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甲状腺相关性眼病

甲状腺相关性眼病
发表人:主治医师耿巧

甲状腺相关性眼病是常见的眼眶疾病,除了发生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的 Graves 病,极少生也可发生于甲状腺功能减退(桥本甲状腺炎)和功能正常者。该病累积 25%-50%的 Graves 病患者,多见于男性。

临床病程分两个阶段:早期为活动期,主要表现为眼部淋巴细胞浸润、氨基葡萄糖沉积和水肿,后期则表现为眼球后组织纤维化和脂肪组织沉积。治疗目的是纠正甲状腺功能及垂体-甲状腺轴功能的异常,恢复眼肌协调功能,减轻突眼度,改善和保护视力。

目前诊断中重度眼病患者的治疗主要包括糖皮质激素类固醇激素和球后放射治疗,其疗效与治疗方法和时机显著相关,因此,准确判断 Graves 眼病的病情分期及其活动程度,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硒元素是由瑞典化学家Berzelius于1817年发现的,历经几十年后,自美国科学家于1957年发现硒元素可防止肝脏坏死后,人们才认识到硒是动物生命必需的微量元素1。此后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硒对人体健康起着重要作用,硒是维护人类健康必不可少的重要微量元素1

     

     

    硒元素在人体中的作用 1

     

    人体的很多重要细胞活动过程均有硒的参与,如DNA合成就需要含硒的硫氧还原蛋白还原酶催化基团参与。硒具有抗氧化、抗炎症作用。硒缺乏可能与癌症和炎症风险增高相关,也与男性不育及某些神经系统疾病如老年痴呆等有关。

     

    硒虽为微量元素,但发挥的特殊作用却有别于一般的微量元素,这是由于硒作为硒代半胱氨酸的构成成分整合到多肽链中形成蛋白一起发挥作用。

     

    体内主要的硒蛋白有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硫氧还原蛋白还原酶及甲腺原氨酸脱碘酶等。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催化过氧化氢和有机过氧化物的还原,可以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该酶中硒代半胱氨酸位于蛋白的催化部位,所以把硒认为是一个抗氧化剂。

     

     

    硒与甲状腺

     

    硒是多种含硒蛋白的主要成分,它所具有的抗氧化作用对保护甲状腺免受氧化损伤更有意义1,硒元素可以参与调节甲状腺素合成,维持强烈氧化应激下甲状腺的完整性,以及控制甲状腺素在非甲状腺组织中的代谢2

     

    甲状腺的功能是提高基础代谢, 增加组织的耗氧量, 在机体新陈代谢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3,对甲状腺激素的产生及代谢起着重要作用1。脱碘是调节甲状腺激素生物活性的特别方式, 脱碘酶是甲状腺激素代谢中最重要的转化酶3,而我们体内的脱碘酶均为硒蛋白1

     

     

    甲状腺对硒的代谢也有其特殊性,甲状腺不仅是体内含硒量最多的器官,单位体积硒含量也高于体内其他器官;在体内硒不足的情况下甲状腺还具有优先利用硒的特性1

     

    曾有研究对陕西的两个县进行对比分析,这两个县被认作“富硒县”和“缺硒县”,除了土壤/作物中硒水平有较大差异外,其余生活方式、碘盐使用情况等完全相同。通过分层整群抽样总共选择了6152名参与者,其中,“富硒县”3038名参与者,“缺硒县”3114名参与者4

     

    统计结果表明4,“富硒县”的病理性甲状腺疾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甲状腺肿大)的患病率显著低于“低硒县”。

     

     

    较低的硒摄入量与甲状腺疾病风险增加有关,硒摄入量增加可能会降低硒摄入量低地区人群甲状腺疾病的风险4

     

    补充硒有助于预防和治疗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及甲状腺功能减退1。但并不是硒越多越好,硒过多可引起硒中毒1。因此,无论是什么,适量补充各类微量元素,营养均衡摄入才对。

     

