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在医院发作心梗可以抢救过来么?

在医院发作心梗可以抢救过来么?
发表人:主治医师张志伟

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临床上多有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休息及硝酸酯类药物不能完全缓解,伴有血清心肌酶活性增高及进行性心电图变化,可并发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常可危及生命。心肌梗死的病死率很高,有很多心肌梗死的死亡都是发生于院前的,也就是说,在患者还没有到达医院之前,就发生了心源性的死亡。

 

而是不是到达医院的心梗,就都能抢救过来呢?

 

 

当然也不是,有数据显示,即使到达医院,心肌梗死的死亡率也大约在15%左右,也就是说,即使到了医院,100个心肌梗死的患者,也要有十个左右的是不能顺利出院的。

 

那哪些情况影响到患者住院后的存活与否,以及抢救是否能够成功呢?

 

1.心梗部位

 

前壁心梗影响心功能属于大概率事件,而右冠状动脉的闭塞,可引起房室传导阻滞或者心率减慢,回旋支闭塞的患者,似乎心脏破裂的概率更高,所以,心脏心梗部位,决定了患者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概率。

 

2.面积大小

 

心梗面积大小,更是直接威胁和决定了患者的预后,心梗面积越大,其预后越差,而心梗面积越小,其相同条件下可能出现的风险相对较小。

 

3.并发症多少

 

心梗后并发症,是心梗后患者死亡的绝大多数原因,心梗并发症有很多,急性左心衰,心源性休克,室间隔穿孔,二尖瓣腱索断裂等等,发生严重并发症以后,患者死亡率则大大上升,患者的存活可能则会越小。

 

4.个体差异

 

患者自身情况越差的情况下,其死亡风险可能会更高,如果患者合并其他疾病,比如肾功能不全、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脑血管病等等疾病,那么患者可能存活的几率则会大大降低。

 

5.其他因素

 

比如患者心梗后就诊的时机,到院后选择的治疗方式等等,都会对患者的预后有直接的影响。

 

 

影响患者心梗后能否存活的因素很多,其实际上就是一句话,并不是所有的心梗到院后都会存活,即使医疗技术大大发展的今天,心梗仍然是威胁我们健康的一个重要杀手,需要每个人去警惕。

 

关注我们,每天都有不一样的科普推荐给您!关注我们,关注心脏健康,关注心理健康,关注不一样的科普平台!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急性心梗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冠心病和心脏病,估计都是我们经常听到的两个词汇,但两个词汇是不是表达一样的意思呢?我估计广大读者也是一知半解,今天咱们就来科普一下冠心病和心脏病的关系,然后解答读者的这个问题,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不一样的科普知识。

     

    一、冠心病和心脏病一样吗?

     

    不一样!心脏病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只要心脏有疾患都可以称之为心脏病,也就是说心脏生病以后的统称。冠心病作为一种心脏疾病,当然属于心脏病。冠心病是怎么回事呢?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缩写,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所导致的心脏冠状动脉狭窄或者闭塞进而引起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坏死的一种疾病。所以两者并不一样,但冠心病是一种心脏病,心脏病包括了冠心病。

     

     

    二、冠心病是如何确诊的?

     

    记得原来我写过一篇文章,叫《不要轻易扣上冠心病的帽子》。很多人去医院看病,医生会给告诉他,你的情况考虑冠心病。然后如果患者不进行确诊的话,就会长期带着冠心病的帽子,他自己再去看病,都会告诉第二个医生,自己原来有冠心病。殊不知,这样带着冠心病帽子的人中,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是冠心病,这其中有很多人都是“假冠心病”。因为冠心病的确诊是需要冠状动脉的影像学检查才能确诊的,比如冠状动脉CTA和冠状动脉造影。如果患者仅仅是门诊上看一眼,只是怀疑冠心病,需要确诊的话,还需要进一步检查才可以。

     

    三、确诊的冠心病,还能恢复吗?

     

    不知道提问者想表达什么样的意思和思想?是为了说明冠心病能不能症状治愈?还是为了说明冠心病能不能被彻底治愈和没有发病一模一样?我也不止一次的科普过,冠心病的患者,临床治愈也就是没有症状,是很容易做到的,没有症状意味着可以和正常人几乎一样的带病生存。但把冠心病彻底治愈,以目前的医学技术和手段,还是达不到的。

     

     

    这也就意味着,即便是冠心病,恢复和正常人一样的生活还是可以达到的。但想让冠心病彻底治愈和没有发生过一样,目前还做不到。看懂了吗?关注我们,每天都有更新得科普推送给您!

  • 高血压(hypertension)是指以体循环动脉血压(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为主要特征(收缩压≥140毫米汞柱,舒张压≥90毫米汞柱),可伴有心、脑、肾等器官的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的临床综合征。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正常人的血压随内外环境变化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在整体人群,血压水平随年龄逐渐升高,以收缩压更为明显,但50岁后舒张压呈现下降趋势,脉压也随之加大。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目标值,是有规定的,正如提问者的问题一样,将高血压的血压降的过低,也是容易有危险的!

     

     

    一、达标不是把血压降的更低

     

    高血压的降压目标,是血压达标,而这里的达标,肯定不是越低越好,如果将血压降的过低,肯定是会增加相关疾病的风险的,道理很简单,灌注不足导致的心梗脑梗屡见不鲜。所以,把血压控制好可以,但降的太低也就不对了,我们不仅仅要把血压降下来,还得保证降到一定的程度,不能太高,当然也不能过低。

     

    二、血压降的过低是减药或者停药的一个标准

     

    好多人问,那我高血压,如果血压降低过低或者太低怎么办?这个问题,其实非常简单,这时候已经是我们血压药减量的标准了,此时我们就需要减量降压药物,比如把两种降压药物变成一种,或者只减量其中的一种降压药物。如果减量药物后血压仍然过低,那么就需要考虑再减量或者停药了。

     

    三、不能为了吃降压药而吃降压药

     

    降压药要吃,但不能为了吃降压药而吃降压药,吃降压药是有其一定的目的的,比如为了降压,为了保护靶器官,为了使得心率达标等等。我们不能盲目的为了吃降压药而吃,了解你吃降压药的目的,有时候也很重要。过犹不及,也是这个道理,我们为了降压,而把血压降低到另外一个极端,这也是降压中不允许的。

     

     

    亲,听懂了吗?过犹不及,把血压降的过低,也是一种伤害。

     

    我是有思想有态度的医生,关注我们,每天都有不一样的科普推荐给您!关注我们,关注心脏健康,关注心理健康,关注不一样的科普平台!

