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作者: 张立 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
面对需要接受手术的颈腰椎患者,骨科医生需要全面掌握脊柱疾病本身的问题以及患者的全身情况,综合判断手术难度和各种风险。脊柱疾病本身的问题及手术的难度和风险由骨科医生来进行判断和掌握。多位医生会针对术者的病情进行分析、讨论,确定脊柱疾病的诊断是否正确?是否应当手术?应当采用什么样的手术方式?手术中可能发生哪些问题?如何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等等,并制定详细的手术计划和方案。对于患者的全身情况、合并其他疾病等问题的综合判断,就需要其他相关学科医生的会诊,最后汇总到麻醉科,由麻醉科医生和主刀医生共同来综合分析判断风险。此后,医生要向患者和家属讲解和沟通,使患者和家属充分了解脊柱手术本身的难度和风险,了解手术中及手术后的各种风险。患者和家属应当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手术前的各项准备工作,面对即将到来的手术,面对可能出现的各种意外和不良后果。医患双方应当共同承担风险,患者和家属的信任、积极正确的心态是至关重要的,也是顺利完成手术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同的患者,这两方面的难度和风险是不同的。某些患者脊柱问题的本身情况比较复杂,手术难度比较高,手术操作本身导致脊髓损伤、脊髓神经损伤瘫痪的风险比较高,而患者的全身情况良好;另有部分患者脊柱外科手术是属于常规手术,风险难度都不大,但全身情况差,有这样或那样的各种疾病,麻醉风险大,因而在麻醉手术期间,导致死亡或其他并发症的风险比较高。
当然每位医生都碰到希望手术风险难度不大,而且全身情况良好的患者,通过常规手术获得良好的疗效。开篇提到的就医故事里描写的这个患者是属于脊柱外科问题和全身情况都很复杂,风险和难度都非常大的患者,这种情况对于我们脊柱外科医生是很具有挑战性的,挑战我们的技术、挑战我们的判断、挑战我们的毅力和决心、挑战我们医护团队的协作和信任,当然也更挑战我们医患之间的彼此信任……
接下来我们就以文章开篇说到的这位曲折就医的患者为案例,从专业的角度解读其手术的难点和风险。
这位患者初次找我看病时,其颈椎核磁共振检查显示是严重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导致多节段颈脊髓受到压迫。看病之前他“领导发现他走路经常走路摔跤”,其实,那个时候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可能就已经压迫了脊髓,出现了脊髓型颈椎病。他们跑了几家医院,看了中医科和神经科,可能当时的医生对颈椎病的这个专业情况不是很熟悉,没有很快诊断出来,加上神经科医生发现其脑子里有钙化,后来的确也发现内分泌方面的问题了。接下来的两次摔倒后,“后脑都碰到了墙上,彻底不能走了,只能坐轮椅”,考虑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颈脊髓受到压迫的基础上,一个比较轻微的头颈部的外伤,就导致了进一步的、严重的颈脊髓损伤。到了这一步,就只有通过手术减压,打开颈椎椎管,解除脊髓的压迫,患者的神经功能才可能得到改善,四肢的活动、走路的功能才可望得到恢复。患者和家属跑了几家医院,几家医院的骨科医生们也都给了他们这个意见,但那几家医院的骨科医生之所以没有收他住院,都是考虑到手术的难度和风险。其一从颈椎本身情况看,这个病人有比较严重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对脊髓的压迫程度重,手术难度大,手术过程易于导致脊髓损伤的进一步加重;其二患者自身的手术条件比较差,一米六几的身高,体重达到120公斤,属于极重度肥胖。脖子又粗又短,颈椎手术过程中切口的显露和操作非常困难,手术中出血可能会比较多。另外,颈项部局部脂肪肥厚,手术后局部伤口感染的风险也会比较高;其三,外伤后导致颈脊髓损伤的患者,手术后其脊髓神经功能改善的效果比一般的颈椎患者要差,医生可能担心患者和家属不愿意接受这个现实;第四,患者有内分泌甲状腺方面的问题,而骨科医生对于这个领域又不是很熟悉。这位患者的情况已经属于脊柱外科里的疑难杂症,其他的几家医院的骨科医生可能主要是担心其手术风险以及手术效果不良,而未能进行手术。对于这个患者骨科领域的问题,虽然手术难度和风险比较大,但以往我们北医三院骨科团队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只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手术是可以做的。关于内分泌甲状腺方面的情况,我们的确不太清楚,需要内分泌科和麻醉科医生的会诊,明确全身情况方面的风险。其实,患者在这个时候,更多的风险是骨科领域本身的风险,而从后来内分泌科会诊的情况看,他全身情况方面的风险并不是很大。当然,他还没有来得及在我院住院,不幸就出现了肺栓塞这样严重的问题,他的全身情况急转直下。
接下来我们说说这个患者的“肺栓塞”。
可能由于他不能走路,长期卧床,下肢静脉出现了血栓,这是长期卧床患者比较容易出现的并发症。下肢静脉血栓脱落,顺静脉血回流至心脏后,到了肺动脉,最后卡在肺动脉的分枝上,堵住了肺动脉,导致了肺栓塞。肺栓塞是很严重、很凶险的并发症,就像大家所熟知的心肌梗塞和脑梗塞一样,是导致死亡的重要原因。这个时候,抢救生命是第一重要的任务,协和医院血管外科急诊进行的下腔静脉滤网置入的手术,是属于抢救生命的手术,风险是非常高的,但抢救生命的时候,冒这样的风险是值得的。所以大家就看见了家属在文章中所描述的在协和医院和死神搏斗的惊心动魄的一幕。在此,对协和医院的相关学科表示敬意,这也彰显了国内最知名医院的专业素养和深厚的功底。从协和医院出院后,虽然患者脱离了危险,但是不能马上接受其他的手术操作。由于他的凝血情况不稳定,处于高凝状态,如果贸然进行手术,在麻醉刺激下、血压波动情况下,易于再次出现别的重要器官的梗塞,例如心肌梗塞、脑梗塞或再次肺梗塞,会有生命危险!所以一般来说,一旦出现了肺栓塞、心肌梗塞和脑梗塞的病人,在半年之内是不能做一般的外科手术的,除非抢救生命的急诊手术例外。
