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直肠癌放疗是否痛苦,主要取决于病情和待放疗的一个反应,大部分的患者放疗以后会很痛苦,还出现很严重的胃肠道反应和一些放射性的毒副反应,也有小部分患者放疗以后不一定会有明显的反应。
放疗以后出现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主要取决于所用照射的射力,照射的剂量,照射的面积,照射的速度以及病人具体的一些体质状况。
在放疗中往往出现直肠粘膜充血水肿和尿路刺激症状,症状表现为腹泻,肠痉挛出血,尿频,尿急,排尿困难,还有一些会出现恶心,呕吐,发热等一些症状。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痔疮和直肠癌有一个共同的症状为便血,痔疮倒不是一个可以威胁性命的病种,但是直肠癌却不一样,所以在区分时,就需要及时到医院做详细检查,很多人都把自己的便血现象当做是痔疮病发,其实背后的真相是直肠癌。
直肠癌会被痔疮掩盖吗?
俗话说“十男九痔,十女十痔”。此话虽有些夸张,但足以说明痔疮的发病率是很高的。痔包括内痔和外痔,分别指肛门齿状线(肛门处的解剖结构)上下两侧直肠上下静脉丛曲张形成的团块,曲张的静脉因排便等摩擦可破裂出血,或形成团块脱出,病人很痛苦。痔一般不对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但痔的存在容易造成其他疾病的误诊。
最近在工作中接二连三地发现了几例直肠癌在痔疮的“掩护”下,不断“生长壮大”,直至发生明显梗阻症状才确诊的病人。这使我想起了几年前一个邻居因患痔疮,经常托我从医院给带一些外用药膏。后来因症状加重,到大医院就诊,才发现了直肠癌,而且已是晚期。所以希望医务工作者、痔疮病人及家属一定要提高防癌保健意识,千万别让症状相似的痔疮掩盖了直肠癌。
痔疮与直肠癌最突出的相似症状就是血便,而且往往便的都是新鲜血。特别是直肠息肉和直肠癌早期(晚期肿瘤出血坏死可能有脓血便),除血便外无其他不适,很容易误以为是痔。另外直肠息肉或直肠癌容易压迫直肠静脉,使直肠静脉血液回流受阻而继发痔疮。
许多发生在结肠或直肠的恶性肿瘤,如果能够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效果是非常令人满意的。因此有便血的病人,无论有没有痔疮,都应定期去医院请医生做直肠或结肠镜检查。发现有痔疮常有的血便等症状时,一定要考虑排除肠道的其他疾病。在痔疮的治疗过程中,如症状长期无明显好转或反复出现便血亦应予以重视。千万别让小小痔疮耽误了对直肠癌等疾病的诊断。
温馨提示:
直肠癌并不是非常的可怕,可怕的是大家不能及时的发现自己患有此病,一再耽误最佳治疗的时间,但发现自己有便血现象时,不要自己给自己的病情下结论,及时到医院确诊,避免误诊,危害身体健康。
筛查和早期发现可以降低结直肠癌(CRC)的死亡率。仅十年来,出现了多种侵入性、半侵入性和非侵入性的筛查方式。随着对结肠镜检查质量的重视,提高了结直肠癌筛查和预防的效果,新技术在检测肿瘤方面的作用,如人工智能,也正在迅速崛起。
为了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研究者对各种筛查方式进行了研究。这些方式包括 基于粪便的方式,使用计算机断层扫描(CT)或胶囊内窥镜的半侵入式方法,通过乙状结肠镜或结肠镜直接观察远端或整个结肠。
多项随机对照试验结果显示,基于愈创木酯法检测粪便隐血试验(gFOBT)和乙状结肠镜检查可以降低CRC的死亡率。目前还没有发表结肠镜作为筛查工具的临床对照试验;然而,前瞻性队列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的结果支持其应用。
粪便免疫化学检测(FlT)尚未通过随机对照试验进行测试,但其有效性是有理论支持的,其对CRC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比gFOBT更高。CT结肠造影和多靶点粪便DNA检测还没有在前瞻性或回顾性研究中进行过探索,有一些研究对它们检测CRC的能力与结肠镜检查进行了比较。下文总结了结直肠癌筛查的建议和具体筛查方式的证据。
筛查建议
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USPSTF)建议对结直肠癌进行筛查,但没有确定首选方案;美国多社会工作组(USMSTF)提出了一种分层筛查方法,建议将结肠镜检查或FIT作为首选方案,然后再选择其他方案。
在大多数进行CRC筛查的国家, 建议的初始筛查年龄为50岁。USMSTF和美国内科医生学会建议,对于一般人群,初始筛查年龄为50岁。美国癌症协会(ACS)最新的CRC筛查指南建议,初 始筛查年龄为45岁,因为早发CRC的发病率大幅上升。USPSTF最近的建议草案也将开始筛查的年龄降低到45岁,但它将这一建议证据等级定为B类,对50-75岁人群进行筛查为A类建议。
美国胃肠病学会的临床指南建议将筛查年龄降低到45岁,这是一个基于极低质量证据的有条件建议。ACS和USPSTF的建议都是基于CRC流行病学以及计算机模型分析的结果,还没有研究证实CRC筛查对45岁-49岁人群的有效性。 CRC风险较高人群被建议在较早的年龄开始筛查,包括一级亲属中有CRC患者。建议这类人在40岁时开始筛查,或相对家族中被诊断出CRC最小年龄提前10年开始筛查。
对于患有炎症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结肠炎)、有CRC家族史或基因突变携带者的人来说,开始筛查的年龄和连续筛查的时间间隔是不同的,因为这些人群CRC的终生风险一直在增加。
