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戴口罩照样晒黑!正确防晒,预防疾病留住美丽!

戴口罩照样晒黑!正确防晒,预防疾病留住美丽!
发表人:京东健康

疫情的到来,让全国人民开始戴口罩,即使现在,也是“无口罩不出行”。身边的女孩子们很开心:口罩一捂,不仅省了化妆品还省了好多防晒霜。殊不知,“靠口罩防晒”只会中了“长斑的陷阱”,口罩并不具有防晒的功能,让我们来看看是怎么回事吧。

 

我们是怎么被“晒黑”的?

 

通常我们所说的防晒其实是指防止阳光中的“紫外线”,有三个“品种”,分别叫UVA,UVB,UVC。

 

 

UVA俗称“黑段紫外线”,对衣物和人体皮肤的穿透性强,直达肌肤的真皮层,破坏弹性纤维和胶原蛋白纤维产生皱纹,同时将我们的皮肤晒黑,诱发雀斑、黄褐斑等,甚至癌变。

 

UVB俗称“红段紫外线”,长久照射会使皮肤出现红斑、灼伤。

 

UVC则一般会被臭氧层阻隔,我们不用担心。

 

口罩为什么不能防晒?

 

我们日常的防晒用具,通常是含有防晒成分的防晒霜,或是涂有黑色防晒涂料的遮阳伞,而一般的一次性口罩是无纺布制成的,因此戴口罩就相当于给脸“盖了块布”,像UVA这种会“穿墙术”的紫外线,口罩是完全拿它没办法的!

 

而不知情的人们戴口罩以为可以防晒,久而久之,皮肤就会受到紫外线的影响产生黑色素,这些黑色素难以排出最后形成色斑。

 

夏季防晒“法宝”——防晒霜和遮阳伞

 

自从《乘风破浪的姐姐们》开播以来,大家的关注点都落在了张萌的“白皮肤”上,据她本人介绍,“白皙秘籍”就是“做好防晒工作”。看来防晒不仅能预防疾病还能使我们青春靓丽,夏季防晒有以下两大“法宝”。

 

 

 

法宝一:防晒霜指数要用对!

 

SPF:评估UVB的防晒时间,数值越大防晒越久。比如一个人不抹防晒霜10分钟晒红,用了SPF20的防晒霜,就是200分钟后晒红。

 

PA:评估UVA的防晒时间,“+”越多,防晒黑的时间越长。PA+表示可以延缓肌肤晒黑时间2-4倍,PA++表示可以延缓4-8倍的时间,PA+++表示可以延缓8倍以上。

 

 

但防晒霜其实是一把“双刃剑”,越强效的防晒霜也意味着它含有的防晒剂越多,对皮肤刺激也就越大,所以防晒霜的选择并非数值越大越好,平日上下班选用SPF15,PA+的产品即可,户外运动则可以选择SPD15~35,PA++的产品。

 

法宝二:遮阳伞、防晒衣要经过国家认证

 

评估此类防晒用品也有一个参数叫做UPF,即紫外线防护系数(Ultraviolet Protection Factor),UPF值越高,防晒能力就强。

 

 

 

国家质检总局颁布的《纺织品防紫外线性能的评定》标准中规定:样品UPF值大于40,且UVA的透过率小于5%时,才能称之为“防紫外线产品”,选用这样的产品,紫外线遮挡率可达97.5%以上。

 

可见,防晒不是简单地“遮住”,而是运用正确的防晒用品,做好防晒工作,将紫外线隔绝皮肤之外,保护我们的美丽和健康!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我们疫情之战,少不了口罩这个功臣,口罩可以有效的让我们防止感染上疫情,但是,夏日炎炎,如果我们的口罩被汗水弄湿了,这样的口罩还有防御作用吗?