  • 在心内科门诊遇见过这样一患者,来医院时是因为感冒来的医院,并且是在家吃了好几天的感冒药症状不见好转,所以才来的医院。经过医院的检查,医生诊断为是流行性感冒。

     

    这时患者说拿给我取些药我回家吃吧,然而医生会建议患者在医院观察2-3天看看病情控制的进展如何,此时的大部分患者会特别恼怒:他们觉得不就是得了流感吗,还要住院观察,是不是医院想坑我们患患者?

     

     

    俗话说“不知者无罪”,医生会耐心的告诉患者,有时得流感后可能会引发心肌梗死,为了预防患者出现心肌梗死,所以才让患者住院观察2-3天,确保没有心肌梗死的风险才让患者出院。有些患者听从医生的安排,但是有些患者还是觉得医生在欺骗、恐吓消费者。医生劝说无果,只能让患者自行出院了。

     

    其实,根据最新的呼吸系统的研究发现,流感或者肺炎造成的感染有一定的可能会引起心肌梗死或者中风。其中,发现呼吸道中的流感病毒和肺炎链球菌病毒的感染会诱发心血管疾病。

    为什么流感会引起心肌梗死呢?

    1、流感病毒感染产生的炎性细胞因子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炎性细胞激活,造成斑块破裂从而堵塞血管,引发心肌梗死。

     

    2、患者突发感染后,炎性因子的释放造成冠状动脉里的血液浓度升高,变得粘稠,导致血液流动速度变慢,从而容易形成冠状动脉血栓,导致血管堵塞引发心肌梗死。

     

    3、感染引起机体的发热、炎症都会造成人 体心跳加快,当心跳超过正常心率时会造成心脏的超负荷运转,导致心脏的严重缺氧,从而影响冠状动脉的血液供应引发心肌梗死。

     

     

    可见,流感不能再认为是单纯的疾病了,所以大家要注重流感的预防与治疗,也要注重心肌梗死的预防。

    目前,临床上对心肌梗死的预防有以下几点:

    第一,为了预防肺炎链球菌病毒感染,年纪大的老人可以接种肺炎链球菌多糖疫苗。

     

    第二,对有急性感染的患者,采用服用降脂类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

     

    第三,目前还有种治疗方法,就是采用抑制血小板活化的药物对所有急性感染患者进行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是不是都有效果目前不确定,需要后期的继续研究。

     

  • 速效救心丸对于很多人,特别是老年人或者心脏不好的人来说都十分熟悉。速效救心丸主要用于祛瘀止痛、行气活血,增加冠状动脉的血流量,从而起到缓解心绞痛的作用。所以常被认为是能够快速治疗心绞痛患者的救命药,也是很多冠心病患者家庭常备的一种药。

     

    有学者进行《速效救心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疗效及机理研究》,采用用单盲随机对照,速效救心丸治疗组430例,复方丹参滴丸对照组70例,观察两组对心绞痛速效止痛时间,量效,证效关系及中效治疗作用。结果发现两者在起效时间,心电图改善,心绞痛改善,硝酸甘油停减率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速效救心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很多人都认为,速效救心丸作为缓解心绞痛的中成药,就没什么副作用!事实上并非如此,绝大多数的药物包括中成药,多少都会有一些不良反应,只是发生率高低的问题。近日,国家药监局就发布了速效救心丸相关的公告,对其说明书的“不良反应”“警示语”“注意事项”和“禁忌”统一进行修订。

     

    速效救心丸说明书修改了哪些部分?

     

    国家药监局要求,修订说明书应该按照相应说明书修订要求进行。此前的速效救心丸说明书中并没有任何警示语,其中,禁忌项和不良反应都为“尚不明确”。由于速效救心丸具有行气活血作用,孕妇应用此药物就会增大先兆性流产的几率。

     

    因此,此次修订说明书要求显示,说明书中应增加一项警示语—孕妇禁用;在不良反应这一方面,不良反应监测数据也显示,该药品可见头痛、头晕、口干、恶心、呕吐、乏力、瘙痒、皮疹、潮红、过敏等不良反应,因此不良反应项应该由尚不明确增加上述这些不良反应;同时,禁忌项应由尚不明确增加—对该品或者所含的成份过敏者禁用以及孕妇禁用。

     

    心绞痛心梗急救时该如何选药?

     

    心绞痛发作通常是指当心脏动脉血管出现严重狭窄时,然后在一些刺激因素下,比如暴饮暴食、运动、劳累、情绪激动等情况下发生的。主要表现为胸闷憋气、胸痛、心前区疼痛等不适症状。心绞痛常会诱发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等疾病,严重时甚至会发生猝死。

     

    目前,对于治疗心绞痛来说,最有效的药物就是硝酸甘油。硝酸甘油是一种常见的西药,见效速度快,并含有一些挥发成分。因此,心绞痛心梗急性发作时,可以舌下含服。心绞痛急性发作时,要在最短时间内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基本上能缓解大约93%的心绞痛患者。

     

    但并不是所有患者都适合,比如颅内压增高、青光眼、严重贫血患者。对于会出现低血压的心梗患者来说,也不适合含服硝酸甘油。另外,如果没有硝酸甘油或者有禁忌症无法使用硝酸甘油时,可以使用速效救心丸或者复方丹参滴丸,但用时也一定要注意这些药物的禁忌,不能盲目用药!