在所有指南中,一致强烈建议对50岁-75岁人群进行CRC筛查(例如,USPSTF为A级)。一般来说, 大多数指南不建议在85岁以后进行筛查。对75-85岁的人应进行有针对性的筛查:如果以前没有接受过筛查,或者他们的估计寿命在10年以上,则建议接受筛查。一项评估了≥85岁年龄组筛查的研究显示,这一人群的预期寿命的增长很小,建议对老年人筛查的风险和益处进行仔细评估。
筛查方式
基于粪便的筛查方法
基于粪便的筛查方式包括gFOBT、FIT和包括FIT的多靶点粪便DNA检测。基于粪便的方法的主要原理是,CRC会引起隐性出血,可以从粪便中检测出来。基于粪便的筛查的好处是无创、低成本。gFOBT检测伪过氧化物酶活性,是对粪便中血红蛋白的间接测量,某些饮食和药物可能导致假阳性结果。Hemoccult Sensa(高灵敏度FOBT)对CRC的单次测试灵敏度达76%,特异度>85%。多项随机临床试验显示,使用基于粪便的筛查对降低CRC的死亡率有好处。这些临床试验表明了 每年或每两年筛查一次筛查的益处。
与gFOBT相比,FIT直接测量粪便,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大多数指南建议每年进行一次粪便检测,以筛查CRC,但美国医师协会建议 每两年进行一次gFOBT或FIT,而不是每年一次。这是基于一项研究的结果,该研究比较了每年或两年一次的gFOBT筛查效果,结果显示两个筛查队列的死亡率没有差异。
与FOBT相比,FIT有几个优点,包括使用一份而不是三份粪便样本,检测前没有饮食限制。一些研究将FIT与gFOBT和结肠镜检查进行了比较。一项纳入1996-2003年间19项研究的荟萃分析显示, FIT在检测CRC方面的总体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9%和94%。
结肠镜检查
粪便检查显示阳性都需要进行后续的结肠镜检查,有研究探索了粪便筛查阳性后进行结肠镜检查的时间间隔的临床影响。一项研究报告称, 粪便试验阳性后肠镜检查延迟超过6个月会增加死亡率。另一项研究显示,如果在FlT阳性后超过6个月才进行结肠镜检查,则整体CRC和IV期结肠癌的发生风险更高。
间接可视化筛查测试
CT结肠造影(CTC)或虚拟结肠镜检查是一种评估CRC的半侵入性方式,USPSTF和USMSTF认为可 每五年评估一次。对于大于10mm的病变,其灵敏度从67%到94%不等。这种检测方式的不利因素有:成本高、偶然发现的病变需要更多的医疗资源来进行评估,但整体效益较低,且在大多数中心没有基础设施可以在CTC检查的同一天进行结肠镜检查,如果发现息肉,需要进行第二次肠道准备以进行后续结肠镜检查。
结肠胶囊内镜检查
结肠胶囊内镜(CCE)是一种较新的非侵入性检查方法。2009年推出了第二代名为Pillcam-2的CCE检查,其对大于6mm病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8%和82%。CCE已被FDA批准用于因技术或其他原因无法完成结肠镜检查的患者。 还没有学会组织推荐CCE用于结直肠癌筛查。
基于血液的筛查测试
检测早期CRC和癌前息肉的血液测试非常受欢迎,可以提高筛查的接受率,减少筛查的危害和成本。检测mSEPT9 DNA的血液测试是FDA批准的检测,可用于拒绝其他筛查方式人群的筛查。对19项筛查研究的荟萃分析表明,其检测CRC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9%和92%。
该方法并未得到USMSTF或USPSTF的推荐,因为其灵敏度较低,成本较高,且有遗漏高风险病变的风险。其他潜在的血液标志物,如检测循环肿瘤DNA或基于血液的多组学标志物正在研究中。
直接可视化筛查测试
柔性乙状结肠镜作为一种筛查工具,已被证明能够大幅减少CRC的死亡数。切除癌前息肉,尤其是晚期病变,并在最早阶段诊断出CRC是这种检查方式的优势。队列研究表明,结肠镜检查可以大大降低CRC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但没有随机临床试验证实其有效性。波兰的一项国家级CRC筛查项目报告称,在超过17年的随访中,与普通人群相比,接受结肠镜检查的人,CRC 发病率降低了72%,死亡率降低了81%。
参考文献:
BMJ 2021;374:n1855
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医学中心
作者:毛息花,肯塔基大学公共卫生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癌症流行病学与慢性病流行病学。
近日某三甲医院门诊来了一名男性患者75岁,家属进来就说:“主任,你赶紧看看我家老爷子,已经好多天没大便啦!”边说边指着老爷子,老爷子说“我肚子疼”,主任查看了患者的眼睑后问“您多久没有大便了?最近体重有没有下降?”老爷子说:“我已经五天没有大便啦!体重在半年以来下降了15斤”。最后,主任对患者进行肛门指诊检查,发现肛门近端质地坚硬、有不规则肿块,指诊结束后患者表现为肛门剧烈疼痛,主任判断这位患者患有直肠癌,情况较为严重,所以主任建议患者住院化疗再进行手术治疗。
直肠癌的患者一般平时会出现无诱因的贫血、体重下降、便血、便秘或泄泻等,患者早期还可以出现大便变细,到晚期可以出现梗阻的症状。当直肠癌侵犯周边的脏器比如膀胱、尿道等会出现尿路刺激、下部疼痛等症状。
直肠指诊是最常见直肠癌检查方式,诊出率较高,可以进一步进行结肠镜的检查来诊断癌组织的大小、形状、位置等,还可以做病理检查来判定肿瘤的性质和病变程度。
1、饮食因素,高脂肪、低蛋白、低纤维、缺乏维生素食物会增加直肠癌的发病机会,摄入些过多的动物蛋白,也会增加直肠癌的发病,而平时爱吃一些蔬菜水果等食物的人。会将对减少直肠癌的发病率。
