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一日三餐吃粗粮,血糖为何还在升高?可能犯了这四个错

一日三餐吃粗粮,血糖为何还在升高?可能犯了这四个错
发表人:赵医生健康说

这两年,我们的生活质量有了很大的改善,饮食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这原本应该是件好事,但是却也给很多人带来了不小的烦恼,尤其是在身体健康方面。出现在人们身上的健康问题越来越多,而其中最普遍的就是血液三高,高血压、高血脂以及高血糖成了全民都需要预防的隐患,尤其是高血糖更是让人防不胜防。

 

有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2019年底,我国的高血糖人数已经超过了7亿,也就是说几乎上没两个人里边就有一个高血糖,而高血糖虽然是典型额慢性疾病,可如果不及时调控,很可能给身体带来不小的伤害,甚至还可能引发更严重的心脑血管问题。

 

 

导致血糖升高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平时经常熬夜引起胰岛活性降低,无法分泌足够的胰岛素,也可能是平时一日三餐不注意,导致体内血糖升高太快,而控制血糖的办法也有很多,不过最有效的还是要从控制一日三餐做起。

 

一日三餐是我们身体获取营养以及能量的主要方式,但是对于高血糖人士来说,一日三餐的食物选择格外重要,尤其是主食的选择,精细粮食很容易导致血糖快速飙升,所以粗粮最健康,因此很多人为了降血糖,一日三餐都是粗粮,可最终发现血糖非但没有下降,反而越来越高,其实这主要就是因为在吃粗粮的时候犯了一些错误。


选错粗粮

 

粗粮所包含的种类非常多,除了精米白面以外的食物,都可以说是粗粮,比如红薯、小米、大豆、玉米以及燕麦等等,但是并不是每一种都对调控血糖有帮助,像红薯、土豆等粗粮其实都属于淀粉类食物,一旦摄入体内,就很容易导致血糖升高,还有就是像黏玉米、糯米虽然也是粗粮,但也很容易导致血糖失控,其实真正对控制血糖有效的粗粮并不多,主要有玉米、小米以及燕麦这三种比较常见。

 

 

摄入量错误

 

吃粗粮能够控制血糖这没有错,因为想白面以及大米这些精细粮食,只要摄入体内,就会很快被身体消化吸收,然后转化成糖分进入血管,而粗粮本身就不太好吸收,而且里边的淀粉含量也非常少。但是在吃粗粮的时候,也需要控制好摄入量,首先摄入太多会增加肠胃的消化负担,再者就是会引起营养不良。


食用方式错误

 

众所周知,粗粮里边含有大量的粗纤维,虽然能够有效增强肠胃活性,促进身体消化代谢,但是却很难被肠胃消化吸收,所以很多人为了利于身体吸收,会将粗粮进行长时间的熬煮,而且觉得越软越好,可殊不知,这样的食用方式会让粗粮彻底失去降血糖的效果。


粗粮完全代替精细粮食

 

很多人在吃粗粮降血糖的时候,经常陷入一个误区,觉得吃的粗粮越多,降糖的效果就越明显,所以一日三餐只吃粗粮,精细粮食连碰都不碰,可是这样时间一长,很容易出现营养不良,导致免疫力下降,因为粗粮只能产生饱腹感,但是能提供的能量以及营养都非常有限,所以大家在一日三餐中,最好是粗粮和精细粮食混合着摄入。


其实吃粗粮只是调控血糖的方法之一,除此以外,我们平时还可以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坚持锻炼,这样能够有效地增强胰岛活性,促进胰岛素的分泌,而且每顿饭要控制好摄入量,吃个6分饱就够了,而且要尽量放慢吃饭速度,养成少食多餐的习惯。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作者:王璐璐 主治医师 济南市中心医院 内分泌科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高血糖是一种好发于中老年群体的疾病,然而最近几年这种疾病的发生正逐渐趋向年轻化,因此也有不少年轻人患上了高血糖这一疾病。想要有效远离高血糖的危害,大家在生活中应多学习高血糖的预防措施,这样才能有效降低高血糖的患病风险。那么高血糖究竟应该如何预防呢?下面为您介绍4个预防高血糖的有效措施。