     

    下面,专家给出了专业的建议和意见,我们大家一同了解。

     


     

    暑天出行,要注意

     

    第一:多准备几个口罩,如果口罩湿了应当及时更换,专家建议夏天炎热,汗水较多,如果在室外最好1-2小时更换一次口罩。

     

    第二:口罩被汗水弄湿,无法有效防护新冠病毒,所以请大家做好准备工作,户外活动或者外出办公,记得多准备口罩放袋子里备用。

     

    第三:勤洗手,勤消毒,不管是室内还是室外,都需要勤洗手,勤消毒,如果我们在室外,最好准备一支免洗的洗手液。

     

    第四:遵守1米线很重要,社交距离即使带有口罩,也尽可能遵守1米线的社交距离,对于你我他都是非常有保障的一项措施。

     

     

    特别提醒

     

    第一:重点事项我们当然需要重点强调几回,让大家涨涨记性,我们戴口罩一定是需要的,但是夏日出汗比较多,口罩很容易会湿透,所以,多备口罩是对策。口罩如果湿了以后我们还带着,这样对皮肤也不好,很容易造成皮肤干燥,出油等等的问题,所以口罩湿了我们切勿带。

     

    第二:除了戴口罩,我们平常也要勤洗手,常通风,少聚集,这些是预防新冠疫情的必要措施。

     

    第三:常清洁,勤检测,分餐制,这些我们都要尽可能遵守,为了你我他,大家的家我们尽可能地做到,这样就能避免发生疫情火速蔓延的情况。

     

    谈起新冠疫情,我们也充满着恐惧,但是国内情况还好,所以我们还能在困难当中得以缓慢发展,我们要庆幸自己在一个美好的国度,但是世界疫情只要一天不结束,我们的防疫之心就不能退失,在目前这种大环境的病毒围绕下,我们还是需要好好地预防好新冠疫情,以及新冠疫情的变异疫情。

     

    听从国家的建议,接种疫苗,带好口罩,做好个人清洁以及防护好家庭人员的个人卫生,这些都是我们小市民能够做到的一些事情。

     

    疫情貌似离我们很远,但是也可以忽然离我们很近,所以我们需要打起十二分精神,预防大于医治,在还没有疫情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时候,就做好各项防护措施,细致地做好防护,保护好自己以及家庭,还有社会全体成员的健康,这是我们能够给予疫情防护的最大帮助。

     

    当我们当地,我们所在的地区发生了疫情情况,也要及时做好核酸检测,听从政府的安排。

  • 相信99%的女性都敷过面膜。尤其是现在这个看脸的时代,很多男性为了正常护肤补水,也会时不时敷面膜。前段时间有个传言说,女明星们一年光是面膜就要敷1000张。很多女生听了蠢蠢欲动,立刻开始行动,一天一片面膜也不嫌累。但天天敷面膜真的好吗?

     

    首先,你要知道,面膜的作用只有一个,那就是临时补水!我们的皮肤有很多层,角质层以下的的内层细胞含水量非常高,角质层守在最外层,它的职责是防止水分流失,不让水分随意通过。这也就意味着,面膜里的水分,只能停留在皮肤最外层,其实并不能进入皮肤内部。

     

    而在各种面膜中,贴片面膜最擅长临时补水,因为面膜液可以直接覆盖在干燥的皮肤上,相当于把皮肤直接泡在高湿度的环境中;而面膜纸将皮肤和空气隔开了,可以防止水分逃走。这样说来,面膜确实可以帮我们补水,那天天敷,就能持续补水?

     

     

    大家可以回想一下平时洗澡后,是不是觉得皮肤很水嫩?那是因为角质层进入到了水合状态。水合,可以理解为「充分泡在水里」。贴片面膜在皮肤表面形成局部封闭的环境,再加上面膜液浸泡,「水合」的效果就非常强。但如果天天敷面膜,让角质层频繁、持续地泡在水里,就算每次刚敷完面膜时皮肤看起来水嫩有光泽,但实际上会逐渐发展成「过度水合」的状态。严重的情况,就会发生水合皮炎。

     

    有著名的皮肤科医生 Kligman做过相关研究,如果皮肤“过度补水”超过2-3周,就会导致比较明显的损伤。过度水合的皮肤,角质细胞间隙加宽,渗透性增强,一些刺激物就更容易进入皮肤,甚至有部分角质细胞脱落,皮肤屏障会受损。如果皮肤的防御能力下降,那么敏感肌、炎症什么都都来了。这就是为什么经常敷面膜的人,反而会泛红、长痘痘了。

     

     

    这里,医生建议,不是不能敷面膜,但要正确敷面膜!给大家几点关于敷面膜的建议吧!

