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儿童溺水—抓紧黄金6分钟

儿童溺水—抓紧黄金6分钟
发表人:家庭医疗小助手

儿童溺水是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尤其在夏季游泳高峰期。溺水后,大量水分和异物涌入呼吸道及胃中,导致肺通气、换气功能障碍,严重时可引发窒息甚至呼吸、心跳骤停。据统计,溺水是0-14岁儿童意外伤害的首要死因。本文将介绍儿童溺水的预防措施、急救方法及后期康复治疗,以帮助家长和监护人提高安全意识,保障儿童健康。

一、预防措施

1. 加强安全教育:家长和监护人应向儿童普及溺水安全知识,提高其安全意识。

2. 选择安全的游泳场所:避免在自然水域游泳,尽量选择有救生员和救生设备的游泳池。

3. 加强监护:家长和监护人应时刻关注儿童在水中的安全,避免其单独游泳。

4. 配备救生设备:如救生圈、救生衣等,以提高儿童在水中的安全保障。

5. 学习急救知识:家长和监护人应掌握基本的急救技能,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进行现场急救。

二、急救方法

1. 立即呼救:发现儿童溺水时,应立即大声呼救,寻求周围人员帮助。

2. 拯救溺水者:根据现场情况,采取适当的救援措施,如将溺水者救上岸。

3. 排除呼吸道积水:清除溺水者口鼻中的异物,保持呼吸道畅通。

4. 进行心肺复苏:对呼吸、心跳停止的溺水者,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包括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

5. 寻求专业医疗救助:尽快将溺水者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

三、后期康复治疗

1. 呼吸系统康复:根据溺水程度,进行呼吸系统康复治疗,如呼吸训练、氧疗等。

2. 心脏康复:对心脏受损的溺水者,进行心脏康复治疗,如药物治疗、心脏起搏器植入等。

3. 脑部康复:对脑部受损的溺水者,进行脑部康复治疗,如认知训练、语言康复等。

4. 康复训练:根据患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康复训练,如肢体功能训练、日常生活能力训练等。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溺水疾病介绍:
溺水指人体淹没或浸没在液体(多为水)里时,经历呼吸道受损、全身组织器官缺血缺氧的过程。全球每年约有372000人死于溺水,我国每年因溺水死亡的人数约有57000人。溺水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是14岁以下儿童的主要致死原因。男性溺水是女性的3倍。溺水后,液体可迅速进入呼吸道和食道,从而出现剧烈咳嗽、呼吸困难、头痛、头晕、烦躁、抽搐、昏迷等,甚至呼吸、心跳暂停。发生溺水后,应尽快将溺水者从水中救出,采取头低俯卧位进行体位引流,对心跳呼吸骤停者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等急救,帮助患者复苏。若急救不及时,可留下脑功能障碍、中枢性四肢瘫痪等严重后遗症,甚至导致患者死亡[1][2]。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随着夏季的到来,儿童溺水事故频发,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许多家长和公众纷纷学习各种溺水急救方法,其中“倒背儿童急救法”被广泛传播。然而,这种方法真的科学吗?本文将为您揭秘。

    首先,我们要明确的是,溺水是一种紧急情况,一旦发生,必须立即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抢救。然而,‘倒背儿童急救法’并不科学。该方法主张将溺水儿童倒背着跑步,认为这样可以帮助儿童吐出积水,从而恢复呼吸。但实际上,这种方法存在很大风险。

    溺水后,儿童可能会出现喉头痉挛,导致呼吸道阻塞。倒背跑步可能会加重喉头痉挛,使得呼吸道更加堵塞,反而加重窒息。此外,倒背跑步还可能导致儿童发生脑震荡、颈椎损伤等严重后果。