    1、饮食得当

    高血糖的发生与饮食不当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建议大家在生活中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避免将糖和油一同食用,以免引发肥胖,大大增加了高血糖的发病率。如果平时进食的食物中含有大量的糖分和油分,应尽量减少食用量,以降低高血糖的患病风险。

    2、自己做“减糖训练”

    想要有效预防高血糖,建议大家平时自己做减糖训练。如果大家在生活中比较喜欢吃甜食,那么高血糖的发病风险就会越来越大,因此建议大家有意识地减少甜品的食用量,只要坚持控制饮食,数月之后你就会发现自己的口味变淡了。通过这样的减糖训练方式,能有效降低高血糖的患病风险。

    3、白粥米饭配芹菜香干

    若想有效降低高血糖的发病率,大家在吃白粥和米饭的时候不妨配一些芹菜和香干。这是因为白粥和米饭都属于提高血糖的食物,因此建议大家配合食用膳食纤维以及蛋白质含量比较高的芹菜和香干,从而有效防止血糖上升。

    4、喝饮料加奶不加糖

    研究表明,奶茶中含有较多的糖分,并且这种糖分已经超过了人体每天的摄入量,如果经常在饮料中加糖饮用,很容易就会导致血糖升高,进而引发高血糖。因此建议大家在喝饮料的时候避免加糖,以免诱发高血糖。

    温馨提醒:高血糖的发生与饮食不当和不良生活习惯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希望大家在生活中能养成健康良好的生活习惯,做到饮食健康和膳食均衡,这样才能有效降低高血糖的发病率。上述文章为各位详细介绍了预防高血糖的四个方法,希望能帮助大家远离高血糖的危害。

  •   用药剂量是否合适?

      药量不足导致血糖不降很好理解,其实,药量过大同样也会使血糖居高不下。

      这是因为药量过大可导致低血糖后反跳性高血糖,此时若继续增加药量,血糖反而更高。对于空腹血糖升高的病人,一定要先弄清是降糖药用量不足还是低血糖后反跳性高血糖,若属于后一种情况,则晚间降糖药用量应适当减少而不是增加。

      药物用法是否正确?

      降糖药种类很多,用法各异,使用不当,事倍功半。例如,磺脲类降糖药最好于餐前半小时服用,这样药物的作用高峰与餐后血糖高峰恰好同步,从而使降糖效果达到最佳;拜糖平的主要作用是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应当与第一口饭嚼碎同服,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空腹服药没有任何效果。

      再比如,根据药物半衰期的不同,有的药需一日三次服用,有的每日一次即可。糖适平、美吡达等降糖药均属短效制剂,应当一日三次餐前服用;而瑞易宁、格列美脲等药物均属长效制剂,每日服用一次即可。

      药物联用是否合理?

      单一药物治疗一般在开始的时候多可奏效,在经历数年后,常出现药效降低,血糖逐渐升高现象,此时应及时采取联合用药方案。

      但联用应将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用机制不同的药物进行联用,例如糖适平+二甲双胍、诺和龙+阿卡波糖等等,这样降糖效果更好,而副作用较小。

      治疗依从性如何?

      由于种种原因,有些患者治疗依从性较差,经常忘记或遗漏服药,结果导致血糖升高、波动。

      不少患者服药后,血糖降至正常后就停用降糖药,等到血糖回升到很高时,再服原先降糖药的剂量就很难达到治疗目标,因此,糖尿病患者要长期坚持治疗,切不可见效就停。

      胰岛功能是否衰竭?

      随着病程延长,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功能将逐渐减退以至完全衰竭。胰岛素促泌剂类降糖药(主要指优降糖、美吡达等磺脲类药物)的作用就会大打折扣甚至完全失效,致使血糖居高不下。

      是否存在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抵抗通俗地讲就是机体对胰岛素不敏感,多见于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

      如果病人存在胰岛素抵抗,必须配合使用改善胰岛素抵抗的药物(如双胍类、噻唑烷二酮类),单独使用胰岛素或胰岛素促泌剂往往效果欠佳。

      是否在服用对降糖有影响的其它药物?

