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这是一个肠癌术后腹壁转移瘤的患者。
病人1年前因肠癌在当地医院手术治疗,术后出现腹部感染,再次手术行减张缝合后伤口预后,但是留下了非常严重的疤痕。
一月前,患者出现明显的腹痛,起床,活动疼痛加重,甚至步行也会出现腹痛,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4、海扶聚焦超声消融,属于无创治疗,治疗精度属于毫米级,相比其它治疗更加安全有效,不过依然有损伤肠道和皮肤的风险。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一天要上三次厕所,48岁的何女士担心自己罹患了大肠癌,所以来到医院想检查一下。
医生告诉何女士,从你描述的情况来看,虽然一天有三次大便,但是排便习惯很规律,而且大便的性状和颜色也没有什么异常,所以罹患大肠癌的可能并不大。
不过为了万无一失,何女士还是接受了肠镜检查,通过检查,最终排除了大肠癌。
事实上,像何女士这样的患者不是很多,有些人,一天好几次大便,他们特别担心,担心自己是不是罹患了大肠癌,有些人,好几天才解一次大便,他们也担心自己是不是罹患了大肠癌,今天,我们就重点来说说,一天三次大便和三天一次大便,究竟哪个有异常。
第一,一天三次大便,是腹泻吗?
很多人觉得大便次数太多不好,因为是腹泻的信号,事实上,仅凭次数来判断是不是腹泻,其实并不正确,很多人虽然大便次数多,但是大便的颜色,外观都完全正常,腹泻,通常有大便性状的改变,大便呈稀水样或蛋花汤样,没有形状。
单纯从大便的频率,并不能判断是不是大肠癌,还要看大便的性状,以及排便是否规律。
第二,三天一次大便,是便秘吗?
很多人想每一天都有大便,因为觉得大便里有很多毒素,及时排出才能更有利于身体的健康。
可也有一些人,三天才解一次大便,他们担心,这么久才解一次大便,毒素会伤害肠道。
事实上,是不是便秘,不能只看大便的次数,还需要看大便排出是否困难,大便是否干结,大便的颜色和性状是否正常。如果这些都很正常,那么问题也不是很大。
每个人的排便习惯不同,有的人一天一次,有的人一天两次,有的人两天或三天才一次,但只要大便性状,颜色,排便习惯正常,那么,就无需担心。
大肠癌多发生在中年以上的男性,以40~70岁最为多见,但20世纪末发现30岁以下者亦不少见。男女两性发病比例约为2:1。本病和其他恶性肿瘤一样,发病原因仍不清楚,可以发生在结肠或直肠的任何部位,但以直肠、乙状结肠最为多见,其余依次见于盲肠、升结肠、降结肠及横结肠。癌瘤大多数为腺癌,少数为鳞状上皮癌及粘液癌。本病可以通过淋巴、血液循环及直接蔓延等途径,播散到其他组织和脏器。
转移是恶性肿瘤特有的生物学特性,是肿瘤患者致死的首要原因,胃癌亦是如此。现代医学除了手术、放化疗等方法外,尚无控制肿瘤转移的特有手段。中医药以其独有的辨证论治的体系,在控制肿瘤转移方面的优势已有所体现,并得到医学界的重视及肯定。
转移是恶性肿瘤特有的生物学特性,是肿瘤患者致死的首要原因,胃癌亦是如此。现代医学除了手术、放化疗等方法外,尚无控制肿瘤转移的特有手段。中医药以其独有的辨证论治的体系,在控制肿瘤转移方面的优势已有所体现,并得到医学界的重视及肯定。
临床发现,胃癌患者术后出现转移多在3 年之内,若手术不彻底,转移出现的时间会更快。因而在这个时期,在治疗原则上,应把控制肿瘤转移作为“重中之重”。对胃癌患者来说,手术无疑是对机体的一次重大的打击,在手术后1 年内应侧重在术后调养上做文章。由于手术致机体正气亏虚,使癌瘤“乘虚而入”,而引发肿瘤的转移,所谓“至虚之处,乃容邪之所”。因此,在治疗上,应针对手术所造成的气、血、阴、阳虚损之证,采取益气、养血、补阴、温阳加以纠正,使癌瘤无藏身之所。而对因手术造成的痰、瘀、毒聚的邪实之证,应予化痰解毒、活血化瘀之法加以祛除,使机体不因痰、瘀、毒之邪而造成机体功能失调,引发肿瘤的转移。
放疗为胃癌常用治疗手段之一
临床上,要有60- 70 %的胃癌患者接受过放疗。临床上,放疗所引发转移这一现象,被形象地喻为“赶鸭子”。有专家认为:“放疗是1/ 3 烤好,1/ 3 烤跑,1/ 3 没效。”目前,对于放疗促转移的原理考虑是放疗使机体免疫力下降,导致肿瘤的转移。中医药在放疗过程中,常用养阴生津、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法则配合治疗。大量的临床研究证明,放疗同时应用中医药治疗有一定的抗肿瘤转移的作用。
化疗对于胃癌肿瘤有控制作用
