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什么是湿热?
湿热,就是以面垢油光,易生痤疮,口苦口干,身重困倦,大便黏滞不畅或者燥结,小便短黄,舌质偏红,舌苔偏黄腻,脉象偏于滑、濡为表现的一系列症候群。
湿热的形成,是外因与内因相互作用的结果。
外因有坐卧湿地,压力过大,过食香浓,嗜食肥甘,烟酒无度,环境污染,湿热病邪侵犯人体等因素;内因则是脾胃运化功能呆滞,容易导致内湿留困。
当外部因素与人体内部环境相互感应,一拍而合,就容易出现湿热。
身患“湿热”的人,就如同处于雾蒙蒙的“气温高、湿度高、雨量大、日温差小、无风或少风”的既湿又热环境中一样,人非常不畅快,会表现为头身重痛,胸闷脘痞,腹胀,恶心欲呕,舌苔厚腻(白腻或者黄腻)等一系列症状。
潮湿氤氲的环境是湿热证的诱因之一
为何湿热难解?
湿热这一类疾病,有着病情缠绵难愈,病情长的特点。为什么这类疾病缠绵难愈呢?
这是因为,湿与郁热本身是一对矛盾体,若你只用“清热”,那么或许热会轻一些,“湿”反而会更重;若你只知祛湿,郁热没有了“湿的制约”,就可能亢盛起来了。
湿热就像一对跷跷板,“湿”与“热”各坐一边,你按住左边,右边就弹起来,你压了右边,左边就翘上去,治疗上容易顾此失彼。所以,这时无论你只是“清热”还是仅仅“祛湿”都不太好使。而且,热为阳邪,易伤阴液,导致湿热化燥伤阴,入血动血,进而导致气随血脱;湿为阴邪,容易损伤阳气,导致脾阳受损。所以,罹患湿热的患者,常伴有脾胃虚损,血气不足,这又使得病情更加缠绵。
“湿热分解,湿去热孤”是化解湿热的经典思路
撰写《温病条辨》吴鞠通很早就发现面对“湿热”,“徒清热则湿不退,徒祛湿则热愈炽”,面对这个问题,明清医家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最终,他们探索出了一套办法,这就是“湿热分解,湿去热孤”。
何为“湿去热孤”?
就是分解湿热,先把湿去了,那么热也会慢慢消退,所以,先祛湿,再清热,便成了治疗这类疾患的主要办法之一。
湿本身不是人正常的身体津液,它的本质是“浑浊之水,坏水”,它的存在阻碍了人体正常气血津液的运行,导致气津循行受阻,导致“郁而发热”,所以,面对湿热,若患者没有高热,则当先祛湿。用一个类似的比喻就是,点燃油灯后,油越多,灯火越旺,等你把油一抽走后,油去灯灭。
清代温病学家王士雄是这样解释的 “热得湿而愈炽,湿热热而愈横,湿热两分,其病轻而缓,湿热两合,其病重而速”。因此,治疗湿热之病,当以分解湿热为宜,常选用渗利之品通阳化湿,使湿去热孤则热势自愈。
如何将“湿去热孤”思路落地?
有一个方子,最能体现这种思想,此方没有一味清热药物,却是治疗温邪夹湿、湿重于热,邪滞三焦、尚在气分、未传营分之证的经典,通过它可以窥到“湿去热孤”法的妙处。
它就是藿朴夏苓汤。它对应的症候群,最典型的特征是:舌苔白腻,脉濡缓,口不渴,身热不扬,午后热甚。
需要说明的是这个身热不扬,午后发热,需和阴虚内热鉴别,阴虚内热舌红少苔,而且有五心烦热之感,和温湿邪滞留三焦导致的“午后热甚”是不同的。
既然是温湿之邪滞留于三焦,那么,除了上面所说的主症外,还可能出现下面一些症状:上焦的症状:头痛头昏、头重如裹;中焦的症状:胸闷呕恶;下焦的症状:大便黏腻、溏泻不爽。
既然是温湿之邪留滞于三焦,那么就要用“分利上中下三焦湿邪,芳香化湿”之法。所以,藿朴夏苓汤中有三个君药,形成了一个稳定的“三体”。这三个君药分别是杏仁、白豆蔻、薏苡仁。
杏仁宣通肺气,再得藿香、豆豉芳香化湿之物,以疏表湿,宣开上焦。白蔻仁芳香苦辛,和畅中焦、宣通脾胃,又添半夏、厚朴,可燥湿运脾,使脾健以运化水湿而不为湿困。薏苡仁渗利下焦,辅以茯苓、猪苓、泽泻淡渗利湿,如此,水道畅通,湿有去路。
薏苡仁是一味常被用到祛湿中药
此方芳化宣上、苦温畅中、淡渗渗下,不用一味清热之品,将湿邪恭请出局后,热势自挫。此方将“湿去热孤”的思想落到了实处,可堪反复玩味。
祛除湿热,还有哪些技巧和方法,它们的共性是什么?