    参考文献:
    1. 施秉银. 硒对甲状腺影响的探索与发现[J].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16, 32(1).
    2. 朱琳, 等. 硒对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自身抗体的影响[J]. 中华医学杂志, 2012, 92(32).
    3. 宋瑞霞, 等. 脱碘酶基因多态性与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J]. 国外医学医学地理分册, 2009, 30(4).
    4. Qian Wu, et al. Low population selenium status is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prevalence of thyroid disease[J]. J Clin Endocrinol Metab, 2015, 100(11).
  • 2 型糖尿病一般不会转变为 1 型糖尿病,因为 2 型糖尿病和 1 型糖尿病是两种不同的疾病类型。

    1 型糖尿病是由于胰岛β细胞受损或破坏导致胰岛素缺乏,需要外源性胰岛素补充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通常在年轻时被诊断出患有 1 型糖尿病,常常伴有自身免疫疾病的其他症状。

    2 型糖尿病则是由于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导致的,患者的胰岛素分泌能力不足以应对身体对胰岛素的需求。

    2 型糖尿病通常在中年或老年时发病,与遗传、生活方式和肥胖等因素有关。虽然 2 型糖尿病和 1 型糖尿病在某些方面有一些共同点,例如高血糖和血糖控制的问题,但它们的根本原因和病理机制不同。因此,2 型糖尿病一般不会转变为 1 型糖尿病。

    然而,2 型糖尿病患者在长期未得到适当治疗和管理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胰岛素分泌能力的进一步下降,可能需要更多的胰岛素治疗。这并不是因为 2 型糖尿病转变为 1 型糖尿病,而是因为病情的进展和胰岛β细胞功能的进一步受损。

  • 药疹又称药物性皮炎,是药物通过口服、注射、吸入、栓剂吸收、外用透皮吸收等途径进入人体后引起的皮肤黏膜反应。任何一种药物,包括保健品在内都可能引起药疹。可以引起药疹的药物很多,最常见的有抗生素类药、磺胺类药、镇静药和解热镇痛药、异种血清制剂及疫苗等。

     

     

    一、药疹的症状

     

    1.固定红斑型:这是最常见的一型。好发于手足背及皮肤黏膜交界处,如口唇、外生殖器、肛门等处。

     

    皮疹特点是圆形或椭圆形的水肿性紫红斑,直径一般1~2cm或更大,境界清楚,多数是单发,少数也可多发,紫红斑中央可出现水疱或大疱,持续7~10天,消退后留有暗褐色或棕褐色色素沉着斑,可持续数月或更长时间。

     

    自觉症状仅有轻度痒感及灼痛感。如再次用致敏药物,又会在原处发生同样皮疹,随着复发次数增加,皮损数目亦可增多,面积可扩大。反复发作后,遗留的色素沉着斑不易消退。

     

    2.荨麻疹性药疹:较常见。症状与急性荨麻疹相似,但风团颜色较鲜红,皮疹持续时间较长。严重的可伴有发热、关节痛、淋巴结肿大、血管性水肿和蛋白尿等。

     

    3. 麻疹样或猩红热样型:皮肤上出现弥漫性鲜红色斑或半米粒大的红色斑丘疹,皮疹主要分布于躯干,可泛发全身,类似麻疹或猩红热。

     

    4.多形红斑型:特点是豌豆大至蚕豆大圆形或椭圆形水肿性红斑或丘疹,中央常有水疱,对称发生于四肢伸侧、躯干,境界清楚,有痛痒感。重症病人的口、眼、外阴黏膜会发生水疱糜烂,剧烈疼痛。

     

    5.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这是药疹中最严重的一型。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起病急骤,全身中毒症状明显,皮肤出现弥漫性紫红或暗红斑片,并很快出现松弛性水疱、大疱及表皮大片松解脱落,疱壁易被撕破和脱落,露出糜烂面,渗液较多。同时有高热、疲乏、咽痛、呕吐、腹泻等症状,容易继发感染,发生肝肾功能障碍,电解质紊乱或内脏出血。此病死亡率高,应当送患者及时就医。