    那么,遇到儿童溺水时,应该怎么办呢?首先,要保持冷静,迅速将儿童从水中救出,并将其放在安全的地方。然后,清除儿童口鼻中的污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接下来,判断儿童是否还有心跳和呼吸。如果呼吸心跳停止,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的方法包括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胸外按压的方法是:将儿童仰卧在平坦的地面上,双手叠放在胸骨中下段,垂直向下按压,每次按压3-5厘米,频率为每分钟100次。人工呼吸的方法是:用手指捏住儿童鼻孔,将嘴唇紧贴儿童嘴唇,吹气2次,然后继续胸外按压。

    在进行心肺复苏的同时,要尽快拨打急救电话,并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在等待救援的过程中,要持续进行心肺复苏,直到儿童呼吸心跳恢复或救援人员到达。

    总之,‘倒背儿童急救法’并不科学,家长和公众要摒弃这种错误观念,学习正确的溺水急救方法,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有效地救助儿童。

  • 牛牛,我们想念你。”这几天,在亦庄金地格林小镇的社区论坛上,一个新建的网页成为两天来点击率最高的地方,截至今天上午,已经有177位邻居在这里写下对牛牛的怀念和留恋。上周五,13岁的牛牛在小区会所的游泳池游泳时不幸溺水身亡。事发后,邻居们纷纷送上蜡烛、鲜花和黄丝带,祝福牛牛一路走好。

    据了解,上周五下午,牛牛在没有家属陪同的情况下在小区会所的游泳池里游泳。过了一会儿,其他游泳的孩子看见他埋头趴在水线上,还以为他在练憋气。可是几分钟过去了,牛牛仍然没有动静,人们赶紧报告给救生员。牛牛随即被送往同仁医院亦庄分院,经抢救无效不幸去世。

    今天上午,记者在小区会所看到,该游泳池已经被警方查封。在通往泳池的地下通道的墙壁上,贴着许多黄色的小花朵。服务人员说,那些花都是这几天业主们自发贴上去怀念牛牛的。

    在牛牛家门前,许多花圈和花束整齐地摆放着。而门前的小树、房屋栏杆和牛牛家的窗户上,缠绕着许多黄丝带。微风中,黄丝带在轻轻摇曳。这时,恰逢两个女子前来敬献鲜花,她们对记者说,“我们是小区业主,与牛牛相识,今天来送他一程。”默哀片刻后,她们悄悄地离开了,带着满眼的泪水和红红的眼圈。

    记者登录小镇的社区论坛,满满的,几乎全部是悼念牛牛的帖子,其言辞之哀婉、情绪之悲痛,令人感叹。“绿袖子0楠”(网名)在帖子中写道:“牛牛,我是住在你家对面的姐姐。虽然我们并不熟悉,但听说你喜欢听周杰伦的《菊花台》,姐姐想用笛子给你吹一首,希望你能听到。我现在就对着你家的窗户吹了,你闭上眼睛静静地听吧……”“大伟他爸”(网名)写道:“今日惊闻小镇邻居痛失爱子的噩耗,心脏实在有些受不了……我也是个父亲,理解痛失爱子是什么心情。别的不多说了,我们活着的人还要坚强起来。我们生活得越幸福,远在天国的亲人则越欣慰。”

    “刚刚出差回来,一时间不知道说什么……牛牛,愿你在天堂更快乐!!牛牛爸爸,让我拥抱一下你!让我分担一些你的痛苦,陪你一起度过……”马特乌斯-杨(网名)的帖子则充满了对牛牛家人的关怀。

    痛惜和追忆之余,也有业主从“安全措施”的角度做出了提示。“win-niebear0202”(网名)说:“当暑假来临,我们开始忙着给孩子报名参加各种补习或者兴趣班的时候,我们可曾想过,孩子独立生存的能力就真的让我们这么放心?我想也许利用这次暑假,小镇的童子军应该组织些教会小孩子们自救和紧急条件下避险的措施,比如:游泳的时候抽筋了怎么办?遇到大狗追自己怎么办?遇到坏人了怎么办?有危险了怎样大声地求救等等。我想这些事真的有些迫在眉睫了。”