     

     

    结语

     

    总之,速效救心丸作为心血管经典中成药,如果病情需要,该用的时候还是要用,但客观比较其和硝酸甘油的效果,还是稍逊一筹。同时,我们没有必要宣传中成没有什么副作用,当然,也没有必要刻意夸大药物的副作用,要客观理性地看待问题。

     

    参考文献
    [1] 石越,王亮,邹阳.静滴硝酸甘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观察[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08,19(4):236-236.
    [2]任桂芝,蔡智荣,徐传金等.静滴硝酸甘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观察[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1993(06):369-369.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心律失常是什么?会不会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什么样的疾病会引起心律失常?如果得了心律失常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在生活中那些行为可以导致心律失常呢?一起来研究一下吧。

     

     

    首先心律失常是指心脏的跳动,心脏的起源在传导过程受到障碍时会导致心脏搏动的频率和节律发生异常,它可以是自己单独发作也可以是和一些血管疾病一起发生,它是可以突然发作导致猝死,也可以使持续的跳动累及心脏而衰竭。

     

    其次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心律失常的性质,类型以及心功能对于血液动力学的影响都是心律失常的血液动力学改变引起的症状,如果是严重的心律失常可能会引起心悸,胸闷,出汗头晕以及低血压,部分严重的患者还会出现晕厥,甚至猝死。

     

    1. 冠状动脉性如果供血不足的话对于冠心病的患者来说,心律失常可能会增加心肌缺血,会出现气短,心绞痛,急性心力衰竭或者心肌梗死等现象;

     

    2. 脑动脉如果供血不足,会导致头晕,视线模糊甚至会出现乏力,在严重时患者还能会出现昏迷,抽搐等脑损害的表现;

     

    3. 肾动脉供血不足,如果心律失常,肾血也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减少,就会出现少尿,蛋白尿等症状;

     

    4. 心律失常会导致血流量的降低,就会发生肠系膜动脉痉挛,会使肠道缺血,会出现腹胀,腹痛等现象;

     

    5. 如果心功能不全的话出现咳嗽,呼吸困难,水肿等现象。

    最后,我们要保护我们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做到:

    1. 生活要有规律,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

     

    2. 我们居住的环境要保持清幽,多种些花草,尽量避免喧闹的;

     

    3. 我们要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锻炼,注意劳逸结合,预防感冒;

     

    4. 我们尽量保持标准的体重,不要贪吃,因为过多的脂肪或者发胖也会导致心脏的负荷加重;

     

    5. 我们应该时刻注意天气,季节的变化,提前做好防护,保护自己不受病毒的侵害;

     

    6. 我们时刻应该保持一颗健康的心态,尽量学会消除紧张,恐惧,愤怒的不良清楚刺激;

     

    7. 我们应该时刻注意患者的变化,如果遇到紧急的情况应该及时就医,也可以在家中常备一些应急的药物。

     

  • 治病救人的道路上,绝对不单单是用药这么简单!

     


    现代医学之父说过,医生有三大法宝:语言、药物、手术刀。诊疗活动不仅仅是医疗技术手段,更重要的是一种职业精神和从医的核心价值观,有人以为当医生,技术好,水平高,看的了病,讲的了课,写的了论文,有一堆头衔,成为一个专家,就是理所当然的好医生。其实仅仅有这些是远远不够的。

     

    少讲大道理,进入真实医疗故事!

     

    这是一位83岁的老年,男性患者,姓李,我们就称呼为李大爷。据说他曾经是群艺馆的一位魔术师。第一次真正和他接触是在去年,为什么要说真正和他接触呢?因为他之前多次因为心衰在我科住过,但是我没管过他床,对他的情况不是十分了解。

      
    那天早上,门诊打来电话,说是一个心衰的老患者,患者人还没到,家属要求先办理住院手续。说句实话,这种情况是我最讨厌的,因为还不知道病人会是什么样,也不知道本次住院是不是因为心衰,总之是有太多的未知,因为门诊医生是我比较尊敬医生,也是非常靠谱的医生,所以虽然心里有不快,也没有拒绝,通知护士准备监护室床位。

      
    很快患者就被推到了病房,完全超乎了我的想象,我原以为指不定会有多重呢,气喘嘘嘘上来,到病房家属就会急急忙忙的催促你,遇到不讲理的家属或许还会掺杂着叫骂声。

     

    进门和我说话的是一位老太太, “是某大夫吧,给您添麻烦了,我们又来住院了”

     

    听到老人的招呼声,我赶忙站了起来,对老太太我比较有印象,但是看到患者却回忆不出来了。慈眉善目一直是我对老太太的第一印象,看起来就让人觉得亲切。看看患者的情况,感觉还可以吧,所以就把患者安排到了普通病房。

     

    在护士测生命体征,简单问询的同时,我迅速浏览了患者的既往病历,原来有高血压病史多年、糖尿病病史多年,患过脑梗,左侧肢体活动不利,言语不流利等等,随后来到病房,问诊、查体一系列的诊疗。

     

    经过合理的治疗,大约7-8天的样子就出院了。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就是老伴对李大爷无微不至的照顾,和每次不舒服的时候李大爷哎呦哎呦的样子,他从来不会像其他心衰患者那样,会有明显的气短,会明显的坐着喘息,仿佛这种哎呦哎呦是装出来的样子。

      
    此后因为心衰大概又住了2-3次院吧,我又管了1次,基本上这几次都和上面我说的差不多的样子。直到上次住院来,发生了改变。

     

