光眼是什么呢?它为什么被称为“视力杀手”呢?今天Dr.京就和大家聊聊。

    青光眼是泛着青光的眼睛?

    很多人顾名思义,认为青光眼就是眼泛青光。事实上,并不是这样。

    青光眼是指眼压升高导致的视力受损或视野受限现象,它是全球第一位不可逆的致盲眼病。

    根据病因,青光眼可以分为先天性青光眼、原发性青光眼和继发性青光眼。

    先天性青光眼是指胚胎发育不正常,房角结构先天变异的青光眼类型,多见于婴幼儿和青少年时期。先天性的青光眼也和家族遗传有关。

    原发性青光眼根据眼压升高时,前房角的形态,又分为开角型青光眼和闭角型青光眼。

    根据发病速度的快慢,闭角型青光眼又分为急性闭角型和慢性闭角型。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病比较急,且前房角狭窄或完全关闭,视力下降症状较为明显,同时可能伴有恶心呕吐、头晕脑胀、血压升高的症状。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发病速度慢,一般是有比较明确的诱因,比如情绪激动、眼睛疲劳等,发病的表现也比较缓和:眼睛干涩、不适,虹视等,一般稍作休息就可缓解,因此常常被忽视。

    继发性青光眼则是由于某些眼科疾病、全身疾病或眼外伤导致的,还有可能受药物左右的影响。

    青光眼“青睐”哪些人?

    很多人以为只有老人才会得青光眼,其实不然。

    青光眼的发病在年龄段上并无明显的“青睐对象”。小到婴幼儿、青少年,大到成年人、中老年人,都有可能得青光眼。

    除了遗传因素和自身疾病、损伤外,青光眼的产生还和我们日常用眼习惯有关,又因为青光眼的早期症状并不明显,因此不易被察觉。

    由于分类不同,青光眼的症状也不尽相同,不过大致有3点是相同的:

    视野变窄,视力下降

    既然是视力杀手,那么青光眼首先影响的就是人的视力。

    得了青光眼,人的视力会或多或少地出现下降情况,且会发生视野变窄现象。

     

    眼睛不适

    作为眼科疾病,青光眼影响最大的就是眼睛。

    由于眼压升高、房水循环不畅,不同的青光眼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眼部不适现象:有的只是眼睛酸涩、疲劳,有的却会眼睛胀痛、视力模糊、虹视、眼红流泪等症状。

    头痛眼胀

    虽然是视力问题,但青光眼影响的可不只是眼睛。

    头痛、恶心、想吐、失眠、血压升高等都是它的症状之一,很多人去了医院才发现,自己以为是得了胃病,根源却是青光眼。

    所以不管是什么年龄段的人,只要出现了眼部不适或身体不适,都不能大意,有远视或近视的人群更应该关注自己的视力状况。

    日常生活如何护眼

    眼睛是我们看世界的窗口,视力问题也必须关注起来。

    那么,除了寻求专业的治疗,我们日常生活中应该做些什么来保护我们的双眼呢?

    注意用眼卫生

    现在的年轻人,很多为了追求美观,会选择戴隐形眼镜或者美瞳。

    不管是用手还是隐形镜片接触眼镜,都有可能因为卫生问题引发眼部感染、炎症等问题。

    所以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用眼卫生,尽量不戴或少佩戴隐形镜片,即便要佩戴,也一定注意经常更换护理液,洗干净双手再操作。

     

    适时休息

    很多眼部问题都与眼疲劳脱不了干系,特别是现在很多上班族面对着电脑一坐就是一整天,很容易造成眼疲劳。

    学生党由于长期伏案学习,同样是视力问题的多发人群。

    因此,我们应该注意在日常工作或学习过程中,注意劳逸结合,记得让眼睛按时放松,不能一直处于紧绷状态。

    课间或工作间隙出去走走,看看远处的绿色景物或做个眼保健操,都可以缓解眼疲劳。

    少玩手机

    现在,大家越来越多人把上网冲浪、熬夜玩手机当成消遣的方式,还有人喜欢关了灯玩。殊不知,这种方式不仅对健康无益,对视力更是会造成很严重的损伤。

    因此,为了视力健康,我们要少玩手机,特别是不要晚上关了灯玩哦。

     

    定期检查

    由于很多视力问题,早期并没有明显的症状,且有些视力问题像是青光眼是不可逆的,甚至可能是终身的疾病。

    因此,定期检查去眼科检查眼睛及视力状况,很有必要。

    最后,Dr.京想提醒大家,视力问题不容忽视,一旦出现不适,千万不能掉以轻心,错过最佳治疗时间,一定要去医院,早发现,早治疗。

    若想要了解更多关于眼部疾病防护的健康建议,欢迎进入京东健康在线问诊,咨询专业的医生,快速了解详细的建议。Dr.京希望大家都拥有Bling Bling的健康眼睛!

