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在我国,大约每3个成年人中,就有1人处在「糖尿病前期」;每10个成年人里,便有1个是糖尿病患者……
《中国药物与临床》杂志曾刊文提醒,即使血糖水平正常的人,每年8月起,体内的血糖值也开始慢慢爬升。
当一个人的血糖水平高到一定程度,就离糖尿病不远了,而糖尿病有100多种并发症,失明、头晕、肾衰等均可随之而来。
为什么血糖水平从8月开始有所提升?怎样控制好调皮的血糖?《生命时报》采访权威专家为你解答。
受访专家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解放军总医院内分泌科主任 母义明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 龚雄辉
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内分泌二科主任医师 李秀丽
《中国药物与临床》杂志的一项研究指出——
为什么血糖水平从8月开始爬升?这主要与气温、饮食习惯、运动水平、情绪等变化有关:
因此,血糖水平在夏季最低,从8、9月份开始慢慢爬升,在冬季达到一年中的最高值。
对健康的人而言,即使血糖值在8月有所上升,也不会超过上限值;而对于处在「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患者而言,秋冬季的血糖水平要比春夏季更难控制,也就是说,从8、9月开始,要格外注意控制好血糖水平,预防血糖过高。
血糖升高到什么程度就该警惕了?很多人拿到体检报告,可能会暗自庆幸:血糖虽然超出正常值,但并没有诊断为糖尿病,说明很健康。
其实,这时你已经踏入糖尿病“候选人”的行列——糖尿病前期。
目前,我国至少有3亿~5亿人处于糖尿病前期。糖尿病前期被认为是糖尿病发生的“分水岭”,此时,个体血糖水平比正常人高,但尚未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一般分两种情况:
而如果空腹血糖值≥7毫摩尔/升,或糖尿病症状加随机血糖值≥11.1毫摩尔/升、餐后2小时血糖值≥11.1毫摩尔/升,即可诊断为糖尿病。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成人糖尿病的患病率为12.8%,而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达35.2%,也就是说,每个糖尿病患者身后都站着3名“后备队员”,且每年约有5%~10%的人会进展为糖尿病。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研究证实,血糖超过正常值,即使没有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也会对身体造成损伤。
神经病变
高血糖如果损害周围神经,会出现四肢麻木、疼痛、冰凉及蚁行感;如果损害植物神经系统,会出现胃胀气、饱腹感;如果损伤颅神经,则会出现眼睑下垂、视力下降等。
代谢紊乱
糖代谢紊乱时,也容易出现脂肪代谢紊乱,引起血脂异常,导致脂肪肝等;有时还会伴随蛋白质代谢紊乱,导致血尿酸升高。
肾功能受损
血糖血脂异常,血压也会受到影响,进而导致肾功能异常,促使糖尿肾病发生和发展。早期表现为尿中有泡沫、活动后小腿浮肿,晚期出现大量蛋白尿、全身浮肿等。
血糖长期高于正常值,身体会发出一些预警信号,提醒你该关注“高血糖”了。
吃饱就困
常吃精米精面和含糖饮料,会加重胰岛负担,易出现昏昏欲睡、体力透支等表现。长此以往,还可能发生慢性胰岛素抵抗。
“垃圾食品”上瘾
摄取含大量糖、盐和脂肪时,身体会分泌一种物质,让人感到饥饿。几天不吃爆米花、薯片就难受的人需要警惕了,此类食物消化速度快,易导致血糖紊乱。
体重“屡减不降”
肥胖是引起2型糖尿病的一个重要原因,大多数糖前期患者体重都超标。单纯减少热量摄入后,体重依然不减的人,更应警惕。
大腹便便
细胳膊细腿大肚子的体型,又称为腹型肥胖。男性腰围>85厘米,女性腰围>80厘米,即为腹型肥胖,这种体型的人更易发生胰岛素抵抗。
另外,腹型肥胖的人内脏脂肪多,会加速动脉硬化的进程,增加心脑血管病的风险。
血压偏高
临床上许多高血压病人都伴有糖尿病,而糖尿病也较多地伴有高血压,两者被称为同源性疾病。有研究显示,病史超过6年的高血压患者,约有四成会患上糖尿病。
当身体出现上述不适症状时,应该警惕是否与血糖升高有关,并尽快前往医院进行检查。
糖尿病前期是控制糖尿病的最佳阶段。多项研究证实,在糖前期进行生活干预,一半人可以绕开糖尿病;另一半人群即使患上糖尿病,也可以减少30%左右的心血管事件。
《中国糖尿病前期临床干预专家共识(2019)》指出,单纯的空腹血糖偏高(IFG)或糖耐量异常(IGT)人群属于较低风险,可以主要以生活干预为主。
1 饮食干预
2 运动干预
3 控制体重
超重或肥胖者要将BMI(体重指数)调整到24左右,或体重至少下降7%,并使体重长期维持在健康水平。
空腹血糖偏高(IFG)+糖耐量异常(IGT)合并1种及以上风险因素的人群属于较高风险,比如有糖尿病遗传家族史、肥 胖、年龄在40岁以上、乏力、皮肤瘙痒、伤口不容易愈合等,可考虑在调整生活方式的同时选择适当的药物干预。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快节奏的生活,导致出现慢性疾病的人越来越多,糖尿病就算其中一个。并且这些糖尿病的人群里,他们的饮食习惯也各不相同,很多错误的吃饭习惯。不良的饮食结构是他们的通病,并不是吃了太多的甜食和油脂导致的疾病产生,而是不懂一些吃饭中的技巧。同样的一天三顿饭,但是患上糖尿病的人血糖就越来越高,而很多人却很健康。
营养师总结三大吃饭的习惯影响着血糖,让更多的人增加疾病危害的风险
饮食中钠元素很多