    这次住院并不是由我管床的,起初还是老样子,但是除了哎呦、哎呦的喊,还总是从床上到椅子上不停的折腾,最初的利尿、扩血管、强心的常规治疗,也都失效了,给好药大约600块1支的药物,持续泵入3天,效果不明显,超过3天后医保不给报销了,家属表示自费也要继续用这种药物,用完还是不行,接着来1000块钱一支的,还是不停的折腾,一会要上床,一会要下床,看样子十分难受,脚肿的很厉害,似乎透过脚面薄薄的皮肤,水都要渗出来了。

      
    甚至我们医生都以为这次李大爷都会熬不过去了,所有的心衰的药物都用过了,终末期心衰,总会走向老去,顺理成章。

     

    故事却在一个夜班发生了转折,因为李大爷家陪床人手不够,李大爷要上床、下床需要我和护士帮忙,废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搬到了床上,刚回到办公室补写病历,又被喊去帮忙下床。

     

    如此下去,一晚上啥也不干,谁也受不了啊!穷则思变,我开始细细琢磨,李大爷为什么要反复下床?为什么这次这么反常?是因为脑梗后遗症吗?以前他不难受的时候还是很听话的啊。百思不得其解,所以我决定还是到床旁一探究竟。

     

    看着李大爷坐在椅子上,耷拉着脑袋,似乎是睡着了,但是很快就又醒了过来,看到我,又开始哎呦哎呦了起来,我开始安慰他,给他讲道理,让他保存体力,不要来回折腾,否认心脏得不到休息,永远无法恢复,他似乎听懂了,我还在沾沾自喜,沟通取得了成绩,这一晚上我可以安稳了。很快我的希望就破灭了,他又要去床上。老伴安慰他,想要阻拦他,可仍无济于事,于是我们又十分费力的把他弄到床上,刚躺下,他就要起来。

     

    我于是和李大爷老伴建议把床摇起来吧,他躺不下。

     

    但是很快就被阿姨否定了,摇起来也不行,他脑梗后,坐不住了,屁股怕疼。

     

    再一次回到椅子上,我已经气喘吁吁了。怎么办?怎么办?如此下去,我们受不了,李大爷也够呛啊。

     

    坐着能睡一会,但是低着头,脖子受不住啊,所以要上床休息脖子。可在床上躺不下,气短又只好坐起来。我突然间想明白了!一个非药物,可以说是非治疗性建议产生了:

     

    去弄个沙发吧!这样就解决了。

      
    现在我们在李大爷脖子后边垫个枕头,后面让家属拖着,让他先能睡会,慢慢就会好的,一切都会好的!

     

    省去无用的话语,第二天,沙发到了,大概又过了6-7天的样子,李大爷顺利出院了,我们胜利了!

     

    一切看起来很简单,却似乎没那么简单!

     

    虽然应用抗心衰的药物使得患者心脏有所好转,但上床、下床不断折腾,让刚有好转的心脏又不堪重负!正是辛辛苦苦几十年,一朝回到解放前。所有药物治疗,都只是辅助,只有当人体恢复机能后,才能坚定而持久保持不衰!

     

    用心去治疗

     

    用爱去治疗

     

    心会和爱一起走,平凡岗位我坚守!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在疾病面前,我们会本能地选择快速见效的治疗方法。但治疗后,康复过程与生活质量的提高,需要的却是持续的量变。

    ——丁荣晶

     

    若非亲身经历,普通人很难理解疾病给人带来的打击。

     

    “心肌梗死”这四个字意味着——在短时间内,你的胸部会剧烈疼痛,心脏收缩能力下降,无法正常工作,最严重的结果是死亡。

     

    如果能够抢救及时,医生会探查你的心脏,找到堵塞的冠状动脉血管,植入支架。命能够保住,但是等待你的是术后的心脏功能重建和心理重建。

     

    甚至对于部分患者来说,只能长期躺在床上,在方寸之地活动,吃喝拉撒都需要人来照顾,没有基本的尊严可言。

     

    但是置入支架并不是治疗的终点,病人的最终生活也不应该缠绵于病榻,他们值得更好生活。

     

    李康(化名)是一名心梗患者,2018年,他经历了心梗住院治疗,病情恶化卧床不起,到最后经过心脏康复治疗后,慢慢恢复健康,能够正常生活的一系列转变。

     

    他的经历,对于心脏疾病患者家庭来说,是一个值得参考和借鉴的案例。

     

    一波三折

     

    2018年,59岁的李康因心肌梗死住进当地的心外科病房,冠脉造影显示,他的心脏病变非常严重,需要马上植入支架,但是他的心功能严重不全,动手术的风险非常高。

     

    无论手术与否,对于李康和他的家人来说,最后的结果可能都难以承受。

     

    走投无路之下,全家人决定去北京做最后一搏。

     

    2018年9月16日,在救援直升机的帮助下,李康入住北京大学人民医院CCU监护病房。10月10日,经过CCU医护人员积极抢救,李康的病情稳定下来,终于有条件接受支架介入手术。

     

    李康放了支架之后,心脏功能确实好转了,然而并没有如之前所期望的全身功能恢复更好,感染不能控制,肾功能恶化需要血滤,消化功能严重下降,血糖水平不好控制,整夜无法入睡,甚至出现谵妄,连坐起的力气都没有。

     

    手术后第三天,李康的肾功能衰竭,开始接受血滤治疗,消化功能也出现严重衰退,到后来睡眠也有了问题,甚至出现谵妄,连坐起的力气都没有。

     

    为了给李康治病,他们全家人都来到了北京,在医院周边租了房子,为了让李康家能在医院吃的舒服,家里人更是日日买菜做饭,送到病人床前。

     

    当时的情况,对于李康他们一家人来说,无疑是致命的打击。

     

    峰回路转

     

