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鼠疫血清的背后,躺着一亿八千七百万具尸体

鼠疫血清的背后,躺着一亿八千七百万具尸体
发表人:京东健康

作者 | 暗子

文章首发于 | 健康界公众号

 

7月5日,巴彦淖尔市卫健委官方微信号发布通报,称4日由乌拉特中旗医院上报的疑似鼠疫病例经专家组确诊为腺鼠疫病例。


7月6日,该患者病情稳定,无生命危险,目前在传染科病房隔离接受治疗。对于其周边密切接触者的跟踪调查工作也还在进行中。北京疾控发出重要提醒,去草原不接近、不食用野生动物,不在草原露营过夜。

 

鼠疫的特点及症状


鼠疫是一种古老的传染病,由鼠疫耶尔森氏菌引起,是由啮齿动物和蚤类把鼠疫杆菌传给人和动物的一种特殊的人兽共患病,为甲类传染病。鼠疫潜伏期一般为1至6天,个别病例可达8至9天。


根据传染方式不同,常见的鼠疫可表现为腺鼠疫、肺鼠疫及败血症型鼠疫,本次巴彦淖尔市的患者即为腺鼠疫类型。腺鼠疫急起寒战、高热、头痛、乏力、全身酸痛,恶心、呕吐、烦躁不安、皮肤淤斑、出血。鼠蚤叮咬处引流区淋巴结肿痛,发展迅速,第2~4天达高峰。腹股沟淋巴结最常受累,其次为腋下、颈部及颌下淋巴结。


鼠疫的传播途径


鼠疫是自然疫源性疾病,携带鼠疫菌的宿主动物主要是鼠、旱獭等啮齿类动物。

 

1. 鼠蚤叮咬传播

鼠蚤叮咬是主要的传播途径,由此可将动物身上的病原体(鼠疫耶尔森菌)传播给人,形成“啮齿动物→蚤→人”的传播方式。

 

2. 呼吸道感染

病人呼吸道分泌物带有大量的鼠疫耶尔森菌,可经呼吸道飞沫形成人际间传播,并可造成人间鼠疫大流行。

 

3. 经皮肤传播

接触传播。健康人破损的皮肤黏膜与病人的脓血、痰液或与患病啮齿动物的皮肉、血液接触可发生感染。

 

巴彦淖尔市7月5日起启动鼠疫防控Ⅲ级预警期,预警时间持续到2020年底。


1个病例,至于让全市“小题大作”地进入警报状态吗?

这完全不夸张,毕竟活在现代的我们,未曾经历过鼠疫在人类历史上的三次“洗礼”,不懂它的恐怖之处也无可厚非。这三次瘟疫被后人称为“查士丁尼瘟疫”、“黑死病”和“云南鼠疫”。


历史无法被抹去,因为它实在影响人类太多——根据历史学者的统计和估算,鼠疫一共杀死过至少一亿八千多万人。

 

542年始:天灾、神罚、无计可施

患者总是认为世界末日即将来临,还会经常发生自残和自虐

 


在医学还完全不发达,甚至依靠萨满祭司、巫医、炼金术来治愈疾病的年代,传染病简直与天灾无异。

公元542年,鼠疫在非洲开始暴发,然后沿着地中海的贸易路线,播散到了整个欧洲和西亚。当时的场面就像死神降临一样,医生压根不知道这是什么病,从哪里来,更不用说如何治疗了,人们能做的只有祈祷。

 

 


这次大瘟疫发生的症状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患者多表现为神智不清,精神不振。患者在接受到瘟疫影响之后,与正常人相比,感觉眼前总是呈现出一种虚幻的景象,总是认为世界末日即将来临,受此影响还会经常发生自残和自虐的事情。

第二,患者大腿处的淋巴发肿且呈现出腐烂的表象。这些表象的人大腿往往会变得清瘦如柴,且头部高烧不退,腹泻不止。

第三,患者身体上多出现一些红斑。刚受瘟疫影响之时,只是身体的某些部位表现出红斑的迹象,待一段时间之后,先前出现红斑的地方开始溃烂,最后患者应身体溃烂,精神失常而死。

而对于瘟疫所造成的众多的无人认领的死尸,皇帝采取了就地掩埋的方式,由于死亡的人数过于庞大,因此掩埋尸体是一项十分繁杂的工作。而为了解决城内尸体的臭味弥漫,查士丁尼还命人在金角湾的加拉塔地区深挖了几十个巨大的深坑,用其来掩埋死尸,在这些大坑中为了尽可能的保持充足的空间,所有的尸体都按照一定的方向和顺序相互的堆叠在一起。据称每一个大坑能够掩埋大约70000具的尸体。

 

 


尽管这种掩埋尸体的方式在今人看来未必是一种控制瘟疫的有效措施,但在当时的条件下,这种方式的确客观上起到了一定的效用。

连当时最强大的东罗马帝国,也损失了1400万人口,连皇帝都卧床不起。


根据历史学家估算,大约有一亿人在这场灾难中丧命。

 

 

1348年始:持续70多年的黑色噩梦

瘟神无孔不入、没有国界、不分种族,任何一个国家都别想豁免

 


布拉格以东约70公里的小镇库特纳霍拉有一座著名的“人骨教堂”,里面的烛台、吊灯等装饰品全部由人骨的不同部位拼凑而成,见者头皮发麻。在欧洲,类似的“人骨教堂”不值得惊讶,多个城市都有。这些人骨大多来自于14世纪中叶——席卷欧洲的黑死病在几年时间内夺走约2500万人(将近当时欧洲总人口的一半),以至生灵涂炭,尸骨遍地。

1346年,克里米亚半岛上的卡发城——当时热那亚共和国在黑海上的一个商业殖民地突发瘟疫。正常人一个个倒下,死亡人数很快超过活人。政府用木杆把无处掩埋的尸体就近推入大海,港口为之废弃。

被感染者面部、颈部、腋下、腹股沟长出大肿块,皮肤出现黑斑,大多会在感染48小时内死去,当时的人给这种瘟疫起了个形象的名字——黑死病(The Black Death)。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一位热那亚人到意大利北部的皮亚琴察去看亲戚,被禁止进城,当时下着雨,他在城门外哭着恳求到天黑,他的亲戚实在不忍心,偷偷打开城门,带他回家过夜。第二天早上,那位亲戚上街去……几天之后,皮亚琴察城里就没有活人了。几周之后,黑死病挺进米兰、都灵、维罗纳、佛罗伦萨……意大利全境遭殃,佛罗伦萨最严重,城里的9.5万人死掉了5.5万人。


“佛罗伦萨突然一下子成了人间地狱:行人在街上走着走着突然倒地而亡;待在家里的人孤独地死去,在尸臭被人闻到前,无人知晓;每天、每小时大批尸体被运到城外;奶牛在城里的大街上乱逛,却见不到人的踪影……”被誉为中世纪文学三杰的意大利作家薄伽丘亲历了这场黑死病,他在小说集《十日谈》中如是写道。


1348年,瘟神兵分多路,征服了整个欧洲大陆,除了被海峡阻隔的不列颠群岛和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外,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幸免。英格兰也没能撑过1349年春天,黑死病突然从加莱进入海峡群岛,然后长驱直入大不列颠,到5月,伦敦原有的5万居民只剩下3万。英国商船又把病毒带到斯堪的纳维亚,连格陵兰岛都遭了殃。


人们闻黑死病色变,黑暗的中世纪欧洲陷入至暗时刻。


瘟神无孔不入、没有国界、不分种族,任何一个国家都别想豁免。跟第一次大流行的时候相比,这个时期的医学不光没有进步,甚至还因为战乱,卫生条件下降了。此后的15-16世纪,鼠疫折磨了人类300年,疫区人口的平均寿命只有20岁,还不如原始人,欧洲大陆丧失了将近一半的人口。


“通常的传染源是黑鼠,有时又被称为老英国鼠。这种动物与人关系密切,是一种有着黑绒毛的很漂亮的小家伙。与棕鼠不同,它喜欢住在房屋、船上,而不是住在农庄、下水道里。与人关系亲近使得跳蚤很容易就从老鼠身上跳到人身上,也就会传播鼠疫。这种病不管是对鼠还是人,一旦传染上就有很高的死亡率。”弗雷德里克.F.卡特赖特和迈克尔.比迪斯所著的《疾病改变历史》中这样描写。


 “许多长痈和腺肿胀的人都活过来了,但吐血的无人生还。”该描写来自卡尔.莱希纳的著作《德意志大瘟疫:1348—1351》。

 

 


“吐血的人很快就死去了。有些人本来身体健康,但突然就吐血,然后便死去了,无药可医。”文字出自多明我修士约翰.德科尔纳扎诺的《皮亚琴察及帕尔玛史》。


据拜占庭皇帝约翰.坎塔库津的记录,这种疾病是无法治愈的。无论是有规律的生活还是强壮的身体,都无法抵御这种疾病。不管你是身强力壮,还是弱不禁风,都会被疾病击倒。衣食无忧的贵族和一无所有的穷人一样难以避免死亡。这年没有其他类型的病,所有的疾病都是这种流行病的样子。医学在疫情面前无能为力。病人生病的过程不尽相同,有的突然死去,有的病情持续了一天,还有的仅仅持续了一小时。那些病情能持续两三天的人先是高烧。接着疾病侵入大脑,病人失去了语言能力,对周围发生的事情毫无知晓,看起来像沉睡一般。如果病人能苏醒并且想说话,他的舌头也动不了,只能发出几个模糊不清的音节,因为病人的神经已经麻痹了。接着。病人便突然死去。 