    (责任编辑 龙彩霞)

  • 夏季是溺水事故的高发期,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季,人们更愿意到水边消暑解暑。然而,溺水事故的死亡率却很高,因此了解正确的溺水急救方法至关重要。

    溺水时,水会进入气道,刺激上呼吸道引起痉挛,导致窒息。因此,及时的救助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溺水急救的要点:

    首先,救助者要确保自身安全。如果不懂救护知识,不要盲目下水救人。可以尝试使用救生圈、竹竿、绳索等工具将溺水者拉上岸。

    如果溺水者已经失去呼吸,应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将溺水者平放在地上,头偏向一侧,清除口腔和鼻腔内的异物,畅通气道,检查呼吸和脉搏。如果需要,进行心肺复苏术。

    如果溺水者意识不清,应将其置于复原卧位。如果溺水者清醒,给予保暖和热的饮料。

    及时拨打急救电话,用救护车将溺水者送往医院治疗。

    关于心肺复苏前的控水问题,目前医学界存在争议。一些传统观点认为,在心肺复苏前需要先控水,以排出溺水者体内的水分。然而,一些医生认为,溺水者体内的水分已经进入血液循环,而胃内的水分不需要排出。控水还可能导致胃内容物反流和误吸,甚至引起肺部感染。因此,在心肺复苏前是否需要控水,目前尚无定论。

  •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问题的关注度不断提高,矿泉水作为日常饮用水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性和质量也备受关注。根据我国最新的饮用天然矿泉水国家标准,从2023年10月1日起,矿泉水的溴酸盐含量必须控制在0.01mg/L以内,并且外包装上必须标明溴酸盐含量。然而,记者在走访岛城卖场时发现,新规实施20余天后,市场上在售的矿泉水包装并未发生变化,也没有标注溴酸盐含量,这让许多市民对此感到陌生。

    在市南区江西路一家24小时便利店,记者看到,货架上摆放着各种品牌的瓶装水,价格从每瓶不足一元到十几元不等。虽然矿泉水瓶上标示了矿物质含量、PH值和水源地等信息,但并未标注溴酸盐含量。对于矿泉水新国标,售货员也表示并不知情。记者随机询问了几名市民,多数人对“溴酸盐”这个词都很陌生,更不知道其致癌性。

    据了解,厂家在生产矿泉水时,为了杀菌会普遍使用臭氧,由此而产生了潜在致癌物——溴酸盐。世界卫生组织和美国环保局规定的饮用水中,溴酸盐最高允许浓度为0.01mg/L。我国的新国标实施后,对矿泉水的溴酸盐含量做了严格的限定,该项指标已与国际一致。

    对于新国标实施20余天后,市场反应冷淡的情况,相关部门表示,在10月1日前按照旧国标生产的矿泉水,只要在法定的保质期内,是允许在市场流通的。新的国标实施前后,多数厂家已经了解到这一情况,并严格按照要求作业。新包装的矿泉水应该很快就会上架。

    除了溴酸盐含量,矿泉水的其他指标,如微生物指标、重金属指标等,也是消费者关注的重点。消费者在购买矿泉水时,应关注产品的标签信息,选择信誉良好的品牌,以确保饮用安全。

    此外,消费者在日常生活中,还应注意以下几点,以保证饮用水的安全:

    • 定期更换家中的净水器滤芯,确保水质清洁。
    • 避免长时间存放饮用水,以免细菌滋生。
    • 尽量选择新鲜水源,避免饮用未经处理的地下水。
    • 关注国家相关标准,了解产品的质量指标。
    • 选择信誉良好的品牌,确保产品安全。

  • 暑期是孩子们最期待的时光,然而,随之而来的安全问题也令家长们忧心忡忡。据统计,每年暑假期间,儿童意外伤害事故频发,特别是乘车意外和水上意外,往往发生在家长认为最安全的地方。