      要考虑到患者并存其他疾病,服用的一些药物具有升糖作用,如糖皮质激素、b—受体阻滞剂(如心得安)、噻嗪类利尿剂(如双氢克尿噻)、雌激素、甲状腺激素等等,很容易导致血糖升高失控。

      

  • 测血糖, 就需要把钱花在刀刃上。糖尿病患者要避免在这4种情况下监测血糖,因为血糖结果不准确。

    1.未正常服用降糖药

    监测血糖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医生制订的治疗方案是否有效。擅自停用降糖药物,会使治疗中断,从而不能反映真实病情,同时造成血糖波动,加重病情。

    所以,无论是监测空腹血糖还是餐后血糖,都不宜在监测前停药。

    2. 监测前一天刻意减少饮食

    “今天要抽血化验,我昨天特意少吃了。”临床上经常有患者为了得到一个满意的血糖监测结果, 有意识地在监测血糖前节食, 这样测得的空腹血糖结果可能比较理想, 但却不能代表日常状态下的真实血糖水平。

    因此,医护人员经常会问患者,监测血糖前是否正常进餐、是否有过剧烈运动、是否抽烟、是否饮用刺激性饮料(如咖啡)等,以达到去伪存真的目的。

    糖友也要注意,不能为了追求一次“理想”的血糖,而刻意在监测前一天减少饮食。

    3.监测空腹血糖的时间太晚

    空腹血糖可以反映患者的基础胰岛素分泌水平以及头天晚上的进食及用药量是否合适。严格来讲,隔夜禁食8~10小时(未进食任何糖类,饮水除外),并于次日早晨7:00~9:00采血所测得的血糖才算是空腹血糖。

    超过 12 小时的超空腹状态以及午餐前、晚餐前的血糖都不能称之为空腹血糖,其结果可能因空腹时间太久而偏低,或者也可能偏高(发生低血糖后反跳性高血糖,即苏木杰反应)。4.餐后 2 小时血糖从吃饭后计时

    餐后2小时血糖能够反映患者的胰岛B细胞的储备功能(增加糖负荷后,机体自我调节,追加分泌胰岛素的能力)以及当餐进食及用药量是否合适。

    餐后2小时血糖的开始计算时间指从吃第一口饭算起,到2小时采血所测的血糖值。

    不少患者错误地认为是从进餐结束后才开始计时。正常情况下,人体的血糖在餐后0.5~1小时升至最高,餐后2小时血糖应基本回落至餐前空腹血糖水平,开始时间的延后势必导致“假”血糖的出现。

    您懂了吗?

    作者:肖春玉  北京市第一中西医结合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护师

  • 导致血糖波动大的错误饮食方法有哪些?5大错误饮食法需避免。血糖波动的危害比高血糖更大,因为血糖波动大会容易增加糖尿病的发生,所以大家要控制好血糖水平,做好日常生活的饮食,下面我们一起看看导致血糖波动错误饮食有哪些和应对方法。

    原因一:饮食不规律

    如果生活饮食不规律或是只吃一顿的话,这种饮食习惯很容易导致血糖波动,就会影响血糖水平,忽高忽低,甚至还可能出现如大汗、哆嗦、极度饥饿等症状。

    对策:如果患者还存在这些不健康的饮食习惯的话,要及时纠正过来。患者在饮食上,要定时定量,少食多餐,这样就避免因为进食太多食物而增加胰岛,导致血糖过高,同时也可以避免两次进食时间过长而导致的低血糖现象、

    原因二:进食顺序不当

    患者都知道控制饭量,但很多患者不在意进食顺序,有的患者一顿饭下来几乎都是主食,如一碗面就顶一顿饭,有的患者先吃馒头和米饭,再吃主菜,结果就是进食过多的主食,主菜吃的少,在餐后也容易出现血糖偏高现象。

    对策:患者除了要避免进食过多的主食外,也注意进食顺序,建议先吃菜再吃饭,有效避免餐后出现血糖偏高现象。可以多吃蔬菜,它们含有的能量比较低,对血糖影响比较小,还含有较多的食物纤维,有助于延长碳水化合物的吸收时间。