少摄入钠元素,并不是代表就只是减少摄入盐的含量就可以了,平常我们的吃的蚝油、酱油和酱类调料,包括鸡精味精,还有腌制的食物里面都会有盐分,都有钠元素,这些是隐藏在我们食物里面的盐分。摄入太多的盐就会导致血糖只升不降,增加疾病危害身体的风险。
每天把盐量控制在6g以内,少吃一点盐,可以把其他调料换成天然的材料,比如辣椒酱换成辣椒,胡椒粉换成真胡椒、花椒等。能接受酸味的人群,也可以突出酸味来代替咸味,也可以把陈醋换成白醋或者柠檬、番茄等食物来替代。
并且烹饪的方式尽量简单,不要选择高油脂和大爆炒。还原蔬菜本身的味道,尽量选择蒸或者煮的方式。
饮食中没有五谷杂粮
在我们日常多饮食中,把吃粗粮的比例增加,可以让我们的血糖慢慢变得平稳。主食也影响着血糖的的升高和降低,杂粮中的膳食纤维等营养物质都是对血糖波动比较小的,因此吃这样的食物不容易让血糖变得越来越高。
但也不是任意的粗粮都有对血糖的稳定有帮助,对于精致的米面来说,香糯的小米饭和糯玉米这样黏糯的食物更加提高餐后的血糖,因此也是不建议食用的。
比如同样的杂粮,不要做成糊状和软烂的形态就更利于血糖的稳定。煮的时间长的食物,淀粉更容易被消化,血糖容易被加快。
两餐之间吃很多水果
有研究发现,低升糖指数的水果更适合血糖容易波动的人,两餐之间吃一些水果帮助稳定血糖,但是当日要吃的主食量就要减少,不然还容易长胖。
很多人觉得水果补充维生素,天然健康。没挑没选的吃,吃一些容易升高血糖的水果,三餐还照样摄入精致的主食,导致血糖不断飙升。还有各种干果,吃起来口感丰富,但是升糖指数很高,还不容易控制摄入的份量。
若是糖尿病患者,为了不升高血糖,应该在吃水果的时候测试下自己的血糖,实时监测,吃升糖指数低的苹果、桃子、梨、猕猴桃这样的水果,少吃蜜枣、柿饼、枣干、果脯这样的水果。并且注意一下份量的摄入。
对于需要稳定血糖的人来说,日常还要注意以下习惯
参加运动
平常不参加聚会社交,封闭自己,还不爱运动的人。整天宅在家里打游戏,玩手机,饿了点外卖。这样的人更容易发胖导致出现糖尿病,因为动的太少,并且热量摄入还多,血糖不断升高,脂肪不断堆积。
平常要多参加社交活动,进行户外运动,呼吸新鲜空气。保证每周5次以上的半小时左右的运动,帮助稳定血糖。
调节情绪
平常情绪的不稳定,生气,胰岛素分泌就会导致血糖出现波动,影响神经功能。
平常多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耐心平和,不要为了一点小事着急上火,把爱惜自己放在第一位。释放自己的压力,调节良好的情绪。
抽烟喝酒
这种行为也是导致血糖升高导致糖尿病的关键原因之一。很多的患者都是因为长期的 抽烟喝酒患上的疾病,并且女性若是吸烟患上这种疾病的概率更高。
因此,平常要注意减少喝酒的次数,最好把烟给戒掉,把血糖维持好,远离疾病对健康的威胁。
若以服药治疗的急迫性来看,无疑高血压是三高中最需要立即治疗的。血压高的原因有很多,血糖也是一个原因吗?
另一项综合性研究表明,摄入超过8周的高糖分食物(蔗糖占热量的1/3),可以显著提高收缩压(6.9mmHg)和舒张压(5.6mmHg)。若将糖业赞助的研究排除在统一研究之外,则血压升高更明显,收缩压增加7.6mmHg,舒张压增加6.1mmHg。
高血糖只是一种代谢状态,糖尿病只是长期高血糖的一种表现。造成高血糖的原因和情况也有很多,如吃太多甜食、三餐过于油腻、药物性胰岛素抵抗等都会造成短暂的血糖升高。
众所周知,长期高血糖可导致胰岛素抗性(具体原因见下文)。很容易理解,有研究表明,大约50%-80%的高血压患者存在高胰岛素血症或胰岛素抗性;相反,血压正常的人中只有10%-25%存在高胰岛素血症或胰岛素抗性。
虽然说,高血糖在疾病发展中处于高血压上游。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高血糖会导致高血脂和高血压。那么这样来说,三高的第一位就是高血糖。因此,高血糖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就可以想象了。一项发表在2010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的研究表明,糖化血色素每增加1%,就会增加18%的心血管疾病风险,而这与已知的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无关。与那些每天摄入10%以下总热量的人相比,每天摄入10%至24.9%总热量的人死于心血管病的风险将增加30%。
若蔗糖摄入量超过总热量的25%,则危险将会增加到原来的3倍。为何高血糖对心血管疾病有如此大的危险?这位科学家给出了多种解释,其中最发人深思的理论是2012年澳洲科学家提出的“血糖记忆”。从根本上说,高血糖会持续增加氧自由基的产生,导致血管炎症和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因此,即使血糖恢复正常,这些连续的反应仍会持续,即所谓的血糖记忆。
由于2018年国人死亡原因统计中,第二位是心脏病,第四位是脑血管病,第八位是高血压病,血糖对心血管的影响不容忽视。根据三个因素的综合计算,每四个人中就有一个人死于此类心血管疾病。
所以三高疾病都是不能够让人掉以轻心的,尤其是知道了高血糖是三高之首就更需要注意平时控制血糖了,只有让这些慢性疾病从一开始就远离我们,才可以让自己之后的生活更健康。
很多糖友会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在家自测的血糖值总是和在医院测的血糖值不一样呢?究竟是哪里出了错呢?
今天就来跟您聊聊 “血糖自测中,易出错的环节有哪些!”
一、血糖值不准确很可能是你的标准值选错啦
首先,血糖仪的对比应该是跟标准值对比,就像您说一个人很胖的时候也是跟标准体重对比,而不是跟另一个肥胖的体型来对比,那么对于血糖仪来说也是一样的道理。
每一部血糖仪都会有一些误差的,这个误差只要在正负15%之内都是符合国际标准的,都不会影响到医生对患者的治疗方案,因为医生更重要的是看您血糖整体波动的趋势和走向。
二、如何知道血糖仪准确度的范围?