终于患者和家属又度过了难熬的半年,患者的凝血情况稳定了,原则上是可以接受一般的手术了。这个时候,患者原本处于主要难度和风险的颈椎方面的问题,比起一年前初次看我的时候,没有明显变化,现在居于次要地位;而原先居于次要风险的全身情况方面的问题,现在已经变得非常复杂,处于主要地位了。但患者既然已经通过了国内一流的协和医院相关科室的会诊,认为没有手术的禁忌了,我们就可以收入院后,再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评估了。
患者入院后,我们主要在全身情况方面进行了细致的检查和评估,组成了多学科的医疗团队,约请相关学科的医生分别会诊。这个阶段,“肺栓塞”成为重中之重的首要问题,而初次看我门诊时认为重要的内分泌甲状腺问题,目前已经稳定,现在变得不重要了。呼吸科会诊之后认为,患者虽然出现了肺梗塞,肺功能有受损,但还可以耐受手术;像这样的肺梗塞患者,虽然已经恢复半年多了,凝血问题已经稳定了,但患者仍属于高凝状态,需要持续使用抗凝药调整血液凝固状态,不断抽血化验监测凝血指标,所以就有文章中提到的患者家属每周跑两趟协和医院送血化验,持续半年多的经历。抗凝药用量过量导致易于出血,外科手术,特别是脊柱手术,最害怕的就是出血、术中止不住血,出后伤口持续渗血或出血,严重的会导致切口血肿,重新压迫脊髓神经,直接导致瘫痪,最终手术失败!但抗凝药用量不足可能会诱发再次肺梗塞、心梗或脑梗,这对患者的生命是更大的威胁!。权衡利弊,呼吸科医生在手术前后给我们留了大约48小时至72小时停用抗凝药的窗口期,此前此后都还要使用抗凝药防止出现血栓!同时患者由于肥胖、睡觉打呼噜,夜间有憋醒的情况,入院后检查又发现同时存在有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这对手术也是一个威胁,手术采用的全麻,要气管插管,肥胖的患者气管插管有一定难度,而且有可能手术结束后患者仍然存在呼吸抑制,呼吸功能不能及时恢复,不能及时拔出气管插管的风险……。手术前,我们约请了呼吸科、血管外科、内分泌科、耳鼻喉科、麻醉科、危重医学科(ICU)来会诊,各科都前后来了2次。最后一次是把各科集中起来一起会诊讨论,争取做到我们的术前准备万无一失。经过多个学科的集体讨论,经过骨科全科医生的共同讨论,大家认为,这个患者骨科的颈椎手术虽然很有难度、也很有风险,但我们既往有成功的经验;全身的情况,各科都认为有风险,但没有绝对的禁忌,在充分的准备后是可以手术的。
我们现在一般的颈椎病患者大多是入院后经过常规的术前准备,1天~3天就可以手术了,这个患者入院后,我们足足准备了2周多时间。在充分细致的术前准备后,在患者和家属的信任和积极配合下,一切按照术前的计划顺利地完成了手术。当手术结束患者苏醒后,就向我们竖起了大拇指,虽然这个时候他还有气管插管还不能说话。我由衷的感到欣慰,也能感受到患者从心底燃起的希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手术后按照计划患者在ICU大约呆了3~4天,而后顺利地拔除了气管插管,观察2天呼吸平顺后转到了普通病房。手术后,患者感到四肢活动比术前明显改善,四肢比术前明显有力了!
谢天谢地!成功的手术,精心的术前准备和判断。我们术前预估可能出现的所有问题都没有出现,一切顺利,比预先估计的还要顺利!
现在患者术后3个多月,前些天,患者家属给我看了患者最近的视频,患者现在不用人搀扶,已经能自己行走了!虽然还是步履蹒跚,但我相信,经过积极的康复,患者一定可以恢复到接近正常或正常的生活状态。
是我院骨科全体医生一次次的查房、讨论,帮助我分析、判断治疗的难点和风险,充分给予我肯定、信任和支持,给了我完成手术的信心和勇气;是多学科团队的通力合作,共同评估、判断,帮助我客观准确把握患者的全身情况;是麻醉科和ICU医护人员在手术前后的配合,为手术顺利和患者的安全保驾护航。是患者和家属求医的决心、坚强的毅力、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后、共同参与的能力和敢于承担接受失败的勇气,让这个手术终于获得圆满成功。医者仁心,患者知心,医患共同努力的结果。医患信任和协作是医患共同的期望,也是大众的期望,更是和谐社会最根本的保障之一。
最后,用我科里另一位医生在微信朋友圈对患者家属这篇就医故事的点评作为结束语:
“充分的准备加上充分的沟通,患者和家属的信任加上医生和护士的勇气,外加一点运气,使这位患者在大难之后又获得了新生!”
(此文为北医三院骨科张立医生原创文章,欢迎转载,转载者请完整转载并注明作者姓名。)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心脏支架植入,已经成为治疗冠心病的常用手段,也是治疗冠心病的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2017年我国的介入报告指出,2017年全年支架植入患者75万例,可见支架介入治疗已经被医生和大众所接受!
既然如此普及的手术,是不是就没有风险了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因为任何一项有创操作都是有风险的!何况是心脏支架植入治疗!
今天,咱们就来一起讨论一下,心脏支架植入有哪些风险!
一、穿刺并发症
支架植入要通过桡动脉,或者股动脉、肱动脉穿刺后进入耗材,然后把支架送到指定位置!那么问题就来了,穿刺并发症多见于穿此处出血,血肿,动静脉瘘,严重者甚至出现动脉闭塞,肢体坏疽,骨筋膜室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
二、动脉通道并发症
穿刺成功后,动脉作为支架等耗材通过的通道,会出现夹层、出血、闭塞、炎症、痉挛等各种各样的并发症,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所以,通道并发症也是一个令人恐惧的并发症!
三、冠状动脉并发症
植入支架的过程或者植入支架后,出现支架内急性亚急性血栓、冠脉夹层、冠脉破裂、冠脉痉挛、冠脉闭塞等并发症的可能!
四、心脏其他并发症
患者术中术后出现心衰、心律失常、心包填塞、心包炎、心脏神经症等其他并发症的概率,依然存在,毕竟,支架不是解决所有问题的方法!
五、其他脏器并发症
支架植入术中术后,因为造影剂的使用,抗凝剂的使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的使用等。使得出现对比剂肾病、脑出血、消化道出血、消化道炎症溃疡、肝功能异常等其他脏器异常的可能性也很大!当然,还有脑梗塞、脑栓塞等并发症的可能!