面对湿热,温病派和伤寒派都各有自己的用药特点。温病派,喜欢加用芳香温化之品,用透法,常用藿香,佩兰,白蔻仁,草果,苍术等等,有湿为阴邪,非温不化,非芳不达之说。而伤寒派喜欢用通调“三焦水道”之品,例如越婢汤,越婢加术汤,就是用生姜促进胃气内生;麻黄,石膏,白术促进肌部回流,推动湿邪经心下→小肠→膀胱这样的通路被祛除。
此外,清代温病学家,《温热论》的作者,叶天士也有自己化解湿热的思路,即“通阳”之法。
叶天士指出 “湿胜则阳微”,意思是指湿邪泛滥,阳气就会虚弱 , 但是,这儿有一个由困阳到耗阳的过程 ,也就是说,初期,“阳气不减”,只是被“困”住了,后期,阳气不仅被困,还会因为“消耗”,而变得虚弱。但是,根本原因是“困”,而不是“阳虚”,这时一味补阳,是没有用处的。
关键还是要通,让气机通畅起来,阳不受困,如此“耗阳”的问题才能得到解决。
打开窗子,让阳光和风进来,是祛除湿气最好的办法
而通阳的关键是,一个是调畅气机,要调畅气机,可以用香薷、 藿香 、 薄荷、 大豆黄卷、佩兰等透发肌表,亦可加桔梗,紫苏叶,白芷等宣肺行气。另外一个关键则是“导湿邪外出”了。
所谓“导湿邪外出”,最快的办法就是利小便,所以说 “通阳不在温 , 而在利小便” 。利小便常用的中药有,茯苓、 猪苓、 通草 、 薏苡仁、 大腹皮、泽泻等等,但是,不可为利小便而利小便,利小便的目的是,小便通畅 、 气机得通,所以应点到为止。
有时,患者又有伤津又有湿邪,两者其实不矛盾,因为有坏水(湿浊)的存在,好水(津液)就难以畅行。所以,祛湿的同时,可以加一些芦根 、 白茅根等等,生津利尿,而不助湿。
不过,殊途同归,无论上述几种思路,无论“湿去热孤”,“疏通三焦”法,“透法”,其本质的本质都是让“湿邪有出路”,而不是一味“祛湿或者清热”。
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得透气,得通风,打开窗子让风吹,使气机流通起来,达到气通湿化的目的。
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转载及合作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日常生活中,那些脾胃不好的人往往伴有湿热体质。这是因为胃中的“炉灶”燃起了胃火,脾中的脾气也不能正常运化水湿,从而让湿气和热气淤积在了体内,邪气也就很容易入侵人体而损伤肝胆等消化器官。
为了缓解湿热体质,我们既不能一味地摄入寒性、阴性食物,也不能“毫无顾忌”地继续摄入热性、阳性食物,而要学会凉热食材相互搭配,来调节体质。
在湿热体质人群的胃中存在着一个点燃的“炉灶”,它会源源不断地产生胃火,同时更是导致热气淤积的“元凶”。所以湿热体质的人会更喜欢吃凉性食物,以“浇灭”胃火,可是这也同时损伤了作为“炉灶”的胃部,影响胃中正常胃气的蕴化,造成胃部消化功能的降低;而不加注意继续摄入热性食物更是不可取,这样只会助燃胃火,造成人体湿热的恶性循环。
所以,我们要在食用凉性食物的同时搭配上热性食物,这样就能“冲淡”食物的寒凉,“降温”胃火的同时还能维护脆弱的胃部不被寒性食物所伤。
1、冬瓜
冬瓜含水量较大,在为人体补充水分的同时加大散热,为人体“降温”;还色泽较浅,吸收太阳能的能力较弱,其内储存有较少的热量,因而被视作凉性食物。同时它还含有多种必需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拥有极高的营养价值,是凉性食物中的优质选择。
2、菠菜
菠菜叶大而柔软,同样含有较高的水分,也属于凉性食物。它还享有“营养模范生”的美称,含有多种营养素,还富含膳食纤维,有辅助消化、促进通便的功能,再搭配上阳性食物如羊肉,就能起到保护胃肠、缓解湿热的作用。
3、白菜
同样作为浅色蔬菜的白菜,毫无疑问也是凉性食物。它含水量高而色偏白,同时富含大量膳食纤维,能有效缓解湿热体质人群的大便不利等症状。
4、金针菇
金针菇含有十八种氨基酸,除了凉性食物的“身份”外,还有降脂、抗癌、改善记忆力等多种功能,是凉性食物中不可多得的好选择。
5、白莲
白莲多水而色白,作为凉性食物的同时还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是调补身体的良药。在处理食材时一定要注意不要抽弃莲子心,这是因为莲子心虽然味苦却还有清心泻火的作用,是白莲的“核心”部分。
冬瓜、菠菜、白菜、金针菇、白莲,再加上羊肉,做出的火锅味美还能缓解湿热。为了熄灭胃火,凉性食物少不了,为了保护胃气,热性食物同样不能弃。只有凉热搭配,湿热才会被赶跑,我们也才能“理直气壮”地将邪气“拒之门外”!
理解经方,一定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问题,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聊到了汉代古医书中“痉病”的本质,所谓痉病其实就是热邪停留于肌肉深层,导致肌肉津液匮乏的一种病理现象。
然后又聊了在太阳病中,“痉病”的两种类型,一为刚痉,二为柔痉,刚痉首选葛根汤,柔痉首选瓜蒌桂枝汤。但,一种病理状态,它不会永远停留在原地等你去治疗,它可能会发展为另一种病理状态,或复归平和。所以,停留在肌肉深层的热邪是可能继续向前发展的,所谓热盛于表,势必及里,扰动里气,上逆则为呕,下奔则为利,入肺则喘而胸满。邪在太阳未解,热传阳明渐盛,这就是今天我们要探讨的内容。
一、热盛于表,上逆则为呕
这就是所谓的邪在表未解,肌肉深层的热邪又下逼肠胃,导致里气扰动,胃气上逆为呕。此时可用葛根加半夏汤。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者,葛根加半夏汤主之。
葛根四两、 麻黄三两、去节甘草二两,炙、芍药二两、 桂枝二两、去皮生姜三两、切半夏半升、洗大枣十二枚、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葛根麻黄,减二升,去白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 伤寒论 第33条
这个方子很简单,就是葛根汤加上半夏。依然用葛根汤,是因为葛根汤对应的证仍在,所谓葛根汤证对应的症候群就是“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所谓项背强几几,就是指从颈项至背部肌肉僵凝之态。本质是,风寒束表,皮腠关闭,肌肉深层郁热灼津,津液向肌肉、皮肤的供应减少,首先出现颈部津液供给恶化,接着弥散到全身肌肉。再严重些,还可能发热恶寒,头痛项强,口噤不得语,角弓反张。
