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很多打工人都发现:自己常常在吃完饭后,会有点犯困。
对此,有个流传甚广的解释是:“这是因为血液更多地流向胃部,脑部供血不足,才让你昏昏欲睡”。但事实上,这个说法是站不住脚的,我们的身体具有独特的机制来保持大脑的供血量。
其实,我们之所以会饭后犯困,主要还是受到了进食后体内血糖波动的影响。当我们体内的血糖升高,就会抑制食欲素的分泌,而后者会参与人体睡眠的调节,当它被抑制时 ,人就容易感到困倦。
而说起血糖,就不得不提到一个广大健身爱好者们都很熟悉的概念——升糖指数(Glycemic Index,简称GI)。
那么,升糖指数(GI)到底意味着什么?我们又该如何根据它来调整自己的饮食呢?
今天,还是由Dr.京来带大家一探究竟吧~
所谓“升糖指数(GI)”,也叫血糖生成指数,它其实是一个比值,指的是一定时间内,食物中所含的碳水化合物与同等质量的葡萄糖所引起血糖上升程度的比(把葡萄糖的升糖指数定为100)。之所以要与葡萄糖来比,是因为血液中的糖就是以葡萄糖的形式存在。
显然,这一指数越大,就说明这一食物中所含的碳水化合物令身体血糖的上升幅度越大。例如馒头、米饭都在88左右,相比之下,苹果是36,牛奶是27。
而根据升糖指数的不同,我们通常把食物分为三类:
● 指数低于55的被称作“低GI食物”;
● 高于75(更新的说法是70)的被称作“高GI食物”;
● 介于二者之间的自然就是“中GI食物”。
显然:高GI食物进入胃肠道后消化快,吸收率高,葡萄糖释放到血液中的速度快;低GI食物则相反,血糖升高慢。
而除了食物本身的成分,食物的成熟度(越成熟的食物升糖指数越高,如成熟的黄香蕉)、加工或烹饪的程度(显然,加工越细、烹饪得越过度的食物越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升糖作用也更大,比如被煮烂的白米粥)等也都影响着食物的GI。
那么,回到开头的问题:为什么很多人经常会出现饭后犯困的现象?
想想看,米饭、白面馒头、饼、包子等,这些被国人普遍视作“主食”的食物,全部都是“高GI食物”,它们引起了体内血糖的迅速升高,抑制了食欲素,才使得人们困意连连。
不过,升糖指数关乎的可不仅仅是犯困的问题——
升糖指数对于注重健康的人,特别是对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事实上,这一指数的诞生正源于对糖尿病的研究)。
显然,GI越高的食物,对血糖的控制就越不利。而且,现在糖的害处越来越被人们所熟知,因此,为了健康,我们饮食中要增加“低GI食物”的摄入也就理所应当了。
首先,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粗粮。相比精细白面,粗粮的GI普遍低很多。以面包为例,白面做成的面包GI为70,而如果掺入75%~80%的大麦粒的话,GI就是34。所以提倡用粗粮代替精细白面。
其次,在厨房可以适当“懒”一点,蔬菜能少切就少切,豆类能整粒吃就不要磨,煮的时间也要把控好,尽量不要过长。如前所述,加工或烹饪程度越低的食物,GI就越低,所以为了控制血糖,宁可让牙齿和肠道多运动运动。
还有个简单的方法:多吃点醋。食物经发酵后产生的酸性物质可以降低GI,而醋就是个很不错的选择。
值得注意的是:“升糖指数”仅仅涉及了糖,而没有涉及脂肪等其他营养物质。所以,无论是糖尿病患者,还是减肥人群,都应该多加注意,不要顾此失彼。
当下盛行的减肥风潮中,很多人把自己的肥胖“甩锅”白米饭、馒头等高GI食物,大有一股把米饭馒头打成“垃圾食品”的势头。但是,正所谓“没有垃圾食品,只有垃圾吃法”,很多人不健康的身体其实是自己那不健康的生活、饮食习惯综合作用的结果。把锅甩给这些食物,显然就失之偏颇了。
归根结底,重视糖的控制、提倡低“GI”饮食,固然挺好,但同时我们更应该明白:生活是一个整体,想要收获一个更健康的身体,我们需要的是全方位改善自己的生活习惯。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在我国,大约每3个成年人中,就有1人处在「糖尿病前期」;每10个成年人里,便有1个是糖尿病患者……
《中国药物与临床》杂志曾刊文提醒,即使血糖水平正常的人,每年8月起,体内的血糖值也开始慢慢爬升。
当一个人的血糖水平高到一定程度,就离糖尿病不远了,而糖尿病有100多种并发症,失明、头晕、肾衰等均可随之而来。
为什么血糖水平从8月开始有所提升?怎样控制好调皮的血糖?《生命时报》采访权威专家为你解答。
受访专家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解放军总医院内分泌科主任 母义明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 龚雄辉