标准的方法是跟医院的生化指标对比。由于血糖时刻都在波动变化,受各种因素影响比较大,诸如饮食、运动、情绪压力、睡眠、用药等。因此正确的对比方法是,在医院要抽血测血糖之前,先用血糖仪测指尖血,再同时抽血,中间间隔的时间越短越好,这样测出来的两个数值对比才有意义。
三、“操作不当”也会导致血糖值不准
除了血糖仪本身存在的误差和选择正确的标准值以外,还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正确的操作。因为很多时候一个不经意间的小习惯,可能就会导致血糖值不准。所以大家在测试中,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1. 一按二甩不挤压
测试血糖前准备工作很重要,首先是从指根向指尖按摩5~6次;
然后,下垂手臂10~15秒,保证血液充满指尖。
酒精棉消毒手指后,用干棉签擦干酒精或等其自然风干,一定等干后再采血哦~
在采血过程中,一定不要过分按摩和用力挤压扎针部位,以免挤出部分组织液,导致血液标本稀释,影响测试结果。
扎针后,可以轻轻推压手指两侧血管至手指前端三分之一处,让血慢慢溢出,从伤口部位冒出一个芝麻粒大小的小血滴即可。
2. 采血位置选正确
经常测试血糖,采血的位置也同样关键。建议大家经常更换戳刺部位,因为在同一个位置重复戳刺不仅容易引发感染,还会加重刺痛感。可以选择在指肚的侧面进行采血,这个地方不容易用到。冬季比较干燥,可以采用温和的护手霜,保持手部的护理。
尽量避免选择在拇指和食指上进行采血,据英国糖尿病协会研究认为测血糖应该测无名指、中指和小指,不推荐测食指和大拇指。
事实上,左右手或五根手指测得的血糖并没有区别,但是在相对的情况下,临床医生常建议患者选择无名指、中指和小指,因为这几根指头平日里的活动少、感染概率低、疼痛轻、不影响日常生活,而最灵活、最敏感、用得最多的拇指和食指则应避免使用。
3. 试纸要和血糖仪匹配
使用家用血糖仪测量血糖,试纸和机器是需要配套使用的。如果不配套或者试纸过期或受潮都会影响血糖的测量。所以使用前一定要先检查试纸与机型是否配套,其次检查试纸情况,避免试纸受潮,并确定试纸在保质期内。一般来说,血糖试纸的保质期在三个月内。
血糖一直是我们生活常常担心的问题之一,但是很多时候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我们需要对血糖有一个更清晰的了解。
正所谓,未知才是最令人恐惧的,只要我们对血糖有明确的认知,那我们就有准备,也就不会谈“糖”色变。
血糖的含义
血糖正如其名,是我们血液中的糖,是我们身体组织赖以生存活动的主要能量来源,血糖少或多都会影响我们机体。
因此,血糖浓度便是衡量血糖的标准,而为了有一个更具体的标准我们把空腹血糖浓度作为指标,空腹血糖浓度低于2.8mmol/L为低血糖、高于7.0mmol/L称为高血糖,正常人的空腹血糖含量在3.9~6.1mmol/L。
血糖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1.高血糖患者多呈现“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和消瘦,而很多人对此若是不敏感,感觉并没有大的问题,那是对高血糖的危害并不了解,血糖高对微血管的影响十分大,如果血糖含量持续高的话,血管长期处于高压力的状态,会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脑梗死,心肌梗死等等,心血管疾病可是人类的头号杀手,并不弱于癌症。
2.低血糖患者多有头晕眼花,身体乏力,多汗的症状,甚者会昏迷,休克,不及时治疗更会造成死亡,血糖低对大脑影响更为直接,因此大脑反应是一个重要的征兆。
下面有一个需要引起我们警示的事例
小王,一个30多岁的上班族,经常熬夜加班,平时三餐有一顿没一顿,自己也不以为意,想着自己年轻,有挥霍的资本,可进来,觉得身体不适,干活时没力气,稍微忙一会,便是汗流浃背,同事见他这样,便让他去医院看看,他一检查,便是低血糖,医生向他询问作息日常,才得知小王对自己的身体竟然这样不爱惜,出于一个医生的关怀,也是对他进行了一番教育,才让小王恍然大悟,此后小王没有因为工作而让自己的身体遭受折磨,血糖也逐渐的变得正常。
作为一个中医,更想让大家对自身健康更关注
这里,我也想向大家更推心置腹的来让你们对血糖有一个更深刻的认知,血糖变化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
我们平时的饮食习惯,日常作息都对血糖有着影响,而基因的影响则是不能控制的,如果父母有糖尿病或者血糖方面的病史,那么你就要注意了,自己的生活是由自己把握的,规范作息,让生活更规律,合乎自然则是你远离疾病的法宝。
那么具体应该如何来做呢
1. 顺应四时阴阳变化,春天生发,当“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夏天滋长,当“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秋天收敛,当“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冬天闭藏,当“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
2. 中医的五禽戏、太极拳、八段锦更是我们祖先留下来给我们的宝藏,可舒筋活血,健脾补肾调肝,让人体气血充实,五脏调和,长期练习可以改善人体的精气神。
3. 饮食方面,则以清淡为主,少食油腻之物,若体虚弱,无寒热之兆,以食疗为补,以平补为宜,如山药,蜂蜜,若体虚寒,以温补为宜,可食鸡肉,猪肉,佐以茴香,肉桂。
此外,进食要有规律,不可过饱,晚饭适量少一点,细嚼慢咽一直是长辈挂在嘴边的话,但是却是很关键的,有利于人体对食物的吸收,而饮食时心情愉快则更有利于食物消化,情志舒畅则肝气调达,肝气调达则脾胃健旺。
大自然界的生物千千万,但是只有人类真正做到了通过发展技术的方式延长了寿命,我们生活的环境内充满着各种隐患,首先是空气质量长期受到污染,这必定会给人类的呼吸系统造成伤害,还有就是我们吃的食物也没有卫生保证,所以也导致肠胃、肝脏等多个器官功能越来越差,自然生病也就成了任何人无法躲避的事情,可好在我们有着比较发达的医疗水平,大部分健康隐患都能够得到有效的缓解。
