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今天我写的这个病例,不仅仅与幽门螺旋杆菌相关,而且与胃食管反流病有关,还与Barrett食管有关,还与糜烂性胃食管炎有关。
患者是一个我的老患者,也是一个人民警察,他工作非常辛苦,经常值夜班,3年前吧开始出现胃痛,胃胀的问题,后来查出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紧接着做了四联标准疗法根除,根除非常成功,碳14、碳13幽门螺旋杆菌呼气试验测下来,已经转阴了。
那么他的症状好转了吗?不但没有好转,反而在原来症状的基础上,增加了反酸的问题。后来去西南最好的医院之一做了胃镜,检查下来有胃食管反流,也有Barrett食管。
好了,现在我解释一下什么叫胃食管反流,所谓胃食管反流是由如食管下括约肌功能障碍,食管下括约肌松弛或食管体部运动异常等因素等因素引起的胃液反流到食管导致的疾病。
什么是Barrett食管呢?
是由于胃食管反流等因素引起的,食管下段长期处于胃液反流高酸环境下,导致的鳞状上皮被柱状上皮覆盖,它的典型症状是胸骨后烧灼感,它是诱发食管癌的一个因素,胃食管反流也常常伴有糜烂性胃食管炎。
这个Barrett食管是幽门螺旋杆菌引起的吗?
这些年,我用中药治疗的患者中,最棘手的,最难以纠正的就是反流性胃食管炎。
我以前也以为根除幽门螺旋杆菌后,这个反流性胃食管炎就能痊愈。但是,结果却让我大跌眼镜,患有反流性胃食管炎的患者,往往幽门螺旋杆菌就是阴性的。根据我的临床观察,两者不但没有相关性,而且是负相关的。
为此,我花了几天时间查了一下相关文献,结果发现,不仅仅是我发现这样的临床现象,而且大量的消化内科的医师也发现了这样的临床现象。
早在2010年第三军医大学的房殿春教授就高度怀疑根除Hp 感染会导致 GERD 发病率的增加,亦会使已经存在的 GERD 严重化,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017年山西医科大学的孔洋洋、 刘立新等对对近 15 年来有关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 与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的国内外 21 篇文献进行 Meta 分析,结果发现胃食管反流性疾病(GERD) 患者 Hp 感染率较正常人低,推测 Hp 可能对胃食管反流性疾病患者具有保护作用,同一年上海市的沈 芳、 朱建琴 、朱 琴 、龚雅萍医师也通过对他们医院的患者进行汇总分析发现,Hp在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发生中可能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一味的抗Hp治疗可能会加重GERD,甚至可能引起BE(Barrett食管)的发生。
究竟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和胃食管反流病是王不见王?
还是幽门螺旋杆菌其实是一种益生菌,只是当胃内环境失去平衡后,才会致病呢?经过长期四处就诊后,现在那个警察申请去了乡下派出所,他的工作没有以前忙碌和焦虑了,也开始安心在我的诊室接受中医辨证论治治疗,我希望尽我的全力帮助到他。
人体太复杂了,人体胃内有现已知胃内约有一百多种细菌,较常见的有链球菌属、乳杆菌属、拟杆菌属、葡萄球菌属、奈瑟球菌属及大肠杆菌类,假单胞菌属也被检测到,有学者估计胃液中的细菌有3.06×10 10 ~1.36×10 15 CFU/mL,幽门螺旋杆菌只是其中小生物群的一部分。
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转载及合作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021年10月,富马酸伏诺拉生(武田中国产品)获得中国上市资格,被批准用于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反复发作的治疗,此前,伏诺拉生在2015年已于日本上市。
在胃酸相关的消化系统疾病中,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s,PPI)仿佛是基石一样的存在,其作用机制是作用于胃壁细胞的H+-K+-ATP酶,抑制H+分泌,减少胃酸的产生。可是PPI在临床使用中存在诸多问题,比如PPI可能对体内代谢酶的活性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进而影响其他药物的疗效,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例子是奥美拉唑和艾司奥美拉唑与氯吡格雷合用时可能降低氯吡格雷疗效,增加患者的血栓形成风险。PPI使用还会有夜间胃酸突破(NAB)的现象,这类患者可能还需要联用H2受体拮抗剂如西咪替丁、法莫替丁等。同时,PPI长期使用还可能影响钙的吸收,增加骨折风险。
伏诺拉生作用机制有别于PPI,通过与K+竞争质子泵上H+-K+-ATP酶,抑制H+-K+-ATP酶的构象转换,抑制H+与K+交换,从而抑制H+分泌。伏诺拉生不需要经过代谢即可起到上述作用,因此可以起到较快的抑酸作用。伏诺拉生的理化性质稳定,在体内不容易受环境PH的影响,且和H+-K+-ATP酶有高亲和力,两者相比,PPI仅抑制激活状态下的H+-K+-ATP酶,但伏诺拉生可同时抑制静息和激活状态的H+-K+-ATP酶,这就决定了伏诺拉生可以起到迅速强大的抑酸作用[1]。
2021年发布的一项韩国的多中心研究结果比较了50mg和100mg的伏诺拉生和安慰剂治疗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NERD)的疗效与安全性,结果表明,在总体人群中,使用伏诺拉生5mg和10mg组无烧心症状的比例分别是67.6%和66.5%,与安慰剂组(56.7%)相比有显著性差异;在NERD人群中,使用伏诺拉生5mg和10mg组无烧心症状的比例分别是67.5%和67.3%,与安慰剂组(46.7%)相比有显著性差异。也就是说,伏诺拉生对未明确诊断NERD但有烧心症状的人群和明确诊断患有NERD的人群均有很好的症状改善作用。
图1:对总体人群(左)和诊断NERD人群(右)烧心症状改善的情况