但是,在临床上也常常见到由于化疗剂量大、病人体质差等因素,使病人免疫力下降,而促使肿瘤转移加快。因此,在治疗上,应遵循个体化等原则化疗。中医药常采用扶正培本、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等法则伍用化疗。以扶正培本为主,提高机体免疫力,达到控制肿瘤转移的目的。
得病以后最重要的就是及时治疗,但是在手术后如果没有做好相应的护理,这对病人的身体恢复也是非常不好的。特别是在做了腹部的相关手术以后,是更加需要有针对性的护理的,还有就是饮食上的调整。现在就给大家简单介绍下腹部手术之后的患者应该需要需要哪些事情。
手术后的患者采取的卧床姿势是否正确,可以直接影响到患者的身体安全问题。在术后全身还处在麻醉状态没有清醒的时候,此时应该采取平躺的姿势并把头转向另一方,这样是为了防止食管中的食物进入食道管引起呕吐。如果是硬膜外麻醉手术或者是腰部麻醉手术以后,应该及时平躺6小时,此时要注意不要枕头,这样可以减轻麻醉后头痛症状的发生。如过腹腔内有感染发生,建议可以采取半坐卧位的姿势,这样有利于腹腔中的流出物汇聚于盆腔中,可以有效预防膈下脓肿的发生。
在做了中小手术以后,一般饮食则不需做严格的限制。通常在做较大的手术以后,需要等到术后正常的排气或者排便后以后,才能恢复饮食。饮食原则是先好消化、易吸收的流质食物开始,然后慢慢过度到正常的饮食。比如先从白开水、豆浆等这些饮料开始,然后再添加大米粥、小米粥和牛奶,主食可以先从烂面条、面片之类的,最后变成到普通的饮食。但是要记住不要喝酒还有碳酸饮料,会产生气体以免出现肠道胀气。
术后一定不要乱动就是活动范围过大,切记不要随便的打开包扎伤口的纱布,更不能用手去膜伤口或者沾水之类的。要保持伤口干燥是极其重要的,如果不小心碰脏了纱布,应该马上找医护人员及时更换,以防止进一步加剧伤口的感染和化脓。
一般性的局部麻醉手术,只要是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应该尽早恢复适当的活动。如果是做了大手术后的患者,可以在第二天医护人员的指导和帮助下,做一些深呼吸的运动和四肢的伸展的活动,可以慢慢的增加活动量和活动范围。家属陪护的人可以帮助患者按摩或捶打背部,同时再让患者用力的咳嗽,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减少肺部的感染其他并发症,甚至也不会造成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更有利于胃肠道和膀胱正常功能的及时恢复。
以上就是腹部疾病患者术后护理的要点,需要患者重视起来为日后康复做准备。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为追求更高品质的生活,养生也成为很多人热衷的话题。处于信息时代的我们,几乎每天都会收到各式各样的信息和新闻,网上也出现很多的“养生专家”。就在2019年,拥有诸多追随者的养生专家梅墨生因罹患肠癌去世,终年59岁,引发众人唏嘘。
据悉,梅先生年少时学习长拳,青年时研习太极,一直注重养生,在各种报刊杂志上发表过许多养生经典理论文章,教育大家注意养生。然而梅先生去世时年仅59岁,还未到退休年龄,和中国人均寿命76岁差距一个“青春少年”的时长。他原本并不为大众所知,却因为“养生大师”“太极大师”与过早逝世联系在一起,吃瓜群众陷入无尽的思考。照理说他不应该这么早就去世了,其实我们在日常养生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误区。
反思:这3种养生误区要避开
其实类似梅先生这样英年早逝的还有其他案例,比如有着“药中茅台”美誉的国药同仁堂,早在2008年,其董事长张生瑜却因心脏病突发逝世,年仅39岁!按道理,中药在养生领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并未挽留住少壮掌门人的生命。这些养生专家反而比普通人更早去世的案例提醒我们以下3种养生误区要避免。
1)养生不能靠长期吃保健品
很多那些所谓的保健品,往往会夸大功效,同时打着营养、无毒副作用的旗号,但其实无论如何,至少都会经过肝脏代谢,会增加肝脏负荷,怎么可能没有副作用?其实平常饮食均衡,就已经满足了对各类营养的需求。如果没有维生素缺乏的症状,通常也没有必要服用相应的保健品,否则可能带来一定副作用。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一些无良商家声称保健品可以替代药物,如能降糖、降压,这会导致一些不明真相的养生爱好者放弃规范的药物治疗,从而导致疾病进展!