但是,如今在上面的症状上,还要添上一条,那就是呕。这呕,就是热邪逼胃,里气扰动,胃气上逆导致的,于是加半夏。半夏一能燥湿化痰,二能降逆止呕,放在这儿恰如其分。若是“有汗恶风”,则需去麻黄,减轻发汗的力度。
二、热盛于表,下奔为利
所谓利,就是腹泻的意思。表邪入里而致腹泻不止。此时,又分两种情况。
其壹,虽然出现了下利,但是正邪相争的主要矛盾还在表证上,此时,可用葛根汤:太阳与阳明合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伤寒论 第32条
太阳病的特征有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而其中,恶风,脉象和缓,皮肤腠理疏松者,为太阳中风证。恶寒,脉寸关尺俱紧,皮肤腠理比较致密,身痛,头痛者为太阳伤寒证。
为什么太阳与阳明合病(在同一时间段,太阳、阳病均发病)会导致腹泻呢?这一段,日本汉方家大塚敬节解释很精彩。一般太阳伤寒证,太阳之邪闭塞于表,当用“麻黄汤”发汗解表之,若出现肌肉津液亏虚,则加用葛根以补肌肉津液之不足。若与阳明同时而病呢?阳明病有一个特征就是,渴,同时有濈然汗出。可是,现在表证未解,皮肤腠理不开,汗出不来,于是阳明之汗外出无门,遂内迫于里为下利。你看,虽然有下利,但是主要矛盾还是在肌表,太阳证>阳明证,所以依然要坚持解表发汗,疏经升津,这个葛根本来就有升阳止泻之能。
其贰,虽然有表证,但是“利遂不止”,邪气只是残留肌表,矛盾转移到了胃肠,此时,可用葛根黄芩黄连汤: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
方子: 葛根半斤、 甘草二两炙、 黄芩三两、 黄连三两、四味以水八升,先煮葛根,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分温再服。——伤寒论第34条
此条中的下利,乃表证误下,导致邪气内陷所致。 此时,是表里俱病,太阳证的份量与阳明证相当,所以,需要表里俱治。脉促,即短促之脉,与浮数之脉类似。它提示什么呢?提示上虚下实, 有一个著名的方子“桂枝去芍药汤” 就是治疗“上虚下实,脉促胸满”的,此胸满是虚满。葛根黄芩黄连汤证的脉促,即是误下使得上焦之气(肺、胸之气)下陷导致的,所以不仅有脉促,还有虚喘。
《伤寒论》原文用词极精当,此处是“喘而汗出”,而不是麻杏石甘汤证中的“汗出而喘”:“喘而汗出”乃上焦肺气虚之虚喘,喘是重点;“汗出而喘”乃邪热壅肺之实喘,汗是重点。所以用大剂量的葛根(八两),就可以理解了。葛根不仅能解肌退热,生津之渴,还能升阳举陷,其药势向上,向外,可推动胃气向上焦,肌表循行。至于黄连三两,黄芩三两,清胃肠之邪热也,炙甘草二两守护胃气。
三、入肺则喘而胸满
刚刚我们说到了停留在肌肉深层热邪的两种变化:
一种是,热邪逼胃,里气扰动,胃气上逆为呕,可用葛根加半夏汤。
一种是,遂内迫于里为下利,同样是下利,主要矛盾还在表证的,用葛根汤;主要矛盾在胃肠的,用葛根黄芩黄连汤。
那么,第三种,就是热邪入肺,入肺则喘了:太阳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不可下,宜麻黄汤。—— 伤寒论 第33条
这一次的胸满,则是邪热壅肺之“实满” 了。既然提到了“不可下”,可能患者还伴有大便硬或者燥,甚至便秘,所以才被视为“太阳阳明合病”,但尚未到里热燥实的程度。此时当用麻黄汤类方,即所谓“阳明病脉浮无汗而喘者,发汗则愈宜麻黄汤”。
脉浮无汗而喘是此时的主要矛盾,此时的治法是“此虽邪实于胃,先发其表然后下之也。”若肺热甚重,可用“麻杏石膏汤”。
它在东亚地区非常火,有一段时间,我收藏了好几个地区这种中药的制成品,中国大陆的,中国香港的,中国台湾的,日本的。这些地区的人广泛用它来祛除湿热。它如此家喻户晓,同时它又是一把打开中医经方治疗“湿病”的钥匙,所以这味中药在我们研读经方医学的过程中,无可回避。它叫薏苡仁。
我们不可把经方医学所言的湿病狭隘地于现代医学所指的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相等同,然后用抗O,类风湿因子,血沉之类的指标来判断疾病的转归。
我们一定要记住,限于历史条件,中医走向了从整体、宏观的角度,分析疾病的病理病机的道路,所以我们如果只是盯着几个指标看,那便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所以我们如果要对中药复方进行循证研究,以一组症候群为目标,才是比较合理的研究方法。
什么是湿邪,所谓湿邪就是坏的津液,湿邪的存在阻碍了正常津液的流动,导致组织得到不到充分供给,故而逐渐萎缩。
当湿邪初期可能会导致患者身体疼烦,关节疼痛,身体滞重,后期则有可能导致关节出现明显的疼痛,肿胀, 变形,这是一个湿邪从人体的体表外壳向人体内部的肉,筋,关节,甚至五脏侵入的过程。湿邪入侵的原因非常复杂,可能是外因,如汗出当风,久病取冷,也有可能是内因,如血虚生风,表虚不固。
治疗湿病不易,因为当患者出现症状时,往往经历了一个从局部津液运行不利,到身体各关节气血津液流动失常的复杂过程,此时,病因已难确定,同时由于局部组织已经发生了萎缩,变性,所以也很难使它们完全恢复正常。而薏苡仁是治疗各阶段湿证都有可能用到的一味药。
薏苡仁是作用比较单纯的中药,作用主要就是三点,一是利水渗湿,二是解除湿痹引起的筋脉挛急疼痛,三是排脓,还有一些医家用来解毒散结,治疗赘疣,癌肿。
其实,后面的这些功效都与薏苡仁的第一个作用息息相关。它能祛除人体肌部,肉,骨,关节中的湿邪,也就是不好的,过剩的津液,从而为正常津液的循行留出了位置,所以能一定程度拮抗湿邪留滞,气血津液循行受阻导致的筋脉挛急疼痛,甚至赘疣,癌肿。而它能够排脓,应该和它擅长祛除凝聚程度比较高的湿邪有关,胡希恕先生用它来治疗硬皮病也是这个道理。
要用好薏苡仁来祛除湿邪,一定要熟悉它的药性,才能更好地和另外一些祛湿的常用药物,例如白术,杏仁,进行鉴别。
白术:甘,苦,温。
苦杏仁:苦,微温。
薏苡仁:味甘,微寒。
三味药比较,从寒凉的角度分析,白术温,苦杏仁居中,薏苡仁最寒。所以薏苡仁适合治疗热象较重的湿病,白术适合治疗偏于寒象的湿病,所以需要我们具体用方时,辨清寒热,有的放矢。运用薏苡仁排脓也是如此,所谓脓肿,痈疽,有寒有热,有虚有实,同样是排脓药物,黄芪治虚,薏苡仁治实。