2、遗传因素,很多直肠癌的患者家族中并没有患有此病,但是如果家族中有相应直肠癌的患者,那么他们的后代发生这种疾病的几率远比平常人高得多。
3、其他炎症疾病,比如溃疡性结肠炎、肠道息肉,经久不愈也可导致直肠癌。
4、其他局部脏器肿瘤不能及时控制侵犯直肠,导致直肠癌
对于直肠癌早发现早治疗一般预后情况较好,临床多采用手术切除的方式治愈疾病。
1、多学习一些身体健康方面的知识,了解直肠癌的各方面知识,对于中老年人要定期的体检,及时筛查癌症病变。
2、合理的饮食方式,在平时合理安排饮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多吃蔬菜。水果和膳食纤维,少吃一些高脂肪食物。
3、加强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戒酒,增强机体免疫力。
在中国十大癌症中,直肠癌已连续12年位居发病率第一。门诊有年轻人增多的趋势,大肠癌早期发现治愈率很高。所以建议可以筛查不同类型的结直肠癌,发现得比较早。
全球范围内,由于饮食习惯越来越相似,大肠直肠癌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在2019年进行的一项新研究发现,在过去10年中,在七个高收入国家(加拿大、英国、爱尔兰、丹麦、挪威、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的年轻人中,50岁以下人群中结直肠癌和结肠直肠癌的发病率每年增加4%。
而且要预防大肠癌,除了要有健康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外,最重要的是要定期进行筛查。除人们所知的“粪便潜血”、“大肠镜”检查外,实际上还有许多不同的检查可供选择。
大肠直肠癌早期症状较少,但实际上95%的大肠癌是由息肉转变而成,息肉要变成癌症,可能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所以如果每5年做一次相关的检查,实际上就可以阻止大肠癌的发生。
如未进行大肠镜检查,也可先进行乙状结肠镜检查,虽然仅能看到1/3的大肠,但由于大部分大肠癌肿瘤生长在乙状结肠内,因此乙状结肠镜至少能筛查出一半以上的肿瘤。
大便潜血是筛查有渗漏的息肉,癌症,所以对于还太小的息肉或肿瘤,准确度并不高,因此也建议大便潜血每2年做一次,其他的检查每5年做一次。
普通人们通常用自我判断的症状来检测自己是否患有大肠癌,其实这些自我检测,大多是过于宽泛,如便秘,拉肚子,经常放屁,大便很臭,过多的肠道疾病就会出现这些问题。因此,与其用那些症状来判断,穷忧,不如早做检查,效果更好。
也有人认为这些症状“并非癌症”,而是普通肠躁症,结果不了了之,不但不去看医生,而且放任肠躁症一直不舒服,这也是一种错误的自我判断,因为肠道疾病也不仅仅是肠躁症。其结果可能是没有癌变,一直刺激肠黏膜下,便冒出癌来。
推荐为出现肠道症状3周,无任何改善,一直持续,就去找胃肠肝胆科,或大肠直肠外科医生做检查,有必要的话也可以做乙状结肠镜检查确定肠道黏膜健康状况。
很多人在被告知患上直肠癌后都十分郁闷,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患上这种疾病的,这对于疾病的治疗也是相当不利的,因为医生都是根据具体病因制定治疗方案的。接下来我们就请这方面的权威专家为大家讲解直肠癌的四个病因吧,希望大家可以耐心往下看。
1、饮食结构(酸性食品与碱性食品):
癌症患者是一个典型的酸性体质,而酸性体质的由来有恰恰是酸性食品的摄入过多或是生活习惯的错误。癌细胞是一个典型的喜酸性细胞。酸性体质的形成是正常的细胞癌化,是已经形成的癌细胞加倍的生长。且流行病学研究显示结直肠癌的发生与经济状况、饮食结构有明显的联系。
经济发达地区、饮食中动物脂肪和蛋白质所占比例高、纤维素含量低的地域和群体发病率明显高。饮食结构与结直肠癌发生之间的关系确切机理尚不完全清楚,一般认为可能与动物脂肪的代谢产物、细菌分解产物以及由于低纤维素饮食状态下,肠蠕动减慢,肠道的毒素吸收增加等因素有关。
2、结肠息肉:
结肠息肉可分为腺瘤性息肉、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和错构瘤性息肉。根据息肉的组织学结构腺瘤性息肉可分为绒毛状息肉和管状息肉;根据结肠息肉的多少及其遗传性,腺瘤性息肉又可分为单发、多发和家族遗传性息肉病。这是引起直肠癌的原因之一。
3、结直肠慢性炎症:
酸性体质造成了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血吸虫病形成的肉芽肿等与结直肠癌的发生有直接的关系。其病程愈长,发生结直肠癌的可能性愈高,患病20年以上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结直肠癌的发生率约为20-40%。
4、遗传因素:
除了家族性息肉病或溃疡性结肠炎恶变的引起的结直肠癌患者外,在其他结直肠癌患者中,约有5-10%的患者有明显的家族肿瘤史,统称为遗传性非家族息肉病性结直肠癌,又称Lynch综合征。
由此可见引起直肠癌的原因主要有四个,相信直肠癌患者已经从中知道这些原因,另外大家在生活中尽量要避免这些因素。不过万一患上直肠癌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也要在第一时间去医院接受治疗,这样就可以把疾病控制在萌芽状态,不会伤害到自己。
肠道菌群也会“叛变”?我们把这一现象叫做菌群失调,包括比例失调和位置转移两方面。有研究显示,失调菌群中的一些有害菌,以及它们产生的代谢产物,可能和结直肠癌的发生有关!可见,菌群“叛变”可不是小事,我们要注意调节。
1. 什么是肠道菌群?