2)养生也不能忽视身体的“预警信号”
梅先生很注重养生,但是也因为他觉得自己身体很好,所以很少进行体检,而且据悉,早在2018年他就已经有胃肠道不适的症状,但是他没有及时的就医,而是觉得可以用养生的手段自我调理。其实平时如果是一些小毛病,确实我们均衡饮食,锻炼身体是可以发挥自我的抵抗力解决的。但是有些时候有些症状其实是身体一些隐藏疾病的预警信号。特别是对于50岁以后的人群,最好每年都进行一次体检,出现一些不适症状应该及时去医院进行检查,才能早诊断、早治疗。
3)养生不能过于依赖自身“排毒”
很多养生大师都对于去医院就医十分反对,对做手术、吃药等更是嗤之以鼻,反而崇尚自我代谢排毒。其实我们身体产生的代谢废物都会通过呼吸、尿液、粪便等途径排出体外,除非是肾脏等排泄器官功能衰竭,一般体内不会有所谓的毒素存留,而强行通过进食药物或者所谓“淋巴按摩”的方法来达到所谓的“排毒”是不科学的,反而会损伤身体健康。
结语
总之,养生专家梅墨生先生的早逝让我们反思养生的意义,一方面我们不是全盘否定科学养生对健康的价值,但同时我们更要意识到,强调科学养生的重要性,如果是违背医原理,给自己制定的条条框框,违背生理需要、违背自然规律,对身体不但无益处,反而可能会导致自己早逝。
(文中部分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在此对图片作者表示感谢,如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我将删除。)
结直肠癌之所以为生命健康带来巨大威胁,主要原因就是症状不明显,大多数人不会察觉;一旦发现,通常已经到了晚期。虽说大多数人刚刚患上结直肠癌的时候无声无息,但当有一些症状出现时,我们就需要格外注意,是不是你的肠道在跟你“闹情绪”。
结直肠癌的早期预警信号
想了解肠道健康,最直观的就是看粪便。结直肠的异常表现,有三个关键点,即黏液便、凹槽便、血便。
(1)黏液便:粪便中存在有大量的黏液被称之为黏液便。肠道在正常情况下会分泌黏液,不仅能够保护肠道黏膜,同时还能促进粪便的排出。当肠道有疾病时,黏液分泌比较多,伴随着粪便一起排泄出来,形成黏液便。
(2)凹槽便:正常大便是浑圆形状的,大便有凹槽就是指大便有压迹,一般是指排出的大便一侧有明显的压迫的痕迹,即凹槽;大多数是肠道肿瘤引起的。
(3)血便:血便是结肠癌的主要症状,也是直肠癌最先出现和最常见的症状。由于癌症肿块所在部位的不同,出血量和性状也各不相同。
除了这三点以外,结肠癌早期还会表现出腹泻与便秘交替、排便习惯的改变、全身乏力、消化道不适等。对于直肠癌来说,早期常出现肛门的坠胀感,以及排便困难,还有因为直肠压迫出现的肛门疼痛或大便带血等。如果发现自己或家人有以上症状,一定要尽快到医院进行检查。
风险人群,主动筛查
一般结直肠癌刚刚来临时无声无息、极为隐匿,这也是为什么肠癌发现率低的原因。那么结直肠癌的风险人群最好定期进行肠癌筛查。
哪些人群属于结直肠癌的风险人群?该如何筛查呢?
(1)风险人群:首先是有结直肠癌家族史的人属于高危人群;其次,本人曾患有肠道肿瘤,或8~10年长期不愈的炎症性肠病,以及粪便潜血试验阳性者。另外,体重指数(BMI)、吸烟史、饮酒史等也属于结直肠癌风险评估的因素。
(2)筛查方法:结肠镜是结直肠癌筛查的金标准;乙状结肠镜也可用于结直肠癌筛查,其对远端结直肠癌的灵敏度、特异性均较高;粪便免疫化学检测(FIT)对结直肠癌诊断灵敏度较高,但对癌前病变灵敏度有限,FIT阳性者需要进行结肠镜检查以明确诊断。
当然,结直肠癌的早期筛查还有其他方法,比如DNA检测、结肠CT等。选择什么方法,筛查结果怎样,一定要到正规医院咨询专业医师哦~
45岁的王先生最近半个月总是有便血的情况,开始以为是痔疮,到药店买了痔疮药,症状却始终没有好转,王先生上网一查,发现直肠癌和痔疮引起的症状很相似,而且有直肠癌的患者被误诊为痔疮,一拖再拖,结果发展为晚期。
吓得王先生赶紧来到医院检查,通过检查,医生排除了肠癌,不过像王先生这样的想法是正确的,发现问题,及时到医院检查,才能避免一拖再拖变成大问题。
那么,问题来了,究竟怎样的大便异常才提示是肠癌呢?
第一,便血,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忽视便血,痔疮虽然是引起便血的常见原因,但是大肠癌也会引起,大肠癌虽然没有痔疮的发病率那么高,但是一旦忽视,这种恶性肿瘤就可能发生远处转移,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可能错失最佳治疗时机,所以,对于便血患者,我们的要求是,无论你是不是痔疮,都应该做个肠镜检查,以排除肠道病变。
第二,大便性状改变,正常人的大便是黄色圆柱形,如果出现大便性状改变,比如出现大便变细,不成形,甚至像蛋花一样,则要引起重视,因为这可能是大肠癌的重要信号。
第三,排便习惯改变,有的人一天一次大便,有的一天两次,也有的好几天才解一次,但无论是哪一种,都不能简单认为是大肠癌,大肠癌的重要信号是排便习惯改变,排便变得毫无规律。
体内有癌,大便先知,大便出现三种表现,癌症可能已经到访,引起大便异常的最常见癌症就是大肠癌,要想明确,需要及时进行肠镜检查,遗憾的是,在我国,肠镜的普及度并不高,很多人已经出现大便异常,依然一拖再拖,最终导致肠癌不断进展,错失良机。
大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大肠癌的发病率从高到低依次为直肠、乙状结肠、盲肠、升结肠、降结肠及横结肠,近年有向近端(右半结肠)发展的趋势。其发病与生活方式、遗传、大肠腺瘤等关系密切。发病年龄趋老年化,男女之比为1.65:1。
大肠癌的发生与高脂肪低纤维素饮食、大肠慢性炎症、大肠腺瘤、遗传因素和其他因素如:血吸虫病、盆腔放射、环境因素(如土壤中缺钼)、吸烟等有关。
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其中包括直肠癌和结肠癌。流行病学统计表明,随着生活节奏的越来越快,作息不规律、不良饮食习惯等因素的增加,近年来肠癌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在当前的医疗条件下,肠癌若能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治疗效果是比较好的。有人说,身体发出三个“预警信号”,多半是肠癌缠身,具体指什么?这里首先要指出,仅仅靠症状来发现肠癌,其实是慢了半拍,因为一旦有症状发生,其实癌症已经有进展可能了,这点必须注意。
肠癌发生时,大便可能出现的3个警示信号
(1)排便次数异常(经常性便秘或腹泻)
我们都知道,排便正常是身体健康的一个体现。若平常一天排便是一到二次,但突然排便次数出现异常,而且持续很长的一段时间,在排便时会有肛门坠胀感、排便不尽感,这可能提示着我们的肠道是发生了某些变化。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出现经常性便秘或不明原因腹泻出现,那可能就是身体出现了肠息肉。肠息肉出现后就会越长越大,然后就会堵塞肠道。若放任不管,有变为肠癌的可能性。
(2)大便带血
46岁的张女士两年前就发现自己大便带血,她以为是痔疮,所以一直没太在意,加上平时工作忙,便自己去药店买了点痔疮膏擦。后来出血症状更严重了。于是,去医院就诊。医生建议她先做肠镜检查,结果出来竟是晚期直肠癌。
大便带血是肠癌最明显的症状,但是容易与痔疮混淆。在肠癌早期,还不是特别严重时,患者在大便时就会有血丝或者出现黑便。病情逐渐恶化时,患者在大便时就会出现大量暗红色血液,而且血液和粪便夹杂着,即便中带脓血。而且一般在出现这种状况后,也会出现贫血。由于长期大便出血,导致失血过多,患者会出现头晕等症状。
(3)大便突然变细
大便突然变细也可能是肠癌的早期征兆。早期的肠癌往往局限于肠黏膜和黏膜下层,但是随着病程的进展,肿块会慢慢向肠腔内凸起,导致肠管直径缩小,大便经过时就会受到挤压,因而导致排出的大便变细。若总是出现这种情况,应当及时去正规医院接受检查。
如果出现上述三个“预警信号”,该怎么做?