  • 肺结核作为一种传染病,虽然现在大面积的发生不常见,但是其实在生活中还是存在许多肺结核的患者,身边出现该病的话要及时隔离,避免传染他人。这种病会在患者的肺部形成结核病变,对肺组织、肺功能等都会造成损害,该病如果不经治疗的话很难自愈,且容易引起复发,同时会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的还会导致死亡。以下就介绍以下有关肺结核的相关知识。

     

      

    肺结核的传播方式

     

    患者喷嚏或咳嗽时会产生飞沫,因为飞沫中会携带结核杆菌,从而引起结核的传播。机理主要是结核杆菌传播到空气中被健康人吸入体内,一般会被机体的免疫系统杀灭,如果机体抵抗力低下,结核杆菌会在体内大量繁殖,从而出现结核症状。肺结核主要会引起呼吸系统和全身症状。

     

    肺结核的临床表现

    患者会出现咳嗽,一般是干咳,如果咳嗽持续两周以上,咳痰并且痰中带血,要进行进一步检查。肺结核患者如果结核病灶累及胸膜时还会出现持续性、位置固定的胸部疼痛感,有的还会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

     

    肺结核最常见的症状是发热,多为低热,温度在38度以下,多在下午或傍晚时温度升高,第二天清晨恢复正常。部分患者还会出现乏力、倦怠、盗汗、消瘦、月经不调甚或闭经等症状。出现以上这些症状要高度警惕肺结核。

     

     

    肺结核的临床症状不全都一样,体征也不完全一样,这主要取决于病变的性质和范围。一般轻症可能会没有任何症状,如果是渗出性范围比较大或者是干酪样坏死的情况,则会出现肺实体体征。结核患者有的还会出现类似风湿热样的表现,主要见于青少年女性患者,这种结核被称为结核性风湿症。在临床上症状对肺结核的诊断有参考意义,体征参考意义比较局限。

     

    在临床上询问病史时一定要注意患者有没有肺结核接触史,记录接触者的病情、接触时间、接触的密切程度等情况,同时行胸部X线检查(肺结核诊断常规首选的检查是胸部X线检查),对每一个肺结核疑似症患者要做痰结核分枝杆菌检查来确诊是不是肺结核,一经确诊要进行隔离治疗,以免引起大规模传染。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临床上常见到肝癌病人因肝外症状就诊,肝区肿块已增大至数公分,甚至于十数公分,让医生扼腕叹息的是,这时候病人已错失了最佳的治疗时机。肝病患者一旦发展到肝癌阶段,那么病情就发生了一个质的改变,肝癌,作为一种恶性肿瘤,其疗效目前来讲,并不是那么理想,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难以早发现。直径小于5cm的肝癌可能没有任何症状,而大于5cm的肝癌又很难根治。从无症状的肝癌发展到有轻微征兆的临床早期,月需要三到六个月的时间,而如果错过这一段时间,治愈率将大受影响,因此,肝病患者如何发现早期肝癌就成为了治疗中的重点。

    观察症状判断早期肝癌

    对于肝病患者来说,一旦出现早期肝癌,患者可有食欲下降、疲乏无力、肝区不适、上腹胀满等肝癌症状。然而这些症状并非肝癌患者独有,肝病患者如病毒性肝炎患者或者重度脂肪肝、酒精肝等患者都可出现此种症状。而且出现这种症状时,在没有详细诊断的情况下,往往会误诊为肝炎发作、胆囊炎等而贻误病情。