在所有的疾病中,分为慢性病和急性病两种,急性病主要就是指那些病情发展迅速,很可能会在短时间内威胁生命安全的疾病,比如血管破裂以及阑尾炎等等,一旦发病,必须马上进行救治;不过更多的还是慢性,它们发病周期非常长,甚至可以长达数十年,可慢性病却最难防。
在所有的慢性病里边,血管疾病最常见,尤其是高血糖,有数据统计显示,我国目前的高血糖人数已经超过了7亿,但是却有三分之一的人还处于完全不知情的状况下,其实只要身体出现下面这些反常情况,就在提醒你该控制血糖了。
光吃不胖
这些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人都养成了大量的不良习惯,所以也就导致很多人出现了过度肥胖的问题,而过度肥胖不仅会影响个人外在形象,而且还可能引发各种健康隐患,而想要减肥,就必须控制食欲,所以很多人自己能够成为一个光吃不胖的人,可是这并不是一件好事。
如果平时一日三餐都摄入大量食物,可是体重却没有任何的增长,反而出现了下降的趋势,不要高兴,这很可能是血糖升高的标致,因为糖尿病患者通常都会有“三多一少”的症状,那就是吃得多、喝得多、尿得多,但是体重变少的问题,遇到这种反常,务必及时采取措施调控血糖。
皮肤奇痒
可能在很多人看来,高血糖只会伤害血管,其实它还会对皮肤造成不良影响,当血糖升高后,皮肤的敏感性会越来越强,自然也就很容易成为细菌以及真菌的聚集地,血糖越高,皮肤产生的瘙痒感就会越强烈。
如果每天都坚持洗澡,但是皮肤依然会有明显的瘙痒感,那就要提高警惕,这很可能是血糖升高的表现。
反应速度变慢
一般情况下,我们身体做出的任何动作,都是大脑下达指令,然后血液通过循环,将指令传递到身体指定的部位,可一旦血糖升高,血液黏度增加,自然血液循环的速度也就会减慢,传递大脑动作指令的时间也会延长,从而就很容易导致反应速度变慢。
在医院里,常常会碰到一些因低血糖急诊送进医院的老年糖尿病患者,他们发生低血糖的原因并非是乱用降糖药物,反而是因为对自己的血糖控制太在意,血糖控制得过于严格。
许多人想当然地认为,既然空腹血糖<6.1,餐后2小时血糖<7.8为正常血糖,那我为了身体健康,把血糖控制在这个水平以下肯定没有坏处。
这种想法当然没有错,但是由于不同糖尿病患者的身体情况不同,诸如年龄、糖尿病病程长短、胰岛细胞功能、并发症、对降糖药物的反应以及预期寿命等都不相同,所以并非所有人都能够把血糖控制在空腹血糖<6.1,餐后2小时血糖<7.8这个水平。相反,如果过分强求血糖控制的话,反而会增加发生低血糖的风险,以至于得不偿失。
年届60,血糖多少才正常?
年龄在60岁,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可以说是不上不下的年龄,因为国际上对于老年糖尿病的年龄界限并未同一,而WHO及欧洲内分泌学会界定的老年糖尿病的年龄为≥65岁。
虽然大多数指南以糖化血红蛋白(HbA1c)<7%为适合大多数成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控制目标,并且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把HbA1c控制在<6.5%甚至尽可能接近正常值对糖尿病患者的获益更大。
但在临床实际中血糖控制水平还需要结合患者的病程长短、预期寿命、有无并发症、是否合并心血管疾病、是否有过严重低血糖史等具体情况来综合考虑。如果该糖尿病患者病程较短,预期寿命较长,无糖尿病并发症,无其他心血管疾病,并且没有严重低血糖史的话,那么建议HbA1c控制在<6.5%;
相反,由于老年糖尿病患者大多数病程较长,预期寿命较短,且合并症多或者同时患有心血管疾病,而且这部分人群对低血糖的耐受性下降,很容易发生一次低血糖就带来严重的后果,所以指南建议这部分人群可以采取相对宽松的HbA1c控制目标,如<8.0%。
对于60岁左右的糖尿病患者,则还是建议HbA1c控制在<7%,如果身体条件许可,HbA1c进一步控制在<6.5%也未尝不可或许有些患者会问,HbA1c需要几个月乃至半年才测定一次,我怎么知道我日常的血糖水平大概控制在哪个值呢?
下面可以给大家一个参考值,如果HbA1<6.5%,那么日常的平均空腹血糖平均控制在6.6左右,餐后2小时血糖平均为8.0;如果HbA1c为7.0%-7.49%,则平均空腹血糖在8.4,餐后血糖在9.8。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需要把HbA1c控制在什么水平来评估一下日常的空腹和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
最后还要强调的是,糖尿病的综合控制目标不仅仅是控制血糖,还需要对其他指标加以控制,例如血压<130/80,未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情况下低密度脂蛋白<2.6,反之<1.8,BMI<24.0kg/m2等,所以不能顾此失彼。
”都怪我不好,都是我的错……“
看着被截瘫躺在病床上的父亲,儿子赵小宝在床前泪如雨下。
这是赵大爷患糖尿病的第13个年头,一直在吃降糖药,自我感觉血糖控制得还不错。
8月7日,赵大爷自己在家剪鸡眼的时候,不小心割伤了右脚左侧脚面,只是一个小伤口,赵大爷就没当回事。
2天过去了,这个小伤口不仅一点要好的样子都没有,还开始发炎。
据赵小宝回忆,他跟父亲也因为这个事去附近的诊所做过简单的包扎,等到8月27号再换药的时候,赵大爷的脚开始流脓。
诊所医生这才重视起来,知道赵大爷有糖尿病,怒斥:”你怎么不早说,赶紧去大医院清创,否则可能还会发展成败血症。“
等到了离家最近的三甲医院,医生仔细检查过后,很遗憾地通知家属:”伤口已经严重感染,必须得截肢!“在一番简单地急救后,29号就给赵大爷做了截肢手术。
前几天看到一个数据,令人震惊!中国成人糖尿病患者人数已经突破了1.14亿,预计到2030年,糖尿病人数会增加到1.4亿。
为了避免像赵大爷这样的悲剧重演,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血糖控制在多少最安全?血糖控制不达标,我们该怎么办?
血糖控制到多少最安全?