寄居在人体肠道内的大量微生物构成的群体,就叫做肠道菌群。伴随着婴儿的第一声哭泣,肠道菌群的祖先们随着空气迁入我们的肠道,在此定居下来,并不断地发展壮大,最终发展为一个数以百万亿计量的庞大群体。这些微生物的数量甚至要超过人体的细胞总数,组成了肠道中的“另一个你”。
病毒、细菌、古细菌和真菌都是肠道菌群中的一员,最多的是细菌。到目前为止,在人体肠道中已经鉴定出超过1000种细菌,其中核心菌群约有160种,被不同的个体所共享。各种菌群之间,以一定的比例共存,共同维持了肠道“生态圈”的平衡。
肠道菌群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共生菌,如双歧杆菌、类杆菌等,它们是族群中的优势群体;第二类是条件致病菌,如肠球菌、肠杆菌,当机体出现免疫力低下等问题时才会抓住机会诱发疾病;最后一类是病原菌,直接威胁着我们的健康,但是这种细菌数量最少,往往只是“过路菌”。[1]
2. 肠道菌群的作用
肠道菌群加起来一共有2斤重,相当于肝脏的重量,它同时在人体消化、代谢、免疫等各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而被称为人体的另一大“器官”。肠道菌群能帮助我们发酵膳食纤维等难以消化的物质,也能分解产生短链脂肪酸“滋养”肠壁,还能刺激肠道免疫系统的发育[2]。最新研究显示,肠道细菌还能释放一些物质影响人的大脑,让我们和细菌在食欲上“达成一致”!
3. 菌群失调和结直肠癌的关系
肠道菌群失调包括比例失调和定位转移两大类[1]。简单来说,肠道中的共生菌等有益菌减少,条件致病菌、致病菌等有害菌增多;或者肠道微生物离开肠道,向肝、肾、脾等肠外组织转移,就会导致宿主菌群失调,引发生理功能的紊乱,进而诱发各种疾病的发生。
越来越多的研究都显示,肠道菌群失调和结直肠癌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结直肠癌组织和邻近黏膜处常常发生明显的菌群失调现象。虽然目前为止,我们尚不清楚菌群失调究竟是肠癌的原因还是结果,但是也取得了不错的进展,其中的一些关键细菌(如具核梭杆菌、pks+大肠杆菌等)和菌群代谢物(如次级胆汁酸)已经逐渐被揭示出来。这些致病菌可能通过造成DNA损伤、抑制正常免疫等方法参与肠上皮癌变的过程。[3]
肠道菌群数量庞大、功能多样,是人体的另一个“器官”,能辅助消化、参与代谢、协同免疫。它同时被证实和结直肠癌的发生密切相关,我们对此不能掉以轻心,平时要多注意补充益生菌。
对于早期结直肠癌患者,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式。但很多患者在诊断时就是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5年生存率大约为14%。对于这些患者,化疗是主要的治疗方式。常见的药物包括 伊立替康或奥沙利铂为基础的组合方案,如5-氟尿嘧啶(5-FU)、亚叶酸钙和伊立替康(FOLFIRI);5-FU、亚叶酸钙和奥沙利铂(FOLFOX);5-FU、亚叶酸钙、奥沙利铂和伊立替康(FOLFOXIRI);卡培他滨和伊立替康(CAPIRI);卡培他滨和奥沙利铂(CAPOX)。
上述疗法的中位生存期为17-23个月。靶向疗法(如针对EGFR和VEGF的抗体)改善了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总生存期(OS)。
像许多恶性肿瘤一样,结直肠癌是一种异质性疾病,亚型以基因变异为特征。例如,BRAF基因突变发生在约12%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中。BRAF V600E突变结直肠癌患者的中位OS为11个月,表明预后不佳,而且对标准疗法缺乏反应。在所有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中, 非V600E的BRAF突变发生率为2.2%,大多是临床上独特的结直肠癌亚型,预后良好。
尽管目前没有针对非V600E的BRAF突变结直肠癌的治疗建议,但该亚型患者的预后与野生型RAS/BRAF(RAS WT/BRAF WT)患者相似。一些病例报告表明, 抗EGFR治疗可能会使非V600E的BRAF突变结直肠癌患者受益。
BRAF突变结直肠癌的治疗
BRAF突变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有许多治疗选择。过去几十年来,系统化疗一直主要的治疗方法。NCCN指南指出,联合化疗可提供生存获益。 一线化疗方案包括FOLFOX、FOLFIRI、卡培他滨+奥沙利铂。
TRIBE研究评估了FOLFIRI+贝伐珠单抗与FOLFOXIRI+贝伐珠单抗作为508名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初始疗法的疗效。其中有28名BRAF V600E突变患者加入研究(FOLFIRI组12名患者,FOLFOXIRI组16名患者)。RAS和BRAF野生型亚组患者的中位OS为37.1个月,BRAF突变亚组为13.4个月。