    那么,暑假期间,孩子们面临着哪些安全风险?如何预防和规避这些风险呢?本文将为您一一解答。

    一、暑期儿童安全风险:三大类需防范

    1. 乘车意外:自驾游、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等,都可能导致儿童发生意外伤害。

    2. 水上意外:游泳、玩水等水上活动,存在溺水和溺水后并发症的风险。

    3. 家居意外:家中电器、家具、药品等,都可能成为儿童意外伤害的隐患。

    二、暑期儿童安全预防措施

    1. 家长要增强安全意识,时刻关注孩子的行踪,避免让孩子单独行动。

    2. 教育孩子掌握基本的安全知识,如交通安全、防溺水、防火等。

    3. 在家中做好安全防护措施,如安装防滑垫、安全锁等。

    4. 鼓励孩子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5. 为孩子购买意外伤害保险,为孩子的安全提供保障。

    三、暑期儿童健康保健

    1. 注意饮食卫生,预防肠道疾病。

    2. 注意个人卫生,预防呼吸道感染。

    3. 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增强体质。

    4. 避免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间,预防空调病。

    5.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

  • 近年来,关于千沸水致癌的说法在网络上流传甚广,让许多人对日常饮水产生了担忧。那么,千沸水真的会致癌吗?本文将结合实验结果和专家观点,为大家揭开千沸水致癌之谜。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千沸水。千沸水指的是经过多次沸腾的水。关于千沸水致癌的说法主要有两个依据:一是水中钙、镁离子含量会增高,可能干扰胃肠功能;二是水中亚硝酸盐含量会上升,而亚硝酸盐是致癌物质。

    然而,经过科学实验证实,这两个担忧并不成立。实验表明,水在加热过程中,钙、镁离子会与碳酸根离子结合形成不溶性物质沉淀,因此,反复煮沸的水并不会增加水垢,反而会降低水的硬度。至于亚硝酸盐,虽然经过多次煮沸后含量会上升,但只要水质本身合格,其含量并不会超过安全标准。

    南京外国语学校两名高二学生汪莞祺和卢嘉傲的实验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她们使用纯净水、地下水和太湖水进行了对比实验,发现水质较差的太湖水在反复煮沸后,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的含量上升较为明显,而水质较好的地下水和纯净水则没有明显变化。

    此外,江苏省水环境监测中心常州分中心的高级工程师王晓杰也指出,千沸水是否致癌与原生水质有很大关系,而与煮沸次数关系不大。因此,大家无需过度担心千沸水致癌的问题。

    总之,通过实验和专家观点,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千沸水并不会致癌,大家无需过度担心。当然,为了保证饮水安全,我们还是建议选择水质较好的水源,并定期更换饮水机滤芯。

  • 宝宝发生溺水后,家长的第一反应至关重要。首先需要检查宝宝是否还有意识。如果宝宝意识清醒,家长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让宝宝趴在平坦的表面上,头部略低,用一只手按在宝宝的腹部,轻轻向上推,帮助宝宝将口中的水排出。同时,家长也可以将宝宝抱在腿上,让宝宝头部朝下,轻轻拍打背部,促使宝宝将水吐出。

    如果宝宝已经失去意识,家长需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首先,将宝宝放在平坦的表面上,解开宝宝的衣物,确保呼吸道畅通。然后,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每2秒钟吹气一次,直到宝宝恢复呼吸。同时,进行胸外按压,按压部位在宝宝的胸骨下半部分,按压深度为1-2厘米,按压频率为每2秒3次。在抢救过程中,应持续拨打120急救电话,寻求专业救援。

    溺水后的宝宝可能还会出现水中毒的情况,即体内水分过多,导致电解质失衡。家长应密切观察宝宝的症状,如出现头痛、恶心、呕吐、乏力等症状,应及时送往医院治疗。

    预防溺水事故的发生,家长应加强对宝宝的安全教育,避免宝宝单独靠近水域。在户外活动时,家长应时刻关注宝宝的安全,防止意外发生。

    除了溺水,宝宝还可能遇到其他意外伤害,如烫伤、触电、中毒等。家长应了解相关急救知识,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有效地处理。