如果出现上述三个“预警信号”,应立即到正规医院的肛肠专科就诊,接受以下检查以明确诊断:(1)大便潜血试验,基本上可以证实大便是否带血;(2)直肠指诊,约百分之七十的患者可确诊有无患直肠癌;(3)做肠镜,这是直肠癌诊断的金标准。
总之,肠癌的防治需要我们注意饮食习惯,同时要知道,早期肠癌早期症状都是不典型的,要更多注意去做筛查,才能真正做到肠癌的早防早治。
俗话说,病从口入。有一种癌和“嘴馋”密切相关,饮食高脂、高油的胖人更受它的青睐,它就是结直肠癌。
英国一项研究显示,结直肠癌对男女的肥胖体型也有“要求”。
《生命时报》结合研究采访专家,告诉你结直肠癌更偏爱哪类胖人,并教你几个方法防住它。
受访专家
浙江大学肿瘤研究所所长、教授 张苏展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消化肿瘤内科主任 沈琳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针灸微创肿瘤科副主任医师 赵鹏程
发表在英国权威医学期刊《BMC Medicine》上的一项新研究发现,受肥胖影响的结直肠癌中,较高的身体质量指数(BMI)对男性风险更大;而较高的腰臀比(腰围除以臀围,测量腹部脂肪)对女性风险更大。
该研究涉及超过10万人,由英国布里斯托大学与国际癌症研究机构领导的研究团队完成,分析了不同的体脂测量方法对男性和女性结直肠癌风险的影响。
研究分析了肥胖与结直肠癌风险的性别和身体部位特异性的联系,以及肥胖相关代谢物是否可以解释肥胖与结直肠癌的关联。
研究对象来自结直肠癌遗传与流行病学联盟、结直肠癌跨学科研究和结肠癌家族登记中的58221例患者和67694例对照组参与者数据。
研究结果显示,男性BMI每增加约4.2千克/平方米,患结直肠癌的风险增加23%;在女性中,BMI每增加5.2千克/平方米,患结肠癌的风险增加9%。而腰臀比每增加0.07会使女性患癌症风险增加25%,而男性只增加了5%。
结直肠癌又被称为大肠癌,包括结肠癌与直肠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不断攀升。其发病主要有以下特征:
发病趋势年轻化
从临床看,过去专属于中老年人的大肠癌,现在已悄悄盯上年轻人。很多年轻人久坐少动,加上喜欢吃高脂肪、高蛋白、低膳食纤维的食物,很容易导致肠道运行不畅。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直肠癌的高危因素中环境因素占80%,主要与高脂肪、高热量、低纤维素饮食及缺少体力活动有关,还有一些结直肠癌与遗传关系密切。
大便带血就该警惕
直肠癌早期大多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仅感不适、消化不良、大便潜血等。从临床来看,80%的大肠癌患者都有便血情况。这是因为肿瘤长在结肠靠近肛门的位置,发生破溃出血,大便就会有血。
如果肿瘤长在升结肠,肉眼虽然看不到血,但大便潜血检查能发现。大肠癌除了有明显的大便带血,还会出现大便次数增多或便秘、粪便黏液增多、便不净及便后肛门坠胀、腹痛、腹部包块等,当出现这些症状时一定要及早就医。
四类人是高危群体
有大肠癌家族病史、多发性结肠息肉、慢性肠炎、肠道有绒毛管状腺瘤等人群,都是大肠癌高危人群。
大肠癌死亡率很高,是男性第二大、女性第三大癌症死因。数据显示,我国大肠癌患者5年生存率约为30%,而美国为64%,差距主要体现在对早期筛查的重视上。
目前,临床上筛查肠癌的有效手段主要有以下3种:
1.肛门指检
大部分直肠癌的发病位置较低,多在直肠下段。如果患者配合较好,肛门指检可以触摸到距肛周6~7厘米深的部位。
患有直肠癌的情况下,肛门指检能摸到高低不平的硬块,抽出手指时看到黏液和暗红色血液。因此,约90%的直肠癌,尤其是直肠下段癌,仅靠肛门指检就可发现。
在临床诊断中,肛门指检一般为2分钟左右,而且检查前后无特别注意事项,简单易行。
2.大便潜血试验