    哪些人属于肝癌高危人群

    ①五年以上的乙肝患者或乙肝病毒携带者;②40岁以上男性有慢性肝炎病史;③长期嗜酒者;④临床诊断为持硬化者;⑤有肝癌家族史者;⑥目前有肝区不适或疼痛等症状,曾检测甲胎蛋白有过异常,但未证实是肝癌者。

    通过检查发现早期肝癌

    ①抽血查肿瘤标志物,尤其是AFP,如AFP≥400ng/ml持续1个月,或≥200ng持续2个月,无活动性肝炎证据,并排除妊娠和生殖腺胚胎癌,即可做出肝癌的诊断。

    ②B超声显像可确定肝内有无占位性病变,好的超声仪以及有经验的医师仔细检查能检出1cm直径的肝癌。并鉴别占位病变是囊性或实性,了解肝癌与肝内重要血管的关系和肝内及邻近器官的播散及浸润情况。显示肝内门静脉及其属支是否有瘤栓等。

    ③CT和磁共振成像扫描是进一步诊断肝癌的重要手段。CT是目前检出肝癌最敏感的方法之一,采用适当的增强方法,病灶检出率可在90%以上。有时。CT对小肝癌、等密度肝癌和不典型肝癌的诊断仍有一定困难,要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分析诊断。

    肝病专家指出,如果你是属于以上肝癌高发人群中的其中之一,那么一定要提高警惕,不仅要做好目前的疾病控制,更要在生活中等各个方面多加注意,以更好的预防、发现早期肝癌。

  • 肾细胞癌,简称肾癌,占肾脏恶性肿瘤的90%左右。为什么会发生肾癌?迄今都不是非常清楚,大概知道肾癌的发病跟吸烟、肥胖、饮食、职业接触(比如石棉、皮革等)、遗传因素等有关,一旦涉及到遗传方面的因素,要想确切预防发生就很困难了。

     

    癌症总是人人恐惧,但最令人恐惧的总是未知的事物。作为普通大众,可以将肾癌作为一种医学知识的补充了解,而如果你身边有这样的朋友,又或是你总有这样或那样的担心,不妨来学习一些关于肾癌的靠谱知识!

     

    肾癌能够早期发现吗?

     

    大概会有50%的肾癌患者早期都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所以很难早期发现肾癌,多数都是在健康体检或者疾病检查时无意中发现,如果能及早发现,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

     

     

    肾癌都有什么症状表现?

     

    一、血尿

     

    等到肾癌进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血尿,通常是间歇性无痛的肉眼血尿,就是一阵子有一阵子无的血尿,你以为减轻了,其实并没有,肾癌一直在进展。

     

    二、腰痛

     

    等到肾癌长大到一定程度,肿瘤生长牵拉了肾脏包膜,或者侵犯了腰部肌肉,就会出现腰部疼痛,所以腰痛也是一个危险信号。如果肿瘤长得比较大了,腰部还能摸到肿块。

     

    三、高血压

     

    除了上述症状,肾癌还可能引起发热、高血压等,曾经有一个病人血压难以控制,很高,后来做CT才发现是有肾癌。肾癌时间长了,也会导致消瘦、贫血等,一定要留意。

     

    四、转移性症状

     

    如果肾癌转移到肺部,就会出现咳嗽、咯血,如果转移到骨头,就会导致容易骨折、出现病理性骨折。

     

     

    减少肾癌发生可能,我们能做什么?

     

    为了减少肾癌的发生,普通人能做的就是戒烟,保持合适的体重,保持健康饮食,尽量少接触上述提到的职业因素,能做到的就是这些,遗传因素没办法避免。肾癌高发年龄是50-70岁,男性更多,大概是男女比例2:1。

     

    肾癌都是怎么检查出来的?