不过,也可以通过精心炮制和配伍,在保留它祛湿,排脓的能力的同时,祛除其寒性,也就是所谓的寒药温用法。主要办法是炒用,或是将薏苡仁与白术,桂枝,当归,麻黄搭配,治疗慢性期寒象较著的湿痹,例如《明医指掌》中的“薏苡仁汤”;或是将薏苡仁与附子搭配,用来治疗慢性期体力衰减,疲劳,颜面苍白,病性属“阴”的肠痈,例如《金匮要略》中的薏苡附子败酱散。
我研究过中国台湾,和日本生产的保健用的薏苡仁粉,或者红豆薏苡仁粉,每袋大概在9克作用,这个剂量是平时养生保健用的剂量。
如果是医疗用,一般认为《外台秘要》中祛湿的麻杏薏甘汤,排脓的苇茎汤的剂量较可靠,薏苡仁都用了半升,也就是70克,那么薏苡仁治疗急性期病症的量应该在70克左右。
这一章要解决的是一个小问题,就是如何改善暑热外侵所致的汗出,身热,口渴,脉象虚弱,精神疲惫等现象。
这种现象《金匮要略》称之为:中暍——“太阳中暍,发热恶寒,身重而疼痛,其脉弦细芤迟。小便已,洒洒然毛耸,手足逆冷,小有劳,身即热,口开,前板齿燥。若发其汗,则其恶寒甚;加温针,则发热甚;数下之,则淋甚。”
暑热外侵,是这种现象的病因。“发热恶寒,身重而疼痛”是指这种现象的主症,提示暑邪挟湿犯表。“其脉弦细芤迟”这儿是说,容易患“中暍”的人体质多虚,弦、细、芤、迟四种脉象见一两种脉象即可,无须四脉俱现。
然后条文提到了患者容易兼见的第一种虚象:气虚兼阳虚——“小便已,洒洒然毛耸,手足逆冷”,洒洒然毛耸,指患者因为寒栗而毫毛竖起,寒冷而哆嗦的模样。
接着条文提到了患者容易兼见的第二种虚象:气阴两虚——“小有劳,身即热,口开,前板齿燥”,口开,是指暑热内扰所致的气逆而喘,前板齿是门齿的意思。这一句是说,稍微活动一点,患者就会感觉热气内扰,气逆作喘,门齿干燥,这是暑邪伤阴的表现。
因为患者一方面暑热外侵,一方面乃虚人之象。所以:
1、不可发汗,若发汗,则容易阳气外散,恶寒更甚。
2、不可用温针,若用温针则助暑邪,遂伤阴更甚。
3、不可用下法,误下则津伤,小便则会淋漓涩痛。
暑热外侵犯表,最初病在太阳,随之病情的发展,则向阳明传变。病在太阳,恶寒发热,身重疼痛,此时如何处理,《金匮要略》中没有说,但是李东垣和王孟英,则根据两种不同的虚象,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气虚甚者,可用李东垣的“清暑益气汤”:黄芪 、苍术、 升麻各一钱、 人参、 炒神曲、 橘皮、 白术各五分 ,麦门冬、 当归 、炙甘草各三分,青皮二分半, 黄柏三分, 葛根二分, 泽泻五分 ,五味子九枚。
李东垣是金人,所以这个方子的剂量用的是宋制。宋代剂量较小,可能是因为用的是“煮散法”的缘故。煮散法就是把中药粉碎之后,再煎熬,可使药力备增。大家实际使用时,剂量可稍大一些。
阴虚甚者,可用王孟英的“清暑益气汤”:西洋参 5克、 石斛15克 、麦冬9克、 黄连3克、 竹叶6克、 荷梗15克、 知母6克、 甘草3克、 梗米15克、 西瓜翠衣30克。此方原书未著剂量,此剂量是现代习用的剂量 。
暑热外袭若第一阶段未及时干预、拦截,就会导致病邪向阳明传变,患者出现脉洪大或脉浮,或有大热,大渴欲饮水,或无大热,但口烦渴欲饮水。此时,暑热传变至胃,胃中有无形之火,胃津受损而生渴,且渴而欲饮。
值得注意的是,有时会出现背微恶寒,有学者例如江部洋一郎先生认为,这是由于胃热炽盛,胃火上炎,从而导致胃气给肾的供应减少,出现肾气不足导致的。
此时当用经方白虎加人参汤主之:知母六两、 石膏一斤 、碎 甘草二两 、梗米六合、 人参三两、五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此方中,知母清热,滋阴,且知母有使胃气与肾相衔之效;石膏清胃热,解肌热;甘草,梗米守护胃气,补益胃津;人参大补元气,复脉固脱。五物共济清热、降火、生津,补气扶正之效。
以下内容选自京东互联网医院医患问答,为保护患者的隐私,相关信息已隐去。
中日友好医院 中医皮肤科白彦萍医生:
你好,你的症状确实符合湿气重的表现,存在中焦湿热的情况。
湿气重主要是两方面因素导致。
一是外界因素,环境的潮湿、阴冷。
二是内在因素,平时缺乏运动,饮食油腻、爱吃甜食;此外长期的焦虑、精神紧张也会有一定影响。
湿邪重浊粘滞,阻遏气机,会出现头身困重、困倦的表现,阻遏脾胃,影响脾胃运化,则会出现大便黏腻、便溏等症状。
湿邪迁延缠绵,因此病程会比较长,长期不治疗可能会导致一些慢性病。
你目前的情况还没有太大的问题,不用太过担心。
用药建议:
口服参苓白术颗粒,可健运脾胃,祛除湿邪,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便溏、困倦、舌苔厚的症状。
晚上睡眠不好、头痛以及口苦这些症状说明你体内不仅有“湿”还有“热”,湿热交阻,治疗上不仅要祛湿也要清热,可口服龙胆泻肝丸。
此外,晚上睡眠不佳和白天困倦两者可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一方面用药后症状会有所改善,另一方面你也要自我调节形成良好的作息规律,适当运动,这既有助于你的睡眠,还能舒达气机,达到“祛湿”的作用。
平时生活中应清淡饮食,少吃辛辣油腻不易消化的食物,平时可以用山药、薏米、红豆煲粥。
也要注意外界的湿气,不要长期呆在阴冷潮湿的环境中,潮湿下雨天可以开空调,洗完澡后要充分擦干身体,吹干头发。
咨询医生 | 白彦萍 中医皮肤科
责任编辑 | 毛十三
按:湿热这个话题,老百姓都很关心,在日常的诊疗过程中,很多患者会问到湿热相关的情况,有些患者也会直截了当地告诉医生,说自己就是“湿热”。
但是湿热是如何判断出来的?以及如何治疗“祛湿热”,需要技巧,要掌握湿热的本源,才能够真正解决问题,今天我们来讲讲这个话题。
患者问:湿热是怎么形成的呢?湿热常见有哪些表现呢?
郑医生答:体内湿热,一般会表现为胃口不好、身体倦怠乏力、大便粘滞、偶尔腹泻、口干口苦、心烦气躁、脸上暗疮、皮肤油腻、男性阴囊潮湿、女性阴道炎反复发作等症状。
湿热的来源,有几个方面比较主要。
第一,是气候的影响,比如南方的气候潮湿闷热,容易影响人体;
第二,饮食的影响,比如长期过食油腻、肥甘厚味,暴饮暴食导致消化不良,日积月累,就导致胃肠湿热形成。
第三,这个原因也是比较主要的,也多数会被人忽略的,就是本身体内的阳气不足,脾胃亏虚,这个容易导致脾胃的运化功能受损,形成胃肠寒湿停滞的现象,阻滞而化热,形成一种脾胃虚寒又有脾胃湿热兼杂的现象;出现这种现象,会有以下方面的表现,就是形体怕冷、身体肥胖、消化不良又容易腹胀腹泻,但是又有湿热的相关表现,比如容易长暗疮、皮肤湿疹、口干口苦、口臭,舌苔白腻又有时候偏黄,以上这就是形成脾胃虚寒又兼有湿热的现象,脾胃虚寒是本源,湿热是结果。
患者问:胃肠湿热怎么回事,中医如何调理呢?