研究表明,每年做大便潜血筛查可降低16%的大肠癌死亡率。如果有大肠癌的家族史或其他肿瘤病史,抑或患有散发性息肉,不管有没有相应症状,都应定期做大便潜血试验。
大便潜血试验存在一定的假阳性概率,比如前一天吃了毛血旺或猪血、鸭血,检测结果就可能阳性。此时,医生会建议患者素食3天再去化验。如果还是阳性,提示肠道真有病变。
3.肠镜检查
肠镜是大肠癌诊断的金标准,但公众对肠镜的认知度和接受度都不太高,作为全面普查项目不太现实。
现在临床上主要推荐两种方案:
一般来说,75岁后不再建议做肠镜。在预期寿命不长的情况下筛查出早期肿瘤,带瘤生存或许还能再活10年;但做了手术,给机体造成创伤和打击,反而可能活不到10年。
现在的无痛肠镜、胶囊肠镜等技术,可使肠镜检查几乎没有痛苦。专家建议,如果以下4种情况中满足两种,建议尽早做预防性筛查:
需要提醒的是,近年来热门的肿瘤标志物并不是大肠癌筛查的常用手段。目前只有极少数肿瘤可用肿瘤标志物作为诊断标准,但大肠癌不在其中。
结直肠癌是一种名副其实的“富贵病”,经济越发达,生活越富足的城市发病率越高。《生命时报》结合美国“读者文摘杂志”网站刊文,总结了预防肠癌的7个日常好习惯。
少坐会
久坐不仅与患上心脏病、深静脉血栓形成、糖尿病和肥胖的风险升高有关,也与多种癌症的风险增加有关,肠癌就位列其中。
长时间坐着会导致体内炎症的积聚,慢性炎症是肠癌和其他一些癌症的诱发因素。
摄入粗粮
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的研究者对近200万人的数据资料进行回顾后发现,食用大量全谷物(尤其是糙米和燕麦)能起到预防肠癌的作用。
吃多脂鱼
欧米茄-3脂肪酸的最佳来源是多脂鱼类,如沙丁鱼、鲭鱼和鲑鱼。
美国马萨诸塞州总医院的研究者发现,肠癌患者每天至少摄入0.3克欧米伽-3脂肪酸(相当于每周吃一份多脂鱼),他们的死亡风险降低了41%。吃得越多,这一风险降低得就越多。
戒烟
吸烟会增加肠癌的风险,且这种作用在女性中更持久。美国癌症学会的研究者发现,戒烟长达十年的女性,因吸烟而患肠癌的风险仍然很高,而这种影响在男性吸烟者身上已经消失了。
多吃十字花科蔬菜
食用十字花科蔬菜(如西兰花和甘蓝)时,生成一种名为吲哚-3-甲醇(I3C)的物质,它可以把癌细胞扼杀在萌芽状态。
新加坡国立大学的研究者发现,硫代葡萄糖苷这种使十字花科蔬菜具有苦味的化合物,也能杀灭癌细胞。
控制体重
韩国中央大学的研究者对近3000名年龄在40岁以上的成年人进行调查发现,体重指数大于25的人患上肠息肉的几率高。虽然息肉大多无害,但部分最终会发展成癌症。
少喝酒
酗酒是结直肠癌的主要风险因素之一。浙江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研究者发现,每天喝酒超过4杯,患肠癌的风险升高21%。有证据表明,肠道中的细菌能将酒精转化为致癌物乙醛。
肉眼“便血”有真有假,要引起大家的重视,有可能是虚惊一场,也可能是病情恶化!
正常人的粪便因含粪胆素而呈黄色或褐素,当然婴儿的粪便跟正常的成年人有所区别,因含有胆绿素会呈黄绿色。
但是注意:前几天便血,这几天就没有了,有可能是肉眼“假便血”。因为大家粪便的颜色很容易受到食物或药物因素的影响而呈现“假阳性”。
因此,出现肉眼便血,大家先要识别这种“假便血”,识别这些假便血一点都不难,先回想下,自己近段时间是否服用或者摄入上述食物或药物。如果有,那么一旦停止服用这类药物或者摄入该类食物,如果这种“血便”会自动消失。
所以,题主遇到的这个问题,很像一种“假便血”,前几天便血,这几天没有了,可对比上述食物和药物,做一个初步排查!
相反,如果这便血没有完全消失,那是真便血,一定要尽快就医!
当然,还会遇到一些其他特殊,就是虽然看起来便血消失了,但实际上还是真便血,这时候其实对大家的识别能力要求就有点高了,像我们胃肠道如果只是少量的出血,粪便外观颜色是可以没有任何明显变化的,因红细胞被溶解破坏了,哪怕是用显微镜都是无法观察到红细胞的,这时候我们得上医院做隐血试验才能证实!