     

    1)超声:做泌尿道超声检查,能比较敏感地发现肾癌,一些病人没有明显症状,但是做超声就发现了肾癌。太小的肾癌可能无法及时发现,此时可以进一步做CT或者MRI检查。

     

    2)CT:对肾癌的确诊率高,能显示肿瘤部位、大小、有无累及周围器官等,CT是目前诊断肾癌最靠谱的影像学方法。

     

    3)MRI:核磁共振(MRI)的准确性跟CT类似。

  • 早期胃癌70%以上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可逐渐出现非特异性的、类同于胃炎或胃溃疡的症状,包括上腹部饱胀不适或隐痛、泛酸、嗳气、恶心,偶有呕吐、食欲减退、消化不良、黑便等。胃癌的患者,无论早期晚期,都不要感到绝望,不要对治疗失去信心,应该积极的去治疗。


    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其发病率居各类肿瘤的首位。死亡率高,吸烟导致的肺癌占了很大的数量,在胃的恶性肿瘤中,腺癌占95%,这也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乃至名列人类所有恶性肿瘤之前茅。早期胃癌多无症状或仅有轻微症状。当临床症状明显时,病变多已属晚期。因此,要十分警惕胃癌的早期症状,及时就医,以免延误诊治。

     

     

    一、胃癌的症状

     

    早期胃癌70%以上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可逐渐出现非特异性的、类同于胃炎或胃溃疡的症状,包括上腹部饱胀不适或隐痛、泛酸、嗳气、恶心,偶有呕吐、食欲减退、消化不良、黑便等。

     

    二、胃癌的诊断方式

     

    1.X线表现气钡双重造影可清楚显示胃轮廓、蠕动情况、粘膜形态、排空时间,有无充盈缺损、龛影等。

     

    2.纤维内窥镜检查。

     

    3.脱落细胞学检查。

     

    4.B超。

     

    5.CT检查。

     

     

     

    三、胃癌的预防

     

    1.避免进食粗糙食物

     

    2.少吃或不吃盐淹食品

     

    3.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

     

    4.少吃烟熏、油炸和烘烤食物

     

    5.改进饮食习惯和方式:要按时进食,避免暴饮暴食;食物不能过烫,进食不宜过快;进食时情绪愉快,欢乐开朗;不饮烈酒,不抽烟。

     

    四、胃癌的治疗

     
    胃癌早期指临床分期为I、II期,早期胃癌一般未发生扩散转移,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术后配合放疗、化疗或中医药治疗。由于手术需要切除胃部的三分之二甚至五分之四,创伤大,恢复时间长,容易复发转移。

     

    晚期胃癌指临床分期III期、IV期,晚期胃癌多有转移或临近器官的侵犯,目前临床多采用姑息手术治疗,配合放疗化疗或中医药治疗。部分患者因为采用姑息治疗,肿瘤并没有完全切除,即使配合常规放疗化疗,又因为胃癌90%以上都是腺癌,对常规放疗化疗并不敏感,制约了疗效的进展。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微创甚至超微创治疗逐步应用在早期胃癌的治疗。缓释库疗法是1998年应用于临床的一种超微创治疗,是一种很适合胃癌患者的治疗方法,可以直接杀死胃部肿瘤细胞。

     

    由此可见,胃癌的患者,无论早期晚期,都不要感到绝望,不要对治疗失去信心,应该积极的去治疗,选择适合自身疾病的方法,积极接受治疗方有恢复健康的机会。

  • “癌症”是让人闻之色变的两个字,在生活中我们常常能接触到患了胃癌、肝癌、直肠癌的病人。

     

    实际上,人体中几乎所有部位均可以长肿瘤,而发生在胰腺的便称为胰腺癌。

     

     

    不同的是,胰腺癌是所有癌症中最可怕的,有“癌中之王”的称谓。

     

    今天就带大家了解一下关于胰腺癌的知识。

     

    一、胰腺癌被称为“癌中之王”的原因

     

    1.早期不易诊断

     

    胰腺癌由于其解剖位置的原因,早期症状并不明显。

     

    其位于腹膜后位,在腹部由于大量肠管等器官阻挡,不会出现腹部包块等症状。

     

    早期仅有隐痛,腹部不适等症状类似于胃肠道疾病,极易被忽视。


    2.死亡率高

     

    由于早期症状不明显,当出现黄疸,腹部剧痛,腹部明显包块时,就已经到了晚期,肿瘤已经向其他器官侵蚀,甚至已经发生血液或淋巴结转移。

     

    此时肿瘤已经很难被切除,病人的存活率也很低。

     

     

    经临床研究表明:大部分的胰腺癌患者从确诊到死亡仅经历不到半年时间。

     

    3.症状严重

     

    由于胰腺是一个消化器官,它会产生多种酶类辅助消化,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胰脂肪酶和胰蛋白酶。