当然,以上这些都是比较容易出现的并发症,还有一些不常见的并发症每次都在刷新自己的三观!
但有一点是需要让大家放心的,因为这些并发症都是有可能发生,其发生概率并不是非常大!所以,不希望大家看到此文而产生对支架植入的抵触情绪,毕竟,需要做支架的一定要做!
最好的治疗就是预防,做好冠心病的一级预防,让自己远离冠心病,才是避免放支架的最好方法!
这次要讲颈托对我们颈椎病到底有什么样的作用?
过去认为颈托的使用价值不大,但是近些年研究发现,无论是在颈椎病的急性期,还是在慢性的康复期,根据个人的具体的病情佩戴颈托,对颈椎病的治疗和康复都是非常有利的。
颈托可以根据治疗要求,使患者的头颈部保持轻度的屈曲位,而这种体位,能使我们颈椎后部的关节分离,使椎间孔开大,当颈椎完全屈曲的时候椎管延长,硬膜内的神经根被拉长,而处于紧张的状态,被拉长的神经根可能在骨刺或者轻度突出的椎间盘表面受到牵张,而变得更为紧张,而引起神经根的疼痛。
当屈曲位的时候,被拉紧的肌肉和韧带,也可以发生反射性的收缩而引起疼痛。所以说,颈椎的过伸的情况下,下段颈髓和神经根变得松弛,椎间孔变小,神经根在椎间孔内被挤压,也可以引起疼痛。
颈托的使用呢,就限制了颈椎的过度屈曲或者过度伸展,还有旋转的活动,而减少了我们颈部肌肉的收缩。给肌肉以休息,使疼痛冲动减少,局部症状和根性疼痛也减轻。
同时它又不完全固定我们的颈椎,可以使肌肉在颈托的范围内进行等长收缩,避免了颈部肌肉废用性的萎缩。
颈托的作用还在于触碰的动觉提醒患者注意颈部的姿势,并非机械性的限制或者支持你的颈部。旅行的时候,戴颈托可以预防挥鞭样的损伤,这就是我们关于颈托对颈椎病的一些作用。
那么怎样正确的使用颈托?这个是要根据我们具体的病情而定。
第一种就是受伤之后立刻就带颈托制动。为了早期使用,伤后卧床治疗,卧床的时候不需要去带颈托,但是如果起床活动,就必须要使用颈托。
颈托制动一般至少一周,接近一周末的时候呢,可以间断的使用颈托。这个就是说短时间摘掉颈托去做收下巴的这种动作,做轻柔的旋转活动。
但是应该避免屈和伸的这种活动,做这种屈伸活动也要循序渐进。
伤后两周,只是在开车或者坐车剧烈活动,疲劳或者强迫动作,较难保持颈部姿势的时候才佩戴。
颈托既能保护颈部免受不合适的活动和姿势的影响,也能使颈部温暖,舒适,肌肉松弛。颈部急性损伤后颈托一般佩戴不要超过两周,否则它容易导致:
1、肌肉的萎缩;
2、水肿的机化而出现纤维性的挛缩;
3、持续收缩的肌肉短缩;
4、关节囊组织的增厚;
5、患者对颈托产生了依赖性。
第二个就是颈椎病患者,佩戴颈托主要是起到预防作用和支撑牵引的作用。用于预防作用主要是在剧烈活动和乘车的时候佩戴。一方面呢,是为了乘车休息时候,颈部保持正确的姿势,并且预防急刹车的时候挥鞭样的损伤;另一方面就是预防剧烈活动的时候,不慎加重脊髓神经及椎动脉受压的症状。
用于牵引的时候呢,每天可以带上几次,每次持续20到30分钟。
好,这一期关于颈托的作用以及它的使用方法就跟大家讲到这里。
风湿性心脏病是很多患者一直在关心的问题,我们都知道医学技术在不断的进步,很多中国经济发展先进的城市,在医疗方面的技术可以说是很先进的,所以,中国有多家心脏病医院都有自己的治疗优势和治疗特色,完全具有资格为心脏病患者进行手术。
风湿性心脏病在几年前是一种非常棘手的疾病,患者承受着很大的痛苦,风湿性心脏病的死亡率也是非常高的,但是随着专家和无数医疗学者的不屑努力,终于让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看到了活的希望,中国的很多医院引进先进的医疗器械,邀请到著名的专家来为这些患者进行手术,成功的案例在不断增加。
可以说为风湿性心脏病患者进行手术的医院是很多的,风湿性心脏病的发病患者很大一部分是需要进行手术的,也就是说通过手术来修复受损的瓣膜,但是不同的患者瓣膜受损的程度是不一样的,所以手术的进行也是需要因人而异。
也有的患者因为病情的特殊,不适合进行手术,这个时候就要和医生进行协调,使用保守的治疗方法,如果您进行了风湿性心脏病的手术,请一定要记住,在手术之后要对自己的健康进行日常的锻炼和管理,因为好的身体是需要我们友好的爱护的。
手术治疗完全取决于对疾病的了解程度,那么下面我们对风湿性心脏病的主流手术了解一下。
1、二尖瓣替换术:
适用瓣膜病变严重,瓣叶钙化、僵硬、腱索粘连挛缩或二尖瓣交界扩张后伴有严重创伤性二尖瓣关闭不全者。手术在体外循环下进行,切除病变的二尖瓣,植入人造生物瓣或机械瓣。
2、直视二尖瓣交界分离术:
适用于右心耳细小或左房内有血栓者。手术应在体外循环下进行,经纵劈胸骨正中切口,插入动、静脉管,开始迂回心肺灌注,经房间沟切口,进入左房,显露二尖瓣,切开融合交界,分离粘连及融合的腱索。
3、闭式二尖瓣交界分离术:
通常采用左侧第4或第5肋间切口进胸,纵形切开心包,在左心耳基部作一荷包缝线,术者食指经左心耳切口进入左房探查二尖瓣。在左室心尖部无血管区插入二尖瓣扩张器,在食指引导下,扩张器通过二尖瓣口,逐次扩张,每次扩张后,应将扩张器闭合后退至左心室,食指探查二尖瓣交界分离情况,有无关闭不全。
以上内容简单介绍了了解风湿性心脏病手术治疗效果,以及主流的风湿性心脏病手术,我们由此可以看出来,风湿性心脏病目前主流手术治疗的一些特点。希望本文可以在治疗风湿性心脏病方面,加深各位患者朋友的认识,最后祝大家都能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远离疾病的困扰。
随着各种技术的进步,人们的身体健康也有了更多的保障,虽然现在人们的工作以及生活节奏越来越快,需要面对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而且将会面临的健康隐患也越来越多,但是我国的医疗水平却在不断进步,身体遇到的大部分健康隐患都能够得到有效的缓解,当然也并非无所不能,像细胞病变、艾滋病以及白血病依然属于医学难题,一旦出现,不仅会让身体承受更多痛苦,而且还可能让医疗技术束手无策。
我们体内有大量的器官,虽然没一个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最重要的还要数心脏,它作为人体的发动机,每一次跳动都能够给血液运行提供动力,所以平时经常被作为判断生命体征的依据,但是心脏也是最容易出现麻烦的器官。
像心脏病、冠心病、心律不齐都可能影响心脏的正常运行,而现在面对比较严重的心脏问题,研发出了一种叫做心脏支架的手术,这个手术不仅能保障心脏正常,而且还可以挽救生命。
心脏支架手术能缓解哪些疾病?