郑医生答:胃肠湿热,身体主要会表现为口干口苦、身热烦躁、腹胀腹痛、大便粘滞不爽、肛门灼热、或者泻下黄稠,舌苔黄腻等。因为湿热阻滞胃肠,气滞不通,所以会发生腹胀腹痛;湿热侵袭胃肠,水谷运化障碍,所以会腹泻,或大便粘滞黄稠;湿热蕴结,所以会容易口干口苦、肛门灼热、小便短赤等现象。
关于胃肠湿热的调养,如果胃肠道湿热症状明显,饮食要注意清淡容易消化,中成药可以选择葛根芩连片、复方黄连素片等;如果湿热消除了之后,平常表现为脾虚明显,要注意顾养脾胃,加强脾胃运化功能,以杜绝湿热反复发生,可以使用健脾类的中成药,比如参苓白术丸、补脾益肠丸等。
因此,调理湿热体质及胃肠湿热,注意饮食生活作息,以及照顾好脾胃,多能较好改善症状。
湿热便秘的防治重在整肠养生,除大肠湿热。“二苓粥” 可以除大肠湿热,理便自通。
便秘是临床常见的症状,而不是一种疾病,但无论什么原因引起的,归根结底还是和大肠有关。
平常我们所见的阴虚肠燥便秘比较多,其实生活中还有一些人所患的便秘为湿热便秘,这种便秘较难治疗,其治疗的准则为:除湿除热、健脾养胃、整肠润肠等。
小小是一个23岁刚步入工作岗位的小姑娘。以前上学的时候很健康,基本没生过什么毛病。可是走上工作岗位,却三天两头便秘、腹泻、长痘痘…这让她很是苦恼。自己琢磨原因,可能跟公司的饭菜有关系。
因为小小上班的公司提供午餐,做饭的师傅是四川人,所以特别爱做一些川菜。而小小是河北人,地道的北方人,对于四川菜的麻辣油膩很是不和,虽然小小很爱吃,可是吃完后,三天两头犯病,她也特别烦。
没办法,来找我给她调理一下。我告诉她:“如果一个人的正气不虚,即使吃了不合时宜的东西,或者遭遇了什么内邪外患,人也是不易患病的,所以首先还是要补正气。” 另外,我告诉小小,她的症状跟大肠湿热有关,所以除了补益身体,保持正气不虚以外,还要注意用一些方法除去大肠的湿热,如此,便秘就自然解决了。
建议从生活和中药调理三方面着手:
首先,吃我开的汤药以补正气;
其次,要注意规律的生活,饮食尽量清淡,公司的饭菜可以建议厨师做得清淡些,如果条件达不到,则建自主选择清淡饮食。另外要注意保持充足的睡眠、保证良好的心情,多吃些高纤维的食物,如水果、绿叶蔬菜等。
另外,就是根据湿热便秘的情况,特意选择“苍朴薏仁粥”来除去大肠湿热,让便自通。
小小一一接受。吃了一个星期的汤药,效果很不错,之后又在我的建议下,经常服用“二苓粥”防治大肠温热,治疗湿热便秘的情况很好。
“二茯粥”的制作方法是:
原料:茯苓15克,猪苓15克,薏米20克。制作方法:上述段材,一起入砂锅煲至米开花即可。养生功效:清热利湿、整肠通便。薏米除湿热的功效就不必多说了。前面都有相关的介绍,另外,在这里用薏米,一是看重它的治湿热效果,二是本食谱为粥,所以无米不成粥,薏米充当的是米的角色。并且薏米属于高纤维食物,有助于帮助排便。茯苓,性味甘淡平,入心、肺、脾经。具有渗湿利水、健脾和胃的作用,对湿热便秘也有助益,湿热一除便自通。猪苓,味甘、淡,平,归肾、膀胱经。利水渗湿。治小便不利,水肿、泄泻、淋浊、带下。也是解热除湿的妙药。本方中三种食材合用,可以除三焦湿热,健脾閂胃、整肠、促进通便,是药食两用且基本无毒的治湿便秘良药。
另外,需要提醒的是,便秘的“报警”征象包括便血、贫血、消瘦、发热、黑便、腹痛等和肿瘤家族史。如果出现报警征象应马上去医院就诊,作进一步检查。
本节养生要点提炼
① 知道湿热便秘的病理原因。
② 知道“二苓粥”对湿热便秘的防治作用、制作方法等。
大青龙汤这个方子是一个非常奇特的,值得反复琢磨的方子。伤寒论第38条写得很清楚,这是一个治疗太阳伤寒证,发热,恶风,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脉浮紧的方子,可这个方子,除了麻黄,桂枝这些发汗解表药物之外,还用了许多人认为只能用于阳明证的石膏。
用了多少?用了如鸡子大,也就是50~60克。
为什么要用石膏?我们将以之为线索,摸索下去,目的是理解伤寒杂病论中一种非常奇妙的治法。
大青龙汤证和麻黄汤证很接近,都是发热,恶寒,头痛,身体各关节疼痛,脉浮紧,只是麻黄汤证是无汗而喘,大青龙汤证是无汗而烦躁。
两者的病机相似,都是寒邪外束,皮部卫气不得循行,皮腠闭塞无汗出,且郁热亢进,但大青龙汤证比麻黄汤证郁热更甚,所以在前证的基础上出现了烦躁。
这时患者肌部、肉部热盛,光用麻黄,桂枝来发汗解表,让热邪随汗退已然不够,于是需要再给热邪开辟另一条通路,就是用石膏,杏仁,来促进肌部,肉部郁热的回流。
第一条路:发汗解表,让热邪随汗去——麻黄+桂枝
第二条路:内泄郁热,让热邪从肌部回流,顺着心下→小肠→膀胱这条路而去——石膏+杏仁
很多人都知道杏仁这个药苦,微温,能降气止咳平喘,亦可润肠通便;但很少有人知道,杏仁这个药,有祛除肌部湿和热的作用。例如“金匮.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第40条即云:水去呕止,其人形肿者,加杏仁主之。
只有理解了这条祛除郁热的通路,我们才可以初步理解大青龙汤的组方含义。不过,这还不够。
大青龙汤能用于风寒束表,皮腠闭合,郁热内盛的情况,此时患者脉浮紧,发热恶寒,身体疼痛;可是它还能用于另外一种情况。也就是伤寒论第39条所提示的,脉浮缓,身不疼,但身体有沉重感,但经常有一下子轻松的感觉。
这儿提示了大青龙汤证对应的另外一种病机:肌部、肉部湿热并存。因为有湿邪,所以,脉浮缓,身不疼,但重,这些症状就可以理解了。
“湿”因肌部的水液代谢障碍而生,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坏的“津液”,“湿”和“热”是一对矛盾体,湿怕热,所以,当肌部的热亢盛时,湿就会减少,人体会有骤然轻松感,可是很快,由于水液代谢障碍这一根本病因并没有消除,湿会很快复生。