     

    肿瘤破坏胰腺包膜,这些酶类进入腹腔,会大量破坏腹腔内的结构。

     

    除此 之外,胰液对腹膜的刺激性很大,会引起患者剧烈的疼痛。


    4.治疗困难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很多癌症都能得到治疗甚至痊愈。

     

    但是,胰腺癌由于发现时癌细胞通常已经发生转移,单纯的手术治疗已经无法控制病情。

     

    胰腺癌一般情况下都会选择手术、放化疗综合治疗,但是效果并不好,大部分患者的五年生存率都低于5%。


    二、胰腺癌的高危人群

     

    1.糖尿病

     

    胰腺不仅会分泌多种消化酶,也会分泌控制血糖的重要激素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血糖对于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有负反馈作用。糖尿病病人血糖不稳定,会导致胰腺细胞增生紊乱从而诱发胰腺癌。


    2.慢性胰腺炎患者

     

    很多慢性疾病都有可能诱发癌症的产生,例如胆囊结石、慢性肝炎等,胰腺炎也不例外。长期慢性炎症的刺激会刺激胰腺细胞异常增殖,最终转化为胰腺癌。

     

    3.肥胖者

     

    胰腺分泌的胰液会协助脂肪和蛋白质的吸收,如果大量进食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会加重胰腺的负担,诱发胰腺癌。


    综上所述,我们对胰腺癌已经有了一个简单的了解,胰腺癌确实可以堪称“癌中之王”。

     

    因此尽管胰腺癌早期症状并不明显,我们还是需要对它多加警惕,尽可能地察觉到异常,争取治疗时间。常见症状包括:厌食、腹痛、黄疸等,这些症状与胃肠道疾病症状十分类似,当家人出现这些症状时,一定要多考虑一下是不是胰腺出了问题。

     

    除此之外,多锻炼,培养良好的饮食作息习惯,是保持一个健康的身体,远离癌症的根本方法。

  • 食道癌,作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许多患者会因吞咽困难、食欲不振等症状就诊。那么,当食道癌扩散时,我们应该如何进行检查呢?以下将为您详细介绍。

    首先,了解食道癌扩散的症状至关重要。随着肿瘤的不断生长,癌细胞可能会侵犯食管壁,甚至突破食管壁,侵犯周围组织和器官。当肿瘤与主动脉紧密相邻时,一旦肿瘤破裂,将会危及患者生命。

    其次,食道癌还可能导致支气管瘘。由于食管与支气管、气管相邻,因此很容易发生瘘管,导致食物和水分进入肺部,引起剧烈咳嗽、发烧、肺部感染,甚至肺脓肿等严重并发症。

    此外,食道癌还可能导致患者出现胸痛、肩胛疼痛等症状。这是由于肿瘤侵犯脊柱前组织结构所致。这些症状的出现,往往意味着食道癌已经进入晚期。

    针对食道癌患者,饮食调养也十分重要。以下是一些建议:

    • 忌食甜、腻、辣、炸、烤等刺激性食物。
    • 忌酒精。
    • 忌食强烈气味的食物,如臭豆腐、奶酪等。
    • 忌某些含5-Hta丰富的食物,如香蕉、核桃、茄子等。
    • 忌餐后立即躺下,以免食物反流引起恶心。

    此外,患者还需定期复查,及时了解病情变化。在治疗方面,医生会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包括手术、放疗、化疗等。

    总之,了解食道癌扩散的症状和检查方法,对于患者及时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同时,关注饮食调养和定期复查,也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 我的互联网医疗之旅

    那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坐在电脑前,紧张又期待地等待着与医生的线上会诊。屏幕那头的医生,声音温和而专业,他耐心地询问了我的病情和病史。

    我详细地描述了手术的经历,包括术前新辅助治疗和之后的食管癌三切口腔镜手术。医生认真地倾听,不时地点头,然后询问了一些细节问题。

    一个月前,我经历了这场手术,医生告诉我需要继续完成化疗,并且免疫治疗需要维持。当我看到术后切下的组织活检报告时,心中不禁充满了疑问。

    医生看到了我的担忧,他耐心地解释了治疗方案,告诉我淋巴结有转移,但经过治疗后已经缓解了。他详细地说明了治疗的状态和严重程度,让我对病情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在询问中,我提到了两个淋巴结的位置,医生解释说,这些信息不会影响病情的分期。他询问了治疗反应的淋巴结是否已经杀灭了癌细胞,我肯定地回答了。