另外一些病人不是头部出现症状,而是肺部,呼吸器官很快发炎,胸部剧痛,吐血。病人呼出的气变得的恶臭,喉咙和舌头因高烧变黑充血。

感染了这种病的人,多半都难逃死亡的厄运。除了祈祷和逃走之外,人们不知如何是好。在极度恐惧之下,人们想出了各种办法,比如烟熏房间、用尿洗澡、烧灼淋巴块并放上干蛤蟆……然而这些都不见效。政府出台了很多措施,包括强制性的汇报、隔离病人、焚烧黑死病死亡者的物品,并颁布禁止医生离开传染区的相关法令。


瘟疫医生(专门救治瘟疫患者)为了保护自己不被带病毒的“毒气”感染,只能穿着“奇装异服”。这种防护服通常是由一大块皮革或蜡染帆布、大块的水晶玻璃、长长的鸟喙所组成的连体衣。鸟喙内部塞满了香料(比如樟脑、薄荷、丁香、没药)、干花(比如玫瑰、康乃馨),乃至沾了醋的海绵。因为防护服无法防御携带病毒的毒气,瘟疫医生只能寄望于这些散发出强烈气味的物品能冲淡毒气。

 


瘟疫医生通常还会带着手杖。据学者G.L.汤森(G. L. Townsend)记载,这种手杖用途广泛,比如:下达指令,让患者那晦暗且蟾蜍、蜘蛛遍地爬的房子“通通风”、让患者“吸点瓶装空气”,用尿液洗个澡、吃点泻药或兴奋剂;测量患者脉搏、脱下患者衣服,还能把过于接近自己的患者给推开。


瘟疫医生会与市政府签订合约,合约规定他们必须穿戴这种防护服。要是这种“人形鸟”出现在门口,那就意味着死亡也不远了。

 


即便有了瘟疫医生,可感染的人还是太多、死亡太快。墓地不再够用,于是人们挖了沟,将数以百计的尸体像船上的货物那样排成行。每层尸体中间稍微撒上些泥土,直到沟被填满。

 

当时的另一位意大利作家评价:“父亲会躲避自己病重的儿子,哥哥会躲避得病的弟弟,妻子会远离染病的丈夫。健康的人会非常小心地避开病人。神父和医生甚至害怕而不敢靠近病人。所有人见了尸体就跑得远远的。”

最终,这场鼠疫的第二次大流行持续了长达七十多年,波及到了欧、亚、非三大洲,总共夺走了整个欧洲四分之一的人口。还一度导致欧洲社会崩溃,进入混乱无序的状态。“黑死病”造成全世界死亡人数约7500万,其中欧洲死亡人数2500万以上。


如果要说真正意义上第二次鼠疫大爆发的结束,那则要等到十七世纪,甚至1800年。

 

 

1855年始:罪魁祸首终于出现

控制交通、隔离疫区、火化尸体、建立医院收治……

 


这次的流行的爆发起源地有不统一的说法,但主流认为是1855年于中国云南。


第三次鼠疫大流行相较于前两次有明显的区别:


首先是传播速度之快和波及地区之广远超前两次,在几十年的时间里就相继波及到亚洲、欧洲、美洲和非洲的六十多个国家;


其次就是死亡人数虽然到达了惊人的1200万以上,但比起前两次和范围的广大来算,死亡率明显降低。

 


此次鼠疫大流行一直持续到1959年才算结束,而相较于两次世界大战,其历史影响明显下降了。

此次鼠疫大流行最大的影响就是,找到了鼠疫的真正病因——鼠疫杆菌:1894年,法国著名生物学家耶尔森成功发现了鼠疫的病原体,并于第二年研制出抗鼠疫的血清,从此人类有了科学防治鼠疫的方法。

值得一提的是,在1910年到1911的时候,在北方又有从俄国传入流行于东三省的鼠疫,此次鼠疫造成六万多人死亡,一度出现“全村绝户,重病必死”的惨状。


为了应对东三省发生的鼠疫蔓延,清政府立即成立“京师防疫事务局”,并在山海关设立其检验所,进行海口检疫。


此外,清政府还在当时的奉天(今日沈阳市)设立了“万国鼠疫研究会”,1911年的时候,又在哈尔滨建立了“鼠疫研究所”。在这两个机构中,由著名的医学家伍连德博士担任研究会会长和研究所所长。

他采取了控制交通、隔离疫区、火化尸体、建立医院收治等有效防治措施,使得这场震惊中外的瘟疫仅不到4个月的时间就得到了控制。清政府为了表彰伍连德博士扑灭鼠疫大流行的功绩,还授予他陆军蓝翎军衔以及医科进士,甚至被称为“鼠疫斗士”。

 

现在,鼠疫已非常罕见,但并没有完全消失,因为它仍然会在鼠类之中传播,一有机会还会传播给人。


在20世纪80年代,非洲、亚洲和南美洲每年都有发生鼠疫的报道。1996年印度爆发的鼠疫还成了世界性的重大新闻。目前,每年大约有1000到2000人感染鼠疫。即使在美国,平均每年也会有10多人从野外鼠类感染鼠疫,1/7的患者死亡。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高度重视鼠疫防控工作,发病数明显下降,至80年代平均每年报告约20例病例,90年代,我国南方鼠疫疫情曾出现过短暂上升,自2010年以来每年仅有零星病例报告,主要集中在我国西北部分省份。


就在不久之前的2019年11月,北京也确诊了2例肺鼠疫病例。


一切都在告诉我们,瘟疫从未离去。

 

公众如何做好个人防护?


专家提醒广大公众:严格按照鼠疫防控“三不三报”的要求,切实做好个人防护,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  

 

1.  “三不”:不私自捕猎疫源动物、不剥食疫源动物、不私自携带疫源动物及其产品出疫区。 

2. “三报”:发现病(死)旱獭及其他动物要报告、发现疑似鼠疫病人要报告、发现不明原因的高热病人和急死病人要报告。

3. 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尽量避免去人群拥挤场所,去医疗机构就诊或个人出现发热、咳嗽等相关症状时要及时佩戴口罩。

4. 若怀疑自己与病例有过接触可向当地疾控部门主动申报,取得专业指导,一旦出现发热、咳嗽、淋巴结疼痛、咯血或出血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5. 外出旅游时尽量减少和野生动物接触,不去逗玩健康状况不明的旱獭,做好防蚤叮咬,通过使用驱避剂、减少躯体暴露,避免被蚤叮咬,不私自捕猎、食用野生动物。

 

瘟疫会不断改头换面,始终与人类发展进程共生。


尽管鼠疫已非不治之症,也容易控制,但是历史惨剧在人们心中留下的阴影却难以消除,它仍然被许多人视为最恐怖的疾病。

 

参考文献:
《十日谈》、《欧洲中世纪史》、《崇祯实录》、《明史纪事本末》、publicdomainreview.org/collection/plague-doctor-costumes

https://mp.weixin.qq.com/s/Tk_5i8cjQqfwd3CAgMy3nQ

https://www.maigoo.com/citiao/227879.html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腹股沟淋巴结炎性鼠疫疾病介绍:
鼠疫是由鼠疫耶尔森菌(又称鼠疫菌)引起的烈性传染病,为自然疫源性疾病,属我国法定的甲类传染病,传染性强,病死率高。主要传染源为自然感染鼠疫的动物,主要传播方式为“鼠-鼠蚤-人”。临床主要表现为高热、淋巴结肿痛、出血倾向、肺部炎症等。凡确诊或疑似鼠疫患者,需迅速组织严密的隔离,就地治疗,不宜转送。早期、联合、足量应用敏感抗生素,及对症治疗可提高治愈率。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作者 | 暗子

    文章首发于 | 健康界 

     

    当新冠病毒正搅得全世界不得安宁,更多关于其它传染病的坏消息也从各地传来。

     

    每年的5~9月为登革热高发期,其中7~9月是高峰。感染者出现严重并发症时可导致死亡。

     

    去年全年,新加坡总计出现20例登革热死亡病例,但截至上周,新加坡今年的登革热死亡病例已经达到19例。

     

    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新加坡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连续两个季度下滑,进入技术性衰退阶段。现在,当地又迎来了史上最严重的登革热疫情,截至目前,新加坡感染登革热的病例已经超过20600例,给经济复苏进一步添加阻碍。

     

    据新加坡环境局官网数据,新加坡已经连续七周报告登革热感染病例超过1000例,且有不断上升态势。截至7月25日的一周内,新加坡报告登革热感染病例1793例,这是有记录以来的最高单周数据,相当于2014年创下的原单周最高纪录数据的两倍还要多。

     

    对于新加坡来说,最棘手的还不是人数的直线上升,而是感染病毒种类的转换。

     

    过去三个月以来,新加坡“第三型登革热(DenV-3)”病例显著增加,1月确诊的病例中有接近一半都是“第三型”,而这个状况已经至少30年来都很少见了。

     