    原因三:进食速度过快

    有些患者吃饭的速度比较快,会让人不自觉比其他人多吃食物,不利于总能量的控制,还有十五快速进入肠胃道,不但不利于食物的营养吸收,还容易引起血糖快速上升。

    对策:吃饭充分咀嚼后再咽下,绝不能过快,每餐用餐时间最少的时间也要二十分钟。

    原因四:夜宵过量

    有些患者喜欢在晚上吃宵夜,但宵夜吃多了容易影响第二天的空腹血糖,增加胰腺负担。

    对策:宵夜只能当作加餐,不能当成正餐吃,如果已经习惯吃宵夜的话,可以吃两片苏打饼干或喝一百毫升的无糖酸奶、或是一根黄瓜等等。还有注意吃宵夜的时间,最好在晚餐后两到三个小时,但不要在睡觉前吃宵夜。

    原因五:经常外出就餐

    现在很多人饮食不健康,常常叫外卖或到外面吃饭的人大有人在,这种饮食习惯容易造成饮食失控,引起血糖异常波动。为了自身健康着想,患者最好在家自己做饭吃。

    对策:如在外就餐,在点餐前要想好,保持平常已经养成好的饮食习惯,最好选择清淡食物,避免食用动物内脏、肥肉等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在进餐过程中,不要喝酒,因为喝酒容易让人不自觉想吃更多的食物,还有在餐后食用甜点,应在正餐时相应减少主食的摄入量。

    小编想要提醒各位患者,如果不注意饮食的话,血糖水平就会忽高忽低,时间长了容易发生糖尿病的,所以大家要养成好的饮食习惯,还要多运动,这样才可以控制血糖水平,减少糖尿病的出现。

  • 说到糖尿病,很多人都觉得和吃有关,要是说到睡眠可以睡出糖尿病来,首先会觉得非常不可思议,但这件事情你可能一直还在做。

     

    其实,很多糖尿病除了遗传,不健康的饮食,睡眠问题也是糖尿病的引发因素之一,而糖尿病真正发病的原因,在于身体内的胰岛素出现了代谢问题,糖尿病也可能睡出来。

     

    1型糖尿病大多是因为无法正常分泌胰岛素,因而需要长期打胰岛素。而2型更多的是胰岛素抵抗,敏感度下降。因而吃药和打胰岛素都可以帮助降低血糖。

     

     

    无论哪种糖尿病,均需要按时监测血糖并且做好记录,合理饮食,积极控糖。而睡眠是很多人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

     

    根据科学家的研究,我们人类有1/3的时间是在睡眠中,比如成年人的睡眠时间是6~8小时,是非常合理的范围。

     

    倘若睡得过多或者过少,都对身体有一定程度影响,而对血糖的影响是影响代谢功能,从而引发糖尿病,这个比饮食影响可能还要来得快。

     

    这一点有些像人们常说的内分泌失调,而这里的糖尿病的失调是体内血糖正常代谢功能的失调。这些你可能经常在做的事情一定程度影响着控糖质量!

     

    睡得过多

     

    倘若睡眠时间过多,就很容易引发血糖紊乱,对于患有糖尿病的人来说,过长的睡眠会导致血糖值波动,加重病情。

     

    因为在一天中血糖值有几个高峰值,比如在凌晨四点或者九点的时候,是血糖值最容易升高的时候。

     

    这个时候不起床,不吃早饭,血糖规律就会被破坏,就会导致一天的状态都处于血糖升高的情况,加大了肾脏和血管的负担。

     

    随意打乱生物钟

     

    睡得过多,就往往会错过早餐,所以对于大多数不吃早餐的人来说,血糖一天会处于一个整体升高的状态,倘若经常不吃早餐,他的胰岛素敏感度就很容易下降。

     

    对于本身就有胰岛素抵抗的人来说,长期都爱睡懒觉,就更容易导致糖尿病发生。

     

    所以,有糖尿病和高血压的人最好坚持规律睡眠,在晨起八点钟起床,并且不要随意打乱自己的生物钟。

     

    睡得过少

     

    对于睡眠不足的情况,主要影响的是下丘脑的交感神经,神经会经常处于兴奋的状态,从而影响了儿茶酚胺的分泌,阻碍了胰岛素分泌,胰岛素分泌受到影响,血糖代谢就受影响了,从而血糖升高导致糖尿病。