     

    1、贴片面膜一般每周敷2-3次完全足够了,敏感肌肤记得换新面膜前,要在手背或而后少量试用;

     

    2、通常面膜敷10分钟就可以让角质层湿润了,不要太久。

     

    3、敷完后建议用手或是柔软的纸巾轻轻擦掉,皮肤敏感的用清水冲掉。

     

    4、敷完后还要记得涂保湿乳霜,特别是干性皮肤。

     

    5、敷完后其实不需要拍拍脸按摩,因为拍一拍并不会让肌肤吸收更多水分,反而会让血管扩张、加重潮红症状。

     

    仙女们学会如何正确敷面膜了吗~

  • 炎炎夏日,闷热的天气使本来不必出门的文莉,更喜欢躲在办公室里吹凉气,即便是中午吃个饭,或是去银行办点私事,短途旅行结束后,也一定要找一个开着凉气的餐厅或商店吹凉气纳凉。可不幸的是,当她下班回到18层楼高的住家时,刚进门就还是先开了空调,一整天都呆在冷气房里,渐渐地,她发现自己几乎无法忍受酷热。

     

    很奇怪,最近文莉只要进了冷气室,就开始出现偏头痛,肌肉酸痛,眼睛干涩等各种症状,全身都不舒服。一直到医院检查之后才发现,原来自己是得了“空调不适应症”。

     

    空调不适应(冷气病)是什么?

    “空调不适应症”是指由于空调装置引起的各种不适症状,其中除了经常出现肌肉酸痛、下肢无力、头痛、口干舌燥、咳嗽或类似感冒的症状外,最常见的症状。这类由空调引起的疾病,许多人都将其统称为“冷气病”,虽然医学上并没有真正定义冷气病,但只要与空调有关,由于冷气吹过多而引起的不适现象,也可归为“冷气病”。

    引起寒湿的三大因素。

    若对冷气病的病因进行分类,可大致分为体质、环境内温湿度和室内空气流通三个因素。

     

    一、就体质而言,空调中隐藏的尘螨容易诱发过敏气喘,如果温度再低,就会产生冷过敏,出现与感冒相似的症状,如鼻塞、头痛等,“特别是对于本身就有过敏体质的人来说,这些症状更明显”。

     

     

    二、因为楼里的空调冷气大多不流通,此时只要有一个人出现感冒症状,就很容易传染给身边的同事。就连曾经有研究发现,空调主机本身由于储水、温度的原因,又适合细菌滋生,因而常成为细菌、霉菌的温床,而这些细菌传染病又以绿脓杆菌、棒状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为主。另外,前一阵子甚嚣尘上的“老兵症候群”,也是因为冷气冷却塔。

     

    三、上班族若经常感觉眼睛干涩时,建议不要长时间戴隐形眼镜,而且在使用电脑时,还必须适当休息,让眼睛稍微眨一下眼。但是最好的预防“冷感冒”的方法,仍然是调整吹冷的时间,最合适的室内湿度保持在60度左右,同时也要控制冷气的温度在25~26度之间。

    每天只需用半小时到一小时来锻炼身体,出点汗,就能使体温调节中心恢复正常。

    当有类似感冒的冷气病相关症状时,可先喝热饮并配以热敷肩颈,如果坐位不能调整,可戴上面罩,或将温度调低,让风口稍微转向,不能吹风。即使进冷气室试一试,先去茶水间喝口水或上个厕所,即先到没有冷气的地方缓冲一下,让身体稍微适应温差,再进办公室,这样也能避免因血管收缩引起的头痛。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金庸小说《神雕侠侣》中的小龙女是一位天仙般的美女,小说中她是这样出场的:只见一只白玉般的纤手掀开帷幕,走进一个少女来……看来约莫十六七岁年纪,除了一头黑发之外,全身雪白,面容秀美绝俗。

     

    小龙女的雪白肌肤除天生丽质以外,常年居于地下古墓不见阳光也是主要原因。但是现代美眉们不可能居于古墓,整天呆在房间也会有折射进来的紫外线,况且不出门晒太阳,一来容易缺钙,二来缺乏锻炼身体差。

     

     

    那么问题来了,炎炎夏日,如何防晒,做一个雪肌美人?除了必要的防晒霜、衣服、帽子、阳伞之外。还有中草药为您助力。

     

    下面为你推荐一水、一面膜、一粥,防晒美白,每日进行中!