    整个会诊过程中,医生的专业和耐心让我感到非常安心。他提醒我说,医生的回复仅为建议,如果需要诊疗,请前往医院就诊。

    结束会诊后,我心中充满了感激。这次线上问诊不仅让我对病情有了更深的了解,也让我感受到了互联网医疗的便捷和专业。

  • 食道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其早期症状往往不明显,容易被忽视。患者可能会出现吞咽困难、胸骨后疼痛、食欲不振等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吞咽困难会逐渐加重,甚至无法咽下唾液。

    针对食道癌的治疗,中医中药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中医认为,食道癌的发生与肝、脾、肾等脏腑功能失调有关,治疗应注重调理脏腑功能,扶正祛邪。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食道癌偏方:

    【处方一】:茯苓18克、杏仁12克、桑白皮3克,水煎取汁服用。适用于吞咽困难、喘咳等症状。

    【处方二】:硼砂60克、朦石45克、火硝30克、硇砂、梅冰片、上沉香各9克。研成细面,含化咽下,适用于食道癌晚期,食管堵塞严重者。

    【处方三】:北沙参18克、丹参9克、当归12克、川贝6克、杏仁9克、瓜萎皮9克、砂仁壳4.5克、桃仁9克、红花4.5克、荷叶蒂9克、杵头糠9克、郁金9克、吉林参6克、生地150克、茯苓60克、半夏曲60克。浓煎取汁,兑入白蜜约500克,炼蜜收膏。温开水冲服,适用于各种食道癌患者。

    除了中医中药治疗,食道癌患者还应注重日常保养。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为主,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同时,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面对疾病,也是提高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偏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还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 食道癌作为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原因复杂,与多种因素有关。中医认为,食道癌的发生与七情内伤、饮食不节、年老体虚等病因有关。针对不同的病因和症状,中医治疗食道癌的方法多种多样,其中主要包括涤痰化瘀法、豁痰理气法和滋阴清火法。

    一、涤痰化瘀法:适用于痰瘀胶结型的食道癌病人。这类病人往往伴有吞咽困难、胸痛泛痰、肌肤甲错、舌紫暗或有斑点、脉弦涩等症状。中医治疗时,常用半夏、茯苓、枳实、石菖蒲、郁金、竹茹、僵蚕、胆南星、天麻、丹参、陈皮、甘草等中药,以涤痰开窍、通络化瘀,缓解症状。

    二、豁痰理气法:适用于气滞痰阻型的食道癌病人。这类病人常伴有胸闷叹息、恶心暖气等症状。中医治疗时,常用党参、黄芪、白术、生薏苡仁、生半夏、狼毒、陈皮、蛤蚧等中药,以豁痰理气,改善症状。

    三、滋阴清火法:适用于热毒伤阴型的食道癌病人。这类病人常伴有局部灼热、疼痛、发热等症状。中医治疗时,常用天冬、麦冬、生地、丹皮、赤芍、栀子仁、黄连、山茱萸、赤茯苓等中药,以滋阴清火,缓解症状。

    除了中医治疗外,食道癌患者还应注意日常保养,如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增加维生素摄入,节制烟酒等。此外,食道癌患者还可采取手术治疗、放疗、化疗等现代治疗手段,以提高治疗效果。

  • 食道癌作为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早期发现和治疗对于提高患者生存率至关重要。

    手术切除是目前治疗食道癌的主要手段,但术后患者的身体恢复和营养支持同样重要。

    茄子作为一种营养价值丰富的蔬菜,富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对于食道癌患者来说,适量食用有助于补充营养,促进康复。

    然而,食道癌患者的饮食并非无原则地食用任何食物。以下是一些食道癌患者的饮食注意事项:

    1. 多吃蔬菜水果:新鲜蔬菜和水果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助于提高免疫力,促进康复。患者可以适量食用茄子、西红柿、黄瓜等蔬菜,但要注意食物的烹饪方式,避免过于辛辣或刺激性强的食物。