    这意味着从前从另外类型登革热病毒中康复并获得抗体的民众,将不再对此类型登革热具有抗体,甚至会因为此前患病而加重染病后症状。新加坡国家环境局(NEA)表示,“这种转变和攀升迹象,往往是大爆发前的预兆。”

     

    而在我国,从婴儿到老人均有登革热发热者,其中青壮年和老年较为多见。

     

    7月,江苏省镇江市疾控中心发布提醒:2020年由于暖冬等原因,蚊子密度比往年多40%左右,尤其正值梅雨季,蚊子繁殖更快,其中的白蚊、伊蚊能传播登革病毒,一旦输入性蚊媒登革热出现在本地,疫情可能会传播。

     

    目前镇江句容市已经出现一名登革热患者:一名29岁小伙在柬埔寨务工时感染,回国后已得到有效治疗。

     

    登革热的主要传染源——埃及伊蚊,在我国常见于海南省、福建省、广东省、广西省、云南省和台湾南部地区。白纹伊蚊的分布区域为:北起辽宁,西北到山西,南至海南省。

     

     

    “登革热,那是一个瘟神,你没有因为它而死掉,但是还不如死掉。”美国登革热研究专家杜阿乃·古博勒如此描述这个疾病。

     

    今年1月,一位名叫Jodie Dicks的女孩和好朋友一起抵达了牙买加,在她落地牙买加到她出席婚礼的这段时间里,一只携带登革热病毒的蚊子叮咬了她,婚礼后不久,她就感到身体不舒服,并且全身开始爆发疹子,但是对登革热没有多少了解的Jodie并没有引起重视,认为这只是天气湿热造成的热疹。

     

    直到3天后,可怜的Jodie已经神智不清,被朋友紧急送往当地医院——

     

    “她不知道自己在哪里,也不知道自己是谁。”

     

    得知噩耗的Jodie家人紧急从加拿大飞来,然而Jodie已经完全不认识面前的家人了,甚至包括已经和她订婚,一起买了房准备组建新家庭的男友,她也完全没有记忆。

     

    在医生的建议下,Jodie被一家医用直升机紧急送往美国加州,紧接着接受了一系列包括多次换血的治疗……

     

    然而这一系列的补救措施都已经晚了,治疗期间Jodie突发了两次心脏病,最后因为多个器官衰竭被宣布死亡。

     

    登革热,这个被很多人忽视的疾病,就这样一次次夺走了鲜活的生命。

     

    登革热(dengue fever),是登革热病毒经过蚊媒传播的急性虫媒传染病,扮演传播的关键性角色——蚊子,主要是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也就是我们俗称的“花蚊子”。

     

     

    登革热被喻为“传播最快的蚊媒疾病”,伊蚊从感染了登革热病毒的病人身上获得病毒,病毒在伊蚊体内生长繁殖,伊蚊再在叮咬健康人的过程中成功传播病毒,就完成了一轮病毒的传播流程。 

     

     

    库蚊:库蚊传播乙型脑炎(发烧、剧烈头疼、恶心、呕吐)等疾病。

    伊蚊:伊蚊俗称花蚊子,传播登革热(发烧、头痛、骨骼肌肉疼痛、皮疹)等疾病。

    按蚊:按蚊传播疟疾(间歇性发冷、发热、出汗)等疾病。

     

    而伊蚊体内病毒的来源,正是叮咬了携带病毒的患者。这些患者中有60%的人都是隐形携带者,也就是我们俗称的无症状携带者。

     

    对于伊蚊来说,它们体内的病毒不会受到影响,还会携带终身,甚至雌性伊蚊还可以通过卵子将登革热病毒传播给下一代。

     

    伊蚊自身体内的病毒,加上不带病毒的伊蚊叮咬到带病毒的人体,这两个渠道都增加了病毒在伊蚊种群里存在的范围,最终也导致登革热病毒难以消灭,人群感染风险不断上升。

     

     

    在3至14天的潜伏期后,部分敏感人群便会发病,有一部分人感染登革热病毒后不发病,称为隐性感染者,但他们同样能通过伊蚊将病毒传给其他人。

     

    发热是登革热患者出现的最典型症状,一般为39度以上的高热,持续5~6天,伴有头疼、肌肉关节疼痛、咳嗽咳痰等呼吸道症状和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还可能出现皮疹、出血等体征,脸部、颈部和上胸部潮红,呈现出“醉酒”的样子。

     

    如果不及时就医,多达21%的登革热患者会遭受长期性的神经系统影响,比如格林-巴利综合征,有时会导致患者瘫痪。

     

    少数患者也有可能出现致命的并发症,中枢性呼吸衰竭、出血性休克,多器官衰竭等。有时从病发到死亡最快只需24小时。

     

     

    根据中国古代秦朝(公元前420年至前265年)出版的一部医学百科全书的记载,最早的登革热症状出现于公元前992年。当时被称为“水毒”,并被认为同飞蝇有关。

     

    “登革”的名称是从英语Dengue音译而来,至于Dengue之由来也众说纷纭;比较普遍的说法是源自斯瓦希里语(Swahili)中的“Ki-dinga pepo”,意思是“突然抽筋,犹如被恶魔缠身”。中国称为登革热,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被称为骨痛热症或蚊症,而越南则通称为热出血症。

     

    而早期的登革热爆发流行则先后出现于1635年的西印度群岛和1699年的中美洲。

     

    之后,登革热于1779年在开罗和巴达维亚(今雅加达)发生过流行。1780年,在菲律宾美国费城、印度的马德拉斯也发生流行。当时的美国人把它描述为“断骨热”(break-bone fever)。

     

    1873年,在台湾的澎湖县发生流行。1897年,在澳洲出现流行。1910年,在贝鲁特出现流行。

     

    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登革热症在东南亚地区造成日本军队和盟军的伤亡人数增加后,日本和美国科学家便积极投入研究,其病因学直至1944年才被了解。

     

    最终于1952年,登革热病毒首次被分离了出来,也依血清学方法定出一型登革热病毒及二型登革热病毒;1956年在马尼拉从患有出血性疾病的病人身上分别分离出三型登革热病毒及四型登革热病毒。


    除了人类以及斑蚊外,登革热病毒的自然宿主尚有低等灵长类(黑猩猩、长臂猿、猕猴),1931年Simmons等学者首先证实登革热病毒可经由猴子传播猴子或经由猴子传播给人,1978年Rudnick学者于马来西亚森林区捕获之Aedes (Finlaya) niveus complex分离到四型登革热病毒,1984年Yuwono等学者于马来西亚、越南、高棉、印尼及菲律宾森林区猕猴身上发现四型登革热病毒抗体。

     

    因为登革热病毒的大范围存在,和不及时就医引起的严重后果,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就成了严重的全球公众卫生议题。非洲、中东,拉丁美洲和东南亚这些热带亚热带地区的国家,都是登革热的流行地,如今登革热病毒遍及全球110个国家。

     

     

    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指出,全球目前有四成人口生活在登革热流行地区。

     

    世卫组织则通过统计得出,每年全球约有3亿9千万人口感染登革热,约50万人因此住院,最终有约2万人死亡。

     

    世卫组织同时表示,因为大部分感染病例是无症状的,所有实际感染人数会更高。

     

    2019年以来,世卫组织已经将登革热列为全球十大公众健康威胁疾病之一。 

     

    印尼在去年1月就有100人死亡,全年至少11万人染病。

     

    在我国,2014年还经历了一场登革热大流行。

    2014年6月至9月,广州市本地感染登革热的病例数爆发式增长,全市每个区(县市)都已出现登革热病例。且城镇地区一旦出现疫情,随后病例数增长势头很猛。截至9月21日,广州已报告超过6000病例。

     

    截至10月12日,2014年广东全省共有20个地级市累计报告登革热病例30325例。排在确诊病例数前三位的城市分别为:广州25732例、佛山2602例、中山417例。广州省登革热疫情仍没有明显缓解的迹象,依然保持着每天逾千例的速度在增长。

     

    经历了几个月的高强度消杀、防控后,广州2014年登革热疫情已经进入到末尾阶段,虽暂未完全消除新发病例。进入11月后,广州市登革热新增病例数已呈零散发生的状态。

     

     

    目前还没有一种有效疫苗来预防登革热,预防的关键就在于防蚊灭蚊,以避免蚊子叮咬。可采用以下方法来保护自己和家人:

     

    1、到登革热流行区或伊蚊活跃区旅游或生活,应穿着长袖衣服及长裤,并于外露的皮肤及衣服上涂上蚊虫驱避药物。

    2、如果房间没有空调设备,应装置蚊帐或防蚊网。

    3、出游时要避免在蚊虫出没频繁的时段在树荫、草丛、凉亭等户外阴暗处逗留。

    4、防止积水,清除伊蚊孳生地,尽量避免养殖水培植物。爱花的朋友们要常清洗花瓶等水容器,每星期至少清洗、换水一次,勿让花盆底盘留有积水。贮水容器、水井及贮水池要加盖。

     

    人类和病毒的抗争,从来都没有结束。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 医院的病房里躺着一位八十多岁的老太太,远远望去她蜷缩在病床上,整个身体只能占到病床的一半,艰难的呼吸着。走到病床前,老太太乐观的摆动着全身唯一能自己运动的胳膊。让人惊呆的就是那双完全变了形的手和蜷缩着的小小身躯。

     

    和老太太女儿聊天得知,老太太卧床三十余年,因肺部感染合并心衰入院。见我伸手去摸老太太的手,老太太女儿说:“脚、脊柱也已完全变形,啥功能都没了。全身关节疼的厉害,只能靠吃激素类的药缓解疼痛。” 老太太女儿叹口气接着说,“目前找不到好方法治愈这病。我们兄妹也在经历此病的折磨,妹妹最早发病的,大约二十多岁就开始关节痛,我四十多岁发病,两个哥哥一个正常,一个患病。”摸着老太太的手感觉软软的没有一点肌力,手指形状怪异像鹅颈,掌指关节、远侧指间关节屈曲,近侧指尖关节过伸,几乎看不出手的样子。

     

     

    摧残老太太手、脚的病魔——类风湿关节炎,它会直接造成关节毁损。特点:发生在小关节、全身多个关节、呈对称性。老太太的症状比较典型:早晨起床后感觉关节僵硬,活动后减轻,关节疼痛、肿胀,后期关节活动受限,最后关节完全被破坏、畸形。

     

    老太太还有她的子女为什么会得此病?类风湿关节炎病因复杂至今不清,可能与自身免疫有关,也可能与感染某种病毒有关,但有明显的遗传特点。

     

     

    类风湿关节炎如此可怕,在生活中我们如何防治呢?