     

    一水:桑叶甘草水

     

    在黑色素细胞里,酪氨酸在酪氨酸酶的作用下,逐渐转化为色素颗粒。美白剂的作用就是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或者阻断酪氨酸生成黑色素的途径。研究发现:甘草及桑叶中的物质可以抑制酪氨酸酶活性,从而抑制黑色素形成。每日用桑叶20克,生甘草10克煎水,早晚洗脸,可以防晒,并且修复晒后皮肤。

     

    一面膜:五白散面膜

     

    相传慈禧太后在老年时,依旧肤色白皙,得益于她常年使用珍珠粉敷脸,正如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所说:珍珠涂面,令人润泽好颜色。

     

     

    白芷、白僵蚕在中医历来是美容除斑的要药。《本草纲目》认为白芷:长肌肤、润泽颜色,可做面脂。《名医别录》中认为白及可以治面上皯(gan,皮肤黧黑枯槁)疱,令人肌滑。陶弘景认为茯苓:利窍而益肌,上品仙药也。

     

    白珍珠配合白芷、白僵蚕、白茯苓、白及为五白散。上药各20克,磨粉,每晚蜂蜜水调好,敷脸半小时,可以对晒后皮肤有很好的修复美白作用。上药敷脸前一定要在手腕内侧皮肤涂抹实验,以防止皮肤对其中某种药物过敏。

     

    一粥:百合薏仁粥

     

    中医认为,皮毛属肺,皮肤被晒伤,属于肺受热邪,可以用清肺养阴的药物内服。宋代苏颂的《本草图经》中认为百合:作面最益人,取根曝干,捣细,筛,食之如法。意思是说清肺热补肺阴的百合可做面膜,也可服食美容。薏苡仁历来就是健脾养胃,补肺清热的食疗佳品。

     

    可以取用百合10克,薏苡仁20克,小米30克,每晚熬粥喝,对于夏日美白皮肤,防晒养颜大有益处。

     

    炎炎夏日,长裙摇曳,肤白胜雪,你约不约?

  • 说起防晒,各位俊男美女们一定颇有经验——不论是物理方法(如打伞),还是化学方法(抹防晒霜),人们在防晒这件事上,可以说是挖空了心思。

     

    但值得注意的是,可能在很多人的认知中,“防晒”是炎炎夏日才需要做的事,要是到了冬天……“能晒会太阳暖和暖和还来不及,就不必再防晒了吧?”

     

     

    好像确实很有道理:冬天寒风刺骨,阳光本看上去就弱了不少,要是再防晒,岂不是很奇怪吗?

     

    那么,那到底冬天需不需防晒呢?

     

    今天,就让Dr.京来为大家解答吧~

     

    “防晒”,究竟是在防什么?

     

    必须承认:“热的时候才需要防晒,冷的时候不需要”非常符合我们的直觉。

     

    但,科学应该尊重的是事实,而非直觉。

     

    当人们在说“防晒”时,其实他们指的,是防紫外线,而紫外线是不会随着季节变化而减弱的。

     

     

    我们知道:平时肉眼能够看到的光属于可见光,而它只是电磁波谱中很短的一截。在整个电磁波谱中,根据波长、频率以及波源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和伽马射线。

     

    其中,波长10nm~400nm的被称为紫外线,因为它在波谱中排列在可见光的紫色边缘之外,属于不可见光。

     

    其实在紫外线内部,根据波长的不同,还可以细分为UVA(长波紫外线)、UVB(中波紫外线)、UVC(短波紫外线)三种。由于臭氧层的折射、散射作用,UVC几乎到达不了地面,所以我们能接触到的紫外线,其实主要是UVA和UVB。

     

    如果不防晒,会发生什么?