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内分泌二科主任医师 李秀丽
《中国药物与临床》杂志的一项研究指出——
为什么血糖水平从8月开始爬升?这主要与气温、饮食习惯、运动水平、情绪等变化有关:
因此,血糖水平在夏季最低,从8、9月份开始慢慢爬升,在冬季达到一年中的最高值。
对健康的人而言,即使血糖值在8月有所上升,也不会超过上限值;而对于处在「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患者而言,秋冬季的血糖水平要比春夏季更难控制,也就是说,从8、9月开始,要格外注意控制好血糖水平,预防血糖过高。
血糖升高到什么程度就该警惕了?很多人拿到体检报告,可能会暗自庆幸:血糖虽然超出正常值,但并没有诊断为糖尿病,说明很健康。
其实,这时你已经踏入糖尿病“候选人”的行列——糖尿病前期。
目前,我国至少有3亿~5亿人处于糖尿病前期。糖尿病前期被认为是糖尿病发生的“分水岭”,此时,个体血糖水平比正常人高,但尚未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一般分两种情况:
而如果空腹血糖值≥7毫摩尔/升,或糖尿病症状加随机血糖值≥11.1毫摩尔/升、餐后2小时血糖值≥11.1毫摩尔/升,即可诊断为糖尿病。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成人糖尿病的患病率为12.8%,而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达35.2%,也就是说,每个糖尿病患者身后都站着3名“后备队员”,且每年约有5%~10%的人会进展为糖尿病。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研究证实,血糖超过正常值,即使没有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也会对身体造成损伤。
神经病变
高血糖如果损害周围神经,会出现四肢麻木、疼痛、冰凉及蚁行感;如果损害植物神经系统,会出现胃胀气、饱腹感;如果损伤颅神经,则会出现眼睑下垂、视力下降等。
代谢紊乱
糖代谢紊乱时,也容易出现脂肪代谢紊乱,引起血脂异常,导致脂肪肝等;有时还会伴随蛋白质代谢紊乱,导致血尿酸升高。
肾功能受损
血糖血脂异常,血压也会受到影响,进而导致肾功能异常,促使糖尿肾病发生和发展。早期表现为尿中有泡沫、活动后小腿浮肿,晚期出现大量蛋白尿、全身浮肿等。
血糖长期高于正常值,身体会发出一些预警信号,提醒你该关注“高血糖”了。
吃饱就困
常吃精米精面和含糖饮料,会加重胰岛负担,易出现昏昏欲睡、体力透支等表现。长此以往,还可能发生慢性胰岛素抵抗。
“垃圾食品”上瘾
摄取含大量糖、盐和脂肪时,身体会分泌一种物质,让人感到饥饿。几天不吃爆米花、薯片就难受的人需要警惕了,此类食物消化速度快,易导致血糖紊乱。
体重“屡减不降”
肥胖是引起2型糖尿病的一个重要原因,大多数糖前期患者体重都超标。单纯减少热量摄入后,体重依然不减的人,更应警惕。
大腹便便
细胳膊细腿大肚子的体型,又称为腹型肥胖。男性腰围>85厘米,女性腰围>80厘米,即为腹型肥胖,这种体型的人更易发生胰岛素抵抗。
另外,腹型肥胖的人内脏脂肪多,会加速动脉硬化的进程,增加心脑血管病的风险。
血压偏高
临床上许多高血压病人都伴有糖尿病,而糖尿病也较多地伴有高血压,两者被称为同源性疾病。有研究显示,病史超过6年的高血压患者,约有四成会患上糖尿病。
当身体出现上述不适症状时,应该警惕是否与血糖升高有关,并尽快前往医院进行检查。
糖尿病前期是控制糖尿病的最佳阶段。多项研究证实,在糖前期进行生活干预,一半人可以绕开糖尿病;另一半人群即使患上糖尿病,也可以减少30%左右的心血管事件。
《中国糖尿病前期临床干预专家共识(2019)》指出,单纯的空腹血糖偏高(IFG)或糖耐量异常(IGT)人群属于较低风险,可以主要以生活干预为主。
1 饮食干预
2 运动干预
3 控制体重
超重或肥胖者要将BMI(体重指数)调整到24左右,或体重至少下降7%,并使体重长期维持在健康水平。
空腹血糖偏高(IFG)+糖耐量异常(IGT)合并1种及以上风险因素的人群属于较高风险,比如有糖尿病遗传家族史、肥 胖、年龄在40岁以上、乏力、皮肤瘙痒、伤口不容易愈合等,可考虑在调整生活方式的同时选择适当的药物干预。
糖尿病是一个普遍存在的一个疾病,也是生活中常见的疾病,我们怎么样可以预防糖尿病的发生,有或者是怎么吃可以把糖的值保持在正常水平的范围内呢?
如果糖尿病得病的是我们亲人,那么作为家属应该给他一些什么建议呢?