血糖的标准因人而异,一般来说,刚确诊、没有吃过降糖药,并且糖化血红蛋白超过9.0的患者,血糖控制目标就严格一点,最好是能把:
空腹血糖控制在4.4~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在8.0以下,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6.5以下。
相对的,年纪比较大、降糖药已经吃了一段时间,甚至还合并有其它慢性疾病、微血管病变的患者,血糖控制目标可适当放宽一点,最好是能把:空腹血糖控制在5.0~8.3mmol/L,餐后2小时血糖在8.0~11.0,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8.0以下即可。
很多人对糖尿病不以为然,认为吃了降糖药,血糖肯定就降下来了,万一降不下来,只能说明降糖药效果不行,换一种药就行了。
但事实上,把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降糖药上,自己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一点都不改正,最后的结局往往都不太好。
血糖控制不好,身体会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按照发病速度,会分成急性并发症和慢性并发症。急性并发症包括酮症酸中毒、乳酸性酸中毒,严重的患者会当场丧失意识,直接致命。
而慢性的并发症就比较折磨人了,主要是高血糖引起的血管病变和神经系统病变,会累及我们的心脏、大脑以及肾脏,造成糖尿病性白内障、糖尿病性肾病、糖尿病足等等。
1、晚餐尽早吃,少吃主食,以粗粮为主,少吃红肉
按理来说,糖尿病患者在没有特殊情况的前提下,饮食上是没有绝对禁忌的。
而且,研究发现,每天只需用糙米、燕麦、荞麦代替三分之一的精米、精面,出现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会下降16%。
所以说,不是让你完全不吃白米、白面这样的细粮,只要粗细搭配,完全可以吃。
2、少吃盐
糖尿病患者一定要少吃盐。盐吃得越重,血管受到的刺激就越大,加上糖友本身血糖就比较高,这样一来,发生血管病变的风险就更大。含盐量高的食物有咸菜、熏肉以及酱油等调味料。
3、晚餐后喝一杯降糖茶
市面上各种各样的含糖饮料,很可惜,糖友都不能喝。不过,糖友可以喝茶,茶水无糖无热量,还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和维生素,非常适合糖友饮用。
高血糖,在现在可以说是非常常见的一种疾病了,尤其是在中老年人身上出现。根据相关的数据显示,我国高血糖的患者已经超过2亿,这不得不引起所有人的重视。血糖如果长期处在偏高状态,就会引起多种并发症。
由于饮食质量的提高,也间接地导致高血糖患者人数不断增加。高血糖患者如果不注意自己的饮食,很有可能会导致血糖持续上升,再加上一些不好的生活作息,会导致病情不断加重。
案例:周大姐今年52岁了,从年轻时就脾气火爆,很少有人敢招惹她。平时身体一直很硬朗,但是最近却不知怎么了,总是感觉口渴,一直喝水还是口渴,并且喝水后上厕所频繁;在吃饭上也不同往日,吃得不少体重却下降。
几天之后情况也没有好转,周大姐开始担心身体出问题,就去医院检查,仔细描述过症状之后,医生第一时间给周大姐做了血糖测试,不出所料,周大姐空腹血糖达到了6.9,再不控制的话,马上就演变为糖尿病了,到时候再治疗就非常难了。
看到检测结果后,周大姐很疑惑,自己平时也不吃甜食,怎么会得高血糖呢?医生向周大姐解释,并不是只有吃甜食才会导致高血糖,一些高淀粉食物,以及不良的生活习惯都会导致血糖升高。
不吃甜食血糖也会升高?医生:饭后2件事做不对,血糖不降反升
1、吃过饭就躺下
一吃过饭就坐着或者躺着,既不利于食物消化,还会导致血糖升高。周大姐属于比较懒惰的人,吃饭时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吃完之后就直接躺在沙发上,这样导致加快脂肪的堆积,导致体内的脂肪越积越多,引发肥胖,久而久之诱发高血糖。
2、饭后吸烟
与男性相比较,抽烟的女性远远不及男性,但是周大姐就是其中的一个人。抽烟对人体的危害很大,尤其是饭后抽烟,会导致胆汁分泌增加,从而抑制胰蛋白酶的分泌,影响糖分的代谢,造成血糖升高。
想要稳定自己的血糖,在平时要谨记3件事
1、补充一些降糖物质
高血糖的人,一定要及时控制体内血液中的糖分含量,加快血糖的分解。血糖不稳的人,平时可以适当补充一些本卡维素,帮助稳定血糖值。
2、合理饮食
血糖偏高的人,一定要合饮食,均衡饮食,每天要控制糖分以及热量的摄入量,减少高糖、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用。要注意控制主食的摄入,适当搭配一些粗粮同时食用,降低糖分的摄入,以此控制血糖水平。
3、适当进行锻炼
想要保持血糖的稳定,一定要坚持运动。长时间缺乏锻炼,会导致体内的热量无法及时消耗,容易造成肥胖,从而很容易导致高血糖。选择合适的运动,并且长期坚持,才能有效调节血糖值。不要进行剧烈运动,选择中低强度的训练方式,才会帮助消耗热量,帮助降低血糖。
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物质方面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人们的寿命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不过很多健康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了,比如说糖尿病。糖尿病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很大的关系,糖尿病带来的危害有很多,可以说是人类健康最大的障碍。有数据调查显示,我国糖尿病患者的人数目前已经超过4000万,差不多占到总人口的3%左右,这个比例是很高的。我们都知道糖尿病产生的原因是高血糖,那么高血糖是怎么产生的?正常的血糖范围是多少呢?这个估计知道的人并不多,接下来我们就详细谈谈关于血糖的知识。
血糖的来源
我们都知道,人体想要维持生命活动的话需要能量作为基础,而能够为人体提供能量的主要来源就是血糖。血糖的主要有三个来源,分别是饮食,肝脏以及其他营养物质的转化。其中最主要的来源就是饮食,食物进入肠胃之后会被小肠分解为葡萄糖以及其他多种营养成分,其中葡萄糖会进入血液当中,这就形成了我们所说的血糖。血糖的第二个来源是肝脏,当人体处于空腹状态的情况下,血糖会出现降低的情况,这个时候储存在肝脏当中的糖原会分解为葡萄糖成分然后进入血液当中,从而维持血糖的稳定,满足人体所需。除此之外,其他营养成分也会转化为葡萄糖,当人体血糖偏低的时候,人体的脂肪,蛋白质以及乳酸等成分也会分解转化为葡萄糖成分来满足人体的能量需求,所以说运动减肥的时候通常都是空腹状态下进行的,这样能更有效的消耗人体脂肪,从而达到减脂的效果。
人体是如何调节血糖的?