     

    首先要说明:晒太阳是把双刃剑

     

    比如:民间有一种说法是“晒太阳补钙”,这话不对,但也不算全错——晒太阳可以促进我们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而维D能够促进钙的吸收,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晒太阳也算是间接“补钙”了。

     

    这里多说一句:如果是隔着玻璃晒的话,其实是无效的,因为促生维生素D“主力军”——UVB穿透性相对弱一些,会被玻璃所吸收(而对皮肤破坏力更加持久的UVA却能畅通无阻),所以,隔着玻璃晒太阳,其实也就不如不晒了。

     

    另外,紫外线还能杀菌,是一些病毒的克星,医学上也会利用紫外线进行消毒。所以,谈到紫外线就只把它当做洪水猛兽,其实是不必的。无论要怎么应对它,首先都要客观地认识它。

     

    但话说回来,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来说,它的危害性还是最应该被重视的。

     

    紫外线对人体的伤害,可以大致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

     

    急性方面,就是我们最常见的“晒黑”和“晒伤”:当皮肤遭遇紫外线时,我们的皮肤就会开启一种“自我保护”的状态:体内络氨酸酶被激活,与血液中的络氨酸发生反应,生成黑色素来保护皮肤细胞。当它越来越多地转移到角质,我们的肤色也就会越变越深。另外,紫外线还会造成皮下血管扩张、皮肤变红,形成红斑并造成疼痛感,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晒伤”。

     

    而更值得我们重视的,是紫外线所造成的的“慢性损伤”。

     

     

    如前所言,我们能够接触到的紫外线主要是UVA和UVB,特别是前者,穿透力极强,能够深入肌肤、直达真皮层,破坏弹性纤维和胶原蛋白纤维,造成肌肤老化松弛、肤色暗沉、毛孔粗大等,严重的话还可能产生皮肤癌、白内障、皮肤恶性黑色素瘤

     

    所以,采取防晒措施还是十分必要的。

     

    冬天适用的防晒方式

     

    其实,我们的皮肤本身是具有一定的抵抗外界刺激、自我修复的能力。但如果所承受的辐射量超过了一定限度,那就必须额外采取一些防晒措施了。

     

    最常见的当然就是抹防晒霜、打遮阳伞。

     

    遮阳伞一定要注意,必须是注明有“抗紫外线”功能的,而不能只是一般的伞;而涂抹防晒霜时,也要注意不要涂得太厚,因为那样会阻塞毛孔,对皮肤健康不好,而且,最好在出门之前的二三十分钟涂抹。

     

     

    总而言之,防晒这件事是不分冬夏的,不要因为冬日暖阳看起来温和,就忽略了它所隐含的杀伤力哦~

     

    参考文献:
    万殊姝;周娅楠;王超.紫外线对人体的伤害及防晒措施的探究[J].工程技术
  • ​​作者 | 胡亮
    文章首发于 | 儿科医生胡亮微博

     

     

     

    春季万物复苏,莺莺的绿草,嫩嫩的树芽,整个世界变得格外鲜活。

     

    然而,在我们视力无法看到的世界里,尘螨也开始变得活跃。

     

    尘螨是螨虫的一种,区别于只影响「颜值」的蠕形螨,尘螨更加危险,它的致敏性极强,与很多过敏疾病发作有关。

     

     

    尘螨普遍生活在全球各地,我们的卧室、沙发、地毯都有它们的身影。每到夜晚降临,他们会快速的穿行在枕头、被子等各种柔软织物的缝隙中觅食,繁殖。

     

    尘螨以人和动物身体上脱落的皮屑为食,通过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补充液体。

     

    尘螨的存活不但需要有充足的食物,还需要一定的湿度和温度(湿度50%以上,温度21-28℃左右)。

     

     

    与蚊虫不同,尘螨不会叮咬我们,但尘螨的粪便及腐烂的尸体作为较强的致敏原会对我们的气道产生刺激,其主要的致敏蛋白为Der P1、Der P2、Der  F1、Der F2以及DerP23。

     

    了解了上面尘螨的一些特点,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思路来处理这些致敏原。

     

    A.通过改变尘螨生存环境,降低活螨数量

     

    B.通过物理技术,减少活螨及过敏原

     

    C.通过化学技术,减少活螨及过敏原

     

     

    下面我们介绍尘螨防护的措施:

     

    A.通过改变尘螨生存环境,降低活螨数量

     

    方法:

     

    1、调剂湿度:

     

    降低湿度能减少尘螨的增长,推荐保持室内湿度在50%以下,保持室内的温度在21℃左右。如存在鼻腔干燥,可以选择海盐水喷鼻,但不要全屋加湿。

     

    2、高温清洗

     

    每周清洗床单、枕套,被套,建议在至少55℃以上的水清洗(要持续温度至少30分钟),没有热水条件的使用除螨洗衣液,然后用电干衣机烘干。

     

    B通过物理技术,减少活螨及过敏原

     