1. 我们就应该及时的补充蛋白质,那么我们的早餐就可以吃一个鸡蛋,但是糖尿病的患者不建议吃蛋黄,因为一般糖尿病的患者都会兼有胆固醇高所以不建议吃蛋黄;
2. 我们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吃的饭菜也是要注意的,可以少盐,我们要口味轻一点,可以多吃一些含钾的食物,另外,在炒菜的时候可以少放油。养成减少油和盐的使用;
3. 我们平时的主食习惯的使用白面和大米,但是建议换成五谷杂粮,以荞面,莜面,玉米面为主,也可以混合白面和大米,不建议多吃;
4. 在吃饭的时候要有饮食的规律,不能暴饮暴食,做到定时定量;
5. 我们可以养成每天使用核桃的习惯,每天吃1-2颗为宜;
6. 蔬菜也是我们平时不可缺少的,可以吃大量的蔬菜。例如:白菜,苦瓜,冬瓜,西红柿,生菜,紫菜,菠菜,木耳等含糖量比较低的蔬菜;
7. 豆制品也是每天必须要摄入的食物;
8. 在平时的饮食中可以吃一点瘦肉,但是不建议吃市面的熟食,建议自己回家自己烹饪。
9. 还要控制平时的油脂的摄入量,少吃一点油炸和油煎的食物,花生,肥肉等高油脂类的食物也要尽量少吃;
10. 一些动物的内脏,蛋黄,海鲜类等含有高胆固醇的食物也要尽量的少吃;
11. 我们尽量选择煮,蒸,拌,炖的方式做菜,尽量减少炒菜;
12. 在日常生活中尽量减少含糖量的食物的摄入,尽量吃一下低糖的食物。
糖尿病其实不是可怕的病症,真正危害人身体健康的是糖尿病的并发症,因为血糖的升高会导致体内的一系列变化,它可以导致我们视线模糊,足踝肿胀,溃疡不易愈合等。我们作为幸运的人被赋予了生命,我就觉得我们应该学会爱护自己,不算是不是糖尿病的患者,我们都应该做自身做起,有一个健康的作息习惯保证自己的睡眠充足,精神充足,也要有一个合理的膳食习惯,保证我们的饮食健康,最后我们也要有适当的运动,增加自身的免疫力。
门诊每天都接待很多糖尿病患者,发现他们对饮食有很多的误区,有的不敢吃米饭、不敢吃水果;有的天天吃苦瓜、吃南瓜,说是降血糖;还有的顿顿吃玉米饼子,别的什么都不吃......导致的结果就是,血糖不稳定,忽高忽低,长期这样的话对身体的危害相当大。
糖尿病患者饮食的关键是把握食物总能量,合理搭配各类食物,注意吃饭时的进餐顺序。糖尿病患者的日常饮食要多样化,应包括谷类薯类杂豆、蔬菜、水果、鱼虾、畜禽肉类、蛋类、大豆和坚果、奶类、油脂和食盐,建议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如下:
一、主食每天250~400克(干重 ),其中全谷杂豆占1/3到1/2。
全谷类如全麦、玉米、燕麦、糙米、小米等,杂豆类如绿豆、红小豆、鹰嘴豆等,烹调时多选择杂粮饭、杂粮馒头、杂豆粥等,不要做白米粥。
二、新鲜蔬菜每天300~500克(生重),其中深色蔬菜占一半以上。
深色蔬菜包括深绿色蔬菜如菠菜、油菜等,红色蔬菜如西红柿、橘红色蔬菜如胡萝卜,紫色蔬菜如紫甘蓝等。烹调时多蒸、煮、白灼等,少油煎油炸。
三、新鲜水果每天100~200克左右。
糖尿病患者在血糖稳定的前提下,可以适量吃一些水果,水果选择升血糖指数GI值比较低的樱桃、柚子、桃子、苹果等水果,水果最好作为加餐在两餐之前或睡前吃,以避免一餐之内摄入太多的糖类增加胰腺负担。
四、鱼虾水产品类每天40~75克(生重)
这类水产品优质蛋白、维生素、微量元素的含量都很丰富,是典型的高蛋白低脂肪食物,特别适合糖尿病人食用。
五、畜禽肉类(猪牛羊肉等)每天40~75克(生重)
畜禽肉类在选择时,要多选瘦肉少选肥肉,少吃或不吃皮、动物内脏等能量高、胆固醇含量高的部分,尽量不吃腌制、烘烤、烟熏、酱卤等加工肉制品的摄入。
六、每天吃1个鸡蛋
蛋类营养丰富,性价比高,每天吃1个鸡蛋或者相当量的鹌鹑蛋、鸭蛋等,注意吃蛋时不要丢弃蛋黄。
七、大豆和坚果每天25~35克
大豆及其豆制品营养丰富,豆腐、豆干、豆皮等,富含优质蛋白质、钙等营养素,其中大豆每天15~25克,坚果每天10克。
八、奶及奶制品每天300克
奶类是钙的最好来源,奶类的升糖指数(GI)很低,有益于控制餐后血糖,非常推荐糖尿病患者喝牛奶。
九、油脂每天25~30克
糖尿病患者要特别限制烹调油摄入,这是糖尿病饮食控制的关键之一,在食用油的种类方面,建议橄榄油、亚麻籽油、大豆油等交替食用。
十、加碘盐每天不超过6克
警惕味精、酱油、大酱等含盐高的食物,烹调时使用了这类含盐高的食物就少放或不放盐。
十一、足量饮水,限制饮酒
推荐糖尿病患者多喝水,白开水每天饮用1500~1700ml。若饮酒应减少正常饮食摄入。女性每天饮酒的酒精量不超过 15g,男性不超过 25g(15g 酒精相当于 450ml 啤酒、150ml 葡萄酒或 50ml 低度白酒)。每周不超过 2 次。应警惕酒精可能诱发的低血糖,避免空腹饮酒。
十二、戒烟
吸烟百害无一利。研究表明新发 2 型糖尿病患者戒烟有助于改善代谢指标、降低血压和白蛋白尿。
另外,除了以上饮食要点之外,在日常生活中控制餐后血糖还要做到以下4点:
1、粗细搭配降低餐后血糖 糖尿病患者的主食要粗细搭配食用,即把GI较低的全麦粉、粗杂粮、杂豆等与GI较高的大米、面粉混合烹调或同时食用,避免餐后血糖升高太快太高。