因为一般情况下,正常人每天的消化道出血量只要达到在5ml以上,潜血即可呈阳性,而这时候大便的颜色基本上是没有任何改变的。
同样要提醒大家,潜血实验弱阳性,即我们的检验单上只标有一个“+”号,这时候也未必一定是便血,也是要排除摄入食物或者服用药物造成潜血的假象。
最后,注意分辨以下几种常见血便可能的病因。
鲜血便。一般提示是下消化道出血,常见于肛裂、痔疮、直肠息肉及结肠癌等;
脓血便。一般见于细菌性感痢疾、阿米巴痢疾、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癌或直肠癌等;
柏油样便。这也是一类常见的便血,一般由上消化道出血引起的,呈黑色或褐色,看起来比较软,有点反光感觉,所以称之为柏油样便,一般只要上消化道出血量达到50ml以上,就可以见到柏油样血便。
病毒性肝炎是由于病毒传染引起的肝脏病,主要分型是分五型,传染源主要就是肝炎患者,而传染的途径得看分型,有的肝炎是通过消化道传播的,而其他的部分是通过血液、母婴、性传播的。
肝炎的患者一般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来帮助肝脏代谢,改善他们的营养,减轻肝脏的负担,调节人体的免疫功能来消除肝病患者的症状。因此,可通过饮食来帮助肝脏患者保护肝脏,促进肝功的恢复。
一、高蛋白的饮食
肝脏在病理情况下,蛋白质的分解会增强,所以肝炎的患者需要高蛋白的饮食,饮食中蛋白供给不足,可引起血浆蛋白的下降。蛋白的补充可按照每公斤1.5克,一般是动物蛋白。如果腹水而不合并血氨的增高,可将蛋白质增加到每公斤2克。补充蛋白可以吃一些牛奶、高蛋白质的鱼类还有鸡蛋等。但是如果腹水合并血中氨的升高或者是急性肝坏死的患者,应该给予低蛋白饮食,每日蛋白质的量子20克左右,以此预防肝昏迷。
二、碳水化合物
每日的碳水化合物也是必不可少的,供给量为350克,约为总热量的60%,结构为主食、新鲜蔬菜还有水果。需要注意的是:切忌不可过食葡萄糖、水果糖以及甜点心,因为会影响到胃肠酶的分泌,从而使食欲降低。另外,碳水化合物会加重胃肠胀气。
肝炎患者应当给予每天2000千卡的热量,在有其他并发症如高热、腹水等时,应当调高到2500千卡来满足每天的需要,但是再往上则会增加脂肪肝和肥胖的风险,当然就不合适了。
肝炎患者不一定要过分地限制脂肪的摄入,但由于急性肝病的患者通常厌食油腻,这类人不宜食入过多脂肪。即使是摄入,一般脂肪只能占总热量的10%-20%,成人全天的脂肪总量不得超过60克,这其中包括所有的主食、副食以及烹调油中的脂肪含量。家中的烹调油以菜油、豆油等植物油为主。
三、维生素
维生素在肝脏病中有很大的作用,体现在直接参与肝脏的代谢。如果肝病很严重,维生素的吸收就成了障碍,人体内的多种维生素(B1、B2、K、E、A等)的缺乏,所以肝病患者应该适当添加维生素的摄入。
牛奶、胡萝卜、蛋类都是补充维生素A的不错的选择,保证新鲜的蔬菜约100克以上,要有三分之一以上的红、绿或黄色蔬菜。而且,维生素B6的缺乏会引起脂肪肝,而豆类以及动物的肝、肾、肉都有足够的该维生素。
肝病患者适合吃半流食或软饭。如果胃肠功能尚佳,可以多吃一些富含植物纤维的瓜果蔬菜,有利于通便和促进胆汁的分泌。患者如果有腹胀,要控制牛奶、豆浆、蔗糖以及其他产气食物的摄入,凡油炸食品、刺激性食品、辛辣食品都应该禁忌。当然,饮酒是严令禁止的。
中国的肝炎患者就乙肝患者将近一亿人,虽然在国家的医疗调控下已经减少很多了,但是这个数字依然触目惊心。因此,肝脏患者为了保护好自己,一定要严格自己的饮食,延长自己的寿命,提高生命的质量。
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转载及合作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
今天,我坐在电脑前,心情沉重地等待着那位将为我指引方向的人。他,是我在互联网医院的一位肿瘤内科医生,一个我从未谋面,却在我生命中最艰难时刻给予我帮助的人。
时间回到几天前,当我得知自己患有晚期肠癌,无法进食,连输营养液都变得困难,我的内心充满了绝望。然而,在互联网医院,我遇到了他。他耐心地询问我的病情,详细地了解了我的症状,并在经过一番分析后,给出了专业的建议。
他告诉我,由于肠梗阻,口服营养液可能会加重我的症状,而静脉补充营养液虽然有一定效果,但也要根据我的具体情况来调整。他建议我可以尝试更换颈静脉或深静脉输液,以增加营养液的吸收。
在与他的交流中,我感受到了他的专业和温暖。他没有因为我病情的严重而放弃,反而用他的专业知识和耐心,为我提供了可行的治疗方案。他告诉我,虽然疾病无法逆转,但我们可以尽力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从那以后,我开始按照他的建议进行治疗。虽然过程痛苦,但我相信,只要坚持下去,我就能看到希望的曙光。
我想,这就是互联网医院的魅力所在。它让我在没有亲临医院的情况下,也能得到专业医生的帮助。它让我感受到了医疗科技的进步,也让我看到了生命的希望。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定期体检成为了一种常态。然而,常规的体检项目往往忽略了胃肠等空腔器官的检查,导致一些胃肠道疾病被忽视。据统计,我国肿瘤发病率中,肺肿瘤位居第一,胃肿瘤和结直肠肿瘤分列第二、第三。而肠肿瘤由于症状不典型,容易被忽视,一旦发现已是晚期。
肠镜检查是诊断肠肿瘤的重要手段。近年来,随着无痛肠镜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患者愿意接受肠镜检查。然而,仍有不少人对肠镜检查存在恐惧心理,导致错过了早期发现肠肿瘤的机会。
广州的刘先生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刘先生一直腹泻,怀疑是肠胃炎,但经过肠镜检查,确诊为肠肿瘤。在医生的建议下,刘先生的两个哥哥也进行了检查,结果也都患上了肠肿瘤。这充分说明了家族遗传在肠肿瘤发病中的重要性。
医生指出,诱发肠肿瘤的主要因素有四大:家族遗传、环境污染、高脂肪饮食以及生活压力大。其中,家族遗传是最主要的因素。因此,有家族遗传史的人群应格外注意,定期进行肠镜检查。
对于40岁以上的人群,医生建议,一旦出现腹泻、腹胀、便血等消化道症状,应及时就医。此外,日常生活中,应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腻食物,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心态,定期进行体检,以预防肠肿瘤的发生。
预防肠肿瘤,除了定期体检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外,还可以通过以下方法:
1. 定期进行肠镜检查,尤其是有家族遗传史的人群。
2. 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过期、变质的食物。
3. 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