     

     

    二、药疹与其他皮肤病的鉴别

     

    1.麻疹样或猩红热样型药疹与麻疹或猩红热

     

    区别是麻疹或猩红热没有近期用药史,并且出现皮疹前有上呼吸道症状(感冒,流涕,咳嗽,头痛等);而麻疹样或猩红热样型药疹没有上呼吸道症状,且有近期用药史。如果在发病前20天内使用了以前未用过的药物,或以前用过但此时服用时药物已过期,或此次服用的和以前的非同一药厂生产,就可诊断为药疹。

     

    2.多形红斑型药疹与多形红斑:区别在于后者无近期用药史。


    三、药疹的治疗

     

    局部治疗可使用炉甘石洗剂、氧化锌软膏、外用糖皮质激素制剂、外用抗菌药制剂等。口服药物可选择抗组胺药、口服激素、雷公藤多甙片。

  • 内分泌失调常见于女性,临床上出现的症状也比较多,一般可以通过针灸关元穴、三阴交穴、血海穴等穴位来辅助调理内分泌失调。

    1.关元穴:位于下腹部,脐中下3寸,前正中线上处。具有补中益气、调气血、行水湿的功效。主治小腹疼痛、赤白带下、月经不调等病症。针灸时,用针灸针直刺1~1.5寸即可。

    2.三阴交穴:位于小腿内侧,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际。具有健脾化湿、补益肝肾、调经止带、肃降肺气的功效。主治脾胃虚弱、遗尿、月经不调等病症。针灸时,用针灸针直刺或斜刺0.5~1寸即可。

    3.血海穴:位于股前区,髌底内侧端上2寸,股内侧肌隆起处。具有健脾化湿、调经统血的功效,主治腹痛腹胀、月经不调、痛经等病症。针灸时,针灸针直刺0.8~1寸,局部酸胀,可向髌部放散。

    临床上用于辅助调理内分泌失调的穴位很多,一般建议经中医师辨证后,在专业医师操作下进行,以免对身体造成伤害。

  • 内分泌失调有可能会造成头晕,还会导致情绪暴躁、皮肤恶化、乳房胀痛、月经不调、毛发旺盛等,不止 5 种症状。

    • 头晕:内分泌系统主要参与人体的新陈代谢、激素分泌等功能,如内分泌失调会导致激素水平紊乱,导致免疫力低下,脑血管供血不足,引发头晕、身体乏力等。
    • 情绪暴躁:如果是女性患者,会引发情绪暴躁、精神压力过大、焦虑等。
    • 皮肤恶化:如果长时间得不到改善,会导致皮肤逐渐恶化,出现黄褐斑、色斑、面色蜡黄等。
    • 乳房胀痛:期间还会刺激乳腺腺管,导致乳房肿胀、疼痛,尤其在月经期间,症状会更加明显。
    • 月经不调:如果是女性患者存在内分泌失调,会导致月经紊乱,引发时间提前或者推迟,并且伴随月经量过少以及增多等。
    • 毛发旺盛:内分泌失调时,可能会导致体内雄性激素和雌激素水平逐渐增加,导致毛发过于旺盛。

    建议平时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规律,多观察身体状况,出现异常及时就医进行检查治疗。

  • 口臭是口腔内的细菌对食物残渣、唾液蛋白发酵后产生的一种异味。导致口臭的原因有很多,西医一般把口臭分为两大类,生理性口臭和病理性口臭。生理性的口臭大都是口腔出了问题,比如蛀牙、牙结石、牙周炎等。而病理性的口臭主要是口腔里的微生物,尤其是一种叫幽门螺旋杆菌的微厌氧菌,在口腔内大量滋生、分解,产生挥发性的硫化物,这种硫化物的浓度越高,口臭就越严重。

     

     