降低血糖的激素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知道血糖对人体是十分重要的,但是血糖含量并不是越高越好,血糖含量保持在一定的水平范围内才是健康的。人体就像是一台精密的仪器,当人体血糖含量偏高的时候,会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胰岛素能够促进身体组织对血液当中葡萄糖成分的吸收和利用,并且能够抑制糖原的分解,同时还能促进葡萄糖转化为糖原以及脂肪等成分,所以说对降低血糖有着明显的作用,除了胰岛素之外,胰岛淀粉样多肽也能够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它也是由胰岛B细胞所分泌的,它能够降低肠胃对食物的消化速度,同时也能够减少肝脏当中的葡萄糖含量,减少肝脏当中糖原的合成,所以也能够起到降低血糖的效果。
升高血糖的激素
当人体血糖含量偏低的时候,胰岛素的分泌量会大幅度减低,同时胰岛A细胞会在这个时候分泌胰高血糖素。这种物质会作用于肝脏,促进糖原分解为葡萄糖,从而起到增高血糖的作用,胰高血糖素是升高血糖最主要的激素,除此之外,能够刺激升高血糖升高的激素还有不少,比如说肾上腺素,皮质醇,生长激素等都能够刺激血糖的产生,起到升高血糖的作用。
高血糖和低血糖的危害
高血糖的危害
当血糖含量过高的时候会对人体造成多方面的危害,当血糖含量达到一定范围的时候,会导致葡萄糖随着尿液排出的情况,这个时候容易导致人体渗透压增高的状况,人体细胞的水分会向外转移,容易导致脱水,当脑细胞脱水的话会导致神经系统的紊乱,严重的话会导致昏迷。另外长期保持高血糖的话,会导致胰岛B细胞衰竭的情况,胰岛素的分泌量会大大降低,这个时候人体的血糖会变得不受控制,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糖尿病。除此之外,高血糖还会对血管和神经系统造成伤害,容易产生心血管疾病,老年痴呆,视力减退等多种病症。
低血糖的危害
血糖偏低的时候同样也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伤害,因为这个时候能量的供应不能满足身体的需求,容易出现心慌,出汗,脸色苍白,注意力减退,甚至会出现昏迷。长期空腹低血糖的话可能会造成营养不良,心脏功能衰竭,肝衰竭以及肾功能减退的情况。不过多数的低血糖症状都是外源性因素造成的,这个时候能够及时补充葡萄糖或者进食的话就能得到缓解。如果是内源性造成的低血糖症状的话,有可能是胰岛素分泌过量所造成的,这个时候就需要通过医疗的手段来解决了。
人体正常的血糖范围
前面我们提到了低血糖和高血糖的危害,那么正常的血糖范围是多少呢?通常来说,空腹状态下的血糖含量应该在3.9到6.1mmol/L之间是正常的范围,如果超过7.0mmol/L的话有可能就是糖尿病了。用餐之后血糖含量会出现明显升高的情况,比如说餐后一个小时之后的血糖含量通常在6.7到9.4mmol/L之间,如果超过11.1mmol/L的话就属于高血糖了。除了直接测定血糖含量之外,也可以测定血红蛋白被糖化的比例,人体当中正常的糖化血红蛋白比例为4%到6%,如果超过9%的话,患糖尿病的概率高达78%,比例超过10%的话,则有90%的可能性患有糖尿病。
好了,关于血糖的知识就先跟大家说这么多,想必大家现在对血糖已经有了相对全面的认识,血糖不正常的因素有很多,比如说遗传因素,饮食,睡眠等等多种因素。当然最主要的还是饮食,因为饮食才是血糖的主要来源,所以控制饮食是关键,高糖高脂肪的食物要尽量少吃,因为这些食物的升糖指数相对较高,可以选择低热量,同时升糖指数偏低的食物。除了控制饮食之外,适当的运动对控制血糖也有一定的作用。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借助医疗的手段是很有必要的,现在还没有能够根治糖尿病的方法,但是通过医疗手段控制血糖还是可以的,比如说通过注射胰岛素的方式就可以控制血糖。关于血糖,大家还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各位朋友在评论区留言,喜欢的朋友收藏分享吧。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控制血糖是日常护理的第一要务,但对于“控制”二字不少人存在着解读上的误区。
有些患者觉得,既然长期高血糖是糖尿病的第一危险因素,那降血糖就好了,因此这不敢吃,那不敢吃,在饮食上克制自己,就为了维持一个“健康”的血糖指数;而有些患者恰好相反,总是暴饮暴食,管不住自己的嘴,觉得没有是一针胰岛素解决不了的问题。
然而恰恰是这种忽高忽低、不稳定的血糖波动才更为可怕,甚至比持续高血糖给身体带来的危害更大。
血糖波动的定义
那究竟什么是血糖波动呢?其实血糖波动这一概念已经提出了半个多世纪,但是其危害程度的认识只有20多年。
2017年8月24日,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在第十六次全国内分泌学术会议颁布了全球首部血糖波动共识---《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管理专家共识》,其中首次指出:血糖波动是指血糖水平在其高峰和低谷之间变化的不稳定状态,包括1天之内患者血糖变化状况,即短期血糖波动,也包括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比较显著的血糖变化,即长期血糖波动。
这一分类标准纠正了过去血糖波动只限于短期波动的认识。
血糖波动的危害
1、损伤胰岛细胞:让本来为数不多的胰岛β细胞越来越少,从而导致血糖调控完全依赖于外源性胰岛素,使其自身反馈调节能力进一步丧失。
2、难管控:机体对外源胰岛素十分敏感。当血糖升高时,稍稍增加一点胰岛素注射剂量就发生低血糖;而血糖下降时,稍稍减少一点胰岛素剂量,血糖又明显升高,血糖愈加难以管控。
此外,近年的研究表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不仅与整体血糖水平升高密切相关,而且与血糖波动性也密切相关,甚至血糖波动的危害还大于持续高血糖。
众所周知,高血糖是一个慢性持续的过程,对糖尿病的危害是缓慢进展的,而波动性是指急性血糖升高,对于身体是一个应激过程。
国外曾进行过一项试验,观察“正常血糖和高血糖交替”对人体静脉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发现, “波动性高血糖组”对内皮细胞的损伤比“稳定高血糖组”更加严重。该项研究提示:波动性高血糖更能增强蛋白激酶C活性,激活氧化应激反应,促进内皮细胞凋亡,并最终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临床研究也证实:波动性高血糖可显著增加2型糖尿病的微血管病变和心血管死亡危险。反复波动的高糖环境下,由于适应能力欠缺,加速了细胞形态和功能的损害。
一般来说,血糖波动性越大,慢性并发症的发生率就越高,预后也越差,一些患者尽管平均血糖水平不高,但血糖波动幅度很大,由此也会导致并发症的发生。
特别对于老年人来说,血糖反复波动,容易导致治疗过程中频繁发生低血糖,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异常增高,从而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及死亡率。
因此,在糖尿病治疗过程中,既要重视对血糖的严格控制,又要尽可能地降低血糖的波动性,只有这样,才能延缓糖尿病慢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我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因为一场疾病而变得如此无助。半个月前,我开始感到浑身没劲,四肢无力,仿佛每天都在进行一场无休止的马拉松。起初,我以为只是工作压力太大,休息几天就能恢复。但是,情况并没有好转,反而越来越糟。我的朋友们都说我看起来很疲惫,甚至连笑容都变得勉强。我开始担心,会不会是身体出了什么问题?