除了在反流性食管炎中的证据,还有其他很多临床试验证明了伏诺拉生在其他酸相关性疾病中的有效性。如对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等导致的溃疡复发有预防作用[2],对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导致的胃炎及腐蚀性食管炎的治疗作用[3-4]等。
在不良反应方面,伏诺拉生的潜在不良反应有别于PPI类药物,有学者关注到伏诺拉生可能与艰难梭菌的感染存在一定的相关性[5],此外,伏诺拉生还有对肝功能有潜在影响,也存在一定的过敏风险。由于其影响K+通道,可能会有关于其对心脏QT间期影响的担忧,但目前尚没有证据可以表明伏诺拉生会对心脏QT间期造成影响。但因为伏诺拉生国内上市时间尚短,还需要持续关注在大范围人群中使用的不良反应情况。
综上,伏诺拉生在治疗酸相关疾病方面显现出很多优势,或许对于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会成为除了PPI以外的新选择。
首先了解一下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萎缩性胃炎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症状主要是反酸、烧心以及胃痛、口臭。目前多数学者认为“人-人”“粪-口”是主要的传播方式和途径,亦可通过内镜传播,而且Hp感染在家庭内有明显的聚集现象。父母感染了Hp其子女的感染机会比其他家庭高得多。幽门螺杆菌感染现在主要靠抗幽门螺杆菌药物进行治疗。
萎缩性胃炎也称慢性萎缩性胃炎,以胃黏膜上皮和腺体萎缩,数目减少,胃黏膜变薄,黏膜基层增厚,或伴幽门腺化生和肠腺化生,或有不典型增生为特征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常表现为上腹部隐痛、胀满、嗳气,食欲不振,或消瘦、贫血等,无特异性。是一种多致病因素性疾病及癌前病变。
慢性萎缩性胃炎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
慢性萎缩性胃炎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有关系的,导致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缘由之一就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进入胃后,主要粘附在黏液层与粘膜上皮细胞上面,这样可以避免被胃酸杀伤,也可以躲避机体的免疫功能。同时幽门螺杆菌能够分泌一种尿素酶,这种酶可以把尿素分解,从而产生氨,与胃酸中和,这样形成了有利于幽门螺杆菌生存和繁殖的内部环境。
幽门螺杆菌感染能够促使机体产生炎症因子,导致胃粘膜感染,时间长了,会破坏正常的黏膜细胞,导致腺体被破坏,粘膜层变薄,出现胃窦、胃体萎缩,从而会使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产生。
慢性萎缩性胃炎前期的时候多是无症状,或是不典型,可有饭后腹胀、恶心呕吐、泛酸、烧心的症状,查体时可有剑突下压痛。慢性萎缩性胃炎可与浅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食管反流病相辨别,主要是通过胃镜加活检,C14呼气实验也是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项目。
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慢性萎缩性胃炎多是通过抗生素联合PPI胃酸抑制剂,现在多是四联药物治疗,即2种抗生素加上2种胃粘膜膜保护剂组成。同时患者要饮食多样化,忌食辛辣和油腻,少吃腌制、霉变的食物,饮食要清淡,戒酒、戒烟,天冷要注意保暖,防止受凉,保护胃肠。保持情绪舒畅,不要长期熬夜。
医生医生,我幽门螺杆菌检查呈阳性,我是不是要得胃癌了呀?”,病人手拿着化验单,眉头紧皱,呼吸急促地问医生。来自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的侯晓华教授在接受39健康网的记者采访时说道:“我的病房里,每天都有好多这样的病人,查出胃里有幽门螺杆菌之后,就觉得胃癌已经悄悄向我们走来了,但它变成胃癌的几率大概只有1%。”
这是一种很普遍的“菌”
幽门螺杆菌病是一种螺旋形、微厌氧、对生长条件要求十分苛刻的细菌。是目前所知能够在人胃中生存的唯一微生物种类。这种菌在我国的总体人群感染率在50%以上,即检测呈阳性。这就相当于,每两个人里面就有一个人感染幽门螺杆菌,这样一说的话,这个病菌还真是“普遍”。但是也不需要过度担心,我国至少有几亿人群是幽门螺杆菌阳性,也不见这么多人都有胃癌,若都服用抗生素来根治幽门螺杆菌,那引起的抗生素耐药问题将会非常严峻。
哪些人需要杀“菌”?
感染的人里面,有症状的只是少数,真正值得要用药杀“菌”的人也是少数。如果本身没有症状,可不必治疗,但如伴有消化道溃疡、慢性胃炎、胃癌术后、有胃癌家族史、经常抽烟酗酒,喜欢吃腌制食品、长期使用消炎止痛药如阿司匹林、芬必得等患者,则必须给予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
杀幽门螺杆菌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
1、第一次与第二次HP根除治疗的间隔时间对于成功治愈至关重要,至少6个月的间隔是影响结果的关键时间。
2、第一次根除失败后,再次根除时避免应用相同抗菌素(阿莫西林除外)。
3、杀死一次以后,不代表不会再感染幽门螺杆菌,杀得过于频繁,还会产生耐药性。幽门螺杆菌主要经口—口及粪—口传播,只要和别人在一起吃饭或喝水,感染机会依然很高。
4、不推荐对14岁以下儿童常规检测HP。
5、老年人根除HP治疗药物不良反应风险增加,对老年人根除HP治疗应该进行获益风险评估,个体化处理。
所以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别太过慌张,查出来是阳性不意味着一定要根治,也不意味着将来一定会得胃癌,会不会得胃癌,不是幽门螺杆菌这一个因素决定,还与遗传、饮食、环境等因素有关。
说到幽门螺杆菌,大家应该不会对其陌生,这种对身体有害的病菌通常会出现在人的胃里面,经常会“赖”着不走,就会给胃黏膜、十二指肠黏膜,带来非常恶劣的影响。
感染了这种病菌之后,应该想办法尽快治疗,千万不要拖着,否则越拖越久,胃肠的健康问题就会越堪忧。那么,幽门螺杆菌“赖”在胃里不走,怎样才能赶走它呢?用这3种办法,效果看得见。
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幽门螺杆菌会与三餐是否规律有关系?