    大部分源于口腔的臭味,只要搞好口腔卫生就能消除,但幽门螺杆菌引起的口臭,不管是刷牙、嚼口香糖,还是用漱口水都无法缓解,嘴里始终有一股下水道的气味。

      

    感染了7亿国人的细菌到底有多厉害


    幽门螺杆菌不仅能在口腔里生存,还是目前发现的,唯一一种能在我们的胃里存活的细菌。它能够利用自身分泌的尿酸酶,生存在胃粘液层和胃黏膜之间,就连强腐蚀性的胃酸也拿它没办法。据保守估计,全世界至少有一半的人已经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其中,中国是感染幽门螺杆菌人数最多的国家,有将近7亿的感染者,也就是说,在我们身边,每5个人里,有3个人就是幽门螺杆菌感染者。

     

    其中,10岁以下的孩子最容易感染幽门螺杆菌。因为孩子的胃部环境跟成年人不一样,更适合幽门螺杆菌繁衍。数据显示,我国10岁以下的儿童感染幽门螺杆菌的几率高达50%以上。此外,吃大锅饭、路边摊,上了厕所不洗手,然后继续吃东西或者摸嘴巴,也都非常容易感染幽门螺杆菌。

     

     

    感染幽门螺杆菌后,身体会埋下哪些隐患?


    隐患1:慢性胃炎

     

    幽门螺杆菌会不断地破坏我们的胃黏膜,引起胃黏膜炎症,主要症状为反复的上腹部胀满,饭后最为明显,并且伴有嗳气、反酸、恶心、呕吐等不适。

     

    隐患2: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

     

    幽门螺杆菌侵蚀了胃黏膜,胃壁就会直接暴露在胃酸环境下,胃酸腐蚀胃壁,就会引起胃溃疡,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腹痛、食欲不振、排泄物带血。

     

    隐患3:胃癌

     

    幽门螺杆菌会增加感染者患胃癌的风险。但注意,并不是说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就一定会得胃癌。胃癌是幽门螺杆菌、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需要我们综合判断。一旦出现食欲下降、不明原因的消瘦、黑便、左腹部隐痛,要提高警惕。

  • 目前在临床上可用于治疗结肠炎的抗感染类药物有很多,其中最常见的有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等。1.环丙沙星:环丙沙星又称环丙氟哌酸,属于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具有较好的抗菌作用,对于各种敏感细菌引起的结肠炎都有较好的缓解和治疗效果。环丙沙星服用后的副作用有腹泻、呕吐、头晕、皮疹等;对本品及喹诺酮类药物过敏者、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儿童等人群应当禁用此药。2.左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属于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因为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因此可用于结肠炎引起的腹泻、腹痛等不适症状的缓解和治疗。服药期间若出现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皮疹、烦躁、尿血、呼吸困难等不适,建议及时停药并前往医院就诊。以上药物虽然具有较好的功效,但是当需要服用药物进行对症治疗时,务必咨询专业医生,以免加重自身病情,延长治疗时长。

  •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冠心病患者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而且逐渐年轻化,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要想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就离不开辅助检查,今天我就带大家进入第二站,了解一下心血管疾病的辅助检查项目。

    心血管疾病的辅助检查包括实验室检查和非实验室检查,非实验室检查又分为非侵入性检查和侵入性检查。

    一、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血常规、尿常规、各种生化检查,包括血脂检查;心肌损伤标志物血肌钙蛋白、肌红蛋白和心肌酶的测定;心力衰竭标志物脑钠肽的测定等。此外,微生物和免疫学检查,如感染性心脏病时微生物培养、病毒核酸及抗体等检查;风湿性心脏病时有关链球菌抗体和炎症反应(如抗"0" 、血沉、C 反应蛋白)的检查。

    二、非实验室检查

    (一)非侵入性检查

    1.血压测定:包括诊室血压、动态血压监测和家庭自测血压。

    高血压病的诊断一般是以诊室血压做为标准的。24 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有助于早期高血压的诊断,可协助鉴别原发性、继发性、难治性高血压、白大衣高血压以及隐匿性高血压,指导合理用药。家庭自测血压简便易行,适合病人进行自我监测。