    心脏监护室CCU医护人员为了患者的治疗殚精竭虑,心脏监护CCU的护士长王静忽然想到一种新的治疗手段,她曾经参加过一次心脏康复的国际论坛,心脏康复目前是一个新的治疗方向,主要是为了帮助心血管疾病的病人在术后恢复健康,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北大人民医院刚好有心脏康复领域的专家——丁荣晶教授,她在心脏康复方面有着丰富临床经验。

     

    王静辗转联系到了丁荣晶教授团队,幸运的是,丁教授经过评估后认为,如果李康在医生的严格监督下接受心脏康复治疗,是有可能康复的。

     

    丁教授带领心脏康复团队,根据李康的心脏病变、身体状态、饮食、情绪、睡眠等情况作了细致全面的分析评估。

     

    随后,丁教授为李康制定了心脏康复治疗方案,I期的心脏康复将在心脏监护室进行。

     

    2018年11月5号,李康的心脏康复治疗开始了。

     

    从改变呼吸方式做起

     

    针对李康目前的状态,为了他的安全和科学化治疗,我们一方面需要降低患者的心肌耗氧量,另一方面要改善患者的氧摄取能力。

     

    丁教授从李康的呼吸功能开始着手,不仅是进行呼吸模式调整,还有吸气和呼气功能角度整体进行评价和指导,以免因为错误的呼吸会引发呼吸肌窃血现象,导致心脏负担加重。

     

    因此指导他学会如何正确呼吸非常重要,第一步就是要让李康能够重建呼吸模式,最大化控制病情进展。

     

    运动康复训练

     

    考虑到李康目前的精神状态问题,丁教授告诉运动治疗师需要加入身心放松训练,促进李康从神经肌肉到自主神经功能的双重改善。

     

    李康的肢体功能恢复计划也在同步进行中,丁教授团队为李康安排了下肢关节活动,从髋关节,到膝关节再到踝关节,从每次5分钟逐渐延长到每次20分钟,上下午各一次。

     

     

    由于李康卧床时间较长,腰部和下肢肌肉力量非常弱,待李康的关节灵活性与稳定性的提高后,丁教授开始加强对他的肌肉力量和耐力的训练。

     

    丁教授为李康准备了脚踏车,这样他在床上躺着,就可以进行下肢肌肉的活动,同时也对其上肢肌肉从局部到整体设计锻炼方案。

     

     

    饮食调整

     

    调整饮食也是心脏康复的重要一环,邀请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营养科一起,为李康设计了一套日常饮食方案。

     

    经过I期的心脏康复训练之后,李康可以自己坐起来吃饭了,食量开始增加,精神状态也有了很大的改善。

     

     

    2018年11月16日,李康因病情需要转入肾内科继续治疗,但是他的心脏康复治疗并没有中断。

     

    在他身体各项机能提高以后,丁教授团队又制定了下床后的活动方案,比如站立训练,走路调整训练……

     

    2019年1月,李康仍然在进行心脏康复训练,现在已经可以下床正常活动了。

     

     

    如果说冠脉支架治疗挽救了患者的生命,心脏康复治疗就是让患者活得更好,余生不在病榻上度过,不再反复住院和发病,让患者拥有一个健康完美人生,实现健康终老。

     

    心脏康复治疗

     

    丁教授强调:“想要做好心脏康复,医生需要关注患者身体多脏器的功能协同问题,同时也需要有些意外事件的预判能力。”

     

    第一,要有严密的心电血压血氧和血流动力学监护,随时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是否有异常,糖尿病患者还需要注意监测血糖。

     

    第二,如果患者体力极度虚弱的话,从呼吸肌训练开始,训练中注意观察是否有呼吸模式异常等问题。

     

    第三,肌肉的训练,从关节到肌肉,从下肢到上肢,从大关节到小关节,力量从抵抗身体重力开始,从肌肉训练到神经肌肉协调等等,避免肌肉拉伤和骨折。

     

    第四:鉴于患者目前的精神状态异常睡眠颠倒等问题。

     

    通过全面的评估和系统的设计安排,心脏康复才是完整的,我们才能真正做健康的主人,才能实现我们治病的初心。

  • 有病了执意不去医院,也不吃药,这样的情况有很多,但要去探求病人为什么不去医院,无非以下几种心态!陈大夫带领大家一起走近他们的内心世界,去看看他们为什么有这样的心态……

     

    一、自信这点病无所谓

     

    其实所有的心态中,这一点估计是最为重要的,有人说他觉得病小无所谓,不管病大还是病小,大多数不去医院不吃药的人,都是自信他所得的病对自己影响不大的疾病,所以才如此自信的不去医院不吃药!如果他能感觉到疾病是会危急他生命的,我觉得大多数都会去医院,除非他真的不想活了……

     

    二、讳疾忌医型

     

    这种人群,也占据了不去看病不吃药人群的一部分,他们害怕去面对到医院后可能要面对的现实,怕怕查出来以后可能要面对的恐惧!所以迟迟不敢去医院,但这类人群,只需假以时日,能够面对问题以后,都是会去医院的!

     

     

    三、条件限制型

     

    这里的条件,主要是就医条件,比如经济原因,因为经济困难,害怕花钱,才拒绝就医的,多数都是一些老者,艰苦了一辈子,谈到花钱,就害怕的不得了!其他还有一些条件限制的,比如不能独自去医院,不能独自买药,无人照料,等等等,因为条件限制,使得就医成为一种负担,从而使得不想去看病,不想去吃药!

     

    四、真的不怕死型

     

    这样的类型,大多数抱有多活一天是一天的心态,甚至有些压根就不想活的心态,使得他们不去就诊或者吃药!这个就不属于需要我解释的类型了!

     

     

    有好多人会说,还有其他类型啊,比如医生太黑,不敢去看病,害怕被过度医疗等等,这样的其实都可以归结到第一种类型,还是这类人群认为自己的疾病还不至于危急到生命,真的他们要认为自己的病会危急生命,他们还是会义无反顾的去医院的!