其实,我们可以这样去理解,胃是消化和暂时储存食物的场所,这个场所也有自己的作息时间,比如说,几点钟开始消化食物,几点钟开始休息等。如果这个生物钟被打乱了,那么胃里面的酸性环境,就会被破坏,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问题就会暴露得越来越明显,幽门螺杆菌是怕酸的,如果将这种酸性环境给破坏了,自然就会给幽门螺杆菌创造更大的机会入侵。
所以,一日三餐要规律,就等于在间接帮助赶走胃里面的幽门螺杆菌。
食物的种类与幽门螺杆菌也有着密切的关系。甜食会滋生幽门螺杆菌,因为这种杆菌可以在人体内进行繁殖,需要营养、能量,怎么办呢?甜食的摄入就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它能给幽门螺杆菌创造良好的增殖环境,所以最终会导致杆菌疯狂地繁殖。
因此,如果平时不注意饮食的控制,一味地追求甜食,就会给自己的健康带来很大的麻烦。所以,为了抑制幽门螺杆菌,少吃甜食,多吃酸食,给肠胃的健康,发挥助攻作用,其效果也是看得见的。
太油腻的食物会给胃肠消化带来更大的负担,因为胃会暂时对食物进行储存,这种存储的时间其实与食物的种类也有很大的关系,如果是低盐、低脂的饮食,那么在胃里面停留的时间就会少很多。
相反,如果是荤食,高盐饮食,一方面会导致食物过久滞留,另一方面还会引发反酸、呃逆等不适,甚至还可以导致胃酸返流,这也会破坏胃环境,导致酸碱平衡失调。所以,平时要保持低盐清淡饮食,对于预防幽门螺杆菌的入侵,同样可以发挥积极的效果。
研究指出,幽门螺杆菌生存于人体胃的幽门部位,是最常见的细菌病原体之一。这种细菌感染首先引起慢性胃炎,并导致胃溃疡和胃萎缩,严重者则发展为胃癌…… 所以,不少人被筛查出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拿到报告单的一刻,很多人就心慌慌,不停地问医生:“我是不是会得胃癌?怎样才能杀死这些病菌?”
幽门螺杆菌会不会引发胃癌两者有关系,但没有必然性。
幽门螺杆菌是存在于胃及十二指肠球部的一种螺旋状细菌,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它才被发现。有科学研究证实,幽门螺杆菌是慢性胃炎的主要致病菌,高达90%-95%的慢性胃炎患者都是幽门螺杆菌阳性,远远高于其他人群。
同时如果对幽门螺杆菌阳性人群进行胃镜检查,他们都患有不同程度的胃炎。据统计,中国是幽门螺杆菌感染大国,一般人群中幽门螺杆菌的感染高达50%-80%。
但是临床上胃癌的病程进展时间很长,因此,幽门螺杆菌阳性并不意味着将来一定会得胃癌,幽门螺杆菌阳性仅仅是胃癌发病的一个环节,人的因素、环境因素也是至关重要的。
防止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方法,你知道多少?
1. 口口传播是主要途径
目前认为口口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比如恋人之间的接吻,因此,幽门螺杆菌也被叫作“接吻病”;还有家长将食物嚼碎之后再喂给孩子;共用餐具等等都可能传播。
2. 落后地区幽门螺杆菌
从目前的数据来看,幽门螺杆菌属于典型的“嫌富爱贫”病,发展中国家的感染率远高于发达国家。而在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内地落后地区的感染率又明显高于沿海发达地区。近些年的数据也提示,我国整体上感染率在降低,这应该跟我国的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有很大关系。
3. 多层面的预防措施
从个人角度来说,感染上了幽门螺杆菌、得了胃病,应该规范治疗,不能自以为是地乱治。为预防感染,日常饮食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这种“老生常谈”,还得继续谈;此外,抑制幽门螺杆菌活性,保护肠胃,平时还可以多用丁香茶叶泡水喝。
专家:邢加迪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胃肠肿瘤中心四病区副主任医师
京东互联网医院专家团成员
幽门螺旋杆菌简称HP,存活依赖于氧气,在没有氧气的环境中无法生长。幽门螺杆菌生长在胃幽门、胃窦等的粘膜内。据研究发现,我国已经有超过50%的人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并且此菌有明确的传染性,可以通过唾液、粪便、共餐、共用牙刷、毛巾等传染。所以家中如有感染此菌的患者,那么,其他的家属被传染的可能性很高,应该及时的杀菌治疗,防止传播。
幽门螺杆菌与胃癌之间的关系是明确的,会增加胃癌的发病率。据有关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的感染是胃癌的患者增加了2.7-12倍。除此之外,胃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也与幽门螺杆菌有直接的关系。随着年龄的增加,人体的免疫抵抗力下降,也会增加细菌的感染。感染幽门螺杆菌的患者胃部疾病会反复发作,所以根除该菌的感染是治疗胃部疾病的前提,明显改善疾病的预后。
胃癌的发生是一个慢性复杂的多病因的过程,其发生机制非常复杂,目前仍在研究之中。目前已经明确的影响因素中幽门螺杆菌的感染是其中之一。幽门螺杆菌存在于胃内,刺激胃部粘膜首先是胃炎的发生,长期慢性的炎症使胃粘膜上皮细胞发生萎缩、坏死、增生、化生等病理变化,细胞也就是在此过程中发生癌变。另外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饮食习惯,喜吃烫食,烟熏、油炸类的食物,饮食的不规律,暴饮暴食等,都会增加胃癌的发生。
幽门螺杆菌的感染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在早期很难发现。
第一,注意卫生,进餐前注意洗手,防止病从口入。
第二,参加运动,改善体质,增强免疫力能够减少很多疾病的发生。
第三,饮食方面,合理营养,少盐少油,养成按时吃饭,少食多餐的习惯。
第四,一旦被感染,要及时的治疗,并且为了避免传播家人,注意餐具及卫生清洁类用品分开使用。
第五,胃病和心情有相关性,保持心情愉悦,养成良好的作息,也能预防疾病的发生。
现如今,各种疾病的发病率都在明显的增加,这与大家不良的生活习惯有着密切的关系。加上人们不良的饮食习惯,导致消化系统疾病的患病率更是居高不下。现在,人们对幽门螺杆菌感染逐渐的重视,有胃部疾病的患者都会建议完善该菌的检验,检验结果说明这种细菌与胃部疾病的患病率有显著的相关性。并且还会影响疾病的治疗及预后。
在消化内科,C13呼气试验被广泛应用于幽门螺杆菌的检验中,并且简单方便,如果确实有细菌的感染,要及时的给予杀菌治疗。
烟丝,是将烟叶切成丝状,粒状,片状,末状或其他形状,再加入辅料,经过发酵,储存,不经卷制即可供销售吸用的烟草制品。
32岁的小唐特别喜欢烟丝,但他不是用来吸,而是用来咀嚼,用小唐的说法,自己咀嚼烟丝的时间已经整整十年了,根本戒不掉,要是哪天不嚼,就会浑身发痒,心里难受。
但是因为长期嚼烟丝,他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大约八年前,因为反酸,烧心,胸痛,小唐跑到医院看病,医生通过胃镜检查,发现小唐罹患有Barrett食管,所谓Barrett食管是指食管下段鳞状上皮被柱状上皮所代替,它是食管腺癌的癌前病变,发生腺癌的风险比正常人要高30-50倍。
医生说,必须得把烟丝戒了,因为烟丝对食管黏膜具有慢性理化刺激,会导致局限性或弥漫性上皮增生,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上皮增生还会出现异型性改变,最终发展为癌。
很多人以为,烟丝只要不吸就不会致癌,其实这样的观点是错误的,首先烟丝中就含有大量的致癌物质,WHO早已将其定义为I类致癌原,所以无论吸,还是嚼,对身体都是有危害的。
大约戒了一个多月吧,当家人都以为小唐改邪归正了,但没想到,他觉得没事了,一个月之后又开始嚼,而且完全将医生的话抛之脑后。
大约半年前,因为进行性吞咽困难,小唐再次到医院看病,这次一检查,竟然是晚期食管癌!