    2.心电图检查:包括常规心电图、24 小时动态心电图、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遥测心电图、心室晚电位和心率变异性分析等。

    (1 )常规心电图:分析内容主要包括心率、节律、各传导时间、波形振幅、波形形态等,了解是否存在各种心律失常、心肌缺血/梗死、房室肥大或电解质紊乱等。

    (2 )动态心电图:又称 Holter 监测,可连续记录 24 -72 小时心电信号,这样可以提高对非持续性心律失常及短暂心肌缺血发作的检出率。最新的设备如植入式循环记录器可以连续记录更长时间(最长 3 年)的心电活动,对晕厥风险的评估等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3 )运动负荷试验:是目前诊断冠心病最常用的一种辅助手段。通过运动增加心脏负荷而诱发心肌缺血,从而出现缺血性心电图改变的试验方法。常用运动平板试验。

    3.心脏超声检查:包括 M 型超声心动图、二维超声心动图、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经食管超声、心脏声学造影、实时三维心脏超声等。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即平时所说的心脏彩超是唯一能动态显示心腔内结构、心脏的搏动和血液流动的仪器,对人体没有任何损伤。主要用于检查心脏的形态学有没有什么异常,血流的速度、方向和血流的性质有没有异常,以及心功能是否正常。

    4.X 线胸片:能显示出心脏大血管的大小、形态、位置和轮廓,能观察心脏与毗邻器官的关系和肺内血管的变化。

    5.心脏 CT:以往心脏 CT 主要用于观察心脏结构、心肌、心包和大血管改变。而近几年,冠状动脉 CT 造影(CTA )逐渐成为评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有效的无创成像方法,是筛查和诊断冠心病的重要手段。

    6.心脏 MRI(核磁) :心脏 MRI 除了可以观察心脏结构、功能、心肌心包病变外,采用延迟增强技术可定量测定心肌瘢痕大小,识别存活的心肌,也用来鉴别诊断各种心肌疾病。

    7.心脏核医学:正常或有功能的心肌细胞可选择性摄取某些显像药物,摄取量与该部位冠状动脉灌注血流量呈正比,也与局部心肌细胞的功能或活性密切相关。可以定量分析心肌灌注、心肌存活和心脏功能。

    (二)侵入性检查

    1.右心导管检查:是一种有创介入技术。将心导管经周围静脉送入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及其分支,在腔静脉及右侧心腔进行血流动力学、血氧和心排血量测定,经导管内注射对比剂进行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或肺动脉造影,以了解血流动力学改变,用于诊断先天性心脏病、判断手术适应证和评估心功能状态。

    临床上可应用漂浮导管在床旁经静脉(多为股静脉或颈内静脉)利用压力变化将气囊导管送至肺动脉的远端,可持续床旁血流动力学测定,主要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休克等有明显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危重病人的监测。

    2.左心导管检查

    (1 )左心导管检查:在主动脉、左心室等处进行压力测定和心血管造影,可了解左心室功能、室壁运动及心腔大小、主动脉瓣和二尖瓣功能。

    (2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是目前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可以动态观察冠状动脉血流及解剖情况,了解冠状动脉病变的性质、部位、范围、程度等。

    3.心脏电生理检查:心脏电生理检查是以记录标测心内心电图和应用各种特定的电脉冲剌激,借以诊断和研究心律失常的一种方法。对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心律失常更是必需的检查。