     

    类风湿关节炎为非代谢性疾病,饮食正常即可,为预防骨质疏松,可多食含钙高的食物。既然此病病因不详,不可治愈,我们只有锻炼身体,增强抵抗力。在生活中患者除了自己判断症状外,还应及时就诊,配合医生,做早期筛查(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筛查、血沉、C反映蛋白、影像学等检查),有时化验结果为阴性,最终以大夫诊断为准。切忌乱投医,积极配合大夫治疗,延缓病程进展,防止关节变形。

     

    生活中大家易与风湿性关节炎相混淆,风湿性关节炎最明显的特点:侵犯人体大关节(肘关节、膝关节,肩关节等),不会造成关节畸形。

  • 相信不少爱心人士都有献血的经历,一般是200毫升,400毫升这样子的,但是今儿说的一件非常神奇的事情,就是一位通过了献血身体检查的男生,献血10毫升以后就晕倒了,除了让人惊讶之余,也有点担心,现在的孩子,身体怎么了?这是个案,还是整体身体素质下滑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

     

    献血帮人是好事,但是也要量力而行


    这位男生也是觉得献血能够帮助到别人非常好,所以选择了献血,经过检查以后,基本上没有什么大概,身体状况良好,很开心的上了献血车,他是自己走上去的,但是却是被抬下来的。

     

     

    刚刚抽血没多久,这位男生就倒了,随着护士停止了自己正在进行的抽血行为,然后男生已经没有办法像进来时候那样自己走下献血车了,只能请几位同学帮忙,把这位男生抬回去,后来,这位男生做了一天的“土皇帝”,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好不容易,才恢复正常。
     

    看了视频的网友们,留言以及评论


    哇,孕妇怀孕的时候,一抽就抽好几管血,还怀着孩子呢,这个孩子还好不是女的,不然怎么生孩子?产妇生产的时候,哪怕是顺产,非常顺利,也远远超过10毫升的血,10毫升血就晕倒了,现在的男生怎么了?哎呀,白白嫩嫩的小伙子,身子怎么这么虚弱,要锻炼锻炼自己才行,平常要多做运动。

     

    当然,还有很多风趣幽默的留言,这里就不一一说了,我们除了担忧未来孩子的身体素质以外,还有点焦虑孩子的情况,还好,现在这位男孩已经基本上恢复正常了,我们也希望他在未来能够多多锻炼自己,增强体质。
     

    献血晕倒是个案,还是孩子们的身体差?


    第一:我们看奥运会的健儿,不少90后,00后都表现得特别出色,各种奖牌也不少拿,就这一点我们可以放心,孩子们得身体素质并不差。


    第二:献血晕倒多数得情况是有的人会见血晕,也就是看到红色得血液就会眩晕,这种晕血是有的。

     

     

    第三:基本上献血车上的人都是走着上去,走着下来的,如果经常有人走着上去,躺着下来,那就不可能还有那么多热心人敢上去献血。


    所以,这只是个案,实际上,我们祖国未来的花朵,中华的儿女们,身体还是没有到让人如此担忧的状况。
     

    献血的好处?


    第一:减低血液的粘稠度,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营养物质的运送,也能够起到一定的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作用。


    第二:献血还可以加强我们自身的造血功能,加强我们自身的造血能力。


    第三:献血因为可以帮助他人,从我们心理方面,也能够得到一定的改善,有利于身体健康,心随善行而变善。


    第四:献血可以降低我们血液当中铁元素对于内脏的损害,改变铁元素的浓度。


    总体而言,如果我们身体允许,适当的献血是有助于身体健康的,但是,如果本来自身已经是贫血的状态,或者有血液疾病,是非常不建议献血的,我们献血一定要量力而行,以免爱心成了家人的负担。

  • 大家好,我是吴颖岚,是一名妇产科医生。

     

     

     

    我的诊室鲜少见到男性,今天来了一位先生,不听劝说硬要进来。

     

    这位先生出生于1982年,是带着他六十多岁母亲过来的,想要弄清楚三十多年前,放在母亲身体里的节育环该如何取?

     

    图片来源:everyday health

     

    大家可能不太了解那段历史,2015年以前,中国实施的是计划生育政策——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

     

    为了落实这项政策,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全国大部分地区开始实施”一胎上环,二胎绝育“政策。

     

    尤其是在农村,如果第一胎生的是男孩,那就必须落实长期避孕措施——上环。

     

    这位先生的母亲绝经近10年了,近期隐约感到下腹不适,就开始担心放在身体里的节育环会不会有问题。

     

    在超声的探头下,只看到萎缩的子宫,金属环还有些变形,已经嵌入肌层。

     

    取出来还是大费了些周章。

     

    完善检查,预约好麻醉和手术,几天后终于在宫腔镜的帮助下取出来了

     

    其实如果这个妈妈早一点来,可能就不会如此遭罪了。

     

    当年上的环该取了

     

    1970年,中国开始进入计划生育时代,由于宫内节育器简单易操作,而且能够达到长期的避孕效果,“让女性们使用宫内节育器” 成了计生官员们主要推行的人口控制政策。

     

    根据2012年统计数据,宫内节育器的使用比例高达54%。

     

    图片来源:《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2013》

     

    查阅了《中国人口统计年鉴1988》中记载的数据,当年育龄期女性上环的比例为41.8%,根据当年人口数据情况,当年上环的女性超过1.1亿。

     

     

    图片来源:《中国人口统计年鉴1988》

     

    算算时间,70-80年代那批上环的女性大多进入了更年期或者已经绝经,当年上的节育器已经超过了使用年限。

     

    图说:各式各样的节育环

     

    早期的节育环大多是金属材质,一般使用寿命为15~20年。

     

    后来经实践发现,这类惰性节育环的避孕失败率高达10%,从1993年开始,中国不再生产,这类节育环也是时候从母亲们的身体里取出来了。

     

    不取会怎样?

     

    不取出来有可能引发出血、感染,甚至穿透绝经后变薄的子宫壁。

     

    为了便于理解,我们可以把子宫看成一个倒放的皮质瓶。

     

    绝经后由于雌激素水平降低, 卵巢功能逐渐衰退,子宫体积开始萎缩,也就是我们的皮质瓶子开始慢慢变小。

     

     

    而被遗忘在体内的节育环体积不会发生化,但这个时候,节育环对子宫来说已经太大了。

     

    子宫已经萎缩,但节育环依然在子宫里,就可能嵌入子宫肌层,甚至穿破子宫进入腹腔。

     

    其他材质或形状的节育环长期未取,引发的副作用可能更大。

     

    材质老化、断裂、部分脱落等问题,容易引发疼痛、点滴或不规则出血等副作用。

     

    不锈钢金属环一般可放15~20年,硅胶、塑料或其它类型的节育环可放置5~7年。

     

    绝经后的女性,取环最佳的时期是闭经后半年到一年内,最好不超过三年。

     

    有研究表明, 绝经后取环困难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围绝经期,尤其是绝经2年后取器困难率可达6.2%~52.7%。

     

    目前绝经后取环已经被纳入高危的计划生育手术。

     

    取环的注意事项

     

    取出宫内节育器是较为简单的手术,比如带尾丝的节育环,消毒后用器械轻轻牵引尾丝,不用1分钟就可完成。

     

    但是对于绝经后的妇女来说,取出宫内节育环是较为危险的手术,妇科疾病的发生率会更高,必要时还需要麻醉或宫腔镜下取环。

     

    所以在准备取环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1. 选择二级以上的医疗机构

     

    在取环医院的选择方面,建议选择二级及以上的医疗机构进行,这些医院具备急救能力,也能处理突发事件,增加了手术的安全性。

     

    2. 进行身体状况评估

     

    在取环之前需要做一个身体健康状况的评估,了解能否进行节育器的取出。

     

    3. 两周以上没有性生活

     

    在准备去医院进行手术之前,至少要有两个星期没有性生活,一个星期之内没有做过宫腔其他的手术,如果术前检查发现有阴道的炎症,应在治愈后再手术,避免感染。

     

    4. 出现阴道出血要及时和医生说明

     

    如果在绝经后还有阴道的出血,建议要向医生进行说明,取环的同时还需要进行子宫内膜的刮取,刮出物送病理检查,既可以达到止血的目的,还可以进一步明确诊断。

     

     

    我们在临床中也发现,有些节育环放置时间太长,手术风险高,如果没有明显的不舒服,也可以不取出宫内节育器,但是需要定期来医院来检查,以防发生意外情况。

     

    2015年,中国调整了计划生育政策,那个年代已经过去了,谁来提醒那些已经老去的女性取出身体里的节育环呢?

