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发热高峰来临,家长做好准备了吗?——儿童发热的观点需要更新了

发热高峰来临,家长做好准备了吗?——儿童发热的观点需要更新了
发表人:隋静

目前新冠肺炎仍在全球肆虐,又快到了秋冬季呼吸道疾病高峰期,发热是儿童最常见的生病表现。宝宝一发热家长就很焦虑, “发热恐惧症”几乎每个家长都存在。


但在着急宝宝发热的同时,家长需要更新对发热的认识,摒弃某些发热的谬论,做到心中有数。

 

 

首先了解一下,体温为什么会升高。

人体脑部下丘脑的地方有一个体温调节中枢,正常人体的体温是受体温调节中枢所调控,并通过神经、体液因素使产热、散热过程呈动态平衡,而让体温保持在相对恒定的范围内,体温维持在36~37℃左右。

大多数人的体温在一天中都会有所变化:早上低一些,晚上高一些;饮食、运动、情绪等因素也会使体温波动。一般这个波动范围在1℃内,都还算正常。

当感染等疾病或其他原因作用在体温调节中枢,而使体温的定位点上升,于是人体会进行很多生理反应而使体温上升,就出现发热。所以发热本身不是疾病,而且疾病的表现形式。

发烧是人体防御感染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多数会导致人体生病的细菌和病毒在37°C左右会大量繁殖。当病菌入侵人体后,大脑命令人体的温度升高,从而引导白细胞攻击并摧毁体内的病毒和细菌,抵抗病菌。从这方面说发烧也是一件好事。

 

 

测量温度最合适工具是腋下电子温度计、耳温计。

量体温的方法包括肛温、口温、腋温、耳温、额温等。

《中国0至5岁儿童病因不明的急性发热诊断处理指南(标准版)》建议新生儿测体温应采用腋下电子体温计测体温,1个月至5 岁儿童可采用腋下电子测温计或耳温计。

美国儿科学会学术新闻网站指出,耳温计不应该给 2 岁以下孩子使用。美国儿科学会科普网站,给出的是 6 个月以下婴儿不能使用耳温计。

虽然不同机构给出的数据不同,推荐年龄有较大差别,但基于的原理是一致的,就是较小儿童耳道狭窄,不适合用耳温计。综合来看,小婴儿不建议用耳温计。

不建议采用额温(测量皮肤表面,准确度较差)、口温和肛温(操作有风险,及卫生问题)。

根据婴幼儿的特点,兼顾快速、准确、安全等因素,在家庭中最为简易的方式还是建议使用腋下电子体温计和耳温计。

 

发热标准及分度:

使用可靠的数字温度计确认发烧。当孩子的体温达到或高于下面水平时,就是发热。

从我国习惯、安全及卫生来看,家庭测量是以腋下温度为准。一般规定发热超过37.2 ℃以上就算发热。

 

发热分度:按体温状况(腋窝温度),发热分为

低热:37.3~37.9℃;

中等度热:38.0~38.9℃;

高热:39.0~40.9℃;

超高热:41.0℃以上。

 

下列发热需要就医:

★3个月以下宝宝体温38℃,3~6个月宝宝体温在39℃都需要及时就医。不是因为发烧会伤害小婴儿,而是发热可能是由非常严重的疾病(比如脑膜炎、肺炎等)导致的,需要及时诊断确保正确接受治疗。

★流感流行季节,6个月以上宝宝发热超过39℃以上,同时出现有以下两种或多种症状:咳嗽,喉咙痛,流鼻涕或鼻塞,身体疼痛,头痛,畏寒,疲倦和腹泻。症状进展迅速,要考虑流感可能。流感需要尽早服用奥司他韦以减轻症状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

★心动过速:<12个月,心率大于每分钟        160次;12–24个月,心率大于每分钟150次;2-5年,心率大于每分钟140次。

★呼吸增快:0-5个月,呼吸频率每分钟大于60次;6-12个月,呼吸频率大于每分钟50次;大于12个月,呼吸速度大于每分钟40次。

★出现三凹征:吸气时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肋间隙出现明显凹陷

★口唇皮肤发青。

★脱水表现:口唇黏膜干燥;眼窝及前囟凹陷;哭时泪水;6~8小时无尿。

★惊厥。

★精神差,精神萎靡、不吃不哭不动。

★伴有其他明显症状,如剧烈咳嗽、频繁吐泻、全身皮疹等。

★连续发热三天以上不见好转。


发热时家庭护理要点:

★多喝水;为孩子提供定期的液体(水,稀释果汁等)。母乳喂养的婴儿最合适的液体是母乳。

★冷饮:大孩子在发热时可以吃些冰棒和酸奶,以帮助身体从内而外冷却并保持水分。

★脱掉过多的衣物,衣服要穿宽松透气的。

★保持房间凉爽,这可以帮助散热。

 

物理降温

多用于低温(体温不超过38.5℃)或高热服药后体温下降不理想情况。

物理降温只是让宝宝舒服一些,所以如果宝宝不耐受物理降温措施,没有必要非给宝宝做物理降温。

除了上述家庭护理的要点外,还包括下列方法:

★温水拭浴或洗热水澡:用温水毛巾搓揉皮肤皱褶处(血管丰富,尤其重点擦拭腋下、肘部、腋窝、腹股沟等血管丰富的部位),

★洗热水澡,水温应该使您的手臂感到温热,但不烫,洗完澡后立即将宝宝擦干,并穿着轻便的衣服。避免使用冷水浴,这可能会导致宝宝发抖,反而使温度升得更高。

★冰袋冷敷:在冰袋半冰半水的状态包上毛巾给宝宝冷敷(或凉毛巾)头部;

★退热贴:退热贴面积小,退热效果差。只适用于小婴儿。因宝宝小,不易转动身体,冰枕易造成局部过冷或致体温过低,可考虑退热贴。

儿科医生隋静

 

本文首发于育果网。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发热疾病介绍:
当机体在致热源作用下(各种微生物病原体及其产物,如细菌、病毒、真菌及细菌毒素等)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37.3℃),称为发热。正常情况下体温会有波动,但一般波动范围不超过1℃,如下午体温较早晨稍高,剧烈运动、热水浴或进餐后、月经期、妊娠期体温略升高。除此之外,发热就是生病了。按发热的高低可分为:低热(37.3-38℃)、中等度热(38.1-39℃)、高热(39.1-41℃)、超高热(41℃以上)。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感冒,对普通人来说大概是最司空见惯的病了。

     

    甚至,在很多人的观念中,它可能根本就算不上什么“病”——“感冒啊?扛几天自己就好了”。

     

    确实,我们的身体有着强大的自愈能力,对付感冒的确不是什么大事。

     

    但值得注意的是:

     

    感冒好恢复,但有一种由感冒引起的并发症,却常常被人们忽视。

     

    比如,有家长就曾发现:孩子感冒好了之后,晚上睡觉却还是不踏实,夜里常常醒来哭闹,还不停用手抓耳朵,或是用头蹭枕头。

     

    在去医院检查后才发现:这是因感冒而引起的急性中耳炎。

     

     

    感冒为什么会引发中耳炎?中耳炎还有哪些可能的原因?生活中又应该如何正确预防中耳炎?