    方法:

     

    1、物理屏障:

     

    目前比较主流的防螨面料有3种:

     

    涂层布:由普通布+塑料或乙烯基套组成。虽然阻螨性好,但透气性差,不推荐。

     

    密织布:通过特殊工艺,制作成比普通面料密实几十甚至上百倍的密织布。透气性不错,阻螨性好,但价格昂贵。一个被罩就高达200多美元。

     

    非织布:严格意义上不是布,它是化学颗粒经过水刺或热熔技术成型的,不经过编织。阻螨性好,透气性也不差,价格亲民,自然也更为推荐。

     

     

    2、除尘吸尘:

     

    ①对易落灰的家具进行湿式擦拭。

     

    ②使用带有HEPA过滤器或双层集尘袋的吸尘器。

     

    C通过化学技术,减少活螨及过敏原

     

    除螨剂:

     

    目前常见的化学制剂为苯甲酸酯和氨基甲酸,除螨率60%左右。也有新的研究表明硼酸和聚季铵盐的复配可以达到88%的除螨率。

     

     

    值得谨记的除螨原则。

     

    单独一种方法效果有限,所以在选择防螨制品及方式时,往往是需要多种方式联合使用的。

  •   “雾霾又来了!”近日,继晒蓝天图后,许多人纷纷在朋友圈里晒“灰霾图”。一些人还晒出自己戴口罩的自拍照。39健康网的小编发现,其中相当多的人戴的是一次性口罩。戴一次性口罩有用吗?他们戴口罩的方法正确吗?

      什么时候要戴一次性口罩?

      其实,在没有传染性疾病流行的时期,健康人并没有戴口罩的必要。病人如需戴口罩,选择一次性口罩更好。

      一次性口罩是用两层28克无纺布面料制作;鼻梁处采用环保型全塑条,不含任何金属,配带比较舒适,适合日常生活使用。

      例如,一次性口罩可适用于电子餐饮服务业、食品加工、学校、医院、美容、公共场合等多种用途。

      一次性口罩的正确戴法

      首先,戴口罩前洗净双手。其次,用双手拿着耳绳,把颜色深的一面在外(蓝色),颜色浅的在内(绒面白色)。把口罩有金属丝的一边放在鼻子上,按照自己鼻型捏紧金属丝,然后把口罩罩体完全拉下来,使口罩完全罩住口鼻。

      一次性口罩不宜反复使用,一般6—8小时就需更换一次。环境特别差时,要4个小时更换一个或戴两个。

      口罩在不戴时,应叠好放入清洁的信封内,并将紧贴口鼻的一面向里折好,切忌随便塞进口袋里或是在脖子上挂着。

      雾霾天更适宜戴KN90口罩

      在雾霾天,公众更适宜戴具有较高过滤和防护性能的专业口罩。然而,N95口罩虽可以阻隔95%及以上非油性颗粒物,但其密闭严、透气性差。而且,佩戴N95口罩要经过培训,否则容易造成呼吸困难。

      因此,有医学专家建议,在雾霾天气里,普通人佩戴KN90型口罩更适合。因为就口罩的过滤类型和防护等级而言,KN90和N95比较接近。

  • 在中医中,有着“药食同源”的说法,在我们每天的食物中,有许多都是有药用价值的。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是我们离不开的主食—小麦粉。

     

     小麦粉来源于小麦,小麦有冬、春之分,而药性平和的冬小麦秋种夏实,历经四时,中和了四时之气,在《本草纲目》中称其为“五谷之贵”。因其受足四时之气,兼备寒热温凉,故有“麦凉、曲温、麸冷、面热”的说法。新出的小麦性质温热,而陈年的小麦性质平和,适宜更广泛的人群食用,这也是“麦要吃陈”的原因。

     

     

    小麦粉自古就是充养人体的重要食物,几乎每天每家每户都会食用其各种制品。然而就是这种司空见惯的作物,却是补益的佳品。在《本草拾遗》中就有“小麦面,补虚,实人体肤,厚肠胃,强气力”的记载,它成为我们的传统主食也就无可厚非了。同时现代研究也发现在小麦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各种维生素、矿物质等。而老百姓常说的“白面顶饱”我想也有其中的道理。又因小麦归属心、脾、肾三经,味甘,功在养益,故可养心、健脾、益肾,这一点在《本草再新》中有所记载。而且在民间就有老百姓口服小麦面糊缓解偏食、厌食的方法。但是因为小麦性粘滞,助湿热,脾胃湿热的人不宜多食。在生活中,面食的食用在北方也较南方更广一些。