4. 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5.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肠癌,这一恶性肿瘤的名称,常常让人心生畏惧。其中,大肠癌和小肠癌是两种常见的肠癌类型。由于两者在早期症状上存在相似之处,因此容易混淆。今天,我们将深入探讨如何区分大肠癌和小肠癌,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两种疾病。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小肠癌的症状。小肠癌的早期症状可能并不明显,但以下几种表现值得我们关注: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大肠癌的早期症状。大肠癌的早期症状主要包括:
通过以上症状,我们可以发现,大肠癌和小肠癌在早期症状上存在一些相似之处,如腹胀、腹痛、排便习惯改变等。然而,两者也存在一些区别。例如,大肠癌的便血颜色多呈鲜红色或暗红色,而小肠癌的便血颜色可能较为淡。
为了准确区分大肠癌和小肠癌,以下几种方法可供参考:
总之,了解大肠癌和小肠癌的区别,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防和治疗这两种疾病。如果您对自身症状有疑问,建议及时就医,以便得到专业的诊断和治疗。
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早期症状往往不明显,容易被忽视。因此,了解肠癌的症状,及时就医至关重要。
1. 大便习惯改变:肠癌患者常常会出现大便次数增多、稀薄、带血等症状。右半结肠癌患者还可能出现腹泻、便秘交替的情况;左半结肠癌患者则可能出现排便困难。
2. 消化道不适:肠癌患者常伴有腹胀、消化不良、腹痛等症状。右半结肠癌患者的腹痛多位于右下腹部,与慢性阑尾炎类似。
3. 其他症状:肠癌患者还可能出现乏力、体重下降、贫血等症状。
肠癌的治疗方法多样,包括手术、化疗、放疗等。患者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除了治疗,患者还应注重日常保养。合理膳食、保持良好作息、适当运动,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复发风险。
对于肠癌的预防,建议定期进行体检,特别是有家族史、饮食习惯不良、肥胖等高危人群。
肠癌并不可怕,只要及时发现、积极治疗,患者的生存率会大大提高。
夏日炎炎,人们喜欢通过冷饮、烧烤、聚餐等方式消暑解热,然而这些看似惬意的行为却可能在不经意间引发胃肠道肿瘤。今天,让我们跟随专家的脚步,了解夏季如何预防胃肠道肿瘤,并探讨生物免疫治疗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首先,夏季高温环境下,胃肠道黏膜容易受到刺激,导致消化不良、胃炎、肠炎等问题。此外,火锅、烧烤等食物在高温烹饪过程中会产生致癌物质,如苯并芘、杂环胺等,增加患癌风险。冷饮虽然可以解暑,但过量饮用可能导致胃肠道痉挛,影响消化吸收。
那么,如何预防胃肠道肿瘤呢?首先,要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霉变、过期食品。其次,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少食辛辣、油腻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此外,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在治疗方面,生物免疫治疗成为了一种新的选择。生物免疫治疗利用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激活和增强机体对肿瘤的杀伤能力,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生长、转移和复发的目的。与传统治疗手段相比,生物免疫治疗具有疗效好、副作用小、安全性高等优点,尤其适用于晚期肿瘤患者。
此外,生物免疫治疗还可以与其他治疗方法联合应用,如手术、放疗、化疗等,以提高治疗效果。例如,将生物免疫治疗与化疗联合应用,可以增强化疗的疗效,降低化疗的副作用。
总之,夏季预防胃肠道肿瘤需要从饮食、生活习惯等方面入手,并积极配合治疗。生物免疫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手段,为肿瘤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近年来,随着快餐行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快餐食品的健康问题越来越关注。最近,麦当劳新总裁因肠癌手术再次引发了人们对快餐食品健康问题的讨论。
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遗传、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等。虽然目前没有确凿的证据表明吃汉堡等快餐食品会导致肠癌,但长期大量食用高脂肪、高热量、高盐分、低纤维的快餐食品,确实会增加肠癌的风险。
事实上,除了肠癌,长期食用快餐食品还可能引发其他健康问题,如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因此,为了身体健康,我们应该尽量减少快餐食品的摄入,选择营养均衡、健康安全的食物。
那么,如何预防肠癌呢?首先,要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多吃蔬菜、水果、粗粮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其次,要适量运动,保持体重在正常范围内;再次,要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肠癌的早期症状。
当然,如果不幸患上肠癌,也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及时就医,接受正规的治疗。目前,肠癌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化疗、放疗等,早期肠癌的治愈率较高。
总之,虽然吃汉堡等快餐食品不会直接导致肠癌,但长期大量食用确实会增加肠癌的风险。为了身体健康,我们应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预防肠癌的发生。
大肠癌,即结肠癌和直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逐年上升。大肠癌的早期症状不明显,容易被忽视,导致发现时已处于中晚期。针灸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治疗大肠癌方面具有一定的疗效。
一、针灸治疗大肠癌的原理
针灸治疗大肠癌的原理主要是通过调整人体经络,疏通气血,增强机体免疫力,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具体来说,针灸治疗大肠癌的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调整阴阳平衡:大肠癌患者往往存在阴阳失衡的情况,针灸治疗可以通过调整阴阳,使人体恢复到正常状态。