     

    今天,就让Dr.京来带领大家一探究竟吧~

     

    中耳炎的原因和症状

     

    急性中耳炎的发病原因多样,可能由感冒、飞行或潜水时气压变化、在不干净的水中游泳、烟酒过度等引起。

     

    其中,感冒之所以会引发中耳炎,多是因为鼻咽部的致病菌通过咽鼓管感染中耳,常见的致病菌有肺炎球菌、卡他莫拉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而由于儿童的咽鼓管较成人更短、平、宽,且呈水平位,再加上孩子自身免疫力较差,因此婴幼儿往往更容易因感冒而引发中耳炎。

     

     

    春季易感冒,自然也是急性中耳炎的高发期,通常在感染中耳炎之后的48小时内就会发病。

     

    它的早期症状为耳朵疼(通常是晚上疼,白天会稍微减轻,但注意这不意味着病情好转)

     

    太小的婴儿可能不会表达,而是表现出烦躁、哭闹、食欲不佳、抓耳摇头等。

     

    大点的孩子则可能会反映说“耳朵嗡嗡作响、肿胀”,或是听力下降,听不清旁人说话,看电视或视频也要把声音调大(家长要特别注意这一点)

     

    在得了急性中耳炎之后,必须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否则就可能导致患儿的听力不可逆地下降,严重者可能引起颅内外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如何预防中耳炎

     

    首先,如前所述,中耳炎常常继发于感冒,所以在气温变化期间,一定要注意帮孩子适当增减衣物,避免感冒。真的感冒了,就要及时医治。

     

     

    一般来说,只要治疗及时,就不会留下什么后遗症,听力也能完全恢复。可如果治疗不及时的话,急性中耳炎就可能转变为慢性中耳炎,日后会影响听力,还可能引发严重的并发症。

     

    值得注意的是,急性中耳炎的恢复情况,是不能依靠“是否感到耳痛”来判断的。所以有些家长看孩子好像不疼了,就认为病情好转了,不再回医院复查了。这是错误的。因为如果病情严重到一定程度,造成鼓膜破溃、耳朵流脓的话,这时孩子的疼痛感却往往是减轻的,所以孩子的感受不一定准确。具体的康复情况,还是需要医生来判别。

     

    在生活中,也要通过健康的生活习惯来预防中耳炎——

     

    ● 不要吸烟,更不能让孩子吸二手烟。

     

    ● 进行体育锻炼,增强免疫力,但如果是游泳跳水等活动的话,一定要注意分辨水质,避免接触不干净的水。

     

     

    ● 对婴幼儿来说,尽量保证母乳喂养至少6个月,因为母乳含有抗体,可以保护婴儿耳部免受感染(当然喂养姿势要正确:不要让孩子仰面躺着喝奶,以防乳汁经咽鼓管流入中耳,那可能反倒会诱发病症)

     

    ● 坐飞机时,起降阶段的气压变化也可能损伤中耳,这时可以多做吞咽动作,以平衡中耳内外压力。

     

    ● 让孩子学会“正确地擤鼻涕”——交叉单侧擤鼻,即压住一边擤另一边,擤的力度也不要太大。否则,鼻咽部压力增高,细菌就可能沿着咽鼓管进入中耳,导致中耳炎。

     

    另外,还要告诫孩子不要“吸鼻子”,大量的鼻涕堆积不光可能引起急性中耳炎,还可能形成鼻后滴漏,引发更多并发症。

     

    总而言之,急性中耳炎本身并不可怕,但关键是它有一定的隐蔽性,而且常常会因感冒这种常见病引起,所以往往需要我们多加留意。特别是做家长的,一定要时刻关注孩子的状况。一旦发现某些征兆,就尽快就医。

     
    参考文献:
    [1]张良.儿童感冒后易发急性中耳炎[J].医师在线.2020
    [2]王小衡.小儿感冒后,注意中耳炎[J].医师在线.2018
  • 小孩抵抗力差,经常不注意就会患上感冒,这让很多家长担心着急。小孩风热感冒最常见的现象就是发烧、咽干、喉咙痛、鼻塞、流鼻涕等,那么,这时应该给小孩吃什么药好呢?当小孩风热感冒时,做为家长又该怎么护理呢?今天,小编就给大家简单的介绍。

    小孩风热感冒吃什么药好?其实,小孩风热感冒常见的症状为发热、面色通红、鼻塞流涕、咳嗽咳痰、痰液粘稠色黄、咽干红肿、口渴等症状,这时家长除了要多给孩子喂些温开水之外,还应该喂些中成药。一般2岁以下的孩子适合选用小儿热速清口服液、小儿感冒灵、葫芦散、小儿保泰康颗粒等;而对于2岁以上的孩子则适用小儿感冒冲剂、小儿咽扁颗粒、银黄口服液、双黄连口服液、抗病毒口服液等。对于西药还可以适当的选择泰诺感冒糖浆、小儿百服咛、美林糖浆等。

    小孩风热感冒应该怎么护理

    1、让孩子呆在家里

    很多父母在孩子生病的时候还喜欢带孩子四处溜达,这是不正确的,在此,小编提醒各位家长,当孩子发烧至38.3℃时,或者身体出现不适症状,如:流涕、咳嗽、四肢无力等,最好在家卧床休息,避免四处溜达浪费体力,使身体得不到更好的休息。

    2、积极退烧最重要

    对于3个月一下的孩子来说体温超过38℃,3个月~3岁之间的孩子体温超过39℃,就一定要去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医生会根据孩子的年龄给与合理的用药。

    3、及时预防脱水

    生病中的孩子体内容易消耗大部分水份,因此,要注意给孩子多补充水分,不要拘束与白开水,可以适当的喝些稀释的果汁、口服补液盐或是鸡汤鱼汤等都可以。

    通过上述内容的阅读,相信大家对于小孩风热感冒吃什么药好及该如何护理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小孩子由于免疫力比较差,感冒的时间会比较长,比较难好,做为家长应该好好猪骨孩子,可以给孩子吃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平时应该带孩子经常锻炼身体,以增强自身的抵抗力。​

  • 流感其实只是一种俗称,它的全称是流行性感冒,从名字我们就能看出来,流感有两种特点,一,具有广泛流行性;二,其实也是一种感冒。

     

    感冒与细菌感染不同,前者不是细菌,而是病毒,所以流感,其实是流感病毒导致的。

     

    流感病毒最早是在1933年由英国人威尔逊·史密斯(Wilson Smith)发现的,他称为H1N1。

     

    所谓H的意思,其实是血凝素(hemagglutinin)英文缩写的第一个字母,而N则是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英文缩写的第一个字母,至于阿拉伯数字,则代表病毒抗原的类型。

     

    根据流感病毒感染的对象,可以将病毒分为人类流感病毒、猪流感病毒、马流感病毒以及禽流感病毒等类群,过去人们认为动物感染的流感是不会传播给人类的,但是近几年在人类体内发现的禽流感病毒,则推翻了这样的概念。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动物携带的流感病毒,有可能传给人类,但总的来说,几率较小。

     

    而现在,全国所流行的,其实还是人类流感病毒,它又分为甲、乙、丙三种类型,其中最常见的是甲1型(H1N1)、甲3型(H3N2)和乙型BY。

     

    流感病毒的潜伏期是1~3天,感染后最常出现的症状是发热,发热前多有畏寒的症状,还伴有头痛,乏力和食欲减退的现象,少数患者可有鼻塞、流涕及畏光、流泪等眼部症状。

     

    事实上,上述症状算是流感病毒相对较轻的症状,除此之外,流感还有可能引起病毒性肺炎,还可以侵入神经系统,引起病毒性脑膜炎,侵入心血管系统,引起病毒性心肌炎,甚至侵入胃肠道,引起病毒性急性胃肠炎,不同的部位,表现也有所不同。

     

    但总的来说,侵入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的可能性较小,但一旦出现,后果也是非常严重的,致死率非常高,现有的医学手段也无法做到更好地治疗。

     

     

    流感病毒具有自限性,病程一般为3~4天。也就是说,如果你的体质不错,即便感染了,3-4天也往往能够痊愈,一方面是身体免疫力作用,一方面是流感病毒的自行崩溃。

     

    但如果是婴幼儿、孕妇、老年人,那情况就比较糟糕了,因为这三大人群,免疫力普遍较低,而且老年人多合并心肺疾病,所以一旦感染流感病毒,有可能出现更严重的后果。

     

    因为流感可以在短时间内侵犯大脑、心脏、肺部甚至胃肠道,免疫力的持续下降还可能合并严重的细菌甚至真菌感染,不适症状还会引起严重的脱水,电解质紊乱,低血容量,多器官衰竭,所以对于这些特殊群体,也需要给予特殊重视。

     

    现在各大医院都人满为患,但普遍以老人和儿童为主。

     

    很多儿科医生都累倒了,但是心血管科,呼吸内科的医生同样是心力憔悴。

     

    虽然医院也有抗病毒药物,但病毒的特性大家都知道,它本身就是个异型,变异速度特别快,所以,到目前为止,人类尚未研究出一种特别有效的方式来治疗病毒。

     

    别说流感病毒了,就是艾滋病毒,冠状病毒,乙肝病毒,丙肝病毒等等,也都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就是因为它们的变异速度太快了。

     

    因为变异速度太快,所以科学家也无法研究出特效的疫苗进行预防,这个冬天你生产出的疫苗也许有效,下一个冬天,变异的病毒已经可以完全忽视它了。

  • 随着冬天的来临,气温骤降,在北方会有很多小宝贝因为喘息来到医院,虽然喘息的声音很大,但绝大多数宝贝日常生活并未受到影响。那这种喘息声到底是怎么来的呢?这种疾病的名字叫做毛细支气管炎。

     

     

    毛细支气管炎是指什么?