     

    谨以此文献给所有关心妈妈的儿女们,母亲节快到了,假如妈妈有需要,记得带她来医院取环。

     

    参考文献:

    [1] 吴尚纯,邹燕.宫内节育器应用现状与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9,(第10期).

    [2] 中华医学会计划生育学分会.绝经后宫内节育器取出技术指南[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9,(第10期).

    [3] 张媛媛,王一男.麻醉镇痛技术下绝经后宫内节育器取出术专家共识(2018)[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8,(第9期).

    [4] 殷丽丽,杨清,王玉.宫内节育器类型及置器年限与女性生殖道感染关系研究[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5,(第6期).

    [5] 黄茹飞,刘小芹,陈建平,张燕尔,柴丽萍,苗茂华,袁伟,梁红.2054例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宫内节育器使用年限及取出情况调查[J].生殖与避孕,2014,(第1期).

    [6] 杨秀兰,庄留琪.绝经后妇女宫内节育器去留的安全性研究[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1997,(第1期).

    [7] 金勤,康建中.常用IUD的种类、结构与性能[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8,(第11期).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46岁的赵先生上个月查出了肺癌,辗转几家医院,最终选择了一家三甲医院进行手术治疗。手术进行的很顺利,眼瞅着赵先生的状态一天比一天好,马上就能出院了。这天早晨,赵先生却怎么也叫不醒了。医生一检查,原来是突发脑梗,成了植物人。

     

    无独有偶,62岁的王先生也遇到了类似的情况。原本是由于骨折进行手术治疗,手术过程倒是很顺利,但术后第三天,午饭后,王先生突然出现呼吸急促、意识不清,医生尽全力抢救了一个多小时,王先生还是不幸离世了。死亡原因考虑肺栓塞猝死。

     

     

    同样是手术进行顺利,眼瞅着病人的状态一天比一天好了,却突然发生不幸的结局,究竟是什么原因呢?这就要从人体的正常机制开始说起了,一般情况下,人在受伤出血时会激发凝血机制,最直接的就是产生大量的血小板,及时止血,防止失血过多。

     

    病人在接受手术时更是如此,加之手术过程中出血量较大,此时病人血液粘稠度大,加之术后活动受限,下肢血流缓慢,极易结成小血块,也就是深静脉血栓。深静脉血栓是指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凝结引起的静脉回流障碍性的疾病,多发于下肢。这形成的血栓若是老老实实地待着还好(附着在血管壁上),但多数情况下,这不安分的小血块会进入全身的血液循环。若是堵了肺部血管,就会形成肺栓塞;要是堵了心脏血管,则会形成心梗;要是堵了脑部血管,就会形成脑栓塞、脑梗。样样都是致命的疾病!

     

     

    正是为了遏制这个不安分的小血块,一方面手术后的病人都要通过输液降低血液浓度;另一方面,医生都会嘱咐病人尽早下地活动,避免保持固定姿势久坐。不便于活动的病人,也需要家属勤做肢体肌肉按摩,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开刀手术是治疗疾病的最终方案。很容易想当然的认为,一旦手术顺利就离康复不远了。因此,不少人都抱有“手术顺利即万事大吉”的心理。事实上,开刀手术仅仅是治疗的开始,手术确实能够达到切除病灶的作用,但术后并发症同样是病人和家属需要共同面对的难关。如术后感染、静脉血栓等,这些疾病在临床上并不少见,而且都有致命的危险,病人及家属也要有一定的心理准备。

  • 血友病曾今是欧洲皇室的“伤痛”,一度被认为是上帝对其的诅咒。英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君主维多利亚女王,一生政绩辉煌,她所统治的王国和时代被称为“维多利亚时代”。其膝下众多子孙皆嫁娶欧洲各国王子公主,后代遍布各国王室。女王陛下虽然权势滔天,却拥有一个致命的缺陷:她是血友病基因携带者。   

     

    可为了皇室血统纯正、各国关系友好、皇权不外传,在女王陛下的统治下,德国国王、法国国王、西班牙国王,俄国国王,都或多或少的通婚了。于是乎,整个欧洲皇室中出现了“无法想象”的“瑕疵”。

     

     

    维多利亚的小儿子艾伯特王子在很小的时候就被确诊为血友病,他在31岁那年不小心摔了一跤导致膝盖受伤,隔日就去世了。维多利亚的二女儿爱丽丝公主亦很不幸,她是血友病基因携带者,婚后,她生的一个儿子就是血友病患者。孩子在3岁时从高处摔下,伤口大出血而亡。

     

    后来这种悲剧陆续发生在其他后代成员身上,成为一个笼罩在王室成员心头巨大的阴影。皇室女性相对来说倒没什么,而对于正应该提刀驾马闯天下的皇室男儿来说,不但身体一碰就非常容易出血,而且出血后血液极不容易凝固,往往血流不止。在当时的医学条件,医学界还不知道这个疾病,很多皇室子孙都长不到成年就早早夭折,大多数因为玩耍的时候摔了一跤,就死了。能长大的皇室男子许多都被“严密保护”在家里,足不出户。皇储出门时,居然要套上沉重的铁支架,来防止碰撞,即使这样,还有许多皇室男性在“夜总会”摔了膝盖死亡、在家里待着就脑出血死亡。这成为了欧洲皇室多年的梦魇,简直如同上帝的邪恶“诅咒”一般。

     

     

    其实,这就是血友病,常见病因是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而凝血因子是参与血液凝固过程的重要成分,当血管出血时,凝血因子会被激活,和血小板一起作用弥补血管上的缺口,这个过程被称为凝血。血友病患者所缺乏的凝血因子叫抗血友病球蛋白,这种疾病属于遗传性的出血疾病,而且致病基因通常由母亲携带,不会发病,但这种疾病是典型的性联隐性遗传。对于男性则显性发病,成为血友病患者,而女性则为终身血友病基因的携带者,但不会出现出血症状。

     

    这种如同诅咒一般的遗传性疾病是无数患病孩童的噩梦,他们的未来真的如同被诅咒了一般,一生都解脱不了。

  • 我们人体最重要的肝脏,它在体内会担任什么重要的角色呢?如果它损伤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损害呢?在日常生活中,主要肝脏的保养和保护了吗?

     

     

    它是我们人体最大的消化腺,具有分泌胆汁,帮助促进消化的功能,如果它的代谢出现异常会导致我们的代谢功能下降,如果胆汁浓度较高的话会引起皮肤和巩膜的黄染;如果肝功能不好的话可能会引起食欲不振,口苦,肋疼等症状,如果代谢功能异常,会导致毒素不能及时排出会出现皮肤瘙痒等症状。

    症状

    1. 眼睛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如果肝脏是健康的,人们的眼神就会看起来很精神,眼神是炯炯有神的;如果肝脏不好,就会出现眼睛模糊,干涩或者夜盲等问题,肝火旺盛的话可出现头晕目眩,目赤生翳等症状。

     

    2. 乏力

     

    肝,主藏血,如果肝的储血功能不足,会出现四肢无力,肢体麻木,伸展不利等,也容易出现疲劳,会有睡眠不足,容易犯困的现象。

     

    3. 受伤的伤口愈合的缓慢

     

    我们身体代谢的主要器官肝脏。如果出现损伤时,会阻碍皮肤的再生功能,并且也会降低肝脏受损之后的解毒功能,因此,伤口不仅愈合的缓慢,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感染细菌的现象。

     

    4. 厌食,食欲不振

     

    如果肝脏出现问题,会导致我们产生厌食的情况,自己的胃口会越来越差,因为肝功能下降,会导致消化系统能力下降。

     

    5. 手掌会发红,会生长蜘蛛痣

     

    如果肝脏不好的话,部分人们会出现手掌发红的现象,而且可能还会生长蜘蛛痣的可能。

     

    6. 脸上的粉刺增多

     

    对于分泌皮脂起重要分泌作用的是体内的黄体荷尔蒙,为了调节黄体荷尔蒙的平衡,肝脏是可以起到一定程度的破坏作用的。如果肝功能受到损坏,破坏的功能就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所以皮脂的分泌物会增加。增加的分泌物如果排泄不出去的话就会生长出很多粉刺。

    预防

    1. 要让自己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要有一颗健康的心里;

     

    2. 要保持日常的饮食习惯,保证足够的营养元素来支撑肝脏的正常运行;

     

    3. 要大量的饮水,因为肝脏具有排毒的功能,大量的毒素排出需要水分的帮助,因为要大量的饮水;

     

    4. 要有一个健康的作息时间,保证肝脏排毒的正常运行。

     

  • 最近,有一位30岁的网红吃播小伙,竟然突发脑出血,经过医生的全力救治,也没有将这小伙救回来。

     

     

    为什么他年纪轻轻的就发生了脑出血呢?