2. 活血化瘀:大肠癌患者体内存在瘀血,针灸治疗可以通过活血化瘀,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
3. 增强免疫力:针灸治疗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患者对肿瘤的抵抗力。
4. 缓解症状:针灸治疗可以缓解大肠癌患者的疼痛、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
二、针灸治疗大肠癌的方法
1. 选穴:针灸治疗大肠癌的常用穴位包括足三里、大肠俞、关元、中极等。
2. 操作:针灸治疗大肠癌的方法包括针刺、艾灸、拔罐等。
3. 疗程:针灸治疗大肠癌的疗程一般为1-3个月,具体疗程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而定。
三、针灸治疗大肠癌的注意事项
1. 针灸治疗前,患者应进行全面的检查,明确诊断。
2. 针灸治疗期间,患者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3. 针灸治疗后,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4. 针灸治疗期间,患者应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
5. 针灸治疗期间,患者应定期复查,观察病情变化。
大肠癌,又称结直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然而,很多人对大肠癌的认识存在误区,认为它只是老年人的专利,与自己无关。事实上,大肠癌的发病年龄越来越年轻化,年轻人也需要引起重视。
大肠癌的病因复杂,主要包括遗传、饮食、生活习惯等因素。其中,高脂肪、高热量、低纤维的饮食结构以及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习惯是导致大肠癌的重要因素。此外,家族中有大肠癌病史的人群,患病的风险也会增加。
早期大肠癌的症状并不明显,容易被忽视。因此,定期进行大肠癌筛查非常重要。目前,常用的筛查方法包括大便隐血试验、肠镜检查等。其中,肠镜检查是诊断大肠癌的金标准。
大肠癌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放疗、化疗等。早期大肠癌的治疗效果较好,治愈率较高。因此,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至关重要。
除了积极治疗外,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合理饮食、加强运动、戒烟限酒等,以降低大肠癌的发病风险。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胃肠肛门外科的专家表示,大肠癌并不可怕,关键是要提高对大肠癌的认识,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饮食习惯的改变,肠道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肠息肉作为一种常见的肠道疾病,其与肠癌的密切关系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将围绕肠息肉的危害、预防及治疗等方面展开讨论,帮助大家了解肠息肉的相关知识。
一、肠息肉的危害
肠息肉是指肠黏膜表面突起的赘生物,可分为良性息肉和恶性息肉。良性息肉通常不会引起严重后果,但恶性息肉则有较高的癌变风险。据统计,大约80%的结肠癌是由结肠息肉癌变而来的。因此,及时发现并治疗肠息肉对于预防肠癌具有重要意义。
二、预防肠息肉
1. 健康饮食:保持饮食均衡,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粗粮等,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预防息肉形成。
2. 适量运动:保持规律的运动,如散步、跑步等,有助于提高身体素质,降低肠息肉的发生率。
3. 戒烟限酒:烟草和酒精是导致肠息肉的重要因素之一,戒烟限酒有助于降低肠息肉的风险。
4. 定期体检:对于40岁以上的人群,尤其是有家族肠癌或肠息肉病史的人,建议定期进行肠镜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并治疗肠息肉。
三、治疗肠息肉
肠息肉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内镜下切除术、手术切除等。内镜下切除术是一种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是目前治疗肠息肉的主要方法。
四、总结
肠息肉是导致肠癌的重要因素之一,了解肠息肉的相关知识,积极预防并早期治疗,对于保障肠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消化道肿瘤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早期发现和诊断消化道肿瘤对于提高患者生存率至关重要。本文将围绕消化道肿瘤的早期征兆、预防措施、诊断方法和治疗手段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消化道肿瘤的早期征兆
消化道肿瘤的早期症状往往不明显,容易被忽视。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早期征兆:
1. 食欲减退,消化不良,进食减少。
2. 腹部不适,腹胀或隐痛。
3. 大便习惯改变,如腹泻、便秘或便血。
4. 进食困难,有梗阻感。
5. 明显消瘦,体重下降。
6. 乏力、疲惫、气短等全身症状。
二、消化道肿瘤的预防措施
预防消化道肿瘤的关键在于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
1. 改善饮食习惯: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少吃油腻、辛辣、烧烤等刺激性食物。
2. 戒烟限酒:吸烟和饮酒是导致消化道肿瘤的重要危险因素。
3.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体检,特别是对高风险人群,如年龄大于50岁、有家族史等。
4. 及时治疗慢性疾病:如慢性胃炎、胃溃疡、结肠炎等。
三、消化道肿瘤的诊断方法
消化道肿瘤的诊断主要依靠以下方法:
1. 血常规检查:检测血液中的肿瘤标志物。
2. 大便常规检查:检测大便中的隐血。
3. 内镜检查:通过内镜观察消化道黏膜的变化,并进行病理检查。
4. 影像学检查:如CT、MRI等,用于观察肿瘤的大小、位置和侵犯范围。
四、消化道肿瘤的治疗方法
消化道肿瘤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和靶向治疗等。
1. 手术:是治疗消化道肿瘤的主要方法。
2. 放疗:用于治疗局部晚期肿瘤或作为辅助治疗。
3. 化疗:用于治疗晚期肿瘤或作为辅助治疗。
4. 靶向治疗:针对肿瘤细胞的特异性分子靶点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