     

    毛细支气管炎,是一种解剖学诊断,意指发生在直径为300 um-75um的细支气管部位的炎症,因为粗细与毛发相当故我国习惯称之为毛细支气管炎。其常发生于2岁以内的儿童,2-6个月宝宝高发,这些婴儿有下呼吸道病毒性感染的体征,但没有其他原因可以解释哮鸣症状。

     

    毛细支气管炎的表现?

     

    毛细支气管炎仅发生于2岁以下,早期表现为感冒的症状。但随着病情的进展会在疾病发展至3天左右出现喘息,肺部听诊可有哮鸣音和/或湿罗音,严重时甚至出现呼吸窘迫的表现,如鼻翼扇动、三凹征、呼吸快(>60次/分)、烦躁、易激惹、嗜睡甚至昏迷。

     

     

    导致毛细支气管炎的原因?

      

    毛细支气管炎的通常为病毒感染引起,最常见为呼吸道合胞病毒,其次为鼻病毒。此外还可能为副流感病毒、偏肺病毒、流感病毒、腺病毒、冠状病毒、博卡病毒。

     

    这些病毒中的一种或几种感染细支气管部位的上皮细胞,进而引起该部位的直接损伤以及炎症,主要表现为水肿、粘液分泌和坏死的上皮细胞脱落,进而引起细支气管部位的阻塞。

     

    什么情况会导致毛细支气管炎发展成重症?

     

    毛细支气管炎预后较好,但对于少部分宝贝来说仍然存在较大的风险有时可发展成重症甚至出现生命危险,所以对于如下情况的宝贝,家长们要格外注意。

     

    早产儿(<36周);低体重儿、月龄<3个月;存在慢性肺部疾病,如支气管发育不良;存在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先天性心脏病,如比较严重的肺动脉高压、法洛四联症等;免疫缺陷;神经系统疾病。

     

    另外,如被动吸烟、居住环境拥挤、多胞胎、高海拔地区。

     

    需要使用抗生素么?

     

    毛细支气管炎本身为病毒,如存在细菌感染多为继发出现,最常见的为中耳炎,所以如果一旦毛细支气管炎的宝贝出现中耳炎的症状或体征提示我们可能需要使用抗菌素,至于其他情况几乎可以忽略。

     

    什么情况需要做X线检查?

     

    对于病情较轻的婴幼儿,不太建议X线摄影,而且可能因X线的结果导致抗生素的使用不当。

     

    对于存在中度-重度呼吸窘迫(如,鼻翼煽动、三凹征、呼气呻吟、呼吸频率>70次/分、呼吸困难或发绀)的小宝宝,特别是当体格检查发现有局灶性病变、婴儿有心脏杂音或有必要排除其他诊断时,可能需要实施X线摄影,对于临床缓解速度未能达到预期的儿童,也可能需要行X线摄影来排除其他诊断。

     

    家长需要注意什么?

     

    毛细支气管炎的宝贝我们建议尽量完善疫苗接种,特别是流感疫苗和肺炎链球菌疫苗,此外还要避免接触吸烟环境。

     

    尽管绝大多数毛细支气管炎的宝贝会在最长1个月内完成自愈,但仍然30%的宝贝会在今后发生复发性喘息,甚至还会有一少部分出现哮喘,因此作为家长要仔细记录既往病史,定期对宝贝进行气道评估。

  • 作者 | 黄圆媛
    文章首发于 | 黄圆媛医师

     

    跟成人相比,儿童新陈代谢更加活跃,产热高,而散热能力又比较差。所以,一般孩子的体温都会稍稍高于成人,尤其是早产儿,自身体温调节系统还没有发育完善,特别容易受环境因素影响而发生变化。

     

    所以很多时候我们都发现孩子额头热热的,但是看着精神头还可以,吃饭睡觉也正常,搞不动到底是不是在发烧了。那么怎样给孩子测体温,体温多少算正常?

     

     

    给孩子量体温,一般有5种方法:测腋温、耳温、额温、口温和肛温。最准确的是肛温,但是这个办法太麻烦,容易引起孩子的不适,测口温不卫生也不安全,额温又受外界影响大,所以家里给孩子测温,一般是耳温或者腋温。

     

    一般我们说的绝对正常的体温,是36.6℃,但人的体温不会有绝对值,一天之内体温会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大于3岁的孩子,体温在36.4℃~36.9℃之间浮动都算正常的,即使到了37.2℃,只要孩子没有异常情况,也不需要过度担心。

     

    那么达到什么程度算是发热呢?不同的测量方法的定义也不一样。比如腋温的发热判定值是37.5℃,肛温是38℃,口温与肛温的温度差在0.1℃~0.3℃之间。

     

    在给孩子测体温的时候,家长们需要跟“熊孩子”斗智斗勇了。

     

    • 哭闹和剧烈运动都会影响测量结果,让他们保持安静;
    • 体温计或者测温枪使用前用酒精擦拭消毒,使用后也要清洁
    • 测腋温的时候,一动体温计、没有夹紧、或者脂肪过后都会影响测量的准确性,有耳疾或者外耳道分泌过多,也会影响准确度

     

    如果孩子只是发热,没有咳嗽没有痰、喉咙不痛不痒,只是额头发烫,食欲不佳精神不振,这种情况在儿科里太常见啦,一般都是急性病毒感染造成的,这时候往往鼻咽部症状不明显,但是全身症状明显,有时候会有腹痛、呕吐、腹泻、烦躁等等。

     

     

    如果孩子有以下这些症状,就要及时到医院去了。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  

    作者 | 于晓云

    文章首发于 | 中医美容产后调养于大夫微博

     

    一、衣着方面

     

    在秋天,要给宝宝选用纯棉吸汗透气的衣服, 由于宝宝皮肤细嫩,纯棉稀罕的衣服能减少对宝宝皮肤的刺激。

     

     

    因为新生儿月子里长得飞快,衣服不能过于短小,要能遮住宝宝的前胸和肚子。

     

    因为秋天比较凉爽,要给刚出生的宝宝头上戴帽子遮住宝宝头部的卤门,由于刚出生的宝宝卤门还没有闭合,所以不能遭风寒侵蚀。

     

    总之,宝宝的衣服应遵循透气又能保护皮肤和避免胸腹部受凉的原则。

     

    注意:带宝宝出门的时候,最好多备一件衣服,一是因为早晚温差过大,以免宝宝受凉,二来应付天气变化

     

    二、喂养方面

     

    1、如果是母乳喂养,那么就要求母亲一定要坚持经常 温水清洁乳头乳晕, 母亲不要吃辛辣刺激和油腻的食物,要多吃可以发奶的食品,如:猪蹄、鲫鱼等,母亲要注意自己的营养均衡,才能保障宝宝的健康。

     

    2、如果是奶粉喂养,那么在秋天即使天气凉爽了,也还是要做到现喝现调,冲好的奶超过两小时就应该倒掉重新冲调新鲜的。

     

     