医生说,像小唐这样,八年前就查出了Barrett食管,本应该及时戒掉烟丝,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其次还应该定期到医院复查胃镜,以便及早发现癌变,但这些,小唐一个都没有做到,八年的时间,其实生命给了他很多次机会,但他都没有珍惜。
直到确诊为晚期食管癌,小唐才失声痛哭,后悔莫及。
但是癌细胞已经发生了广泛转移,此时,就算戒掉烟丝,也无济于事了。
半年后,小唐病入膏肓,他在家中陷入昏迷,等医生赶到现场时,发现他骨瘦嶙峋,早已没有了生命气息,小唐的悲剧给无数人敲响了警钟。
从一例用中药根除幽门螺旋杆菌耐四联菌株病例谈起
写一个根除幽门螺旋杆菌的医案。患者是黔南某学校的老师,今年6月左右在当地三甲医院检查身体,做了碳14幽门螺旋杆菌呼气试验,结果是阳性。
患者伴有胃痛,胃部烧灼感,胃胀,反酸,接受了中国2017年幽门螺旋杆菌治疗共识推荐的四联标准疗法:克拉霉素缓释片(0.5克一片,每日两次,每次一片,餐后服用),泮托拉唑钠肠溶片(40毫克一片,每日两次,餐前半小时,每次一片),阿莫西林胶囊(0.25一片,早晚各1克,也就是早晚各4片,餐后服用),枸橼酸铋钾 (110毫克一袋,每日两次,每次220毫克,早晚餐前半小时服用)。
治疗时间为14天。14天结束后一个月,患者自觉胃痛,胃胀,反酸症状较前稍减轻,仍有胃部灼热感,胃痛,呃逆,纳差等症状。遂再次接受碳14幽门螺旋杆菌呼气试验,结果依然是阳性,根除失败。患者较沮丧,遂就诊于我门诊,寻求中医治疗。
患者舌淡苔黄腻,脉稍弱,腹部时有烧灼感,呃逆,反酸,胃痛,食欲不振。
考虑到患者刚刚接受西药四联疗法,病势已挫,但胃气较弱,不宜用大剂量的清热解毒药,也需要避免使用辛辣刺激之品,遂仿半夏泻心汤意,寒温并用,处方如:山药20克、木香12克、 蒲公英30克、 生牡蛎30克、 海螵蛸10克、 醋香附10克、 醋延胡索10克、 陈皮12克、 姜竹茹12克 、生姜6克、 半夏6克、 茯苓10克。
中药配方颗粒7剂,每日二袋,每次一袋,400毫升开水冲,饭前40分钟温服。患者连续复诊两次,每次七剂。治疗后,腹痛,腹胀,反酸症状消失。一个月后复查碳14幽门螺旋杆菌呼气试验,已经转为阴性。
这其实是一个比较平和的方子,只是重用了蒲公英以清热解毒,配合香附疏肝解郁,理气宽中,蒲公英与香附,是我临床上喜欢用的一对药对,既能疏肝气,清郁热,有能泻胃火,化湿热,且无苦寒败胃之弊,又无温燥伤阴之忧。
再配合海螵蛸,牡蛎制酸止痛;山药,生姜,茯苓补脾养胃;木香,延胡索,陈皮行气止痛;竹茹,半夏,一微寒一温,降逆,化痰饮。患者身体素质比较好,仅仅用这样清缓的药物就治愈了。
明确地说,这个病案只是个案,大家切勿照搬。我给患者治疗的初衷也仅仅是辨证论治,而非根除幽门螺旋杆菌。而且幽门螺旋杆菌究竟是被根除了,只是被抑制了,回归了正常的平衡的状态?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而且从我手中用中药根除的一些病例看,所用的方药各有不同,这也是中医的困难之处,很难批量重复,所以我也仅仅是全盘托出我的用药思路,毫无保留,与大家分享,共同探讨,目的是为对西药耐药的患者,提供一些解决思路。
由此谈及中药治疗胃病的基本原则
在这儿我想说一下中医和西医治疗胃病的一些区别,当然,这些区别是我个人的看法,会有一些有争议的地方。
中医治疗胃病的原则总的来说,是推陈致新,扶正祛邪,一方面就是用清热解毒,用活血的办法,祛除病邪,活血化瘀;一方面则用补气补血的办法,健脾益气。所以早期我们会用黄连,黄芩,蒲公英,乃至白花蛇舌草,半枝莲,连翘,紫花地丁这些药清热解毒,当然为了防止清热药寒凉伤及胃气,可以搭配一些甘草,生姜,干姜这些药物温中散寒,呵护胃气,中期加大血藤,牡丹皮,丹参这些药物活血化瘀,后期用白术,党参,当归,茯苓,益气健脾。
食疗上则建议用夜寒苏这样的药食同源的姜科食物,每次三片,熬汤喝,徐徐恢复胃气。
中医的清热解毒药物也很难像抗生素那样能够对细菌斩尽杀绝,更多的是抑制的作用,所以中医驱邪更多的是祛除细菌的毒性反应。不能把中医的祛邪简单地看成是杀菌,在中医的概念中,一切不利于“阴平阳秘”的因素,都可用看成是“邪”,而祛邪扶正总的目的是让人体恢复动态的平衡。
所以做中药抗幽门螺旋杆菌研究,我觉得可以关注一下幽门螺杆菌抗体分型检测,看看剩下的幽门螺旋杆菌是有毒株,还是无毒株,这是很值得研究的。因为有的患者用了蒲公英,连翘这类中药后,胃灼烧感没有了,很舒服。患者为什么会舒服?其中对应的物质基础是什么?在中药干预之后,胃内情况是怎么样的,幽门螺杆菌抗体分型检测结果是怎么样的,都值得进一步探索,我没有科研经费,希望有经费的朋友能够研究一下这个方向。
现在很多患者胃不舒服,去看西医门诊,给开的一般就是抗生素,再加上奥美拉唑这些强力制酸药。本来,胃壁细胞分泌胃酸是胃正常功能的一部分。现在胃不舒服了,不去想办法让它恢复正常,反而去抑制它原有的功能,就像一匹马因为右腿有伤,导致左腿比右腿高一些,不平衡了,不去恢复右腿,反而再把左腿砍掉一些,去用质子泵抑制剂强而持久地使胃蛋白酶的分泌减少,结果,胃的确可以舒服了——它实现了一种畸形的平衡——代价则是胃分泌胃酸的功能的萎缩——很早就有医学研究者怀疑胃酸抑制会增加萎缩性胃炎 ,现在则有越来越多的证据发现长期服用强力胃酸抑制剂可能会导致胃癌的发生率增高2倍以上,萎缩性胃炎是通往胃癌之路。