     

     

    它外用可以美肤。今年暑假有一位教师来诊,从非洲游玩归来的她面色黝黑,与原来的肤白貌美大相径庭。眼看开学在即,这位教师急需恢复被晒黑、晒伤的皮肤。老师嘱其用小麦粉、绿豆粉混合自制面膜,连续使用7~10天。一周后再见这位教师,肤色已经恢复了不少。这纯天然面膜的疗效确实显著,只可惜没有留下影像做对比。

     

     其实早在《本草纲目》中就有用小麦粉油调,治疗烫火伤处及痈疽的记载。在《医学正传》中也有将小麦粉炒黑,调油,留存其温热之性,治疗白癜风癣的案例。小麦粉作为纯天然的美肤妙方,经济适用,天然无害,可以起到很好的缓和疲劳、滋养皮肤作用。在风吹日晒后,将小麦粉和水成糊状,敷于皮肤上10~15分钟后洗净,就可以缓解皮肤疲劳。

     

    夏季在小麦粉中加入绿豆粉做面膜,还可以有效缓解晒黑、晒伤的皮肤。小麦粉加牛奶调制,还可以增强滋润的作用。对于痘痘患者,加绿豆粉的效果好一些,但不建议使用牛奶调制,可能会加重痘痘的生长。

  • 最近几天,气温下降的厉害,让人倍感凉意。而伴随着冷空气而来的,可能还有种种疾病威胁。

     

    妈妈们发现,家里宝宝出现了咳嗽、流涕等症状。在目前的情况下,大家不免有些担心害怕。

     

    可妈妈们别忘了,疾病盯上的可不仅仅只是孩子,家中老人同样也需特别关注。

     

    就拿流感来说,重症流感除了会发生在孩子身上,老人感染流感病毒后也较易发展为重症病例。如果不给予重视预防,便容易让病毒或疾病乘虚而入,对健康产生一定的危害。

     

     

    带状疱疹,作为一种中老年人易发且可能易被忽略的疾病,尤其偏爱50岁以上的人群,给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带来了很多意想不到的困扰。

     

    偏爱50岁以上人群的带状疱疹

     

    有些人不清楚,带状疱疹是什么?

     

    带状疱疹(俗称:缠腰龙、蛇缠腰、生蛇等)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感染性皮肤病。

     

    和流感一样,带状疱疹也有自己喜欢欺负的“对象”。
     

     

    带状疱疹会对生活可能有什么影响?

     

    得了带状疱疹后,患者常常会感到疼痛难忍。急性期疼痛如灼烧、电击、刀刺般,可能更甚于分娩阵痛、类风湿关节炎、慢性癌痛等。

     

    (图片来源于彩虹育儿公众号的读者留言,个别案例,症状因人而异)

     

    除此之外,约9%~34%的带状疱疹患者会发生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30%~50%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疼痛持续超过1年,部分甚至达10年或更长。

     

    带状疱疹皮疹愈合后仍持续1个月及以上的疼痛即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也会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带状疱疹如何防治?注意预防才是良策!

     

    带状疱疹的治疗目标是缓解急性期疼痛,缩短皮损持续时间,防止皮损扩散,预防或减轻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等并发症。

     

    临床上,带状疱疹存在着误诊的情况。特别是带状疱疹前驱期无皮损仅有疼痛时诊断较困难。

     

    发生在胸部——容易误诊为心绞痛;

    发生在腹部——容易误诊为胆结石、胆囊炎、阑尾炎

     

    患者皮损不典型时——可能被误诊为其他皮肤病,如:接触性皮炎、虫咬性皮炎、脓疱疮等。

     

    带状疱疹患者可能因为误诊错过24-72小时的有效治疗时间。

     

    那得了带状疱疹后,如何治疗呢?