     

    医生提醒:这三个坏习惯我们年轻人一定要改。

     

    第一个坏习惯就是高热量、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大量摄入

     

    现在的很多年轻人都喜欢吃炸鸡、可乐、泡面等等一系列所谓的“垃圾食品”,而不喜欢吃清淡的粗茶淡饭。

     

    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血液的黏稠度,时间久了,很容易产生脑梗死。

     

    血液斑块在血管壁的积累,使得血管的弹性增加,容易诱发脑出血。

     

    除此之外,很多年轻人面临的工作压力大,很多时候为了加班赶工作,选择随便点个外卖填饱肚子。

     

    现在很多的外卖商家,为了提升食物的卖相和味道,会投放大量的食品添加剂,这些食品添加剂在体内代谢的过程中,会增加肾脏和心脑血管的负担。


    第二个坏习惯就是久坐

     

    这个事件中的吃播小伙,就是由于长期坐在凳子上给大家直播,不愿意挪动身体,导致摄入的过多热量不能被消耗,进而引发过度肥胖,最终出现了高血压、脑出血的现象。

     

    吃播网红在吃每顿饭的时候,本就需要吃大量的油腻食物,再加上不运动,最终会导致血栓的形成,以及血压的改变。

     

     

    第三个坏习惯就是熬夜

     

    很多的吃播网红,为了积累更多的流量人气,会选择在深夜进行直播。

     

    在深夜的时候,观众们都处在一种饥饿的状态,因此看到这些吃饭直播,会更加容易观赏下去。

     

    然而,对于主播本身而言,在睡觉之前摄入过多的食物,无法及时的消化,在睡觉的时候胃部仍然处在饱和的状态,导致胃部的负荷过重,血液也需要更多的分布给胃部,进一步扰乱正常睡眠时的血液分布状态。


    除此之外,熬夜会加重心脑血管的负担。大脑和心脏不能得到按时的充分休息,只会增加脑出血、脑梗死、心肌梗死的患病风险。

     

    因此,如果想要避免此类悲剧的再次发生,年轻人们一定要注意自己的生活方式。

     

    不要总是追求所谓的美食,而忽略了膳食的营养搭配。

     

    做吃播网红的年轻人们,更要注意自己健康问题,尽量不要勉强自己去当大胃王,毕竟如果胃部先天结构正常,非要逼着自己吃很多东西的话,最终只会损害自己的健康。


    在从事吃播网红这个行业后,如果发现自己的体重增长了很多,一定要细心地观察自己最近血压、血糖等等身体指标的变化,尽可能的在吃完饭之后多做运动,将摄入的热量通过运动的方式消耗。


    总而言之,吃播网红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背后所需付出的艰辛是巨大的,希望他们不要再以牺牲健康为代价来换取短暂的流量。

  • 我们经常会在电视上看到“全球结核病疫情上升”或者“中国结核病疫情严重”的播报,对于这种骇人听闻的标题,现在的老百姓并不会感到害怕。在我们的潜意识里,觉得人类基本上“战胜”了肺结核。

     

    然而70年前,结核病位列死亡榜榜首,“十病九痨”、“谈痨色变”成了当时人民的常态。

     

    鲁迅、巴金、郁达夫、陈果夫都曾罹患过结核病,鲁迅先生就是因为肺结核去世的。

     

    痨病和肺结核——过去和现在

     

    “过去”的肺痨:1936年的一份报告显示,当时中国患痨的患者约有2700万人,每年死于痨病的人约有140万之多。也就是说,每1分钟就会死亡26个痨病患者[1];

     

    “现代”的肺结核:根据2000年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我国现有的结核菌感染者4亿人,结核病患者约500万人,每年因患结核病死亡的患者达到15万人[2] 。

     

    那么,这70年间究竟是什么造成了结核病在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呢?

     

     

    转折点:西医传入中国

     

    1582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来中国传教,也首次将“西洋医学”传入中国[3] 。在古代中国,西医作为“舶来品”,伴随着近代历史波澜壮阔的变革而变化。

     

    中医在近代受到攻击的一个主要原因——缺少集体免疫的能力。中医更擅长救治个体,而不能演变成集体的保健行动。

     

    现代的中国人,身体越来越服从于国家整体规划需求。在这种情况下,中医就很难满足社会的规划需求。

     

    1945年至今,中国由于链霉素、异烟肼、利福平等有效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还有卡介苗等预防措施的普及与推广,结核病的死亡率和患病率已经大幅度的下降了。

     

    换言之,抗菌药物及疫苗的广泛应用,开启了人类有效应对结核杆菌的新篇章。

     

    结核杆菌哪儿来的?

     

    作为一个传染病,控制源头、分析变异等因素,是控制病情发展的重点方向。

     

    研究表明,结核杆菌已经和人类共同生存和进化至少7万年了。[4]结核杆菌起源于非洲,并伴随着人类“走出非洲”的迁徙传播至全球。

     

     

    在我国高度流行的北京家族( Beijing family)菌株属于Lineage2;除北京家族菌株外,Lineage4菌株也在我国广泛流行,特别是在我国南方地区。

     

    追踪传播规律是防控的关键

     

    作为传染性疾病,掌握其传播规律是防控的关键。在与患者接触过程中,健康人通过呼吸道吸入带菌的飞沫后建立肺部感染。

     

    然而,仅约5%的感染者会在2年内发病(近期感染, recent infection),其余95%的感染者会进入长期无症状的潜伏感染状态,其中约5%的感染者会在几年或几十年后从潜伏状态发展为活动性结核病(内因复燃,reactivation)。

     

    近期感染病例对应了近期发生的传播事件,一个地区结核病疫情中近期感染病例的比例反应了当地结核病的近期传播率( recenttransmission rate)。

     

    中国疾控中心宣:掐断传染源

     

    肺结核病人使劲咳嗽、咳痰、打喷嚏,或者大声说话的时候,会把带有结核菌的飞沫播散到空气中,这些飞沫被周围人群吸入将会造成感染。

     

    传染期肺结核患者应该停工、休学、隔离治疗,独居一室,尽量避免去公共场所,尤其是封闭场所。传染期的患者去公共场所时应主动佩戴口罩,要养成不随地吐痰的卫生习惯,用纸将痰包起来进行焚烧。

     

    病人咳嗽、打喷嚏时,要用手帕或肘部掩住口鼻,避免直接面对他人,减少结核菌的传播。

     

    新冠病毒、SARS,会成为下一下结核杆菌吗?

     

    经过中国和世界人民的不断奋斗,鼠疫、疟疾、2003年经历非典、2020年再次经历新冠,无数人期盼病人减少的同时,更加期待病毒能随着切断传染源、疫苗研制、细胞因子等技术的不断突破而减少,甚至是消失!

     

    所以说,病毒的肆虐和消亡何尝不是人类的进化史呢!

     

    参考文献:

    [1]童星门:《中国防痨协会的过去和未来》,《中国防痨协会第三届征募大会特刊》,1936年,第13页。

    [2]彭卫生等:《新编结核病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3年。

    [3]董少新:《形神之间——早期西洋医学入华史稿》,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

    [4]Comas I . Coscolla M,Tao L,et al. Out-of-Africa migration and Neolithic co- expansion of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with modern humans [J]. Nature Genetics,2013,45(10):1176-U311.

     

    审稿人 | 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总医院 呼吸内科 副主任医师 张峰

    责任编辑 | 黑凤梨

    京东健康出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和使用。

    授权及合作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

  •  

    2021年4月11日,是第24个世界帕金森日。

     

    世卫组织建立各种疾病日的初衷,是为了让大众在一年之中的某一天关注这个疾病,但实际上又有多少人能真正理解,并且感同身受呢?

     

    你可能想象不到,一个人面对疾驰而来的卡车,脸上只能表现出惊恐,身体却站在原地一动也不能动……这其实是帕金森病人的日常“卡顿”,它是突然间的停下来「动不了」,也可能是走起来「刹不住」,还有抖起来「没完没了」…..

     

    目前,我国像这样的帕金森病人已有300多万人,约占全世界的50%,换言之,全球将近一半的帕金森病家庭在中国。


    但是,目前诸多的治疗方式都只是停留在“控制症状”的阶段,基本不会扭转甚至阻断发展进程。从「帕金森」的诊断下达之日起,患者的人生就像被标定了死亡日期。病人和家属其实都在熬,等着“特效药”的出现….

     

     受访专家:张建国

     

    01 老父亲的执拗

     

    2011年的元旦前一天,晨晨(化名)强拖着父亲来到贵阳的一家医院,只为找个答案——「我爸到底是不是帕金森?」

     

    当时59岁的晨晨父亲是从「失眠」开始发病的,一晚上一晚上的睡不着觉,白天反应又比较慢。晨晨妈妈是个暴脾气,看着老伴反应慢就来气,“快点!磨磨蹭蹭干什么呢?”“面条都坨了,还不赶紧吃完,我等着刷碗呢!”