TRIBE研究的BRAF V600E突变患者中,FOLFOXIRI+贝伐珠单抗组的中位OS为19.0个月,而FOLFIRI+贝珠伐单抗组为10.7个月。根据对治疗效果和BRAF突变状态的分析,BRAF V600E突变的患者似乎与BRAF野生型患者一样,可从FOLFOXIRI方案中得到更大益处。
然而,这些发现在后续的III期TRIBE-2试验中没有得到证实,在该试验中,患者被随机分配到FOLFOXIRI+贝伐珠单抗组或FOLFOX+贝伐珠单抗后再进行FOLFIRI+贝伐珠单抗治疗组。此外,最近对五项随机试验进行了荟萃分析,将FOLFOXIRI+贝伐珠单抗与双联+贝伐珠单抗进的疗效行了比较,在亚组分析中 未能显示FOLFOXIRI+贝伐珠单抗的任何优势。因此,对于BRAF V600E突变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三联化疗方案相比二联化疗方案用于早期治疗的明显益处, 相关证据还不充分。
也有指南建议对一些BRAF突变结直肠癌患者采取靶向治疗。BRAF突变肿瘤患者似乎也可以从抗VEGF治疗中获益。其他VEGF抑制剂,如雷莫芦单抗和阿柏西普,基于类似的作用机制,可能会有潜在的治疗效果,但在BRAF突变结直肠癌患者中的证据有限。
EGFR单克隆抗体 西妥昔单抗和帕尼单抗被美国FDA批准用于KRAS和NRAS(RAS)野生型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BRAF V600E突变结直肠癌肿瘤被推测认为对EGFR抑制剂有抵抗性。目前只有有限的证据表明,在BRAF突变转移性结直肠癌中,化疗基础上加入抗EGFR治疗可能会带来临床益处, 对前瞻性试验的回顾性分析没有显示出抗EGFR治疗有明显的额外益处。
此外,西妥昔单抗和伊立替康联合±维罗非尼,在转移性BRAF V600E突变转移性结直肠癌的二线和三线治疗中效果不大。在难治性治疗患者中,EGFR靶向疗法对BRAF突变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单药有效性不高,因此,根据少量患者的数据,提示该疗法无法为这些患者带来益处。
在BEACON 结直肠癌研究的最新分析中,相对于对照组, 康奈非尼+西妥昔单抗方案明显改善了OS,中位OS为9.3个月,而对照组为5.9个月。在康奈非尼+西妥昔单抗方案中加入比美替尼时,疗效相似,相对于对照组,两种方案的疗效和生活质量评估都有明显改善,这些患者都是BRAF V600E突变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在之前接受过一次或两次治疗后疾病出现了进展。
在上述研究最新的分析中,ORR结果分别为:三联疗法26.8%,双联疗法19.5%,对照组为1.8%。对于中位PFS,三联疗法、双联疗法和对照组的中位PFS分别为4.5个月、4.3个月和1.5个月。接受三联疗法的患者中有58%出现了3级或以上的不良事件,双联疗法组为50%,标准疗法组为61%。
指南建议
NCCN最新发布了指南,提出了BRAF突变转移性结直肠癌相关的检测和治疗建议。在检测方面,NCCN建议所有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应对肿瘤组织进行RAS(KRAS和NRAS)和BRAF突变的基因检测分型。 任何已知KRAS突变(2、3、4外显子)或NRAS突变(2、3、4外显子)的患者,不应使用西妥昔单抗或帕尼单抗治疗。BRAF V600E突变使得患者不太可能对帕尼单抗或西妥昔单抗产生反应,除非同时给予BRAF抑制剂。
NCCN建议诊断为IV期疾病时,对肿瘤组织(原发肿瘤或转移灶)进行BRAF基因检测。BRAF V600E突变的检测可在福尔马林固定的石蜡包埋组织上进行,通常通过PCR扩增和直接DNA序列分析来进行。等位基因特异性PCR、NGS和免疫组化是检测这种突变的其他可选方法。
目前的NCCN指南推荐 将联合化疗作为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法,包括有BRAF突变的患者。一线化疗方案通常包括基于伊立替康或奥沙利铂的组合。如前所述,也可加入贝伐珠单抗。
BRAF V600E突变的转移性结直肠癌在一线治疗后出现进展,NCCN推荐的后续系统性治疗包括除了用西妥昔单抗或帕尼单抗外,还可以联合使用康奈非尼。在最新版的NCCN指南中,针对BRAF V600E突变的转移性结直肠癌,包含达拉非尼+曲美替尼+西妥昔单抗或帕尼单抗、康奈非尼+比美替尼+西妥昔单抗或帕尼单抗的三联疗法从治疗方案中被删除,NCCN的这一建议是基于BEACON 结直肠癌试验的最新结果。
参考文献:
Ann Oncol. 2021;32(8):959-967.