所谓心脏支架手术,主要缓解的就是血管内部堵塞,导致血管变窄引起的血液循环不畅问题,具体的操作就是将球囊导管透过血管放置在血管内部,然后对球囊进行加压,让球囊在膨胀的过程中,对原本狭窄的血管起到扩张的作用。
心脏支架手术主要适用的就是心绞痛、急性心肌梗塞以及严重血管堵塞患者。
术后需要注意的事项
相对来说,心脏支架手术的恢复期比较长,所以在手术以后,也有不少需要注意的事项:
首先,要控制好情绪,不能过度激动,否则体内血液循环速度会加快,而且心跳也会加速;同时还要避免进行剧烈的运动。
再者就是要避免做核磁共振。因为一般支架的材质都是金属,它前期会慢慢跟血管进行融合,如果这个时候进行核磁共振检查,很容易导致金属支架出现发热以及位移的风险,这样就会对身体造成很大的健康隐患。
一般情况下,心脏支架手术的恢复期在一个半月左右,也就是50天,这段时间里,支架一般都会和血管充分融合,融合以后就可以恢复正常生活状态。
心脏支架手术会影响寿命吗?
根据临床案例统计发现,心脏支架手术不会对寿命长短产生任何影响,只要是做完手术后,能够积极恢复,并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支架不会对身体健康造成任何影响。
关于心脏支架手术,很多人都存在不少疑问,首先可以肯定的是,正常情况下,心脏支架不需要进行更换,只要血液循环正常,心脏跳动正常,就可以长期使用;还有就是心脏支架手术后并不需要靠服用药物进行辅助;最后,心脏支架并不是万能药,我们心脏对支架也有一定的承受能力,所以建议各位在平时生活中,还是应该尽量关注心脏健康。
颈椎病很常见,是目前严重威胁人们健康的“流行病”很多中老年人、年轻人都受到颈椎病的困扰痛苦不堪。
颈椎病本质上是由于颈椎的退行性导致出现的一系列症状。简单来说,颈椎病是颈椎随着人体年龄的增加出现老化并引起其他改变(比如椎间盘突出)导致出现的一系列症状的总称。
颈椎病虽然多见,但是从临床就诊来看,多数人对于颈椎病的认识还停留在“耳熟能详,但一问三不知”比如很多人一旦出现颈椎不舒服就认为是颈椎病,但其实更多时候是颈部肌肉劳损。
在很多人的认知中,颈椎病和颈部疼痛是划等号的,但其实二者并没有必然的联系。换句话说,得了颈椎病不一定会出现明显的颈部疼痛症状,而仅仅凭借是不是出现颈部疼痛症状来判断颈椎病是极不科学。
相较于脖子(颈椎)不舒服,下面这些症状更有可能是由颈椎病导致。
1、颈部疼痛:颈部疼痛多见于颈椎病发展早期,临床上称之为颈型颈椎病的颈椎病,患者症状较轻,通常不会出现其他症状。
2、手麻:颈椎病患者出现手麻的比例最少70%以上,有时甚至达90%,出现的原因为颈部神经根受到压迫,一般表现为一侧上肢上肢阶段的感觉麻木、疼痛等,严重者甚至引起活动功能障碍,患者日常生活不能自理。
3、头晕:头晕常见于临床上称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颈椎病,出现头晕的主要原因为颈椎病变导致骨刺或椎间盘突出压迫椎动脉。随着病情发展,症状严重的患者出现耳鸣、恶心、呕吐,甚至猝倒。
4、心烦、出汗:常见于临床成为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颈椎病,出现的主要原因为椎间盘退变,从而刺激了颈椎附近的交感神经末梢,产生交感神经功能紊乱。患者还可能出现忽冷忽热、烦躁等临床症状。
5、进食困难:常见于临床称为食管压迫型颈椎病,出现进食困难的同时胸骨后有刺痛感等,出现的主要原因是椎间盘退变引起韧带骨膜下撕裂、出血、机化钙化和骨刺形成所。
6、走路踩棉花感:脊髓型颈椎病的典型症状,出现的主要原因是颈椎病变导致颈段脊髓受到压迫,严重者甚至可能出现截瘫。
总的来说,颈椎病患者并不是一定会出现颈部症状,即便出现也是最早期的症状。患者一定要正确认识颈椎病的危害和症状,便于在出现相应症状时能准确判断,避免忽视症状导致病情拖延,不仅自身遭受更多痛苦,还增加治疗的难度!