人体的胃并不仅仅只存在幽门螺杆菌,现在认识到人胃支持细菌群落,其可能有100种左右影响胃内稳态的细菌物种,而幽门螺杆菌只是其中的一种,而且是一种本土细菌。
有研究者分析了来自10个幽门螺旋杆菌阴性患者的身体和胃窦活组织检查。通过快速尿素酶试验和16S rRNA测序,所有患者均为幽门螺杆菌阴性。没有患者在进行内镜检查前6个月内服用过NSAID(解热、镇痛、消炎药物),结果发现了链球菌,普氏菌,奈瑟氏球菌,嗜血杆菌,卟啉单胞菌等大量的胃内稳态的细菌物种。
那么根除幽门螺旋杆菌,对其他菌群的影响如何?其他菌群失衡的话,也会导致慢性胃炎吗?我们必须得承认,我们对此研究仍然不足。
其实总的来说,实现阴平阳秘,取得阴阳之间的相对的动态平衡,是中医治疗胃病的目的。外来物种之所以会破坏既有的生态系统,不是因为这些外来物种本性是恶,而是因为它的入侵破坏了既有系统的平衡,恢复系统的动态平衡,而不是一味地消灭外来物种才是中医的治疗理念。玉米、花生、甘薯、马铃薯、芒果其实都是外来物种,但是它们却都变成了有益的植物。
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转载及合作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
胃病,大家已经很熟悉了,特别是近年来,胃病的患病率一直在上升,但大家所不知道的是,胃病的患病率与一种微生物的感染息息相关,那就是幽门螺旋杆菌。
幽门螺旋杆菌主要存活于胃部,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和破坏力。若让它长期存在胃部,就会引发胃炎、十二肠炎等肠胃疾病爆发。
对于这个微生物,大家都避之而不及,但是由于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部分人还是难以逃脱幽门螺旋杆菌的侵犯。就在前段时间45岁的容阿姨,因为想要给唯一的儿子付首付,自己在生活上是能省就省,她说:自己老了,随便凑合凑合就好了。
可就在一个月前,她觉得自己的胃老是疼,而且是阵疼阵疼的,吃完饭还会想吐。儿子叫她去医院检查,她却说是吃错东西了,自己去药店买点胃药就好了。可一周后,她发现她的胃痛是越来越频繁,而且一次比一次痛。终于有一天。她外出买菜,在回家的路上疼得受不了。急忙打电话就儿子回来带自己去医院。
到了医院做了相关的检查,发现容阿姨已经出现"萎缩性胃炎",而且幽门螺旋杆菌已经严重超标,直达1800。
医生提醒容阿姨:"萎缩性胃炎"要不及时处理,后面是会癌变的,现在的当务之急是要把幽门螺旋杆菌给清除了。才能及时的保住胃。
医生说: 这2件事做的太多,幽门螺旋杆菌会"缠住"你
1、空腹喝凉水
人体睡了一晚上后,胃内的食物已经被消化的空空如也,若是这个时候一杯凉水下肚,会刺激到胃部,胃部健康可能会出现胃痛,若胃部本就有疾病的,那就很有可能会产生胃痉挛,加重胃病。
2、 咸菜
咸菜和各种腌制食物在制作过程都会加入很多盐,且在腌制过程中,大都需要晾晒或者烟熏。在这一个过程中就存在相当多的安全隐患,这种情况下,胃部很容易感染幽门螺旋杆菌。且在制作过程中会产生一些衍生物,这些物质进食到胃部,会刺激胃部胃黏膜,导致胃黏膜损伤,会加重胃部。
3个症状,或许你已经感染幽门螺旋杆菌
1、 胃疼
患有幽门螺旋杆菌的人群,大都肠胃功能受损,肠胃功能受损会发引发胃胀、胃痛、胃不适等症状。且这种症状大都出现在饭后。
2、 口臭
在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后,人体的胃部功能会受到影响,进食的食物无法正常消化,就会导致的食物堆积在胃部,胃部是相对封闭的环境,长期如此,堆积的食物发生发酵,散发出的腐臭、恶臭会通过肠道到达口腔,一开口就散发出来。
3、 日渐消瘦
胃功能受损的人,胃功能无法正常运行,会有食欲不振的情况,没有饥饿感,长期如此,人体不进食,就无法摄取营养物质,长期营养摄入不足就会引起消瘦、无力的情况。
预防幽门螺旋杆菌入侵,生活饮食习惯是关键
对于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希望大家能够重视,而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源大都来自我们食用的食物。建议少吃,麻辣烫、路边摊等有安全隐患存在的食物,若长期饮用此类食物会使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率增大。
2021年10月,富马酸伏诺拉生(武田中国产品)获得中国上市资格,被批准用于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反复发作的治疗,此前,伏诺拉生在2015年已于日本上市。