2、每餐都要有蛋白质食物 进食蛋白质后升高餐后血糖的作用很弱,对空腹血糖的影响也很小,高蛋白食物还降低混合食物的升糖指数(GI)。此外,高蛋白食物可增加饱腹感,减轻饥饿感,有助于控制进食量(总能量)。所以糖尿病饮食中应该摄入足够的蛋白质,最好每一餐都有一两高蛋白食物。
3、每餐都要有主食与较多蔬菜搭配 糖尿病患者如果某一餐中蔬菜较多,那么餐后血糖较低。
4、细嚼慢咽,注意进餐顺序 先蔬菜再吃肉类,最后再吃主食,细嚼慢咽,这样做引起的血糖波动会比较小。而且这种进餐顺序的推荐已经写到《中国糖尿病膳食指南(2017)》里面,做为一个基本的原则确定下来。
参考文献:
[1]王兴国《糖尿病算算算》
[2]中国营养学会《中国糖尿病膳食指南(2017)》
[3]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
高血糖,在现在可以说是非常常见的一种疾病了,尤其是在中老年人身上出现。根据相关的数据显示,我国高血糖的患者已经超过2亿,这不得不引起所有人的重视。血糖如果长期处在偏高状态,就会引起多种并发症。
由于饮食质量的提高,也间接地导致高血糖患者人数不断增加。高血糖患者如果不注意自己的饮食,很有可能会导致血糖持续上升,再加上一些不好的生活作息,会导致病情不断加重。
案例:周大姐今年52岁了,从年轻时就脾气火爆,很少有人敢招惹她。平时身体一直很硬朗,但是最近却不知怎么了,总是感觉口渴,一直喝水还是口渴,并且喝水后上厕所频繁;在吃饭上也不同往日,吃得不少体重却下降。
几天之后情况也没有好转,周大姐开始担心身体出问题,就去医院检查,仔细描述过症状之后,医生第一时间给周大姐做了血糖测试,不出所料,周大姐空腹血糖达到了6.9,再不控制的话,马上就演变为糖尿病了,到时候再治疗就非常难了。
看到检测结果后,周大姐很疑惑,自己平时也不吃甜食,怎么会得高血糖呢?医生向周大姐解释,并不是只有吃甜食才会导致高血糖,一些高淀粉食物,以及不良的生活习惯都会导致血糖升高。
不吃甜食血糖也会升高?医生:饭后2件事做不对,血糖不降反升
1、吃过饭就躺下
一吃过饭就坐着或者躺着,既不利于食物消化,还会导致血糖升高。周大姐属于比较懒惰的人,吃饭时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吃完之后就直接躺在沙发上,这样导致加快脂肪的堆积,导致体内的脂肪越积越多,引发肥胖,久而久之诱发高血糖。
2、饭后吸烟
与男性相比较,抽烟的女性远远不及男性,但是周大姐就是其中的一个人。抽烟对人体的危害很大,尤其是饭后抽烟,会导致胆汁分泌增加,从而抑制胰蛋白酶的分泌,影响糖分的代谢,造成血糖升高。
想要稳定自己的血糖,在平时要谨记3件事
1、补充一些降糖物质
高血糖的人,一定要及时控制体内血液中的糖分含量,加快血糖的分解。血糖不稳的人,平时可以适当补充一些本卡维素,帮助稳定血糖值。
2、合理饮食
血糖偏高的人,一定要合饮食,均衡饮食,每天要控制糖分以及热量的摄入量,减少高糖、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用。要注意控制主食的摄入,适当搭配一些粗粮同时食用,降低糖分的摄入,以此控制血糖水平。
3、适当进行锻炼
想要保持血糖的稳定,一定要坚持运动。长时间缺乏锻炼,会导致体内的热量无法及时消耗,容易造成肥胖,从而很容易导致高血糖。选择合适的运动,并且长期坚持,才能有效调节血糖值。不要进行剧烈运动,选择中低强度的训练方式,才会帮助消耗热量,帮助降低血糖。
快节奏的生活,导致出现慢性疾病的人越来越多,糖尿病就算其中一个。并且这些糖尿病的人群里,他们的饮食习惯也各不相同,很多错误的吃饭习惯。不良的饮食结构是他们的通病,并不是吃了太多的甜食和油脂导致的疾病产生,而是不懂一些吃饭中的技巧。同样的一天三顿饭,但是患上糖尿病的人血糖就越来越高,而很多人却很健康。
营养师总结三大吃饭的习惯影响着血糖,让更多的人增加疾病危害的风险
饮食中钠元素很多
少摄入钠元素,并不是代表就只是减少摄入盐的含量就可以了,平常我们的吃的蚝油、酱油和酱类调料,包括鸡精味精,还有腌制的食物里面都会有盐分,都有钠元素,这些是隐藏在我们食物里面的盐分。摄入太多的盐就会导致血糖只升不降,增加疾病危害身体的风险。
每天把盐量控制在6g以内,少吃一点盐,可以把其他调料换成天然的材料,比如辣椒酱换成辣椒,胡椒粉换成真胡椒、花椒等。能接受酸味的人群,也可以突出酸味来代替咸味,也可以把陈醋换成白醋或者柠檬、番茄等食物来替代。
并且烹饪的方式尽量简单,不要选择高油脂和大爆炒。还原蔬菜本身的味道,尽量选择蒸或者煮的方式。
饮食中没有五谷杂粮
在我们日常多饮食中,把吃粗粮的比例增加,可以让我们的血糖慢慢变得平稳。主食也影响着血糖的的升高和降低,杂粮中的膳食纤维等营养物质都是对血糖波动比较小的,因此吃这样的食物不容易让血糖变得越来越高。
但也不是任意的粗粮都有对血糖的稳定有帮助,对于精致的米面来说,香糯的小米饭和糯玉米这样黏糯的食物更加提高餐后的血糖,因此也是不建议食用的。
比如同样的杂粮,不要做成糊状和软烂的形态就更利于血糖的稳定。煮的时间长的食物,淀粉更容易被消化,血糖容易被加快。
两餐之间吃很多水果
有研究发现,低升糖指数的水果更适合血糖容易波动的人,两餐之间吃一些水果帮助稳定血糖,但是当日要吃的主食量就要减少,不然还容易长胖。