     

    这也就是为什么长期失眠或者是经常熬夜的人会引发血液粘稠,引发高血压以及罹患糖尿病。

     

     

    经常失眠

     

    睡得过少就容易造成经常失眠的情况,如果本身就是糖尿病的情况,再加上失眠或者熬夜的情况经常发生的话,人的神经衰弱精神也会不佳,更加不利于控制血糖。

     

    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糖尿病患者在后期会出现神经衰弱以及神经脑细胞病变等并发症的原因。

     

    这些方法帮你拥有好睡眠:

     

    • 睡前做眼睛保健操:眼睛疲劳会影响入睡速度,减弱睡眠质量,所以睡前做眼部按摩或者眼保健操可以使眼球放松,帮助快速入睡。
    • 睡前热水烫脚:睡觉前用一盆温热的水烫烫脚,可以缓解脚部疲劳,促进脚底血液循环,使人心宁神安的入睡。
    • 不带情绪睡觉:睡前不要过于兴奋或者激动,也不要带有情绪,保持心平气和的心态去休息。心态好自然休息的好,心态不好脑子胡思乱想是失眠的原因之一。
    • 合适的睡姿:睡觉时选择一个自己感觉最舒适的睡姿,让全身的肌肉得到放松,让身体彻底得到解放。床铺最好舒适,可以帮助快速入睡。

     

    不要小看一个睡眠,觉得睡多睡少都没有关系,尤其是对于正在控糖的糖友们,一定要重视好生活的每一处细节,定期用血糖仪正确测量血糖,积极控稳血糖。

  • 作者:吴光秀

      日常血糖监测,可以帮助糖友调整治疗方案。

      此方法因为痛苦小,操作简单,能监测患者的血糖波动曲线,被广泛用于临床,但是你的血糖仪测的值准确吗?

      以下4个监测血糖的误区,看看你中枪了吗?误区1.用静脉血代替指尖血

      很多病友及护理同事们经常会在患者抽血检查静脉血糖值时,顺便把抽取的静脉血直接滴在血糖仪上查快速血糖值。

      这种操作是错误的,快速血糖仪测定的是毛细血管全血的血糖值,而静脉抽血检查血糖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静脉血浆中葡萄糖的含量,所以我们在抽取静脉血查血糖的同时,应该扎手指取末梢血查快速血糖对照。

      大量的临床数据比对得出的结论是:检测静脉血的血糖值比毛细血管全血高。原因如下:

      与毛细血管全血同时含有静脉和动脉血液相关;

      与病人取血的时间(餐后的差异要比空腹大)、个体差异、是否规范操作等因素有关。

      另外,采血时应该等消毒皮肤的酒精彻底挥发变干后进行,防止皮肤上残留的酒精影响血糖值的检测;

      由于可能会在针刺后混有组织液,第一滴血弃之不要,必须是第二滴血液检查指尖血糖。误区2.用不同品牌血糖仪比较

      患者用同一滴血,用不同品牌的血糖仪,测出的结果会有差异。

      糖友不用纠结一次的快速血糖值,要想看血糖仪是否合格,你的血糖仪测量的值是否准确,不能与别的血糖仪所测的值做对照,应该与静脉血浆血糖值做对照,误差范围在10%-20%以内都是允许的。

      也正因为此,从医学的角度来说,血糖仪的监测结果只能用来参考判断血糖控制情况,而不能用来诊断糖尿病,也因此我们建议患者每三月检查糖化血红蛋白的情况,以此来评判患者血糖控制达标的情况。误区3.同一滴血多次检测

      患者用同一滴血连续在自己的血糖仪测量好几次,得出不同的结果,哪个结果是对的呢?还是取平均值?