在胃酸相关的消化系统疾病中,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s,PPI)仿佛是基石一样的存在,其作用机制是作用于胃壁细胞的H+-K+-ATP酶,抑制H+分泌,减少胃酸的产生。可是PPI在临床使用中存在诸多问题,比如PPI可能对体内代谢酶的活性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进而影响其他药物的疗效,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例子是奥美拉唑和艾司奥美拉唑与氯吡格雷合用时可能降低氯吡格雷疗效,增加患者的血栓形成风险。PPI使用还会有夜间胃酸突破(NAB)的现象,这类患者可能还需要联用H2受体拮抗剂如西咪替丁、法莫替丁等。同时,PPI长期使用还可能影响钙的吸收,增加骨折风险。
伏诺拉生作用机制有别于PPI,通过与K+竞争质子泵上H+-K+-ATP酶,抑制H+-K+-ATP酶的构象转换,抑制H+与K+交换,从而抑制H+分泌。伏诺拉生不需要经过代谢即可起到上述作用,因此可以起到较快的抑酸作用。伏诺拉生的理化性质稳定,在体内不容易受环境PH的影响,且和H+-K+-ATP酶有高亲和力,两者相比,PPI仅抑制激活状态下的H+-K+-ATP酶,但伏诺拉生可同时抑制静息和激活状态的H+-K+-ATP酶,这就决定了伏诺拉生可以起到迅速强大的抑酸作用[1]。
2021年发布的一项韩国的多中心研究结果比较了50mg和100mg的伏诺拉生和安慰剂治疗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NERD)的疗效与安全性,结果表明,在总体人群中,使用伏诺拉生5mg和10mg组无烧心症状的比例分别是67.6%和66.5%,与安慰剂组(56.7%)相比有显著性差异;在NERD人群中,使用伏诺拉生5mg和10mg组无烧心症状的比例分别是67.5%和67.3%,与安慰剂组(46.7%)相比有显著性差异。也就是说,伏诺拉生对未明确诊断NERD但有烧心症状的人群和明确诊断患有NERD的人群均有很好的症状改善作用。
图1:对总体人群(左)和诊断NERD人群(右)烧心症状改善的情况
除了在反流性食管炎中的证据,还有其他很多临床试验证明了伏诺拉生在其他酸相关性疾病中的有效性。如对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等导致的溃疡复发有预防作用[2],对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导致的胃炎及腐蚀性食管炎的治疗作用[3-4]等。
在不良反应方面,伏诺拉生的潜在不良反应有别于PPI类药物,有学者关注到伏诺拉生可能与艰难梭菌的感染存在一定的相关性[5],此外,伏诺拉生还有对肝功能有潜在影响,也存在一定的过敏风险。由于其影响K+通道,可能会有关于其对心脏QT间期影响的担忧,但目前尚没有证据可以表明伏诺拉生会对心脏QT间期造成影响。但因为伏诺拉生国内上市时间尚短,还需要持续关注在大范围人群中使用的不良反应情况。
综上,伏诺拉生在治疗酸相关疾病方面显现出很多优势,或许对于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会成为除了PPI以外的新选择。
参考文献:
[1] 何金杰,程能能.钾离子竞争性酸阻断剂——伏诺拉生[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19,28(03):219-222.
[2] Kim SH, Cho KB, Chun HJ, et al. Randomised clinical trial: comparison of tegoprazan and placebo in non-erosive reflux disease[J]. Aliment Pharmacol Ther,2021,54(4):402-411.
[3] Bunchorntavakul C, Buranathawornsom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7-day vonoprazan-based versus 14-day omeprazole-based triple therapy for Helicobacter pylori [published online ahead of print, 2021 Oct 7]. J Gastroenterol Hepatol,2021;10.1111/jgh.15700.
[4] Lee KJ, Son BK, Kim GH, et al. Randomised phase 3 trial: tegoprazan, a novel potassium-competitive acid blocker, vs. esomeprazole in patients with erosive oesophagitis[J]. Aliment Pharmacol Ther, 2019;49(7):864-872.
[5] Watanabe K, Shimodaira Y, Takahashi S, et al. Potent Acid Suppression With Vonoprazan vs Proton Pump Inhibitors Does Not Have Higher Association With Clostridioides difficile Infection[J]. Am J Gastroenterol, 2021,116(8):1632-1637.