肥厚型心肌病是以心肌肥厚为特征。根据左心室流出道有无梗阻可分为梗阻性和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不对称性室间隔肥厚致主动脉瓣下狭窄者称特发性肥厚型主动脉瓣下狭窄。
肥厚梗阻性心肌病因为有梗阻存在,所以长时间的梗阻会导致心脏扩大,从而导致心功能不全等一系列心脏结构及功能的变化,所以,发现肥厚型心肌病存在梗阻,就需要考虑使用各种方法解除梗阻或者改善梗阻的存在。
改善梗阻的方法大概有以下几种手术方法:
1.无水酒精化学消融:
肥厚型梗阻型心肌病患者可做无水乙醇化学消融术,其原理是造影后,将肥厚部分的室间隔心肌使用酒精的方法人为使其坏死,方法是使用导丝到供应室间隔血液的冠状动脉,使用OTW球囊封堵室间隔血流,避免酒精倒流进入冠状动脉主支,然后注入无水酒精从而导致心肌坏死。人为的制造室间隔心肌梗死,室间隔心肌坏死后室间隔将变薄,从而解除或者改善梗阻。
风险:人为造成一次心肌梗死,虽然梗死区域局限于室间隔,但仍然存在心梗后相关并发症的可能。
2.外科手术切除肥厚心肌:
是较为直接的方法,手术打开心脏,直视下切除部分肥厚心肌,然后重新缝合,手术后解除或者改善梗阻,是效果更为直接的方式之一。
风险:创伤大,手术风险较高,且患者痛苦程度较大,花费也相对较高,手术中和手术后各类并发症相对较多。
3.起搏器植入改善梗阻
起搏器植入主要是DDD起搏器,DDD起搏器能够减少梗阻,其原理是通过房室顺序起搏,改变左室激动顺序,从而改变了心室间的协同收缩,从而降低梗阻压力及左室舒张末压,改善心功能。
风险:价格昂贵,起搏器需要更换,且有起搏器手术风险,术后并发症会相对持续时间较长。
肥厚梗阻性心肌病的手术治疗主要是此三种,手术风险最大者可能就是外科手术治疗了,但不管哪一种治疗方法,其最终目的都是改善或者解除梗阻,延缓心脏功能异常的时间,改善患者的生活生存质量,从而改善病情。
所以。任何治疗都是有风险的,如果没有罹患肥厚梗阻性心肌病,可能是最为安全的,因为不需要做任何一种手术。
1、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适用于椎间盘突出和骨刺赘压迫节段短(1-3间隙)的颈椎病,优点是直接切除病变,相对简捷,属最常见的常规手术,是治疗颈椎病的基本方法。
2、颈椎后路减压椎板成形术
适用于椎间盘压迫数量多长节段的,及伴有椎管狭窄的颈椎病,另外也适用于前方压迫(后纵韧带骨化、间盘)严重的情况。它属于间接减压,优点是保留颈椎活动功能,相对安全。我科开展国际最先进的三种改良术式,有效减少手术并发症,是重要特色之一。
3、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
适用于60岁以内的、短节段前方椎间盘压迫患者。 在减压解除脊髓压迫同时,保留了颈椎活动功能,降低邻近节段退变加速可能性,使患者在术后可以更早活动,功能更接近生理状态。
4、一期前后路颈椎减压固定手术
减压彻底而安全,适用于严重的特殊的的颈椎病和opll。对于脊髓型颈椎病钳夹型或长节段椎管狭窄与前方巨大压迫同时存在的病例,单纯前路或后路手术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我们采取先取俯卧位行后路手术,再取仰卧位行前路手术,I期前后路减压。优点:后路减压后颈髓可向后方漂移,颈髓前方空间相对增大,椎管内压力降低,减少了前路手术风险;同期解除双向压迫,减压彻底,效果明显,并有助于脊髓功能恢复;减少了患者痛苦,患者易于接受,避免了患者两次住院、两次手术、病程周期长等缺点,节省了住院费用等。
5、颈后路椎间孔减压间盘摘除术
颈后路椎间孔减压术,与前路手术相比,不需要植骨融合,不丧失颈椎活动度。后入路后外侧颈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术是在直视下操作,而且比较容易,所以安全确实。手术适应证:后外侧颈椎间盘突出、单节段椎间孔狭窄、不伴有中央椎管狭窄的多节段椎间孔狭窄、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后仍持续性根性症状。
6、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手术治疗
颈椎不稳、颈间盘突出、颈椎管狭窄、OPLL——均可伴发交感神经症状。保守治疗疗效难以维持或无效的,可手术治疗。 相对一般颈椎手术,术后处理时间更长,要求更高。减压与稳定同等重要。强调严格把握手术适应症,重视高位硬膜外封闭,解决颈椎不稳定、颈椎间盘突出、颈椎管狭窄。
7、上颈病手术
上颈椎伤病 可引起严重的脊髓功能障碍,由于解剖结构复杂,多数医院无法治疗。如寰枢椎骨折脱位、寰枕畸形、类风湿性上颈椎病变等,我科可采用前路松解后路固定的方法,使脱位复位,脊髓压迫解除,挽救生命。我们还在省内率先将Halo头胸支架应用于颈椎外固定,化繁为简,安全价优。
2017年我国完成心脏介入手术75万例,可见对于冠心病大国的我国来讲,放心脏支架已经被大多数冠心病病人所接受,而且成为冠心病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随着例数的增多和手术方案的一步步趋于完善,心脏支架已经成为比较安全的手术之一,即便如此,仍然有许多复杂的冠心病,会在放支架中或者放支架后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风险或者并发症,咱们一起来认识一下!
一、输送通道并发症
支架要进入心脏内的冠状动脉,需要通过外周动脉到升主动脉再到冠状动脉这个通道,而通道出现的相关并发症,也不是不常见,常见的穿刺并发症,动静脉瘘,外周动脉夹层,升主动脉降主动脉夹层,穿孔等等,都是常见的并发症。
二、冠状动脉并发症
支架进入冠状动脉并释放的过程,会出现较多的并发症,比如冠状动脉的穿孔、破裂、夹层、闭塞等等,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
三、支架等器械相关并发症
支架的脱载、断裂、不能释放,导丝的打结、断裂、缠绕,导管的打折、断裂等等,以及其他手术器械在血管内的并发症,也屡见不鲜,需要术中以过人的智慧来处理相关并发症。
四、药物相关并发症
术中用药、造影剂等相关药物的并发症也并不少见,比如常见的过敏、对比剂肾病、肝脏损害等等,需要术前术后综合评估,严密防范才能尽可能的避免。
五、出血并发症
支架术前充分的抗血小板聚集,术中术后的抗凝治疗等,都会使得出血变得比较简单,而且,一旦支架植入后合并相关脏器的出血,就会变得处理起来相当的麻烦,但这些出血并发症,又不是简单的概率问题,而是一个时时刻刻可能存在的风险,一旦出现,就非常棘手。
六、其他并发症
比如放射线对机体的损伤,术后出现的神经官能症,心包填塞,心脏破裂等等,只有想不到,没有不可能,而且随着手术例数的增多,会有更多你想不到的并发症出现。而我们能做的,就是严格按照手术流程,心思缜密,才能做到万无一失。
但这些并发症,都是有可能,而且发生概率较小,不能因为有这些可能就恐惧和害怕,那样,恐怕就是传说中的因噎废食吧!