     

    抗病毒药物治疗能有效缩短病程,加速皮疹愈合,减少病毒播散到内脏。

     

    具体治疗应咨询专业医生。

     

    带状疱疹治疗方法有限,接种疫苗是预防带状疱疹的有效手段,可以显著降低带状疱疹疾病负担。

     

    对于子女来说,父母晚年身体健康,便是面对生活最大的底气。

     

    最好不要等到父母患病才注意到他们的身体健康,父母等不起,我们也等不起。注意预防,及时行孝,善待自己的父母和家人,他们好了我们才能好。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18 年版)[J].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 2018(1): 1-5.
    2. 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带状疱疹专家共识工作组.带状疱疹中国专家共识.中华皮肤科杂志,2018,51(6):403-408.
    3. Dworkin RH, et al.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management of herpes zoster. Clin Infect Dis. 2007 Jan 1;44 Suppl 1: S1-26.
    4. Harpaz R, Ortega-Sanchez IR, Seward JF; Advisory Committee on Immunization Practices (ACIP),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DC). Prevention of herpes zoster: recommendations of the Advisory Committee on Immunization Practices (ACIP). MMWR Recomm Rep. 2008 Jun;57(RR-5):1-30.
    5. Katz, Joel & Melzack, R. (2011). The McGill Pain Questionnaire: Development, psychometric properties, and usefulness of the long form, short form, and short form-2. Handbook of Pain Assessment. 45-66.
    6.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诊疗共识编写专家组.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诊疗中国专家共识.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16; 22(3):161-167.
    7. 权娅茹, 李长贵. 水痘和带状疱疹及其疫苗. 中国食品药品监管, 2019, 183(04):87-91.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 由于受到疫情的持续影响,可以说,如今全民对于疾病的防控意识、知识普及都有了一个更高的提升。走在大街上,随处可见佩戴口罩的行人,而口罩也成了现今每家每户的常备日用品,因为我们知道佩戴口罩,不但可以过滤空气,起到防霾、防治上呼吸道感染的作用,更重要的是,一定防护级别的口罩还可以阻隔细菌、病毒以及含有细菌病毒的飞沫吸入呼吸道。

     

    但是啊,大家有没有发现,防病抗疫自然是大事,可长时间佩戴口罩却也带来了一点点小烦恼——脸上容易起痘痘了!那为什么戴口罩容易长痘呢?

     

     

    主要有两个因素:

     

    一、口罩压力使毛囊皮脂腺导管闭塞

     

    因为佩戴口罩本身就是为了防止外部空气中的病毒、细菌随呼吸进入体内,所以为了能更好的贴合面部皮肤,起到防护作用,口罩一般都会戴的比较紧,导致了长时间佩戴后,脸上留下不同程度的印记。正是这种印记,容易对面部局部皮肤的皮下组织造成压力,使得毛囊皮脂腺导管闭塞,油脂无法及时从毛孔口排出,而此时毛囊内的痤疮杆菌等就开始大量繁殖,参与分解脂肪并产生脂肪酸,正是这些脂肪酸对毛囊形成刺激,导致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炎症反应,引起闭口粉刺、痘痘、痤疮等。

     

    那有没有什么方法解决呢?

     

    其实很简单,如今市面上的口罩类型不少,挂耳式、套头式等等,可以多购买几种不同的佩戴方式的口罩换着使用。上面也说到了,这种压力长痘主要还是因为同一部位的皮肤皮下组织长时间受到压力而造成的,所以只要减少同一部位、固定点的压力,也就能有效的减少压力痘了。

     

     

    二、口罩内的密闭环境易滋生细菌

     

    口罩的密闭性在阻隔外部空气中的病毒和细菌进入的同时,也让口罩内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细菌大棚。因为口罩内不透气,呼出的湿热气流,使得面部与口罩之间形成闷热潮湿的环境,而皮肤内本身存在的痤疮丙酸杆菌等这些细菌会发生相应的作用,进一步增加了痘痘的“爆率”。其实口罩内层被呼出的热气或唾液弄湿后,阻隔病菌的作用就会大大降低,所以这个时候应该选择更换,最好是4-6小时更换一次。

     

     

    此外,平时对于那些买了但没使用,或是打开包装还没用完的口罩,存放时一定要注意保持干燥,可以在旁边放一些干燥剂,有条件的可以选择存放在专用的医疗箱中,不要储存使用过的一次性口罩。最后要记得在使用前注意查看口罩的使用次数和期限,然后我们就可以放心的做一个“蒙面侠”啦!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