    建议 冲调奶粉最好使用烧开的自来水,不建议长期使用纯净水,每天应对奶瓶奶嘴消毒一次,在每次使用奶瓶前,可把奶瓶奶嘴在开水中侵泡一下后再使用,给宝宝喂完奶后,要立即清洗干净奶瓶奶嘴。

     

    三、居住环境

     

    1、孩子睡觉的地方一定要是通风、透气,向阳的地方,室内要保持空气流通,不建议使用空调,因为空调吹出的热风过于干燥,更不能直接用空调对着宝宝吹。

     

    如果说一定要开空调,最好在房间配一个加湿器,让房间达到一定的湿度。以免过于干燥,引起宝宝和妈妈上火。

     

     

    2、因为秋天的时候,蚊子还是很多的,所以建议给宝宝使用婴儿蚊帐,不要用驱蚊产品,要知道市面上的驱蚊产品或多或少都含有对人体有害的东西。

     

    宝宝睡觉时应盖住胸腹,不建议长期使用尿不湿产品,还是最好选用纯棉吸水的尿布,避免孩子得皮疹。 

     

    四、大便观察

     

    新生儿出生24小时后若还未解小便者,应喂些温开水,并用温热水洗臀部,促进其排尿。

     

    正常新生儿大多数在生后12小时以内开始排大便,新生儿出生1-2天内大便一般是黑绿色的,以后逐渐变黄、变软、有粘性,大便性质比较粘稠,呈墨绿色,称为“胎粪”,在生后2-3日内陆续排出。

     

     五、皮肤护理

     

    秋天给宝宝洗澡,要注意做好保暖措施,一周洗两到三次为好

     

    新生儿的皮肤娇嫩,保持皮肤干燥和清洁十分重要,特别是皮肤皱褶处,如颈部、腋下、肘部、腹股沟等,要每天洗澡、更换衣服,尿布湿了及时更换,每次大小便后都应清洗干净,女婴清洗外阴时应从会阴向肛门擦洗,以防止肛门周围的粪便污染阴道及尿道口。

     

    给宝宝洗澡是非常有好处的,可以清洁皮肤,愉悦心情,可及时发现一些疾病,有利于生长发育和睡眠。

     

    给宝宝洗澡的水温应在38℃左右,洗澡前可用水温计测试,常用的方法将水滴在成人手背上感觉不烫或者用肘部试探水温不烫也是可以的。

     

    宝宝的洗澡时间可根据家庭的生活习惯来安排上午或下午,没有绝对的时间要求,一般安排在睡前半小时,或吃奶后1到2个小时的时间段进行,这样洗完澡后可有利于睡眠和防止吐奶。

     

      六、浴后护理

     

    1、皮肤护理在皮肤褶皱处、颈下、腋下、肘弯、腹股沟处涂润肤露(或油类),在干燥的冬季可全身涂抹。

    请注意:妈妈应用手保护宝宝的口鼻,以免宝宝吸入粉尘。

     

    如果是女宝宝,建议不要在她身体下部使用爽身粉,因为这可能会增加成年后发生卵巢疾病的几率。

     

    有湿疹的宝宝在湿疹部位涂抹湿疹膏,给有痱子的宝宝敷痱子粉。然后帮宝宝包好尿布,穿好衣服。

     

     

    2、眼睛护理可以用手轻轻地在宝宝的眼眶周围做按摩,有利于眼部肌肉的发育及泪囊管的通畅;如果宝宝平时眼屎比较多,可请医生开些眼药水,洗完澡后给宝宝点上一滴,防止眼结膜发炎。

     

    3、耳、鼻、口护理洗浴过程中严禁水流进宝宝的耳、鼻、口。检查耳孔有无分泌物,若有则轻轻用棉签清除,并请耳科医生做详细检查。鼻孔中若有鼻痂影响呼吸或吃奶时,可用棉签蘸温开水,轻轻擦拭,待干痂变软后,轻轻按摩鼻翼两侧,鼻痂会自动排出。

     

    4、脐部护理新生宝宝脐带7~10天会自然脱落。脱落前,要将脐带残端提起,用75%的酒精清理根部。脐带脱落后,会有少许黏液或血迹,也用75%的酒精涂抹消毒,直到干燥为止。脐带如处理不当,易引起脐炎。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 作为一个宝爸,对孩子感冒发烧深有体会,每次的感冒发烧,仿佛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孩子一人生病全家牵挂,都希望孩子能尽快退烧康复,如何选择有效又安全的药物?这就非常考验家长的智慧了!

     

     

    常用儿童感冒药如何安全选择?

     

    很多人认为感冒药一般很安全,婴幼儿都可以安全使用,其实并非如此,早在 2007 年,美国 FDA对不良反应上报数据统计发现有 69 例因服用含扑尔敏等抗过敏成分的感冒药过量死亡的病例,其中多数为 2 岁以下的婴幼儿!自此之后,美国儿科专家达成共识:禁止 2 岁以下婴幼儿服用感冒药,不推荐 4 岁以下儿童服用感冒药,4-6 岁的儿童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感冒药。因此,对儿童感冒药的使用需要根据年龄段决定是否选用。

     

    4岁以上儿童在医生指导下选用小儿氨酚黄那敏片、酚麻美敏混悬液、小儿氨酚烷胺颗粒等复方感冒药中的一种。

     

    4岁以下儿童肝肾代谢能力差,应当避免复方感冒药,防止药物对肝肾的损伤,感冒时可以针对症状对症用药,比如化痰药选用羧甲司坦口服液或氨溴索口服液,尽量选择单一成分药物。

     

    如果医生判断儿童感冒考虑是流感引起,可能用到奥司他韦颗粒(抗病毒)或金刚烷胺(抗病毒),如果合并细菌感染,可以选用头孢克洛干混悬剂(抗细菌)或阿奇霉素干混悬剂(抗细菌)等。

     

     

    常用儿童退烧药如何安全选择?

     

    世界各国广泛使用的、经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老少皆宜、经济实惠、使用安全性高的退烧药是两种经典口服药: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

     

    这里特别提醒各位家长朋友,注意传统的被淘汰的退烧药就不要再使用了,如安乃近片、去痛片、尼美舒利,千万不要再给儿童使用了,因为它们对儿童具有潜在的肝肾毒性。对于发烧,可以参考以下处理原则:体温38.5度(注意38.5这个数值只是参考值,具体结合孩子精神表现)以下,可以观察一段时间,不必立即用退烧药或去医院,如果体温达到38.5度以上,结合症状表现,如果有精神欠佳,乏力或食欲不振,或其它明显身体不适,可服用退热药。

     

    最后提醒家长朋友,感冒发烧有时背后可能有其它疾病,或许家长看到的只是症状表现,引起发烧的病因很多,如果宝宝发烧同时有哭闹不休等精神欠佳或其它不适症状,应该第一时间去看医生查明病因!