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医学中心
作者:卢秀玲,毕业自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曾在某知名医学网站担任医学总编辑,负责过肿瘤、心血管、内分泌等多个频道的内容产出。
近年来,结直肠癌已成为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结直肠癌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化疗、放疗和靶向治疗等。其中,靶向治疗作为一种精准治疗手段,在结直肠癌的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结直肠癌的靶向治疗主要针对肿瘤的分子靶点,通过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常见的靶点包括VEGF、EGFR、BRAF和NTRK等。针对不同的靶点,研发了相应的靶向药物,如贝伐珠单抗、西妥昔单抗、瑞戈非尼等。
那么,如何合理选择结直肠癌的靶向药物并优化用药顺序呢?首先,需要明确肿瘤的分子学特征,包括基因突变、基因融合等。通过分子检测,可以确定哪些药物对患者的肿瘤有效。例如,RAS和BRAF基因突变的患者,不能从EGFR单抗治疗中获益。
在药物选择方面,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肿瘤的靶点进行个体化治疗。对于需要肿瘤缩小的患者,可以选择抗EGFR单抗联合化疗;对于肿瘤负荷较小的患者,可以选择抗VEGF单抗联合化疗。在用药顺序方面,需要根据药物的特性进行优化。例如,抗EGFR单抗可以使肿瘤缩小,而抗VEGF单抗可以使肿瘤稳定,联合化疗可以提高缓解率。
此外,免疫治疗也成为结直肠癌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微卫星高度不稳定(MSI-H)的结直肠癌患者,免疫治疗疗效显著。而对于微卫星稳定(MSS)的患者,免疫治疗的应用前景值得期待。例如,瑞戈非尼联合PD-1单抗治疗MSS患者,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疗效。
总之,结直肠癌的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然而,如何合理选择药物、优化用药顺序,以及探索新的治疗策略,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近年来,结直肠癌作为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给患者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然而,随着医疗科技的不断发展,结直肠癌的治疗方法也在不断创新和进步,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副院长徐瑞华在第十届“CSCO-南方”肿瘤生物治疗与分子靶向治疗论坛上,分享了2016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关于结直肠癌的最新研究进展,为我国结直肠癌的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首先,徐瑞华副院长介绍了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的治疗共识。目前,伊利替康、奥沙利铂等药物在mCRC的一线治疗中疗效相当,而Folfox、Folfiri、Xelox等方案的疗效也相当。此外,部分患者可使用氟尿嘧啶类单药作为初始治疗,未来将实现基于分子指标为基础的精准治疗。
其次,徐瑞华副院长指出,肿瘤原发部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治疗疗效。研究发现,左半结肠癌的预后优于右半结肠癌,总生存率(OS)差异达19.3个月。此外,一线使用西妥昔单抗和贝伐珠单抗在不同原发部位疗效相异。因此,肿瘤部位可作为生物标志物,为患者提供个体化治疗。
此外,徐瑞华副院长还介绍了免疫评分与复发时间的相关性。研究发现,免疫评分高的患者复发时间(TTR)显著延长,低免疫评分可标记出高风险患者亚组。免疫评分可预测TTR、DFS(5年无病生存)和OS。
最后,徐瑞华副院长介绍了联合治疗mCRC的研究进展。Nivolumab±Ipilimumab方案在MSI-H患者中显示出良好的活性,Cobimetinib联合Atezolizumab治疗化疗难治的KRAS突变mCRC患者也取得了良好的疗效。这些研究进展为mCRC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直肠癌,作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治疗难度大、治愈率低,让许多患者和家属感到痛苦和无助。那么,直肠癌为什么会久治不愈呢?本文将从多个角度为您解析。
首先,遗传因素是直肠癌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研究发现,大约有25%的直肠癌患者具有家族史,这表明遗传因素在直肠癌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家族中如果有亲属患有直肠癌,其后代患病的风险会显著增加。
其次,直肠息肉也是直肠癌的重要诱因。直肠息肉是一种常见的良性肿瘤,但其中一部分息肉具有癌变潜能。特别是家族性多发性腺瘤息肉病,其癌变率高达25%左右。因此,对于患有直肠息肉的人群,需要定期进行随访和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癌变风险。
此外,慢性炎症性疾病也是直肠癌的重要诱因之一。长期的慢性炎症刺激,如慢性细菌感染、血吸虫病、阿米巴痢疾、溃疡性结肠炎等,可能导致肠道粘膜发生癌变。
除了上述原因,不良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环境因素等也可能增加直肠癌的发病风险。例如,长期吸烟、饮酒、高脂肪饮食、缺乏运动等,都会增加直肠癌的发病风险。
针对直肠癌的治疗,目前主要采用手术、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方法。手术是直肠癌治疗的主要手段,通过手术切除肿瘤及其周围组织,可以达到根治的目的。放疗和化疗则用于辅助治疗,可以杀灭残留的癌细胞,提高治愈率。
对于直肠癌患者来说,术后护理同样重要。术后需要定期进行随访,监测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复发和转移。同时,患者还需要注意饮食、锻炼等方面,提高生活质量。
总之,直肠癌久治不愈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遗传因素、直肠息肉、慢性炎症性疾病、不良生活习惯等。了解这些原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防和治疗直肠癌。