      这个错误主要体现在糖友中间,是对血糖监测的认识错误,没有考虑外在因素对血糖的影响。血液在体外停留时间过长,血糖会逐渐下降,原因有三:

      血液中的白细胞会消耗血中的葡萄糖;

      是空气中存在有大量细菌会消耗血液中的葡萄糖;

      是血液的温度、酸碱度改变对血糖的影响。

      所以,我们用同一滴血液多次检测血糖,永远也不会有一样的血糖值。误区4.反复挤压

      许多糖友因为害怕疼痛,采血针扎得不深,检测血糖时血液不够,就反复挤压,最后检测血糖不准确。

      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

      一是血液不够,不能充分与试纸上的化学试剂起反应,导致监测血糖过低;

      二是反复挤压,大量组织液被挤出,血液被稀释而监测血糖过低。纠正的方法是穿剌时深度要达到5毫米,要形成一个小血球,保证监测血液足够。避免反复挤压,防止组织液影响血糖监测。总结:

      总之,监测血糖非常有意义的,如果把控制糖尿病当作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那么监测血糖就是打赢战争必不可少的敌情侦查。

      正确的监测血糖很重要,同时能得到准确的血糖数据,正确的校正自己的血糖仪更关键。

      我们不能纠结每次血糖监测的变化,而是要看每天血糖变化的曲线,更重要的是监测糖化血红蛋白,只有糖化血红蛋白达标,才能防止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 作者:孙志伟

    相信大家对糖尿病的典型症状并不了解,有时候糖尿病和饭前饭后都有关系,更不用说在肚子饿的情况下会造成什么样子的影响发生了,如果肚子特别饥饿而没有办法及时得到营养,就容易导致很多情况产生,而贫血血糖升高也只是其中的一种问题。

    肚子饿的时候,身体就会缺少营养,这个时候体内胰岛素不足,血糖升高到肾脏没有办法过滤血液时,不能把全部的糖分吸收回来就容易导致糖尿病的形成。其实这是最典型的症状了,糖尿病发生后可以利用一些胰岛素或者是饮食的方式来进行控制。注射胰岛素是正确的方法,不要给身体上造成任何问题,最关键的是饮食一定要注重,不能吃太甜的东西,以免糖尿病加重。因此,患者如果肚子饿就要及时补充,尽快做到少食多餐。

    对于低热量的情况,可以吃一些冬瓜,青菜,茄子,黄瓜,西红柿的蔬菜,既能减轻饥饿感,又不会让血糖升高。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是最好的选择,当然,如果能够再吃一些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类型的食物,会起到更好的效果。如果血糖高要尽快到医院进行治疗,医生给出一个正确的方案,千万不要因为不了解血糖升高的情况而给身体上增加负担和影响。喝水也能够缓解饥饿感,有时候口渴和饿的感觉很容易混淆。所以,在饿的情况下要去吃一些东西来改变血糖升高的问题。

    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饮食习惯,容易引发血糖升高,这就是我们人类应该要注意的问题了。饥饿感的确会引起很多的问题,不只会有血糖升高的现象,还会有很多其它的情况发生,所以在了解和注意的过程中,要正确的认识到这个问题。

  • 血糖是我们体内血液循环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成分,它要给身体各器官保持活性所需的营养以及能量,我们平时吃的大部分食物都会保证血糖的充足,可是这两年随着生活质量的改善,饮食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可是人们的生活却变得越来越忙碌,所以养成的不良饮食习惯也越来越多,比如暴饮暴食,偏食等等,而这些都导致人们体内血糖指数越来越高,甚至已经打破了正常标准。有数据统计发现,我国的高血糖人数已经超过了6亿,而且还在快速增长,原来高血糖人群主要集中在中老年人身上,而现在逐渐出现了年轻化。

     

    高血糖是一种典型的慢性疾病,在短时间内基本上不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太大的伤害,可如果不及时调控或者调控措施不合理,很可能导致血糖在短时间内飙升,导致血液黏稠,影响血液循环,甚至出现血管破裂的危险,所以很多人会购买测血糖设备自己在家经常测量,可在测量过程中,却经常忽略四个常见的错误。

     

     

    测量之前不洗手

     

    很多人觉得测血糖时意见比较简单的事情,所以在谢亮血糖之前很少进行最基本的清洁操作,会直接用血糖针对手指进行采样,可是我们双手每天会接触大量的东西,所以上面难免会有各种各样的细菌残留,如果测量之前没有进行充分清洁,那就很容易导致血液不够纯净,自然测量出来的结果也不准确,同时还会对针头造成污染,刺入血管内后还很容易将细菌传递到血管内部,从而对体内的血液也造成污染。同时还需要注意,测血糖洗手后一定要将手指充分擦干,否则会在血样中混入血液,导致血糖值偏低。