很多人觉得水果补充维生素,天然健康。没挑没选的吃,吃一些容易升高血糖的水果,三餐还照样摄入精致的主食,导致血糖不断飙升。还有各种干果,吃起来口感丰富,但是升糖指数很高,还不容易控制摄入的份量。
若是糖尿病患者,为了不升高血糖,应该在吃水果的时候测试下自己的血糖,实时监测,吃升糖指数低的苹果、桃子、梨、猕猴桃这样的水果,少吃蜜枣、柿饼、枣干、果脯这样的水果。并且注意一下份量的摄入。
对于需要稳定血糖的人来说,日常还要注意以下习惯
参加运动
平常不参加聚会社交,封闭自己,还不爱运动的人。整天宅在家里打游戏,玩手机,饿了点外卖。这样的人更容易发胖导致出现糖尿病,因为动的太少,并且热量摄入还多,血糖不断升高,脂肪不断堆积。
平常要多参加社交活动,进行户外运动,呼吸新鲜空气。保证每周5次以上的半小时左右的运动,帮助稳定血糖。
调节情绪
平常情绪的不稳定,生气,胰岛素分泌就会导致血糖出现波动,影响神经功能。
平常多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耐心平和,不要为了一点小事着急上火,把爱惜自己放在第一位。释放自己的压力,调节良好的情绪。
抽烟喝酒
这种行为也是导致血糖升高导致糖尿病的关键原因之一。很多的患者都是因为长期的 抽烟喝酒患上的疾病,并且女性若是吸烟患上这种疾病的概率更高。
因此,平常要注意减少喝酒的次数,最好把烟给戒掉,把血糖维持好,远离疾病对健康的威胁。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控制血糖是日常护理的第一要务,但对于“控制”二字不少人存在着解读上的误区。
有些患者觉得,既然长期高血糖是糖尿病的第一危险因素,那降血糖就好了,因此这不敢吃,那不敢吃,在饮食上克制自己,就为了维持一个“健康”的血糖指数;而有些患者恰好相反,总是暴饮暴食,管不住自己的嘴,觉得没有是一针胰岛素解决不了的问题。
然而恰恰是这种忽高忽低、不稳定的血糖波动才更为可怕,甚至比持续高血糖给身体带来的危害更大。
血糖波动的定义
那究竟什么是血糖波动呢?其实血糖波动这一概念已经提出了半个多世纪,但是其危害程度的认识只有20多年。
2017年8月24日,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在第十六次全国内分泌学术会议颁布了全球首部血糖波动共识---《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管理专家共识》,其中首次指出:血糖波动是指血糖水平在其高峰和低谷之间变化的不稳定状态,包括1天之内患者血糖变化状况,即短期血糖波动,也包括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比较显著的血糖变化,即长期血糖波动。
这一分类标准纠正了过去血糖波动只限于短期波动的认识。
血糖波动的危害
1、损伤胰岛细胞:让本来为数不多的胰岛β细胞越来越少,从而导致血糖调控完全依赖于外源性胰岛素,使其自身反馈调节能力进一步丧失。
2、难管控:机体对外源胰岛素十分敏感。当血糖升高时,稍稍增加一点胰岛素注射剂量就发生低血糖;而血糖下降时,稍稍减少一点胰岛素剂量,血糖又明显升高,血糖愈加难以管控。
此外,近年的研究表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不仅与整体血糖水平升高密切相关,而且与血糖波动性也密切相关,甚至血糖波动的危害还大于持续高血糖。
众所周知,高血糖是一个慢性持续的过程,对糖尿病的危害是缓慢进展的,而波动性是指急性血糖升高,对于身体是一个应激过程。
国外曾进行过一项试验,观察“正常血糖和高血糖交替”对人体静脉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发现, “波动性高血糖组”对内皮细胞的损伤比“稳定高血糖组”更加严重。该项研究提示:波动性高血糖更能增强蛋白激酶C活性,激活氧化应激反应,促进内皮细胞凋亡,并最终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临床研究也证实:波动性高血糖可显著增加2型糖尿病的微血管病变和心血管死亡危险。反复波动的高糖环境下,由于适应能力欠缺,加速了细胞形态和功能的损害。
一般来说,血糖波动性越大,慢性并发症的发生率就越高,预后也越差,一些患者尽管平均血糖水平不高,但血糖波动幅度很大,由此也会导致并发症的发生。
特别对于老年人来说,血糖反复波动,容易导致治疗过程中频繁发生低血糖,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异常增高,从而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及死亡率。
因此,在糖尿病治疗过程中,既要重视对血糖的严格控制,又要尽可能地降低血糖的波动性,只有这样,才能延缓糖尿病慢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现在的生活水平号了,我们的食物越来越精细,含糖量也是越来越多,很多人因为这样患有糖尿病,越来越多。面对患有糖尿病后,我们的饮食一定要调整,要么病情很难的到控制,一旦肆无忌惮的发展下去,会危急到患者的生命。