    2. 术后饮食调整:术后两周内,患者应以半流质食物为主,如牛奶、豆浆、小米粥、汤面等。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注意食物的温度和质地,避免过硬、过热或过冷的食物刺激食道。

    3. 避免刺激性食物:辛辣、油炸、烧烤等刺激性食物容易刺激食道,引起不适。患者应避免食用这些食物,以免加重病情。

    4. 保持营养均衡:食道癌患者身体虚弱,需要充足的营养支持。患者应确保饮食多样化,摄入足够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素。

    5. 适量饮水: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有助于稀释胃酸,减轻食道刺激。患者应每天饮用足够的水,以保持身体水分平衡。

    总之,食道癌患者在进行术后康复期间,应注意饮食调整,保持营养均衡,避免刺激性食物,以促进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   咖啡,作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饮品之一,其健康效应一直备受关注。近年来,关于咖啡致癌的争议不断,那么咖啡真的会致癌吗?本文将带您了解咖啡的真相。

      咖啡致癌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91年,当时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将咖啡列为“可能致癌物”,认为咖啡会增加膀胱癌的风险。然而,这一结论在近年来受到了质疑。

      2016年,IARC对咖啡进行了重新评估,并发布了新的研究报告。报告指出,先前关于喝咖啡会增加患癌风险的观点“证据不足”,不再将咖啡列为“可能致癌物”。相反,喝咖啡还具有多种健康益处,例如抗氧化作用、降低患胰腺癌、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的风险,甚至可能降低患子宫内膜癌和肝癌的风险。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IARC同时警告说,喝65℃以上的“过烫咖啡”会提高食道癌风险。长期摄入65℃~70℃的热饮会导致老鼠长出食道肿瘤。因此,为了健康,我们应该避免喝过热的咖啡。

      除了咖啡,其他热饮如热茶、热汤等也可能增加食道癌风险。因此,我们在饮用热饮时,最好将其冷却至60℃以下,以降低食道癌风险。

      除了饮食因素,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也会增加食道癌风险。因此,为了预防食道癌,我们应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总之,咖啡本身并不会致癌,但过热的咖啡和热饮会增加食道癌风险。为了健康,我们应该选择适量饮用咖啡,并避免喝过热的咖啡和热饮。

  • 食道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主要发生在食道黏膜上皮细胞。患者常常出现吞咽困难、胸骨后疼痛、食欲不振等症状。近年来,食道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一、食道癌的病因

    1. 生活习惯:长期吸烟、饮酒、食用过热、过硬、过辣的食物等不良生活习惯是导致食道癌的重要因素。

    2. 饮食结构:长期摄入高盐、高脂肪、低纤维的食物,以及缺乏新鲜蔬菜和水果,也会增加食道癌的风险。

    3. 遗传因素:家族中有食道癌病史的人,患食道癌的风险较高。

    4. 感染因素:幽门螺杆菌感染、EB病毒感染等也可能导致食道癌。

    二、食道癌的治疗方法

    1. 手术治疗:早期食道癌患者可以通过手术切除肿瘤,并进行淋巴结清扫。

    2. 放疗治疗:对于无法手术切除的食道癌患者,可以选择放疗来杀灭癌细胞。

    3. 化疗治疗:化疗可以用于治疗晚期食道癌,缓解症状,延长生存期。

    4. 靶向治疗:针对食道癌中的一些特定基因突变,可以选择靶向药物进行治疗。

    三、食道癌的预防措施

    1. 改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避免食用过热、过硬、过辣的食物。

    2. 调整饮食结构: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少吃高盐、高脂肪的食物。

    3.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食道镜检查,以便早期发现食道癌。

    四、食道癌的预后

    食道癌的预后与病情分期、治疗方法等因素有关。早期食道癌患者经过积极治疗,预后较好;晚期食道癌患者预后较差。

  • 近年来,我国医药卫生科技创新领域投入持续加大,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将围绕“十二五”医药卫生科技投入的300亿,探讨这些资金都花在了哪里,以及取得的哪些成果。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特色菜”。

    1. 新发传染病综合防控技术体系的建立与应用:针对新发传染病,如艾滋病、SARS、H5N1等,通过科研攻关,构建起新发传染病综合防控技术体系,为抗击疫情提供了有力保障。