一般来说,如果人体肌表湿热并存,两个矛盾体的作用一抵消,人就不会发生高热,但是会出现身重,疾病缠绵不愈的情况。
这种情形,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风水之初起,由于肌表津液代谢障碍,肌表出现了湿热并存的状况,患者开始自觉身重,尚未出现浮肿。
在治疗上,和大青龙汤解郁热的治法是一样的,就是让湿邪有去路,一是发汗,让邪随汗出;二是内泄,让湿邪通过肌部回流→心下→小肠→膀胱这条通道被祛除。
当然,要想让药物发挥最佳的效果,我们必须牢牢记住大青龙汤之间的药物比例和煎法:麻黄六两(去节) 、桂枝二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杏仁四十枚(去皮尖)、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掰)、石膏如鸡子大(碎)。七味药,用水1800毫升,先煮麻黄,减400毫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600毫升,分三次服用。
若简化一下,将石膏按“如鸡子大”为50克,中药一两为15克,杏仁四十枚为10克折算,上面七种药的比例大概是:麻黄9:石膏5:桂枝3:甘草3:生姜3:大枣3:杏仁1。这个比例非常重要,记住它有助于我们理解大青龙汤后续的一系列变化,例如治疗水肿的越婢汤,越婢加术汤。
夏天是阴雨绵绵的天气。中医认为,湿气通过脾脏,所以老年人在夏季容易出现脾虚的情况。脾气虚是指脾功能不足,它的特点是进食少而不香,进食后腹胀,人懒惰无力,四肢无力。如果继续发展,将出现四肢发冷,大便稀疏,腹部发冷和肿胀。因此,脾气虚的老年人应及时进行调整和补充。
据医生介绍,漫长的夏季(即阴历的六月、七月和八月)是最适合养脾的方法。漫长的夏季的气候特征是潮湿,这与人体的脾脏息息相关。所谓的湿气可以通过脾脏。因此,漫长的夏季是加强滋养和治疗脾脏的重要阶段。
长夏也是人体脾胃消化吸收营养的好时期。因此,在七月和八月期间,应该多吃一些能健脾的食物。为了健康可以吃更多的肉类食物,也可以吃白术,山药和白扁豆。为了保持脾气,在夏季应多吃些豆类,这可以使脾气健壮并促进湿润。适合夏季使用的豆类包括:绿豆,可以清热除湿,健脾;白扁豆,可以健脾;赤小豆可以健脾,养血,养心。红米豆可以健脾和补血;黑豆可以滋养肝脾。
1、薏米
薏仁是植物薏苡仁的种子,薏米具有利尿利湿、抗癌、镇静镇痛、抑制骨收缩、健脾泄泻、祛麻痹、排脓等功效,还可以美容,还可以治疗扁平疣等疾病。薏米是一种多年生植物,茎直立,叶披针形,其具有了很高的营养价值,它被誉为世界禾本科植物之王。在欧洲,它被称为生命健康的朋友。
古人视大麦为天然宝藏,用于祭祀。现代人认为薏米是一种有营养的消暑佳品。它既可食又可药用。薏仁是一种常见的中药。它也是一种常见的食物。它是一种常见的利尿剂和吸湿剂。它的主要成分是维生素B1和维生素B2。它可以消除皱纹,美白皮肤,治疗褐斑,能使斑点消失并滋润皮肤,它也被用作节食用品。
另外,它对面部痤疮和皮肤粗糙有明显的作用,还具有吸收紫外线的能力。它的提取物可以添加到化妆品中以达到防晒和抗紫外线的作用。大麦本身具有保湿皮肤,美白,保湿和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调节月经和缓解疼痛,当应用于皮肤时,它具有天然的美白效果。它可以改善皮肤的新陈代谢和保湿功能,还具有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
2、茯苓
慈禧太后曾用茯苓作为重要的保健和长寿药物。它不仅可以自己常食用,还可以制成饼,并奖赏给大臣们吃。其的味道平淡,温和,具有健脾健胃,补脑健体,利尿利湿,安神,安神的重要功能。它被称为中药八宝之一。它不仅可以增强身体,还可以消除一些致病的因素,它是健脾消湿必不可少的中药。
3、木瓜
说到木瓜,大多数人可能会想到番木瓜。尽管木瓜具有增强脾胃的功效,但皱皮木瓜或者木瓜仍被用作药物。其具有酸味,性温,有很好的祛风除湿的作用,可以祛湿。对于风湿性肌肉挛缩,特别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肌肉挛缩,通常的治疗方法是使用,还具有消食作用,可以用于消化不良症。
4、砂仁
砂仁不仅是补脾健湿的中药,还是生活中广泛使用的香料。砂仁具有辛辣,温和的性质,可回到脾,胃和肾脏的经络,可以缓解湿热和食欲,健脾和减轻腹泻,调节气。它具有消除湿气和健脾的良好效果。在温度上有很好的效果。古人认为它是使脾气恢复健胃的重要药物。因此,通常可以湿气或气滞痛引起的腹胀,以及脾胃的其他疾病,特别是对于那些因冷,湿气停滞的人都可以常用。该产品可以温暖胃,减轻呕吐和腹泻,加热脾脏。
能够补脾健湿的中药有很多,上文只是对其中的几例进行了讲解。一些湿气重的湿疹患者应当在日常饮食中禁食辛辣食物和发物的食物,多吃一些健脾趋势的食物。
每个人的身体力或多或少都会存在湿气,而在中医学上,湿气是邪气,若是不除,百病丛生。很多人都不是很清楚,怎么判断湿气是否存在,毕竟湿气是看到到也摸不着的存在,但是这要它存在,身体一定会给你提示。若身体中长久停留着湿气,很容易对身体带来伤害,湿气会在无形中消耗我们身体的元气,且随着夏天的来临,人体中囤积的湿热气也会增多,那么当人的身体中有湿气的时候,会出现什么变化?