  • 春节,往往是孩子放飞天性,家长及监护人容易麻痹大意的时候,因此,春节假期成为了孩子烧伤烫伤的主要高发时段。这时各大医院的急诊室里,经常能看到由于烧伤烫伤来就诊的孩子,严重的甚至会对孩子的一生都造成无法挽回的影响,非常让人痛心。

    那作为监护人,我们在春节期间应该如何避免孩子烧伤烫伤的风险?如果孩子不小心烧伤和烫伤了,又应该如何急救,如何处理呢?希望我的这些建议能够帮到你。

     

    首先我们要找到容易造成孩子烧伤和烫伤的主要原因。

    1.  鞭炮伤人

    中国人过春节就讲究个年味,而放鞭炮往往就是过年中重要的一个环节。据不完全统计,因鞭炮受伤的人群中,有七成为儿童。

    因此,建议家长朋友一定不要让孩子单独放鞭炮,尤其要远离一些威力比较大的烟花、爆竹等等。

    2.  液体烫伤

    小孩子活泼、好动,对于家里一些事物的危险性没有足够认知。刚烧开的水、做饭时的热油、刚做好的汤,温度一般都较高,一旦打翻或碰到,很容易造成大面积的烫伤。

    所以,家长朋友们要注意:开水、热油、热汤这类有危险的事物,一定要放在让孩子不容易碰到的位置。

    3.  明火烧伤

    多由煤气、暖火炉这类东西引起。因此,大人在使用煤气,烧火炉时一定要让孩子远离,不要让孩子单独操作煤气、暖火炉,这样不单能避免烧伤,也能一定程度上避免火灾的危险。

    4.  接触性烫伤

    常见的有热水袋、暖手炉导致的烫伤。这些物品的危险性相对较小,需要家长朋友细心地操作,在确定热水袋、暖手炉温度合适后,再给孩子使用,以避免接触性烫伤的发生。

    总之,家长朋友需要在生活上多留意,将孩子与危险性因素隔绝开。除此之外也要加强对孩子的日常教育,让孩子有远离危险源的意识,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避免烧伤和烫伤的发生。

    但,生活总有意外。如果不小心发生了意外的烧伤和烫伤,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1.  首先要判断烧烫伤的严重性

    常见的烧烫伤一般分为四级:

    一级,仅有皮肤表皮的烫伤,有明显的疼痛感,轻轻按压受伤部位时局部会变白,没有水疱,如果受伤面积较小可以在家自行处理;

    二级,这时的烧烫伤已经有些严重了,最明显的特征就是皮肤起了水疱,并且水疱里充满了清澈且粘稠的液体,有明显的烧灼和刺痛感,如果烫伤面积较大的话,需要赶紧送医进行处理和治疗;

    三级,这时的烧烫伤已经非常严重了,是皮肤的全层烧伤。局部皮肤会变白、发硬,甚至发黑,烧伤的区域一般无痛觉,因为皮肤的末梢神经已经被破坏,这时候就需要赶紧送医进行治疗了。

    最后的第四级烧伤是最为严重的,这时的烧伤已经伤及皮下组织、肌肉、骨骼等等,也被称为毁损性烧伤,发生在四肢较多,情况较为危急,遇到这类情况,赶紧打120吧。

    2.  一般性的烧伤处理

    对于一般性的烧伤,处理时要牢记这5个字:冲、脱、泡、盖、送。

    • 冲:将烫伤部位用干净流动的冷水冲洗,可减轻疼痛,并能冲洗掉伤口上的异物,但要注意水流不宜过急,也不要选择冰水;
    • 脱:小心地脱去衣物。如果有粘连,可用剪刀剪开衣服,不要强行剥去衣物,以免弄破水泡;
    • 泡:疼痛明显的话,可将伤处持续浸泡在冷水中10~30分钟,有助于缓解疼痛,减轻烫伤程度;
    • 盖:使用干净纱布或棉布覆盖伤口,可以减少外界污染物的感染和刺激,保持创口清洁;
    • 送:如果烧烫面积较大,或者病情较严重,要及时就医,切勿自行在家处理,像上面提到的三级和四级烧烫伤就要立即送医治疗了。二级烧烫伤,如果面积较大也需要送医进行治疗。一级烧烫伤并不严重,可按照前文提到的冲、脱、泡三种方法并配合简单的烧烫伤药物自行处理。

    还需要提醒各位家长:有些民间的小偏方是万万不可取的。不要在烧烫伤部位涂抹酱油、牙膏、锅灰、风油精或其他有色物质,这样做非但没有治疗效果,还会引起感染,同时也会影响医生对烫伤深度的判断。孩子的皮肤尤其娇嫩,更不适合涂抹此类物质。

    当孩子不小心发生烧烫伤时,家长朋友如果自己拿不定主意,最好还是马上去医院,请专业的医生进行检查和评估,进行科学的治疗,这样才是最安全保险的处理方法。

  • 正常情况下人的产热和散热处于一种平衡状态,如果人体的产热大于散热,那就会引起体温升高,临床上认为如果腋下测量体温>37.2℃,那就考虑为发热。 调节体温的中枢主要位于脑部,如果体温调节中枢出现了问题或者某些微生物产生了致热源都可以引起发热。

     

    很多人发热的时候,心里都比较害怕,担心会有产生什么后遗症,特别是婴幼儿,因为他们本身的发育不成熟,特别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甚至最近有传言说某些常用的退烧药对小儿的危害比较大,那真相到底如何呢?今天医者良言一文解除大家的疑惑。

     

     

    小儿退热药危害性很大,而且这种伤害是不可逆转的吗?

     

    目前来说小儿常用的退热药主要包括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这两种药物的退热效果还可以,而且对于小儿来说也是比较安全的。

     

    从本质上来说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都属于非甾体类抗炎药,它们都具有退热、止痛、抗炎的作用,所以也被称之为解热镇痛药。非甾体类抗炎药之所以能治疗疾病,主要和抑制环氧化酶的活性有关,环氧化酶是前列腺合成的关键酶。

     

    在人体内环氧化酶(COX)主要有两种,即COX-1和COX-2,虽然看似这两种酶比较像,但是功能却大不一样。环氧化酶-1主要存在于血管、胃、肾脏等脏器中,主要的功能是促进某些物质分泌,具有保护胃肠粘膜、调节血小板聚集、调节外周阻力和肾脏血流的作用,环氧化酶-2就是一种比较坏的酶了,它能够促进前列腺素的生成,能够诱导炎症反应,可使血管扩张、组织水肿。

     

    正常情况下调节体温的主要神经是下丘脑,它能保持产热和散热之间的平衡,体温升高的时候,非甾体类抗炎药可使升高的体温恢复到正常,但是这类药物对正常的体温是没有什么影响的。人发热的时候,多数是由于细菌或者病毒产生了致热源,它们能促使免疫细胞分泌前列腺素而增加产热,而非甾体类抗炎药可以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生成而起到退热的作用。

     

    非甾体类抗炎药够抑制环氧化酶的活性,从而产生抗炎、解热、镇痛的药理作用。但是由于它们都抑制了环氧化酶-1的活性(要知道这种酶能够保护胃肠道、肾脏、肝脏),所以能引起胃肠道反应(比如恶心、呕吐、腹痛、消化道出血等)、肝肾功能损害、血液系统异常等。

     

    但是需要注意,虽然非甾体类抗炎药具有一些不良反应,但是并不是说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的这些不良反应也明显。对乙酰氨基酚没有明显的胃肠道刺激,它之所以能有退热的作用主要是抑制了中枢神经系统中前列腺素的合成,对外周的环氧化酶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所以对乙酰氨基酚是一种比较安全的退热药。

     

    布洛芬被美国FDA推荐位比较安全的儿童退热药物,既然能得到推荐,那说明它也是比较安全的。当然了,我们说的安全是在推荐的剂量范围内,超过了推荐的量的时候,大多数药物也都不会再安全。

     

    可能提到对乙酰氨基酚大家都不太熟悉,但是如果说扑热息痛,估计大家就会有恍然大悟的感觉。对乙酰氨基酚主要用于年龄比较小的婴幼儿,而布洛芬主要用于6个月以上的小儿。

     

    综合以上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都是比较安全的小儿常用的退热药,但是大家也都说是药三分毒,任何药物都会存在一些不良反应,这个也是很难避免的。大多数药物如果在推荐的剂量下使用,也都是比较安全的。这就好比坐飞机吧,虽然它可能会出事,但是出事的概率是比较低的,我们总不能因为担心出事就取消飞机这个交通工具吧?所以退热药并没有说的危害这么大,可能是有些人别有用心夸大了它的不良反应。

     

     

    小儿体温多高能用退热药?