    总之,家长要时刻关注宝宝的安全,学习必要的急救知识,为宝宝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 夏天,是溺水事故的高发期,尤其是青少年。据郑州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统计,溺水已成为暑假儿童意外伤害的首要原因。孩子们贪图方便,独自到河沟、池塘、水库游泳,缺乏安全意识,泳技不佳,一旦发生意外,往往不知所措,酿成悲剧。

    那么,遇到溺水者,我们应该如何施救呢?首先,不识水性者不建议直接下水救人,以免造成更大的危险。可以大声呼喊,并拨打救援电话。如果身边有长木杆、绳子或救生圈,可以利用这些工具进行间接施救。

    溺水者本身也需要掌握自救方法。首先,要保持冷静,不要慌张,双手不要乱抓,寻找逃生的方向。如果身边有矿泉水瓶,可以握住它,利用其浮力减缓下沉。其次,要积极配合救援人员,按照救援人员的指示进行行动。

    对于会游泳的施救者,燕重远主任总结了四个步骤:1. 从背后接近溺水者;2. 摆脱溺水者的抓握;3. 拖拽溺水者上岸;4. 上岸后进行急救。具体操作方法,可以参考原文。

    除了溺水急救知识,我们还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急救常识,如心肺复苏、止血、包扎等。掌握这些知识,可以在关键时刻挽救生命。

    夏季游泳安全不容忽视,家长和学校要加强对青少年的安全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避免悲剧的发生。

  • 随着气温逐渐升高,儿童溺水事故也进入了高发期。近期,福建省闽侯县琯前村发生的3名小学生溺水身亡事件,再次敲响了儿童溺水安全的警钟。

    据“全球儿童安全网络-中国”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每年有约3万名儿童死于溺水事故,其中农村儿童溺水死亡人数是城市儿童的5倍。农村儿童由于缺乏监管,更容易接触到危险水域,如河流、池塘等。

    那么,如何预防儿童溺水事故呢?首先,家长要加强对孩子的安全教育,提高孩子的安全意识。其次,学校要开展防溺水知识教育,教授孩子基本的自救和求救技能。此外,社区和政府部门也要加强对危险水域的监管,设置警示标志,防止儿童误入。

    除了预防溺水,家长还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据调查,留守儿童由于缺乏关爱,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因此,家长要尽量多陪伴孩子,关注他们的心理需求,及时发现并解决心理问题。

    总之,预防儿童溺水事故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家长、学校、社区和政府部门都要承担起责任,为孩子创造一个安全、健康的成长环境。

  •   在繁华的都市中,珠江两岸的景色美不胜收,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赏。然而,在这美丽的背后,却隐藏着一些令人痛心的悲剧。

      酒精,这个看似微不足道的东西,却常常成为悲剧的导火索。酒后闹事、酒后驾车、酒后投江……这些事件,每年都在上演,给无数家庭带来痛苦。

      酒精对人体的危害是多方面的。首先,酒精会损害肝脏,导致脂肪肝、肝炎、肝硬化等疾病。其次,酒精会影响神经系统,导致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波动等。此外,酒精还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癌症等疾病的风险。

      那么,如何预防酒精带来的危害呢?首先,要控制饮酒量,避免过量饮酒。其次,要选择低度酒,避免饮用烈酒。此外,还要注意饮食搭配,避免空腹饮酒。最重要的是,要树立正确的饮酒观念,将健康放在第一位。

      对于已经出现酒精相关疾病的患者,要及时就医,接受正规治疗。目前,治疗酒精相关疾病的方法有很多,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康复治疗等。患者要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

      此外,还要加强社会对酒精危害的宣传,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通过多种渠道,向公众普及酒精危害知识,引导大家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让我们共同努力,远离酒精的危害,让生活更加美好。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