湿气重的人,身上会出现这些特征:
嘴巴周围颜色泛黄,且面部出油
正常情况下,人脸部的皮肤颜色是一样的,若你发现你嘴巴周围肌肤颜色变黄的话就要注意了,让人身体内的湿热气息加重时,湿热气就会上浮,这也是人的嘴巴颜色为何变黄的原因,其次就是若湿气重的话,脸部也会很容易出油,即使进行清理也很容易出现。
口气重,舌苔黄
湿气重的人还有一种表现,就是舌苔泛黄,这是因为人身体脏腑中的经络发生改变造成的。且早上刷牙后,还是感觉口腔粘腻不清爽。除此以外,湿气重的人还经常会在半夜感到燥热,并且身体容易出汗,夜间醒来后有种口干口苦的感觉。
尿液呈现黄色
一般情况下,人的尿液是无色或者淡黄色的,但如果你发现你的尿液呈现黄色或者发红的颜色,并且气味很大,那你就要多加注意了,因为这可能就是体内湿气重造成的,尤其是女性,若是身体中湿热气重的话,可能会出现白带泛黄的情况,严重的话可能还会引起妇科疾病的出现。
夏季想要祛湿,一定要记住这两招:
不贪凉
夏季正是一年中气温最高的时候,很容易会导致贪凉的情况出现,且还喜欢经常吃些冰镇降暑的食物。但这种行为对于湿气重的人而言,不仅不会使湿气较少,还会加重湿气的存在。一定要记住,在空调屋的时候,注意做好保暖措施,以防湿气加重的情况出现。日常中也可以选择多吃点红豆,薏米,山药等具有祛湿消肿作用的食物,来达到祛湿的效果。
常喝有祛湿作用的茶水
夏天是一个很容易上火的存在,也很容易感到口渴,若是这个时候经常喝陈皮或者绿茶等具有祛湿效果的茶水,对身体的帮助会很大,且陈皮不仅能祛湿,还能开胃养颜,而绿茶更能清热解毒,祛除体内湿气,促进体内水分循环。
夏天是一个尤其要注意保护自己的季节,这个季节的太阳光会比较强烈,且紫外线也比较强,在外出的时候一定要做好防晒措施,尽量少出门。在饮食上也一定要多加注意,让切勿贪凉。
那天,我在繁忙的工作之余,突然感到身体有些不适。考虑到时间紧迫,我决定尝试一下互联网医院的服务。通过手机应用,我很快就找到了一位经验丰富的中医男科医生。
医生助理热情地向我介绍了线上问诊的流程,并强调医生助理会协助医生更好地了解我的病情。我按照指示,详细描述了自己的症状,包括硬度问题和早泄。
医生在了解了我的情况后,耐心地询问了我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并建议我提供舌苔照片以便更准确地诊断。
在得到我的舌苔照片后,医生对我的病情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告诉我湿气仍然是我需要关注的重点。医生还询问了我的睡眠和大便情况,我回答说一切都还好。
医生告诉我,虽然症状有所好转,但湿气问题仍然存在,需要继续治疗。为了方便我服药,医生优先为我选择了中药颗粒剂型。同时,医生提醒我,如果用药期间出现任何不适,请及时线下就诊。
医生开具了处方,并告诉我可以提前预约医生复诊。在医生的指导下,我成功预约了药品,并了解到便捷复诊的服务将在本次问诊结束后生效。
在整个过程中,医生的专业素养和对患者的关心让我感到非常温暖。我深深体会到,互联网医院不仅提供了便利,更让患者在异地也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我在网上看了一个医生,进行了线上问诊,体验非常好。医生非常细心和耐心,首先提醒我要完整查看病例后才开始诊疗,还告诉我为儿童开具处方时需要确认有监护人和专业医师陪伴,还有一些特殊管理药品不得开具处方。医生很负责任地告诉我本次问诊支持3次对话,并且要尽量一次回复完整,节约问诊次数。我详细描述了我的问题,医生很友善地询问了我的症状,给予了专业的建议。他告诉我目前的情况需要治疗一段时间,但总体来说不算太严重,让我放心。
医生赠送了追问包,表示服务结束后我可以继续追问5次,非常贴心。他还告诉我,虽然湿热比较严重,但是可以比较快速的治好,但具体多久收获满意疗效还是不能确定。此外,医生还告诉我,三分吃药七分养,自我调节很重要。最后,医生告诉我导致湿热的因素,包括喝酒、饮食不节、熬夜、居住环境潮湿等。整个问诊过程非常愉快,医生非常专业和贴心。
我对这次线上问诊非常满意,感觉收获很大,医生的回复只是建议,但是非常有帮助。我觉得如果需要诊疗,我会选择前往医院就诊。总的来说,这次问诊非常圆满,非常感谢医生的耐心和专业,也感谢互联网医院提供了这么便捷的服务。
我最近因为身体不适,在***互联网医院进行了线上问诊。通过文字交流,我向医生描述了我的主要症状,包括大便成型但湿粘、脸部油腻、小腿凉、阴囊潮湿、小便黄味重等。医生非常耐心地询问我的病情细节,并给予了专业的诊断和建议。医生通过我的口述症状和医学知识,对我的病情进行了全面评估,并提供了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医生建议我使用中药进行调理,并解释了中药的作用和注意事项。在结束问诊时,医生还为我开具了详细的中药处方,并建议我线上购买,以确保药品的质量和药效。通过这次线上问诊,我深切感受到了医生的专业素养和耐心细心的品质,让我对线上医疗服务充满信心。
那天,阳光明媚,我坐在电脑前,心中有些忐忑。我是一名来自黑龙江鸡西市的普通居民,因为身体不适,决定尝试线上问诊。屏幕上,出现了***医生和蔼可亲的面容,他的声音温柔而充满关怀。
***医生询问了我的症状,从舌象到生活习惯,都仔细询问。他告诉我,我的症状与体内湿热有关,并为我开具了中药。我开始按照医嘱服药,每天按时上传舌象照片。
中药刚开始吃的时候,我出现了轻微的腹泻。***医生安慰我,这是正常的排病反应。果然,没过多久,我的病情有了明显的改善。腹胀、大便不成型、眼睛痒等症状都减轻了许多。
然而,在服用中药的过程中,我感到腰部有些不适。我再次联系了***医生,他告诉我这是排病过程中的正常现象,让我不用担心。在***医生的指导下,我继续坚持服药。
如今,我的病情已经得到了明显的好转。我感到腰不累了,睡眠也变得更加香甜。我对***医生的医术和为人深感敬佩,他不仅治愈了我的病痛,更给了我无尽的关爱和信心。
我最近在四川成都市的家里感觉身体不太舒服,尤其是下身部位总是感觉湿湿的,而且小便频繁,有异味,颜色也不正常,特别是阴囊总是湿漉漉的,让我很不舒服。经过朋友介绍,我选择了京东互联网医院进行线上问诊。医生非常耐心地询问了我的症状,还让我拍了张舌苔照片,然后给出了专业的诊断和治疗方案。我很感激医生的细心和耐心,不仅解决了我的健康问题,还让我对互联网医院的服务和医生的专业水平有了更深的认识。