糖尿病是现在人比较容易患有的疾病,是属于富贵病。患有糖尿病后,饮食上要格外的小心,因为不注意的饮食,就会使得我们身体的血糖忽高忽低,身体的健康严重的受到威胁。因此在患有糖尿病后一定要学习一些关于糖尿病的饮食。
1、合理的饮食可减轻胰岛B细胞的负担,让其得到恢复,控制血糖有利。轻症病友饮食治疗能有效地控制血糖。
2、肉、蛋、鱼含糖量不高,富含蛋白质和脂肪,吃完后会在体内可转变成葡萄糖。此过程会使糖尿病人身体内尤为活跃,多食升高血糖。早一个鸡蛋,晚一袋奶。对于平衡昼夜之间的血糖是有益的。
3、喝稀饭煮熟、煮烂的食物这样流水半流水的食物,容易被消化吸收,因此血糖升高的速度也快。进食稀饭后,血糖升高的速度快。但是非流水或半流水食物,其碳水、化合物释放葡萄糖的速度慢,血糖升高的速度也慢。喝稀饭如同喝糖水。因此最好不要再喝稀饭。
4、豆制品不含糖,但是会转化为糖,转化地较慢大约需3个小时,转化为葡萄糖,导致血糖升高。食用过多的植物蛋白,加重肾脏的负担,使肾功能进一步减退。鱼、禽等白色肉类为主补充蛋白。
5、水果,万万不能吃。水果是糖尿病人不敢问津。不是不可以吃水果,而是需要注意水果的含糖量。进食水果量较大,从总的饮食中扣除吃水果的热量。也就是就是要少吃些主食。
6、不含糖的坚果类有花生、瓜子、核桃、杏仁等。这些食物的含油脂高、热量大,100克该类食物相当于200克主食所产的热量。高热量饮食导致脂肪储备、体重增加,转变成葡萄糖。应限制坚果类食物的摄入。
经过以上的学习一定会了解一些饮食上的注意,要合理的坚持的应用到糖尿病人的身上。其实糖尿病并不可怕,只要我们在生活中时刻的注意,尤其是饮食习惯方面的调整。糖尿病是不会危及到我们的生命的。最后希望病人将自己的疾病控制在最好的范围内。
这两年,我们的生活质量有了很大的改善,饮食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这原本应该是件好事,但是却也给很多人带来了不小的烦恼,尤其是在身体健康方面。出现在人们身上的健康问题越来越多,而其中最普遍的就是血液三高,高血压、高血脂以及高血糖成了全民都需要预防的隐患,尤其是高血糖更是让人防不胜防。
有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2019年底,我国的高血糖人数已经超过了7亿,也就是说几乎上没两个人里边就有一个高血糖,而高血糖虽然是典型额慢性疾病,可如果不及时调控,很可能给身体带来不小的伤害,甚至还可能引发更严重的心脑血管问题。
导致血糖升高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平时经常熬夜引起胰岛活性降低,无法分泌足够的胰岛素,也可能是平时一日三餐不注意,导致体内血糖升高太快,而控制血糖的办法也有很多,不过最有效的还是要从控制一日三餐做起。
一日三餐是我们身体获取营养以及能量的主要方式,但是对于高血糖人士来说,一日三餐的食物选择格外重要,尤其是主食的选择,精细粮食很容易导致血糖快速飙升,所以粗粮最健康,因此很多人为了降血糖,一日三餐都是粗粮,可最终发现血糖非但没有下降,反而越来越高,其实这主要就是因为在吃粗粮的时候犯了一些错误。
选错粗粮
粗粮所包含的种类非常多,除了精米白面以外的食物,都可以说是粗粮,比如红薯、小米、大豆、玉米以及燕麦等等,但是并不是每一种都对调控血糖有帮助,像红薯、土豆等粗粮其实都属于淀粉类食物,一旦摄入体内,就很容易导致血糖升高,还有就是像黏玉米、糯米虽然也是粗粮,但也很容易导致血糖失控,其实真正对控制血糖有效的粗粮并不多,主要有玉米、小米以及燕麦这三种比较常见。
摄入量错误
吃粗粮能够控制血糖这没有错,因为想白面以及大米这些精细粮食,只要摄入体内,就会很快被身体消化吸收,然后转化成糖分进入血管,而粗粮本身就不太好吸收,而且里边的淀粉含量也非常少。但是在吃粗粮的时候,也需要控制好摄入量,首先摄入太多会增加肠胃的消化负担,再者就是会引起营养不良。
食用方式错误
众所周知,粗粮里边含有大量的粗纤维,虽然能够有效增强肠胃活性,促进身体消化代谢,但是却很难被肠胃消化吸收,所以很多人为了利于身体吸收,会将粗粮进行长时间的熬煮,而且觉得越软越好,可殊不知,这样的食用方式会让粗粮彻底失去降血糖的效果。
粗粮完全代替精细粮食
很多人在吃粗粮降血糖的时候,经常陷入一个误区,觉得吃的粗粮越多,降糖的效果就越明显,所以一日三餐只吃粗粮,精细粮食连碰都不碰,可是这样时间一长,很容易出现营养不良,导致免疫力下降,因为粗粮只能产生饱腹感,但是能提供的能量以及营养都非常有限,所以大家在一日三餐中,最好是粗粮和精细粮食混合着摄入。
其实吃粗粮只是调控血糖的方法之一,除此以外,我们平时还可以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坚持锻炼,这样能够有效地增强胰岛活性,促进胰岛素的分泌,而且每顿饭要控制好摄入量,吃个6分饱就够了,而且要尽量放慢吃饭速度,养成少食多餐的习惯。
“医生,吃糖吃多了会得糖尿病吗?”