     

    之前我在儿科的时候,很多父母看到自己的孩子发烧,就一直催促医生进行输液处理。即便采取了一些措施,因为小儿的体温没有明显的下降,这些家长们也都像热锅上的蚂蚁。

     

    不过发热并不是像大家想的对人体不利,发热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人体的一种正常的反应,它可以帮助人体增强免疫力,加速新陈代谢,这样更有利于恢复健康。站在中医的角度来看,容易发热的小孩阳气比较足,他们通过发热可以把寒邪逼出体外。

     

    看看那些年龄大的人,他们体内即便存在感染,但是也不一定会有发热,因为他们的身体衰老了,对一些刺激不敏感,这就好比一个快死亡的人,你无论怎么打他,他都很难有什么反应,但是如果打的是年轻人,那这个人的反应肯定是比较明显的。其实从某种角度来说,每年的发热一两次,反而更利于提高免疫力。

     

    可能不少人觉得发热会烧坏脑子、引起肺炎、脑膜炎等,但是需要注意发热只是一个症状而已,它不是疾病,它本身并不会烧坏脑子、引起肺炎、脑膜炎等疾病,发热只是一个表象。只要把引起发热的疾病治好,那人也就会退烧了。这就好比烧水一样,锅下的火只要一直在,无论你往锅里倒多少水,只要烧的时间足够长,那还是会起烧的。

     

    按照最新的指南,小儿发热不超过38.5℃,一般是不服用退热药的,而是采取物理降温的方式退热,比如用湿毛巾擦拭额头、腋窝等部位散热,也可以用退热贴。一般小儿发热体温超过了38.5℃,那就需要口服退热药退热。

     

    但是需要注意,在吃退热药的时候,两次口服药物的时间间隔应该超过4小时,而且每天退热药一天最多吃4次。吃退热药的目的仅仅是为了缓解症状,但是它本身是不能治病的,只要去除引起发热的疾病,那体温自然能恢复到正常水平。

  • 孩子顽皮贪玩出了一身汗就吹空调吃冰棒,难免容易感冒、发烧、流鼻涕

    家长朋友们心急的不得了

    孩子一发烧赶紧给孩子把感冒药、退烧药、消炎药一股脑灌进去

    等了半天,发现一点效果没有

    感冒没好,烧没退,孩子反而还有点烧迷糊了

    可真是吓坏了家长们

    这才想起赶紧去医院求助

     

    相信这一幕经常发生在我们的生活中,孩子一感冒、发烧,家长们就赶紧喂药,乱喂药、喂错药的情况也是屡见不鲜。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这个小孩子感冒发烧后怎么处理、吃什么药的问题。俗话说,只有从内部了解敌人,才能彻底瓦解他,那么我们先来学习一下,小孩子感冒是怎么发生的。

     

     

    一、感冒是什么

     

    感冒是我们老百姓们通俗的说法,从医学角度的专业说法是:上呼吸道感染,也就是我们人体的上呼吸道被病毒、细菌侵犯了。既然有上呼吸道,就一定有下呼吸道,那么上、下呼吸道是什么呢?如图,上呼吸道主要由口、咽、鼻、喉组成,下呼吸道则是气管、支气管。

      

     

    所以感冒时,细菌、病毒存在于我们的上呼吸道中,感染了上呼吸道,因此出现口、咽、鼻、喉的一系列症状,例如咽喉肿痛、鼻塞、流涕,同时病原体入侵后所产生的外毒素和人体内部的炎症反应也会让身体体温上调,因此出现发烧。

     

    这时感冒还只存在于我们的口咽部,但是如果细菌、病毒继续蔓延、入侵,就会顺着上呼吸道一路小跑到下呼吸道:气管、支气管。下呼吸道的周围是什么呢?当然就是我们的肺组织了!至此,上呼吸道的感冒就升级成为了肺炎 [1]。当小孩子出现肺炎时,就不是简单地头晕头痛、发热流涕了,肺炎会导致全身症状,严重者还会出现呼吸系统功能衰竭甚至丢掉小命 [2]

     

    如果是感冒,可能经过抗感染治疗、对症治疗,三五天就能痊愈,治疗费用也不过几盒药钱,非常低廉。但是如果放任不管,最终被肺炎实锤了,那没半个月一个月都好不利索,甚至需要住院系统治疗,这花费可就一路飙升、上不封顶了,没个几千块钱根本治不好,所以这正可谓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当初为了节俭,省这百十块钱的药钱,最终住院花好几千,花钱不说,耽误事情自己还受罪,大家说这还是节俭吗?

     

    二、小孩子感冒之后该怎么办?

     

    有些家长一发现孩子感冒了,就开始一股脑的把药喂给孩子吃,什么清热解毒冲剂呀、头孢呀、鼻塞通呀,恨不得把孩子变成一个药罐子,孰不知,这样非但起不到治疗效果,还容易吃出副作用来。

     

    前面说到,入侵我们呼吸道、让我们感冒的病原体有细菌和病毒。根据这两类病原体的不同,我们使用的药物也有所不同,那么应该如何区分到底是细菌性感冒还是病毒性感冒呢?

     

    (1)看规模和速度

     

    病毒性感冒,往往在一定生活范围内,先先后后小朋友们一起得,而且来势汹汹,发烧、乏力症状特别明显,因为病毒的传播方式相对猛一些;细菌性感冒往往就你自己中招了,而且症状有些慢热,发展没那么快。

     

    (2)看症状

     

    以流鼻涕这个症状来讲吧,病毒性感冒一般多是清白色鼻涕和痰,而且鼻涕比较多。细菌性感冒呢,往往一开始就流鼻涕的少,大多以咽喉肿痛开始,嗓子不舒服,后期,会出现黄绿色的浓痰浓鼻涕,这些带色的,就是细菌被人体免疫细胞杀死后的产物,被人体排泄出来。

     

    但也不一定尽是如此,因为有时候病毒先感染了小孩子,然后人体免疫力下降后,又合并了细菌感染,或者是细菌先侵入了体内,病毒后来。最终就形成了病毒+细菌性感冒,这样的表现会比较复杂,可能两者兼备,很难区分。

     

    (3)看抽血化验指标

     

    一般来说,抽血化验单的结果是区分二者的金标准。化验单上一般是这样的:红细胞、血红蛋白、白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等等等等~

     

    究竟是什么意思不用深究,大家只需要记住,病毒性感冒【淋巴细胞】会增高,细菌性感冒【中性粒细胞】增高。具体化验单上,这个指标后面就会有一个向上的箭头,提示增高。

     

    因此,当我们难以确定是,可以去医院进行抽血化验,通过结果即可判断感冒类型 [3]

     

     

    三、那当我们确定了小孩子的感冒类型后,该如何治疗呢?

       

    (1)普适性用药

     

    所谓普适性用药,即指无论细菌性、病毒性感冒均可使用,这类药物不以杀伤入侵的病原体为目标,而是通过改善症状,让感冒的人能够舒服一些。

     

    如果孩子咳嗽特别厉害,可以选择使用止咳糖浆等药品;如果发热特别高,超过了38°C,那么可以选用清热解毒颗粒、布洛芬、阿司匹林、吲哚美辛、双氯芬酸等非甾体抗炎药或对乙酰氨基酚进行退烧 [4];如果鼻塞、流涕特别严重,可以选用盐酸伪麻黄碱等通鼻类药物 [5]

     

    诸如此类~给孩子对症治疗,缓解症状,让感冒的孩子不会那么痛苦。然而这里需要注意,由于小孩子的肝肾功能和代谢能力和成年人有所不同,因此选用上述药物时应选择购买儿童款,现在市面药店里都有针对儿童发售的特别款,减少剂量、减轻小孩子用药后的副作用。

     

     

    (2)针对性用药

     

    当我们确定了细菌性或病毒性感冒时,可以有针对性用药,杀灭病原体。如果是细菌性感冒,那么可以选用一代或二代头孢:例如头孢氨苄、头孢唑林、头孢羟氨苄、头孢拉定、头孢呋辛、头孢克洛、头孢替安、头孢丙烯等,此类药物属于抗生素,能对细菌起到有效的杀灭作用 [6]。如果是病毒性感冒,那么可以选用抗病毒药物:例如奥司他韦、金刚烷胺 [7]

     

     