     

    不管怎样,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价值观世界观,所以,不管怎么样想,最起码在他的理解和认知中,不去医院看病肯定是有原因的,而这个原因大于去医院看病的获益的时候,他们就会拒绝去看病和吃药了!

     

    亲,你有这样的想法么?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医生,我妈妈怎么样了,严重不严重?一个男人问医生。

     

    非常严重,是急性心肌梗死,需要立刻进行介入手术!医生说的很急。

     

    什么,还要做手术?怎么做?男人接着问。

     

    简单点来说就是要放心脏支架……急诊科医生一边说一边将患者快速护送至介入中心。

     

    这名60岁的老太因为剧烈持续的胸痛被救护车送到急诊科,医生立刻为其完善了心电图,结果显示为急性心肌梗死,十万火急,需要立刻进行PCI。

     

    所谓PCI其实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的缩写,中文全称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简单点来说,就是经心导管技术疏通狭窄甚至闭塞的冠状动脉管腔,从而改善心肌的血流灌注的治疗方法。

     

    与传统的药物溶栓相比,PCI见效更快,患者恢复更快,而且风险也更小。

     

    所以一旦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PCI几乎是不二的选择,而且越早越好,不但能及时恢复受损的心肌,还能有效将急性心肌梗死的并发症降低。

     

    众所周知,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非常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如果发现和治疗不及时,很快就会出现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恶性心律失常等等,这些都会危及生命。

     

    可让人意外的是,到介入中心后,医生分为两路,一路和患者的两个儿子谈话签字,一路已经把老太抬到了手术台上,进行一系列紧张准备。

     

    手术是需要签字的,况且有家属在场,就算再危急的手术,按照法律条文,没有直系家属的签字也是不能进行的,因为疾病有风险,手术也有风险,手术能够抢救生命,也有可能存在并发症,手术不是免费的,是需要花钱的,这些都需要家属知晓。

     

    但患者的两个儿子,关心的倒不是手术能不能救命,而是要花多少钱。

     

    医生说,心脏支架分为国产和进口,国产的一般一万左右,进口的价钱至少要翻一倍了,而且这只是支架费,PCI治疗费用还包括手术费,造影剂的费用,止血器的费用等等。

     

    算下来,就算使用国产心脏支架,就算放一个支架,可能也需要一万五左右。

     

    而医生分析,老太长期有冠心病病史,她的冠状动脉狭窄肯定会有很多支,具体要放几个,还要根据术中情况来看。

     

    可是医生苦口婆心地说完,患者的两个儿子竟直接来了一句,我们拒绝手术,急性心肌梗死我们又不是没听说过,不是有药物治疗吗……

     

    有时面对这样的家属,医生实在很无语,生命如此危急,竟然还考虑费用问题。

     

    恰在这个时候,老太突然出现了室颤,医生迅速给予电除颤!

     

    可两个儿子还是不愿意签字,他们就一句话,反正我们就是不同意手术!

     

    你说这样了,医生还能咋办呢?

     

    最终,无奈的医生只得又将老太转回心内科监护

    室,经过两天积极的抢救,老太最终还是撒手离去,此时患者的两个儿子却反咬一口,进来前还好好的,到你们医院就走了!

     

    于是医生拿来病历,翻到那页谈话记录单,上面清楚地写着,拒绝介入手术,医生已完全告知风险,愿意承担一切不良后果,签字为证。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心脏支架植入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手段和方法,冠心病一般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而引起血管腔狭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导致的心脏病。支架植入术指的是利用穿刺、导管、球囊导管扩张形成和金属内支架置入等技术,使狭窄、闭塞的血管或腔道扩张、再通,解决传统手术盲区的一种技术。为什么有的人心脏支架植入术后没有多久就又心梗了呢?这和很多因素有关系。

     

     

    一、没有好好吃药

     

    我们知道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的血管内增加了一个金属异物,而这是会导致血栓形成的,所以支架植入术后进行两联甚至以上的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就显得非常必要,如果患者术后没有好好服药,那么就会出现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患者就再次心梗了。


    二、支架本身原因

     

    当然支架内再次堵塞,再次发生心梗,很多时候和支架本身有关,比如当时支架植入后,支架本身没有贴壁,或者是支架过长,又或者是分叉病变,或者是其他支架导致的原因引起的支架内急性血栓的形成。


    三、患者自身因素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患者支架植入术后依然我行我素,没有控制高危因素,比如抽烟喝酒,不运动,肥胖,加班,熬夜,劳累等等生活习惯。因为冠心病确诊以后进行生活方式是有必要的,而且非常必要,如果是这些自身因素,也会导致患者支架内再次发生血栓,再次心梗。

     


    四、药物抵抗等因素

     

    如果患者没有以上其他因这些因素,那么还有可能就是患者对阿司匹林抵抗、波立维抵抗等原因,或者是患者自身遗传基因、本身疾病或者是合并其他疾病等原因,都可能导致患者支架内极易引起血栓的情况,比如患者罹患易栓症。


    支架术后血栓的形成,也分急性、亚急性、远期血栓等不同情况,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引起血栓的原因也有很多,不能一概而论,同样需要具体原因,具体分析。

     

    亲,看懂了吗?关注我们每天都有更新的科普推送给您。我是有思想有态度的李医生,关注我们,每天都有不一样的科普推荐给您!关注我们,关注心脏健康,关注心理健康,关注身体健康,关注不一样的科普平台!