    4.心内膜和心肌活检:利用活检钳夹取心脏组织,以了解心脏组织结构及其病理变化。一般多采用经静脉右心室途径,偶用经动脉左心室途径。对于心肌炎、心肌病、心脏淀粉样变性、心肌纤维化等疾病具有确诊意义。对心脏移植后排斥反应的判断及疗效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5.心包穿刺:是借助穿刺针直接刺入心包腔的诊疗技术。其目的是:①引流心包腔内积液,降低心包腔内压,是急性心脏压塞的急救措施;②通过穿刺抽取心包积液,做生化测定,涂片寻找细菌和病理细胞,做细菌培养,以鉴别诊断各种性质的心包疾病;③通过心包穿刺,注射抗生素等药物进行治疗。

    以上就是临床上经常用到的心血管疾病辅助检查项目,尤其是标红的项目,大家可以重点关注,希望大家通过阅读这篇文章能够有所收获。

  • 所谓胃好,人就长寿,有了强壮健康的胃,身体就会得到充足的营养供应,也会更健康,就会不把它当作重要的消化器官,我们每天吃进去的食物都要经过他的加工,才能被人体有效地吸收,不得不说他的工作量还是挺大的。

     

    但人的生活中总有一些不好的生活习惯,如饮食不规律,长时间熬夜抽烟喝酒等等,都会让胃很受伤,成为一个很娇气的器官,十有八九的人生活中有胃病,这样看来,只有日常加强保养,胃才会更健康。

     

     

    水果是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营养元素和能量补充品,但对水果的选择也要多加注意,可以适当多吃一些养胃水果,有助于修复受损的胃黏膜,保护胃部健康。

     

    胃口不好,常吃这几种水果,助你拥有好胃

     

    1、苹果

     

    苹果是最受欢迎的水果,不仅营养丰富,价格也非常亲民。俗话说:“一天一苹果,远离医生”,更是道出了苹果的功效。苹果对肠胃不好的人来说,很适合食用。

     

    无论是腹泻还是便秘,吃苹果都能改善症状。如果有腹泻的症状,每天吃一个熟苹果,对于感冒的预防和咳嗽都是有一定作用的。

     

    2、樱桃

     

    酸甜甜甜有很多人喜欢,但其营养也很丰富,其中的铁含量在众多水果中遥遥领先,而且樱桃本身富含维生素C,对胃口不好的人来说,尤其适合食用,当胃口不好时,可以多吃一些樱桃,开胃。

     

     

    3、葡萄柚

     

    是柚子中的新品种,具有极高的保健价值。柚子中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能除去肠道中的有毒物质,并能吸附残渣废物,促进肠道蠕动,缓解便秘,使毒素不易附着于肠道,降低便秘和患大肠癌的几率。柚子中含有的维生素C、柚皮素、柠檬苦素等成分,可减少胆固醇的合成,使胆固醇堆积于血管壁,有效预防心血管疾病。

     

    4、菠萝

     

    菠萝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热带水果,富含果糖、葡萄糖、蛋白质、维生素、钾、锌、钙、磷、铁、胡萝卜素等营养成分,菠萝中维生素c含量最高,100克菠萝含约18毫克的维生素c,常吃菠萝能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脂肪堆积,促进肠胃蠕动,防止消化不良。

     

    胃病三分治七分养,如果出现胃部不适,除了及时寻求医生的帮助,按时服药外,日常调理保养更是必不可少,尽量多吃以上几种养胃水果,更要养成三餐按时规律的好习惯,多做有氧运动,加强胃动力,让胃部更健康。

  • 溃疡性结肠炎一般很难自愈,患者可通过日常护理、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病情。

    1. 日常护理: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应加强自身护理,控制饮食卫生,饮食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避免进食过于油腻、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严禁变质过期食物。日常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遵循少食多餐,忌暴饮暴食等。

    2. 药物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可遵医嘱使用氨基水杨酸制剂,如美沙拉嗪等;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等;免疫抑制剂,如硫唑嘌呤等进行治疗,以改善病情。

    3. 手术治疗:对于保守治疗效果不佳,出现大出血、穿孔、癌变等情况的患者可通过全结直肠切除术、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等方式进行手术治疗。建议患者严格遵照医嘱用药,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同时加强术后护理,注意观察术后恢复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就医诊治。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