     

    吃面条这种精细的运动,都变得有难度了

     

    两口子生活久了,互相嫌弃和埋怨是非常常见的,尤其是这把年纪的晨晨父母。

     

    但是,当手抖开始发生的时候,晨晨的父亲才渐渐感觉到无力。

     

    包个饺子吧,以前就两步——捏中间、双手锁两边,现在不行了,一手扶着饺子,另一个手怎么都对不上饺子皮。

     

    2010年10月份的一天,晨晨父亲打算坐公交去买菜,跑到车门前怎么都刹不住,愣是撞到了公交的大门上。自那之后,他最怕走下坡,因为到了坡下可能「停不下来」。

     

    以前10秒一个,现在50秒也包不上一个

     

    外地工作的晨晨电话里说了无数次,这可能就是帕金森,去医院查查看嘛,可父亲就是执拗得厉害,说什么都不去。父亲开始对自己也有怀疑,网上查了查,有的症状像,有的症状又没有。一看到没有100%的命中,就觉得自己不是「帕金森」。

     

    其实很多事情,人往往会朝着相对好的方面去想,「没有100分的吻合,那就不是」这种理念是理想状态,其实也就是「讳疾忌医」。

     

    动员执拗的父亲成了晨晨2010年最后一个月的目标,直到一辆货运卡车差点要了父亲的命,才终于说动了父亲去医院。

     

    02 一点一点,消耗着整个家庭

     

    诊断不出所料,没有一点悬念,就是「帕金森」。这个诊断像是审判,不是对病人一个人的,而是需要全家来承担。

     

    之后的10年,晨晨父亲一直服用美多芭维持着正常的生活。

     

    2020年临近春节,父亲的病情突然加重,胳膊、腿伸直和弯曲时,都像是滑动的齿轮,「一动一卡」,甚至后来弯曲了就打不开,打开了就弯不回去,尤其是右手。左腿最怕抬起,抬起来就抖个不停。

     

    那天,父亲面对疾驰而来的卡车,只能在脸上表现出惊恐,嘴里大喊大叫,身体却站在原地一动也不能动……

     

    疾病困住了病人,也困住了家人

     

    今年的年初,晨晨父亲连走路都必须靠人扶着才能走,晚上睡眠更差了,睡着了还大喊大叫、乱蹬乱踢。

     

    个人生活几乎无法自理,整个人一下子颓废了很多,父亲常常念叨:「末日是不是要到了?可能真的坚持不住了!」

     

    03 吃药,怎么还是控制不住?

     

    其实在帕金森病初期,大脑多巴胺能神经元尚保存一定的储备和调控多巴胺的能力,左旋多巴服用后在体内可转化为多巴胺并储存在神经元中,发挥一定的缓冲作用,可以保持大脑中比较平稳的多巴胺水平。

     

    这也是10年来,晨晨爸爸在使用药物后,能够大致维持正常生活的原因。

     

    神经细胞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帕金森病中晚期,由于纹状体多巴胺能神经元不断丢失,其对多巴胺储存能力逐渐下降,外源性左旋多巴转换为多巴胺后无法储存,导致生成的多巴胺被即刻释放,迅速激活受体,然后被快速清除,引起短暂的“开”期反应。

     

    最终形成对受体的持续的脉冲式刺激,进一步导致神经元产生一系列的病理变化,改变神经元的放电模式,最终产生运动并发症。

     

    04 看着他越来越僵,越来越重

     

    晨晨父亲慢慢开始离不开人了,每天就是在家里走来走去;脾气越来越大,有时候又不吃药了,说是吃了也没什么用。

     

    家人照顾他,他就让你出去上班;你稍微没注意到他,就说你一天在忙什么.....

     

    帕金森疾病

     

    晨晨也不得不辞掉工作,和母亲在家里全身心地照顾他。工作也丢了,经济来源也断了,指望父母的退休金,一家三口的生活日渐拮据。

     

    每个月光是药费就是2000左右,病情一加重,花的钱就更多,一年下来就是好几万,对于这个入不敷出的家庭真的是一言难尽。

     

    05 疾病迎来了重大转折

     

    据了解,中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帕金森患病率为1.7%。目前,中国帕金森病人总数接近370万,占全球患者总数的三分之一。预计到2030年,患病人数将达到近500万人,几乎占到全球帕金森病患病人数的一半。

     

      张建国主任阅“帕”无数 

     

    相关调研结果显示,93%的受访者不知道帕金森病治疗的外科手段。据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张建国教授介绍,帕金森病在早期的药物治疗效果很好,但随着时间推移,患者病情进展加重,即使增加药物也达不到原来的治疗效果,可能会出现药物的副作用和并发症。到了这个阶段就可以考虑脑起搏器(DBS)手术治疗。

     

    那天,晨晨在浏览微信的时候,突然看到了关于脑起搏器植入治疗帕金森的文章,于是决定启程去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找张建国主任。

     

    06 脑起搏器:解放了病人和家属

     

    脑深部电刺激俗称“脑起搏器”,是通过植入大脑中的细微电极,发射电脉冲刺激脑深部的特定核团,进而达到控制患者运动症状的目的。该疗法在全球临床应用超过30年,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公认,是目前治疗帕金森病的首选外科疗法。

     

    手术中的张建国主任

     

    很幸运,经过张建国主任的评估,晨晨父亲具备手术的条件,手术很快安排上了。

     

    结局:

     

    2021年2月,晨晨父亲进了手术室,因为张建国主任技术是业内的「超级高手」,手术进行得非常顺利,术中操作的时间也不长。

     

    植入手术后没多久,晨晨父亲的震颤和行走困难有了很明显的缓解,睡觉能到天亮,气色也比以前好多了。

     

    张建国教授叮嘱晨晨,老人术后还要坚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比如走路、打太极拳,以及练习朗读或唱歌,这样都可以减缓症状的进展。

     

    现在,晨晨恢复了之前的工作状态,想着马上五一放假了,带爸爸妈妈去趟西双版纳,骑骑大象。

     

    参考资料来源自微信公众号【神外前沿】:文章《简讯 |中国帕金森病患者数世界第一 逾九成受访者不知可由手术医治》

     

    受访者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神经外科 主任医师 张建国

    文 | 黑凤梨

    部分图片 | 由受访专家提供

  • 出血热与鼠疫虽然都与老鼠有关,但它们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疾病。出血热是一种由汉坦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感染老鼠及其排泄物传播。而鼠疫则是由鼠疫耶尔森菌引起的,主要通过感染跳蚤等昆虫传播。

    出血热的症状主要包括发热、头痛、肌肉酸痛、乏力等,严重者可能出现出血、休克等症状。而鼠疫的症状则更为严重,包括高热、寒战、头痛、恶心、呕吐、腹泻等,严重者可能出现败血症、肺鼠疫等严重并发症。

    在治疗方面,出血热可以通过抗病毒药物、对症支持治疗等方法进行治疗,治愈率较高。而鼠疫的治疗则更为困难,需要及时使用抗生素等药物治疗,同时进行对症支持治疗。

    为了预防出血热和鼠疫,我们应注意以下措施:

    •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保持室内通风。
    • 避免接触老鼠及其排泄物。
    • 不要在老鼠活动频繁的区域活动。
    • 如果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

    总之,出血热和鼠疫是两种严重的传染病,我们需要引起重视,做好预防措施,避免疾病的发生。

  • 那天,我带着一丝担忧,拨通了京东互联网医院的电话。电话那头,传来了一位温柔的声音,我知道,这就是我的医生,一位来自急诊科的专业人士。

    我向医生详细描述了小区内投放的绿色谷物状老鼠药的情况,担忧家人会踩到并带回家中。医生耐心地听我讲述,不时地点头,然后询问了一些细节问题。

    医生告诉我,这种鼠药应该是溴鼠灵,是一种抗凝血的灭鼠药,主要成分是溴敌隆。他解释了中毒的表现,如皮肤、粘膜出血,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尽管我有些害怕,但医生的话让我感到一丝安慰。

    我询问了中毒剂量的问题,医生告诉我,误食一两粒不会引起成年人中毒。他还告诉我,小区门口、单元门口零星的几颗鼠药,只要不是故意食用,一般不会引起中毒。

    医生还提醒我,如果发现死老鼠要及时处理,以免猫狗食用死鼠导致二次中毒。他让我放心,并建议我反映给物业清理干净,以免误食。最后,他还告诉我,这种药有特效解毒药。

    挂断电话后,我感到心情轻松了许多。虽然我还不能完全放下心来,但至少我知道了如何预防和应对潜在的危险。

    这次线上问诊的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互联网医院的便捷和专业。医生的专业知识和耐心解答让我感到安心,也让我对这种新型的医疗模式充满了信心。

  • 我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在南京市的一家医院里,面对着一张陌生的面孔,描述自己的症状。淋巴肿大、发烧,这些词汇在我看来就像是一把锤子,敲击着我的心脏,引发了一种深深的恐惧。我担心自己可能患上了鼠疫,毕竟网络上有太多关于这种疾病的信息,吓得我不敢再搜索下去。

    在等待医生的过程中,我翻阅了自己的检查报告,发现淋巴细胞百分比偏低。这个结果让我更加焦虑,甚至开始怀疑医生是否真的了解我的病情。好在医生终于来了,尽管他看起来很忙,但还是耐心地听完了我的描述,并且详细解释了我的症状和检查结果。他的专业知识和温暖的态度,让我逐渐放下了心中的恐惧。