直肠癌作为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许多患者在得知自己患上直肠癌后,都十分担忧和焦虑,不知道该如何选择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一、直肠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
早期直肠癌的治疗主要以手术切除为主。通过手术切除肿瘤,患者有较高的生存率。但是,手术切除也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创伤,因此在术后需要加强营养和休息,提高患者的体质。
二、中晚期直肠癌的治疗方法
对于中晚期直肠癌患者,由于肿瘤已经发生扩散和转移,手术切除的效果有限。此时,治疗主要以放疗、化疗和中医药为主,并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1. 放疗:放疗可以通过高能量射线杀死癌细胞,减轻肿瘤对周围组织的压迫。但是放疗也会对正常组织造成一定损伤,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剂量。
2. 化疗:化疗是使用抗癌药物杀死癌细胞的治疗方法。化疗可以抑制肿瘤的生长,减轻症状。但是化疗的副作用较大,患者需要承受一定的痛苦。
3. 中医药治疗:中医药治疗可以调节患者的免疫功能,增强体质,缓解症状。中医药治疗可以与放疗、化疗等治疗方法结合使用,提高治疗效果。
三、直肠癌患者的日常保养
1. 注意饮食:直肠癌患者应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少吃油腻、辛辣食物。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有助于提高患者的免疫力。
2. 保持良好的心态:保持乐观的心态,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患者可以参加一些抗癌协会或抗癌团体,与其他患者交流心得。
3. 定期复查:直肠癌患者需要定期复查,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直肠癌作为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早期症状往往容易被忽视。为了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早期发现和诊断至关重要。本文将详细介绍直肠癌的早期症状、预防措施以及治疗方案。
一、直肠癌的早期症状
1. 大便习惯改变:排便次数增多或减少,腹泻或便秘,排便不尽感,便前有肛门下坠感,大便进行性变细。
2. 便血:直肠癌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早期肿瘤较小时可能不出现便血,随着瘤体增大,可出现粘膜糜烂、溃疡或肿瘤破裂导致的出血。
3. 脓血便和粘液便:直肠癌粪便检查中,潜血阳性,粪便中混有脓细胞及粘液。
4. 急、慢性肠梗阻:肿瘤侵犯导致肠管狭窄,引起肠腔阻塞,可出现完全性及不完全性肠梗阻。
5. 腹痛:肿瘤局部侵犯、肠道刺激、肠梗阻、穿孔等原因导致腹痛。
6. 贫血:急性或慢性出血,摄入障碍,胃肠功能紊乱,肿瘤对造血器官的破坏。
7. 全身恶病质:食欲减退、消瘦、乏力、贫血、黄疸或腹水。
二、直肠癌的预防措施
1. 健康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减少红肉和加工肉类的摄入。
2. 适量运动:保持规律的体育锻炼,提高身体免疫力。
3. 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是直肠癌的危险因素。
4.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大便潜血检查和肠镜检查,以便早期发现病变。
三、直肠癌的治疗方案
1. 手术治疗:早期直肠癌的最佳治疗方案是手术切除。
2. 中医药治疗:术后可用中医药进行综合治疗,如人参皂苷Rh2等。
3. 放化疗:适用于晚期直肠癌患者。
四、结语
直肠癌的早期症状容易被忽视,但早期发现和诊断至关重要。通过了解直肠癌的早期症状、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案,我们可以更好地预防和治疗这种疾病。
直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手术是直肠癌治疗的主要手段。然而,手术后的饮食恢复也是患者康复的关键。本文将围绕直肠癌手术后饮食恢复展开,特别是针对患者关注的韭菜问题进行探讨。
一、直肠癌手术后饮食恢复的重要性
直肠癌手术后的饮食恢复对于患者康复至关重要。合理的饮食可以帮助患者补充营养,增强免疫力,促进伤口愈合,预防感染等。因此,患者应遵循以下原则进行饮食恢复:
1. 逐步增加食物种类和数量,避免一次性摄入过多食物,以免引起消化不良。
2. 选择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如瘦肉、鱼、蛋、豆制品、新鲜蔬菜和水果等。
3. 避免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如辣椒、油炸食品、酒精等。
4. 适量饮水,保持大便通畅。
5.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在医生指导下调整饮食。
二、直肠癌手术后能否吃韭菜
韭菜是一种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的蔬菜,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等。然而,对于直肠癌手术后的患者,是否可以吃韭菜还需谨慎对待。
1. 适量食用:韭菜性温,有补肾壮阳、温中散寒的作用。适量食用韭菜可以促进肠胃蠕动,预防便秘。但过量食用可能导致消化不良、腹泻等症状,因此患者应适量食用。
2. 注意烹饪方法:韭菜不宜生吃,建议炒熟后食用。烹饪时避免高温油炸,以免破坏韭菜中的营养成分。
3. 患者具体情况:对于体质虚弱、消化功能较差的患者,建议在医生指导下食用韭菜。
三、直肠癌手术后饮食建议
1. 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糙米、燕麦、玉米等,有助于预防便秘。
2. 增加新鲜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量,如菠菜、西兰花、胡萝卜、苹果、香蕉等,提供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3. 选择低脂肪、高蛋白的食物,如鸡肉、鱼肉、瘦肉等,满足患者营养需求。
4. 适量食用豆制品,如豆腐、豆浆等,提供优质蛋白。
5. 适量食用坚果,如核桃、杏仁等,补充不饱和脂肪酸和微量元素。