今天我去查房的时候,有个病人告诉我说,他在浏览网页的时候,看到有医生说吃糖吃多了不会增加糖尿病的风险。但是根据他的见闻,自己身边有好几个人都是因为长期大量吃糖而得了糖尿病。因此,他对网上的吃糖吃多了不会增加糖尿病的风险表示怀疑,所以就问了我文章开头的那个问题。
那吃糖吃多了会不会增加糖尿病的风险呢?今天就跟您好好聊一聊这个问题。
1.长期大量吃糖会不会增加糖尿病的风险?
自从踏入医学领域之后,我也在一直思考,长期大量吃糖是否真的会增加糖尿病的风险。实习的时候,我还专门问过带教老师,他们都告诉我说吃糖多不会增加糖尿病的风险,不过我对他们的观点都抱有怀疑的态度。
翻看最新版的糖尿病的相关书籍,里面也都没有提到说长期大量吃糖是否会增加糖尿病的风险。
不过后来无意之间看到一个研究,里面提到长期大量吃糖会增加糖尿病的风险,仔细想想还确实有一定的道理。
很多人认为人之所以变胖了,主要是因为吃了太多的脂肪,然而真相可能超出您的认知。虽然说脂肪的能量高,但是人吃了脂肪以后,大多数的脂肪都会被排出体外,真正被吸收的脂肪并不多。真正使人变胖的是糖类,它才是导致肥胖的罪魁祸首。
可能大家不太理解清楚糖类是如何让人变胖的,别急,听我慢慢道来。当人吃了大量的糖以后,就会在体内转化成葡糖糖进入血液中,这个时候人体为了控制血糖的稳定,就会分泌大量的胰岛素,从而使血糖在正常范围内。胰岛素降低血糖的主要途径就是转化成糖原和脂肪储存起来、促进人体对葡糖糖的利用。也就是说,当人吃了很多糖的时候,就会促进人体合成较多的脂肪,长此以往,不变胖就奇怪了。
我们需要明白一点,肥胖本身就是糖尿病的一个重要病因。肥胖者普遍存在着胰岛素抵抗的情况,也就是说胰岛素受体对胰岛素不敏感,为了控制血糖在正常范围内,胰岛细胞就不得不分泌更多的胰岛素,这样的话,就相当于胰岛素在“加班工作”。一两天的“加班”,胰岛细胞还能承受,但是长期这样,它也受不了,这个时候就会有胰岛细胞衰竭。当胰岛细胞衰竭到一定程度的是,人体就无法维持正常的血糖水平了,从而形成了糖尿病。
另外,长期大量吃糖,也会增加胰岛细胞的负担,长此以往,胰岛细胞的功能就会下降,分泌的胰岛素就会减少,到了一定程度后,就会引发糖尿病。胰岛素这种激素比较特殊,它是人体内唯一的降糖物质。当你吃了太多的糖的时候,这些糖就会分解变成葡萄糖,胰岛细胞就会分泌大量的胰岛素把血糖降下去。胰岛细胞长期地超负荷工作,也会有“累死”的时候,当胰岛细胞减少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无法维持正常的血糖了,从而引发糖尿病。
综合以上,长期大量吃糖是会增加糖尿病的风险的!