    但是要注意的是,抗生素和抗病毒类药物由于没有儿童专用款,所以最好在临床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哦。前文也说到了感冒不及时治疗,放任不理很容易发展成更严重的肺炎,因此当孩子出现感冒、发烧,如果家长们自行处理无效后,或孩子出现严重高烧(超过39°C)、严重头晕头痛等症状时,还是应该尽快到正规医疗机构接受治疗。  

     

    (3)常规指标检测

     

    除了用药之外,也建议家长们家中常备体温计,及时、定时监测孩子的体温变化,在就医时提供孩子体温变化记录,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庄惠.如何分清小儿肺炎与感冒[J].健康博览,2021(06):44-45.
    [2] 梁颖隽.如何预防呼吸道感染[J].幸福家庭,2021(03):97.
    [3] 罗勤.感冒了帮你鉴别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J].家庭医学(下半月),2018(07):54.
    [4] 郭洪新.布洛芬混悬液与对乙酰氨基酚在小儿高热治疗中的临床疗效评估[J].中外医疗,2020,39(02):1-3.
    [5] 马壮,林志旺.能减轻鼻塞的药物[J].解放军健康,2018(02):24.
    [6] 张华.头孢类抗菌药物的发展和临床应用[J].家庭医药.就医选药,2017(10):147.
    [7] 修思雨,张健,鞠翰,贾瑞芳,黄兵,展鹏,刘新泳.抗流感病毒药物靶标及其小分子抑制剂的研究进展[J].药学学报,2020,55(04):611-626
  • 结缔组织病是一种复杂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它累及了人体结缔组织的多个部位,包括关节、肌肉、皮肤等。在早期阶段,结缔组织病的症状可能并不明显,容易被忽视。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早期症状,提醒大家及时关注自己的健康。

    1. 口腔溃疡:结缔组织病可能导致口腔黏膜出现溃疡,这些溃疡可能反复发作,疼痛明显。

    2. 皮肌炎:皮肌炎是一种常见的结缔组织病,主要表现为皮肤肌肉的炎症,患者可能出现肌肉疼痛、无力、皮肤变薄、色素沉着等症状。

    3. 结节红斑:结节红斑是结缔组织病的一种皮肤表现,表现为皮肤表面出现红色或紫红色斑块,伴有疼痛和瘙痒。

    4. 硬皮病:硬皮病是一种慢性结缔组织病,主要表现为皮肤硬化、变薄,严重者可能导致内脏器官功能受损。

    5. 雷诺现象:雷诺现象是指肢端血管痉挛,导致手指或脚趾出现苍白、发紫、疼痛等症状,多在寒冷或情绪激动时发作。

    除了上述症状外,结缔组织病还可能伴随发热、关节疼痛、肌肉疼痛、乏力等症状。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

    为了预防结缔组织病,我们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劳累。此外,保持适当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也有助于预防结缔组织病的发生。

    在治疗方面,结缔组织病目前尚无根治方法,但通过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康复训练等综合治疗手段,可以有效控制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对于结缔组织病患者来说,选择合适的医院和科室进行治疗至关重要。建议患者选择专业、权威的医院就诊,以便获得更准确、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总之,结缔组织病是一种需要我们高度重视的疾病。了解其早期症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及时就医,是预防和治疗结缔组织病的关键。

  • 乳房发热,可能是身体在发出某种信号。这背后可能与多种因素相关,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的是,乳房发热并不等同于乳房疼痛。乳房疼痛通常与乳腺疾病有关,而乳房发热则可能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

    1. 乳腺炎:乳腺炎是乳腺感染的一种常见疾病,通常由细菌感染引起。患者可能会感到乳房局部发热、疼痛,甚至伴有红肿。治疗乳腺炎通常需要使用抗生素,如头孢克肟颗粒、阿莫西林胶囊等。

    2. 外伤:乳房受到撞击或挤压后,也可能出现发热现象。此时,患者可能会感到乳房局部疼痛、红肿。治疗外伤引起的乳房发热,可以通过冷敷和热敷交替的方式进行。

    3. 内分泌失调: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也可能导致乳房发热。例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月经周期紊乱等疾病都可能引起乳房发热。

    4.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可能导致乳房局部血管扩张,从而引起发热。此外,焦虑、紧张等情绪因素也可能导致乳房发热。

    5. 乳腺癌:虽然乳腺癌发病率较低,但也不能忽视。乳腺癌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但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乳房发热、疼痛等症状。

    为了明确病因,建议患者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乳腺彩超、乳腺钼靶等检查手段,可以确诊乳腺疾病。

    此外,日常生活中,我们还应注意以下几点,以预防乳房发热:

    1.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焦虑。

    2. 注意乳房卫生,定期清洗乳房。

    3. 避免长时间穿着紧身内衣,以免压迫乳房。

    4. 均衡饮食,保持良好的作息。

    5. 定期进行乳腺检查,以便及早发现疾病。

  • 宝宝持续高烧一直是家长们关注的焦点。高烧不仅会让宝宝感到不适,还可能隐藏着各种潜在的健康问题。那么,宝宝持续高烧究竟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宝宝高烧是由于各种内源性或外源性热原刺激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导致体温设定点上移。其中,最常见的诱因是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感染。

    1. 感染因素:细菌、病毒、支原体、寄生虫等病原体都可能引起宝宝高烧。感染会刺激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引发发热应激反应。根据临床观察,病毒感染引起高烧的概率较高。

    2. 自身免疫因素: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等,也可能导致宝宝高烧。

    3. 机体散热功能障碍:散热功能障碍会影响宝宝体温调节,导致高烧。

    4. 内分泌因素:某些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等,也可能引起宝宝高烧。

    5. 恶性肿瘤疾病:恶性肿瘤疾病也可能导致宝宝高烧。

    针对宝宝高烧,我们需要采取合适的退热方法。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退热方法:

    1. 物理降温:对于体温小于38.5℃的宝宝,可以采用温水敷额头、减少衣物等物理方法降温。同时,鼓励宝宝多喝水,有助于体温降低。

    2. 口服药物:对于体温大于38.5℃的宝宝,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退热药物进行退热治疗。

    3. 抗感染治疗:针对细菌感染,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头孢拉定、头孢呋辛酯等药物;针对真菌感染,可服用氟康唑胶囊等药物;针对流感病毒感染,可服用奥司他韦等药物。

    此外,宝宝高烧期间,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1. 补充水分:宝宝高烧期间,水分丢失较多,应及时补充水分。

    2. 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C有助于提高免疫力,预防感染。

    3. 注意休息:保证宝宝充足的休息,有助于身体恢复。

    4. 避免交叉感染:尽量减少宝宝到人多的地方,防止交叉感染。

  • 变应性亚败血症综合征,又称为变应性蛋白血症,是一种罕见但严重的儿科疾病。该病主要症状包括反复高热、关节疼痛、淋巴结肿大、全身无力以及头晕等。高热通常是该病的首发症状,热型多样,包括间歇热、弛张热、稽留热等。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皮疹、关节症状以及肝脾肿大。血液检查常显示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血沉加快,但血培养结果通常为阴性。

    由于变应性亚败血症综合征与免疫系统异常有关,因此抗生素治疗通常无效。然而,皮质类固醇和其他免疫抑制剂可以缓解症状。该病多见于4岁左右的儿童,成年患者也可见,但相对较少。

    为了预防和治疗变应性亚败血症综合征,患者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 注意保暖,预防感冒。

    2. 多饮水,保持身体水分。

    3. 避免去人多的公共场所,减少感染机会。

    4. 积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5. 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

    变应性亚败血症综合征的治疗需要综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生活方式调整以及心理支持等。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提高生活质量。

  • 宝宝发热恶寒是家长们常遇到的情况,这可能是由于宝宝受到了外邪的侵袭。那么,当宝宝出现发热恶寒的症状时,我们该如何应对呢?