甲亢一定要做手术么?甲亢手术会不会有危险?手术后自己就痊愈了吗?切掉了甲状腺有哪些并发症?甲状腺手术怎么做?生活中甲亢的人并不在少数,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困扰,今天我们就给大家介绍一下甲亢及甲亢手术。
甲亢是什么?
甲亢是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简称,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所至的一组常见内分泌疾病。甲亢症状就是由甲亢引起的一系列身体反应。主要临床表现为多食、消瘦、畏热、多汗、心悸、激动等高代谢症候群,神经和血管兴奋增强,以及不同程度的甲状腺肿大和眼突、手颤、胫部血管杂音等为特征,严重的可出现甲亢危相、昏迷甚至危及生命。
甲状腺手术介绍
甲亢是因为甲状腺合成、分泌甲状腺激素过多导致的,甲状腺相当于制造甲状腺激素的工厂,手术将大部分甲状腺切除,也就是生产甲状腺激素的工厂规模减小了很多,产生的甲状腺激素自然就少了,从而达到治疗甲亢的目的。
正常人甲状腺的重量约有20~30g。甲亢手术多采用一侧甲状腺全部切除,另一侧甲状腺次全切除,保留4~6g甲状腺组织;当然也可以进行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每侧保留2~3g甲状腺组织。
甲状腺手术优点
这种治疗方式的优点是疗程短,治愈率高,复发率低;
甲状腺手术缺点
治疗后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的发生率显著增高,因为工厂大部分被拆掉了,生产的甲状腺激素明显减少,可能满足不了身体的需要。
哪些甲亢患者适合手术治疗
①中、重度甲亢,长期药物治疗无效或效果不佳或坚持长期药物治疗有困难(比如不能耐受药物副作用)的患者。
②停药后复发,甲状腺较大的患者。
③结节性甲状腺肿伴甲亢的患者。
④甲状腺肿大对周围脏器有压迫(比如甲状腺压迫气管造成呼吸困难)或胸骨后甲状腺肿的患者。
⑤疑似与甲状腺癌并存者。
⑥儿童甲亢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效果较差者。
⑦妊娠期甲亢药物控制不佳者,可以在妊娠中期(第13~24周)进行手术治疗。
手术随时都可以做吗?
不是。拟手术治疗的甲亢患者还应满足如下条件才能进行手术治疗:术前需口服抗甲状腺药物一段时间,直到甲亢的临床症状消失,心率、体重恢复到病前的正常水平,并且血中的甲状腺激素水平降到正常才能手术。
甲亢手术的治愈率及复发率
甲亢手术治愈率可以达到90%~95%,复发率为0.6%~9.8%。(手术医生的水平也会影响治愈率和复发率)
手术后有哪些并发症
①永久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发生率为4%~30%。
②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甲旁减):分为一过性和永久性,永久性的发生率为0~3.6%。
③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为0~4.3%。
④其他还有呼吸困难、喉上神经损伤、发生甲亢危象等。
出现手术并发症该怎么办
①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需要长期口服左甲状腺素替代治疗。
②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患者可出现颜面麻木、手足抽搐,查血钙降低,一过性甲旁减一般在术后1~7天内恢复,永久性甲旁减需长期口服钙剂、维生素D类药物治疗。
③喉返神经损伤:单侧损伤会引起声音嘶哑,双侧损伤会导致失音或严重呼吸困难,需要紧急处理。如果是由术中牵拉、压迫等引起的暂时性损伤,可以行理疗、功能锻炼,症状多可在数周至半年内恢复,如果是喉返神经被切断,则是永久性损伤。
④呼吸困难:多发生于术后48小时内,常见原因包括手术创面出血、喉头水肿、气管塌陷、双侧喉返神经损伤等,严重者可发生窒息,需由医师紧急处理。
⑤甲亢危象:多见于术前准备不充分的患者,会危及患者生命, 需要及时就医。
股骨头坏死,最开始发生在股骨头负重的区域,在受力的作用下导致坏死的股骨头发生骨折,在之后针对股骨头坏死损伤部位进行修复的过程。当造成骨头坏死修复不完善,原因不消除,但却继续的损伤,修复,就会导致股骨头功能障碍,变形、塌陷,关节炎症。虽然股骨头坏死病变,但是轻度的可以自愈,重度的,也可以通过置换手术补救。
在现代社会,人们经常不注意自己的身体,只是一个劲的赚钱,让家人过上好日子,但这样也就导致了自己的身体越来越差,许多疾病就在自己的身上体现了,但由于人们不了解这些疾病,所以往往不在意,导致后面疾病越来越严重。股骨头坏死就是其中的一个疾病,当前期不重视它,只是治好了,之后却不好好的注意,就会导致股骨头坏死部分再次损伤,本来是轻度的可以自愈,现在变重度了,而股骨头坏死置换手术就是患者治疗重度股骨头坏死的最后选择。但是由于股骨头坏死置换手术容易引起并发症,那么它引起的并发症是哪些呢?