    加速血液流出

     

    一般来说,测血糖必须在手指上面用针头扎出一个伤口,然后将血液弄到试纸上,而大部分人对针头都会有一定的恐惧心理,所以经常会因为扎的深度不够,流出的血液量比较少,这个时候很多人就会通过挤压手指加速血液流出,可是这样的方式很容易导致血液被稀释,因为加速流出的血液会混入更多的水分,所以测量得出的血糖值会比准确值偏小,这也很容易让很多人误以为血糖并不高,忽视对血糖的调控。

     

     

    随时随地测量

     

    血糖的测量方式比较简单,所以很多人一般都会随身携带设备,觉得这样随时随地都能够掌握血糖水平,测量的时候也完全不注意环境以及时间点,只要空闲时间就测,可殊不知,外界的环境的温度,湿度以及时间都会对血糖产生不同的影响,如果气温比较低或者湿度比较大,都会导致血糖值不准确,而且我们每天的血糖都会反复变化,其中只有血糖峰值的时刻才具有参考价值,所以建议各位尽量选择温度适宜,湿度比较低的早上或者睡觉之前进行测量。


    忽略患者心情

     

    除了时间以及环境以外,其实糖友的心情也会对血糖产生影响,当心情比较激动的时候,血糖也会发生比较大的波动,而且很多人测血糖时会不自主的心情紧张,这也会导致血糖不稳,所以建议各位尽量在心态平和的时候对血糖进行测量。

  • ”都怪我不好,都是我的错……“

     

    看着被截瘫躺在病床上的父亲,儿子赵小宝在床前泪如雨下。

     

    这是赵大爷患糖尿病的第13个年头,一直在吃降糖药,自我感觉血糖控制得还不错。

     

    8月7日,赵大爷自己在家剪鸡眼的时候,不小心割伤了右脚左侧脚面,只是一个小伤口,赵大爷就没当回事。

     

    2天过去了,这个小伤口不仅一点要好的样子都没有,还开始发炎。

     

    据赵小宝回忆,他跟父亲也因为这个事去附近的诊所做过简单的包扎,等到8月27号再换药的时候,赵大爷的脚开始流脓。

     

    诊所医生这才重视起来,知道赵大爷有糖尿病,怒斥:”你怎么不早说,赶紧去大医院清创,否则可能还会发展成败血症。“

     

    等到了离家最近的三甲医院,医生仔细检查过后,很遗憾地通知家属:”伤口已经严重感染,必须得截肢!“在一番简单地急救后,29号就给赵大爷做了截肢手术。

     

     

    前几天看到一个数据,令人震惊!中国成人糖尿病患者人数已经突破了1.14亿,预计到2030年,糖尿病人数会增加到1.4亿。

     

    为了避免像赵大爷这样的悲剧重演,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血糖控制在多少最安全?血糖控制不达标,我们该怎么办?

     

    血糖控制到多少最安全?


    血糖的标准因人而异,一般来说,刚确诊、没有吃过降糖药,并且糖化血红蛋白超过9.0的患者,血糖控制目标就严格一点,最好是能把:

     

    空腹血糖控制在4.4~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在8.0以下,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6.5以下。

     

    相对的,年纪比较大、降糖药已经吃了一段时间,甚至还合并有其它慢性疾病、微血管病变的患者,血糖控制目标可适当放宽一点,最好是能把:空腹血糖控制在5.0~8.3mmol/L,餐后2小时血糖在8.0~11.0,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8.0以下即可。

     

    血糖控制不达标,别急着加药


    很多人对糖尿病不以为然,认为吃了降糖药,血糖肯定就降下来了,万一降不下来,只能说明降糖药效果不行,换一种药就行了。

     

    但事实上,把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降糖药上,自己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一点都不改正,最后的结局往往都不太好。

     

    血糖控制不好,身体会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按照发病速度,会分成急性并发症和慢性并发症。急性并发症包括酮症酸中毒、乳酸性酸中毒,严重的患者会当场丧失意识,直接致命。

     