    医生告诉我,我的症状并不符合鼠疫的特征,可能是其他原因引起的。他建议我继续观察自己的病情,并且按照他的指示进行治疗。虽然我依然感到一些不安,但至少我知道自己不是孤单的,有专业人士在关心和帮助我。

    淋巴肿大、发烧的就医指南 常见症状 淋巴肿大、发烧、全身酸痛等症状可能与多种疾病相关,包括感染、免疫系统疾病等。易感人群包括免疫力较弱的人群、长期接触有害物质的人群等。 推荐科室 感染科 调理要点 1. 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按时服药; 2.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充足的休息、均衡的饮食和适量的运动; 3. 避免接触可能引起感染的环境和物质; 4.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和处理健康问题; 5. 如果症状加重或出现新的症状,应立即就医。

  • 鼠疫和霍乱属于甲类传染病,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感染后可能导致全身炎症反应和器官损伤。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属于乙类传染病,艾滋病由HIV引起免疫系统受损,病毒性肝炎则可能导致肝脏疾病。手足口病和丝虫病属于丙类传染病,手足口病由肠道病毒引起,丝虫病则可能导致慢性皮肤和神经系统疾病。针对不同传染病,治疗方法各异,如鼠疫采用抗生素治疗,艾滋病使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预防传染病的关键是个人卫生和接种疫苗,出现疑似症状应及时就医。

  • 鼠疫,这种听起来令人恐惧的疾病,其实是由一种名为耶尔森菌的细菌引起的。这种细菌主要通过跳蚤传播,而跳蚤则寄生于啮齿动物身上。鼠疫不仅对啮齿动物构成威胁,更是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

    鼠疫可以分为三种类型:腺鼠疫、败血性鼠疫和肺鼠疫。腺鼠疫是最常见的类型,主要通过跳蚤叮咬传播,主要症状为淋巴结肿大、疼痛。败血性鼠疫和肺鼠疫则更为严重,败血性鼠疫会导致败血症,肺鼠疫则会导致肺炎,两者都可能导致死亡。

    尽管鼠疫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但幸运的是,目前已有多种有效药物可以治疗鼠疫。如链霉素、四环素、氯霉素等抗生素,在早期使用时可以有效控制病情。

    为了预防鼠疫,我们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定期灭鼠、灭蚊、保持环境卫生等。此外,对于鼠疫疫区的人员,应及时接种疫苗,提高免疫力。

    鼠疫虽然可怕,但只要我们提高警惕,积极预防,就能有效地控制这种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 1894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淋巴腺鼠疫在香港肆虐,引起了世人的广泛关注。在这场疫情中,日本生物学家北里柴三郎和瑞士细菌学家亚历山大-恩米尔-约翰·耶尔森分别发现了这种疾病的致病因子——鼠疫杆菌。这一发现,为人类认识鼠疫、控制鼠疫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鼠疫杆菌,又称耶尔森氏菌属鼠疫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球杆菌。它具有强烈的致病性,是引起鼠疫这一烈性传染病的罪魁祸首。鼠疫杆菌的发现,使人们开始意识到鼠疫的传染途径、传播方式和治疗方法,为后来的鼠疫防治工作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鼠疫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烈性传染病,主要通过跳蚤传播。其症状包括高热、淋巴结肿大、出血倾向、肺部特殊炎症等。根据病情的不同,鼠疫可分为腺鼠疫、肺鼠疫和败血症型鼠疫等类型。其中,败血症型鼠疫病情最为严重,病死率极高。

    为了预防和治疗鼠疫,人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强疫情监测、灭鼠、灭跳蚤、隔离病人、合理使用抗生素等。其中,抗生素的发现和应用,为鼠疫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目前,链霉素、四环素、氯霉素等抗生素,对鼠疫的治疗效果较好。

    此外,人们还开展了鼠疫疫苗的研究。目前,我国研制的鼠疫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均已取得良好的效果。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应加强自我防护,避免接触鼠疫疫区。一旦出现疑似鼠疫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得到及时的治疗。

    总之,鼠疫杆菌的发现,是人类医学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它让我们对鼠疫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为人类防治鼠疫提供了有力的武器。

  • 鼠疫作为一种古老的传染病,其致病菌鼠疫杆菌对人类的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鼠疫杆菌对宿主的要求较为苛刻,但在特定条件下仍然能够寄生并引发疾病。本文将介绍鼠疫的发病机制、传播途径以及预防和控制措施。

    鼠疫的发病机制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 侵入途径:鼠疫杆菌主要通过皮肤伤口侵入人体,也可以通过呼吸道吸入感染。

    2. 局部繁殖:侵入体内的鼠疫杆菌在局部淋巴结繁殖,引发淋巴结炎,出现疼痛、红肿等症状。

    3. 系统感染:病菌入血后,引发败血症,导致全身中毒症状,如高热、寒战、头痛、呕吐等。

    4. 多器官损害:鼠疫可累及多个器官,如肺、脾、肝、中枢神经系统等,导致相应器官功能障碍。

    5. 肺鼠疫:病菌播及肺部,引发肺炎,出现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

    鼠疫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蚤媒传播:鼠蚤是鼠疫的主要传播媒介,通过叮咬感染鼠疫的啮齿动物或人类传播病菌。

    2. 直接接触传播:与感染鼠疫的动物、患者或其尸体直接接触,以及接触带菌分泌物和排泄物,均可引起感染。

    3. 呼吸道传播:肺鼠疫患者通过呼吸、谈话、咳嗽、打喷嚏等途径传播病菌。

    为了预防和控制鼠疫,应采取以下措施:

    1. 加强对鼠疫疫情的关注,及时发现并隔离疑似病例。

    2. 对啮齿动物进行灭蚤和捕杀,切断蚤媒传播途径。

    3. 加强个人防护,避免与感染鼠疫的动物或患者接触。

    4. 接种鼠疫疫苗,提高易感人群的免疫力。

    5. 加强公共卫生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鼠疫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 突如其来的鼠疫疫情,给青海省兴海草原的平静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一条误食染疫旱獭的牧羊犬,成为了这场灾难的导火索,给主人一家带来了无法挽回的损失。尽管从发生到解除封锁仅用了短短9天时间,且隔离人员和疫区没有出现新增病例,但这一事件再次敲响了防疫意识的警钟。

    此次疫情的发生,暴露出当地部分群众的防疫意识相当淡薄。青海省牧区作为全国乃至全球鼠间鼠疫高发地区,本应提高警惕,加强防范。然而,从狗的死亡到主人的猝死,再到亲属和接诊村医的麻木不仁,种种迹象表明,防疫知识的普及和防疫意识的增强刻不容缓。

    气候变暖加剧了鼠疫等传染病的传播风险,给人类健康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除了加强防疫知识的宣传,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还应当采取更为严格的措施,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以下是关于鼠疫的科普知识:

    1. 鼠疫是由鼠疫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跳蚤传播,也可通过接触感染动物的血液、分泌物等途径传播。

    2. 鼠疫的症状包括高热、寒战、头痛、咳嗽、呼吸困难等,严重时可导致死亡。

    3. 鼠疫的预防措施包括加强个人卫生、灭鼠、灭跳蚤、接种疫苗等。

    4. 鼠疫的治疗主要包括抗生素治疗、隔离治疗等。

    5. 一旦怀疑自己感染了鼠疫,应立即就医,并采取隔离措施,防止病毒传播。

  • 那天,我正悠闲地坐在家里,突然接到邻居的电话,说他们家的水缸里掉进了一只老鼠。我一下子紧张起来,因为我们家也用同一个水缸的水。医生***的电话号码在我脑中闪现,我立刻拨通了互联网医院的电话。

    医生***的声音温和而专业,我详细地描述了情况,他耐心地听我说完,然后告诉我,老鼠掉进水缸虽然令人担忧,但只要我们注意一些预防措施,通常不会有太大问题。

    他建议我,尽管我目前没有不舒服的感觉,但为了安全起见,最好还是进行一些基本的检查。他告诉我,虽然线上问诊不能完全替代面对面的诊断,但在这个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线上问诊来初步评估风险。

    医生***还提醒我,要注意个人卫生,用水都是煮沸的,做饭那些都是煮沸了的,但洗菜这些就没有。他还特别提到,灭鼠是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的有效方法。

    在与医生的交流中,我感受到了他的专业和关心。他不仅提供了专业的医疗建议,还耐心地解答了我所有的疑问,让我感到安心。最终,我决定按照他的建议,进行一些基本检查,并采取灭鼠措施。

    通过这次线上问诊,我深刻体会到了互联网医院在提供便捷医疗服务方面的优势。无论是在家还是在外,只要有网络,我就能及时获得专业的医疗建议。

  • 今天中午,我不小心误食了被老鼠爬过的梨子,让我感到非常担忧和焦虑。我赶紧上网搜索了一些关于这种情况的资料,发现应该及时就医才能确保自己的健康。于是我打开了***互联网医院的网站,向医生咨询了这个问题。

    医生非常耐心地询问了我的情况,了解了被老鼠爬过的梨子对我可能造成的影响。医生告诉我,应该尽快去当地疾病控制中心咨询是否需要接种相关疫苗,并在出现发热等症状时立即就医。

    通过与医生的沟通,我感到安心许多,知道了正确的处理方法。我决定按照医生的建议去当地疾病控制中心咨询,以确保自己的身体健康。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