会产生疼痛:第一种原因是选择的人工股骨头过大,导致股骨头与髋臼产生不正常的摩擦而引起疼痛。另一个原因是人工股骨头颈过长,导致髋臼与股骨头的间隙变窄,导致负重时产生疼痛感。为了防止置换手术后引起疼痛,应当选择合适的人工股骨头,操作要规范,如果发生疼痛,一定要及时治疗。
人工股骨头下沉:人工股骨头是股骨头坏死置换手术最常见的一种并发症,而下沉的主要原因是人工股骨头切除过多因为股骨颈是比较坚硬的皮质骨,所以它是防止人工股骨头下沉最重要的结构。当患者的人工股骨头有下沉的迹象时,应当增加使用骨水泥,加强牢固性,防止下沉。
髋关节脱位:由于股骨头偏小,外旋肌群损伤范围大,过早大幅度屈髋动作,关节囊缝合不牢等原因,而引起髋关节脱位。
骨质疏松:主要原因是由于长期卧床造成骨质疏松,从而造成假体松动,松动之后又造成下沉。明显的患者可以考虑翻修手术。要预防假体松动和骨质疏松,一定不要术后早期活动和长期卧床。
以上就是关于股骨头坏死置换手术会产生的并发症,相信大家已经有所了解。要防止这些并发症的出现,在手术之后,一定要好好保养,不要二次伤害自己的身体,当产生不适的时候,一定要及时就医。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胸闷、胸痛的情况,这可能是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胸闷、胸痛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冠心病、肺栓塞、气胸等疾病引起的。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由于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从而引发胸闷、胸痛等症状。肺栓塞是由于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导致肺部血流受阻,引起胸闷、胸痛等症状。气胸是指肺部气体进入胸腔,压迫肺部,导致胸闷、胸痛等症状。
要确定胸闷、胸痛的具体原因,需要结合患者的年龄、既往病史、伴随症状,进行体格检查,并进行胸部CT、肺动脉CTA、心电图、心脏彩超、冠状动脉CT或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
针对不同的病因,治疗方式也不同。冠心病引起的胸闷、胸痛,可以给予硝酸酯类药物和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进行治疗。肺栓塞的治疗包括抗凝、溶栓、病因治疗等,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除了药物治疗,日常保养也很重要。冠心病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合理膳食,适量运动。肺栓塞患者应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适当进行下肢运动,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当出现胸闷、胸痛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及时治疗。
肺栓塞是一种严重的疾病,由于各种栓子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而导致。常见的栓子来源包括血栓、脂肪、羊水等。肺栓塞的症状包括呼吸困难、胸痛、咯血等,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
为了帮助肺栓塞患者恢复健康,饮食方面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低盐饮食:高盐饮食会增加心脏负担,加重肺栓塞症状。因此,患者应尽量减少盐的摄入,选择清淡的饮食。
2. 低脂饮食:高脂饮食容易导致血脂升高,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患者应选择低脂食物,如瘦肉、鱼类、豆制品等。
3. 低胆固醇饮食:高胆固醇饮食容易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加重肺栓塞症状。患者应选择低胆固醇食物,如蔬菜、水果、粗粮等。
4. 多吃蔬菜水果:蔬菜水果富含膳食纤维和维生素,有助于促进肠胃蠕动,预防便秘,同时也有助于增强免疫力。
5. 适量饮水: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有助于稀释血液,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
除了饮食方面,患者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遵医嘱按时服药:肺栓塞患者需要长期服药,以预防血栓形成和复发。
2. 定期复查:定期到医院复查,了解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 保持良好心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4. 避免吸烟和饮酒:吸烟和饮酒会加重肺栓塞症状,增加疾病风险。
后天性三尖瓣关闭不全是一种常见的瓣膜疾病,它会导致心脏的血流动力学异常,从而引发一系列并发症。本文将介绍后天性三尖瓣关闭不全的常见并发症,帮助大家了解这一疾病。
1. 心房颤动
心房颤动是后天性三尖瓣关闭不全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它是一种心律失常,会导致心脏跳动不规律,从而引发一系列症状,如心悸、胸闷、晕厥等。此外,心房颤动还可能导致血栓形成,增加脑卒中的风险。
2. 肺栓塞
肺栓塞是后天性三尖瓣关闭不全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它是指肺动脉或其分支被血栓阻塞,导致肺部血流受阻。肺栓塞的症状包括胸痛、呼吸困难、咳嗽等,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死亡。
3. 右心衰竭
后天性三尖瓣关闭不全会导致右心室负荷增加,最终可能导致右心衰竭。右心衰竭的症状包括水肿、呼吸困难、乏力等。严重时,右心衰竭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
4. 心律失常
除了心房颤动,后天性三尖瓣关闭不全还可能导致其他心律失常,如房扑、房速等。
5. 脑卒中和体循环栓塞
由于后天性三尖瓣关闭不全会导致血液流动不畅,容易形成血栓,从而引发脑卒中和体循环栓塞等并发症。
了解后天性三尖瓣关闭不全的并发症,有助于患者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及时就医,避免严重后果。
腘静脉血栓,一种常见的下肢血管疾病,常常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腘静脉血栓的症状、原因、治疗方法以及日常保养等方面的知识,帮助您更好地了解这种疾病。
一、腘静脉血栓的症状
腘静脉血栓的主要症状包括下肢肿胀、疼痛、乏力、行走困难等。具体表现为:
二、腘静脉血栓的原因
腘静脉血栓的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三、腘静脉血栓的治疗方法
腘静脉血栓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
四、腘静脉血栓的日常保养
为了预防腘静脉血栓的发生,患者应做好以下日常保养:
五、腘静脉血栓的预防
腘静脉血栓的预防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
肺栓塞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它会导致肺动脉或其分支被血栓阻塞,从而引起肺循环障碍。这种疾病的治疗需要综合性的措施,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饮食调整。
对于肺栓塞病人来说,合理的饮食调整对于疾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是一些肺栓塞病人饮食的建议:
1. 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蔬菜、水果和谷物富含多种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B6和维生素C,这些维生素对于预防血栓形成有很好的作用。例如,玉米油、花生油、豆类、黑木耳、紫菜、海带、燕麦和芝麻等食物都是很好的选择。