在网上搜索了一番后,我决定试试线上问诊。毕竟,去医院排队等待的时间太长了,而我又不确定自己是否真的需要去医院。于是我选择了京东互联网医院,开始了我的线上问诊之旅。
医生很友善,问了我很多问题,包括我是否有其他不适症状,是否有高血压、心慌等情况。通过我们的交流,医生初步判断我可能是甲亢或血糖、血钾异常引起的。虽然我还需要去医院做进一步检查,但至少我现在知道自己可能面临的问题,并且有了一个初步的方向。
这次线上问诊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互联网医院的便捷性和实用性。尤其是在当前疫情背景下,线上问诊无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就医方式。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和使用这种服务,及时解决自己的健康问题。
我是石家庄市的一位老年患者,去年底被诊断出脑梗塞,高血压和高血糖。自那以后,我的食欲就开始下降。每次看到食物,我都没有胃口,甚至硬塞下肚也感到非常不舒服。这种情况让我非常焦虑和困扰,因为我知道良好的营养摄入对于我的康复至关重要。
在寻求医生的帮助之前,我尝试了各种方法来刺激我的食欲,包括吃我以前喜欢的食物、尝试新的菜肴、甚至使用一些传统的中药。但是,所有这些努力都没有带来任何改善。我的家人也很担心我的健康状况,于是我们决定寻求专业的医疗建议。
通过京东互联网医院的线上问诊服务,我联系了一位经验丰富的医生。医生首先询问了我的症状和病史,并详细了解了我的饮食习惯和偏好。然后,他建议我补充一些益生菌来调节我的胃肠道功能,并推荐了一款适合成人食用的益生菌产品。医生还建议我去医院消化科进行检查,以确定是否有其他潜在的健康问题导致了我的食欲不振。
我非常感谢这位医生的建议和关心。他的专业知识和同情心让我感到安慰和放心。现在,我正在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并且已经开始看到一些积极的变化。我的食欲有所改善,能够更好地吸收营养,帮助我更快地康复。
我是一名忙碌的上班族,总是熬夜加班,压力山大。最近我发现自己的餐后血糖居高不下,达到10.8mmol/L,医生说我是糖耐量减低,需要进一步检查。听到这个消息,我感到非常焦虑和无助。毕竟,糖尿病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流行病之一,很多人都深受其害。
我开始在网上寻找信息,了解到糖尿病的早期症状包括口渴、多尿、视力模糊等。虽然我还没有出现这些症状,但我知道不能掉以轻心。于是我决定去医院做进一步的检查,包括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项目。
医生告诉我,我的空腹血糖虽然高了一点,但还在正常范围内,糖化血红蛋白也正常。所以目前我还不是糖尿病患者,但血糖已经开始升高了,需要引起重视。医生建议我控制饮食,控制体重,增加运动量,这些都是预防糖尿病的有效方法。
我也想知道,是否可以通过食补来改善我的情况。医生说,熬夜和精神压力大确实会影响血糖水平,建议我调整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心态。至于食补,医生推荐我多吃蔬菜、水果和全谷类食品,少吃高糖、高脂肪的食物。同时,医生也允许我喝一些辅助降糖的茶和减肥茶,但要注意选择安全、有效的产品。
在这次就医经历中,我深刻体会到,健康是最宝贵的财富。我们不能等到生病了才去关注自己的健康,而应该从日常生活中做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疾病的发生。希望我的经历能够给其他人带来启示和帮助。
我曾经是一名健康的上班族,直到那次体检报告让我大吃一惊。我的空腹血糖高得吓人,医生说我可能已经患上了糖尿病。这个消息就像晴天霹雳一样打击了我。我开始感到焦虑和无助,担心我的生活将会被这个疾病所控制。
在朋友的推荐下,我尝试了线上问诊。通过京东互联网医院的平台,我与一位经验丰富的主治医师进行了交流。医生详细地解释了我的体检报告,并给出了专业的建议。他告诉我,我的空腹血糖太高了,一个达格列净肯定不够,需要加强治疗。医生还发现了我的肝损和高血脂问题,并指出尿糖高可能与我吃达格列净有关。
医生建议我早中晚各加一片格华止二甲双胍,并且要多喝水。同时,他也提醒我不能熬夜喝酒了。虽然我担心二甲双胍的副作用,但医生说这是必要的,因为我的情况可能需要胰岛素治疗。医生还告诫我,空腹血糖太高,打新冠疫苗可能会引起过敏甚至并发症,所以我需要先控制住血糖再考虑接种疫苗。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和治疗,我的血糖终于有所下降。医生鼓励我继续努力,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现在,我已经不再感到绝望,而是充满了希望和信心。线上问诊让我在家就能得到专业的医疗服务,避免了繁琐的挂号和排队等待的过程。它不仅节省了我的时间和精力,还让我更好地管理我的健康。
在遵义市的某个小区里,住着一位年轻的孕妇小李。自从怀孕后,她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除了要面对孕期的各种不适外,她还被诊断出患有妊娠糖尿病。这个消息让小李和她的家人都非常担忧。他们开始四处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但由于地理位置的限制,去大医院看病变得非常困难。就在这时,小李听说了京东互联网医院,决定尝试一下线上问诊。