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医学中心
内容不得侵犯第三方的合法知识产权,若产生相关纠纷,作者需自行承担。
作者介绍:王伟 内蒙古兴安盟乌兰浩特市人民医院硕士,为患者提供专业的用药指导,同时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最佳用药参考。
近年来,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影响人们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许多患者误将其误诊为哮喘、冠心病等疾病,延误了治疗时机。华南地区首个“胃食管反流诊治中心”在广东武警医院成立,为患者提供专业、全面的诊疗服务。
胃食管反流病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反酸、烧心、胸痛等症状。其病因复杂,包括生活方式、饮食习惯、药物因素等。专家提醒,广东地区由于饮食和生活习惯等原因,胃食管反流病的患病率较高,市民需提高警惕。
汪忠镐院士指出,胃食管反流病与哮喘等疾病存在密切关系。有研究表明,约50%的哮喘患者存在胃食管反流的症状。因此,对于长期患有哮喘的患者,如出现反酸、烧心等症状,需警惕胃食管反流病的可能性,及时就医。
广东武警医院“胃食管反流诊治中心”的成立,为患者提供了便捷的诊疗渠道。中心拥有一支专业的医疗团队,采用先进的诊疗技术,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内镜射频治疗、腹腔镜手术等,帮助患者摆脱疾病的困扰。
除了药物治疗,日常生活中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的调整也是预防胃食管反流病的重要措施。专家建议,患者应避免进食辛辣、油腻食物,戒烟限酒,保持规律作息,减轻压力,以降低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率。
广东武警医院“胃食管反流诊治中心”的成立,标志着广东省在胃食管反流病诊疗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越来越多的患者将从中受益,重获健康。
胃食管反流消瘦并非正常现象,而是需要引起重视的疾病信号。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疾病,患者常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反酸、腹胀、上腹疼痛等症状。这些症状会导致患者进食减少,进而引起消瘦。
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机制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胃酸分泌过多、食管下端括约肌功能异常、食管清除功能减弱等。长期患有胃食管反流病,不仅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导致营养不良、骨质疏松等并发症。
针对胃食管反流病,目前主要有以下治疗方法:
1. 药物治疗:包括质子泵抑制剂、胃动力药物等。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雷贝拉唑等,能够抑制胃酸分泌,缓解症状;胃动力药物如多潘立酮、莫沙必利等,能够增强胃动力,促进胃内容物排空。
2. 生活方式调整:患者应注意饮食,避免进食辛辣、油腻、过热等刺激性食物,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
3. 手术治疗:对于部分病情严重、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可以考虑手术治疗。
4. 中医治疗:中医认为胃食管反流病与脾胃虚弱、肝郁气滞等因素有关,可通过中药调理、针灸等方法进行治疗。
总之,胃食管反流消瘦并非正常现象,患者应及时就医,积极治疗,以避免病情恶化。
婴儿胃食管反流病,简称婴儿胃食管反流,是一种常见的婴儿消化系统疾病。该病的主要症状为婴儿出现反复吐奶、呛咳、哭闹不安等。要治疗婴儿胃食管反流病,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首先,改变婴儿的体位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将婴儿的床头抬高30度左右,可以减少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的机会。此外,在喂奶时,应采取斜躺姿势,避免婴儿平躺喂奶,以减少胃食管反流的发生。
其次,调整喂奶方式也是关键。少量多次喂奶可以减轻胃部负担,减少胃食管反流的症状。喂奶后,应轻轻拍打婴儿背部,帮助其排出吞咽时吸入的空气。
药物治疗是治疗婴儿胃食管反流病的另一种方法。常用的药物包括促胃肠蠕动药、抗酸药等。促胃肠蠕动药如多潘立酮、西沙必利等,可以促进胃肠蠕动,减轻胃食管反流。抗酸药如西咪替丁等,可以中和胃酸,减轻胃食管反流对食管黏膜的刺激。
除了药物治疗,日常护理也非常重要。家长应注意给婴儿提供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如牛奶、鸡蛋、鸡肉、马铃薯等。同时,避免婴儿进食过快、过饱,减少进食后立即躺下,以减轻胃食管反流症状。
在治疗婴儿胃食管反流病时,家长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如果婴儿的症状没有明显改善,应及时就医,以便医生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特征为胃酸和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烧灼感、胸痛等症状。为了帮助患者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以下是一些关于胃食管反流的护理方法。
一、饮食管理
1. 少量多餐:避免一次性进食过多,减少胃酸分泌。
2. 避免刺激性食物:如辛辣、油腻、过热或过冷的食物。
3. 避免碳酸饮料:碳酸饮料可刺激胃酸分泌。
4. 限制咖啡因摄入:咖啡因可降低食管下段括约肌压力,加重反流。
5. 避免睡前进食:睡前3小时内避免进食,减少夜间胃酸反流。
二、体重管理
肥胖可增加腹内压,促进胃酸反流。因此,控制体重对于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至关重要。
三、生活方式调整
1. 避免吸烟和饮酒:吸烟和饮酒可降低食管下段括约肌压力,加重反流。
2. 避免穿紧身衣物:紧身衣物可增加腹内压,促进胃酸反流。
3. 避免过度弯腰:过度弯腰可增加腹内压,促进胃酸反流。
4. 保持良好的睡姿:睡觉时床头抬高15-20cm,可减少夜间胃酸反流。
四、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包括抗酸药、抑酸药和促动力药等,可缓解症状,减少胃酸分泌。
五、定期复查
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应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晚上频繁出现胃反酸现象,可能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原因和解决方案。
1. 饮食不当:晚餐进食过多、过于油腻、辛辣或酸性食物,都可能导致胃酸分泌过多,进而引发胃反酸。建议晚餐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过度进食。
2. 胃食管反流病:这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由于食管下端括约肌功能异常,导致胃酸反流至食管,引起烧心、反酸等症状。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应遵循医生指导,进行药物治疗和生活调整。
3. 胃酸分泌过多:胃酸分泌过多可能导致胃酸反流,引起烧心、反酸等症状。可以使用抗酸药或胃黏膜保护剂来缓解症状。
4. 生活方式因素:吸烟、饮酒、熬夜、压力过大等都可能导致胃酸分泌过多,引起胃反酸。建议改善生活方式,减少这些因素对胃部的影响。
5. 药物副作用:某些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抗生素等可能导致胃酸分泌过多,引起胃反酸。如果怀疑药物引起胃反酸,应咨询医生是否需要调整药物。
总之,晚上胃反酸可能是多种原因引起的,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诊断和治疗。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改善生活方式,有助于预防和缓解胃反酸症状。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主要症状是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引起烧心、反酸等不适感。由于症状的多样性和隐秘性,许多患者容易将其与哮喘混淆。本文将为您介绍胃食管反流病的症状、鉴别方法以及治疗方法,帮助您正确应对这一疾病。