    首先,家长可以尝试给宝宝盖上被子进行保暖。这样做不仅能帮助宝宝产生热量,还能减少热量的散发,让宝宝感到舒适。需要注意的是,这并不是为了捂汗,而是为了让宝宝感到温暖。

    恶寒发热是指宝宝同时出现恶寒和发热的症状。由于感受外邪的性质不同,寒热症状的轻重也会有所区别。恶寒重、发热轻,宝宝会感到明显的怕冷,并伴有轻微的发热。发热重、恶寒轻,则是指宝宝自觉发热较重,同时又有轻微的怕冷症状。恶寒发热是指宝宝自觉有轻微的发热,并遇风觉冷、避之可缓的症状。

    在宝宝发热恶寒的情况下,家长可以给宝宝准备一些温热发散的食物,如生姜红糖水,腹胀可加陈皮。葱白煮大米稀饭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宝宝可以少量多次地饮用。如果宝宝的情况比较严重,单靠食疗可能无法解决问题,建议及时就医。

    在宝宝发热恶寒时,如果宝宝怕冷无汗,可以在生姜红糖水中加入少量麻黄、杏仁、甘草。如果宝宝怕冷发热有虚汗,可以在生姜红糖水中加入桂枝、白芍和甘草。此外,中成药如外感风寒颗粒和九味羌活丸也是不错的选择。如果治疗效果不好,应及时带孩子到医院就诊。

    除了以上的方法,家长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观察宝宝的病情变化,如体温、精神状态等。
    •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宝宝受凉。
    • 给宝宝提供充足的水分,以防脱水。
    • 避免给宝宝穿得过多,以免影响散热。
    • 如果宝宝出现抽搐、昏迷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总之,当宝宝发热恶寒时,家长要保持冷静,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并密切关注宝宝的病情变化。如果宝宝的情况严重,一定要及时就医。

  • 身体发热但不发烧的情况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少见。遇到这种情况,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其可能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缓解。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身体发热但不发烧,指的是体温没有超过正常范围(一般为36.1-37.2℃),但仍然感到发热不适。这种情况可能由以下几种原因引起:

    1. 环境因素: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中,如炎热的天气、空调房间等,可能导致身体发热但不发烧。

    2. 饮食因素:进食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或者刚喝过热水、吃热食,也可能引起身体发热。

    3. 神经系统因素: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可能导致体温调节异常,引起身体发热。

    4. 内分泌系统因素: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内分泌疾病,可能导致体内产热增多,引起身体发热。

    针对以上原因,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缓解:

    1. 脱离高温环境:尽量待在阴凉通风的地方,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

    2. 注意饮食:适量摄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

    3. 适当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

    4. 药物治疗:对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和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疾病,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

    5. 日常保养: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适量运动、保持心情舒畅等。

    如果身体发热症状持续不缓解,或者伴有其他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 腰痛伴随发热是常见的症状,这可能是由于多种疾病引起的。以下是一些可能导致腰痛伴随发热的常见疾病:

    1、腰椎感染:腰椎感染通常由其他部位的感染,如上呼吸道感染引起。当感染加剧时,可能会导致腰椎感染灶,从而引起腰痛和发热。确诊后,应及时进行抗感染治疗。患者应保持良好的姿势,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避免重复动作,加强保暖,预防感冒,避免局部软组织充血水肿,形成无菌性炎症。

    2、妇科炎症:女性出现腰痛和发热,可能是由于妇科炎症引起的,如盆腔炎、子宫内膜炎等。确诊后,应及时进行治疗,以免影响生育能力。妇科炎症主要包括外阴炎、阴道炎、宫颈炎、盆腔炎等炎症。治疗方式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3、肾脏疾病:肾盂肾炎、肾结石等肾脏疾病也可能导致腰痛和发热。肾脏疾病包括肾结石、肾囊肿、急性肾功能衰竭、肾炎等。肾结石患者可以通过体外碎石或手术治疗。一些抗炎镇痛药物可以口服,如洛索洛芬钠和对乙酰氨基酚曲马多。同时,可以肌肉注射硫酸吗啡注射液或盐酸马钱子碱注射液。

    4、风湿性疾病:如强直性脊柱炎等风湿性疾病也可能导致腰痛和发热。这类疾病需要长期治疗和管理。

    5、其他疾病:如脊柱肿瘤、骨折等也可能导致腰痛和发热。

    腰痛伴随发热的患者,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暖,加强营养,避免剧烈运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 子宫内膜炎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其症状的严重程度会因个体差异而异。一些常见的症状包括充血性水肿、腹痛、发热、输卵管炎或盆腔炎等。当这些症状较为明显时,往往意味着病情较为严重。

    子宫内膜炎的发病原因主要是病原体从外阴或阴道侵入,引起子宫内膜充血水肿,出现炎性渗出物。严重的情况下,可能导致子宫内膜脱落形成溃疡。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腹痛、白带增多、白带异味,甚至出现血性白带。子宫触痛、压痛和反跳痛等症状也是较为常见的。

    当子宫内膜炎病情加重时,容易引发输卵管炎或盆腔炎,导致月经量过多、腰部酸胀等症状。因此,患有子宫内膜炎的患者需要及时治疗,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

    治疗子宫内膜炎的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通常采用抗生素等消炎药物,以消除病原体。手术治疗则适用于病情严重、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此外,患者还需要注意日常保养,如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等。

    子宫内膜炎是一种盆腔炎性疾病,主要发生在性生活活跃的育龄女性。虽然轻度病例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但重症患者可能出现发热、消化和泌尿系统症状。如果不及时彻底治疗,复发性炎症可能导致不孕症、异位妊娠和盆腔炎等严重后果,影响女性健康和家庭幸福。

    建议患有子宫内膜炎的女性在患病期间严禁性生活,以免引起新的感染。同时,避免阴道灌洗,注意淋浴或不要洗澡。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每天更换一次内衣,并立即清洗和晾干。此外,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建议多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 发热并非必然导致隔离。

    体温是判断发热的关键指标。一般来说,体温超过37.2℃可视为发热。根据发热程度的不同,可分为低热、中热、高热和超高热。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发热确实是一个需要警惕的信号。医生会通过检测血液、影像学和呼吸道分泌物等来排除新冠病毒感染。如果检测结果为阴性,则不会进行隔离,而是根据病情给予相应的治疗。

    发热的原因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感冒、肠胃炎等。除了发热,患者还可能出现咳嗽、鼻塞、流涕、喉咙痛、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针对这些症状,可以采取对症治疗,如使用退烧药等。

    发热时要注意水分补充。由于发热会导致体液流失,因此要适量饮水,以防出现脱水情况。特别是老年人,发热时更应注意补充水分和热量,避免出现低血压、休克等严重并发症。

    发热期间的食物选择也很重要。辛辣、刺激性食物会加重发热症状,应尽量避免。建议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稀饭、面条等。

    如果发热持续时间较长,或者症状加重,应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病情进行详细检查,以确定病因并给予相应的治疗。

  • 宝宝肺炎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呼吸道疾病,主要由病原体感染引起,严重时可危及生命。近年来,肺炎支原体阳性病例呈上升趋势,许多家长对此十分担忧。那么,宝宝肺炎支原体阳性不发烧该如何治疗呢?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肺炎支原体阳性并不一定意味着宝宝患有肺炎。肺炎支原体阳性可能是肺炎支原体感染,也可能是其他原因导致的。因此,在治疗之前,医生会结合宝宝的临床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如果宝宝肺炎支原体阳性,且出现发热、咳嗽、气促等症状,通常需要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由于肺炎支原体对青霉素和头孢类抗生素天然耐药,因此,医生会根据病情选择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阿奇霉素、罗红霉素等。

    除了药物治疗,家长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宝宝接触二手烟。

    2. 让宝宝保持充足的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3. 喂食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如稀饭、面条等。

    4. 多饮水,保持呼吸道湿润。

    5. 观察宝宝的病情变化,如出现呼吸困难、面色苍白等症状,应立即就医。

    此外,预防肺炎支原体感染也是至关重要的。家长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注射肺炎链球菌疫苗和流感疫苗,提高宝宝的免疫力。

    2.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避免宝宝接触烟雾、粉尘等污染物。

    3. 培养宝宝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不随地吐痰等。

    4. 加强体育锻炼,提高宝宝的体质。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