2.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预防糖尿病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糖尿病的病因。目前来说,人类对于糖尿病的研究还不是很透彻,糖尿病的病因还没有完全弄清楚,但是考虑和以下原因有关,具体总结如下。
遗传因素:现在已经证实了糖尿病和遗传因素是有关的,但是这并不是说糖尿病就是一种遗传病。在医学上有个叫做遗传易感性的名词专门描述这种情况,也就是说如果父母、兄弟姐妹得了糖尿病以后,那自己得糖尿病的风险就会高于正常人。
可能大家还是不太理解遗传易感性啥意思,这里我举例说明。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能看到,有的人吸烟、喝酒一辈子,但是却没有得肺癌,而有的人不吸烟、不喝酒却得了肺癌,这就跟遗传易感性有关。暴露在同样的病因下,有遗传易感性的人就会比较“脆弱”,更容易发病。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包括的内容是比较多的,它不仅包括自然环境,还包括人文环境,比如微生物的感染、某些毒物的作用、肥胖、不良的生活习惯、年龄增长、活动量不足等。
一些病原微生物的感染,会直接损伤胰腺细胞,而且感染本身也会造成免疫系统的异常,进一步损伤胰岛细胞。
就拿年龄来说吧,随着年龄的增长,糖尿病的风险是增加的。这个主要是因为,碰到了一定的年龄后,胰岛细胞的功能就会下降,其分泌胰岛素的能力也会下降。当胰岛细胞的功能下降到一定程度,就无法维持正常的血糖了,从而引发糖尿病。
免疫系统异常:在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可能会使得免疫系统出现异常,这样的话,免疫系统不分敌我,就会攻击胰岛细胞。这样的话胰岛细胞就会受损,其功能也会下降,从而引起糖尿病。
之所以要介绍糖尿病的病因,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能让大家更好的去预防糖尿病。在上述糖尿病的病因之中,有一些病因我们是无法改变的,比如年龄、遗传因素等。
要预防糖尿病,我们能做的就是尽量做到清淡而均衡的饮食、坚持运动、保证充足的睡眠、保持合理的体重、避免接触某些毒物、积极治疗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定期体检等。
这里需要说一下定期体检,其实正常人到糖尿病并不是一步到位的,而是需要经过糖尿病前期的。如果定期体检,就可以提前发现糖尿病前期,在这个时候进行干预,就可以显著降低糖尿病的风险。
糖尿病是因为吃糖多才引起的吗?很多得糖尿病的患者会想,自己平时也不喜欢吃甜食啊,怎么会得糖尿病呢?
如果你这么想就错了,糖尿病是因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者胰岛素利用障碍引起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代谢紊乱造成的,主要体现在血糖升高。
餐桌1物,顿顿吃,比白糖还升血糖
油条,这一美味食物,也是备受喜爱。
油条配豆浆更是绝配,但是,油条却对高血糖患者不是很友好。
我们都很清楚,油条的制作中,使用了大量淀粉,同时还要经过高温油炸,长期吃对血糖水平非常不利。
当油条中的淀粉被摄入人体,一旦不能被及时分解代谢,就会转化成糖分,糖分长期积累就会使血糖升高,不利于稳定血糖。
想知道自己是否有糖尿病,不妨自测一下,有没有以下异常
1、持续疲劳感
如果你不是睡眠不足,而是持续疲劳,并且休息可能也不能缓解这种疲惫和昏昏欲睡的感觉。那你就要注意了。
持续疲劳是一个重要征兆,这意味着你吃的食物中的糖分并没有分解或被细胞利用。
当身体的细胞没有得到足够的糖时,他可能到导致人身体出现某种状况,例如疲劳和虚弱。
2、体重减轻
体重减轻对很多爱美人士来说,是个好消息。但是持续减轻就不是好兆头。
这是因为血糖是我们人体供给的主要物质,它需要胰岛素的搬运给各个器官,如果胰岛素分泌不足,血糖无法供给,那么各个器官就会燃烧脂肪,那么,人体体重就会慢慢减轻。
3、虚弱和饥饿感
“刚吃完饭,你怎么又饿了?”
如果不是到了吃饭时间,你总会感觉到饥饿感,那你注意下,是不是身体出现了什么问题。
因为高血糖患者的症状之一就是饥饿感,饥饿感意味着血糖出现了问题。
因为吃了高碳水化合物食物,会引起胰岛素升高,会引起血糖迅速下降。这会使人感到虚弱,想要获取更多碳水化合物,以此形成恶性循环。
糖尿病患者谨记,这2种食物不能多吃
1、南瓜
家里老人非常喜欢吃这种食物,餐桌上不是南瓜粥,就是炒南瓜、蒸南瓜。
南瓜是素食,口感软糯非常适合老人食用,但是对于血糖高的人来说,平时还是应该减少此类食物的摄入。
因为南瓜中,本身还有较高的糖分,若是血糖高的人食用后,就会造成血糖升高,对于血糖的稳定非常不友好。
2、土豆
土豆有各种各样的吃法,一直备受人们喜爱。
土豆,这类食物并不适合高血糖人吃,因为土豆中含有淀粉,当淀粉被摄入人体,一旦不能被分解,就会转化成糖分。
长期食用,糖分含量就会越来越多,便会直接导致血糖值出现升高。
想要降血糖,不妨试试这2种妙招
1.多喝茶
日常生活中以茶为饮品除预防和改善治疗高血糖外还能调节人体机理平衡,降血糖增强人体抵抗力。
要想维持身体正常运转,各种营养物质是必不可少的,类黄酮、氨基酸、硒元素能辅助控制血糖。
2.膳食均衡
管住嘴,这一点非常重要。
现在的年轻人很喜欢炸鸡烧烤一类的快餐,很少吃蔬菜和水果,快餐中含有大量的油脂,对血糖非常不友好,长久的饮食习惯可能导致血糖偏高。
建议糖尿病患者在主食方面,经常吃一些粗粮,如玉米、荞麦、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