总之,直肠癌手术后的饮食恢复至关重要。患者应根据自身情况,在医生指导下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促进康复。
结直肠癌,作为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病率持续上升。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结直肠癌在全球范围内每年新增病例超过100万,死亡人数超过60万。
结直肠癌的早期症状不明显,容易被忽视。因此,早期筛查和诊断至关重要。目前,结直肠癌的筛查方法主要包括粪便隐血试验、肠镜检查、影像学检查等。其中,肠镜检查是最为准确的筛查方法。
结直肠癌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放化疗、靶向治疗等。早期结直肠癌的治愈率较高,但中晚期结直肠癌的治疗难度较大。
除了治疗,预防结直肠癌也非常重要。以下是一些预防措施:
1. 健康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少吃高脂肪、高热量、高加工食品。
2. 适量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
3. 戒烟限酒:吸烟和饮酒都会增加结直肠癌的发病风险。
4. 定期体检:早期发现和干预可以大大提高结直肠癌的治愈率。
5. 高危人群要定期进行结直肠癌筛查。
直肠癌作为一种常见的肠道恶性肿瘤,其发病率逐年上升,主要与不良生活方式有关。本文将围绕直肠癌的治疗展开,重点介绍中草药在治疗过程中的应用。
一、直肠癌的治疗方法
1. 手术治疗:手术是直肠癌治疗的首选方法,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可分为根治性手术和姑息性手术。
2. 放化疗:放化疗是直肠癌治疗的重要手段,可提高手术切除率,降低复发率。
3. 中草药治疗:中草药在直肠癌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可辅助放化疗,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二、治疗直肠癌的中草药
1. 术前放疗联用口服化疗药:手术前服用卡培他滨片可以提高放疗的效果。从放疗的第1天起,开始口服化疗药。一共服用5个星期,每个星期服用5天,即5×5的方案。患者可想象自己还是个上班族,每周一到周五需要上班,周末休息。口服化疗药也如此,连吃5天,休息2天。这样更容易记住。每个医院的放疗时间在早中晚都不一样,但口服药还是要按照早晚各吃一次的方式服用。
2. 配合静脉化疗一起:静脉化疗1天,口服化疗药2周,休息1周。口服2周化疗药是连续服用,中间不休息。
3. 单独口服化疗药:适用于年龄较大,对化疗无法耐受的患者。开始时可尝试小剂量地吃,然后增加至常规剂量,这种方式虽然服药时间长,但患者更容易耐受。具体方法是吃2周口服药,停1周后再继续服用,如此循环至半年(术前加术后)。
三、直肠癌的日常保养
1. 饮食:直肠癌患者应尽量少吃烟熏食品、油炸食品,以及过于辛辣、刺激性强的食物。此外,下游项比较大的、动物脂肪较多的食物也尽量不要吃。这些食物会刺激胆酸分泌,胆酸量过高就会变成致癌物,会帮助癌细胞生长。
2. 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适当运动、保持心情舒畅等。
四、医院和科室
1. 患者应选择正规的医院进行治疗,以确保治疗效果。
2. 直肠癌的治疗涉及多个科室,如普通外科、肿瘤科、放疗科等。
牛奶作为常见的营养饮品,深受大众喜爱。然而,对于直肠癌患者来说,牛奶是否适合饮用一直备受关注。本文将围绕直肠癌患者能否喝牛奶这一问题,从疾病特点、饮食建议、生活习惯等方面进行详细探讨。
首先,我们要了解直肠癌的基本情况。直肠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生与饮食、生活习惯、遗传等因素密切相关。直肠癌患者多为30-60岁之间,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早期发现和治疗对于提高治愈率至关重要。
那么,直肠癌患者是否可以喝牛奶呢?答案是肯定的。适量饮用牛奶,无论是纯奶还是酸奶,对直肠癌患者都有益处。牛奶富含丰富的蛋白质、钙质、维生素等营养成分,有助于增强患者免疫力,促进康复。
具体来说,每天饮用250ml牛奶可以降低直肠癌的复发风险。此外,患者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避免油腻食物,适量摄入橄榄油等健康脂肪。
2. 增加蔬菜摄入,多吃胡萝卜等富含胡萝卜素的食物,有助于提高免疫力。
3. 坚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
4. 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5. 定期复查,密切关注病情变化。
总之,直肠癌患者适量饮用牛奶是可行的,但需注意饮食搭配和生活习惯。在医生指导下,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有助于患者康复。
我国直肠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给患者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许多患者在早期并未引起重视,导致病情延误,错失了最佳治疗时机。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直肠癌的早期症状、治疗方法以及如何通过日常保养延长寿命。
一、直肠癌早期症状
直肠癌的早期症状并不明显,容易被忽视。常见的症状包括:
当出现上述症状时,应及时就医,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二、直肠癌治疗方法
直肠癌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放化疗和药物治疗。
三、直肠癌日常保养
1. 饮食调理:直肠癌患者应保持饮食多样化,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粗粮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避免高脂肪、高热量、辛辣刺激性食物。
2. 适当运动: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有助于病情恢复。
3. 保持良好心态: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有助于病情的恢复和预后。
四、直肠癌预后
直肠癌的预后与病情分期、治疗方法、患者体质等因素有关。早期直肠癌预后较好,中晚期直肠癌预后相对较差。
总之,直肠癌患者应保持积极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做好日常保养,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