2. 多吃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蛋、奶、鱼、肉和大豆类食物富含优质蛋白质,有助于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提高康复速度。这些食物可以提供充足的能量,帮助病人更好地抵抗疾病。
3. 多吃提高免疫力的食物:香菇、芦笋、番茄、洋葱、葱属类食品、花椰菜、西兰花、卷心菜、甘蓝、胡萝卜、大白菜、海带、深海鱼、大豆及制品等食物都具有提高免疫力的作用,有助于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4. 日常饮食小贴士:每日饭后一小时喝一杯酸奶有助于消化和吸收,提高免疫力。建议每天至少摄入一种十字花科类蔬菜,如西兰花、卷心菜、紫甘蓝、花椰菜、胡萝卜等。经常吃一些硬果、坚果类食品,如核桃、杏仁、开心果、松子等。多吃水果,如木瓜、柑橘、柚、提子、熟透的香蕉、苹果等。苹果有改善肺功能的作用,山药和动物血有补气的作用,可以经常食用。养成每日喝绿茶、红茶的习惯,可以提高血清中的抗氧化能力。
总之,肺栓塞病人的饮食应以清淡、营养均衡为原则,多吃富含维生素、优质蛋白质和提高免疫力的食物,同时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急性肺栓塞是一种常见的肺部疾病,它会导致肺血管阻塞,从而影响血液流向肺部。早期症状可能包括胸部疼痛、呼吸困难、晕厥等。
急性肺栓塞的病因主要包括血栓形成和血管损伤。血栓可能来源于肺部,也可能来源于其他部位,如下肢深静脉血栓。血管损伤可能导致血管内壁受损,从而促进血栓形成。
治疗急性肺栓塞的方法包括抗凝治疗、溶栓治疗和介入治疗。抗凝治疗可以防止血栓进一步扩大,溶栓治疗可以溶解血栓,介入治疗可以通过导管技术直接去除血栓。
除了药物治疗,患者还需要注意日常保养。保持适当的运动,避免长时间坐着或躺着,可以帮助预防血栓形成。此外,戒烟、控制体重、保持健康饮食等也有助于降低患病风险。
急性肺栓塞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常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胸部X光、CT扫描和超声心动图。
急性肺栓塞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如果出现胸部疼痛、呼吸困难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背部疼痛与呼吸困难是两种常见的症状,它们可能是由多种疾病引起的,如肺癌、肺栓塞、胸膜炎和气胸等。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这些可能的病因。
1. 肺癌:肺癌是导致背部疼痛和呼吸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当肺癌细胞侵犯肺部组织时,会引起疼痛和呼吸困难。此外,肺癌还可能导致咯血、痰中带血等症状。
2. 肺栓塞:肺栓塞是指肺部血管内形成的血栓阻塞了肺部的血液流动,导致肺部组织缺氧。肺栓塞会导致剧烈的胸痛、背部疼痛和呼吸困难。
3. 胸膜炎:胸膜炎是指胸膜的炎症,胸膜是覆盖在肺部和胸腔壁上的薄膜。胸膜炎会导致胸痛、咳嗽和呼吸困难等症状。
4. 气胸:气胸是指肺部破裂,空气进入胸腔,导致肺部部分或完全塌陷。气胸会导致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
针对这些疾病,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征,进行相应的检查,如胸部CT、血常规、心电图等。在明确病因后,医生会给予相应的治疗,如胸腔闭式引流、抗感染治疗、抗肿瘤治疗等。
除了药物治疗,患者还需要注意日常保养,如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吸烟、适当锻炼等。此外,患者还需要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总之,背部疼痛与呼吸困难是两种需要引起重视的症状,患者应及时就医,以便尽早明确病因并得到有效的治疗。
肺栓塞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其发病原因复杂多样,包括血栓形成、血管损伤、血流停滞等因素。
常见的肺栓塞诱因包括:
1. 静脉血栓形成:如深静脉血栓、肺静脉血栓等。
2. 心肺疾病:如心房颤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
3. 创伤和手术:如骨折、手术后等。
4. 肿瘤:如胰腺癌、肺癌等。
5. 妊娠和避孕药:如妊娠、避孕药等。
6. 制动:如长期卧床、长途旅行等。
了解肺栓塞的发病原因和诱因,有助于早期发现和预防。
肺栓塞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介入治疗等。
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抗凝药物、溶栓药物和抗血小板药物等。
手术治疗:适用于某些特定类型的肺栓塞,如肺动脉血栓摘除术等。
介入治疗:适用于某些特定类型的肺栓塞,如经皮肺动脉成形术等。
了解肺栓塞的治疗方法,有助于患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除了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外,日常保养也是预防肺栓塞的重要措施。
1. 适当运动:增强心肺功能,改善血液循环。
2. 饮食调理:保持营养均衡,避免肥胖。
3. 戒烟限酒:减少肺栓塞的发生风险。
4. 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了解肺栓塞的预防措施,有助于降低肺栓塞的发生风险。
胸闷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可能与多种疾病有关。
常见的原因包括肺栓塞、冠心病、高血压和贫血等。
肺栓塞是一种严重的疾病,由于血栓阻塞肺动脉引起,常见症状包括胸痛、咯血和呼吸困难。
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的疾病,常见症状包括胸痛、心悸等。
高血压和贫血也可能导致胸闷,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为了诊断胸闷的原因,医生会进行一系列检查,如心电图、冠状动脉CT、冠状动脉造影、肺部CT、肺功能等。
治疗胸闷需要针对病因进行,如冠心病可以使用硝酸酯类、他汀类和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
肺栓塞的治疗包括抗凝剂、溶栓治疗等。
高血压和贫血的治疗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
预防胸闷需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适当运动等。
如果出现胸闷的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
心脏骤停是一种危及生命的紧急情况,其发生原因复杂多样。本文将为您介绍突发心脏骤停的常见原因,以及如何预防和应对这一紧急情况。
一、常见原因
1. 心脏疾病:心脏疾病是导致心脏骤停的最常见原因之一,包括冠心病、心肌病、心脏瓣膜病等。
2. 心律失常:心律失常会导致心脏跳动异常,从而引起心脏骤停。常见的心律失常包括室性心动过速、室颤、心房颤动等。
3. 肺栓塞:肺栓塞是指肺动脉或其分支被血栓阻塞,导致肺循环障碍,引起心脏骤停。
4. 外伤:胸部外伤、电击、溺水等可能导致心脏骤停。
5. 感染:严重感染可能导致败血症,进而引起心脏骤停。
二、预防措施
1. 定期体检:通过体检可以早期发现心脏疾病,及时进行治疗。
2. 健康生活方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可以降低心脏疾病的风险。
3. 识别心脏骤停征象:了解心脏骤停的征象,如突发胸痛、呼吸困难、意识丧失等,可以及时采取急救措施。
4. 学习急救技能:学习心肺复苏、自动体外除颤器(AED)使用等急救技能,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进行自救或救助他人。
三、紧急处理
1. 紧急呼叫:一旦发现心脏骤停,立即呼叫急救电话。
2. 心肺复苏:对心脏骤停患者进行心肺复苏,包括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
3. 自动体外除颤器(AED):使用AED对室颤患者进行除颤。
四、总结
心脏骤停是一种严重的紧急情况,了解其常见原因、预防措施和紧急处理方法,对于挽救生命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