小李登录了京东互联网医院的平台,选择了内分泌科,并详细描述了自己的症状和担忧。很快,一位经验丰富的医生回复了她的咨询。医生告诉她,孕妇餐后两小时血糖值正常范围是7.6-8.5mmol/L,而小李的血糖值已经超出了这个范围。医生建议小李控制饮食,适当运动,并定期监测血糖值。小李对医生的建议表示感激,并决定遵循医生的指导来管理自己的病情。
通过京东互联网医院的线上问诊服务,小李不仅得到了专业的医疗建议,还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现在,她可以安心地度过孕期,期待着健康宝宝的降临。
我爷爷今年已经75岁了,身体一直不太好。最近他被诊断出有高血糖,医生开了两种药物给他控制血糖。可是,自从服用这些药物后,他的荨麻疹病情加重了,经常出现红疹和瘙痒。我们一家人都很担心,怕药物会对他的健康造成更大的影响。
在网上搜索相关信息时,我发现了京东互联网医院。于是,我决定带爷爷去线上问诊。我们选择了一位有丰富经验的内科医生进行咨询。医生非常耐心地听完了我们的描述,并详细解释了爷爷的情况。由于爷爷有荨麻疹病史,医生建议我们在服用抗过敏药物的同时,尝试更换血糖药物,观察是否有改善。医生还提醒我们要密切关注爷爷的病情变化,并及时就医。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和观察,爷爷的病情有所好转。我们非常感谢京东互联网医院和那位医生,感谢他们给我们带来的帮助和安心。现在,爷爷的血糖控制得很好,荨麻疹也没有再次发作。我们一家人都很高兴,希望更多的人能够通过线上问诊获得专业的医疗帮助。
我是一名忙碌的白领,生活节奏快,压力大。最近,我发现自己有轻微的尿蛋白高,心里非常担忧。于是我通过京东互联网医院进行了在线问诊。医生首先询问了我是否有脸肿、眼睛肿、脚肿等症状,以及尿中是否有泡沫。我回答说没有。然后,医生建议我提供尿常规和肾功能的检查报告。
在等待检查结果的过程中,我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长期的熬夜、不规律的饮食、缺乏运动可能都是导致尿蛋白高的原因。同时,我也开始关注自己的血糖、血脂、血压和尿酸水平,希望能够找到问题的根源。
最终,医生告诉我,我的尿蛋白高可能与长期的血糖、血脂、血压和尿酸高有关。医生建议我控制好这些指标,并开了氯沙坦钾这个降压药来降低尿蛋白。医生还提醒我注意血压不要降得太低了。
通过这次在线问诊,我不仅找到了问题的解决方案,也意识到了健康的重要性。从此以后,我开始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多运动、少熬夜、规律饮食,希望能够早日恢复健康。
我婆婆最近总是心慌,心里不踏实,像有一只无形的手在挤压她的心脏。这种感觉让她整夜难眠,白天也无法安心做事。我们一家人都很担心,于是决定寻求专业的医疗帮助。
通过京东互联网医院的线上问诊服务,我们联系到了一位心内科医生。医生首先询问了婆婆的症状和既往病史,了解到她有冠心病的病史,并且血糖偏高。医生建议我们监测三天空腹和三餐后2小时的血糖,并检查甲状腺功能以排除甲减的可能性。同时,医生也提醒我们注意心电图上的T波改变,可能提示冠心病的存在。
在医生的指导下,我们调整了婆婆的用药方案,停掉了利血平和尼莫地平,换用了更适合她的药物。医生还建议我们换用甲硝唑来治疗牙疼,避免使用罗红霉素。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和调理,婆婆的症状明显改善,心慌的次数减少,睡眠也变得更加安稳。
我是一名51岁的女性,身高158cm,体重118kg,长期伏案工作,运动减少。最近我开始出现头晕、视物不清等症状,非常困扰。经过多次检查,我的血压、血糖、胆固醇都有问题,医生诊断我可能存在代谢异常、脂肪肝、高血压等疾病。起初我对这些结果感到非常焦虑和无助,但幸运的是,我在京东互联网医院上找到了一位非常专业的医生。
通过在线问诊,医生详细了解了我的情况,并给出了针对性的建议。首先,医生建议我进行锻炼和减重,限制食盐的摄入,并且要注意控制血糖和血脂。医生还提醒我,我的症状也可能与更年期有关,需要密切关注身体变化。
在医生的指导下,我开始了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变,并且定期测量血压和血糖。虽然一开始我对这些改变感到有些困难,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逐渐适应了新的生活方式,并且感觉自己的身体状况有所改善。
我非常感谢这位医生,她的耐心解答和专业建议让我重新找回了对生活的信心。现在我已经恢复了正常的工作和生活,虽然还需要继续注意健康问题,但我知道只要坚持下去,一定可以战胜疾病。
我一直以为,少吃就能瘦下来。可最近三个月,我的体重却从90公斤涨到了96公斤,尽管我每天都在控制饮食,甚至有时候只吃一顿饭。这种情况让我非常焦虑和困惑,于是我决定寻求专业的医疗帮助。
我来到了一家互联网医院,通过线上问诊的方式与一位医生进行了交流。医生首先询问了我的身高体重,了解到我身高168厘米,体重95公斤。然后他问我是否有怕冷、乏力等症状,并建议我去检查甲状腺功能。
我告诉医生我不怕冷,但确实感到乏力。医生又问我是否做过其他检查,平时运动情况如何,血压是否正常等问题。得知我每天都走10000步以上,血压也正常后,医生再次强调了甲状腺功能的检查,并提醒我还需要检查皮质醇节律、血脂和血糖。
通过这次线上问诊,我意识到自己的健康问题可能并不是简单的饮食问题,而是需要从更深层次的角度去探索和解决。互联网医院为我提供了便捷的就医方式,也让我更好地理解了自己的身体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