  • 急性心肌梗死,简称急性心梗,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一种严重表现形式。它是由冠状动脉斑块破裂,导致血管阻塞,进而引起心肌缺血、坏死的一种疾病。在临床上,经过积极有效的治疗,大部分患者仍有望康复。

    然而,康复的可能性与多种因素相关。其中,心肌梗死范围的大小和治疗时机是两个关键因素。如果梗死范围较小,且患者能够及时得到治疗,那么康复的可能性较大。相反,如果梗死范围较大,且治疗不及时,那么预后较差,容易出现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甚至导致心源性猝死。

    为了提高康复的可能性,患者需要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以下是一些建议:

    1. 生活方式的调整:保持规律的饮食习惯,戒烟限酒,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慢跑、游泳等。

    2. 原发性疾病的控制:积极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原发性疾病,避免病情恶化。

    3. 心理因素:保持乐观的心态,避免过度工作和情绪紧张,确保充足的睡眠。

    4. 定期复查:定期进行心电图、心肌酶等检查,监测病情变化。

    5. 药物治疗:按照医嘱服用抗血小板聚集、抗凝、降血脂等药物,预防血栓形成。

    总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过积极有效的治疗,仍有可能康复。患者需要积极配合医生,调整生活方式,控制原发性疾病,保持乐观的心态,才能提高康复的可能性。

  • 近年来,我国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水平取得了显著提高,诊疗指南不断完善,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在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治疗效果上,过去十年间并没有明显改善。这一结论由北京协和医院副院长兼临床药理研究中心主任张抒扬在2014中国心脏大会上提出,旨在引起业界对AMI治疗现状的重视。

    数据显示,2001年至2011年间,我国AMI住院患者人数增加了4倍,但住院病死率及主要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并未明显下降。究其原因,再灌注治疗10年来无明显改善被认为是制约我国AMI治疗疗效提升的最大短板。

    再灌注治疗是AMI治疗的关键环节,包括静脉溶栓、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等手段。研究表明,过去十年间,虽然急诊介入治疗的比例有所上升,但溶栓治疗比例却明显下降,三级医院下降尤为明显。此外,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的使用率虽然有所提高,但一些可改善患者预后的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使用仍明显不足。

    针对这一问题,张抒扬副院长指出,要改善AMI治疗结局,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加强再灌注治疗,提高溶栓治疗比例;规范使用药物,提高β受体阻滞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药物的使用率;加强基层医院AMI诊疗能力建设;加强医患沟通,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

    此外,蒋立新教授还介绍了China PEACE研究,该研究旨在定量评价2001年至2011年全国城市大医院和农村县级医院AMI的住院诊疗模式,住院期间病死率和并发症等变化趋势。该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我国AMI诊疗现状,为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提供依据。

  • 心梗,全称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饮食,避免摄入高脂肪和高胆固醇的食物,如动物内脏、油炸食品、奶油蛋糕和鱼籽等。此外,辛辣刺激性食物、浓茶、浓咖啡等也应避免。

    为了保护心脏健康,心梗患者应严格控制食盐摄入,每日食盐量不宜超过6克,并尽量避免腌制类食物。同时,患者还应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每餐吃7-8分饱即可。新鲜水果和粗纤维蔬菜是患者的理想选择。

    除了饮食,心梗患者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1. 保持规律运动,促进胃肠道蠕动,避免便秘。

    2. 合并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的患者,需按照相应疾病的饮食指南进行控制。

    3. 控制饮水量,避免心力衰竭。

    4. 多吃菌类食物,如黑木耳、蘑菇等,具有一定的抗血栓作用。

    5. 严格限制主食摄入量,避免含糖过多食物。

    6. 戒烟禁酒,避免刺激性饮料。

  • 心梗,即心肌梗死,是心血管疾病中的一种严重类型,其发病原因复杂,涉及多种基础疾病和生活方式因素。

    首先,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心梗的主要原因之一。这种疾病会导致冠状动脉壁增厚,斑块形成,最终导致血管狭窄,甚至完全堵塞。除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也会增加心梗的风险。

    此外,不良的生活方式也是心梗的重要诱因。如作息不规律、暴饮暴食、吸烟、饮酒、缺乏运动等都会增加心梗的风险。

    心梗的治疗需要综合多种方法。对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生活方式的调整和药物治疗是基础。生活方式调整包括合理饮食、戒烟限酒、适量运动等。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调脂药物等。对于严重狭窄或堵塞的血管,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冠状动脉搭桥术或支架植入术。

    对于高血压患者,控制血压是预防心梗的关键。生活方式的调整和药物治疗是必不可少的。常见的降压药物包括利尿剂、ACE抑制剂、ARBs等。

    除了药物治疗,患者还需要定期进行心电图、冠脉造影等检查,以监测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并发症。

    总之,心梗的预防和治疗需要患者、医生和家属共同努力。通过改变不良生活方式、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可以有效降低心梗的风险。

  • 心肌梗死,又称心肌缺血性心脏病,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常在发作时出现剧烈的心前区疼痛,伴随心悸、呼吸困难、出汗等症状。

    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狭窄,进而引起心肌缺血坏死。在冠状动脉完全堵塞的情况下,心肌得不到足够的血液供应,最终导致坏死。

    除了心前区疼痛,心肌梗死患者还可能出现以下症状:胸闷、恶心、呕吐、头晕、出汗、乏力等。严重情况下,患者还可能出现血压下降、休克、心力衰竭等症状。

    心肌梗死的诊断主要依靠心电图、心肌酶学检查、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手段。一旦确诊,应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包括溶栓治疗、抗凝治疗、抗血小板治疗、介入治疗等。

    在治疗期间,患者需要绝对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波动。同时,患者还需注意饮食调理,保持低盐、低脂、低胆固醇的饮食,避免吸烟、饮酒等不良习惯。

    为了预防心肌梗死,患者应积极控制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并定期进行体检。此外,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劳累,也是预防心肌梗死的重要措施。

  • 高血压与心梗之间的关联一直是医学界关注的焦点。研究表明,高血压患者发生心梗的概率远高于正常人群。这是因为长期的高血压会导致动脉硬化,尤其是冠状动脉的粥样硬化,从而增加心梗的风险。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由于血管内壁的脂质沉积,形成斑块,导致血管腔狭窄。当斑块破裂或血管痉挛时,就会引发心梗。因此,高血压患者需要格外注意,积极控制血压,预防心梗的发生。