    2. 前列腺癌诊疗体系的创新及其关键技术的应用:针对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治疗等问题,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药物和诊疗技术,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

    3. 食管癌规范化治疗关键技术的研究及应用推广:通过技术创新,提高了食管癌的早期诊断率和治疗成功率。

    4. 重症肝病诊治的理论创新与技术突破:针对重症肝病,研发出李氏人工肝系统等新技术,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

    5. 我国首次对2009年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有效防控及集成创新性研究:通过综合防控措施,有效降低了甲型H1N1流感的发病率,保障了社会稳定和经济平稳增长。

    此外,还有“硬菜”和“热汤”等成果,如:

    1. 开辟肝癌基础与临床研究的新领域:通过技术创新,提高了肝癌的治疗效果。

    2. 建立神经外科手术新方法:解决了神经外科领域的难题,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3. 诱导分化疗法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成功实现了将恶性细胞改造为良性细胞的白血病临床治疗新策略。

    4. 新药研发成果显著:研发出多个针对重大疾病的创新药物。

    5. 重大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能力大幅增强:建立了覆盖全国的病原检测和鉴定技术体系。

    6. 艾滋病、肝病、结核病、寄生虫病方面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7. 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支架研发:推动了心血管介入治疗技术的发展。

    8. 推广指南,开展高血压社区规范化管理:有效提高了高血压患者的控制率。

    9. 中国脑卒中一级预防研究(CSPPT):为高血压患者提供了一级预防方案。

    总之,“十二五”医药卫生科技投入的300亿,在疾病防控、新药研发、技术创新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为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做出了重要贡献。

  • 食道癌作为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病率逐年上升,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早期食道癌由于症状不明显,容易被忽视,因此做好早期筛查和诊断至关重要。

    早期食道癌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内镜治疗:内镜治疗是早期食道癌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包括内镜粘膜切除术、射频消融术、光动力疗法等。这种治疗方式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是目前治疗早期食道癌的首选方法。

    2. 保守治疗:对于一些无法手术的患者,可以选择保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营养支持等。保守治疗可以缓解症状,延长生存期。

    3. 手术治疗:对于早期食道癌,手术治疗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手术方式包括食管切除术、胃食管吻合术等。手术治疗可以彻底切除肿瘤,提高治愈率。

    4. 放疗治疗:放疗是早期食道癌的辅助治疗方法之一,可以杀灭残留的癌细胞,减少复发风险。

    5. 中医治疗:中医治疗可以缓解症状,提高免疫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早期食道癌患者在接受治疗的同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保持良好的心态: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2. 注意饮食:饮食要清淡、易消化,多吃富含营养的食物。

    3. 定期复查: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

    4. 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

  • 食道癌作为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手术后的晚期症状一直是患者和家属关注的重点。其中,哽噎感是较为常见的症状之一。患者往往在进食时,尤其是食用稍干硬的食物时,会感到喉咙有哽噎感,食物难以咽下。这种现象在食道癌手术后晚期尤为明显。

    除了哽噎感外,食道癌手术后晚期还可能出现以下症状:

    1. 食物下行缓慢并有滞留感:患者在进食时,会感到食物在食管中下行缓慢,甚至在某处停留一下。这种感觉与食物性质并无关系,有时饮水也会出现这种感觉。

    2. 胸骨后疼痛和下咽时食管有疼痛感:进食时胸骨后或食管疼痛,呈烧灼感、针刺感、牵拉感或摩擦感。疼痛的部位一般较实际长癌的部位高一些。疼痛可随进食不当或情绪波动而加重。

    3. 声音嘶哑:由于食道癌手术可能损伤喉返神经,导致声音嘶哑。

    4. 吞咽困难: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可能出现吞咽困难,甚至无法进食。

    对于食道癌手术后晚期的患者,饮食方面应注意以下几点:

    1. 饮食清淡:避免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

    2. 细嚼慢咽:细嚼慢咽有助于食物顺利通过食道。

    3. 避免过热食物:过热食物可能刺激食道,加重症状。

    4. 多喝水: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有助于缓解症状。

    5. 注意营养均衡: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如鸡肉、鱼肉、豆制品、蔬菜等。

    总之,食道癌手术后晚期的患者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治疗,同时注意饮食调理,以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