在医生的建议下,我开始服用中药颗粒剂,同时医生还提醒我要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避免食用辛辣食物和饮酒,多喝温水,避免劳累。医生还建议我定期复查复诊,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以便更好地康复。在医生的指导下,我也已经购买了药品,准备按时服用,同时也会注意饮食和生活方式的调整,希望能尽快康复。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带着对健康的担忧和一丝不安,踏上了线上问诊的旅程。
在保定市,我选择了一家知名的互联网医院,那里汇聚了众多资深医生。我通过预约系统,找到了一位经验丰富的中医内科医生。
医生首先询问了我的症状,我详细描述了老婆的舌苔情况,以及她半年来的治疗经历。医生耐心倾听,不时地点头,让我感到十分安心。
在了解了老婆的基本情况后,医生为我开具了详细的问诊表,让我填写相关信息。随后,医生又详细询问了老婆的情绪压力、饮食习惯等,让我感受到医生的专业和细致。
经过一番仔细诊断,医生认为老婆的病情与内湿热重有关,并为我开具了针对性的中药处方。医生还告诉我,中药可以全方位调理,需要坚持一段时间才能看到效果。
在用药过程中,医生始终保持耐心和关心,及时解答我的疑问,让我对治疗充满信心。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老婆的症状得到了明显改善,这让我对互联网医院和线上问诊有了全新的认识。
这次线上问诊的经历让我深感医生的专业和敬业,也让我对中医有了更深的了解。我相信,在互联网医院的帮助下,越来越多的患者会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
我最近感觉乏力无精神,头晕耳鸣,腰痛,房事方面,阳萎,勃起后一会就软下来。我决定尝试线上问诊,京东互联网医院提供了这样的便利服务。在问诊过程中,医生助理提醒我可能会辅助医生了解我的病情,方便医生更快的给我诊疗建议,这让我感到很贴心。问诊已开始,医生询问了我的症状,给了我足够的时间来描述我的不适感。医生很耐心地听取了我的主诉,并给出了明确的诊疗时间,这让我感到很放心。
医生在问诊中发现我的湿热症状比较明显,经过进一步沟通,医生给我改了一下药,我也很顺利地接受了医生的建议。处方已经送达药师审核,我点击了卡片预约了药品。医生还特别关心地询问我是否还有其他问题需要咨询,并嘱咐我在用药期间如有不适及时就诊。最后,医生还特别提醒我在问诊结束后对本次服务做出五星好评,我深感医生的用心与专业。
问诊结束后,我感到非常满意,服务也已经结束。我对京东互联网医院的问诊服务印象非常深刻,医生们都非常贴心、专业,我也得到了很好的诊疗建议。我相信在京东互联网医院,每一位患者都能得到专业的医疗支持和关怀。
近期,我感觉身体不适,面部油光满面,额头有轻微刺痛,身上有些痒,口中有苦味,头皮发紧有胀感,脱发明显,大便偏干结,睡眠一般,中途易醒。为了寻求医疗建议,我选择了线上问诊,希望找到合适的治疗方案。
京东互联网医院的医生给予了我耐心的倾听和专业的诊疗建议。通过详细的询问和分析,医生得出了我的病情属于轻微的湿热症状,建议我服用中药进行调理。医生还详细解释了服药方法和注意事项,并为我开具了具体的处方,让我可以直接预约药品,用药期间如有不适可及时就诊。
在医生的专业指导下,我已经付款预约了药品,准备开始治疗。在结束问诊时,医生还嘱咐我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希望我能够配合治疗,祝愿我的身体健康。
那天,我正坐在办公室里,突然接到了一个电话,是京东李医生的助手打来的。他说医生助理可能会辅助医生了解我的病情,方便医生更快地给我诊疗建议,感谢我的配合。我欣然同意,因为我知道,在繁忙的生活中,能够得到医生的及时帮助是多么宝贵。
不一会儿,医生助手告诉我,问诊已经开始了,本次问诊可持续两天。我心中暗自庆幸,两天的时间足够我详细描述我的病情了。
在医生助手的专业引导下,我开始详细描述我的病情。他耐心地询问我的各种症状,并告诉我,为了更准确地判断病情,他需要我拍个舌苔图片过来看看。
在医生的细致询问和观察下,我了解到自己可能患有湿热。医生建议我吃中药调理,并告诉我,我的症状比较久了吧,所以不要熬夜了,我看我也容易长痘痘毛囊炎吧。
在医生的鼓励下,我决定尝试中药调理。医生为我开具了处方,并详细说明了用药方法和注意事项。他说,为了我服药更便捷,优先为我选择中药颗粒剂型。我感到非常安心,因为我知道,在医生的专业指导下,我的病情一定会得到缓解。
在用药期间,医生还多次通过线上平台与我联系,询问我的病情变化,并根据我的反馈调整治疗方案。我深深感受到了医生的关怀和专业。
这次线上问诊的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互联网医疗的便利和高效。在忙碌的生活中,我能够随时随地与医生沟通,得到及时的诊疗建议,这无疑为我的健康带来了极大的保障。
感谢京东李医生和他的团队,让我感受到了专业的医疗服务和人文关怀。
在这个快节奏的生活中,很多人可能会因为工作压力、生活琐事等原因忽略了自己的身体健康。在这种情况下,线上问诊成为了一种便捷的医疗方式。通过互联网医院,我们可以方便地与医生进行沟通,及时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得到专业的建议和治疗方案。
有一天,一个位于山东日照市的患者通过互联网医院向一位来自中医男科的医生咨询自己的身体问题。患者描述了自己最近感觉醒了又困又乏,工作压力大,心情烦躁,湿热问题不易治愈等情况。医生耐心倾听并细致询问患者的症状,给出了专业的分析和建议。
医生指出,患者的主要问题可能是湿热及肾阴阳两虚,需要综合调理。并告诉患者,症状逐渐好转即可,不必过度担心。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渐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也更加重视自己的健康。
通过互联网医院的线上问诊,医生不仅为患者提供了专业的医疗建议,还传递了关爱和呵护。患者在舒适的环境下得到了有效的治疗,医生的专业素养和耐心细致也让患者感受到了温暖和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