    高血压患者应遵医嘱按时、按量服用降压药,不可自行减量或停药,以免引发并发症。一旦出现心梗症状,如胸痛、胸闷、呼吸困难等,应立即就医,进行系统检查和治疗。治疗方式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等,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除了药物治疗,高血压患者还应注重日常保养。保持低盐、低脂饮食,避免精神压力过大,适量运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预防心梗的发生。

    医院的心血管内科是治疗高血压和心梗的主要科室。患者应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高血压,降低心梗的风险。

    总之,高血压与心梗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高血压患者应积极控制血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心梗的发生。

  • 心梗,全称为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当心脏的冠状动脉发生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时,就会发生心梗。心梗的早期症状主要包括胸痛、胸闷、气促、出汗等,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猝死。

    心梗的自救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舌下含服急救药:心梗患者应随身携带速效救心丸或硝酸甘油等急救药物,一旦出现胸痛等症状,应立即舌下含服。

    2. 紧急拨打120:向家人或邻居求助,并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寻求专业医疗救助。

    3. 保持冷静:心梗患者应尽量保持冷静,避免情绪激动,以免加重病情。

    4. 减少活动:心梗患者应尽量避免剧烈运动,尽量保持卧床休息。

    5. 保持呼吸畅通:解开衣领,保持呼吸畅通。

    心梗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降脂药物等。介入治疗主要包括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手术治疗主要包括冠状动脉搭桥术等。

    心梗的预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健康饮食:保持低盐、低脂、低糖的饮食习惯。

    2. 适量运动:保持适量运动,增强心脏功能。

    3. 戒烟限酒:戒烟限酒,避免吸烟和酗酒对心脏的损害。

    4. 控制血压和血糖:高血压和糖尿病是心梗的高危因素,应积极控制血压和血糖。

    5.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心血管疾病。

  • 浙江电台音乐调频动听968主持人郭梦秋,一个年轻的梦想追逐者,于7月31日晚在家中突发心肌梗塞,不幸离世,年仅25岁。这个消息令人震惊,也引发了人们对心肌梗塞这一疾病的关注。

    心肌梗塞,又称冠心病,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它是指冠状动脉发生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心肌梗塞的发病原因复杂,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

    郭梦秋的离世,让人们意识到心肌梗塞对年轻人的威胁。其实,心肌梗塞的早期信号并不明显,往往容易被忽视。常见的早期信号包括胸痛、胸闷、气短、恶心、呕吐等。如果出现这些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那么,如何预防心肌梗塞呢?首先,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当运动、保持心情舒畅等。其次,要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最后,要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一旦出现异常症状,要及时就医。

    心肌梗塞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降血脂药物等。手术治疗主要包括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郭梦秋的离世,让我们感到惋惜,也提醒我们要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预防心肌梗塞的发生。

  • 家是每个人最熟悉和最安全的场所,但有时却可能成为生命的危险地带。心梗,作为常见的急性心血管疾病,其突发性使得在家发生心梗的情况并不罕见。面对这种紧急情况,了解和掌握正确的急救方法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在家突发心梗时应采取的急救措施:

    1. 立即拨打120:一旦怀疑心梗,应立即拨打120,尽快与医院联系,让专科医生速来抢救。同时,告知对方患者的基本情况和联系方式,以便及时派遣救护车。

    2. 保持患者平卧:让患者就地平卧,严禁随意搬动。因为任何搬动都可能增加心肌耗氧,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3. 服用药物:如果家中有心血管内科抢救用药,如硝酸甘油,可让患者舌下含服,以减轻心肌耗氧。

    4. 吸氧:如果家中有氧气袋或氧气瓶,应立即给予患者吸氧,以增加氧气供应,缓解心肌缺氧。

    5. 心肺复苏:如果患者心脏突然停止跳动,应立即采取心肺复苏等急救措施。如果效果不佳,应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和口对口人工呼吸,等待医生到来。

    除了急救措施外,预防心梗也非常重要。以下是一些预防心梗的方法:

    1. 积极治疗: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应积极治疗,包括药物治疗、静脉溶栓和介入治疗等。

    2. 生活方式调整: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度运动等。

    3.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心血管疾病。

    4. 心理调适: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焦虑等情绪。

  • 根据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王星的描述,一名49岁男子因心梗、心源性休克不幸离世。令人惋惜的是,通过分析,他可能错过了三次救命机会。

    一、心梗早期信号被忽视

    这位患者在两个月前就出现了胸部不适、咽部不适的症状,尤其是在运动后更为明显。但由于症状不严重,且在休息后能缓解,因此并未引起重视。实际上,这些症状正是心梗的早期信号。

    二、胸闷憋气未引起警觉

    随后,患者开始出现胸闷憋气、咽部不适的症状,尤其在排便时更为明显。但患者仍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错过了第二次救命机会。

    三、心肌梗死发作未及时就医

    心肌梗死发作当天,患者就餐时出现胸痛出汗、咽部不适、憋气胸闷等症状。但他却自行服用药物休息,并在晚上上厕所时突然晕倒。最终,由于错过了最佳抢救时机,不幸离世。

    四、心梗的三大报警信号

    心梗是一种严重的疾病,早期识别和及时救治至关重要。以下为心梗的三大报警信号:

    • 突发心慌、胸闷感
    • 无明显诱因的胸痛
    • 心绞痛症状加重

    五、预防心梗,从生活点滴做起

    预防心梗,首先要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吸烟、饮酒、高脂饮食等。同时,加强锻炼、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也是预防心梗的关键。

    此外,对于有心脏病史、家族史等高危人群,要定期进行体检,以便及早发现潜在风险。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