    而慢性的并发症就比较折磨人了,主要是高血糖引起的血管病变和神经系统病变,会累及我们的心脏、大脑以及肾脏,造成糖尿病性白内障、糖尿病性肾病、糖尿病足等等。

     

    睡前做好3件事,血糖也许会悄悄降下来


    1、晚餐尽早吃,少吃主食,以粗粮为主,少吃红肉

     

    按理来说,糖尿病患者在没有特殊情况的前提下,饮食上是没有绝对禁忌的。

     

    而且,研究发现,每天只需用糙米、燕麦、荞麦代替三分之一的精米、精面,出现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会下降16%。

     

    所以说,不是让你完全不吃白米、白面这样的细粮,只要粗细搭配,完全可以吃。

     

     

    2、少吃盐

     

    糖尿病患者一定要少吃盐。盐吃得越重,血管受到的刺激就越大,加上糖友本身血糖就比较高,这样一来,发生血管病变的风险就更大。含盐量高的食物有咸菜、熏肉以及酱油等调味料。

     

    3、晚餐后喝一杯降糖茶

     

    市面上各种各样的含糖饮料,很可惜,糖友都不能喝。不过,糖友可以喝茶,茶水无糖无热量,还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和维生素,非常适合糖友饮用。

  • 最近这几年,糖尿病患者的数量呈不断上升的趋势,而且发病也越来越年轻化。

     

    但遗憾的是,很多糖尿病朋友在早期的时候,并没有及时意识到自己血糖升高了,而真正发现的时候,并发症已经找上门了。

     

    而生活中,糖尿病很多都是被“拖出来”的,因此,及时发现糖尿病信号非常重要。

     

     

    糖尿病来临前,身体多半会出现“1痒、2多、2麻”,不可大意!

     

    “1痒”——指皮肤瘙痒

     

    这多半是由于,身体长期处在高糖的情况下,各个器官都会受到损伤,从而使得皮肤的保护功能降低,汗液分泌减少,出现皮肤干燥、发痒的现象。

     

    若日常出现不明原因的皮肤瘙痒,需要及时排除糖尿病风险。

     

     

     

    “2多”——喝水多、排尿多

     

    很多糖尿病患者在早期的时候,经常会觉得口渴难耐的现象,每天喝水非常多,甚至超过3000毫升,但依然感觉到口渴明显,同时,排尿量也逐渐增加。

     

    出现这种异常现象,一定要提高警惕,这很有可能是血糖超标的信号,一定要及时去医院做相关检查,排除糖尿病风险。

     

    “2麻”——手麻、脚麻

     

    手麻

     

    如果体内血糖过高,容易导致周围神经病变,使得神经细胞出现问题,就会伴随着手麻的现象,如果一段时间以内,频繁出现手麻现象,要及时检测血糖。

     

    脚麻

     

    如果体内血糖长期偏高,会导致足部下肢血管逐渐出现硬化,很容易导致身体出现异常的脚麻,若你经常感觉到脚麻,也不能掉以轻心。

     

     

     

    血糖若长期居高不下,这几大危害身体恐难承受!‍‍


    若血糖长期控制不佳,最严重的恐怕就是并发症了,除了会导致心脏、血管、眼睛、肾脏受损之外,更危险的恐怕要属于急性并发症。

     

    急性并发症危害非常大,不但会导致糖友出现酮症酸中毒,还会引起糖尿病乳酸中毒,而且一旦发病,会出现意识模糊,严重的会直接死亡,需要及时治疗,所以,及时预防病控制并发症,对于糖尿病意义重大。

     

     

    控好血糖,远离并发症,这3点建议请听话照做,血糖或“稳稳”的


    1、遵医嘱服药

     

    为了保证血糖控制稳定,务必要及时吃药,但又很多老年人经常忘记,可以设定闹钟或者让家人提醒。

     

    2、及时检测血糖

     

    想预防并发症到来,对血糖进行定期检测就非常重要,可在家购买血糖仪,方便随时记录血糖情况。

     

    3、饮食要从严控制

     

    控制饮食有一个原则,就是要保证营养均衡,减少淀粉、高糖、高脂食物的摄入,做到管住嘴,避免因为饮食不当引起并发症。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