一、胃食管反流病的症状
1. 烧心:胸骨后区烧灼样感觉,常在进食后或夜间加重。
2. 反酸:胃内容物反流至口腔,伴有酸味。
3. 咳嗽、声音嘶哑:胃酸反流至咽喉,刺激喉部黏膜。
4. 呼吸困难:胃酸反流至气道,引起气道痉挛。
5. 胃痛、恶心:胃酸反流刺激胃黏膜,引起疼痛和恶心。
二、胃食管反流病与哮喘的鉴别
1. 哮喘:常伴有过敏原如花粉、尘螨等,病情会随季节或环境的变化加重或减轻,以呼气困难为主。
2. 胃食管反流病:没有明显的过敏原,没有季节分布,部分患者则与吃得太饱等有关。
三、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方法
1. 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质子泵抑制剂、H2受体拮抗剂等,可减少胃酸分泌,缓解症状。
2. 生活方式调整: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等。
3.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病例,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烧心,这个看似普通的症状,却可能是身体发出的严重信号。它可能是胃食管反流病、胃酸分泌过多、甚至消化系统其他疾病的先兆。在医学上,烧心通常表现为胸骨后的灼热感,有时伴随吞咽困难、咳嗽等症状。本文将带您了解烧心的成因、常见治疗方法以及如何通过日常保养预防烧心。
一、烧心的成因
1. 胃食管反流病:这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胃酸和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导致食管黏膜受损,产生烧灼感。
2. 胃酸分泌过多:胃酸分泌过多会刺激食管黏膜,引起烧心。
3. 饮食不当:辛辣、油腻、过热或过冷的食物都可能诱发或加重烧心症状。
4. 生活方式:吸烟、饮酒、过度肥胖、长期站立或久坐等不良生活习惯都可能诱发烧心。
二、烧心的治疗方法
1. 药物治疗:常用的抗酸药物包括碳酸氢钠、氢氧化铝、碳酸铝镁咀嚼片等;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等;组胺H2受体拮抗剂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
2. 调整生活方式:避免辛辣、油腻食物;戒烟限酒;减肥;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饭后立即躺下。
3.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胃食管反流病,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三、日常保养
1. 饮食:避免辛辣、油腻、过热或过冷的食物;细嚼慢咽;少食多餐。
2. 生活方式:戒烟限酒;避免过度肥胖;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饭后立即躺下。
3. 睡眠:抬高床头,一般15厘米至20厘米,以减少反流的发生。
四、医院与科室
烧心的治疗需要专业医生的诊断和治疗。建议患者前往消化内科就诊,以便得到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胃部不适和烧心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症状,它们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胃食管反流病、胃溃疡和慢性胃炎等。
胃食管反流病,也称为胃食管反流症,是由于胃酸和食物逆流至食管,刺激食管黏膜而引起的。这种疾病的症状包括烧心、胸痛、咳嗽等。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生活方式调整和手术治疗。常见的药物包括质子泵抑制剂、H2受体拮抗剂等。
胃溃疡是一种常见的消化性溃疡,主要发生在胃壁和十二指肠壁。胃溃疡的症状包括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等。治疗胃溃疡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生活方式调整和手术治疗。常见的药物包括质子泵抑制剂、抗生素等。
慢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胃部疾病,其症状包括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等。慢性胃炎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生活方式调整和手术治疗。常见的药物包括抗生素、胃黏膜保护剂等。
除了药物治疗外,患者还应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避免刺激性食物、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戒烟限酒等都是预防胃部疾病的有效方法。
如果出现胃部不适和烧心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
胃食管反流病,一种看似不起眼却严重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慢性疾病。它如同潜藏在人体内的“隐形杀手”,时刻威胁着患者的健康。胃食管反流病是指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引起一系列不适症状,如烧心、反酸、胸痛等。这种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一种高发慢性病。
令人遗憾的是,尽管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率很高,但人们对该病的认知却相对较低。据统计,我国近亿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中,超过7成的人对此病一无所知。许多患者在早期并未意识到自己患有胃食管反流病,导致病情延误,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胃食管反流病的症状多样,除了常见的烧心、反酸外,还可能表现为胸痛、吞咽困难、咳嗽、哮喘等症状。这些症状容易与其他疾病混淆,使得患者难以准确判断自己的病情。
胃食管反流病的危害不容忽视。若不及时治疗,食管炎症会加重,引发食管炎、狭窄、腺癌等严重并发症。此外,胃食管反流病还会影响患者的睡眠、工作和生活质量。
幸运的是,现代医学已经找到了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方法。质子泵抑制剂(PPI)是目前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首选药物。患者只需按照医嘱服用PPI,即可有效缓解症状。此外,医生还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为了预防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戒烟限酒、保持体重、避免过度劳累等。同时,患者应定期到医院复查,及时发现并治疗病情。
胃食管反流病是一种高发慢性病,但只要我们提高对该病的认知,积极治疗,就能有效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胃食管反流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症状主要包括反酸、烧心、胸骨后疼痛等。当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刺激食管黏膜,就会引起这些不适症状。
针对胃食管反流的治疗,主要分为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两个方面。
在药物治疗方面,常见的抑酸药物包括奥美拉唑、雷贝拉唑等,这些药物可以有效地抑制胃酸分泌,减轻症状。同时,增强胃动力药物,如多潘立酮、莫沙必利等,可以加快胃酸排泄,减少反流。此外,食管黏膜保护药,如铝碳酸镁咀嚼片等,可以减轻胃酸对食管黏膜的损伤,改善食管不适症状。
在生活方式调整方面,患者应注意以下几点:
1. 保持健康体重:过重会增加腹压,促进反流。建议患者通过合理饮食和运动,控制体重。
2. 饮食调整:避免进食高脂肪、辛辣、酸性食物,减少油腻食物的摄入。少食多餐,细嚼慢咽。
3. 睡眠调整:睡前4小时避免进食,保持睡眠时床头抬高10-15厘米,有助于减少反流。
4. 适当运动:饭后适当散步,有助于促进胃排空。
5. 穿着调整:避免穿着紧身衣物,减少腹压。
胃食管反流患者应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